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仙 派生仙派生望到了五千后咂不加了!

(把酒临风之菱夏)
(把酒临风之菱夏)
第三方登录:当前位置: >>
从中国戏曲看东方宗教对文人心态的影响
第 26 卷第 1 期 2005 年 2 月中国戏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ollege of Chinese T raditional OperaVol1 26, No 11 February, 2005从中国戏曲看东方宗教 对文人心态的影响沈 敏摘要: 中国古代戏曲中包含了许多宗教文化的成分, 这一方面体现了儒、 道、 释等东方宗教在社 会历史生活中的巨大渗透作用, 另一方面又反映了文人对宗教理论的自觉发挥。 东方宗教多 持一种不死观念, 迎合了人们求生畏死的心理。 反映道教长生不老和佛教灵魂不灭思想是中 国古代戏曲中常见的主题; 外禅内庄的或者说庄禅互补的/ 隐逸情结0 贯穿于中国文人思想的 始终, 戏曲中有大量的隐逸剧; 佛教之无常观已成为古代文人观照、 穿透烦恼人生的视角, 这种 观念也成为许多剧作的思想主题 。 关键词: 长生不老 灵魂不灭 隐逸 无常 宿命 鬼神, 称道灵异 , 故自晋讫隋, 特多鬼神志怪之书。 其书有出于文人者 , 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 虽非 如释道二家 , 意在自神其教, 然亦非有意为小说, 盖 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 而人鬼乃皆实有, 故其叙述异 事 , 与记 载人间 常事 , 自 视固 无诚妄 之别 矣。 0 [ 2] ( P43) 宗教与文学、 艺术的关联可谓源远流长。对中 国戏曲文化, 影响巨大的宗教主要是外来的佛教以 及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 中国古代戏曲中包含了许多宗教文化的成分, 这一方面体现了儒、 道、 释等东方宗教思想体系在社 会历史生活中的巨大渗透作用, 另一方面又反映了 文人对宗教理论的自觉发挥。由于剧作家把宗教思 想引入了戏曲创作之中 , 这不仅扩大了这些思想的 社会影响 , 而且也使戏曲本身更增添了其传统文化 因子。 一、 求生心理 东方宗教 , 尤其是佛教和道教之所以在中国人 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它们 暂时性地解答了人 们对人生、 生命的种种疑 问, 其 中 , 包括它们对死亡这一全世界人类共同面对的难 题的诠释。面对生存与死亡 , 西方宗教强调的是灵 魂的救赎, 虚构出死亡背后的天堂, 引导人们向往死 后在天堂中的幸福生活 ; 东方人则重生, 强调现世的 幸福, 所谓/ 好死不如赖活0 , / 生0 即意味着一切。为 满足东方人的这一心理需求 , 在对待死亡问题时 , 东人类作为思想主体, 自其诞生之日起, 就开始不 断发出对自然与自身关系的质询 , 这既是对外在天 地的理性追踪, 亦是肯定自我的内在需求。在科学 尚未昌明 , 生产力极为低下的阶段 , 类似屈原/ 天问0 式的思考在所难免; 及至当下 , 人们仍不能对生命与 宇宙的众多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在人类无法解决 诸多疑问时 , 宗教乘虚而入, / 宗教能回答关于存在 的问题: 世界是怎么产生的, 人类和自然物种及自然 力如何发生关系 , 人类为什么会死 , 为什么有成功有 失败等等。 0 [ 1] ( P394, 395) 宗教能使人们的疑虑和 由此产生的不安得到暂时的抚慰, 因此 , 它迅速地渗 透至人的思维深处 , 并由此影响人生观、 世界观 , 并 进而影响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的思维方式。对于人 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历史、 文化 , 宗教的作用是不同凡 响的。 在中国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之中 , 深深影响人 们行为、 思维方式的宗教思想, 主要是已形成. ,定 理论体系、 有明确理论观点的儒 、 释、 道等 三种东 ? 方宗教。除此之外, 民间流传的各种原始宗教 , 主 要是鬼神思想、 巫术和神仙方术( 包括傩仪) 、 精灵崇 拜等神秘思想, 也在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打上了 深深的烙印。鲁迅先生曾总结说 : / 中国本信巫 , 秦 汉以来, 神仙之说盛行 , 汉末又大畅巫风, 而鬼道愈 炽; 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 渐见流传。凡此, 皆张皇沈敏 : 武汉人 , 武汉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博士生。?# 36 # 第 26 卷第 1 期沈敏 : 从中国戏曲看东方宗教对文人心态的 影响方宗教与西方宗教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东方宗教 多持一种不死观念。 道教的广泛传播和流行 , 相当重要的原因就在 于它迎合了人们求生畏死的心理。道教对生命和死 亡的阐释路径有其历史根源。先秦道家思想是道教 的一种主要思想渊源 , 道家哲学是道教的理论基础。 道教创立的时候 , 奉老子为教祖, 以老子的5道德经6 为主要经典, 并把它规定为教徒们必须习诵的功课 , 肯定了老、 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其宗教教义中的 主导地位。道教崇奉和注释 5道德经 6 等道家著作 , 其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阐述对/ 道0 的信仰。对道的 信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便是探索、 解释宇宙生成的 根源。这既是一个宗教哲学问题 , 也是一个宗教神 话的问题。5道德经6 中的基本思 想/ 道生一, 一生 二, 二生万物0, 是把/ 道0 视为天地万物的根源 , 其中 的/ 道0 既有宇宙本体、 万物之源的意义 , 也含有自然 规律的意义, 当然也蕴含着/ 生生不已0 的主题。/ 道 者, 虚无之至真 , 变化之玄伎也。 0 道家把天地人视为 一体 , 着力探求贯串其中的道 , 认为得其道, 即可长 生不死, 变化通神 , 役使万物, 统摄宇宙, 无所不能。 然而 , 由于道家对/ 道0 的界属模糊不清 , 又极力鼓吹 其/ 玄之又玄0的神秘性, 使得不同的人可以对它作 出不同的解释。在5庄子#大宗师6 中, 就把/ 道0 解释 成: 有情有信, 无为无形 ; 可传而不可受, 可得而不 可见; 自本自根 , 未有天地, 自古以固存: 神鬼神帝 , 生天生地 ;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 在六极之下而不为 深, 先天地生而不为久, 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并谓 : 黄帝得之, 以登云天 ; 颛顼得之 , 以处玄宫 ; 禺强 得之, 立乎北极 ; 西王母得之, 坐乎少广, 莫知其始 , 莫知 其终 ; 彭祖 得 之, 上 及 有 虞, 下 及五 伯。 [ 3] ( P246, 247) 这种以/ 道0 为万古常存 , 得 / 道0 以后便可以长 生不老、 成为神仙的思想 , 为后来道教所吸取, 道教 个人修炼的终极目标就是长生不老、 飞升成仙。千 百年来, 道教的信徒们孜孜不倦地探求长生之/ 道0 , 并围绕这一核心提出了一系列的斋醮仪式、 法术方 技。道教的出现 , 迎合了东方人求生避死的欲望, 受 到人们的欢迎。 道家5太平经6 有云; / 一切含气莫不贵生, 生为 天地之大德, 德莫过于长生, 长生者必其外身也。 0以 道家重/ 生0 思想为基础, 道教继承和汲取了原始的 不死观念和道家的养生之道并将之推到极至 ) ) ) 追 求现世生命的永无完结。现世永续、 成仙不死是道教信徒人生理想的核心。道教执著地探讨/ 人如何 不死0 的问题 , 它追求的结果是现世永续、 形骸不死、 肉体成仙。/ 仙0 是道教长生不死信仰的产物 , 道教 认为, 人如果能通过服药或修炼 , 长生不死、 肉体永 存 , 就是仙。仙可以升天, 也可以留在地上, 各随其 便。当然, 既然长生不死, 在其它方面也必然不同于 凡人, 具备种种神通, 所以/ 仙0 也称/ 神仙0 。神仙就 是得道者。先圣先哲可以超凡脱俗而成神仙 , 普通 人也可以勤求明师 , 苦心修炼而得道成仙 , / 道无形, 囚术以济人 ; 人有灵, 因修而会道。 0 甚至自然界的树 木花草、 虫鱼鸟兽之类也可以通灵得道, 进入神仙世 界。道教之所以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 也在于它提 出了一系列求得长生不死的具体方法。 反映道教/ 神仙道化0思想是中国古代戏曲中常 见的主题。道教重生、 长生、 超脱旷放的思想倾向在 戏曲中有充分的体现。/ 神仙道化剧0 中作家对道教 徒们这种自由、 闲散的生活反复称道, 范康杂剧5竹 叶舟6 第三折 [ 南吕#一枝花 ] 唱道 : 这矮蓬窗新织成, ,,自酿下黄花酒 , 亲提着这 斑竹笋。拼的个醉酥酶斗转参横, 受用些闲快活天 长也那地久。 贾仲明杂剧 5吕 洞宾桃柳升仙梦 6 一剧开篇即 云: 太极之初不记年, 瑶池紫府会群仙. 阴阳造化乾 坤大, 静中别有一壶天。 剧中刻画的世俗世界是人人安居乐生、 竟其天 年的太平世界, 仙境则是超生死、 极虚静、 纵身物外、 不以物累的神仙福地 , 道教的神仙和教徒们在其间 过着的是 一种自由、 自 在的生活。通 过/ 神仙道化 剧0 对道教理想人生境界 的宣扬, 扩大 了道教的影 响。 / 神仙道化剧0 刁 ; 仅勾画出道教生活的无忧无 虑 , 也形象地展现了求仙得道的方法。5升仙梦6 中 的柳春、 陶氏二人 , 原是汴京梁园馆前的桃树、 柳树, 因有/ 宿缘仙分0, 道教神仙南极仙命吕洞宾下凡点 化二人。吕洞宾施起法术 , / 先教他成人 , 后教他成 仙0 , 最终使桃、 柳脱离了 / 土木形骸0 , / 成仙了道 0。 这种凡人皆可入道、 入道有其法径的主张极大地满 足了人介 1 延年益寿、 长生于世的欲望 , 尤其是迎合 了封建社会末期人们逐渐觉醒的人性意识 , 为广大 的市民阶层和文人阶层提供了一个无比美好的理想 境界。类似5升仙梦6这样, 宣扬道教宗教信仰的/ 神 仙道化剧0 寄寓着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的理想与愿 望。 # 37 # 5 戏曲艺术62005 年 2 月与道教认为的长生不死不同, 佛教对人类生命 终极的解释是灵魂不灭论 , 即人可转世再生, 生生 不绝。这在一 定程度上同样满 足了人们求生 的欲 望。 元代乔梦符所著杂剧5玉箫女两世姻缘6 写成都 书生韦皋因爱恋妓女韩玉箫不思功名, 后来又因为 受不住鸨母的冷言冷语进京去求官。韦皋走后杳无 音信 , 玉箫日夜思念成疾 , 终于不治而亡。死前自画 图像 , 并写下[ 长相思 ] 词 , 嘱鸨母把画像和词都交给 韦皋。韦皋做了镇西大元帅, 派人寻访玉箫, 才得知 她的死讯。十八年后, 韦皋去荆襄节度使张权家赴 宴, 席间张权命义女玉箫侑酒。张玉箫一见韦皋, 就 觉得/ 这 生我那 里也曾 见 , , 不由我 心儿 里相 牵 挂0 , 自忖-莫不是五百年欢喜冤家? 0 韦皋见她与十 八年前的玉箫同名同貌 , / 恰便 似一个印盒儿 脱将 来0 , 因此不能自持。张权以为韦皋见色起意, 不允 他的求婚, 二人几乎要刀兵相向。韦皋与张权吵到 皇帝面前, 皇帝见到韩玉箫自画像与张权义女容貌 相同 , 便相信张权义女是妓女韩玉箫死后投胎 , 命他 二人成婚。韩玉箫与张玉箫明明是/ 十八年前三千 里外0 , 只因/ 弄玉错投胎0 , 最终得以和韦皋夫妻团 圆, / 以两世之姻缘, 谐三生之配合0 。如果人人死后 都可以象韩玉箫那样再次投胎为人 , 甚至保持前世 的容貌, 重续往日的旧情 , 完成未了的心愿, 死亡还 有什么可怕的呢 ? 佛教灵魂不灭论给了惧怕死亡的 人一定的心理安慰, 与道教长生不死说一样, 拥有广 泛的拥戴者。戏曲中与5两世姻缘6 同题材的作品就 有明代无名氏的5玉箫两世姻缘6 及5玉环记6 传奇、 5鹦鹉洲6 传奇等多部。 佛教认为人的灵魂是不灭的, 受此影响, 无数鬼 魂神灵也进入了反映社会现实的古代戏曲中。中国 古代戏曲中鬼魂形象甚多。在现存有剧本的一百多 种元杂剧中 , 就有六七十种有鬼魂登场。在众多鬼 魂出场的戏曲中 , 确实不乏借鬼魂形象宣扬佛教教 义之作。例如王衡杂剧 5再生缘6 , 叙写汉武帝宠妃 李夫人临殁之际, 嘱以武帝所赠玉钩殉葬。后武帝 用李少君之术, 召李夫人鬼魂相见 , 李言还能再生人 世, 十五年后更续前缘。尔后武帝果得河间美女, 因 其于握玉钩而生 , 知是李夫人转生再世 , 故而立为钩 弋夫人。该剧旨在宣扬佛教的轮回转世之说。这类 剧作中, 作者往往以荒诞无稽的故事情节, 竭力描绘 鬼魂异于常人的特点 : 死而不亡, 阴魂不散, 忽隐忽 现, 出没无迹, 以印证佛教的灵魂不灭思想。但佛教 鬼魂戏中 , 有的并非为突出鬼性, 而是用鬼魂叙演世 # 38 #?间百态, 摹写常人的七情六欲。通过描写鬼魂在阴 曹地府的经历 , 曲折地满足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 愿望, 例如清代尤侗5钧天乐6 传奇, 写吴兴书生沈白 与好友杨云都博学高才 , 赴试皆落榜 , 而贾斯文、 程 不识、 魏无知三人因是权贵富豪子弟且对主考官何 图行贿而分别高中状元、 榜眼和探花。沈白原来已 聘定魏无知之妹寒簧为妻 , 此时魏无知又把妹子许 嫁给程不识 , 寒簧不肯从命 , 忧愁而死。杨云遇兵乱 受惊吓而亡故 , 其妻齐氏悲痛至极亦丧命。沈白痛 恨世道不公平 , 写万言书启奏 皇帝, 被 校尉打出宫 门。他离京途经项羽庙对神像哭诉, 归家后终因穷 困不堪而逝世。沈白等死后魂归天上 , 玉帝怜才 , 于 天宫开科试 , 文昌帝君主考, 沈白、 杨云和唐代才子 李贺分别被定为状元、 榜眼和探花, 又都授予天界官 职。沈白、 杨云奉玉帝旨意巡视人间 , 查清京城科考 之弊 , 让雷公电母击杀主考官何图 , 又擒拿贾斯文、 程不识、 魏无知三人予以严惩。其后, 沈白、 杨云又 各自夫妻团圆。据戴璐5石鼓斋杂录6 ) ) ) 书记载, 此剧内容与顺治十 四年 ( 1657) 江南乡试科 场案有 关 , 当时尤侗和友人汤传 都参加了这次考试, 双双 落榜, 于是编剧泄愤。如果此说无误 , 作者是借沈白 之魂在天国的遭遇, 实现他在人间无法实现的高中 金榜、 铲除污吏的心愿。 二、 隐逸情结 东方宗教解除了中国人的死亡恐惧 , 在生活道 路的选择上 , 佛教、 道教对中国知识分子也产生了重 大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 , 百家争鸣的结果是形成了以儒、 道为主体的社会文化心理架构。儒道两家的创始人 和继承人都是知识分子 , 它们对秦、 汉以后的知识分 子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行动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造成了他们人格上的极大可塑性: 入世有孔、 孟, 出 世有老、 庄, 进和退都有比较充分的依据。在文人士 大夫阶层中 , 乱世之时 , 脱离仕途归隐山林是一种时 尚。自汉魏以后 , 归隐之风愈演愈炽。隐士在社会 上广受敬慕, 朝廷时以辟召隐士来彰显召贤纳才的 开明。士大夫归隐后复出 , 加官进爵并获得高位者 颇多, 归隐反倒成了入仕的/ 终南捷径0 。 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 , 都追求确立人在社会中 的地位。不同的是, 儒家是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中 确定个体的地位, 道家则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确 定人的地位。群体、 自然都是现世的、 此岸的 , 而不 是来世的、 彼岸 的, 因而 , 中国人很少会空想般地? 第 26 卷第 1 期沈敏 : 从中国戏曲看东方宗教对文人心态的 影响追求精神的天国, 而是执著于现世人生的享受。婚 与宦是中国文人一生追求的两大目标。婚以传宗接 代, 宦以建功立身。婚宦理想正是血缘宗法社会与 儒家入世思想共同影响而成的世俗情怀。当然 , 如 果做不成官、 难得佳偶 , 幻想成仙出世, 也是现世地 追求或保持人世间幸福和快乐的另一种方式。中国 知识分子中的大部分都千方百计地去谋取一定的政 治地位和家族荣誉, 追求一旦失败 , 便以纵情山水或 清心寡欲、 隐居入道修仙自娱自乐。相比而言 , 西方 人的人生态度与东方人截然不同。他们受以基督教 为主的宗教影响 , 具有强烈的原罪精神 , 为了赎罪而 自强不息、 英勇拼搏 , 改造社会、 征服自然, 以期得到 上帝的公正裁判 , 使灵魂进入天国 , 他们追求的是超 现世的精神享受。与西方人的主动进取相反, 中国 人或是被动地适应社会关系 ( 入世者 ) , 或是被动地 适应自然关系( 出世者 ) , 而不去主动地变革社会和 自然。他们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 而是和 谐的 , 追求的目标是/ 天人合一0 。他们对社会自然 多是被动地适应 , 在同社会发生矛盾时 , 便投入到自 然的怀抱。 隐逸思想与佛、 道都有关系, 在寻求出世上与道 家一致, 在禁欲主义上又与佛教共鸣, 总之是排斥尘 世而向往着神仙世界的。这种外禅内庄的或者说庄 禅互补的/ 隐逸情结 0 贯穿于中国文人思想的始终。 但这种消极出世的思想是在士大夫志不得伸时产生 的, 它们又始终和儒家积极用世的思想紧密地交织 在一起。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色。 隐逸思想由庄子发端, 在元代士子的手中发扬 到了极致。元以前的隐士往往是对. #家政权统治的 规避, 属于政治性的退避。他们因对当权者不满而 暂时隐居 , 一旦改朝换代 , 遭遇明君 , 他们会主动复 出。当然 , 也有一种归隐是干求不遇的/ 光荣0 退却 , 沽名钓誉、 故做姿态以谋取政治资本。与以往相比 , 元代的隐士不仅不愿出仕, 而且对世俗功利性质的 追求#-概摒弃, / ) ) ) 来我女色再不贪 , 二来香醪再 不吃 , 堆金积玉成何济。人生一世心都爱, 谁为三般 事不迷? 世跳出红尘内, 我则寻泛游槎天浪, 下烂斧 柯仙棋。 0 ( 5任 风子6 ) 这是对 整个社 会的规 避, 是 ) ) ) 种社会性的退避。 宫大用的5七里滩6和马致远的5陈抟高卧6 是元 杂剧隐逸剧的代表作。5七里滩6 写刘秀称帝后 , 请 来隐居时的好友严子陵并欲聘其为官, 而严子陵是 天子呼来不上船 ) ) ) / 我则知十年前共饮的旧知交 , 谁认的甚么中兴汉光武0 。严子陵认为官场是/ 十万丈风波是非海 0 , 在富贵和美女的引诱 面前毫不动 心。尘世之人热衷的功名利禄、 富贵荣华 , 全被子陵 视为/ 草芥尘埃0。他更喜欢七里滩的简朴生活 , / 放 散诞心肠, 任百事无防 , 倒大来免虑忘忧0 。最后 , 皇 帝允许子陵回归七里滩。5陈抟高卧6 写陈抟在汴梁 为赵匡胤占卜断定赵将来必为皇帝。赵即位后请陈 为官, 陈不肯 , 也不为女色所动, 认为做官/ 攘攘垓垓 不伶俐 , 是 是非 非无 尽期。好教我 战战 兢兢 睡不 美0 , 而隐居田园则可/ 散诞逍遥不拘系0 , 所以 , / 把 富贵做浮云可比0 。隐逸剧主人公的共同特点是鄙 弃功名富贵 , 向往个性自由。他们的精神栖息地 , 一 是飘渺的神仙世界 , 一是幽静的田园山林 , 总之都是 出世的。这种隐居或多或少表现出一种对抗情绪。 / 您道我不达时务 , 我是个避世严陵, 钓几尾漏网的 游鱼 , ,仔细踌躇, 观了些成败兴亡, 阅了些今古,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昨日个虎踞在咸阳 , 今日早 鹿走姑苏。 0 ( 5七里滩6 ) 元杂剧中有大量描写隐逸情怀的作品, 它们的 出现一-个重要原因是 受当时盛行的全真 教影响。 全真教是一种在宋金天下动乱、 人民流离失所的社 会背景下兴起的新道教门派 , 以/ 全真养性0 为要旨, 主张/ 性、 命双修0 。所谓 / 修命0 即指长生之道 , / 修 性0 即精神上的自我完善, / 修性0 是为了/ 修命0 。全 真教祖师王重阳兴教时标举的主要思想便是/ 跳出 凡尘, 好觅长生路0 。全真教所修之/ 性0 的根本内容 即是思想上的/ 无为0, / 命0 的存在方式也是/ 无为0。 这样 ) ) ) 来, 全真教的根本要旨就成了一种/ 避世0 哲学, 要长生就要隐逸 , 这种主张与魏晋南北朝以来 政治上失意的文人/ 久在樊笼里 , 复得返自然0( 陶渊 明 { 归园田居6 其一 ) 的主张相呼应, 坚定了元代士人 退隐的决心。全真教的教旨 , 颇能契合中国知识分 子/ 邦有道则现, 邦无道则隐0 的文化心理结构, 给乱 世中无所归依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心灵的安身立命之 所 , 受到当时士人的欢迎。当然 , 元杂剧隐逸剧乃至 元代全真教的兴盛, 最终是由当时的社会状况决定 的。蒙古族入主中原后 , 士人阶层的地位一落千丈。 元代文人怀才不遇、 穷愁潦倒 , / 十载攻书 , 半生埋 没。学干禄 , 误杀我者也之乎 , 打熬成这一副穷皮 骨0 ( 无名氏5渔樵记6) ; / 窗前十载用殷勤 , 多少虚名 枉误人。只为时乖心不遂, 至今无路跳龙门。 0 ( 5庄 周梦6 ) 十子们虽然有兼济天下的抱负, 却无路得以 实现。因此 , 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 , 元代士子们不 得不转而称赏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 认为人生至乐 至美之境界在于摒 弃名利追求 , 清心无为 , 及时行 # 39 # 5 戏曲艺术62005 年 2 月乐。 元代神仙道化剧中贯注着浓厚的归隐情结, 因 此, 无一篇不吟咏田园山水的幽雅隽美 , 无 ) ) ) 剧不 颂扬尘外世界的美妙自由。这些描写并非文人单纯 模山范水 , 它有更丰富、 更深刻的意义。从作品内容 来看, 作者在咏唱无荣无辱、 悠然怡乐生活的同时 , 达到了否定/ 乱纷纷逐世利, 急攘攘蝇争血 0 的现实 社会的目的。在创作中, 作家采用了寄情思于景象 , 托胸襟于风物的写 法。剧中对 超尘脱俗生活 的描 写, 表现 了文人 倾心自 由、 憧憬美 好的内 在情感。 / 神仙爱山 水, 君子慕林泉 0, 道 教的出世精神 是和 / 穷则独善其身0 的思想相通的。 在元代的神仙道化剧中, 一-种常见的模式是世 人历经人间 的种种 磨难 ( 有 些是神 仙人物 故意 制 造) , 不得不隐居入道。隐逸剧发展到明代, 又出现 了一些新气象: 人们能勇敢面对逆境, 而一旦否极泰 来, 他们却毅然放弃人 间的繁华 , 选择隐逸求 仙之 路。明陈汝元5金莲记6传奇通过苏轼在历尽一度在 朝、 三度外放的挫折 , 赐环归来以后反/ 欲入山而访 道0 的最终选择 , 表达了当时封建士人逃避苦难现实 的一种新的取向。剧中对苏轼的心路历程有着细腻 的刻 画: 当初入仕时 , 苏轼当然无意于归隐。因为 / 世险未尝 , 宦情太热0 , 也就无心向佛。而当首次遭 贬之后, / 渐觉宦情慵懒0 , 不禁感到/ 金马玉堂 , 虽然 清贵: 竹篱茆 舍, 亦自逍 遥0 , 但 仍 / 不 能豁 自己 迷 途0 , 期待有朝一日/ 赐金环, 重上明光殿0 , 于是纳妾 以消解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感。所以 , 俗情更甚 , 因而 招来好友佛印要以/ 哑谜微言 , 提醒梦幻0 ( { 媒合6 ) 。 / 乌台诗案0 后苏轼 贬居黄州, 佛印、 黄山谷与 之同 游, 共劝他退出官场, / 濯足江湖 , 闪魄林皋0 。苏轼 以/ 时方多阻, 势刁; 自由0 为辞拒之 , 实则尚未参透 前后因缘。但是 , 他此时对于归隐与向佛的兴趣已 经人增 , 感到/ 怎做得十万扬州长不老, 到不如伴蒲 团过几朝0 ( { 赋鹤6) 。苏轼三贬海南, 本就在佛印预 料之中, 虽然未去/ 度0 他 , 行前已作点化 : / 你不知自 己从那里来, 还问别人从那里去0 。苏轼此时已十分 羡慕佛印与黄山谷的那种闲云野鹤式的自由生活 , 向佛与归隐的愿望更加强烈了。苏轼从海南召还 , 途中与陷害他的奸臣相遇。此时 , 苏轼开始自悟前 生。最后, 苏轼/ 锦归0 , 决定与妻妾一同向佛, 众人 同唱: / 蜗名蝇利千秋戏 , 休被红尘萦系。共向青山 去, 何异邯郸寤! 0 剧中主人公对归隐的选择更为积 极、 主动, 他们不是将宗教当作精神世界的避难所 , 而是虔诚的信奉 , 真正地接受了宗教教义。 # 40 #5金莲记6 宣扬了佛、 道两家的教义。苏轼的两 位挚友 ) ) ) 代表佛家的佛印劝戒苏轼 : 端只为爱河欲海起波涛 , 名缰利锁不能逃。这 尘缘怎消? 代表道家的黄山谷则说 : 寄人生蜉蝣暮朝, 笑荣名猕猴舞招。奈被风尘 纷扰。 ( 5赋鹤6 ) 。 ) 个批判苏轼的前世败坏清修, 堕入两世姻缘, / 因此上历难遭魔0 , 赐环后 / 犹恋着飞牍凌宵 , 放不 下簪笔随朝0 ( 5证果 6 ) ; 另一个则批判 人世风波之 险 , 以为/ 造化小儿, 乾坤人梦 0, / 人世俱是空虚, 功 名安得长在 ? 何事永沉宦海 ? 不宜久负山灵。 0 主张 逃出宦海 , 皈依山林。二人说法 , 虽貌似有佛道之 分 , 实则归于一途 : 主张或逃禅于峨眉山 , 或啸傲于 烟霞窟 , 总之 , 在归隐问题上 , 佛、 道都提倡/ 撇尘环, 弃人事0 , 求得某种形式的安宁。这种人生道路也正 是历史上众多士大夫所作的一种选择。 明人杨埏5龙膏记6 传奇也杂采了佛、 道二家学 说 , 揭示出人世生活, 即便是荣华富贵 , 也都是/ 瞬息 里空华云散, 霎时间石火冰寒0 的幻梦, 包括婚姻情 爱 , 也不过是前生种下的/ 业缘0 , 一旦实现 , 即成空 幻。因此, 功名利禄、 爱情婚姻, 也都是/ 那假骷髅的 浮云幻0。/ 你驰骋处有趑趄 , 快活处带忧虞。 0 ( 5买 卜6 ) 这种说法符合/ 福祸相依0 的辩证思想。剧中袁 人娘劝说张无颇/ 山中学道 0 的时候, 并不是他备受 煎熬之时 , 恰恰是在张无颇经历了种种苦难, / 并头 花百枝耀 , 连理树九华飞绕0 , / 郎才女貌0 , / 乐融融 喜气饶0 , / 双心一意, 百岁欢笑0 ( 5偿缘6 ) 的时候 , 是 在他功成名就, 爱情圆满, 已经辉煌并且有可能继续 辉煌的时刻。由于袁大娘的点化, 张无颇夫妻二人 意识到了人世间/ 波波劫劫何时闲0 的规律 , 遂跟随 她入山修道。可以说 , 5龙膏记6 对张无颇夫妇的命 运安排足佛、 道学说的感性显现 , 寄寓着东方宗教的 人生理想。 元代隐逸剧和明代以后的隐居乐道戏, 在人物 的人生追求上是有所不同的。元杂剧隐逸剧中描述 的隐逸生活 , 简朴宁静 . / 吃的是仙酒仙桃 , 住的是草 舍茅庵 , 强如龙楼凤阁。白云不扫, 苍松自老 ; 青山 围绕, 淡烟笼罩 , ,崎岖峪道, 凹答岩壑; 门无绰楔, 洞无锁钥: 香焚石桌, 笛吹古调。云黯黯, 水迢迢 ; 风 凛凛, 雪飘飘 ; 柴门静, 竹篱牢。 0 ( 5黄粱梦6 ) / 小小茅 庵是可居, 春夏秋冬总不殊。春景园林赏花木, 夏日 山间避炎暑 ; 秋天篱边玩松菊, 冬雪檐前看梅竹。皓 月清风为伴侣, 酒又不饮色又无 , 财又刁; 贪气不出。 第 26 卷第 1 期沈敏 : 从中国戏曲看东方宗教对文人心态的 影响我准备麻绳拽辘轳, 提挈荆筐担粪十。锄了田苗, 种 了菜蔬。老做庄家小孙屠。 0 ( 5任风子6 ) 人们春耕秋 种, 与山水同乐 , 与云霞共舞, 无私无欲, 无烦无恼。 元杂剧刻画的道家生活多是寂寞、 清贫的, 明代以后 的戏曲. 卜道教信徒的生活却呈现 出一番新气象。 明代谢谠所著5四喜记6鲜明地提出 : / 有花有酒即神 仙0 、 / 主敬固能作圣 , 风流亦可称贤0 、 / 调宫弄羽乐 吾天0 ( 5家门始终6) 。剧中通过天人和谐之喜 ( 久旱 逢甘露) 、 知音重遇之喜 ( 他乡遇故知 ) 、 家庭幸福之 喜( 洞房花烛夜 ) 、 事业成功之喜( 金榜题名时 ) 的/ 四 喜0 , 将儒、 释、 道三者的人生理想融合为一, 创造出 一个天人和谐的生活境界。作者想象在特定历史条 件下, 通过稳定的社会 环境和自然环 境, 使人 的友 谊、 爱情、 事业等各种需求都得到充分的满足, 既肯 定俗世享乐, 又不放弃闲散自由的隐居之乐, 即在充 分物资享受条件下的自由之趣。剧中的老隐士宋杞 既不/ 吞石髓0, 也不 / 炼丹鼎0 , 既不讲道学, 也不修 玄事, 与魏晋风度迥异。他厌恶仕宦 , 却以二子 / 森 森双桂 , 云路翱翔0 自傲。他之所以能过归隐生活 , 是因为有足够的经济基础, 可以保证他过自由的隐 居生活。他酿酒裁诗、 栽兰种菊, 充分享受着物质享 乐与精神审美互相依存、 互相促进带来的快乐 : [ 北折桂令 ] 学陶潜, 五柳栽烟。 , 屈子骚经 , 杜老 诗编。醉后闲临书羲献帖 , 兔管鸾笺。那肯向谲儒 讲道。也休提败事修玄, ( 我只是 ) 玉管冰弦。云髻 花钿 , 兄弟楼中 , 儿女灯前。 [ 得胜令 ] ( 春时节 ) 慢腾腾策杖绿杨川, 喜飘飘 红裙海棠筵。( 夏时节 ) 嫩盈盈玉液荷筒劝, 睡 琅 小簟眠。( 秋时节 ) 紫蟹斗鲈鲜 , 密层层种黄花 三径遍。 ( 冬时节) 含笑野梅边 , 碧澄澄风团茶扫雪 煎。( 5寻乐江村6 如果与上述5任风子6 一剧所描写的春夏秋冬四 季生活场景进行比较, 前者已完全放弃了人世间的 种种享乐 , 后者却既有皈依佛法的恬静 , 又有实实在 在的闲适小的放纵。究其历史原因 , 乃是因为明代 中晚期出现了一股强大的复苏人性、 张扬个性的思 潮, 而在当时文人阶层中广泛流播的禅宗思想则为 这种思潮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明代狂禅之风颇 盛, 强调本心是道, 本心即佛, 其他一切都是虚妄的 , 乃至佛祖、 经义也是 / 屎窖子 0, / 只是个卖田乡帐0 , / 总是十字街头破草鞋0 , 可以/ 抛向钱塘江里著0 。 敢于用/ 本心0去推翻宗教教义的束缚, 洋溢着一种 叛逆的勇气。禅宗与当时盛行的心学相结合, 促使 人们在思想观念、 思维方式上发生了变革。在此基?础上更出现了象李贽这样超越儒道释诸家之上的思 想家 , 进一步强调自我和个性, 强调保持朴素童心, 猛烈批判道学和传统儒学。剧中的宋杞正是通过对 踏踏实实立足于现实之上的独立和自由的选择, 对 一种既遗世( 放弃官场追逐 ) 又不遗世 ( 不放弃正常 的物质生活享受) 的独立生活的经营, 营造出了/ 我 只是我0 , 不受任何人间律令和宗教法规约束的真正 自由境界。作者通过描写/ 四喜0 获得过程的艰辛, 告诉读者 : 所有的/ 喜0 都 是既难逢又短暂 的, 最可 靠、 最长久、 最自由的生活还是平淡却不平常的隐居 生活, 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三无常观与宿命论 佛教提倡消极避世 , 主要是受 其无常观 影响。 无常观是佛教之人生观、 宇宙观中为世人广泛接受 的一种观念。无常观意谓依因缘生、 有所依赖的一 切现象皆处于生灭变易之中 , 就象流水、 灯焰、 长风、 梦幻、 泡影一样变化万端。5涅架经#寿命品6 云 : / 是 身无常 , 念念不忘, 犹如电光暴水幻炎。 0 故而 , 小到 人的生理、 心理, 大到人生, 乃至世间万象 , 皆是相对 稳定, 而又恒处于无常、 无定之中。对于人生的种种 现象, 道教也采纳了无常、 变化的观念进行解释, 葛 洪5抱朴子#知止6 曰: / 抱盈居冲者, 必全之箅也。宴 安盛满者, 难保之危也。 0 意谓事物发展到极盛, 便物 极必反 , 潜伏着某种危机, 令人难以安坐。经上千年 的发展、 流播, 无常观已成为古代文人观照、 穿透烦 恼人生的一个视角 , 一种思维模式, 并业已成为中国 文学的习见主题。其影响已及于中国小说、 诗词、 戏 曲中的审美观。 东方宗教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发展变化、 流 变无常的, 这种无常观渗透到作家的创作思想, 以致 戏曲中经常流露出/ 无常迅速, 生死事大0 的感叹 , 金 钱、 美色、 权势都如过眼云烟 , 而虔心拜佛、 长命升天 才是人生追求的目标。5东坡梦6 中松神的一段唱词 [ 尧民歌 ] 直白地宣扬了佛教的无常观。剧中 , 松神 逐走了诱惑东坡的花间四友 , 东坡难以接受美女环 绕与独伴孤灯的反 差, 恳求松 神留下一、 二美女做 伴 , 松神劝他 : 好笑你端明学士忒朦胧, 全不想酒阑人散夜将 终 , 怎还许花间四友得从容? 东坡也不须埋怨我大 夫松, 这的是禅宗、 禅宗 ( 注 : 着重号为作者所加 ) , 都 归 ) 个空, 只有那伊蒲供。 5春芜记6 中的荆做飞为助友人宋玉追求邻女, 拔剑铲恶, 随后飘然遁入终南山去寻仙访道, 他道: 一路行来 , 仔细想那世人 , 都为这一个情字, 陷 # 41 # 5 戏曲艺术62005 年 2 月了多少英雄好汉。即如俺那宋兄 , 只为着季清吴一 人, 不知费了多少心机, 受了多少幽怨。若不是俺荆 饮飞报复于前, 楚王成 全于后, 那宋兄宁免终 身抱 恨。如今纵是才郎女貌, 百年相守 , 想起来那光景也 只有限了也。 [ 前腔 ] 风流佳丽 , 想他海风流佳丽。 ( 只道 ) 美 恩情能到底, 便人巢金屋 , 醉倚琼卮 , 到头来一梦卫。 白日疾如驰, 挥戈总是痴。( 怎如俺 ) 紫府神栖 , 丹灶 尘飞 , 驾苍螭听云 仙吹起。沧桑是非 , ( 任从他) 沧 桑是非 , 劫灰陈迹 , 那管他劫灰陈迹, ( 把) 百年间好 光阴只抵一局棋。( 5寻真6 ) 作者对荆做飞结局的设 计是因为他认识到富贵风流终习不能长久, 人生的 好时光转瞬即逝。5昙花梦6 中为点化木清泰, 一僧 一道分别劝戒他 : ( 僧唱) [ 油葫芦 ] 只道是富贵黄金铸得牢, 又谁 知一旦抛 , 须臾少壮成衰老。身子里紫绶虽堪贵, 头 儿上白发不曾饶。悲来有今夜, 运来没明朝。恩情 那得恋, 歌舞为谁娇。容华谢桃李 , 憔悴掩蓬蒿。恨 无情杯土 , 断送几英豪, 今古价有谁逃。 ( 道唱) [ 天下乐 ] 当日功名仗宝刀, 挣爵土与儿 曹。到头来汤雪消, 从此后枉持杯向坟上浇。冷落 了宛转吴谣, 消停了妈婷楚腰 , 又何须上铜台那魂怎 觉。 ( 二人齐唱 ) [ 北节节高] 抱负了经纶、 经纶才调 , 只不曾悟禅、 悟禅开道。偌大英雄正好 , 得意时无常 来到。 , ,( 5郊游点化6 ) 佛、 道两家都以光阴流转、 人生多变的思想来劝 晓世人。剧中主人公木清泰本是朝廷重臣, 又广积 钱财 , 拥有娇妻美妾 , 生活骄奢。一日 , 他携家人出 外踏青, 路遇西天祖师宾头卢与蓬莱仙客山玄卿, 二 人以上述唱词点化他 , 木清泰顿觉世事无常、 人生虚 无, 功名富贵皆为梦幻, 随即割舍亲情, 出家云游。 上述剧作直接、 明了地宣传佛、 道无常思想 , 戏 曲中还有一类作品是促使人物通过生命体验, 逐渐 认识到人生的无常。汤显祖5南柯记6 一剧写主人公 淳于棼于梦中当上了槐安国驸马 , 并在此间尽享荣 华富贵, 极尽身心之乐。梦醒之后 , 方知梦中所见之 泱泱大国乃是院中树下的一个小小的蚁穴, 淳于棼 为梦境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而涕泣 , 后向契玄禅师乞 愿, 终使槐安一国并及梦中之父、 妻等均变换人形升 入天国, 自 己也/ 立 地成佛0 。该剧取佛教 / 五 蕴皆 空0 、 生为梦幻之意, / 人间君臣眷属, 蝼蚁何殊 ? 一 切苦乐兴衰, 南柯无二。等为梦境 , 何处生天 ?0 提出 / 诸色皆空, 万法惟为识 0 , / 万事无 常, 一佛 圆满0 。 # 42 #剧中精心设置了一场梦境 , 契玄禅师故意让主人公 通过梦幻中极尽富贵、 奢华生活的轻易获得与轻易 失去, 迅速地体会到佛教所宣扬的人生无常的观念, 从而潜心向佛。5南柯记6无疑是作者汤显祖佛教信 仰的 ) ) ) 种感性显现。清朝毕魏 5竹叶舟 6 传奇与 5南柯记6 主题相似 , 剧中写西晋石崇原是渔夫, 与樵 夫王质为友 , 某日遇沃州山道林支大禅师 , 禅师幻化 出一堵高墙 , 墙上画万顷波涛, 他让石崇站在一片竹 DI-上 , 竹叶化作小船, 石崇沉入梦乡。之后剧中根 据史书所载事实, 写石崇得到官职 , 成为巨富 , 宠爱 绿珠及绿珠坠楼身亡石崇被杀等情节。石崇忽然一 觉醒宋 , 见其一生功名富贵、 恩爱仇怨, 不过是竹叶 舟中的一场梦境, 顿时如醍醐灌顶, 出家为僧。这部 传奇同样宣扬了人世无常的思想。 / 无常观0 也派生出了古人的/ 宿命0 思想。明传 奇5双珠记6 第一出5家门始终6 即云: / 钟送黄昏鸡报 晓 , 昏晓相催 , 世事何时了, 万古千愁人自老, 春来依 旧生芳草。 0 这是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性的领悟。剧 中描述了书生王楫一家在安史之乱前后悲欢离合的 故事。而其悲欢所至, 离合缘由 , 皆是前定, 人在命 运的安排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与众多古代知识分子 一样, 戏曲作者们历经了人世的沧桑变迁 , 又纵观了 历史的风云变幻, 对人生的种种变化既有着极大的 关注又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而百思不得其解 , 很自 然地发出命由天定的感叹。命运的不可知和无所不 在是: 中国文化中令人惝恍迷离的怪圈, 是令古代士 人们常扼腕叹息的难题。由于东方宗教对于生命无 常思想不遗余力的宣传 , 使得文人们在唏嘘感叹之 余 , 往往对生命、 对无形中操纵命运的神秘之手感到 畏惧和无奈。这些体会又形诸于小说、 戏曲。无常 观和宿命论是戏曲作家宣扬宿命的文化根源。 李玉5太平钱6 传奇宣扬了婚姻天定的宿命论观 点。剧中主人公韦固本欲往京师访求才貌双全的名 门之女为妻 , 但尚未如愿, 经过山西介休县时梦见有 神仙告诉他, 他的妻子是本县集义村一位瞽目老妪 怀抱着的刚满周岁的女孩。韦固前往寻访 , 果然见 到老妪和女孩, 他一怒之下用剑刺去 , 女孩受伤。后 来韦固中了状元 , 求娶宰相韩休之女为妻。婚后韦 固见韩女鬓边疤痕, 经询问方知她正是自己二十年 前刺伤的女孩, 当时被韩休所救 , 收为义女。不管韦 固有何作为, 最终还是娶了命中注定的女子, 可见, 天意不可违、 不可改。 李白5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6 中叹曰: / 夫天地者 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0 。虽然受宗教 第 26 卷第 1 期沈敏 : 从中国戏曲看东方宗教对文人心态的 影响/ 无常迅速0 思想影响, 戏曲作品中不乏 / 芳菲渺渺 , 韶光苒苒 , 岁月匆匆0 ( 5城 南柳6 ) ; / 畅好是花 谢的 疾, 春去的紧, 撺断了人生有限身0 ( 5竹窗雨6 ) ; / 叹 光阴似掷梭, 想人生能几何。急回首百年已过 , 对青 铜两鬓幡幡 ,,你刁 ; 见窗前故友年年少, 郊外新坟 岁岁多。这都是 ,#枕南柯0 ( 5竹叶舟6 ) 的感叹 , 然 而, 与这种消极思想看似背谬的是 , 某些知识分子也 因此能用宇宙永恒的观点来积极地观照人生, 把人 生意义赋予生命本身。戏曲中对将光阴千载与人生 短暂作鲜明对比、 反复吟唱 , 目的是启示人们, 光阴 似过隙白驹, 人生如沧海一粟 , 既然人在宏阔的宇宙 前那么渺小 , 人生在永恒的宇宙前那么短暂 , 那么 , 又何必要将那有限的人生消耗在无意义的追名逐利 之中呢 ? 人生的价值在于超脱世俗 , 活出自我真本 色, 这正是神仙道化剧、 隐逸乐道剧中隐逸者们的共 同认识。他们歌山水、 咏林泉 , 就是希望回归人自然 的怀抱, 企盼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把进入一种与丽日 清风为伍、 与山景水色相伴的人生 , 看成是获得生命 的永恒 , 从而实现 对人生的审美超 越的有效途径。 强调人生的真正价值正是古代戏曲富有思想意义的 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 1] [ 美 ] 基辛. 文化# 社会# 个人 [ ] . 辽宁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1988. [ 2] 鲁迅 . 中国小说史 略 . 鲁迅全 集 : 第九卷 [ ] . 北京 : 人民文学 出版 社 , 1981. [ 3] 庄子 . 庄子集释 : 第一卷 [ ]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1.注释:? 儒学是否发展为 孺教 , 目 前学界 尚存争 议。作者认 为 , 儒 学在 发 展、 流传过程中的确染上了 , 神秘 色彩 , 其中 尤以董仲 舒为代表 的 宗天神学思想最为突出 , 例如其/ 天人感应0 说等。 ? 在此 , 将原始社会起开始逐渐形成 的具有一 定超自然 信仰的宗 教 行为都纳入原始宗教之中 , 以区别于有完善体系、 为官方所承认 的 佛教、 道教等宗教。 ? 佛教在流播过程中形成了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之分。传入中国内 地 , 并经中国传到朝鲜、 日本和越 南的主要 是大乘佛 教, 称为北 传 佛教。传入斯里兰卡、 缅甸、 泰国、 柬埔寨、 老挝和我国云南傣族 地 区的称小乘佛教 , 也称南传佛教。 小乘佛教 以自利修 罗汉果为 最 终目的 , 而火乘佛教以利他修菩 萨行成佛 为最终目 的。佛教传 入 中国之时 , 教义不断地被汉化。南传佛教认为佛教是不承认灵 魂、 自我或神我的存在的宗教。而 北传佛教中 则有灵魂、 鬼神、 转 世、 轮回等说法。早期佛教并不相信 灵魂存在 , 认为世界 万事万物 干 变万化 , 都是因缘合和而成 , 没有 独立的本 质属性 , 因 而也没有 灵 魂。如果认为灵魂存在 , 或者认为事物具有真实规定性 , 就会由 此 产生一切烦恼和痛苦 , 这恰是佛教要破 除的/ 边 见0 和 / 邪见0 。 但 是 , 北传佛教以神创论为基础 , 自 然终归要 导向灵魂 不灭论 , 并 且 使之成为佛教赖以存在的重要观念 , 早期的/ 无灵魂说0 , 也被完 全 抛弃。而且 , 还要鼓吹精神与物质、 灵魂与 肉体的二 元论 , 把灵 魂 与肉体割裂对立起来 , 认为肉体与 灵魂结合 时 , 不是 活人 ; 当灵 魂 离开肉体时 , 人的肉体虽然/ 死0 了 , 灵魂却可以存在 , 称为/ 中有 0 , 能以转到别的肉体上再现。 ?佛教以有生有死的境界为/ 此岸0 , 以烦恼苦难譬为/ 中流0 , 超脱生 死即涅架的境界为/ 彼岸0 。见5 智度论6 卷十二。 ? 分别见于5 梵琦语录6 卷五5住嘉兴路本觉语录6 、 卷七5 再住海盐州 大宁永祚禅寺语录6 、 卷四5 住杭州路凤山大报禅寺语录6 。( 责任编辑 : 李锋)附中举办 02 舞美班学生毕业绘画展中国戏曲学院附中于 2004 年 12 月 11 日至 19 日, 在附中举办了 02 舞台美术班学生毕业绘画作品 展。 该班学生是 2002 年 9 月入校的, 共计 39 人, 由 3 位主讲教师赵凤琴、 赵洪君、 李昆娟担任该班专业 绘画教学。 这次展出的作品, 均是该班学生 3 年来学习成 果的一部分, 其中有人物头像、 石膏像、 色彩静物创 作等。 3 年来 , 该班的主讲教师为使学生提高 绘画技 术技巧和文化素养, 他们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开设了 绘画理论课、 结构、 透视知识、 色彩知识、 解剖知识、 中外美术史等。 在 3 年的学习期间, 他们还定期观摹国内外大 型画展 , 增长了技艺技巧, 开阔了眼界。有的学生入 校时 , 甚至连画笔都不会拿 , 3 位主教老师经常一起 探讨研究,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地加以指导, 让学 生及时领悟要领 , 使学生进步提高很快。现在该班 学生从各方面都基本达到了高考的专业水平。 李 锋# 43 #
对陶渊明隐居的看法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而他又不似与他同时代的某些文人那 样放荡不羁、抛弃...陶渊明人生态度的当代价... 2页 免费 ©2016 Bai...省妇干校等几所学校学生对宗教信仰态度 省妇干校等几所学校学生对宗教信仰态度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新 的...认为扬雄的思想是对当时宗教化的僵死正统儒学的消极...这种传统极大影响了后世文人,在他们的诗集、著作的...从文本表面上看,他对屈原的态度更多的是批判与诘问...《中国近世宗教 伦理与商人精神》,页104-121; 9 ...晚明的旅游风气与士大夫心态 或者是对某些文人的形容...从当时游记的大量出现,也可以看到这股风气的影响层...关键词 宋代;士大夫文人;仕宦心态;吏隐;居士 宋代...原始的印度佛教是一种极端出世型的 宗教,传入中国后...“从现有文献看,它在唐初已开始 使用。……唐代...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心态史自个儿整理版_政史地_高中...独尊儒术” 1 把儒家推向宗教化,神授化 3.影响: ...(通经致用是文人的普遍追求) ○ 四、新发展:程...中西方文化田园诗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中...朱光潜先生曾说:在中国和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在这种阴郁的心态与亮丽的景物对比中,水仙给诗人受伤...聊斋中的书生形象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聊斋...但中举前后的士子的 心态是截然不同的。 王子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作者作为一名 封建文人,对于自己所...从《我是猫》看日本文学巨匠夏目漱石 ――以作品中的批判精神及悲凉心态为中心...另一方面,笔者认为作者对当时的文人也进行了讽刺批判。面对统治阶级 的淫威,一...百度文库 专业资料 人文社科 文化/宗教专题推荐...苏轼贬谪心态面面观 5页 免费 旷达的苏轼,潇洒的疏狂...这是一道为民谋福的堤,一道中国文人的社会良心筑...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寻仙 派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