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如果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

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_热情勤劳的非主流_新浪博客
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
本文从一线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进行对如何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首先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学生学习兴趣的成因及影响因素,确定研究的依据。进而制定以调查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相结合的研究方案。粗略介绍了七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策略:学生主动学习、展示数学的美、巧设悬念和创设情境、感受生活数学和让数学生活化、注重实践活动多鼓励和表扬、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出了从让学生不再害怕数学课堂,进而让学生体验数学魅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并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让学生死心塌地地爱上数学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进行逐步改进的教学模式。利用分时期学生抽样问卷调查以及分班成绩对比检验研究成果。最终试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实质上得到了提高。
关键字:心理学 教学模式 情境设置 数学学习兴趣
一、研究背景
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正蓬勃发展,实施新课程给数学教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数学学习兴趣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动因,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来源,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是自觉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观、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接受知识信息达到最佳状态及效果。它可以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的投入学习中,也能使学生在繁重的刻苦学习过程中养成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也证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相关的。但就学生而言,情况不容乐观,尤其对数学这门学科能产生兴趣的就更少了。因此,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过程。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研讨制定具有适应当前教学环境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并进行整合梳理,形成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系列内容。特别强调利用数学学科本身内容来激发学生兴趣。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让学生通过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并培养学生质疑、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
​3.根据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工作尽可能地在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有效的开展,探索有效课堂教学之路,以学校的个案经验来丰富学校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
4.形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相关经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思辨性研究和实证性探索。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过程
3.1 本文中采用的研究方法综述
&&&&1.调查研究法
通过目的性问题设置的问卷调查,课堂与学生互动以及课下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对数学学科的认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没有学习动力的原因以及当代学生所感兴趣的原因。
2.文献研究法
查阅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及一线教师教学案例分析相关的文献,在理论研究的的基础上,整合教学方法、课堂内容以及发掘学生学习兴趣点。
3.行动研究法
&&&&将一段时期内的研究成果体现在备课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课后及时取得学生反馈,印证教学效果,加以记录并总结。
4.经验总结法
&&&&每一段时间,课题研究人员需要进行经验及成果交流。针对一段时间教学实践,就教案、课堂内容、作业、问题设置及学生课外数学兴趣小组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进行成果展示及评估。商讨改进措施,取长补短。
3.2研究学生学习困难的根源,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情绪色彩的表现。人们在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相反,在从事不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伴随着一种消极的厌烦的情绪体验。因此,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对于学习动机、学习热情、注意力、意志、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兴趣的产生有以下因素:
1.需要。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当自己觉得知识贫乏时,就产生学习的需要,进而产生学生的兴趣。
2.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变幻莫测、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驱动下的探索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兴趣。
3.周围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俗话说:时世造英雄,正是由于环境的影响,使得人对某一方面产生特别的兴趣。
4.某种动作(任务)的熟练化。在执行任务中,对任务本身并不感兴趣,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活动,而对活动产生兴趣。比如在学生学习器乐的过程中,最初可能不感兴趣,在练习时,常常要大人逼着练,但是当练习了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基础,能自己独立弹奏一些简单的乐曲时,就会产生练习的兴趣而主动练习。
人都有好奇心,尤其是学生,好奇心更强,每个人在小时侯都会很高兴的去数数,在大人的指导下不厌其烦的尝试。而数数就是我们的数学启蒙教育。象学习语言一样,小孩学习语言与周围的环境,大人的态度,自身的需要有关。同样,小孩学数数的教育过程与学习语言的过程是相似的,即时常训练、测试,不断的受到肯定、赞扬、鼓励等。很少受到挫折和打击(语言方面的)。因此,学龄前儿童应该说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的。那么在成长过程中,是什么使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减弱了呢?
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数学兴趣有很大的影响:
1.大人的态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自我观念的形成、自信心的建立,往往是透过周围的“重要他人”的期望与评价完成的。“重要他人”认为他有价值有能力并期望他能成功,他就产生积极的自信,认为自己能获得成功。即使有许多困难,他也会在期待的目光中,坚定信念,完成任务。“重要他人”暗示他不行,对他失望、不闻不问,他便会自卑,产生心理定势,认为自己不行,完成不了学习任务。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充当“重要他人”的角色的人就是教师。教师的好恶、教师表现出对某个学生的热情或冷淡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学生成绩,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
2.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努力可以成功,就会增强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兴趣。相反,失败的经历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老师和家长的抱怨、责备、甚至挖苦的话会极大的伤害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兴趣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可分为三个层次:广义的:“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是非智力因素;”狭义的:“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又对认识过程起制约作用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5因素;具体的:包括成就动机、求知欲、学习热情、责任心、义务感、荣誉感、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
在学习中,只有兴趣,没有动机,学习活动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并且会使兴趣减弱甚至消失;意志不坚定,就会半途而废,进而影响兴趣,比如,对于一道难题,如果有顽强的意志,就会坚持不懈的把它做出来,进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提高兴趣。反之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就可能因为困难而放弃,多次这样的经历,就会陷入失败——自卑——畏惧——厌恶的恶性循环中,进而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
4.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感受。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数学的了解很少,只知道数学是用来计算的。至于其他方面,象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中的应用、黄金分割在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在生产、管理、交易、会帐甚至做饭、做衣服等方面的应用,学生知之甚少。很少有人有过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许多人认识不到数学的重要性。学生认为在考学中要考数学,老师说数学很重要,家长也说数学重要,学生也就认为数学重要。至于为什么重要,学生却不知道。
5.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如果学生觉得数学难、繁,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这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老师的教学能力有直接关系。有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很有趣,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受理解能力,知识层次的影响,他们却难以体会到趣味性。对他们来说,直观的东西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6.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随着学习的延续和学生年龄的增长,数学知识越来越抽象,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否与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步,也是影响学生数学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直观性原则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
7.其他相关因素
(1)学生自身素质:由于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现在的中小学生普遍的自私、任性、贪图享受,没有吃苦的精神,意志不坚强,缺乏毅力和耐心。责任感弱。理想和生活目标不明确。造成学习不足动力。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落后,脱离实际,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和社会的要求;教育设施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新的教育思想及理念,没有条件落实。
(3)教师素质及教学活动:农村的中小学教师中,民办教师还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在工作之余,还要忙家务,以及地里的农活。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修,更不要说外出交流。而现在的新毕业的大学生又不愿到农村工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在城市的学校,一些教师的素质也存在问题,如缺乏责任感,对待学生没有爱心与耐心,教师的知识层次与观念还有待提高。
在教师的工作方面,中学教师课业负担很重,很少有时间学习、进修,更不用说交流了。教研活动主要是围绕如何提高升学率。在教学上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就不足为奇了。
(4)学校教学管理及教学理念:现在的中小学还是把教育的目光盯在升学率上,对升学班的学生,领导和老师是全力以赴,对普通班的学生,则放任自流。一个理想的教学班是25—30人,而我们现在的一些中小学(尤其是一些所谓的重点中学),每个班都是70、80
人,甚至有的班级超过100人。因此在教学上很难体现因材施教。许多素质相当不错的学生,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变成了问题学生。当然也不会有人关心学生有没有学习兴趣。
我们国家从93年就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然而素质教育在相当部分学校还是遥遥无期。体育、音乐、美术这些课程在中小学成了摆设,倒是一些特长班如雨后春笋般,非常红火。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只要自己喜欢的学科,我就一定能把它学好。但是也有不少学生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的确很喜欢数学,可数学成绩老是上不去,这是什么原因呢?也有部分学生虽然不太喜欢数学,但是学习起来还比较顺利。我相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碰到过。
经过调查持有第一种说法的学生,他们喜欢数学并且能学习好数学的主要原因有:
&&1.教师幽默风趣,知识渊博,教学水平高;
&&2.学生的学习方法科学,学习习惯良好;
&&3.受到家庭中他所信赖的某个成员的职业行为与数学有关、相关或相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较大;
&&4.受到某位科学家的影响;
&&5.数学本身的趣味性,以及它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应用实际联系的紧密性,在他们的心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持有第二种看法的同学,他们喜欢数学主要原因是数学本身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强烈吸地引着他们。他们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原因主要有:1、缺乏正确的方法;2、教师的教学存在某些缺陷;3、过高的要求与学生自己实际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差距较大。&&
持有第三种说法的学生,其实他们的各学科的成绩均不错,只是他们的兴趣不在数学这门学科上而已。
3.3 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教师必须从不同的方面采取不同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让学生不再害怕数学课堂。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讲课不能只照本宣科,应当反复讲学习数学的意义,平时突出讲解相关知识在实践中的用途,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兴趣和爱好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会有意或无意地记住大量的东西。同时还要指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有个思想准备,有准备就能提高对重点的注意力,有准备就能克服困难,攻克难关。其次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易到难,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培养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学生要有足够的毅力和恒心。再次,教师要从生活生产中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要帮助学生发现学好数学的巨大益处。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从内心上要求自己必须学好数学。
2. 让学生体验数学魅力。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培养
(1)学生主动学习是激发兴趣的基础
如果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对数学表现出漠不关心的状态,那么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没有兴趣,即使有一点兴趣,也容易很快就消失。因此,要先使学生有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愿望,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产生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呢?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掘自己对数学哪些方面感兴趣并把这些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并探讨数学上有哪些有趣的事,这样发现的兴趣点多了以后,试着把它们连成一条线——“兴趣线”。通常学生的兴趣是连续的,从“点”到“线”是一个大进步,再把“线”扩展成“面”,这已经是非常成功的兴趣了,如果再能把“面”扩展成“体”,就达到非常高级的水平了。实践证明,通过寻找自己的“兴趣点”,使很多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有了明显的转变。
&&&(2)展示数学美,以美引趣
&&&&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美和美感。数学也不例外,其中蕴藏着大量美的元素,从概念到结论、从定义到实践,无一不体现出美的特征,展示着美的风貌。但数学美又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美、逻辑美、理智美。数学美是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内容。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数学美是对数学对象融入情感的产物。数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数学内容,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及体会数学的价值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正如有些人所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数学美。”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但学生对它的感受与欣赏却不尽相同,这就要依靠教师对美的挖掘与展示。教学中,若能采取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现和揭示数学美,就能引发学生追求数学美的心理倾向,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带着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与思考中。例如,在讲几何证明时,可向学生揭示其内在的逻辑美,在讲二次函数时又可向学生展示函数式的结构美和图象的对称美等等。而学生一旦被引入美的世界,就会对数学中展现出来的真理感到惊奇,为人类的聪明智慧感到骄傲自豪。这样,其学习兴趣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3)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作为具有复杂情感和丰富内心活动的学习主体,需要外部强烈而有效因素的刺激,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在情感。但由于高中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疲于应付”,忽视了对问题主动探究的自觉性锻炼。这就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时,要善于挖掘数学学科的知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实际出发,找准数学学科与学生情感特性的有效衔接点,
设置出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性问题情境,使学生愿意探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善于设置悬念,创设求知情境,用数学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在心理上对知识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亢奋状态,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重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加数学建模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特点。如果在教学中看不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容易使人厌倦数学。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使他们的意志经受了锻炼,同时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更增加了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必要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到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而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但对高中生来说进行数学建模,尽量选取较为简单而且贴近生活的应用,目的是突出数学建模的思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改变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生活无关的错误认识,使教学更具有实效。例如,松鼠为冬眠收集橡果储备过冬,按照每天一一定数量收集对于学生学习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很有帮助,所以可以带学生实地去计算,效果不错。又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调查自己所住小区人口情况以及受教育情况等。再例如,讲解完函数后,学生们自己就能解决了不少关于储蓄存款、让利销售和有奖销售,并能用边际成本、边际利润进行成本核算,利润计算。我们身边时时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教学时,就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场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应用数学的乐趣。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情趣,对数学产生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把重要的定义、定理、数学方法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数学确实有用,认识到要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必须掌握更多的数学。
(5)注重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实践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揭示数学规律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和方法,是知识理解的延伸和升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对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因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他们就难以真正理解知识,从而获得的知识也就比较肤浅。只有让学生借助各种感官功能参加实践活动,才可能使他们对知识有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他们储存和提取信息。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做几个常见的空间几何体,然后自己观察其三视图和直观图,再让学生把这些空间几何体展开又能得到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算法,然后继续让学生观察能否得出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算法。这样,大家的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烈了……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操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激发出其强烈的学习兴趣,更多的获取知识。&
&&&(6)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学生容易产生感官上的疲劳感、乏味感,久而久之就会让大部分学生厌学从而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恰好弥补了这一缺点,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刺激,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获得内驱动力,而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合理的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从而形成稳固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相关特点,适时地通过幻灯投影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电化教学形式来演示数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图象变换,曲线的坐标变换,立体几何图形的截面生成极限过程等等。这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也能起到明显的效果,因为形象直观的视觉和听觉会给学生学习数学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所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幽默是绝大多数学生所需要的心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幽默有趣。学生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并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例如:在研究四种命题的关系时,首先给出这样一个原命题:山羊有胡子。当然,这是一个真命题。然后可以请学生说出它的逆命题:有胡子的是山羊。该命题的改写是对的。按此推理,又给出命题:老头有胡子,那么老头也是山羊了?学生大笑。显然,则说明该原命题的逆命题是假的。紧接着指出逆命题的对与错和原命题本身的真与假是两回事。显而易见,若一个老师能用幽默风趣的方式讲解新知识就会很容易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来接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设置争议性强的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课堂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不仅不能提出问题,就是教师请他们说说自己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他们也是含糊不清,这样连教师辅导也难以下手。因此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中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喜欢无边无际地想,教师要鼓励他们海阔天空地想,更要积极鼓励他们要合乎逻辑的思考问题,从而使他们的想像逐步步入科学思维的轨道,以避免胡思乱想。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呢?
首先要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
&&其次创设有利于提问的最佳情境&——&让学生乐问(引导提问的一般模式)
提问的最佳情境主要有2种,一是新奇,二是质疑。&&
(1)在新奇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意设计一些新颖的,充满悬念的或与生活经验冲突的情景,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根索源的欲望,此时学生很自然的全身心投入其中,思维一下子就展开,老师稍加点拨,同学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怀疑方面,“疑则思,思则问”,在教学中,对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在研究某个课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让其他学生提出他们的怀疑。&&
&(3)教给学生提问的常见方法&——&让学生善问&&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
&&4.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师生共同探讨,培养学生学习竞争性,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较为高效的教学模式
中学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形成。数学中有一些概念很抽象,光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如在学习
导数与函数性质的关系
等一些抽象的概念时,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理解,要帮助学生理解,可凭借科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模拟这些数学过程,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下载,播放给学生观看,师生共同讨论,既便于提高学生兴趣,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乐趣。
5.让学生死心塌地地爱上数学。运用激励手段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一位优秀的教师懂得如何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研究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运用激励手段,激发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做出努力行为,从而有效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把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激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能力相当的学生会取得不同的成绩,甚至能力差的学生可能比能力强的学生成绩更好。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由于激励的程度和效果不同所致。一般来说,学生的成绩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能力,二是动机激发程度。他们的关系可表现为:&学习成绩=能力x动机激发程度,&从式子可以看出,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能力和动机激发程度的乘积,能力越强,动机激发程度越高,成绩就越好。在这两个影响因素中,能力是个人的心理特征,其提高需要经过一个过程,而动机激发则是较易变化而且可以控制的因素。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成绩与动机激发程度成正比,能力稍差,可以通过激发学习动机来弥补。在学习中,能力不怎么强的学生,通过自己刻苦努力而取得较高成就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或内驱力。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是如何通过激励调动起人的积极性。能力再强,但若不能进行有效的激励,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在数学教学中遵循适当的激励原则
首先,激励要因人而异。由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所以,激励要因人而异,一些学生的成绩很好,可以激励他们把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给他们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一些学生的成绩一般或者不好,可以激励他们达到一个可以完成的目标。如果学生的目标都是同一个水平,成绩好的学生觉得没有动力,轻松达到目标,进丧失进取心;对成绩差的学生会来说或许是一个遥遥不可及的目标,觉得反正达不到就不想学等。因此,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很重要。
其次,激励要做到奖惩适度。奖励和惩罚不适度都会影响激励效果,如果学生在上数学课无精打采、开小差、不交数学作业等等,可以给惩罚,但惩罚过重会让学生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等;惩罚过轻会让学生轻视错误的严重性,从而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学生数学成绩提升很快或者考试考得很好,可以奖励。但奖励过重会使学生产生骄傲和满足的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欲望;奖励过轻则起不到激励效果,或者让学生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
再次,激励要做到公平合理。公平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学生感到的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并且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学生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学生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犯同样错误学生应该同等处理,不要因为好学生就可以优待或者特殊等等。
最后,激励要注重时效性。激励要及时地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比如某某同学在数学全国竞赛中获得名次,应即使表扬,不要等到该比赛过了几个月了才来表扬。学生的积极性早也大打折扣了,对于表扬无所谓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激励,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教学过程必须要依据现代教育的现状,充分结合高中学生年龄段的成长环境和学生认知程度及领域,才能做到真正为学生所接受。
2.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尤其是青少年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依据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3.&教师首先从改变自身课堂教学模式做起,让学生体验数学魅力。
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数学美,针对教学内容巧设悬念,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同时注重实践活动,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采用从让学生不再害怕数学课堂,进而让学生体验数学魅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并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让学生死心塌地地爱上数学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进行逐步的教学模式改进。
5. 适当的激励模式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就感,是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6.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性格特点,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最具舒适感的学习过程。
五、研究成果
1.研究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并作为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一句。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如针对教学内容的背景及问题设置,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问题互动,以及学生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能力都进行了教学方法上的改变,并对其进行了评估。研究学生学习的激励机制,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2.大部分的学生逐渐适应了教学上的改变,并且明显体现出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很多学生开始主动思考一些抽象问题,还有学生在课堂及课下开始提出一些相关的思考问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改进了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与学生的关系更贴近,交流更顺畅。
4.通过不同阶段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班级测验成绩统计学分析,可以发现进行改革的班级平均成绩开始上扬,学生问问题的频率增加,同时在学习数学乃至其他学科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展示出更加主动及更加自信的一面。
总之,兴趣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和增强都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密切相关,教师只有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学数学,才能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我们经常强调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当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述这几种之外,像组织数学竞赛、开展数学游戏、介绍数学史、举办数学专题讲座等,也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不能脱离动机教育,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兴趣就会跟着感受走,迷失正确的方向。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抓住思想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四化建设,为了将来报效祖国和振兴中华。只有这样才能将浓厚的兴趣和正确的动机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凯.“趣”字当先,让数学课堂更高效[J]. 数学教学通讯, 2011,(18)
[2]周冬梅.结合高中数学特点 浅谈思维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 2007(49 )
[3]李广安.高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几点讨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03)
[4]周美娜.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07)
[5]何巨伟.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保山师专学报,)
[6]于 泳.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7]钟 刚.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导刊,1995,(07)
[8] 徐亚丽.教数学与生活[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01)
[9]庞丽丽.新课程高中数学学习环境下降低学生认知负荷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8,(07)&
[10]高永霞.新课改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7,(00)
[11] 石业娇. 针对数学“兴趣缺乏型”的自娱教学对策[J]. 辽宁高职学报,
2008,(01)&
在本课题组开题、调查、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在组长朱虹老师的领导和安排下,组长以及组员王莹老师,田森老师,吴俊芬老师,徐可老师通力合作,分工明确,时时讨论,不断研究,查找文献,录制课程作为经验交流素材,不藏私,不作假,时刻分享真实想法及收获,使得该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进展顺利。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同时,高新一中数学组同事,侯西林老师、刘明老师、杜川老师提供的数学史渗透的想法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整个学校的同僚们都在不同程度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热情勤劳的非主流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842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数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