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的意思,当年的同学还会像当年吗?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春节同学聚会催生恐聚族 感叹“相见不如怀念”
来源: 中国新闻网作者:
2008年春节同学聚会上的一个细节,让孙挺的感受从“不自在”变得“厌烦”。当票子、房子、车子成了大家春节聚会的主要话题,时过境迁,不少人面对昔日“同桌的你”,则成了“春节恐聚族”。
  “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这是2013年流行于网络的一句电影台词。春节假期,各色同学聚会成为人们怀念青春的方式。然而,人是境非,本是回忆纯真年代的聚会却渐渐多了些炫富攀比的意味。当“致青春”变成名利场,面对昔日“同桌的你”,不少春节“恐聚族”感叹“相见不如怀念。”
  变味的友谊:从“AA叙旧”到“我来全包”
  在离马年春节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孙挺就接到高中同学聚会的邀请,但是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的同学聚会一半是期待,一半是无奈。”
  2000年孙挺高中毕业去上海上大学,作为高中班长,孙挺在高中毕业后的第一个春节就组织了同学聚会。“那年的聚会效果特别好,大家各自说着自己的大学体会,说说闹闹,开开玩笑。”
  因为“效果特别好”,从2001年开始,每年大年初四,孙挺的高中同学聚会都如期举行。但是,作为组织者,孙挺发现同学聚会“请人”越来越难,赴约而来的人也是“一些人热闹,一些人沉默,共同的话题越来越少,感觉越来越不自在”。
  2008年春节同学聚会上的一个细节,让孙挺的感受从“不自在”变得“厌烦”。
  那年,正准备结婚的孙挺第一次带着女友参加同学聚会。既是老班长又是聚会组织者的孙挺说开场白时,一位事业得意的同学插话:“老班长,以后咱同学聚会别每个人对份子了,挨个掏钱太丢人,这次聚会所有的我全部包了。”
  从那以后,孙挺再也没有组织过聚会。而每到春节,一些“混的较好”的同学却越发积极争着组织聚会,并承诺自己“包场”,聚会的地点也从当年的小饭馆变成大酒店、度假村、高档会所等。
  “有的开名车,有的骑摩托,饭桌上谁用的手机更高端,谁穿的衣服更大牌,谁抽的香烟更名贵。虽然没有直接比较,但是明摆着的差距让人越来越别扭。”
孙挺说,十多年的同学聚会,饭桌上,“忆当年”的越来越少,“比现在”的越来越多,聊天中,真情实意的感觉越来越淡,吹牛摆阔的意味越来越浓。
  叙旧成资源:土豪同学,我们换个名片吧?
  “土豪你好,我们做朋友吧。”在北京一所高校当老师的毕敏觉得,这句当下网络流行语正好可以形容自己的同学聚会。
  “‘土豪同学,咱们换个名片吧’,这就是现在我们同学聚会的主题。”毕敏半开玩笑地向记者谈道。
  1987年,毕敏从安徽一个县城考上北京一所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在北京安家。2010年春节,一位多年未联系的高中同学突然邀请毕敏回老家参加同学聚会,因为盛情难却,毕敏按时赴约。
  邀请毕敏的那位同学在老家做地产生意,当年的“差学生”现在已是县城里有头有脸的大老板。同学聚会现场,毕敏发现应邀而来的老同学、老教师、老校长,虽然人数不少,但是主角却始终只有那位老板同学。
  “大家争着跟他喝酒、换名片,有同学甚至还给他带了礼品,有的希望与他合作生意,但是更多的则是有事希望让他帮帮忙。”毕敏说,80年代的老同学如今都年过不惑,聚会的时候不像年轻人那样“攀比”,却更多了些聚人脉、拉关系的“奉承话”。
  那次聚会结束后,老板同学拉毕敏到一旁私语:“我家闺女今年高考,您看报考你们学校咋样,钱不是问题。”毕敏说,直到那时自己才明白老同学盛情邀请自己的另一层原因。
  虽然,毕敏对老同学的诉求无能为力,但是此后每年春节,那位老板同学都会邀请她参加聚会。去年春节,在那位老板同学推荐下,毕敏参加了母校举行的“校友春节联谊”。
  “学校做东,邀请的同学不论毕业界别,混得不错的老板、官员占大多数,最后大家拍合影,官大财大的人物坐中央,当年的老教师却被排在边上,甚至有的还站着。”
  毕敏说,整个校友联谊,台上的校领导像是在开招商引资会,台下的老同学们则忙着换名片、套近乎,饭桌的座次顺序被提前安排好,大家相互称呼中,“某总、某局、某主任”代替了当年的小名或者外号。
  相见不如怀念?“致青春”何以变成名利场
  去年,一部名为《致青春》的电影在全国引发“缅怀青春”的热潮。电影剧情中有一个细节:大学毕业多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当年校园里的活跃人物张开为了不想让同学知道自己的生活窘境,特意买了一身假名牌参加聚会,并在同学面前故装阔气。
  孙挺和毕敏的同学聚会仿佛就是上述电影片段的现实缩影。本应回忆往事、再续友谊的同学会,如今渐渐演变为自我炫耀、斗富攀比或积累人脉的名利场。
  又到春节假期,诸如“中年男女为赶同学会扎堆整形”“同学聚会成为过年回家‘九怕’之一”这类围绕春节同学聚会的“怪新闻”又开始出现;一些电商广告也打出“聚会不怕谈房子,楼盘让你买得起”“同学聚会撑面子专用车型”等等诱导意味的标语。
  当票子、房子、车子成了大家春节聚会的主要话题,时过境迁,不少人面对昔日“同桌的你”,则成了“春节恐聚族”。
  “都来嫉妒你,看你炫出的家底,都来羡慕你,看你秀出的传奇,兴奋的相聚还有兴奋的一个你,个个都是表演的影帝。”这首名为《恐聚族之歌》的改编歌曲近日在网络疯传。歌词夸张诙谐,调侃出人们对于同学聚会变味的无奈,一些网友在跟帖评论中也感叹老同学已是“相见不如怀念”。
  有网友直言,同学之间的聚会更应该卸下所有职业包装,忘记彼此的身份地位,在浮躁的社会竞争中为自己留存一些纯真回忆。而对于“恐聚族”来说,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对幸福和成功的理解也不同,大可不必按照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徒增烦恼。
  去年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孙挺点唱的一首歌曲—《老男孩》引起全场合唱。孙挺说,希望今年的同学聚会上,大家能像“老男孩”那样,在回忆青春时,还能找回曾经的自己。(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责任编辑: 谢晓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还是那忧郁的眼神,只不过时过境迁,当年的小女孩已经30了还是那忧郁的眼神,只不过时过境迁,当年的小女孩已经30了女人心呀百家号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直在用的表情包,是否还会想起那些年我们共同度过的青春岁月。回味起已经过去的时光,不知道为何心里会酸酸的,眼睛渐渐湿润、模糊,却不知道为何。还记得2000年的时候,庆幸自己是进入了21世纪。还记得当时手机刚刚普及的时候,还记得镇上第一次有了网吧,还记得骑的自行车有了变速功能。转眼间那些日子都渐渐在视线中模糊,远去。甚至被抛弃在大脑深处,长久不再提起。慢慢的身边的同学有的成家,有的立业,慢慢的自己离开学校,走出宿舍。开始尝试着找工作。慢慢的在一个地方呆了一年又一年。慢慢的身边打球的朋友少了,可以随便调侃的朋友少了,甚至那些好兄弟好姐妹也慢慢少了。生活好像变成了三点一线,上班 吃饭 睡觉 ,甚至以前非常喜欢的电子游戏也不想玩儿了,甚至以前一有时间就去狂街的爱好也懒得动弹了。家里人开始问你有对象了么?父母开始催你今年带男女朋友回家么?街上的小朋友开始叫你叔叔阿姨了,你还没有发现时间看似一点一点的再走。仿佛流水,你以为你把手放在河里,而接触手的水已经流出千里;仿佛细沙,你以为你只是将沙子扬起,但是轻风已经把它带出万里。朋友,请不要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拿起电话把亲戚朋友联系。兄弟,握紧你的双手,你的能力远不仅仅如此。我们都要努力,回家看看父母给个拥抱,这么多年来不容易。新年将至,好好规划自己,从哪里开始都可以。祝新的一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女人心呀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关注我,带你读懂女人心!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再聚首的同学会缘何“引狼入室”?
2014年底,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吴女士在参加同学聚会醉酒后惨遭男同学强暴,不仅身心俱损,更因此导致婚姻破裂,吴女士愤而报警。日前记者从翁源县人民法院获悉,施暴的同学李某最终被法院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2个月。(3月9日新华网)
当年的同学再聚首,追忆那逝去的时光,无疑令人神往。这也让近年来各类同学会呈方兴未艾之势。不过,同窗数载之后是更为长久的别离,在经历了社会的“浪淘沙”之后,是否都还保有当年的童真?或者说,这些眼下的赴会者,还会再是当年同窗乃至同座的那个他或她么?如果同学会一再成为某些女同学的“噩梦”,那么,对于同学会的认知,除却“此情长可忆”的共识外,是否还该加上“聚会有风险,赴会须谨慎”的警示呢?
或许,把好同学会的“入口”尤为关键:既曰同学会,来者不外乎当年朝夕相处的学友,尤其是小型聚会,更须是当年知根知底、现今亦常来常往的同窗好友。因为只有这样的同学,才会有往事可共追忆。而对某些无非有些眼熟、至多算是宽泛意义上的所谓“同学”,最理智的待客之道,不妨先止于见面点点头,问问好,待相知后再行深交。若在隔绝若干年之后,与本就八杆子打不着的“同学”立马来个“亲密接触”,显然欠缺理智,甚至还有可能“引狼入室”。
譬如,参加这次小型聚会的均是同班同学,而那位强暴吴女士的李某,则不过是有些面熟、却历来并无交集的同年级同学,皆因路上偶遇,架不住其一再主动要求,才让其成为这次同学会上的唯一“陌生人”。当然,笔者并非言非同班同学即不可信,但若一个仅停留于眼熟的“同学”,却不合常理地想方设法进入他人的小圈子,能一概简单界定为“见面熟”么?或许,吴女士的悲剧告诉人们:为安全计,对那些并不相知的广义范畴内的“同学”,还是尽可能婉言谢绝其参加“亲密接触”的同学会为好。
此外,同学会除了吃好、喝好、玩好之外,安全的善始善终至关重要:时过境迁,当年的同学再相聚,或许已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了。除了追忆当年“恰同学少年”的那番风华正茂外,也间或会出现拉同学入传销、骗借同学钱财、甚至性侵女同学的丑恶一幕。因而,召集同学会,不妨先定若干规矩,给同学们吃下“定心丸”。其次,如饮酒适量、男女同学保持集体行动、将醉酒同学安全护送到家等,都在注意之列。对当日不能往返、需入住宾馆的同学,安全防范尤须小心在意。
其实,当年的同学,现今大都是孩子的父母。因此,与其过分追求同学之间的亲密接触,不如让大伙携家带口,既可活跃气氛,又加固了安全屏障,岂不两全其美。譬如,若吴女士的丈夫此次一同随行,即便其照样酒醉不醒,也不致让“色狼”同学有机可乘。然而,吴女士的丈夫也着实“心太狠”:妻子受此大辱,不仅不加体恤,反狠心弃之,让吴女士的心“雪上加霜”。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对吴女士未必就是一件坏事:若仅仅是介意妻子受辱离婚,这样的丈夫,岂是妻子可以栖息的“臂膀”,这样的“爱情”,不要也罢,
不过,这次同学会的召集人也好,聚会的其他同学也好,吴女士本人也好,最初促成对此事的私了却是太不应该:首先,同学中的“色狼”仍然是“色狼”,断不应以同学情谊作为“放一马”的理由;其次,金钱补偿更是对“色狼”的放纵,会给其以“钱可以摆平一切”的误导。实际上也是如此,若不是其欠下的4万元补偿没有兑现,加上吴女士家庭因此破裂,此案很可能就此不了了之;再次,若女性的人格尊严可以通过金钱补偿来“等价交换”,岂不是对其构成了二次伤害?何况,吴女士丈夫愤而分手,说不定其“愤”的不是“受辱”,而是其“私了”之故。若果真如此,那吴女士的同学们,不会为之内疚么?
此外,此次吴女士受辱之后,不是求助法律,惩治罪犯,而是基于各种考虑,先选择私了。仅在私了条款无法兑现及婚姻解体的情况下,不得已而起诉。这就给了公众一个错觉:似乎受害人提起诉讼,不为伸张正义,而皆因利益与钱财。况且,若不是有诸多同学作证,势必因私了延误证据收集,而让罪犯逍遥法外。显然,尽管吴女士选择私了有保全名声及家庭的苦衷,最终也让“色狼”受到了应有的惩处,但吴女士为此饱受非议,却远非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
应该说,此案的是是非非给了人们太多启示:同学聚会有风险,赴会须谨慎;私了非但不能保全名声及家庭,甚至有可能加速婚姻解体。但近年来颇受追捧的同学会又怎么了:再聚首的同学们,当年的纯真还有几何?追忆青春年华的同学会,又何以会成为某些女同学的“噩梦”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397被浏览15,065分享邀请回答1883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过境迁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