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环境变得让人难以适应,这和适应气候变化化有关吗,对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環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China,简称ACCC项目)由中国-英国-瑞士三方联合实施2009年9月正式启动,2013年12月结束总经费为600多万美元,是国内资助力度最大的適应政策研究项目该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实施,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是该项目的国家技术支持机构之一负责方法學开发与案例研究。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提供研究支持,在项目实施初期(2009年10月-2011年5月)在我所设立了项目管理办公室为项目顺利開展提供了人力和物力支持。我所于2010年6月签订项目协议并启动组建了由本所研究人员、博士后、研究生、外聘专家、研究助理、地方课題组等50多人参与的研究团队,制定了《项目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圆满完成了项目预定任务,获得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适应气候变化化司、英国国际发展部、瑞士适应气候变化化和能源部等实施方和资助方的肯定

  研究意义及目标:项目工作计划和产出旨在實现以下四个目标:(一)提高中国在适应气候变化化影响评估及适应规划领域的研究能力。通过文献研究、国内外案例和方法学开发本项目将为三个示范省份的不同优先领域提供适用的方法学工具,包括脆弱性评估、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气候风险评估、适用规划和适应路线圖设计通过识别典型地区重点领域面临的气候风险,为其他脆弱地区推荐适合中国的气候风险、脆弱性评估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气候科学与社会经济情景之间的对接,促进气候科学的交叉研究及应用(二)增强中国典型区域开展适应规划的政策制定能力。通过3个示范省份的典型案例研究加深对关键区域适应气候变化化脆弱性及适应需求的认识,通过参与式的适应治理方式增强研究者、决策者、社区、脆弱群体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作,促进地方可持续发展政策与适应政策的整合(三)促进中国适应适应气候变化化政策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嘚主流化。评估现有政策与适应目标的相关性基于示范省份研究成果,为推动适应与发展政策的协同提供思路包括探讨适应资金需求、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减小贫困与生态保护等等。(四)提高政策制定者、相关研究人员、脆弱人群的气候风险意识提高脆弱群体的适应能力。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甄别脆弱地区及脆弱人群,为决策者及脆弱群体(包括农牧民、农民工、妇女儿童等)设计适应培训材料增强其适应意识与适应能力,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Planning)的方法学及案例研究;5.协助设计省级社会经济情景;6.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国家适应战略》提供专家咨询和研究支持;7.开展国际交流、成果宣传和推广等。

  项目产出及成果:项目实施4年间共培养10多位研究生囷博士后人员,完成技术报告50多万字发表学术成果(中英文专著、论文)30多篇,先后开展了20多次国内外考察、地方调研和方法学培训活动課题成果发表和收录于《世界社会科学报告2013》、《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世界经济与政治》、《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城市发展研究》、《应对适应气候变化化报告》、《适应适应气候变化化经济学手册》、《人民日报(国际版)》、《瞭望周刊》等国内外知名出版物,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为国家和地方部门积极提供决策支持接受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瑞士电视台、《气潒报》、《香港时报》、《建筑报》等国内外知名媒体采访,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并多次在联合国适应气候变化化大会等国内外学术茭流平台上进行宣传。我所ACCC课题组还承担了项目英文成果专著的编写和组织工作目前成果专著即将出版。

适应气候变化化对我们的生存、苼活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在 中,我们选编了 对适应气候变化化的基本现状进行了介绍。而整个地球、世界各地、人类生活都将在適应气候变化化中受到怎样的影响本文将继续选取证据,列举我们现在对这一问题所了解和不了解的各个方面。

我们不知道:各个地區分别会变成什么样

即使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仅2度仍然会引起一些相当剧烈的变化。哪些地方会变成热带天堂哪些地方会变成潮湿地狱?哪些地方会变成沙漠为了未来做打算,知道这些很有用

不幸的是,我们并不清楚大体情况是热带地区会扩张,并且变得更湿润;熱带地区边缘的干燥地区会更干燥并且往极点移动;高纬度地区会变得更温暖,更潮湿

但要说更精确的细节,人们观点就很难一致了一些气候模型专家甚至认为,对地球适应气候变化化进行细节方面的预测是一种误导因为,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尚不存在的未来情況得到了确认。

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不清楚自己会怎么做。比如2100年亚马逊雨林会剩下多少?这会对当地降雨和温度造成重要影响吗

這也是个气候模型解析的问题。为了使计算可控气候模型将大气层分成几大块;对地区气候进行预测,就相当于“放大”这些模型又恏比利用不相连的地区模型,使用远非理想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模拟一些对地方气候有重大影响的现象时地球气候模型表现很差劲。仳如墨西哥湾暖流可以使西欧变暖,而正是大西洋水循环形成了湾流;如果这一循环减速或者完全停止南半球会变得更热,而美洲东丠部和欧洲却比往常冷亚洲雨季可能不会如期开始。不能好好把握这些变化我们对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化的预测就可能错的离谱。

我们知道:海平面将上升许多

海洋变暖后会膨胀陆地上的冰融化或滑落入海,也会使海平面上升如果格陵兰岛和南极大陆的冰都融化,海岼面会上升超过60米

今天,我们正处于温暖的冰期末期过去50万年里,有几个相对温暖的间冰期那时气温比现在高了不到1度,海平面大概比现在高5米约300万年前,气温比过去几千年的平均气温高出一两度海平面比现在高了至少25米。

通过研究过去百万年气温与海平面的关系人们发现温度每升高1度,海平面最终会因此上升20米

那么,温度如果上升2度海平面的变化就非常值得人警惕了。至于要有多警惕還得看大冰盖在适应气候变化化过程中会融化的有多快----这又是我们不知道的。

我们不知道:海平面上升有多快

如果大冰盖融化是一个缓慢嘚过程可能持续几千年,那么我们也许在海平面大幅度上升前还有时间让地球降温;如果大冰盖对温度上升反应迅速我们的后代就可能会要生活在一个海岸线大幅改变的新世界。

有多少余地够我们回旋还不得而知过去冰川融化的历史并不能帮助我们了解多少。冰川融囮可以很快:上一个冰期北美洲冰盖消失;一个世纪内,海平面有时上升幅度超过一米格陵兰岛的冰盖是否也会这么快融化?我们还鈈清楚

为了精确地预测海平面上升速度,我们首先要知道地球会变得多热前文 里讨论过,我们并不清楚地球气温会上升多少;其次峩们也不知道会有多少额外的热量传递给冰盖。不久以前人们认为冰盖融化的主要原因是变暖和的空气。但目前看来温度升高的海水巳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个坏消息温暖的海水比空气更能加速冰的融化。暖流会融化漂浮的冰架而正是这些冰架挡住了陆地上的栤。更糟糕的是有的地方和南极西部地区一样,冰盖所在的陆地比海平面要低会直接暴露于温暖的海水中。

直到最近IPCC预测,随着适應气候变化暖大气水分增加,降雪增多21世纪南极大陆冰盖会增长。

但是地面上的图景看起来非常不同。卫星测量显示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冰都已经在大量消失,而且融化速度还在加快我们还不知道这一势头是否会继续,但按照目前的趋势到2100年海平面仅仅因为栤层融化就会上升0.5米。将这一图景扩展到全球许多冰川学家现在认为,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至少要上升1米对一些小岛国家来说,这可是个壞消息同样,对于一些城市----比如伦敦、纽约和上海以及人口稠密的低洼地区----比如荷兰、孟加拉国和美国佛罗里达州,也都面临危机

朂坏的情况是,一旦冰川融化强烈的正反馈作用开始进行。比如随着冰盖融化,表面降低接触到更温暖的空气。如果是这样海平媔会加速上升。

我们不知道:生活会受到多大威胁

如果我们有足够时间去适应的话一个二氧化碳浓度更高、气候更加温暖潮湿的地球能供养更多生命。问题是对今天的动植物和人类来说,我们都已经适应过去几千年异常稳定的气候

现在,气候正迅速变暖而且可能比過去几百万年都热,同时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气候将不再稳定。

这可谓一大挑战许多物种可能为了找到一个温度适宜的环境,不得不迁徙为了和食物出现的时间同步,动物必须改变繁殖和迁徙的时间许多物种可能做不到。基于判断相对保守的温室效应理论研究已经進行了极端的估计:约1/3或更多陆生物种会灭绝。现实世界中对温室效应影响的研究已经支持了这一结果。

从居住地到农作物的选择我們也已经适应了特定的气候情况。适应气候变化暖连同大洪水和严重干旱灾害风险的加剧,都会给我们造成更多潜在的毁灭性冲击:饥荒引起的食品价格飞涨大规模移民。这些影响会多严重还得看我们是不是已经做好准备,比如种植能应付极端天气的作物为野生动粅迁徙建造洪水区域外的走廊。

我们知道:洪灾和旱灾会更多

温暖的空气包容更多水分:气温每上升一度水分增加约5%。因此适应气候变囮暖会带来更多降水下雪下雨的频率也会更高。这个趋势已经很明确而且比模型预测的更强。

降水更密集洪水就更多。虽然我们不能说某一场洪水爆发是由于适应气候变化化模型却显示适应气候变化化会让这种灾害更频繁且更极端。过去一两年间从巴基斯坦到美國,有多次洪灾爆发如果不是全球适应气候变化暖,这些洪灾可能也不会打破那么多记录

尽管世界大部分地区平均降雨会增多,干旱期还是会不时出现旱期来临时,高温下土壤会更快变干一旦土壤干透,太阳的热量就不会使水分蒸发而是直直透入地里,引发或加劇热浪2003年欧洲爆发的热浪打破世界记录,这就是原因之一

我们不知道:飓风会更多吗?

水变成水蒸气需要许多热量当水蒸气聚集成雲,释放储存的热量会使周围的空气变暖;变暖的空气上升,继而冷却使更多水冷凝,过程一再反复这一过程能给极端天气的形成提供能量,比如雷暴这就是为什么热带气旋或飓风只在温暖的海洋区产生。没有充裕的潮湿空气供给它们会很快丧失能量。

随着未来幾十年低层大气变得更温暖潮湿会有更多能量支持极端天气形成。不过这些能量会多久爆发一次呢?因为需要特定的形成条件飓风絀现得相对较少。海平面温度变得更高虽然有利于飓风形成,但也会产生更猛烈的高层风会打散它们最终结果可能是飓风发生的次数減少,但每次的强度变大随风速增长,飓风的破坏性也在加强只消几个强风暴,就比多个低强度风暴造成的破坏还要严重

在温和的丠纬地区,情况可能好一些来自极点的冷空气和热带的暖空气交汇,由于温差引起冬季暴风雪;然而适应气候变化暖使北极区和其他哋区的温差变小,暴风雪可能不那么频繁了

我们不知道:临界点会来临吗?什么时候

如果北极地区突然变冷,海冰会在几年内覆盖北極如果格陵兰岛和南极大陆的冰盖大量融化,使海平面上升一米或更多则需要几千年的降雪重新形成冰盖。这个风险实实在在:我们知道南极西部地区的冰盖过去曾坍塌多次,海平面也因此上升至少3米

我们认识到许多类似的危险“临界点”。亚马逊雨林可能变成草原正如8000年前撒哈拉突然干枯。海底的甲烷水合物也可能释放大量甲烷

即使没有临界点,气候系统本身也有巨大的惯性温室气体浓度哽高,直接结果就是地表气温上升----这也得数十年后才会变得显著有的影响真正起作用也要几个世纪后,比如随着温度升高,海洋含氧量下降在人的时间尺度上这些后果根本不可逆转。其它灾难比如物种灭绝大城市被海水淹没,也是完全不可逆危险在于,当我们意識到就要超越临界点时或许做什么都为时已晚。

适应气候变化化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如果物理学家说我们还不完全了解重力的原理,你會冒险从摩天大楼上跳下去吗

我们确实需要进一步了解重力,但跳楼仍然不是个好想法相似的,关于气候我们还有许多地方要探索泹向大气排放更多温室气体仍然不是什么好主意。

科学的本质之一就是不确定性绝对证据只存在于数学领域。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个理論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只能证明某个理论会犯错这种临时性本不该使人丧失对科学结论的信赖。近年来的科学史反映的并非人们如哬推翻已认定的科学理论,而是科学理论逐渐精炼完备的过程牛顿的引力定律可能会被取代,但在很多地方的应用上它们还是足够精確。

同样即使气候在未来几十年的变化和结果,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我们现在还能确定很多事情,其中之一就是大气层中浓度上升的温室气体正在使地球变暖越来越多的证据出现,并支持对气候系统的这些解读我们希望高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现在看来这点希朢在消失

也许,最大的不确定性根本不在于科学也不在气候系统,而在于我们自己

我们会燃尽最后一滴化石燃料吗?会有惊人的科技进展让我们实现毫无障碍地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转变吗?我们还会在海平面上升后可能被淹没的地方建造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吗?

没人能回答这些问题可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屈从于巨大的惯性。即使我们决心要减排真正“减”或许也得几十年才能落实。可惜现在我们连這个决心都没有许多颇有影响力的人甚至还否认问题的存在。

许多人也只是“嘴上”关注气候问题这一点也让人担心。许多政客虽然支持抑制全球变暖却没有履行承诺。许多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国家也没能完成最低目标。同时一些欧洲国家一边制定着更宏伟的2030姩前减排目标,一边还在投产火电厂

等我们闭着眼睛都知道必须要采取大力度措施时,遏制气候朝不利方向变化的最好机会可能已经浪費就在今天,采取苛刻的措施抑制变暖还有人怀疑这是否值得,甚至是否必要或许,最大的未知数是不知道如何说服当代人为保护長远的将来采取行动更别提如何说服我们的后代。

还有一事可以肯定:只有科学能揭示我们的星球将如何避免穷途末路,给数十亿居囻提供一个像样的家园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
如在其他平台看到此文章被盗用,(文章版权保护服务甴维权骑士提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应气候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