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舞派对官网190歌曲 <不要再来> 李正的 在哪能下载 ??…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李正的太极拳是正宗吗?
号也都留在光盘上。
如按照光盘的介绍情况来看,这个李正老师教练的杨式太极拳应该是很不错的。可是为什么和社会上练的都不一样呢?
李正做为著名太极拳传人,活跃在当代太极拳坛,积极开展太极拳的研究、探索与推广工作。2005年12月,博武网对他进行了专访,就府内派太极拳的源流、发展以及理法等问题进行了畅谈。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习练太极拳的经历。
  小时候,叔叔和舅舅对武术的热爱深深影响了我。11岁,我便开始学习武术,起初主要是一些基本功的训练,像踢腿、压腿、站马步之类的。最早接触太极拳是在1966年,当时我13岁。那时候“文化大革命”刚开始,焚烧“四旧”书籍,我在学校发现了一些太极拳的书,就把它们藏了起来,按图索骥地照书自学。那时候我印象最深的是杨澄甫的《太极拳体用全书》,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后来我四处求师,学杨式太极拳,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本书的影响。
  在学习太极拳的中间,我也学过形意、八卦和查拳,最终还是觉得对太极拳更有兴趣。
  太极拳方面,我正式拜的老师有三位,第一位翟英波老师,我跟他学习杨式府内派太极拳;后来又拜西安赵斌老师学习杨澄甫系列的太极拳;第三位是武当山王光德道长,王道长是武当道教协会会长、全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在道教界很有名。这三位老师我都
李正做为著名太极拳传人,活跃在当代太极拳坛,积极开展太极拳的研究、探索与推广工作。2005年12月,博武网对他进行了专访,就府内派太极拳的源流、发展以及理法等问题进行了畅谈。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习练太极拳的经历。
  小时候,叔叔和舅舅对武术的热爱深深影响了我。11岁,我便开始学习武术,起初主要是一些基本功的训练,像踢腿、压腿、站马步之类的。最早接触太极拳是在1966年,当时我13岁。那时候“文化大革命”刚开始,焚烧“四旧”书籍,我在学校发现了一些太极拳的书,就把它们藏了起来,按图索骥地照书自学。那时候我印象最深的是杨澄甫的《太极拳体用全书》,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后来我四处求师,学杨式太极拳,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本书的影响。
  在学习太极拳的中间,我也学过形意、八卦和查拳,最终还是觉得对太极拳更有兴趣。
  太极拳方面,我正式拜的老师有三位,第一位翟英波老师,我跟他学习杨式府内派太极拳;后来又拜西安赵斌老师学习杨澄甫系列的太极拳;第三位是武当山王光德道长,王道长是武当道教协会会长、全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在道教界很有名。这三位老师我都是按照传统礼节磕头拜师的。在我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三位恩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从1966年开始接触太极拳到现在,在40年的研练过程中,虽然也获得了一些心得,但是还是觉得没有真正把太极拳学好、掌握好,因为太极拳实在太深奥了。
  目前社会上流传比较广泛的太极拳有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大家对“府内派太极拳”不是很熟悉,请您介绍一下府内派太极拳的情况。
  府内派太极拳全称“杨式府内派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是杨露禅,经过几代传播,到杨澄甫重新定型推广至社会。
  杨式府内派是杨露禅当年进北京在王府里传的杨式太极拳,是杨式太极拳原本的东西,之后主要通过王府这个脉络流传下来,所以被称为 “府内派”。
  杨露禅当年来到北京,在王府里一共教了十套拳,这十套拳也是杨式太极拳完整的体系。在王府,杨露禅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比较著名的王兰亭,另一个名叫富周,这两位都是在王府里有一定地位的人,王兰亭是王府的管家,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负责保安工作;富周的武术功底也很好,是满人。这二位都是杨露禅进了王府以后,在和杨露禅经过很多次的比试切磋之后叹服在杨露禅武功之下拜他为师的。杨露禅于是把杨家原本的这十套拳悉数传授给他们。
  当年杨澄甫向社会上传播杨式太极拳的时候,为什么将完整体系的杨式太极拳重新定型为现在人们广泛比较熟悉的八十五式呢?
  年事渐高,杨露禅便把儿子杨班侯、杨健侯从老家叫到北京协助自己教拳,班侯他们提议父亲应当把原本的拳术进行一些改变,于是杨露禅就从新定型架子,也就形成了之后杨澄甫向社会上传播的八十五式。
同时杨澄甫在社会上传播八十五式拳也是有一定社会历史背景的,因为杨家三代都在王府里教拳,清朝被推翻以后,王府的地位日益没落,他们这时候就需要依靠在社会上教拳养活自己。在社会上传授拳术,不能太复杂,因为太复杂的话人们可能学不会。同时他们也不想把原来的东西原封不动地传到社会上去。所以就定型了比原来简单、易于被人们接受的套路,也就是杨式八十五式。
  杨澄甫在社会上传播杨式太极拳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中期,在这段时间他把经过他定型的八十五式广泛地传播到社会上,在杨澄甫的传授和推广下,社会上练这套拳的人越来越多,导致很多人只知道杨澄甫传的这八十五式。由于这种历史原因,使得人们对“府内派”这一杨家原来的东西反而不太知道了。
您是在怎样的机缘下学到了杨式府内派太极拳的呢?
作者: 60.180.44.*
14:21   回复此发言
--------------------------------------------------------------------------------
2 为著名太极拳传人--李正专访
  杨露禅在王府的徒弟富周把从杨露禅那里学来的拳传给了儿子富英。
  我的师爷萧公卓曾经是东北军高级将领,当年他在北京驻军的时候曾经跟郝为真学过“郝式太极拳”,觉得太极拳很好,一直想学杨家的东西,后来辗转认识了富英。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像富英这些昔日的贵族都逐渐没落,不再拥有之前显赫的地位。我的师爷相对来讲算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了,他拜在富英门下,学得了富英的十套拳。后来萧公卓老先生解放后在保定定居,教了一批学生出来,其中包括我的老师翟英波。
  我在保定学这套拳的时候,师爷已经去世了,他是1979年去世的。其实在师爷生前我曾经见过他老人家一次,但是那时候没缘份跟他认识。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外边教拳。师爷1979年去世的时候已经93岁的高龄。他是一位很著名的武术家,不仅对太极拳有造诣,对形意、八卦也很有研究,在保定很有名。
  我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认识我老师翟英波的,跟老师学习杨式府内派的东西。当年我师爷教我师傅那辈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教这十套拳,而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素质和悟性有选择地传授。所以我师傅、师伯也是分别学了这十套中不同的套路。我跟师叔、师伯们的关系都很好,又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我师傅没有学的套路。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参悟到了每位老师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对太极拳不同的理解,收获很大。所以我基本上把府内派的东西都综合了起来。
  您在学到了相对体系比较完整的府内派太极拳后,当时是出于什么考虑又拜在西安的赵斌老师门下学习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呢?
  当我基本上把杨式府内派综合掌握之后,我就很想知道为什么府内派在社会上流传不多,而杨澄甫的八十五式却流传得这样广泛?于是就很想把八十五这个系列也学会,加以对比和分析。所以在1990年到1991年的时候,我到西安找到了赵斌老师,因为我知道赵老师和杨澄甫是亲戚,他的东西一定很正宗,这样就跟随赵老师学会了杨澄甫的八十五式这个系列。
  当我把八十五式学完之后,就更加深刻地感悟和印证了师爷曾经讲过的,八十五式的演变过程,因为那些演变的痕迹都在拳里边。其实现在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中也有很多手法和身法保留了杨式早期府内派的东西,在各自的拳套中也可以找到府内派的痕迹。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拥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
  我可以用六句话来概括府内派太极拳的特点,那就是:自成体系,传统时尚,雍容华贵,舒展大方,气势磅礴,潇洒流畅。
  您刚才说到杨露禅在王府中传授的太极拳一共有十套,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人们说清朝的皇帝是“马上皇帝”,清朝贵族也非常重视武术训练,能够被王府聘请教拳的都是武术大家。所以当初杨露禅要想在王府站住脚,在王府教的东西必须得是真材实料的东西。
  杨露禅当年在王府教的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共十套拳。第一套叫智捶;第二套是大架;第三套是老架,也叫中架;第四套小架;第五套是小九天;第六套后天法;第七套散手三十式;第八套太极长拳,第九套十三内丹功法;第十套是太极点穴法。
  这十套拳自成体系,从低向高,由外向内,通过逐步层次地递进,不断提高地练习,最终达到高层次。
  另外还包括推手和太极球、太极刀、太极剑、大杆、枪等器械。
  历史上任何一位武术家都不可能只凭一套拳就闻名于世,必然拥有拳术体系,包括外家拳的查拳、红拳,内家拳的形意、八卦,都拥有各自完整的体系,都要有从低向高、从外向内练习的方法和步骤。
  也正是因为杨式太极拳拥有这样一整套完整的体系,才能使杨露禅打遍京城无敌手,拥有“杨无敌”的美誉,也才能够使杨家三代在北京武术界站住脚。
  府内派太极拳这十个套路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是否为由易到难的训练过程?
作者: 60.180.44.*
14:21   回复此发言
--------------------------------------------------------------------------------
3 为著名太极拳传人--李正专访
  我刚才说过,杨式府内派太极拳自成体系,从第一套到第十套,每一套都可以拿出来单练,但是每一套之间彼此又有着很深刻的联系。
  第一套智捶是一种入门拳,它以太极五捶为基础,加上一些连接动作,是开启智慧的。人们说太极拳是文化拳,得有智慧的人才能够练,所以第一套“智捶”,就是给初学者开窍的。
  第二套是大架,以弓步为基本的步型,手法舒展大方,“迈步似猫行,运劲如抽丝”,体现了大架的基础性。我们在习练的时候可以把架子打得低一些,可以锻炼基础。
  老架也是中架,采用三七步,也就是形意拳的三体式。前脚为三,后脚为七,前后脚在一条线上,前后脚中间有一个不超过肩宽的间距。以坐步为主,重心坐在后腿上,比大架动作稍微收敛一些,但是手型以及套路的架构基本上和大架是相同的,只是打出来的风格不同。
  小架是一种活步架。我过去当过篮球运动员,如果从篮球的角度解释,大架和老架相当于篮球运动的训练,比如三步篮之类的各种技术和战术的练习,到了小架就是实战的东西了。在场上,在比赛过程中,投篮不可能完全按照训练时的样子,要跟随场上的变化而调整,小架就是接近于实战的锻炼方法。
  第五套是太极长拳,现在很多人对太极长拳的概念不是很太明确,得一百二十八式或者一百六十几式就是长拳。长拳在我们的体系中就是三十七式,三十七个动作,也是三十七组动作,每一组动作可以单练,三十七组动作可以任意的结合。
  第六套是小九天。太极拳采用道家的哲学思想,讲究阴阳的变化。道家有“九重天”的说法,认为天地是大人身,人身是小天地,人身就是小九天,要通过训练练出大自然中很多效果。比如风、雨、雷、电是大自然的自然现象,我们通过小九天的训练可以练成身法疾如风、发力注如雨、出手快如电、抖弹迅如雷,达到天人合一。太极拳一开始的时候讲速度均匀、平衡协调、柔和缓慢,练到高层次,则是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也要拥有爆发力,也包含突然的跳跃。小九天就集中体现了太极拳的刚柔相济和快慢相间。经过这个套路的锤炼后,就进入了高层次。
  后天法是以手法和膝法训练为主,主要练习技击中近身搏斗时手和膝盖击打对方的方法,爆发力比较强,训练后天的本能的力量。
  下一个是太极散手三十式,前边练套路是为了练散手作准备。套路是整体的训练,很多老师在教拳的时候都把套路的动作分解开讲,这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但是套路中的动作要把它分解开用于技击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练习技击有专门的三十个单练动作,过去讲叫“单操手”。这三十个动作每个动作可以产生三个变化,每一个动作都有四句口诀来形容,用这种口诀的形式讲每个动作的特点、用法以及前后顺序形象地记录下来,使得学和练很通顺,便于记忆。这三十个散手是太极拳从套路演练到实战技击的训练方法。
  接下来的套路就叫做太极十三内丹功法。所谓“内丹”也是道家的一种说法,道家的外丹,就是对矿物质和中草药的提炼和合成。其实现在我们吃的药都可以称作“丹”,在两三千年前,道家炼丹术就是把这些东西合成之后产生一些治疗的作用。 内丹实际上就是人体内部自我调整的功能,人本身是动物,动物都有自我调整的功能,人本身这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可能随着人类的进化慢慢退化掉了。十三内功丹法就是模仿动物的形象,去找回人本能的东西,锻炼自我内部调节的功能。通过调节可以治疗病痛,解决人体不适、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最后一套叫做太极点穴法。很多人认为点穴法非常神秘,感觉好像是小说电影中描绘的那样,一点,人就不能动了。点穴虽然具有这样的效果,但并不是以这种效果为主。点穴法具有治疗和技击两重作用,是一种武医结合的东西。作为一位武术家,必须同时掌握一些治疗的知识,要懂得人体的穴位,受重伤的时候知道哪个穴位可以止血、止痛、治疗病痛,所以点穴法主要的功能是在这方面。至于技击效果,并不是主要的。如果你的功力很强,手指、拳头很硬,力量很大,出手速度很快,打到对方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穴位,对方都受不了。
作者: 60.180.44.*
14:21   回复此发言
--------------------------------------------------------------------------------
4 为著名太极拳传人--李正专访
  这十套拳各有各的效能,从低向高,从外向内逐渐提高太极拳的修炼层次。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的太极球训练非常有特色,您能不能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介绍一下府内派太极拳的太极球训练?
  太极球是府内派太极拳体系中很重要的练功方法,也是太极拳传统练法里很重要的器械,具有和其他器械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主要练习人的柔韧性和圆。杨式太极球并不是很重,木球6斤,铁球11斤,因为我们并不是靠太击球练功力,而是练柔韧性和各个关节部位的圆滑流畅,如果过重,会造成肌肉的僵硬。
  太极拳中有些劲力是太极拳可以练的,有的是太极拳中练不出来的。比如太极球中串腕式出沾劲,拐线式出粘劲,朝阳式出棚劲,提钟式出拉劲,过桥式出随劲,托钵式出领劲,摸珠式出圆劲,骗马式出连劲,抱月式出空劲,磨刀式出扣劲,上架式出崩劲。
  以上是太极球辅助太极拳练习的十二种手法。通过太极球的练习,柔韧性好了,各个关节打开了。随着太极球重量的不断增加,功力也有所增加。但是增加不能无止境,应该是以不吃力、不僵为标准和前提。太极球应该练得轻松、圆活、灵活。
  通过您四十多年教与学的经验,您认为要想练好太极拳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条件?
  太极拳习练者要有信心、恒心和决心。
想把太极拳真正练好不容易,练习者在推广普及的前提下懂得了太极拳的内涵、懂得了太极拳的好处,自己要有信心,人和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虽然天赋有一定的关系,但是通过努力可以弥补。
  另外就是要有一个好的老师,现在很多人今天学完了明天就去教别人,很多人也认为自己学太极拳不需要太严格的老师,张三会我就跟张三学两手,李四会我就跟李四学两手。太极拳有很多内在的规律和外形的要求,如果这样盲目学练的话,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可能有坏处。现在很多人为什么打太极拳打得腿疼、腰疼、膝盖疼?就是因为练习过程中很多动作不准确、很多方法不准确,出现了副作用。所以需要好老师、明白的老师。
  太极拳的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深入地感悟太极拳的内涵和精华,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具有一定的步骤,这方面您有什么看法?
  练习太极拳要经过五个阶段:
  第一个就是学拳的阶段,这个阶段可长可短。学拳就是要在一个好的老师、明白的老师的指导下,把一个拳的套路学完。现在的学习和过去的学习不同,过去我们那时候,一个动作就要教好几个月,这个动作学不好老师就不让你学下个动作,当然那种教学法未必科学,可能会使很多人失去兴趣,觉得太苦、太枯燥了。现在一般是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内先把套路学会,这样就让人有兴趣,但是学会了套路不等于就学会了太极拳。
  第二步就是修拳的阶段,一定要让老师修,把每个动作都修正确。修拳就是在你已经有兴趣的练习状态下,把你的拳不断地进行修正,把从手法、步法、眼神到对拳的理解共同向正确的方向修正。有很多人都没有这个阶段,自己学会了就自己去练了,可能这时候你的拳的动作和姿势并不准确,学拳容易改拳难,等以后改就难了,所以修拳阶段是很重要的。很多人不重视修拳这个阶段,一个月半个月学完就自己去练了,结果练了一年两年,不仅没有练出功夫,反而练出毛病来了。修拳修的阶段可能十倍于学拳的阶段。学拳一个月,修拳可能要一年。
  第三就是炼拳的阶段,包括套路的熟练,对内部和外部、形体和意识的结合的熟练,只有熟练才能出功夫。
  前边三个阶段在古拳谱中属于“招熟”的阶段。
  第四就是古拳谱中所说的“懂劲”的阶段,也就是把形体和精神、意念结合起来了。因为一开始只是懂外形怎么做,和内在的结合不起来,通过这个阶段的锻炼,可以把你的形体和内在的呼吸、精神意念、力量的运用都结合起来。这个阶段没有时间限定,依据自己的悟性和老师的教授可长可短。
作者: 60.180.44.*
14:21   回复此发言
--------------------------------------------------------------------------------
5 为著名太极拳传人--李正专访
  第五就是随心所欲的“神明”阶段。这个时候你的拳可以从第一个动作直接打第八个式子,然后再回过头来打第五个,这就是随心所欲,对套路的熟练,对理论的理解,对整体的安排,都随心所欲。
  这五个阶段是练习太极拳必须要遵循的,第五个阶段是很难达到的。一般人熟练的打完套路,能够把呼吸、意念结合进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容易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您觉得太极拳目前的传播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有哪些?
  很多老师很重视呼吸,具体要求哪个动作怎么呼、哪个动作怎么吸,我认为这样不好。太极拳本身讲究自然,要采取自然呼吸,而这种自然呼吸又不是我们生活中的自然呼吸,我定义是“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自然呼吸”。每天练拳,这个动作是呼是吸应该以你自己觉得舒服为准,不要刻意地追求这个动作该呼、这个动作该吸,这种强制型的呼吸实际上是有害于身体的。比如骑自行车遇到了上坡,你不会考虑左脚蹬的时候是呼还是吸,下坡到了平路也会很自然地自我调整,不需要有意安排。
  太极拳应该是一种平衡、协调、自然的运动,不能强加做法,这个动作应该怎么样,那个动作应该怎么样,这在前期的教学中应当避免,只是教动作,不要说得太多,如果说的太多、要求太多会对学员造成思想上的紧张、僵化。很多学员在练拳的时候不放松身体、发僵,就是因为对太极拳每一个动作的想象力太重。
我在初期教学生的时候经常对他们说:“练拳不要动脑子,就是模仿,第一阶段照葫芦画瓢,第二阶段拿了葫芦也画瓢,第三个阶段随心所欲的画瓢。”
  太极拳很讲究内功的修炼,但是很多人对内功的概念并不是十分清楚,请您解释一下什么是太极拳的内功?
  所谓内功,不只太极拳讲,其他拳种,内家拳、外家拳都讲。
  内功就是内在的训练。
  现在不是经常说企业也要“练内功”吗,企业的“内功”不是产品的销售、外在的形象,而是内在的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构建一个有条不紊的内部运行机制。
  作为人体来讲道理是一样的,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平衡协调,让各个器官最有效地发挥作用,就是内功。内功体现在武术的技击上,就是一种爆发力,一种功力,就是速度和力量相结合的体现。
  无论道家、佛家,都有对精、气、神的训练。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所谓“练精化气”,就是把人体的机能调整到最佳状态,能够把吃的食物、呼的氧气、喝的水吸收消化得最好,转化成自己内部的营养,形成体内的能量。这里的“气”不是呼吸的气,而是身体内部的一种能量,把吸收的营养转化为能量;能量充足了,从人外在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出来,就是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是高层次的,“虚”就是虚无自然,有了精、气、神,有了良好的身体状态,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和生活;“道”则是万事万物的规律,一年四季,日出日落,大自然遵循这些规律,作为一个人也必须回归自然,符合大自然的规律。
  无论是太极内功,还是其他拳种的内功训练,都是让人从简单的肢体运动到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的修炼。太极拳内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不断修炼,所取得的心态、胸怀、智慧、修养以及身体方面所有内在的提高。
  太极拳内功应该着重哪些方面的训练?
  太极拳内功要练出五个层次的东西:
  第一是胸怀,胸怀要宽广。第二是心态,心态要稳定,不能急躁。第三,太极拳是文化拳,可以提高人的智慧,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不能硬碰硬,要学会利用矛盾解决矛盾,利用阴阳对应、旋转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第四就是提高修养,太极拳拥有珍贵的哲学理念、力学道理、医学原理以及美学、文学的相关知识,在不断提高自身拳艺的同时,不断研究里边逐个的内容,修养就不断提高了;第五就是身体强健,反应敏捷,增强力量。
  这五个方面是太极拳着重要练的内功。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位比较成熟的太极拳家应该具有博大的胸怀、稳定的心态、睿智的头脑、深邃的修养、强健的体魄。
作者: 60.180.44.*
14:21   回复此发言
--------------------------------------------------------------------------------
6 为著名太极拳传人--李正专访
  技击是武术的灵魂,杨式府内派太极拳是如何理解技击的?如何才能提高太极拳的技击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太极拳逐渐转化为修身养性的手段。因为技击的实践机会越来越少,没有实践就不好提高水平,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讲,太极拳主要以健身为主。至于技击,我只能说经过太极拳训练的肯定比没有练的要好,因为身体灵活敏捷,又懂得一些技击手法和用法。
  太极拳技击是最高层次的,因为它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简单的动作,这种理念就是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太极拳中有很多技击手法、技击理念很好,没有人发掘,国家应该重视太极拳的技击层面,聘请太极老拳师,把他们的训练方法和技击术贡献到散打队。此外,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更多的具有一定经济实力、致力于发展民族武术和太极拳的有志之士。
  对于府内派太极拳发展的现状您是如何看待的?
  我深深感觉到应该将杨式太极拳发扬光大,更应该把杨式府内派传播开来,应该让世界上爱好太极拳的人们都知道,杨式太极拳不止一套八十五式,还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府内派拥有比较完整的体系,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知道。我经常跟学生讲要用三十年的时间把府内派推广出去。
  我是1999年开始正式传播太极拳的。这些年在传播杨式府内派太极拳的时候也遇到过很多阻力,也有人产生疑问,甚至有些人不接受。我始终秉承前辈的教诲,这是杨家的东西,我的师傅们当初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我们也有责任把杨家这些宝贵的东西继承下去,让更多人受益。
  2005年,由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与《武当》杂志社共同出版的《武当经典—杨式太极拳汇真》一书中,把府内派正式列进杨式太极拳的序列中,说明它已经受到了当代杨式太极拳名家们的认可和接受。
  经过这几年的传播,目前府内派在国内外拥有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我认为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地传播和发展。
  这些年您在推广杨式府内派太极拳上都进行了哪些具体工作?
  到目前为止我出版了十五套共三十六张教学光盘,其中涉及到府内派的有四五套、将近二十张光盘,包括智捶、大架、老架等套路,太极球器械,还包括一些功法,比如桩功、行功。
  向社会出版的府内派的内容属于比较初级的东西,至于中、高级,我还是有一些想法,或许比较保守一些。我认为,这是杨式太极拳一个完整的体系,把它传播开来固然重要,而让真正有心于此的人学到更加重要,发展得太滥、太俗,推广的太过广泛或许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人们往往不珍惜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所以我坚持中、高级内容还是要通过
可以止血。
117.22.165.*
看过李正的光碟,觉得他?]有真功夫、是嘴上的功夫,光是理论,实际能力欠缺,天桥的把式。
211.161.131.*
不是习武,是出售光盘,招人赚钱。都是钱在作怪!~
116.199.85.*
乱打三年出教师啦,教教业余的海可以,真把他当成宗师去学技击,怕是李正差得远,一看就是武术基本功都差得很,商业炒作的而已,名不副实。
61.143.34.*
萧公卓的传人也不止他儿子一个,李正是在商业运作,但至少让绝学不会失传,杨氏父子当年的所为其实也是商业运作,至于智锤,是人都会的,李正会也不出奇吧?某人的发言太偏激了
61.143.34.*
穴位就是血管的瓣膜所在的位置,用力按住当然能止血,李正不会点穴是正常的,但他至少听过一些,点穴要懂医道,萧公卓不会也是正常的。
219.144.170.*
我学练过李正老师的太极拳,当时是偶然到书店买太极拳资料时碰上的。经过练习,我认还是很有所得。他是不是大师我不知道,但是他教拳的方法是有道理的。
60.28.180.*
萧师爷是带艺投师,太极拳入门的智锤他没有学过;富杰臣老先生年事已高,再加上乱世,师爷也没有机会学到点穴式。这个李正还真能忽悠,居然还能自己编造出这两套拳来!
122.10.93.*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保定打听一下,李正何许人。他的能力是炒作,是商业运作。既然拜了刘斌等人,为何还用府内派的拳来打天下?他练的府内派拳,很多假的东西,只因为他连偷带编,翟英波说,李正不是他的徒弟。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舞派对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