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代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符号是什么

&&&&当前位置:&&&&&&
浏览次数:
视力保护色:
&  南京,这个屹立在长江之畔、历经风雨的沧桑古城,究竞有哪些瑰丽夺人的风物、哪些余音绕梁的辞章、哪些卓尔不凡的气质以及哪些波澜壮阔的成就,让我们爱它爱得如此深沉?&&  南京,背倚钟山,怀抱大江,十朝都会,人杰地灵。它是一方山水城林,兼备山川形胜之妙;它是一座历史名城,萦绕着沧桑兴衰之感;它是一方文化重镇,无处不流淌着古今文人墨客的遐想情思;它还是一座文明之城,哺育了世世代代淳朴、博爱、智慧的南京人民。&  爱南京,是因为这里的山川河流。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一道风景。它地控长江扼守京沪大动脉,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城东钟山龙蟠,城西石城虎踞。秦淮河、金川河蜿蜒城中,玄武湖、莫愁湖静若处子。这些风光名胜,经过历代文人索隐穷幽,至乾隆以降,共得金陵四十八景。最为脍炙人口的,莫过于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其间既有高山大河的雄浑大气,又兼江南水乡的烟雨迷朦;既有故宫城垣的残墙旧础,又有禅林道场的暮鼓晨钟。&&  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也忍不住赞叹:南京“其位置乃在一关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1912年,中山先生与胡双民等人在紫金山打猎,看到这里山势雄伟,松柏青翠,遂笑对左右说:“待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杯土,以安置躯壳尔。”中山先生逝世后,后人依其遗愿于钟山南麓建立了巍峨壮丽的中山陵,更为南京的山川增添了一份浩然之气。&&  爱南京,是因为这里的悠远历史。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记录了一段帝王之都的沧桑往事。汤山的猿人化石把南京的史前痕迹前溯了50万年。&  从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范蠡筑城算起,南京至今已有2500年建城史。诸葛亮第一次到南京,便惊呼:“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以后便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建都于此,故称“十朝都会”。&  正因为此,南京直接见证了中国近现代荣辱兴衰的历史。明清两代,中国国力已臻鼎盛,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船队便是从龙江起锚,扬帆远航。明朝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岿然不动,江南贡院、江宁织造府遗迹至今可辨。及至民国鼎革,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一举推翻漫长的封建帝制。半个世纪不到,总统府上升起的红旗则宣告了新纪元的到来。然而,同样也是在南京,静海寺见证了《南京条约》刻骨铭心的耻辱。1937年则掀开了南京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30万无辜同胞惨死于日寇屠刀之下。  可以说,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够像南京这样把中华民族历史的骄傲和忧伤如此纠缠在一起:它既是诸多王朝的龙兴之地.也是更多帝王仓皇辞庙之所;它既在特立独行的魏晋风度和柔靡温婉的六朝烟水中浸淫已久,却又培育出气势磅礴的大明文化;&  它既经历了中华民族最为鼎盛的黄金时代,却也曾蒙上了华夏历史上最为惨痛的羞辱,承受了最为撕心裂肺的疼痛。那些散布在城中的遗迹风物,处处留下了这种矛盾、复杂的印记。秦淮河相传是秦始皇为破金陵王气而开凿的一道符咒,又是湮没在六朝金粉中的温柔之乡:钟山既长眠着帝王将相的青云伟业,也留下过众多儒释道的世外传说;王导、谢安的世家豪宅,曾与烟花柳巷比邻而居;雨花台上不再有梁朝的法师讲经,一千多年后它成为中国军队阻击日寇的战场,更见证了共产党人为理想慷慨就义的血色黄昏。南京,处处萦绕着纷繁复杂的历史情结,让人剪不断,理还乱。&  爱南京,是因为这里的文采风流。这里的一颦一笑、一诗一赋就是妙手偶得的千古文章。晋元帝南渡之后,中原衣冠士族纷纷南迁。魏晋风度,以南京为代表的江左风流独占一半。《吴都赋》中的词藻铺陈,极言城垣壮丽,市井繁华;《世说新语》中的典故选闻,让人对襟怀洒脱的江左名士追慕不已。“东山再起”、“新亭对泣”、“闻鸡起舞’’等成语,也都肇始南京。“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则是南朝诗人谢脁的精炼概括。南唐二主更为后人留下了柔肠百转的婉约词章。&  唐宋以降,歌咏南京的诗文更是层出不穷,其中当然不乏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这样的大家名作。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诸多情节、人物、景观、习俗、语言,其生活原型都在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始建于宋景祜元年,几经兴废。紧邻其东侧的江南贡院,则是历代乡试的考场,至清光绪间已拥有号舍两万余间,规模为全国之冠。无数江南士子从这里走出家乡,成就一番治国平天下的事业。而此间才子佳人的恩怨传奇,歌哭笑骂,更为十里秦淮增添了几许浪漫的色彩。实际上,南京已经不只是一个文化中心,而早已成为一种地域文化符号,凝聚了或怀乡、或思古、或激昂、或浩叹的情感,成为历代文人骚客抒情感怀最重要的载体和描写最集中的题材。南京的气质既是伤感的,也是豪迈的;既是婉约的,也是雄浑的。正是这种气质,使得作为文化符号的南京,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意象,代表了古往今来人们对世代兴替、人世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自然风物、壮丽山河的讴歌和对自由、豁达、情感的追求与向往。南京的文化,还是传统和现代的统一。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明孝陵,得以精心保护的石头城、南朝石刻、南唐二陵和明城墙,隐于闹市并修缮一新的金陵刻经处、甘熙故居,重见天日的南京云锦。&&&  朝天宫里的南京历史文化陈列,都是文化薪火相传的见证。今天的南京,拥有高校48所、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近600家,报社、电台、电视台37家,互联网用户近百万.依旧是屹立东南的文化重镇和学术高地。&  爱南京,是因为这里淳朴、文明、博爱和智慧的人民。南京地处南北交汇之所,是历来的通衢重镇,也因此,南京以博大的胸怀时时处处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群和文化。南京是“水文化”与“山文化”的复合体,是“北文化’’和"南文化”的汇合点。南京人质朴但不愚昧,文雅但不虚伪;南京人包容而不排外,博爱而不矫情;南京人聪明而不显摆,性灵而不失坚韧。随手拈来南京的名人高士,不是一代累师巨擘,便有一颗伟大的心灵。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画圣顾恺之。南朝科学巨匠祖冲之,唐朝书法家颜真卿、七绝圣手王昌龄,清代《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才子袁枚、爱国思想家魏源,以及近现代陶行知、徐悲鸿、傅抱石、刘海粟、林散之、胡小石等,灿若群星,不胜枚举。当代南京,更是培育和汇聚了太多的杰出人才。在宁中科院院士有43人,工程院院士有28人,大学在校生43万,名列全国前茅,而每万人中大学生比例为全国之冠。更为重要的是,南京人还有当代的杰出代表。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涌现出了周光裕、李元龙这样一批平民英雄。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是南京人民建设和谐社会一份得天独厚的精神财富。&  爱南京,是因为这里日新月异的面貌。这里无处不洋溢着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南京长江大桥,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一个让亿万中国人自豪的标志性建筑,如今已经有了二桥、三桥两个兄弟。沪宁高速、宁杭高速、宁连高速、绕城公路、地铁一号线,和它们共同构架起南京的交通大动脉。曾几何时,6层高的福昌饭店在南京就已经鹤立鸡群,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37层的金陵饭店也已独领风骚。而现在的南京,高楼耸立摩天,商铺鳞次栉比,霓虹流光溢彩,花木扶疏争艳。新街口,享誉中华的第一商圈;湖南路,响当当的全国文明街;1912街区,民国建筑和都市夜生活的完美结合。曾几何时,秦淮河水污秽不堪,行人掩鼻,如今泛舟水上,清风徐来,沿途可以饱览金陵风光。曾几何时,阅江楼只是一个六百年有记无楼的纸上空谈,而今它巍然矗立于下关江边的狮子山顶,见证着真正的盛世江山。曾几何时,河西地区只是低洼荒芜的河漫滩,而今奥体中心、河西新城从这里拔地而起,装点着新南京的壮丽画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南京推进“两个率先”和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步伐正在快马加鞭。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南京,正以全新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都市有机交融的形象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爱家乡,有很多理由。但是爱家乡其实又不需要理由。因为家乡是生我养我的热土。爱国,首先是爱家乡。热爱家乡,才能建设家乡。有时候是“距离产生美”,有时候是“围城效应”,使得我们容易对身边美好的事物置若罔闻,对自己家乡的魅力视而不见。我们每一个南京人,生活在这个绿色之都、文化之都、博爱之都、滨江之都,理所当然要热爱这座城市,宣传这座城市,建设这座城市。这是我们每一个南京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文字来源:《我爱南京》序
主办:南京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苏ICP备号
网站群总访问量: &&主站总访问量:
运行管理:南京市信息中心
(建议使用分辨率 IE8.0版本浏览器)股票/基金&
南京的城市标志在哪里?南京的城市色彩是哪种?
作者:黄勇
江南时报记者 秦怀珠 摄
  “没有城市规划、没有城市设计,就不能动一砖一瓦。”
  昨天上午,南京召开全市城市设计和项目前期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泽强调,城市设计就像家庭装修和“钢琴调音”,要让每个人都感觉舒服。
  为杜绝城市设计拍脑袋决策,南京市委、市政府28日和29日还先后出台了《加强全市城市设计工作的意见》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两个文件,提出了未来三年,城市设计在南京市域规划建设地区要全覆盖。
  江南时报记者 黄勇
  城市设计就像家装,不能边干边设计
  “钢琴调音”,要让每个人都感觉舒服
  城市设计是什么?城市设计也可解释为“设计城市”,指的是把规划工作者通过对城市的历史人文、环境风貌、地区特色、产业和社会发展、建筑功能和形态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实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例如通过设计,使一个片区在公交换乘、教育卫生绿化等方面,让居民更便捷。
  “南京未来的可建设空间仅有130平方公里,空间资源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城建必须要从大开大阖向精雕细琢提升。”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认为,城市规划和设计引领了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规划相比,城市设计更直观,更具体,它是依据城市规划,对一定区域内的城市空间进行的科学整体的三维设计。和建筑设计相比,城市设计更综合,它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指导,解决单体建筑设计解决不了的城市功能和景观问题。”
  他强调,城市设计就像家庭装修,在装修前需要对整体风格、房间布局和作用进行总体设计,家具、色彩都要整体协调,不能边干边设计,不然装修完家人都会不满意。
  可不是吗?就像家庭装修一样,城市设计最重要是让这座城市里居住的每个人感觉舒服。“好的城市设计就好比为钢琴调音,既需要全盘考虑,有需要反复调校每个局部和细节之处。”杨卫泽还举例说,城市好不好,市民最有发言权。
  [点评]
  以城市品质主导城市发展,是目前城市建设最高定位,也是国际国内城市现代化大趋势。城市品质之“品”,主要是城市建设文化品位。南京老城区几乎“每一步都能踩着文化”,保护好南京历史文脉,把南京历史积淀和现代特色充分彰显出来,提升城市品位,考验着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城市品质之“质”,主要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如何为市民营造更宜居环境,考验着执政理念。
  航拍图蔚为壮观忽视日常生活的设计
  南京城市设计坚决不能做“鸟人”
  不过,有“六朝古都”美誉的南京近年来的部分城市设计却没有与时俱进,出现了自说自话、拍脑袋决策、假景点、假山水、一味贪高求大等现象。“粗、散、乱、空”在南京不少地方存在,“粗”就是优质空间粗放利用,低效开发的现象,“散”就是城市开发多点开花的现象,“乱”就是城市空间的混乱,“空”就是重形象轻功能,建筑好看但不实用。
  杨卫泽在讲话中说,南京山水秀气宜人,城市设计也要是宜人形态,不能建设得杀气腾腾、具有压抑性。对一些设计效果花哨,航拍图蔚为壮观秀美,却忽视居民日常生活体验的设计,坚决不用,“我们要做"人",而不是"鸟人"。
  杨卫泽举例说,“建设80米宽的大马路,又有几个人愿意从马路这边走到那边”;“如果一座城市到处是标志性建筑,其实就是一种无序的表现,更是一种暴发户行为”。
  他说,要把握城市设计的节奏,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做好这些,就要全面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如果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程序不规范、工作组织程度不高,那么就会造成部分项目建设投资规模失控、质量低下等。“珠江路就像狗啃的一样。”
  [点评]
  有的领导认为宏伟壮观的空间意向有利于吸引投资,于是这些一味追求大尺度的街道、繁琐装饰的街景和巨大的公共开敞空间的所谓“政绩”,对资源来说其实是过度浪费,对市民来说是难以接近、过于昂贵的奢侈品,然而城市是要给人住的。
  南京部分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失效,一定程度上是部分领导为短期利益所动,丢失长远眼光;或是被强势资本或权利所挤压。
  要国际招标,但不能找“假洋鬼子”
  没有城市设计的项目一律不招商
  南京民国时期请国际规划大师设计的“首都计划”,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国际咨询”的规划,奠定了南京城市的发展布局,直到现在还产生着重要的现实影响。
  对此,杨卫泽说,南京凡是重点片区和重点地块的城市设计,一律要向国际招标,吸引国内外一流团队和大师担当设计。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设计方要对南京的人文地理有深入了解。没有城市设计的项目一律不招商、不立项,没有城市设计的地块一律不予出让。没有城市设计就不得审批项目方案。
  “国际招标不能流于形式。”杨卫泽告诫说,国际性不是随便找几个外国人或者假洋鬼子就是国际性了,我们强调的是设计水平的国际性。“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水平高,我们就请他来做。”
  杨卫泽据此强调:“虽然有些设计师水平很高,其作品也体现出了世界潮流,但是对南京城市的历史和特色理解不深,对于自己的设计过度自信,对设计方的要求体现不够,这样的设计单位我们也要慎用。”
  [点评]
  城市设计要以实际需求为标杆,而不能大干快上。城市设计的科学民主决策,必须做在城市建设之前。
  城市决策者及规划设计者,务必慎之又慎。市民是城市主人,对设计“自己的生活”应有足够话语权。三者如何有机融合,是南京最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巴黎是奶酪色
  罗马是橙黄色与橙红色
  南京城市色彩是个啥?
  城市是交响乐,那色彩就是音符。目前,南京多数新建筑是以灰、白、青等为主,但不少体量大的高层建筑,刻意“表现自己”:大红、明黄、大紫等,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突兀、扎眼,破坏整体风格。
  本报2004年曾就南京城市色彩做过一系列的报道。昨天,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在会上也特别提到了这一重要的城市设计重点要素。
  季建业说:“国际上任何一个有品位的城市,都具有简洁、明快、和谐的色彩风格,如巴黎的奶酪色、罗马的橙黄色与橙红色等,都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南京的城市设计也要考虑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城市功能定位、历史文化背景等,提炼南京城市遗传基因,挖掘传承独特的色彩审美意识,建立起南京城市色彩建设高度审美感、辨识度的城市色彩。”
  在讲话中,季建业还痛批南京街头店招目前总体上有些丑,没有精雕细刻,有的店招就是“网上截来的,大红大绿,非常难看”。
  “城市建设该留的空间要留,不在乎那几平方公里。”季建业透露,比如南京将建立两条生态廊道,从紫可以一眼望到老山,从老山一眼看到江边;还有青龙山和紫金山之间的生态廊道。让清新空气能吹进南京,把良好的生态环境尽可能留给子孙后代。
05/27 01:3805/22 01:1405/16 05:0005/14 06:4905/13 09:0005/13 01:2305/12 15:4105/04 03:55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南京明城墙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修筑于明朝,最初建于1366年完成于明洪武末年,前后历时20年,是世界第一大城垣,由内向外形成了、宫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环套的格局,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3公里,而南京明城墙的外廓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1]南京明城墙不仅是中国的第一大城墙,更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并入选世界第一大城墙。南京明城墙“因天时就地利”,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2]南京明城墙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中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1988年南京明城墙被确认为。2012年11月,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列入中国申遗预备名单。[3]外文名称The Nanjing Circumvallation景点级别
左侧为鸡鸣寺 远处为南京最高建筑紫峰大厦公元前495年(二十五年)吴王在冶城山建冶城始,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谋士范蠡在今长干里一带筑“越城”,周二里八十步(约942米)。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尽占吴故地,在今筑城,称。211年,孙权在诸葛亮、刘备、张紘三人先后劝说下,将政治中心由京口(镇江)迁至(南京),第二年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建。东晋义熙年间(405—418)石头城改为砖砌。周七里一十步,约今6里。明洪武二年,石头城作为应天府城的一部分重加修建。
台城为东晋、南朝的宫城,在都城之内,相传梁武帝即饿死于此。位于后紧靠解放门处,长250余米,与明城墙相接,是南京明城墙中的一段“盲肠”。朱元璋原本准备从鸡笼山脚下的鸡鸣寺直接经过鼓楼岗与石头城相连,后为实战需要改变计划,利用玄武湖天然屏障,沿其向北筑城,一直扩大到临近江边的狮子山,把鼓楼岗以南的大片土地都围了进来。因“盲肠”与六朝宫城毗邻,长期以来人们以讹传讹,称之为“台城”。
金陵城建于五代十国的杨吴时期。914年,昇州刺史徐知诰派部下陈彦谦重修金陵城,周二十五里,至920年修成,三年后再次拓宽,917年以此为都城建南唐。使其“南倚雨花台,后枕鸡笼山,东望钟山,西带石头城”,城周四十里。
南京明城墙简介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取定远后采纳冯国用:金陵“龙蟠虎踞”适宜建都的建议。三年后攻下集庆,改名应天府。1357年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明城墙的建造正式拉开序幕。如今的南京城即明初的都城所在,是中国历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明南京城东连石头,南贯秦淮,北带玄武湖,城周33.676公里,包括历代都城于其中,为世界第一大城垣。
1366年8月,改筑应天府城,并在钟山之南建造新宫,此为第一期工程,至1367年9月完工;
第二期工程自1369年至1373年,以筑新城为主,向北拓宽旧城直至江边;
第三期工程继续进行至1386年12月“新筑后湖城”止,建造聚宝、三山、通济各主要城门以及后湖城和主要街道。
朱元璋建造南京城墙的功绩也许可以从南京地区的顺口溜“神策金川钟阜门,仪凤定淮清石城,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定太平”中寻找出“内十三”的影踪。朱元璋花了二十多年时间,调动一部、三卫、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县共二十余万工匠修筑城墙,同时在五省烧制城砖,建成面积43平方公里,京城城墙全长33.676公里,囊括了六朝时的和南唐时的金陵城,高14-21米,上宽4-9米,下宽14.5米左右,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
传说朱元璋在建好都城后,带着他股肱大臣和皇子登紫金山观察城的形势,在一片赞扬声中,皇四子朱棣提出“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对准紫禁城”的潜在担忧。同时,城南的雨花台和北面的幕府山留在城外,对都城防守极为不利。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朱元璋下令建造“外十八”的故事,外郭号称180里,各段用砖砌的部分加起来约40里,外部土城高度约在8-10米,上宽6-8米。
16世纪中叶先后3次抵达南京的意大利人、传教士也称:“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
清代作家吴敬梓,曾在南京畔生活多年,他在《》中写道:“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清楚地记述了南京城墙的来历和规模。
为便利交通,自清代起,在定淮门与清凉门之间开辟草场门;神策门与太平门之间开丰润门(今玄武门);1921年开海陵门(今);1929年开,改朝阳门为,改石城门为;1931年开、,改聚宝门为;1934年开;1936年开,1952年开;1991年在()以南开。[4]
年,解放门至玄武门段城墙修缮工程。 年,石城门复城城墙修缮工程。 年,后标营段城墙排险加固工程。 1998年,太平门段城墙加固工程。 年,西段城墙抢险加固工程。 年,集庆门段城墙修缮工程。 年,石头城段城墙修缮工程。 年,东西干长巷段、土段、神策门瓮城城墙修缮工程。【宫城与皇城详细内容参见词条】
南京明城墙从内到外由宫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267公里,比北京明城墙更长,是世界第一大城垣,而的外廓城周长更是超过60公里。
经历数百年的沧桑,宫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所以,如今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南京明代的四圈城墙,其营建思想既有创新又有继承,在中国都城建造史上显得标新领异,独具魅力。午门 南京人称午朝门宫城,俗称“”,为都城核心,偏于南京京城东隅,有御河环绕。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受朱元璋之命,由精通堪舆术的刘基占卜后而定。该地原为“”,地势低洼,经清淤、打桩、挑土填湖、铺垫巨石等项措施,营造成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公里,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的宫城。宫城内建筑,分为前朝(三大殿)和内廷(六宫)两部分。在宫城城垣上开筑城门有、左掖门、右掖门、、西华门和。  
修建时间:元至正二十六年-明元年(年) 历时2年
城墙高宽:城高6-7米,城宽2-3米
城墙长度:3.31千米
开启城门:开有4座城门,、、、北安门。
消失时间:清末-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南京明故宫遗址航拍皇城,是护卫宫城最近的一道城垣,环绕宫城但并非等距而建。皇城与宫城以及所囊括的建筑,合称为“皇宫”。皇宫在形制上,依照《礼记》设五门三殿的旧制,从外向内依次为“洪武门、承天门、瑞门、午门、奉天门”五门;在这五门之后,设“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正殿。六宫则依照旧制,正殿之后设置乾清宫和坤宁宫,相对两宫正门设有“日精门”和“月华门”,以喻帝、后之居犹如天地日月长存。在皇城城垣上开筑城门有洪武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安门、、北安门。
修建时间:明二十五年-明洪武二十六年(年)历时1年
城墙高宽: 城高6-7米,城宽2-3米
城墙长度:9.95千米(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
开有城门:开有6座城门,洪武门、、长安右门、、、。
消失时间:清末-民国时期
通济门造型在全国绝无仅有 已于1957年拆除京城,全长33.676公里,建有雉堞(垛口)13616个、窝棚200座,开筑城门13座。其城垣形制独特,为明初朱元璋、刘基等人所独创。它一反《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营三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传统形制,放弃了中国古代都城自汉唐以来取方形或长方形的旧制,使京城城墙的形制成为后人所乐道的特例。因此,民间说南京城墙是“宝葫芦”形;有专家称南京城墙是“非方、非圆的不规则的多角不等边的粽子形”、 “呈宫扇形”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南京城墙是依照天上与的星宿聚合而建。在被人格化的南斗斗勺内,设市为民居,既符合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民心的向背,又保护了元末明初南京城最繁华的区域,更重要的是道家隐喻在南京城墙建筑语言中的设计思想,满足了朱元璋秉承的封建帝王皇权“至高无上”、“永为人主”的欲望,体现了设计者的“天人合一”与“皇权神受”思想。  
修建时间:元至正二十六年-明十九年(年)历时21年
城墙高宽:城高14-21米,城宽7-14米(最宽处达30米)
城墙长度:35.267千米
城门水关:开有13座城门,内二瓮 、内三瓮、聚宝门内三瓮、内三瓮、内二瓮、内一瓮、、、、、外一瓮、、外一瓮;设2座水关,,。
消失时间:60年代拆除部分城墙,城墙至今保留了23千米,是世界第一大的城墙。
【因字数限制详细内容见各个词条内链】
俯瞰中华门城堡内十三门
聚宝门()
南京城墙外郭十八门外郭,为弥补和加强南京京城的防卫,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下令建造。史载:外郭全长达180里,洪武年间开筑城门16座。城垣本体以丘陵、垒土为主,只在城门等一些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筑城砖,所以俗称“土城头”。就方位而言,外郭的形状为菱形。最北的城门为观音门、最东的城门为、最南的城门为夹岗门,西边的外郭城垣未合围,留下的南北豁口分别延伸至长江边。  
修建时间:明二十三年-明洪武二十五年(年)历时2年
城墙高宽:城高3-4米,城宽2-3米
城墙长度:超过60千米
开有城门:开有18座城门,、、大驯象门、小驯象门、大安德门、小安德门、凤台门、夹岗门、上方门、高桥门、沧波门、、仙鹤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外金川门。
南京城墙外郭消失时间:清末-民国时期
城门,是衔接城市内、外的交通要道和观瞻之所在,也是古代城垣攻防战中的焦点。为此,朱元璋等人在南京京城城门营建中,煞费苦心地数次对城门进行修葺、增筑改制,以壮其势、瞻其观。南京京城设有城门13座,每座城门均有相当规模的敌楼,并有数道木城门和千斤闸。门址位置依据城垣形制不求对称,依门而设的瓮城有内、外之分,瓮城的大小、形状也不一样。
每座城门都有内外两道门,外面一道是从城头上放下来的“千斤闸”,具有坚固的防御作用;里面一道则是木质再加铁皮做成的两扇大门。在平时,行人车马都从城门洞里通过。仪凤门架两山而建,可谓取尽地利之益,古称(闉),又称月城、,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外的附属建筑。多数为半圆形,少数呈矩形、方形等。外瓮城城门取向不一,形成相对独立的护卫城门的设施。瓮城,是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长期战争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古代城垣建造工程的一大发展,也是护卫城门建筑形式中成熟的建筑设施。南京城墙的内瓮城,一反中国传统瓮城建造的旧制,将前人理论上把瓮城设置在城门内的设想,大胆用于实践,并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内瓮城的形制,为明初南京城墙首创。由于内瓮城设置在城门的里边,就有条件设置瓮洞(即藏兵洞),将城门守御这一明显的薄弱部位,变成防御作战中的强点,这是外瓮城所无法做到的。
城墙一周共设13座城门,东有朝阳门,南有聚宝、通济、正阳(即)3门,西有三山、、清凉、定淮、5门,北有、神策、、钟阜4门。其中朝阳门、神策门各有一道,石城门有两道瓮城,聚宝、通济、三山门各有3道瓮城。13座城门中,聚宝、石城、、4门保存至今。
汉西门即石城门广场通济门是南京十三座内城门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城门。通济门是一座型(鱼腹型)内瓮城城门,与聚宝门()和()是三座规格最高的内瓮城城门。聚宝门(现称)是现存最大的城门,规模最大,东西长118.57米,南北长128米。城顶原有木结构敌楼,城门设铁闸和木门,铁闸用绞关上下启动。瓮城两侧有登城,主城内侧上下两层及瓮城两侧共有27个藏兵洞。外廓城略成圆形,周长60公里,多为土筑,现已辟为。东水关现已开辟为东水关遗址公园在河流进出及泄水口处,南京城墙下设有水门、水闸或涵洞。进出口分设东西水关两座水门。东水关今尚保存,设有内外两道闸门,中间一道铁栅,闸有上中下3层拱券,每层11拱,有效地分解了城墙重力。在、、、秦淮河中段出入口处设有涵闸。闸一般为铜或铁质,正方形,五孔,边长约125厘米,内接铜或铁质涵管,直径约95厘米,闸口还设有铜或铁质栅棂。
南京原有两座水关,将内秦淮与外秦淮沟通,东水关和西水关分别位于十里秦淮的两端,素有龙头、龙尾之称。1953年西水关不幸拆除,仅存东水关。东水关和西水关都是600多年前高超水利设计工艺的代表,是明初时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进行主城区建设、水系改造时,进行的两项大的水利工程。
东水关  东水关坐落于城东南部,龙蟠中路大桥西侧,是流入南京城的入口,也是唯一的船闸入口。因此,东水关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十里秦淮的&龙头&。东旧称上水门,始建于杨吴筑城,932年(四年)金陵府尹下令扩建金陵城,金陵府城成为&高坚甲于天下&的一座大城,东水关就是在这次扩建中建成的。
东水关 藏军洞在六朝时期,东水关是通向浙江、苏州方向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商贾齐集东水关,在此经商交易。如今东水关虽已不见往日的繁华、往日的人声鼎沸,但是却以其雄的气势屹立于十里内秦淮河的东端。如今的东水关遗址主要是明代所拓建的,明初,明太祖建设南京城,为了控制的水位,经过精心设置,将东水关辟为通济水关&偃月洞&,水关共三层,每层十一券,共三十三券,下层十一券通水,上中两层共二十二券为藏兵屯粮之用,现尚存中、下两层共二十二券。
为了巩固王朝和繁荣明朝的经济,在从进入南京城的要道上建造了一座桥,因其地处内、外的交汇处,朱元璋为&锁&住大明朝的&风水&,给此桥起名为&&,希望借助龙的神奇力量&镇住南京的风水&,以永保大明朝的宏伟基业代代的相传下去。在清朝时,、巡访时,都是从九龙桥进入南京城的。
2001年修复东水关时,保留了九龙桥的基础,从桥面上重新铺上了大块的青石,桥的两边镶上了80个莲花彩云雕石栏杆。在桥的两端安装了4个雕花石鼓,整座桥用了近4000吨石料,桥的基础丝毫未动,由此可见古人造桥技术之精湛。现今的古九龙桥已超越了历史的风貌,每当傍晚时分阳照在古桥上,古桥如同披上了五彩霞衣,给人以吉祥瑞丽的感受。&古河&自然指的是那绵延数百里的,它记录了南京城千年的世事沧桑,见证了历史朝代的变迁,物尽人移,只有秦淮河水依旧流淌着。
西水关  西水关遗址附近因为被拆除的年代久远,南京西水关不如与之遥相对应的东水关著名。西水关在南侧,背靠城墙上下三层,担当水利、防务两大功能,在功能设计上是非常精密的。倚靠古人的这个地下排水系统,一般的大雨都不容易造成路面积水。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仿照南京城地下水系疏通系统进行改造,所以每次北京大雨时,故宫一般都是不会积水的,因为它有良好的地下排水系统,这也是西水关、东水关这样的水利工程在当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5]
据《古里秦淮地名源》里所考证,五代南唐时期,西水关被称为下水门,明代筑城时改建为西水关,设偃月洞。清代在下浮桥和偃月洞之间设有银台洞,又称云台洞。1935年,云台洞旧址建西水关防洪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仍然是小型防洪排涝设施。可见西水关在历史上,对于保护南京城免受洪涝之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防洪排涝,西水关在军事、政治、经济上也“大有作为”。据称,当时在修建西水关时还颇有讲究,有一些“小机关”:西水关有两道闸门、桥道和藏兵洞。一道闸门在城墙之内,另一道闸门在内秦淮河出水口,城墙之下留有多孔拱券式进水巷道,用条石封住,防止敌人的“水鬼”潜水入城,城墙从两道水闸之间堆砌而成。
南京城墙挹江门东水关与西水关建筑布局基本一样,两相呼应,中间所夹水道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最终形成了久负盛名的“十里秦淮”。可别看东水关、西水关建筑结构都一样,到了六朝以后,西水关的繁华、热闹却是当时东水关远不能企及的,与现在成相反之势。
“西水关是内秦淮河的出水口,与长江相连,设有码头,算得上是南京‘进出口’的咽喉,也是当时南京城最繁忙的物资集散中心。”马渭源说,除了货物外,外地人如果想走水路进入南京城,也必须是从西水关下船,然后经水西门进城。“码头上也设有关卡,想要下船上岸的人必须得出示凭证,才可以进城。”马渭源说,这大概与洪武年间发生过的“间谍案”有关,“因为当时商业发达,有许多外国人也会来到中国,期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之后,进出口管理也便更严格了。”西水关的繁华从考古发现中也可力证。20世纪80年代末,西水关出土一批六朝、隋、唐、宋、明、清等各个时代的文物。误传汉中门实际上是汉西门明南京城门外护城河的桥梁,是人流车马往来的要道口,故大多以坚硬的石质材料为主要构件。有石城桥(石城门外)、三山桥(三山门外)、聚宝桥(聚宝门外,即古)、九龙桥(通济门外)、夔角桥(正阳门外)、(朝阳门外)等。明初建造在相关河道上的著名桥梁中,最大的是上方桥(即),由于这座桥是拱卫京城的门户,以至成为历代。在明初建造的桥梁中,(明初称“大通桥”,民间又俗称“赛工桥”、“赛公桥”等)与南京明城墙的建造,传说故事最多。环绕南京明城墙的护城河(唯有太平门向东一段城墙外侧没有开筑护城河),是南京明城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城河的水源,来自秦淮河、清溪、金川河以及玄武湖、前湖和琵琶湖等,经对城垣外侧河道疏浚、开挖,引导河水入濠而成。宽阔的护城河水面,衬映高大坚固的南京城墙,使进犯之敌望而生畏。中华门城堡 远处为复建中的大报恩寺“藏军洞”实际上就是里端封闭的砖券门洞,在战时可供兵士休息和用来存放军事物资。这种“藏军洞”在聚宝门()最南一道的城墙上计有两层共13个,左右两侧的城墙下部又各有7个,加起来有27个。每洞可容纳兵士100人以上,共可藏兵达3000人以上,这种设施在中国古代的其他大城中是极为少见的。阅江楼与仪凤门遥相呼应南京明城墙在城墙的结构、瓮城的创新、护城河水源的利用、水关涵闸及桥梁的设计建造等诸多方面,汇集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是元末明初劳动人民用心血筑成的一座丰碑。
南京明城墙在砌筑中,对不同地段采取了不同质地墙体的处理方法和特殊的粘合材料。有的地段用石灰岩和花岗岩的条石,作为城基、勒脚和部分城墙内外壁的主要材料;有的地段全部用城砖垒砌;还有的地段以条石、城砖砌筑墙面,中间填以片石、城砖、黄土混合夯筑等。粘合墙体的材料十分坚固,以至留下了用糯米汁加石灰等灰浆建造的说法。中山门 沪宁高速公路进入南京城的入口南京明城墙的防、排水系统科学适用,功能包括城垣自身防、排水和对城区的防、排水两部分。城墙填层上部,采用桐油、石灰、黄土拌合的灰浆封顶夯实,厚约1~2米,在其上面和沿墙体两侧直至墙根用灰浆砌筑5~10余层城砖;墙体顶面设置了石质排水明沟,在其明沟约50米距离设置石质出水槽将水排出墙体。城基部分每隔一定距离也设有排水洞,将城墙内侧的积水排出城外。
城区的防、排水系统,主要是利用城墙底部设置的水关、涵闸。在秦淮河出、入口处分别建有东水关和西水关,水关设有闸门3道,前后2道为木闸门,中间设铁栅门以防潜水入城之敌。东水关内侧还设有33座瓮洞,分为3层(上面两层为藏兵洞),下层(中洞可通船)通水。此外,还设有金川河闸、玄武湖的“通心水坝”(即武庙闸)、前湖的半山园闸与琵琶湖的琵琶闸等多处涵闸。这些涵闸,设有铜、铁管和铜水闸,只能进水不可进人,设计巧妙、结构合理。[6]南京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南京城墙的建造因各段所处地形和位置不同,采用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及东西城的南段,面临平原和河流,无坚可守,除以河为堑外,城墙建筑最为坚固。墙内外壁表层用大块条石砌筑,里层填以巨大的块石,形成各厚3米左右的内外墙体,均用糯米汁加石灰灌浆。内外墙之间再填以黄土、片石,隔层夯实。某些地段,也有在条石砌筑的内外墙体之间全部用砖砌筑,或以砖、黄土、乱石夯填的做法。
及西城的大部分地段,倚山临湖,地形复杂,城墙结构比较简单。或者全体用城砖砌筑,墙体较为单薄,或者在砖筑的内外墙体中间夯填黄土块石。的部分地段,城墙外壁用条石砌筑,内壁用砖砌筑,中间夯填黄土、乱石或碎城砖。一些特殊地段又有特殊作法,朝阳门(即)附近及地段,依山而建,仅在外侧修筑砖石墙体。一带,下部利用原有的陡峭石壁,仅在山顶上加筑很矮的砖墙。城墙顶部的一般作法是在厚1~2米的由桐油和黄土拌和的夯土层上面再平砌数层城砖。顶部边沿设有石质流水槽和伸出墙外的滴水槽。南京城墙的实名制城砖铭文南京明城墙,据初步估算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城砖一般长40~45厘米,宽20厘米,厚10~12厘米。由于城砖来自各地,故其城砖材质的土性也呈多样性(有粘土、沙土、高岭土等等)。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多则70余字,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也是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明城墙所用如此巨量的城砖,究竟依靠那些区域烧制单位提供?由于史料记载的匮乏不详,近几十年来经文物工作者或有心人对城砖铭文孜孜不倦的考证、补定,才有了一份目前尚未完全统计精确的资料:南京明城墙所用城砖,分别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广袤地区,其中包括今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五省的府、州、县,以及军队卫、所和工部营缮司等近200个单位承担组织人力制坯、烧造。史料记载,明城墙的砖石并非在南京城内集中烧制,而是由全国32府148个州县共同承担,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为了确保建造南京京师城墙的城砖烧造质量,朝廷要求各地府、州、县地方官员,军队卫、所的士卒,以及县以下里、甲的基层组织负责人(总甲、甲首、小甲),直至造砖人夫、烧砖窑匠均需在砖上留下姓名,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砖追究制砖人的责任,甚至杀头。这种严酷的“责任制”,却保证了南京明城墙建造过程中的高质量。
南京 山水城林的完美结合南京城砖铭文的书写者,大体可分“书斋式”与“民间式”两类。前者属官府内的官吏文人、乡间的秀才,也许只要没有写错,就不会有杀头之虑的缘故,其字体流畅工整,点、撇、勾、捺极具文人气息;后者属于粗通文墨、甚至没用笔写过字的工匠,当砖坯出模后,只是拣了身边的一根小树枝,在砖的一侧小心翼翼留下所在县、甲以及自己的名字,稚拙的字体上透出几许村野之气。城砖铭文的字体,篆、隶、魏、楷、行各体皆备,蕴含着淡淡的金石味。其中有一种书体最具神韵,在中国书法字典上,也难找到它的归属,却一笔一划不扭不颤,那是来自民间的书法艺术。所有的铭文,折射出的谨慎与虔诚,强烈而鲜明。从铭文技法上,又可分为模印、章印、刻划三种形式。其中,铭文的双线模印由于字体的笔划较细,故对制砖泥土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南京明城墙的城砖铭文,为后人留下了及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有些填补了史料的不足。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南京城砖产地的分布;中国汉字在明初的简化字与异体字;中国民间的书法、篆刻艺术;在明初的演变以及明初实行的责任制等,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城砖铭文的研究,还能发现不少明以前烧制的城砖和一定数量明以后为修葺城墙而烧制的清代城砖,为我们认识南京城垣的发展和变迁,提供了实物佐证。南北聚合布局的南京城墙南京城墙东南角的通济门至西北角钟阜门与仪凤门之间作一划分,南为“南斗六星”,北为“北斗七星”。“南斗星”的六颗星座以聚宝门、三山门、清凉门、石城门、定淮门、仪凤门六座城门隐喻;“北斗星”的七颗星座以通济门、正阳门、朝阳门、太平门、神策门、金川门和钟阜门七座城门隐喻。
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南京城墙呈“南斗”与“北斗”聚合形布局,与朱元璋陵墓明孝陵呈北斗星布局不是单纯的巧合,而是朱元璋在明朝初期建都南京时,受当时社会及思想影响的结果,体现了“天地合一”与“皇权神授”思想。中山门正阳门、朝阳门和,分别位于环绕皇宫的南、东、北三面京城城垣上。其中,正阳门为皇宫南北中轴线的最南端,是外国使臣赴京朝觐入城必经之正门;而太平门外玄武湖之滨,则为1384年朱元璋设置的主宰刑杀大权“”(即“贯索”,或称“天牢”)之所在。
神策门,是所知的南京城墙唯一的传统形制的外瓮城。有趣的是神策门外瓮城与聚宝门内瓮城几乎在城市同一条南北中轴线上,这一南一北、一大一小、一内一外的不同形制的瓮城,是明南京城墙建造中继承与创新的例证之一。
金川门、钟阜门、和定淮门四门,位于南京城垣的西北角,濒临,是抵御江北进犯南京城的重要门户。公元1402年,燕王率“靖难之师”渡江南下,如果不是、谷王(蟪)在城内策应,打开金川门迎燕师入京,恐怕朱棣当时难以顺利进城,很快就能登基称帝。清凉门、石城门,均置内瓮城单座。
鬼脸城(石头城)段内城垣坚固而形制各异的城门,是建造者设计思想的生动体现。城门的设计与建造,在充分满足城门防御能力的前提下,极力追求城门建造艺术上与恢弘雄伟、形制独特的南京城垣主体协调,达到浑然一体、相映成趣的效果。
《》的作者、寓居南京的先生,根据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城门顺序是:“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三山门、聚宝门和通济门,均为内瓮城,规模与气势均超过其他诸门,尤以聚宝门内瓮城为最。仅藏兵洞达27个:第一道城门左、右各三个,城门上的楼基中共设7个,均坐南朝北,以城基中洞为最大,面积达310平方米;东西礓(磜)下面各设坐西向东和坐东向西的藏兵洞7个。这些藏兵洞平时用作储藏守城器械和军用物资,战时藏兵,相传可藏兵3000余人。通济门的内瓮城,也是非常壮观的,特别是呈“船形”的通济门内瓮城,在增强城门防御能力的同时,又融入了强烈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反映了当时人的审美情趣和某种愿望。城墙旧影南京明城墙之所以能有如此的规模和气势,得益于中国数千年城垣建造发展史的深厚基础,是中国冷兵器发展到巅峰状态下开始向火兵器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
在时代,城墙无疑是国家最重要的防御工事。城墙的坚固与否,不只体现着王权的威仪,更直接关系到社稷的安危,所以,历朝历代的最高决策者在筑造城墙时,始终将工程质量视为头等大事,丝毫不敢懈怠。然而,沧桑变幻,曾经一时雄奇伟岸的城墙,大多都没能经受得住岁月的检验,最终湮灭于炮火或风雨中。在中国古代的城墙中,朱元璋亲自监理的,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之一,历600多年风雨而未倒,今天依然固若金汤。明城墙安若的秘密在于它的修建过程中严格的质量管理。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视角来看,明城墙堪称卓越质量管理的典范。
南京城墙神策门(和平门)航拍图城墙最本质的原生价值之一,在于具备冷兵器时代的军事防御功能。城墙最初由土垒、土石混筑、砖石砌筑其表皮,发展到南京明城墙大规模采用砖石构造,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与兵器(主要是攻城器械和火兵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说:“筑城艺术的彻底改革,是火炮改进的最初结果之一”。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者们在无数次攻城略地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南京明城墙在军事防御功能上,针对当时的攻城器械和火兵器,结合南京地区地形、地貌,无论在城墙的高度、厚度、基础、建材、城垣的设防,其城防建筑体系,达到了我国城垣建筑较完美的程度。南京,地处雨水丰沛的江南,丘岗连绵,河湾如织,湖泊池塘星罗棋布。城墙择址的地段或山石嶙峋;或低洼松软;或平坦如砥。为防止高大的城墙下陷、开裂、倾倒,建造者根据工程的要求,采取了不同的科学处理方式。有的顺山势而建,城垣与山体岩石连结成整体;有的深挖基础至原生土,上铺巨石为基;挖不到原生土的低洼地段,还打下10余米长的木桩,上面铺设圆木井字形木排,借以达到转驾城墙压力的作用。用于南京城墙最大的条石,每块重达千余斤,城砖每块一般重20余斤,层层叠叠垒砌成高达12~24米、底宽8~27米、顶宽3~18米的墙体,其重量可想而知。如此沉重的负荷,城墙能够屹立迄今,与牢固的基础密不可分。 《》经日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制定,日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批准。该《条例》分总则、保护和利用、监督和管理、法律责任、附则5章程40条,例自日起施行。日南京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制定的《》予以废止。除现存的20多公里明代京城城墙及皇城、宫城城墙外,总长达60多公里的明城墙外廓也被纳入保护范围。[7]
条例规定,城墙保护范围划定前已经存在的建(构)筑物,不得翻建、改建或扩建;影响城墙保护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改造、拆除;城墙保护范围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建设影响城墙保护的建(构)筑物;宫城遗址范围内及其城墙遗址外侧100米范围内,不得新建建(构)筑物;皇城城墙遗址上不得新建建(构)筑物,逐步拆除现存建(构)筑物,不能拆除的建(构)筑物及原城墙拐点处应设置永久性标志进行展示;外郭墙基(体)两侧各划定30米至50米的公共绿地,可以采用绿化景观标示城墙走向。
城墙沿线的建筑将被严格限制高度。在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建(构)筑物的,其高度不得超过所在地区城墙高度。条例对建筑的高度也进行了细化:其中,遗址、遗迹段不超过十二米,建设控制地带以外至一百米范围内不超过十八米。体量、风格、色调、密度应当符合城墙保护规划要求,与周边环境风貌相协调,并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因公共利益确需突破上述高度控制标准的,应当进行景观视线影响分析,向社会公示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此外,按照城墙保护条例,城墙的城砖、条石、内包夯土、门楣、碑石、礌石及古建构件等属文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城墙上的城砖铭文也不得擅自拓印。【详见相关词条、、等词条】
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城市分别为、、、、、、和,南京为牵头城市,此外还有河北正定、福建汀州、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正积极申请加入。
属于京师城池规格,西安明城墙属于二级王城,襄阳、荆州、台州(临海)属于府城,兴城是中国仅存的明代卫城并一度做过县城。寿县古城墙是具备双重功能的州级行政建制的城墙,凤阳明中都皇故城是明太祖朱元璋以“中都规制”兴建的都城建筑,也是后来改建和营建北京的重要蓝本。在2013年《预备名单》中,明清城墙排在第7位,随着排名第一的大运河成功晋级世界文化遗产,明清城墙目前排位在第6位。[3]南京城墙运用到南京市徽中南京市市徽
南京市徽章正面以圆形为主,底部成方形。图案中心是一只巨形“辟邪”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在南京地区的许多古迹中,辟邪是最富代表性的南朝陵墓石刻,其形态硕大,雕琢精湛,显示了南京六朝文化,象征着南京的悠久历史,同时又向人们展示了未来:稳步向前,任何风浪都阻挡不了。
的下部,是一座城门,代表南京城,城上六垛女墙,意指六朝古都。上部,左为虎、右为龙,都长了翅膀,虎踞龙盘,龙腾虎跃,象征南京在发展、在前进。
外缘呈月牙形,徽章背面中部凸出五瓣花朵形状,并在其中镌刻雪松图形。五瓣花朵即为梅花,是市花;而雪松乃是市树。上下沿轮廓分别排列凸出的中英文字:中国·南京和NANJINGCHINA
南京600年明城墙上演世界杯足球赛城墙上的世界杯
在酒吧看球、在电影院看球,这都不稀奇了,南京市民选择以城墙为背景
看世界杯赛事。这块“大银幕”位于南京街区,它足有1000平米大。在世界杯期间,这里21:00将录播一场前一天的赛事,而到24:00将直播当天的一场比赛。
元旦长跑登上城墙
伴随着发令枪响,3000多名群众从北京东路市政府大门口出发,经鸡鸣寺跑向台城的登城口,正式开启2015年南京元旦长跑活动。
元旦长跑运动会是南京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传统项目,今年已经是第33届。记者了解到,参加今年长跑活动的“主力军”是由市级机关、特色方阵、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部队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健身市民等组成的11个大方阵,共3000多人,长跑活动全程约4000米。
与去年元旦在玄武湖举行的“奔向2014青奥年”元旦环湖长跑不同,今年将长跑路线放在了明城墙上,一方面让更多南京人领略南京的城市美景,另一方面则取“新年登高”的好兆头。此外,今年的元旦长跑还突出“健康南京,你我同行”、“体育健身,健康促进”、“体育生活化,健康你我他”等主题,展示南京人民在青奥会后点燃的体育健身热情。
记者在现场看到,长跑方阵的队伍身着统一服装,拉着横幅或举着旗帜登上明城墙,方阵队伍一边有序登城,一边喊着迎接新年、鼓励大家跑起来的加油口号。
不少在玄武湖晨练的市民也被长跑队伍吸引,跟着队伍一起跑了起来。在团市委的长跑方阵中,记者见到了青奥组委文化教育部的郭双庆,她带着儿子俞快一起参加了长跑活动。郭双庆对记者说:“青奥会虽然结束了,但是激荡在我们心中的那股激情还在,这次报名参加元旦长跑,儿子知道后也非要跟着来,和孩子一起在城墙上跑进2015年,这是很有纪念意义的经历!”
城门&激光秀&
夜色中的玄武湖日7点半,南京城墙景观亮化工程一期正式落成,总长度近14公里的城墙段将被点亮。东水关到西水关、神策门到九华山、仪凤门两侧等城墙段落的轮廓,将由灯光勾勒出来,市民和游客在晚上也能欣赏到古城垣的雄伟。此次所有灯光安装采取“不落钉”设计,对文物本体没有损伤。
此次亮化的城墙段落,目前为神策门到九华山,东水关到西水关,清凉门与石头城段,仪凤门城门两侧段落、挹江门城门两侧段落。总长度近14公里。昨天,南京市城管局路灯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扬子晚报记者,此次“点亮”明城墙分为内外两种方式,而且还会有“激光互动”。
南京市城管局路灯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在城墙冲着外侧的垛口内,安装的是“壁灯”。这种灯发出的昏黄色灯光,由上而下照射。如果晚上走在城墙顶上,灯光强度不会感到刺眼,而且足以看清路面。一期工程中,城墙上共装上1000多盏壁灯。
城墙外侧的地面上,安装的则是“泛光灯”。这种灯发出白色灯光,从地面向上照射,以表现南京城墙的蜿蜒轮廓。“泛光灯采用的是高显色性产品,城墙上部三分之二比较明显,接近地面的三分之一高度比较暗。”路灯管理处人士介绍,泛光灯的总数也超过1000盏,平均20米设置一个。
墙点亮后,四处激光灯将表演激光秀:绿色的光线由无线控制,时而变为一根主线,时而分散成七八根细线,在空中挥舞。四条光线还会在玄武湖樱洲附近上空交汇,形成“四门互动”的夜景。青奥会期间,激光表演还会配以《茉莉花》的音乐。
目前南京城墙的亮灯时间定位晚上7点半至11点结束。青奥会结束之后,城墙景观亮化工程会继续实施,目标达到总长度20公里。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