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学院类风湿专广东省中医院总院院的诺痹欣纳含有激素吗?我...

刘湘源 日志(6)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 - 手牵手博客站
- Powered by X-Space
以“解答疑难,探讨学术,展示风采,开创未来”为宗旨。建议:点击上方“日志”或“图片”,有大量精彩内容供参考!加入中国风湿病公众论坛(微信号:liuxiangyuan2013-10)和刘湘源患友之家(微信号:liuxiangyuan2016)可预约挂号、加号、查询化验单、学习及解答疑难!声明:凡转载本网站内容,请务必注明引自北医三院风湿免疫科手牵手网站。
主要导航站点
一、KI皮肤与结缔组织疾病()
在KI疾病与相关专题的主页点击Skin an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可链接关节炎与风湿病的相关信息资源。
二、intute:
health & life sciences()
三、HON()
一、中华风湿病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1997年创刊,月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风湿病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风湿病学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风湿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风湿病学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风湿病学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栏目有专论、论著、综述、临床研究、临床病例讨论、异域采风、病例报告等。
二、关节炎与风湿病(Arthritis & Rheumatism)
http://www3./cgi-bin/jhome/
该刊是美国风湿病学会(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机关刊物,由John
Wiley & Sons公司出版, 通过Wiley
InterScience获得网络版。1958年创刊,月刊。内容覆盖面广,涉及与风湿病相关的所有方面,如诊断、治疗、实验研究及社会经济学问题等,是风湿病学科领域的首选杂志。2004版JCR显示IF值为7.414,在22种风湿病学类期刊中列第1位。
三、关节炎研究与治疗(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
该刊由BioMed Central出版发行,原名为《关节炎研究》(Arthritis
Research),2003年起改为现名,双月刊。其是一本同行评审严格,学术水平很高的杂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者提供风湿病领域最新最全的信息。主要内容有关节炎发病机理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骨与软骨疾病等相关研究;主要栏目为编者述评、研究论文、评论、综述、观点、会议报告、通信等。
该刊允许科研人员免费即时读取其刊载的所有原创研究论文(Open Access)。此外,可免费获得编者述评、通信、增刊及出版后二年的全文2004版JCR显示IF值为4.551,在22种风湿病学类期刊中列第2位。&
四、风湿病学(Rheumatology)
该刊由英国风湿病学学会(The British Society for
Rheumatology,BSR)主办,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月刊。可免费获得文摘及出版一年后的全文。刊载论文内容全面,专题覆盖面广,涉及风湿病学的所有方面,如骨胳肌病变研究、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免疫学和新药开发等。所设栏目有编者述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病例报告、读者来信等。该刊学术水平较高,2004版JCR显示IF值为4.102,在22种风湿病学类期刊中列第3位。
五、风湿病纪事(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该刊是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 -
the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机关刊物,致力于促进高水平的科学交流与教育研究。1939年创刊,月刊。精炼简洁的通讯,以及高水平、同行评审严格的国际性会议的论文集很有特点。可免费获得1997年以来至出版后一年论文的全文,1975年至1996年的文摘。2004版JCR显示IF值为3.916,在22种风湿病学类期刊中列第4位。
六、北美风湿病临床(Rheumatic Diseases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Elsevier公司出版的临床综述系列杂志之一,1975年创刊,原名为Clinics in Rheumatic Diseases,1987年改现名,现为季刊。每期一个专题,是为临床医生服务的实用型综述专刊。网上提供1998年至今的全文,现仅2003年第一期免费。2004版JCR显示IF值为2.146,在22种风湿病学类期刊中列第9位。
著作与讲义
一、表格式临床风湿病学:2013年5月即将由刘湘源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内容实用新颖,在原有的第一版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扩充和修改,是一本难得好书。二、实用风湿病学
李文敬等主编,2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全书共15章,分为基础理论与临床两大部分。
三、关节炎与相关疾病:风湿病学教科书(Arthritis and Allied Conditions: A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
Koopman, William J.,Jr[and others],eds. Arthritis and Allied Conditions:
A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15th e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4.9
最古老的风湿病学教科书,由200多位业内卓越专家编写,分上、下两卷。JAMA书评高度评价此书(JAMA, ):),认为本书的著者花名册就像一个名人纪念馆,是风湿病学科的知识仓库。该版书内容包含整个风湿病学领域以及相关基础学科,有1200多幅插图,增加大量新的治疗手段,并新增一章“抗TNF药物、分子(cutting-edge molecular)与遗传学研究”。
四、凯氏风湿病学教科书(Kelley’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
Harris,Edward D., Jr[and others],eds. Kelley’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7th ed. Saunders,2004.10
该书初版于1981年,是一本包括风湿病学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的完整、系统的教科书。上卷8章,主要介绍风湿病学基本知识、不同诊断方法和风湿病治疗;下卷11章,详细介绍类风湿关节炎、椎关节病等多种风湿病及相关综合征。
新版延续旧版特色,重点探讨5个热门话题:小儿风湿病学、抗磷脂抗体综合征、SLE(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理。另新增加8个部分:抗原表达细胞、滑膜细胞、软骨细胞、风湿病的信号传导、细胞与血管再生、风湿病的经济负担、患者培训、抗细胞因子治疗、家族性自体炎性反应综合征。网上有电子版,可免费浏览第七部分“抗原表达细胞”()。
五、*美国关节炎、肌骨骼病与皮肤病研究所—卫生信息(National
Institute of Arthritis and Musculoskeletal and Skin Diseases - Health
Information)http://www.niams.nih.gov/hi/index.htm
美国关节炎、肌骨骼病与皮肤病研究所(NIAMS)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分支机构,提供的信息在本专业领域最具学术影响反映美国最高研究水平,是本章教育资源的精华。网页既有风湿病学又有皮肤病学多个主题。
主要栏目如下:
(一)卫生专题(Health Topics)
(二)病人研究(Studies
with Patients)
(三)定购出版物(Order Publications)
(四)患者信息登记(Patient Research Registries)
(五)扩展计划(Outreach Programs)
六、*约翰霍普金斯关节炎中心(Johns Hopkins Arthritis Center,http://www.hopkins-arthritis.som.jhmi.edu/)
Hopkins大学的风湿病学部创建,以教育为目的,旨在为临床医师、卫生保健人员提供有关关节炎病因、治疗手段及患者护理等信息资源。该网站亦是本章教育资源的精华。
首页的“Arthritis News”摘要报导了权威杂志与政府机构的重要论文、新闻。例如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非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照研究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明显增多(Ann Intern Med 2006;
144:249),GAIT研究结果表明氨基葡糖或硫酸软骨素对有症状的膝骨关节炎有临床治疗效用(N Engl J Med 5),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获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等。
“Education”栏目资源丰富,包括:1)ACR Meeting Highlights,精选美国风湿病学会年年会中的重要论文摘要,按疾病专题分类。大部分是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临床方面论文,如治疗、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等;少数与全身性风湿病有关,如狼疮、硬皮病、肌炎、脊椎关节炎、脉管炎等。2)EULAR Meeting Highlights,精选欧洲抗风湿联盟年年会中的重要论文摘要,按疾病专题分类,多数是与关节炎有关的各种疾病的基础研究。例如2004年论文摘要主要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方面,包括SONORA研究、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诱导、磷酸二酯、B细胞抑制、CTLA4Ig;临床方面影像学进展;流行病学方面心血管风险、带状疱疹风险及BeSt试验等。3)Selected
Topics in Biomedical Science(生物医学科学专题),讨论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进展,及其在关节炎和其它风湿疾患诊断、治疗、研究领域的应用。如“究竟什么是单克隆抗体”介绍了抗体的产生、单抗技术的发展、优点及应用等。4)Test Your Knowledge(自我测验),基于问题方式测试医生的临床技能水平,互动性很强,每月更新。如什么可引起膝部疼痛、如何处置患有充血性心脏衰竭的痛风病人等。5)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Guidelines(诊断与治疗指南),提供各种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分类标准及ACR指南等,包括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Sjogren’s综合征、疼痛控制。如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分类标准、发展级数判定标准、医学治疗指南、药物治疗监控指南、RA试验进展定义、使用氨甲喋呤治疗时患者肝脏保护的建议等等。6)Drug Information Sheets(药物信息手册),介绍用于治疗关节炎的药物信息,共19类,如来氟米特、甲状旁腺激素肽、硫唑嘌呤等。对每类药物都按简要介绍、如何使用、注意事项及联合用药四部分阐述。7) Webcasted
Lectures/Conferences(网络讲座或会议),提供在线播放的讲座及幻灯片,如2005年Johns Hopkins大学的风湿病学研讨会、临床风湿病学专题等。
“Rheumatoid Arthritis”栏目介绍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治疗策略、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诊断与治疗指南、临床研究中的试验度量、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失效的识别与对策三部分可在“Education”栏目中互见。Rheumatoid
Arthritis Activity Minder是帮助患者监测疾病进展情况,进行自我评估的工具。“Osteoarthritis”栏目介绍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治疗策略和病理生理学基础,诊断与治疗指南见“Education”栏目。“Arthritis other”对每种关节炎都有概述、诊断、治疗及相关信息介绍,包括骨质疏松症、狼疮、狼疮与妊娠、Sjogren’s综合征、纤维性肌痛、莱姆病、痛风、牛皮癣性关节炎。
rounds”栏目为系列病例,其资料来源是Johns Hopkins大学风湿病学临床医院或住院病人会诊,每个病例包括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讨论、临床治疗过程、病例讨论及参考文献等内容。
Management”栏目提供疾病的康复治疗信息,包括瑜珈与关节炎患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康复治疗、关节炎的补充与替代疗法、慢性疼痛、抑郁与抗抑郁药、关节炎与生活质量、老年病人康复、骨关节炎与体重、营养与风湿性关节炎、锻炼的作用及疼痛控制等。七、*eMedicine上的风湿病学综述(Rheumatology–eMedicine)
在的页面点击Internal Medicine 下的Rheumatology和Pediatric Medicine 的Rheumatology,为风湿病学临床医生提供处于不断更新的风湿病学综合信息,各类与风湿病相关疾病按字顺排列,每篇论文的编排体例见第一章eMedicine部分。八、*关节炎疾病与治疗(Arthritis Foundation - Conditions and Treatments)http://www.arthritis.org/conditions/default.asp
由美国关节炎基金会(Arthritis Foundation)组织编写,提供100余种不同类型关节炎的教育手册、指南等。如今日关节炎药物指南(2005)、疼痛处理指南、替代疗法、补充物指南(Supplement Guide)、实验室检查等。
九、*关节炎类型(Types of Arthritis - Arthritis Society)
加拿大关节炎学会编写,首先简要概述关节炎,然后从概念、一般发病情况、发病原因、症状、病人应做些什么、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六个方面分述29种不同类型的关节炎。
标准与指南
一、美国风湿病学会—指南、标准及声明(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由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收集、提供,是临床医生的重要指导文件,有助于对风湿性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ACR首页点击Research或Publication栏目下的Classification Criteria(http://www.rheumatology.org/publications/classification/index.asp?aud=mem)可查看风湿性疾病的分类标准。每种疾病下列出各时期的分类标准和全文链接,其链接的资源是在《Arthritis
& Rheumatism》杂志上公开发表的文献。例如风湿性关节炎有1987年分类标准摘录及全文、1987年树状分类标准、1992年全身功能状况分类标准及全文;系统性红斑狼疮有1982年分类标准摘录及全文、1997年修订标准、1996年SLICC/ARC的损伤索引。该学会还建立了风湿病学相关标准、指南及健康状况评估的参考文献目录,即时更新,不断增加重要文献。
在ACR首页点击Research、Publication或Quality Measures栏目下的Practice/Treatment Guidelines(http://www.rheumatology.org/publications/guidelines/index.asp?aud=mem)可查看ACR收集的风湿性疾病临床应用指南,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及其它疾病。ACR目前正在研发的指南有“风湿性关节炎生物制剂使用指南”和“风湿性关节炎非药物疗法与药物疗法指南”。
在ACR首页点击Research或Publication栏目下的Position
Statements(http://www.rheumatology.org/publications/position/index.asp?aud=mem)可查看ACR 及相关组织发布的公开声明,包括Access and Coverage(方法入门与覆盖范围)、Research(研究)、Role of Rheumatology(风湿病学的作用)、Treatment(治疗)四个方面。
Quality Measures(http://www.rheumatology.org/practice/qmc/index.asp)是由ACR质量标准委员会和质量领导理事会整理,包括Diagnostic/Response
Criteria (疾病诊断/反馈标准)、Quality
of Care(病人护理标准)、Practice Guidelines(实践指南)、Collaborative Activities(协作行动)、Policies for
Quality Measures(相关政策)五部分内容。在Collaborative Activities中链接与ACR协作开发质量标准的机构及组织网站。
&二、英国风湿病学会指南(British Society for Rheumatology
Guidelines)http://www.rheumatology.org.uk/guidelines
英国风湿病学会(BSR)创建,指南分三部分:1)Clinical Guidelines(临床指南),如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牛皮癣性关节炎指南、TNF阻断药治疗成人风湿性关节炎的最新指南、风湿病学临床标准等;2)Training and Provision Guidelines(培训与预备指南),如风湿病学事业:BSR临床事务委员会概述、风湿病学事业:医学生、机构官员和高级机构官员等;3)RCP Guidelines(英国皇家内科医师指南),如RCP新的咨询合同指南及其意义、风湿病学顾问医生。BSR还提供旧版指南,用户可免费索取。
点击网页左侧“本地资料”可浏览英国风湿病学专业人员团体(British Health Professionals in Rheumatology)收集的指南及相关信息,分二部分:1)风湿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指南,如苏格兰各学术机构指南网(SIGN)的系列出版物、美国风湿病学职业医师协会和物理治疗师学会的相关指南等;2)临床指南数据库,如美国医疗卫生电子图书馆的Guidelines Finder、加拿大医学会的Infobase、新西兰指南小组(New Zealand Guidelines Group)等等
网页左侧“外部链接”的大部分内容可见“本地资料”中。
三、英国风湿病学基础保健学会--指南(Primary
Care Rheumatology Society (UK) – Guidelines)http://www.pcrsociety.org.uk/guidelines_00.jsp
英国风湿病学基础保健学会(PCR)创建,指南分六部分: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框架、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推荐草案(a
protocol for early referral)、骨关节炎治疗、膝骨关节炎治疗策略、骨质疏松最低标准指南、有关肩的高级课程。
四、Bandolier--关节炎,骨与关节(Bandolier(UK)-Arthritis,
bones and joints);Bandolier—痛风(Bandolier(UK)–Gout)
Bandolier是关注卫生保健的遵循证据的网站,其指南在The Oxford Pain
Internet Site()的页面点击Arthritis或者Gout进入。Bandolier以牛津大学为依托,在英国享有较高声誉,定期检索PubMed和Cochrance数据库,收集关节炎,骨、关节病变和痛风的诊断、治疗、流行病学及卫生经济学方面可靠证据,同时自己也做一些系统性综述。
五、Cochrane图书馆综述摘要
Cochrane图书馆是循证医学的重要数据库,提供目前最全面的系统综述资料,为大量搜集循证医学的证据,从而制定指导医疗实践的指南指引了方向。
与本章内容相关的专业评价组有皮肤评价组(Skin Group,http://www./Abstracts/SKINAbstractIndex.htm),多发性硬化评价组(Multiple Sclerosis Group,http://www./Abstracts/MSAbstractIndex.htm)。综述摘要格式参见第53章循证医学部分。
辞典与百科全书
一、风湿性疾病术语解析(Arthritis Research
Campaign- Glossary Definitions of rheumatic diseases)http://www.arc.org.uk/about_arth/glossary.htm
该辞典由英国关节炎研究团体(Arthritis Research Campaign,ARC)组织编写,包含与200余种关节炎和风湿性疾病相关的专业词汇。每个词汇后列简要注释,按字顺排列。
二、加拿大关节炎学会词典(Arthritis Society- Dictionary)http://www.arthritis.ca/toolbox/dictionary/a/default.asp?s=1
该词典收录与关节炎和该疾病相关的词条,列出词条的简要注释,并对站内相关网络资源做出链接。词条按字顺排列。
图谱与影像资源
&&影像图库(Image
Gallery - Rheumatology Unit - Vall d'Hebron)http://www.reumatologiahvh.org/galeria/ING_index.htm
图片来源于西班牙最大的综合性医院Vall d'Hebron的风湿病学部(Unitat de
Reumatologia - Hospital Vall d'Hebron),现存图片587张。可点击Search by subject,下拉菜单选择某一专题,或者点击Search by word,输入关键词来查询、浏览图片。每张图片下标注疾病名称、上传作者及所属专题,并在To extend中链接站内相关图片。
一、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http://www.rheumatology.org/
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是美国风湿病学的专业学术组织,以鼓励、推动风湿病学的教育、研究,促进交流为目标。其研究与教育基金会(Research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 ,REF)旨在增加资金投入,深入开展风湿病研究。风湿病学专业保健人员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Rheumatology Health
Professionals,ARHP)是ACR的一个分支,由非临床医师的卫生保健人员组成,如护士、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心理学者、社会工作者、流行病学家等。
主要栏目如下:
(一)Professional
Education(专业教育)
(二)Rearch(研究)
(三)Publication(出版物):
①Arthritis & Rheumatism(关节炎与风湿病)
②Arthritis Care &
Research(关节炎医疗与研究)
③From the College(通讯)
④Hotline(热线)
⑤Practice View(实践观察)
⑥Practice Guidelines(实践指南)
⑦Classification Criteria(分类标准)
⑧Position Statements(公开声明)
⑨Rheumatology & Musculoskeletal
Medicine for Primary Care(风湿病学和肌骨骼医学的初级保健)
⑩Clinical Care in the
Rheumatic Disease(风湿性疾病的临床保健)
(四)Quality Measures(质量标准):见第四节之一。
(五)Practice
Support(实践支持):提供临床实践的有效工具,如风湿病学相关文件、译码,风湿病学实践基准、风湿病学家临床实践的电子档案等。
(六)CME &
Traning(继续医学教育和培训):提供高水平的教育与培训计划项目。
(七)ACR Products(产品):产品类型多样化,有文件、期刊及磁带与CD光盘,重点内容前面已有介绍。
二、美国关节炎、肌骨骼病与皮肤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rthritis and Musculoskeletal
and Skin Diseases,NIAMS)http://www.niams.nih.gov/
美国关节炎、肌骨骼病与皮肤病研究所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个分支,主要从事关节炎、肌骨骼病与皮肤病的病因、治疗及预防研究,培训基础与临床研究人员,发布相关信息等。
主要栏目如下:
(一)Health Information(健康信息)
(二)Research & Training–Around the Country(国内研究与培训)
(三)Research & Training–Bethesda Campus(Bethesda研究与培训)
(四)News & Events(新闻事件)
三、关节炎研究基金会(Arthritis 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http://www.curearthritis.org
关节炎研究基金会(ANRF)专门资助优秀青年人才启动其关节炎及相关疾病领域的研究工作,目前已资助的90余人,其中多数已成为本国高级学府或研究机构中的学科代头人或科研中坚。
&&&&&&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北京市政府办公厅的有关通知,经日第42次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我院2013年全年节假日安排如下:
&&&&&&&&元旦:1月1日至3日放假调休,共3天。1月4日照常上班。1月5日(星期六)上1月2日(星期三)的班、1月6日(星期日)上1月3日(星期四)的班。医院安排1月2、3日上午各半天门诊。
&&&&&&& &春节:2月9日至15日(农历除夕至大年初六)放假调休,共7天。2月16日照常上班。2月16日(星期六)上2月14日(星期四)的班、2月17日(星期日)上2月15日(星期五)的班。医院安排2月11-15日(农历大年初二至初六)上午各半天门诊。
&&&&&&&& 清明节:4月4日至6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7日照常上班。4月7日(星期日)上4月5日(星期五)的班。医院安排4月5、6日上午各半天门诊。
&&&&&& &劳动节:4月29日至5月1日放假调休,共3天。5月2日照常上班。4月27日(星期六)上4月29日(星期一)的班、4月28日(星期日)上4月30日(星期二)的班。医院安排4月29、30日上午各半天门诊。
&&&&&&& 端午节:6月10日至12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13日照常上班。6月8日(星期六)上6月10日(星期一)的班、6月9日(星期日)上6月11日(星期二)的班。医院安排6月10、11日上午各半天门诊。
&&&&&&& 中秋节:9月19日至21日放假调休,共3天。9月22日照常上班。9月22日(星期日)上9月20日(星期五)的班。医院安排9月20、21日上午各半天门诊。
&&&&&&& 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10月8日照常上班。9月29日(星期日)上10月4日(星期五)的班、10月12日(星期六)上10月7日(星期一)的班。医院安排10月2-7日上午各半天门诊。
&&&&& 1.时间:
日(周6)上午
2.地点:北京西苑饭店(西城区三里河路甲1号,邻近北京动物园)。&&&&& 3.主持人:栗占国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国春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刘湘源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田新平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张卓莉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叶霜教授(上海仁济医院)&&&&&
4.演讲嘉宾和内容&&&&&
(1)黄建生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高级研究员,
Dance With Science(与科学共舞)&&&&&
(2)叶霜教授:上海仁济医院,An Odyssey on lung injury and pulmonary fibrosis
(3)张文教授:北京协和医院,IgG4相关性疾病的进展&&&&&
(4)张莉芸教授:山西大医院,滑液检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5)李梦涛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狼疮的视网膜病变&&&&&
(6)鲍春德教授:上海仁济医院,艾得辛的研制和进展&&&&&
(7)达展云教授: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足细胞损伤在狼疮肾炎发病中的作用&&&&&
(8)贾俊峰教授:四军大西京医院,类风湿关节炎的建模体会及应用研究进展&&&&&
(9)梅轶芳教授:哈医大一院,风湿病新名字的解释&&&&
(10)戴生明教授:二军大长海医院,大麻素系统与类风湿关节炎&&&&&&&&&&& 欢迎广大的医务人员参加!&
时间: 日 18:00~20:00
地点: 北医三院外二楼8层示教室
主持人:刘湘源教授
演讲嘉宾: 黄建生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高级研究员。1992年获第一军医大学医学学位,2000年获得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开始留学美国,分别在University of Kansas Medical Cente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和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aint Louis从事肝脏代谢的研究。主持五项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广州市重点攻关项目,获得军队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是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为第一军医大学“九五”科技之星。在Hepatology, The Faseb Journal, Journal of American Pathology, Journal of American Physiology,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Cell Metabolism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在肝脏学顶尖期刊影响因子现为11.7的Hepatology上发表3篇第一作者论文。主编《基因工程抗体》和《丙型肝炎》两部专著,参编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Monga教授主编的 “Molecular Pathology of Liver Diseases” ,为多种生物期刊的审稿专家。
演讲内容: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与科学共舞)
&&&&&&&&& 欢迎广大的医护人员参加!
&&&&& 1. 刘蕊(综合优秀奖):担任病房主治医工作,同时参与风湿科门诊及周末门诊值班和内科三线值班,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负责科室临床路径专员、院内感染专员、药物不良事件专员、电子病历维护专员和三甲复审工作科室专员工作。参与教学工作包括临床8年制的见习带教,药学6年制的见习带教,临床8年制的RA 病例讨论。负责组织住院医每季度一次的出科考试,参加了临床8年制多站式考试及北京市住院医一阶段考试监考工作。还担任科室行政医师工作,具体负责科室门诊排班、工作量汇总、考勤和患者教育。本年度组织协调第二届风湿病学习班工作,进行三甲复审资料整理工作。申报新技术1项,参与了表格式丛书及痛风书稿写作,参与了高研班的授课。
&&&& 2. 孙琳(最佳进步奖):(1)分别撰写了国自然年度进展报告、北京市自然基金进展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标书、中加国际合作标书、北京市自然基金标书、临床研究员答辩材料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划书各1份。(2)写作书稿:痛风一章和表格式风湿病书稿两章;(3)投稿:英文1篇(RA颈椎受累,投至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中文1篇(乌司他丁治疗胶原诱导关节炎的实验研究),博客翻译文章23篇,年会摘要1篇,APLAR英文摘要1篇。(4)其他:撰写2013年疑难重症培训班申请材料,八年制多站式考试命题1份,一阶段考试命题1份。审阅稿件2篇、首发基金1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份。
&&&& 3. 李常虹(优秀研究生奖):(1)课程获高分:现代病理学进展(85分)、高级免疫学(99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86分)、医学研究中安全防护与法规(92.5分)、实验动物学(94分),平均成绩91.3分。(2)临床辅助工作出色:2012年全国年会书面投稿书面交流一篇;2012年第四届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投稿书面交流两篇(英文);科室博客翻译英文摘要27篇;参与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评审5项,首发基金1项及论文稿件3篇;2012年2月-2012年6月科室、门诊收集患者血清样品100余份;狼疮肾炎强化治疗部分患者随访;每周二跟随主任出门诊;负责中华风湿网中青年委员专栏的管理;参与编写“痛风”和“表格式风湿病学”书稿。(3)科研方面优秀:已发表文章:[1] Changhong Li, Jinxia Zhao, Lin Sun, et al. RANKL downregulates cell surface CXCR6 expression through JAK2/STAT3 signaling pathway during osteoclastogenesis [J]. BBRC, 2012, doi:pii: S).1016/j.bbrc.. [Epub ahead of print]. [2] 李常虹, 孙琳, 张颖健, 等. 半乳糖凝集素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875-880. 目前有待进一步完善课题2个。
&&& 4. 夏云霞(优秀护士奖): 经历了分科到重新组合科室的过程,积极协助护士长进行搬家前的准备工作,顺利完成科室病人的转送。临床护理工作中,无护理纠纷和投诉发生,无坠床、跌倒、压疮事件发生,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承担主管护士的工作,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落实到位。积极进行入院宣教 健康教育、治疗、护理,并进行出院指导,出院后的随访,得到病人及家属一致好评。成功护理2例重病病人治疗好转出院,分别是(1)赵惠玲:性别:女,年龄:47岁,诊断:SLE, 狼疮性肾病,肾性高血压等。 (2)程慧珍: 性别:女,年龄:29岁,诊断:SLE,狼疮性脑病,急性胰腺炎,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肺炎等。教学上,参与不同阶段实习同学的理论、操作代教工作,教学层次有中专、大专和本科。配合医疗进行标本采集,第一次进行调查研究,做题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与焦虑、抑郁相关性的分析》,已经进行修改并投搞。
&&&& 1.;2012;17
&&& 2.(UC-MSCsRA,65,) 1,(1522),16
&&& 3.,,20,wakelandlavelACR16
&&& 4.(),,615
& & 5.,21,15
&&& 6.11RA,,David S Pisetsky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144th International Forum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Great Times Near the Great Wall 15
&&& 7.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SCI,SCI,13
&&& 8.201289,mayo clinic matteson,12
&&& 9.:(1)(2)(3)APLARRA(4)10
&& 10. (70),10
1,,,2 201211820129153,,&&& 4,20%,4,700,()()
&&&& 最新消息:我科基础型博士研究生李常虹在国外著名学术刊物《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一篇SCI英文论著,这是我科博士研究生首次在国外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著,在此表示衷心的祝贺!。文章已在网上发布,详见:, , , , , , .RANKL downregulates cell surface CXCR6 expression through JAK2/STAT3 signaling pathway during osteoclastogenesis. 2012 Dec 14;429(3-4):156-62. doi: 10.1016/j.bbrc.. Epub
2012 Nov 7.&Source& 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and Immunology,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Beijing 100191, PR China.Abstract : The 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 as a member of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family,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and function. Chemokines and their receptors have recently been shown to play critical roles in osteoclastogenesis, however, whether CXCL16-CXCR6 plays role in RANKL-mediated osteoclastogenesis is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first reported that RANKL decreased CXCR6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which may be through deactivation of Akt and STAT3 signaling induced by CXCL16. Interestingly, RANKL-mediated CXCR6 reduction may be associated to the activation of STAT3 by phosphorylation. When STAT3 activation was blocked by JAK2/STAT3 inhibitor AG490, RANKL failed to shut down CXCR6 expression during osteoclastogenesis. However, CXCL16 alone did not augment RANKL-mediated 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and did not alter RANKL-receptor RANK mRNA express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reduction of CXCL16-CXCR6 is critical in RANKL-mediated osteoclastogenesis, which is mainly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JAK2/STAT3 signaling. CXCL16-CXCR6 axis may become a novel target for th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of bone resorbing diseases such as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osteoporosis.
&&&& 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将于——日在京召开,会议具体日程安排如下:
1.时间:11月22日(周4)晚上18:00-20:00
2.地点:北医三院外二楼8层病房示教室
3.策划:刘湘源
4.原则:以鼓励为主,公平、公正和公开
5.组织和财务总监:刘蕊
6.组织秘书:刘伟红 &杜明光& 宿凌艳
7.主持:刘湘源
8.参加人员:(1)必参加者:全体医生(刘湘源、姚中强、刘蕊、徐宁、孙琳、张警丰)、全体护士(王群、管艳玲、高雅、刘久红、曹梦迪、王婷婷、尹丽娜、于燕萍、袁佳怡、张敬、夏云霞、刘行、郭越、林青云等)和研究生(金银姬、张寅、张颖健、郑晓娟、李常虹)。(2)自由参加者:进修生、轮转生和其他科室人员等。
9.评委:马丽教授(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评委会主席)、李胜光(301医院附属医院,评委会副主席)、莫汉有(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副教授)、申洪波主任(北医三院 中医科副主任)、王丛妙院长(北航医院副院长)、王群护士长(北医三院风湿-内分泌护士长 )、刘湘源和姚中强。
10、汇报人员及顺序:刘蕊、徐宁、张警丰,孙琳、金银姬、张颖健、李常虹、夏云霞和刘行(汇报5分钟,评委提问3分钟)
11.评定项目:“综合优秀奖”、“最佳进步奖”、“优秀研究生奖”、和“优秀护士奖”(参考指标:参加科室会出勤率、1年内贡献分数总得分、季度贡献成功率、患者投诉及列入监测对象情况等)。
欢迎参加!
&& 时间:日(周4)晚上18:00~20:00
&& 地点:北医三院外二楼8层风湿免疫科示教室
&& 演讲嘉宾:Edward K. Wakeland教授(美国徳克萨斯州立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免疫学系 教授、系主任; 2011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
&& 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 演讲题目:免疫系统的基因组学研究(A genomic analysis of the immune system)
&&& Edward K. Wakeland介绍:(1)专长:免疫遗传学和基因组学;(2)代表性成果:在国际上首次从小鼠基因组中发现并分离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敏感基因(Sle1、Sle2、Sle3)和抑制基因(SleS1);其带领的课题组利用BAC转基因技术建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动物模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创立美西南医学中心生物芯片中心和基因组学中心,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疾病的靶基因测序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和专著170余篇,受邀发表专题报告70多场(次);担任包括免疫学、免疫遗传学等在内的多个国际专业杂志的编委,在包括NIH在内的多个学术机构担任顾问职务,培养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生70余人。
&&&& 演讲内容简介: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adaptive and innate arms. Both of these segments are genetically diversified and exhibit extensive functional variations. We are in the process of characterizing the variations of the genome and transcriptome in a cohort of normal individuals. These analyses include both the steady-state and induced transcriptomes from a series of isolated immune cell lineages. The goal of this analysis is to associate specific genetic variation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 with specific functional changes in the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systems. The overall experimental strategy and our initial data will be discussed.
&&&&&&&&&&&&&&&&&&&&&&& 欢迎光临!欢迎参加!
&&&& 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的第四届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暨北京大学医学部百年庆典系列活动于日、19日在北京成功举办,
会后,本次论坛邀请的一位讲者,国际著名杂志《Arthritis
Rheum》前任主编、来自美国Duke大学的David S. Pisetsky教授在最新一期《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杂志(14卷5期125~128页总共4页的篇幅)上发表了题为《4th
International Forum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Great Times Near the Great
Wall》(《第四届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长城脚下的学术盛宴》)的社论,高度评价了本次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彰显论坛的水平国际一流,中国风湿病研究正走向世界。充分肯定了这次会议的巨大成功,可恭可贺!&&
详见如下网址:/content/14/5/125
& 详见如下PDF文件:
WS3-B-1181-92,Z
200022000683.3%33.3%
(1)865243DAS28-3&5.145673.5*10^9/L,90*10^9/L8.5g/dl81910
EmailEmail+
&&&&&&&&&&&& &(徐女士)
时间: 下午2点半&
地点:五官科楼(原眼科楼)1层科学报告厅
内容: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关节炎的日常注意事项
&&&&&&&&&&&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 &免费骨密度筛查
讲者:刘湘源教授\张警丰医师\徐宁医师
&&&&&&& 6月26日下午15-17时,第8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左晓霞教授荣获此殊荣,成为全国医师学习的楷模。
&&& “中国医师奖”是我国医师行业的最高奖项。该奖设立以来,全国共有523名优秀医师获此殊荣。今年,第8届“中国医师奖”,在公正、公开、公平的评选原则下,共评选出了102名“中国医师奖”获奖医师。他们是全国医师中的典范,是德艺双馨的最佳诠释!
&&&& 左晓霞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科副主任,长期从事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工作,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左晓霞教授不仅业务精通,在科研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近5年承担各级课题共7项,其中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参与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国家重点项目、九七三课题等;在统计源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数部。并且作为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左晓霞教授目前已培养毕业的硕士研究生30余人,博士研究生4人,为多家省级医院培养输送了优秀的风湿免疫专科人才。
&&&&& 左晓霞教授荣获“中国医师奖”,是她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的骄傲,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特向左晓霞教授表示热烈的祝贺,衷心祝愿左晓霞教授再接再励,争取获得更多成果、更大成就!同时,我们分会全体委员应以左晓霞教授为榜样,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精益求精,为提高我国风湿免疫病诊疗水平多做贡献,希望能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走上领奖台,再获“中国医师奖”。
&&&&(先播放科室宣传片,邀请嘉宾上主席台就坐)
&& &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同行:
&&&&&& 上午好!首先让我代表我科全体医护人员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及同道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的支持和积极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
&&&& 下面让我一一介绍一下到会的演讲嘉宾:
&&&&&& (1)来自301医院、我的恩师施桂英教授:施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老教授,是我国风湿界的鼻祖。施老师从事风湿病事业40多年,医德高尚,治学严谨,经验丰富,曾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奖的临床医学专家”称号,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老教授。
&&&&& (2)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鼓楼医院的孙凌云教授:孙教授是中华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师学会风湿免疫专科分会副会长。获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劳模、优秀中青年医学专家、优秀教师、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是我国最早从事自身免疫病干细胞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教授。
&&&& (3)来自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袁国华教授:袁教授是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副院长,四川省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风湿治疗中心主任。四川风湿病学会的副主任委员和医师协会的副会长。袁教授10年前从日本回国来到我国西部地区,把自己青春奉献给了西部地区,为西部地区的风湿病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4)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武丽君教授:武教授现任新疆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全国风湿病学会的常委。临床经验非常丰富,是我国边疆地区最早从事风湿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教授,她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在医教研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4)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姜林娣教授:姜教授是中山医院的工会副主席,内科教研室副主任,风湿免疫和过敏性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临床流行病学网办公室总秘书长。姜教授的社会兼职和学术兼职比较多,由此看出,她是一位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全才教授。
&&& (5)来自北航医院的王丛妙教授:王教授是北航医院副院长,原北京军区总医院风湿科主任,现为中华全科医学会委员,中国老年病学会委员。曾在美国及加拿大做博士后研究五年。目前王教授经常参加我们科室周四晚上的集体学习,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研究,我们科室对她的无私帮助表示深深的感谢!
&&&& (6)最后一位是我院的乔杰院长:乔院长是我院妇产科主任,是全国最有名的生殖医学专家,是国家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是一位非常能干的年轻院长。
&& 下面有请我院院长乔杰教授致开幕词。
&& 下面有请我的老师施桂英教授致辞。
& &下面请各位嘉宾与大家一起到门前照个合影,留个纪念。
尊敬的各位专家、教授和同仁:
&&&&&&& 中午好!第二届全国风湿病(血管炎)培训班经过1天半的时间圆满结束了,在这里,我代表我们组委会,感谢那些积极参与、鼎力支持和无私帮助的人们!包括精彩演讲的专家、协办会议的《医学参考报社》、来自各厂家的志愿者们,最应该感谢的是在座的各位,能坚持听到最后,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 本次培训班我们确实尽了最大的努力,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紧紧围绕“打造精品,服务临床”的理念,邀请了国内专门从事血管炎研究的教授、享有盛名的资深老教授及我院大内科各亚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知名专家授课,力图以不同学科专家的视角,把疑难病 “血管炎”讲透,应该够得上一场丰盛的“学术盛宴”。本次会议参会人数多(注册142人,实际到会超过280人),来自全国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演讲专题多(23个专题),演讲水平高而精彩,受到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不过,在整个会议过程中还有不完善或疏漏的地方,请各位提出宝贵的建议,我们会积极改进的。
&&&&&&& 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还应感谢为我们提供无私赞助的众多企业!这些企业包括美国辉瑞公司、美国雅培公司、上海罗氏公司、默沙东公司、西安杨森公司、江苏先声药业、江苏常州制药厂、上海中西药业、龙灯瑞迪、青岛正大海尔制药有限公司、北京光辉力成医药有限公司、上海中信国健、朗生公司、哈尔滨誉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泰德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公司,对他们的积极支持和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
&&&&&&&& 我们计划明年6月29日到30日举办第三届全国风湿病(疑难病诊治专题)培训班暨第三届高研班,将邀请一些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著名老专家授课,让他们展示一些印象最深、最让人恍然大悟、最有教育意义的疑难重症病例,介绍自己的临床诊断思维和经验,让临床医生真正有所收获。
&&&&&&& 最后,祝贺本届培训班取得了圆满成功,再次感谢各位的光临,咱们明年再见!
&&&&&&&&&&&&&&&&&&&&&&&&&&&&&
&&&&&& 为了加强国内外类风湿关节炎诊疗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风湿病学科在我国的更快发展,“第四届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将于~19日在北京召开。
&&&&& &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IFRA)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是我国风湿免疫病领域针对RA组织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新进展、新挑战、新思维”。自2009年以来我们已成功举办了三届IFRA,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典、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
&&&&&& 本次大会将在原有的基础上,邀请更多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就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做学术报告。热诚欢迎您参会。
&&&&&&& IFRA 2012,让我们相聚北京!
&&&&&& 具体事宜如下:
&&& 一、会议时间:报到:2012 年8 月17日
&&&&&&&&&&&&&&&&&&&&&&&&&&会议:2012 年8 月18 日 ~19 日
&&& 二、会议地点:北京京都信苑饭店
&&& 三、学分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Ⅰ类4分。
&(须登录:注册学员后方可获得学分)
&&&&四、相关费用:提前注册:600 RMB 元/ 人(以缴费为准),现场注册:800 RMB 元/人,学生:300 RMB 元/ 人(凭本人学生证现场注册),住宿由会议统一安排,费用自理(提前注册详见会议网站:www.)。
&& &五、英文摘要要求:(1)RA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未在杂志上发表;(3)通过会议网站上投稿:)截止日期:7月31日
& &&六、注册截止时间:提前注册截止时间为2012 年7月31日。
& &&七、联系方式:
&&&&&&& 联系人:王晶(010-1),丛老师(010-6)
&&&&&&&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706-709室
&&&&&& &邮编:100050
&&&&&&& 传真: 010-
&&&&&&& E-mail:
&&&&&&& 会议网站:
&&&&& &在这炎炎的夏季,北医三院风湿免疫科第二届风湿病(血管炎专题)培训班暨第二届风湿病进展高研班将于本月30日举行,我们谨代表我科全体医护人员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及同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为会议辛苦准备和组织的各界朋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 为准备该次培训班和高研班,我们组委会可谓“熬费苦心”,紧紧围绕办会理念和宗旨——“打造精品,服务临床”,精心设计,精心准备,专门邀请了国内专门从事血管炎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专家教授、在国际国内风湿届享有盛名的资深老教授及北医三院大内科各亚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知名专家教授授课。我们力图以不同学科专家的视角,把疑难病 “血管炎”的各个方面,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讲透,并理论联系实践,展示最新进展,为相关领域的医师准备一场丰盛的“学术盛宴”。为把会议办得更好,我们特意请对办会富有经验的《医学参考报》编辑部同志们来协办。
&&&&& 最后,感谢所有支持、帮助和参与本次培训班活动的人!祝贺本届培训班和高研班取得了圆满成功!
&&&&&&&&北京欢迎您!北医三院欢迎您!北医三院风湿免疫科欢迎您!
&&&&&&&&&&&&&&&&&&&&&&&&&&&&&&&&&&&&&&&&&&&&&&&&&&&&&&&&&&&&&&&&&&&&&&&&&&&&&&&&& && &&& 刘湘源
&&&&&&&&&&&&&&&&&&&&& &&&&&&&&&&&&&&&&&&&&& &&&&&&&&&&&&&&&&&&&&&&&&&&&&&&&&&&&& &&& &&&王丛妙
&&&&&&&&&&&&&&&&&&&&&&&& &&&&&&&&&&&&&&&&&&&&& &&&&&&&&&&&&&&&&&&&&&&&&&&&&&&&& &&&&&&&
刘湘源 教授
刘湘源,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风湿病分会中青年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会、全国医师协会及北京医师协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申请评审组成员,国家考试中心专家委员会及国家新药评审组专家成员。《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医学参考·风湿免疫频道》和《中华临床医学杂志》编委及《中华医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heumatic Diseases》和《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在国内外发表了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检索11篇,主编专著3部,参与编写专著10多部。申请和(或)完成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及1项“十一五”军队医药卫生专项课题,参与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得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分别为2003年的“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及2008年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和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病理机制及临床研究”)。
王丛妙 教授
王丛妙,医学博士,原北京军区总医院风湿科主任, 现北航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中国老年病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国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论坛报全科医学周刊编委会委员。从医30余年。 年间在解放军总医院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在美国(美国田那西大学免疫系)以及加拿大(加拿大蒙特利尔儿童风湿病医院)做博士后研究五年。擅长风湿病、心血管病以及大内科疾病的诊治。在读博士期间曾因抢救危重患者成绩突出受到《北京晨报》以及解放军总医院的大会和墙报专栏表扬; 对疑难病例的诊断上追求细节和整体思维,发表文章50 余篇,SCI文章最高影响因子6.105,译著3部,主编或合编著作3部。
施桂英 教授
施桂英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专家组成员,原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名誉总编辑,《医学参考报·风湿免疫频道》高级顾问,《中华内科杂志》编委和亚太风湿病学会会员。施桂英教授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年,医德高尚,技术优良,治学严谨,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对各种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它结缔组织病的诊治经验丰富。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三等奖数项,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奖的临床医学专家称号。
高 &炜 教授
高炜,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所长,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北京分会委员,《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编委、《中华内科杂志》编委和《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遗传学杂志》、《Circulation Research》等刊物的特约审稿人。作为课题负责人已完成卫生部基金1项、北京市自然基金2项、“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1项、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了“九五”863计划、 “973”重大项目、“八五”攻关、“九五”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目前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的在研课题:“十五”863计划课题1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药物治疗梗塞性心血管病的研发与应用);北京大学985课题2项(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卫生部部属部管医院重点项目1项(心血管疾病的现代康复治疗);国家“十五”攻关课题1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防治心肌梗死后心衰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至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编专著2本,主译专著1本,参加编写专著或教材10余本。
孙凌云 教授
孙凌云,博士,主任医师,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师学会风湿免疫专科分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自身免疫疾病干细胞的研究。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在《Stem Cells》、《Arthritis Rheum》、《Ann Rheum Dis》、《J Immunol》、《Nature Rev Rheumat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248篇,其中SCI论文36篇,任《Int J Rheum Dis》杂志副主编,主编专著5部,参编12部,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2项。获1999年南京十大杰出青年、南京市劳模、南京市优秀中青年医学专家、南京大学优秀教师、南京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2年享受国务院津贴,2011年获江苏省十一五优秀医学人才。
袁国华 教授
袁国华,教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四川省风湿治疗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委员会委员、四川风湿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先后在《骨关节与风湿病》等世界权威医学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在中华级国内医学刊物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疼痛》、《关节炎》两本专著,现承担国家及省市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两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负责主研的《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今年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创了川北医学科研史上之先河。
徐沪济 教授
徐沪济,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国家特聘专家(中组部“千人计划”获得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主要学术任职包括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全军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上海风湿病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主要从事风湿免疫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12篇,近10年有30篇论文发表在《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Nature Genetics》、《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The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nnals of Rheumatic Diseases》、《 Arthritis & Rheumatism》 和《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其中大于影响因子5分的论文15篇,大于影响因子10分的论文5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分54分,累积影响因子近300分。
武丽君 教授
武丽君,女,主任医师,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风湿免疫科学科带头人,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分配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至今。现任中华医学会新疆分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兼秘书。本人在疆内最早涉及风湿领域,接受过风湿免疫疾病诊治的规范培训和基础研究,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及上海仁济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学习,于1997年返院后创建新疆第一个风湿免疫科实验室。目前已开展较为全面的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检查,在国内居先进水平。多次参加国内外风湿免疫病学术会议并多次做大会发言,与内地知名专家常有学术交流。熟知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诊治、操作及实验诊断。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开展的《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治的推广》和《系统性红斑狼疮规范诊治和应用推广》获自治区科技成果奖,2008年获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科研基金,并多次获院科技进步奖。对风湿免疫性疾病及疑难重症诊治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
姜林娣 教授
姜林娣,女,内科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风湿免疫科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主管医疗和住院医生培养),院工会副主席,复旦大学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专业,1989年起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临床第一线工作。1998年获得复旦大学临床流行病专业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复旦大学科研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类风关。2000年在华西医科大学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接受循证医学短训班学习。2002年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全球健康中心进修。社会职务: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风湿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临床流行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软组织疼痛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中国临床流行病学网办公室总秘书,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教师和骨干。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SCI文章5篇,近5年参编的临床书籍10本,其中副主编2本,作为学术秘书2本,为《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杂志》、《复旦学报医学版》和《循证医学杂志》编委。现主持和参与课题4项。科室以血管炎和炎症性关节炎(类风关、强直性脊柱炎、痛风)为研究重点,11年和12年均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发表有关血管炎研究SCI论文各1篇(IF6.80)。
冷晓梅 教授
冷晓梅,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青年委员,1990年就读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完成本科学习后继续在本校攻读硕士学位。1998年就职于北京协和医院内科。2003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风湿免疫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唐福林教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治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郑& 杰 教授
郑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主任。主要学术任职有,中华病理学会常务委,中国病理科主任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太病理学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病理科主任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继续教育基地的负责人,《中华病理学杂志》主编,《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副主编。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大学医学部桃李奖。从事病理教学,科研及病理诊断工作40年,主要从事病理诊断工作,擅长肠道病理学、超微病理学、呼吸系统病理学、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和标准化以及肿瘤病理学的研究。是全国病理诊断方面较有经验的专家之一。
樊东升 教授
樊东升,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现任中华神经病学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神经病学会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自由基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渐冻人项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华神经病学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组副组长,中华神经病学会神经遗传病学组委员,北京脑血管疾病防治协会副会长,北京脑血病防治协会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自然-神经病学》(中文版)副主编,《癫痫与临床神经生理杂志》副主编,以及《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华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中国脑血管疾病杂志》,《中国卒中杂志》,《国际卒中杂志》(中文版),《中国神经免疫与神经疾病杂志》,《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内科理论与实践》,《临床荟萃》等杂志编委。曾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基金优秀青年奖,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赵明辉 教授
赵明辉,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卫生部肾脏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和教育部慢性肾脏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学术任职包括ISN教育委员会委员;ISN-GO东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免疫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自身免疫性肾脏病。目前主持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和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金。发表SCI收录论文140余篇。200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李 &选 教授
李选,男,主任医师,教授,北医三院放射科主任、介入血管外科主任。担任中华放射学会介入学组委员,中华放射学会北京分会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介入学会常委,《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介入放射学杂志》副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常委,《中国介入放射学杂志》主编。已培养博士生8名,硕士生12名。已发表《缺血性肠病的介入治疗》、《肾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等论文70余篇。已出版的论著有:《CT诊断学基础》(编者)、《血管外科学与护理学》(编者)、《管腔内支架》(编者)、《肝胆疾病影像诊断学》(副主编)。
朱& 红 教授
朱红,1989年7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1989年8月开始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工作,一直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现任呼吸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呼吸科副主任,大内科副主任;北医三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委员,北医三院医院教学管理委员会委员。擅长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性疾病,全身性疾病肺表现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支气管镜和内科胸腔镜检查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曾负责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研究,参与“START研究”等多项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工作。长期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开展支气管哮喘门诊和哮喘俱乐部工作,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编写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热点问题》及《感染性疾病——基于临床病例的诊治析评》等书籍。现为《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编委,《国际呼吸杂志》通讯编委。
马志中 教授
马志中,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医三院眼科中心常务副主任。现任国际眼外伤学会中国委员,中华眼科学会眼外伤整形学组组长。承担了多个研究项目,在眼显微外科等诸多领域均有较高造诣。在眼外伤、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视神经损伤等方面的治疗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白内障手术、角膜移位、青光眼手术、眼部成形方面也同样具有较高的水平。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87篇,主编《玻璃体显微手术学》、《眼外伤手术》、《角膜手术》、《手术学全集》(眼科卷)、《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学》等。
傅先水 &教授
傅先水,山东济南人,北大三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分别于1996年、2002年获北京协和医院及解放军总医院超声影像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赴美国费城托马斯.杰斐逊大学医院超声教育中心进修肌肉骨关节超声。擅长浅表器官、肌肉关节及外周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中华医学会北京超声学会浅表器官及血管专业学组委员。北京超声医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北京医师协会超声专业 “血管及浅表器官组”专家委员会 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及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肌肉骨骼专家组副组长。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影像卷》编委,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超声影像学》及《临床超声影像学》编委,主编《肌肉骨关节超声检查规范》,参编专著12部,发表论文13篇。
陈& 适 教授
陈适,副主任医师,长期以来一直从事风湿免疫专业的临床工作,对风湿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已在中华风湿病杂志等专业性杂志上发表了《抗细胞膜DNA自身抗体快速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抗Hu抗体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中的意义》等多篇论著。
徐敏丽 教授
徐敏丽,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北医三院皮肤科科室副主任。学习工作经历:1982.12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分配至北医三院皮肤科工作至今。其间:1987.9 晋升为主治医师,1992.9 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分别2次于日本岛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和日本千叶大学医学部真菌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业务专长:擅长治疗浅部真菌性皮肤病、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银屑病、痤疮、尖锐湿疣及过敏性皮肤病、各种类型脱发,特别是雄激素性脱发。皮肤外科:头面部皮肤肿物切除、腋臭刮除术、包皮环切术、巨大尖锐湿疣切除。
陈& 旻 教授
陈旻,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002年获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9年获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2项,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称号。2004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和/或责任作者发表SCI论文43篇,累计影响因子141,其中6篇分别发表在本领域影响因子前两位或影响因子&6.0的杂志(《J Am Soc Nephrol》一篇, 影响因子8.288;《Kidney Int》两篇,影响因子6.105)。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各一项(均为第二获奖人)。
姚中强 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学临床医学博士,现就职于北医三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2本。
赵金霞 医师
赵金霞,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承担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
刘& 蕊 医师
200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获学士学位 ,2002年8月至今在北医三院工作,2009年获硕士学位,现任风湿科主治医师。
&&& 1.时间:日下午2:30
&& &2.地点:北医三院外二楼8层示教室
&&& 3.答辩研究生:张霞(基础型),胡学聪(临床型)&& &4.论文题目:CXCL16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及抗BRAF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张霞);动态核磁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病情评价中的应用(胡学聪)。&&& &5
.答辩委:曾小峰(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主任医师);王国春(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主任医师);张连峰(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遗传学教授);穆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主任医师);李胜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副主任医师);王丛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院教授、副主任医师);郑卓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教授、主任医师)。&&&&&&&&&&&&&&&&&&&
欢迎广大的医护人员参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