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谈天说地的近义词地

推荐到广播
21770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可惜不是丁小嘉)
(外来人员)
(huxiumian1021)
(nuan_1203)
第三方登录:&&&&学习交流
浏览数:45819
日 19:21 &&&
白发年轻老头寄语2010年(两则)
一、呵护身体,珍惜老年的健康时光
经常会遇到一些比我年纪大的老年人,在健康、快乐悠闲地过日子。这样的幸福老人虽然不多,但着实令人羡慕,受人爱戴和尊敬。
春节期间拜访过几位身患重病的老年病人,看到他们强忍病痛折磨,渡日如年的境况,心里十分难受。
多数八十岁左右的老年人的生活,处于亚健康状态,比幸福老人不足,比艰难度日的老年人好过。
我这个与风心病相伴多半个世纪的老病号,终于也幸运地加入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老人行列。
严酷的适者生存法则提醒我:要珍视当前,珍惜头脑清晰,耳目不错,肢体活动尚可,生活还能够自理的身心状态;要时刻注意,防止由于心脏功能很差,随时会引发心力衰竭,导致引发其他疾病;要尽可能地预防和治疗随之而来的各种疾病;以延缓衰老。
时至暮年,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护健康上。力争多过几年“幸福老人”的日子,少过几年“难受”的日子。
老年人把暮年的日子过好,对自己、对国家、社会,对亲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维护暮年健康,需要精力和时间。因此,逐渐放下学习和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能令人理解的。也只有维护好身体,赢得多几寸“光阴”,才能多做一些自己十分想做的事。
二、延长老年岁月,活出老年精彩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既有共同的,也有不同之处。
每天只有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每年也只有相同的日子,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
而每个人的幼年、童年、青少年、中年的日子也有共同点:
从幼年到青年也就是20年左右,进入中年到退休(一般到60岁)有40年左右。每个人退休之前拥有的时间相差不大,也就55~60年。
而老年人退休以后,岁月的长短,相差很大:有的只有5~10年,有的20年、30年,还有达到40年成为百岁老人。
为什么退休后的老年岁月的相差如此之大呢?
有遗传基因的作用,有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有自身的因素。
我以为,个人行为是影响生命的重要的因素。比如,自杀可以立即停止生命,修身养性,可以益寿延年。酗酒、过度淫欲,可以折寿,合适的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可以延年。这些虽然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可是要真正做到增寿,能够比较健康地活到90岁,还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觉得,老年人退休以后岁月的最大差异是:生活的质量,生活的幸福度,生存的价值(对社会的贡献)。社会的发展,期望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的二、三十年里,生活得幸福,活得有价值,有利于全社会的发展。
我们老年人就应该特别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争取获得更长的健康生命,让老年活得更加精彩,更加有益于社会,以回报关怀我们老年人的亲人和社会。
日 19:19 &&&
白发年轻老头的回忆集(原创)白发年轻老头 收录于 阅读数:查看&& 收藏数:14&&
公众公开&&
修改&&以文找文&&推荐给好友&&如何对文章标记,添加批注?
白发年轻老头的回忆集
我白发年轻老头,今年已经78岁(虚),自打2005年10月建立同名新浪博客网页,2007年,又陆续建立人过五十网博客网,上海的老顽童博客网、搜狐博客网的个人网页。2007年在,360doc网站建立了网上的个人图书馆。
为了便于朋友们了解我,了解我成长的那个时代、社会的情况,我在博客上陆续写了三十几篇短篇回忆,现献汇集在这份文件中,供朋友们查阅。
另外,向朋友们提供几篇背景资料,可作参考。
&&&&我的简历
&&&&是我吗?
&&&&我的艰难岁月
1、&&童年回忆()
(一)、我的出生地――杭州
(二)、逃难金华 ――
(三)逃难的日子――
(四)在江西赣州的日子―tp:///content//.html
(五)、回忆在赣州的三年()
(六)、新赣南家训
2、少年的回忆()
(一)、在景德镇念书--
(二)、景德镇生活点滴--
(三)、水上航行到九江
(四)、九江的初中生活(上)
(五)、九江的初中生活 (中)
(六)、九江的初中生活 (下)
(七)、到南昌念高一,迎解放
3、我的青年时代()
(一)、九江同文中学就读ttp:///content//.html
(二)、怀念同文中学
4、关于我的母校――同文中学
&&&& (一)、谈同文中学的传统
&&&& (二)、介绍我们中学同学的小报――《同窗》
&&&&(一)、章甘雨老师为我第一本日记簿的题字
&&&&(二)、
(三)、~29
6、与病魔的终身搏斗(未完)
(一)、谈一生与风心病的拼搏
(二)、第一次心脏手术(1956)
(三)、第一次心脏手术后的风风雨雨(上)()
(四)、第一次心脏手术后的风风雨雨(下)()
(五)、走向希望的历程――再次心脏手术()
7、我的思想形成和转变(未完)
(一)、一个思想没有改造好的老头
8、回顾我文革后的30年
背景资料:
蒋经国的赣南岁月
蒋经国“建设新赣南”思想简论
蒋管区的新生活运动
民国时期的吉林的教育
民国时期的小学教育
吉林省最早的中学
萧一湘口述教育五十年
日 19:16 &&&
白发年轻老头网上旅游记
老白头年轻时,很喜欢游山玩水。因探亲、治病和及后来的教学、科研的出差,到过不少地方。每一次出差都会乘机游逛一番,留下一些照片和一些游记。旅游,给我的人生添加了许多珍贵的色彩和情趣。
近十年来,由于身体原因,为了多活几年,取消了包括同学聚会的外出机会,很是遗憾,也是无奈。
最近我们学院有三位同事随‘夕阳红’旅游专列到庐山、鼓浪屿和武夷山旅游。这次旅游很吸引我,可我是绝对不允许远游了,更何况是随团旅游。今年是我个人的保健年,我想平平安安地迎接我的虚80岁生日。
在万分羡慕之中,我突然想起一个点子:可以利用互联网,按照同事们的旅游路线,作一次网上的旅游。网上旅游不能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当然是健康的中老年人不足挂齿的,可是对于我这个心脏病比较严重的老龄人,能够不费力气地在网上随意旅游,却是最好的远游选择。网上旅游可能还有更有很多特殊的优点呢,待我实践一番。
1、第一次网上旅游
&& 路线:九江、庐山、南昌、武夷山、鼓浪屿、集美陈嘉庚故居
&& 同事们乘‘夕阳红’旅游专列旅游12天,仅在火车上就要呆4天以上。
&& 我在网上旅游11天,收获颇丰,还写下八篇游记,已于4月30日以前收藏到我的个人图书馆里,点击以下链接可以直接阅读。
&& 老白头网上旅游(一)缘起、准备
老白头网上旅游(二)九江之游
老白头网上旅游(三)重回母校
老白头网上旅游(四)重游庐山
老白头网上旅游(五)南昌豫章中学
老白头网上旅游(六)武夷山
老白头网上旅游(七)厦门、鼓浪屿
老白头网上旅游(八)海底隧道、陈嘉庚故居
2、第一次网上旅游的意外收获(待写)
日 19:08 &&&
不必为虚假和堕落辩护
近几日,著名艺人赵本山因为一场自导并自担主演的学界研讨会成为了媒体热评的对像,其中不泛国内著名学者和评论家。
先是赵本山先生搭了个台子,并诚心实意要大家提意见:“在公司,周围的人天天都说好话,我今天就想听‘坏话’和真话。我永远感谢让我经受磨难的人和给我批评的人”。“很希望专家提出意见,同时给出批评和提醒,多批评、少夸奖!我这个人抵抗力很强,非常能接受批评。”
看来,中国传媒大学的曾庆瑞教授还真的有些迂腐,竟把这话当了真。在赵的盛情之下,讲了一通研讨会主人赵本山极不愿听的话。“本山先生被收视率带来的鲜花、掌声给弄迷糊了,被某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没有原则的吹捧给误导了。”他认为,《乡村爱情故事》展现了农民生活的很多场景、片断,但缺乏“历史进程中本质的真实”,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扁平化、不够典型,没有时代背景下共同群体的特征。
  曾教授解释说,就赵本山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而言,应当依据农民生活的变化,来展现他们真实的喜怒哀乐,从而记录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心态,这样才能震撼人们的思想,感染人们的心灵。“电视剧绕开真正的现实生活走,其实是一种伪现实主义。本山先生应该抓住更广博、更深层的东西,敢于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这样的作品才能流传下来,长留艺术史。”
此外,曾教授对“本山喜剧”也提出质疑。他认为真正的喜剧应当以现实社会中的矛盾为基础生发出来,而非像《乡村爱情故事》等剧所展现的那样,放大人物的身体缺陷(如结巴)。“这样博得的笑声缺少爱和悲悯的情怀。本山先生不缺乏技巧,但更重要的是要追求更高尚的境界和更博大的情怀。艺术家应当以追求高雅、崇高为目标和境界。”
在看到专家开出如此药方之后,赵头儿坐不住了,也不想再“谦虚”了,立马回了一通连珠炮:
“我从来都不是高雅的人,也从来没装过高雅,我也最恨那些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有文化的,而实际在误人子弟的一批所谓教授。高雅是从民俗进化来的,没有大俗就不会有大雅。我不是拒绝高雅,我们都想高雅。高雅不能和低俗相对,俗和雅应该是一条道上的,大俗即大雅。我们必须经过一个大俗的提炼,才知道雅是什么。这位教授您熟不熟悉农村生活?农村到底什么样?您去没去过?您体验过吗?如果没有发言权的话,那考虑好再说。我来是想找一服对我有好处的药,别给我开一服药我吃了就死的。我想找一个好医生,不是假医生。不强调收视率的存在,就是污蔑存在的价值,电视为谁做的?为高雅做的吗?是为大众、为百姓做的。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能把全国那么多观众弄乐了,就是最大的慈悲和善良。”
还加一句:“我敢说,农村生活在座的各位没有比我更了解的,我是你们的老师,就不要唠农村了,如果唠城里的事,我赶紧缴枪不杀。”
有评论说,曾庆瑞教授的话可能触动了本山大叔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赵来自农村,对农村自认为最了解,甚至自比农民的代言人,最想为农民立传,而现在却被人认为是“逢场作戏”,是依靠闭门造车的“伪现实主义”来博取高收视率。难怪本山大叔怒了。
至于是哪根弦惹得赵勃然大怒,其实只是猜测。但“大俗就是大雅”虽有一些道理,不过俗就是俗,俗代替不了雅。这里,并不想讨论多少俗与雅的问题,其实问题的本质不是俗与雅,而是真与假。现实中,雅很难做到,但并不代表我们不应去追求。而且我们可以没有雅,但我们决不能放弃真,更不能以假乱真,甚至为假正身。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来源,只能是海市蜃楼,是画饼充饥,是迷幻药,是毒品……
诚然,现实是一个“中国特色”的环境,真的雅也许是死路一条。但这绝不能成为我们放弃追求雅甚至真的理由,更不能为假而辩护。而且要求与否,还是要区别对待的,虽然我们坚持人人平等的原则。但现实就是一个人人不平等的事实,从先天到后天。
为了生存,一个人也许不得不抛弃那仅有的尊严,一个因为吃不上饭而去偷馍的人我们可以理解,一个穷困潦倒的流浪者放下尊严去乞讨我们会给予同情。但对一个脑满肠肥,家财万贯的却依旧去行骗,我们会有怎样的看法。看看现在的本山,他是什么问题,拥有本山传媒集团,座驾是两亿元的“本山号”,一个酒后“俯卧撑”而突发脑血管病的……
看看他所做的,一个在铁岭唱二人转时,虽囊中羞涩,却能极具长远投资眼光和非凡“公关”意识,竟能整车的茅台酒向京进贡。而其作品,也正如李悔之先生所叙述的:“本山大哥的作品总是将中国农村描绘成举目繁花似锦、到处莺哥燕舞的世外桃源;总是将中国农民的生活描绘成一幅“芝麻开花节节高”的风景画;总是塑造出一批子虚乌有的“幸福农民”――或是“红高梁模特队”要进京表演,或是“白云”、“黑土”日子“幸福”得每天又是跟鹦鹉学英语,又是作“北京奥运火炬手”,又是写接受采访写“自传”;总是将乡村干部刻画得比焦裕禄还焦裕禄;总是再直白无误地告诉中国人:这些“幸福生活”,源于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即:任何时候,决不背离“文艺必须为政治服务”的“大原则”――因为本山传媒集团的作品,从来没有把目光定格在“长留艺术史”之中,而是为CCTV们量身打造的!”
不可否认,本山的表演天分是优秀的,甚至是远高于其作品内涵。但更重要的是,他有着超凡的“政治头脑”,高超的“经营手段”。不然如何从一位普通的艺人,在短短二十年间,成为一个庞大的“本山传媒集团”的掌门人,成为当今中国罕有对手的巨大文化利益集团!
但从这里面还看出了什么,是本山的无奈还是精明?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不可否定的是,本山传媒其实早已和央视浑然一体了。二十年前你送茅台酒也许是生存问题,但现在的“国窖”早已脱离了生存之道。如果说央视是个御膳房的话,本山其实早已晋级为顶级御厨了,虽是编外的,但其所做的都是顶级的御品专供,并充当御品推向民间的大使。因为这个御膳房不光为宫廷做,还为普天下的老百姓做,这样也显示了一幅新时代与民同乐乐的美景。只是这个御膳房的做的不是营养食品,而是精神食品,并且在其中添加了美好的调味剂(诸如迷幻等),会让你体验体验主人翁的地位,感受感受幸福无比的生活……
说得严重一些,如果确定某些是主犯的话,那他就不仅是忠实的执行者和吹鼓手,更有从犯的嫌疑。如果堕落甚至帮凶都值得辩护,而且是显赫者的堕落,那人类史上就没有对与错,没有廉与贪,没有正义与邪恶之分……
来俊臣、周兴之与武则天,秦桧之与宋高宗,严嵩之与嘉靖,和|之与乾隆,谁是元凶,谁是受益者,谁又是真正的受害者。如此,甚至民国时期最反复无常的石友三将军岂不也可大言不惭地说“时势所迫也”,虽然此议或许有些过,但仍不失其可比性。
对于赵本山的一句原话“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能把全国那么多观众弄乐了,就是最大的慈悲和善良。”,不只这里你感觉是真的慈悲和善良,还是另有他图。
我们曾经很“幸福”,甚至现在还有很多人依旧在“幸福”着。
记住,虽然我们可以不要“雅”,但我们决不能要假!留个心眼,有些人很精,我们不要太傻……
日 08:15 &&&
推荐优秀艺术电影《名扬四海》
《名扬四海》原名fame(成名),是一部展示一所艺术高中,从招生面试、教学到学生奋力学习以及艺校学生生活情趣的艺术影片。影片的内容非常丰富,引人入胜,动人心魄。该影片于去年9月份在美国上演,现在我们就可以从网上收视。
200名十六、七岁的年轻孩子,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成名的追求,只身来到这所学校,从10000名报考生里,脱颖而出。这些孩子在短短的三年里,获得成功,尝到了出众、成名的快乐。不少学生还是在克服家庭困难和阻挠下取得成功的。
教师精心授业,因材施教,严格要求和明确的指引;学生勤学苦练,充分发挥个人天才和禀赋;演员的精彩表演,影片里众多美妙的音乐、舞蹈和歌曲,给了我充分的艺术享受。这部电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非常喜欢这部寓教于乐的艺术电影,不愿独享,特意推荐给大家。
这部影片翻拍自1980年的同名电影。为了充分发挥电影的影响力,达到寓教于乐,助推年轻人的成长。所以聘请了一些优秀的艺术教师和学生,穿插了许多优秀的音乐、舞蹈和歌曲作品。也正因为是电影,所以她展示的艺术学校并不代表一般美国艺术高级中学的水平。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电影的编导想让观众在获得艺术的享受的同时,引领年轻学生在艺术事业上成长、成名。
反观我们的一流名导谋子张和山寨艺术家本山赵,他们追求票子,把艺术的品格熏陶、意志激励和爱心培育的功能与娱乐功能对立起来,他们认为老百姓天天受教育,太累、太苦闷,老百姓需要逗乐。他们想尽办法让你乐,不管是忽悠谁,不管是取笑老农,还是取笑残疾人,弱智者,只要有众多人喜欢,只要有中央电视台撑腰,就会财源滚滚。连那世界一流电影大师,都会借机捞钱,帮着忽悠,逗乐子,大唱:“我就是木头,我就是他大舅!”。在这类大师与山寨艺术家的引领下,低俗和媚俗的搞笑艺术盛行起来,那些贪官污吏、那些发横财的人偷着乐了。于是富可敌国的山寨艺术家,住上总统包房,乘上私人飞机,建立起了山寨王国。于是大众淡忘了社会问题,能够于苦中取乐了,懂得个人发财是第一需要,于是,社会就更加‘和谐’了。
可是我认为,寓教于乐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一定会在我国成长壮大,会成为我国民众的主餐,成为民众影剧院的卖座“明星”。因为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极力地向大家推荐这部寓教于乐的艺术电影。我相信,诸位欣赏了这部电影,会赞同我的看法的。谢谢大家!
原片名:Fame
导演: Kevin Tancharoen
主演: 凯?潘娜贝克 安娜?玛丽亚?佩雷兹?德?塔格
类型: 歌舞
上映日期: 日 美国
剧情简介:翻拍自1980年的同名电影,以纽约市的表演艺术高中为故事舞台,描述来自各个阶层和家庭背景的八个青少年,每个人怀着不同的梦想前来应考,经历各种挑战和奋斗之后,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也有人从表演中吸收到人生经验而成长。
视频:html
&embed src=/player.php/sid/XMTQzNzU0MDIw/v.swf quality=high width=480 height=400 align=middle allowScriptAccess=sameDomain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
您还可以点击此网址直接收视:
日 08:31 &&&
寻找国与民之间的平衡点
类别:时事评论&& 浏览量: 72&& 版次:TM03&& 版名:南方评论 访谈&& 稿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传文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陈端洪: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2009年唐福珍事件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对《拆迁条例》进行审查的北大五教授之一
&&&&人民若不出场,政府就成了老板
&&&&南方都市报:面对中国转型复杂的局面,我们需要向宪政哲学和宪政历史寻求灵感。您提出,要在人民与政府之间维持平衡,而破坏平衡正是政治体走向死亡的道路。但这种观点与亚洲威权主义国家的成功之间存在着矛盾,强力政府是一些东亚国家加速实现现代化的动力。你认为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平衡,理想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
&&&&陈端洪:在人民与政府之间维持平衡,是卢梭《社会契约论》论证的政治体生命的原理,也是其核心思想。政治体的生与死都受支配于同样的规律,即“主权者:政府=政府:臣民”的连比例定律。这个看上去难以理解,其实意思很简单、明了。注意这个公式中的“主权者”、“臣民”是指人民的两种身份和心理,换言之,人民既是主权者又是秩序的服从者。这个连比例无非表达了一个平衡定律:如果人民太想做主,不想服从,政府没有力量,那就没有秩序,整个社会就是一个江湖;如果人民不出场,不行使主权,政府就成了老板,自由也就没有了保证,变成垂直的压制型政治模式。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平衡状态,是自由与秩序兼得的社会。在经验的层面,一个政治体可以有所偏离,在平衡值上下震颤,但如果偏离太远,政体的生命就难以持续。
&&&&我们谈论的是无目的政府的理想状态。东亚权威主义下的政府是目的型政府,这是现代进步逻辑导致的,因为近代整个亚洲均落后于西方,只能通过集中力量才能赶上西方世界。另外一个因素是东方专制主义的传统。
&&&&南方都市报: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力量失衡,有哪些表征?通过这些表征,可以判断政府与人民力量的失衡。
&&&&陈端洪: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认识到代表制政治体的精神结构。不像小国寡民,大国的人民无法作为主权者直接出场,只能实行代表制。在代表制的结构中,主权者只是作为逻辑前提存在的,人民出场只是选举罢了。正因为不能经常出场,人民就需委派代表制定宪法,最后代为常在的不是人民,而是一个文本―――宪法。所以,代表制政治体必须实行宪政,奉行宪法至上。既然主权者无法出场,那么人民到哪里去呢?这个空间就是市民社会,那里存在着自由。所以,市民社会也为代表制政治体所必需。
&&&&政府与人民力量失衡的第一个表现,就是市民社会不存在或欠发达,在政府和人民之间没有缓冲地带。如果主权者不能出场,又没有市民社会,人民便仅具备单纯的臣民身份。第二个表现,就是宪法失去权威。第三从现象上来讲,就是人民没有自由,政府经常性侵害人民权利,这一点也包含在前两个方面之中。
&&&&南方都市报:面对官民矛盾,历史上不外乎存在两类基本态度:一类是相信民众,怀疑官僚,用民众来制约、反对官僚;另一类是怀疑民众,斥之为愚民、刁民,增强官僚系统的力量以维护稳定。从历史上讲,为了制约官僚,毛泽东诉诸群众运动,西方民主国家采用代表制的程序民主,另加宪政(法治)。您怎么评价这两种方式?
&&&&陈端洪:好处我就不谈了,谈谈各自的弊端或问题吧。在相对于信任官僚的意义上而言的相信民众,不限于人民主权制,但我们这里只讲人民主权制。所谓人民主权或至上,从现实看,它是一种虚构的原则,人民出不了场,人民至上只是一种观念。所以,真正做主的是人民代表,人民只有在选举的时候才是真正自由的。所以,选举便成了政治合法性最为根本的环节,民主发展的历史首先是选举的历史。人民主权的第一个问题是,有没有自由而严肃的选举?换言之,选举权可能被滥用和废弃。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为若干问题:人民乐于奔向选举大会吗?人民有能力进行选举吗?人民会出卖选票吗?人民能控制代表吗?
&&&&人民无法集体出场,但可以以各种方式表达,形成公共意见。所以,民主制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个人的表达自由可能被滥用,政府变成被“民意”推得乱转的水车。相关的问题是,如何界定公共意见?比如网络意见,算不算公共意见?公共意见非常容易被篡夺,被野心家所利用。民主制发展时期,反对派都提出这些问题,人民不知道他们究竟需要什么,什么是公共利益。所谓的公共意见,很可能就是某些代言人自己用来蛊惑一部分群众的理由假借群众发出的声音。国家越大,世界的形势越复杂,经济越发展,个体公民对公共需要的判断能力也越来越差。除了能力之外,人性还有自私的弱点,总是倾向于从个人利益出发。正如卢梭所说的,个人总是先关注个体利益,然后是小团体利益,最后才是大团体的利益。这就是意志力度的递减原理。卢梭提出了“公民宗教”,这个备受贬斥的学说,不是用来提高公民的能力,而是为了增进公民的德性。但卢梭最终又是很悲观的,不管体制如何设计,政治体迟早都要走向死亡,因为人就是自私的。
&&&&鉴于上述两大问题,大国的民主制必须配以宪政。宪政具有驯服人民的作用,这一点常常被理论家忽视。为什么可以驯服人民呢?宪法是人民的意志,怎么反过来驯服人民呢?这不是宪法的异化吗?宪法一旦制定出来,人民就由制宪权主体变成了宪法上的权利主体,比如在一般的选举中,这是需要依法行使的。我们宪法上有句话,大家都没有解释出来。大概意思是,“全国人民遵守宪法”。这就是说人民被宪法驯服。
&&&&相对应的官本位模式,则有四个大问题。第一,它预设了人的等级,预设了人民是愚昧的。如古典作家说的有人是金子做的,有人是泥巴做的,有人是牧羊人,有人就是羊。这种体制和人民的本性存在着天然反感和敌对。第二,官员向上负责而不向下负责。中国的官僚体制建立得特别早,这种单向责任的官僚制,是如何论证和建构自身的合法性的呢?就是依靠“天道”和“民本”思想。民本不是民权,老百姓仅仅是官员仁善心和德性所指向的对象,并不是老板。第三,官本位的体制必然导致一个结果,如果第一个环节被锈住了,对上负责的是一位昏君,便会造成全面的腐败,用卢梭的话来讲就是,每一个官员都是君主,意思就是都倾向于占权为私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结构性腐败。第四,在这样的体制中,法律有存在的必要,但只有工具价值,而且一旦君王品质不可靠,就必然沦为法律虚无主义。
&&&&从毛泽东后来动辄诉诸群众运动的行为来判断,毛泽东悟到了一半的真理,即官僚系统是主权权威的真正敌人,而人民才是主权权威的源泉,但是他没有找到正确的组织民众的方法,没有认识到人民适合做什么,从而无法发挥其建设性的政治功能,反而使之变成了破坏性力量。
&&&&“爱自由甚于爱金钱”
&&&&南方都市报:程序民主加宪政法治的制约官僚方式,您认为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和其它条件,这种制约模式,是否可以复制?
&&&&陈端洪:程序民主和宪政法治依靠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和条件?这个政治社会学的问题最好不要用抽象演绎的方法来回答,而要考察比较许多国家的历史经验。我们不妨从公认的宪政母国英国的经验来看,看看那些令人艳羡的制度是在什么土地中长出来的。其中有一个根本性的东西是英国的民族主义。说英国的民族主义容易引起误解,准确地说应该是内部的民族斗争。诺曼人征服盎格鲁撒克逊,但是可惜的是,也因此庆幸的是,没有彻底征服,最终变成民族妥协。国王其实只是众多领主中最大的那个,没有像中国这样完成大一统,用西方人的专业用语来说,没有建立起绝对主权。为了公共事业,比如出人出钱打仗,国王只能找领主,这些领主就要讨价还价。大宪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王被迫签字画押的协议。这些领主回家后需要传达“中央指示精神”,这样他们其实在国王与老百姓之间充当了一个角色。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家伙突然意识到,我们不就是全国的“代表”吗?后来会议多了,这些领主不得不在伦敦设办事处。代议制就是这样起源的。
&&&&法律人喜欢谈普通法宪政主义,谈司法独立。英国的司法独立怎么来的?司法独立的背后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民族主义。他们对国王忠诚的相应条件就是国王要尊重他们古老的法律,不依照法律不能处置他们的生命、自由和财产。这些人编造了法律神话,其实就是一些不统一的习惯,所谓普通法。司法独立背后需要力量,光靠司法本身的力量是不够的。
&&&&从历史生成来看,每个国家的过程各有不同,无可复制,但条件抽象化一般化之后是可以罗列的。
&&&&第一个就是私人财产,社会的私人财产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当时英国国王就是因为没钱,如果国王把土地都占了,或者隔段时间就能来一次土改,那么其他人就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了。
&&&&第二,民众还要有“爱自由甚于爱金钱”的精神。如果没有这个精神结构,不爱自由而只好财富,是无法使财产升格为“财产权”的,更不能把财产作为博取自由的资本。卢梭有句话,叫做“钱财是个奴隶的字眼”。而现在我们的社会只是好财,有钱人乐于勾结官僚。卢梭说,那些自以为是别人的主人的人,其实比奴隶更奴隶。
&&&&第三,国家的社会结构,要求有发达的市民社会,在国家和个人之间有一个公共空间,个人通过各种集团和结社把力量组织在一起,可以阻挡国家权力的侵害,原子化的个人显然无法抵挡政府力量。市民社会如果不能达到一定的力量,搞程序民主、宪政法治都是不可能的。选举就必须承认利益分群,如果没有市民社会,被选举人就搞“钦定”了,“钦定”的候选人背后如果没有自己的民众力量和财力,当选后是提不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的。
&&&&人民既不出场也不缺席
&&&&南方都市报:官员权力过大而不受约束,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您认为当前的体制需要引进怎样的变量,才能改变官民力量的对比,同时又使得政治体不面临巨大风险?
&&&&陈端洪:应该说国家权力过大,没有这个前提,官员哪来的大权?首先,我要说,虽然过大,但已经朝着好的方向走了,用官方语言来说,就是在“转变职能、精简机构”,用我的话来说就是趋向平衡点。国家权力怎么大起来的?这需要回顾一下建国以来的历史。建国的时候,我们是从军队过来的,初期实行军管。第二,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德行让人民不由自主地崇拜政府和领袖。第三,不遗余力地打造权威。第四,法律上政府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建国初期没法律,一切好事都可以做,都应该做。这似乎是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道理。其实这个和有限政府的理念是抵触的。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谁来判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是,实践已经到了头。搞大跃进以为是对的,搞“文革”也以为是对的。时至今日,我们姑且不谈现实如何背离法律,光是从法律上来看,中国政府的权力仍然很大。
&&&&接下来我们来看中国政府拥有的权力手段或资源。这方面,经济学家最有发言权,我只简单提一下。1949年后,市民社会还有相当力量,但社会主义改造以后,私人手中的力量和市民社会的力量大部分都被国家吸取了。再加上来个大跃进,私人手中完全没有了财力,吃饭穿衣都得统一配给。因为吸取太过分成了病态,一边太弱另一边太强,国家实力也形成了绝对贫困化,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改革。改革就是把老百姓放出来,让他们自由安排生产、生活。现在私人财富比重增加,但是税赋也很重,国家与民博利。
&&&&把上面两方面结合起来,你就明白中国政府的权力是无与伦比的。中国社会一直在寻找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平衡点,现在看,尽管已经开始在朝这个试图平衡政府人民力量的方向走,但仍然感觉国家权力过于强大。从国家拥有的武装力量,拥有的财政税收能力以及国家直接占有的资源,包括未加制衡的权力配置,这种力量对比是历史上任何朝代无法比拟的。
&&&&南方都市报:那有什么办法改革呢?
&&&&陈端洪:我们希望政府与人民力量的平衡,可是你去哪里找力量?个人的力量,只有身体力量和财力两种,既然个人的两种力量都被体制所决定和制约,我们还可能在个人身上找到一种对抗体制的力量吗?不是没有可能,说难难于上青天,说易易如反掌。那个力量在哪里?还在人身上,那就是人的观念。精神可以变物质,不仅可以直接创造物质力量,还可以改变现有物质的力量。
&&&&改革开放就是朝着增加公民自由方向进行的,公民们就应该顺着改革的路子,增强对自由的热爱,使得对财产权的追求和约束国家权力的需求结合起来。但很多人现在还不是这样,社会内部也出现了分化和矛盾,比如资本家可能更爱金钱,老百姓可能更爱自由一些。
&&&&除非国际势力压迫,社会改变的突破点在体制内,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人民的观念变化到某个程度,权力自身的内部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因为它受到太大阻力后将出现分化。而要让好自由的观念变得持久有力,就必须与利益联系起来。比如《拆迁条例》的修改就是这样。几个学者本身有什么力量?真正起作用的是老百姓的愿力啊,而政府也非常敏锐地做出了反应。
&&&&南方都市报:人民出场是不常见的,那么这样的“人民主权”理论,会不会在现实中成为一种虚无的概念和理论?
&&&&陈端洪:宪政哲学中的“人民出场”,是一种理想模式,除了选举,它是出不了场的。但是,我另一篇论述代表制下的制宪权的文章的标题叫做《人民既不出场也不缺席》。既然不出场,怎么能不缺席呢?打个比方,我们农村人家里都有一个历代考妣神位,祖宗不出场,可没有缺席啊。英明的政府和领袖心里面有一个神位,那不是留给自己的,而是留给人民的。神不出场,神自在,人民就是民主的“神”。不要以为他永不出场,他可能以降灾闹事的形式提醒着它的存在。
&&&&南方都市报:我们这个时代开始出现了一些人民出场的行动,包括从厦门PX散步到广州番禺围绕垃圾焚烧的集体维权行为,很多行为也获得了成功,而有些维权行为,比如抵抗暴力拆迁,却经常出现以命相抵而结果也未成功的情况,您觉得该怎么评价我们这个时代人民行动的端倪?
&&&&陈端洪:我们说全体人民出不了场,并不表明部分人民不会或不能以某种形式此起彼伏地出场。不过,我得做一个学究一点的声明。这里的人民概念和我们前面讲的人民主权的“人民”内涵上有区别,这里的人民是一个松散的集合概念,而作为主权者的人民是一个单一的主体。
&&&&宪法上应该保障人民出场的自由,比如游行、集会。这样,人民出场就变成了法律秩序的一部分了。宪法如果保障不了,民众就只好发明集体散步。至于你说的以命相抵,实际上这个人已经把自己当作一个自然人了,或者说这个社会不把他/她―――至少他/她是这样认为的―――当作一个社会成员或公民来保护了,甚至连一个自然人的权利也被侵害了,而他/她连退回去的“丛林”也没有,更无从谈“桃花源”了。
&&&&除了你说的形式,人民出场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这个形式就是我们习惯说的“人民战争”。我希望中国不经历大的风险,而走向健康的政治形态。这一希望的源头,就是每个人都有关心公共生活的爱国心,共产党当初正是成功利用这种道德心理,引导人民出场实现人民战争。在人民的无形态中,他们找到了一种新的形态。
&&&&本报评论记者 张传文
日 05:54 &&&
被掩盖的真相令人震惊!房地产崩盘绝非戏言!
最近以来,关于房地产崩盘时间表的文章走红网络,是崩盘还是不会崩盘的两种观点激烈交锋。但所有的观点都忽略了一个前提:政策如何调整?离开政策背景去讨论是否崩盘毫无意义。因此,无论是崩盘论者还是不会崩盘论者,都必须首先回答一个问题:现行的对投机购房者的宽容政策还要继续下去吗?如果政策出现了根本性的调整,房地产在经历了短暂的阵痛后就可转危为安,反之,现行政策继续下去,房地产的崩盘就不可避免!那种把房地产和国民经济绑架在一起,声称“打压房地产就是打压国民经济”的恐吓纯粹是颠倒黑白、嫁祸于人!只有整治房地产才能挽救房地产,政策调整是房地产绝处逢生的唯一出路,纵容投机的房地产政策不改,才是房地产的末路和国民经济的陷阱!这个结论已经无可辩驳,因为,被掩盖多年的真相即将浮出水面,被隐藏的数据令人震惊!
对房地产泡沫,从国务院相关部委、隶属于政府的研究机构到半官方的房地产协会,都众口一辞地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没有太大的泡沫,在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就是有一些泡沫,也会被潜在需求所吸收,因而是完全可控的,只要进行政策的微调,稳住上涨过快的房价,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极其危险的错误!这种临危不惧的盲目乐观,使我国一再错失低成本整肃房地产秩序的大好时机,国民经济已经由于房地产的病入膏肓而异常危险了!因为:
⑴ 国民经济对房地产已经形成了过度依赖,2009年商品房的开工面积达11.54亿多平方米,加上城中村农民自建房和政府主持兴建的各类保障房,以及其它未进入商品房统计的建筑物,住宅类建筑物开工总面积超过18亿平方米,对钢材的需求超过一亿吨。占全国钢材产量的20,除此之外,装修行业、家电行业、广告行业、物流行业等都跟随着房地产的升温而欣欣向荣。但这样的好日子肯定是不能长久的,全国所有城市存量住宅类建筑物的面积已经达到150亿平方米,在这种情况下,每年新增18亿平方米,用不了几年,住宅类建筑物的社会拥有量将超过250亿平方米,将远远超过城市人口的实际需要。可以断定,房地产的供过于求并不遥远!不是象政府人士所认为的房地产还有20年的旺盛期,而是由盛转衰的日子近在眼前!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商品房将严重过剩,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引擎的房地产即将灭火,本来就很脆弱的国民经济将遭重创!
⑵ 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是9.37亿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大约为6.6亿平方米,加上政府投资兴建的廉租房、棚户区改造房和一部分从销售面积中扣除的回迁房,投入使用的新增住宅面积超过约8亿平方米。而城中村居民的自建房究竟有多少就难以统计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每年新增城市人口约13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至少占60以上,而他们绝大多数并没有成为商品房的获得者,而是住进了城中村。这就意味着,在城市新增人口中,只有600万人搬进了商品房或者是政府提供的保障房,其中,至少100万人是廉租房、保障房的获得者。剩下的500万人才是自住商品房的购买者。按照每人30平方米建筑面积计算,他们购买了1.5亿平方米的商品房,再加上大约300万人为了改善居住条件而购置第二套以自住为目的商品房,自住房的需求人数约为800万人,他们购买的商品房之和不会超过3.2亿平方米,与总计6.6亿平方米的商品房销售面积相比,只占不到50!另一半3.4亿平方米的商品住宅基本上都落到了投资和投机者的手中!而在2010年以后,由于房价继续上涨,进一步挤压了自住购房者的空间,投资和投机购房的比例已经上升到60以上,如果房价继续攀升,这个比例还会提高。
这种趋势将带来什么后果呢?每年将新增3-4亿平方米的已售商品房空置起来,到2011年,空置面积将超过13亿平方米!达到2009年商品房销售总面积的近两倍,一旦投资者蜂拥出货,市场在中短期内根本无法消化,就是降价50,也需要3.3万亿元的买盘才能吸收,而居住在城中村里的中低收入者根本不可能成为潜在的接盘者!无论房价降多少,70的人都只能旁观!能够逢低买入的自住者手中的钱,与动辄手握几十套房的炒房者所动用的资金相比只是九牛一毛!
中国城市化进程对自住商品房的潜在需求被严重高估了!租售比的严重不对称,使炒房者不可能用租金收入来填补贷款利息,低买高卖才是谋求暴利的唯一方式,暴露出我国房地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赌场,在一线城市的赌局已经进入疯狂状态后,赌桌开始向二三线城市甚至县镇蔓延铺开,房地产(包括二手房)的吸金数量将超过GDP的50!而投资和投机者不可能永远只满足帐面资产的增长而不提现的,提现数量大于买盘数量的这一天不会太遥远了,一旦大部分赌徒的忍耐到了极限,或者受国际关系影响使大行情有变,他们就会集中出货,而大部分无房户都是根本买不起房的旁观者,社会上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货币购买力去收场!这种可怕的结果是迄今为止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中国房地产将出现史无前例的崩溃,认为中国不会出现日本那样房地产崩盘的情况,是祸国殃民的严重的误算!
⑶ 各可怕的是政府决策部门对房地产的恶性发展趋势毫不知情,2004年以来房地产泡沫已经发酵了6年,而住建部的官员仍然坚持房地产不存在泡沫。更使人感到震惊的是:房地产最重要的预警数据从来没有公布过!它包括:全国城市住宅类建筑物的存量面积(包括城中村)、全国城市每年新增住宅类建筑物总面积(包括城中村和商品房之外的住宅)、全国累计已售商品房出租率和空置率、全国新增商品房中的非首套房比例和出租率、空置率┄┄这些才是制定房地产政策的核心数据和科学依据。尤其是在商品房销售面积中非首套房的比例,这么重要的数据被房地产管理部门长期掩盖,从来不公布,显然不是不知道,而是这些部门,因为既得利益,对中央政府的有意欺瞒!致使历年以来出台的房地产政策雷声大雨点小,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上是隔靴搔痒,南辕北辙!这就是房地产越整越乱、越走越远的根本原因!当政府有关部门都敢于为部门利益而掩盖真相、并在政策制定上尽开一些无关痛痒的哄人处方的话,房地产的灾难就不可避免,因为中央本应得到的预警被“一切正常”的报告欺骗了!国民经济正在被真相的掩盖者引向深渊!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部
日 14:15 &&&
为什么今年的“两会”不提“菜篮子”?
――白发年轻老头评说
今年的‘两会’格外关注民生问题,可不知为什么没见有人关注‘民以食为天’的‘菜篮子’?
近十年来,蔬菜的价格翻了好几倍,特别是近年来,涨势更加‘疯狂’,令普通老百姓不堪重负,导致贫困百姓怨声载道,影响社会和谐。可是今年的全国以及省市‘两会’代表,怎么就没有人关注‘菜篮子’呢?
我发现,近几年地方政府的首脑不抓,也不提‘菜篮子工程’了。
仅长春市为例,最近几年,市长再也不提‘菜篮子工程’了,只是在春节前,动用几百万资金,试图平抑春节的菜价(去年春节前也是如此做法)。请看今年城市晚报的报道:
《本报长春2月2日电(记者 李己平)今天,长春市民开始享受政府的节日关怀,长春市政府动用300万元价格调节资金,平抑市场过高的蔬菜价格。》
长春市百姓的生活体验证实,这样的政府关怀,毫无实效。三百万资金怎能解决长春市六百多万人口常年菜价飞涨的民生困难呢?
政府官员多年不提‘菜篮子工程’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白发年轻老头对这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十分关注,检索了不少资料,通过周密的的思考,得出以下原因:
&&&&1、长春市的政府首脑已经没有办法大抓‘菜篮子工程’了
市区内的菜农、蔬菜基地和冬储菜窖已经基本上从长春市消失了
十几年前,长春市著名的蔬菜生产基地遍布城郊,如二道河子区的英俊乡,南关区的幸福乡,其他各区如宽城区、朝阳区绿园区都有大片的蔬菜基地和冬储菜窖。参见十年前的报道:&&&&&&
长春菜农进商城直销蔬菜
时间: 00:00
进入长春市南关区蓝星商贸城一楼农贸大厅,就可看到“农民自产自销蔬菜摊位”的大条幅,醒目地挂在蔬菜摊位的上方。从6月29日起,这个商贸城引入南关区幸福乡黑嘴子村19户菜农进驻,每天5点半至7点半,以不高于马路市场的菜价销售自产菜。此举赢得周边市民的欢迎,在商贸城门口,竟出现多年不见的市民排队买菜的景观。
十几年来,原长春市区的蔬菜基地消失殆尽,取代的是东南西北五花八门的开发区以及大量的待建撂荒地。近几年并入长春市的外五县,其长年供应长春市蔬菜的基地面积也大幅度减少。据报道,去年远地来长春卖冬储菜的农民,都要在城郊的汽车厂区合租大车旅店住上一宿,才能赶到市场卖菜。我们也常遇到从吉林市郊区到长春卖冬储菜的农民。由于长春市的大型冬储菜窖几乎没有了,远处农民为长春供应冬储菜的菜地也大幅度减少了。
长春市六百多万人口的蔬菜大部分由关内提供
据城市晚报今年1月7日报道,长春市目前每天需要供应200万公斤蔬菜。蔬菜来源主要是山东、福州、海南等地。平民百姓赖以度过长达半年的大宗地产蔬菜,如:大白菜、萝卜、土豆、大葱、大蒜等,现在都依赖远方的省份供应。另据长春市蔬菜中心批发市场3月份的报价得知,供应长春市的有山东的寿光蔬菜,大葱、内蒙的土豆,甘肃的大蒜。
十年前,当地和本省供应的秋储菜运输路程短,只有十几公里,百来公里,如今要运输一两千公里,菜价怎能不翻几番。
前几届政府拆了自己的‘菜篮子’。原市区的菜农变成了菜贩子、农民工、城市贫民,让现在的政府首脑到哪里抓菜农,抓“菜篮子啊!
&&&& 2、长春市的‘花篮式’样板菜篮子工程:――‘农博会’徒有虚名
长春市的好几届政府,花了好几个亿,建起了现代化的大型农博会。农博会上展出的大型、特种、无公害、高科技的蔬菜瓜果应有尽有:几百斤重的南瓜、奇形怪状的瓜果,无土栽培的蔬菜,太空品种的蔬菜瓜果。农博会每年展出7、8天,据报道,年年都签下了巨额成交合同。可是为什么农博会开办了十几届,今天在百姓的菜市场,看不到那些在农博会上‘逞英豪’的蔬菜瓜果呢?即使现在长春市没有蔬菜基地,那么为什么无土栽培技术,在蔬菜飞涨的市场上,也不能为百姓的菜篮子添上少许蔬菜呢?
&&&&&&3、前几届政府只管拆‘菜篮子’建开发区,没有考虑补救办法和补偿措施
&&&&&&&&&&&& 为了建立开发区拆了几个‘菜篮子’(农副业生产基地),下几届政府为了再建新的开发区,又拆了几个菜篮子,直到拆得一个不剩。政府只须负责征地,拆掉‘菜篮子’为GDP让路,发给农民发极低的补偿金。政府从来就没有异地重建‘菜篮子’的任何计划和安排。
&&&&&&4、长春市的农民愿意种苞米,不愿种菜,政府没有扶持农民种植蔬菜的有效政策
&&&&&&&&&& 我那在本市郊区米沙子镇的乡下的亲戚告诉我,尽管近年来蔬菜价格飞涨,农民也宁愿种苞米,不种菜。因为如今种苞米最省工,一个妇女可以种上一垧多地,不用刨楂子,不用翻地,不用除草,销售方便,收入也多。扣蔬菜棚子费工、费时,要求技术条件高,进城卖菜还很不方便。
&&&&5、政府官员一届四五年,抓菜篮子,不如抓招商引资
抓GPD有实效,凸显政绩。抓招商引资有奖励金特殊收入。政府官员一般没有‘菜篮子’的困扰,更用不着冬储菜。高层官员会有专门的生产基地把精美的无公害蔬菜成箱地按时送到家。
&&&&6、依靠数千里之遥的蔬菜生产基地供应蔬菜,前景堪忧
&&&&&&&&&& 我们长春市这样一个‘市富民贫’的城市,一个有大量黑土地的城市,长期依赖超长途运输的方式,从外省的‘菜篮子’买菜,的确是非常吃亏的。寿光蔬菜基地能因为我们长春市的老百姓收入少,予以照顾和补贴吗?能够在供应紧张的时候可怜我们吗?寿光基地的特供和优先供应的不应该是北京、上海、广州等高收入地区吗?给我们供应的蔬菜等级比较差,不少很自然的吗?
&&&&&&&&&& 即使是全国最好的蔬菜基地,今后的蔬菜价格的大幅度上扬,也是毫无疑问的。
&&&&&&&&&& 据最近的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寿光生产基地的发展又发生了新的情况:
;&日 01:31&&第一财经日报
    &&寿光每年蔬菜种子交易额在6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洋种子”占到了六到七成。
  &&&&&& 这些来自瑞士、荷兰、以色列等国的公司,以“先免费”的方式推广“洋种子”,在取得优势地位后,再控制市场,中国的菜农与种业企业,短期内很难与之抗衡。
    隋志卿告诉记者,“洋种子”瞄准的是高端菜品。这部分菜品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入国内大中型超市,都会卖出高价。
&&&&&&我的建言:
&&&&&&&&&&近十来年,全国的大城市都因招商引资,减少了蔬菜基地,蔬菜成了稀缺必需品。蔬菜飞涨是我国GDP大发展地区的普遍问题。在蔬菜这个民生必需品的生产上,有眼见的寿光等地区,把土地建设成全国的绿色蔬菜瓜果现代化生产基地这样的朝阳产业。而我们长春市开发区内有众多的重复建设、技术落后,极须调整和推倒重建的‘夕阳’产业,为什么不能向能够最有效拉动内需的,永远不愁销路的现代化‘菜篮子’工程转型呢?我们长春市的领导为什么不可以学习寿光经验把少量种植苞米的黑土地转变成长春自己的‘菜篮子’,成为支援周边地区的‘菜篮子’呢?
  && 我的后语:
&&&&&&&&&&我,一个近八十岁的白发老头,为写这篇为平民百姓谋幸福的文章,花了不少心血。希望长春市政府的领导耐心地看完我的这篇文章。文章里也有一些冒犯领导的地方,请多包涵。希望广大的读者支持我的主张和建议。我更期望胡主席和温总理能够看到我的这篇文章,能够重视全国的‘菜篮子工程’,尽快启动‘全国菜篮子工程’的专项调研,把‘菜篮子’工程纳入12.5规划。
日 20:16 &&&
斥巨资6亿元打造的长春农博园急速陨落
――老白头评论
去年8月26日,长春市占地37.6万平方米,斥资6亿元打造的“永不落幕的农业奥斯卡”,拥有“中国第一,世界知名”美誉的全新农博园的农博会正式召开。开会的七天里,170余万人的空前人潮足以显现当时农博会的盛况。
时间刚过去四个多月,长春农博园的情况怎样,前景如何?
长春晚报记者的一篇详细报道&斥巨资打造的农博园自举办七天农博会后,便陷入长时间“沉寂”―― 偌大一个农博园 清清冷冷盼开发&(长春晚报日A04版)(全文见白发年轻老头的个人图书馆)给我们做了详尽的解说。
下面请先看老白头的文章摘录:
仅有14人看管30万平方米农博园
(省政协委员付诚说:仅室内展馆面积就达到5.6万平方米,室外展示面积32万平方米。)
1月4日,记者再次来到农博园时,这里已是白雪茫茫。老人告诉记者,整个农博园区,除展馆外,只有14人在这里看守。
“这有啥采访的,没花没草的……”。四栋现代农业展示棚,在这里,昔日的花草争艳已不在,唯有挂着铁锁的大门紧闭。“珍奇植物观光园”“农业高科技展示棚”……透过挂着冰凌的玻璃窗,看到里面已变为平整的净土。
5万平方米大展馆只一家物业在办公
展馆占地5.6万平方米,共分为6个展厅。整个展馆区目前只有中信集团的物业公司在办公,除非与物业公司有业务来往,否则不允许进入。交谈中,记者了解到,目前两大展馆的6个展厅仍在供热,展馆区域目前仅有一个展馆内有物业公司在办公,偶尔,中信集团还会在此开会。
调查:产权归属悬而未决
一个农博园分成两个单位管理,展馆园区后续利用开发又迟迟未进行,对此记者采访长春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中信集团工作人员时,得到的统一说法就是关于产权归属。早在2008年第七届农博会闭幕时,长春市即表示,要对长春农博园的产权归属、经营主体、利用方式、管理体制等进行认真研究,重点要对农博园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规划设计。而时隔4个多月后,对于产权归属,中信集团工作人员仍以“暂时没有明确”作答。
声音: 6亿打造农博园 如此闲置太可惜
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省政协委员付诚就是其中一位。农博园已建的一期工程――农博园的主、辅展馆及室外展场,总投资额达到6亿多元。仅室内展馆面积就达到5.6万平方米,室外展示面积32万平方米。“这样大的展馆闲置不用确实有些可惜!”付诚认为,无论是农博园的建筑构造还是设施设备都具备很好的利用价值,如果能通过政府的引导“牵线搭桥”,将其推向市场,对经济发展将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不仅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也能实现资源盘活。
付诚最后提到,农博园的利用开发应该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以政府带动来发展才好。
“我的评论:
1、&&&&&& 这是一项典型的长春市领导的“业绩”工程,是头脑发热冲动决策的产物;是标榜“中国第一,世界知名”,打造“永不落幕的农业奥斯卡”的“大跃进”工程;
2、&&&&&& 是不顾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欠发达省市的经济条件,盲目上大项目,上无效益项目,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典型事例;
3、&&&&&& 是违背科学发展观,对于重大项目在规划和设计前,不做深入全面的可行性报告;重大工程建成使用发现问题以后,放弃不管,以至于至今产权归属不清,后续的开发利用无从谈起;
4、&&&&&& 吉林省、长春市的执政首脑应该吸取这项工程的教训,以科学的发展观面对当前的大跃进式发展(如新建的南部新城区的规划和设计要求100年不落后,汽车产能翻一番,达到年产200万辆,等等);
5、&&&&&& 长春市要注重解决煤气、自来水管道严重老化,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等严重民生问题;
6、&&&&&& 长春市要严重关注城市周边大量农业生产基地长期被圈占,被弃用的严重问题;
7、&&&&&& 长春市公民有权就此项目造成的损失问责市政首脑,长春市政协和人代会应该关注长春市的盲目建设。
日 07:25 &&&
白发老头谈《批评与自我批评》 ( 17:03:42)
&& 分类:老白头评说
白发老头谈《批评与自我批评》
我爱学习,爱独立思考。这一辈子断断续续地进行了60多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认为对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深有体会的。于是写了这一篇文章,谈一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1、 首先介绍革命领袖的有关论述
从网上查到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马、恩、列、斯、毛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论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这篇:
《论批评和自我批评与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已全文转载到我的博客里)。
&&&& 文章着重说明:“当今,无产阶级执政党面临着执政、繁重而复杂的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多种考验。因此,党风问题的确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这篇文章比较全面的介绍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从理论上阐述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锐利武器在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们认为:
一、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它一切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开展党内斗争的指南;
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反对官僚主义的根本途径之一;
四、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巩固和发扬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原则的锐利武器。
2、我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认识和体会
一、接收批评与开展自我批评是知识分子区别于革命干部、工农其他阶层群众的特殊义务。
&&&&&&&&&& 我这个解放前才初中毕业的小知识分子,解放以后接受革命教育,一直坚持用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进行思想改造。
&&&&&& 我自觉地把自己作为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批评。在大学学习的7年里,我在日记中不断地检查和批判我的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自由主义、自以为是、主观等等资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意识。每一个学期都会认真地按照学校的要求,写出思想检查和总结。
&&&&&& 关于批评,在大学生时代,我不会批评领导,更不会批评社会。因为领导都是比较伟大的,国家和新社会更是光辉灿烂的。在大学时,当过副班长、文娱委员,反右以前,当过团支部宣传委员。我也曾经批评过“后进”同学的非无产阶级思想。50年代,千里迢迢回江西九探亲江探亲期间,发现父亲和母亲有落后思想,我曾多次进行批评和帮助,惹得母亲伤心落泪。后来在北京念大学的二妹回家探亲时,听到母亲的诉苦,特意给我写信,狠狠地批评了我。后来,我一直为我对父母进行“思想教育”的“革命行动”感到内疚。
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不可以随意批评社会和领导的
&&&&&&&&眼见建国以后很多文学艺术界著名人士受到批判,1957年很多知识青年因批评领导,助党整风提意见,而被打成右派。可见对领导的批评即使是善意的,也有可能当成反党言论。
&&&&&&&&1958年参加工作以后,变得谨小慎微了。可我是一个天生的直性人,又爱叫真;喜欢独立思考,还爱打报不平。
长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我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在文革前定红专规划时,人人都把接班人的五项条件定为红的目标,而我独不照搬。我在学习小组上解释说:“接班人五项条件的第一条,是要作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我连一个普通党员的条件都不具备,马克思的书都没读过,怎么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更何况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我只能要求自己做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听党的话,跟党走。我还说我们专职的副支部书记XXX或许可以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专业技术干部要花较多的时间学习技术知识,搞研究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学习马列著作,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后来个别同事告诉我,团支部专门组织了批判会,批了我的观点(那时我已是超龄团员,未让与会)。还有在一次学习会上,我曾说过:“应该吸取反右扩大化的教训”,惊动了学习班,准备开我的批判会。辛好上面派来的工作组长是原先我所在中专学校的校长,他很看重我的科研成果,曾专门为我发过科研奖。这次他特意找我个别谈话,告戒我今后千万不可乱说过杠的话,这才帮我侥幸过关。
然而,我的这些言论早已被记入支部书记的笔记本,我和我们研究室的另外两人已经被内定为落后层里,最底层的人,是抓右派的对象。文革初期造反派缴获了走资派的笔记本,我才得知情况,庆辛又过了一道坎。
总结经验,我认识到,领导的问题,政治问题是不可以议论的。要经常说好话,说赞扬的话。有了成绩是上级领导得好;犯了错误是违背了党的领导,是因为思想没有改造好,是要深刻检查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的。谁不知,围在领导身边说好话,报告别人落后言行的人,节节高升;为革命埋头苦干技术工作的人,做得再好,也会说你“走白专道路”,或者网开一路,说你“只顾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
3、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需要批评,然而批评也是须要小心谨慎的
&&&&&&&&&& 如今,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领导是欢迎批评的。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温总理和国务院的几个部长还就某些失误向代表公开道歉。然而党和政府对发生在四、五十年前的重大事件是忌讳公开谈论的。不少老共产党员写出反思文章希望党能接受教训,加快民主进程,促进体制改革。然而这样的文章是很难出书或者见报的。
&&&&&&&&&&&& 现在的领导为了稳定,为了维护大好的发展势头,在两会期间,在2008年北京奥运之前,采取某些限制舆论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我认为,当前在教育、医疗、贫富差距拉大,廉政以及舆论导向方面的重大失误都与各级领导重犯50年前的浮夸、好大喜功有关。而新形势下的权钱交易和官场腐败也是与那个时期教育断代和道德沦丧息息相关的。
&&&&&&&&&&&&&& 很多爱国志士急于批评,呼吁广开言路。我老汉也是其中之一。一年多以来,通过上网学习,通过建立新浪博客,提高了我的认识,也写了一些批评建议和意见。由于有时某篇博文被管理员删除,使我意识到,舆论开放也是与时俱进的,不可涉足不让谈论的领域,不可写敏感的话题。总之,按照几位领导的说法,建成社会主义是几十年,上百年的事业,是不能着急的。
&&&&&&&&&&&&我因此认为批评时局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把我心爱的新浪博客查封。让我们耐心等待舆论的进一步开放。另外我希望博客的管理人员明白地告诉我们,当前的限制内容和规则,以免我老汉一时糊涂,违反了国法。
4、无产阶级政党仅靠内部的批判和自我批判是不能解决党风、党纪问题的
&&&&&&&&&& 这个问题论述起来很复杂,说起来反而很简单。
《论批评和自我批评与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指出:
&&&&&&&&&&&& “无产阶级诸位领袖都说批判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纠正党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反对官僚主义的根本途径之一。”&&&&&&&&&&
&&&&&&&&&&&& “世界上第一个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受到颠复,丧失了政权,这个教训是惨痛的,更从多方面提醒无产阶级政党,尤其是执政党要加强自身建设,使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不断地克服缺点、纠正错误。”
&&&&&&&&&&&&&& 可是苏共的领袖一贯不肯作自我批评,并且狠狠地打击甚至屠杀批评他们的人。以至于苏联共产党的党风日下,苏联解体;我们的党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把领袖当作神来崇拜,拒绝批评,把提出批评意见的大批人士打成反革命分子。英名领袖是不会犯错误的,是不用作自我批评的。
&&&&&&&&&&&&&& 如今虽然加强了党的纪监委的作用,党风改进的效果还是不明显。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
&&&&&&&&&&&&&& 我认为,我们党除了要认真学习列宁的这段话:“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应在坦诚的基础上公开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根源和环境,找出改正的办法。唯有如此,无产阶级政党才能达到教育本阶级和训练群众的目的。”另外,更加重要的是:应该开放言论,允许党外人士和群众给领导提意见和建议,允许人们反思过去的历史事件,提醒当官的避免重犯过去的严重错误;允许人们公开揭发政府的违法、奢侈和腐败行为。
&&&&&&&&&&&&&&党政的违法和腐败行为,只有把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才能镇住腐败分子,拯救国家,才能使我党根治腐败的计划早日实现。
评论(1)| 阅读 (54) | 收藏 (0) | 分享 | 打印 | 举报
前一篇:论批评和自我批评与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
后一篇:中国让球史,你不知道一些秘密
评论立刻加入动感音乐加油团,奥运门票轻松拿! 发表评论
新浪网友育则维善余言   20:38:07&&
引人发思的熟悉,感慨,共鸣!正是那个革命时代的学生生活真实写照!
那个时代的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还有多少人没忘记当年的经历:日记中不断地检查和自我批判;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言论早已被记入支部书记的笔记本;抓右派的对象;被内定为落后层;埋头苦干技术工作也会说你走白专道路;千万不可乱说过杠的话,侥幸过关,庆辛又过了一道坎!&&
( 06:44:07) 博主回复:
日 07:26 &&&
| [老白头评说] 比尔?盖茨 我为什么离开微软做慈善?&&设置分类
白发年轻老头   06:54:52&&
比尔?盖茨的伟大,在于它在电脑的软硬件的发明和创造,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他是开启信息时代,加速信息社会发展的领军人物之一。在他年富力强,能够享受的时候,他又把他合法所得的绝大部分财富(580亿美元)馈赠给全社会的贫困人。
比尔?盖茨,他为什么会“逆天而动”?他是怎么想的?他的终极理想是什么?在今年1月份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比尔?盖茨曾作了《用市场力量和制度创新服务穷人》的演讲,“他认为这是他最重要的一次演讲”,清晰阐述了他行为演变的思想源头。我们的挑战就是设计出一个新的制度体系,让利润和知名度这样的市场激励发挥作用,使企业更加倾向于为穷人服务。我把这种想法称为创新型资本主义(creative&&capitalism)。欲知详情请看本文。
比尔?盖茨&&我为什么离开微软做慈善? ( 13:24:32)
标签:杂谈&& 分类:专题
比尔?盖茨,这个前世界第一巨富,最近再次给了世界一个震动:他宣布将把自己580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献给名下的慈善基金,而不会留给自己的子女一分一厘。几年前就已转移精力的他更卸任最后一项重要职务――微软执行董事长。
一个全球性软件王国的创始人,放弃自己的至好、野心和妄念,转型至慈善家,这固然是一个奇迹。当此之时,曾有过的任何针对他和微软公司的攻击、苛责、司法诉讼和文化批判,也许都已成为历史:一个有着“世界上最好的生意念头”和“最聪明的头脑”的人,用他的放下,他对爱、平等和理想的追求,见证了一个美好心灵和伟大人格的诞生。
他的不留遗产给后人,更超越了他的前辈慈善家――卡内基、洛克菲勒们,从观念史的角度讲,这是对人类既有的血缘文化和伦理精神的一次挑战,对全世界的亿万富翁和一贫如洗的穷人、资本家和打工仔,都是一次重磅锤击,我们完全可以大胆推论,如果他的行为和做法能广泛流传,并上升为一种文明习惯的话,整个人类历史都将从此改写。
他为什么会“逆天而动”?他是怎么想的?他的终极理想是什么?在今年1月份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比尔?盖茨曾作了《用市场力量和制度创新服务穷人》的演讲,“他认为这是他最重要的一次演讲”,清晰阐述了他行为演变的思想源头。本期“人物观察”因此打破旧例,而直接刊登他的发言。
我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但我是个急性子。诚然,世界在越变越好,但在我看来,速度还是太慢,而且世界并非对所有人而言都是越变越好。伟大的进步总会加剧不平等现象。丰衣足食的人可以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改善,而贫苦困顿的人却获益很少,特别是那些一天的生活支出还不足1美元的最贫困的10亿人。
在全球范围内,差不多有10亿人缺乏足够的食物,喝不上清洁的饮用水,用不上电,而这些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基本必需品。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疟疾,然而这类疾病得到的关注还比不上治疗脱发的药物。全世界最贫困的10亿人没有享受到全球化的好处,相反他们被撇在一边。气候变化的成因和他们无关,可偏偏对他们的生活影响最大。
为什么人们的需要总是和他们所能享受的经济发展成果成反比?原因就在于市场激励机制。
在资本主义体系中,一个人的财富增加了,为他服务的经济动力就相应增强;而如果一个人的财富减少,则为他服务的经济动力就减弱,直到完全消失。我们必须得找到一个办法,让资本主义的这种为有钱人打工的属性同样也能够帮扶穷人。
资本主义的奥秘就在于它有能力让自利服务于更广大社会群体的利益,通过财务回报来推动创新。自利所驱动的资本主义制度,催生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创新发明。
在我看来,人的本性中蕴藏着两股巨大的力量,一是自利,一是关爱他人。资本主义利用了人性中自利的力量,让它能持续不断地发挥有益作用,但只是服务于那些有支付能力的人。而那些没钱的人就只能靠政府援助和慈善。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制度体系来让自利的动力发挥作用,从而使每一个人都能从中受益。这个新制度有两个使命。一是赚钱赢利,二是让那些无法充分享受市场经济益处的人群生活得到改善。
我们的挑战就是设计出一个新的制度体系,让利润和知名度这样的市场激励发挥作用,使企业更加倾向于为穷人服务。我把这种想法称为创新型资本主义(creative&&capitalism)。
也许有人会反对这种变革,他们认为如果把感情和自利结合在一起,市场的作用范围不会扩大,相反会缩小。但亚当?斯密,这位资本主义的鼻祖,《国富论》的作者,这位坚信自利对于社会的价值的思想家,在他的第一本著作的开卷部分这么写道:“无论把人看成多么自私,在人的本性中明显地存在某些根本原则:一个人对改善别人的命运产生兴趣,将别人的快乐当成是自己的必需,虽然从中他并不能获得什么,只是看见它就感到满足。”
创新型资本主义把这种对他人命运的兴趣与对自己命运的关心联系起来,既可以帮助他人,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与单纯的自利行为相比,利己与利他相结合能够惠及更多的人。
在这里我可以举一个例子。世界卫生组织希望在非洲扩大脑膜炎疫苗的接种范围。但它没直接去和生产疫苗的厂商接触,它先是到非洲了解人们的支付能力。该组织了解到如果要让非洲的母亲为她们的孩子接种脑膜炎疫苗,那疫苗的价格不能超过50美分。随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合作厂商按这个价格标准组织生产。事实上,一家印度制药企业找到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将售价降到了40美分。世界卫生组织允许该企业在未来10年提供2.5亿支脑膜炎疫苗,同时允许它将产品卖给私营医疗机构。
另一个例子,是一家荷兰制药企业拥有一种疫苗的产权,该企业对在发达国家生产该疫苗的企业收取专利费,而免除发展中国家生产该疫苗的专利费。结果在越南生产这种疫苗的成本还不到1美元,而且这1美元当中还包含了运费和免疫宣传费用。
我们处在一个非同寻常的时代。如果我们能够在21世纪的前几十年探索到满足贫困人口需要的方式,找到为企业带来利润和认可的办法,那么我们减少世界贫困的努力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这个任务永远都不会结束,能投身这项事业,我内心激动不已。
(本文由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彭建辉翻译整理,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日 13:41 &&&
马寅初“人口论”遭批判始末
日 10:19文史月刊
1953年,中国大陆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截止到日中国人口总计60l,938,035人,估计每年要增加1,200万人到1,300万人,增殖率为20‰。
这次人口普查引起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的注意,他对人口普查的结果表示怀疑。因为这次人口普查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即将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实际增长率。马寅初认为这种调查方法不能概括全貌。据他了解,仅上海一地的人口净增长率就是39‰,能否用一个简单的算术公式就能说明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0‰呢?
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22‰以上,有些地方甚至到达30‰,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50年后,中国将有26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马寅初将写好的文章作为发言稿,交人大代表浙江小组讨论征求意见。马寅初曾描述过当时的情况:“小组会上除少数人外,其余的代表们好多不表示意见,好多不同意我的看法,且竟有人认为我所说的是马尔萨斯的一套,也有的认为说话虽与马尔萨斯不同,但思想体系是马尔萨斯的。虽然他们的意见我不能接受,但我认为都是出于善意,故我自动地把这篇发言稿收回,静待时机成熟再在大会上提出来。”
9月,周恩来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为了保护妇女和儿童,很好地教育后代,以利民族的健康和繁荣,我们赞成在生育方面加以适当的节制。”马寅初看过报告后非常兴奋,他认为节育问题被中共中央提上了议事日程,看来可以公开谈论控制人口的问题了。
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马寅初再一次就“控制人口”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主张:“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马寅初的发言当即受到毛泽东的赞赏。他说:“人口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计划地生产,这是一种设想。这一条马老讲得很好,我跟他是同志,从前他的意见,百花齐放没有放出来,准备放,就是人家反对,就是不要他讲,今天算是畅所欲言了。此事人民有要求,城乡人民均有此要求,说没有要求是不对的。”毛泽东还特别注意到,积极倡导计划生育的邵力子就坐在马寅初身旁,似乎是在表示对马寅初的支持。毛泽东一语双关地笑着说:“邵先生,你们两人坐在一起。”邵力子和马寅初听毛泽东这么一说,互相看了看,也开心地笑起来。
3月,在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三次会议上,邵力子就计划生育问题做了长篇发言。他强调指出,现代人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可以有计划,在生育方面也必须有计划。他针对卫生部严格限制人工流产规定,提出“不造成以法令或权力限制人工流产”,建议修改婚姻法第四条“男20岁,女18岁,始及结婚”的规定,主张提高结婚年龄,宣传迟婚。他还主张大力向农村推行节育工作,不要对持久性避孕手术进行限制,等等。邵力子的发言,立即得到医学专家钟惠澜的支持。同时,也得到马寅初的大力赞同。但是,马寅初在计划生育采取什么方法的问题上却与邵力子有一点分歧。他们都主张避孕和推迟婚龄,但马寅初坚持反对人工流产。他认为有比人工流产更好的办法。这就是“最好是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对只有两个孩子的父母加以奖励,而对超过两个孩子的父母要抽税”。
4月27日,马寅初在北京大学大饭厅发表人口问题的演讲,这是他1949年后第一次公开的学术演讲。在讲演中,马寅初讲述了几年来调查研究的结果。他怀着忧虑的心情说:“解放后,各方面的条件都好起来,人口的增长比过去也加快了。近几年人口增长率已达到30‰,可能还要高,照这样发展下去,50年后中国就是26亿人口,相当于现在世界总人口的总和。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恐怕中国要侵略人家了。要和平共处,做到我不侵略人家,也不要人家侵略我,就非控制人口不可。”这句话,很快就传到了毛泽东的耳朵里,毛泽东见到马寅初时,严肃地对马寅初说:“不要再说这句话了。”马寅初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马上写了一张大字报,贴在北大校园里,公开做了自我批评。后来,他在撰写《新人口论》时,就确实没有再提出上述观点。6月,马寅初将《新人口论》作为一项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全文发表于7月5日《人民日报》),这篇文章从10个方面论述了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和控制人口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以及如何控制人口等问题。
然而,这时一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和组织领导的波澜壮阔的反右斗争,已经开始席卷全社会。马寅初当然也被波及,有人说他是借人口问题,搞政治阴谋,也有人说《新人口论》是配合右派向党进攻……,在这场扑面而来的急风暴雨中,马寅初弄不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几个月前计划生育问题刚刚受到毛泽东的赞扬,而现在却又受到人们的批判……
实际上毛泽东对于人口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内心一直是矛盾的。直到“大跃进”开始,粮食卫星飞上天,毛泽东的思想才确定下来,毛泽东说:“现在看来,搞十几亿人口也不要紧。”
此时,马寅初并不清楚,他的理论已经面临着最高决策层的挑战。陈伯达在北京大学举办60年校庆的大会上,就指名道姓地说:“马老要为《新人口论》做检查。”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八届二次会议上作报告时,也不点名地批判了马寅初。
7月9日,毛泽东召见邵力子、陈叔通、黄炎培、章士钊、李济深、张治中等党外人士,听取他们对“大跃进”的意见。为遭到批判的马寅初而担忧的邵力子,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主张,他抓住时间向毛泽东进言,希望毛泽东支持节育,毛泽东坚持自己的观点说:“人口问题,目前还不严重,可以达到八亿时再讲人口过多。”但又应付了一句:“但对计划生育,仍应实施”。
毛泽东此时正陶醉于各地大放高产卫星的喜悦之中,以为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他的英明预见,“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而此时的马寅初面对对他不公正的批判却变得愈加冷静。他认定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并于5月9日和7月24日―31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再谈我的平衡理论中的'团团转’理论》和《再谈平衡论和团团转》两文,但马寅初也并没有认为自己的理论已经十全十美,所以,从8月开始,他多次走出校门,到外地搞调查,以求证实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1959年,庐山会议后,全国再次掀起批右高潮。周恩来特意约马寅初谈了一次话,劝马寅初不要过于固执,从大局着眼,还是写个检讨好。别人劝马寅初,马寅初还可以不放在心上,周恩来劝马寅初,马寅初就不得不认真对待了。
这次谈话后,马寅初仔细地对《新人口论》进行了梳理,看看是否真有什么错误。但梳理的结果,证明并没有错。他仔细阅读了报刊上发表的批判他的文章,对这些文章的主要观点一一进行反驳,又写成5万余字的《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一文,文章的后面还有两篇附带声明,其一是“接受《光明日报》的挑战书”,其二是“对爱护我者说几句话并表示衷心的感谢”。马寅初将手稿送到《新建设》杂志编辑部,要求尽快发表。
马寅初的倔强是出了名的。马寅初常对人说:“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所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所不敢言,就更难。我就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新建设》杂志编辑部收到马寅初的文稿后,不敢擅自作主,将文稿送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理论小组审阅。当时任中央理论小组组长的是康生。
康生是靠整人起家,善搞“莫须有”的老手,有两种人他是绝不放过的,一种是对他的政治前途有影响的人,一种是可以为他的政治生涯铺路的人,马寅初当然就属于这后一种的人。
自从毛泽东发动“大跃进”以来,对人口问题有过多次论述,特别是毛泽东在上年8月讲“人口的观念要改变”,康生就一直等待机会,当他看到马寅初的文章和附带声明中的:“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就大发其火,决定向马寅初动手了。
10月24日,康生召集理论界和有关报刊负责人开会,部署对马寅初的全面批判。他得意地说:“马寅初送给《新建设》的文章,原来我担心他会把辫子藏起来,改变观点。现在看全部未变,他的观点暴露出来了,有辫子。对马寅初过去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进行批判,没有正规地搞,《人民日报》没有搞,还没有正规战,只是游击战。现在他挑战,应当应战。”
他还要《新建设》赶快把这篇文章登出来。一次全文发表,而且要快发表。为了掩盖他的鬼魅之心,他还布置对党外先不要讲“批判。”
11月初的《新建设》全文刊登了马寅初的文章,发表编者按。12月初就组织大批判。康生指使说:“批判他的文章不一定多,份量要重,可以和他过去的理论联系起来批判。马寅初是一个代表,要花点功夫把他的经济理论看看。不要说他胡说八道,资产阶级学者就是这个水平。”还指示,“北京市委、中央宣传部要考虑:马寅初还当不当得成北大校长?批判完了要准备换人。可以尽量揭露,不要给他戴错帽子,但是适当的帽子不可不戴。”
马寅初的文章发表后,报刊上就开始发表批判文章,北大也组织了“批马”座谈会。一天,康生亲临北大座谈会现场,听到发言者都不能击中要害。他越听越觉得有必要“定个调子”加以引导,于是他打断别人的发言说:“马寅初曾经说过,有人说他是马尔萨斯主义者,但他不同意。他说马尔萨斯是马家,马克思也是马家,而他是马克思的马家。我看这个问题,现在是该澄清的时候了。我认为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毫无疑问是属于马尔萨斯的马家。”在康生的直接指挥下,北京大学掀起了围剿马寅初的高潮。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布满了北大校园,连马寅初的住宅燕南园36号也贴满了大字报。全校的批判会连续不断,语言越来越粗暴,帽子越扣越大。对此,康生还不满意,12月23日,康生以个人名义给理论界和有关报刊负责人写了一封信,指使他们:“在批判《新人口论》的时候,要学习毛主席的六评白皮书,特别是《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要像批判美帝国主义分子艾奇逊那样来批判马寅初。”
面对来自全国上下的文攻谩骂和政治高压,马寅初胸怀坦荡,无所畏惧。他幽默地说:“有的文章,说过去批判我的人已经把我驳得'体无完肤’了,既然是'体无完肤’,目的已经达到,现在何必再驳呢?但在我看来,不但没有驳得'体无完肤’,反而驳得'心广体胖’了。”马寅初的幽默毕竟还带着一些苦涩,为什么一个学术问题带来的不是友好的讨论,而是敌意的谩骂。
在马寅初受到批判围攻时,就有人暗示他已不适宜再做北京大学的校长,劝他辞职。马寅初不愿受职务所累,于日到教育部提出口头辞职,翌日,向教育部写了书面辞职报告。很快国务院就批准了马寅初的辞职。随后,又罢免了他的全国人大常委的职务,只留下一个全国政协常委的名义。与此同时,也剥夺了马寅初发表文章的权利。马寅初也由此从政治舞台和学术论坛上消失了。
日 10:34 &&&
介绍九旬老翁董存义的回忆录董存义老先生生于1917年,今年91岁了。董老 在新浪开博客。至今,他在博客里,已发表了三万多字的回忆录。
回忆录登载了他从童年到解放后的大跃进年代,总计19篇短篇回忆(包括解放前的15篇,解放后的4篇)。
董老写回忆录的缘由,正如他老人家所说的:“人老了,就总喜欢怀旧。小时候,年轻时以及后来自己经历过得很多事情,时不时地会浮现在眼前,就想把它们说出来,说给晚辈们,说给现在的年轻人们,让自己一吐为快,也让年轻的一代了解一些过去。”,“趁现在有一定的精力,有必要把他都写出来,留于后代。”。
&&&&董老从小当学徒,自学文化,钻研技术,历尽艰辛和挫折,成长为勤劳聪慧,品德高尚,技术全面又有工商管理经验的人。董老解放前的30年奋斗经历,是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史资料,填补了西北地区手工业发展的文化史。
&&&&董老在他开场白的结尾,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这样写道:“平日里总是想着我这九十年来所经历的事情:孤苦艰难的境遇,筋疲力竭的劳作,病患的折磨,差一点跨进死亡的门槛,以及狂风暴雨的冲击,一直到儿女承欢孙辈围绕,一无挂虑地安度晚年的今天,这是谁在帮助?是哪一股力量的支持?”董老自然有他的答案。看过董老这篇回忆后,我们会如何思考这个问题?
董老的回忆录受到很多中老年人的热情关注,我摘录了部分的博友的留言如下:
一定要坚持!平凡老人90年的回忆,会折射近一个世纪塞北小城的春秋,又是一部家族历史,这将是留给后人最珍贵的财富。
今天又把老先生的文章重温一遍,有太多话说不出来。虽然花了一天时间在您的每篇文章后面都留言,但仍然无法言尽心中的敬意。
从此心中记住了远方一个叫“董存义”的睿智善良的老人,他让我领悟这个世界可贵的生命气息。
聪明\勤奋,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一生都在学习,佩服!
俗话说艺不压身,多一门手艺多一条路,您思维敏捷,心灵手巧,回忆往事娓娓道来,亲切朴实。希望您保重身体,为大家写出更多更精彩的文章来!
经管财物,不为利益所动。令人钦佩!
那些您亲历的人和事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可今天在我们周围还能看到头脑发热的人。我们什么时候能不再重复那些简单的错误呢?!
九旬老翁董老回忆录的目录和网址:
一、我的开场白
二、 童&&&&年
三、进 城 谋 生一一学 商
四、 苦难的学徒生活
五、 换 了 天 地
六、患&&&& 病
七、差一点跨进死亡门槛
八、&&难 侍 候 的 师 大 爷
九、去 包 头 后 的 第 一 年
十、“八福”工厂在发展中
十一、分 红 与 提 升
十二、成&&&& 家
十三、两 副 谜 语式的对联
十四、躲避抓壮丁
十五、在归绥救济院的几年里
十六、驻 京 为 客
十七、在“三五反”运动中
十八、又学了一门技术一一修理电动机#cmd:asc()
十九、我在大跃进的年代里
日 09:18 &&&
最近几个月来心态有些异常,须要及时调整。
几种不正常心态;
喜欢自我表白
有时会沾沾自喜总结博客成就和保健方面的成功,写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遇到熟人或知音喜欢宣讲自己对时局的看法。还向同学和亲友发去自己的保健心得,有卖弄之嫌。
诚心的交流只能在志同道合的挚友之间。讨论要看对象,不可信口开河,不可炫耀自己,要经常琢磨自己的不足之处,随时向朋友讨教。
在锻炼、唱歌、写博客方面获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过多的自我欣赏,不注意周围人群的感受和以及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只以为别人会一致赞誉,很少去注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很少倾听别人。持才自傲,必然造成不愉快的环境氛围,不利于和谐共处。持才自傲会成为孤芳自赏的寡人。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沾沾自喜,年龄大,个子矮,其貌不扬,不注意人际关系,博友之间的交往。
过于追求完美
72岁以后仍能在博客、健身、唱歌方面精心策划和追求,取得比较突出的成果,是值得欣慰的。可是过于追求完美,是不好,甚至是有危害的。毕竟,岁月不饶人,心理的弦不能一直绷得太紧,长期的精神紧张,会影响免疫力,会加速机体和器官的衰老。超负荷的锻炼和活动还容易导致伤病。
过于关心政局、国事、弱势群体。网上浏览诸多瞎指挥、腐败、欺骗、不公等等,令人担忧、愤M、以致心情沉重。写文章促进改革,揭露腐败,评论时政,太费心力,又难以见效。
冷静地想想,国家大事里,有些是积重难返,有些是体制和制度造成的。很多民生大事的彻底解决,有待于具有良知的党政领导能够战胜代表利益集团的某些党政要员。
作为草民的我,虽然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也不必“先天下之忧而忧”。 给我这个76岁老头的日子不多了,不妨得乐且乐。
都说难得糊涂。的确对于头脑清醒又爱探究事理的我来说,装糊涂是件难事,也是装不像的。不过有了对全球迅速发展趋势的认同,有了对我们国家社会发展大趋势的乐观认识,我们也就不会只因眼前的发展进程而悲观,而忧国忧民了。我们也就可以糊涂地面对当前的假、丑、恶了。
今后可以少关注国家大事,只须在个人图书馆里收藏一些感兴趣的资料;
白发年轻老头已不再“年轻”,不得不逐渐减少博客的撰写和评论,减少活动量(包括放声高歌);
继续关注健康,注重内功修炼,注重休闲养生;
继续保持快乐、与人为善的心态。
逐步减少追求,减少活动范围和活动量,平静地迎接衰老、病痛,祈望在生命结束之前,看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曙光,愿上帝保佑,阿门!。
日 10:37 &&&
&&&&&&&&&&&&&&&&&&&&&&&&&&&&&&&&&&&&&&&&&&&&&&&&&&迎奥运莫忘国计民生
党的十七大开完不久,人民期待国家党、政和各级省市领导人、政府官员和和全国人民在今年开一个好头,花大力气履行十七大规划和承偌的重大国家发展计划以及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会议从3月18日闭幕以来也过去一个多月了。新当选连任的温家宝总理在闭幕式后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四个方面的重大问题还历历在目。
2008年,这一个对我国发展的关键年度的四分之一即将过去。100天以后,举国关注的奥运会又将耗去我国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多少精力、金钱和时间?难道我们在2008年只能以半年的时间和精力应对国家的发展中发生的严重问题?难道今年两会提出的众多严重的问题,胡主席和温总理承偌的今年必定要办好的一些大事,还得等到九月以后解决?
从现实情况来看,物价大幅度上涨并没有得到遏制,普通百姓的收入不见增加。众多民生问题只见方案,不见效果。地方官员大抓GDP的势头愈演愈烈(比如吉林省年初提出今年GDP计划增长14%,力争达到16%;长春市今年六大块地皮拍卖,大量农田征用为新城区建设;政府正忙于庞大的拆迁任务;重大的民生问题仍停留在缺乏资金,向后推推延的讲究阶段)。
老白头有以下担心,提请党和国家领导人注意:
政府的大部委的机构改革什么时候能够完成?
官员的腐败问题今年能有多大的进展?
如何弘扬奥运精神,避免政治和民族意识干扰,办好今年的奥运盛会?
Powered by 凯迪中途岛
Copyright & 白发老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谈天说地的近义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