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寂寞的小男孩吉他谱 希望找一个有着喜欢打屁股的男孩 男孩在15——2...

  很担心。特地上天涯来请教!    我家小男孩,差一个月满4周岁了。表现如下:    1.不爱说话,基本不说话。说话也只是重复简单的单词,而且数量不多,不超过十几个词汇。如“红红绿绿”,“拜拜再见”(估计他未必知道含义)。而且说话比较晚。可能两岁才开始说吧。    2.只有最简单的如“出去玩”,“吃好吃的”才听得懂,叫他基本没反应,特别是他专注玩的时候,所以这样就无法和他沟通。还有“爸爸的手机给爸爸”听得懂,因为手机他喜欢玩,然后我有强调那是手机,然后我只要一说这句话,他就在周围找手机然后拿给我。。但是我怀疑他是否知道“给”的含义,或者仅仅把整个句子当做一种动作而已。    3.他要吃什么,或者要玩什么,不给他不达目的不罢休,甚至尖叫,打滚。有时候在公共场合也是那样。    4.学东西倒是挺快,比如我经常哼些歌,然后过段时间他会自己玩的时候也哼出来一些旋律;会开电视,开电灯按钮,喜欢玩弄风扇。会把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模式。那种塑料的拼接的积木,正方形的那些块,他也会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体。喜欢破坏玩具。如小车轮子撬掉,部件扯掉等。    5.前阵子喜欢玩锅碗瓢盆。平常特喜欢瓶瓶罐罐的东西,喜欢把一些小玩具,如积木,塑料小人等塞进瓶子罐子,更早的时候,把大球等大的东西也要塞进,塞不进去就大哭!    6.应该不认识形状。    7.前段,路上碰上小区稍微熟识的人,或者客人来的时候问候的方法是脚踢,当然不是很暴力。    8.并不怕生人。我想是不是本身没有自我的意识,所以才不怕生?    9.去老婆亲戚家,也不怕生,别人叫基本不应。但是很活跃,会到处转,各个角落里转,拿出各种各样的东西自己玩,什么好玩的都碰,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    10.很任性,一旦没有达到要求,哭闹不止。而且很多时候是莫名奇妙的哭闹,大人都不知道他是要干嘛。    11.自己想要做什么,需要什么,不会表达。比如口渴,肚子饿,都无法表达。需要什么只会拉大人的手走到某处去做或去拿。    12.吃饭的时候特喜欢把一瓶瓶一罐罐的玩具搬上饭桌。拿下要大哭!    13.有个怪癖,他坐椅子上,爷爷拿饭喂他,他一定要爷爷两个膝盖顶着他的椅子,形成包围的状态,否则就不行。。有时候喜欢把椅子,凳子拉在自己身边,把自己围在里面。我和妈妈在床上,他也一定要我们身体有些部位接触,如脚对脚,形成合围,然后他在旁边或者里面玩,似乎这样有安全感。。    14.有时候会兴奋,逗他他会笑,格格笑个不停,特别和他玩捉迷藏,他会藏,会大笑,他也会主动来抓我,找我。    15.有时候安静,安静的时候,如刚睡醒就显得有些呆,当然不全是那样。    16.上小小班感觉都没有和小朋友玩。都是自己在玩自己的。别的小朋友叫他的名字,都没用太大反应。。但是下课回家,会知道去拿自己的书包回家。    17.贪吃,食物经常逃不过他的眼睛。。听到包装纸撕开哗啦哗啦的声音,都会跑过来。。以前一段会去开冰箱翻东西。    18.喜欢东西放嘴里,也不知道脏的概念,上次看见拿自己拖鞋放嘴里。。偶尔还溜口水。    19.会懂得穿鞋,而且知道出门换鞋,回家换家里的鞋。但没有左右的概念,因为经常穿反,和他解释也没用。    20.最近有些暴力,会用指尖掐人,用嘴咬人。特别是我疼的大叫,他会高兴地跑走,甚至笑着很开心的样子。对家里成员,父母爷爷奶奶,都抓过咬过。对外人比较少。    21.经常做一些爷爷呵斥禁止的事情,故意做了给爷爷看,偷看爷爷的反应。    22.会懂得大小便应该去什么地方。但是经常爱憋尿,或者玩得来不及了,就大便地上。当然这比较少了。基本会自己跑去大便盆。    23.晚上比较晚睡,和他说睡觉没用,只有他困了睡觉才有用。    24.并没有表现出对电视节目的喜爱,也没用表现出喜欢看动画片。。倒是更早期的时候喜欢听广告的音乐。如果在床上,会特地爬下来,跑客厅。音乐结束了就回来。    25.感觉会挑衣服,鞋子。有些衣服,鞋子,一开始死活不穿。    26.我们教他看些识字的图片,他基本不跟着念,因为他基本不说话,但是很喜欢拉着我们的手,指到不同的图片上,然后我们发音。如此反复。    27.有时候我们感觉他明白我们在骂他,他会不高兴。    28.和他眼神交流良好,我看没有一般症状中所描述的无眼神交流的现象。。而且他的眼睛有神。。。。看起来不会傻。    29.以前对他妈妈依赖很大,妈妈上班出门经常要躲着,不然让他看见,又是大哭大闹一场,现在不会了。以前妈妈一回家,要是不及时换衣服,他会主动拿妈妈家里穿的衣服给妈妈,意思是妈妈必须换衣服,这样代表妈妈是在家了,不会出去了,他才安心。    30.。。。。。。。。。。。。    
其他想到了再补充。。    
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发育迟,不爱说话,感觉大部分词,我们说的词,他听不懂,所以无法交流。他要表达,基本不是用说话,是用哭闹,或者拉大人去做。在幼儿园,比较孤僻,玩自己的。。。    
各位帮我看看,我上面罗列的很详细了,我家的孩子是不是自闭症啊。。。。。。。。。。。。谢谢了!    
一个无奈焦急的家长的求助!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自己顶
  我怎么感觉是你们和他交流得少呀?    因为他不会表达,所以他会大哭大闹,你要反复引着他要什么,不能哭,要表达的。  我感觉你家孩子挺正常的哟。    我儿子一岁八个月,很多词不会表达,会说我们说的最后一个字,有时候也会无礼取闹,我就蹲下来看他,他不闹了我就和他说话,他会听的。    他会送我到电梯口说拜拜,因为我要上班,我觉得很多东西大人立好规矩,他会懂的,你们家有爷爷奶奶人这么多,要学会用一种孩子懂的方式交流。  
  还有家中人的说话不一样,孩子学起来也要慢一些,我一朋友家,父母说上海话,他们夫妻说普通话,孩子很明显,表达就比常人晚一些,但什么都懂,到完全会说话了,孩子是双语哦,呵呵。    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正常的。
  快4周岁的孩子,不会表达,应该有问题,因为3周岁的智商就是成人的百分之80,你应该找专业的医院看看,天涯这方面懂得的人并不多。
  我觉得楼主既然有这么疑问,就应该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看。  说真的,我很怕看到孤独症这个词,祝楼主宝宝健康~一定:)))  就是这个词使得我无心再看楼主说的N多条……
  你带孩子去检查一下吧,如果是自闭症,早检查出来早教育。自闭症诊断最好的时段好像是2-3岁,4岁有点晚了。当然了,希望只是语言发育迟缓,有些小孩就是这样的。
  我带孩子去了省城福州的儿童医院,先是让家长做了些测试题,然后就初步得出一些结论,如智力轻微较低,语言迟缓等,再给专家看。那天天热,孩子等得不耐烦了,然后到了专家看病的房间,要碰这碰那的,不让碰,又大哭大闹。然后专家说,有自闭症倾向,这小孩太任性了,先治好任性,三个月后再来。    都不想再去看了,看和没看没啥区别。
  没事。爱因斯坦小时候也这样    
这孩子可能非常聪明。
  楼主先不要焦急  自闭这个帽子,被戴上的都想往下摘,你这个症状都不明显,何必自己先担忧呢?  我去看过心理科医生,哭诉自己的遭遇,医生说,你现在担心的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等到发生了你再担心也不迟,如果不发生,你现在不是白担忧了吗?对自己身体还不好。    另外,楼主,自闭的孩子一般都是内火比较旺,还有肾虚等表现,你儿子的表现比较少,我觉得不像,就算是,也是很轻微的,可以通过中医治疗调节过来的。中医讲,内火大,孩子就烦躁,还会引发很多症状,你可以带孩子找个好的小儿中医看看,吃点小药调理下,相信你儿子很快就没事的,相信我,我接触了一些自闭症的家长,有比你儿子严重的多的,吃中药加针灸一年多,也治好了。
  我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首先我要和你说的是你的宝宝语言能力上确实有些迟缓,而且像其他同学说的去医院诊断,这是必要的,因为孤独症儿童早发现早期干预的情况好,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生活适应发展都有好处,你可以到你们当地的特殊教育或者孤独症机构资讯一下,仅仅凭您在这里罗列的几条,没有办法帮你确认,因为孤独症孩子的表现是不太相同的,而且也许是有环境因素在里面,希望您别着急!希望说的对您有点用!有什么说的不对的,也请您见谅。
  回 3#作者:玫瑰花开后
回复日期: 8:54:00    我怎么感觉是你们和他交流得少呀?  -------------------------------------------    有教他说话,但是基本上不开口。经常告诉他要吃的东西,比如“酸奶”,要叫“吃酸奶”了,才给吃,但是就是不开口,只是大哭要吃,没办法。。
  其实我觉得会不会遗传,我个人也比较自闭,不爱交往,喜欢安静。当然熟人朋友除外。一般同事就比较少往来。不喜欢应酬。单位吃饭也比较少去。学生请能不去尽量不去。    电视新闻说自闭症有遗传可能,而且病人一般大脑构造有异于常人。。
  然后专家说,有自闭症倾向,这小孩太任性了,先治好任性,三个月后再来。  ----------------------------------  这叫什么专家啊?对小孩子一点耐心都没有根本不配当专家。从来没听过任性可以在3个月里治好的,而且如果是有自闭症,那些小孩根本无法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啊!这种专家我也不会回去看的,另外找别的医生吧,找到好的医生真的很关键!
  15#作者:lovedingmei
回复日期: 7:32:00    然后专家说,有自闭症倾向,这小孩太任性了,先治好任性,三个月后再来。    ----------------------------------    这叫什么专家啊?对小孩子一点耐心都没有根本不配当专家。从来没听过任性可以在3个月里治好的,而且如果是有自闭症,那些小孩根本无法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啊!这种专家我也不会回去看的,另外找别的医生吧,找到好的医生..    -----------------------    回 lovedingmei :    
说真的,我觉得看心理科专家门诊就那么短短的一会,这样看病一点效果都没有。。。。那天早上六点搭车去省城,8点到,排队挂号,再接着等待两个小时,就等来专家的一个自闭倾向,先治治孩子的任性。。。很失望。。。这个结果我也知道,本来就是自闭倾向啊,就是要来寻求帮助的。。所以,我觉得,我列举了孩子的那么多表现,反而更有实际意义一些。。毕竟,在国内,不像国外,一对一的心理咨询,长期耐心的沟通交流,这样才好。。
  我是楼主,我接着补充孩子的表现:    30.会嘴里叼着东西,如纸片,然后格格地笑,看着你,非常开心,如果你斥责他,呵斥他,脸色很严肃,他笑得越大声,越开心。。    31.我有时候洗澡,门没有关死,留一条缝,他推门进来,很调皮地,笑嘻嘻地来抓我的身子,我反击一下,他会格格笑地用力把门关上。。    请问大家:自闭症的孩子会不会很开心地笑?
  你家孩子不是自闭,是被你们这么多人惯坏了,你别不高兴,不如意就大哭大闹达到目的的孩子一般多是跟老人住一起,好几个人宝贝着一个,惯得太任性,饭懒得吃,话也懒得说,改变一下教育方式,偏不让他以哭闹大目的,哭上一会又如何
  我觉得自闭症的小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会笑的,但不能感应或正确感应别人的情绪。不过我不是专家,所以我不能下什么结论。不管你孩子有没有自闭症,我觉得父母是最好的导师,你们轮流的和他交流,不要训斥他,语气温和的和他沟通。耐心是关键啊,越对他没有耐心,他越把自己关进自己的世界里。要做好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啊!
  与他人缺乏正确而有效的交流,这是楼主家宝宝的问题,相信不是自闭症。
  自闭症患儿调查:他们被称作冰箱里的孩子    .cn/c/sd//.shtml    日10:48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      【冰点特稿】:冰箱里的孩子      本报记者 从玉华      18双黑亮的眼睛,看上去与别的孩子的眼睛没什么区别。可只有静静地凝望上好一会儿,你才能发现,他们眼睛里倒映的是一个外人无法走入的世界。      这是一群患上了自闭症的孩子。一个8岁正换牙的男孩似乎在看你,他的嘴角甚至浮起了微笑,还做出了拥抱你的姿势,可他扑过来只是死死抓住了你头上的蝴蝶发夹。      一个2岁半的男孩的目光快速地掠过人,然后停留在自己的手上,他把两个大拇指抵来抵去,他比较着相同的指甲,膝盖、鞋子,然后是桌上相同的饭碗、相同颜色的积木。事实上,他比较眼前一切相同的东西。      一个男孩,像追赶着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旋转,让他停下来的办法是,给他另一个旋转的东西,比如电扇、玩具汽车的轮子,比如画太阳。他可以一刻不停地画太阳,一个又一个,一页又一页……他的瞳仁里装满了大大小小的“圆”。      唯一的女孩,用美丽的大眼睛打量身边的每一个人,突然,这个天使般的3岁女孩,跑到每个人身后,用鼻子闻别人的头发、衣服,然后蹙动鼻翼,做深呼吸——她享受着“闻到的世界”,而不是“看到的世界”。      他们全部身患被称作“精神癌症”的自闭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20分钟就有一个自闭症孩子诞生。      因为眼神冷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被称作“冰箱里的孩子”。在珠海“万香文自闭症康复中心”里,最大的孩子14岁,最小的只有18个月。      25岁的魏卓静静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在他眼里,这些孩子的眼睛,倒映的正是自己的过去。      他是一个曾被宣判“永远不能痊愈”的自闭症患者。大学毕业后,他和妈妈一起,选择成为万香文自闭症康复中心的老师。      “老师,什么是感情?”      身高1.80米的魏卓看起来“健康、正常极了”,珠海市潮热的风吹拂着他柔软的齐肩长发。      灯泡坏了,水管坏了,他上街买零件,运用中学的物理知识修好它们。他上银行存钱取钱,输入密码时,会拿另一只手把键盘罩着。他会看地图,坐公交车去很远的地方买电脑内存卡。他知道心疼妈妈,看到妈妈一头汗,会去拿毛巾。他喜欢听周立波的笑话,喜欢看《百家讲坛》。他还是电脑游戏高手,会上网偷菜。      可跟他交谈,只用花20分钟,就能看出他的与众不同:      他不爱接触陌生人,不爱出门,几乎没有朋友。来珠海一年,他没看过海,也没打算去看海。他吃饭总是坐在冰箱前那个固定的位置。他买东西,总是走固定的路线,去固定的店,买同样的牌子,甚至同样的颜色。      他刻板地执行每一项“命令”。妈妈让他买两元钱的菜,他会买上两元钱的西红柿、两元钱的肉、两元钱的黄瓜、两元钱的洋葱——10样菜,不管这个菜是8元一斤,还是5角一斤,他都跟人说:“我只要两块钱的。”      他很少流泪。最心疼他的姥爷死去,他像个没事人儿一样,站在大门口“望了望”。他不知道亲戚这个概念,分不清“表兄”与“堂兄”的区别,也理解不了姨妈的孩子结婚,妈妈为什么要给红包。他说:“这个世界,除了妈妈,谁死了,我也不难过。”      魏卓大学里学的是美术,他最喜欢梵高的向日葵,理由是“形状和颜色很美”。他可没看出梵高的向日葵“像团火”,他面无表情地说:“那是你们正常人的感觉。”      他的导师要他“把全部的感情融入画里”,他说:“老师,什么是感情?。”      他的妈妈、自闭症康复中心的创建者万香文觉得,经过艰苦地训练,儿子已经看起来正常许多,但“他就像一幅高明的赝品,只有对自闭症有足够经验的人,才能发现他还有自闭症的影子”。      自从2009年万香文的自闭症康复中心成立以来,无助的母亲们带着她们同样无助的孩子,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从澳门过来,比如豆豆的父母,每天要背着他来回两趟穿越人山人海的拱北海关,他们等不及澳门的官办自闭症康复机构,那里有几百人排着队,每个人一周只能轮上一小时。有的从佛山、深圳、香港过来,一个14岁男孩,父亲是佛山一家医院的副院长,发表过47篇医学论文,但他被孩子的自闭症彻底打败了。还有位家长是大学老师,当他还坐在摇篮旁的时候,他就读着蒙氏教育的书籍,想把孩子培养成科学家,但医生却告诉他,这是个“终身不能痊愈的自闭症孩子”。      根本没有人能说明病因是什么,也没有完善的治疗办法。自闭症,这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就像恶魔一样,每20分钟就伸出魔爪,从地球上抓走一个孩子,不分种族、民族、家长的受教育程度。      从第一例自闭症患者——美国男孩唐纳德于1943年被确诊开始,自闭症已经进入人们生活的半个多世纪。目前,英国的自闭症发生率最高,87个人中就有一个;美国97个人中有一个;日本是112人中有一个。其他国家从1‰~10‰各不相同。各国的统计数据有较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诊断的能力。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全球自闭症平均发生率占人口总量的4‰。      我国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调查数据。但按照4‰这个比例数据来推算,我国的自闭症患者约有560万人。      很多家长是第一次从医生那里听到这个名词。他们最初也几乎想象不到,这个医学简称只有“ASD”3个字母的病症,将怎样吞噬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      万香文是在儿子10多岁的时候,才知道自闭症这个词的,从她在公共厕所看到的一份小广告上,纸上所描述的症状,正是小时候魏卓的症状。后来,她拜访了许多医生,确定了魏卓就是自闭症。      事实上,1985年,魏卓出生时,国内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自闭症这个名词。1978年,北京一个叫王伟的男子成为中国第一例确诊的自闭症患者。1985年,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医学工作者留学归来,中国大陆才有了自闭症的诊断标准。      几十年又过去了,魏卓、王伟都已成年。如今,王伟跟着妈妈在北京市一个治疗自闭症的康复协会里做义工,他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扫地、打水、在发票信封上盖章,还能拎东西到邮局。医生说,他没有走出自闭。相比之下,爱看电影、爱读小说的魏卓要好得多。      他们不是精神病      没人说得清“魔鬼”是怎样抓住魏卓的,即使是世界上最权威的脑科大夫也不行。      但可以肯定,当魏卓还是个婴儿,妈妈把《牛津英汉大辞典》给他当枕头,希望他长大成为“大人物”时,这个魔鬼就潜伏在他的大脑里了。      “设想你的世界中,每个声音都像电钻一样刺耳,每丝光线都有如电火花般刺眼,身上的衣物好似砂纸,甚至母亲的面庞看上去也裂成一堆令人恐惧的碎片。”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家卡米拉与亨利·马科拉姆这样来描绘自闭症患者的感觉。      从小,魏卓就不愿意被人抱,一抱他就哭,拿手往外推人。他几乎不笑,眼神活泛,却很少与人对视。他喜欢看转动的洗衣机、电扇;喜欢抱着绳子旋转,几乎快勒死了
  (续)    自闭症患者家长谈治疗感受:好比牵蜗牛去散步      25年后,万香文在相距东北家乡几千公里的珠海,看到康复中心的孩子奇怪的举止,就像穿越了时空一样。眼前的很多场景,好像是按下了她当年生活的回放键。      沟通障碍、语言障碍、刻板的行为是自闭症的三大核心缺陷。      这里的绝大部分孩子,到两三岁时还不会说话,即使有语言,也很混乱,像来自火星的孩子。有的孩子能说话,却是鹦鹉学舌,不懂语言技巧。家长说:问阿姨好。孩子说:问阿姨好。哪怕最终花几个月他学会了:“我叫田田!”可他仍然不能理解“田田是谁”,“我是谁”,更不能理解镜子里的人就是自己。      “这些太难了,他们的思维就像一条直线,只有一个方向!”康复中心的刘老师说。      他们对某些声音格外敏感。有的享受塑料袋揉搓的声音,有的喜欢听两个瓶子撞击声。有的一听到汽车自动锁门“嗤”地一响,就躁动不安。      他们对颜色的刻板,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吃午餐时,有的孩子专吃白饭、白馒头、白鱼,鱼做成红烧的都不吃。有的孩子只喜欢吃黑的,米饭非要拌上酱油才吃。有的孩子只愿意喝一种颜色瓶子装的水。      他们动作反复、怪异。吃饭时,有的孩子吃一口青菜吐出来,用手捏捏,再喂到嘴里,不停地反复这个动作。有的孩子专捡别人脸上的米粒。他们喜欢玩手,可以一整天,让大拇指和中指揉搓,仿佛永远有搓不完的泥条儿。他们回家永远走一条路,家里的东西,只能按原样摆放,稍有改变,就会哭闹。他们有的像时钟、像导航系统一样,走到某个地方、在某个时间点、准点尖叫。有的每经过一棵树,就会尿一点儿尿。      他们伤心的父母,目前并不知道这些孩子将来的结局。在过去,一些成年自闭症患者的最后结局,是被家人拿铁链拴起来,直至死去。直到最后人们也不知道,他们是“死于自闭症,而不是精神病”。      跟自闭症的魔鬼战斗      但万香文并未轻易放弃自己的孩子。她一直在跟那个魔鬼战斗。当时,她只是一个家庭主妇,不知道海马体、杏仁体,也看不懂大脑结构图。但她决定用最原始的土办法,打开孩子的那扇窗户。      为了改变儿子的刻板行为,她坚持将家里的家具每周都挪换地方。妈妈养鸭子、养金鱼、小鸟,魏卓每天拿着棍子赶鸭子,打鸟、用手抓鱼。妈妈让他拿牙签,插水里泡过的黄豆。这无形中让魏卓的眼手协调起来。每天晚上,妈妈拉着“看都不看她一眼”儿子的手,一遍遍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多年后,自闭症治疗专家把这种一对一的训练称作“ABA”。      万香文让魏卓在生活中学习。比如关于“水”,可以让其感知冷水、热水、温水,可以打开水龙头让其感受水流大、水流小的区别,可以让其在洗澡盆中玩水,给他搓背,放各种瓶子给他盛水,告诉他什么是泼水,什么是盛水,什么是沉,什么是浮,什么是轻,什么是重,什么是干,什么是湿。      为了让听力不太好的魏卓开口说话,万香文用嘴巴贴着他的脸和手背,一次次地反复吹气,发音。终于,到4岁时,魏卓喊了第一声“妈妈”。      这些并不专业、却非常有效的办法,在她后来开办康复中心的时候,也派上了用场。老师们给孩子吃花生,锻炼他们的嘴;把海苔贴在他们下巴上、鼻尖处,引诱他们伸出舌头发音。有的孩子在训练几个月后,非常想发出“香蕉”这个词,可喉咙耸动、嘴角撇来撇去,就是发不出声,孩子、老师的泪水都在眼眶打转儿。所有人都等待着那个时刻,终于,孩子发出来人生的第一个词:“香……香。”      “喔,这实在是个好日子。”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感慨。      豆豆是18个月大的时候从澳门来康复中心的。最初,他叼着奶嘴不吃不喝,蜷缩在床的一角,人一靠近就尖叫大哭。      在康复中心,老师用吹泡泡、扔飞碟,训练豆豆的眼神跟着物体走。让他荡秋千,玩滑板,不停地体能训练,使他忙乱地没有时间玩手。为了改变他比较一切相同东西的刻板行为,他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落单”,连枕头都没有一对儿的。他甚至每天穿着两只不一样的鞋过海关。      目前还很难说,豆豆会在这样的训练中最终变成什么样子。不过,大半年下来,豆豆康复得算是不错。以前从不说话的他每次过海关时,学会了跟工作人员说句“阿姨,明天见”。      曾被用这些方式训练过十几年的魏卓,如今已经成为康复中心里许多家长看得见的希望。      在万香文的训练下,魏卓最终可以正常地上小学。尽管第一天上学他仍然带着棍子,但进校门时,妈妈说服他留下棍子,从此,魏卓手里不抡棍子了,换成了一支铅笔。      他甚至在学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并不让人惊讶。有的自闭症患者,只要看一遍地图,就能精细地画出来;有的能背诵一本黄页,记得上10万个电话号码;还有的能在几秒钟之内算出次方是多少:328。
  (续)    自闭症的孩子面临的是一种在外人看来很分裂的生活处境:他们在考试时有部分可以达到90多分,但他们的怪异行为常常让他们不得不离开学校;他们读黑板字必须按顺序,物理老师做实验,把弹簧拉成了直的,就冲上讲台打老师,说弹簧就“只能是弯的”;放学出校门时,有人会刻板地要求同学站排走,否则在大街哭闹,不理解学生是自己回自己的家。      多数情况下,魏卓还算个乖学生。除了偶尔上体育课,他会上树把毛衣挂在树顶。语文课临时换成了数学课,他冲出教室去办公室找语文老师,哭闹着一定要上语文课。      “自闭症患者的每个脑区功能各搞各的,之间缺少协调联系,正常人的大脑演奏的是和谐的交响乐,而他们的大脑就像即兴演奏的爵士音乐。”一名研究专家说。      而万香文和康复中心的老师们,努力让这场爵士音乐听起来更像人们熟悉的交响乐。      套子里的孤独人      魏卓是在大学三年级知道自己是自闭症的。      他就读的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是“残疾人的最高学府”。心理学课上,有专门的章节讲自闭症,他看到书上列出的10多项特征,他占了好多项,他一项项给自己打分,他突然明白了自己是“自闭症”。      他找来美国的自闭症题材电影《雨人》,看到男主角雷蒙生活像他一样,非常程式化:吃鱼排必须是8块,穿的内裤必须在辛辛那提市k市场举冠街买写着自己名字“雷蒙”的平角裤。他对别人毫无兴趣,不知遗产为何物。他有过目不忘、天才般的数学能力,可以瞬间计算复杂的数学运算,却不清楚一元钱花掉5角,还剩多少。      “我就是雨人!”他说。      2009年的一天,万香文对儿子说:“我有一个秘密,好些年了一直都没告诉你,怕伤你自尊心。”魏卓打断妈妈:“我知道,我是自闭症!”      然后,母子俩大哭一场。      只有亲自经历过的人才能了解,“自闭症”这3个字,重量超出人们的意料。      上小学时,魏卓没有同桌,他不是一个人坐第一排就是最后一排,他不热心跟人做朋友,也没人跟他玩。甚至一个女孩写纸条给他:“我宁可跳楼,也不会跟你坐同桌,你是冷面人!”      同学们在做游戏、嬉闹的时间,他总是一个人拿笔在纸上、墙上信手涂来涂去,就像小时候抡棍子一样,铅笔没有明确的方向。只是一次吃完小当家的快餐面,发现里面有一张卡通画,他的笔才开始有意识起来。美术老师发现了,说这孩子“素描感觉非常好”。      “感觉”这样的词,对说话一板一眼的魏卓显然太抽象了。中学时期,他仍然没有同桌,没有朋友。他还是每天坚持撕纸,坚持走同样的路回家,坚持每天吃怎样也吃不厌的土豆。      初中毕业后,他报考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绘画系,第一年高考差了6分。等到第二年高考时,他的自闭症差点儿害了他。      最后一门专业课考水彩画,而上一年考的是铅笔画。考生都已经坐在考场了,这年高考的调整,让他大发脾气,在考场,他大喊大叫,不停地转圈,就像小时候他坚持“语文课不能换成数学课”。后来,他跑出考场,等到妈妈再把他拽进考场,已经开考一个半小时了。      结果是,他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进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绘画专业。他问拿到通知书、大哭不已的妈妈:“哭啥?有人打痛你了?”      大学里,他两度获得美国助残奖学金,还当上了班长。当班长不是因为他有个好人缘,而是因为老师认为他能“像时钟一样精准地完成任务”。他仍然没有朋友,同学们说他是“冷面剑客”、“套子里的孤独人”。      他也偷偷爱上了一个长头发的姑娘,可他从没上去主动说过一句话。他说,“爱一个人就要远离她,像远远看一个风景”。      2009年,一个澳门人决定投资和万香文一起建立自闭症康复中心。万香文决定让魏卓来这里当老师。到目前为止,这个决定看上去是明智的。在康复中心里,一个14岁的自闭症男孩睡觉总抓伤自己的脸,深知这种痛苦的魏卓就按着他的手,搂着他睡觉。      “一个自闭症搂着另一个自闭症,这恐怕是个奇迹吧!”那个孩子的妈妈几乎从没搂过儿子睡觉,不免有些妒忌地说。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在康复中心,魏卓给孩子们开了一课:学会花钱。      教室的黑板上,“祖国”、“妈妈”这些词旁边贴着纸钞。每天认完字,孩子们都要温习一下“五角、一元、十元”这样的表达。      到考试的时候,他每次给5个孩子每人一元钱,让他们去买冰棍。结果,这一次,两个人半路把钱弄丢了,一个拿起冰棍就跑,一个给了一元钱,却拿了3元一支的冰棍,只有一个买回来一根价格是5角的冰棍,还拿回了5角钱。      “父母走了,留下资产,他们不知道怎样花出去!”这是很多家长担心的问题。对这些被自闭症孩子困扰的家长来说,他们注定要付出比普通父母多得多的辛苦。      坐公交车时,孩子会大哭或大笑不止,要不然就没完没了地大声说话,或者突然把头撞向玻璃,司机一个急刹车,所有的眼睛都望过来,“那目光就像一束束飞过来的钢针一样”。走在大街上,孩子会去摸姑娘的后背,结果被骂“没教养、流氓”,而事实上,孩子只是对姑娘T恤衫背后的斑马图案感兴趣。      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怪动作比喻成“气泡一样”。起初,孩子不停地吐出口水抹在脸上、胸前,好不容易花几个月甚至几年,把吐口水的习惯改掉了,下一个习惯又出现了。“就好像我打了败仗,天天得面对这个现实。”有家长说。      由于嗓子不舒服,有的孩子从早晨就开始尖叫,大约每隔20分钟一次,一直到晚上。睡觉时,路上的一点点噪音又让他们狂躁,他会突然朝半夜熟睡的妈妈眼睛上打一拳,引起家人的注意。“那一刻,如果手上有一支打下去让他永远睡着的针,我也会打的”,孩子的父亲,一个神情疲惫的中年人说。      另一个家长说,如果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占99%,只有1%的“优点”,那我们也要将这1%的优点放大99倍来看,否则,家长就无法生活甚至无法活下去。      自闭症儿童干预的黄金时期是2~6岁,在家长们看来,他们是在跟时间赛跑。很多家庭都是父母有一方放弃工作,专职训练孩子。寻常康复训练机构的学费,每月在元之间,几年下来,“一个奥迪都扔下去了”。国内根本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意为这个自闭症提供保险。      2009年,美国将自闭症列为居癌症之后的第二位人类健康公敌,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的计算结果,每位自闭症人士一生的支出达到300万美元。      “等我们老了,他们该去哪里呢?”在家长交流会上,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流下了眼泪。他们惟一的希望就是孩子今后能自食其力,但这也是自闭症患者家长的最大心病。      “多希望这是一场梦,有一天孩子突然对我说:妈妈,我装了14年,从现在开始,我不玩这个游戏了!”一个妈妈流着眼泪说。      家长们常常拿网上流行的一首诗鼓励自己: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只是往前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
  了全力!”走呀走呀,一路上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转发  家有自闭症宝宝的育儿经历之一      先说说儿子的语言。去年3月被诊断出来时,已近4岁半,虽然能听懂很多,但是只会说很有限的几句最长不超过5个字的短句,而且那些句子都是从父母,姐姐,电视,计算机游戏或小儿书上copy的。自己不会造句,但是很会copy.不管中文英文都象学二外,进步极缓慢。分不清“你,我,他”;最会说的一句是“It’s mine!”(那也是从姐姐那儿copy的);经常echo,不管是实时的还是delay的都有,实时的:我说“你要吃饭吗?”,他马上来一句“你要吃饭吗?”;delay 的:把我和他或姐姐的对话大约一两星期前的都可以背下来或者把他好多天前看的Thomas火车video里的对话者计算机游戏里的对话整段都背诵下来。见人从不主动打招呼,每次我在后面提醒他“说hi”,他不是细如蚊声地说“hi”就是干脆不说。公园碰上同龄人,有共同兴趣的比如都拿着火车汽车玩,他会在旁边一起玩,几乎没有主动说的,有孩子问他,偶尔也会回答一两个字;没有共同兴趣的干脆就视而不见。在学校,他熟悉的朋友,他会copy他熟悉的朋友们pillow fight,看他的眼神特想跟别人玩,硬是不知道如何开口邀请他们一起玩,但也会copy 他感兴趣的几个单词“pizza, potato, peach”自言自语地。他们学校有一个program是:让孩子讲故事,老师帮着记下来。他其中有一个故事只一个单词green写了几十遍;有一个是“Lafaye”( 另一个孩子的last name)也是几十遍,还有一个算是有两句话“What’s this? It’s that.”。4岁半孩子的语言就这个水平。      作为母亲,那段时间每天都啃那些Autism 和Speech Therapy的书。发现Autism孩子之所以语言这么delay ,是他的脑部结构与正常儿童不一样。所以,我们得静下心来想办法:如何让他在宽松愉悦的环境气氛中学习很重要。记得,那时,几乎每周都带他们去湾边骑自行车和picnic,这两项是他当时的最爱。每次回来,他都非常happy.然后,我们一家人开始玩game.在玩game的过程中,他就开始有要表达的欲望了。印象最深的事,每天都要玩那同一个memory game,而且表达最强烈的是:爸爸要在他的左边,妈妈要在他的右边,姐姐一定要在他对面。每天我们的位置都要“各就各位”,否则就来个tantrum.无论怎样,在玩耍的过程中,渐渐地开始话多了。所以,这个family time绝对重要!有一天,我和儿子坐下来玩那个game。我突发奇想地拿了当时她和姐姐非常疯狂地Perler Beads做的两个小熊,一只pink,一只brown。我告诉他:假装pink的小熊是姐姐,brown 的小熊是爸爸。我按他的要求把他们都“定位”,然后开始用手指着我自己教他“I”;用手摸摸他说“you ”;再用手摸摸pink 小熊说“she”;最后摸摸brown 小熊说“he”。我重复了五遍。他看看小熊又瞧瞧我。突然,他摸着“pink”很大声地说“she”,又摸着”brown”说“he”,再用手touch了我的头说“you ”,最后还拍了拍自己的腿说“I”。我拥抱着他喜极而泣。第二天,再接再励,如法炮制,定位后开始玩game.。轮到我时,我又拍了拍我的手(引起他的注意)指着我的胸说“my turn”;轮到他了,我拍拍他的腿说“your turn”; 轮到pink小熊,我把小熊扔到空中扔了几次(也是引起他的注意)大声地说“her turn”;再轮到brown 小熊,我又在空中扔了几次大声地说“his turn”。如此反复了一上午,他乐此不疲地玩着那不知玩了多少遍的game。第三天,第四天…….持续了两星期,终于有一天轮到他时,居然自言自语地说“my turn”我及时地说“your turn”他很疑惑地看了我一下,又说“my turn”我马上用手指着他说“your turn”.他接着玩。下一次,又轮到我,我指着自己说“my turn”又拿起他的手指着我的胸提醒他说“your turn”他居然马上copy了一遍。我立刻hug了他,并对着他耳朵说“Right! You did great job!”不知他有无听懂,那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接下去,他给了我更大的惊喜:居然指着“pink”和“brown”主动说“her turn”“his turn”还抬头看看我,似乎要得到我的肯定。我的幸福在那一刻得到圆满!我抱起他在空中转了几圈。他好像也得到了鼓舞,在接下去的game,他全说对了,而且每次都会象我教他的一样,用手指着大声说出。我怕他不能generalize,拉上爸爸和姐姐坐下来玩,居然也可以准确无误的说出来。不到三星期的努力,终于把“你,我,他”这个问题解决了。从此,我开始信心大增!认识到:这种孩子只要想出适合他的方法,一定能教,只是学得较慢而已。千万不能把他跟别的孩子比,只能自己跟自己比!后来,我们抓住这一原则,总想方设法让他处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教他新东西,屡试不爽!  
  如何让他处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的确是一个难题。我的办法是“顺情而化”:即先顺着他,他要干什么就先让他干什么(只要不是危险的事,哪怕是很weird的但没有危险性也无妨)。比如前面提到过的Perler Beads的小熊。有一阵子,他特着迷。每天要做同样的小熊连选的颜色都要一样的,无论姐姐在旁边一会儿做轮船一会儿做颗心变着花样色彩,他照样一如既往地做着那呆板不变的小熊。我就让他做了足有十天半月。有一天,爸爸知道他着迷Thomas火车,很creative地为他做了一个Thomas火车。他在旁边目睹了整个过程,等熨斗熨完,他简直爱不释手,连睡觉都要放在枕头边才肯入睡。第二天,他又要做小熊。我就拍拍他的肩膀说“儿子,你看daddy可以用这些beads做出Thomas火车。你知道Thomas火车几岁了吗?也许,他和你一样4岁,我们今天做个小熊送给Thomas火车好不好?”他马上说“好!”我在他做了一半的时候,对他说“你这个小熊已经有好多个了,Thomas火车也许不喜欢。因为他不special,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带有‘4’的小熊,因为他和你一样4岁了。”结果,我成功地引导他改变了那个一成不变的模式。这个胸前带“4”的小熊也成了他的枕边之物。以后的日子,要改变他就比较容易了。今天做一个带项链的小熊,明天又做一个有pink 纽扣的小熊,直至把那5000粒beads做完。至今,我们家仍然还保留着两大袋的各式小熊。我们经常用它们做pretend的游戏,是最好的道具。我和儿子女儿三人通常在被窝里,每人拿一两只小熊。拿着小熊爸爸的就学爸爸的声音说话,拿着小熊妈妈的就学妈妈的声音说话,还有Sister bear, Brother bear, Sam bear ,Panda bear……就像puppet show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编故事。非常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儿子,一开始基本上没有什么idea,总是在“鹦鹉学舌” 地copy一些句子。可我已经满足了,即使他不造句,至少他脑子里储存了越来越多的句子。半年后,我看到了Greenspan的floor time,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对儿子的“顺情而化”就是floor time 的精华!他的基本思想就是由孩子先来lead你,一旦他能和你能engage了,就由你来lead他,你就可以教他新的东西。渐渐地,他的echo现象越来越少,我也可以和他有conversation了。如今,他会经常initiate 一个话题,可以focus在一个话题至少有5分钟。他的语言仍然是copy来的居多,但他已经懂得替换某些代词名词的。只要他会用的句子绝对地道。昨天,我和女儿大声地唱歌,因为他有sensory的问题(怕吵),他一边捂着耳朵,一边说“You guys drive me crazy!”把我和女儿笑得滚到地上。      对于他的语言学习,我老公下了很多功夫。儿子的visual 能力特强,只要让他见过的实物,图片,video.他对其中的细节记得一清二楚。针对他的这一强项,我们决定用他这一优势来弥补他的弱项:语言。老公把他喜欢的video的声音文件写成CD。先让他看几遍video,然后在他玩的时候,给他播放CD,一直重复,反正他也喜欢重复,喜欢的东西百听不厌。过一阵子,又给他看video(复习对照),几遍之后,又给他听CD 。Franklin那只小乌龟系列是他的最爱,他对里面的台词经常可以背出来,学以致用,而且用得恰到好处!我特感谢这只可爱的小乌龟,他还教会了我儿子很多social的规则。    
  再一点就是给他大量的阅读!每星期六,我们都去一次library。每次,我都会借不下50本,要用带轮子的大袋子去拉回来。因为我没法知道他对那些东西感兴趣,多借一些试着给他读。碰上他喜欢的就留下,只要别人不hold,我都会续借两次,差不多有两个月可读。很多书,两个月后,他都可以背下来或读下来了。有时,他会特别喜欢某个作者的书,我会尽我所能把这位作者所有的书都找来给他读。最近,他迷上了Amelia Bedelia系列(作者是Peggy Parish)这大约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阅读书籍。主人翁Amelia Bedelia,有人就说她带有Autism.。因为她对于多义字的理解必是错位理解(多义字,俚语,对有Autism 的人来说是最难的)。比如:“Catch the train!”她真的会理解成去抓住火车,她回答了一句让人捧腹大笑的话“Be sure to use both hands. Trains are heavy.”儿子一开始不能理解这种幽默,因为他也象Amelia Bedelia一样来理解,经过我几次的解释后,他开始觉得主人翁很silly,每次读到silly的部分,他会笑得倒地。女儿还经常说“弟弟跟Amelia Bedelia很象!”昨天傍晚,他俩在玩”Simon says”的game..当时刚好夕阳照进窗台,轮到儿子当Simon.。他跟姐姐说“Simon says:Stand in the light!”女儿蹭地一下就跑到我的台灯旁。儿子却大喊“姐姐是Amelia Bedelia!”我还没有回过神来,我女儿大叫“Unfair!你说的light是sunlight,不能省掉sun!”我也因此笑岔了气。多么能“活学活用”啊!去年的今日,儿子还不让我读新书,每次只读那几本favorite: “Three Little Pigs”; “Little Red Hen”; “Little red Riding Hood” ;”Gingerbread Man”.当时,我就利用他喜欢重复,喜欢数字,喜欢pizza,cookie,每次去library,就拼命地搜索这一类的书,他才渐渐地开始接受新书(也是投其所好,顺情而化),大大地扩展了他的视野。因此,特别感激美国的library,儿童书籍什么都能找到,无奇不有,真的要好好利用它!如今,他仍然喜欢有重复内容的书,但我给他读新书已经不会抗议了。在此介绍一本有关metaphor(隐喻,暗喻)的书,我个人认为受益很大的书,我给我女儿也读:书名“What did you say? What do you mean?”作者是Jude Welton.      至于学写字,我的经验也是“顺情而化”。儿子外出时,总爱读sight words No Parking, Don’t walk, ONE WAY ,STOP…….”他每看必读。抓住这一点,我就让他“trace”这些sight words。每次trace完了,他还会乐陶陶地念他几遍,很有成就感。他喜欢各式的sticker,等他完成了trace,我会让他choose一个他喜欢的sticker贴在他刚描完的那一页上,还写上“Very Good! Great Job!”,还要给他一个big hug,,再把那页纸贴在他随处可见的地方。他的阅读能力因此而迅速提高!他的handwriting比我二年级的女儿还漂亮!如今,他可以做一年级水平的word search和spellng sheets。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做这些所谓的homework,然后玩他最喜欢的计算机游戏(Reader rabbit,Jumpstar...)每次玩30-40分钟,用timer来控制他。一年前,每次玩得不肯下机,哭天抢地的发脾气,实在是我们没有找到好方法来训练他。当然,他对非常着迷的Harry Potter game也曾玩得每次下来都要发脾气,我老公决定藏起来,告诉他要等到teen age才能玩,他找不到也就接受了。我们已经藏了很多他特着迷的玩具,书什么的,就是不想让他stuck在那个同一模式里面,打破他的重复僵局,就需要采用这种方法!      
  再说他重复同一首歌的僵局。只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在车里老播放梵音“心经”和“南无观世音菩萨”那张CD,里面的歌大部分是印度的梵语,根本一句也听不懂。一开始,他老喊“换掉,换掉!”我把CD盒给他看里面一张CD也 没有(都被我藏起来了)。他只好接受这张“不速之音”。重复听了足有半月,他居然很喜欢了。一播,他就跟着唱,而且唱的是梵语,一字不差!我大喜过望,在 车里大喊“南无观世音菩萨”。接着那首刚好是“南无南海观世音”,儿子居然也唱“南无南海观世音”。这一刻,我心底真正涌起对观世音菩萨的感激和敬畏之心,冥冥之中,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一直在聆听我得祷告!从此,他再也不听那一两首了。姐弟俩至今都能用梵语唱“心经”。    至于那个玩上百遍也不厌的memory game是一个恐龙的match game,它的功劳大大的,在上一贴写过了。它让我教会他“你,我,他”的问题,也是“利用”了重复,而“改变”了他的语言问题。这个game 至今仍保存着,它在儿子的成长里程碑上画上了漂亮的一笔!    吃重复东西的问题比较严重,化了九牛二虎之力,收效还算可以。首先,单调的早餐僵局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我当时相信:只要打破这个僵局,一定能把他的饮食习惯改过来。看了有关ABA的资料,就着手用这一干涉方法的精华:采用reward。那时,他对蛋糕特疯狂。我自己就动手烤了两个蛋糕,一个切成很小的piece,一个切较大的piece。摆在桌上让他看见,作为“诱饵”,对儿子说“今天早餐,你只吃半片toast的话,妈妈就给你一小块蛋糕。”他很快就上钩了,我只给他半片toast,一小块蛋糕全都一扫而空。第二天,我跟他说“如果你不吃toast, 妈妈就给你一块大蛋糕!”他毫无抵抗力,乖乖地投降了。第三天,我说“如果你吃一小碗稀饭,妈妈就再给你两块蛋糕,一块小的,一块大的,好不好?”他欣然同意!第四天,我说“如果你能吃一个,再吃一小片梨(当时他不吃梨)的话,妈妈再给两块大蛋糕!”他非常高兴地吃掉了。那片梨,他是皱着眉头开吃,舒展着眉头吃完。那是“质”的飞跃啊!大约有两年半,他没吃过一口梨。就这样,后来改用别的reward,如pizza, cookie,当时也是他的最爱。我就把它们切成很小块。每次只要他尝试一种新食物,就给他一个reward.。百试百成!有一些水果,是在朋友家开吃的。记得,orange就是在一位朋友家的生日party 上,看到六七个小孩都在吃,他看了很久。我才问他“你要不要试试?你看,你的friends吃得好开心!”他答应了,我切了一小片给他,结果,从此爱上了orange。至今,每天会向我要。水果比较容易,最难的是蔬菜了。那些纤维多的蔬菜尤其难,比如西芹,cabbage(紫的,绿的都不吃),香菇,黑木耳。去年,我们向他学校提出,帮忙训练。他们每次开party会让他试吃。试吃之前,每次都会说“Just try one bite.If you like it, keep eating! If you don’t like it, just one bite!”在众目睽睽之下,儿子很勇敢地try 西芹(生的),他每次都只吃一小口,老师都会hug他,大加表扬。他很自豪,也很努力。回到家,我就再给他吃他在party try过的东西,进展不小。有许多他开始喜欢吃了,如胡萝卜,生菜等。但西芹,cabbage他仍然不喜欢。我就把这些不喜欢的菜剁得碎碎得包进饺子里面,让他吃,他都可以接受。今年一月开始,每星期我都要包一两次饺子给他当午餐。也因此,我学会了包饺子(从和面到煮完)。以前,每次包饺子都要等老公,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包。为了儿子,我用心的看老公包,嫁给老公13年才学会了。如今,我包的饺子,老公说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在儿子女儿学校感谢老师的午宴上,两次,我包的饺子都一扫而光。女儿说我的饺子很“famous”,儿子也已妈妈的delicious dumpling在同学面前很自豪,还请他同学来我们家里吃。最关键的是,他接受了西芹,香菇等。现在,即使不包在饺子里,直接炒,他也开始吃了。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他一向爱吃饺子,只要是饺子,里面是什么馅就不care。一旦他接受了几次,慢慢就习惯了。我个人认为:虽然他不爱吃的东西有sensory的问题,但也有心理原因。如果心理上接受,生理上也会欢欢喜喜地接受了。就如穿新衣服新鞋子一样。曾经一度有两个半月光着脚去公园,最后拿了一个他最爱吃的山楂片搞定。后来要买新东西给他,都带他去,让他摸,让他挑,直至送到收银台买完回家,他自然就高高兴兴地穿上了.这种孩子,有sensory的问题可能无法忍受某些质地的东西,尽量让他挑他觉得comfortable的东西,最关键的是他参与了那个过程,他心理上接受了,自然的生理上就可以接受!如今,不用再带他去,也能高高兴兴地穿上了,我都喜极而泣,这在普通孩子再平常不过的事,对于我们却需要长期的付出才有回报!不是他真的完全无法接受,只是他的容忍度小些或者慢一些。作为家长,我们得想出办法来:如何让他慢慢地接受容忍才是至关重要!
  再谈谈他不关心别人情感的难题:这个feelings对儿子是最难的,虽然我拿picture问他“这个人的face是sad or angry?”他会回答得准确无误。但一到现实生活中的人,他就没招了。我们向他学校提出要他们帮忙训练。近一年了,收效甚微。我阅读了大量的有关feeling的书籍,意识到:究其原因主要是他的eye contact太差,根本没有认真看对方的脸,怎可么能知道对方的喜怒哀乐?所以,我们开始强化训练他的eye contact,这也是非常棘手的难题。我努力给他大量的阅读有关feeling的故事书。其中有两本书,我认为是打开他情感世界的启蒙教材。第一本叫“Trade-in-mother”(作者是Marisabina Russo),是讲一个boy的希望,他希望有一个妈妈可以让他穿着脏衣服去上学;希望有一个妈妈可以让他下雪天不用穿大衣就可以出去玩;也希望有一个妈妈允许他一个人在家玩而不用陪姐姐去参加女童子军的活动;也希望有一个妈妈可以给他讲海盗故事直到深夜;也希望有一个妈妈跟他一样不爱吃green bean……很多很多。这个boy假设他们town里有一家可以trade妈妈的店,他随时就可以换一个妈妈回来。他妈妈听了他的希望,就跟他说:“我也希望有一个可以trade boy的店,我可以去换一个best boy回来。”后来他们就相视而笑,妈妈kiss他入睡。第二本叫“Love you forever”(作者Robert Munsch),故事是讲一个boy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搬出去住,每个阶段表现各异,无论他多么稀奇古怪,妈妈都会在他深夜熟睡之时进来抱起他唱一首“Love you forever, like you always…”后来妈妈的头发越来越白,老了,有一天走不动了,打电话给长大成人并已生了一个女儿的儿子,儿子回到老母亲身边,抱起她,给她唱了一首“Love you forever”。儿子回到自己家后看见自己熟睡的女儿,又像他妈妈给他唱的一样,抱着女儿唱着这首“Love you forever…”。就这样的两个故事,我的儿子问了无数的问题,甚至经常跟我谈论死亡的问题:“人死了会fall down吗?”“人死了为什么要埋在underground?” “人为什么会死?” “人死了还会再变成baby吗?”他生气的时候会跟我说:“Mummy, I want to trade you in. Don’t let me eat celery!”他高兴的时候会跟我说:“Mummy, am I the best boy in the town?”。这两本书成了我们母子间无穷的话题(很深的生死话题)。  
  这种孩子特别需要具体的感性认识,只有有了感性认识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他们的抽象能力特差。所以多做具体的家务事对他们很有帮助,同时还培训了他的自理能力。记得,我在擀面条时,让他摸面团,告诉他很厚的,英文叫thick,等我擀了一半,又让他摸了摸,告诉他变薄了,英文叫thin.就这么一次,他就学会了四个字,中英文都教会了。有一阵他喜欢玩checker,就在玩的过程中,我示范了怎么吃子的过程“If you eat mummy’s this checker, then mummy will eat your that one.”因为有实物对照,他很快就学会了“If…then…”这个对他来说很难的一个逻辑结构句,他不但学会了在走棋中用,还应用到日常生活里。前几日,我拿空的鸡蛋盒子(one dozen的那种)show他在地上踩,一边踩一边告诉他“crash”,等踩扁了,就告诉他“flat”;我又拿了另一个空盒让他踩,他居然一边踩一边说“crash” “flat”他还问“Why we need crash them?”我再拿了第三个空盒放到垃圾桶里说“你看清楚了,它在里面有多高。”然后我拿出来,再把它踩扁放进垃圾桶show 他变低了。告诉他踩扁后可以少占地方,为什么那些recycling can and tin一般我们都把他们踩扁了放进袋子里。他如有所悟地说“That’s what my teacher said!”上星期,他开始放假在家,我就教他烧菜。他很感兴趣.我让他帮我洗,摘green bean,还让他用刀(找一把不锋利的刀)切。他居然用刀背来切,我示范了一遍他马上就说“That’s why I feel so hard to cut!”切完了,我告诉他“First,你先放进油;Next,你把green bean 倒进锅里;Then,你要stir;Then,放盐,加点水,盖上锅盖焖一会大约2分钟;Last,你可以把炒熟的green bean 倒在盘子里。”他津津有味地看着,那天晚上,那盘green bean吃得特香。第二天,教他鸡蛋炒黄瓜。也是告诉他First, Next, Then,…Last。结果黄瓜放进锅里时,油溅到他的胳膊上,他大叫痛。我又告诉他:遇到这种情况不用怕!First,在冷水中冲5-10分钟;Next,拿毛巾擦干;Then,拿烫伤膏涂一涂受伤的地方;Last,自己对自己说“Not a big deal!”他copy了我所有的话。第三天,我让他亲手烧大白菜,我在旁边monitor。他居然按我的办法first, next, then, last来了一遍。这个顺序是他们ABA老师一直在训练他的,每次让他讲故事就用这个模式讲,但他只会first和then的part。教了大约有三个多月了,也没有学会next和last的part。而这炒菜的过程,几天就学会用了。那几天,正好赶上我的嘴溃疡,说话很痛。他要求我讲故事,我都会说妈妈要少说话,嘴巴痛。后来,姐姐要妈妈讲故事,儿子立马对她说:“Mummy嘴巴痛,不能多说话!”有天早上我们躺在床上聊天(因为daddy去加州出差一个星期),儿子很细心地发现我长了白头发,他说:“Mummy,你变得头发全白时,我来开车,我要像love you forever的man一样carry你,给你唱歌。”在那一瞬间,我想“我人生何求?!”我还问他想不想daddy,他说“很想。”我接着问:“哪里想?”他说:“我脚趾头想,还有耳朵、鼻子、嘴巴、眼睛、头发、手指,全部的body都在想。”我想他说不出“心在想”,因为心对他来说太抽象了,只能如此具体地表达他的情感。至此,我完全理解他的情感表达方式,我和他心心相通。虽然,他不会表达那么多,但我已心满意足!即使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是另类孤独的,但是我想我已经开始走入了他的世界。他不再孤单,不再感觉无依无靠!  
  这次要谈谈他的社交(social)问题.社交是儿子最棘手、最难解决的大问题。在我们干涉他之前,他从不跟人主动打招呼。每次我在后面提醒他“Say Hi”,他才细如蚊声地说“Hi”,要不就干脆不说,躲在我身后。最头疼的是有一阵子,他一见到四、五十岁的妇女就赶紧藏在我的身后,还说“怕、怕…”。在公园,碰到同龄人有共同兴趣的,如都拿着火车、汽车的,他可以在他们旁边玩很久,别人问他问题他也能偶尔回答一、两个字;没有兴趣的就视而不见。在学校,他老是跟着他熟悉的那几个朋友身后copy他们,看别人pillow fight, 他也拿起pillow扔过去,但是没有孩子扔回给他。看他的眼神特别想跟别人玩,硬是不知道如何开口邀请他们一起玩。但他跟家里人一点问题也没有。我hug、kiss他,他都很快乐。最喜欢跟爸爸玩游戏。跟姐姐玩也能copy得很好,只是话少。有一次万圣节,买了两根闪烁棒,姐弟俩关掉所有的灯,在被窝里玩了好几个小时,最后两个人笑得在地上打滚。    针对他的这一问题,我作出的抉择是:首先让姐姐来训练他。因为姐姐与他朝夕相处,年龄相仿,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我看了大量有关sibling如何跟autism孩子相处的资料,首先培训女儿。在几次长谈中,我简略地跟女儿说明“弟弟非常special, 思维方式跟一般孩子不一样。妈妈爸爸需要帮助他,尤其需要你这个姐姐的努力。”姐姐问“我怎么帮助他?”我说:“你首先做好你自己,最perfect的自己。比如见人主动说Hi;阿姨好、叔叔好;说话要看着别人的眼睛;请别人帮忙的时候一定要说‘Please’这个magic word;别人为你做了什么你要及时说‘Thank you’……。 总之,尽你所能的给弟弟当个好榜样。还有一点,尽量跟弟弟多玩一些pretend的游戏,多多发挥你的creative idea来跟他玩。”女儿还关心地问:“他跟我说话从来都不看我的眼睛,在公园copy别人玩,他也从来都不先问问别人‘我能和你们玩吗?’,直接就加入了,我觉得他是很weird.弟弟能好起来吗?”我拍拍女儿的肩膀说:“一定能,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地帮助他。”    从此,姐姐成了弟弟的老师。每次弟弟和她说话时,姐姐都会提醒他“Look at my eyes!”当弟弟要姐姐帮他做什么时,姐姐会提醒他说magic word。弟弟快要做什么危险的事,姐姐肯定在第一时间让我知道。她和弟弟玩各式各样的游戏,稀奇古怪的玩法。有一次,他们把所有的staffed animals都dump出来,拿到小椅子上让它们一个个排排坐。小桌子上坐着弟弟那个favorite的小熊Max,戴着王冠、花环项链和其它首饰,桌子中央是一个纸做的五彩大蛋糕。姐姐弟弟在旁边拍着手大唱“Happy Birthday to Max!”有一次,姐姐向我要没有用的布,我拿不用的T-shirt给她。她马上拿起剪刀,剪了两条带子,中间还扎了个结,成了一条长长的带子,还用Marker把带子涂成了绿色。接着,再向我要了另一种颜色的布,如法炮制了另一条灰白色的带子,还剪了好多条短的带子,然后就急冲冲地跑去Playroom了。过了一会儿,我下去一看,在一块gym用的垫子上,摆满了扎着带子小熊、小狗、小松鼠等staffed animals。姐姐腰间扎着那条绿色带子,弟弟腰上扎着那条灰白色的带子,垫子前面坐着一只巨大的Winnie Pooh。姐姐在帮Pooh喊着口号“嗨、嚎、嗨、嚎”,弟弟在用手让小熊、小狗挥舞着他们的小胳膊、小腿撞来撞去,还大喊“加油,Max!”最后弟弟的小熊Max赢了,还给他颁了奖品:一盒铅笔。弟弟说:“小熊Max是gold metal, 小狗Sam是silver medal, 小松鼠Pinky是bronze metal。”我问:“你们在玩什么?”姐姐说:“在玩Karate,Winnie Pooh是裁判,让它们在比赛。”姐姐自豪地说:“弟弟才是第一个level的白色腰带,我已经是绿色腰带了,最高的level是黑色的腰带。”我问:“你从哪儿学的?我从未教过你呀!”姐姐说:“Silly!我从书上read来的呀!”多么creative的女儿呀!
  还有一次,姐姐把一个quarter的硬币弹了一下,那硬币在木地板上飞快地转了很多圈,落地时“啪”一下,响亮清脆,弟弟大笑起来,还要求姐姐“Do it again, again!”姐姐乐此不疲地做了很多次,最后每次硬币停住时,她用手捂住让弟弟猜猜是head or tail.弟弟不明白tail是啥,姐姐就耐心地解释:把有头的那一边先show他,翻过来的那一面是一只eagle,跟弟弟说eagle的一面就叫tail。弟弟问:“why not call egale, it’s not a tail!”姐姐说:“Not a real animal’s tail, just call it, pretend it is a tail, get it?” 弟弟仍然不解,姐姐说:“Never mind, just call eagle tail, OK?”弟弟很happy地说:“O.K.!”那天下午,姐姐弟弟轮流猜那个head和tail的游戏足有一小时。后来,姐姐说:“I got boring, can we change to another game?”弟弟连忙问:“How?”姐姐向我要了三个白色纸杯子,倒扣过来把那个quarter放在其中的一个下面,然后挪动那三个纸杯,挪了几次之后,让弟弟猜quarter在哪个杯子下面。每次弟弟都能猜中。姐姐大加表扬:“Smart boy! Your memory is amazing!”弟弟还hug了一下姐姐,非常自豪。接着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每人拿了一根木棍(因为他俩都着迷Harry Potter,总要拿一根straw当wand,或者姐姐用纸卷起来然后用tape粘一根wand,最近daddy帮着做了两根木棍让他们当magic wand),对着那三个倒扣的杯子大喊:“Alohomora!(这是Harry Potter里的咒语,open locked objects)”,还喊“变!”,揭开其中的一个杯子,quarter果然在里面。他们还让我去看他们的表演。我的内心涌出对女儿的真诚感激,给她一个big hug。昨天傍晚,女儿突发奇想地拿了一个半透明的大垃圾袋,两手擎着袋子到头顶,跑得飞快,那大袋子灌进了空气,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air balloon”。儿子见了,把书一放,追着去向姐姐要。我又拿了一个给他,并告诉他绝对不能蒙在脸上,否则会die(他问好多为什么,我都一一作答)。两个人在家里玩得不够尽兴,索性跑到门前的street上去疯跑了一阵。后来姐姐又把双脚伸进袋子里当potato sack跳了起来,弟弟马上又copy,玩得笑声串串,不亦乐乎!最后daddy还教他们怎么把塑料袋折成一个带帽子的雨披,雨天可以遮风挡雨。    女儿也不是每次都合作,有时会和弟弟吵架,大声抱怨:“You are so bossy! You are so mean!”偶尔也会说:“I hate you, 弟 弟!”有时还和弟弟争东西吃。这时当妈妈的要疏导。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汉朝的时候,有一对兄弟叫做赵孝、赵礼,他们兄弟非常友爱。很不巧,赵礼被盗贼抓去了,盗贼打算把他煮了吃。他的哥哥知道情况后,就跑到山寨里,一看到弟弟命在垂危,就冲过去。他说:“你们不要吃我弟弟,我弟弟又瘦又有病,我长得比较胖,比较好吃,你们吃我就好了。”弟弟立刻又冲向前,对着盗贼说:“我被你们抓到,是我的命中注定,跟我的兄长没有关系,吃我好了。”两个兄弟就在那里争着要死,争到最后两兄弟抱头痛哭,盗贼在旁边看了也很感动。其实盗贼是不是生下来就是盗贼?很可能是当时的社会状况不好,让他们误入歧途。而且盗贼都特别讲义气,所以就把他们两个都放了。皇帝知道此事,就封了这两个兄弟做官。皇帝这样做非常明智,一来把兄友弟恭的风气带动起来,二来孝悌的人一定会爱护人民,会是好官。妈妈接着说,赵孝、赵礼为兄弟连命都可以舍,我们能不能因为一个水果就跟兄弟起冲突?姐姐马上升起惭愧心,说:“我把桃子让给弟弟吃。”妈妈说:“只要你有这份爱护的心就可以了,桃子你们一人一半。”结果皆大欢喜。从此以后,每次她跟弟弟有冲突时,我就提赵孝、赵礼,她马上就收敛起来。看来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育女儿,我要归功于学习了圣贤人的教诲。她五岁时,我每天散步时,就教她念四句“弟子规”。三个月坚持下来,她竟然可以背诵全部的《弟子规》,而且还可以应用到生活中。每次进家就主动把鞋子放在鞋架上,还跟我说:“置冠服,有定位”。玩完玩具都主动clean up好,还教弟弟也要“置冠服,有定位”。其中有一句“凡是人,皆须爱”她做得尤其好。上了Kindergarten后,不管对印度人、墨西哥人,还是美国人,一视同仁,全都一起玩。有一次,我们的一个邻居,她的best friend(一位墨西哥女孩儿)跟她说“Jessi(一位美国女孩儿)said she does not like to play with you.”女儿问:“Why?”“Because she said you were not pretty.”女儿说:“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whether your heart is kind or not, the face is pretty or not does not matter!”结果那个墨西哥女孩儿把女儿的话传给了Jessi,Jessi就跟女儿开始玩了。女儿还跟我说:“妈妈,就是那句‘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让我想到那句话的。”我很惊讶女儿的领悟力和圣贤教诲的力量。从此,我经常都用“弟子规”来教育她的生活行为思想,“弟子规”成了我们的家规。每当她和弟弟有冲突,我和老公都会说“兄弟睦,孝在中。”,他们马上会stop.去年,我们从加州搬到麻州,才一年,女儿在他们班里的口碑很好。有一次,我去town里给她报名参加camp,接待我的是一位胖胖的典型美国妇女,她本来坐在那儿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等看到我填女儿的名字时,她立刻站起来和我又是握手又是hug,还一边说“原来你就是我儿子口中天天提到的那位好同学的妈妈,我儿子说你女儿是他们班上最nice最good manner的一个女孩,他很喜欢你女儿!”这时,我真正体会到“母为子荣”的感觉!第二次碰见这位妈妈,是在town里主办的treasure hunt的活动,她居然是主办者。我带着儿子女儿去hunt完,他们提供ice cream。那位妈妈居然不顾长长的排队者,径自跑过来问我女儿要什么flavor的,然后去scoop了大大的一个ice cream cone 塞到女儿手里,而后和她聊天,走时还一再交待女儿要多多的跟他儿子玩。此刻,我心里涌起了对古圣先贤的敬佩,中国古圣先贤的文化有着它深刻的底蕴,不然西方人怎会对经过古圣先贤洗礼的女儿会如此接受?我们这一代已经失落了古圣先贤的教诲太久,以至于我走了很多弯路。对于女儿,我从未期盼过她的学习要如何拔尖,只期盼她能平和地做人,无论遇到顺境逆境都能坦然地接受;也企盼她能处处懂礼和谦卑地做人,这样人生障碍会少许多。我经常跟女儿说:其实障碍大多来自自己。你要先学做人,如果人做不好,那么学再多的学问也没有用。这是‘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曾经给女儿讲过这个故事)讲的‘十不益’之一叫‘博学无益’;因为博学的人通常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会把别人看扁甚至连父母都瞧不起。这种人也容易婚姻不幸,朋友也不会深交。这种人,我们不稀罕!”其实,我自己也是在学习了古圣先贤的教诲后,才懂得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和真情;才懂得事事感恩;才懂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遇到障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错,即使别人有错,我也要认为是自己的错,一定是因为我的德行不够好才使我周围的人没有好榜样可学,才会使他们犯错;才懂得“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才开始真正过上幸福的日子;才懂得经常跟老公说些感谢的话语,因为有了他,我才衣食无忧地安心在家教孩子,因为有他,我才会在儿子被诊断出自闭症后没有倒下;因为有他,我才在教儿子的过程中有许多智慧的idea,他象女儿儿子一样都是我生命中的骄傲!我的生命因为有他们三个而精彩纷呈!是他们三个让我觉得生命是多么的美好,虽然也有很多苦难,我们仍然可以坦然面对!(推荐一个网站:/index/1002167.jspx?catalogId=8869这是台湾的一位叫蔡礼旭的小学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可以说是他的这个讲座改变了我这后半生的人生航向,改变了我教育孩子的指导思想。)    
  关于儿子的道德方面,我并没有因为他有Autism而对他放松!曾经有一次,我们一家去CVS(一家药店)。在checkout时,我因为要去核对一个东西的价格,等我回到柜台边时,发现儿子嘴里在吃东西。爸爸当时因为在买东西,没发现。我马上问爸爸有无给他吃东西,爸爸说他没有。我马上就发现儿子前面伸手可及的架子上有一块巧克力bar被撕开了。我拿起这块巧克力bar问儿子“你吃的是这块吗?”他扭过头去不肯说,我跟老公使了个眼色让他买下这块巧克力bar。我牵着儿子的手走到车里。跟他说“妈妈知道你很想吃巧克力bar,因为巧克力bar里面有milk吃了对你身体不好,所以妈妈平常不给你吃。但是,这个店里的东西,没有买下来或者经过店里人的同意,我们就拿来吃的话,是很bad manner.这个行为叫偷,英文名叫steal。如果被policeman抓住的话,要被关到jail里的(刚好那时他们在学communities,学到警察,老师还带他们去visit了我们town的警察局,儿子回来就说他长大要当policeman!)”他听了我的一席话,一声都不吭。回来的路上,爸爸妈妈姐姐都没理他。他也许知道事态严重了,回到家就扑到我怀里哭着说“我再也不能当policeman了。”我说“why?”他说“Because I did bad thing!”我轻轻地拍着他的背,让他安定下来,接着跟他说:“以后你要吃巧克力,妈妈给你买没有milk成分的,但不能吃多,吃多了仍然对身体不好!但是绝对不能再自己偷偷地拿店里的或者别人的东西,Can you promise?”他马上说“I already know! I promise!”但是他仍然很sad,因为policeman当不成的问题。接着我搬出了“弟子规”里的话“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我用尽量简单明了的话给他解释:有了错误,我们能及时改过来,并在以后再也不犯同样错误的话,我们仍然是好人,仍然可以当policeman!帮着抓坏人,让他们在jail里面关起来干不成坏事!最后,他似乎明白了我说的,很happy地kiss 我。    为了让儿子明白人与人之间要友善,每次,给邻居送点garden里种的菜或者送点什么的,我都要带上他们姐弟或者干脆让他们俩去送。四川大地震那次,我先在网站上给他们看地震伤亡的那些触目惊心的照片,然后引导女儿把她piggybank所有的硬币都捐了出来。(那时弟弟还没有任何存款)。弟弟就问“为什么我们要捐钱?”姐姐也问“妈妈,你不是常说我们家只有爸爸一个人上班,又刚刚买了房子,钱总是很紧张吗?”我对他们说“钱的多少是尽力而为的,你有能力捐多少就捐多少,就像你只有几块钱也可以捐,因为那是你现在的力量,你可以放弃你自己想要买的东西而把钱送给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你仁慈的心已经表现出来了。那就很好了!”从那次以后,女儿学校组织的要捐钱给生病儿童什么的,女儿总很爽快地贡献出她的那些硬币。为了让儿子更有感觉,我还带他们去了附近一家教堂做礼拜日,看着那么多人把钱放进那个发光的铜色盘子,儿子女儿也很高兴的把钱塞进了在圣乐伴奏下显得光芒四射的铜盘。儿子还问“Where will these money go?”我跟他们说“他们会送给很多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的人,或者生病需要很多钱而他们自己又付不起医药费的人。你们想想:比起这些人,我们是多么幸福!”至此,我想女儿一定明白我们是多么的lucky,因为我们平安幸福的生活着!至于儿子,不管他有没有明白我说的话,我相信他总有一天他会明白的。我所要做的就是:尽量Exposure给他,让他那visual的脑袋,装进这些画面,总有一天,他可以把储存的这些东西调出来用的。  
  “宠物”治疗对儿子也很有帮助。今年一月,我们家来很多“不速之客”—ladybugs。我们把他们收集到一个玻璃瓶里,每天拿些生菜叶喂它们。儿子女儿放学回到家,就跟他们聊天和喂食,也因此儿子开始要吃生的生菜了。春天来临时,我带他们去草地上放生,那些ladybug拍拍翅膀自由地起飞,看得他们也在草地上跳舞。后来,爸爸在garden翻土时,发现一只小乌龟。我引导他们上google搜索这种乌龟的习性。女儿很快就找到了所有资料:叫是一只喜欢有阳光的地方;爱吃还根据身上的rings可以判断他已经两岁了。女儿给他起名叫Sunny,每天一到家就大喊“Sunny!”因此他们多了一个话题。后来,养了两个多月,不知为何,喂它的东西都不吃,那龟壳都变软了,我们不忍,就把它放了。儿子大叫“不要放,我要Sunny在家。”这时,妈妈对他说“你是不是跟爸爸妈妈姐姐生活在一块?Sunny也需要爸爸妈妈姐姐,他很lonely,而且它lonely 地不吃东西,他会die!”儿子马上同意让他Free。他也因此明白了“free”的含义!    儿子的social skills在姐姐,父母,同学,老师,邻居,甚至是接送他的司机们的model下,大大的开始提高。有一次,他的老师来家访,老师走时,我在门口跟老师说“Thank you for coming!”当时,儿子只跟老师wave了一下,说了声“bye!”前几日,我们邻居的一个女孩来玩,她走的时候,女儿说“bye, Melisa!”儿子居然说“Thank you for coming, Melisa!”看,这就是model的力量。我们作为父母的,一定要给他们当好榜样,即使当时他不follow,说不定哪天就冒出来了。    补充说一下关于给儿子读的书。他们老师这一年,大致每两星期就有一个topic包括:1 communities(policeman, firefighter, mail man)2 five senses 3 seasons 4 sports (soccer, baseball) 5 Valentine (Rhyme and poem) 6 Insects( butterfly, ladybug, bees) 7 Solar system 8 Astronaut(spaceship) 9 Dinosaur 10 Plants(seeds, garden)所有该exposure的都呈现给他们,做很多手工来教他们这些主题。我的任务就是每开始一个主题,就去library 找该主题的书来给他强化。儿子的Speech therapist 也是和这个主题同步的。我觉得这种重复强化对他扩展视野和词汇,帮助是很大的。儿子是他们班上做手工和画画最好的学生。每次我问他最喜欢哪个老师,他都回答是craft老师。多多的动手,对这种孩子帮助一定很大。      谨以此文和至诚之心献给我们Autism宝宝的父母们!愿你们都能平静地接受他们,陪他们一起成长,一起走出孤独的天空!  
  转发  转发  转发  转发  转发  转发  转发  
  对不起啊,我的电脑昨天当了,用老公的电脑谁知道没办法打中文。转发了一篇在网上看到的关于自闭症妈妈怎么教于自闭症儿子的文章。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不过我觉得那个妈妈真很不容易,付出了很多心血。
  谢谢楼上转帖!
  我是楼主,我接着补充孩子的表现:    32.今天晚饭后,孩子照样拉妈妈的手要她开冰箱拿酸奶吃。妈妈说,你要说“我要吃酸奶”或者“酸奶”才能给你吃。他应该是听不懂吧,见妈妈不满足他,就大哭,我们一直要他说,不然就不给。期间,我也表演了,我说了“我要吃酸奶”,然后妈妈给我一瓶;他丝毫不懂,只是跳着,哭着要抢我的。。奶奶也表演了一下。他就是不说一句。。。后来大概累了,就坐着了。。他终于叫了一声“酸奶”,妈妈就给他吃了。。折腾了一个小时。当时我不在边上。没亲耳听到发音如何。。    33.平常自己玩开心的时候会发出一些无含义的音节。。有时候会说“红红的”、“猕猴桃”。没有丝毫意义和关联的词汇。。。
  有的小孩可能两岁就会说:“妈妈,我想去***玩”“奶奶,楼下有坏人挖树,叫警察叔叔来抓”,想想都心寒和害怕,我家4岁了,什么是 树,坏人,警察 ,抓,他怎么知道?
  这个页面上有些智商测量的,    /v31-1-255473.htm    其中4岁幼儿的家庭智力测验方法:    
1.让幼儿回答算术题。放两块相同形状的积木,问他有几块;放两块不同形状的积木,问他有几块;要他把4块积木分成两份,每份2块,全都答对才算合格。    
2.说出名称。指着画片上的汽车、眼镜、鞋、剪刀、锅、帽子、电视机、椅子、桌子、钟表......等。问他:“这叫什么名字?”17样东西答对15样就算合格。    
3.问物品的用法。从日常用具中选出3件,如椅子、帽子、碗,让他说出是干什么用的,说对了算合格。      我真的很害怕,,我家小孩估计要得零分了!!!    他根本就不说话,题目都无法表达给他啊!!!    真的要晕了!!!很害怕!
  1岁半幼儿的智力测验方法:    
1.上楼梯。如果孩子能独立上3个台阶,说明测验合格。    
2.从木箱上下来。把15厘米高的木箱倒扣在地上,让幼儿会在上面,如果婴儿不是偶然下来,而是设法自己下来,说明测验合格。    
3.理解语言。成人向婴儿提出简单要求,如果孩子能根据成人的指示去做简单的动作,如听到“把勺拿来”,儿童能照着做;听到“不要动”就能停止动作,就算测验合格。    -------------------------------------------    我家4岁,连1岁小孩的语言理解能力都没用达到!    “把勺拿来”,“不要动”他是绝对理解不了的!!  
  他终于叫了一声“酸奶”,妈妈就给他吃了。。折腾了一个小时。、  ----------  这是个好的开始啊!一定要这样,一开始花的时间可能久一点,以后应该越来越短的。拍拍手!!!
  我是楼主。。    最担心的就是和他说话,他基本不看你,基本没有反应。    但是妈妈回家,叫他开门,他会跑过去开!    我的话,他基本就不开门!!
  我是楼主。。。    平常有给他放 动画片“巧虎”    里面的“挥挥手”“脚踏踏”他会跟着做动作    还有个“一起来打鼓”,他一定要爬下床找鼓,随着音乐播放他也打鼓。    主题曲“我爱唱歌,你爱跳舞,唱歌跳舞真有趣”他会跟着哼    但是最近都不哼了。        
  孩子多大上幼儿园?你爱人产假多少天上班?老人和你们平时用得语言一样吗?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得发展。楼主多点耐心,多和孩子交流,找找孩子这样得缘由吧!
  回:52#作者:灿儿无忧
回复日期: 22:00:00    孩子多大上幼儿园?你爱人产假多少天上班?老人和你们平时用得语言一样吗?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得发展。楼主多点耐心,多和孩子交流,找找孩子这样得缘由吧!    ----------------------------------------------------    快三岁的时候上小小班。我在孩子的前两岁期间在外地,节日才回,顶多一两个月回一次。爱人产后休息了半年。 家里同时用普通话和本地方言。。。。    原来到了两岁多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大的时候都讲很多话了,以为我们家的就是比较晚些而已。。。。没想到因为不讲话,所以就出现了大人对他说话,他都不闻不问,无法用语言和大人沟通互动,不理解大人在说什么的情景。。。    现在4岁了,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了。。。    
  我是楼主:    34.    更多的时候是发出哼哼丫丫的声音,特别是自己玩的时候。。    晚上吃酸奶让他说“酸奶”,都不说。    块头,身高体重要高正常标准 两级。    会跑。但是跳不高。。比较晚,可能3岁吧,才会两脚离地跳,跳不高。
  35.    睡觉前喜欢摸妈妈MiMi,    我用食指在我脸上或者他脸上轻轻刮着,并说“羞羞脸”,    他会不好意思咧着嘴笑。。。    有时候还会害羞地背过脸去。
  我是楼主,每天我都焦急中度日如年。    我觉得时间太慢,恨不得一下子过个十年,到那未来,看看我的孩子会是怎么样的。
  36.    现在要是和我亲热 就抓我,咬我。。    有得不到或者不满就是尖叫。
  37.    晚上再带到老婆家玩,很多亲戚逗他,和他说话,基本都不抬头看你。喜欢到处乱跑,找吃的,找瓶瓶罐罐玩,不停地开大厅电灯开关和走廊电灯开关。    他本来在厨房玩,叫他做别的东西,都没有反应,但是老婆说:乐乐,妈妈要走了。。。。他就马上跑出来,要回家了。。。平常也是这样,只有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似乎听得见,有所反应,比如吃。  
  38.    骑摩托车一家子出门兜风,他不要他妈妈带头盔,总会和妈妈说“戴起来”,意思是“脱下来”。这是他说的为数不多的话。。。。。
  我们小区有个男孩,两岁好几个月只会说妈妈,姥姥几个简单的叠词。他八个月开始由一个四川保姆看着,保姆不住家,每天晚上及周六日和父母在一起。保姆口音很重,他父母讲普通话。感觉这个例子很典型!
  我不是医生,我只是一个母亲。提的建议可能不专业,感觉现在你儿子生命中最认可的是你老婆,还是由他妈妈开始耐心的引导,父子天性,你多陪着他,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和他妈妈一起努力让孩子正常起来。住的小区有十几个全职妈妈,孩子们一起玩的时候
  我上面提到的小男孩找这些妈妈们抱,要跟我们走,不找保姆。给孩子多些爱,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谢谢楼上的。。    继续    39.        电视动画片没有兴趣,对电视现在也没用兴趣。现在在电脑上播放的“巧虎”,他会对一些片段感兴趣,如“一起来打鼓”,“小飞机飞呀飞”。。。一起来打鼓的音乐开始,他就会找小鼓来打。。。
  好啊楼主,没想到啊,太好了
  继续        40.            很喜欢连续拨弄开关,让灯暗了,灭了,暗了,灭了。。。
  你们要引导他呀,和他多交流,多沟通,和他一起玩游戏,说话。    他做的不对的时候,要批评,也要打屁股或打手,做的好的时候,可以表扬。    不能顺他自然,把小孩往正常的轨道上指引,必须多花些时间陪他。慢慢地,潜移默化地,会好的。
  我一个朋友的儿子,3周岁多好几个月了,一句话都不会说,连几个个字都不会说,上次碰到她的儿子,看到有什么要求只会哼哼的叫
  希望早日出现有系统的教育方法,专门帮助自闭症的小孩和家长。
  我听一个做了十年以上家庭教育的导师说过,他这么多年见的自闭症案例其实很多都是心理造成的,往往家长发现孩子有问题,便带去医院看医生,十有八九个都说类似的问题,然后开药处理,但往往药物是没办法解决孩子实际的问题。  孩子的发育迟缓除非是证实是发育身体状况而造成的,不然大多数都是因为小的时候智力开发、与人相处沟通不足而造成了,需要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来弥补,记得,不要随便让孩子接受药物治疗,百害而无一益。  我只是初学者,有需要可以的找找这个老师,他已经处理了很多这方面的个案,情况大部分都有明显的改善,.cn/daaijiatinghuiguan
  继续            41.                会搜到山楂汁,然后拿到我跟前:“爸爸开。。”。这是为数不多的主动说话的情况。。。  
幼儿园老师说: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老师讲的。。    
43. 晚上吐枣核,开始吐地上,第二个要吐的时候,我和他说要吐垃圾桶,他就跑过去吐垃圾桶了。    
主要就是不说话。。。。
  我觉得没什么,就是可能某些方面发育得不像别的孩子那么快,以后一点点就好了,我有一个同学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感觉视乎像:阿斯伯格综合症。  有条件养只金毛或拉布拉多犬,给孩子做伙伴儿吧,你会发现孩子各方面都会有突破性的变化的。
  h回楼上的:  
   阿斯伯格综合症语言能力比较正常,我儿子语言能力发言迟滞。      “阿斯伯格综合症和自闭症都可以有狭隘的兴趣和刻板的动作。但是,自闭症儿童往往专注于摆弄物体,倾听音乐,对图像反应比较强烈。相比之下,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狭隘兴趣则往往表现于对数字或日子的记忆,以及对某些学科知识的强烈兴趣。有时可以给人们以一个记忆力过人甚至在某一领域内堪称博学的印象。”    我儿子安静的时候喜欢坐着摆积木和拼接塑料的积木。。。不懂数字。。所以我觉得不像 艾斯伯格综合症。。  
  我的一个朋友小孩就得的是自闭症,算是中度的。他们是三岁的时候发现的,中间花费了很多心血去做康复训练,小孩子现在在上小学,当然还是和正常孩子不一样。    他的小孩症状是无法表达,行动刻板,目光不与人对视(主要是陌生人,因为我发现他对父母还有感兴趣的人是对视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所有的孤独症儿童都非常喜欢看转动的东西,他儿子就特别喜欢看电扇。如果确诊的话,就要立刻有针对性的训练,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千万不能掩耳盗铃。
  能列出这么多条细节,这种心情我太能理解了。  几年前,为了怕影响家人,我和LP深夜开车出门,停到没人的路边,相拥痛哭。那种世界崩塌的感觉,没经历过的人几乎无法了解,太残酷了。    从没想过要在天涯注册的,今天专门注册个ID。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小孩,看过很多书,和各种各样的人聊过自闭症,包括家长、特教老师和校长、医生,我自己小孩也有这方面的问题,走过了长长一串的心理路程,就让我来解答你的问题吧。    判断自闭症谱系的孩子,最重要的有2点。  第一,是否有目光交流,即对视+眼神交流超过5秒;  第二,距离2米,叫他是否有回应,回应率&20% .    其实,第一条就够了,我从来没见过一个自闭症谱系的小孩,在干预前能对视+眼神交流超过5秒的,别说5秒,2秒都没有。
  自闭症谱系这个词很重要,泛指了这一类人群,程度轻的叫性格问题,一般的叫阿斯伯格、高功能自闭等、重度的才叫自闭症或者孤独症(通常伴随脑损伤,智力有点问题)。    lz说“28.和他眼神交流良好”,又说“最担心的就是和他说话,他基本不看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寂寞的小男孩吉他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