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幸福港湾

【影评】评《雨人》——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的港湾
在1989年的奥斯卡上,有一部名为《雨人》的作品成为了当年的大赢家,该片一举斩获了包括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主,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在内的四项大奖。
能让此片在票房和口碑上双双丰收的原因,除了巴里.莱温森纯熟的导演技巧,达斯汀.霍夫曼和汤姆.克鲁斯的出色演出,更主要的,是影片关注了一群最容易被社会忽视的边缘人,即患有自闭症的“雨人”。
所谓“雨人”,是儿童自闭症的别称,特指那些具有某种特殊才能,但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片中,由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雷蒙因为患有自闭症而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到了疗养院,这使得他当时还年幼的弟弟查理(汤姆克鲁斯饰)根本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一个哥哥存在。
为了夺取父亲没有分给自己的三百万遗产,查理欲想通过争夺雷蒙的看护权来获得被父亲定为遗产受益人的雷蒙身上的三百万巨款,因此,他不得不久违与这个从未在他的记忆中出现过的哥哥相见了。
就和绝大多数患有自闭症的人一样,雷蒙缺乏基本的社交和生活自理能力。但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查理虽然生活中处处被自闭症困扰着,但是他却有着超强的记忆力,无论是旅馆里的电话簿,还是赌场里纸牌的花色,只要他看到过的,就全部都能记住。达斯汀.霍夫曼几乎完美的将这位患有自闭症的雷蒙呈现在了观众面前,据说他为了塑造这个角色曾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和自闭症的患者一起相处,也许正因为这样的敬业精神,使得他扮演的雷蒙无论从表情还是动作上都十分的令人信服和动容。
导演没有试图通过塑造一个令人怜悯的自闭症患者的形象来勾起观众的同情,雷蒙虽然缺少基本的生活能力,但是他却一直在试图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雷蒙时时都在记着笔记,读过的任和书他都能过目不忘,即使和大部分人都不同,他也从未放弃过寻找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导演借由雷蒙,其实在向观众传达着一个这样的信息,不要带着任何有色眼镜去歧视那些少数边缘人群,我们只是看世界的角度不同,尊重和包容每一个不同的个体,承认每个人都有找寻自己人生价值的权利,才是每个人应该做的。
影片的题目“雨人”,其实有两层含义。其一便是上文提到过的,雨人是自闭症人群的别称,这也说明本片会围绕着患有自闭症的雷蒙展开。题目的第二层含义,则是和本片的另一位主角查理有关。
查理儿时每每悲伤难过时,记忆里总有一个叫雨人的人在他身边安慰自己,对于童年甚少感受过家庭温暖的查理,雨人与他便是童年中唯一温暖的存在。从查理儿时的经历,关于本片的另一个主题便很明确了,便是家庭和亲情,通过查理与童年那个雨人的再次相遇,他将与自己一直回避的家达成和解。
因为幼年丧母,查理从小就缺乏家庭的温暖,与父亲关系的恶化,更是使他在亲情方面大有缺失。查理的第一次出场,就是极其偏执和强势的,他的这种性格其实是为了保护内心脆弱自我。
女友责怪查理什么都不和自己说,印证了他因为甚少感受过亲人的关爱,而不懂得如何与身边人建立亲密关系。为了不让自己受到伤害,查理必须时时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筑起一堵高高的围墙。阿汤哥当年刚刚演完《壮志凌云》,正是人气爆棚之时,他在本片中将查理外在的强势和内在的敏感脆弱分寸拿捏得很到位,虽然整个角色的转变外化到情绪上的层次还略显生疏,但是也足能够看出他的努力和付出了。
就是这样一个用表面的攻击性来隐藏内心中脆弱孩子的查理,在遇到雷蒙后,竟慢慢的重新理解了家的含义。在查理与雷蒙的相处关系中,查理必须扮演一个监护人的形象,无论他最初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就算单纯的为了安抚雷蒙,查理也必须去试图理解雷蒙的感受。从曾经对他人的不管不顾,到现在必须去照顾别人,查理一点点的开始理解为人父母的感受,也慢慢的意识到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无知。
二人关系的转折点,出现在影片的中间段落。在查理和雷蒙入住到一家汽车旅馆后,查理偶然从雷蒙嘴里得知,自己儿时幻想出来的每次都安慰自己的rain man,居然就是雷蒙,因为雨人和雷蒙的英语发音相似,所以当时年幼的查理才会叫错。而后,查理无意中打开了流着热水的水龙头,雷蒙竟尖叫了起来,查理这才突然想了起来,这个曾一直照顾和呵护自己的雷蒙,其实是父母为了保护自己才被送到疗养院的,也因此查理才记不得自己有个哥哥。
雷蒙被热水惊吓到后,嘴里一直念叨着不能让宝宝受伤,看得出因为误伤了查理在他内心留下了极大的阴影。在查理的安慰下,雷蒙慢慢的恢复了平静,他拍了拍查理的头后离开了浴室。
就在雷蒙拍了拍查理头的瞬间,竖在他俩之间那堵无形的墙被顷刻间破除了。雷蒙的敏感和看到热水后的过激反应,其实都在暗示这个曾深爱和想照顾自己弟弟的哥哥,因为自己的病而给弟弟造成威胁后的内疚和不安。病痛的缠绕加之无法与亲人在一起,令雷蒙承受了无法想象的痛苦,查理看着眼前的雷蒙,无数的抱怨都在这一瞬间烟消云散。
从开始的不适应,到逐渐的相互依靠,观众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二人关系的转变。在查理和雷蒙最初相遇时,查理总是与雷蒙保持着距离,对于雷蒙的请求他也表现出了极其不耐烦的态度,这尤为体现在雷蒙向查理询问要枫糖浆时,查理直接对雷蒙诉诸暴力。
但这样的情况,随着二人的相识相知逐渐有了转变,比如在赌场时,因为雷蒙想学跳舞,查理会主动陪雷蒙练舞,甚至在舞蹈后还给了雷蒙一个拥抱。
再比如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有一个明显呼应开篇不久后餐厅的一场戏,之前还会嫌弃雷蒙无理求情的查理,居然主动地带查理去吃他爱吃的华夫饼,甚至把查理想要的枫糖浆早早的放在了他面前。这些细节的处理都意在说明查理在与雷蒙的相处中一点点的解开了自己过去的心结,对于家庭和亲情也逐渐的有了新的认识。
影片最令人感动的段落,出现在故事的结尾部分,心理医生不顾雷蒙感受的接连追问,让雷蒙几近崩溃。为了不让雷蒙再这样痛苦,查理选择了将雷蒙的监护权还给疗养院,兄弟俩在彼此心知肚明不能再在一起度日之时,将头靠在了对方的头上。
雷蒙虽然不会说,但是却用行动表明了他对于弟弟的依恋,而对于查理来说,雷蒙也不再是自己争夺遗产的工具,而是一个自己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家人。比起直白的台词,二人这样亲密的动作更能凸显出彼此间关系的进一步拉近,以及最终的重归于好。
对于家的渴望,对于自闭症人群的关注,导演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为观众炮制了一部温暖人心的亲情故事。也许影片的节奏放在现在多少有些拖沓,但正是这慢火烹制的故事,才让我们如此的感动。找个地方,静静地坐下来欣赏这部电影,相信你会收获不一样的感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心灵作一次短暂的旅行,寻找一个停靠的港湾-搜狐博客
心灵作一次短暂的旅行,寻找一个停靠的港湾
请稍候,正在下载...
提示:您需要开启Javascript
检测到您使用的浏览器不支持脚本语言(javascript),或该功能已被禁用。
提供了一套非常强大的用户界面,可以让您很方便地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个性主页。
如果您想体验这些新功能,需要开启浏览器的脚本(javascript)功能,然后。选择分类目录
看得见的远方&&(6)
记忆收集站&&(16)
UBCLE: I.Love.Blog.9&&(28)
[Feb.2014] 一个人生活:你学会的28件事&&(12)
好康推荐&&(6)
心情涂鸦墙&&(13)
我也忘了怎么说&&(10)
[Feb.2014] 一个人生活:你学会的28件事谢谢你那么坚持=)
你学会的28件事一定让你变成了个更好的人。
这是一条我们都很熟悉的乡间街道。
街道的一头是一所小学。我们世世代代,子子孙孙都在那一间小学上学。
是街道的另一头的阿嫲家。
我属于家中较年长的孙子。
也是他们当中最早踏入那所小学的其中一个。
下课的时候食堂总是有满满的人,
我好像怎么挤都永远看不到卖面阿姨的头。
阿嫲知道以后,
每个下课时间就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食堂。
然后我就会远远地站在后头,看着阿嫲小小的身躯
在一大群学生之中挣扎向前,
只为了买一盘那个时候我认为很好吃的食堂经济面。
再后来,我长大了一点。
我们被迫在学校放学后回到学校参加课外活动或是补习。
这之中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休息时间。
放学铃声响起阿嫲就会出现在校门口,
左手拉一个右手拉一个,嘴里嚷着另外一个,
带着我们过马路,有时还要背着我们那重重的书包。
我们回到阿嫲家吃午餐。
但是我们的嘴可叼了。我们总跟阿嫲预订好明天的午餐内容。
所以有时候阿嫲一大早就为我们买好了椰浆饭,有时是要到印度人店买煎饼。
有时候,我们最喜欢吃的是阿嫲煮的白粥和肉松。
阿嫲总是嘴里念着“每天吃这种没有营养啦”,但是却总是有求必应。
我们就是这样子长大。
但是我们长大了以后,又有另一群小孙子入学。
小孙子们长大,然后又有一群小孙子入学。
阿嫲的日子日复一日,面对我们这群基因很相似的小屁孩是很烦恼的。
但是她却从来没有埋怨过。
阿嫲后来身体状况都不是很好,
叔叔伯伯们准备好了一件房子让阿嫲阿公搬到住宅区,
因为好多个叔叔伯伯姑姑都住在同个住宅。
那样大家就可以常常去照顾阿嫲阿公,阿嫲也就不用打理着老家的琐琐碎碎。
但是阿嫲总是拒绝。
我不知道她是为了老家有太多属于她的回忆而执着,
或者是因为街道另一头的孙儿们而牵挂。
我们一天天长大,阿嫲也一天天地变老。
变老的是她的身体和体力。不变的是她从来都只会为了家人而付出的精神。
阿嫲有风湿,她却每天坐在井边洗完洗衣服。
阿嫲的行动开始有些变慢,她依旧每天为孩子孙子们煮饭打扫。
阿嫲从来不开口说”痛“,她咬紧牙根忍到终于不能再忍才会打电话,
找个最闲着的孩子带她看医生。
阿嫲的整个青春都跟着沉默固执的阿公一起奋斗。
他们在最艰苦的年代,养大了11个小孩。
也许没有让他们吃得锦衣玉食,但是也从没让哪一个孩子饿过。
我的每个叔叔伯伯姑姑,个个不烟不酒,
个个都有自己很美满的一个家。
而我们这群孙子之所以能在那么好的环境长大,那也全都是因为阿嫲。
但是也因为身于那艰苦的年代,
阿嫲对钱的价值观是很固执的。
她总是担心钱难赚,担心会麻烦别人,
所以病了痛了,总是不说。
我们总是很迟钝,因为没有听到阿嫲说痛,我们就以为她不痛。
阿嫲的一生都在为了别人而活。
她从来没有想要为自己买些什么,争取些什么。
她的快乐来自于丈夫,孩子们,和孙子们的快乐。
她的烦恼也是为了担心她在乎的人们有什么不快乐,有什么烦恼。
今天我回到了我熟悉的街道。
也回到了我熟悉的阿嫲家。
但是阿嫲家的布置却不是我所熟悉的,
客厅的沙发和电视机都不在了。
摆在中间的,是阿嫲笑得很羞涩的相片。
还有相片前的缕缕白烟,和两旁的蜡烛和黄花。
我看到了我最熟悉的阿嫲,
阿嫲却没有像平时一样,对我说“吃饱了吗?后面有煮,去吃!”
怎么办。这一次我连拒绝阿嫲的机会都没有了。
阿嫲在我的面前一直很健康,
总是笑得很开心。
所以我真的不曾想象自己有那么一天会变成再也没有阿嫲疼的小孩。
我开始害怕,
没有阿嫲以后,那还叫不叫“阿嫲家”?
阿嫲一直是凝聚我们一整个大家族的力量,没有了阿嫲以后,
我们又会有多少的岁月再也不踏上这条熟悉的路?
我的阿嫲,
那是我见过最勇敢,最执着,最义无反顾,最无怨无悔的女人。
现在的我和其他孙子们坐在灵柩边,写了这一篇,给我们的阿嫲。
我们都在害怕,
天亮以后我们终究必须要送走她的那件事。
亲爱的阿嫲,
我知道我们不该再让您操心,让您牵挂。
像你这样的阿嫲,
我们要怎么样舍得,才能不难过?
Advertisements
一个人生活你学会的第12件事:为你可能会有的脆弱,准备一份安全感
离家以前,
你为自己准备了好多好多的药。
头痛、肚子痛、呕吐、胃药、咳嗽药水、蚊虫咬伤。
朋友问你是不是打算要开间药房。
只有你自己知道,
那是你给你自己的安全感。
你带着属于自己一个完整的药箱,
走进自己一个人的生活。
你自己一个人生活。
最无助的日子,
大概是你生病的时候,而可以照顾你的人全不在身边。
你害怕自己没有力气去看医生。
你害怕没有人会发现你病了。
你害怕你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好起来。
你一个人病得迷迷糊糊。
你从床上挣扎爬起为自己煲粥。
你拍拍自己的头说“要快快康复”。
你拿出属于你的药箱,自己让自己不难受。
好的情况下,你吃吃药休息休息就可以好起来。
其实这样的状况发生不那么多次。
在一个人的生活里,
你其实是不容易病的。
你不知道是你的心理不允许自己生病,
还是连体抗力都有自知之明,而变得更坚强。
可能一个人生病又没人疼没人怜,
所以你觉得没有生病的必要。
而在偶尔你回到家里的时候,
在你可以卸下防备变得脆弱的时候,
就病得稀里糊涂乱七八糟。
是因为那个时候有人照顾,有人爱吗。
但是多数的时候 你一个人生活。
所以你为自己做好最坏的打算,
也为自己尽可能地最好准备。
你给你自己的安全感。
你不让生病的自己好起来,那你以为谁会来喂你吃药。
一个人生活,你学会的第12件事:为你可能会有的脆弱,准备一份安全感。
一个人生活你学会的第11件事:用自己的方式,喂饱自己
你依旧记得不久前这样的场景:
你信心满满地觉得 自己怎么可能煎不好一颗蛋。
你热了锅。然后把一颗鸡蛋华丽丽地打进锅里。
看起来似模似样。但好像忘了什么。
你忘了放油。
鸡蛋报销以后,煮碗快熟面总做得到吧。
于是你仔仔细细地跟着包装上的指示
往锅里装水,然后煮沸,然后放入调味包和面。
现在只要等个三分钟就够了。
你自豪地拍拍手决定去看电视三分钟。
等你再次想起时,你的快熟面早就成了干捞面。
类似的情节不止一次发生。
每次你被叫到厨房帮忙,你总是一脸委屈。
在准备要把菜倒入热锅里前,你总要做好一百厘米冲刺逃跑的准备。
炒个菜,你巴不得穿上防弹衣和头盔。
被一滴油溅到了,你的叫声就好像是被人拿刀剐了一样。
你总是拍拍脑袋,说“我这一辈子都学不会做菜!”
爱你的那些人们总是笑。
他们好爱笑你,因为他们好爱你。
他们包容并且对你无要求。
所以,你从前也总认为
不会做饭的女孩
好呆好萌好可爱。
可是后来,
你一个人生活。
你终于发现原来三餐是需要烦恼的。
而且那样的烦恼是天天存在的。
你烦恼今天来不来及吃早餐。
是牛奶加谷粮,还是做个三明治。
你烦恼午餐该吃什么。
家里的冰箱还有没有食材。
是不是要做个方便携带的食物,好当个便当带出门。
你烦恼晚餐该吃什么。
是不是应该煮得清淡些好消化,
还是煮得丰盛些因为午餐没吃饱。
你天天为同样的事情烦恼。
你一个人生活,
有时你太懒得为自己一个人下厨。
但是你也没有动力一个人到餐厅吃一餐饭。
最后你总会妥协,
为自己随随便便地煮了清清淡淡的一餐。
你天天为同样的事情烦恼。
你一个人生活,
你偶尔还是会失手无法捉拿好分量。
结果你偶尔吃不饱,
有时却吃不完。
吃不完的只好装入饭盒,然后
下一餐微波它继续吃。再吃不完,
下一餐微波它继续吃。
你就是这样子生活的。
从前那个害怕热油乱溅、嫌厨房太热的女孩不见了。
干练地在忙碌的一天里
用最快的速度解决自己的三餐。
你终于明白
没有谁是真的命中注定不属于厨房的。
那些说着“我永远学不会煮饭做菜”的人,
是因为他们有条件可以永远学不会。
他们有爱他们的人们在包容,在付出。
可是你一个人生活。
你没有条件说“我不会”,“我不敢”或是“我不想”。
你可以不做菜。
但就算是外带食物,那你也依旧必须要为三餐而烦恼。
因为你一个人生活,
你学着自力更生,
你学着照顾好你自己。
学会走进厨房,
可能这是以前的你从来没有想象过的转变。
从前的你可能根本不会相信会有那么一天。
而这样的转变,
却真真实实地让你以后的生活都变得不再一样。
一个人这样的生活,
好像把你变成了一个更独立的人。
也好像为你未来的家庭准备了一个更好的人。
你一个人生活。
你下厨。你为了三餐而烦恼。
你以为不和现实妥协,你还真的能不食人间烟火吗。
一个人生活,你学会的第11件事:用自己的方式,喂饱自己。
一个人生活你学会的第10件事:真心感谢,别人对你好的每件小事情
你曾是个不容易感动的人。
可能因为身边有太多人 对你太好。
他们为你制造数不清的小温馨、小惊喜。
他们为了打造了太多的好。你被宠着、被爱着。
所以你有恃无恐。
所以你不是那么容易被感动,
也就不是那么容易把人家用心的小事放在心上。
你有时忘了感动,也就
忘了珍惜,忘了感谢。
你一个人生活。
每个人都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中心。
再也没有人围着你转。
你终于懂了。
其实没有人有义务 必须对你好。
这样的领悟其实很痛。但
何尝不是一种成长。
你的生活里再也没有数不清的小窝心和小浪漫。
但是它们还是存在的。
那些你认识的新朋友、或是你不太熟悉的点头之交,
甚至可能是一些陌生人。
然后在某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时间点上,
他们闪耀着天使的光圈
带着笑容,为你做了些小事。
可能是有心想给你个美好的一天,
也有可能只是无意的举手之劳。
可能只是走在前头的人为你开了门,
可能是司机在你离开巴士时说的“愿你有个好天”,
可能是你缺了什么东西别人不假思索就借了给你,
可能是节日将近有人留了张匿名便条祝你节日快乐。
那一些看起来不是多大的事情,
却点亮了你的一整天。
甚至让你记着,好久好久。
在一个人的生活里,
你知道没有谁是必须对你好的。
所以你开始懂得珍惜、懂得感恩那一些
别人愿意为了你而付出的好。
哪怕只是很小的事。
可能是因为你变得容易感动,
所以在那么冷的一个人生活里,你依旧常常感觉那么温暖。
谁都不是谁的谁,你以为谁又有义务要对谁好。
一个人生活,你学会的第10件事:真心感谢,别人对你好的每件小事情。
一个人生活你学会的第9件事:有目标、有规划的一个人闲逛
你从前很爱到到处逛。
在那不愁没人陪你晃的日子。
逛街不需要理由。
想逛时就逛。有时间时就逛。
不是非要买些什么不可,
你甚至可以不带皮包,不带钱。
你只是单纯想逛逛。
有理由时你出门。没有理由时你依旧出门。
追求些什么呢?你说不上。
这么说吧,
你根本无意识自己在逛。
反正有人和你挽着手,或是推着推车,
或是一起看着橱窗里的某样东西
然后一起用眼神发出赞叹,又或者是浮夸地
看着对方说“这东西写着你的名字啊!必买必买!”
最后你有没有收获都好,
你就是已经习惯这种不一定有目的的随意逛。
但是后来,
你一个人生活。
从前你没有事时,就逛街。
现在你没有事时,就好好呆着。
可能看书,可能看电视,可能洗衣服,
可能什么都不做。
但在没有理由时你一个人逛街?那种机率微乎其微。
一个人的生活里。
你其实并没有变得讨厌逛街。
你依旧喜欢和新的朋友一起去探索新的世界。
但那都是在有人约、有人陪的时候。
如果自己一个人逛街,
那都是到了你非出门不可的状况。
而且你总是悄悄试探:有没有人也想一起逛。
一个人的生活里,有不少情况
你不得不出门,在没有人能够陪伴你的情况下。
你总是先做好规划。
可能写在纸上,可能写在心上。
那些你要买的东西,和你要走的路线。
一个人照着计划逛街。
你通常带着耳机,
可能是为了让自己感觉不那么孤单。
可能是为了让别人感觉你不是那么孤单。
你总是能速战速决。
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个人的“闲逛”。
可能是因为一个人,
不需要等别人慢慢看。
也不需要问问别人的意见“你觉得这个好还是哪个好”。
看到让你眼前一亮的东西,
你也只是很平静走上前,然后决定买或不买。
毕竟单独一个人在百货公司或大街上为了某样东西
手舞足蹈或是眼里放光—- 这什么情况?
你不知道这样有目标、有规划,
还算不算得上“闲逛”。
你只是变得不和从前一样-能够那么无意识地逛街。
是因为没有人陪,
或是因为外边天气太冷,
还是因为再也没有人分享你雀跃的购物心?
你可能也不忙着找原因,
就照着计划买东西不就好了吗。
你以为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寒冷的街上,是有多好玩。
一个人生活,你学会的第9件事:有目标、有规划的一个人闲逛。
一个人生活你学会的第8件事:想家的时候,不难过
你不曾发现自己是一个恋家的小孩。
直到你离开家以后。
从前呆在家时,你总是往外跑。
你觉得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
后来,你一个人生活。
到了你所向往的
外面的世界。
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但
也很无奈。
你好像开始明白
人们的笑容并未必真的代表快乐,
饥饿的未必是食物而是灵魂或是更多,
面无表情的面具下可能是算计或只是一种自我保护。
这一切你好像懂了,
却依旧总是没有搞懂。
所以你跌跌撞撞,
在一次又一次的付出真心然后
一次又一次地受伤。
你从前坚信付出就有收获,
但是现实却一次一次讲你打压。
世界为什么那么复杂。
你开始质疑妈妈说的
“好人一生平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然后一个人生活,你开始想家。
那个地方也许不精彩,没有华丽的包装,
没有甜言蜜语。
但是那个地方也从来没有欺诈,没有伤害,
没有步步为营,没有处心积虑。
一开始的时候你总会哭
在你每次想家的时候。
在每次电话响起,屏幕显示“家”的时候。
在你困在一个人的生活里苦苦挣扎的时候。
你的心里有太多害怕。
你害怕父母白发多得太快,
你害怕家中的小孩转眼就长大。
你最害怕你家里的长辈的病了,
你害怕你最不想发生的事会发生,
在你回不了家的时候。
有时候拖着行李一个人走的时候
你怀疑会不会这其实不是你真的想要的生活。
但是你总是拉着行李向前走,
不回头。否则你害怕你会犹豫。
日子久了以后,
你在一个人的生活里变得更勇敢、更坚强。
因为你不得不勇敢,不坚强。
你偶尔还是会很想家。
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
或者是佳节团圆的日子。
这个时候的你已经学会主动打电话回家,在不哭的情况下。
听着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
然后嘴角上扬,心里好像变得暖暖的。
你快乐着他们的快乐,虽然隔着一个太平洋。
你的笑容里没有泪光。
从来都不是假装。
如果你每次想家都要悲伤,那你以为爱你的人能不心疼吗。
一个人生活,你学会的第8件事:想家的时候,不难过。
一个人生活你学会的第7件事:找个也是一个人生活、和你有点像又有点不像的朋友
你喜欢狂欢,和一大群人在一起
在你曾经的世界里。
你喜欢身边有数不清的朋友,
虽然你并不会无时无刻想起他们。
你甚至怀疑如果缺了当中哪一个,自己是不是也不会马上就发现。
他们每个在你生命里并不是单一的个体,
而是作为一个群体的存在。
你甚至想不起,自己是不是
不曾跟任何一个人单独出去。
没有三个人,称不上一个团体
好像就相处得没有那么自然自在。
但是他们是重要的。在你的人生里。
他们陪伴你走过你最懵懂的年华,
最单纯的岁月。
你的一群朋友,一直是你最厚实的安全感。
你一个人生活。
你怀疑自己是不是初老了。
老得不想再拿出真心交朋友,
老得觉得自己没有力气应付太大的朋友圈,
老得太不情愿从头再说“你好,我是XXX”。
所以你放弃对“一群朋友”的这种追求。
你一个人生活,
但是你的世界也不可能只是你一个人。
所以你找了个朋友,
也是一个人生活的朋友。
也是一个人在这个陌生城市生活的朋友。
那个朋友和你有点像。
因为经历很像,所以他明白你是如何一个人生活。
那个朋友也和你有点不像。
你们喜欢类似的东西,却又不尽然一样。
两个一个人生活的人,
因为你们像,又不太像
所以你们可以一起去吃一样的甜点,
却没有委屈地叫了不一样的口味。
所以你们可以一起去逛街,
却不会一起选上一样的东西而尴尬。
因为你找了个也是一个人生活的朋友,
所以你对他不用羡慕,也没有嫉妒。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
你们不得已要两个人相处,也因为这样的不得已
而莫名地相处得那么自然。
你一个人生活。
有了一个也是一个人生活的朋友。
你们像,又不像。
所以你们让彼此吃到了不同口味的雪糕
因为对方而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你好像懂了,
一个人生活里因为有了另一个人,
所以故事看起来没有那么苦情那么悲哀。
你以为整个世界剩下一个人的这种苦情剧,谁相信。
一个人生活,你学会的第七件事:找个也是一个人生活、和你有点像又有点不像的朋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属于自己的幸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