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人生有哪些在临终时最后悔的事有哪些?

  导读:有什么事情,会让你到临终前后悔不已?如果早点意识到,也许能让你换个活法、换种人生。
  美国版:临终关怀护士的亲耳所闻
  最近,一个“临终前你会后悔的事”的帖子在国内外网站上被疯狂转载,瞬间点醒了数万人。它的作者是美国一名叫博朗尼·迈尔的临终关怀护士,文中总结了生命走到尽头时人们最后悔的5件事情。——
  最悔:“希望当初我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第二:“希望当初我没有花这么多精力在工作上,错过了关注孩子成长的乐趣,错过了爱人温暖的陪伴”
  第三:“希望当初能有勇气表达我的感受,而不是长期压抑愤怒与消极情绪”
  第四:“希望当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联系,而没有因忙碌的生活忽略了曾经闪亮的友情”
  第五:“希望当初我能让自己活得开心点,而不是习惯了掩饰,在人前堆起笑脸”
  日本版:1000名患者向护士倾吐临终遗憾
  无独有偶,在日本也有这样一位年轻的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他在亲眼目睹、亲耳听到1000例患者的临终遗憾后,写下了《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一书,与美国的热帖内容不谋而合。其中,“没有注意身体健康”、“没能谈一场永存记忆的恋爱”、“没有留下自己生存过的证据”等,都成为了人们的“人生至悔”。活着的我们又该如何拥有一个不留遗憾的人生呢?
  别让这些遗憾变成你的遗憾
  本报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上海市心理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督导王国荣为大家一一解读,这25件事为何榜上有名?
  第一个遗憾: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
  大津秀一说:“人们临终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这一辈子啊,太短了。”有人削尖脑袋往上爬,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自甘平庸,也有人孜孜以求。人生有很多活法,千万别被别人的价值观“绑架”,不要把别人希望你过的生活当作是你想要的生活。想谈恋爱,现在就行动吧;想学点什么,现在就开始吧。人生就像个旅行团,你已经加入了,不走完全程,岂不可惜?
  第二个遗憾:没有实现梦想。
  当人们在生命尽头往回看时,往往会发现有好多梦想没有实现。“真正的后悔,其实不是因为没有实现梦想,多半是责怪自己没能尽100%的力量实现梦想。”坚持梦想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一个没有期限的梦想只是个梦,给梦想加一个“截止日期”,把它变成现实的目标,才更容易实现。
  第三个遗憾:做过对不起良心的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辈子不做错事,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便不肯杀生的佛家弟子,也难以避免走在路上踩死一只蚂蚁。为了生存而做的无损原则的“坏事”是可以被原谅的,与其背着负罪感生活,不如放下包袱往前看。
  第四个遗憾:被感情左右度过一生。
  现实生活中,感性的人总是嘲笑理性的人“活的太严肃”。其实,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又能如何?笑过、哭过、发泄过,生活也不会因此改变。也许真要等临终一刻才能明白,每天为之烦恼、痛苦、伤心、气愤、达到忍耐极限的事,是多么可笑和不值一提。
  第五个遗憾:没有尽力帮助过别人。
  或是冷漠,或是怕吃亏,让很多人不敢做个善良人。其实,善良的人很少后悔,他们活得坦然、心安,那是善良给予他们的美好回报。去帮助那些需要你的人,“被人需要”的感觉远比“索取”好得多。
  第六个遗憾:过于相信自己。
  我们都有过这样自大自负甚至唯我独尊的时刻,认为自己不后悔做过的任何一件事。这样虽然看起来很积极,但却显得盲目。总有一些事,别人比你想的细致周到,多听一句、多想一秒,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第七个遗憾:没有妥善安置财产。
  现在因为财产引发的家庭纠纷越来越多。其实,作为老人,一定要把处置财产当做一件重要的事,在世时就规划好。如果子女多,分配一定要公平,不要因为钱物,伤了孩子们间的感情。
  第八个遗憾:没有考虑过身后事。
  这一点和处置财产很相似。一个人活着,会留下很多印记。周围的人和事,都会因为你的离开而变化。提早规划一下,不但可以让自己更坦然接受生老病死,也能提醒自己好好享受人生。别等走不动路、听不懂话的时候,才发现还有很多事情没做。
  第九个遗憾:没有回故乡。
  每人心里都有一个地方被埋在最深处,却一生不忘———这就是故乡。很多人会念叨,等我退休了就回老家。往往等来等去,最后回家的只是一个骨灰盒。有生之年,尽量每年都回家看看,听听乡音、吃点美食。这个在地理上让你无法割舍的地方,也是你灵魂的一个居所。
  第十个遗憾:没有享受过美食。
  你是否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孩子,因为工作忙每顿饭都随便打发,或是为了健康每天只吃所谓的“营养”食物?吃饭,不仅为了饱腹,它还满足我们很多心理需求。品尝美食,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灵治疗。还有就是,别放弃任何一个和家人吃饭的机会,总有一天,这个饭桌上的人会慢慢消失。
  第十一个遗憾: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工作。
  在这个逐利的社会,工作、金钱、权势成为成功的金标准,很多人到老才后悔,那么好的青春,怎么都献给工作了呢?看看大自然的样子,感受季节的变化,聆听艺术的召唤,这些事情不会让你变富有,却会让你的人生有意义。
  第十二个遗憾:没有去想去的地方旅行。
  积攒了很多旅行计划却没有成行,因为孩子太小、钱太少、休假太少或是工作离不开?很多人都觉得,旅行任何时候都可以去,只有生病的人才懂得,旅行也是一种奢侈品。
  第十三个遗憾:没有和想见的人见面。
  可能是你小学时最喜欢的老师,可能是你的初恋,谁的生命都不能永恒,尤其是那些比你年长的人,哪怕身在异地,也可以专门拜访一下。我们应该抱着“一期一会”的观念生活。这是日本茶道的用语,“一期”就是一生,“一会”就是一次相会,说的是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不能重复,所以每一次的相会都变成了仅有的一次。
  第十四个遗憾:没能谈一场永存记忆的恋爱。
  爱,也是人存活世间的证明。我们经常看到,在一起的人未必不相爱,相爱的人却被迫分开,这是人生无常,也怪很多人自己没有努力。爱应该是一种忠诚和无私的付出,一种勇敢而无畏的表达,这是我们作为人的权利,千万不能只当儿戏。
  第十五个遗憾:一辈子都没有结婚。
  很多人年轻时觉得婚姻可有可无,一个人更自在。年纪大了却开始后悔,没有一个可以相互扶持的人。虽然好姻缘可遇不可求,但是也得自己努力,碰到合适的人千万不要犹豫。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最合适”的人,“比较合适”的人也不会等你一辈子。
  第十六个遗憾:没有生育孩子。
  现在很多人觉得,“我自己都还是孩子,怎么养孩子呢?”其实,为人父母,不仅是为了传承血脉,也是一种“活过的证据”。想想到了老年时儿孙满堂的欢乐,年轻时养育子女受的苦又算什么呢?
  第十七个遗憾:没有看到孩子结婚。
  有些子女认为“不结婚”是自己的私事,和父母没有关系。相反,很多老人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自己儿女结婚。婚姻确实是私事,但有时候,不结婚却是件“自私”的事。不妨也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努力了却他们的遗憾吧。
  第十八个遗憾:没有注意身体健康。
  年轻时,身体是可以最肆意挥霍的资本,熬夜、喝酒、抽烟……健康是这样一个东西,你拥有它的时候往往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失去它的时候才发现,它是那么的重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改掉一些坏习惯,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健康生活。
  第十九个遗憾:没有戒烟。
  很多癌症和慢性病都和吸烟有关,不少患者直到查出肺癌,才开始悔过没及早戒烟。很多人抱着侥幸的心理吸烟,觉得倒霉事不会落到自己头上。克制欲望需要勇气和付出,但你的付出会以“健康”这种方式再返还给你。
  第二十个遗憾:没有表明自己的真实意愿。
  我们怕得罪人,怕给别人添麻烦,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这样在无形中漠视了自己的真实意愿。其实,无论什么时候,都该说出你真实的想法。只要愿意沟通,你会发现,事情比你想得简单得多。
  第二十一个遗憾:没有认清活着的意义。
  活着,绝不仅仅是寿命的一个数字,而是你活的质量。大津秀一碰到过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他把生命仅剩的三个月,分成了许多个周期,每个周期做一件想做的事情。哪怕只剩一天,都用来过最好的生活。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第二十二个遗憾:没有留下自己生存过的证据。
  很多人觉得,留下房子、财产就是生存的证据,其实不对。既然在这个世界上走过,总该有些精神食粮留给后人。不管是工作、研究、学业上的成就,还是写给亲人、朋友的信,都是这样的“证据”。
  第二十三个遗憾:没有看透生死。
  看透生死不代表轻视生命,而是以一种更理性的姿态活着。中国人往往忌讳谈论死亡,其实,死亡只是所有生命共同的归途。不用忌讳,更不用惧怕。
  第二十四个遗憾:没有信仰。
  虽然很多人没有信仰一样活得很好,但是有信仰的人,会更透彻懂得人生的意义。尤其在面对困苦、无助的时候,信仰更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治愈力量。
  第二十五个遗憾:没有对深爱的人说“谢谢”。
  很多时候,我们在外彬彬有礼,对亲密的人说话却毫无顾忌。用好语言是人际交往的一门大学问,哪怕是亲近的人,也不必腼腆,要常说“谢谢”、“对不起”和“我爱你”,这是为感情保温的最好办法。
楼主发言:3次 发图:5张 | 更多
  《菩提只向心觅》-- 琼英·卓玛 Choying Drolma   一位尼泊爾尼師 (安尼) 的天籟之音,很感人琼英·卓玛,Choying Drolma,来自尼泊尔,是一个比丘尼。  Ani Choying Drolma,出生于1971年,尼泊尔。在她13岁时,进入一座位于喜玛拉雅山下,名叫Nagi的藏式佛教尼姑庵内修行。之后,她有幸师从禅师Tulku Urgyen Rinpoche学习参禅、咏唱、典礼与仪式等禅宗教仪,并很快成为出色的唱咏者。自 此,她一直服待老师直到他于1996年圆寂。而Tulku Urgyen Rinpoche喇嘛宽容博大的利他之心和处世态度也深深影响到Ani Choying Drolma。后来她有感当地妇女接受的教育过于落后并且不被重视,于是她成立了Nu ns Welfare Foundation of Nepal( 尼泊尔尼姑福利基金会 ),并在2000年开办了Arya Tara School,教授11-20岁刚开始修行的尼姑们诸如藏文、英文、数学、自然科学、 艺术以及禅宗等课程。  1993年,美国吉他手 Steve Tibbetts偶然拜访了一个位于Pharping的寺院,当时Nagi的一些女尼正在这儿学习,有天当她们在神殿做功课时,Steve被这神秘平和的歌声所吸引。这些流传了数百年的宗教歌曲丝毫未受外界影响,仍保持着最初的原始形态,平稳的曲调里透露着某种终极的纯净、详和的灵性光华。他极想把这歌声录下来,但由于当时他并未准备好录音设备,所以次年他带上自己设备亲赴偏远的Nagi寺院做正式的录音。回到家后,他再 加入自己的一些演奏,于是就有了这张令人惊异的专辑。  专辑名Cho( 意"断" )是藏式佛教里的一套祈祷仪式,也是Choying和她的同伴修行的功课之一,其大致涵意和我们常听到的"绝七情六欲"、"求六根清净"之类相仿,是一种提高修行者透过事物的实体表像从其无色无相的本质天性认知世界能力的修炼,而这些歌曲咏唱也被视做一种能增强和加深对教义的理解的修行内容。或者我们不用孜求那跳出五行方外的清明境界,但如能时常从这些喻含着亘古睿智的歌声中获得一份从容平静的心境,能免去一些不必要的执迷之苦。
  有点意思,我得仔细看看!
  很好,转了
  细细品味,有点意思~~~~~~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人生最后悔的事
  一个人在同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候,一定会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些思考,他要么欣慰,要么后悔。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6/view-2292490.htm  平凡人的这些思考应该具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却往往鲜为人知。相对于高不可攀的伟人,这些平凡人对人生的最后反思更容易启迪后人,让我们引以为鉴。在日本,有一位年轻的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在服务病人的时候,以一颗慈悲心,做了1000多名临终者表达人生遗憾的倾听者、见证者和记录者,撰写了一本珍贵的书籍《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   这些让临终者最后悔的事情没有一件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即便是没有实现的事情,临终者也没有一个把它们设想得多么冠冕堂皇,反而显得极其细小实在,犹如生命中的毛细血管,犹如心脏的一次不被关注的搏动。例如,有的最后悔“没有享受过美食”,有的最后悔“没有戒烟”,有的最后悔“没有对深爱的人说‘谢谢’”等。临终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反思到这些“细枝末节”,意味着生命的本质在于平凡和普通,一个人在一生中错过了平凡和普通,就会过得不真实、不饱满、不丰富,缺少本应该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不把平凡和普通朝实在处过,朝真的、善的和美的方向发展,即等于错过了美好幸福的人生。   这种在活着的人看来完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竟在临终者心里刮起了反思的风暴,带来了最纯粹、最善良又最难以释怀的后悔,确实值得一心追求“人上人”、“卓越不凡”、“大富大贵”的人去重新思考人生。   《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关于个人修养、人际交往、爱情婚姻、工作休闲、身心健康、梦想理想、精神信仰等方面。例如,有的最后悔“过于相信自己”,有的最后悔“做过对不起良心的事”,有的最后悔“没能谈一场永存记忆的恋爱”,有的最后悔“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工作”,有的最后悔“没有注意身体健康”,有的最后悔“没有回到故乡”,有的最后悔“没有看透生死”等。可以看出,临终者在最后思考人生时,很少纠葛在物质的贫富多寡、功名利禄的占有与否和个人的恩怨情仇上,他们不再患得患失,不再怨天尤人,不再自私自大,摆脱了物欲的控制,明了了“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道理,变得清澈、纯真、宽容、友善和觉悟,也许有的人活得不够正确,却死亡得正确,可谓朝闻夕死,死得其所。   更难得的是有的临终者最后悔“没有信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明白“虽然很多人没有信仰一样活得很好,但是有信仰的人,会更透彻地懂得人生的意义。尤其在面对困苦、无助的时候,信仰更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治愈力量”。而有的临终者最后悔“没有留下自己生存过的证据”,这种证据在他们看来绝不是你争我夺得到手的种种物质:“很多人觉得房子、财产就是生存的证据,其实不对。既然在这个世界上走过,总该有些精神食粮留给后人。”看来,一个人走到最后,最愿意的还是靠“精神证据”造福后人。   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幸福和快乐确实离不开物质基础,错误的人生只不过是让物质凌驾于一切,迷失了生活的真谛。这种人可以为了物质而不择手段,为了名利而伤害他人,变得浑浊、复杂、狭窄、凶暴和无知无觉,甚至到生命的最后也忽略心灵、看轻精神,既认不清活着的意义,也死得毫无后悔之心,看似圆满,实际在生之时已经亏欠多多,遭受了心灵空虚、精神枯萎的折磨和惩罚,是生时已有报应,而不是死时竟也成了“漏网之鱼”。   生而有后悔之心的人是幸福的,是有善报的,这不仅仅是宗教意义上的承诺,而是可以让一个人实实在在用心感觉到的,也能够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上观察到的。走到生命的最后,一个人依然心怀后悔,这才算是人生的圆满、生命的完整。   责任编辑:韩春丽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695被浏览151,233分享邀请回答86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4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人临终时最后消失的感觉是什么_百度知道
人临终时最后消失的感觉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人临终时最后消失的感觉是听觉
采纳率:100%
视觉先消失,然后,脑死亡后其他感觉也一起消失。
彼此的联系、断开了
应该是触觉
6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模拟人生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