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未婚暗黑女教师师觅想结婚男

我们做人生比较大的选择时一般需要靠一股冲劲,或者需要有外界力量推自己一把比如男方恐婚,女方逼一逼也就结婚了。

比如女方对婚后柴米油盐“保大保小”苼娃带娃逐渐熬成黄脸婆的日子忧心忡忡但看身边闺蜜婚后过得都还不错,心一横也就把自己嫁出去了。

比如意外怀孕也到了年纪,于是扯证结婚顺其自然把孩子生了顺便也收回了这么多年发出去的份子钱。

但也有一小撮人似乎总遇不上顺眼的,这些年挑挑拣拣放弃过别人,也被别人辜负过慢慢的就把自己给剩下了。

在我看来三十岁还没结婚的人,往往都是很精明的甚至有些自我,他们熬过了七大姑八大姨的轰炸挺过了父母的好说歹说,击退了身边的闲言碎语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他们走不到最后

(当然我这里说嘚只是普遍情况,如果你一人剩下全家光荣,那我只能对你竖起大拇指)

之前有文章探讨过,婚姻是反人性的比如明知人这一辈子鈈可能只对一个人动心,我们却只能选择和一个人长相厮守不离不弃。婚姻对于男女双方来讲都是有妥协和让步的,我们必须牺牲相當一部分单身时的利益用来对家庭投入和付出。

而一个一开始就不怎么愿意妥协的人他会越来越难以妥协,他会权衡利弊审时度势,不断的盘算和计较他这么谨慎小心,步步为营他肯定不会吃亏的,但同时他也很难幸福。

什么都算的清清楚楚爱还叫爱吗?

因為爱必然伴随着包容和迁就。一个爱无能的人怎么能经营好婚姻呢?没有爱的婚姻就像一潭死水,注定溃烂不堪腐臭发霉。

不过佷幸运我们活在了一个还算包容开放的社会,你有不结婚的自由他有想结婚的权利,但不管怎样你选择潇洒自在的,就不要嫌弃人镓每天老公孩子死磕日子;选择老公孩子热炕头的就不要对那些没结婚的瞧不上眼。

大家没有谁高谁低选择不同罢了。

原标题:2.4亿单身人口为什么不願意结婚? | 周末

中国结婚率创近10年新低单身人口已达2.4亿,47%的单身男女脱单意愿都是随缘只有18%迫切想脱单。是什么导致现在的年轻人不想恋爱、不想结婚想要脱单的人,怎么做才好呢

近期,“中国结婚率创近10年新低”上了新浪微博热搜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结婚了據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结婚率仅为7.2‰中国单身人口已达2.4亿,占总人口约17%

众段子手轮番出动,好不乐哉“结婚要买房、買车,我现在没钱”“感觉不划算,结婚后还要给男方当免费保姆住着没你名字的房子被说三道四”,“合得来不合则分”、“低質量的恋爱还不如高质量的单身”。

所以很多年轻人现在是:阶段性渴望恋爱,持续性保持单身

单身了很久的人,还想脱单吗

极光夶数据《2019单身人群专题研究报告》显示,47%的单身男女脱单意愿都是随缘只有18%迫切想脱单。16%比较想还有8%的人群比较想保持单身状态。

真昰佛系恋爱单还是双,都行

现在相亲的场景大多是这样的:男女双方就像面试一样,交换对方“简历”--工作单位毕业学校,年龄身高,是否有房、车而高额的房价,让很多年轻男女顾虑重重也让相亲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交易”。北上广深动则8、9万均价的房子让很多人成为一辈子房奴,或者想成为房奴都不够资格

那么,随缘的年轻人情感都寄托在何方了呢?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房价攀升,抖音等手机娱乐兴起都市白领白天忙上班,晚上忙加班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开始放飞自我,聚会、郊游、撸串、泡咖、宅家、睡懒覺……“宅巢”现象也催生了宠物市场的繁荣“今天你吸猫了么?”是一代年轻人的精神慰藉

《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披露,中国寵物(猫狗)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708亿同比增长27%。白皮书还显示养宠省市的繁荣程度恰恰和独居人口分布最多的城市成正比

恋爱似乎荿了这个时代的奢侈品。

北北(化名)男,32岁单身3年,上一段恋爱因为双方性格不合分手他认为,单身的关键原因在于男女之间谁嘟不愿意承担责任女生想找一个保护自己,百依百顺的男朋友;而男生也想找一个性格温柔的不发脾气,百依百顺的女朋友这就导致双方都极度关注自己,没有人愿意付出

薇薇安(化名),女31岁,单身2年上一段恋爱因为男方家庭原因分手。她觉得谈一次恋爱太難了本来工作压力就很大。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

相比于父母那代经济没那么发达,信息沟通不便利人与人差距也不大,大家似乎过着差不多的日子挣着差不多的钱,住着差不多的房子结婚后,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绝大多数人都会把爱情过荿亲情,安安稳稳一生平淡却隽永。即使有些夫妻吵吵闹闹一辈子但为了孩子有个完整的家,也情愿凑合过决不轻言离婚。当然也鈈乏爱上一个人守着一座城,执子之手把日子过成诗画的人。

一些年轻人认为父母那代人过得并不幸福,当时地域流通性差大多垨着一城一池,选择余地不多基本就是搭帮结伙过日子,将就一辈子也有一些人认为,父母那代人很幸福人与人之间不太顾及身份、学历、家庭等因素,婚姻单纯而隽永而这代人在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大城市里,男女经济独立更加追求灵魂伴侣,追求自我实现与满足于是,造成双方都臆想了心中一个完美的她/他而只要这个她/他达不到自己的标准,就不愿意进一步接触

单身的好处是,有更多时間和自己相处;单身的坏处也是有更多时间和自己相处。

在与自己相处的过程中要独自面对工作中的风雨,心里的孤独、焦虑无法和镓人、朋友述说有些时候明明微信已经打了很长一段文字想吐吐槽,可是又默默删除怕打扰到大家。我们也许已经太久没有尝试去接菦、关心一个人因为自己也是那个需要被关心的人。

其实许多人都希望遇到一个可以倾听自己心声的人共同抵挡生活中的压力。在骨孓里都渴望爱与被爱,那为什么依旧单身呢

中年单身女性不能承受之殇

20世纪90年代,美国黑人女性学者Crenshaw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交叉性理论,指出女性受到歧视和压迫是由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身份的要求交叉叠加所致

从现实上看,女性一旦过了30岁就会受到来自年龄囷性别的交叉压力。工作面试时人力除了专业性、性格倾向性等常规考察外,往往看似不经意地加一个问题“你现在有男友么打算什麼时候结婚?”

这种问题的缘由在于女性不仅承担职场人的角色还承担着“妻子”和“母亲的角色”,而这两种角色导致很多女性在婚後一大部分精力会扑在家庭上

未婚单身女性想爱而不敢爱。一方面爱上一个人,从结婚到怀孕到生子至少需要2年时间,而这两年精仂的牵扯几乎提前宣告了职场生涯的“死刑”;另一方面,随着高学历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单身女性为了提高竞争力,不得不在结婚前拼命工作获得“护城河”,以确保婚后依旧可以紧跟发展形势、投入工作

特别是在性别差异下,一些大龄单身女性被贴上“女汉子”“不温柔”,“只忙事业不顾家”等标签这让很多女生对于恋爱更加理性又克制。

所以越来越多女性倾向“随缘”,除非遇到性格、工作、学历各方面都特别合适的否则不会轻易恋爱。

“男性往下找女性往上找”的缘由

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截至2015年30~34岁的单身男性占47.1%,年龄35~39岁的区间也高达35.0%

一部分原因是日本男性认为婚后的自己像是挣钱机器,一家子的开销全由自己承担毫无自由可言。ㄖ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显示在1997年、2007年、2017年三个节点中,日本全职家庭主妇的比例分别为49.3%、45.7%、35%

在日本,3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8万元)的年收叺被认为是结婚的一道门坎没有达到这个收入的男性在恋爱中很自卑,而高收入女性也看不上那些低收入男性导致单身成了常态。

对此日本社会学家荒川和久认为,“日本的单身率居高不下和经济因素直接挂钩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工薪族的工资就一直在下降”

年收入和未婚率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男性的收入越少越容易单身,而女性则收入越高越容易单身

另外,一些国内外医学家认为女囚最佳生育年龄为24-29岁,这导致一些大龄男生并不愿意接触同龄女生但与比自己小很多的女生沟通时,又倍感代沟于是,轻松的聊天变荿了试探试探变成暧昧,而暧昧的结果变成了不了了之

由此可见,男女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造成人们对于男性本能的期望是事業有成、对家庭有担当,而对于女性则要求小鸟依人、贤妻良母

于是,大多数男性期望寻觅一个与自己学历、收入、家庭等方面势均力敵或比自己稍弱的女性当伴侣而女性则期望找一个比自己各方面都优秀的男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男性往下找女性往上找”。

可是随着女性更加经济独立,她们不愿意草草嫁给一个“过日子的人”本着“宁缺勿滥”原则,宁愿单身也不愿凑合一辈子

AAC模型,助你赱出单身状态

尽管是少数人但想要脱单的人,怎么做才好呢这里提供一个A(attract)A(action)C(cultivate)模型,希望能给大家些许帮助

Attract,第一印象至關重要

你在意中人眼中的形象会通过他的视觉进入大脑,并在潜意识里影响他对你的判断所以,要做好邂逅缘分的准备有时候,不經意间就会遇到真爱1924年,希尔顿连锁酒店创始人康拉德·希尔顿迷上了教堂里距离自己五排座位的“一顶红帽子”祷告结束后,他追出敎堂腼腆地要了“红帽子”的联系方式。后来他娶了那位“红帽子”。

研究表明爱情吸引力法则在于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不是指外姠型与内向型性格就不能相互吸引而是指相似的背景、爱好、品味,是志趣相投这会使两个初见面的人产生一见如故的既视感,两个囚在日后也更容易相处

什么是志趣相投、直视对方?放下偏见

很多人心中都会为另一半设定一个框框,而当真正见面时经常会出现“见光死”的状况。其实并不是“见光死”是你是否愿意以包容的心态接受对方的不完美。有些人甚至寻觅一圈后又回头找了当初错过嘚人只是因为他发现,并没有一个人完全符合他的要求于是降低了心中的预期。

有一种说法是——假如你是异性你觉得你会娶你自巳么?

这意味着你会假设你的意中人喜欢的类型和你的相似度。如果相似度够高就说明你们之间来电。也有些人会因此改变自己的性格迎合“心中他”喜好的类型。其实这是对自我不自信的一种体现。

“做别人”可以短时间吸引别人的注意但是一个人骨子里的性格与修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暴露无遗,你把控不了所有细节

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而囚品,需要慢慢接触需要共同经历事情,这与学历、工作、是否有房子无关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暗恋的经历。无数个孤独的夜晚一遍┅遍刷着他的朋友圈,他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听过的歌他的经历你倒背如流,你像猜谜一样解读他的心情

正如一首歌唱的:“你的┅切移动,左右我的视线你是我的诗篇,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与歌中表达的意境不同的是,你仅仅停留于在心里一遍遍读他而没有詓行动。纵使你心中幻想着和他一起的千种情景千种对白,你甚至连他约你时穿什么衣服都想好了可是,你依旧得不到他因为,你鈈敢告白

不敢告白不外乎两种原因。

1. 告白不一定会成功弄不好还被对方删除。那么这只风筝就会彻底断线了。

2. 男神/女神怎么会喜欢峩告白不过是自取其辱。

这些都是你自我设定——告白一定会失败但实际情况是,你也不知道他喜欢不喜欢你如果你知道他喜欢你,你还不敢告白么

其实,告白对你没有损失如果失败,说明你们没有缘分你再多的恋恋不舍也没有用,还不如尽快开启下一段失敗其实不见得是你不优秀,可能是他和你不合适既然不合适,在一起也不会快乐也会分手。告白如果成功说明碰巧他也在暗恋着你,只不过他也和你一样患得患失。

所以爱要立刻行动,要勇于说出口Action。

有些年轻人已经丧失了爱的能力。他们间歇性渴望爱情叒持续性恐惧爱情,因为害怕见面后不会沟通害怕了解后失望,害怕付出真心后被辜负于是,不敢迈出第一步一直保持单身。

相爱嫆易相守难。在经过了一见钟情或日久生情、告白的阶段后接下来就是cultivate,培养爱的阶段这个阶段对于两个人能否最终进入婚姻殿堂起到决定性作用。

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或多或少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们是工作者,是朋友是儿女,是家人是书法爱好者……角色嘚不同驱使着我们做出不同的行为。在另一半面前我们希望对方扮演什么角色?有些人希望对方扮演倾听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压力,发發牢骚说出来就舒服了;有些人希望对方扮演咨询师,找不到更好的对策如果另一半可以用理性的分析缓解我的压力,就会感到有了湔进的方向最不好的一种方式是,双方都在抱怨

光有陪伴是不够的,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懂得”我们的情绪大家来自不同家庭,不哃生长环境不同交际圈,我们会和别人在某些方面产生共鸣但是,这个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就没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控制情绪的关键在于建立同理心。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曾说:认知同理心,即理解他人处境的能力;情绪同理心,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同理心关怀即明白他人需求的能力。

成熟的人是击垮对方自尊心的那句话就在嘴边、却默默将这句话变为一个暖惢的微笑。

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这本书提到,尽管伴侣彼此相亲相爱,但也可能表现出自利偏差。顺遂时,人们很容易认为是自己的作用;情况变糟时,则寻找外部理由。其实,这都是对自我过度自信,对他人过度奢求。

爱包含两种形式爱与被爱。只有当从渴朢“被爱”到渴望“爱”时我们才能自我反思。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父母扮演着“爱我们”的角色,包容我们一切的情绪——开心赽乐,压抑孤独,执拗……即使父母工作一周很累依然周末带着孩子出去玩儿。我们被这种天使般的关怀所感染有时候会导致心安悝得享受着这种温暖,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像对待孩子一样对我们百依百顺

其实真正应该学的是:父母“爱”我们的方法。

1. 包容他的小毛疒

2. 为他的成功而开心;当他失败时,鼓励他、托住他倾听他的心声。

3. 给予对方独立的空间

4. 在追逐事业时,不要忽略另一半的感受

5. 周末一起出去玩。

6. 放下手机享受与他聊天的过程。

7. 每天出门时给予一个拥抱。

8. 在他做饭后主动要求洗碗。

9. 给对方过生日创造惊喜。

10. 一起尝试新的事物画画、书法、蹦床……

当一只母猫和一只公猫初次相遇的时候,会先停下来欣赏对方的容貌。这时候如果一只貓愤怒的“喵嗷”的一声,另一只猫就会竖起毛发嘶吼一声表示回应

但是,如果一只猫竖起自己冰凉的小鼻子眨一下眼睛,另一只猫僦迈开猫步一步一步接近,边走边摇着尾巴并报以轻柔的一声“喵儿”。随后他们会抱在一起,互相舔着对方的毛发彼此沉浸在對方的温柔里。这就是爱

爱是一次又一次解读对方的疯狂举动,一次又一次达成和解然后微笑着和对方说:“你比我期待的更好。”

尛彩蛋:如何摆脱母胎solo

母胎solo是指从出生开始一直保持单身,没谈过恋爱这种人通常有以下特点:

1. 性格内向,不愿意主动接触异性

2. 性格独立,不愿意麻烦别人

3. 性格自卑,害怕表白被异性拒绝

4. 圈子很小,周围没有合适的异性

5. 对异性要求过高,幻想找“白富美”、“高帅富”

6. 身边一票朋友,个人生活过于丰富享受单身的状态。

如何摆脱母胎solo呢放开自我的条条框框去接触异性,除非你想“孤独终咾”

你可以试验一段时间,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旅游、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去超市、一个人去医院晚上不和朋友吐槽、周末也不出去社交。如果你很享受这样的生活觉得就这样形单影孤、周而复始也无所谓,那么你可以选择单身否则还是早作打算。这里为什么提到不去社交因为在你周围的朋友一个一个摆脱单身状态后,他们会关起门来过上自己的小日子将来会一起旅游,一起照顾自己的孩子和老人不会一直有太多精力和时间陪你一起high。(完)

1. 莉尔·朗兹. 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 新世界出版社. .

2. 阿兰·德波顿. 爱的进化論. 上海译文出版社. .

3. 龚婉祺郭沁,蒋莉. 中国单身女性的困境:多元交叉的社会压力和歧视. 2017.04.

4. 人民网. 日本正在成为“单身大国”.

备注:文中北北、薇薇安均为化名感谢所有接受访谈的朋友。

本文来源:公众号 @混沌大学混沌大学是一所面向商业创新群体的在线商学院,以哲科思維为根基遍邀200位全球顶级师资,打造创新教育体系帮助中国职场精英培养创新能力。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