有谁知道河南省淅川县政府网香花镇陈彦琛(女)的联系方式...

那&些&写&词&的&宋&朝&女&子&(转载2)
三十一,君去有归期,千里须回首——王娇娘
  宋徽宗宣和年间,一个祖籍开封的才子申纯,跟随他父亲一起来到了美丽的成都。因为在科举考试中的失利,申纯心中十分郁闷,于是去了他舅舅王通判家拜望,也算是散散心。席间,申纯遇见了表妹王娇娘。他立即被这个绝色的表妹神魂颠倒。王娇娘,小字莹卿,又号百一姐,自幼就聪颖过人。
  成都,是公认的出产美人胚子的地方。唐时就有被称作“女校书”的美才女薛涛,她写下的“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这般凄美的诗句,至今余音犹绕于耳边。成都处于四川盆地之中,一年四季的太阳较为少见,即使出了太阳也不象南方的太阳那般火辣辣的。因此,最起码,成都女人的皮肤应该是非常白皙细嫩的,这也就造就了成为美女很重要的一条标准了。
  申纯的眼神显然是有点不怀好意的,王娇娘怎经受得住表哥那深情目光的炙烤呢?所以她只能低头行礼,报以浅浅一笑后回到了闺中。申纯这傻小子还在发呆着哩,一会便被舅舅喉咙里故意发出的“咳咳”两声干咳所回过神来。
  接连几天的日子里,申纯总是找机会想接近王娇娘,可表妹似乎有意的避开了他。直到有一天家中宴请客人,作为在酒席上陪客的申纯终于和王娇娘坐到一块了。满心欢喜的他当即口占《减字木兰花》一首“春宵陪宴。歌罢酒阑人正倦。危坐中堂。倏见仙娥出洞房。博山香烬。素手重添银漏永。织女斜河。月白风清良夜何。”因为他心中高兴,所以频频的举杯饮酒。王娇怕他喝醉了,便劝止了他没有让他因喝醉而失态。宴席散后,申纯立即单独找到了王娇娘,口中不停地说些感谢表妹的言语。王娇娘却笑着说“表哥啊,一家人就别这么客气了,再说我也没有什么值得你来感谢的。”申纯估计表妹也有点喜欢他,但又被表妹的这种持有若即若离的态度不解,便当即写了一首《玉楼春》赠给她:
  晓窗寂寂惊相遇,欲把芳心深意诉。低眉敛翠不胜春,娇啭樱唇红半吐。
  匆匆已约欢娱处,可恨无情连夜雨。枕孤衾冷不成眠,挑尽残灯天未曙。
  王娇娘看了,依然是微笑着说“表哥啊,历来事情都是好事多磨的哦。”申纯见王娇对自己没有拒绝之意,心中不禁大喜。就这样,他们眉来眼去的,感情也就日渐增加了,两人便很快就耳鬓厮磨,卿卿我我,并偷吃了禁果。事后,申纯还作了首《菩萨蛮》的词来表达有幸得此佳人的兴奋之情“绿窗深贮倾城色。灯花送喜秋波溢。一笑入罗帏。春心不自持。雨云情已乱。弱体羞还颤。从此问云英。何须上玉京。”
  而王娇娘因非常害怕父母知道此事,于是赶紧写了一首《菩萨蛮》劝申纯:
  夜深偷展纱窗绿。小桃枝上留莺宿。花嫩不禁揉。春风卒未休。
  千金身已破。脉脉愁无那。特地嘱檀郎。人前须?谨防。
  (注:问号处因残缺,“须”字仅为自补)
  这两个情窦初开的年轻人胆子还真是够大的,居然把这样的事写成了词,实在是有点让我们觉得一个“汗”字。此词我就暂且把它看作是情人之间的“枕边词”。因为我觉得这样的词还是要和一般的词区分开来的,如果把它归入“艳词”吧,我又觉得不妥,毕竟这种特殊的两首词只不过是用来两个情人之间的诙谐调情罢了,所以我就临时想出了一个新名词“枕边词”。
  再说这样美好的日子没过多久,申纯的父亲差人来叫他回家准备参加考试,于是他在依依不舍离开王家的时候,暗中写了一首《小梁州》的词送给王娇:
  惜花长是替花愁,每日到西楼。如今何况抛离去,关山千里,目断三秋。谩回头。
  殷勤分付东园柳,好为管枝柔。重来只恐绿成阴,青梅如豆,辜负梁州。恨悠悠。
  王娇一看,知道表哥担心他们分开以后怕她变心或者是等不了他回来,于是也写了一首《卜算子》的词赠与申纯:
  君去有归期,千里须回首。休道三年绿叶阴,五载花依旧。
  莫怨好音迟,两下坚心守。三只骰儿十九窝,没个须教有。
  申纯看了,大为放心的告别了。眼见心上人离别之后,很长时间又没有音讯,所以王娇娘在这段相思的日子里,填了不少的词作,我们还是一起来欣赏:
  《一剪梅》
  豆蔻梢头春意阑。风满前山。雨满前山。杜鹃啼血五更残。花不禁寒。人不禁寒。
  离合悲欢事几般。离有悲欢。合有悲欢。别时容易见时难。怕唱阳关。莫唱阳关。
  《一丛花》
  世间万事转头空。何物似情浓。新欢共把愁眉展,怎知道、新恨重封。媒妁无凭,佳期又误,何处问流红。
  欲歌先咽意冲冲。从此各西东。愁人最怕到黄昏,窗儿外、疏雨梧桐。仔细思量,不如桃李。犹解嫁东风。
  《菩萨蛮》
  郎今去也抛奴去。恨共离舟留不住。扶病别江头。沾襟泪雨流。
  路远终须别。一寸肠千结。此会再难逢。相逢只梦中。
  《减字木兰花》
  莲闺爱绝。长向碧瑶深处歇。华表来归。风物依然人事非。
  月光如水。偏照鸳鸯新冢里。黄鹤催班。此去何时得再还。
  《满庭芳》
  帘影筛金,簟波浮水,绿阴庭院清幽。夜长人静,消得许多愁。
  常记当时月色,小窗外、情语绸缪。因缘浅,行云去后,杳不见踪由。
  殷勤,红一叶,传来密意,佳好新求。奈百端间阻,恩爱成休。
  应是奴家薄命,难陪伴、俊雅风流。须想念,重寻旧约,休忘社家秋。
  《再团圆》
  芳心一点,柔肠万转,有意偷怜。孜孜守着,甚日来、结得恶因缘。
  言是心声,明神在上,说破从前。天还知道,不违人愿,再与团圆。
  《眼儿媚》
  柔?肠镇日锁眉头。无计可消愁。当初不惯,相撋相就,合下冤仇。
  今番况被两休休。都付水东流。此情谁表,试凭红叶,道个因由。
  (注:第一字因残缺,故“柔”字也为自补)
  回家不久后,申纯就把和表妹相爱的事告诉了父母。父母也没有反对,便派人前来说媒。可王娇娘的父亲态度非常坚决,死活都不肯答应这门亲事。而恰在此时,王娇娘的丫鬟小红,因申纯有一次不知什么缘故曾得罪过她,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她为了报复申纯,居然把小姐和申纯有过的男女之事禀告了王父。王老头听后恼羞成怒,认为女儿有辱家门,一气之下把王娇娘打了个半死。王娇娘的母亲本来身体欠佳,受到了这番刺激,不禁身亡了。
  可怜的王娇娘因为父亲的痛打和责骂,加上因自己的事导致母亲的死去,在羞愤和惊恐之中,没多久也含恨地离开了人世。
  再说申纯听说王娇娘的死讯,震惊之下一病不起。奄奄一息中,申纯写下了绝命词《望江南》:
  从前事,今日始知空。冷落巫山峰十二,朝云暮雨意无踪。一觉大槐宫。
  花月地,天意巧为容。不比寻常三五夜,清辉香影隔帘栊。春在画堂中。
  哎!一个原本的幸福之家,竟因为此事而落得家破人亡,一对原本相爱的有情人,也因此落得个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惨结局。古时男女婚姻之事,都是听凭父母做主,又有几多真正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站起来反抗的呢?想想真不知在那些封建礼教极为盛行的社会里,该一次次地棒打了多少对的鸳鸯,又该一回回地葬送掉了多少的珍贵爱情?所以借此衷心的奉劝大家,好好的去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来之不易的情缘吧,因为我们谁也不想在生命中留下遗憾和悔恨!
  三十二,相见佳期无谓隔关山——黄舜英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大堤行》飞诗中还写有:“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白居易在《春游》的诗中也写道“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到了莺飞草长,万物复苏的季节,你都不知道出门来一览大好河山,那你实在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痴傻之人了。南宋诗人吴惟信在一诗里也写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由此可见唐宋时的踏青之风使相当的盛行,这也说明古人了较早就认识到了踏青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都是很重要的。
  宋代有位词人叫崔木,在风和日丽的三月,邀上好友王勉仲一起去郊外踏青。王勉仲便带上了一名叫做张赛赛的歌姬,和他们结伴而行。三人玩累了,就歇下来想喝点酒解乏了。可是喝酒时要助兴的,于是三人一商量,还是由崔木作词,由张赛赛演唱吧。崔木随即填了一首《最高楼》:
  蹇驴缓跨,迢递至京城。当此际,正芳春。芹泥融暖飞雏燕,柳条摇曳韵鹂庚。更那堪,迟日暖,晓风轻。算费尽,主人歌与酒,更费尽,青楼□与筝。多少事,绊牵情。愧我品题无佳句,喜君歌咏有新声。愿从今,鱼比目,凤和鸣。
  崔木的这首词无疑流露出了对张赛赛的倾慕之意,这张赛赛也不傻,很委婉的拒绝了他的好意。也许她心中早已经有了心上人,也许因为看见崔木如此一个风流倜傥的公子,应该门当户对的找一位千金小姐更为合适。所以回去后,张赛赛亲自做媒,给他介绍了黄太守的女儿黄舜英。
  黄舜英这个名字看起来似乎有点眼熟,对了,想起来了,传说诸葛亮有一位黄发黑肤,相貌奇丑,但非常有才的原配夫人也叫这个名字,不过此舜英非彼舜英也。两个人见了几次面后,双方都非常满意。黄舜英见崔木一表人才,是个帅哥,心中早有几分喜欢了。但只听说他有才,不知真假,于是在一次的约会中,叫他立即作一首词来看看。崔木心想,这还不是小菜一碟么?便作了一首以词帝李煜所写的《虞美人》词牌为调:
  春来秋往何时了?心事知多少。深深庭院悄无人,独自行来独坐若为情。
  双旌声势虽云贵,终是谁存济?今宵已幸得人言,拟待劳烦神女下巫山。
  黄舜英听后颇为满意,知道他已经在向自己表达爱意了,心里暗喜,于是她按崔木的原韵也和了一首《虞美人》:
  一从骨肉相抛了,受了多多少?溪山风月属何人?到此思量因甚不关情。
  而今虽道王孙贵,有事凭谁济?自从今夜得媒言,相见佳期无谓隔关山。
  她的这首词其实就是接受了崔木的爱,也正式确定了两个人的恋爱关系。不久,便在一个黄道吉日里,崔木披红花,骑大马,高高兴兴地迎娶了这位美才女入了洞房,圆了一个好梦。
前言:其实在宋朝,作为“词”这个文学体裁,得到了自唐五代以来很好的继承和发展。这种文学艺术的辉煌成就,令人感到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飞跃,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事实。可作为其它文学体裁,虽也受到了宋人的青睐与狂热,但宋人的诗和小说不知为何就是突破不了前人。说诗吧,始终是不如唐诗的那番气势恢宏;论小说吧,书中的故事转来转去也差不多都是些搜集而来的或者是模仿性的一些创作。这就叫宋人在小说上不得不去寻找另外的突破口了,于是产生了大量的志怪传奇式的小说。但多归多,其精品还是寥寥无几。虽说著名的有如李昉的《太平广记》,刘斧的《青琐高议》以及洪迈的《夷坚志》,但终究还是脱离不了皆为搜集整理的小说集。不过话又说回来,没有这些小说集的搜集和整理,唐及以前的小说恐怕绝大部分都会流失,也会使我们如今难以欣赏到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再说他们也为以后的元明清小说起了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仅有这些志怪的小说,对于一个文化昌盛的时代显然是不够的。于是,小说又自然地出现了另外一种形式,这就是话本小说。什么是话本小说?那就是这些小说是供那些说书人所用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的发展,宋朝出现了一些讲故事的艺人。但那些长篇式的叙事言情小说对于这些艺人来说,这无疑是演讲起来不方便和不实用的,所以就产生了简明扼要的文言式的话本小说,象《绿窗新话》和《醉翁谈录》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所产生出来的作品。
  三十三,幸有连枝同气——越娘
  《绿窗新话》共分二卷,是宋朝一个署名为“皇都风月主人”所撰写的。书中所记载“陈敏夫随兄任广州参军,其兄无妻,专宠一妾,名越娘,美貌能诗……”
  北宋天圣年间,有个叫陈敏夫的,因他哥哥要去上任广州的参军,所以也随哥哥一起去了广州。不知她哥哥是因为丧了妻还是尚未娶妻,反正没有正室,只有一个叫做越娘的小妾在身边照顾他的起居饮食。据说这个越娘不仅年轻美貌,而且还会写很多的诗词,所以陈敏夫非常的欣赏和敬重于她。
  后来,他的哥哥因病身亡,两人都悲痛不已。料理完哥哥的后事,也过了一些日子,陈敏夫便想将越娘送回其娘家。其实这个时候的越娘对陈敏夫已经产生了好感,两个人可以说是彼此心知肚明吧!只是惧怕世俗伦理的束缚,和自身难言启齿的羞涩,所以这份爱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不久,两人便动身启程了。一路上,两个人的言语虽不多,但眼波流转之间,相互照顾之中,彼此的感觉非常的好。哎!人生又何尝不是初恋最难忘,初见最美好啊!不觉来到了洪都(今南昌)的一个江边,两人招来船家摆渡过江。船行至江中,越娘想着两个人一路上彼此的照应,望着滚滚不尽的江水,不尽吟道:“悠悠江水涨帆渡,叠叠云山缓辔行。”然后叫陈敏夫续作下面两句。陈敏夫看着一往情深的越娘,明白她对自己的一片爱意。于是稍加思索,便吟出:“今夜不知何处宿,清风明月最关情。”越娘听了,也立即心领神会了他诗中的寓意,朝他微微点头盈盈一笑。我现改用古诗一句,兴许能描叙出此时他们的心境,那就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须语。”
  这天夜里,月亮格外皎洁。他们点上酒菜,相对而坐。两人都不愿意辜负这良辰美景,你一杯我一盏的互相饮酒,时不时两人还唱歌助兴,真是何等的浪漫,怎样的开心啊!是哦,毕竟两人好久都没有这样开怀痛饮了。有此佳人美酒,有此清风明月,谁不会为此而忘却了自我呢?人说酒可以使人壮胆,也能使人乱性,这个我觉得一点也不错。越娘便是这样借着酒力,醉眼迷离的问陈敏夫说“今夜何处睡?”陈敏夫一怔,居然回答说“廊下图得看月。”你这个书呆子啊,也不知是你故意耍酷,还是没听清楚越娘的问话,竟说准备一晚上赏月。你这不是存心气人家嘛?一个大男人的,美女都在暗示你了,你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看,越娘果然不高兴了,起身说“那你就一个人看你的月亮吧!”便只身回自己的客房去了。
  再说陈敏夫回到房中,独自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他实在是后悔不该那样回答越娘的。想着想着就渐渐深夜了,正待睡去,忽然听到有轻微的一阵脚步声。抬头赶紧一望,只见有一黑影已飘至床前。陈敏夫忙问“是谁?”嘴巴却被一只温柔而香软的小手轻轻堵住,只听得细细的娇声“是我,越娘!”陈敏夫顿时喜出望外,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使得他连忙把越娘轻拥入怀。越娘娇嗔道“你要知道,越娘可是被你今天的续诗所打动的哦。”趁着如水的月光,两人就此对月而拜,喜结了百年之好……接着,越娘吟作了一首词《西江月》:
  一自东君去后,几多恩爱睽离。频凝泪眼望乡畿,客路迢迢千里。
  顾我风情不薄,与君驿邸相随。参军虽死不须悲。幸有连枝同气。
  故事到了尾声,也总算看见了越娘写的词了。词的意思写的很明白,在越娘几寂寞而绝望的人生,幸运的爱上了一个值得自己去爱的男人。不过对于他们的这种结合,我实在是不敢过多去赞美,也只能是点到为止,但我也绝不会去指责什么的。因为,我觉得只要是真爱,在这个向往和追求美好爱情的人世间,这样的故事,是会被人们所能接受和赞美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幸好这样的故事是发生在宋朝的早期,那时候人们的思想和骨子里都还沉浸着唐朝的那番开放豁达之风。如果还晚上四五十来年的光景,也许陈敏夫和越娘的这段爱情就不会产生,至少不会这样被人用来传诵。因为程朱理学的出现,什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啊的理学道学思想,使得人们噤若寒蝉。他们再怎么真心相爱,在他们眼里就是叔嫂的乱伦,所以最终都会受到这些学家们的蔑视和所不能容忍的。他们要是知道了不仅会大惊失色,还会严厉地去批判的。
  其实还有一位被称作越娘的女子,她的故事被收录在刘斧的《青琐高议》别集卷三里,只不过,这个越娘被作者在小说里刻画成了一个自缢身亡的女鬼。因为我所记录的都是宋朝里写词女子的故事,而这个越娘没有词作,所以关于她的故事没有必要再这讲述了,见谅!
  既然说到了鬼,那么下面的故事里的人还真是见到鬼了:
  三十四,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吴城小龙女
  小龙女,当我们看见这个名字的时候,很自然会想到金庸先生所著的《神雕侠侣》中那位生活在古墓中,而且练就成了一种名为“玉女心经”的绝世武功的美丽女子。听起来的确非常的传奇,给人一种惊羡的感觉。可是,我们今天所看的这个故事中的小龙女,她不是玩武功的,但她是舞墨的。我觉得她才是真正如庄子所说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女子。这个小龙女的确和金先生的小龙女差别大着哩,因为她出现在故事里的时候,已经不再是人,她只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鬼。先别紧张,且听我慢慢道来:
  黄庭坚,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自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鼎鼎有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只因政敌的打击和仕途上的不得意,心中十分苦恼。一天,他独自一人出门散心,不知不觉就登上了荆州亭。古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似乎都有登高和凭栏的习惯。滚滚长江东之流水,烟波浩渺之苍茫状,使得人颇醉。美好景物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不仅让得眼睛明亮了许多,也给压抑的心头放松了不少。他不经意间发现了亭子的柱子上,似乎有人留下了一些字迹。待近身一看,原来是一首词:
  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云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底。
  看完词,黄庭坚不禁脱口赞道“好一句‘泪眼不曾晴’啊!”然后又再一次的高声朗读了一遍,此时的他已忍不住是热泪盈眶。他仔细地看了看书写的笔迹,再想了想词笔的风格,于是断定此词应该出自一个女人之手。坚定了自己的看法,不禁自言自语地说:“真不知道是哪位咏絮才女写的好词啊,简直就是写出了我的身世,道出了我的心声。实应为我的知音,不过这样的词句我看似乎只有鬼才能写得出来啊!”(黄鲁直啊,还真让你说对了,厉害!)因为找不到作者,心中平添了几分惆怅,看见天色已晚,只得依依不舍的下得山来。
  住宿在山下一客栈中,脑海里时刻在萦绕着那首凄婉缠绵的词句。朦朦胧胧的半梦半醒之间,忽然感觉有道白光如水般轻柔在眼前晃动了一下。是月光么?不是,分明是一位一袭白衣的美貌女子翩然而至跟前。黄庭坚半撑起身子,手指那位女子,神情惊慌失措地问道“你,你是何人?”白衣女子却不紧不慢的浅浅一笑,上前施礼后便说道:“黄大人不必惊慌,我不会加害于你的,你且听我道来。小女子名叫小龙女,家原本住在南昌的吴城山下,有一次随同父母乘船来此地有事,只因我站在船头欣赏风景,却不幸被一阵大风吹落在江中淹死了。于是我的幽魂飘到了荆州亭上,写下了这首《荆州亭》的词,没想到得到了黄大人的赞赏,所以今夜特来一拜。”
  黄庭坚一听,不觉惊出一身冷汗来了。恰在这时他也醒了。赶紧坐了起来,揉了揉眼睛,哎,原来刚才只是个梦境啊!“小龙女,小龙女……”他感觉自己有点精神恍惚了,喃喃自语了好几遍,这一夜,他彻底失眠了。
  只因为有了这个离奇的故事,从此在词学中就多了一个词牌名《荆州亭》,也叫《江亭怨》和《清平乐令》。故事充满着传奇般的神秘色彩,留给了我们今天无尽的遐思猜想,
  你看她写的“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一双如秋水般清澈的双眸里,思念亲人的泪水啊从此根本就没有停止过。我觉得一个“晴”字用得极为巧妙。为什么不说泪眼不曾停,或者不曾干呢?“晴”字本来只适合形容天气的,而这里用来形容泪眼,让人细细思来,简直感觉用得绝了。由此可见这位小龙女在字句的推敲上颇下了功夫的,也说明了她对于诗词提炼字句的技巧何等娴熟?“吴头楚尾”指的是江西省北部。黄庭坚曾在一首《谒金门》的词中也写有“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他和小龙女不仅有着同病相怜之感,他们还是老乡的。
  “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底”了。她是那么的轻盈和飘逸,神秘而诡异,就真如一阵轻烟般迅速地从我们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作为一个女鬼,我却丝毫感觉不到一点害怕的感觉,反而觉得这样的故事读来使人亲切温馨。就像蒲松龄笔下的那些可爱的女鬼一样,她们是美丽和善良的化身。她们虽然已死,但她们的心灵和思想是无比的纯净,这也是作者从内心所想讴歌的美好形象的体现。
  其实,无影无形的女鬼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作恶多端,阴险肮脏的行尸走肉罢了。只要人的心中是干净而美好的,那么就算是鬼又有何妨呢?如果你也有同感,那么还是让我们继续接着往下进入另外一个人鬼殊途的故事里。
  三十五,一任东风啼鸟声——翠微
  南宋孝宗乾道年间,河北清河有位年轻的才子叫邱任。因为官场的黑暗,几次考试都名落孙山,再加上呆在家中被其继母所讥讽和不容,于是带上了一直跟随他的书童,郁闷地离开了家中,从此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一天晚上,邱任乘船到达了湖北的江陵。想必江陵这个地名我们还不算是十分陌生,小学的时候就读过李白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星月争辉相映的这个美丽的晚上,似乎冥冥中就安排好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小船停靠在了岸边,邱任缓步除了船舱,命书童焚好香,摆好琴。一切就绪后,邱任盘腿而坐,轻轻抚弄古琴。悠悠的琴声划破了整个静谧的夜晚,就连远处早已歇息了的几只水禽都醒来了,它们扑棱地拍打着翅膀,似乎在和着这悠扬的琴声而打着节拍。唉,如此良辰美景的,好像缺少点什么?对,照理说,应该是有一位深情款款的佳人出现的。看官,你且别急——
  就在这迷人的月色里,就在这醉人的琴声中。忽然间,邱任看见岸边有一位体态轻盈的年轻女子朝他的小船走了过来,她身后还有一个侍女提着一盏忽明忽暗的灯笼。待女子走进了,邱任定眼一瞧,心中暗道“好一个绝色的女子啊!”想到在这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居然还会有美女来到他的面前,这简直是不可思议,或许是自己艳福不浅哩。带着疑惑和欣喜,邱任对她深深地施了一个礼说:“不知姑娘为何深夜造访,请指教!”这个女子也还了一礼回答说:“小女刚被公子美妙的琴声所深深的打动了,故在此深夜不计别人的猜疑,也顾不了羞涩,便冒昧的来此和你相见。”邱任“哦”了一声,便把他迎上船来,然后又问起她的身世。这个女子告诉邱任:“我其实只是两淮盐运使何大人的一个姬妾而已,名字叫翠微。由于夫人妒忌我的美貌,所以我不得不搬到了前面不远处的一个书亭里居住。我住的地方非常美丽,那里开满了奇花异草,就如同仙境一般,现只有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看管着。不知公子现在愿不愿意随我一同而往?”邱任听了,正是巴不得,所以连忙答应“去,去,怎会不愿意去呢?”翠微扑哧一笑道。“那公子且随翠微而来吧!”
  没多久,便到达了翠微所说的那个书亭。这里奇花异草,香气缭绕,轻纱幔帐,红烛摇曳,真真是如同仙境。就在这美好的氛围中,和身边这位美丽的女子前,邱任不免有些心猿意马,心旌摇荡了。这时,侍女知趣的离开了。于是,邱任便迫不及待的上前将她轻拥入怀,翠微只是害羞地微微的合上了双眼。邱任见翠微没有挣脱和反抗之意,便知她已经接受自己了,进一步大胆地将她抱起走向床去。事后,翠微深情地望着邱任说:“公子,翠微今已委身于你,希望你能记住我和这个美好的时光。要知道,这样的事情不是一般人能遇上的。”邱任忙说:“姑娘请放心,邱某不是那种不负责任之小人,今天的事,我将会刻骨铭心的!”说完,便起身提笔写了一首《忆秦娥》:
  香篆袅,罗帏锦帐风光好。风光好,金钗斜亸,凤鸾颠倒。
  恍疑身在蓬莱岛,邂逅相逢缘不小。缘不小,最关情处,娥眉淡扫。
  翠微看后,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和作了一首《忆秦娥》:
  杨枝袅,恩情无限天将晓。天将晓,漏穷鸡唤,教人烦恼。
  邮亭一夜风沙少,匆匆后会应难保。应难保,最伤情处,残云风扫。
  邱任一读,手翘拇指连声称赞“你的这首词真的比我写的要强得多,拿来一比,你的简直就是天上的,而我的却是地下的,姑娘可真是一位难得的才女和美女啊!”(你才晓得她是天上的啊?)就在这个时候,天色已微明,翠微忽然低头哭泣起来。邱任不知是哪里说错了话,连忙问她怎么了?翠微却递给他一个手帕,然后对他说道:“邱公子,恕翠微不能久陪于你在这里谈情说爱了。这个手帕里写有我所赠公子的话语,日后再打开看吧。所以,现在公子请回吧!”邱任听了不禁一头雾水的,真是摸不着头脑了,便拉着她衣袖问道“姑娘这是为什么啊?”翠微将邱任轻轻一推道:“公子赶紧回吧,就别问那么多了!”邱任见她一副很认真的神情,也知道不是开玩笑的话。于是只得叹了叹气,摇着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里。
  回到了船中,百思不得其解的邱任连忙从袖中掏出香帕,秉烛展开帕子一看,原来是一首七言的绝句诗:
  不断尘缘露本真,翠薇花下绕香魂。
  如今了却风流愿,一任东风啼鸟声。
  看完,邱任心中久久不得平静,因为他对诗中所写其意实在是理解不透。没办法,此时也困了,便枕着香帕睡去。第二天醒来,邱任怀着一份好奇的心,再次前往翠微的住处。当他来到昨天晚上曾停留的亭子前,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原来啊,昨天晚上的景象在此刻都不复存在了,唯有一个看管亭子的老妇人呆在这里。他大为不解地上前去,恭敬地向老妇人打听翠微的消息。谁知老妇人告诉他说;“这个书亭的确是何大人的,只因大人当时极度地宠爱他的小妾翠微,所以我家夫人啊非常的妒忌和气愤。有一天,夫人在酒中下了毒药将翠微毒死了。你若要问翠微现在在何处啊,告诉你吧傻小子,她现在就埋葬在此地。你看这四周种植的这么多的紫薇花,就是用来纪念她的。至于你所说的昨天晚上的事,那一定是翠微姑娘的幽魂啊!”
  邱任听了,整个身子几乎站立不稳了。因为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件事情,也难以接受这样的事情。他脸色苍白,浑身无精打采地缓缓走向翠微的坟墓前。他对翠微怀着无限的怜悯、思念、惋惜之情,在此刻一一涌上了心头。他悲伤地掏出了那个香帕,看着翠微赠给他的诗,按照她的诗韵,当即和成一首:
  精爽依稀逼太真,何缘月下觑芳魂。
  清风一阵浑无迹,惟听流泉呜咽声。
  关于此诗,我只解释开头的“精爽”一句,因为不解释清楚,恐怕有人读来会想入非非,有不良之嫌疑。“精爽”是指一个人的魂魄。晋潘岳《寡妇赋》:“睎形影於几筵兮,驰精爽於丘墓。”唐李群玉有《题二妃庙》诗:“不知精爽归何处,疑是行云秋色中。”这句完整的解释是“昨天晚上佳人的身影历历在目,你的魂魄在我眼里和真实的你实在是太逼真了,好像和真人没有什么区别。
  再说邱任和完诗,眼前早已一片模糊了。他悲恸地将翠微赠与他的帕子点燃,在她的坟前祭奠了一番,然后含着泪眼,拖着沉重的脚步向那停船的方向慢慢走去。
  恍惚间,仿佛一切就从来没有发生过,也仿佛发生过什么,只不过依稀如同一场梦。今后不管翠微的幽魂还会不会再次出现,也不管了这份曾经拥有的,被称作荒唐的感情是否算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因为,人生道路还漫长,我将要离开这令人惆怅的地方,乘着我的那叶小舟,继续漂泊而去……
  只是今后的夜里,当月色依然如水,当我心依然如旧的时刻,那个曾经身姿卓越的影子在哪呢?
  其实邱任你也别再贪心了,能遇上翠微已经是你最大的福气了。有些事情,你一生中也许只能拥有那么一两次的,也有的东西原本就不属于你。敢和女鬼相恋,这个我佩服你的勇气,但是你这个勇气并不是你一人所具备的,因为下面还有和你一样“以身试鬼”的:
  三十六,耳畔佳音君醒未——麻姑女
  刘过,南宋孝宗淳熙年间著名文学家,词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湖北襄阳人。他与当时的陆游,辛弃疾等都是要好的朋友。刘过以词闻名,词风可以说是集婉约和豪放两派之长。我喜欢他婉约时的“惟有梅花相伴,不成是、也吹落”。更喜欢他豪放时的“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这般慷慨激昂的字句。好了,简单了解了他之后,我们还是说说关于他的一个传说故事吧。
  在一个多情的秋天,因受到几位朋友的推荐,所以进京准备参加三年才举行一次的省试。刘过身边有个小妾和他感情很好,所以这次分别是难舍难分。毕竟前途为重,临别前,刘过作了一首《天仙子》的词:
  别酒醺醺容易醉。回过头来三十里。马儿只管去如飞,牵一会。坐一会。断送杀人山共水。
  是则青衫终可喜。不道恩情拚得未。雪迷村店酒旗斜。去也是。住也是。烦恼自家烦恼你。
  不知为什么这首词的版本有几个?难道是因为刘过当初写了几首?还是因为记载的失误导致后人续作的呢?这个我们现在还真不知道了,不过版本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的。如其中一首“别酒醺醺容易醉,回过头来三十里。马儿不住去如飞,行一会,牵一会,断送杀人山共水。是则功名真可喜,不道恩情抛得未?梅村雪店酒旗斜,住底是,去底是,酒满金杯来劝你。”还有另外一首“宿酒醺醺犹自醉,回顾头来三十里。马儿只管去如飞,骑一会,行一会,断送杀人山共水。是则青衫深可喜,不道恩情拼得未。雪迷前路小桥横,住底是,去底是?思量我了思量你。”先不管这些版本了,还是让我们接着看故事吧。
  刘过途中经过江西建昌时,便趁着这个机会去游览了一下南城附近的麻姑山。麻姑山峰峦叠嶂,烟云横飞,好一派仙家所居之地。当年唐朝诗人刘禹锡登临麻姑山时,就曾被山中的风景和人文所倾倒,当即吟出了“曾游仙迹见丰碑,除却麻姑更有谁?”的诗句,可见此山之盛名。
  刘过一路游兴有增无减,无奈天色渐晚,看来只得住宿一晚,待明日继续游览了。客舍里,刘过饮了一些酒,想到了自己的小妾和临走写的那首词,于是不由得轻轻哼唱了起来,只唱得自己热泪盈眶的。好像和上面的故事情节差不多的,依然就这样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到了二更天的时候,(大约相当于我们现在晚上的九点至十一点之间)也是朦朦胧胧之间,忽然看见屋中飘然而至一位美丽的女子。(我经常熬通宵,也没见过一次这样的事,呵呵,玩笑话)这个女子不等刘过发问,便主动先开口说道:“这位帅哥你好,小女子新作了一首词,想唱给您听,替你解闷,不知愿否?”刘过一听,来者并无恶意,心想:既然姑娘是来讨教诗词学问的,这还差不多,算是你找对人了。于是懒洋洋的把手一抬,随口说道:“不客气,唱吧。”这个女子便轻启朱唇,声音如黄鹂般清脆动人的唱道:
  别酒方斟心已醉,忍听阳关辞故里。扬鞭勒马奔皇都,时也会,运也会,稳跳龙门三级水。
  天意令吾先送喜,耳畔佳音君醒未?蔡邕博识爨桐声,君负背,只此是,酒满金杯来劝你。
  听完词曲,刘过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为什么呢?因为词中所说的“时也会,运也会,稳跳龙门三级水”这一句,分明是在预祝自己即将的考试会一举高中的啊!这样吉言,谁不爱听呢?只不过,词中所说的另外一句“蔡邕博识爨(爨,音窜,烧火之声)桐声”而大为不解。可他是一个鼎鼎有名的有识之人啊,一般的男人还要面子的,何况他呢?所以刘过也没有去讨她一个解释。这时的刘过,猛然想到这个女子所唱的词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怎么和自己写的那首《天仙子》的字韵一模一样,而且用的字句也几乎差不多。想到这里,便问道:“你究竟是何人?怎么唱的词和我写的差不多啊?还有你来的目的不会仅仅是为唱歌我听吧?”美女莞尔一笑,说:“我本是麻姑上仙的妹妹,为了超度汉代仙人王远、蔡经,所以我才被贬谪到了此山。因有事借宿此店,忽听到你所唱的好词,于是我便暗自和了你一首。我一来是真的想唱曲你听的,这二来嘛,是小女子真心爱慕您的才学,如不嫌弃,斗胆请君日后纳我为妾。”好一段直白坦诚的爱情宣言啊!刘过何人也?当然也是风流才子的啊!就这样,他们相识并同居了。不过,故事还不会这样轻易结束的。
  桃花运是走上了,官运就不知怎么样了,所以刘过还是得要去考试的。这样一路就爬山涉水的,好不容易来到了当时的京城杭州。刘过和这位麻姑女就在京城的一小胡同中,租住了一间房子住了下来。没过多久,刘过的官运还真的是不错,他考中了进士。这还真是乐得他得意个笑,得意个笑啊。“人逢喜事精神爽”,连忙喊上麻姑女,坐上马车直奔阁阜山游玩而去。这阁阜山和茅山都是隐居世外高人和道士的地方啊,有一个姓熊的道士看见了麻姑女和刘过在一起,于是赶紧悄悄把刘过拉到一暗处,显得十分神秘的对他说:“刘大人,贫道有句话,不知该讲不该讲?”刘过急了,说道:“哎呀,你就别卖关子了,有什么话快说,别耽误了我游览山水。”熊道士说大道:“大人啊,你可知和你一同坐车而来的那个女子不是人啊!”刘过一听,敢骂我小蜜,这还了得?于是立马喝道:“大胆,我看你才不是个人。”熊道士急了,“哎呀大人啊,贫道不是这个意思啊,我是说这个女子不是常人啊,说白了她就是一个修炼成精的精怪啊!”刘过只感觉脑袋猛的一炸,细细一想那夜麻姑女的来历确实有很多疑问的。想到这里,心中不禁吸了一口凉气,急忙对熊道士说“道长,这可如何是好啊?”熊道士扬了扬手中的拂尘,附在他耳边轻声说:“大人休慌,等到了晚上你们就寝的时候,你只要把她紧紧的抱住不放,我在外面就可以施展法术将她现出原形并能拿获。切记切记!”这个道士倒有几分和《白蛇传》里的法海相似,真是多管闲事。只要人家不害人,你管得着吗?
  再说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刘过一上床便把麻姑女紧紧的抱住不放。麻姑女感觉刘过和平时不同,大惊问道“大人这时为何啊?”刘过不语,眼睛闭得死死的,双手就一直牢牢的抱住她。此时,门外的熊道士便赶紧施法。不一会,刘过感觉怀中抱着的麻姑女有些不对劲,睁眼一看,自己现在抱着的居然是一具古琴。原来日夜陪伴自己的麻姑女,竟是千年的琴精。刘过回想起了麻姑女词中那当时深为不解的句子来了,此时恍然大悟。
  悟倒是悟出道理来了,可是,刘大人你想过没有?你的确悟出来了她的身世之谜,可你知道你失去了什么吗?知道你做错了什么吗?心爱的女人就这样被你整没了,你后悔吗?其实刘过还是挺后悔的,因为从此再没有了麻姑女。在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夜晚,刘过悲伤地将琴小心翼翼地装进了一个琴匣,然后放声大哭地把琴给烧了,并写有一词《浣溪沙》
  墙外濛濛雨湿烟。参差小树绿阴圆。残春中酒落花前。
  海燕成巢终是客,鳏鱼入夜几曾眠。人间一段恶因缘。
  即使把悲伤留给了自己,这也是刘过自找的。通过这个故事,所以说啊,人和人之间有时候的确要保留一点儿秘密,全部都知道了,而且是在别人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私自通过某种特别手段来得到一些秘密或者某个东西,其结果就是适得其反,只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烦恼和痛苦的。
  后记:宋朝的人们追求的是一种至美的境界,大凡一切美的东西往往都会朝女性那方面去展开联想。总所周知的观音菩萨,在唐朝以前她的形象最初就是个男性的,不知为何逐渐演化成了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但宋人没有去纠正,反而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个自感唯美的形象。或许是因为菩萨那端庄慈祥的相貌,还有那颗拯救百姓的大慈大悲的仁爱之心深得人们的喜爱和崇拜,所以也不管事实的真相如何了。能拯救我们的,那就是美菩萨,不拯救我们的,那就是血罗刹,这就是当时人们的观念。
  宋人对于美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要是听到一点奇闻异事,便会立刻融入文学作品当中。为了达到作品的可读性,也为了使世人暂抛那些终日平淡无奇的生活,所以故意制造一些似有非有,可信也可不信的,读后还可以让你感觉故事余兴未尽。这样能让你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也能让你慢慢地去猜测和遐想,那么故事完了,预期的艺术感染效果也达到了,岂不两全其美乎?就像《红楼梦》里的故事一样,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你怎么看都感觉有些事情如同是在猜谜。殊不知,曹雪芹本人其实就是一个制谜和猜谜的高手。
  所以说,我们往往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要有好的心态和目的性。文学就是文学,历史就是历史,不要一味地从文学作品中去苦苦思索其真实性。就像这些鬼怪之类的故事,你若信,你就静下心来感受和感悟;你若不信,你且当茶余饭后的一点消遣罢了。只不过,信与不信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故事当中的宋词那可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无论作者是否真实,其词学上的艺术魅力是不容忽视和否定的!
  三十七,把杯酒,浇奴坟土——戴复古妻
  未说这位可怜的才女之前,还是先了解一下她的这个丈夫吧。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居士。他是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浙江天台黄岩(今浙江台州)人。
  在《晋书·王长文传》里,就有这么一句记载西晋才子王长文的话:“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这是说王长文一生放荡不羁,才高气傲,不把州官放在眼里。似乎文人天生就有这种怪癖,身上总是无时不透着那份才气加狂气还要加上傲气。纵观历史,自古以来,不知有过多少一生以诗酒娱心,狂傲不拘且浪漫颓废的文人,如嵇康、陶渊明、李白、苏轼,至明清的唐伯虎、黄景仁等,真可谓举不胜举。而戴复古就是这样一位桀骜不顺,近似癫狂的才子。再说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南宋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时,和恩师陆游一样,都是空有一腔报国热血而无用武之地。所以他宁愿穷困潦倒,终日浪迹江湖之中,也因此他的才气得到了声名远播。
  这天,他游历到江西武宁一个地方,有户员外人家及其富有,且家中有一女儿尚待字闺中。这个员外对戴复古的才气早有所闻,十分的欣赏他。于是员外亲自做主,招他为女婿,把心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员外的这个女儿不仅聪明美丽,而且是相当的有才。这给一生漂泊不定且郁郁不得志的戴复古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算是拣了大便宜了。
  夫妻两恩恩爱爱,相敬如宾。他们经常在一起以饮酒作诗为乐,为了表达彼此之间深深的爱意,还在一处墙壁上,两人分别书写下了爱情诗篇。看到这里,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产生一种羡慕和向往的。是啊!这样浪漫且多情趣的婚姻生活,并不是天下每对情人所都能拥有的。可是世事难以预料,人心也难以捉摸。
  三年之后,忽然有一天,戴复古对妻子说他因长期在外,想回家了。他妻子当即还很开心的说“好啊,既是思念家乡,那咱们就去你家住上一段日子在回吧。一来可以出出远门,二来也可以见见未曾见面的公婆,岂不是一举两得?”按理说回家去看看也是人之常情嘛,可戴复古一听她也要去,嘴中便吞吞吐吐的了。他妻子一看他神情不对劲,便往下询问:“夫君好像心中有事,为何不一吐为快呢?”这时的他这才说出了实情:“亲爱的妻啊,你有所不知,都怪我,是我对不起你啊,我在老家其实有老婆和孩子的。这些日子,不知为何非常的想念他们,所以……”这个坚强而刚烈的女子听了,顿时有一种被人欺骗和侮辱过的感觉,半天气得和惊得竟说不出话来。一肚子的委屈真是无处诉,于是就告诉她的爹爹去了。
  员外听说了此事后勃然大怒,立即来到了戴复古面前,怒气冲冲地指着他喝道:“好你个戴复古啊,我原本是欣赏你的才华和喜敬佩于你的为人厚道,没想到你竟然欺骗了我们,你这样对得起我们家吗?”戴复古此时自知一切都是自己的过错,也不想解释,任凭岳丈大人指责。他妻子见父亲把戴复古责骂了一番,心中一软,对父亲说:“爹爹也就不要再责怪于他了,我也想通了,我们让他回家吧。”员外见女儿还这样护着他,只得衣袖一甩,摇头叹气地离开了。她含着泪,默默地取下了手镯耳环等首饰,连同一些银两一并交给了戴复古说道:“我们夫妻一场不容易,这也算是个缘分。这些东西是我赠给你的盘缠和回家后的生活费用,夫君走吧,望好自为知!”说完,将他送出门外,在一片杨柳依依的长堤之上替他设酒饯行。
  戴复古此时的心情,一方面是归家心切,一方面是十分愧疚的。他其实对这个武宁才女还是依依不舍的,人非常草木,怎能无情呢?更何况一日夫妻还有百日恩的。当戴复古转身欲离开之际,武宁女子轻唤了一声:“夫君!”戴复古回过头来,看见的是她满眼的泪水。武宁女子哭道:“我有一首词,想赠于你。”说完令丫环撤去桌上的酒具,摆好笔墨纸砚,挥毫写就一首《祝英台近》的词: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傍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填土。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凄美传说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是一千多年了。传说虽然最初不是从宋朝开始的,但在宋朝,有一个明州(今宁波)的知府,叫李茂诚,经过他所写的《义忠王庙记》中大肆运用了文学性的渲染之后,使得梁祝的故事在当时十分盛行。我们由此可以推断,这个江宁才女显然对其故事是非常熟悉的,而且在填词的时候一定是事先想好了要选用《祝英台近》这个词牌的。其实这首词为她日后的殉情,已经是提前做好了心里准备的,也可以说是在暗示了戴复古的。只可惜戴复古看了这首词后,也没有留住他那颗归家的心,实为可惜。
  这个词牌的要求是七十七字,且首二句三字为对偶,起韵,平仄不可移易。也就是说“怜薄命”这一句是要入韵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她没有用韵。也不知是她当时的大意,还是后人的抄录有误呢?
  “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她在写这首诀别或者说是绝命词的时候,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出她当初的情景的。那可是写了一半就扔了,接着又写,然后再扔再写的那种复杂且矛盾的心理活动。戴复古的心也是够狠的,怎么能是视而不见呢?
  “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你曾经爱我的时候,你对我说只要我喜欢,你连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会捉下来给我的,这样的誓言可不是你说的梦话,而是当时对我说的情话。而如今呢?哎!“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填土。”意思是说如果你以后有机会再来的话,请不要忘了我们当初的一点情意。我别无所求,只希望你能到我的坟上,洒上一杯酒,就算是祭奠我的吧!
  此词真是写得凄婉深沉,令人不忍猝读。尤其是最后一句,就好像是一首非常伤感而凄凉的乐曲时时在我们的耳旁回荡;又如一把锋利的尖刀,在我们的心脏上狠狠的插了一下,让我们为之痛疼不已。
  无情的戴复古最终的选择还是离开了她,而这位刚烈而痴情的女子不久就投河自尽了。不管你是多情或者是无情,反正岁月最是无情,它悄悄的流走,总是让我们不知不觉又无可奈何的。你看,这样一晃就是十年,戴复古不知是出于良心上的发现,还是思念着这个恩爱了三年的妻子,总算是再次回到了令他终生也难忘的地方。可真个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得知这个武宁女子殉情的事后,真是追悔莫及。按照当初的那首词里所说的“把杯酒、浇奴填土”,戴复古来到了她的坟前,痛哭道:“爱妻啊,我来看你了!”便洒下了三杯酒,好好的祭奠了一番。然后,在悲伤、悔恨、怀念之中,写下了一首《木兰花慢》: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
  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念著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
  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
  其实,可怜可惜的是武宁女子,可恼可恨的是戴复古。与其说她是殉情,不如说戴复古就是制造这场悲剧的真正的元凶。因为正是由于他最初的不诚实,还有他的花心,他的绝情,才导致了这个可怜女子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和梁祝的故事一样,这只是封建社会里一出婚姻悲剧的代表,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还是元好问的这句话说的好啊!在古人眼里,认为情到了深处,生者可以死,死者也可以生。《红楼梦》中的尤三姐也是一个为爱殉情的悲剧,曹雪芹对于她为柳湘莲的殉情,最后感叹了一句“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在倒下的那一凄美瞬间,不知有多少人为之痛惜落泪。这样的女子,她们是不容受到一丝人格上的侮辱或者是心灵上的伤害。
  对于男人,你可以不爱我,但不可以看轻于我!否则,宁愿玉碎,也不为瓦全。从另一意义来讲,也许这样的生命终止,至少把女人一生最美丽的时刻和最真最纯的爱情,将永远地定格在了柔情似水的青春。因为,她们再也不会担心有老去的那一天了!
  三十八,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刘彤
  刘彤,字文美,北宋江宁人章文虎之妻。清朝冯金伯所著《词苑萃编》卷二十四记载:“江宁章文虎,其妻刘氏名彤,文美其字也,工诗词。”
  江宁地处六朝古都南京,梦想之中那烟雨迷离般的江南佳丽地。夫妻两生平事迹均不详,但我们可从北宋徽宗年间的翰林学士——沈与求的一首《送章文虎秀才归荆南》的诗中看到:“春风归凤城,櫑具恰解驮。此地初识君,细语辄三贺。冉冉岁已遒,云山忆高卧。翩然理归装,馀事等弃唾。”此诗可以反馈我们一些信息,那就是章文虎是秀才,且晚年居住湖北荆州。宋朝的秀才可不是指的一般的读书人,是经过参加礼部会试后才有资格称呼的,如若有人举荐,还可以出门任职做官。
  正是由于常年做官在外,所以夫妻难以团聚,使得寂寞的妻子多情又多才,这样的情况似乎在古代为再常见不过的事了有一天,刘彤写有一首《临江仙》词寄给章文虎: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泪眼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
  上阕表面上是在替读者交代了丈夫去了长安做官的具体事由,还有描写了长安城里一片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象。“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此句我也看了今人的一些解释,都是解释为长安春草如茵,杏花飘香,所以情不自禁地赞美和享受着大自然所带来的大好春光。其实,这只是表面的解释,我认为这里头有着作者暗藏的寓意的。你想啊,丈夫长期在外,身边又没有一个小妾的,这个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来说,恐怕是没有不吃鱼的猫吧?当然她是希望丈夫在这百花丛中最好是路边的野花不要采的。长安的歌姬美女如云,再说在当时一个男人去寻欢作乐也是正常的事。只是人隔千里之外,作为家中牵挂的妻子也只能去暗示,毕竟革命靠自觉嘛,你看“难禁”二字其实就点明了男人好色本性的。
  下阕的笔锋轻轻一转,“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泪眼汪汪。”当初你跨上马即将远去的时候,我怎么跟你交代的,你应该还记得吧?我那时候对你的舍不得之情,你是看见了的,那泪水可是止不住哗哗地往下流的啊!“如今不忍更思量。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最后又回到了现状,如今的我都不想再去回忆那分别的片段了,我只对身处异乡的你怀着一片深深的思念和无比的期盼。只恨愁绪多,而唯一能来消愁的酒,好像已经不够我喝了,心中的焦虑和忧思只能空空的在愁肠之中来回的转动不已。“九回肠”是指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北宋词人黄裳《蝶恋花》云:“争奈多情都未醒,九回肠断花间影。”
  再说章文虎收到词后,非常赞赏妻子的才气,于是四处给身边的熟人和朋友看,得到他们的称赞后,自己也美滋滋的。刘彤知道后,又寄去两首题为《寄外》的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确是一个才华非凡的女子。
  碧纱窗外一声蝉,牵断愁肠懒尽眠。千里才郎归未得,无言空拨玉粘烟。
  另一首为:
  尽扇停挥白日长,清风细细袭罗裳。女重来报新簪熟,安得良人共一觞。
  而且还附上信件说:“向日寄去诗曲,非敢为工,盖欲道衷肠万一耳。何不掩恶,辄示他人,适足取笑文虎也。本不复作,然意有所感,不能自己,小诗草二章章四句奉寄。”意思是说,我以前只所以给你捎去诗词,并不是说我为了显示我的才华。那只是代表我对你的思念之情的万分之一罢了。可是你不掩饰我那些写的不怎么样的诗词,动不动就拿给本人去看,这实际上是让别人来取笑你哦!我本来不想再写诗了的,然而我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人,我无法控制我自己的感情,所以一不小心又写了两首诗,每首共四句,一起捎给你看,希望你能明白我的一片苦心。”
  你看,无论是刘彤的词、诗还是信,都算是写得有相当高的水平了,而且可以看出她为人比较低调和谦虚。不知道章文虎看了这些诗词后,是否能理解夫人的一片痴情和良苦用心呢?
  三十九,明月当轩,谁会幽心?——杨妹子
  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深远,史书所记载的人或者事,有的较详细,有的却是一笔带过,甚至有的记载是含糊其辞,这就造成了后来的学者在研究文史上的困难。杨妹子,一个生活在南宋宁宗庆元至嘉定年间的奇才女子,也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多才的皇后。她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书画作品和诗词作品,同时给我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身世之谜,至今都为不少专家们所研究、讨论、争执。有的人说杨妹子就是宋宁宗的皇后,有的人说她是杨皇后的妹妹,也叫杨娃和杨婕妤。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
  为此,我也困惑了许久。后经阅读较多文献资料,也基本上支持了杨妹子与杨皇后实为一人之说。虽然也有其它资料证明了杨妹子是杨皇后之妹,但我都觉得其资料的真实性有待考证,目前我还是深信《宋史》的。因为《宋史》是元世祖忽必烈下令丞相脱脱和阿鲁图主持修订的,与《辽史》、《金史》同步进行修订的。《宋史》的修编虽然存在较多遗漏和不足,但作为跨越北南两宋的史实记载,为后人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是后人研究两宋历史的重要依据。
  杨皇后者,宋朝实有两位。一个是北宋年间,宋仁宗的养母杨氏。她年轻之时凭借其美貌与聪明,得到了宋真宗的宠爱,后封为章惠夫人。另一个就是此文所要说的,南宋年间的恭圣仁烈皇后()。翻开《宋史》本纪第三十七,记载有“二月戊辰,减诸路杂犯死罪囚,释徒以下。己巳,雨土。己卯,率群臣奉上《圣安寿仁太上皇玉牒》、《圣政》、《日历》、《会要》于寿康宫。甲申,封婕妤杨氏为贵妃。”在列传二之后妃下也有记载“恭圣仁烈杨皇后,少以姿容选入宫,忘其姓氏,或云会稽人。庆元元年三月,封平乐郡夫人。三年四月,进封婕妤。有杨次山者,亦会稽人,后自谓其兄也,遂姓杨氏。五年,进婉仪。六年,进贵妃。恭淑皇后崩,中宫未有所属,贵妃与曹美人俱有宠。”
  杨次山何人也?进一步再阅《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四外戚下记载有“杨次山,字仲甫,恭圣仁烈皇后兄也,其先开封人。曾祖全,以材武奋,靖康末,捍京城死事。祖渐,以遗泽补官,仕东南,家于越之上虞。次山仪状魁伟,少好学能文,补右学生。后受职宫中,次山遂沾恩得官,积阶至武德郎。”由以上资料中,我们没有看见一丝关于杨皇后有一位妹妹的记载。就连她的哥哥杨次山史书也只是说“亦会稽人,后自谓其兄也,遂姓杨氏。”就是说他的这个哥哥也因为和她是老乡,才得以兄妹之缘,后来还因为成了是哥哥的后,次山还升了官。关于杨皇后的身世,史书也只有这些交代,让我们一头雾水。是编者的有心删减,还是故意隐瞒了什么历史事实?这个我们真的是有些糊涂了。不过在元代,有个浙江人叫吴师道的,他在《礼部集》题《仙山秋月图》一诗自注云:“宫扇。马远画。宋宁宗后杨氏题诗,自称杨妹子。”这个虽然不能说就证实了什么,但作为距宋朝不远的时期,吴师道的话似乎比后来人意见更接近于历史。我想,妹子,杨妹子,这样称呼应该就是当年她所谓的哥哥杨次山喊出来的,以致这位皇后后来也自称杨妹子了。你看,妹子一词,听起来使人感觉既热情又年轻的,多好啊!
  讨论了这么多关于这位传奇皇后身世的话题,我也不想再深入下去了,我们还是来看看她的才华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吧。
  一,我这一系列文章的主题本就是关于写词的宋朝女子,所以还是先说她的词《诉衷情。题马远松院鸣琴》:
  闲中一弄七弦琴,此曲少知音。多因淡然无味,不比郑声淫。
  松院静,竹楼深,夜沈沈。清风拂轸,明月当轩,谁会幽心?
  马远,南宋杰出的宫廷画师,原籍山西人。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时为画院待诏。画院待诏是个什么职务啊?画院也称翰林图画院,最初为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时成立,专门为宫廷皇家作画。用现代的话讲,那可是皇家美术学院啊,是绘画艺术的最高学府。里面的职务分为待诏、祗侯、艺学、画学正、画学生、供奉凡六种,我们看见马远的职务为第一,可见他的绘画厉害到什么程度了吧?他有个绰号叫“马一角”,那是因为他的绘画风格是线条刚劲坚凝,有如折钗股似的弯折之角。他的作品大都被杨妹子题上诗,至今还有较多作品在各大博物馆保存了不少。
  《全宋词》中记载为张抡所作,但叶申芗的《本事词》中记载为杨妹子所作。不管怎样,总观其词,虽不敢恭维称之佳作,但也清新自然,意味深长。
  二,再看看她的诗。
  《宫词》
  思贤梦寝过商宗,右武崇儒汉道隆。总览权纲术治理,群臣臧否疏屏风。
  《题马和之画四小景》其一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牵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枝声。
  清献先生无一钱,故应琴鹤是家傅。谁知默鼓无弦曲,时向珠宫舞幻仙。
  人道中秋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华阳洞裹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石楠叶落小池清,独下平桥弄扇行。倚日绿云无觅处,不知归去两三声。
  《题马远画梅四副》其一
  重重叠叠染缃黄,此际春光已半芳。开处不禁风日暖,乱飞晴雪点衣裳。
  铢衣翠盖映朱颜,未识何年入帝关。默被画开傅写得,至今独似在衡山。
  夭桃艳杏岂相同,红润姿容冷淡中。披拂轻烟何所似,动人春色碧纱笼。
  浑如冷蝶宿花房,拥抱檀心忆旧房。开到寒梢独可爱,此般必是汉宫妆。
  《题赵伯骕画》
  莲开宫沼年年盛,香染斑衣叶叶新。愿供琴音奏清雅,薰风凉殿寿双亲。
  《题菊花图》
  莫惜朝衣准酒钱,渊明身即此花仙。重阳满满杯中泛,一缕黄金是一年。
  其诗如人,清丽飘逸,如炎日里清风徐来。
  三,再来欣赏她的书法。
  其实宋朝的皇帝自太宗始,几乎每个皇帝都能舞文弄墨。有好几位皇帝在文化艺术上的成就那是堪称奇绝的。他们若不是做了皇帝,那一定是文人中的佼佼者。宋宁宗的书法那也是相当好的,而杨妹子的书法风格极其相似宁宗的,也就是说她的书法艺术同样是相当高的。当宁宗皇帝有时候要给那些作品上赐以墨宝的时候,如果身体欠佳,或者有别的事情,他就经常叫杨妹子代她赐墨,可见宁宗对她的信任和欣赏程度。
  其书法艺术魅力,我们可以清晰地欣赏到她那娟秀妩媚的字体,如美人薄纱中曼妙的身姿。
  四,最后欣赏她的绘画艺术。
  在我国吉林省博物院里的保存了杨妹子唯一传世绘画作品《百花图卷》。这里贴出的只是局部图的展示。
  她的这副画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女画家的作品。画卷长为324厘米,宽为24厘米,为工笔设色画。画卷中画有寿春花、长春花、荷花、西施莲、兰花、望仙花、葵花、提花、玉李花、宫槐、莲桃、灵芝等花卉14种,计17段。
  她的绘画作品,其画法简练,工笔纤细,设色妍丽,又怎一个“美”字所能赞尽?
  她的政治生涯,同样令我们感到惊奇不已。公元1202年,封为皇后。1207年,和侄子弥远设计杀死将军韩侘胄。(韩侘胄,南宋开禧中平章军国事,封平原郡王,加太师。历史对其功过评价褒贬不一)1224年,亲立赵昀为太子,就是后来的宋理宗。六十二岁那年开始垂帘听政,七十岁大寿时追加尊号为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大赦天下。公元1232年病故,享年七十一岁。
  杨妹子,一个了不起的女人,集诗词书画四绝为一身,我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样文字来赞美她了。年少因姿色美好而选进宫中,凭借品德才情在皇家百花园中独占一枝春,随后一步步登上皇后尊位。垂帘听政但不具野心,求贤似渴,仁理治国。这样的奇女子,我想,即使是当年的武则天女皇看到了她,恐怕也会逊色三分啊!
  容貌美丽是父母给的,荣华富贵是皇上赐的,而她那惊人的才华和杰出的政治能力呢?那可是她本身通过不懈的努力而得来的千古美誉!
  此篇是我写的这一系列文章里头,为耗时最长的一篇文章了。本来早就想写她的,总是觉得准备不够。也由于她本人特殊的身份和传奇式的身世,再加上资料的匮乏,实不敢轻易动笔。今日写了,倒是觉得轻松了许多。因为我写她的目的不仅是欣赏于她,更为了让有更多的人熟悉于她,并了解她是怎样的一个千古才女。
  杨妹子,一个近乎完美的女人,一个身份特殊的女人,也是一个结局非常美好的女人。一切只为谨以纪念! 
 四十,脉脉此情谁识?——朱希真
    关于朱希真,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个人呢?说法不一。有人说她就是曾写下“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般词句的断肠才女朱淑真,只是因为后人的记录笔误,把朱淑真写成了朱希真。还有人说这个希真其实也就是昔日南宋时期曾以一句“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来诠释自己放荡不羁的狂傲文人朱敦儒,因为朱敦儒是字希真的。哎,由于历史对朱希真这位女子没有详细文献记载资料,所以才引得曾一度众说纷纭。不管有怎多的说法,我今天既然在此提起她,当然就是想站出来替她写上一笔,还她一个真实的女儿身份。这也正好让我们知道了,在历史的波涛汹涌中,曾出现过这么一叶小舟,艰难而又默默地漂泊在滚滚长江东逝里。只不过,随着无情岁月的的斗转星移,她也就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也模糊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冯梦龙曾说“聪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聪明不出身”。历史上没有没被正史记载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一些深闺女子博学多才,才情丝毫不弱男子。正如钟惺在《名媛诗归》理所说““男子之巧,洵不及妇人矣”。他对女子的聪明才智十分钦佩,认为女子之才情要胜过男人了。但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性和特殊性,一般的女子别说正史了,就是一般的文学作品也未必会把她们的生平事迹给记载下来。不过,当我们静下心来,轻轻地拂去历史那厚厚的尘埃,我们依旧还能寻觅到这位才女清瘦而美丽的身影。
    叶申芗在著名的《本事词》中记载有“朱希真小名秋娘,適徐必用,工词翰,欲继美易安。”曹绣君《古今情海》有“朱希真,小字秋娘,是建康府朱将仕的女儿。她年满十六岁时,嫁给同邑商人徐必用为妻。”而沈雄在《古今词话》中说的更清楚“两朱希真,一名朱敦儒,天资旷达,有神仙风致。(另一)若名媛集之朱希真,适徐必用。徐商久不归,亦作警悟风情自解。别是一人,岂得同日而语?”丁绍仪的《听秋声馆词话。词综多未录宋闺媛词》里记有“朱秋娘鹧鸪天云:梅妒疏香雪妒轻。远山长共画眉青。尊前无复歌金缕,梦觉惟馀月半明。鱼与雁,两浮沉。浅颦低笑总关心。相思恰似江南柳,一夜东风一夜深。”(一说为苏庠所作,但冯梦龙所记为希真,故尚疑)但又有菩萨蛮云:“湿云不渡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雪香。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阑干。夜深花正寒。”(一说为朱淑真作)清冯金伯在《词苑萃编》也记有“朱秋娘菩萨蛮朱希真名秋娘,适徐必用。徐久客不归,朱赋菩萨蛮词。”冯梦龙在《情史》里也记有“朱希真,小字秋娘,建康府朱将仕女也。年十六,适同邑商人徐必用。徐颇解文义,商久不归,希真作闺怨词。”通过这些零星的资料,这说明朱希真的真实还是有很多人认同的。
    建康府是怎么回事?那是古时为了分级管理每个地方而划分的行政区域,并在此设立国家机关。府和州是平级的,下面就是郡啊县啊什么的。只不过府的设立大都和皇帝有直接关系,所以府比州的级别又要高些。如宋时的临安府(杭州)、开封府(河南)。象我的家乡,在宋时就属于江陵府了(湖北)。那建康府又是在哪里呢?翻开《宋史。志地四十一》记有“江宁府,上,开宝八年,平江南,复为升州节度。天禧二年,升为建康军节度。旧领江南东路兵马钤辖。建炎元年,为帅府。三年,复为建康府。”公元1129年,康王(也就是宋高宗)将江宁府改为建康府(今南京)。后来,建康被金兵所占领,高宗不得不逃亡杭州。不过,爱国将领岳飞很快就将其收复。
    简单地了解了一些历史后,那我们再来看看这江南才女被有幸记载下来的几首珍贵的词作吧:
    《鹧鸪天》
    梅妒晨妆雪妒轻,远山依约与眉青。尊前无复歌金缕,梦觉空馀月满林。
    鱼与雁,两浮沉。浅颦微笑总关心。相思恰似江南柳,一夜东风一夜深。
    《满路花》
    帘烘泪雨干,酒压愁城破。冰壶防饮渴,水残火。朱消粉褪,绝胜新妆裹。
    不是寒宵短,日上三竿,殢人犹要高卧。如今多病,寂寞章台左。黄昏风弄雪,门深锁。
    兰房密爱,万种思量过。也须知有我。着甚情悰,你但忘了人呵!
    《失调名。苦汝临期话别》
    苦汝临期话别,与君挽手叮咛。归期誓约十馀朝,去后又经三四月,鱼沉雁杳,空倚著六曲阑干。
    凤只鸾孤,谩独宿半床衾枕。欲寄花牌传密意,奈无黄耳堪凭。待修锦字诉离情。
    《采桑子》
    王孙去后无芳草,绿遍书阶。尘满妆台。粉面羞搽泪满腮。教我甚情怀。
    去时梅蕊全然少,等到花开。花已成梅。梅子青青又待黄,兀自未归来。
    《念奴娇。风情》
    别离情绪,奈一番好景,一番愁戚。燕语莺啼人乍远,还是他乡寒食。
    桃李无言,不堪攀折,总是风流客。东君也自怪人,冷淡踪迹。
    花艳草芳春事,每随花意薄,疏狂狼籍。除却清风并皓月,脉脉此情谁识?
    料得文君,重帘不卷,只等闲消息。不如归去,受他真个怜惜。
    也就是说,朱希真在她十六岁的时候,嫁给了和她同县的一个商人,丈夫叫徐必用。我们从记载中可以看出,朱希真的生活上还算是很宽裕的,但由于丈夫是个商人,经常在外面做生意,两人相聚的日子实在是很少。所以她独自在家的时候,精神上难免是寂寞和空虚的,于是她就在闺房中作了这些抒发她内心情感的词,一是表达思念丈夫之情,二是为排遣孤单的心情。我们可以从她的这些词中,能读出朱希真的文才还真是不一般的,怪不得叶申芗称她是“工词翰,欲继美易安。”由此可见,他对其才华的肯定和评价之高。
    其实我们欣赏的是她的词,可叹的却是她闺中的寂寞。古时之女子,如今想来也是真真的可怜。寻找幸福的婚姻,一直都是她们心中最大的梦想。当冯梦龙读到她词中的一句“不如归去,受他真个怜惜。”的时候,写了一条批语“观此词,则希真有外心矣。”朱希真在后来究竟又没有外遇或者是变心,这个我们已经无从考据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她有一点什么红杏出墙之嫌,我们也得要好好的深思一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个我不想去争辩谁对不对,错不错的。寂寞无奈,正如她心中所感叹的“脉脉此情谁识?”是啊!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呢?
    记得费翔有首歌中唱到“不要对我冷漠,不要不理睬我,怕你冷冷地待我。不求你的富贵,不求你的荣华,只愿你把我珍惜。”人生之短暂,求什么荣华富贵呢?带也带不走,即使留下也不知道其结果。哎,所以说我们还是留下一些精神财富,这才方为上策啊!
    四十一,夜夜相思直到明——连静女
    《武陵春》
    人道有情须有梦,无梦岂无情。夜夜相思直到明。有梦怎生成。
    伊若忽然来梦里,邻笛又还惊。笛里声声不忍听。浑是断肠声。
    《失调名》
    朦胧月影,黯淡花阴,独立等多时。只恐冤家误约,又怕他、侧近人知。
    千回作念,万般思忆,心下暗猜疑。蓦地偷来厮见,抱著郎、语颤声低。
    轻移莲步,暗褪罗裳,携手过廊西。已是更阑人静,粉郎恣意怜伊。
    霎时云雨,半晌欢娱,依旧两分飞。去也回眸告道,待等奴、兜上鞋儿。
    初看到连静女这个名字的时候,不禁让人想起了《诗经》里的一句“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样美妙的诗句来。静女,一个多么容易令男人浮想联翩的名字啊!在《毛诗正义。卷二》中,毛正义解释“静女”是“言静女,女德贞静也。”当我们在李渔的《笠翁对韵》中看到一句“静女对奇男”的时候,才知道静女并不是每个女子都能这样称呼的。唐朝诗人孟郊有一首《静女吟》中写道“艳女皆妒色,静女独检踪。任礼耻任妆,嫁德不嫁容。”看来一个女人,光是拥有其美丽的外表,那是仅仅不够的,历来儒家们更推崇的是来颂扬和赞美女子其品行的。谨守妇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一个古时候的女子来说,那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女人,你如果没有才华,那不怪你,只能说你没有那样的天赋。但你千万不能没有妇德啊,正如古人所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就是这个道理。
    东汉之才女班昭,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淑女和静女。自幼就接受了家庭良好的教育,并受到了父兄文化的熏陶,最终还完成了《汉书》的编修。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得她还写下了著名的《女诫》一书,书中就有她极力倡导的女子四种行为的标准“德、言、容、工。”她所规范的"德"也就是“贞静清闲,行己有耻。”这样的一位世间少有的女史学家,我们不否认她的确是做到了。但我怀疑的是,至于后来的女子究竟又有多少人会去按照她的这些标准去做了呢?这个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其实我们并不是说要去一味追捧和遵循她的思想,因为时代不同,人们所站的角度也会不同的。的确,三从四德你是可以去忽略一些,甚至是嗤之以鼻。但无论如何也别忘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基本的传统美德,那就是仁义和孝廉。说了这么多,那我们还是来谈谈文章的主题吧!
    南宋理宗时期,有个叫罗烨的人,他在《新编醉翁谈录·静氏》的书中,就记载了连静女和陈彦辰的爱情故事。在宋朝延平(今福建南平)的地方,连静女就生活在这里。连静女自幼饱读诗书,什么经史子集的无不涉猎。本来家境还十分富裕的,后来只因父亲去世了,抛下了她们母女俩,家境就变得萧条了。一个家庭,一旦失去了顶梁柱,就意外着生活不仅会面临着困境,还将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命运。离她家不远处,住着一个穷秀才,名叫陈彦辰。他久慕静女的文采,心中暗恋了许久。有一天终于按捺不住了,急忙找来媒人登门说媒。静女的母亲见自己家里本来就不像从前那样宽裕了,再加上陈彦辰家里也贫穷,于是一口拒绝了。然而,她母亲做梦也没有想到女儿因敬佩着陈彦辰的才学和为人,早就爱上了他。
    连静女有一次托一老妇人带给了陈彦辰一封信,并附上了表明心迹的爱情诗。陈彦辰看了之后,真是喜出望外,赶紧回了一首诗,还写定了时间和地点,约静女七月十五出来相会。就这样,他们两个人见了面,私定了终身。从此两个人就经常偷偷地约会,不知不不觉就过了一个多月。在一个中秋月圆的晚上,连静女和陈彦辰出去约会回来,不料被她母亲发觉了,于是狠狠地教训了她一番,并对她采取了严加看管。再说陈彦辰接连几天也不见静女出来和他约会,心中非常的着急,便在一个晚上偷偷地翻过她家的院墙,直奔静女的闺房。谁知道被静女的母亲发现了,并被她母亲叫来的人捆绑了,还将他押至官府去治罪。
    有一个叫王纲中的人,考中探花没多久,正好出任福建的宪台(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书记,官职还是相当大的)来延平巡视。在公堂上,王纲中查阅了连静女和陈彦辰的供词,发现他们写的供词言辞非常美,而且深情感人,心中甚为欣赏。于是,他便把他们带到了后院。王纲中指着窗前的竹帘,对连静女说:“你能以这竹帘为题赋诗一首吗?”连静女答道“大人,这有何难?”随即就吟了一首:
    绿筠破成条条直,红线经开眼眼奇。
    为爱互花成片段,疑令直节有参差。
    王纲中捋了捋胡须,微微点了点头。忽抬头望见屋檐下有一蜘蛛正网住了一只蝴蝶,蝴蝶也在作着垂死的挣扎。王纲中又将手往那里一指,对陈彦臣道:“你也来作一首诗吧!”陈彦臣双手一拱,立即应允。只见他吟道:
    只因赋性太猖狂,游遍名园窃尽香。
    今日误投罗网里,脱身惟仗探花郎。
    王纲中听出了陈彦臣诗中的弦外之音,那是把他自己比喻了这只蝴蝶,希望能得到王纲中的高抬贵手啊。想到这里,王纲中不禁一阵哈哈大笑,打心里佩服这一对多才的有情人。于是他便问他们两个想不想结为夫妻呢?两个人相互对视了一下,深情而坚定的眼神使得他们两人心领神会,便双双齐跪于地说:“大人,这可是我们连做梦都想的事情,故一切还需大人替小民们做主啊!”王纲中微笑着把手一抬,示意他们两个起来,接着喊道“来人啊,笔墨伺候。”手下人当即取来笔墨纸砚,王纲中挥毫写了一首诗:
    佳人才子两相宜,致富端由祸所基。
    永作夫妻谐汝愿,不劳钻穴隙相窥。
    写毕,递给他们看了,然后命人当即释放了他们两个,还亲自为媒让连静女和陈彦臣永结秦晋之好,此事一时间传为佳话。明时期有潮剧《颜臣》,所演绎的就是连静女和陈彦臣的爱情故事。
    大凡大喜或者大悲的经典爱情故事,总是被后人搬上舞台,演绎成戏剧。连静女和陈彦臣的爱情虽较为曲折,但一对有情人最终因遇上了贵人,故而拥有了一个圆满的喜剧性的结局,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并不多见的。你看,有才多好啊,关键时刻还能转危为安。连静女从此也能与心爱的人儿手牵手,肩并肩地幸福地生活。她也再也不用担心什么“夜夜相思直到明。有梦怎生成”了,她那美好的人生真是不虚此行了。
    不过也不是说世间只有连静女能碰到这样的父母官,来替自己做主成就婚了姻大事,下面的这位女主人公也同样碰到了这般天公的作美。
    四十二,独坐黄昏谁是伴?——陈妙常
    “爱情”这东西,简直就是一个带有超强磁性的神圣之物。自打有了人类开始,就一直被吟唱至今,是一首经久不衰的主打歌曲。我怀疑诗歌的最早起源是因为跟爱情有关,关于最早的爱情诗歌,目前也只能追溯到《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向往美好的爱情,期望着永恒的爱情是先人们创作诗歌的灵感来源之一。很难想象没有了爱情的人生,将会是怎样一番凄凉的境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易安女士尝到了寂寞的滋味。“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同样纳兰先生也受尽了孤独的折磨。
    在封建社会里,能够大胆而热烈地去追求眼前美好的爱情,与其说是具有很大的胆量,不如说是爱情所赐予的神奇力量。男人和女人之间,实在是有很多相对应的事。比如说有和尚,就会有尼姑,有侠客就会有义女,有梁山好汉,就会有巾帼英雄,有男盗,就会有女娼。哈哈,这个似乎扯远了,这句应该是说有男道士,就会有女道姑。而陈妙常,就是一个宋代平凡的道姑,她就冲破了世俗的藩篱,挣脱了身上背负了太久的“封建礼教”这一副枷锁。
    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的《玉簪记》中,记载的就是道姑陈妙常和潘必正的爱情故事。《本事词》里也分明记着“陈妙常,女冠也,美而慧,擅词翰。”可《古今女史》却说为“陈妙常尼,年二十余。”冯梦龙的《情史类略》里也写着“陈妙常,宋女贞观尼姑也,年二十余,姿色出群,能诗,尤善琴。”这不由得让我抓后脑勺了。这陈妙常到底是道还是尼啊?古人所说的“三姑六婆”,其中三姑就是分别说的道姑,尼姑和卦姑。这三者是有区别的,最起码尼姑是要剃发的,而道姑是蓄发的,尼姑手里拿的是佛珠,而道姑拿得的拂尘。一个住在庵,一个住在观,一个信道,一个信佛。算了,且不管她为尼为道了,看来古人已把道姑尼姑混为一谈了。反正,尼姑道姑嘛都不是我们凡尘间的常人。
    陈妙常,出生于江西临江青石镇一官宦人家。自幼聪慧过人,但体弱多病,父母只好将她送入了佛门。这一点,和《红楼梦》中的妙玉极其相似,故疑陈妙常是否就是妙玉原型,但尚不能肯定。古时候谁家孩子如果从小体弱多病,就有送到佛门里去逢凶化吉之习俗。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有一次前往临江上任县令,夜宿城外女贞观中。当他正想睡觉的时候,忽有一阵幽幽的古琴声飘于耳旁。张孝祥仔细一听,弹琴的人似乎离他不远,应该就和他在同一庵里。于是,他披衣起身出门,循着琴声而去。明亮的月光之下,他看见有一个丰姿伶俐,黛眉深锁的美貌女子正在焚香弹琴。月光美人的诱惑,难免使得这位才子心旌摇曳,所以他故意手曲拳状放在嘴边“咳”了一声。谁知陈妙常斜视了他一眼,继续埋头弹琴,好像当他是透明的一样。张孝祥见自己的这一招并不凑效,没有引起美女的注意,暗怨自己相貌平平。于是赶紧换了一招,当即吟作一首《杨柳枝》的词:“碧玉簪冠金缕衣,雪如肌;从今休去说西施,怎如伊。杏脸桃腮不傅粉,貌相宜;好对眉儿共眼儿,觑人迟。”陈妙常见他词中明显带有挑逗的意思,不禁瞅了他一眼。一会,陈妙常的琴声戛然而止,只见她回了一首《杨柳枝》:
    清净堂前不卷帘,景幽然。湖花野草漫连天,莫胡言。
    独坐黄昏谁是伴,一炉烟。闲来月下理琴弦,小神仙。
    张孝祥一听,知道陈妙常没有那个意思,自己是碰了一鼻子灰,故只得一声长叹怅然而回,这正是有心栽花花不开啊!过了一段时间,此事在张孝祥心中依旧难以忘却那个月下弹琴的美人。正在这个时候,他的一个好友叫潘必正的来此地和他相见。所谓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所以,两人把酒言欢,推斟换盏,不管天晚。潘必正忽见他言中有些哀叹,不禁询问缘故。于是张孝祥就把那天的巧遇和失意诉说了,还说自己因为官务缠身,没有再多时间去女贞观了。潘必正笑道:“原来张兄是为此事而苦恼啊?一个区区道姑何至于您牵肠挂肚的,再说您身边也不缺美丽的女子。不如这样吧,我明天就能去会会这个道姑,我不信还征服不了一个道姑?”张孝祥哈哈笑道:“潘老弟啊,只要你有这个本事,我张某心悦诚服,而且到时候还说不定能帮上你的忙,我决不食言!”这潘必正心想自己一表人才的,而且能说会道,心中信心十足,便将最后一杯酒一饮而尽,对张孝祥说“张兄只管等我的号消息吧!”
    第二天,潘必正就假装游人留宿,住进了女贞观。他见到了陈妙常后,决定以攻心为上。只见潘必正一会赞美陈妙常的姿色出众,一会又夸她的才华如何了得,说得陈妙常脸色绯红的。接着又问起陈妙常的身世,感叹她这样一位才色兼备的佳人终身老在这道观之中,实为可惜了。他叹道:“姑娘,人生苦短啊!你要好好把握哦。”说完起身暂时告辞,留下了一点悬念。潘必正走后,陈妙常心中七上八下的。本来潘必正就是一帅哥,又懂得体贴女儿心,几番美言已经把她夸到云里雾里去了。过了几天也不见潘必正来访,心里还倒添了几分牵挂了。正在想着,潘必正还说来就来了。只见他满面春风的走进房来,递过一张纸,说道:“这几天我虽然没有来,但我写了一首词,知道姑娘才华横溢,故敬请姑娘斧正一下。”陈妙常接过词一看,原来是首《杨柳枝》:“旁观仙子过柔屋,惊人目。星冠珠履逍遥服,能装束。弄玉仪容琼姬态,倾城国;淡装全无半点俗,前山玉。”陈妙常看了,不觉开始欣赏眼前这位潘公子了,于是笑道:“潘公子才高八斗,好比是潘安在世,还须我区区一女子斧正吗?你这不是想折杀于我?”潘必正还假装谦虚地说:“岂敢岂敢啊!”就这样,两人便经常在一起谈古论今,你诗来我词去的。(其实就是眉来眼去的)
    一天,陈妙常写了一首词,觉得不好意思给潘必正看。于是,她将松花小笺夹在一本《南华经》的书中,便故意出门而去。一会,潘必正来了,没找到陈妙常,倒是看见了桌上的一本经书,而且书眉那还夹着一张纸。他拿起来书,抽出纸来一看,原来是一首《西江月》的词:“松院青灯闪闪,芸窗钟鼓沉沉。黄昏独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稳。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强将津唾咽凡心,怎奈凡心转盛。”此词之意显然道出了陈妙常有动了凡心之念,但潘必正看了,心中一点也不惊奇,不禁为自己即将大功告成而感到沾沾自喜。他赶紧拿起桌上的笔,当即附和了一首“玉貌何傅粉,仙花岂类几品,终朝只去恋黄芽,不顾花前月下。冠上星移北斗,案头经诵南华,未知何日到仙家,曾许彩鸾同跨。”陈妙常回来后,看了潘必正写的词,知道潘必正已经猜到了自己的心事,并且还回了词,道出了他的心声。于是假装恼道:“潘公子啊,你怎么能写这样的艳词给我呢?”潘必正笑道:“你都能写‘强将津唾咽凡心,怎奈凡心转盛’了,我又怎么不能问你一下‘未知何日到仙家,曾许彩鸾同跨’呢?”一句话问得陈妙常耳热面红,无言以答,便只得只好话锋一转,手指着他说了一句:“你怎么能偷看我的写的词啊?你真坏!”潘必正听了反而哈哈大笑,对他说:“我就是坏了,不过我也只对你一个人使坏啊!”两人相视一笑,心领神会。从此,两人就大胆地约会谈情,卿卿我我了。!”《玉簪记》中陈妙常有句唱词是这样的“你是个天生后生,曾占风流性。无情有情,只看你笑脸儿来相问。我也心里聪明,脸儿假狠,口儿里装做硬。待要应承,这羞惭怎应他那一声。”
    谁知不久,陈妙常的师傅发现了他们的这种惊世骇俗之举,大发雷霆。她怒道:“罪孽,这真是罪孽啊!”于是把潘必正赶出了道观,也把陈妙常软禁了起来。
    潘必正赶紧去找到了张孝祥,这回该他向张孝祥倒苦水了。张孝祥听了事情经过,微微一笑,对他说:“没想到潘老弟还真是有本事的啊。老弟休急,我会遵守我的诺言的。这样吧,明天我假装派人把你们二位抓到公堂上来,你就说你们两个是从小指腹为婚的,只因为战乱而分散了。这次好不容易相遇了,就正准备成亲的。到时候,只要我的笔一挥,判个陈妙常还俗,岂不妙哉?”潘必正一听,大喜,赶紧谢道:“张兄真是考虑周全啊,妙也!”
    第二天,陈妙常和潘必正被带到了公堂上。张孝祥对陈妙常喝道:“好大胆的一个小道姑啊,昔日你说‘清净堂前不卷帘’,还说伴你的只能是一炉烟,今日为何伴起情郎起来了呢?”陈妙常一听,正低头暗自思量“这位大人怎么知道我写的这首词的啊?”忽又听得堂上的张孝祥叫道:“小神仙,抬起头来。”陈妙常心惊胆颤地抬眼一望,傻了,怎么会是他?张孝祥又说道:“素问你文采非凡,你今日就以此事速速填词一首,说明缘由吧。”陈妙常不敢怠慢,当即吟了一首《摊破浣溪沙》:“寂寂云堂斗帐闲。炉香消尽爇沈烟。烘却布衾图睡暖,转生寒。霏霏细雨穿窗湿,飒飒西风透枕珊。此际道心禁不得,故思凡。”正在这时,潘必正递上了状纸,纸上一切都按张孝祥昨天所吩咐的话写的。张孝祥接过一看,故装惊讶地说:“原来是怎么一回事啊?”于是提笔判道:“道可道,名可名;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清者浊之源,守不住炼药丹炉;动者静之机,熬不过凡情欲火。大都未撞着知音,多半属前生注定。抛弃了布袍草履,再穿上翠袖罗裳;收拾起纸帐梅花,准备着罗帏绣幔。无缘处青蒲黄庭消白日,有情时洞房花烛照乾坤。”写完,将笔一掷,笑道:“你们二位已经无罪了,赶紧回家准备张罗婚事吧。”
    两人连忙磕头,千谢万谢的。陈妙常感慨万分,又作了《鹧鸪天》一词“相堂潭潭数十重。入门马上气如虹。俨然端坐黄堂上,忧国忧民俯仰中。蒙下顾,谢姑容。仙禽从此脱樊笼。当初只说常清净,羞对先生满面红。”
    后来还有人特意为他们的事戏作了一首诗曰“短发蓬松缘未匀,袈裟脱却着红裙;于今嫁与潘郎去,省得僧敲月下门。”历来好事多磨,像陈妙常和潘必正这样勇敢冲破封建礼教和宗教戒律的故事,如今读来实在是为当初的他们紧紧捏了一把汗。
    寺院道观本是清净之所,可偏偏就有人不怕清规戒律。唐朝四大女诗人中,就有两个入了道观,但仍旧斩不断情根。一个是鱼玄机,她在栖身之处咸宜观中就写道:“月色庭阶净,歌声竹院深。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终日等待着,她那早已以身相许的情哥哥。另一个就是李冶,她简直是一个典型的叛逆者。虽为道姑,但狂放不羁,凡心未灭。她的一颦一笑和言行举止,都会令很多男人为之疯狂着迷。她在《相思怨》中写道:“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复斋漫录》记有“以故诸女真嗣续不绝,然而守戒者鲜矣!”这说明最起码在宋朝时,道观里的风流韵事真是不少,是较为平常之事。司空见惯,多见而不怪了,于是人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所以就连宋朝著名的诗僧洪觉范看见了美丽的道姑,也忍不住魂不守舍的写下了一首《清平乐》:“十指嫩抽春笋,纤纤玉软红柔,人前欲展强娇羞,微露云衣霓袖。最好洞天春晚,黄庭卷罢清幽,凡心无计奈闲愁,试捻花枝频嗅。”把一个美丽的道姑生动形象地刻画在了我们的眼前。《红楼梦》中宝玉和挚友秦钟,都要争着吃尼姑智能的一碗茶,智能就开心的说了“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只不过后来,还是秦钟厉害啊,他硬是把美丽的尼姑骗到了手。唉!想来也是,这般的道姑也好尼姑也好,她们聪明美丽,冰清玉洁,柔情似水,比起外面的歌姬舞女,这又是一种风情。难怪乎,一些人就打起了这些道观寺庙里的女人的主意。他们抓住了这些女人的弱点,那就是寂寞难耐。谁都知道,人是有七情六欲的,所以这样的鬼主意还真是委实不错的。
    道姑们起了凡心,其实也怨不得她们。她们虽为道姑尼姑的,终究还是人,而不是神。就算是神仙,那七仙女为何都还要留恋人间,死活都要跟董永来个天上人间的,并身跨两座星球也要相爱呢?这只能说明,爱情的力量是世界上最大的力量,能移山,可填海,惊天地,泣鬼神。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好好的珍惜,等到失去后,我才后悔莫急!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这是《大话西游》里经典的爱情对白,曾一度不知令多少男女痴迷而疯狂。孙悟空,这个打小就生根在我心中的斩妖除魔的英雄形象,却在当今爱得死去活来,爱得糊里糊涂的社会中一下被颠覆成一代情圣了。曾几何时的他没有逃过如来的手心,转眼沧海桑田间,纵有三头六臂照样也没能逃脱爱情的魔咒,这猴子到了如今还真是越活越年轻可爱了。陈妙常和潘必正倒是不必为爱情而感到后悔了,因为他们珍惜缘分啊,你情我愿的把握得实在是太好了。自认识起,他们就一直不曾失去过对方,而且婚后生活得非常的幸福美满。
&&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繁荣鼎盛的时代,它至今还都会令无数的人为之痴迷和向往。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来讲,宋朝都是超越了它之前的朝代,更是令以后的元明清朝代所望而生叹。南宋文人陈傅良曾描叙当时的宋朝是“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未省有宇宙,孰与今多儒!”尤其是文化的发展,那可以说是到达了一种颠峰时期,是任何朝代都难以超越的。我们只要轻轻地闭上眼睛,脑海中便会呈现一片灯红酒绿繁荣的景象,也仿佛还能闻到恍若隔世千年的阵阵书墨清香,随风四溢。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女性的文化教育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所以历史就会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李清照这个古今第一才女。也能出现一个九岁就可以进入童子举的女神童——林幼玉。这种奇特的现象,是这个时代的必然性。这也恰好充分说明了,宋朝的文化教育所取得的辉煌成功。另外,还有什么酒文化,茶文化等也包含在内,其名目和形式之多,都令人叹为观止。在其它艺术方面也是了不得的,象歌舞啊,书画等都对后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省淅川县政府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