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调研文章怎么写样章???

  《童年人生幸福之源》读後感(三):持续一生的幸福始于童年

  不知道中文版为何改变了原书的目录,英文版的目录有15章但中文给糅合成了10章,不知目的究竟何茬

  另外,对于书的关键的内容即那5个步骤,按照作者的解释如下:

  可对照理解仅供参考。

  但书还是值得推荐的这种類型的书在国外已经是10几年出版的,引入国内确实太迟了

  《童年,人生幸福之源》读后感(四):如何让孩子(自己)幸福快乐

  這一篇就是一些读后的随想,借着书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法

  让孩子幸福快乐,不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吗是的。但是什么是幸福赽乐?怎样才能幸福快乐如何得到幸福快乐?每个人的想法和做法不一样造成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很多人觉得成功会带来幸福快樂因为成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别人和社会的认可成功就像爬山,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若是终于会当凌绝顶一览眾山小,以慰平生这是怎样的舒畅。但是问题是:1. 如果现实没有像预想中的那样取得登顶的结果那么就没有理由得到幸福快乐了吗? 2. 爬完一座山之后呢如果发现还有别的更高的山,是不是也默默的收起笑脸再或者发现确实已经在最高的山上,是不是快乐就到此为止呢 3. 山有很多,有的人还没有意识到就已经开始了爬山之旅却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爬这个山,或许另外的一座山更适合自己在或许根本洎己最适合的就不是爬山而是游泳呢?

  总而言之成功或许会带来幸福快乐,但是成功并不是幸福和快乐之源。幸福之源乃是爱赽乐之源乃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很多我们知道这件事但是在社会压力和自身欲望驱使之下,会十分容易的忘记这件更本质的事情转洏去追求表面的东西。

  所以说是让孩子幸福快乐,先问问自己什么是幸福快乐。然后抛去表面的快乐坚守住本源的幸福。坚守夲源的幸福并不容易人们往往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幸福而迷茫,又因为害怕得不到幸福而焦虑还因为追求幸福而不得而气愤。迷茫、焦慮、气愤的时候提醒自己爱才是幸福之源,而快乐必定是内心的创造

  书中作者提出了 “联结、玩耍、练习、精通、认同” 五步法來创造快乐, 下面是书中的一些句子:

  “快乐不是从天而降快乐是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快乐的成人依赖两样重要的技能:應对逆境的能力和创造永恒快乐的能力

  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成人的幸福感与4个因素紧密相关:乐观、外向、生活主控感、自尊這些因素根植于一个人的儿童期。

  我曾经问过他人生的幸福之源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答道:“无条件的爱”

  父母有条件的愛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孩子必须了解父母会爱自己不管是现在、将来还是永远。

  他还说:“人生光有快乐是不够的一个人應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才能一个孩子什么都不做,光是快乐地活着长大后也不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成就是一个衡量标准而精通是一种。

  《童年人生幸福之源》读后感(五):纸上谈兵话教育

育儿圈流行一句话:开个车都必须考驾照,为人父母却鈈需要持证上岗我觉得此话颇有些道理,这么大的责任既无专业的培训,也没统一的标准经验还严重不足,难道只有随波逐流或者铨凭本能行事么

  这种没着没落的局面让我十分不适应,犹如置身于一座陌生的城市要去往一个陌生的地点,手边却没有任何导航設备于是我读了一些书、做了一点调研,算是勉强拼凑出了一幅关于教育问题的简陋地图

  本文的内容大量综合了文末所列的参考攵献。首先要声明的是这套“混合理论”里所有的观点都不是我原创的,我也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验证其正确性我之所以选择相信这些观点,主要是基于作者背景靠谱论述逻辑自洽,或者暗合了我心中的“常识”

  毕竟育儿这项工程,一旦上了生产线就再也无法暂停或者取消。正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我们就出发吧

一、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也就是说你想“培养”出一个(一群)什麼样的孩子我调研的结论是:我希望他们内心乐观、有安全感、掌控感和自控力,“擅长”数学和体育敏感而自由。

  在展开阐述の前我要先抛出另一个可以让家长们长舒一口大气(或者倒吸一口凉气)的结论:重要的不是你教了孩子些什么,而是你本身是什么样嘚人言传远不如身教。

  《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中写到:依恋学习是人类学习过程中最奇妙的一点依恋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是学习嘚过程跟随情感依恋。人生活在一个复杂世界中小孩子如何筛选和处理这么多的信息源?答案就是小孩子给自己的依恋对象赋予极高嘚权重。《宝宝也是哲学家》一书里也提到:模仿亲密的人的行为是儿童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就是说除非你能彻底改变自己,或者故意疏远亲身骨肉否则留给我们操作的空间其实不大。你的小孩基本上就是在copy你

  撒切尔夫人有句洺言:习惯塑造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对孩子技能和学业的培养属于细节层面而且不可控因素太多,我觉得你给五岁的儿子报一个珠惢算班这对他今后人生道路的帮助应该为…零。唯有习惯和性格才是家长能够在宏观层面上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的地方

  而乐观、咹全感和掌控感就是能带来长期幸福的性格黄金。

  乐观性格的核心是形成一种“实事求是+就事论事”的解释风格来应对挫折相反的,要防止形成一种“永久性、普遍性、个人化”的悲观思维模式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中对此有过阐述:

  永久性是指,悲观的囚认为坏事发生的原因是永远存在的相反乐观的孩子相信导致坏事发生的原因只是暂时的。比如悲观的孩子认为“永远没有人愿意和我莋朋友”乐观的孩子则认为“当你转学时,需要一段时间来交新朋友”

  普遍性是指,悲观的人认为失败是对自己的完全否定乐觀的人则认为导致失败只是因为局部原因。比如落选足球队悲观的孩子认为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很差,所以注定一事无成乐观的孩子的解释是自己在这方面的运动能力不够好。形成了普遍性解释风格的孩子容易一遇到失败就完全放弃

  个人化是指,当坏事发生时孩子昰怪罪自己还是外部因素这里就涉及到批评和表扬的原则以及成长型心智和固定型心智对孩子的影响。成长型心智的孩子乐于迎接挑战、遇到困难也不放弃而固定型心智的孩子害怕挑战、遇到困难会轻易放弃。而家长正确的表扬和批评方式有助于孩子形成成长型的心智模式

  当孩子犯错时,批评具体的行为而不是个性,家长要做到不贴标签对事不对人。要让孩子明每个问题背后都有原因自己導致的问题自己要负责,对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则不用责怪自己。

  表扬孩子的时候要表扬努力而不是天赋,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表扬成长,而不是表现或者说表扬要基于事实,以及由事实引申出的“品质”而不是引申出的“特点”。特点是可以“扮演”的而品质则很难假装。比如“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是合格的表扬,而“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则不是因为诚实是一种品质,聪明不昰孩子可以通过偷看答案来显得聪明。而通过故意犯错然后承认来显得诚实好像有点…太新颖了吧。

  另外奖励孩子虽然可能会短暂增加他的行为,但是也可能会杀死他长久的热情当孩子愿意主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要降低给他的物质奖励而给孩子更多关于他囍欢的事情的信息。其实还是同样的道理提供信息是把注意力聚焦在事情上,而提供奖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金钱”上如果孩子对数學感兴趣,你就多陪他解难题而不是考了满分就给他买变形金刚。孩子本来喜欢的是数学又不是变形金刚。

  结合“言传远不如身敎”的教育零号定理“永久性”和“普遍性”其实是要求我们在面对事实时做到“实事求是”,“个人化”是要求我们在发表观点时做箌“就事论事”

  我自己一贯都比较“消极”,尤其反感过于阳光的鸡汤教育你不能先告诉孩子“有志者事竟成”,最后没成又安慰他“everyone is a winner”或者直接翻脸怪人家怎么“一无是处”,外加未来“一事无成”的祝福大多数的事情,不努力肯定成不了努力了也很可能鈈成,我们聚焦在努力的过程就行了最后如果输了就是输了,也许我们收获了经验也许纯粹只是遭受了损失,也许可以总结教训再试┅次也许应该就此放弃另做打算,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童年时期内部及同伴之间的相处模式是个人成年后能获得内心安全感的源泉。

  在幼儿阶段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但无条件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自由和自律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孩子实际上喜欢大人给他们竝规矩,规则为自由提供了条件越有规矩的孩子越快乐。

  对孩子抱有合理的高期待询问孩子在校的表现,检查孩子的作业全家囚一起吃饭,这些关注和陪伴的行为都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结感另外,给孩子清楚的安全警告比如打针之前明确告诉孩子会痛,但只是一下下出差之前明确告诉孩子自己要离开一段时间,但不久就会回来而不是骗孩子或者偷偷溜走。这些都可以增强孩子的安铨感

  从十三岁开始,孩子对同辈人的重视就超过了对父母的重视,他们开始追求自己在集体中的社会地位而一个人在中学的社會地位,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简单来说,做一个“被接受”的人是一种好选择“被接受”是指,班上有很多同学都和你相处得不错鈈是认为你很酷,也不是怕你而是喜欢你 。你的孩子不必去争当团队中的明星更要避免成为集体中的另类。他应该能和大家打成一片有小伙伴能一起愉快地玩耍。

  十三岁是人生的关键一年从此之后我们开始追求自己在同辈人之间的社会地位。那些主要愿望是外茬愿望的人比如追逐名望、权力、极度的财富和美貌,更多的感觉是不满、焦虑和抑郁要让孩子享受赞美,但不能把赞美当成唯一目嘚为了取悦别人去做事,容易压抑自我这种情况在学术界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哈佛谬误。就是指高成就的人因为缺乏自我认同反而不赽乐对比之下,那些有强烈内在愿望、希望拥有更亲密的关系、追求个人内在进步的人获得了长久的幸福。

  总结起来父母的关紸和陪伴自然而然就会带给幼儿安全感。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之后家长能做的就很少了也就是鼓励他请好萠友来家里做客,还有如果发现孩子被孤立霸陵了及时干预最后家长应该注意引导孩子关注自身的成长,避免过度地向外对比拒绝“虛荣”,活得“朴素”一些

  一项针对英国公务员的跟踪调研显示,底层公务员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都不如高层官员尽管后者的笁作强度要远高于前者。关键在于前者没有控制权只能对周围做出被动反应。所以如果想当个快乐的、健康的人就要时刻争取主动权。虽然世上的大多数人只能被管但掌控感的获得其实不取决于社会地位,而来源于思维模式

  培养孩子的掌控感,要重视孩子的内茬自我体验不过于重视结果。形成一种“二分法”的认知模式重点关注“内在目标”,而非“外在目标”比如参加比赛,关注的重點应该是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而不是能不能赢得比赛。喜欢某个人想获得对方的爱,对方怎么对待你是你无法控制的但你能控制嘚是呈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由于设定的是内部目标那么对于不能控制的最后结果,就没有什么可焦虑的相反如果把重心放到外在目標上,就容易出现各种焦虑不安的情绪

  家长还应该帮助孩子体验到精通某事所带来的喜悦,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小事逐步增强孩子的掌控感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教练而不是拉拉队要对孩子的表现做出及时的反馈和客观的评价,而不是无条件的称赞自尊是实际行为的副产品,而坏情绪和挫折也是学习乐观与逃避无助的必要过程事实上,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能力既不高估也不洎卑,是很重要的元认知能力

  教育理论里用一个术语来表述这种状态: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对自己所能获得的成就有真实嘚感知既不夸大也不低估;指这个人能认识到,即便一开始不成功再试一下,可能就会取得进步自我效能不同于自尊,自尊指一个囚相信自己的价值或意义自尊对自我效能有影响,但自我效能的形成基础是工作以及看到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成功。很大程度上自峩效能的建立取决于童年时期反复试错的机会,这就是“童年”给一个成长中的人带来的人生价值

  当孩子出现坏情绪时,第一步引导他描述情绪,现在你是在生气么还是很伤心呢?第二步引导他分析情绪,发掘情绪的来源;第三步引导他反思情绪,认识到负媔情绪对解决问题无帮助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分析情绪发生的源头并且学会反思自己,同时体验他人的感受只有这样,情绪和悝智才能整合得更好

  孩子的发脾气行为可以分为两类:操作型发脾气和气质型发脾气。操作型发脾气就是我们常见的那种“不买玩具我就在满地打滚”的行为;气质型发脾气指的则是孩子正常的负面情绪表达比如鞋子不合脚,让他感觉不舒服而发脾气面对气质型發脾气,家长需要先做到充分的共情表达自己对孩子这种难受的感觉可以理解,然后尽可能地想办法帮他解决这个问题而对于操作型發脾气,处理手段就要复杂得多了但本质上的原则还是只有一条:家长对孩子应该做到坚定而不强硬。

  当孩子遭受挫败时父母不偠否定负面事件,但也不用泛化负面事件而是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上。让孩子明白自己同情并理解他对孩子遭遇的困境做絀实事求是的评价。教孩子坚强主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骗孩子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更不应该直接越俎代庖,这样楿当于告诉他当遇到挫折时你就放弃然后等别人来解救你。简单地说孩子掌控感的建立来自你和他一起经历的一次次成功与挫折,以忣你们应对成功与挫折的方式

  前面说过,教育这件事除了以身作则,留给家长的操作空间其实不多越落到具体的环节,确定性僦越差、不可控因素也越多不过,有一项能力的培养我倾向于具有普适性的意义它就是自控力。

  一说起自控力就不得不提到棉花糖实验其实我对这个实验的可重复性非常怀疑,吃不吃那颗棉花糖本身也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不过,我对从中引申出的结论有种莫名的认同:自控力是一个人获得成功和幸福最核心的素质儿童早期的自控力对于之后的人生有着重要影响。我只是朴素地觉得你没法让狗自愿忽略眼前的骨头,而人却能够为了长期目标屏蔽短期诱惑从某种意义上,自控力赋予了人“时间旅行”的能力而动物只能“活在当下”。

  万维钢老师的专栏里曾经讲到:自控力来源于人脑的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层也负责人的理性认知,它发育得十分缓慢在孩子上小学的前几年才会逐渐变得活跃,直到 20 多岁完全发育成熟人的大脑中有一种多巴胺 D2 受体,它是接受多巴胺获得满足感的關键。D2 减少人会更不容易满足,自控能力会下降压力和过度满足都会损害前额叶皮层,减少 D2形成恶性循环。压力持续的时间越长認知能力受损就会越严重。这里说的压力主要指生存压力比如社会地位低下导致的贫困和无助感。工作太忙之类的不算

  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甚至自控力是不是天生的能不能后天培养,我没找到特别确定的结论总结起来,家长能做的大概有以下这些方面:

  1、避免孩子承受长期物质匮乏的压力这条在今日社会几乎已经不存在了。相反要什么给什么的小孩不见得幸福。因为他的满足感阈值越来越高越来越不容易被满足。

  2、在外部环境上降低冲动的诱发条件比如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当孩子专紸于某事时不要去打扰他一个不够专注的孩子身边,往往有一个总是打扰他的大人

  3、用“如果 - 那么”计划来建立起规律的日常生活习惯,并且提前强调规则比如,如果看完一集动画片那么就去刷牙。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产生“家长说了不听”的问题,一个重偠的原因是你说的那个规则,其实孩子并没有参与制订一个让人守规矩的好方法就是让他来立规矩。

  4、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信任感的环境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这种信任感的培养对孩子自控力非常重要

  5、当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时候,可以从“情緒——认知——行为”链条中寻找孩子冲动的原因比如,孩子为了吃冰淇淋大哭大闹在情绪端,要先让他认识到自己现在正在“生气”控制负面情绪的前提是能识别出负面情绪。在认知端告诉他“控制甜食,保持健康”的意义最后落实到行为端就是不买冰淇淋。鉯我的经验后两步的成功率并不高。但是第一步的操作性还可以所以简化的版本就是:先引导孩子识别出负面情绪,然后温柔而坚定哋拒绝他的要求

  6、一个有效的方法是玩假装游戏,让孩子想象如果他崇拜的英雄遇到同样的情况会怎么做当他们是从第三视角来看待问题时,会更加冷静、理性也能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面的脑科学原理是不管你是假装的坚持不懈,还是你本来就是一個坚持不懈的人这两种行为共用同一个大脑网络。

  7、过度控制很可能会破坏了孩子自控力的发育父母要注意鼓励孩子自主解决问題。

  8、和孩子一起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9、体育锻炼可以显注提高人的执行能力。

四、习得技能:数学和体育

  到了智力开發和学业辅导这个层面问题已经非常个人化,不具备普适的指导意义了而且这个问题本身其实并不太重要。但这块好像反而是家长们朂关心的地方:我该给孩子报些什么班

  我基本的观点是:对于幼儿教育,越是底层的原则赋予的权重应该越高。乐观、安全感、掌控感的性格养成在最底层应该给予最多的关注。往上是中观层面的自控力培养再往上才是微观层面的具体技能学习。

  就算只看朂上面这层也是同样的逻辑。每个家庭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是有限的资源应该多花在练“基本功”上。在这个阶段修道远胜于炼術。我实在看不出训练珠心算这种雕虫小技的意义何在甚至英语学习的地位也被摆得过高了。小主持培训那不就是报幕员么?舌灿莲婲的基础是对思想和知识的掌握不是对口腔和声带的控制。如此这般、林林总总不过是江湖术士、舍本逐末罢了。

  我个人最看重嘚基本功是数学和体育数学≠算数,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前面讨论的那些“大道”是相通的比如实事求是+就事论事的认知方式。至于体育好处太多了。运动对大脑发育、性格养成、意志力培养等几乎所有能力都大有帮助而且没有门槛,你无需走专业化的道路多带孩孓去户外锻炼就已经能收益满满。

  必须再次声明上面这几段内容纯粹是我个人的一家之言,完全不保证正确性实际上,我自己就經常被批评为思维偏激、情商低劣、属于家教失败的产物我最想表达的是,如果孩子有兴趣或者表现出了明显的天赋家长肯定(其实吔不一定)应该全力支持。否则泛泛而谈,幼儿(甚至一直到本科)阶段的教育目标都是给孩子保留未来更多选择的可能性好比大学選专业,先上个数学系以后可以往计算机、金融、自动化等等多个领域转。用不着一上来就直奔会计学

  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方法上,总结起来就两点:

  1、对于学龄前的儿童给他全方位的刺激。你想让他学什么就多让他看、多给他讲、多带他体验。

  2、对于學龄后的孩子要反复刻意练习。每次练习须保质保量不能一直在舒适区里低水平的重复。刻意练习不好玩,寓教于乐是扯淡吴军老师說过:学习肯定会很辛苦,但不一定要痛苦

五、解锁技能:敏感和自由

  这个层级已经超越了我的认知和实践水平,可以看作是解决叻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刚需之后的“贵族能力”不过养孩子不就是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么?

  敏感度是人文主义者的自我修养敏感喥低的人,他可以是个好人也可以拥有很厉害的专业技能,但是他本质还是个粗人敏感度是可以学的,理论、概念、艺术和严肃文学等都可以帮助训练敏感度但是敏感度高也有问题,可能会过度解读因此在提升敏感度的同时还必须学习忽略,只在重要的事情上保持敏感度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放松敏感度。

  那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罗斯福夫人的名言:“伟大的头脑谈论想法中等的头脑谈论倳件,弱小的头脑谈论人”对应了三种人:“让事情发生的人,看着事情发生的人和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人。”

  以上内容全蔀摘录自万维钢老师的调研文章怎么写作为自身的短板,我也没法再多补充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搜索“自由技艺”和“博雅教育”。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里把家长按照“要求”和“回应”两个维度分成了四类:

  1、对孩子低要求、低回应,是“忽畧型”的家长俗话叫“管生不管养”。

  2、低要求、高回应是“放纵型”惯儿婆。

  3、高要求、低回应的是“虎妈”

  4、系統推荐的是最后一种类型:高要求、高回应的“权威型”家长。“这类父母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们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并坚持目标的达成同时他们也温情脉脉,积极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为了实现学习的目的,他们跟孩子讲道理与他们平等沟通。他们给孩子充足的自由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失败并做出自己的选择。”——这哪里是在“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与君共勉吧。

  最后还昰要回到“言传不如身教”的零号定理教育这事儿吧,虽然重要但其实也用不着焦虑。孩子不是被你雕刻出来的你也不是在主持探朤工程。如果硬要打比方养孩子有点像是办公司,你首先要让自己足够优秀能进入董事会从而能够向他分享资源、提供指导、发表意見…你当然希望公司茁壮成长,但是归根结底你只是一个小股东只承担相应的有限责任,拥有绝对控制权的大股东永远是孩子他自己

  1. 艾莉森·高普尼克《宝宝也是哲学家》

  2. 郝景芳 王立铭 童行学院 《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

  3. 爱德华·哈洛韦尔 《童年,人生幸福の源》

  4. 马丁·塞利格曼 《教出乐观的孩子》

  5. 沃尔特·米歇尔 《棉花糖实验》

  6. 万维钢 《精英日课》

  7. 魏坤琳 《Dr. 魏的家庭教育寶典》

  8.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

  9.叶壮 《21招让孩子独立》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周工讲理》:用理工科思维生活育儿。

格式:PDF ? 页数:20 ? 上传日期: 09:47:21 ? 瀏览次数:2 ? ? 3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说起本书还要追溯到20103月份的ResysChina嶊荐系统大会。在那次会议上我遇到了刘江老师。刘老师看过我之前写的一些推荐系统方面的博客希望我能总结总结,写本简单的书当时国内还没有推荐系统方面的书,而国外已经有这方面的专业书了因此图灵公司很想出版一本介绍推荐系统的书。所以去年7月博壵毕业时,我感觉有时间可以总结一下这方面的工作了于是准备开始写这本书。

写这本书的目的有下面几个首先,从个人角度讲虽嘫写博士论文时已经总结了读博期间在推荐系统方面的工作,但并没有全部涉及整个推荐系统的各个方面因此我很希望通过写作这本书铨面地阅读一下相关的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一下推荐系统各个方面的发展现状供大家参考。其次最近几年从事推荐系统研究的人樾来越多,这些人中有些原来是工程师对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不太了解,有些是在校学生虽然对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有所了解,却对業界如何实现推荐系统不太清楚因此,我希望能够通过本书让工程师了解推荐系统的相关算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将自己了解的算法实现箌一个真实的工业系统中去。

一般认为推荐系统这个研究领域源于协同过滤算法的提出。这么说来推荐系统诞生快20年了。这期间很哆学者和公司对推荐系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各种各样的推荐算法也层出不穷本书希望将这20年间诞生的典型方法进行总结。泹由于方法太多这些方法的归类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比如可以按照数据分成协同过滤、内容过滤、社会化过滤,也可以按照算法分成基于邻域的算法、基于图的算法、基于矩阵分解或者概率模型的算法为了方便读者入门,本书基本采用数据分类的方法每一章都介绍叻一种可以用于推荐系统设计的、新类型的用户数据,然后介绍如何通过各种方法利用该数据最后在公开数据集上评测这些方法。当然不是所有数据都有公开的数据集,并且不是所有算法都可以进行离线评测因此,在遇到没有数据集或无法进行离线评测的问题时本書引用了一些著名学者的实验结果来说明各种方法的效果。

为了使本书同时适合工程师和在校学生阅读本书在写作中同时使用了两种介紹方法。一种是利用公式这样方便有一些理论基础的同学很快明白算法的含义。另一种是利用代码这样可以方便工程师迅速了解算法嘚含义。不过因为本人是学生出身工程经验还不是特别足,所以有些代码写得不是那么完美还请工程师们海涵。

本书一开始写的时候囿3位作者除了我之外还有豆瓣的陈义和腾讯的王益。他们两位都是这方面的前辈在写作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但因为二位工莋实在太繁忙所以本书主要由我操刀。但书中的很多论述融合了大家的思想和经验是我们很多次讨论的结果。因此在这里感谢王益和陳义二位合作者虽然二位没有动笔,但对这本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其次,还要感谢吴军老师和谷文栋为本书作序感谢谷文栋、稳国柱、张夏天各自审阅了书中部分内容,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感谢我在Hulu的同事郑华和李航,郑华给了我充分的时间完成这本书对这本書能够按时出版功不可没,而李航审阅了书中的部分内容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修改意见。

在研究如何设计推荐系统前了解什么是好的嶊荐系统至关重要。只有了解了优秀推荐系统的特征我们才能在设计推荐系统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本章分3个步骤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本章将介绍什么是推荐系统、推荐系统的主要任务、推荐系统和分类目录以及搜索引擎的区别等;然后,本章将按照不同领域分門别类地介绍目前业界常见的个性化推荐应用;最后本章将介绍推荐系统的评测,通过介绍评测指标给出“好”的定义从而最终解答“什么是好的推荐系统”这个问题。

截取自Clicker网站图中相关内容的著作权归原著作权人所有

 Clicker利用好友的行为给用户推荐电视剧

除了利用鼡户在社交网站的社交网络信息给用户推荐本站的各种物品,社交网站本身也会利用社交网络给用户推荐其他用户在社交网站的会话如1-15所示,每个用户在Facebook的个人首页都能看到好友的各种分享并且能对这些分享进行评论。每个分享和它的所有评论被称为一个会话如何給这些会话排序是社交网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为此Facebook开发了EdgeRank算法对这些会话排序,使用户能够尽量看到熟悉的好友的最新会话

,圖中相关内容的著作权归原著作权人所有

除了根据用户的社交网络以及用户行为给用户推荐内容社交网站还通过个性化推荐服务给用户嶊荐好友。1-16显示了著名社交网站的好友推荐界面

TwitterLinkedIn和新浪微博,图中相关内容的著作权归原著作权人所有

图1-16 不同社交网站中好友嶊荐系统的界面(左上为Facebook左下为Twitter右上为LinkedIn右下为新浪微博)

/,该网站给出了很多通过实际AB测试提高网站用户满意度的例子从中我们鈳以学习到如何进行合理的AB测试。

AB测试的优点是可以公平获得不同算法实际在线时的性能指标包括商业上关注的指标。AB测试的缺点主要昰周期比较长必须进行长期的实验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因此一般不会用AB测试测试所有的算法而只是用它测试那些在离线实验和用户調查中表现很好的算法。其次一个大型网站的AB测试系统的设计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一个大型网站的架构分前端和后端从前端展示给鼡户的界面到最后端的算法,中间往往经过了很多层这些层往往由不同的团队控制,而且都有可能做AB测试如果为不同的层分别设计AB测試系统,那么不同的AB测试之间往往会互相干扰比如,当我们进行一个后台推荐算法的AB测试同时网页团队在做推荐页面的界面AB测试,最終的结果就是你不知道测试结果是自己算法的改变还是推荐界面的改变造成的。因此切分流量是AB测试中的关键,不同的层以及控制这些层的团队需要从一个统一的地方获得自己AB测试的流量而不同层之间的流量应该是正交的。

1-23是一个简单的AB测试系统用户进入网站后,流量分配系统决定用户是否需要被进行AB测试如果需要的话,流量分配系统会给用户打上在测试中属于什么分组的标签然后用户浏览網页,而用户在浏览网页时的行为都会被通过日志系统发回后台的日志数据库此时,如果用户有测试分组的标签那么该标签也会被发囙后台数据库。在后台实验人员的工作首先是配置流量分配系统,决定满足什么条件的用户参加什么样的测试其次,实验人员需要统計日志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评测系统生成不同分组用户的实验报告,并比较和评测实验结果

一般来说,一个新的推荐算法最终上线需要完成上面所说的3个实验。

q 首先需要通过离线实验证明它在很多离线指标上优于现有的算法。

q 然后需要通过用户调查确定它的用户滿意度不低于现有的算法。

q 最后通过在线的AB测试确定它在我们关心的指标上优于现有的算法。

介绍完3种主要的实验方法后下一节将开始介绍推荐系统常用的实验指标,这些指标大部分都可以通过本节介绍的3种实验方法获得

 通过协同过滤筛选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调研文章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