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岭新村松花蛋是什么蛋地方

美食, 餐厅餐饮, 团购,生活,优惠券-大众点评网
抱歉!页面无法访问......
错误信息:
currentDate: 19:31:59
userIp:121.235.207.107, 10.72.40.6
userAgent:Mozilla/5.0 (compatible, MSIE 11, Windows NT 6.3; Trident/7.0; rv:11.0) like Gecko
(C) dianp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 。大三线建设 ――宏伟深远的超级战略工程工程总投资:2053 亿元 工程期限:1958 年――1978 年“三线建设”,这个词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因为保密,是不见于报端的。即使当时的人们 说起,也十分神秘。今天的年轻人,更是少有所闻。 何谓“大三线”建设? 大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在 1964 年至 1978 年间,展开的、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 工业体系建设。 简单地说, 就是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建立相对于全国独立的、 “小 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讯体系、科 技研发体系和战略储备体系。什么要这样做?一句话,就是建立中华民族的“战略大后方”。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当时中国 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从军事经济学的 角度看, 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 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 射程之内; 而在沿海地区, 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 围中。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假如我们遭到强敌的夹击,发生象日本 侵略那样极端恶劣的形势,东北、华东工业区相继失守、大片国土沦丧的极端情况,我们依 然能够退守于高山大川,保存一个“微缩中国”,在四川和西南,部署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 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保持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不 至于被彻底打断,然后伺机反击。用心可谓极其良苦! 中国古代几千年处在“陆权”时代,中原王朝遭受入侵的威胁大多来自西北部游牧民族。 在东部,浩瀚的大海形成可靠的天然屏障,十分安全。当世界进入“海权”时代,中国的安全 格局发生了 180 度大转变。 从 1840 年至 1945 年的 105 年中, 中国遭受侵略的七次大规模战 争,无一不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发端。而我国最发达、富庶的经济区域和政治文化中心城市, 又都集中在东部沿海柔软的腹部。国家没有可靠的战略后方。1938 年到 1940 年,日本帝国 主义开始全面对中国进行战略合围时,国民政府才仓促把华东和华中 250 余家工厂迁入四 川。和蒋介石不同,毛泽东是有计划地实施战略布局。由于“大三线”建设,是在一个比英、 法、德面积总和还要大的区域,整个经济与文化得到再造,即使没有战争,也具有难以估量 的战略经济学意义。 为了抗御外敌,毛泽东提出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他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 后方,分别简称为一线、二线和大三线。按照中国军事经济地理区划,沿海地区是第一线, 包括沿海和边疆省区,如北京、上海、天津、辽宁、黑龙江、吉林、新疆、西藏、内蒙古、 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三线则是指长城以南、广东省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 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基本属于内地的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 青海 7 个省区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靠内地的一部分,共涉及 13 个省区。四川、云南、贵州及湘西、鄂西为西南三线,陕、甘、宁、青及豫西、晋西为西北 三线。相对于西北、西南的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腹地称小三线。用今天的概念来说,它 基本上是指不包括新疆、西藏和内蒙古在内的中国中西部。介于一、三线地区之间地带,就 是二线地区。 中国属于均衡型国土形状, 东西南北外围至中心地区距离相差不大, 可以明显地分出内外 线、 前后方。 从四个方位最顶端测量中国的中心点, 大致在甘肃兰州至陕西西安之间的宝鸡。 再从自然地形看,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由南至北是云贵高原、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喜 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天山山脉、贺兰山脉等,海拔几 千米以上, 地势险峻, 气候复杂, 形成难以逾越的天然半月形屏障。 历史上曾经远征欧、 亚、 非的马其顿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至此而止, 从未有任何一支外国军队能够从西部入侵中国内 地。东北部有大小兴安岭,也易守难攻。陆地疆域中惟有北部内蒙古高原中部,相当开阔, 大部为沙漠、草原,是一条易攻难守的通道,须后退到陕西秦岭、山西雁门关一带方有险要 可守。相对而言,东部沿海地势较为低缓,多为丘陵和平原,后退到太行山脉方有利据守。 于是,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确定将川、贵、云、陕、甘、宁、青和鄂、豫、湘西部作为三线 战备后方。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实行军事包围,对新中国的威胁依然主要来自东 南沿海。由于当时对苏联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和接受苏联经济援助,实际上将苏联作为大后 方,建设重心放在东北、华北地区。建设战略后方的问题并不紧迫。 1964 年 8 月 2 日,美国挑起“北部湾事件”,轰炸北越海军基地,越南战争规模迅速扩大, 并祸及中国境内。到 1966 年 8 月,驻扎越南的美军已经多达 42.9 万人,对东亚地缘安全构 成严重威胁。照片为 1965 年 2 月,游弋在南中国海的美军航空母舰 CV-61 突击者号(USS Ranger) 。 该舰是福莱斯特级的第三艘, 1954 年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工, 1956 年 9 月下水, 1957 年 8 月服役,满载排水量 81163 吨,载机 78 架。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派出了 22 艘次 航母参战。其中包括全部四艘福莱斯特级和小鹰号、企业号核动力航母。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什么要进行三线建设? 说到大三线的来由,就需要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1960 年中苏两国的关系急剧恶化, 苏联在我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对我虎视眈眈;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咄咄逼人,妄图反 攻大陆;1962 年,印度在中印边境挑起事端,直接导致中印军事冲突。1964 年,美国制定 了绝密报告《针对共产党中国核设施进行直接行动的基础》 ,试图出动空军袭击中国即将进 行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的核基地,并打算联合苏联进行。美国总统约翰逊和国务卿腊斯克、国 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就此进行了讨论, 并与台湾进行了具体商议。 美军航母在台湾海峡举行了 核战争演习,1964 年 8 月 2 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 舰发生激战,越南战争规模扩大,并延烧到中国南部地区,海南岛和北部湾沿岸都落下了美 国的炸弹和导弹,直接威胁中国安全。 面对战争威胁,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毅然决定,中止原来“抓吃穿用”的“三五”计划设想,8 月 19 日,李富春、薄一波、罗瑞卿联名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了《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 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 ,10 月 30 日,中央工作会议通过并下发了国家计委提出的《1965 年计划纲要(草案) 》 。决定从 1964 年起转而加紧进行战备工作,在云、贵、川、陕、甘、 宁、青等西部省区的三线后方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工业、交通、国防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地 区,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离东南海岸线七百公里以上,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 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 定形势下,成为理想的战略后方。 面对战争威胁,中国人民不得不付出暂时不能更快地提高生活水平的牺牲。1969 年,在 珍宝岛发生中苏边境大规模武装冲突, 苏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了用“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消灭中 国内地核基地的计划,并打算联合美国进行。面对再次的战争威胁,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 了“打一场恶仗”的号召,于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响彻天南海北,每一位中国人都 同仇敌忾,全民备战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的三线建设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大三线建设历时 1964---1978 计 14 年, 若包括 1958---1964 的前期 6 年共 20 年整, 核心时 间段为 1964---1972 计 8 年, 横贯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中, 国家在主要 13 个省和自治区 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 2052.68 亿元巨资,涉及 600 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重建、搬迁、合并, 整个工程规模史无前例。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民工的建 设者,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他们露宿风 餐,肩扛人挑,用十几年的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星罗棋布的 1100 多个大中型工矿企 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四川大三线建设头三年的最重要项目是“两基一线”。 “两基”就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 工业基地和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以作为战时军工生产的核心。“一线”就是修建 成昆铁路干线, 解决西南地区交通问题, 满足工业的能源、 原材料、 零部件以及产成品运输。 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大渡河大峡谷,成昆铁路关村坝隧道车站。1965 年 8 月 12 日由铁二局 以装药 388 吨,一次爆破 395000 立方米,完成了炸山填壑的壮举。夷平了山头,填平两个 深谷,造就了这个隧道内的车站,关村坝车站也被称为“一炮炸出来的火车站”。当年打通关 村坝隧道时,进出口创出了一个月双口过百米成洞的纪录,中央专门发来了贺电。中央为一 条隧道的进度发贺电,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关村坝隧道长达 6187 米,最大埋深 为 1650 米,是成昆铁路全线仅次于沙木拉打隧道(6379 米,当时的全国第一)的第二长隧 道,1966 年 5 月竣工。1973 年又在昆明端洞口外建明洞 80 米。在关村坝车站 10 公里外, 建有中国第三个铀浓缩生产基地(兰州 504 厂迁建) 。 工程奇迹――成昆铁路 1958 年 7 月,成昆铁路成都至峨嵋段开工,钢铁基地上马。铁道部西南设计分局(第二设 计院)及地质部先后调集了 5000 多名工程地质勘测人员,完成了 1.48 万平方千米的地质测 绘,钻探量达 21.27 万米。经过数年努力,勘测比较线路 1.1 万千米,制定大小比选方案 300 多个,基本绘制出线路蓝图。 成昆铁路营业里程全长 1090.9 千米,北起四川成都,从海拔 300 米左右的川西平原,傍峨 眉山麓南下,逆汹涌的大渡河转牛日河而上,攀越崎岖连绵的大小凉山,通过海拔 2300 米 左右的岷江与雅砻江的分水岭,经过西昌,沿奔流湍急的孙水河、安宁河、雅砻江,下至海 拔 1000 米左右的金沙江河谷, 连接攀枝花矿区, 再溯龙川江上至到海拔 1900 米左右的滇中 高原,南止于云南昆明,纵向贯穿了被高山峡谷大江大河封闭着的四川西南部和滇北地区。 成昆铁路沿线不仅地形复杂,地势险峻,由于历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情况极其复杂,存 在着山坡崩坍、落石、滑坡、泥石流等各种不良物理地质现象,至今仍使穿越成昆铁路的人 们心惊胆战。新的地质运动也较活跃,全线有 500 多千米位于烈度 7~9 度地震区。在这样 的地理环境下修建现代化铁路,必然桥隧密集,工程艰巨。 为了跨越地形障碍,全线建有桥梁 991 座,总延长 106.1 千米,其中 200 米以上的大桥 113 座;开凿隧道 427 座,总延长 344.7 千米,其中 3 千米以上的长隧 9 座,桥隧总长度占 到整条线路长度的 41.6%。由于地形限制,沿线 122 个车站有 42 个不得不全部或部分建造 在桥梁上和隧道里。 从金口河到埃岱段 58 千米的线路就有隧道 44 千米, 几乎成了地下铁道。 穿越全线最高点小相岭(海拔 2244 米)的沙马拉达隧道全长 6379 米,是当时全国最长的隧 道。 为了克服地势高差,全线设计了 7 处螺旋形、圆形、灯泡形盘山展线,13 次跨越牛日 河, 8 次跨安宁河, 47 次跨越龙川江。 牛日河上的尼波和洪峰两站之间直线距离只有 7 千米, 但高差达 142 米,自然坡度 20‰以上,不得不将线路以 16‰的最大限制坡度在山间三叠交 叉,跨大中桥 6 座,隧道 11 座,线路延长了一倍。在地势险峻的龙川江峡谷,由于隧道在 大山里迂回重叠,进口和出口竟出现在同一个方向,不过高度已差了几十米。 1964 年 8 月,成昆线大会战拉开了序幕。一时间,原先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帐篷点点, 红旗招展,在“气死猴子吓死鹰”的悬岩峭壁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工程在各方面支援配 合下,进展顺利。1965 年末,川黔、贵昆两线接近完成,铁道兵两个师转战成昆线,建设 者增加到 40 万,施工很快达到高潮,按当时的进度原定 1968 年“七一”建成通车的计划完全 可以实现。 1969 年 8 月,在珍宝岛之战后紧迫的国际形势下,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发出“成昆铁路务必于 1970 年 7 月 1 日全线通车”的命令,并指令新成立的铁道兵 西南指挥部统一领导施工。 筑路大军奋起响应, 短短数十天内, 数万铁路员工兼程返回工地。 9 月 1 日,沉寂两年的成昆铁路北段全面恢复施工,建设者们克服了千难万险,工程一路突 进。经过 10 个月的突击抢建,成昆线南北段终于按期在四川省西昌礼州实现了铺轨对接。7 月 22 日全线试通车,1971 年 1 月 1 日即正式交付运营。 按当时物价计算,成昆铁路总投资 30.75 亿元,平均每千米造价 282 万元,是当时普通平原 铁路平均每千米造价的 4 倍以上,简单的量化折算,成昆铁路的建造难度是普通铁路的 4 倍以上,修筑一千千米的成昆铁路相当于修筑四千千米的普通铁路。 成昆铁路建设使我国的铁路修建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为人类在险峻复杂的山区建设高 标准的铁路创造了成功的范例。1985 年成昆铁路设计及建设和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究设 计一起,首批荣获国家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成昆铁路建设者们创造出功垂千秋万代的业绩, 谱写出新中国筑路史上的壮烈诗篇。 成昆铁 路建设工程转战在高山深谷之间,沿线环境艰苦、后勤保障物资供应不足,但建设者们士气 高昂。在同隧道塌方等险情斗争上,许多铁道兵指战员、铁路员工冒着危险,排除险情,不 少人光荣负伤, 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路上几乎每个新建火车站都有一个烈士陵园 或墓地,默默注视着来往的列车。修建成昆线时所牺牲的铁道兵指战员、铁路工人和民兵的 总人数, 迄今未见权威详尽的统计数字, 各种资料说法不一, 从 1000 多人到 3000 多人不等。 一般的说法,铁道兵牺牲达 1000 多人,根据《当代四川铁路》的介绍,铁道部第二工程局 的一个单位因工牺牲的即达 600 多人,另一个单位在两次洪水、泥石流中就有 130 人殉职。 成昆铁路建设是一场战争, 牺牲的烈士们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 在谈到“三线”建设时,曾经说:“在当时困难的政治、经济、自然条件下,广大干部、工人、 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所表现出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永远值得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虽然成昆铁路是作为国防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而诞生的, 但实际上, 它所起到的作用远不 止是备战,一位社会学家评称:成昆铁路和攀钢建设至少影响和改变了西南地区 2000 万人 的命运,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 50 年。成昆铁路与贵昆、川黔、成渝铁路相连,构成 了西南环状路网,并有宝成、湘黔、黔桂三条通往西北、中南、华南的通道,彻底改变了建 国前西南几乎没有像样铁路的历史。在成昆铁路铺通的同时,1970 年 7 月 10 日,攀枝花钢 铁厂一号高炉正式投产。此后历经二十余年,攀枝花两期工程全部建成。最终在一片荒凉干 热的河谷间,形成了中国最大的铁路用钢、钒制品、钛原料和钛白粉生产基地和西部重要的 重工业城市。依托成昆铁路,重要的航天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在 70 年代末被建立 起来。 随着三线建设进一步发展, 襄渝铁路也于 60 年代末上马, 吸取了成昆铁路建设的经验教训, 以铁道兵为主进行修筑,1973 年便建成通车,沟通了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与华中地区的 联系,并依托襄渝铁路,在湖北十堰建成第二汽车制造厂。同期,贯穿鄂西、湘西和桂北, 作为京广铁路南段“备份线”的枝柳铁路 (枝城长江大桥建成后扩展为从太原南下纵贯到湛江 的通道)也开工建设。这两条西南三线铁路干线,也都是在地质地理状况十分恶劣的地区修 建的。 在铁路交通先行的前提下, 西南诸省的工业进行全面深刻的再造, 建成了基本完备的钢 铁、能源、有色金属、电子、化学、机械等重工业体系,奠定了现在的发展基础。其中一部 分后来被称为西部脊柱,如攀枝花、酒泉、金川等钢铁冶金基地,酒泉、西昌航天卫星发射 中心,葛洲坝、刘家峡等水电站,六盘水、渭北煤炭基地,长城、水城等大型钢厂,贵州、 汉中航空基地,川西核工业基地,长江中上游造船基地,四川、江汉、长庆、中原等油气田, 重庆、豫西、鄂西、湘西常规兵器工业基地,湖北中国第二汽车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 机厂、东方锅炉厂等制造基地,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 这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 局,带动了中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 国防科技工业方面, 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 以成都为中心的航空工业基 地、 长江上游的船舶工业基地以及以绵阳为中心的国防尖端科技研制基地, 足以为现代化军 队提供种类齐全的武器装备,形成了坚固的战略大后方,“中国的避难所”。 大三线建设也造就了不少人。 如文革期间分配到刘家峡水电站工作的胡锦涛、 分配到湖北十 堰市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作的王兆国, 还有后来担任重要工作的一大批干部, 就是在三线建设 的大熔炉中锤炼出来的优秀人才。 三线建设,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空前的建设战略工程。 2012 年 8 月 7 日,拍摄的贵州安顺云马飞机制造厂住宅区旧址。云马飞机制造厂(130 厂) 成立于 1965 年,是 011 航空基地的主力工厂之一。近年来逐渐搬迁至贵阳、安顺等地。与 其说云马厂是一个厂,还不如说它是一座小镇,有厂房,有住宅区,有菜场,有学校,有文 化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山沟因工业化而兴,因市场化而废。随着工厂搬迁,山沟最终 变为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 三线工程“凤凰涅” 1980 年代后,伴随着改革开放与冷战趋于缓和,三线建设由保密名词逐渐见于报端。而改 革开放后,许多三线建设单位由于位置偏僻闭塞而难有发展。1983 年 12 月,中国政府在成 都设立国务院三线办公室(1990 年代改为国家计委三线办公室,21 世纪后又改名为国防科 工委三线协调中心) 。 1984 年 11 月,国务院三线办公室(1983 年 12 月成立,90 年代改为国家计委三线办公室, 21 世纪初至今为国防科工委三线协调中心,设在成都)在成都召开会议,确定第一批调整 121 个单位,其中关停 9 个,迁建和部分迁建 49 个,迁并 48 个,全部转产 15 个。到 2005 年,国家共规划安排调整项目 201 项,三线建设调改工作全部顺利完成。一些对原料依赖性 强的加工企业搬到产粮、产棉区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中小城市如孝感、咸阳、宝鸡、沙市 附近;一些生产家用电器、日用消费品、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拖拉机等机械、电子产品 的企业,搬到人口较为稠密、有广阔消费市场、也有加工协作工业的中等城市,如襄樊、汉 中、德阳、绵阳、天水附近;还有一部分技术密集的现代化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搬到武汉、 郑州、成都、重庆、西安、兰州、长沙等科研教育集中、信息交流频繁的省会大城市附近。 而一些未迁移的企业,则逐步走向荒废关闭。也有部分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得以继续生存, 但生产门类已经发生发生巨大变化,如重庆著名的 816 工程。 经过以“军转民”为中心的调整改造、发挥效益的再创业阶段,大部分三线企业实现了适应市 场经济的凤凰涅。 它们许多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用企业, 如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变为生产“神 龙”轿车系列的东风汽车集团, 重庆兵器工业基地变成占世界产量第一的“嘉陵”摩托车集团; 有些已经面向国际市场, 如西昌导弹基地变为卫星城, 用长征系列火箭为世界多个国家发射 了卫星。如今,酒泉航天基地又实现了中国人邀游太空的梦想。 2000 年,成昆铁路全线电气化完工,运能大为提高;今天,将成昆铁路扩建为复线的设想 也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在国家经济实力和铁路建设水平大为提高的今天, 这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目前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某种意义上接替了三线建设, 成为中央政府新的对三 线地区的经济政策。 而目前中国年轻人对三线和三线建设大多已不甚熟悉了解。 三线建设与 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标本, 已经逐渐走入历史。 但是其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及其他社会 影响并未结束。 三线建设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 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 的局面,带动了中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堪称中国历史上空前的西部建设战略。 三线企业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工业标本,已经成为历史。但作为蕴含精神摇篮的产业,正期 待着新生。 三线建设“基地”分布 011 基地:贵州安顺。歼击机和教练机生产基地。 012 基地:陕西汉中。预计建设成歼击机生产基地,1975 年,中央决定西安飞机设计所研制 的运八飞机由 012 基地继续研制,基地变为运输机制造基地。1979 年彤辉机械厂、劲松机 械厂和 012 飞机设计所分出单独设立陕西飞机制造公司,012 基地成了航空配件生产基地。 1980 年,运八飞机投入批量生产。 013 基地(湖南航空) :张家界―长沙。管辖几个航空配件厂(主要是 3028 厂湘陵机械厂) 和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第三设计院。 014 基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河南洛阳。158 厂南峰公司从汉中迁来,专门制造空空导 弹。 061 基地(江南航天)贵州遵义。防空导弹生产基地,航二院分建。 062 基地(航天七院)四川万源―成都。火箭/弹道导弹生产基地。航一院分建。 063 基地(航天四院) :陕西西安。 064 基地(并入 062 基地) :四川达州。 066 基地(三江航天) :湖北远安―孝感。飞航导弹生产基地(红鸟) 。航三院分建。 067 基地(航天六院) :陕西凤县―西安。液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航一院分建。 068 基地(湖南航天) :湖南邵阳 4 县 1 市―长沙。航二院分建。1970 年始建,1978 年停建, 1994 年搬迁到长沙。 081 基地(川北电子) : 四川广元。原 0821 指挥部,1965 年开始兴建, 为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082 基地:四川成都东郊电子工业基地。 083 基地(振华电子) :贵州都匀。 541 总厂:坦克制造基地,机关在山西闻喜东镇,厂区分布在山西绛县、翼城和垣曲。 大三线建设主要成就 中国二汽 (湖北省十堰市) 中国第二大汽车集团 江汉油田 (湖北省潜江市) 长庆油田 (陕西省) 中国第三大油田 酒泉钢铁集团 (甘肃酒泉) 西北铝加工厂 (甘肃兰州) 攀枝花钢铁集团 (四川攀枝花) 中国第五大钢铁集团 贺兰山煤炭基地 (宁夏石嘴山市) 酒泉航天发射中心 (甘肃酒泉) 中国最大航天发射场 西昌航天发射中心 (四川西昌)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 (甘肃金昌) 嘉陵摩托车集团 (重庆市) 世界最大摩托车生产商 六盘水煤炭工业基地(贵州六盘水) 德阳第二重型机器厂(四川德阳) 超大型机械生产商 洛阳玻璃厂 (河南省洛阳市) 成都飞机制造厂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东方电机厂 东方汽轮机厂 东方锅炉厂 成昆铁路 (成都――昆明) 全长 1091 公里 焦枝铁路 (焦作――枝城) 全长 772 公里 湘黔铁路 (株洲――贵定) 全长 905 公里 襄渝铁路 (襄樊――重庆) 全长 895 公里 青藏铁路一期 (西宁――南山口) 全长 814 公里 刘家峡水电站 总装机容量 122.5 万千瓦,年发电量 57 亿度 丹江口水电站 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 葛洲坝水电站 (湖北省宜昌市) 总装机容量 271.5 万千瓦,年发电量 161 亿度 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陕西汉中飞机工业基地(012 基地) 。1964 年 10 月 28 日经国防工业办公室批准,在汉中县 成立“三机部陕南地区新厂筹建处”,拉开了汉中三线建设的序幕。1966 年 11 月 4 日三机部 向成都 420 厂(今天的成都发动机集团公司)下达包建任务,要求其在陕西汉中迅速建设一 套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要求在两年内建成年产歼击机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整机 1000 台,以及 相应的零备件。包建的发动机厂共六个:470 总装厂(东风劲机械厂) 、480 大件加工厂(奔 腾急机械厂) 、490 冲压焊接厂(震五洲机械厂) 、370 叶片毛胚厂(奋千均机械厂) 、380 叶 片加工厂(清玉宁机械厂) 、390 中小零件厂(江山娇机械厂) 。同时加上配套的精密工具厂、 通用工具厂、铸造厂、机修备件厂、分仓库、油库等,一共是十厂二库。1973 年 2 月 21 日 三机部通知,为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突出重点,加速汉中基地飞机工厂的建设,决定汉中基 地的三个发动机厂(470 厂、490 厂、380 厂)在“四五”期间缓建(实际上停建了) 。 现在, 182 厂的运八飞机发动机由株州 331 厂提供。 贵州国营红林机械厂(143 厂)始建于 1966 年 10 月,1970 年建成投产,负责生产飞机液压 部件和航空燃油控制系统。 老厂区位于贵州省黔西县红林彝族苗族乡穿洞村穿洞组, 建于一 个大型天然溶洞中,洞长 180 米,高 20 米,宽 30 米,厂房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 8670 平方米,有 215 间房间,分为热处理车间、材料仓库、产品设计室、装配试验车间、机修、 铸造、锻造、表面处理、装配车间等。1991 年整体搬迁至贵阳。 湖北十堰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现在的东风汽车集团。 1958 年甘肃地质局在金昌市祁连山北麓,发现中国最大的镍矿――永昌镍矿。1959 年地质 部决定成立永昌镍矿,1961 年更名为金川有色金属公司。1964 年金川公司生产出第一批电 解镍,当年产量 22.43 吨。1966 年建成年产万吨矿石规模的金川一期工程,形成我国第一条 镍钴铂族金属生产线。照片为 1960 年代建厂初期的金川公司。2011 年金川集团实现营业收 入 1106 亿元,形成年产镍 15 万吨(世界第四) 、铜 60 万吨(国内第三) 、钴 1 万吨(世界 第二) 、化工产品 280 万吨的生产能力。 1958 年 9 月,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分别在西宁和老关角隧道开工。这条 铁路长约 846 公里,是我国第一条高原铁路。沿线海拔大部分在 3000 米以上,其海拔之高 峻、环境之艰苦(高寒缺氧,最低零下 35 摄氏度) 、技术之复杂、施工难度之大,在世界铁 路史也属罕见。西宁铁路局、铁道兵第十师、第七师等近十万建设者参与了工程。其中老关 角隧道长 4009 米,海拔 3680 米,通过 11 个大断裂层,每昼夜最大涌水量 1 万余吨,历时 20 年才建成。 泉吉峡隧道群桥隧相联, 要建 13 座短隧道和 6 座桥梁。 察尔汗盐湖段打进 5.7 万根挤密沙桩,灌黄沙 5 万立方,建成 135 公里的盐湖路基。风火山试验段海拔高达 4750 米。此外还建成 4 条支线,总长 139 公里。直至 1984 年 5 月,青藏铁路一期正式通车。铁 道兵共有 309 位烈士牺牲,其中十师 201 人,七师 108 人。一期工程积累的施工经验和实验 数据,为二期工程打下了基础。2006 年 7 月 1 日,总长 1956 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中 国人用 48 年时间,终于建成了这条世界屋脊上的天路。 1958 年 10 月成立的国营长虹机器厂(305 厂,德阳迁至绵阳城郊) ,是我国航空机载火控雷 达专业制造厂之一,也是一五期间 156 项重点工程之一。1973 年,长虹试制成功第一台 301 型 16 英寸黑白电视机,和 401 型 18 英寸彩色电视机。影像里这些阀木建厂的年轻人,便是 中国第一代电子工业创业者。2011 年,四川长虹集团实现销售收入 723 亿元,在职员工 5.8 万人。 1958 年 9 月,上海华东钢铁建筑厂部分搬迁至广西柳州,创建了柳州工程机械厂。1960 年 7 月 1 日,柳工试制成功 80 马力履带式推土机,开启了生产工程机械的历史。1966 年 10 月 1 日,我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Z435 型装载机,在广西柳州工程机械厂下线。该机装 载量为 3.5 吨,斗容 1.7 立方米,装配 165 马力柴油机,共生产了 3000 多台,直至 1982 年 停产。该机是中国装载机的鼻祖。2011 年柳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220 亿元,在职员工 1.6 万人。 1960 年代初的贵州都匀火车站老照片,当时站房还是平房。都匀于 1958 年建市,是贵州继 贵阳、安顺后成立的第三个地级市。三线建设时,贵州有 011 基地(贵航) 、061 基地(遵 义) 、083 基地(都匀)三个基地。1965 年,四机部在都匀设立 083 基地三线建设指挥部, 后来演变为电子部贵州管理局,下辖 22 个企业、4 个事业单位,职工约 3 万人,分属雷达 局、机械局、仪器仪表局等部门,分布在都匀、凯里、遵义等地。 1964 年,上海柴油机厂抽调 1473 名职工,对口援建贵州柴油机厂,并供应全部 135 柴油机 图纸、工艺文件和生产设备,1966 年建成投产。该厂是西南地区第一座生产高速柴油机及 其配套产品的专业化工厂。1960 年代起,到 1977 年止,上海机电局先后有近百家企业,抽 调 4 万多名职工和近万台设备,支援大三线工业建设。2005 年,贵州柴油机厂破产。 1964 年 2 月 25 日, 二机部(核工业部前身)决定在核武器局 (北京九局) 和核武器研究所 (九 所)基础上,成立核武器研究院,对外称“二机部第九研究院”,青海海晏县金银滩 221 基地 称为“221 研究设计分院”。1965 年 5 月,根据三线建设要求,中央专委批准建设核武器研制 基地,代号“九二工程”,选址在四川绵阳和广元山区。主要基地在绵阳梓潼县长卿镇长卿 村八社, 长卿山西坡山脚“白家湾”内, 1965 年开始建设, 占地面积 581418 平方米, 建筑 167 栋,1969 年初步建成。1969 年 10 月,九院开始从青海金银滩搬迁至绵阳梓潼基地。这是我 国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王淦昌、邓稼先、于敏、陈能宽等两弹元勋(16 位院士) ,在此 工作十余年之久。在 1969 年至 1993 年的 24 年间,这片不起眼的穷山沟,是中国最尖端的 核武器研制机构。1993 年九院整体搬迁至绵阳科学城,此地荒废 10 年无人管理。直至 2002 年 8 月,四川铁骑力士集团整体收购了旧址,整修为红色旅游风景区。照片中的小屋,是当 年邓稼先居住的宿舍,如今变成了“邓稼先故居”。如果邓稼先知道自己奋斗了一生的核武器 研究院旧址,变成了收钱卖票的旅游区,不知道他会做何感想。 1964 年,成都飞机制造厂在歼-5 甲的基础上,研制歼教-5(歼击教练机) ,1966 年 5 月 8 日 程荣生首飞, 1967 年 11 月 30 日交付首架。 到 1983 年底共生产 974 架, 到 1986 年生产 1061 架。1989 年停产,总产量 1091 架,装备 987 架。曾经是八一飞行表演队用机,2009 年全部 退 役 , 装 备 涡 喷 -5 丁 发 动 机 。 照 片 摄 于 2010 年 珠 海 航 展 。 1965 年四川绵阳风洞基地建设老照片。在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科研人员在这里创业。 经过五十多年不懈努力, 这里建成了亚洲最大的航空风洞试验基地, 拥有各型风洞五十余座, 可 与 美 国 、 俄 罗 斯 比 肩 。 1965 年前后,贵州都匀,铁道部都匀桥梁厂(现中铁 15 局贵州路桥工程公司) ,该厂建于 1958 年 5 月,是国内最早的铁路混凝土预制品专业生产厂之一。都匀分局以前归柳州铁路 局管辖,1975 年湘黔铁路通车前,云南昆明、贵州贵阳到北京的火车,都要经黔桂、湘桂 铁路进京。 1965 年 1 月,根据三线建设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沿海省份部分重点大学科系,搬 迁至中西部地区建设分校, 首批院校有七所, 分别是: 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内迁至四川绵阳 (西 南科技大学前身) ;北京大学数学力学专业与技术物理系、无线电系,内迁至陕西汉中(陕 西理工学院前身) ;南京大学五个系内迁湖南常德桃源县开办分校(华南光电集团) ;上海华 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在四川自贡建设分校(四川理工学院前身) ;唐山铁道学院 内迁至四川峨嵋县(西南交通大学前身) ;大连医学院南迁至贵州遵义(遵义医学院) ;北京 矿业学院内迁至四川合川(中国矿业大学前身) ;照片为 1972 年,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四川自 贡 分院 校门。 三线 建设对 于平 衡中国 东西部 教育 资源 分配, 起到了 非常 大的 作用。 1965 年 4 月 25 日,一群重庆的建设者按照中央三线建设要求,奔赴四川省宜宾南溪县新添 乡的山沟里,筹建国营第 216 厂(国营长庆机器厂) 。该厂由重庆长安机器厂(重庆国营第 456 厂)的一条 54 式 12.7mm 高射机枪生产线迁建而来,原址为四川省通用机器厂,1966 年 9 月投产,1970 年扩建,1978 年军转民,生产外贸枪械。2006 年 12 月全厂搬迁至成都。 该厂在我国轻武器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照片为 216 厂原址生活区。 谁会想到在这个荒 僻的穷山沟里, 竟然有中国最重要的一个枪械企业。 大批建设者们为了祖国的需要奉献了一 生 最 宝 贵 的 年 华 。 四川省江油市松花岭,中航工业燃气涡轮研究院(代号 624 所) ,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基地, 创建于 1965 年 4 月。 这里建有亚洲唯一一座连续气源高空模拟试验台, 历时三十年才建成。 世界上拥有此类尖端设施的国家屈指可数。 该设施主要用于在地面模拟发动机运行时出现的 低温、 高温极限气流环境。 其中加温器能够把流量近 70 千克/秒的空气从常温加温到 500° C, 加温器运行一天所消耗的天然气,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44 万户家庭)一天的消耗量。降 温装置能够把近 50 千克/秒的空气从常温降至-70° C,其制冷量足够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在 夏天人人享受空调。抽气机最大抽气容积流量达到 27000 立方米/分,如此强大的抽气能力 能够在 3 分钟内将首都体育馆内的空气全部抽空,使其内部形成真空而被外界大气压力压 垮。其总装机容量为 17 万千瓦,高空台试验一天的用电量相当于一个 250 万人口的中型城 市日生活用量。 日耗水量相当于一个 450 万人口的大型城市日生活用水量! 该基地至今己完 成 WP-7、WP-13AII、WP-13B, AL-25, RD-33、FWP-14, WS-10,推比 10 核心机等 10 多个机 种的研究试验、排故试验和定型试验等任务。1965 年根据三线建设要求,辽宁沈阳中捷友谊机床厂(沈阳第二机床厂)立钻车间,整体 搬迁至宁夏中卫县,建设宁夏大河机床厂。1991 年宁夏大河机床厂搬迁至银川,2003 年进 行国企改制,拆分为三家。 1965 年 7 月 16 日,甘肃省陇西县三品石,西北铝加工厂(国营 113 厂)建厂誓师大会。该 厂是中国西北最大的铝加工基地,大部分人员设备由哈尔滨 101 厂(东北轻合金厂)迁入。 现为中铝集团西北铝加工厂分公司。中铝集团旗下五大铝加工基地(西南铝、西北铝、东北 轻合金、兰州铝业、山东铝业) ,全部是毛泽东时期建立的冶金企业。2011 年中铝集团销售 收入 2300 多亿元,员工近 20 万人。 1965 年 9 月 20 日上午 10 时 47 分,美国空军 479 联队一架 F-104C 型(56-883 号)战斗机 入侵中国海南岛西岸,并继续向广东徐闻方向深入飞行,企图横穿琼州海峡。10 时 58 分, 海军航空兵 4 师 10 团高翔、黄凤生奉命驾驶两架歼-6,打开加力进行高速拦截。11 时 33 分,高翔率先从距离敌机 291 米处开炮,一直打到 29 米!三门航炮的炮火将 F-104C 打得 凌空爆炸。高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打掉 F-104C 的人。美军飞行员菲利普 ? 史密斯(Philip Smith) ,在海南岛文昌县翁田镇抱虎港海面跳伞降落,上岸时被民兵符气合活捉。 直至 1973 年 3 月,美国从越南撤军后,我国政府释放了美军战俘史密斯。 1965 年 10 月 1 日,我国第一座重型汽车厂(四川汽车制造厂) ,在四川省大足县建成,引 进法国贝利埃公司的 GCH 重型军用越野车技术。 1966 年 6 月 15 日, 试制成两辆红岩 CQ260 重型越野汽车。装备重庆汽车发动机厂根据法国贝利埃仿制的 6140 型水冷柴油发动机,最 大排量 14 升,最大功率 290 马力。在 1965 年至 1976 年期间,工厂先后试制出六种车型, 其中红岩 CQ260、红岩 CQ261 汽车量产成为军用装备。2000 年改组为重庆重型汽车集团, 2003 年成立重庆红岩汽车有限公司,拥有红岩、斯太尔两大品牌。重庆陵川机械厂的女职工合影。国营陵川机械厂(167 厂)是 1965 年三线建设工程之一, 南京晨光机器厂(307 厂)部分军品项目,内迁至四川省华蓥山脚下的合川县清平镇,正式 定名为国营陵川机械厂。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搬迁、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建 厂目标,受到了国务院的通报表彰,打响了重庆兵器工业基地建设的第一炮。2000 年陵川 厂迁往成都,留下 24 万平方米的房屋建筑。 重庆市綦江区丛林镇海孔洞,是一个高 18-35 米,宽 18 米,深 210 米的天然溶洞。1938 年 江西南昌飞机厂因抗战迁至此洞,更名为第二飞机制造厂(海孔厂) ,员工 1200 余人,1947 年迁回南昌,1948 年被国民党强令迁往台湾。1965 年,山西晋林机械厂因三线建设迁入此 洞,主要生产大炮。2003 年晋林厂搬迁至四川彭州。此洞成为村民养磨菇、娃娃鱼的养殖 场。1966 年筹建的国营庆岩机械厂(5027 厂) ,位于重庆南川县文凤乡石峨大队,到 1970 年 7 月正式投入生产。建成总投资 4153.75 万元,总建筑面积 9.81 万平方米,占地 24 万平方米。 在三线建设中,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新建 14 个兵工厂,南川县就有 5 个(国营天兴仪表 厂、宁江机械厂、庆岩机械厂、红泉仪表厂、红山铸造厂) 。1997 年,红泉、红山、庆岩三 厂搬迁至重庆巴南区渔洞镇(川南布点的 10 个兵工厂均迁建于此) 。1966 年,陕西汉中南峰机械厂(202 厂) ,从湖南省株洲市搬到陕西汉中市南郑县小南海镇, 属于 012 基地,空空导弹总装厂,九十年代初搬迁到河南洛阳。1995 年前这里曾是一个上 万人的大厂。如今工厂迁走,人去楼空,占地 1299 亩的厂区一片萧条,山上主厂区 90 多幢 建筑至今空闲有待利用。 1966 年, 四川德阳, 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从捷克进口的 1.2 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进入调试阶 段。这是当时中国建设的第三台万吨水压机。该厂始建于 1958 年 10 月 13 日,原名西南重 型机器厂,数万人参加开工典礼,1959 年列入国家重点项目,筹建水压机、电炉、钢清、 减速器、一号、四号、五号、铸铁、锻压等九个车间,1971 年建成投产,以大型轧钢、锻 压设备、电站设备铸锻件和大型火炮、航空锻件为生产方向。1993 年更名为中国第二重型 机械集团, 列为中央直属关系国家命脉的重点企业目录。 2011 年二重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72.2 亿元,员工 1.3 万人。1966 年 8 月 16 日, 河南洛阳第一拖拉机厂, 以法国 GBC 越野卡车底盘为基础, 试制成功“东 方红 LT665”型军民两用重型越野卡车。1967 年月 10 月该车投入小批量生产,1970 年正式 投入批量生产,并实现了小批量出口。装备洛阳一拖根据捷克斯洛伐克太脱拉发动机,仿制 成功 8120F 型 V8 风冷柴油发动机,最大排量 13 升,最大功率 210 马力。该车装备部队后, 主要用于牵引 152 毫米加农榴弹炮。 毛泽东时期我国建立的大批重型汽车企业 (济南黄河牌、 重庆红岩牌、陕汽延安牌) ,在引进消化吸收技术的基础上,积累了自己的技术能量。为我 国在 1978 年改革开放后,与外国卡车巨头争夺中国市场份额,打下了雄厚基础。避免了轿 车行业全军覆没的局面。 1965 年 8 月 20 日,解放军地空导弹部队,将击落的台湾国民党流寇 4 架美制 U-2 高空侦察 机残骸,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公开展出。1961 年 2 月,美国中央情报局与台湾国民党流寇合 作,在桃园基地成立“黑猫中队”,由美国提供 U-2 高空侦察机,台湾提供飞行员,深入中国 大陆获取防空部署、核武导弹基地等航拍侦查照片,活动极其嚣张。1962 年 9 月至 1967 年 9 月,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在上饶、漳州、包头、嘉兴等地上空,采用红旗-2 防空导 弹,击落台湾国民党空军 U-2 型高空侦察机 5 架,俘虏叶常棣、张立义等飞行员,李南屏、 黄荣北、陈怀生坠机毙命。迫使台湾当局自 1968 年 3 月起停止使用该型飞机侦察大陆。 1967 年 3 月,西北导弹试验场(酒泉 20 基地)抽调人员,赶赴山西省岢岚县芦芽山主峰荷 叶坪(海拔 2783 米) ,建设华北导弹试验场(25 基地) ,代号 3201 工程。1968 年 12 月 18 日,太原基地成功发射首枚东风-3 型遥测弹,射程 2517.3 千米。这是中国第一个自主设计 建造的导弹试验场。 1976 年 1 月正式成立第 25 试验训练基地。 后来成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照 片 为 2011 年 2 月 22 日 , 资 源 一 号 02C 星 发 射 , 张 晓 祺 摄 。 1967 年 4 月 1 日,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简称二汽,现东风汽车集团)在湖北郧阳山区的 十堰大炉子沟,举行开工典礼大会。该厂自 1952 年即提出建设计划,其后历经三次下马, 出于军事战备考虑,1964 年,毛泽东主席明确提出要在三线建设中考虑第二汽车厂。1965 年 12 月 21 日,中央批准成立第二汽车厂筹备组,由饶斌(一机部副部长) 、齐抗(原南京 汽车厂厂长) 、李子政、张庆梓等人筹建二汽,对外称“国营东风机械厂”。设计年产 10 万辆 卡车(当时规模居世界第三位) ,其中 2.5 吨军用越野卡车 2.5 万辆,3.5 吨军用越野卡车 2 万辆,5.5 万辆 5 吨民用卡车。最终选址十堰山区,十堰东北 80 公里有 90 万千瓦的丹江口 水电站,南有襄樊作为依托。1969 年 2 月襄渝铁路(襄樊-重庆)全线开工,在十堰设站。 1971 年二汽进入土建高峰时期,全国派来的施工队伍多达 6 万人。在 190 平方公里范围的 21 条山沟里,共建了发动机、车架、车桥、传动轴、底盘、车厢、铸造、车轮、仪表等共 27 个专业厂。还有供十几万人生活的住房、学校、医院、商场、公园、马路、甚至火葬场。 这个穷山沟就此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卡车城――十堰市。 1975 年 1 月 3 日,湖北十堰二汽召开实现小批量生产能力祝捷大会,刚下线的 55 辆崭新的 EQ240 型 2.5 吨军用越野卡车,像一条长龙停在张湾到公园的老白公路上。一条五六米宽的 水泥公路,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1978 年首批民用 5 吨卡车投产。这些车辆参加了对越 自卫反击战。1978 年改革开放后,大批工业项目下马。1980 年,二汽被国家计委列入“停缓 建”企业目录,国家停发一切基建资金。当时二汽已有 3 万多名职工,2 万多台套设备,国 家投入 16.7 亿元,收支平衡。在二汽厂长黄正夏多方求援下,提出“不要国家资金,只要国 家政策”,自筹资金分期建厂的方案,终于挺过了生死关。1980 年 3 月 22 日,国务院下发 批准二汽续建的文件。依靠东风 5 吨民用汽车取得的成功,到 1985 年,二汽产销量,上缴 国家利税,均占全国汽车行业的 60%。但是到了 90 年代,二汽经营再次陷入困境,到 1998 年累计亏损 5.4 亿元。1999 年 6 月 17 日,二汽正式改制成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2000 年扭 亏为盈,产销量突破 22 万辆,盈利高达 13.8 亿元。此后东风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合资专业 户”。成立的合资企业有――东风雪铁龙(法国) 、东风日产(日本) 、东风本田(日本) 、东 风悦达起亚(韩国) 、东风裕隆(台湾) 。2011 年,东风汽车集团实现销售收入 4071 亿元, 产销 290 万辆,员工 13 万人。 1967 年 5 月, 沈阳第一机床厂部分搬迁到甘肃省天水市, 建设天水星火机床厂。 照片为 1970 年代天水星火机床厂生产车间。2011 年,星火机床实现销售收入 17.8 亿元。三线建设期间, 当时中国机床行业十八家重点骨干企业(当时称 18 罗汉) ,向中西部地区对口援建了 18 家 机床厂,后来成为“小 18 罗汉”。正是通过这种全国布局的工业体系建设,使得中国西部偏 远贫困地区,得以迈入了工业化大门。而到了改革开放后,这种工业体系在市场化大潮中被 严重摧毁。 这种奇怪现象恰恰符合工业化悖论――单纯以赚钱盈利来发展工业的国家, 根本 就不可能实现工业化。 正是毛泽东时期中国不惜代价的进行工业体系建设, 才最终使中国在 1978 年改革开放后,扛住了西方发达工业国带来的巨大压力,并赢得了与他们进行市场化 竞争的机会。 1967 年 10 月,贵州 011 基地筹建的贵航集团 302 医院临时医疗用房,位于贵州安顺虹山水 库旁。1997 年 1 月被评为贵州省首批二甲医院,2005 年搬迁至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企 业医院转变为社会医院。三线建设不单为西部贫困地区建设了 2000 多家现代化工矿企业, 也为西部地区的医疗、 教育、 社会发展, 注入了强大力量, 有效平衡了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
1960 年代,奋战在成昆铁路建设工地的女民兵们。1967 年,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厂,建成亚洲最大的 30000 吨级模锻水压机,装备重庆西南铝 加工厂(冶金部 112 厂)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模锻设备,至今能研制此类巨型机器的 国家屈指可数。被誉为我国工业“四大国宝”之一。2011 年,西南铝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137 亿元。 1968 年,北京开关厂部分内迁至甘肃省天水市,建设天水长城开关厂。填补中国中西部地 区输变电中压开关设备生产空白。现为长城电工集团,年产中压开关柜、断路器一万台套。 照片为 1970 年代中期的天水长城开关厂厂区大门。 2011 年, 长城电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18.4 亿元。 1969 年第 1 期《人民画报》增刊,1968 年 12 月 27 日,我国第二次氢弹试验,在新疆罗布 泊核试验场成功进行,首次采用含钚弹芯,轰五甲 94 号机(李文辉机组)空投,爆炸当量 300 万吨。 1970 年 5 月,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 所)抽调 500 多人和物资,抵达四川成都空军第十 三航校,组建第二歼击机研究所(番号称解放军第 611 研究所) ,即现在的成都飞机设计研 究所,协助 132 厂(成都飞机制造厂) ,专门从事歼-9 飞机的研制工作。1970 年,为了满足歼-9 飞机提出的“双二六”指标(极速 2.6 马赫,升限 2.6 万米) ,611 所提 出了采用鸭式布局的歼 9“双二五”机腹进气方案和“双二六”两侧进气方案,分别在绵阳基地 FL-21 风洞中进行了气动试验。要知道当时世界上还没有采用鸭式布局的喷气式战斗机。直 至 1971 年,瑞典 SaabD37 雷式战斗机(鸭式布局)才真正服役。由于歼-9 计划中屡次修改 战术指标,以及各种问题导致进展缓慢,最终在 1980 年终止研制计划。歼-9 计划中采用的 鸭式布局(歼 9-VI“双二五”机腹进气方案) ,后来演变为歼-10。歼-9 计划中采用的“双二六” 双发双垂尾方案(歼 9VI-II) ,可以看作是成飞研制歼-20 第四代隐形战斗机的技术起点。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厂总装现场。1970 年 5 月,贵州黎阳公司生产的首台涡喷发动机在安 顺平坝的菜花洞总装试车成功。同年 9 月 18 日,贵州 011 基地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架歼击 机在安顺双阳机场飞向蓝天。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建于 1965 年,由黎阳机械厂、新艺 机械厂、红湖机械厂、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和黎阳航空物资公司组成。“三厂、一所、一 库”均诞生于三线建设时期,现有职工 1.3 万人,各种设备 6000 余台套,形成 WP7 和 WP13 两大系列共 16 种型号的涡喷发动机的产品体系。 1970 年 6 月 29 日 4 点 42 分,四川攀枝花钢铁公司一期工程 1 号高炉建成出铁。攀钢 1 号 高炉炉容 1000 立方米,高炉系统四万多吨设备,由全国 26 个省市的 234 家工厂承制,炉壳 采用鞍钢生产的 32mm 16 锰合金钢板,由冶金工业部第 19 冶金建设公司(十九冶)安装。 2011 年,攀钢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525 亿元,粗钢产量 746 万吨,铁精矿 1155 万吨。 1970 年代,全国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四川重庆通用机器厂组织工人进行群众性体育活动。 该厂前身于 1925 年在上海创建,1937 年因抗战内迁至重庆,1952 年改为西南工业部 207 厂,1953 年更名为重庆通用机器厂,1962 年迁至现址,位于重庆江北区华新村西约 4.8 公 里的玉带山,是全国鼓风机、制冷机重点骨干企业之一。厂区占地 23.3 万平方米,设有重 型金工、鼓风机车间和设计、工艺等科室及研究所。 1970 年 12 月 26 日,毛泽东主席批准兴建湖北宜昌长江葛洲坝工程(当时称三三零工程) 。 12 月 30 日,工程在宜昌西陵峡口破土动工,上万名群众参加了开工典礼。湖北各县组织的 施工民工达十万余人。1981 年葛洲坝实现大江截流,1988 年建成发电。该工程是我国在长 江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总装机 277.7 万千瓦,年均发电 157 亿千瓦时。坝长 2595 米,坝高 70 米,坝宽 30 米,设三座船闸。27 孔泄水闸每秒最大泄洪量为 83900 立方米。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为沿江各省输送电力,极大改善了长江防洪和通航条件,为后 期长江大型水电站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设计施工经验。1998 年长江特大洪涝灾害时,葛洲 坝 参 加 了 三 次 削 峰 调 洪 。 1971 年 1 月 1 日,在四川绵阳基地投入使用的 1.4 米× 1.4 米低速风洞,试验范围 10~60 米 每 秒 。 余 江 摄 1971 年 5 月 21 日 10 点 59 分,四川攀枝花狮子山朱家包包铁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万吨大 爆破。由冶金工业部第 19 冶金建设公司(十九冶)组织实施,铁道兵、地方民兵等 36 个单 位三万余人参与,采用分层延发爆破法,耗用 9173 吨胺油炸药和 989 吨硝胺炸药。朱家包 包铁矿设计年产 750 万吨铁矿石,需要剥离 70 多米厚、1140 万立方米的岩土覆盖层。爆破 工程挖掘巷道 24 个,掘进 14562 米,设炸药室 586 个,挖掘土石方 13379 立方米。 四川进行三线建设时, 采用木排轮渡解决工业大件运输问题。 照片背景为乐山市金河口区已 经废弃的大渡河吊桥。古人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那个交通还不完善的年代,进行大规 模工业体系建设的难度,是今人所难以想象的。新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过发达工业化国家 两 百 年 的 历 史 , 那 是 几 代 中 国 人 汗 水 摔 八 瓣 才 打 拼 出 来 的 成 果 。 1971 年 10 月 1 日,在四川绵阳基地投入使用的 4 米× 3 米单回流式低速风洞,照片为风洞 导流片。试验范围 10-100 米每秒,电机功率 2050 千瓦。余江摄 1972 年 10 月 13 日,湘黔铁路在贵州翁塘车站胜利接轨。该路从湖南株洲至贵州贵阳,全 长 905 公里,设 108 个车站,是连接中国西南的重要通道,沿途地质复杂,工程艰巨。早在 1936 年从株洲田心站开工, 因抗战停工, 其后屡次重修, 直至 1970 年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 1975 年投入运营。 1973 年 10 月 19 日,襄渝铁路在陕西棕溪车站接轨。襄渝铁路(湖北襄樊-四川重庆) ,是 三线建设重点工程,全长 895.3 公里,全线有桥梁 716 座,隧道 405 座,桥隧总长占线路总 长的 45%。自 1968 年 4 月开始修建,1970 年 8 月铺通至达县(今达州) ,1975 年 11 月临时 运营,1978 年 6 月,襄渝铁路正式全线开通,成为出川重要通道。 1975 年,中国在四川绵阳基地建成的 0.6 米跨超声速风洞(FL-23) ,试验段风速 0.4-4.5 马 赫。是当时中国建成的第三座该类型风洞,沈阳飞机厂气动研究室,在 1960 年 2 月建成一 座 0.6 米跨超声速风洞,试验风速 0.3-4 马赫。南京航空学院也建成一座类似风洞,70 年代 进 行 过 技 术 改 造 。 1975 年 12 月 21 日,贵州 011 基地(贵州飞机制造厂)生产的歼六甲全天候歼击机首飞。 该机原为沈阳飞机厂和南昌飞机厂制造,后因质量问题,1974 年空军指定贵州飞机厂重新 研制,以便担负夜间作战任务。发动机采用 2 台涡喷-6 发动机,单台推力 25.497 千牛,加 力 推 力 31.871 千 牛 。 1976 年第 6 期《人民画报》 ,柳州汽车制造厂。该厂前身为 1954 年创建的柳州农业机械厂, 生产农用水泵,1969 年转产汽车,仿制南京跃进牌 130 汽车,命名为飞跃牌(后改为柳江 牌) 。 1973 年正式挂牌为柳州汽车制造厂, 1975 年借用二汽生产的东风 140 型 5 吨卡车底盘, 装配上海工农动力机械厂 6105Q 型柴油机,试制成功柳江牌 5 吨卡车,1981 年停产,1983 年成为东风联营厂,现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2010 年销售收入突破 120 亿元。 1976 年第 6 期《人民画报》 ,柳州拖拉机厂丰收-37 马力拖拉机。柳州拖拉机厂创建于 1958 年(原柳州动力机械厂) ,是当年全国 8 大拖拉机厂之一,年产 7000 辆。1982 年,柳州拖 拉机厂开始试制微型汽车, 1985 年正式更名为柳州微型汽车厂, 创立了“五菱”品牌; 到 1998 年产销已经达到 10 万辆, 是国内最大的微型汽车企业, 2002 年与美国通用汽车合资成立“通 用五菱”。2011 年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收入 460 亿元,产销 130 万辆。 1976 年第 7 期人民画报,秦川精密机床厂,测量机床齿轮精度。1965 年 6 月,按照三线建 设要求,上海机床厂部分内迁至陕西宝鸡,计划投资 2000 万元,职工 2000 人,新建秦川机 床厂。现有职工 3472 人,2009 年,秦川机床集团销售收入 47.58 亿元(含宝鸡机床) 。 8mx6m 低速风洞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风洞,位于四川绵阳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该 风洞始建于 1971 年,1978 年建成,1983 年通过国家鉴定。该风洞为直流闭口串列式双试验 段大型低速风洞,全长 237 米。动力系统是三台品字形排列的巨型风机,单个直径达 7 米, 总功率高达 7800 千瓦。最大试验风速 100 米秒。由科研人员的身高,便可以看出这个风洞 规 模 有 多 么 庞 大 。 红湖厂山洞厂房。贵州国营红湖机械厂,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夏云镇,始建于 1965 年, 占地 63 万平方米,是负责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可调喷口、扩散器、后机匣、火焰筒、工 作总管)的专业制造厂。1981 年 6 月,黎阳公司成立,红湖机械厂隶属于黎阳航空发动机 公司。 三线贵航研制生产的涡喷-13 系列发动机。1970 年 5 月 22 日 4 时 27 分,三线建设的贵州生 产出第一台涡喷-7 发动机在安顺平坝县的 460 厂总装成功,23 日 5 时 15 分,顺利地通过了 工厂试车。压气机转子、静子、涡轮转子、导向器、燃烧室和后机匣、加力扩散器和带可调 喷口的喷筒和各种叶片, 以及主燃油喷嘴和大小加力总管等主要部件, 都是 011 基地各发动 机厂的试制品。涡喷-13 从 1978 年开始研制,1985 年开始在歼-8Ⅱ上装机试飞。1993 年作 为 歼 -7E 飞 机 配 套 动 力 投 入 批 量 生 产 。 1966 年 9 月,刘培仁从沈阳黎明飞机发动机厂携妻带子奔赴贵州支援三线建设,成为一名 贵州航空工业的早期建设者。1971 年 5 月 18 日,时任原贵州航空工业管理局安吉铸造厂基 建木工排排长的他,在施工现场从 6 米高处摔落,导致外伤性截瘫。虽然卧床 40 多年,可 他 还 是 每 天 要 用 望 远 镜 观 看 窗 外 工 厂 的 变 化 。 贵州航空工业集团研制的歼教-7 高级教练机总设计师于新民,退休后仍然关心新机研制工 作。1981 年起,贵州航空集团以歼-7II 战斗机为原型开始研制工作,1985 年首飞,1987 年 定型装备部队。1988 年通过技术出口鉴定,曾出口至巴基斯坦和巴拿马等国。2004 年,贵 航在歼教-7 基础上研制了山鹰教练机。 这片巨大的空地,是曾经拥有万名职工的重庆第三棉纺厂。每过几天,都有一个叫王素芳的 80 多岁的老工人来这里,面对眼前的一切大哭一场。照片中几位年过古稀的老工人,都在 50 年前进厂,将一生交给了棉纺厂。重庆国棉三厂在 2005 年破产改制,与山东如意集团合 资。秦文摄 三线建设用 20 年时间在中国中西部地区, 建设了 2000 多家现代工矿业企业及科研院所。 这 张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工厂,仅仅是贵州三线建设的一部分。三线建设为中西部地区建设了 45 个工业产品重大科研、生产基地,形成了包括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核能、 航空、航天、兵工、电子、船舶工业等门类比较齐全的战略后方基地。仅军工部门的工程技 术人员就有 20 余万名。攀枝花、六盘水、十堰、德阳等一大批新兴工业城市,在荒原山沟 里拔地而起,成都、重庆、西安、兰州、贵阳、安顺、遵义等一大批古老的城镇,在注入工 业化能量后,拉近了与东部发达工业城市的差距。数百万建设者为此挥洒了青春和汗水,甚 至是宝贵的生命。这种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建设,在今天这个铜臭味遍地,眼里只认得钱的中 国,是难以想象的行为。 ――谁还会记得他们的努力和信仰?谁还会记得那个砥砺奋进的中国。 是谁在嘲笑他们?是谁在极力妖魔化那个时代?
赞助商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松花蛋是什么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