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钦州市钦北区政府古道岭属于那个镇的?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兰州市阿干镇发现一处古道遗迹(组图)
阿干镇发现一处古道遗迹
  专家:古丝绸之路从此经过 玄奘走过 高适走过 岑参也走过&
  古道已经荒废
  石头上留下的车辙
  不知道用途的圆孔
  五虎峡路窄沟深
  每日甘肃网讯 据兰州晚报消息(记者彭维国文/图)近日,记者对阿干镇的一段古道进行探访时,发现了一些遗迹,其中有马车铁轮碾压的痕迹,还有一些不知用途的方孔和小石洞。据记者了解,这些古道遗迹此前没有任何记载。有关专家称,这是古丝绸之路中段的一部分,玄奘走过,高适走过,岑参也走过。
  千年古道荒废数十年
  10月4日,记者在阿干镇坪岭村的董国江的带领下,对阿干镇至临洮县中铺镇之间的一段古道进行了踏访。董国江先生对阿干镇一带的历史文化比较熟悉,他介绍,这段路从阿干镇的西沟开始,途经和尚铺(现名坪岭村)、关山岭(阿干镇琅峪村一个社)、马泉沟到达临洮县的中铺镇。其中马泉沟到达临洮县的中铺镇这一段旧时因劫道的土匪较多,人称拉驴沟,意思是土匪抢劫时将过往脚户的驴拉走。这段古道原为丝绸之路,一直是兰州往南的主要通道,1935年甘川公路改道七里河区的韩家河、西果园,此后这段路逐渐荒废。
  当天上午,记者从阿干镇的西沟,沿着河道里的路一直向南走,经过苟家湾、来到坪岭村,这里旧时叫做和尚铺,该村分为大楞干、桐条沟,沟窝子等几段。桐条沟一带原先车马店较多,是古代商旅们出兰州城后歇脚的地方,这一段最难走的是沟窝子坡,沟窝子坡山大沟深路面窄,路面是用红色石板铺的。据《七里河区志》记载,1998年,和尚铺以南至关山岭尚保留长约1000米、宽3-4米的凿岩为磴的遗迹,现在,这些遗迹早已经不在了。上了沟窝子坡,就到达了关山岭,这里旧时称为摩云岭。翻越关山岭,到达马泉沟村,出村沿山沟下行便进了拉驴沟,由于此路多年没用,需要仔细辨认才能看到路的痕迹,很多地方已经成了一条小道。出马泉村约一公里,路就在沟底与河道重叠,由于山洪冲刷,早已没有路的印迹,只有个别地段山沟边还有路的痕迹。顺着山沟继续向前,大约三四公里处,就是这条古道有名的&五虎峡&,此段沟仅有四五米宽,并且路在大石头上开凿而出,有些地方修筑了拦洪坝,行走非常困难。马泉沟村民王有全说,旧时马泉村里有多家车马店,随着这条路不使用,这些店逐渐拆除了。这条路荒废多年后,约在1952年至1953年时修整过,当时此地属于皋兰县管辖。出了五虎峡就到了临洮县中铺镇的白崖子村,此村分为上、下白崖子,之后再行3公里,就到了关沟门,与兰临公路相接。
  &这几十年来,你们是第一次走这条路的人。&据马泉村的费好正老人说,这段路很久都没有人走过了,人们早已经忘记这条路,很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这条老路。
  石头上留下车辙痕迹
  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这段路在相关的史志中虽有记载,却仅为只言片语,没有比较详细的内容。据《七里河区志》记载:明洪武十年(1377年),在七道梁高摩云驿。明清时期出兰州城袖川门(临夏路口),过洪门子、八里窑、二十里铺、岘口子、阿干镇西沟、和尚铺、摩云关,可达狄道州(今临洮县),进而南下四川,或东下陕西。道光年间,狄道翰林张廷选改筑山南马泉沟路,较前路平坦,又近10余里,可行轿车子、大车、驮轿、骡帮、驼帮、亦为邮路、塘汛之路。民国24年(1935年)修成甘川公路兰州至会川段后,此路废弃。1998年,和尚铺以南至关山岭尚保留长约1000米、宽3-4米的凿岩为磴的遗迹。此外,《兰州古今注》、《兰州市志&邮政志》、《七里河区文史资料》有所记载。
  在此次探访中,记者发现了几处丝绸之路足迹,这在相关文史资料中均没有提及,这些遗迹主要集中在关山岭至白崖子段。关山岭下山处,一段废弃的古道边上,紧贴着一块大石头,大约离原路1.5米高处,有一个方形大孔,约有30厘米长、20厘米宽,深度在5厘米;在大石头侧面,有一排3厘米直径的小洞,共有7个,这排小石洞上面也可以看到还有一排小洞的痕迹。附近地里干活的村民马明付说,据老人们说,石洞的地方好像住过人,那个洞可能是路上照明放置油灯的地方。
  在五虎峡中,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记者发现有四、五个石洞,形状有方、有圆,直径在10厘米左右,就在记者好奇地察看时,同行的董国江突然发现,石洞边上有两条光滑的印迹,通过仔细辨认,确实不是流水冲刷的痕迹,好像是铁器般坚硬东西摩擦出的印子,粗略地丈量了一下,两长印迹之间宽度在1.6米至1.7米之间,估计是铁轱辘马车碾压出来的车辙。他介绍,旧时的交通工具大多是铁车,铁车就是马车,人们为了让车轮耐磨,在木轱辘的外缘上包裹了铁瓦,一辆铁车能拉七八百斤。此外,还有多处石块垒砌的路基,由于年代久远,石块已经风化剥落;还有一段路边土坎上遗留有旧时用火后的黑色灰烬。
  此段路为古丝绸之路
  兰州文史学者邓明先生介绍说,从狄道(今临洮)至兰州,古时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也就是古时候的丝绸之路,为丝绸之路中段的一条线路,是兰州通往临洮、甘南、天水、陕西和四川的一条通道,多篇文献均有记载。《三国志&陈泰传》记载蜀将姜维围攻临洮,凉州军自金城南经沃干阪(阿干)驰援。《晋书张轨传》记载:咸和初(公元326年)辛岩督运金城,为刘胤袭败于沃干岭。根据唐玄奘所写取经路线,确定当年他就是通过这条路到达兰州的;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边塞诗人高适也是顺这条路,从长安取道狄道,抵达兰州,渡过黄河,去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的。他曾写过数首记录兰州景色的诗;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岑参从长安西行,过临洮到兰州,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五律《题金城临河驿楼》。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您的位置:首页 &
& 长滩镇地图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镇情概况:长滩镇地处万州区江南片区的腹心地带,距主城23公里,318国道和区内长江最大支流磨刀溪横贯全镇。镇域幅员127.8平方公里,辖11个村3个社区34600人。截至2008年,城镇建成区面积1.22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8904人。镇内煤、矿石、水利、林业资源丰富,有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龙门峡温泉,是万州区的能源重镇、特色农产品基地和生态休闲后花园。经济发展:2007年实现农村经济总量1.57亿元,同比增长20.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75万元,比预期目标高3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52.5%;农民人均纯收入2899元,人均增收329元;完成财税入库152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85%,其中地税完成89.7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208.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5.8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99.5%,超目标任务37.8万元,同比增长117%。财税任务首次实现翻番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均呈现建镇以来的最好水平。巩固、拓展“山羊、中药材、小油桐、优质红苕”四大优势产业,实现了基地+大户的发展模式。山羊养殖基地与三牧集团对接,在林场、白岩两个村初具规模,全镇年出栏6200只;中药材基地与东方药业对接,在长滩茶厂发展白芷200亩;与浩林生物质能公司对接,在沙滩、清河、向家等村启动了5000亩示范种植基地建设;在沙滩、清河村发展“万薯34”优质红苕300亩。发展规模家禽养殖场和生猪养殖场各1个,发展各类专业户76户,成立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个。全年输出务工人员12805人,劳动力输出率达72%;外出劳务总收入8120万元,其中赴新疆采棉收入9万余元。外出人均劳务收入6719元,占全镇农民总收入的53%。引导回乡创业人员62人,实施规模创业项目5个。截至2008年,镇内共有煤厂5家,非煤矿山企业3家,年产原煤10万吨、矿石50万吨,年创利税35万元,是万州区重要的煤、矿石原料基地;有康顺货运公司一家,年创利税60万元;有中心屠宰场一个,年宰杀能力为2万头牲畜;白酒、红苕粉、豆制品是该镇最具代表性的知名特色农产品。镇村建设:截至2008年,完成城镇投入2800万元,扩大镇区面积0.02平方公里,规划区竣工房屋面积1.66万平方米,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增加城镇常住人口285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力1650人。聘请河北大学建筑设计院,依托长滩镇的传统文化特色完成了对中部组团1.5平方公里的修建性详规和风貌设计,并据此完成了长友小区的“补缺”建设,彰显了“依山傍水”的特色风貌;整治了“318”国道“以路为市”状况,长友小区农贸市场成功开市,做到行商归市,坐商归店,依法经营;新修垃圾集中处置场1座、垃圾池10个,新安装路灯22盏,绿化新区主干道1公里。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7户,新引进福意超市、屠宰场、养鸡场等私营企业3家。卫生院、邮政局改造完毕。龙泉农民新村依托高山移民政策启动实施,一期工程完成。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入住18户。新村规划和建设做到合理,“层高、风格、风貌、色泽”四统一,成为全区示范亮点。长滩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女12553家庭户户数7768家庭户总人口(总)26326家庭户男13789家庭户女岁(总)56860-14岁男29680-14岁女岁(总)岁男岁女874765岁及以上(总)214265岁及以上男105465岁及以上女1088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4619长滩镇下辖村:楼子村玉河村上溪村枞树村,长冲村土门村三弯村长滩村,龙潭村桐子村红石村大庄村,桃李村花石村沙滩村清河村,潘家村北京村草堂村泉沟村,新民村林埸村苦竹村演易村,天庆村白岩村金子村四川省富顺县长滩镇镇情概况:长滩镇位于富顺县东南,濒临沱江西岸,距县城64公里,顺江而下25公里直入长江,政府驻地长滩坝,交通干线为省道207线,距泸州28公里,距离隆(昌)纳(溪)高速公路13公里,东与泸县海潮乡隔江为界,南与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石寨乡毗邻,西与石道乡、赵化镇接壤,北与怀德镇隔江相望。全镇幅员面积2242公顷,其中,耕地1043.86公顷(田761.78公顷,土282.07公顷)。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至2005年底,全镇总人口19110人(农业人口17655人,非农业人口1385人),总户数5253户(农业户数4379户,非农业户数496户)。历史沿革:该镇以驻地得名。古称义和镇,后改名为长滩坝。清末置洪合乡长滩团保;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称长滩团;1934年(民国23年),名长滩乡;1951年,分置长滩、天马乡;1955年,并为长滩乡;1958年,改乡为社;1984年,改社为乡;1995年,乡镇建制调整为长滩镇;2001年,撤区并镇后仍为长滩镇。自然资源:长滩镇境内地势平坦,年均气温18.2°C,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境内渔家坝是沱江流经富顺县形成的9大平原之一;沱江河最大的中坝——长滩中坝,有丰富的沙石资源,总面积133.4公顷。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红薯及蔬菜、花生、油菜籽、甘蔗等粮食经济作物。特色经济作物有龙眼、晚熟荔枝、柑橘、枇杷、笋竹。拥有经四川省农业厅检测认定的无公害蔬菜基地260公顷,晚熟荔枝园33.35公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安全中心检测并授牌的无公害品牌蔬菜——茄子。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长滩镇一、:长滩镇概况:长滩镇位于钦州市东北部,距钦州市区38公里,离首府南宁市区90公里,东与板城镇接壤,南与小董镇毗邻,西与良庆区南晓镇交界,北与新棠镇相接。长滩镇地势北高南低,属丘陵地带,境内最高的山有古道岭(海拔629.5米)和尖岭(海拔407米),主要河流有大江,由新棠镇入境,汇流入小董江。较大的水利工程有英雄岭水库等6座水库和民族水坝等3个水坝,总库容量547.1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75.6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1837亩,有小型水电站一座。清朝乾隆年间商人从钦州运盐到此地交易,约1765年始成集市,建圩时人们祈望永世得到安乐而取名永安圩,后因圩址位于一长河滩之东岸而改为长滩圩。因镇政府驻地在长滩圩,故名长滩镇。1949年为长滩乡,1951年为钦县第一区,1952年改为钦县十三区,1957年复为长滩乡,1958年成立长滩公社,1983年又改名乡,1994年成立镇。全镇辖长滩、胜利、连丰、古勉、那谷、上汶、屯六、荣庆、马朝、屯巷、谈读、新铺、那勤、那袅、榃袅1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61010人,耕地面积29076亩,粮食播种面积5148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1055亩,粮食年均产量1.7万吨,荔枝种植面积8万亩,蚕桑3500亩,生猪出栏1.14万头,三黄鸡年出栏484.6万羽,水果产量41351吨,2010年全镇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4.5亿元,财政收入3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95元,人口出生率15‰以内,自然增长率6.4‰,计划生育率93.66%。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锰、钛铁、褐矿、花岗石、重晶矿等6种,其中以重晶矿、锰、钛铁、花岗石为主;境内植物资源丰富,品种近1000种,以松、杉为主,果树品种较多,以荔枝、龙眼、香蕉、沙梨、杨梅、黄榄为主;野生动物以雉鸡、蛇、龟、山瑞等为主。境内交通发达,邕董公路贯穿内中部,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境内有南防铁路、南钦高铁通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长滩江绵绵相连小董和新棠,内陆河流纵横交错。通讯设施完善,境内有中国移运和中国联通基站4座,村村实现通移动电话;数字化网络功能日臻完善,百人拥有移动电话40台、有线电话20台;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基本上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小城镇规模日益扩大,水厂日供水180立方,已经开发的新区有勉菜新区、牛行岭新区、两头塘新区和旧城改造的“金三角”小区,建设的面积达12.67万平方米,还有正在开发建设的长红三鸟市场小区,规划征地22亩,形成了新老区相互对应,相互利用的格局;全镇有卫生院1家和1间中学、15所村完小(含中心校)7个教学点。全镇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心向上,人民生活水平逐年增高,村级卫生一体化和教育事业布局合理,方便人民,村村基本实现通自来水和通广播电视;农村文体活动活跃,篮球、采茶等活动较多。二、:经济发展情况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手工加工业、劳务输出为辅,工业底子较薄;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蕃薯、玉米次之,经济作物有水果、蚕桑、木薯、油料作物等;乡镇企业以原材料加工为主,即木器加工、水果加工、蚕茧加工、建筑、自制砖等,每年辖“市四建司”组织外出搞建筑2000多人。长滩镇境内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钦州市有名的“荔枝之乡”、“蚕桑之乡”、“优质谷”、“三黄鸡养殖”等基地之一。水稻99%以上种植优质谷和96%采用旱育抛秧、免耕种植新技术,年产稻谷1.7万吨,是钦北区有名的“优质谷基地”之一;水果以荔枝为主,全镇荔枝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荔枝鲜果21335吨,是钦州市有名的“黑叶荔生产基地”之一,近年试验“黑叶荔”高位嫁接“妃子笑”喜获成功,并推出了荔王品牌——“黑妃子”,经济效益明显;蚕桑种植推广优良品种和新技术,2010年种桑面积3500亩,年产鲜茧900吨,是钦州市有名的“蚕桑之乡”;畜牧业以家养猪、鸡、鸭、鹅为主,形成了“三黄鸡养殖基地”,年出栏三黄鸡484.6万羽。四、重点项目介绍,1、南钦高铁。南宁至钦州高速铁路途经我镇那袅、榃袅两个村委3.1公里,目前项目工程(长滩段)已全线开工建设,拆迁安置工作也已基本完成。2、中石化管道(长滩段)途径我镇5个村委,总长13公里,分别为二标和三标段,目前两个标段已进入施工阶段。3、长滩35KV变电站建设。该项目计划投资500万元,于2009年开工建设,现已完成设备安装工作。五、重大项目立项及招商情况,重大立项项目:1、长滩镇自来水厂扩建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650万元,主要是完成水厂扩建和管道的更新,目前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已上报。项目计划于2011年10月开工建设。2、英雄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英雄岭水库位于长滩镇谈读村委会坛佃村,属小型水库,总面积200亩,库容量186.2万立方米。该水库建于1960年,至今已运行了近半个世纪,由于年久失修,水库已有不同程度的毁坏。今年我镇申报的总投资为1000万元的英雄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获上级水利部门批准。招商情况:今年9月我镇引资了一间就业型的工厂——钦州市和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00多万元,现总厂我们设在小董城东市场旁,可提供就业500多人,目前已安排就业120多人。湖北省钦州市长滩镇乡镇概况:长滩镇有中小学6所,其中初中1所,小学5所,在校学生1848人,有教职员工14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合格率达100%。全镇有卫生院1所,中心卫生室2所,乡村卫生室15个,医护人员90人。乡镇发展:长滩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钟祥市的一个独立行政机构,1995年撤乡建镇,现辖15个村和1个居委员,全镇4533户,人口1.7万人,版土面积1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00公顷,蕴藏有丰富的硅厂、石灰岩等矿产资源。长滩镇社会经济持续发展。2000年长滩镇国内生产总值1.4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55亿元,财政收入248万元,农业生产在遭受严重春夏连旱的情况下,主要农产品产量除粮食因结构调整有所减少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花生、西瓜等经济作物成为全镇经济新的增长点。长滩镇狠抓了以花生为主的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扩大花生生产面积,成功的将花生引向水田。努力构建钟祥市花生第一镇。目前,全镇已调出6000亩二级以上的高膀水田用来种植花生,使2008年花生总面积达到了3万亩,其中地膜花生8000亩。在花生品种上,坚决淘汰海花系列,大面积种植中花3号、中花5号,积极引进天府11号新品种,稳步发展88—415双季花生。预计,2008年花生总产量可达820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55元。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镇情概况:长滩镇位于钟祥市东南部,东交京山县,五三农场长滩分场,南边旧口镇、省军区农场,西接罗汉寺种畜场、柴湖镇,北抵石门水库、大口森林公园,南北长约17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国土面积142平方公里。长滩镇山水资源比较丰富,有五山一水四分地之说;长滩河,季家河自北而南纵贯全境,境内山地面积占36%,丘陵占28%,平畈占36%。全境辖长滩、大洪、毛潭、电站、先锋、桥畈、廖台、白马、大兴、青龙鞍、绿林、柳门口、付巷、同心、季河、金星15个村,102个村民小组,第五次人口普查共有5567户,总人口20432人。长滩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是钟祥市的一个独立行政机构,1995年撤乡建镇,蕴藏有丰富的硅厂、石灰岩等矿产资源,25平方公里的地下矿泉水带为全省之最,饮用天然矿泉水获国家级鉴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持续发展。200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4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55亿元,财政收入248万元,农业生产在遭受严重春夏连旱的情况下,主要农产品产量除粮食因结构调整有所减少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花生、西瓜等经济作物成为全镇经济新的增长点。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49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五保老人受到妥善赡养;贫困对象得到有效救助;农村家庭电视机、摩托车等耐用消费品基本普及,农业机械化程度达45%以上,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础建设:该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备。据有关资料统计,一段时期,全镇农用中小型水利设施配套,农田有效灌溉率达94.4%;建有1座1800千伏安变电站;低压电网覆盖所有村组农户;已开通1500门程控电话,建有2个卫星电视接收站;主干及村组公路通车里程达120公里,其中油渣路面12公里,街道硬化率100%;有文化站1个,图书室13个,中小学9所,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多年达100%,实现了&双基&达标;有卫生院1所,卫生所2所,卫生室15个,病床60张,人人基本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资源开发:山地资源开发:该镇属丘陵山区,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肥沃,雨量充足,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全镇有山地面积7.8万亩,已开发4万亩,定植果树1.9万亩,挂果面积1万亩,主要品种有板栗、雪梨、早熟桃等。安坡水库开发:安坡水库位于该镇付巷村五组,距镇区15公里,紧邻大口国家森林公园。该水库为小型水库,库容1000万立方米,承雨面积10平方公里,净水面800亩;有两台66千瓦水轮发电设备,年发电量15万千瓦时,有长22公里的配套灌渠,受益面积3000亩。水库周过环境优美,水质优良,适应各种淡水鱼类生长,还可养殖肉鸭,经济效益明显,开发前景可观。硅石资源开发:已探明的硅矿带长达20公里,平均宽度1.5公里,储量亿吨以上,且矿体整齐稳定,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9.42%,矿床出露地表,开采方便。硅石是冶炼工业硅的主要原料,石英砂又是陶瓷、玻璃、泡花碱、碳化硅、铸造、水处理企业的重要基础原料,其市场需求量大,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饮用天然矿泉水开发:钟祥市长滩地区饮用天然矿泉水于1987年5月经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鉴定委员会评审鉴定,确定为含锶的重碳酸一钙镁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分布面积达25平方公里,人工钻井和自然井日自流量之和达7688立方米。与外商合资组建的湖北龙的福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是全省第一家利用外资开发矿泉水资源的中外合资企业;其产品具有较好的销售市场;已有以此作水源的供水企业2家,受益人口达6000多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W3C XHTML 1.0
Copyright & 2012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古道岭下富硒红 ——“桂红一号”红米稻落户六虾村
日 点击数:
五月,阳光灿烂,在钦北区板城镇古道岭下的六虾村,禾苗葱绿,正进入孕穗期。这里,热闹非凡,村民们正给新引进的富硒红米稻喷洒机硒素。
富硒红米稻为何落户到六虾村呢?这里有一段科技人员的探索历程。
钦州市年丰水稻合作社种植的红米稻是广西农科院提供的&桂红一号&。红米色素是一种天然色素,没有毒性,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红米加硒,有如锦上添花。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其主要功能是消除人体内的过氧化物、自由基,使人体细胞免受损害,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保护心血管并参与血管修复,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硒对人体如此重要,但人却不能直接吸收硒,只能从有机食物中间接吸收利用,食用硒含量最高的红米,是补硒的有效措施。种植富硒红米稻,就是要利用多组分、多功能复合高效生物硒制剂,通过水稻内吸作用转化为水稻体内与生物高分子物质结合的有机硒,生产出品质好,安全性高,富含活性物质硒的大米。富硒红米以其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向往。我国部分省市种植出的富硒红米被视为米中瑰宝,生命的&奇效元素&、&抗癌之王&。近日,钦州有人从外省运进少量富硒白米出售,每公斤卖到30元。
而富硒红米则难觅踪迹。
寻觅&宝地&
在钦州市年丰水稻合作社协助工作的自治区农科院水稻退休专家李武斌告诉我们,富硒稻很讲究生存之地,凡有污染的地方都不能种,只适合山清水秀、气候温凉的花岗岩富硒土壤才能种植。
为寻找富硒红米稻的最佳选地,在水稻专家李武斌的指导下,钦州市年丰水稻合作社同志走遍钦北、钦南的山山水水,还发动分布在钦南、钦北的2000多社员提供气候、山河、土质等情况,经过筛选,最后选定古道岭下的板城镇六虾村。这里富含花岗岩天然优质土壤,山清水秀,水源洁净,无任何污染,是天然富硒的优良之地。
古道岭下的六虾村委党支书黄静,是个种田的热心人,他看见有几十户人因缺少劳力不愿种水稻了,便集中100多亩田种植。2013年,她加入年丰合作社,和年丰合作社一起种植100多亩水稻。今年3月,正是布谷鸟在板城上空高叫着&布谷&&布谷&、&哥儿&&哥儿&的催春时节,年丰合作社与黄静支书合作在这里开阔的田垌里悄悄种下120亩富硒红米稻。
为了打响富硒红米稻第一炮,钦州市年丰合作社的技术人员经常到富硒红米稻田进行指导,严防施用化肥和有毒农药。每次施肥,都由技术人员到田间指导,用生物肥与沼液、沼渣和挑选部分不用饲料喂猪喂鸡的农家肥堆沤晒干撒施。在禾苗封垌时,为严防各种害虫发生,年丰合作社在喷生物农药的同时,也用生物治虫。黄支书养有一大群鸭,每天放鸭进田穿梭于禾行之间觅吃害虫,效果很好。
在水稻田间管理中,市年丰水稻合作社还得到市农业局和钦北区农业局的大力扶持。在水稻孕穗期间,正需要喷安全、高效的硒生物制剂。但年丰合作社在寻找富硒制剂中,发现市场价格高昂,高达几千元一瓶,1瓶只能喷1亩。如这样,年丰合作社就会遇到资金困难,难以种植下去。在这一关键时刻,市农业局黄开宏知道后,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立即指定市土肥站与自治区有关科研单位对接,请求帮助。几经曲折,市土肥站终于买回一批价廉物美经实用效果好的有机硒素,无偿供应一批有机硒素给年丰合作社在六虾村富硒红米稻基地喷用。
市年丰水稻合作社理事长杨燕告诉我们,为了让人们吃上更多的放心保健米,年丰水稻合作社正向高效特色水稻进军,收完早稻后,年丰合作社计划晚造扩种富硒红米稻1000亩,明年与农民合作种植富硒稻将达一万亩。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杨永期 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c)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qinbei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西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钦北区行政综合信息网络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广西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政府
桂公安备:03
备案许可证编号:桂ICP
服务Tel:(086) 邮箱: 技术客服:QQ 地址:钦州市钦北区行政综合信息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Tel:(086)四亩地镇介绍_陕西安康市宁陕县四亩地镇地名网
陕西安康市宁陕县四亩地镇
行政代码:身份证前6位:610923长途区号:0915 邮政编码:725000隶属政区: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陕G辖区面积:370km2人口数量:约5000人人口密度:14人/km2 四亩地镇相关网站:??????????????
  四亩地镇位于宁陕县城西部,南与汉中市佛坪县陈家坝镇毗邻,北与户县、周至接壤,距县城64公里,总面积370平方公里。全镇辖5个行政村1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4126人),集镇商贸活跃。境内生物、矿产、水力、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典型的生态林业镇。当地盛产枣皮、党参、猪苓、天麻等名贵中药材,已建成万亩板栗、核桃绿色经济林果园。
该镇生态自然景观优美。海拔2396米的天华山和兰花湖是极具开发潜力的生态旅游项目。天华山峰顶建有药王庙,山巅盛产中草药,其中以党参最为著名。山色随季节更替而变换无穷,时常为白云紫雾缭绕,其间悬崖飞瀑、凉风徐徐、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而与之遥相呼应的兰花湖又以独有的高山湿地风光见长,湖水清澈见底,周围葱郁的原始森林与湖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全镇,房屋、农田、基础设施水毁损失达2.46亿元,为陕南重灾镇之一。在中、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全镇人民挺起铁的脊梁,以伟大的抗洪精神重建家园。目前,防洪堤、公路、水电、通讯等集镇重建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按照“生态立镇,边贸强镇,产业兴镇”的重建发展思路,该镇已完成生态林建设7700亩,恢复和新增个体工商户147户、私营企业3户,新集镇建设基本达到和超过灾前水平。
灾后,四亩地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继续坚持以扶贫开发总揽工作全局,以恢复重建为契机,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群众收入为目标,抓投入、打基础,调结构、兴产业。加大交通、电力、通讯、供水、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重建致富奔小康步伐。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绿色经济小康县的发展战略,突出抓好“绿色经济”,力争奋战五年,把四亩地建成以枣皮、党参为主的万亩药源基地,绿色生态边贸大镇。
教育、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两基”成果得到巩固,镇内现有九年制学校、完全小学各1所,在校中小学生844名,学生入学率、“两基”成果巩固率均达100%;村办卫生室5个,中心卫生院1所。.以下地名与四亩地镇面积相当:
四亩地镇区划 121 四亩地镇街道社区
121 四亩地村
122 四树坪村
220 严家坪村
220 柴家关村
220 泰山坝村
百度推广 四亩地镇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四亩地镇怎么看? ---说两句吧!
2楼 网友36.41.52.8于 21:25:33发表:四亩地以后该怎么办,山水工程,隧道贯穿以后,蒲河西岸,大小河流枯竭,饮水已成困难,以后路在何方???古里沟移动手机塔竣工一年,就是不能发射信号,给当地通讯信息造成极大不便,也没有哪个部门去协调,作为四亩地人,我知道拿什么来爱你???
1楼 网友36.41.52.8于 21:25:32发表:四亩地以后该怎么办,山水工程,隧道贯穿以后,蒲河西岸,大小河流枯竭,饮水已成困难,以后路在何方???古里沟移动手机塔竣工一年,就是不能发射信号,给当地通讯信息造成极大不便,也没有哪个部门去协调,作为四亩地人,我知道拿什么来爱你???
全国地名搜索
?宁陕县行政区划: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