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能告诉我民办高校网究竟是否纯在2本的概念呢,我怕这个...

谁有能告诉我民办高校究竟是否纯在2本的概念呢,我怕这个2本初来可能还不如一些公办院校的专科生啊_百度知道
谁有能告诉我民办高校究竟是否纯在2本的概念呢,我怕这个2本初来可能还不如一些公办院校的专科生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个说法大多骗人的,2本基本都是公办的,有的民办的也是那些富家子弟上的,就算有这种学校也不如一些公办本三呢,所以切记不要上当
采纳率:17%
在大陆没有,二本一定是公办的,你听说的可能是民办职校挂了本科的牌子,这属很正常的商业挂钩。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民办高校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民办高校当前存在的问题探析
网络实名:太原民办教育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 综合查询 &==
| |_政策法规 | | |_国 家 | | |_部 委 | | |_山西省 | | |_太原市 | | |_外省市 | |_办学指南 | | |_申办程序 | |_新闻中心 | | |_省内民办新闻 | | |_省内教育新闻 | | | |_两会十二五 | | |_基础教育小学 | | |_省外民办新闻 | | |_省外教育新闻 | | |_省内教研 | | |_省内教育快讯 | | |_省外教育快讯 | | |_基础教育初中 | | |_省外教研 | |_协会工作 | | |_协会新闻 | | |_协会活动 | |_通 知 | | |_教育局 | | |_教育厅 | | |_教育部 | | |_市协会 | | |_其它通知 | | |_公 告 | | |_协会党委 | |_下载专栏 | | |_会议通知 | | |_学习资料 | | |_办学资料 | |_名师论坛 | | |_电脑类 | | |_艺术类 | | |_外语类 | | |_学前类 | | |_文化类 | |_学校风采 | |_省外培训 | |_问题解答 | |_学习园地 | |_网站备案 | |_党委工作 | | |_党建园地 | |_教学设备
民办高校当前存在的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
10:56:11 被阅览数:
3731 次 来源:
中国教育先锋网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 摘& 要:民办高等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已经过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经历了螺旋式的上升和波浪式的前进过程。目前,民办高等教育既存在着系统外部即来自社会和政府的,又存在着系统内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科学对待并正确处理,持有助于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产权;管理;师资&&& 民办高等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诞生或称为恢复以来,已经过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在这期间,作为新生事物的民办高等教育,如同其它新生事物一样,也经历了螺旋式的上升和波浪式的前进过程。有学者认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起点,历经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等重要历史事件。关于民办高校的分类,有按产权结构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的,并将其划分为公共产权结构的民办高校和自有资产的民办高校;也有按投资规模的起点为标准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的,将以极小资金投入、进行滚动而艰难发展的民办高校称为第一代,而将国外资本和我国著名的民营企业介入民办高校称为第二代;如果以是否有资格颁发学历证书为尺度,民办高校可以分为非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和普通民办高校,前者指自考辅导性、学历文凭试点学校以及高等教育的培训机构(包括颁发国外学历文凭的国际合作办学机构),后者指民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和民办本科院校,而民办本科院校又分为纯民办的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在我国,纯民办本科院校发展速度十分缓慢,截止2007年5月只有28所,而独立学院发展迅猛,已达318所。本文,我们将主要论述民办高等教育系统外部即来自社会和政府的和民办高等教育内部即民办高校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真分析、科学对待并正确处理,将有助于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一、民办高等教育系统外部存在的问题&&& 1.在认识上,缺乏对民办高校的地位与作用的理性思考&&& 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认识方面,目前仍有五种错误观念。第一是多余论,认为民办高校存在的必要性不大,是多余的,只要把公办学校办好就行了;第二是冲击论,认为举办民办高校冲击了公办高校,公办高校培养出来的人就业岗位都不好找,还办什么民办高校;第三是营利论,有的人只要一说民办高校,在感觉上就觉得他们是以办学之名行赚钱之实的;第四是怀疑论,对民办高校持不信任态度,对他们的办学目的和办学能力表示怀疑;第五是过渡论,认为随着公办高校的发展,民办高校就没有必要存在了。这些认识在一定范围的长期存在,对大力发展民办高校的决策和积极支持民办高校的政策制定极其有害,从而阻碍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壮大和持续发展。这些错误认识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对整个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不了解,如果有了解也缺乏对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大趋势的本质性洞察;二是还受着封闭的原高度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认为只有“姓公”的才是好的;三是对现实的民办高校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缺乏正确认识。&&& 2.在政治待遇上,政府有关部门对民办高校的师生难以公平对待&&& 从民办高校的角度来看,民办高校的办学环境不容乐观,其中相当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公办、民办高校之间的公平待遇问题。民办高校不仅得不到国家的投资,而且办学环境也不公平,学生待遇(如半价火车票、助学贷款、报考公务员、毕业生就业)、教师待遇(如工作业绩的政府评奖、人才的流动、科研基金申请、教师的人事档案保管和养老保险金缴纳)、干部待遇(如民办高校的管理者能否参加组织部组织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等方面都得不到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而民办高校教师问题是办学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教师队伍的脆弱直接影响了民办高校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秩序的稳定;而学生更是民办高校的生存基础,学生的待遇问题会影响未来高中毕业生的选择,从而会动摇民办高校的存在基础。存在上述不公平待遇的原因,一是政府的认识问题,在认识上没能与时俱进,对民办高校的公平待遇始终停留在一些官员的口头上;二是在制度安排上,始终对民办高校采取表面鼓励、支持,而实际上又变相限制的策略。&&& 3.在民办高校发展的核心问题即产权界定上一直难以明确&&& 民办高校的产权问题,既有投资所形成的校产归属问题,同时也有学校办学积累资产的归属问题。产权关系说到底是一种利益关系,它常常是利益分配的依据。在现阶段,没有明确的产权就难以有持续的投资热忱和内在的投资动力。说到底,产权界定工作对举办者、办学者和政府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能否真正重视并抓好这项工作,对能否办好民办高校影响很大,同时这也是民办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后勤工作社会化实施过程中的教职员工的剥离等所必备的基础。所以许多研究民办高等教育的学者都认为,产权问题是民办高校所存在的一切问题的核心。尽管《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此已经涉及,但在实践中依然缺乏明确的解决措施。一直难以明确的原因,一是界定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二是政府对民办高校没有足够的信心,不愿意化大力气去彻底解决这个“费力不讨好的问题”。&&& 4.在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即经费筹集上政府的支持难以到位&&& 现在民办高校既要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刚性要求,又要与国内教育市场上占绝对优势的公办高校竞争,也要接受民办高校同行之间的竞争,还要接受加入WTO后国际高等教育的严峻挑战,这些竞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问题已成为民办高校董事会和校长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我们知道,上世纪前半叶,制约我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资金问题,该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许多优秀的私立大学最后不得不转为公办。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于学生学费、社会捐款、校办产业收入和地方企事业组织的拨款,其中学费所占比重最大,一般占民办高校总收入的80%以上,有的甚至是总收入的全部。政府为什么不给民办高校财政支持呢?我们认为,一是因为政府本身的财力极其有限,公办高校的投入力度很多都不到位;二是民办高校的产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即使政府有能力向日本和美国那样对民办高校给予部分经费支持也无法实施。&&& 5.民办高校办学的自主性空间相对来说越来越小&&& 作为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希望能在减少干预的环境下得到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但从目前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在招生计划、招生批次、招生分数、招生区域等方面,基本上还是用计划经济年代的老办法来进行管理;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方面,还是用与公办大学相同的标准来衡量。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提倡个性,另一方面又强调高度的统一性,这种自相矛盾的管理办法使得民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受到损害,民办高校办学活力被抑制,难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实际上,民办高校除了在校级管理干部的聘任上自主权大于公办高校外,其余的自主性与公办高校已经无任何差别了。在相对于公办大学改革前,民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是较大的,“市场意识强、机制灵活”曾一度成为民办高校的优势。但随着公办高校的办学体制多元化和管理体制的转型,功能完备、实力强大的公办高校适应市场的能力远远强于民办高校,公办高校从市场中获得资源的能力也远远大于公办高校。在这样的态势下,民办高校的自主性空间相对以前而言越来越小了。&&& 二、民办高等教育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等教育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新生事物,因而具备了新生事物自身的共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又问题重重。如果不客观地认识这些问题,并设法去解决,那么民办高校强大的生命力也会受到极大的削弱。综观20多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我们认为民办高校内部存在下列问题。&&& (一)缺乏真正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出资人&&& 2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在众多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出资人中,像当年创办厦门大学的陈嘉庚、创办南开大学的严修和张伯苓、创办复旦大学的马相伯和李登辉这样的真正热爱高等教育事业的出资人所占的比例太小。上述的那些优秀的创办人本身就给社会树立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形象:他们是真正办教育的,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必然会成功的。20多年来的实践也表明了,具备这样胸怀和胆识的出资人创办的民办大学就发展得好;不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创办的民办高校就发展艰难,有的很快就解散了,并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得民办高校的整体社会形象受到很大的伤害。&&& (二)缺乏年富力强的管理层&&& 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管理层中大多数是由退休干部构成的。之所以这样,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体制的原因,在“官本位”依然盛行的环境里,民办高校校长的发展前途受到限制,民办高校难以吸引高等教育界的“CEO”;二是民办高校由于经费紧张的原因,没有足够的能力吸引真正的年富力强的管理者,而退休干部的住房、保险均是由原单位解决了的,出资人聘请这样的管理者成本较低;三是公办大学的管理者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加之具有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对民办高校的初创期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如果其管理层长期、大多数由退休人员构成,那这样的组织注定是缺乏活力、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的。因为这样的管理者大多是将民办高校作为发挥余热的地方而不是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舞台,如此心态的管理层是很难发挥出民办高校的体制优势的。民办高校在创建初期需要在狭缝中求生存,需要在奋进中求发展,需要有超常规的思维和治校方略来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政府的关注。因此,20多年来,民办高校事业发展步履危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民办高校缺乏一批年富力强的既具有政治家的眼光又具有教育家的能耐、既具有企业家的意识又具有慈善家的情怀的管理者。&&& (三)缺乏优秀的专职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通过调查发现,在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中,兼职教师占了大半以上,而在其少量的专职教师中,大多以本科生和少量的近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为主。大量的兼职教师的存在,注定了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得的指导会大打折扣,而这少量的专职青年教师由于阅历和水平的原因又难以担当起导师的重任。教师的素质及其在大学中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决定了一个大学的品格。因此,作为大学,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其核心,民办高校尤其如此。而我们的出资人往往忽略了这个基本的要素,认为只要能上上课就行了。另外,众多的民办高校没有将教师看成是事业的合作者,没有将教师看成是学校的主人,而认为仅仅是学校聘任的员工,没有主人翁的地位当然就没有主人翁的意识。在这种氛围中,教师很难产生事业的归宿感和由成就感的驱使所产生的使命感,临时工的心态普遍存在。这样的教师队伍又怎能在创建公民社会的事业中有所作为呢? &&& (四)缺乏大学的学术氛围和进行科学研究的环境&&&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并没有真正履行科学研究的职能,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民办高校事实上是被排除在外的,国家现行的有关科研政策也不利于民办高校的科学研究。为此,培植和增强民办高校科研职能的意识,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民办高校的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是当务之急。&&& 大学与其它任何形式的教育组织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带有研究性质的学校,是学者的社团,没有浓厚学术氛围的组织就不是好的大学。就目前情况看,学术研究在大多数民办高校是没受到关注的。这种情况一方面与上述的二、三两个缺陷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办学经费严重短缺也有关系。由于没有学术研究的氛围,就难以培养出其核心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对组织的忠诚感,也很难为教师营造一个宽广的事业空间。&&& (五)出资人与校院长角色错位&&& 许多民办高校历史不长,却频繁更换校院长。有的民办高校校院长的平均任职时间甚至不到一年。这主要缘于出资人的理念与校院长的办学思路不一致,出资人往往越俎代庖,致使办学者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更无从谈起充分发挥教育专家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了。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出资人与管理者的职权范围划分不清,或者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不遵守。根源在于出资人对董事会聘任的校院长总是不信任,要是出资人除了这所学校外并无其它成功的事业,那他们对学校的直接干预就会更多。&&& (六)信息传递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民办高校之间联系甚少,信息不灵,缺乏一种联系的纽带,处于独立操作、孤军作战、各自为营、各自为政的状况,更谈不上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了。全国还没有一个跨省的民办高等教育学术团体,而全国民办高等教育规模庞大、类别不一,组织活动也很困难。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研究更是滞后,系统地研究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课题、文章和专著尚很少见,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力量还很单薄。因此,加强对民办高校制度、政策和民办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建立全国性和省市的民办高校的联合会也是很有意义的。&&& (七)民办高校系统内部的不公平性:独立学院制度的产生&&& 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纯民办的普通高等学校,这类高校发展是极其缓慢的,截止2007年5月也只有249所,其中本科28所;第二类是民办成人高校,其发展就更慢了,目前只有两所;第三类独立学院,这一类发展得最快,目前已达318所之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以前的公办大学举办的按民营机制运行的二级学院改制成的,也有少量的是近年成立起来的,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和锦江学院。&&& 我们知道,独立学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一条路径。政府不仅希望公办大学对民办大学进行一段时间的扶持,同时希望民办高校能处于自己的掌握控制之中。由于独立学院一开始就举办本科教育,并且毕业生的学位证书完全由独立学院的校本部颁发,所以在短时间内独立学院制度获得了一部分家长的认可。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也导致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质疑。&&& 1.独立学院与校本部的法律关系值得质疑。从法律的角度看,独立学院具有法人资格,应该承担独立的民事责任。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其是独立的法人,校本部对其除了宏观的指导外并无管理的权力,因为在法律地位上独立学院与校本部是平等的关系。但独立学院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稳定问题,社会和政府又将责任归结到校本部,认为校本部收取了独立学院的一部分经费,就理所应当地该承担法律责任。而就独立学院而言,因要上缴大约20%的学费给校本部,心里也感到极其委屈。&&& 2.独立学院投资者的回报额度不明确。由于独立学院是企业投资的,大多数企业家投资教育,并非全心全意、不计回报地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而是要有所回报的。由于回报的额度政府没有明确化,也由于政府未建立起对独立学院的审计制度,企业家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的本性就会显露出来。在实际办学中,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独立学院就在给学生的教育服务上打折扣,具体表现在专任教师数量和质量均远不达标,每学年给学生的课时数也远不达标。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的独立学院在本科生的第四年和专科生的第三年将学生全部放到社会上去实习,既没有实习的方案,又不对实习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管,也不对实习效果进行考核,这样的办学必然会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3.独立学院的名称不规范。就目前的318所独立学院来看,现在的独立学院名称取法上大致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用地名或偏好,如某某大学成都学院,或某某大学厚德学院等等。第二种是地名或偏好再加专业性质,例如,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说明其开设的专业基本属于理工类,但又用“宁波”二字与校本部的专业区别开来;再比如,复旦大学上海视角艺术学院,也能清楚地看出该学院与校本部各学院的区别。第三种是直接体现专业性质,如某某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某某大学工程学院等等。相当多的独立学院名称使用规范,既反映了它与校本部的联系,又反映了与校本部的区别。第一类和第二类就属于规范的,但第三类就显得极不规范。比如,某某大学科技学院,从专业性质上看,这个学院几乎能涵盖校本部的所有专业,这必将导致校本部的师生和管理干部的强烈不满。&&& 我们知道,独立学院在不久的将来是要真正独立的,也就是要与母体校本部脱钩的,如果这些名称不规范,脱钩后的独立学院只好重新命名,那这所学校已有的品牌资源就会丢失。比如,在成都,有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还有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也还存在着成都市属真正独立设置的成都学院。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就第三类独立学院的名称予以纠正或尽快将这些独立学院真正独立。另外,有的本科院校从专业构建角度来看是综合性的,但由于受上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的影响其校名依然是原来的小学科名称,而所建立起来的独立学院由于专业较为综合而取了综合性的名称,显得极为不顺,如“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因为四川音乐学院的专业设置早已远远超出音乐学的范畴,美术、舞蹈、影视、戏剧等专业早已建成,并且这些新办学科的规模也远远超过了音乐,鉴于此,李岚清副总理曾在听取学院工作汇报后作出指示,要尽快创建“四川艺术大学”。&&& (四)独立学院制度的建立,对纯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真正的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又被挤到了边沿。在独立学院建立前,学生读不了公办大学,就自动地选择了纯民办高校,这使民办大学的生源能得到基本保障,部份民办高校也能凭借自己的实力招收到一部分较为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但独立学院出现后,由于其能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和获得校本部的学位证书,所以读不了公办大学的高中毕业生首选独立学院,如果独立学院读不了,最后才会考虑纯民办高校。众所周知,纯民办高校的生存基础就是生源,独立学院的产生对纯民办高校的生存带来的不利影响由此可见。当然,如果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明显地好于纯民办高校还好说,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独立学院能争夺较好的生源不是凭借质量而是凭借制度设计带来的。由于存在前述弊端,独立学院被人们广泛地认为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个“过渡品”。&&&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20多年发展历程中其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极其艰难,并且有些病灶甚至是致命的。无论政府还是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出资人均应拿出足够的兴办民办高等教育的诚意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对民办高校系统外部和系统内部存在的不利于民办高校发展的问题的解决,均需要政府、社会和民办高校自身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为有的问题虽是民办高校系统内部的,但是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却是外部的。例如,独立学院也是民办高校,但他为什么一成立就要招收本科生?为什么还要发校本部的学位证书?当然我们知道:政府要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压力,在拿不出更多的财政经费的情况下,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市场,这样政府一不出钱、二不出力,就解决了面临的压力,又使受教育者满意,因为受教育者拿到了带有公办大学头子的毕业证书和完全的公办大学的学位证书。但这样做确实使那些纯民办的普通高等学校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也被边沿化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一直认为建立独立学院制度是政府的一个权宜之计,最终独立学院是要走向真正独立的,现行的独立学院制度是要消失的。那么,独立学院什么时候真正独立、怎样独立呢?我们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已存在的并满五年的独立学院应展开一次严格的评估,评估为优秀的立即转为纯民办本科高校,而评估不优秀但符合民办专科设置条件的转为纯民办的高职高专,对那些办学质量低劣的独立学院立即取消其办学资格,师资和学生合并到其它合格的独立学院中去。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也是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 当然,如果为了一视同仁,也可以走另外一条路,就是将符合独立学院条件的自己又十分愿意的所有民办普通高校转为独立学院,使其享受同等的待遇。但这不符合国际高等教育的潮流,也不符合我国举办和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初衷。从国际上来看,日本已将所有的国立大学法人化,从根本上说是将高等教育推向市场、走民营化的道路;欧洲各国也在加紧对其国立大学的变革,民营化就是变革的主要措施,目的是使其更具有竞争的活力。从我国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初衷看,就是为了使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大量吸纳社会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因为目前我国的民营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了60%以上。综上所述,独立学院的尽快独立已势在必行。&&& 关于民办高校内部和外部存在的其它问题的彻底解决,我们一直认为,就是要建立起民办高校的良好的治理结构。这个结构中有三个子结构:一个是产权结构,一个是民办高校的董事会的组成结构以及董事会的职责,还有一个就是民办高校的校长的素质要求、遴选方式与校长的职责。 &&& 在民办高校的产权结构中,政府应该将民办高校投资者的投入所形成的那部分产权归属投资者,由社会捐赠和政府投入所形成的产权划归国有,办学积累所形成的资产按比例进行明确的划分,分享这部分产权的应有投资者、管理者和教职工。因此,民办高校的产权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样,投资者才能明明白白地投入,继而保持持续的投资热情;管理者和教职工再也不是单纯的打工崽了,而成为了学校的主人;在办学的过程中,国家和社会的投入也能得到明显的增值。&&& 在董事会的构成中,我们认为必须有高等教育专家、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以及校友代表,因为这是根据大学这类组织的构成特征决定的;而董事会最该做的事情有两件,一是选择具有教育家素质的学者做校长;二是千方百计地募集办学经费。&&& 在民办高校校长的素质要求上,我们根据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指出,“不仅是学者,更要是教育家,更要具有创新和开拓的品质,还要对人才从内心深处真正的热爱,具有求贤若渴的情怀”等等。&&& 在解决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问题上,我们认为,最要紧的事情是加强对民办高校质量的评估和财务的审计,使民办高校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自我约束机制。因为对民办高校或私立高校进行评估是国际惯例,谁来评估民办高校呢?鉴于中国的国情,我们认为,民办高校的评估应由政府机构担任(相反地,公办高校的评估才应该由民间机构担任)。政府在此基础上海两年或每五年对民办高校或私立高校颁发一次办学许可证书,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对民办高校或私立高校实行宏观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加强财务审计是确保民办高校加大办学投入的必要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将此事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来对待,因为这是使学生基本权益得到保护的核心措施,也是使民办高校保持稳定的基本前提。&&& 我们认为,如果董事会按上述原则履责到位而不越位,校长又具有上述的良好素质,民办高校的诸多内部问题就能彻底地解决。同样地,如果政府彻底界定了民办高校的产权问题,就能使社会上大量闲置的民间资本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投入,充满信心,就能使已经进入的民间资本十分安心,并能使投资者保持稳定的投资热情,民办高校的诸多外部问题也能随之解决。这样一来,民办高校就获得了健康并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政策环境和不竭动力,民办高校真正的春天就会更早到来。
上两条同类新闻: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主办单位:太原市民办教育协会
协会地址:羊市街21号
学历—(只限太原市批准的民办学校)
电子邮件:建议使用分辨率&nbsp备案号:晋ICP备号-1
&&|&nbsp&&|&nbs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办高校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