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科362分能被山东潍坊学院是几本录取吗

您所在的省份是
掌上高考app
学习指数 :
生活指数 :
就业指数 :
高考志愿填报各省市高考信息汇总: |
时间: 09:27 来源:未知
潍坊学院2016年专科录取分数线
潍坊学院2016年专科录取分数线
录取最高分
录取最低分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统计与会计核算
统计与会计核算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汽车营销与服务
汽车营销与服务
工商企业管理
工商企业管理
来源:wWw.GxedUW.com
文章来源:http://www.gxeduw.Com
原文出处:
个人或媒体转载本站内容,请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潍坊学院分数线扫一扫分享
2015上海第二批本科外省各校分数线(文科)
&& 根据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规定,外省市在沪招生院校线上生源不足,经征求志愿投档后生源仍然不足,院校可申请降分投档录取。本次申请降分投档录取的外省市院校降分幅度以及实际最低录取分如下:(投档线为空格的表示没有可投档考生。)编码院校全称院校申请降分投档线录取分语文外语数学514长沙医学院339342896491519齐齐哈尔大学339346906492522长春理工大学362    556商丘师范学院3393487377104557湘南学院339    561长春财经学院339    562湖南工程学院352    565河南工业大学339347937395582海南师范大学362    586桂林电子科技大学352    591西北民族大学339    605黄淮学院339    608湖南文理学院339351948396610西安石油大学352    617河北工程大学339    622黑龙江外国语学院339340937480625长春建筑学院350    629新余学院339    630湖南工学院3523579164101631武昌首义学院339    632武昌理工学院352    637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339    641山西农业大学339    642内蒙古科技大学339    644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339    647云南大学滇池学院339339856180648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3393418142114650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339    656文华学院339    660武汉工程科技学院362    662西华师范大学339    663宝鸡文理学院339    665成都东软学院339    673河北外国语学院339    676福建农林大学339    689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339339836798692西安思源学院339    697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339344888680K02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339348897388K07大理大学339    K10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339    K12安阳工学院339    K15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339    K17邵阳学院339    K22绵阳师范学院339    K24赣南医学院339    K26江汉大学文理学院339343827586K33衡水学院339    K34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339350886698K42聊城大学东昌学院339    K44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3393458082105K46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339    K54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342    K56江西科技学院339344836893K58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339    K64潍坊学院339    K67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339    K75衡阳师范学院339    K76湖南人文科技学院339    K80南阳理工学院352    K84福州大学至诚学院339    K87河海大学文天学院339    W03桂林理工大学339    W08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339339888091W10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339340916483W11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339339797584W13吕梁学院339    W14闽江学院339    W15鲁东大学352357937789W22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339    W32济宁学院339342936776W35长春科技学院339341896575W41湖南科技学院352    W42山西大同大学3393481005381W44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339    W46辽宁对外经贸学院3393499058104W55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339    W60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339350808293W61渭南师范学院339341959175W63郑州轻工业学院339    W69宜春学院352    W74中原工学院339    W75北方民族大学342    W76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339339976963W85滨州学院339339927882W86山东交通学院339    W89河南城建学院352    W92三亚学院339343828879W93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3393498790103W94广西师范大学3393501069067W95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339339907674W96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339340786691W97洛阳理工学院339347976894W99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339    && 上述院校的降分录取按规定只在填报过该校志愿的二本线下考生中进行,不是重新征求志愿。降分投档按照平行志愿投档方式进行。对符合条件的考生,院校不再征求考生意见,直接进行录取。
高考在线网络课堂
免责声明:
1.鉴于各方面资讯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信息为准。
2.本网注明来源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所有。
3.如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日内与本网联系删除。联系方式:
各地高考网
各省高考网:
热搜 o 问答
2018年3月考试热点
版权所有 深圳市诺达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C) www.thea.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3当前位置: >>
潍坊学院传承与发展(校史)
传承与发展潍坊学院史() 2 目目 序录录 ............................................................ 1 言 ............................................................... 1潍坊学院简史 .......................................................... 4 潍坊学院的诞生 ........................................................ 4 励精图治谱新篇 ........................................................ 6 科学发展铸辉煌 ....................................................... 61 远景规划展宏图 ...................................................... 105 学府华章 ............................................................ 120 教学工作 ............................................................ 120 学科建设 ............................................................ 125 科研工作 ............................................................ 135 人才强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建设 ............................................................ 143 校园文化 ............................................................ 147 合作与交流 .......................................................... 150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 158 闪光的足迹 .......................................................... 177 2000 年大事记 ....................................................... 177 2001 年大事记 ....................................................... 178 2002 年大事记 ....................................................... 182 2003 年大事记 ....................................................... 199 2004 年大事记 ....................................................... 218 2005 年大事记 ....................................................... 234 2006 年大事记 ....................................................... 242 2007 年大事记 ....................................................... 256 2008 年大事记 ....................................................... 2661 2009 年大事记 ....................................................... 279 2010 年大事记 ....................................................... 292 百舸争流 ............................................................ 325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25 外国语学院 .......................................................... 327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329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333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 334 化学化工学院 ........................................................ 336 生物工程学院 ........................................................ 339 美术学院 ............................................................ 342 音乐学院 ............................................................ 344 体育学院 ............................................................ 347 机电工程学院 ........................................................ 348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351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354 经济管理学院 ........................................................ 356 法学院 .............................................................. 358 教育科学与传媒工程学院 .............................................. 360 建筑工程学院 ........................................................ 362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 363 北海国际学院 ........................................................ 366 远程教育学院(潍坊广播电视大学) .................................... 367 成人教育学院 ........................................................ 369 图书馆 .............................................................. 371 学报编辑部 .......................................................... 372 院报编辑部 .......................................................... 373 档案馆 .............................................................. 374 校医院 .............................................................. 375 校史人物 ............................................................. 3772 一、现任党政领导 .................................................... 379 二、往任党政领导 .................................................... 388 四、院长助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部分专家学者 .................................................... 397 重要信息库 .......................................................... 439 一、关于校庆日时间的说明 ............................................ 439 二、校训、校标、校歌 ................................................ 439 三、学校领导班子变化情况 ............................................ 442 四、机关部处室、群团组织班子成员变化情况 ............................ 443 五、山东省、潍坊市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448 六、省、市、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单 ............................ 449 七、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及负责人情况一览表 .............................. 450 八、教职工人数统计表 ................................................ 451 九、全日制学生人数统计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成人教育学生人数统计表 .......................................... 453 十一、电视大学学生人数统计表 ........................................ 454 十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情况一览表 .......................... 454 十三、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情况一览表 ........................ 455 十四、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情况表 .......................... 466 十五、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双语课程情况一览表 ........................ 466 十六、教学团队情况一览表 ............................................ 468 十七、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一览表 ........................................ 469 十八、教学成果获奖情况一览表 ........................................ 471 十九、教学名师情况一览表 ............................................ 475 二十、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一览表 .................................. 476 二十一、科学研究主要获奖成果一览表 .................................. 498 二十二、历届“三梯队”人员一览表 .................................... 504 二十三、历届山东省、潍坊市拔尖人才一览表 ............................ 520 二十四、实验室建设情况一览表 ........................................ 521 二十五、中外合作办学情况一览表 ...................................... 524 二十六、建立国(境)外友好学校情况一览表 ............................ 5253 二十七、中共党员和党组织情况一览表 .................................. 538 二十八、共青团员和团组织情况一览表 .................................. 544 二十九、教育事业经费支出情况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十、基本建设情况表 ................................................ 545 三十一、图书馆藏书和图书经费情况表 .................................. 546 编后记 .............................................................. 5484 序言金色十月,潍坊学院迎来六十华诞。六十载风雨兼程,六十度春华秋实,潍坊 学院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本书的出版,是学校最近 十年奋斗历程的回顾,也是向校庆的真诚献礼;既可以认真总结来之不易的办学成 就,梳理弥足珍贵的办学经验,积淀我们自己的办学特色,又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 精神财富,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进而满怀信心走向未来。 潍坊学院的发展一步一个新台阶,年年都有新气象。今天,学校已经在 2000 多亩土地上,建起了 100 余万平方米校舍。现开设了 57 个本科专业、11 个专科专 业。教职工 1700 余人,其中博士、硕士 893 人,高级职称人员 544 人,博士生、 硕士生导师 45 人。他们立足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不同岗位,在人才培养 上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在科学研究中砥志砺行,深研潜思;在服务社会上,精诚 合作,无私贡献;在引领文化方面,创先争优,勇当前锋。中国科学院的刘以训、 刘振兴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的肖纪美院士,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及国内外著名专家、 学者 170 余人任学校特聘教授、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已经形成了以普通本科教育 为主体,理、工、文、经、管、农、法、历史、教育和艺术,多门类、多学科、多 层次、多形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为培养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富有创新精 神的优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建有多个国家级、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特色 专业,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也落户我校。学校入选全国教师教 育试验区,已建有多光子纠缠与操纵省级重点实验室、多个省级重点学科、省级一 类教学实验室、 省级精品课程、 省级教学改革试点课程。 学校面向全国 30 个省 (市、 自治区) 招生, 目前在校生已达 21000 余人。 他们从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 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6 亿元。建有多功能、数字化图书馆,馆藏图书 310 万册;建有反映潍坊悠久历史文化的潍坊文化名人馆、潍坊民俗美术馆、古籍 馆;建有高标准的大型体育运动场、面积 40000 平方米的现代化多功能体育馆;建 有北海文化研究院、山东半岛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等 42 个研究院所和山东省民俗 文化产业开发研究基地等集教学、 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 230 余个校内外教育教 学实践基地;建有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的校园网,是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 潍坊地区网络中心、全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在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发挥科学研 究和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近几年,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 20 项,省部级项目 1811 项;取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28 项;出版著作、教材等 280 余部;在国内外 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5769 篇,其中核心期刊 2140 余篇,被 SCI、EI 等收录 349 篇。 学校紧紧围绕机电、化工、蔬菜、生物、旅游开发等地方支柱产业开展科研攻关, 提供科技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借鉴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 合作,先后同美、英、加、韩、奥等国(境)外的 18 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 作关系,与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全面合作办学。学校定期或不 定期选派优秀师生出国研修访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 学交流。有美、韩、日、泰等多国留学生来校探求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近年来, 学校的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7 年以优良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 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 年以“高分双优”成绩通过了省委高校工委德育工作和 校园文明建设评估, 2009 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先后荣获 “全 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基层工会组织”、“全国高校节能成果示范单位”、“全国 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 “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 、 “山东省优秀基层党组织” 、 “山东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 “山东省党员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 “山东省德育 工作优秀高校” 、 “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 “山东省级花园式单位” 、 “山东省文 明校园” 、 “山东省平安校园”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 《光 明日报》 《中国教育报》 《科技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的建设发展成就,学校的 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 实施素质教育。近年来,在全国、省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 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产品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中有 2000 余人次获 奖,成绩列省内同类院校前茅;在校生已获 12 项国家专利,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 录取率在 20%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 90%以上。学校人才培养成就显著, 涌现出了卢志强、逄锦聚、郑金兰、陈光、徐振溪、杨和德、苏立科等大批知名校 友。 潍坊学院的创办与发展,顺天时、得地利、逢人和,是 21 世纪我国高等教育 高起点建设的一扇窗口。在这里,有钟灵毓秀的自然地域环境,也有传承千年的北 海文化;有师生员工几十年来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艰苦酸辛,也有省委省政府及 教育主管部门和潍坊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 有十几万校友对母校最真挚的 思念与祝福,也有众多兄弟院校无私的帮助和真诚的合作,还有 900 万风筝都人民 乃至省内外众多学子家长的殷切期望, 这些都为潍坊学院的诞生和快速发展创造了 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每念及此,我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学校的成长历程,镌刻着老一辈开拓者艰苦创业的足迹,凝聚着新一代继承者2 改革创新的智慧。潍坊学院的历史,是一部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创业史,是一部 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改革创新史,也是一部厚德载物、开拓进取的教育发展史。 在几代潍院人的不懈努力下,学校才有了今天的发展,才凝聚成了奋力拼搏、勇夺 第一的学校精神,严谨求实、文明向上的优良校风,这些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将 激励我们奋然前行。 满园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新人。几代园丁辛勤耕耘,薪火相传,写就了潍 坊学院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科学发展的历史篇章。我们铭记为潍坊学院无私奉献 的先贤和前辈;衷心感谢长期关注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感谢所 有对潍坊学院赤子情深、关爱备至的校友们;感谢合校升本后十年来不懈奋斗的广 大教职员工。如今,辛勤的汗水已化为丰收的喜悦,历史的篇章需要我们续写。我 们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以 60 年校庆为契机,传承优良传统,振奋师生精神,以更加饱满振奋的精神,更加求真 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 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潍坊学院一定会不 断迸发出蓬勃的青春活力,谱写出更为灿烂的华章! 党委书记 院 长 辛丕宏(手写体) 王守伦(手写体) 2011 年 6 月3 潍坊学院简史(10.12) 潍坊学院的诞生潍坊学院是 2000 年 3 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 由原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和原昌潍师范专科学校合 并,并入山东渤海进修学院教育资源组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潍坊学院组建前,三校的 大致情况是:昌潍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是以培养教师为宗旨的青岛教师进修学院,始建于 1951 年 10 月 16 日。1958 年,青岛市以青岛教师进修学院的师资力量为依托,创办了青岛师范专科学 校。1960 年,昌潍地区建立了昌潍师范专科学校。1961 年,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青岛师 范专科学校、昌潍体育学校、昌潍艺术学校及昌潍幼儿师范学校一起合并到昌潍师范专科学校。 1978 年,教育部批准昌潍师范专科学校为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潍 坊职业大学。1983 年 4 月山东省政府批准建立潍坊职业大学,与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潍坊分校联合 办学。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潍坊分校原为潍坊广播电视大学昌潍行署工作站,始建于 1979 年 2 月, 1983 年 4 月易名为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潍坊分校,1988 年 11 月易名为潍坊广播电视大学。1992 年 4 月,潍坊职业大学改建为潍坊高等专科学校,是山东省一所以工科为主兼办实用性文科及财经 类专业的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渤海进修学院始建于 1996 年 7 月,始称渤海大学,是潍坊市 政府与潍坊泛海集团共同出资建立的股份制高校。学校实行股份制形式的管理体制和董事局领导 下的校长负责制。1997 年 9 月,易名为山东潍坊科技教育进修学院。1999 年 4 月,再次易名为山 东渤海进修学院。 昌潍师范专科学校、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分别经过几十年和十几年的建设发展,都具备了良好 的办学条件,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和办学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为 适应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潍坊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潍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 势,果断提出创建综合性大学的设想,组织专家多次进行调查论证,最终确定将潍坊高专、昌潍 师专合并,并入山东渤海进修学院教育资源,组建一所综合性大学,并上报省政府。 2000 年 3 月 22 日,教育部向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同意潍坊高等专科学校、昌潍师 范专科学校合并建立潍坊学院的通知》(教发〔2000〕36 号文件)。2000 年 5 月 10 日,山东省 人民政府向潍坊市人民政府下达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将潍坊高等专科学校、昌潍师范专科学 校合并建立潍坊学院的通知》(鲁政字〔 号文件),明确提出:“潍坊学院由潍坊高 等专科学校、昌潍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成,并入山东渤海进修学院的有关教育资源。”“同时撤 销上述学校的建制。”“潍坊学院系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省、市双重领导,以潍坊市4 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为正厅级事业单位,实行校、系两级管理。学校领导职数由省编委另行审 定。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由潍坊市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潍坊 学院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 8000 人。 学校现有专业结构调整和增设本科专业,应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办理。2000 年首批设置的本科专业 不应超过 6 个。”“潍坊学院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经费由潍坊市政府负责安排。” 2000 年 7 月 28 日,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启用潍坊学院印章的通知》(鲁教办字〔2000〕 22 号文件),制发“潍坊学院”印章 l 枚,自 2000 年 7 月 28 日启用。“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和 “昌潍师范专科学校”的印章,同时作废。 2000 年 9 月,潍坊市政府研究了潍坊学院的工作,确定由市教委指派一名副主任负责潍坊学 院的工程建设。9 月 5 日市教委召集了潍坊高专、昌潍师专、山东渤海进修学院分管教学、后勤 工作的副校长和学生、教学部门负责人会议,就新生开学前的有关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10 月 13 日,市教委印发了《关于公布潍坊学院基建协调小组的通知》,提出:在潍坊学院新班子未公 布前,暂成立基建协调小组负责潍坊学院的基建工程开工。10 月 23 日,市教委又召开会议,听 取了经济系和中文系入住渤海校区的有关情况,决定三个校区的学生按校区分别管理。渤海校区 内的行政、后勤等项工作,暂由“渤海学院校区管理工作协调小组”负责。 2001 年 1 月 18 日,潍坊学院首次干部会议在渤海宾馆召开,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刘凤龙宣 读了中共山东省委关于组建潍坊学院领导班子的《决定》,公布了以程清钧、李庆芝为主要负责 人的学院领导班子,对新班子提出了希望和要求。1 月 19 日,潍坊学院第一次党委会召开,对学 校急需做好的几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对班子成员进行了分工。程清钧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管组 织;李庆芝主持行政工作,分管人事、财务、审计;牛钟顺分管宣传、统战、精神文明、群团、 老干部及安全保卫工作;鞠献利分管教学、仪器设备、招生、图书馆工作;王慧汉分管办公室、 学生和成教工作,协助人事工作;冯滨鲁分管科研和科技开发、学报、外事与合作办学、体育工 作;李宗步分管基建和后勤工作;姜耕田主持纪委工作。会议还明确了一个时期内学校的工作重 点,体现了新领导班子的务实作风和清晰思路。 2001 年 2 月 2 日,潍坊学院党委决定将山东渤海进修学院校区定为主校区,也称潍坊学院东 校区,潍坊高专校区为潍坊学院南校区,昌潍师专校区为潍坊学院西校区。同时,决定设立不具 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区管委会,作为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派出机构,负责管理各校区的有关工作, 职责完成后自动撤消。3 月 8 日,党委公布了《关于成立校区管理委员会的决定》。此举对保证 学校起步阶段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学校大局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1 年 4 月 19 日,潍坊学院成立庆典大会在潍坊富华大酒店国际展览中心礼堂隆重举行。 庆典大会由院长李庆芝同志主持,山东省人大副主任李文全,副省长林书香,潍坊市委书记曹学 成,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大公报》董事长、社长王国华,原省人大副主任王树芳,原省人民检 察院检察长李惠民,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以训、刘振兴,省政府副秘书长王玉芬,省委高校工委书 记、省教育厅厅长滕昭庆,市委副书记郑金兰,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毕可仁,市人大常委会主5 任孙嘉炼,市政协主席王立福,教育部代表李茂国,市委常委、秘书长鞠法昌,市直有关部门的 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分管教育的县市区长,市属各有关学校的校长,原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和昌潍 师范专科学校的党政主要领导及离退休干部代表共 600 人参加了大会。滕昭庆同志宣读了山东省 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潍坊学院的《通知》,并同李文全、林书香、曹学成等领导一同为潍坊学院揭 牌。教育部代表李茂国宣读了教育部的贺信。副省长林书香,市委书记曹学成,校党委书记程清 钧,省高校代表山东师范大学校长赵彦修分别在成立庆典上作了讲话。励精图治谱新篇DD资源整合与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期()两校合并组建潍坊学院,顺应了高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是统筹整合本区域高校 资源的重大举措,为向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目标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山东省和潍坊市各 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关注和帮助下,在全体教职工不懈的努力下, 潍坊学院展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一、进行实质性整合实现“四个融合”“五个统一”建院初期,学校就明确提出“创特色、建名校”的发展思路,并从实际出发,针对面临的形 势和任务,就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等重大问题,进行了 专题研究。党委认为,要创建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必须有与时俱进的勇气、敢于创新的意识, 坚持走特色发展、特色强校之路,既不固步自封,也不妄自菲薄,要用创新的思想指导学校各项 工作。学校处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点城市,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地方产业 门类齐全,发展前景美好,这为我校创建特色、促进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潍坊学院的特 色,首先应体现在为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的支持服务上。学校各学科、 各专业应积极主动地深入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领域,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立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牢固树立特色意识、创新理念,在区域经济建设的大潮中汲取知 识,在百万群众的文化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培育发展我们的特色,提升办学实力。为此,学校 定位于建设一所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教学型、多功能、综合性 大学。提出了“上质量、上水平、创特色、建名校”的奋斗目标。 潍坊学院组建之初,工作千头万绪,党委审时度势,及时把握大局,广泛宣传合校的重大意 义,阐述学校的发展思路,倡导和培养团结求实、改革进取、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的“潍院人” 精神。教育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学校整体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创业意识,较好地统一了思6 想,促进了融合,在短期内实现了“四个融合”和“五个统一”。 “四个融合”即学科的融合、教职工队伍的融合、办学资源的融合、校园精神的融合,“五 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人事、统一财务、统一规划。“四个融合”的核心是学科 的融合,“五个统一”的核心是统一领导。在统一规划方面,学校成立之初,党委就根据班子成 员分工情况,部署了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科研和科技开发、学校 基本建设等五个规划。这些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为促进学校的实质性融合奠定了基础。在统一机 构方面,学校虽然分为三个校区进行管理,但在组织机构上却保持着统一,各党委成员分别是各 校区管委会的正副主任。党委书记和院长在各校区都设有办公室,及时进行工作调度,全院树立 了上下“一盘棋”的思想,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在统一人事方面,学校党委、行政认真 分析三校合并后学校的情况和面临的形势,完成了党政机构的设置,配备了处、科级党政干部。 整合了教学系部,建立了 16 个教学系,4 个公共教学部,调整了学科专业结构,顺利完成了各校 区学生布局调整。在统一财务方面,财务先行一步集中办公,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较 好地统一了财务管理。学校的决策者们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推进实质性融合进程,在较 短的时间里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 在汇集广大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党委经过认真论证,确立了今后建设发展的指导思 想与总体目标,描绘了由学院向潍坊大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使学校的建设发展始终朝着总体目标 迈进。在组建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基本实现了由专科院校向本科院校质的提升,学校面貌发生了 根本性变化。全体教职工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各项事业平稳推进,学校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二、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理清工作发展思路潍坊学院组建后,针对形势和任务变化,逐步确立了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特色、 办学规模、办学理念、发展目标。 2001 年 2 月,学校召开首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了教学工作“一年起好步,二年上好路,三 年迈大步,四年争上游”的发展目标。2002 年 10 月,学校召开一届二次教职工大会,提出了“扩 大规模、提高质量、优化队伍、开放办学、创建特色”的发展思路。2003 年 11 月,学校召开第 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了“上质量、上水平、创特色、建名校”的奋斗目标,为学校发展指明 了前进方向。2004 年 5 月,学校召开干部大会,强调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促进学校 健康协调持续发展。要求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将工作重心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和内涵发展上 来。9 月 9 日,学校召开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对学校办学定位作出新的 诠释:以内涵发展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迎接 2007 年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稳定规模, 完善条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群策群力,真抓实干,努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12 月,为 统一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学校党委研究确定了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了学校培养目标,理顺了工 作发展思路。 办学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育人为本,德育为 先,以学生为主体,以质量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7 以科研促教学,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依法治校,着力推进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增 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把我校建成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以本科教育为主,多 学科协调发展,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特色鲜明的教学型高等院校。 办学定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以本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国内有 一定影响的教学型地方高等院校。其中目标定位:8-10 年内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在省内外 有一定影响的高等院校。类型定位:教学型。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办 学定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服务面向定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 社会发展服务。 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质量为核心,注重多样性、开放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本专业较为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较为熟练的应用技能,服务于区域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三、坚持教学中心地位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着力凸显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瞄准“上质量、上水平、创特色、建名 校”的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推进学校向高层次发展。 (一)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2002 年 3 月,院党委、行政联合下发了《关于落实教育部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 学质量若干意见的意见》,把本科教学确定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 2002 年,学校紧紧抓住教学质量生命线,初步构建起了以实施本科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评估 体系和课堂教学质量监督机制。研究制定了《潍坊学院教学督导室工作条例》等十几个教学管理 文件,教学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全院上下重视教学工作,行政、教辅和后勤单 位服务于教学工作的良好局面。为了更好地规范教学工作,学校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研究学习上 级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外出调研学习,结合本院实际,借鉴兄弟院校经验,制定了一系列规 章制度。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方面制定了《潍坊学院专业设置及调整暂行规定》《潍坊学院课程建 设与管理暂行规定》;在教学计划与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方面制定了《潍坊学院修(制)订课程教 学大纲若干规定》;在教师工作规范、教学事故认定、教学环节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制定了 《潍坊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潍坊学院教师工作规范》《潍坊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暂行 规定》《潍坊学院听课制度规定》《潍坊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规定》《潍坊学院任课教师课 堂教学评价暂行办法》《潍坊学院教学优秀奖和教学特别优秀奖评选暂行办法》《潍坊学院教师 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等系列文件;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制定了《潍坊学院语言文字规范化工 作暂行规定》等文件。还出台了《潍坊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暂行规定》《潍坊学院考场规则》《潍 坊学院监考守则》等规范性的教学管理措施。同时,在教学改革、教材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 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加强了本科教学建设,为教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打下 了良好的基础。 2003 年,学校积极启动学分制教学改革,先后印发了《潍坊学院关于实施学分制教学改革的8 意见》等系列文件,重新修订并统一了教学计划,扩增公共选修课 230 多门,从 2003 级新生开始 全面实施学分制。 2004 年,学校出台了几十个框架性主干文件,形成了《潍坊学院教学管理文件汇编》,进一 步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根据学士学位授权评审的评估指标要求,开展了系列扎实有效的基 础性工作,顺利通过了潍坊学院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的评估。学校出台了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 则》,成立了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并为首批 362 名本科毕业生授予了学士学位。 2005 年,学校结合教学改革的形势任务要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的若 干意见》。随后,教学工作紧紧围绕《意见》进行了规范和改革。 (二)加强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 2001 年 3 月,学校领导集体研究讨论学科专业调整草案,面向师生、社会征求意见,以求制 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5 月,邀请教育部专家和山东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对 学科建设规划进行咨询,根据专家意见修改了方案,确定了学科建设的基本框架。11 月,省教育 厅专家实际考察了我校申报的本科专业。2002 年经省教育厅专家组认真评审,学校的农业产业化 工程、音乐学、思想政治教育、市场营销、日语、会计学、园林等 7 个专业被批准为新上本科专 业,使我校的本科专业设置达到 27 个,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经、管、法、农和历史、教育 9 大学科门类。2003 年,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做好新上本科专业的论 证、遴选和申报工作,申报了土木工程、网络工程、旅游管理、电子商务、朝鲜语、应用化学、 车辆工程等 7 个本科专业和文物鉴赏与保护 1 个专科专业。其中有 5 个本科专业通过省教育厅评 估,使我校本科招生专业达到了 31 个。2005 年,在学科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以后,学校遵照教育 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在兼顾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的基础上,进行了学科专业调整工作。经反复研 究,制定了《潍坊学院学科专业调整建设意见》。邀请教育部和省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对学 科建设规划进行了考察论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按照减少重复、突出特色、拓宽口径的原则,对原有 36 个普通本、专科专业进行了调整、合并, 设立了 16 个二级学院、 6 个教学系和 2 个教学部。 初步勾划出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 机电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化学等四大学科专业群。经过合校后四年多的不懈努力,本科专业总数达到 40 个,普通本专科专业总数达到 57 个。 课程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 学校始终把课程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认真抓好。 2003 年初,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 通知》 (教高[2003]1 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鲁教 高字[2003]10 号)精神,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促进教学方式、管理方式的变革,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下发了《关于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组织广大教师认真 学习教育部、 省教育厅制定的有关精品课程建设文件。 在不断加深对精品课程建设认识的基础上, 各系部进行了精品课程申报。经专家评审, 2004 年有 28 门课程被列为院级重点建设精品课程。9 学校投入相应的经费,对重点建设精品课程予以资助,使课程建设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为提高课程教学和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一年的建设,在 2005 年的阶段检查 中有 5 门课程获得精品课程建设成绩突出奖。 (三)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 学校重视开展教学研究,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2001 年,取得 6 项省级优秀教学 成果,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考察论证,并批准为国家级教改试点专 业。2002 年,有 48 项课题被列为院级教学改革项目,并得到相应经费支持。同时,加大了对教 育部、省教育厅立项的 9 个项目的支持力度,保证项目的顺利进展。省教育厅专家组对项目进展 中期检查后,对进展情况给予了较高评价,并追拨了项目经费。2004 年,我校 9 项教研成果获得 省级以上奖励,并突破了省级一等奖的空白。2005 年,学校启动了第二届教研立项工作,有 64 项课题列为院级教研项目。学校鼓励课题组在组织教学的实践中进行研究和试点,使改革与实践 密切联系起来,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从而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 革。 (四)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经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和管理措施的配套落实, 学校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在 2005 年全国大 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中,首次通过率超过全国本科院校平均通过率 7 个百分点;计算机文化基 础考试通过率连续四次在 95%以上;学生的课外创新活动取得了优良成绩。2002 年以来,连续四 年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共获奖 11 项,其中山东赛区一等奖 2 项。在 2003 年第八届“挑 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山东赛区选拔赛上,我校选送的 4 件作品分别获二等奖和三 等奖 。 2004 年,首届 409 名本科毕业生中有 56 名同学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外语专业考研率达到了 31%,汉语言文学专业达到了 25%。2005 年,学校制定了学生考研激励政策,对考研学生实行倾 斜,从学习、报考到应试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当年报考研究生学生 1074 人,上线 525 人,平均上 线率达到了 49%。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一个学生宿舍 8 名学生中有 7 人考上研究生,被誉为“考 研状元宿舍”。 学生就业率大幅度提高。2004 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非师范类专业达 80.1%、师范类专 业达 83%;2005 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非师范类达 82%、师范类达 84%。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推进“产学研”结合学校重视科研工作。建院之初就注重筹划科研工作,建设过程中注重在科研工作上的投入, 特别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舍得下工夫。几年来,科研设施、科研队伍、科研立项、科研成果都有很 大发展和进步。不仅提高了学校的信誉和知名度,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科研思路 潍坊学院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在全面抓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科研 层次和水平。2001 年 2 月,院长李庆芝提出,要转变只重视教学而轻视科研的思想,树立教学科10 研协调发展的全新观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的办学理念。这是学校首次为科研工 作明确定位,把科研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3 月,学校又提出了科研工作目标:突出特色,形成 拳头,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科研达到本科院校的中等水平。2002 年, 学校积极探索科研和技术开发走院企合作的路子。7 月份,市政府召开全市院企联合工作会议, 为学校科研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 为总结经验,进一步理清科研工作的思路,2003 年 6 月 19 日,学校召开首届科研工作大会, 全面总结了学校成立以来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明确了“十五”期间科研发展思路:面向 经济建设主战场,深化改革,加强联合,突出重点,促进转化,提高水平,增加效益。强化应用 研究、注重科技开发和成果的推广转化,以创建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为动力和硕士学位授 予点为中心,抓教学带科研,抓科研促教学,打破教学和科研之间的界限,实现教学和科研的有 机融合,不断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平的提高;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积极为精神文明建 设服务。提出了“十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本着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原则,力争建成一支专兼 结合、实力较强的科研队伍,形成一个能承担国家、省(部)、市级重大科研课题的 3-5 个科研 群体,在 3-4 个学科领域内,选择合理且明确的研究方向,创办特色专业,形成闪光点,力争在 省内处于领先地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启动我校“224348”工程和“校园科技产业 100 万元工 程”,即“有 2 个院级重点学科达到省级重点学科水平,2 个院级重点实验室达到省级重点实验 室水平,4 个学科达到申报硕士点的基本要求;结合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校园科技产 业,创办 3 个有一定影响的科技企业;建成 4 个各具特色、研究型重点科研所;培养在国内外有 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8 名;校园科技产业实现年均效益 100 万元,使我校在科研水平、开发水 平和科技企业效益等方面在全国同类高等院校中达到先进水平。大会还部署了“十五”期间科研 工作任务。 学科建设是衡量高校办学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关系学校在社会上的声望。2004 年,学校 在建设四大重点学科群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传统学科,巩固提高基础学科,加快发展应用学科, 大力扶持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并以此带动人才梯队建设、科技开 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为申报硕士点做准备。 2005 年,学校进一步发展和充实了科研发展思路,注重整合资源,凝炼方向,凝聚力量,优 化队伍,重点建设学科在科研立项、成果获奖、国际性检索收录、核心期刊论文等四个方面取得 显著成绩。 学校注重科研规章制度的建设。在充分总结昌潍师专、潍坊高专两校原科研管理制度的基础 上,学习参照同类院校的成功做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管理暂行规定。到 2003 年,陆续出台了《潍坊学院科研成果管理暂行办法》《潍坊学院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学术活 动管理办法》《潍坊学院青年科学研究基金管理条例》《潍坊学院纵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潍 坊学院横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潍坊学院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这些暂 行规定和办法作为正式的规章制度颁布施行。随着科研工作的发展进步,2004 年又制定了《潍坊11 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 《潍坊学院学术交流基金管理办法》 《潍坊学院专利基金管理办法》。2005 年又制定了《潍坊学院科研所(中心)考核管理办法》《潍坊学院科研在研项目核定编制办法》 《潍坊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评奖细则》等规章制度。至此,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基本完善,并形成了 体系,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科研积极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重点学科与科研机构 2003 年,学校根据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了量子信息学等 7 个院级重点建设学科。 2004 年又新增国际法学等 3 个院级重点建设学科。形成了工、理、文、经四个领域的 10 个院级 重点建设学科。2004 年 11 月,学校依托院级重点学科,成立了潍坊学院应用化学、量子信息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毒理学、英语语言文学、企业管理、 文化史、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 10 个研究所,制定了《潍坊学院科研所(中心)考核管理办法等 规章制度》,从人、财、物、优惠政策等各方面对研究所给予重点扶持;各研究所以科研项目为 支撑,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导向,优化科研人才结构,制定了近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规 定了研究人员的任务,制定研究所各项管理规定。在年度的考核中,各研究所在学术研究、人才 队伍、学术交流等方面每年都取得较大的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学科建设工作。 另外,学校还拥有创通公司、潍坊市 CAD/CAM 技术推广应用中心、多媒体研究中心、计算中 心、网络中心等集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科研实践基地。 (三)学术交流和合作 合校以来,学校注重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带动良好的学术风气,不断加强学术交流合作。 学校积极承办国内外高层次的学术论坛。2002 年 4 月,我校成功承办了中国科学院胚胎植入 分子基础学术报告会,中科院院士刘以训和几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2002 年 9 月,中国地球 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科学研讨会又在学校成功召开,刘振兴院士等主持并参加了会议。两次大会的 成功举行,扩大了学校在学术界的影响,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之后,又成功承办了“全国 量子力学理事会”,“山东化学化工学会无机专业委员会年会”,“中国-罗马尼亚葡萄种植与加 工学术研讨会”,“全国法学前沿问题与精品教材建设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进一步扩大了 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学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校经常派出人员到国内外高校学习访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教授来学校讲学,聘 请院士和著名专家学者近 60 人为学校的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 几年来, 共邀请院内外专家举办学 术报告 292 场次,接待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交流 100 余人次,派出 100 余人次到国外 进行学习、进修、考察、访问和学术交流。先后同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以及韩国、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奥地利等国家的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合作 关系。1998 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取得聘请外国专家资格,先后聘请在校任教的长、短 期外国专家 16 人次。 (四)科研成果 合校后,各系部都重视科研成果的申报、审批和总结工作。2003 年 6 月,学校召开科研工作12 大会,对合校以来的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三年来,共获得科研成果 2851 项,其中包括国家专利 8 项,学术论文 2655 篇,出版专著、教材 164 部,科技成果 24 项。专利中包括两项国家发明专 利,论文中有 8 篇被 SCI 收录,有 300 余篇论文和数十部著作获省文化厅、教育厅和省社科联优 秀成果奖,其中包括省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 奖;科技成果中 19 项通过省级鉴定,5 项通过市级鉴定,6 项填补国内空白,5 项属国内首创, 13 项属国内领先,17 项科研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化学草浆黑液资源化清洁生产技术,达到 国内先进水平,利用木素生产脱色剂技术属国内首创,该技术解决了化学草浆黑液污染的难题, 得到了国家环保部门的重视,已被列入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十大示范工程之一,山东费县造纸厂实 施的技术改造项目应用了这项技术。科技大会召开以后,科研工作开始进入快车道,并且规范有 序地进行。 学校成立以来,有一大批学者、教授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在科研工作中作出了突出的成绩。王 清明博士完成的 “计算机实时气体流量计量系统” 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李长明教授完成的 “双 螺杆压缩机自动检测控制系统”、 “WU-1 型动态视屏显微检测分析系统”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他主持研究的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小型轻印刷机数字控制系统”,2005 年 1 月通过了省科 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栾信杰的论文:《DSM Reforms and China’ s Proposal-Taking “Right” as a Keystone(WTO 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与中国的提案:以“义” 为本)》获 2004 年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苗金春博士的专著《语境与工具――解读实用 主义法学的进路》获 2005 年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焦为成老师获 4 项发明专利 (草浆造纸黑液的碱回收方法、 麦草碱法制浆黑液零排放的方法、 游离甲醛含量低的脲醛树脂的生产方法及设备、高摩尔比低游离甲醛含量的脲醛树脂的制备方 法),1 项(一种安全香)获实用新型专利。2005 年,焦为成被授予中国专利潍坊十大优秀发明 人和第二届“潍坊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并记三等功。五、“引进、培养、提高”并举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2001 年学校实质性合并之初,教职工有 1324 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45 人, 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302 人;专任教师 611 人中,有教授 30 人,占教师总数的 4.9%; 有副教授 205 人,占教师总数的 33.55%。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 85 人,占教师总数的 13.91%, 仅占全院总人数的 6.42%。随着“上质量、上水平、创特色、建名校”目标的提出,师资队伍已 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要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必须建立一支学术水平较强、学 历层次较高、知识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一)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2001 年 11 月 16 日,在潍坊学院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李庆芝院长作了题为《发挥合校 优势,突出办学特色,努力开创潍坊学院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稳定、 培养、引进”的原则,努力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 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学校成立了以学院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13 重点,制定了学院师资队伍“十五”建设与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争取到“十五”末,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 60%以上,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的 40% 以上;抓好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选拔工作,到“十五”末,力争选拔 十几名学科带头人,几十名学术骨干,上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鼓励部分优秀中青年教师跻身全 省 200 名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 2003 年 11 月 13 日,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召开,党委书记程清钧作了《同心同德干事创业,为 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提出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培 养关键人才,引进急需和高层次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到 2007 年,争取建成一支符合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结构合理、适应 2 万人左右办学规 模要求的专任教师队伍。 提出设立教学名师奖,力争培养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 专家、学者,培养造就一批硕士研究生导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引进两院院士的工作。 (二)加强教师培养进修,提高学历学位层次 根据师资建设培养目标,学校采取措施积极鼓励教师进修、攻读学位,并根据形势的要求和 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政策,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001 年 3 月 16 日,学校印发《潍坊学院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进修暂行规定》,2002 年 1 月 27 日学校印发《关于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进修的补充规定》,要求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 位,做到三定:定培养时间、定培养目标、定培养形式。1966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 在 5 年内攻读硕士学位。对报考人员的服务年限、学习费用、脱产期间的工作福利、违约金等问 题做了明确规定。2001 年,学校投入 120 多万元用于青年教师攻读硕士或学习研究生课程。 2002 年 12 月 31 日,学校印发《潍坊学院关于教师攻读学位和短期培养进修的暂行规定》, 强调 35 岁以下未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 必须在 5 年内攻读硕士学位。 同时, 在经费方面作了调整, 规定:委托培养研究生中,硕士研究生学费总额报销不超过 15000 元;博士研究生学费总额报销 不超过 18000 元。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在职申请学位,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的学费总额报销不超 过 13500 元;申请博士学位人员的学费总额报销不超过 16500 元。短期培养进修一般不能超过一 学期,学费报销不超过 2000 元,其它费用报销不超过 500 元。在管理及待遇方面规定:取得学位 和短期培养进修人员必须继续在学校服务满 5 年、3 年,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年度考核。学校为 博士研究生提供 10 万元购房补贴,服务期满 10 年后房产所有权归个人;若不购房,每年发给 1 万元住房补贴,连续发放 10 年等。 为使教师进修培养工作更趋规范化、制度化,2003 年 6 月 9 日,学校出台《潍坊学院教师攻 读学位和短期培养进修的补充规定》,政策与以前有了很大不同,转变了师资培养的主导思想, 指出:学校不再定向和委托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拟报考研究生者,原则上按统招统分类别报 考,考取后学校不再保留其编制,回学校工作者享受当年引进人才同等待遇。学校鼓励教师以研 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在职申请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参加高级访问学者等其他形式的短期进修,不 得超过本单位教师总人数的 5%。 近几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一般不再批准进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4 学校成立后,新引进的人员或从其他单位调入学校的人员,全部实行合约管理。服务年限未满而 要求离校者,须按不足年限向学校缴纳违约金和退还学校已发放的安家费、工作津贴和购房补贴 等。 为尽快提高学校教师的学历、 学位层次, 迎接 2007 年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 学工作水平评估,2004 年 6 月 1 日,学校出台《关于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暂行规 定》,指出:凡是 1966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且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的教师,必须于 2007 年 6 月 30 日以前取得硕士学位,并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其中包括: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不再受培训计划和服务年限的限制;不脱产学习或脱产学习一学期之内者,学校每人资助费用最 多不超过 13500 元;脱产学习超过一学期但未超过一学年者,学校每人资助费用最多不超过 9000 元等。学校鼓励非教学科研岗位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取得学位后必须 到教学第一线工作。取得硕士学位者,享受潍坊市高层次人才有关优惠政策。此后,学校专门为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人员举办了英语培训班,由外国语学院教师进行辅导。
年,学校教工共考取博士研究生 26 名,统招及定向委培硕士研究生 63 名,在职 攻读硕士学位 322 名。 (三)加大优惠力度,吸引高层次人才 为引进人才,2001 年 3 月 16 日出台了《潍坊学院引进人才暂行规定》,专门成立了引进人 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引进的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在住房、工资及补贴、工作津贴、安 家费、科研启动经费、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方式、专利奖励、电话、网络、用车以及配偶与 子女的工作和就学安排等方面享有的优惠待遇。一大批高层次人才陆续到学校洽谈工作,中科院 院士刘以训、刘振兴等 40 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先后受聘为学校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2002 年 11 月,学校又出台了《潍坊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优惠力度进一步加大。 为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潍坊市委、 市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 精神, 2004 年 10 月 29 日,学校又制定了《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暂行规定》 ,对优惠力度做了调整,规 定:设立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列入学校年度预算。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所享受的优惠政 策包括:对引进的两院院士,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 学校提供别墅一栋(服务满 5 年后产权归个人所有) 、配备专车及工作助手;每年提供工作津贴分 别为 12 万元和6万元,按月发放;提供科研启动经费 50-100 万元;每月增发 30%的技术津贴。 对引进的省级以上(含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进入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 层次人选的学科带头人、教育部跨世纪学术骨干、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教师教学和科研奖励 计划”资助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校 提供工作津贴 24 万元,按月发放,连发 5 年;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和课题的,视情况给予 10- 20 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提供购房补贴 20 万元(所购房产服务满 15 年后产权归个人所有) ;每月 增发 30%的技术津贴。对引进的博士后、博士,分别提供工作津贴 18 万元、12 万元,按月发放, 连发 5 年;有省以上科研项目和课题的,视情况给予 3-10 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提供购房补贴 1515 万元(所购房产服务满 15 年后产权归个人所有) ;每月增发 30%的技术津贴。保证以上人员的工 作用车,免费安装电话、微机及提供网络环境。对引进的非紧缺专业的硕士,一次性发放安家费 2 万元;对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除一次性发放安家费 2 万元外,另发放紧缺专业补贴 2 万元。 工资每月增发 20%的技术津贴。 对引进的学校急需的 40 岁以下的教授, 一次性发放安家费 5 万元; 对 35 岁以下的副教授, 一次性发放安家费 3 万元; 科研启动经费视情况而定, 一般不少于 2 万元。 并再次强调了关于引进人才的专业技术职务随到随聘、专利技术奖励、配偶及子女的随调、随迁 等优惠政策。 (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潍坊学院组建以前,昌潍师专、潍坊高专的干部身份的教职工(含工人聘干)人员,均可参 加省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某个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由学校根据上级下达的岗位数聘任相应 职务,即“评聘分开”。 2001 年学校实质性合并以后,在对以往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进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于 2002 年出台《潍坊学院 2002 年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意见》,并根据上级要求,每年进行 一次补充修订,以学校文件形式印发,作为当年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依据。经过几年的实行和完 善,学校在解决了合校时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面的遗留问题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评聘制度。 评聘原则: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五统一”、“五 严格”、“六公开”原则。即统一领导、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要求、统一步调,严格岗位 比例控制、严格评审范围、严格标准条件、严格工作程序、严格评审纪律,公开岗位职数、公开 任职条件、公开推荐办法、公开述职、公开成果材料、公开评聘结果。 岗位设置:2003 年后,根据省教育厅规定,原则上只设置高校教师、实验、科研等 10 个专 业技术职务系列,其中出版、档案等 5 个系列严格控制高级职务岗位数额,图书资料系列严格控 制研究馆员岗位数额。学校在教育厅核定的结构比例范围内,结合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 按照各学科、各专业教师的结构比例,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设岗方案高校教师系列 分解到各院系部,教师外系列分解到各系列,不允许跨学科、跨系列调岗。 学校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意见》还对外语考试成绩使用、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 绩使用、破格申报、同行专家鉴定、学历使用、军转干部和机关调入人员参评、考评结合的系列 的评聘、改系列评聘、脱产学习人员的参评、出国进修人员参评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由于专业 技术职务的岗位设置和评聘原则更加科学、公正,评聘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步骤更加规范,从 而进一步调动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评审程序:学校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在每年的 8―10 月进行,学校成立教师系列和教师 外系列两个资格审查专家组,成立教师系列和教师外系列两个民主评议推荐组织,负责对拟晋升 人员评审和推荐。各有关院、系、部成立学科评议推荐小组。具体程序为:个人申报、各单位评 议推荐(教师系列中的专职政工学科和教师外系列不受数额限制,其评议、推荐工作由学校统一 组织)、在本单位公示参评人员材料和推荐晋升人员名单、各党总支审核学科评议推荐结果、学16 校资格审查专家组对各单位的评议推荐结果和教师系列中的专职政工学科及教师外系列进行资格 审查(根据《潍坊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议推荐打分方案》进行量化打分)、学校公示拟晋升人员 材料、召开评委会进行评审(拟晋升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向学校民主评议推荐组织进行当面述 职,学校民主评议推荐组织对相关系列(学科)进行推荐)、异议期、党委审核、上报评审、推荐 结果并做好备案工作、聘任等。
年,共有 1144 人被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系列中,74 人被聘任教授,197 人被聘任副教授,207 人被聘任讲师,211 人被聘任助教;教师外系列中,26 人被聘任正高级专 业技术职务,152 人被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14 人被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63 人被聘任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经过几年的努力,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得到了进一 步的优化。截至 2006 年 7 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 1702 名,1074 名专职教师中,教授 75 人, 占教师总数的 6.98%,副教授 292 人,占教师总数的 27.19%。教师队伍逐步实现年轻化,专职教 师中,30 岁以下的 284 人,占教师总数的 26.44%;31D40 岁的 450 人,占教师总数的 41.90%; 41D50 岁的 276 人,占教师总数的 25.70%。51 岁以上的 64 人,占教师总数的 5.96%。教师的学 历层次有了较大提高。专职教师中,有博士后 3 人,博士 37 人,硕士 368 人,合计占教师总数的 38%;本科学历 622 人,占教师总数的 57.9%。学校有硕士生导师 20 余名。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内部活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整体快速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 要求。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形成以岗定薪、按劳分配、 优绩优酬的分配办法,建立适应创建综合性大学需要的、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 是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一)机构设置与调整 2001 年初,学校领导班子到位后,首要任务就是进行机构设置和定编定岗。当时,本专科在 校生已达 1 万余人,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编制管理规程》中的《高等学校内设机构及领导 职数设置标准》,在经过多次外出考察、讨论,借鉴兄弟院校经验和结合学校实际的基础上,于 2001 年 5 月 28 日、6 月 19 日,分别向潍坊市委组织部、潍坊市机构编制委员会递交了请示。8 月 2 日,经潍坊市编委批复,学校按照“精简、精干、高效”的原则,提出了机构设置方案。 学校共设置中层机构 45 个,其中:党政群团机构 16 个(正处级规格),教学机构 21 个(15 个系,4 个教学部,2 个二级学院,均为正处级规格),教辅机构 2 个(正处级规格),其他机构 6 个(副处级规格)。 党政群团机构为:办公室(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合署)、纪委(监察室与其合署)、组 织部(挂统战部、离退休工作处牌子)、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高教研究室、科研处、财务 处、总务处、保卫处(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基建处、外事办公室、审计处、学生 工作部(团委与其合署、挂武装部牌子)、工会。17 教学机构为: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政史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 系、美术系、音乐系、体育系、机械工程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经济管理系、 法学系、马列教学部、公共外语教学部、公共计算机教学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部、远程教育学 院(潍坊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教辅机构为:图书馆、实验中心。 其他机构为:院报编辑部、学报编辑部、机电工程技术研究所、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所、信息 工程技术研究所和人文艺术研究所。 学校还组建了 8 个后勤经营管理服务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分别为:饮食服务中心、学生 公寓管理服务中心、环境管理服务中心、动力运管维修中心、车辆管理服务中心、幼教服务中心、 校医院、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 经潍坊市编委同意,2002 年 7 月 12 日,实验中心更名为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由教辅部门 调整为行政管理部门。8 月 31 日,学校设立国际合作教育中心,负责中外联合办学事宜。2003 年 3 月 20 日,成立潍坊学院农业产业化工程系。2004 年 2 月 12 日,成立招生就业处。 2005 年 3 月 24 日,成立外国语学院,为正处级规格,同时撤销原外国语言文学系、公共外 语教学部建制,下设英语系、日语系、朝语系、公共外语教学部 4 个教学系部,为副处级规格。 成立生物工程学院,为正处级规格,同时撤销原生物系和农业产业化工程系建制,下设生物系、 农业产业化工程系 2 个教学系,为副处级规格。成立土木建筑系,为正处级规格。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部更名为教育科学与技术系。 5 月 27 日,成立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 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美术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法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9 个 二级学院,各学院仍为正处级规格。撤销原机电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经 济管理系、数学系、美术系、政史系、法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9 个教学系建制。同时,化学系 更名为化学化工系,物理系更名为物理与电子科学系。 2002 年 1 月 14 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潍坊学院与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学院合作办学, 成立潍坊学院中奥维也纳音乐学院。2002 年 6 月 6 日,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潍坊学院与英国国 际学院、英国大学和学院联合会合作办学,成立潍坊学院英华国际学院。2004 年 12 月 31 日,经 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潍坊学院与加拿大 CIBT 商业科技集团、美国 ITT 技术学院合作办学, 成立潍坊学院北海国际学院。以上机构均为隶属于潍坊学院的非独立建制的二级学院。 (二)后勤社会化改革 后勤社会化改革为日后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2001 年 3 月 22 日,李 庆芝院长在正科以上干部会议上传达了全省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精神, 强调后勤改革是全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全院教职工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顾全大局,以积 极的态度和行动参与改革。4 月 27 日,后勤社会化改革小组宣告成立,院长李庆芝任组长,副院 长李宗步任副组长。 后勤改革办公室结合原三个校区的后勤工作实际, 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18 立足学校的长远发展,制定了《潍坊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 后勤社会化改革包括教职工、学生的生活后勤和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服务性工作。 改革的重点是学生的生活后勤,学校其它生产、经营、服务等具有后勤特点或属后勤工作范畴的 服务单位,本着有利于管理和服务的原则,根据职能适当进行调整组合,纳入后勤序列,实行社 会化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关键,是改革现行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尽快摆脱计划经济 条件下形成的旧模式,实行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管理。改革后勤管理体制,明确和理顺学校 与后勤实体之间的甲、乙方关系,按照“小机关、多实体”的模式组建代表学校行使后勤行政管 理职能的“潍坊学院总务处”;按照企业化运行模式、专业分工和行业管理的要求,组建 8 个后 勤经营服务实体。总务处与后勤实体通过经济契约,确立学校与后勤实体的责、权、利关系。按 照专业分工、行业管理的要求,8 个后勤经营管理服务实体,主要负责学生食堂、学生公寓、环 卫、绿化、设备维修、水电暖运行、车辆交通、子女入托、医疗服务、产业发展等工作。 在运行机制上,各后勤中心设主任 1 名,副主任根据需要聘任。学校负责各中心的大型设备 购置、基础设施改造、取暖费等,负责正式职工、合同制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 金等属学校承担的部分; 学校根据各中心工作性质及创收效益的不同, 承担部分中心的正式职工、 合同制职工的工资、奖金,大部分中心承担各自正式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工的工资、奖金和 与本中心业务相关的其他支出等。学校对各中心实行经费总额包干,各中心完成回收基数,可提 取一定比例费用留用。 根据方案,校内维修工程、小型新建工程及其他服务配套工程,相关中心可优先承担。 人事制度:后勤中心主任,在全院范围内招聘,由组织部门考察,院长聘用。中心内原后勤 正式职工和合同制职工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后勤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职工实行全员劳动 合同制,由人事处统一归口管理。对双向选择不能录用的后勤职工,由人事处组织进行再上岗培 训,仍不能录用者,实行内退、转岗、待岗等劳动用工制度。对原属事业编制的后勤人员,实行 “老人老办法”,其住房、医疗、退休、失业保险、丧葬、抚恤等事业性社会保障待遇仍按学校 在职职工对待。在后勤实体工作期间,享受后勤实体的工资福利待遇,学校保留其原有身份,保 留档案工资。原属事业编制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保留原身份和职级不变,继续参加学校相应 技术职务的评聘和干部制度改革,其有关晋职晋级材料和工资增长部分存入本人档案。原渤海进 修学院并入学校的合同制职工,参照以上人员的办法执行。对改制后,各中心自主招收的职工, 实行“新人新办法”,其工资、福利、劳动保险等均按劳动合同制的有关规定,由中心自行办理, 学校不承担人事管理责任。 财务制度:中心在分配上由行政事业工资制度逐步向企业工资制度转变。按照按劳取酬、多 劳多得的原则,实行内部工资奖金发放制度。采取岗位工资、效益工资、年薪制等多种形式,拉 开分配档次,充分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后勤各中心职工的工资、奖金所得,取决于 实体的效益、自身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和对实体的贡献。后勤中心实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未 注册独立法人的中心,财务由学校财务处代管,或实行委派制。注册独立法人的中心可设置独立19 的财务机构,接受学校财务、审计部门的监管。后勤方面的不动产,三年内以零租金租赁给中心 使用,可动产三年内以零租金或低租金租赁给中心使用,对可变现的按评估价值直接变现,作为 学校对后勤中心的投入,中心可分年度逐渐归还,不计利息,以培植后勤中心的自我发展能力。 明晰产权,由无偿使用学校资产变为委托经营。学校对后勤各单位使用的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重 新核定价值,编制财产目录,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学校对后勤资产,依据其使用性质,采取不 同的方式委托中心经营。为使后勤改革稳步推进,学校对后勤中心给予优惠政策,扶持转制。学 校用于后勤的经费补贴保持原有水平,运行 2D3 年后,根据实际情况逐年递减,按规划和需要继 续对后勤大型基础设施、设备给予资金投入。将拨款制改为收费制,后勤改制后,各中心提供的 经营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由总务处制定,报请学校批准后执行。中心为学校提供公共性服 务,由学校根据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结算。 2001 年 12 月 31 日,学校印发《后勤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后勤单位的经济活动实行主任负 责制,并纳入学校财务处后勤财务科统一核算、管理,收入必须使用盖有“潍坊学院财务专用章” 的票据。还严格规定了开支的审批和接待费管理等。 其他管理制度:学校组建的后勤中心,均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独立承担经营中的一切经济责任。后勤中心贷款必须经学校批准。后勤中心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属 国有资产,中心在经营中要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中心主任任期期满后,要接受审计,固定资产 若有损坏或流失,中心主任须给予赔偿。 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复杂,牵涉面广,学校按照“积极稳妥、先易后难、重点突破、成熟一 个改革一个”的原则逐步推进。2001 年 8 月 3 日,学校召开后勤社会化改革动员大会,分管副院 长李宗步作动员报告,并进行全面部署,标志着后勤改革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8 月底,经过民主推荐,组织部门考察、院长聘任的 7 个经济实体负责人上岗到位。后勤系 统的 230 人分流重组,竞争上岗。至此,后勤社会化改革迈出实质性坚实的第一步。 从 2001 年下半年开始,各后勤服务中心从学校事业编制中逐步剥离,转为后勤企业,按新的 体制运行。到 2002 年底,各后勤中心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后勤企业。 2004 年 7 月 3 日,学校印发《潍坊学院物业管理中心改革方案》,使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 深化。《方案》规定:物业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学校的保洁、维修、绿化、教室使用、电梯运行、 学生公物押金管理等工作。中心设主任 1 人,副主任根据实际需要聘用。学校承担中心正式职工、 合同制职工的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中心承担正式职工、合同制职工岗位 补贴、临时工工资及其他运行费用。中心实行运行经费总额包干。较大型公共设施的维修改造, 由学校审批后实施;大型园林机具报学校审批购置。中心承担小型园林机具、卫生保洁工具的购 置、维修、维护。国家计划统招的全日制及成人教育学生,所需教室按教务处教学计划要求由中 心负责调配;其他各类学生使用教室均由中心负责安排,有偿使用。中心财务由学校财务处代管, 并按学校后勤财务管理办法执行。中心内部的人事管理按《潍坊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的相 关规定执行,实行企业化管理,职工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20 (三)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据教育部《普通高 等学校编制管理规程 (草案) 》 《山东省教育事业 “十五” 计划和 2015 年发展规划》 及人发 〔2001〕 59 号文件精神,根据各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职责,2002 年 3 月 8 日,学校制定了《潍坊学 院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定编、定员、竞聘上岗工作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根据“公开、平等、 竞争、择优”和“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原则,对机关 130 余名一般工作人员进行了岗位调整 和聘任,加大了交流和轮岗力度,充分尊重了单位和个人的意愿,达到了人员和岗位的较好结合。 2003 年 12 月 19 日, 在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暨工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 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潍坊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04 年 2 月 18 日,学校正式 印发该《意见》,拉开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 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学校“上质量、上水平、创特色、建名校”的奋斗目标,以优 化教职工队伍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核心,积极引入竞争激 励机制,进一步改革用人和分配制度,培养、吸引、稳定高层次人才队伍,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改革目标:根据学校建设与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各级各类岗位,精简管理机构,优化 师资队伍结构。不断创造条件,积极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教育职员聘任制和工勤人员劳动 合同制,逐步实行全员聘任制,建立以定编、定岗、定职责为基础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控机制; 通过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制,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打破专业技术职务 和干部职务终身制,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以岗定薪,优绩优酬,以工资和 津贴为主体的分配激励机制,向教学一线、科研一线和骨干人才、关键岗位倾斜。 基本原则:坚持“有利于吸引、稳定高层次人才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 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原则。坚持科学设岗、精简高效、公开招聘, 竞争上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积极稳妥、平稳过渡的原则。岗位按照最低岗位、最少岗位、 最优结构、最佳组合、最多限额的原则设置。学校从上级下达的总编制中预留 10%的编制,用于 选留、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 岗位设置:根据学校当时的规模,暂按以下比例设岗:教学科研岗位占编制总数的 55-60%, 党政管理岗位占编制总数的 15%, 教学辅助岗位控制在编制总数的 20%以内, 工勤岗位控制在编制 总数的 5%以内,岗位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和定期核定制度,党政管理、群团机构设置不超过 20 个。 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编制分类,学校暂设 4 个岗位系列:教学科研系列、党政管理系列、教 学辅助系列和工勤系列。 教学科研系列共设 6 个岗位等级:一级为院聘特别岗位(教授)、二级为院聘关键岗位(教 授)、三级为院聘重要岗位(教授)、四级为系聘关键岗位(副教授)、五级为系聘重要岗位(讲 师)、六级为系聘基础岗位(助教)。 党政管理系列共设 8 个岗位等级:一级(正厅)、二级(副厅)、三级(正处)、四级(副21 处)、五级(正科)、六级(副科)、七级(科员)、八级(办事员)。 教学辅助系列设 5 个岗位等级: 一级 (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划分: 研究馆员、 主任医 (药、 护、技)师、编审),二级(副研究馆员、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副编审、高级实验师、 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三级(馆员、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编 辑、实验师、工程师、会计师、审计师),四级(助理馆员、医(药、护、技)师、助理编辑、 助理实验师、助理工程师、助理会计师、助理审计师),五级(管理员、医(药、护、技)士、 实验员、技术员、会计员、审计员)。 工勤系列设 3 个岗位等级:高级、中级和初级。工勤人员分党政管理机构及教学科研单位编 制范围内聘用的工勤人员和后勤实体聘用的工勤人员。 聘任与管理: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性质,对每个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和任职 条件,对受聘人员打破职务级别限制,允许低职高聘、高职低聘、鼓励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学校、系(部门)分别成立岗位聘任委员会,按照各类各级岗位相应的任职条件,根据岗位目标 管理要求和上岗后的目标任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聘期(2 年,不超过退休年龄)等,学校和 各系(部门)按岗位管理权限分别与上岗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并按合约进行管理、考核。所有岗 位聘任人员实行年度考核与届满考核相结合,作为津贴发放和下次聘任上岗的主要依据。学校与 各教学单位、党政管理与群团机构签订单位目标责任合同,以《潍坊学院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实 施办法》为依据,实行年度考核。教学科研单位,重点考核其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学生管理 等方面年度工作计划、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的落实和完成情况。党政管理与群团机构,重点考核 其职责范围内相应的年度工作计划、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的落实和完成情况以及工作效率、服务 态度及满意程度等。 津贴待遇:实行全员聘任制后,学校实行工资和津贴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津贴部分由岗位津 贴、业绩津贴和教学科研奖励津贴三部分组成。新的分配制度坚持“存量不动,增量拉开”、 “以 岗定薪,优绩优酬”的原则,向教学一线、科研一线和骨干人才、关键岗位倾斜,对做出重大贡 献,为学校争得较高荣誉的教职员工,实行重奖,最终建立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待遇的分 配制度。 实施步骤与组织领导: 为积极稳妥地搞好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学校决定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 首先在教学科研单位试行,在条件成熟和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对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作进 一步的完善,再全面推开。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成立了学校岗位聘任资格审查小组和聘任委员会。 聘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负责处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日常事务工作。 各教学系 (部) 成立系 (部) 岗位聘任委员会,具体负责系聘岗位的聘任工作。 (四)实行全员聘任制 1.教学科研单位岗位聘任 按照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2004 年 2 月 18 日,《潍坊学院教学科 研单位岗位聘任实施意见》出台,主要内容有:22 聘任原则:教学科研单位岗位聘任按照“宽上岗,严考核”的原则进行。任正高级专业技术 职务人员竞聘院聘特别岗位、院聘关键岗位和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竞聘院聘特别岗位、院 聘关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潍坊学院是几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