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地方税务局是不是有个叫子城的地方,怎么走?

嘉兴历史的缩影——子城
&清晨,我背着相机去摄影。
五月的早晨,凉风徐徐。这一次,我从省荣军医院的住院部往南,径向市内唯一的那段古城楼——子城而去。走在阳光透过浓荫的树间,听着鸟雀们的嬉叫,我享受着作为一名拍摄者的乐趣。
“子城,始建于三国,是嘉兴最早的城垣,曾为吴越的州治,历代都曾为州治府署,太平天国聼王府也曾设在此地,是目前江南一带古代小城楼建筑保存最好的地方,是三国遗迹胜地”。这是子城的历史,也是嘉兴历史的一个缩影。
子城是一个没有开放的公园,现在省荣军医院的驻地。此时,子城北面的铁栅栏门半开着,一下打消了我此前想着能否进入的疑虑。这是方便家属、工作人员没出入南门的通道。我从包里掏出相机,对着子城的全景按下了快门。
子城现在仍是省荣军医院的驻地。
这只残缺不全的狮子,孤零零地在这里守了多少个世纪?
水泥地的泥洞里长出了绿草,草木的生命是如此的顽强。
&&&&&&&&&&&
这里曾经是一个国民党的兵营。
&&&&&&&&&&&
城墙上有一个帐篷。
&&&&&&&&&&&
电线杆的拉脚线竟然长入结节的树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有人说,提到一座城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历史和文化。除了南湖革命文化和江南水乡文化,若要了解嘉兴这座城市的历史,就应当从子城开始,因为它是嘉兴城市的根,繁衍出了今天城市的“枝繁叶茂”。
本周二、周三,嘉兴市举行了嘉兴子城遗址考古成果论证会,会议旨在结合嘉兴子城遗址考古发掘取得的成果,通过子城遗址价值评估和保护利用的研究交流,加大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提高嘉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水平,扩大嘉兴文化的影响力。省文物局、省考古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近10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去年9月,嘉兴市启动子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我们这次考古勘探的思路是厘清城墙、四至,以及城内布局、功能分区等。”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说,嘉兴子城是这座城市的核心区,古今重叠,目前城墙、城内遗址保存较好,这对还原中古江南子城面貌,研究唐宋衙署建筑、城市制度意义重大,如果能长期进行考古工作,肯定会有重大的发现。
来到嘉兴子城遗址,记者看到,穿过地标性建筑谯楼后,中轴线上一条距离地表1.5米左右、宽1.4米、保存较好的明代甬道已经显露,并一直向北延伸,“在1.8米深处还有一条宋代甬道,叠压在一起了,宋代甬道的铺设更为整齐考究。”郑嘉励介绍道。沿着甬道一直往北走,就来到了北城墙,经勘探,北城墙宽5.8米,墙外就是中山路。此处考古专家还清理出了一个“城市剖面”,自下而上就能看到层层累积的嘉兴近2000年的历史。沿着北城墙遗址走,就能看到西城墙和南城墙的遗址,而通过城内衙署布局的勘探,也发现了礼制建筑区(宣诏、颁春亭、谯楼、仪门、戒石碑)、设厅(官署区)、生活区(后宅、园林)等的部分遗迹。
实地察看了嘉兴子城遗址的考古成果后,专家们都深深被震撼了。“嘉兴子城是国内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州府衙署遗址。”专家们一致认为,子城遗址是嘉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文化遗产,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制度和嘉兴的地方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建议嘉兴进一步开展子城考古工作,近期的工作重点是厘清子城遗址四至范围,探明东城墙确切位置,以及中轴线上主要建筑遗址的发掘与勘探等。在考古发掘的同时,要系统考虑文物保护的问题。将子城遗址整体纳入“第七批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抓紧启动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的申报程序。还要加强子城遗址的展示利用,将子城考古遗址公园打造成国内有影响的城市文化名片,使之成为市民感知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场所。
据了解,子城和罗城相对而言,即内城和外城的关系,子城是嘉兴历代州府衙署所在,之后先后成为太平天国听王府、民国“绥靖”司令部、荣军医院等的所在地,总面积7.5万平方米。2005年,子城谯楼部分成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内部的民国“绥靖”司令部营房在2010年成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来源: 嘉兴日报责任编辑:子城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zǐ chéng]
子城,位于嘉兴市中心府前街,原为嘉兴最早的城池,后是嘉兴历代州府衙署的所在地和太平天国听王府旧址。
子城基本解释
◎ 子城 zǐchéng
[a small city within a larger one] 指月城、翁城等这类附着于大城的小城
大城所属的小城,即内城及附郭的瓮城或月城。
【出处】:《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齐&王怜妻赵氏墓志&》:“夫人年七十,薨於
子城内。” 唐
《庾楼晚望》诗:“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子城已洞开,惟牙城拒守。”
注:“凡大城谓之罗城,小城谓之子城。”
【示例】:明
《七修类稿·天地·杭州宋宫考》:“ 杭 治自 隋 以来,在
下,今 万松牌楼 地也。 五代 钱 氏据有 吴 越 ,即以州治扩而大之,依山阜以为宫室。其子城南门曰
,北门曰 双门 。”
子城嘉兴子城
子城建于吴黄龙三年(231),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子城周长二里十步,高、厚为一丈二尺,占地7.5万平方米。唐末由于子城外兴建了罗城,故原城改称子城(另说原在子城周围遍植梓树,先前叫梓城,后讹化为子城)。从三国至清代,子城均为嘉兴()衙署或军治所在地,据光绪《嘉兴府志》称,元代子墙正门有丽谯,宋时城上建天王殿、箭楼等建筑。子城谯楼重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为砖木结构三楹楼房,重檐歇山顶,花式屋脊,四铺水小脊,发戗如意头,雕刻龙头,回廊飞檐,具有我国古代楼台特色。城东有箭垛,至今仍保存完好。现存的子城及谯楼是1990年重修,长约百米,桓墙为砖石结构,城上设有垛口、下置城门,门为木质,门口有石狮镇守。登城远眺,风貌、南湖烟雨尽收眼底。
旧时沿子城外有锦带桥,河旁植梓树,景色优美。唐代、宋代、、陆蒙老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陆蒙老《披云阁》诗云:“城角巍栏见海涯,春风帘幕暖飘花。云烟断处沧江阔,一簇楼台十万家。”
子城在太平天国时曾建听王府,1860年6月太平天国忠王部队发听王陈炳文、护王等攻占嘉兴,第二年陈炳文大兴土木,在此建造七进听王府,到1864年嘉兴被、攻陷时也尚未竣工,可见其工程浩大。80年代,在的姚氏旧宅中还发现过8幅太平天国壁画。
子城,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龙年间(229——231),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子城面积原有7.5万平方米,周长二里十步,高、厚均为一丈二尺。从三国至清代均 为嘉兴()府衙或军治。 子城一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唐末在原城外又建大城,故原城改称子城;另一说法原城周围遍植梓树,故叫“梓城”,后演化为“子城”。据光绪《嘉兴府志》称,元代子城正门有丽谯,宋时城上建天殿、箭楼等。至现代,城垣已改筑,仅存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修之谯楼及东侧城墙。子城重修后开放。修复后的子城长百余米,谯楼为砖木结构三楹楼房,重檐翘角,宏丽壮观。为砖石结构,城上设有垛口,下置城门,门口有石狮镇守。登楼远眺,禾城风貌、南湖烟雨尽收眼底。在太平天国时,子城内曾建7进听王府,清咸丰十年(1860)四月二十六日,太平天国忠王部属、陈炳文等攻占嘉兴,十二年陈炳文晋封听大兴土木,建造听王府。同治三年二月,清军占领嘉兴,清兵淮军入城后,大肆抢掠、拆屋,听王府房舍门窗都被。后4进楼房于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失火焚毁。1914年在子城内建浙军第二十一团营房,俗称西大营。这里相沿为军队营房或军事单位驻地。西大营于1937年11月毁于日军的炮火。翌年7月,敌伪在此地建“绥靖司令部营房”。至1942年,子城内大小营房共20多幢,都是日本式建筑。1946年在这里办“国防部预备干部局特设嘉兴青年中学”。这所中学的校名很长,很特别;学生也“特别”、都是青年军,是作为国民党预备干部来培养的。这些青年,大都富有朝气,在进步思想影响下,不少人对国民党腐败政治产生了不满情绪。1949年1月,“”解散。2月,国民党预干总队从南京开赴嘉兴,分驻东大营和西大营。“”的部分军官、学生也编入“总队”。[1]
子城福州子城
晋太康三年(282年),首任太守严高建;唐中和间(881~885年),观察使郑镒再次修拓,其范围:北至今鼓屏路小阜,南至今虎节路口,东至今湖东路坊口,西至今鼓西路。子城奠定福州城池的雏形,自晋至南朝都仍其旧;唐五代至宋、明的城池也以此为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嘉兴地方税务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