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县教育网 煤炭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习水县煤炭产业分析及发展建议 2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供应热卖分类
暂时没有供应热卖分类!
产品库分类
暂时没有产品库分类!
暂时没有添加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首页
习水县振兴煤矿位于五一交通便利。习水县振兴煤矿本着“客户第一,诚信至上”的原则,欢迎国内外企业/公司/机构与本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考察、洽谈业务。习水县振兴煤矿主营:煤炭。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
& 防静电 您是第
习水县振兴煤矿
地址:...五一 &邮编:564614
联系人: 电话: 手机: 传真:
该网页由提供技术支持,如网页内容涉及版权、侵权问题以及其他疑问,请点击链接:免责声明:网页内容由发布者提供或来自互联网,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自行负责。阿土伯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微信扫一扫
习水县振兴煤矿习水县煤炭产业发展调研
&&&&&&字号
2014年习水县原煤产量达483.4万吨,实现税费收入3亿元;月共生产原煤271万吨,同比增长11.9%,税费收入1.04亿元。未来一段时期,煤炭仍然是促进习水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走煤炭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煤炭资源由燃料向材料转化、产品向精品发展,产业链从低端到高端延伸,是实现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习水是全国的煤炭开发重点县,素有“黔北煤海”之称,全县储煤面积103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50.3亿吨,距地表600米以内已探明储量27.6亿吨,可采储量16.8亿吨,可采煤层2至6层,煤层平均厚度5米以上,属优质无烟煤。全县24个乡镇(区)中有14个乡镇(区)产煤,主要分布于习水中部的平原、温水、良村、东皇、马临、隆兴、民化一带和东南部的仙源、二里、永安、
二郎、回龙一带。煤炭开采区主要集中于龙宝背斜、桑木场背斜的北西和南东翼。
(二)市场概况。习水煤炭分为内销和外销两部分,内销市场主要供应县域内二郎电厂和习水电厂,还供应县内民用煤,砖厂、酒厂等企业用煤,到2016年,县域内各企业可消耗煤炭500-600万吨。外销市场主要分布在合江、赤水、古蔺、叙永及江津一带,其中合江码头已成为习水煤炭外销的主要港口,2014年全县外销煤量达221.5万吨。
(三)环境影响。全县14个产煤乡镇(区)中有13个因煤炭开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马临、习酒、隆兴、回龙、民化、东皇、良村、温水等8个重点产煤乡镇(区)比较严重,仙源、双龙、永安、二里、二郎等5个乡镇均有煤炭地质灾害存在,部分区域较为严重。全县煤炭地质灾害主要涉及13个产煤乡镇(区)41个行政村130个村民组,受灾和受影响的居民和人数有1人。煤炭开采地质灾害点共182处,其中崩塌31处,滑坡12处,地裂缝102处,地面塌陷处37处,人畜饮水枯竭387处,农灌水源干涸46处,受影响水源295处。
二、习水县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方面:一是着力延伸煤炭产业链。为切实改变习水煤炭粗放式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煤炭洗选厂和瓦斯发电站建设。全县现已建成煤炭洗选厂煤矿7家,洗选能力达405万吨/年。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二郎电厂一期工程(装机容量2×660MW)已基本建成,2015年计划供应电煤130万吨,2016年计划供应电煤340万吨。二是完善煤炭产业配套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煤炭产业发展配套服务项目。目前,引进综采综掘设备维修服务中心,已完成征地工作;川黔渝(习水)煤炭交易中心已建成投入运行,运用市场手段调节煤炭流通;县煤矿瓦斯实验室和传感器调校中心已建成投入运行,解决了煤矿企业传感器调校不及时和送检难的问题;动力煤储配场正在进行地面硬化,在短期内可投入运行,将促进二郎电厂电煤产品的有效配给,并将有效防范电煤产品供需错位和失衡。
技术方面:一是着手“三化”建设。机械化:集中力量实施煤矿综合机械化改造,减少了入井人数,降低了煤炭生产的人工成本。通过近三年的努力,目前全县20对正常生产建设矿井中,已实现综采综掘和皮带运输的矿井共17对,占生产矿井的 85%,今年计划还完成3对矿井机械化改造;对完成综合机械化改造的矿井,按照200万元/对标准予以奖励,充分调动了煤矿企业实施综合机械化改造的积极性。信息化:财政资金统筹近1000万元建设县级煤矿安全综合信息化平台,现有20对正常生产矿井已全部完成综合信息化平台矿端建设及煤税监控系统,并与县级终端联网运行。质量标准化:以季度量化评级考核为抓手,狠抓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逐步实现了煤矿质量标准化常态化建设,2015年计划完成一级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3对,二级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12对,三级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5对。二是着力“三废”治理。强力推进煤矿污水处理厂、瓦斯发电建设,同步推进煤矿矿区绿化、亮化和进场公路硬化工程。现有的20对正常生产矿井已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5对矿井已完成绿化、亮化和公路硬化工程;全县已建成5所瓦斯发电站,已全部联入电网运行,装机容量达7900千瓦,瓦斯综合利用项目(C―LNG储气站和加注站)建设正常推进;全县现有11家矸石砖厂,习水电厂正在进行脱硫脱硝环保工程建设,将改造成为矸石发电厂,建成投入运行后,年耗煤量降为200万吨。三是着眼技术力量。目前县内煤矿主要推广应用的项目为新型长钻孔打钻设备和沿空留巷技术,下一步将逐步推广水力压裂技术和泡沫防尘等先进技术和工艺,不断提高煤矿科技装备水平。另一方面,截至目前已引进煤炭行业中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167名,组织安全培训安全管理人才666名,培养煤炭产业工人7742名。
三、影响和制约下一步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在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煤炭市场持续低迷,加之国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在短期内很难回暖,导致投资者投资信心不足,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煤矿企业贷款门槛,资金问题在短期内难以缓解;二是煤炭产业集中度较低,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受资金约束,无法采取实质性收购和兼并,煤矿企业表面上加入了集团公司,实质还是自负盈亏、自主管理,集团公司无实质性的统一管理权限,煤炭产业没有真正集中;三是煤炭经济粗放式发展的局面未根本扭转,煤炭工业新型化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弱,导致相关政策措施、用工制度等不能全面落实;四是煤炭加工转化利用率低,煤炭产业结构单一,原煤输出比重大;五是矿井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煤矿企业机械化改造起步晚,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作业并存,安全科技装备水平低,防灾、抗灾能力较弱;六是资源回收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矿区环境污染治理滞后,煤炭开采导致土地塌陷和水土流失严重。
四、对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一)积极创造企业安全生产宽松环境。一方面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有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安全生产预防体系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求真务实抓整改,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
(二)对接市场,延伸产业链,打造习水优质煤炭品牌。依靠科技进步延伸产业链,提高煤炭附加值。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煤气化等优势产业,实现煤液化、煤化工产业化。不同行业对煤炭标准要求不一,对煤炭进行分类,根据市场需要满足各种标准要求,习水受水资源限制和环境保护的制约,煤化工项目的审批可能受到限制,应重点在煤炭洗选方面下功夫,以煤炭洗选为核心,跟踪购置市场研发的先进洗选设备,提高选煤机电一体化水平,打造习水优质煤炭品牌。
(三)引进新技术、新装备、先进人才,加快煤矿转型升级。煤炭产业发展必须持续深入推进技术革新,应采取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方式鼓励和支持煤矿企业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加快煤矿转型升级,同时应当继续引导、督促煤矿企业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继续采取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着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积极组建博士后人才工作站,对煤炭生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不断创造、总结和提炼一套符合习水煤炭开采和灾害治理的办法,力求“零死亡、多出煤、快发展”。
(四)加快集团公司组建。在兼并重组上下功夫,淘汰落后产能和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加快转变煤炭产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整合关闭,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产业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
来源:习水县人民政府网
(责编:涂敏、陈康清)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贵州频道手机版
官方新浪微博
官方人民微博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习水县全力推进煤炭企业复工生产
来源:习水县政府办
  为扎实做好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确保第四季度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习水县按照“全省一流安全、高效、环保、花园式示范矿井”的总体要求,对全县停产整改煤矿产业进行复工复产验收。
  为推进煤炭产业复工复产,东皇镇木担坝煤矿全体干部职工放弃国庆节假日,紧锣密鼓的开展综采工作面陷落柱、探放水和质量标准化建设等整改工序,预计在10月底全面完成。
  为了保证国庆安全生产,该煤矿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并考试合格,合格一个入井一个,要求分管领导,每一班必须开展班前会,讲安全,讲操作,抓好现场调度,每班必须要有副中师以上的领导到现场进行值守。
  为确保安全生产,县安监局全体驻矿监管干部放弃节假日,深入矿区一线,帮助、指导、督促煤矿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并聘请专家组对全县13家煤矿进行了现场检查验收。截至目前,全县正常建设生产煤炭企业19家,复工复产11家,准备复工复产7家。
责任编辑:张骞
主办:遵义市人民政府
承办: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遵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人民路343号
邮政编码:563003
北京拓尔思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习水县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习水县,是贵州省下辖县,位于贵州北部,地处川黔渝结合部的枢纽地带,东连贵州、重庆,西接贵州,南近贵州、四川,属系和长江流域,总面积3128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20个镇、2个乡,截止2010年,习水县总人口717534人。习水是全国煤炭开发重点县。全县储煤面积92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8.7亿吨,距地表600米以内已探明储量16亿吨,可采煤层4至6层,每层平均厚度5米,具有储量大、品质优、发热量高、含硫量低、灰份小、转化温度高等特点,是电力、化工、冶炼等不可多得的优质燃料。[1]
习水县历史沿革
习水在周代至战国时期为鳛国。
秦代隶巴郡、蜀郡。
西汉属犍为郡符县(今合江);东汉属符县(后改为符信县、符节县)。(三国)蜀汉时,隶江阳郡符节县。
西晋(废符节县)仍属江阳郡;东晋(改置安乐县)属东江阳郡。
南北朝时隶南朝的梁,属泸州郡的安乐戍;其后隶北朝的北周,564年(武帝保定四年)改安乐戍为合江县,属泸州郡合江县。
隋代,隶泸川郡县。
唐代(618)改泸川郡为泸州,今习水部分地域属泸州合江县,部分地域属溱州;806年(元和元年),今习水境内赤水河一带属剑南道泸州。
五代十国时隶后唐,属剑南道泸州合江县。
宋代,1109年(大观三年),在今土城镇建滋州,领仁怀、承流二县,仁怀县城设今赤水市复兴镇,习水县境皆属之。1121年(宣和三年)废滋州,设武都城(治所在今土城);撤仁怀、承流二县,设仁怀堡,辖原仁怀、承流二县地,包括今习水全境。
元代,设仁怀、古滋两处,改属播州军民安抚司,隶湖广行省。1291年(元二十八年),改隶四川行省播州军民安抚司。习水县境属仁怀、古滋等处。元末,红巾军明玉珍在今重庆称帝(国号夏),其间改仁怀、古滋等处为怀阳县,习水县境属之。
明代,1371年(洪武四年),在马口崖(今儒维堡子头)设永宁长官司,4年后升为永宁宣抚司,同年迁普北市(今叙永县治),但仍划出其赤水河以东地段归当地袁氏土司领辖。1372年(洪武五年)正月,“改古滋城(今土城)千户之所,设唐朝坝(今同民镇)长官司”,属永宁宣抚司,隶四川行省,领辖今赤水市和习水县大部地域。1396年(洪武二十九年)10月,四川分三道,唐朝坝长官司属川东道(设今重庆)。1567年(隆庆元年)4月,唐朝坝长官司迁至渔溪(儒维堡子头),仍属永宁宣抚司。1572年(隆庆五年),杨应龙袭播州宣慰使职,将仁怀、古滋等地收归播州领属。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播乱平定后,“改土归流”,明廷始复旧地而置仁怀县,属地相当于今仁、赤、习三县市地;播州辖地分置平越、遵义两个军民府,前者隶贵州,后者属四川,仁怀县属遵义军民府所领,辖10个里,其中土城、吼滩、小溪、二郎、丁山5个里为今习水县地。因复兴场毁于战乱,仁怀县治所迁至留元坝(今赤水市区)。
清代,1658年(顺治十五年)仁怀县所辖10里未变。1728年(雍正六年)7月,仁怀县随遵义府改隶贵州;除仁怀、河西、土城三里划归粮铺通判就近管辖外,其余7里(包括今习水县大部)仍归仁怀县管辖。1730年(雍正八年),仁怀县治地由留元坝移亭子坝(今仁怀市中枢镇)。原仁怀县治地(驻粮铺通判、遵义厅)设置仁怀直隶厅。1748年(乾隆十三年)7月,遵义府驻仁怀县粮铺通判改设遵义厅,归遵义府领属。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遵义厅改设仁怀直隶厅、隶贵州省粮储道。此时,今习水隶属的土城、隆兴、醒民、同民、民化、东皇等镇乡隶仁怀直隶厅;温水、双龙、官店、寨坝、良村、桑木、永安、回龙、大坡、坭坝、仙源、桃林、三岔河、程寨、二郎、二里、习酒等乡镇境地属仁怀县。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正月20日,遵义府经移驻温水,名为“温水府经”,是习水建置之始;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4月14日,撤销贵州粮储道,改仁怀直隶厅为“赤水厅”;至1911年(宣统三年),今习水辖地分别归赤水厅和仁怀县,均归遵义府统领。[2]
民国2年(1913)8月,建立温水分县,仍隶仁怀县,辖小溪、丁山、吼滩、赤水4里;1915年(民国四年)9月,撤销温水分县,成立习水县,驻地温水,次年迁官渡(今赤水市官渡镇),属黔中道。1916年(民国五年)初,正式划定习水县行政区域,将原仁怀县(即温水分县所辖)的小溪、丁山、吼滩、赤水4里和赤水厅插入仁怀县的东皇等地划归习水县。同年实行区、保、甲、排建置,全县共设6区、21保。民国21年(1932),增设第七区(驻寨坝)。此时,习水县设7区、9镇、68乡。[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习水县辖长沙、官渡、东皇、良村、温水、寨坝、官店、双龙8个区。1965年11月,赤水县的土城、醒民、隆兴和仁怀县的桑木、回龙、永安6个区划归习水县,习水县的长沙、官渡2个区划归赤水县。习水县辖12个区1个镇。1992年建镇并乡撤区至1998年设立马临工业经济区,习水县辖24个乡镇区。[4]
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黔府函〔号),对原区划进行调整,增设东皇等4个街道办事处,至此,习水县共辖20个镇、2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5]
习水县行政区划
截止2010年,习水县行政区划面积3128平方公里,辖14个镇、9个乡。[6]
日,贵州省政府(黔府函〔号)批复同意撤销建制,设置东皇街道、杉王街道、九龙街道,同意从隆兴镇行政区划中析置,同意撤销、、、、、、建制,分别设镇,行政区划调整后,习水县辖4个街道、20个镇、2个乡[5]
4街道:、、、
20镇:、、、、、、、、、、、、、、、、、、、
习水县地理环境
习水县地理位置
习水属大娄山系和流域,位于贵州省北部,东连贵州省桐梓,西接赤水、古蔺,面向重庆,背靠遵义贵阳,是贵州襟川渝、通江达海的前沿窗口。[7]
习水县地形
习水县地处山系西北坡与南缘的过渡地带,境内属中山峡谷地貌,地势东高西低,最高处海拔1871.9米,最低处海拔275米。[7]
习水县地质
习水县境内出露地层,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发育。依次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三叠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共9系19统31组2群。地层总厚度约9900米。
:仅有上统灯影组零星出露,最大厚度210米。
:出露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厚度米。
奥陶系:出露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5%,总厚度325-500米。
:出露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1%,总厚度393-813米。
:出露面积占总面积的9.4%,总厚度为420-620米。
:出露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0%,总厚度米。
侏罗系:出露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5%,总厚度米。
:出露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2%,总厚度520-900米。
:仅有更新统至全新统沉积,最大厚度32米。[7]
处于川黔南北向构造带与北东向构造带交接的复合部,北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沉降带的“四川盆地”相接,南与早古生代的“黔中隆起”相邻。唯燕山期末的四川运动是主要的造山运动。
经向构造体系。分布在北部及西北部与川黔两省,赤水、习水两县交界的广大地区,以近于南北向平行展布的宽缓褶皱为主,由侏罗系、白垩系地层组成。
纬向构造体系。表层反映弱而分散,以开阔开缓的褶皱和少数断裂为特征,零星分布在北部的经向构造体系和华夏式构造体系之间。
华夏式构造体系。由一系列走向北东-西南的宽层长轴状褶皱组成,常具明显的雁列分级特征,广泛分布于中部及南部地区。
境内地质构造体系,均定型于燕山期末的四川运动。[7]
习水县地貌
习水县处于近期不断隆起的贵州高原北部,在大娄山山系西北坡与四川盆地南缘的过渡地带。东部至高点黄沙岩海拔1871.9米,是境内最高峰,西部至高点蔺江梁子海拔1661米,北部至高点轿
子山海拔1751米,形成三角鼎立之势。西部赤水河出境处的小坝乡河滩地是最低点,海拔275米。境内相对高差1596.9米,境内地貌,按照地势形成的外力因素与地质条件,分为三种类型。
浸蚀构造类型。面积2400.7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6.85%,主要分布在海拔275-1871米的低山谷地及中山山地地带;
溶蚀构造类型。面积446.4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4.29%,主要分布在海拔850-1600米的低中山、中中山地区。
浸蚀溶蚀类型。面积276.8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8.86%,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低中山、中中山地区,并以处于分水岭地带的中山山地为主。[7]
习水县气候特征
习水县属,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伏旱;秋季,温度下降快,多绵雨;冬季,多低温阴雨;春季,气温回升不稳定,多夜雨;多阴雨、少日照、湿度大;局地小气候明显;气候的垂直差异十分显著。[8]
年观测资料统计,年均日照时数为1053.0小时,年总辐射量为83.29千卡/平方厘米,在遵义13县市辐射量处前5位。
观测资料统计,平均气温为13.1℃,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4.4℃,年极端最低气温为-8.6℃。大于等于5℃、10℃、12℃、22℃平均有效积温分别为4630.2℃、4127.4℃、3855.7℃、1265.8℃。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3.5℃,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年极端最低气温为-6.4℃,大于等于5℃、10
℃、12℃、22℃平均有效积温分别为4768.0℃、4270.0℃、3989.5℃、1301.4℃,分别较前述各界限有效积温增高137.8℃、142.6℃、133.8℃、35.6℃。极端最高气温增高1.6℃,极端最低气温增高2.2℃,年平均无霜期为268天,最长无霜期为303天。
年观测资料统计,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109.9毫米,年平均雨日为207.9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一日最大降雨量为177.5毫米。年资料统计,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051.0毫米,减少58.9毫米。年平均雨日为196.3天,减少11.6天。[8]
习水县自然资源
习水县土地资源
土地面积为公顷。农用地面积公顷,其中:耕地77988.75公顷、园地398.18公顷、林地公顷、牧草地1395.99公顷、其它农用地23729.33公顷;建设用地6651.83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460.8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878.75公顷、水利设施用地312.22公顷;未利用地16969.82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4669.59公顷,其它土地2300.23公顷。[6]
习水县矿产资源
截止2010年,习水县已发现矿产
矿产资源图片
30种,有铁矿、、铜矿、、、、、石灰岩、、高岭土、陶土、瓷土、、、、烟煤、风化煤、油页岩、磷矿、硫铁矿、雄黄、含钾岩石、、石膏、大理石、方解石、天然沥青、水晶、、温泉、石英砂岩。[9]
习水县生物资源
截止2010年,习水县种子植物有128科、411属、805种,分别占贵州种子植物科、属、种的58.98%、32.98%、17.10%。区内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多样,既有西南分布种(西南枸子、粉叶枸子等37种)、云南分布种(窄叶青冈等12种),和东喜马拉雅分布种(西藏桃叶珊瑚等3种),也有丰富的华中分布种(灰
柯等68种),华东分布种(绿叶五味子等62种)。植物区系是以温带种的地理成分占优势,计有624种,占区内总种数的77.5%,而热带种的成分162种,占区内总种数的20.12%。区系的组成东亚分布种221种,占区内总种数的27.45%,中国特有种402种,占区内总种数的49.93%;中亚热带分布种10种,即美丽红山茶、冬青叶山茶、小黄花茶、狭叶瘤果茶、贵州大头茶、赤习水忍冬、习水楼梯草、赤水黄芩等。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树种和保护植物1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南方红豆杉、香果树、银杏、珙桐,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有福建柏、杜仲、闽楠、楠木、红豆树、鹅掌楸、厚朴、榉木、、花榈木,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
其中桫椤和福建柏形成单优群落,这在中国实属罕见。区内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大型真菌种类也很多。蕨类植物共37科81属163种及1变种,约占贵州蕨类植物总种数的22.55%。苔藓植物有154种,隶属47科89属。中国大陆新纪录3种,西南地区新纪录5种,省新纪录11种。大型真菌在考察期间共采得标本210号,经初步研究有35科45属77种,其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有银耳、黑木耳、香菇、竹荪、球孢白僵菌、粉质拟青霉等。[10]
截止2010年习水县,有72种2亚种,分属8目24科,占省兽类总数的52%;鸟类142种,隶属15目35科;爬行动物34种,隶属3目10科21属,占省爬行动物总数的33%;两栖动物31种,隶属2目9科17属,占省两栖动物总数的48.44%;鱼类57种,分属5目11科43属,其种数占省鱼类总种数(202种)的28.22%;昆虫175种,隶属9目49科。诸多动物中,属国家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29种,省地方保护的动物有8种,分别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豹、云豹,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青鼬、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班灵狸、林麝、鬣羚、斑羚、大鲵、虎纹蛙、细痣疣螈,国家重点保护鸟类(黑)鸢、普通鵟、白尾鹞、红隼、红腹角雉、白鹇、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领角鸮、班头鸺留鸟、灰林鸮和省重点保护动物小麂、赤麂、毛冠鹿、啄木鸟、黑枕绿啄木鸟、大班啄木鸟、鹰鹃、四声杜鹃。[10]
习水县人口
截止2010年,习水县总人口717534人。
地域的划分,大体分为西南部(土城、民化、同民、醒民、回龙、习酒、隆兴、马临、桑木、二郎、永安、二里)12个乡镇,东北部(温水、大坡、寨坝、坭坝、仙源、双龙、官店、桃林)8个乡镇,中北部(东皇、程寨、良村、三岔河)4个乡镇。人口分布的特点是西南部的12个乡镇人口居多,2006年总人口307796人,占总人口的44.79%,地处东北部的8个乡镇人口次之,总人口为214886人,占总人口的31.27%,地处中北部的4个乡镇人口与东北部地区再次之,总人口164514人,占总人口的23.94%。[11]
2000年城镇人口52685人,占总人口的8.1%,农村人口597752人,占总人口的91.9%。2003年城镇人口65898人,占总人口的9.78%,农村人口607906人,占总人口的90.22%。2005年城镇的非农业人口66189人,占总人口的9.75%,农村人口612670人,占总人口的90.25%。2006年城镇人口65284人,占总人口9.5%,农村人口621912人,占总人口90.5%。[11]
1990年为每平方千米185.11人,2006年每平方千米219.97人,比1990年每平方千米增长34.86人,按地域划分的密度为,西南部地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64.79人,东北部地区每平方千米平均193.46人,中北部地区每平方千米193.68人。[11]
习水县经济
“八五”期末国内生产总值5.25亿元,比“七五”末3.11亿元增长68.75%,年均递增11.03%;工农业总产值5.28亿元,比“七五”期末1.94亿元增长172.51%,年均递增22.2%;粮食总产量212655吨,比“七五”期末140975吨增长50.85%,年均递增8.57%;肥猪出栏225066头,比“七五”期末188466头增长19.42%,年均递增3.61%;财政收入完成5167.1万元,比“七五”期末2323万元增长122.43%,年均递增17.34%;农民人均纯收入605元,比“七五”末371元增长62.6%,年均递增10.23%。
“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11.13亿元,比“八五”末5.25亿元增长115.18%,年均递增17.69%;粮食总产量319349吨,比“八五”末212655吨增长50.17%,年均递增8.34%;肥猪出栏333092头,比“八五”末225066头增长48%,年均递增8.16%;财政收入实现1.41亿元,比“八五”末5167.1万元增长172.36%,年均递增22.19%;农民人均纯收入1285元,比“八五”末605元增长112.4%,年均递增16.26%。财政总收入达14073万元,年均增长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86万元,年均增长19.5%;财政总支出4033万元,年均增长18.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亿元,年均增长16%;总人口达6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计生率89.9%,比1995年提高了13.7%。
“十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跃上20亿元新台阶,比“九五”期末8.64亿元,年均增长12.2%,超过“十五”计划年均增长12%的预期目标,财政总收入达到2.61亿元,年均增长13.2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034万元,年均增长12.03%;五年累计投资总额达到36亿元,比九五时期净增21亿元。
“十一五”时期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49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10%,年均增长11.5%。三次产业比重为19.6:39.9:40.5,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9.69%,第二产业比重上升5.59%,第三产业比重提高4.1%。财政总收入完成7.68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94%,年均增长24.0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0300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06元,年均增长11.7%。[12]
2014年习水县完成106亿元,增长17.5%;规模工业增加值56.8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均获得较高的增长态势;综合排名连续3年进入全省前30位。
习水县社会
习水县教育
1991年,全县有小学463所,初级中学58所(含乡完小附设初中班。1997年,遵义市政府对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复评时,有小学校(教学点)565所,初中61所(含小学附设初中)。年,遵循“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和“适用、够用、节俭”的办学原则,按照“初中最小规模在18个班以上,小学在六年级六个班以上,适当保留部分教学点”的布局要求,撤并了小学校(教学点)264所,初级中学14所。调整布局后,设置小学301所,初级中学47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大型村级小学附设初中部)。2004年7月,习酒公司子弟学校划归地方政府办学。2004年调整布局后,由于少部分教学点受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和人口向城镇迁移的影响,学生数锐减,被撤并。到2010年秋季,公民办学校有完全小学213所,初级小学21所,教学点38个,初级中学36所,高级完全中学6所,高级中学1所。[13]
习水县文化
1996年撤销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合并为“习水县文化广播电视局”。2004年撤消体育事业局,与文化广播电视局合并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同时增挂新闻出版(版权)局,设正科级体育运动中心。2010年撤消旅游事业局,与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并为习水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版权旅游局。乡镇1991年设置文化站、广播电视站。2002年,乡镇政府社会事务办公室设文化服务中心。
习水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有文学创作协会(成立于日),有会员60人;书法协会(成立于日),有会员40人;美术协会(成立于日),有会员13人;音乐舞蹈协会(成立于日),有会员58人;摄影协会(成立于日),有会员42人等5个协会;2002年将音乐舞蹈协会分设成音乐协会和舞蹈协会,音乐协会(成立于日),有会员78人,舞蹈协会(成立于日),有会员86人;戏剧曲艺协会(成立于日),有会员30人。
1991年,完成了《习酒醉天下》创作、录制;创作歌曲《赤水河风情》由省电视台每周一歌栏目展播。1992年:组队参加文化部、中国舞蹈家协会举办的全国首届企业舞蹈比赛;自筹资金创办《风采》刊物,年内出版四期。1993年:佘显录创作歌曲《赤水河纤夫曲》,参加省广播歌曲评比,入选全国比赛。
1999年,为迎接火电厂可研审查会的召开,精心排练了一台《山中升起金色的太阳》大型专题文艺演出。2000年,结合县委、政府三万活动,组织送文化下乡12次;40件作品在省内外刊物发表、播放、展出和演出。2001年:举办《庆祝建党80周年书法、摄影、美术大展》,参展人员112人,入选作品300余件。罗吉宇创作、执导的生命在呼唤大型禁毒文艺晚会在遵义市公演,并由遵义电视台录制播放,先后在遵义县、遵义师院及纪念广场进行演出。2004年,承办迎春文艺晚会,邀请了省内外知名歌手来习演出;创作了民族舞蹈《阿公的酒》,获省、市文艺调演一等、二等奖,并在遵义市8·28招商节开幕式上演出。2005年在一会一节活动中,邀请了著名演员杭天琪、朱晓玲、韦嘉等来习演出;艺术团节目《丹霞情思》在中央电视台播出。2007年,成立了业余艺术团、艺术考级培训中心及红城乐队。习水(习酒)艺术团07年完成各种演出近40余场,观众近7万人次,创作编排文艺节目48个,其中:《苗家娃上学》获得香港国际少儿艺术节一等奖;街舞《BRNKING》获得多彩贵州舞蹈大赛遵义市赛区及全省总决赛金奖,舞蹈《兄弟姐妹》获遵义市赛区优秀奖;小舞剧《山村畅想》获文化部群星奖遵义市赛区创作奖,山野风组合《苗家迎着幸福来》获声乐类金奖,舞蹈《情怀》、《女人-背篓》、《溜溜康定》、《羌绣》、《大山彝人》、《泥巴-影子》,小品《七彩邮票》、《二百五》,独唱、器乐独奏、美术摄影作品等分别获得银奖和铜奖。与CCTV-乡村大世界栏目联合举办激情飞扬-放歌习水春节电视联欢晚会,由中央电视台7套拨出两次;为隆重庆祝八一建军节暨四渡赤水纪念馆开馆,承办了四渡赤水-激情血脉大型军歌会;组织红色之旅暨新农村建设创作采风活动。2008年,协助地方税务局成功拍摄三集方言电视短剧,在全省评比中获得特别创新奖。2009年,联办官店首届金海水车节;协助数字电影《飞翔的爱》、《铁血警魂之卧槽马》的拍摄。2010年联合承办纪念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战役75周年活动;推荐7人加入中国合唱家协会;组织代表队参加红色中国行,革命老区红歌会重庆站和遵义站的演出;完成中国红军节和纪念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胜利75周年大会暨第二届绿洲红城经贸文化旅游节相关系列活动。[14]
2003年《大杉文艺》创刊,不久更名为《习水河》。2004年《习水诗苑》创刊。1993年,谭智勇的短篇小说《老柳趣话》在《人民文学》发表。谭智勇的散文《西藏行》在贵州省文艺“新长征”职工文艺评奖中获一等奖。陈长文的散文《酒城汉子》在贵州省“新长征”职工文艺评奖中获二等奖。1997年,刘廷彬为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方圆趣味书法》集作序。
1991年,在四川合江县举办的第二届赤水河之声音乐节上,歌曲《赤水河风情》获创作一等奖。1992年,歌曲《赤水河纤夫》获第三届赤水河之声音乐节一等奖。歌手邱继军、任小红分别获演唱二等奖。1993年,歌曲《我的家》在第四届赤河之声音乐节获创作二等奖。翁庆德创作的歌曲《期待更多》在贵州省“新长征”职工文艺评奖中获二等奖。1994年,歌曲《这是我的祖国》、《采金桔的小妹》在第五届赤水河之声音乐节获创作二等奖。1995年,歌曲《打工妹的心里话》获第六届赤水河之声音乐节二等奖。1996年,在第七届赤水河之声音乐节上,歌手石林获第一名。歌曲《苦花》获二等奖。1997年,歌曲《桫椤像把伞》在四川叙永举办的在第八届赤水河之声音乐节获创作一等奖。1998年3月,在遵义市委宣传举办的“鹰盾杯”歌手大赛中,李黔华获三等奖。10月,在四川省古蔺县举办的第九届赤水河之声音乐节中,歌曲《当兵的阿哥要回来》获二等奖。2000年,在赤水举办的赤水河之声音乐节中马佳、尚平获演唱一等奖。歌曲《槐花开》、歌词《西部人》分别获创作一等奖。
1992年5月,舞蹈《赤水河风情》参加贵州省文艺调演舞蹈大赛获二等奖。8月,参加文化部在山西表演的舞蹈《赤水河风情》获一等奖,《高梁红》、《山里人》获二等奖。2000年,舞蹈《热烈的土地》参加省、市武警系统文艺调演获一等奖。
1991年,何启洪国画《干柿子》发表于辽宁省《美术大观》,版画《激浪》发表
于《中国青年报》。1995年,刘廷彬国画《江上渔者》等6幅作品收入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墨缘画展》作品选,王林刚速写发表于《云贵民兵》。1996年,黎长军《老家》入展遵义市美术、书法、摄影展。1997年,黎长军《水上人家》、雷雨《润》入展遵义地区庆祝香港回归美术、书法、摄影展览。1998年,雷雨《韵》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当代绘画艺术》。1999年,雷雨作品《秋声》参加遵义地区澳门回归美术、书法、摄影展;何启洪国画作品“大山情”获湖南省文化厅主办的“炎黄杯书画大赛”三等奖。
1990年,何启洪书法作品在上海《写字》杂志发表。1991年,何启洪书法作品在辽宁省《美术大观》发表。1992年,贺凝书法作品获贵州省新长征职工文艺创作活动三等奖。1995年,黎长军书法作品在《贵州日报》发表,贺凝书法作品获全国书法大赛铜奖。
1992年,熊洪潘摄影作品《大地》获贵州省第七届摄影艺术作品展览三等奖。刘廷彬和熊洪潘合作的《美酒河》组照在遵义旅游风光摄影艺术作品展览中获一等奖。在绥阳、湄潭、正安、赤水、习水五县(市)联合举办的摄影艺术作品展览中,熊洪潘作品《童年》获一等奖,刘廷彬作品《晨汲》获二等奖。1993年,在成都军区举办的《川陵杯》摄影书法大赛中,赵维华、刘廷彬、熊洪潘合拍的组照《赤水河风光》获一等奖。1994年,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爱祖国,赞家乡”美术、书法、摄影大展中,熊洪潘作品《烈日下》获一等奖。1996年,在省文化厅举办的《贵州省群众文化演展大赛》中熊洪潘摄影作品《反差》荣获摄影一等奖。2000年1月,在“全国群众书画摄影大展”活动中,熊洪潘作品《烈日下》获铜奖。[14]
习水县旅游
二郎坝天主教堂
二郎天主教堂离县城42公里,距仁怀市80公里,位于二郎河与桐梓河交汇处,为白墙青瓦的庙式建筑。[15]
土城古镇位于赤水河中游,距习水县城28公里,是习水到赤水的中心接点,是黔中腹地西出川南的交通要道。小城三面临水,被面环山,小镇依山而建,水绕镇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6]
三岔河崖墓石刻
在三岔河乡以北约1公里的岩上村,有一段高3米-7米不等,长约100多米的砂质崖璧上,遗有人工开凿的崖墓5穴。洞穴大者2.34米×2.32米,小者进深仅0.76米,崖墓下距三岔河面100余米。
位于南端第三穴左侧1.3米处,阴刻直书汉字3行,共37字。刻文中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
崖壁中段的第四穴内,左侧壁上有一浅浮雕鱼图,长0.4米,宽0.1米。鱼鼓鳍张嘴,作觅食状。
居于崖墓北端的第五穴旁摩崖石刻最多,墓门上端有一阴刻捕鱼图,图为一只打鱼船,船内伸出一根长竿,驱鸬鹚下水捕鱼。鸬鹚张嘴啄鱼,一鱼仓皇逃窜。另一墓门上方有阴刻直书5字,似为勒石人留名。
三岔河章武三年崖墓石刻,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属东汉石室中的“冢”型,它既有两汉时墓葬刻石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兼有摩崖刻石的风格。据考证,崖墓原有墓门,以石封固,但因历经1000多年的岁月,盗墓者毁门取走墓中随葬品,遂成空洞无门。后来被人们误为“峦洞”或“僚洞”。 [17]
习水县主要领导
县委书记:周舟
县长:陈钊
县人大主任:陈永清
县政协主席:李康
习水县文化历史
习水县红色历史
习水是一片红色的土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
河”,其中一、二、四渡就在习水境内。红军四渡赤水河留下的指挥部旧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住居,青杠坡战斗、梅溪河战斗等红军与川军、黔军殊死决战的战地遗址,红军书写的反蒋抗日标语等长征文化遗迹犹存,是昭示后人奋发向上,排除艰险的精神财富。
习水县文化现象
经考证,一万五千多年前,便有人类在习水繁衍生息,巴蜀文化的发展和兴盛,在习水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深远的痕迹。境内摹崖石刻、悬棺、崖墓,袁氏家祠等文化遗物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
习水县风俗文化
醒民镇龙马乡、龙坪村境内,有三个突起的山包,叫榨山坝,面积约十亩多,相传五百多年前,高山张家和高风寺杨家联婚在这里对歌,一直对了三天都不分胜负,并约定第二年又来对歌,这个事情一传十、十传百便传开,于是云、贵、川三省少数民族便来这里对歌相亲,榨山坝就自然地应运而生为一年一度正月初三“赶苗场“的苗家全民性的集会,如今很大一部份汉族参与其中,被为川、黔两省毗邻县最有意义、规模最大的传统集会,最多时达7000余人,最少时以有2000多人。
红头苗族婚俗
良村镇民主村民组居住红头苗族一百多户,其婚俗大约至南宋以来变化不大,是一个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礼仪形式,蕴藏了文化民俗资料。
苗族挑花刺绣
良村镇和温水镇的苗族聚居地,其挑花刺绣工艺精湛,色彩艳丽,图案多以几何纹样组合,展开的形式,同时配以花鸟鱼虫,蟠桃果蔬传统图案。主要运用在头帕、衣服、腰带、鞋、鞋垫、背带、手帕等。[14]
.习水县人民政府网站[引用日期]
.习水县人民政府网站[引用日期]
.习水县人民政府网站[引用日期]
.习水县人民政府网站[引用日期]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习水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习水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习水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中国太子参网[引用日期]
.习水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习水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习水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习水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习水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习水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习水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习水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习水县教育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