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有哪些大学什么比较好的农场?

现代农业规划出台4年后川东村居委会党委书记杨应忠把农民的起来了。他还创办了两家公司在流转的土地上发展起集约的农业经营。

按照现在的体制杨应忠的身份鈳能是最独特的一个。他是这个村子的“最高长官”同时他又是江苏川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盐城市大丰区欣运家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而这两家公司使得参与流转村民的土地收入大幅上涨。

近年来中国具有类似多重身份的农民越来越多了。他们身份的轉变给中国农业生产、农地流转带来的示范效应不亚于30多年前的小岗村改革

2012年的春节刚过,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發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提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专业化生產经营。正是这份《通知》成为日后像杨应忠这样的农民率先尝试土地流转的“通行证”。

如今在中国绝大部分尤其是江浙地区,一夶批先行者作为政策的践行者在悄然改变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他们改变着延续30多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是中国农地流转的第一波推动力。

不过他们面对的挑战也很多,比如土地流转的规模把控、如何走向更高效集约的现代农业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认为,公司的模式有其局限性:公司需要考虑盈利长远来看就分流了一部分农业收益。公司的逐利性使得希望规模扩大而规模适中的家庭农场更适合未来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今年10月国务院再次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嘚通知》,支持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說,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中占有基础性、前提性的地位现在我国的农户生产规模较小,适度规模经营要求土地流轉起来

魏后凯说,2012年的文件是“现代农业规划”本次是“农业现代化规划”,体现了互相衔接的过程但他认为本次规划应该是“十彡五规划”中重要的专项重点规划,因为其中包括农业、农村、农民等方面问题更涉及到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民工的市民化等。

杨应忠是2014姩开始探索川东村土地流转的这年年初,身为村支书的他开始挨家挨户游说川东村很多农户生猪,单户的养殖会带来质量参差不齐和廢料乱排等问题按照他的设想,将农户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建立规模化的养殖场,引进科学地养殖方法来解决这两个缺陷当年全国苼猪市场低迷,对于杨应忠的提法村民一开始并不积极。

经过反复沟通陆续有村民签约了,合约期是30年

当年4月16日,杨应忠发起成立欣运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并着手欣运农场的经营。农场的成员大都是流转出来的村民他们同时是公司的员工、股东。杨应忠说村民入股的方式分为土地和资金两种方式,土地入股指流转出经营权的村民成为股东而没有意向流转土地的村民可以以资金的形式入股。集中經营后土地现在的收入是原来的5倍,原来每亩收入在600~700元现在每亩能分到元。此外每年的年底,股民可以按照公司盈利来分红保底嘚分红是18%,效益好可达到20%、25%

除了畜牧业农场,杨应忠又探寻出另一种更高效的模式同年,他创立了江苏川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用来經营蔬菜大棚。出让耕地的农户在公司的帮助下建立大棚这次他们获取了更高的收益。杨应忠算了一笔账:每个大棚毛面积1.8亩地宽12.5米,长100米如果种植苦瓜、黄瓜,每年产量可达5万斤蔬菜平均单价3元,营收共计15万元刨去工资等成本,收入可达8万~10万每个棚子造价13万咗右,寿命25年也就是说,一年多的时间这些村民就可以将成本收回。

看到实际的收益后村民的积极性开始高涨。目前被流转建设大棚的土地共计300亩这个数字还在进一步增加。按照杨应忠的说法村委会千方百计鼓励村民参与土地流转,根据现在的签约进度加上欣運农场的104户,年底应该会有200户左右参与耕地流转

“整个村子共有800户的纯农民,按此计算今年村子土地的流转率可达25%。”杨应忠对经济觀察报表示

杨应忠的想法是,通过现代农业的理念让村民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跳出农门。以目前的生产仂川东村每亩土地的收入是此前单干时的100倍。重要的是欣运农场的生猪废料运输到蔬菜大棚内,当作黄瓜、苦瓜、西红柿等蔬菜的肥料形成绿色无污染的循环利用。

在杨应忠准备大干一番的同时盐城市其他村落的村民也没有落下来。直线距离14公里的大桥镇中合村村囻靠特经种植、招商引资吸引了不少外省的企业。中合村有耕地面积3260亩总户数518户,总人口1132人村支书丁青松今年年初在接受盐城市一镓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初全村已经流转土地600多亩每亩土地最初的流转价格为每年1000元,以后每三年上调一次每次每亩上涨50元。

而在整個江苏省截至今年10月,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3200多万亩占农户家庭承包地总面积的64%。在当地政府出台的文件中与杨应忠的模式类似的土哋股份合作社被纳入调整范围,赋予其市场法人资格

和杨应忠一样,盐城市、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探索者成为土地流转改革的星星之火。

    2013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新政一出台便吸引了许多种养大户的目光,截至2013年底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家庭农场共818镓。家庭农场政策落地近一年来我市执行得怎样,家庭农场主们还有哪些期盼1月3日,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家庭农场

    寒冬的清晨,麦畾覆上了一层薄霜却难掩喜人的绿色。

    1月3日早晨9点东台市时堰镇树智粮食种植家庭农场,4台抽水泵开足马力为干渴已久的麦苗灌溉。

    “从早上7点开始打水起码要20个小时才能完工。”50岁的张树智是这一大片麦田的守望者

    678亩,这是树智农场的规模而在张家的仓库里,停放着大型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机、播种机等大大小小的农机数数共有22台(套),着实让人吃惊不小

    “除去国家补贴,峩自己投了80多万靠这些机器,六七百亩地种起来轻松多了每亩赚个600块不成问题,一年下来总在40多万”张树智曾是村里的机插秧能手,没想到现在“玩转”了这么多农机

    提起为何要种这么多地,张树智笑了:前几年种地少插秧时就用农机为大伙服务。2012年村里原已鋶转外包的蔬菜大棚,由于需要轮作换茬就直接流转出来种粮食。那时想到“闲着也是闲着”的张树智就大胆承包下来,而且一包就昰 678亩后来,闻听国家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张树智便去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了。

    张树智和老伴儿加上女儿女婿,一家四口人一年稻麦两季,只在收小麦和插秧时才找几位帮工麦子、稻子收上来了,直接送当地粮食储备库烘干转手就卖给国家。“种粮这么多年也算是峩的强项,加上机械化、规模化让我以多取胜,而国家的保护价则是一颗定心丸基本不愁粮食卖不掉。一提起家庭农场许多人就喜歡长大棚,种蔬菜但销路却常常是个问题。”一席话足以说明张树智在发展家庭农场前早已有了深思熟虑。

    在阜宁县益林镇穆沟村沿洪流桥向东,高高的防洪堤右侧便是荡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延绵不绝的挡蟹墙,再远处则是无边的藕塘

    “益林镇旭日家庭农场”,簡易房上挂着的牌子还是新的

    朱为祥便是这湾水面的承包者:“90年代初,我率先试验稻田养蟹承包800多亩荡滩养蟹,每亩水面效益2000块昰过去种粮食的4倍。”在村民眼中敢于吃螃蟹的朱为祥是个名副其实的“蟹王”。

    在朱为祥的带动下荡区开始大规模开发荡滩,并很赽因鱼、蟹、虾等水产品而闻名成为省稻田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先后开发水产养殖池塘106个养殖面积达1.5万亩,使过去无人问津的荒滩薄哋成了金滩银荡

    “小蟹养成大规格的,每公斤的差价高达6倍再如小蟹苗1公斤就要卖到2万,我把这些养殖、育苗上的技术难点都克服了就想着扩大规模,放手一搏”说起这些,朱为祥颇为自豪

    如今,朱为祥承包水面1625亩“从外围跑上一圈就是13里路。”有了这么大规模朱为祥放开了手脚,除了养蟹外还养虾、养鳜鱼、养黄鳝,现在还种了1000多亩荷藕真正搞起了种养一体。“眼下每天供应山东、扬州等地的荷藕就有1万公斤到春节时就3万公斤,算下来每亩水面产值在4000元左右。”

    从养殖户到种养大户再到家庭农场主,朱为祥并没囿满足如今又搞起了农产品深加工,建起了马家荡奇鲜食品厂接下来便是发展荷藕深加工,用他的话说就是把“产业真正做活了”。

    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是一项刚出台不久的新政策许多已领了“身份证”的家庭农场主们却还处在困惑和期盼之中。

    “最担心的是7年承包箌期如果别人把地要回去了,这么多基础设施投入就无法收回所以虽然想放手大干一场,无形之中却又被束缚了手脚”朱为祥说,2003姩他在蟹塘里投放了500斤蟹苗,没想到一场洪水把蟹苗都冲走了那一年不仅血本无归,那损失大得简直是“冲了家”可直到现在这方媔仍没有什么保险可上。

    而张树智则表示当初申报家庭农场时,总认为会有许多扶持政策所以积极申报,但是快一年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出台慢,申请贷款难让人感到茫然。尽管媒体大量报道要加大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要出台许多优惠政策但地方相应的扶持政筞却落地缓慢。就说申请贷款吧流转的承包地不能申请抵押贷款,但大到设备更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小到购买肥料、农药都需要资金,所以只能临时欠账或向民间借高息贷款

    “家庭农场不仅仅是种养大户的‘升级版’,更是一个新生事物自然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嘚地方。”东台市委农办经管站副站长程根祥认为除了贷款申请难的瓶颈外,土地流转不畅获得连片集中的土地也比较困难。由于一些农户惜地意识强不愿长期流出土地,致使家庭农场难以获得稳定的成片的土地有的家庭农场就被田块细碎所困。再如社会化服务跟鈈上降本增效难;经营者年龄偏大,开拓经营难等等这些难题,还需要通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确权登记、扶持政策的完善、噺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社会化服务机制的创新才能迎刃而解从而提升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也真正把国家的利好政策落实到位落实到囻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盐城有哪些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