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人?

明明是好人,怎么总是感觉别人和我有距离感?
说好给大家这篇文章,我如约而至,决不食言。 相信大家一看这个题目也就明白了,我说的情况是:明明我对别人都很友好,友善,也很愿意走近他人,却总是无法和他人亲近。 是啊,看着别人之间可以嬉笑怒骂,勾肩搭背,而我,这么好一个人,别人和我说话总是客客气气,很有距离感。不仅如此,由于这种距离感的存在,又觉得自己是不被他人喜欢的,即便看到别人的友善,也会觉得对方只是礼貌客气而已,所以,心理上也更加无法亲近别人。 同样是同学: ? 案例:A让B给他倒杯水,B回复:“你大爷,自己倒”;A回复到:“瞧我将来收了你夫人”。这时候,A转向你说:“小李,给我倒杯水吧”,你乖乖地答应,然后得到一句:“谢谢,还是小李好”。你尴尬一笑。 是啊,还是小李好,可是,这并不妨碍A和B成为嬉笑怒闹的铁哥们,而你尽力友善却无法和别人打成一片。 ? 案例:同事们聚完晚餐,A让你开车捎他一程,你欣然同意,A说:“你太好了,太谢谢你了”。同样的事情,A让B捎他一程,B说:“大晚上的,鬼才绕路捎你”。可能你发现,即便帮了忙,还是那个被尊重、与别人保持着距离分寸的好人。 当然,这两个例子并非是说不帮助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喜欢,只是当一个人在说“我明明是好人”的时候,他一定会看到“别人不好照样被人喜欢被人亲近”。所以,这样的例子估计感同身受的更多。其实,反过来的例子更多,C比你更热情更友善,和他亲近的人更多。 所以,今天说的问题与“是不是热情友善的好人”没有关系,与个人是否存在亲密关系 心理障碍没有关系,那我们说什么? 进入正题之前,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 且不说A和B在生活中是不是真的铁哥们,当你听到A和B说话的内容、语气与方式的时候,你有没有觉得或者认为他们就是铁哥们!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感觉? 大家可有思考过? 为什么透过他们的对话,我们就觉得他们关系很近?为什么有些对话那么生疏,有些对话显得那么亲近?这里面注定是有深层原因。 就如同生物学的研究,为什么我们会普遍认为某一类人好看,另一类丑陋,结果发现,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对称,虽然日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对称美,但是传承的基因却在做着潜意识的判断和选择。 之所以对话会让我们产生关系疏密的判断,也正是因为对话的语言确实蕴含着关系的秘密。 那么,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 Topic: 1 生疏与亲密背后的语言秘密 2 如何利用沟通语言来升级关系 3 在此基础上,解决 实际沟通中的「距离感」 很多人有个误区,我朋友少不亲密是因为我不够优秀,是我不够卓越。错了! 你优秀你卓越,你自然拥有更多资源,确实可以有机会吸引和接触更多的人。我从不否认优秀卓越的人自带光环效应,就如同美女对男人一样。 但是,不同的是,大家细想朋友是做什么的?你崇拜你的领导,欣赏他甚至喜欢他,但是你们不是朋友,因为你和他在一起很紧张。朋友,更多可能就是那个你可以口吐脏字、可以相互挖苦、可以不顾形象的那个人,是用来真实面对,轻松做自己的。而轻松的前提不是优秀,不是卓越,而是:真实! 甚至,我们不亲近,不代表我不喜欢你,只是我更喜欢选择能让我轻松自在的人交朋友。什么意思呢? 我知道你是好人,无论何时何地谁问起我,我都会说:小李啊,很好的人哦,助人为乐,友善,大度.....但是,我和他交往不深。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好的人却不是朋友呢? 因为很多人交友的原则不是择优择好,流氓也有铁哥们,不是吗?朋友要的是交心。 什么是交心? 说到交心,就要说到人际关系的『自我暴露』。 1 『人际关系与自我暴露』 心理学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谓自我暴露,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把自己私人的方面展示给他人。 自我暴露从浅到深,大致有四个水平: 一,兴趣爱好,比如饮食习惯,生活乐趣 二,对人和事的看法,比如明星出轨事件 三,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状况,比如自己的家人朋友关系,压抑,困惑,自卑情绪 四,隐私,比如某些不为人知的经历、个体觉得不被社会接纳的少有人知的想法等 一般情况下, 人际关系与自我暴露的关系是:随着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增加,自我暴露的内容和程度就越广泛越深刻;反过来,如果你愿意主动暴露,也会拉近人际关系。比如,你和A关系越亲近,你们就越有可能分享隐私,同样,如果你主动与A分享隐私,也会拉近你们原本的关系。他们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你对别人愿意暴露的越多,说明你对对方的接纳程度越高。不安全感高,防御性强的人,自卑的人,更不容易接纳别人,所以更容易疏远他人。 尽管如此,我们要清楚,暴露自己并非一定会升级亲密关系,他们相互促进,但是没有必然关系。不理解这个,就成了单纯的暴露癖。 生活中,很多人会有些误解,仅仅把这个人际关系暴露理解为谈话话题种类的深入,比如话题从自己的兴趣到自己的家人到自己心底的真心话,这就是暴露。这是一方面,但是不全面。 为什么呢? 比如,有人会遇到这种情况:你和新朋友刚见面的时候,你们会谈论兴趣,谈论天气,谈论旅游;到后来,会谈论家庭,甚至谈论个人恋爱经历,家庭母子关系。你们之间确实彼此了解,但是你们还是没有亲密起来。 有些人会疑惑,我,推心置腹地暴露自己,为啥我们还是不能成为哥们。 因为你升级的还只是话题,在整个过程中,你没有升级关系,即,关系与话题脱节。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举个例子: 你在和朋友谈论自己的家人关系时,你的内心其实很悲伤,但是你还做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势。 你的话题与情绪脱节,你没有交心,所谓交心,就是除了话题的深入,更多的是情绪与情感交流。 这就是典型的:话题升级了——从兴趣升级到了家人关系。但是,你并没有把与话题有关的态度、情绪表现出来。所以,你和朋友的关系也还是限于话题,没有情绪共鸣,没有深层情感联结。 所以,我个人认为人际关系升级的最佳理论应该是基于以下层面:
2 『人际关系三级升级理论』 表层人际关系:只说事不表态(只谈论事实不表露态度) 中层人际关系:只表态不谈情(只表露你对某事物的看法评价却丝毫不流露情绪) 深层人际关系:谈谈情说说爱(流露真实的情绪) 好吧,还是通俗一点吧:即人际关系从疏远到亲密,我们的自我暴露也从低层面逐渐升级到高层面: 即: 层面一:事实 层面二:态度 层面三: 情绪 同时,在每一个层面,还有不同层级。即: 1 事实的不同层级:从低到高层级,包括兴趣、公众话题、个人人际到隐私 2 态度的不同层级:从坏到好层级,包含恶毒、冷漠、敷衍、礼貌,友好到热情 3 情绪的不同层级:从轻到重层级,包含平静、轻微到激烈,等 拓展阅读 有关态度的层级划分及意义 点击下方文字即可阅读 「被不懂分寸的人打扰应该如何应对?(下篇)」 而多数人之所以无法和他人走近,问题就在于:他们谈到态度层面就戛然而止了,甚至和别人的交流总是限于“就事论事”的事实交流,不敢暴露自己的态度和情绪。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初步明白了 为什么我们总是和别人有距离感? 因为人际关系亲密程度与自我暴露程度相互促进,而你不善于表露自己,特别是自己的态度、情绪。所以,和他人的关系总是无法走近。 很多人不仅仅不表露负面情绪,连正面情绪都表露的很收敛。 比如,你长得漂亮,所以时不时就有人夸奖你,每次面对夸奖,你都是如何回应的呢? “没有没有,过奖了”,或者“谢谢谢谢”? 这些回复有没有表露情绪?很明显,没有。 我们的文化比较侧重谦虚,所以被人表扬的时候,虽然内心是喜悦的,但是多数人都不敢表露自己的喜悦,而是选择压抑,表现的宠辱不惊平静淡然。所以,上面的回复都不是情绪交流。 基于这些,我们提出一个“人际关系提升原则”,即「升级情绪交流法」 3 『升级情绪交流法』 所谓『升级情绪交流法』,包含两方面: 1 把交流从低层面提升到高层面。
即从事实,到态度,再到情绪。 2 同一层面内,把交流从低层级 提升到高层级。
比如事实层面内事实种类提升:从兴趣、公众话题到隐私;态度层面内态度层级提升:从恶毒、冷漠到热情;情绪层面内情绪暴露程度提升:从平静到激烈。 反之,从高层面到底层面降级,或者从高层级到低层级降级,我们可以称之为降级交流。 比如拿文章开头的例子讲解什么是升级交流和降级交流。 ? 案例:A让B给他倒杯水;B回复:你大爷,自己倒;A继续回复:瞧我将来收了你夫人。这时候,A转向你说:小李,给我倒杯水吧。你乖乖地答应:好的;A说:谢谢,还是小李好。你尴尬一笑。 B的回复:你大爷,自己倒(你大爷,是情绪层面交流) 而你的回复:好的(友好态度,是态度层面交流) B和A的交流是情绪交流,而你是态度交流,所以相比较而言,B交流提升的幅度较大。 ? 案例:A说你真漂亮,B说谢谢 A的交流在表达友好和认可,是态度层面的友好态度层级(态度层面——友好态度层级); 而B的谢谢表达礼貌,是态度层面的礼貌态度层级(态度层面——礼貌态度层级) 所以,B的回复属于降级交流。 再举一个例子: ? 案例:某次,朋友看见我和姐姐,说到:“你们都好苗条好漂亮啊,不像我,是一个大胖子啊。” 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首先看,朋友在赞美和认可我们(态度交流),同时流露了对自己的抱怨情绪(情绪交流)。 当一个人试图表扬我们的时候,说明他在努力推进双方关系,所以他表现出高态度层级,即“友好态度”或“热情态度”,那么,我们就应该用同等态度层级或者更高层面的情绪来回应。所以,为了避免关系降级,我们不能单纯说“谢谢”,因为谢谢属于礼貌态度,属于态度层面中比友好要低一级的层级。如此回答,会把关系降级。 所以,我们最好也在情绪层面交流。 比如:真的?好高兴啊,以后要多和你在一起,多一些表扬,就更开心啊。 针对对方的赞美,我们流露了喜悦情绪,同时流露愿意后续交往的意愿,属于升级交流。 但是这个回答不够好,因为我们只是用喜悦情绪回应了对方的友好态度,却忽略了对方后面的抱怨情绪(即:不像我,是一个大胖子啊)。 如果在我们和他人的 对话中,话题牵扯到了对方,这时候,积极关注对方,是最佳策略。因为关注对方,代表着我们对他有意思。如同阮琦老师在《魔鬼搭讪学》一书中提到的“有我有气场,没你没兴趣”)(和泡妞一个道理)。 所以,我走上前,说“哈哈哈,来,抱抱,小胖子”(哈哈哈,是我的喜悦情绪;抱抱,是对抱怨情绪的安慰,表达接受抱怨;小胖子,是表达对她的喜爱之情)。 别小看这些对话,这些对话蕴含着我们所说的理论。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所以在生活中,总是做着无形中疏远对方的举动。 为什么你总是和别人有距离感?因为你在用语言把别人向外推! 所以,首先从语言上开始改变吧,使用上面的『升级情绪交流法』把交流升级~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提醒,把交流升级到情绪交流的过程,也要基于自己真实的感受和对对方的判断,任何关系都是徐徐渐进的。千万不要说,既然老师说了“情绪交流可以拉近关系”,那我回去对着陌生人就开始情绪交流,使用不当会直接被拉黑也未必。有关具体如何升级情绪,这些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际的方法,这是后话,以后再说吧。 说到方法,补充一个案例。 ? 案例:当我在突破内向课上讲完这些理论,有个学员贴了这么一个对话: 学员A:你的画真好看 女孩B:谢谢 学员问:老师,按照你的理论,我属于友好态度,女孩说谢谢,属于礼貌态度,主动降级交流,我该怎么办。 我们的原则是:对于不太熟悉的关系,女孩保持礼貌和客气,是非常常见的回应。这时候可以主动升级一次情绪交流,然后从女孩的回应判断我们是继续用情绪交流升级关系还是适当地降级交流保持友善。 如何升级情绪交流呢? 比如:这么好一幅画,我是不是要提前收藏,万一未来发达了呢? 或者:看的我都想交出工资卡,也要收藏一幅了 即,利用夸张想法升级 情绪交流(至于如何升级情绪交流,就不在这里赘述了,课堂上见) 我们提升交流是为了在合适的时候推进关系,而不是在关系不熟悉的时候硬拉关系。该推进的时候不推进,你们的关系会止步不前甚至倒退,不该推进的时候推进,那你就会被拉黑。 这和泡妞没啥区别。 所有的沟通效果都是可以找到心理或语言本源的,只要你善于发现。今天先到这些吧,太长了没耐心写,你也没耐心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当众讲话》
《人际关系》
《说服力与领导力》
《青少年演讲》
《青少年情商》
南京卡耐基豆瓜训练口才演讲培训学校创办于2006年,十多年的口才教育经验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样的人是好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