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暑假赚的钱大学要不要入党给父母?

19岁准大学生暑假忙卖瓜 向父母借3万当本钱
来源:重庆华龙网
作者:郑三波 廖娴雅 石抒曼
昨日,菜园坝九滨路,雷鸣正吆喝着卖西瓜。 首席记者 钟志兵摄
  昨天下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在菜园坝九滨路上,19岁的铜梁小伙雷鸣正忙着称西瓜、搬西瓜,汗流浃背。在西瓜市场“潜伏”四天后,认定西瓜行情的他找父母借了3万元,和同学一起从宁夏拉回一车西瓜,“想赚点学费,不想让父母再操心我了”。据了解,雷鸣今年参加高考,现在已被成都体育学院录取了。“不过,我不想去读,想学点技术,已经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报名了”,雷鸣说。  凌晨3点起来搬运西瓜  雷鸣是铜梁县城人,父母是做建筑的。今年高考结束后,在家无聊的他想到父母亲赚钱不容易,于是打算自己赚点学费。  “我同学潘光城的妈妈在菜园坝水果市场卖西瓜,于是我和他商量,想一起去卖西瓜”,雷鸣说,同学也想和他一起赚钱,但同学妈妈自己忙不过来,“要赚钱得自己去调查市场、自己进货、自己销售,他妈妈只负责指导”。  7月17日至21日,雷鸣来到菜园坝水果市场,在一家卖西瓜的老板那里打工,主要负责搬运西瓜。“每天凌晨3点就要开始搬西瓜,到下午三四点钟才下班”,雷鸣说,第一天累得腰酸背痛手都麻了。  “4天搬西瓜的过程中,我主要学习老板如何推销西瓜、如何选西瓜”,雷鸣说,最重要的是如何谈价钱。  选瓜八小时弯腰两千次  偷师之后,雷鸣便和同学潘光城一起去宁夏贩运西瓜。由于是第一次做生意,经验不足,同学的妈妈帮他们联系好了瓜农、车辆等,雷鸣和潘光城主要负责选瓜、卖瓜。7月23日,雷鸣带着父母给的3万元来到宁夏收购西瓜。  “26吨西瓜都是他一个人选的”,潘光城的姐姐潘晓莉说,“整个西瓜地上百亩,瓜农划了一块西瓜地给我们,让我们自己选,选好后有专人负责搬上车”,她说,雷鸣手拿标签,在地里慢慢地选西瓜,结果雷鸣走丢了。  “太专注选瓜,忘记了方向,七八个小时里,我偏离了方向两公里之远”,雷鸣说,他想选又大又熟的西瓜,看上一个就贴一个标签,“平均每个西瓜20斤,一车26吨,我至少弯腰两千次”。  卖瓜每天睡三四个小时  7月29日凌晨,26吨西瓜运到重庆。  “要不要西瓜,买一个1.5元一斤,买一吨以上1元。”昨天下午,见到有人来问西瓜,雷鸣热情地介绍,被晒得通红的脸上挂满了汗珠。  一大车西瓜已经卖掉一大半了,剩下的一部分整整齐齐地堆在干草上。一名来批发西瓜的客人站上了小货车,雷鸣转过身去敲打西瓜,认真地给他挑瓜,一副小老板的模样。待人走后,雷鸣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实在是辛苦惨了,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连喜欢的篮球比赛也只能看重播了。”据了解,他们一般凌晨3点钟就要开始卖西瓜,下午三四点才能回去休息。  雷鸣介绍,一大车西瓜他们可以赚五六千元,“这车卖完后,我还会搞瓜来卖,想干到开学前几天”。  声音  父亲:支持儿子卖西瓜,让他体会赚钱不容易  雷鸣的父亲雷云告诉记者,其实家里条件还可以,“不缺孩子读书的学费、生活费等,但儿子很自立,提出要和同学卖西瓜赚学费,我支持他”。  “给他一点钱当成本做西瓜生意,总比把钱拿去乱花了好”,雷云说,儿子现在19岁了,能自己去闯一闯,体会赚钱不容易,哪怕三万元本钱亏了也值,“我给他提了三个要求:生活、经济、人格独立”。(重庆商报记者 郑三波 廖娴雅 实习生 石抒曼)
    教育资讯                |
今日热点推荐
(责任编辑:纪成成)
你也许没有参加2014教育年度盛会,但精彩绝对不容错过……[]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22岁上大学的年纪,假期应不应该向父母伸手要零花钱?
本人女,大三,因为之前一个假期打工了,不管父母要零花钱,这个假期没找到工作,就觉得,不是特别好意思管父母要钱,因为其实自己可以出去挣一些零花钱,我平时也是这个思想,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要自己攒钱买,不靠别人,但是男票觉得我们现在也没挣钱,有啥不好意思跟父母要的,我就想问问各位,这个年龄,我们还应不应该伸手向父母要零花钱。
说明一下,零花钱不是指费~~~~~~~~~~~~~~~~~~~~~~~~~~~~网友回复:~~~~~~~~~~~~~~~~~~~~~~~~~~~~网友回复: 要看你父母的经济情况以及其他,比如你父母很溺爱你又是个大富翁要个几十万也不过分。照常来说我是不支持找父母要钱,毕竟自己已经有挣钱的能力了而且这钱也不是急需必要的,所以还是别找父母靠自己吧
【22岁上大学的年纪,假期应不应该向父母伸手要零花钱?】
请将本文分享给你的朋友:
22岁上大学的年纪,假期应不应该向父母伸手要零花钱? 的相关文章
------分隔线----------------------------
北京联盟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联盟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北京联盟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父亲要拿外婆给外孙考上刚大学的几千块钱来交房租,母亲是不允许
一个家庭父母无非因为双方家族的某一方而吵架,或者是因为钱的问题。处于一个长期不算和睦的家庭,我知道比我不幸的人有很多。但不理解父亲拿着两千多工资,大部分的开销不需要他出。这刚上大学六个月没用过他的钱,都是母亲出的。高三毕业做两个月暑假工赚了差不多四千。本来说给爸换台,但最终还是老妈偷偷打钱给我,用她的钱买的。除去爷爷奶奶的费,家里每月的伙食费,应该也剩千来块吧。而他自己却说没钱交房租。只要在每次在家,都很担心他们因为钱的问题吵架,母亲对父亲积怨很多年了,作为长子,我以为作为父亲在如何也不会拿自己孩子的东西,更何况是外婆给的。说真话,看过一些书,一些碎片化阅读的文章,不管父母遇到多大困难,不到最终,绝对不会动子女的分毫,我也知道子女见家里的窘境,也会付出自己的所有。但我家里不至于。母亲有做小生意,我兄妹的学费,经常的房租都是她出的。甚至在转交外婆给我的钱时,嘱咐过绝对不能让爸拿去交房租,这几天他们也很少坐一起说话,…而我妈因为父方家族原因,两人不和睦很久了。我并不是不愿意拿外婆给的钱交这一次房租,而是我妈绝对不会同意,可以翻脸,甚至不介意让这个年过不下去。每年都会吵,舅舅外婆和我都和他们聊过。可还是没效果。慢慢的不知道可不可以说习惯了。…其实说那么多,不知道我有没有说的明白。而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谢谢。~~~~~~~~~~~~~~~~~~~~~~~~~~~~网友回复:
【父亲要拿外婆给外孙考上刚大学的几千块钱来交房租,母亲是不允许】
请将本文分享给你的朋友:
父亲要拿外婆给外孙考上刚大学的几千块钱来交房租,母亲是不允许 的相关文章
------分隔线----------------------------
北京联盟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联盟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北京联盟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67被浏览15,626分享邀请回答zhuanlan.zhihu.com/c_150038477?utm_source=zhihu&utm_medium=social知乎 Live:我的大学生活:从学霸到规划设计创业者 大学生是人生最自由精彩的阶段,却有很多人充满烦恼和迷茫。考研还是求职?体制内还是公司?本地还是外地?考博还是出国?再来个感情异地,真是一锅粥。烦恼多源于生活的不确定,人生方向的不确定,因此迷茫。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与专业,求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其实与考研,考博和出国也密切相关。前久回答问题时稍微说了下,结果发现追问的人特别多,说明大家很关注。所以这次分章节的仔细讲讲。分享的目的是让学弟学妹少踩坑,更高效的发展。表面上是收入增长,实质上是人的提升,也是职场发展的侧面写照。这不是吹牛贴,是分享贴。牛的人大有人在,我没有资格,网上年入百万贴大多两种,一是商界达人,电商营销金融,二是科技牛人,互联网技术产品和服务。创富效率都很高,顶级的就是创业上市。都是牛人,甚为膜拜,但是大多对人的天赋和勤奋要求很高,或者对机遇,资源等外部不可控条件要求很高。精英玩法大多看看,学不来。我是工科出身,平民家庭,靠的是逐步积累,阶梯提高。创富效率不是最高但是却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说说学生时代独立的好处,一,让父母看到自己的独立,自己可以感觉到巨大的幸福感。记得研一时给父母第一次买珍贵的礼物,打火机和包包,父母非常欣慰,父母辛苦供你上学,你终于可以回报他们。这种感觉,胜于其他所有。二,思想独立,你可以不再受工作,就业等的困扰,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路径,比如考研,读博等等。三,生活自由,因为生活上没有负担,可以自由的旅行,玩耍,打游戏。因为花自己的钱,所以没有任何包袱。四,早日财务自由的基石。人生第一个一百万,是用血泪铸成的,谁做过谁知道。但是第一时间拿到,那第二个就会很快。持续积累的雪球效应是很厉害的。收入有三个阶梯,对应三项能力。门槛是20-50-100。三档之间有质的差距。赚100和200,能力上没有质变。所以从20到50,从50到100,是质变。各行业的收入阶梯与此大体一致。规划院,工作三年20-30,所领导40-50,院领导70-100。当然,我是说阳光工资。码农,新手20-30,热门的人工智能30起,项目经理和高级码农40-50,高级产品经理和顶级码农70-80。开发商企业,新手20,小项目总监40,项目经理70,大区经理120。所以,都差不多吧。当然,金融除外。但是无论如何,很多行业的三级收入档次是类似的,对应着三档能力。技术能力,也叫业务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商务能力。怎样做到三级跳?第一阶段是到20为止。称为核心技能阶段。这个阶段是以学习和掌握核心技术技能的时期。这个核心技能是存在行业差异的。做设计,就是能够独立完成较小规模项目。做互联网,就是自己能够独立开发网站,app,写核心技术代码。从商就是能够掌握建立门店或网店的全套技能,比如供应链,营销等。营销就是能独立完成文案或做小的推广。请注意,能够独立完成很重要。因为只有掌握行业核心业务技能,后面才容易突破瓶颈。有不少人,喜欢接到项目之后包出去。这样可以什么都不干,还可以赚一笔。但是问题在于,一方面,你没有赚到价值链的全部。更为糟糕的是,长此以往,当你遇到业务瓶颈时,很难回到业务板块回炉。所以,初期打工,只有事必躬亲,才能学到真才实学。所以,经济独立的第一个目标是20。我是规划出身,说说经历。大二暑假开始在老师工作室实习,假期全在,大三学期的话抽时间,有时间就去。一开始的工作是最基础的,描地形图,渲总图,画分析图,就是小兵的存在。每月薪水1500开始,后来到2500。这样有了第一年的2万元。忙是忙的,不过基本功学的很扎实。大四开始,因为已经有一年实习经历了,所以工作除了基本工作外,还会承担一些相对独立的工作,比如写个小项目的研究专题,是可以做到的。这一年的薪水在每个月3000左右。当然,因为不是每个月都做,所以并不是每个月都有。在大四结尾的时候,同学接到一个外包项目,一个半月出套文本,投标,合计2万。很划算啊。师兄的项目,但还是有高度要求的。能接到这么大的项目可不得了,师兄信任我们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已经有接近两年经历了。我们做的很认真,结果,中标了!又奖励1万,变成月薪1万元。记得当时请全班吃了火锅,全系大事啊。这样大四赚满了4万。温饱了。大五时开始拓展了,规划院继续呆着,但同时假期跑去一家知名的外资公司实习,恰巧全程跟了一个国际竞标,收获很多。最后汇报时还给老外当同传。德国人,完全听不懂,只能意会。结果中标了,还赢了同济。。最后上电视台接受采访,因为听不懂,所以基本是自己在接受采访。一年4万。三年时间,赚了一共10万,尽管作为学生已经经济独立了,但是似乎并没有什么亮点,除了一次外包项目的中标和境外公司经历。现在看,这三年的积累是惊人的,收获非常大。第一,跟完项目全流程。因为我在规划院,小公司和外资公司都坚持了很长时间,少则一年,多则三年。我跟的项目都是全程参与下来的。很多人做规划实习都是一两个月,之后因为考试啊,回家过年啊各方面原因中断了。但是规划项目,少则半年,多则几年。只跟一段时间,根本是皮毛功夫,不了解全程环节,想要自己干,你肯定会掉到坑里。所以说,做实习,不管事情大小,一定要全程跟完。而且不仅跟技术环节,还有商务环节,出差跟着老板和主管,参与调研,讨论合同,汇报等环节,才能学到全流程的真本事。二,不要集中于单类项目。有人说,我只擅长画方案,不写文字。那来个研究项目怎么办?尽管精于一项工作才能成高手。但是在第一阶梯里面,学习各类知识是极为重要的。不要挑食。举个例子,我在本科毕业时,就全程参与过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而且是从调研到报审全程参与过。我估计到现在我还有很多同学没有参与过全类型的保护规划。三,去多类型单位实习。很多人问去规划院好还是小公司好?我说都要去。如果你都去过实习了,那么到你本科毕业找工作时候就很清楚里面的利弊和生活状态,比两眼一抹黑好很多啊。大院学习规范做法,不过薪水少一些。小公司锻炼全程操控能力,其实是最锻炼人的。外资公司有很好的公司管理流程,也是很好的经历。四,跟着师傅手把手学习。我做项目喜欢跟手把手教你技术的项目负责人,因为这样你提升最大。有些项目负责人是商务型,看两眼项目就走人,不把控技术,这种你跟着学不到技术能力,但是可以跟着多出出差,学习一下商务能力。不过总体而言,手把手教人的师傅,感情好,后面多会成为朋友或合作伙伴。商人型老板如果没有共同利息,以后也不会有太多交集。以上这些积累都是扎实的基本功。所有技能以后都会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这为研究生阶段的快速起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几个要点,分享一下:一,大几可以实习?大二暑假就可以。早开始早积累。二,怎样去联系实习单位?我都是自己找上门的。只要你认真,单位实业工资不高,多你一个没问题。三,最开始谈费用怎么谈?我觉得本科阶段,第一要务是学到真本事!如果能学到真本事,一个月赚有区别么?一年差两万,若干年后,你几天就能赚回来。如果学不到本事,钱还可以,那也可以做,但是不要太影响学习。如果学东西一般,那么把握一个原则,允许吃一次亏。就是说,第一个项目费用可以不用太计较,但是如果学到东西很少,而且钱很少,就明确态度,除非涨钱,否则就不干了。四,到哪里会有外包项目?但凡是个老板,不管是规划院负责人?还是师兄师姐,大多都有此类机会。你要做的也很简单,告诉他们你有几年的实习经历,是有实力承接哪类项目的。涉及到费用,按照学到真本事和只吃一次亏的选择,逐渐培养自己的客户。五,总是给我安排不擅长的工作怎么办?比如你擅长写文本,老板偏偏给你安排渲染总图。其实项目来源是看市场的,老板们也没办法决定接到什么项目。所以你要勤于学习,提高适应能力。可以有一技之长,但是不能太偏科。如果你对老板说我只写报告不画图,估计他以后就不找你了。因为老板喜欢泛用性人才,根据不同工作找人换来换去很不方便。六,如果总是给我安排基础工作怎么办?比如只画分析图不做方案。那么首先,你应该把交代的工作做好。然后可以主动提出,我也可以参与方案啊。主动展示一次看看。如果你能力得到认同,那么以后自然可以参与方案。有种情况是,即便你想参与方案主创,负责人也不给你机会。这种情况大多存在在外资公司和大的规划院,阶层严重,你没有上升空间,那么如果钱不多,东西都学到了,就可以趁早走。-------------------------------------------------------------第二篇,研一10。从研一开始,就可以开始新的尝试了:一,独立接项目。二,开始找合伙人。三,开始组建团队。我本科毕业,暑假几个要好的同学开始商量,发现单干做不了大项目。而做不了大项目,成长就会有限制。所以决定合伙,近期目标是增收,远期目标是独立接项目。当时租了个住宅房子,铺上电脑,就开始搞。一年间做的项目很杂,有合作项目,有一手项目,当然大多是转包项目。因为刚起步,当然不挑三捡四。大家也很努力,年末盘点,平均每人十万。作为起步,当然是很辛苦,不过收获满满,最重要的是,有了进一步的成长。特别是在接项目环节。一,不要太计较转包项目还是一手项目。说是独立接项目,其实还是转包项目为主。确实也接过一些一手的项目,但大多是些开发商拿地概念方案,比如2万一个。规划学科有点像老中医,初出茅庐,有哪个规划局会放心把项目交给你做。有哪个开发商会把大的盘子给你做。所以只有开发商想要控制成本的拿地方案才会给你做。你也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以为做了多少作品,其实拿地方案大多是不实施的。所以这种一手项目的目的往往是赚钱。论成长性和学到东西,很有限。二,肯吃亏,但是控制次数。尽管转包项目大多会被转包公司或中介人剥掉一半,但是好过没有。这个阶段的利润率不高是正常的。但是原则仍然是最重要的那一条:可以但是只吃两次亏。十年前的那批客户,到现在还是我的重要客户,有大院领导,有小公司老板,有老师,也有开发商。当初很多项目,利润是很薄的。现在看,当初的初始机会不能算很好。举个例子,有做过一个170万合同项目,做了两年。切给我们一堆人的费用是,20万!后来我们几个人合伙,加上找的小朋友,前后十几个人吧,最后我们忙了两年,每个人只赚了2万。。。如此低的比例,如此少的纯利润,算是大项目么?算,合同额还可以。算是赚很多呢?当然不算,高额成本,时间太长。这个项目,是我们研一的常态,大概一半项目是这种类型的。有点像富士康,负责给人搬砖。现在经常有学弟说,十年前行情好啊,现在哪有当年你们那么多的项目找我们做啊。你们赶上了好时候。请问,现在把这种项目介绍给这位学弟,他会做吧?我想肯定被嫌弃的吧。说不是个好项目。不是个好机会。不能赚很多钱。问题在于我们起步时一半都是这种项目。那么,以现在的标准看,我们当时的机会未见很好。而现在这种项目,仍然还是很多的。富士康搬砖,很受欢迎的。近五年,行业萎缩是事实,而且是中长期趋势。少的项目主要是三四线城市的开发商拿地项目,当年野蛮生长,现在日趋理性。但是规划的一半以上客户是政府。虽说一线城市过了增量规划高潮,但是全国很多城市,仍然处于扩张期。所以,建筑业受冲击更大,学弟们确实少了开发商的拿地项目。但是这种项目,钱本来就少。就收入比例而言,不到当年我们收入的两成。而最重要的是,没有成长性,所以少了也不可惜。所以,怎样看那位学弟的质疑呢?我认为,现在的市场机会并没有少多少,少的是年轻人肯吃亏的态度。试想有个大院领导或小公司老板找你这个小毛头做项目,凭什么人家要分你很多钱?你有这个资格和能力么?如果要多分钱,有的是博士或者主管,中国不缺人。他找你,就是因为你便宜。我们当年是怎样坚持下来的?因为我们傻。常说傻人有傻福,确实不错。当时做项目,确实来者不拒,吃了不少亏,这些亏,有些吃得很值,有些确实很亏。但是,从吃亏开始,给了你介入更高平台的机会。为什么?任何公司初次包项目给你,是有风险的,当然不会很高比例。有试探的意图,看看你的技术能力,还有产能。因此,第一个项目,往往不会是大项目,因为不放心呗。但是一旦初次合作成功,后面有好的项目,就会有持续合作的机会。我现在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第一次合作都不是很高比例。但是一旦赢得信任,后续合作的空间会大很多。第一次合作可以七三开,我三你七。第二次是不是可以四六,第三次是不是可以五五开?最后可不可以六四开?转包项目,往往从七三开开始,你拿小头,而且是小项目。作为行业新人,接到的项目多半是这种。很多人觉得这种小项目低比例就是机会不好,就是行业衰退。但是他们丧失了接下来的机会:六四开小项目,五五开小项目,五五开中项目,五五开大项目,六四开大项目。后面的机会很好啊?不会直接给研一的小朋友啊,就这么简单。所以,要肯吃亏。否则就没有后面的机会了。如果不肯吃亏,在有些人看来,行情确实不咋地。。但是,必须限制次数。建议两次。第一次吃亏是肯定的。第二次是要给对方留点机会,毕竟,市场的变化很快的,老板们确实不能保证每个项目都很好。所以,再吃一次亏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事不过三。停止吃亏的评价标准很简单,包项目给你,总是停留在小项目低比例,那么利润一直很薄,如果始终没有提升,可以考虑两次停掉。但是,有几种情况,我觉得是值得长期吃亏的。其一,比例各项目规模逐渐提高。其二,有成长性。比如你介入一个新地区的规划,先做个概念规划。甲方认可了,可能会继续做控规,城市设计甚至详规。那么,尽管比例低,但是变成了大项目。而且因为熟悉情况,成本会降低,利润就上升了。其三,兼顾大小兼顾,肥瘦搭配。如果有些项目比较瘦,但是给你搭配了大项目。或者小项目高比例,也蛮好。说明老板很厚道。三,记得处理好客户和合作者关系。你的客户可以成长,现在是科长,以后可能是局长。现在是局长,以后可能是大领导。合作伙伴也是,现在是组长,以后可能是所长。现在是院长,以后可能是市长。有时太过计较,可能你多赚了几万块。但是陪掉了以后更大的机会。试想,你一年赚十万和赚十二万有啥区别?这个阶段太计较得不偿失。所以,研一做项目,除了赚钱,广交朋友很重要。这些人,会和你一起成长。在适当的时候,会帮你爆发。研一还有几个要点再分享下:1,继续在规划院和小公司打工不好么?一定要独立创业么?可以在规划院或公司打工,毕竟起步收入有限。本文第一部分提过,对于只让你本科搬砖,没有成长空间的地方,研一可以离开了。2,一定要租房做工作室么?不一定要租房做工作室,那是形式而已。但是鼓励独立接项目,因为会培养核心竞争力。3,当老板和项目负责人的助手尽管你和转包公司的老板和负责人是合作兼打工关系,但是依然要详本科那样,深入介入每个环节。有人喜欢做项目只做方案出文本,不肯出差调研和汇报。这是有严重问题的。老板和负责人既然在这个位置上,必然有某个强项。跟着他,模仿他,把本事学到手,这比赚几万块重要很多。…………………………………………………………………第三篇,研二,20万。研二时,合伙核心层6人,外围4人。小朋友10多人。合伙人平均每人赚20。各类项目都做,中标比例可以到3中2,不少是很牛的项目。现在回想,那时真是巅峰时代。研二和研一相比,是量变而非质变。不像从本科到研一,是从打工到独立接项目。对研二而言,对外,有了几个初步的相对稳定的客户,比如师兄,大院所长,小老板。对内,有了几个合伙人,和愿意跟你的小朋友。比如大三四五。从研一10到研二20,意味着能力的提高,也意味着产能的提高,你会发现,研一时两三个同学出一套文本的模式,跟不上了。因为如果你固定从几个客户手里接项目,如果他们认可你,他们会经常性找你,毕竟稳定的服务供货商也是很重要的。动不动换人,老板们也很烦。所以,在接到项目后,组一个小团队提高产能,成了研二和研一的重要区别。研一靠一人之力一年做10万,是能力范围内的。靠一人之力做20万,其实也可以,但是比较累。举个例子,一年做5个项目,每个赚2万,是可以想像的。出来但是做10个,就有点累了。很有可能会影响读书。那么可以接5个项目,一个赚4万。那么显然,规模大意味着一个人可能搞不定,就要组队了。但是找人一起做,意味着要分钱给别人,那么可能你只能赚15万或者10万。怎么破解,很简单。去接30万项目。分掉10万给小朋友,自己留20。但是又会产生新问题,尽管收入翻翻,但是因为项目量是原来的三倍,很累。怎么办?这时,就到了找合伙人的时候了。假设每人原来一年小团队产值30。利润率保持不变,那么合并后,就是每人20。问题在于,尽管合并后也是每人赚20,但是一共要参与合并前两倍的项目,更加忙碌,但是赚钱没有增加,看起来不划算啊。奥妙就是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劳动分工专业化可以提高效率。你和合伙人可以分工,比如规划可以分为设计主线和文字主线,设计的管总图,效果图,核心分析图。文字的管说明书分析图ppt。也可以一人管技术一人管商务管理。总之,当你专注60万项目的一个环节时,肯定比专注20万项目的所有环节效率更高。比如,你发现可以更快的构思方案,渲图,或者写说明书做ppt。你和合伙人可以分工,小朋友也可以分工。你会发现,小朋友在专注某些环节后也是很厉害的。比如有人画分析图越来越猛,有人做ppt越来越猛。大量项目的历练还可以增加设计素材,缩短项目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这一方面意味着可以节约成本,而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使的你的客户满意。而后者对于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很多人说,从10到20很难跨越么?事实是,很容易。因为既然你一年能赚到10万,那么肯定已经有相对稳定的客户了。也可能有个松散的小团队了。既然客户肯定你,那么给了你10万的项目,再给20-30也不是问题。对于一年几百万小公司到千万产值的大院而言,不算什么。但是项目来了,你得接得住。所谓接得住,是指有产能,按时交货。并且保证质量不下降。其实很多人被挡在10万这一档,没有上去,是因为不舍得分钱。举个例子,当时研二时有同学单干,有人开工作室。来个大项目,说各做个专题。每个2万。我当即召唤了两个小朋友。每人5000,负责搜集数据,绘制图纸和排版,主报告还是要我写。尽管时间紧,但是成果非常精美。而另一位同学,自己玩命干,到时赚了2万,但是因为没找助手,数据不够翔实,图纸不够精美,成果也远远没有我厚。我问他搞这么累干嘛?应该找人帮忙。他说自己能搞定。其实我自己也是能搞定,但是我出发点并不同于他。其一,团队合作可以在短时间内出质量更高的专题,产品过硬才能赢得客户。果不其然,后来那位客户就只找我,没找过我同学。我并无抢客户之意,我就是这个做项目的思路。其二,团队可以分担更多工作,我可以同时再接一个项目。结果赚的和他一样多。那么结果很明显了。团队和单干相比,尽管作为负责人赚的一样多,但是团队质量更高,一年以后,客户数量立见分晓。单干只能接接小项目,团队可以扩大再生产,接大项目,长期项目。下一个收入阶梯的差别,此时已经埋下种子。但是你还需要克服团队建设的诸多问题,比如合伙人的选择,分工,产值切分,团队组建,培训和成长,激励机制。这就是20和50的质变。自然比以前的都要难。…………………………………………………………………第四篇,研三,50万。第一节。从20到50,是质变而非量变。如果研三时自己单干还有能力赚到20的话,那么仅靠单干是做不到50的。至少在研三这个年龄,大多数人做不到。对于大多数研三的人而言,试问谁去找工作单位会给你开50的薪水呢?这是标准中层的收入,有人能做到,但是很少。所以当你能够赚50的时候时,其实你自己已经具备成为企业中层的潜质了。比如规划院的组长,室长。小设计公司的项目主任,总监。500强的小部门负责人。it的高级架构师或高级产品经理。咨询公司的小项目主管。中层和员工的区别,就是要能管理团队。这就是质变。因为普通员工只要管好自己就可以,但是管理团队是管人。人是变数很大的,也是很不可控的。因为要掌控不确定的因素--人,自然对能力的要求提高一档。团队建设说容易也容易,但是要做好,其实很难。涉及的因素很多。而且,自己管理团队比去企业管理团队要难。因为人的招聘,培训,分配和激励要自己摸索,不像企业有现成资源和制度。如果你要组建团队,涉及的知识包括:从组成上讲,涉及到合伙人,主管和员工。从专项上讲,涉及到招聘,培训,分配,奖惩和特殊激励。因为内容太多,先讲合伙人。对于任何一个本科和硕士期间做事业的人而言,合伙人至关重要。因为客户不想打交道了可以切断联系。团队其他人是流水的营。唯独合伙人,不是说换就换的。大多数人的合伙人,是同学。既有熟悉的因素,也有专业对口的因素。而且一定是玩的很好的朋友,否则不会轻易建立信任。当年本科和读研时,很多人有合伙人一起做项目,但是能够坚持两年下来而不分家的,屈指可数吧。大概八成会出问题,而且往往是很难再做朋友了。原因在于:玩得好的朋友,未必是可以共事的合作伙伴。就我的观察而言,现实情况往往更糟:玩得好的朋友,大多不是可以共事的合作伙伴。因为人的价值观很复杂。一个人对人,对钱,对事的价值观千差万别。你和朋友玩的好,大多是有共同爱好。男生一起踢踢球,喝喝酒,旅旅游,畅想一下人生,聊聊隔壁系的系花。女生逛逛街,买买买,下午茶,煲煲剧,想象一下成熟欧巴或白马王子。朋友相处,没有彼此的权责,没有必要的约束,没有现实的共同的压力,而且大多没有共同遇到、处理过困难。朋友相处,更多是感性行为。不像合伙工作,标准的理性行为。要商量接项目,分产值,担风险。因此,最常见的版本是,找朋友做合伙人,多则两年,少则半年,拆货,自此之后朋友也做不成了。为什么会拆伙,理由很多的。1,发展思路不一样。远景不一样。我要做大,扩大规模,产值尽快冲千万。他要稳健,以工作室形式长期经营市场端思路不一样。我要做偏设计的,他要做偏规划的。我要和大院合作,他喜欢和外资公司合作。我要巩固较近市场,他要开拓远处市场。团队端思路不一样。我要老八校,靠谱。他要新八校,不会眼高手低。我要期权激励,他要项目分红。2,分钱不均。明明我干的多,为什么五五开?明明我拉的项目,没我你连项目都没得,为什么和你五五开?这个项目能中标,还不是我方案做得好,你拉来项目什么都不管,为什么和你五五分?项目没收到钱,但是我辛苦工作了两个月,你就拉个项目,啥都没干,我不划算啊。3,风险喜好不一样。这个项目可能要先做个方案,投入一定成本和精力。我想跟,但是他不想跟。怎么办?这个项目进行了一半,合同还没签。我不想跟了,因为怕继续投入成本,是个无底洞。他说想继续跟,因为搞下来就是大项目。要去开拓一个新市场,先十万垫资做项目。高概率撒钱收不回来。他想去,我认为血本无归。林林总总,可以列举出一大堆分歧。每个分歧的差异之大,都足以毁掉合伙人之间的信任,毁掉一个团队。例子太多,举不胜举。人同时是复杂的,多变的。现在没有分歧,但一定阶段后,比如产值到了几百万,对某些共识才会产生分歧。任何人都是不同的,分歧永远存在。所以找合伙人,并不是要找理念完全一致,不存在分歧的人,更不是找熟悉的玩得好的人。合伙人的标准如下,1,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特别是面对复杂问题具有灵活性。解决问题是种能力。不管是兼职,还是求职,还是创业都很关键。创业可能尤为关键。2,遇到困难具有韧性。对否则会拖累团队。这条非常难做到。迎难而上的人少,知难而退的人多。注意,以上两条经常冲突。前者一般为人活络,心思很多,但未必有定力。后者往往沉稳有余,创造力不够。两者兼备,可成人才。3,能够以非常理性的方式处理分歧。可以心平气和,对事不对人的讨论和处理分歧。最明显的指标就是,大家可以坐下来,二十万现金摊在桌子上,开诚布公的分钱。结果大家都满意。4,具有对不确定性的高接受能力。可以冒险。这在收入跨越时很重要。初期未必明显影响收入,但是远期会决定一个人会否成为大老板。看起来都是简单的标准,但是拿来评价一下你的朋友圈,你会发现符合标准的人并不多。有些简单的现象,可以在初期合伙时帮你甄别事业合伙人。一,遇到钱就比较客气,但是分钱时态度比较暧昧的。多半是小心思很多的。当年我们多人合伙,从来没有因为钱的问题吵翻的。在钱面前,大家都很坦诚。怎么分,按规规矩来,分时可以畅所欲言,分完不会耿耿于怀。二,遇到好项目大项目很积极,小项目缩到后面去。不能分担责任的人,只能打工,不配做合伙人。三,不妨做个测试,拿两个项目找人做选择。一个是垫资项目,做成可能是大合同,做不成钱赔光。一个是稳健的项目,不赔钱,但是产值很小。选前者的,请他做合伙人。后者的,以后会影响你发展。与合伙人相处,要在分工,管理,商务上慢慢磨合,找到合伙的方式。有几个要点,先列出来,以后详谈:1,分钱规则事前谈好。这非常重要。这种规则既要符合目前的合伙状态,也要具有成长性。即加入新合伙人怎么办。2,风险规则事前谈好。这样可以明确大家的权责。3,分工上要有重叠。如果工作性质完全一样,仅仅有市场分工,比如你做华东市场我做华北市场,那么高概率拆伙。4,经常做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快步迭代规则。毕竟很多事事前不可能遇到,事后要总结,做好以后预案。大家可能觉得,这已经距离学生兼职很远了,貌似在讲创业经验。但事实上,如果你大三接个小活,比如it的做个网站,app。广告的接个文案。设计的接个项目。找同学一起干,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合伙的初级阶段,没那么复杂,但是本质是一样的。未完待续。…………………………………………………………………58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要不要入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