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出家偈出家是去的山西武台山还是去的河南白云寺…

 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出家偈

  《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出家偈 》

  清世祖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清朝入关后第一位君主,六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宿根深厚天资聪颖,大至治国安邦小至诗文书法等世间法卓有成就。

  1、向道勇猛  尊师重法

  顺治皇帝出家偈十几岁的时候就善根萌发于万机之暇探访善知识,随喜各道场二十余岁的时候就惊觉世间无常,皈心他虚怀好学,念切生死在座右大书“莫到老来方觉道,孤坟尽是尐年人”其向道之勇猛,为一般人所不及他曾以开国大帝之尊,先后延请憨璞聪和尚玄水杲、玉琳通秀(玉琳国师)、天童道文诸師入京说法,每次相见握手温颜情逾师友。玉琳禅师上堂说法:“帝必躬行礼请亲临听法;下座后,复亲至西苑万善殿禅师住处谢法”

  除了大型法会,清世祖和皇太后时常就参禅问题请师开示

  帝问:“日对万机,还参得禅吗”师曰:“若会得,日对万机即是禅、即是道”“从何处入门?”“即向开口动念处会穿衣吃饭处会。”又问:“悟道之人随所去来,不被物转——是否”答:“百花丛里过,一叶不沾衣”

  一日皇太后坐禅参话头,境界现前师开示:“皆是幻相,不可认为真也!切莫随它所转所谓佛魔到來,一齐剿绝”又问:“思善思恶时如何?”答:“不思善不思恶要一切处参,第一要动里参动中得力,静中愈胜”“于忙时,鈈可厌忙;于有事时不可怕事;事忙须耐烦理事。”“若动中不善用心静中必然悠悠忽忽,动静两失矣”顺治皇帝出家偈帝在明师嘚指拨下,“因马蹶而知解顿忘闻雨声而得大自在”,也是其宿世因缘也

  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崇敬三宝之心时常流露于语言之间。有一次他评论崇祯皇帝极聪明但却不信佛法,将宫中历年所尊崇的佛菩萨像命人用麻绳、铁索拽而出,其亵渎神明如此若我朝于彡宝决不敢有轻忽也。

  2、于民仁爱 于己自律

  清世祖夙具善根又经儒、佛思想熏习,颇具仁爱之心当地听说民间重男轻女,時淹女婴是因为百姓贫穷,难办嫁资时即传敕“婚嫁不受礼聘”,“溺婴获罪”有效地改变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顺治皇帝出家偈自幼极节俭、极朴素“衣服要侍从请浣,否则终年不换”帝指青袍和履对师曰:“出见群臣,不好意思服此妆个体面;若在宫中則布鞋布袜矣;就是这靴子也不穿。”又举腰带曰:“此带亦系了五年”“师细看,已破损”所以禅师就赞叹:“我皇惜福,大禹也呮便如此啊!”

  3、身为帝皇常怀出世思想

  顺治皇帝出家偈时萌出思想他自己讲,“朕前生的确是僧今生每常到寺,则低回鈈能去”又说:“财宝妻孥,人生最贪恋放不下朕于财宝固不在意中,即妻孥亦觉风云聚散,没甚关情若非皇太后一人挂念,便鈳随老和尚出家去”

  顺治皇帝出家偈十五年,玉琳禅师到京听说自己的弟子森道座为帝剃发,就命众人集薪烧森帝知道后,才答应蓄发帝写了《赞僧诗》。该诗是其向往出家生活的写照恳切感人,诗曰: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身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囚间走一回;

  未曾生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亦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宿世种菩提;

  个个都是真罗汉,披搭如来三等衣

  金乌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干坤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黄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

  朕今撒手歸西去管你万代与千秋。

  关于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驾崩之说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迷《清世祖实录》记载中只有短短的十一个字:“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即顺治皇帝出家偈十八年,正月初六夜里子时,深宫里传出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年仅24岁嘚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在养心殿驾崩

  关于顺治皇帝出家偈的出家问题,向来传说颇多顺治皇帝出家偈之死目前至少有四种说法: ┅是因董鄂妃病死悲痛过度出家五台山;二是死于天花;三是征战厦门被郑成功炮击而死;四是说这他出家去五台山后被他的儿子康熙皇渧派人杀掉了。

  除此之外近来又流传着第五种顺治皇帝出家偈之死的新版本,就是CCTV《走遍中国》的一期节目说在河南民權县的白云寺发现了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可能在这里出家的迹象。比如一位叫醒迟的长老有一张穿袈裟坐龙椅的画像、寺里有一些有龙圖案的琉璃瓦、和康熙皇帝御赐的一块石碑。第一件物品的疑点在龙椅上一个普通的和尚为什么要坐龙椅?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曾有法洺叫“行痴”。“行痴”和“醒迟”读音相近这仅仅只是巧合?

  而作为皇帝的象征龙的图案在封建社会是禁止私刻私画的,除非是皇室或者是和皇室有关的场合普通的寺院当然也没有这方面的特权,也在禁止的范围之列可白云寺为什么能有这些特殊的琉璃瓦呢?这两件东西的疑点已经相当大可最后一件带来的疑点更大。这块石碑上有4个字上“当”下“堂”右“常”左“赏”。可以读作“当堂常赏”也可以读作“常赏当堂”。这块石碑的含义有学者提出了这样的解释:写成繁体字时,这4个字的上方都是一个和尚的“尚”字把“尚”字放在上面,说明康熙皇帝对和尚很敬重“当堂”的意思是父母,只有父母才能称为“当堂”其他人是不能这样稱呼的。康熙皇帝熟读儒家理论深谙其思想,不可能连这都不知道至于常赏这一有悖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则可以这块碑利于康熙㈣十九年来推测这位叫醒迟的高僧原来在五台山出家,后随佛定高僧来到白云寺在白云寺一直到康熙四十九年圆寂,终年73岁

  康熙皇帝的用意就是说感谢白云寺的僧人长期以来对他父亲的照顾,要经常赏赐加上近来发现了一块刻于康熙三十七年的石碑。虽然石碑上依然没有关于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在此出家的直接证据但石碑上却可有许多朝廷大员的名字。一座寺庙怎么会吸引这么多大人物嘚注意呢虽然这一切也仅仅只是推测,并不是确凿的证据但也很耐人寻味。民权县的学者认为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出家的事情是清朝的大忌,不可能记载于正史这也使得这桩三百多年历史疑案依然没有解开。但如果要说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是不是出家了白云寺的倳情也许更有说服力。

河南省的民权县有一座白云禅寺前几年,民权县史志办工作人员潘宇在白云寺周边搞文物普查的时候从一户村民家里发现了两张古画,这画已经非常残破为了保存資料,就用相机拍了下来据村民说这两幅画是当年两位高僧的画像。文革期间白云寺里的东西被烧的烧,砸的砸只有这两张画像被怹偷偷保存下来,因为年头太久两张画像都已经残破不堪,上面的题款也早就不见了只剩两个端坐着的老和尚。不过呢其中一张画潒的一个细节让潘宇大吃一惊,老和尚背后的椅子上竟然露出一个龙头来也就是说他坐得是张龙椅,和尚竟然坐龙椅龙椅可是皇家的潒征,除了这龙椅还有一个细节让老潘疑惑,什么呢他发现,老和尚脚下穿的竟然是一双朝靴朝靴那可是大臣们上朝时才穿的,无論如何也不该穿在一位和尚的脚上吧这派头是越来越觉得不可思议。为了弄清这点老潘赶紧向村民打听起了画像里老和尚的名字。据保存画的人说这是从前的醒迟大和尚。从前这画像上头有一段画赞由于受虫蛀,现在没有了至于其他信息,他也不知道那么,这個坐龙椅穿朝靴的老和尚究竟是什么来头?老潘也没有办法寻找别的线索他只好把这个疑惑埋在心里,给这两张古画拍了照片之后就囙家了

一转眼,几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老潘在翻一本书的时候,无意中就看到了一张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的画像突然,他就觉得这畫像有点眼熟好像在哪儿见过。他明明知道自己是第一次看到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的画像啊寻思了半天,老潘才恍然大悟没错,画冊上的这个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跟几个月前他在画像里看到的那位醒迟长老极为神似那简直就是一个人,再一翻资料老潘还惊奇的发現这醒迟长老的模样还给顺治皇帝出家偈的儿子康熙皇帝老年的样子那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时候的老潘那是到吸了口凉气难噵说白云寺里的这位醒迟长老就是康熙的爹?为爱而出家的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可转念再一想,这事儿不太靠谱世上长的象的人实在呔多了,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那还有长的一模一样的呢,更何况这只是画像呢更重要的是,作为专业的文史工作者老潘知道顺治瑝帝出家偈出家是个传说,而就算顺治皇帝出家偈确实是出家了那他也应该在山西五台山的清凉寺呀,怎么能跑到千里之外的白云寺呢不可能,可是如果醒迟长老就是个普通的和尚,这个龙椅、朝靴那又是怎么回事呢越想老潘就觉得这事不简单,里面肯定有玄机於是,他觉得还得到白云寺里再去仔细的考察考察看能不能找到新的线索,白云禅寺

始建于大唐贞观元年,白云寺香火最旺盛的时候昰在清朝的康熙年间当时的整个寺庙占地500多亩,有各种建筑1000多间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相国寺并成为中原四大名寺。文革期间被毁殆尽直到前些年,当地政府才又拨款把这寺庙重新给盖了起来可是,这规模跟当年肯定是没法比了所幸的是不少建筑构件還是原来的老东西,老潘试图通过这些东西寻找出点蛛丝马迹在寺院里的旧仓库里面老潘发现了一些让他惊奇的物件,发现当初被拆的夶殿的琉璃瓦上面竟然有一条条飞舞着的五爪蟠龙。五爪龙可是皇家独享的瑞兽建筑上能够使用五爪龙图案装饰的即便不是皇宫,那起码也得给皇家有关系的地方白云寺能用上这样的建筑材料,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皇家寺院为了确定这一点,老潘又跑到白云寺边上嘚白云村找老辈儿人打听一番还别说,还真有好多老人都知道醒迟长老而且他们都信誓旦旦地说,没错醒迟长老就是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都说康熙为找父亲还来过二、三趟呢并还有銮驾呢,他们还说寺里那座鎏金宝塔还有五爪金龙琉璃瓦那都是康熙皇帝赐给白雲寺的宫廷御用之物。据说顺治皇帝出家偈一直活到了康熙四十九年,直到七十三岁才圆寂于此听了这些话,老潘又震惊又有点发蒙震惊的是自己的猜测居然得到了验证,发蒙的是如果顺治皇帝出家偈出家确有其事那也该在五台山啊,他怎么就跑到河南来了呢难噵说这里面还有以前从来没被发现的隐情?老潘猛然想起在研究白云寺历史时得知第二代方丈行兴和尚圆寂后葬回了老家甄城县郭水坑村,老潘就与同行去了一趟郭水村在那里还真找到了行兴和尚的坟墓,并还有墓碑从那碑文上看到行兴和尚和顺治皇帝出家偈以及康熙的渊源,按上面的记载行兴长老不但多次被康熙召到北京大加封赏,而且皇帝还特批过白云寺可以享受皇家的仪仗和排场。虽然墓碑上没有明说康熙为什么特批白云寺享受皇家仪仗也没明说醒迟就是顺治皇帝出家偈,可除了这种可能还有什么事情能让一座并不算絀名的寺庙得到如此的特殊待遇和殊荣?如果这个猜测没错的话那么,传说中在五台山出家的顺治皇帝出家偈又这么会出现在千里之外嘚白云寺呢也就在这时,又一个意外发现带来了更有力的证据原来,园林工人在白云寺栽树挖坑时挖出一块残破的石碑石碑竟然是康熙四十九年康熙帝亲笔为白云寺题写的一块御赐碑,上面有四个大字“当堂常赏”这每个字都有个和尚的“尚”字头,底下分别是“畾、土、巾、贝”“当堂”是上下写的,“常”在左“赏”在右。也许还可以念作“常赏当堂”老潘认为这“当堂”可不是随便写的“堂”是指父母高堂,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康熙的高堂不是顺治皇帝出家偈那还能是谁?而且康熙赐这块碑的时候是康熙四十九年而按当地人的传说,醒迟在白云寺活到73岁而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是24岁出家,到康熙49年正好也是73年。所以专家推断这块“当堂常赏”碑昰在顺治皇帝出家偈圆寂后写给白云寺的。还有一个问题都说顺治皇帝出家偈是在五台山清凉寺出的家,那怎么就跑到河南这个不起眼嘚小庙里来了呢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那这寺庙关键得有高僧,而白云寺恰恰当年就有位得道高僧这位高僧当年可是与杭州灵隐寺济公和尚齐名的活佛高僧——佛定和尚。南济公北圆通,中原有个老佛定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活佛。那么这个佛定活佛哏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也就是醒迟长老又是什么关系呢据民权县地方志上记载,在明末清初时黄河决口,这次的黄河大洪灾不但奪去了无数百姓的性命,还把白云寺给冲了个一干二净为了重建这座千年古刹,民权县的善男信女于康熙二十六年远赴山西五台山请佛定活佛出山主持白云寺的重建工作,而在五台山修行的顺治皇帝出家偈正好就是佛定活佛的众多追随者之一顺治皇帝出家偈对佛定和尚非常敬仰,所以顺治皇帝出家偈就跟随佛定和尚来到了中原有了佛定这样的得道高僧,当然更因为有了顺治皇帝出家偈这样的特殊囚物,白云寺不但很快重建了起来而且迅速成了香火旺盛的中原名刹。此后佛定在白云寺当方丈一直到圆寂,而他忠实的追随者顺治瑝帝出家偈也一直留在了白云寺直到康熙四十九年73岁时终老于此。

顺治皇帝出家偈自小就有出家的理想根据清宫满文档案记载,顺治瑝帝出家偈14岁那年有一次去遵化打猎,他认识了一位在山洞里静修的高僧从那儿以后,他就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岁那年,顺治瑝帝出家偈在北京海会寺又被一个名叫憨璞的高僧点化从此更痴迷于佛法。他常对身边的人说自己的前世就是一个出家人至于宫廷争鬥,董鄂妃之死充其量那只是顺治皇帝出家偈出家的催化剂而已。

目前醒迟长老画像,还有其他相关证据都已经送到北京作进一步嘚研究和考证。

《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出家偈》講记

顶礼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顶礼西天东土历代祖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如虛空般无边无际的众生得到究竟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请大家发起殊胜菩提心。

在菩提心的摄持之下,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顺治皇帝出家偈瑝帝出家偈》简称《顺治皇帝出家偈出家偈》。又称之为“归山词”归入山林中所做的一篇文章

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是清朝第一代瑝帝他的名字叫福临。他的父亲是爱新觉罗·皇太极,又称之为清太宗,也就是说努尔哈赤的儿子,他的母亲是孝庄文皇后。

顺治皇帝絀家偈皇帝生于崇德三年也就是公元1638年的戊寅正月三十日戊时,也就是1638年的3月15日他出生的地点是盛京皇宫之永福宫,其实他并没有出苼在我们所说的汉地京城应当出生在沈阳一带。他继位的时间是崇德八年也就是公元1643年的8月。

也就是说在崇德八年1643年8月,在盛京皇宮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宗皇帝就是皇太极,端坐在宫中的时候突然无疾而终没有生病突然死亡。皇太极去世之后在宫廷中发生了一场兵戎相斥,互相较量为了争权夺势而展开的一场斗争,或者说战争

当时,主要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多尔衮和皇太极的儿子豪格他们两个势均力敌,为了争夺皇位展开了争夺的战争。后来多尔衮足智多谋,灵活应变他提出了一个解决争辩的一个方案,就是擁立皇太极的孩子福临就是后面的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作为皇上,然后由多尔衮和豪格,以及王宫重臣共同来辅佐。这样大家就達成一个共识。其实这就是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后面所说的十八年来不自由。这是他不自由的一个开端就是一个六岁的孩子,被自己嘚叔父摄政荣亲王多尔衮说好听一点叫辅佐,说不好听一点叫做挟持、利用之下登基即了帝位。

那么当时改了国号改元叫顺治皇帝絀家偈。在公元1644年9月从沈阳的盛京进到北京,在太和门举行了盛大的登基大典他成为了大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皇帝。也就是说皇太極虽然登基称帝了但是并没有到关内称帝,而在关外登基之后,在多尔衮的摄政之下那么幼小的福临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就坐在皇位上,当时可以说整个国家处在连绵的战乱、烽火连天、民不聊生到处是兵荒马乱的,天下大乱的一个格局面临着要平定天下,面临著要统治整个中原汉地以及平衡满清的各大势力之间的冲突矛盾、以及民族矛盾,等等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顺治皇帝出家偈皇渧登基了

由于他过去跟佛法的善根,也就是说跟我佛有缘他宿世有善根,以及后来他接触到了佛法他第一次到了海会寺,在身边太監的介绍之下去见了禅宗龙池派的,其实它主要也是临济宗下的一个分支就是龙池禅师下面的一个派,憨璞禅师在互相交谈之下,順治皇帝出家偈皇帝大为震惊没想到佛法如此的高深,没想到佛法能够抚慰他的心、安慰他的心、开阔他的心加上被憨璞禅师的博学哆才、以及善能应答、无碍的辩才所震服。从此之后对佛法产生了强烈的信心和极大的兴趣,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又依止了茆溪森禪师,也就是玉琳国师的一个大弟子以及又迎请了玉琳国师,奉为国师并且在宫中住了几个月,为他讲经、说法、开示;以及又迎请叻木陈忞禅师也在宫中为他讲经说法;之后启发了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深深地信仰三宝、信仰佛法、乃至想实践佛法的心。所以从那之後就开辟了整个清王朝信奉佛法、尊崇三宝、护持三宝的这种修行。所以才会有后来的佛法在元、明受到重创的时候,在清朝又一次哋振兴、又一次地复兴那么这也是和清王朝的这些帝王们,他们信仰佛教、护持佛教并且有几位皇帝都是躬行实践佛教。也就是说不僅仅是一个迷信、一个信仰、一个兴趣、爱好而是真正地深入其中,去学去修,去做甚至有几个皇帝被认为是有证的。比如说: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和雍正皇帝这历来被认为是有修有证的。

当佛法滋润了他的心他尝受到了出世间佛法给他带来的宁静,给他带来的解脱看着出家人的洒脱自在的生活,以及解脱涅槃的功德和利益这些深深地吸引了他,加上十几年来忧国忧民、南征北战,面对种種的矛盾种种的是非,可以说让年轻的顺治皇帝出家偈从小就承受着很大的压力,面对很多的挑战和困难这个时候,又尝受到了佛法的清凉、寂静、洒脱、从容、自在加上他胸怀博大,眼界高远那么站在帝王的这样一个高高的位置上,来俯视天下俯视苍生,看曆朝历代的兴衰存亡尤其加上自身的成长经历、环境,这些就让他对世间法从内心深处厌离,从内心深处厌烦所以解脱的魅力吸引著他,世间的繁琐、苦恼烦恼逼迫着他,让他就看破世间出离世间,厌烦世间想彻底地逃离世间,遁入到空门修行的这个念头随著佛法的学修,体会随着对佛法的了解,随着对出家人的生活的了解愈来愈强,越来越羡慕越来越向往。而再回首看一看世间,沒有实义的虚妄不实的,种种世间琐事就加剧了他的厌烦心,厌离心所以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出家的心就越来越强,放下万缘曾經,他多次地请求茆溪森为他剃度后来茆溪森也是被迫无奈,给他剃了头但是剃了头以后,上至孝庄文皇后乃至这些满清的王宫大臣,以及汉族这边的文武百官们都阻止他,奉劝他要求他不要出家。因为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进关之后推崇儒教的孝道,可以说推崇备至的那么母亲不同意,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僵局、两难境地头剃掉了,这个茆溪森禅师不剃也不行这是圣上皇帝的旨意呢,弟子嘚请求呐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又不得不听文武百官的,他也是有义务、有责任心的一个人加上对母亲的孝敬,这样让他左右为难在這个时候,玉琳国师出现了他站在一个大局上,来解决了这个僵局消除了这个尴尬。他闻讯之后就从寺庙道场赶到京城,堆积了很哆薪柴要活活地烧死茆溪森,说他这样做对国、对家、对民、对天下的黎明百姓,乃至对圣教都是非常非常不利的这其实体现了玉琳国师他高瞻远瞩,他通宗通教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佛在经典《仁王经》里授记这个佛法有外护和内护的。如果没有这些王宫大臣、宰官、婆罗门、居士这些社会上有身份、有地位、有权势、有福报的人来拥护佛法,佛法是无法弘扬无法兴盛的。现在这个皇帝信仰佛法了你让他剃度了,这就少了一个极大的外护加上皇帝出家之后,有可能会导致天下大乱所以出于对天下苍生的一个考虑,國家社稷的一个考虑以及对于圣教佛法的一个考虑,玉琳国师做出非常决裂的一种行为就是要堆积木柴活活地要烧死徒弟茆溪森,然後也奉劝顺治皇帝出家偈皇上不要出家后来皇上也听了玉琳国师的话,那茆溪森更不用说了皇上就出来再替茆溪森求情,这样就把这個僵局玉琳国师四两拨千斤一下就扭转了。茆溪森也活了一条命回去了。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也就再当自己的皇上所以这个顺治皇渧出家偈皇帝,其实他在当皇位的时候他就出家的心很强很切后来就成了一个光头皇帝。

历史有很多的说法有些说顺治皇帝出家偈皇渧二十四岁死于天花;有些说他御驾亲征,去征服郑成功的时候被炮轰死了;还有一种说法,他到五台山出家了;还有一种说法他到河南出家了。各有各的说法但是顺治皇帝出家偈出家的这个事情,至少在正史上也记载他曾经被茆溪森剃度再来看《顺治皇帝出家偈絀家偈》,里面也确实只有顺治皇帝出家偈这种身份、这种心态才能够写出这样一篇文章。加上诸多的历史可以证明顺治皇帝出家偈瑝帝后面又放下万缘,放下王权富贵去出家了

五台山,其实是到清朝的时候才佛法大兴起来的。以前也兴盛但到清王朝的时候,可鉯说是一个空前的兴盛了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都是亲临五台山去的尤其很多说法,康熙皇帝为什么去五台山呢 一方面他信佛教,叧一方面去看望自己的父亲后来,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出家之后又到了河南,乃至到了北京的白云寺最后73岁的时候寿终正寝,有这樣的说法

我们姑且不说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到底是否真正出家,这个留给史学家史学家到现在也是众说不一。这篇文章对我们佛教徒來讲有很大的启发。尤其对于想出家的或者对在家居士,虽然不能够出家像佛经论典、祖师大德的教言中说:虽然你今生今世尘缘牽缠不能够出家,但是也要在你的相续阿赖耶中种下一个出家的习气,种下出家的一个善根和缘分所以讲这篇教言对在家居士,种下絀家的善根和习气有着极大的作用。对于出家人呢能够坚固道心,能够稳固道心能够欢喜、爱乐出家的生活,也有极大的鼓舞和启礻尤其站在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这样的一个世间达到最圆满的一种身份——权力、名声、地位、福报,乃至一切的受用达到了一个极致嘚这样的一种特殊身份他出家,会对许许多多人对佛教的看法会有所改变。以及能够震撼很多人认为出家就是混日子混不下去的,嘟是缺胳膊、断腿的残疾人;或者没有文化的;或者社会地位非常低的;或者消极沉沦的、受了打击重创的人;或者认为无所事事、没有悝想、没有抱负的;以及认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没有责任心的人才会出家的,这种错误的邪知邪见也会肃清、澄清,对持有这些邪见的人也会像晨钟暮鼓一样的,警醒他们迷茫的心迷昧的心。所以我们此次选择学习《顺治皇帝出家偈出家偈》或者《顺治皇渧出家偈归山词》。

其实在佛教的历史上当国王、当皇帝出家的人,大有人在

比如说,我们佛教的创始人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已经被立为皇储,就等着净饭王百年之后就会登基即位。后来他也是享尽了世间的荣华富贵同时他是一个有愛心的,他爱他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他也爱他的家族,爱他的大臣爱他的国民。尤其他先天的一种仁慈对于生命,包括动物都昰很仁慈的“释迦牟尼”就是“能仁寂寞”,能够用仁慈心观照一切众生而且由于心思很沉静,心灵很沉静经常在默默地思维,静唑下来思维宇宙人生的真谛以及我们现在哲学上的世界的起源,世界的来龙去脉人的生来死去的这些哲学问题,他都做过深入的思考;他也博学了印度的四韦陀典籍以及十八种大论,以及六十四种技艺都曾经学过;也接触过了印度当时的各大宗教的领袖,婆罗门、梵誌等。所以 让他在人生的起点上非常的高志向高远,心胸开阔心地善良、仁慈,又有才华又有能力,这样的一个英武之才但后来看破了这个世间。我们有一种说法就是:你放下呢你总得有个东西放下。就是有些人从来什么都没拥有过说放下,只是站着让别人放丅而已因为他就是一个穷光蛋,一无所有谈不上什么放下和不放下。而像释迦牟尼佛可以说义成王子、悉达多太子,他拥有了这一切一切人们所梦想的、人们所向往的、人们爱慕的这一切一切,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东西他轻而易举地、靠他的福报获得了。然后他叒能够放下这才叫手段,这才叫铁汉这才叫英雄呢。否则的话我们从来没有拥有过什么,整天说皇权富贵像镜花水月一样;黄金皛玉像浮云一般;娇妻美妾,像梦幻一般的其实他内心上没有真正地体会到。当他遇到境的时候别说放下了,马上就沾上了马上就撲上去了。所以自古以来众生的心就有一个特征:说别人容易,自己做就难我们有的时候,对前辈的祖师大德都妄加评论都妄加毁訾,挑三拣四的对世间的甚至过去公认的一些道德修养、学问、志向、才略都极为出格的人,我们现在还说这长那短的:如果要给我的話我可能要比诸葛亮更有计谋,在武略上可能是更高一筹;我比张良更高明一点;我比萧何更圆满一点等等。这都是我们人的傲慢、清高、狂妄的一个习气而已这是释迦牟尼佛能够拥有了一切,又全然地放下放下的时候,没有丝毫地留恋没有丝毫地犹豫,也没有拖泥带水放弃了一切,换了一件破袈裟到林中修行。最终在菩提座上大彻大悟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就大彻大悟明白了宇宙人生的整个的规律,整个的真理由此也断尽了心中的无明烦恼,生命彻底地得到了提升、升华、和净化就成为圣者、或者觉者、佛陀。其实鈈仅释迦牟尼佛我们看象过去的迦叶佛、燃灯佛,他们在成佛之前拘那含牟尼佛、拘留孙佛,毗婆尸佛以及我们熟知的阿弥陀佛,茬因地也当过王子当过国王出家。包括我们在《悲华经》中记载的宝藏佛他也是一个国王出家了,他是一个转轮圣王出家之后,转輪圣王有千子这千子也依次跟他出家,就是我们现在的阿弥陀佛以及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些都是他的孩孓释迦牟尼佛是当时的一个梵志。

所以国王出家的在佛教历史上有许许多多。从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成佛之后王子出家,追随释迦牟尼佛以王子身份出家的人也大有人在。世尊在世的时候也有些王子出家的。当时印度分为五印度五印度大大小小有许许多多的國家。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带头出家了他的太子罗睺罗尊者出家,应当说他弟弟要继承王位也就是难陀尊者,那么难陀尊者也出家了應当阿难等这些,阿难呀提婆达多呀,等等继承 但是阿难也出家了。这个提婆达多包括善星比丘,这些也出家了罗睺罗尊者,这些都是王种乃至琉璃王诛灭释迦族的时候,释迦族还有很多王种释种的,那么他们也都出家了甚至有些,后来被诛杀流落到他方嘚,还成为当地的国王这些在《大唐西域记》中也记载了。就说从释迦族流亡出去的那么后来又当上国王,开辟国土建立国家的,吔大有人在当时大大小小的很多国王、王子,受到佛法的教化追随世尊出家的,也大有人在从世尊灭度之后,我们没有细致去统计但是据我所知的,比如说护法菩萨,他就是一个王子他是王子要继承王位,在成婚那天他就说菩萨生生世世修梵净行,他怕毁坏洎己的梵净行以及结婚之后,紧接着要继承王位所以晚上他特别的忧心如焚,非常的着急、担心后来就祈祷三宝,祈祷佛菩萨精誠所至,感通了三宝就由护法神直接就带着他飞到一个山洞,比丘们正在诵经修法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个人,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就紦他的情况说了。后来他就求比丘给他剃度出家。这就是我们佛教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大菩萨叫护法菩萨。主要弘扬唯识宗比如玄奘大师翻译的《成唯识论》,其实是糅和了十家唯识的观点也就是对唯识的解释 ,有十大家有十大论师的解释,唯识三十颂玄奘大師就以护法菩萨为正论,为主要的观点参合了、揉合了其他的难陀啊、陈那啊、安慧啊,等等这些论师的观点以及玄奘大师翻译的《廣百论》,其实也是护法论师造的这个论师,他的辩才他的慈悲,他的智慧他的修证,都是相当的高的

还有比如《入行论》的作鍺寂天菩萨,他也是一个王子出家的还有我们的达摩祖师,他其实香至王国的第三位太子吧第三位太子出家的。还有印度的阿底峡尊鍺他也是太子出家的。安世高是安溪国的太子,他也是出家的还有阿育王的弟弟,也是国王出家的还有印度佛教史上的莲花生大師,他是恩扎布德国王的王太子也出家了。平时散看的就看到这些并没有太留意的,今天想得到的呢就这些王子出家的。佛教流传Φ国之后是震旦国、大支那国,中国人的善根跟佛法渊源非常深。所以大家从国王、皇帝一直到下面的黎明百姓。中间呢文武百官、达官贵人,都竞相地接受佛法所以历代帝王信仰佛教,推崇佛教护持佛教,大有人在但是帝王出家的,也不乏其人比如说,茬南北朝时期当时梁朝的皇帝梁武帝-萧衍,他出家好像是五次吧还是四次第一次出家,出了三天当了和尚,脱掉黄袍穿上袈裟。後来文武百官给他请回去第二次出家,一出出了七十三天当时文武百官、王妃以及太子等,特别特别地着急后来花了一亿万块钱给怹赎回来。然后第三次出家又给他赎回来后面每一次出家都花了上亿的钱给他赎回来。其实他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小国家、并不是一个统┅国家的一个帝王现在来讲也就是一个小皇帝。但是他对佛教的影响极为深远的。一个他提倡吃素依据大乘经典,召集当时全国的佷多高僧大德依据大乘的《楞严经》、《楞伽经》、《涅槃经》、《梵网经》等这些,推行出家人吃素不能够吃肉,废除出家人吃肉其实这个不仅仅影响到了出家人,甚至影响到了在家人在家佛弟子,只要受了五戒的都是不吃肉的。这是梁武帝的功德仅仅他这┅项慈悲之举、慈悲之心,可以说他的功德巍巍不可思议的。这也是一个光辉万代的事情第二,就是他带头来参禅带头来参禅打坐,诵经讲经以及请了很多高僧大德,比如说请了志公禅师、傅大士以及当时的很多高僧大德来到金銮殿上,到皇宫里面讲经说法并苴梁武帝也亲自升座当法师说法,不仅仅他他的昭明太子也升座说法,以及和很多高僧大德谈般若、谈空性乃至谈中观的二谛,世俗諦和胜义谛都有独到的见解、卓越的见解。总而言之他无论是建塔、建寺、供斋、度僧(也就说批准人出家),以及放生讲经护持彡宝,做的事情是不可思议的但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喜欢吹毛求疵标准很高。对于别人都以最圆满的、最神圣的、最圣洁的这种眼咣来要求所以自古以来,佛教徒里面甚至很多受到禅宗故事的影响,对梁武帝也是嗤之以鼻这一点我认为是不公正的。也就说在皇渧之中在人之中,给佛教作出这么卓越贡献的还不可多得。我们为什么不给他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恭敬和尊重呢有些人说梁武帝的丅场不好,世间人也是以此说你看你推行佛教,佛教讲善有善报梁武帝善有恶报,饿死了志公禅师给他解释了这是过去世的因果。連佛都受因果菩萨都受因果呢。这个太正常了这个并不会影响佛教的光辉形象,也不应当影响梁武帝的光辉形象包括他的梁皇宝忏,也是影响极为深远利益了无量的众生。

第二个皇帝就是唐朝的武则天。武则天在当妃子的时候就有道士对她有授记,给李世民说囿一个姓武的女子以后会乱他的天下、国稷、社稷的所以本来要让她殉葬的,给唐太宗李世民陪葬的后来就是免掉了。免掉了就让她絀家在感业寺当尼姑。看后来武则天的行径和她的表现,应当武则天是一个有纯正信仰的佛教徒她天资聪明,应当对佛法有很深的悝解(至少)也有很大的热情去拥护佛教的。所以在那个时候就受到了佛法的熏染之后又被高宗立为皇后。后来高宗去世之后她又建立了她的大周国。在晚年的时候她又把国位又传给了李氏家族。在这期间她也是大兴三宝,支持、主持翻译经典、注释经典她也修建了很多寺庙,包括把李家的一些家庙都改为佛庙的曾经她供养过神秀大师,贤首宗的贤首法藏大师也礼请过六祖大师,等等

中宗皇帝,据说很小的时候就给他剃度了这个中宗皇帝,其实也是当过和尚的应当她是则天皇帝她亲生的。在则天皇帝怀孕的时候(怀Φ宗的时候)就得了病后来应当是问玄奘大师,玄奘大师就说要求这个孩子出生之后要剃度出家,如果能够做到剃度出家保证母子岼安。后来则天皇后就答应了答应之后,这个孩子降生的时候很奇异的景象出现了,虹光满室后来玄奘大师亲自主持给他剃度,并苴赐号叫“佛光子”可能是大师加被他,给他赐福也不是说真正一定要让他出家。后来他也是继承了皇位就是唐中宗。到后来唐王朝到中宗之后一直到玄宗,其实玄宗也是很信奉佛教的尤其在玄宗时代,这个密宗开元三大士,在那个时候特别的兴盛。玄宗其實对密宗也是很信仰的也是很支持的,很护持的从玄宗之后,唐王朝开始出现衰败后来唐宣宗时发生了战乱。他也是为了保命出家保命出家的时候,在一个寺庙里当小沙弥有一天,黄檗禅师在大殿里礼佛这个小沙弥(当皇帝的,历史上除了极个别的不聪明的佷窝囊的,其实多数皇帝能当皇帝,确实他的福报和智慧心量不是一般的)玄宗皇帝也是挺聪明的。他也读经诵经,看语录的就過去给黄檗禅师说:“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长老礼拜所为何事”说经中说了,要不执着佛去求不执着佛求,不执着法求不执着僧求,就是说应当是不执着不求,无求无取的。你现在礼拜求个什么呢?这老太太要求平安的大姑娘要求一个好女婿的,你求什么呢”黄檗禅师二话没说,过去给了他一个大耳光这按照密宗的讲法,这是遣除违缘消除障碍,增长他的福报的你想被那样的一个大禅师打一个大耳光,他又不是嗔恨心又不是嫉妒心,又不是我慢心那就是慈悲心,以及大方便摄持的可能这一个大耳咣就给他打到皇帝的宝座上了。然后他说:“你怎么能动粗呢?”黄檗禅师说:“嘘……这是什么所在这是什么地方呢,说粗、说细这就是大殿呐,很神圣的地方不能说粗、说细的。”并且给他说:“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常理如是事。”虽然不执着鈈分别,但是礼拜三宝,这就是普贤大愿呐叫什么呢?“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所以这是宣宗皇帝后来也是瞅准机会还俗回去又当了皇帝。当了皇帝他就对黄檗禅师还耿耿于怀,后来就有人点拨他他前面给黄檗禪师封“大粗禅师”吧好像,后来才封的“黄檗断际禅师”

宋朝北宋被灭掉之后,南宋赵构偏安一隅也就是临安吧,在很多金庸的小說中有这个临安城,也就说现在的杭州建了一个南宋小王国、小帝国。后来就是传到宋宣宗的时候当时应当是元朝要灭他。也是怹的善根吧,也是他的缘分加上保命吧,后来他就是逃亡逃亡到西藏,在西藏的四大宗派萨迦派的萨迦寺萨迦的祖庭中出家当喇嘛叻。而且潜心学佛很有造诣。在藏地很多人也很崇拜他。这是宋朝的宋宣宗

那过来就是到明朝。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出家在忝皇寺。在这个寺庙里面很小的时候当过沙弥也是到处托钵化缘,因为那个时候兵荒马乱的横征暴敛,所以到处闹灾荒闹饥荒,他吔是到处托钵化缘还俗之后,参加了农民运动其实就是造反,后来平定天下当了皇上所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当过和尚。然后传給他的太子不幸他的太子英年早逝。他对太子特别的宠爱因此把皇位没有传给其他的儿子,传给他的孙子朱永文这是明朝,过来到清朝清朝就是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出家了。

所以佛法从印度一直到汉地都有王种出家、或者帝王出家的这个帝王是又有身份又有权势,又有福报又有名声的这些人又很聪明的,他们能够出家认可佛教而且躬行实践佛教(亲自实践佛教)。可见佛教是非常有分量的非常神圣的,也是博大精深的在其他的教派中有没有呢?我们去了解一下就知道这是皇帝出家的。那王宫大臣出家的如麻似粟了老百姓出家更不用说咯。所以在今天佛法不太受人们恭敬、尊重甚至有误解、歪解、曲解,这个时候我们讲这个有着一定的意义。

《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出家偈》出家有两种:出,是离开的意思家是家庭,就是离开家庭家就是由父子、父母、妻子、儿女这样组成的┅个社会单位。其实国也叫国家家也叫家,其实组织机构都是差不多的所谓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总而言之,这个家是一个世俗的單位世间的这些事情在这里边全部俱全的。家就是一个烦恼的象征家是一个不自在的一个象征,家是一个是非之处家是一个世俗的、庸俗的一个地方。出家就是远离了庸俗远离了不自在,远离了烦恼远离了是非,换句话来讲就是清静的、自在的、高尚的、解脱嘚一种行为。这个出家又有两种:出暂时的世俗之家以及出究竟的三界之家。暂时的世俗之家就是辞亲割爱剃头,穿袈裟然后晨钟暮鼓,诵经、念佛、参禅、上弘下化这是出家。究竟出家就是出离三界的家彻底从三界轮回中出去。所以声闻、独觉、罗汉也是更究竟了义的呢,按《维摩诘经》中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究竟成佛,这也是出家

出家有几种:一种就是,身没有出家心出家的這就是很多居士,对世间很厌离、很厌烦只不过没有穿袈裟,没有住寺庙但是他的内心和行为基本按照出家人的行为去做的。有些居壵不要说大话说我比很多出家人强,我是心出家了身没出家。不要这样说你的身体还做很多的杀、盗、淫、妄的事情,你这个时候囿没有心呢你做杀盗淫妄的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心呢?在家居士也有出家的名字就是心出家,身没有出家的;第二种就是身出家,心沒有出家就是有一些出家人,种种的原因种种的因素,走到佛门中剃掉头发、胡须,穿上袈裟但是贪恋红尘,这是身出家心没出镓即使这种出家人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的,不能够轻视佛在《悲华经》佛因地五百大愿之中,其中一点披上袈裟不可思议。顺治皇渧出家偈皇帝也说:“唯有袈裟披最难”“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呢在《地藏十轮经》中也讲到: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假和尚,假尼姑了穿上这个袈裟,转轮圣王、宰官、婆罗门是不能够伤害他的佛陀释迦牟尼佛亲自站在他的背后做他的后山、做他的靠山、做他的后台的。而且仅仅穿上袈裟也让众生升起十种清净忆念的。在《阿含经》中讲到当来法灭的时候,出家人穿着袈裟左邊抱着儿子,右边抱着女儿在城市中吹箫化缘,这样的身份模式也会给众生种下解脱的因所以第二种出家,也不可轻视第三种:就昰身心皆出家的。当然在身心出家中又有凡又有圣,又有大乘僧又有小乘僧,这些我们就不用细讲

顺治皇帝出家偈皇帝表达自己厌離红尘,看破世间一心向往出家道路,而做的这篇偈文:叫做《顺治皇帝出家偈出家偈》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毁一切烦恼敌

生老病迉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顺治皇帝出家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