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痘印产品我们都一样张杰吗有知道的吗?姜堰兴化...

当前位置:
&&&&&&&&&隔离栏&&&姜堰海门铝艺围栏大门铸铝护栏哪家好
姜堰海门铝艺围栏大门铸铝护栏哪家好
[更新日期:]
价格:面议
运输说明:1
商品数量:不限
包装说明:1
关键字:铸铝围栏护栏铝艺
经营性质:国有企业
所在区域:&
地址:江苏泰州市工业园区
&&&&本厂专业生产各类欧式锻打铁艺护栏、护窗、别墅庭院大门、组合防盗热浸锌围栏栅栏、阳台护栏及工程外墙围栏、楼梯扶手、旋转楼梯、新型防盗窗、铁艺防盗网、屏风隔断、门花、花架、空调架、玄关台等铁艺家私精品。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安装和个性化整体解决方案于一体的实体标杆企业。企业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一流技术为奋斗目标。不断吸纳国内外同行先进生产技术,已成功完成国内众多宾馆、酒店、住宅小区、花园别墅等大宗铁艺工程项目的产品设计与生产制造.
现有产品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酸洗、磷化并采用热镀锌、静电喷塑、烤漆等防锈处理,具有强度高、抗腐蚀、装饰性能好、色彩丰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适用于住宅小区、别墅、厂区、办公楼、校园、公园广场、企事业单位等。
我们本着“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宗旨,每一款产品,均由手工精心打制而成,并且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为您量身打造,从设计、制造、安装到售后维护,实行一条龙服务。
高端铁艺铝艺样板工程征集中——限量推出...
咨询热线:
商家产品系列:
除了姜堰海门铝艺围栏大门铸铝护栏哪家好,您也可能对以下商机感兴趣
王先生 先生
电话: 86-523-
手机: &&联系我时,请告知来自搜了网!
地址: 江苏泰州市工业园区
姜堰海门铝艺围栏大门铸铝护栏哪家好相关栏目
江苏企业名录
&&&&&&&&&&&&&
还没找到您需要的?立即发布您的求购意向,让主动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搜了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按排行字母分类:|||||||||||||||||||||||||
||联系我们谈谈你眼中的泰州/姜堰/兴化? - 知乎44被浏览11553分享邀请回答5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1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兴化与姜堰到底哪个发展得好?请大家来评评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0-04-17 07:20
不知要比什么。倘若是洗浴业,兴化是差些。那东西,在姜堰可是相当的红火。
在这个世态炎凉的角落,想起某个人便会微笑。。
发表于:10-04-17 07:24
昨天的会上。领导反复强调世博会的重要,实在想不通姜堰那个小城与世博有何关联。领导说,这是胡爷爷的故乡。
哈哈,如此看来,姜堰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在这个世态炎凉的角落,想起某个人便会微笑。。
发表于:10-04-17 20:18
姜堰那有我们兴化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发表于:10-04-17 20:23
姜堰的赛龙舟感觉看起来很别扭。。。
失去了本真,不伦不类的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要这诸佛,都烟消云散!
发表于:10-04-18 08:43
发表于:10-04-18 14:55
我在姜堰上过3年高中,寒假又去了一次,姜堰的发展真的很慢。在姜堰大街上明显感觉到荒凉。我们兴化的经济肯定比姜堰好。但是,兴化的教育业我真不想评价,每每谈到兴中等挂有星级的学校就让人心寒。话说,兴化人在姜堰上学,给姜堰的经济带来不少增长。唉,兴化人能吃能玩,我就这么个感觉。当初在姜堰呆了三年,以前的朋友鄙视我的口音(姜堰话),我感觉各个方面都跟他们合不来了,感觉以前兴化的朋友一个个PIA得一沓,要不就是我落伍了。姜堰人民还是蛮纯朴的,对比下来我就这么感觉。
瘫w笑;&熟壹cc~住)→珍惜de、永h&`我就@
发表于:10-04-19 09:58
姜堰的交通要比兴化的好。
2007年的圣诞节可爱的天使降临了,妈妈爱你!!!
发表于:10-04-19 18:02
回复 第8楼 的 铭璇:
以下是引用 第8楼 铭璇 的话:
姜堰的交通要比兴化的好。 ...
这个理由太简单了,姜堰人少,车少,显路宽。姜堰大街上出租车都很少。交通,当然就好了!兴化版图其实已经很大了,但是兴化人多,交通自然拥挤了,人多车多。
瘫w笑;&熟壹cc~住)→珍惜de、永h&`我就@
发表于:10-04-20 00:32
我是兴化人,我老婆是姜堰人,所以,我还是不发表意见的好,免得引起争端。
记得小时候的学的,我是兴化人爱我兴化城。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发表于:10-04-20 10:44
我是兴化人,我老公是姜堰人,但总的来说还是喜欢姜堰。
2007年的圣诞节可爱的天使降临了,妈妈爱你!!!
发表于:10-04-20 10:55
兴化城,热闹,走到哪都这样。姜堰,冷清,除了步行街。兴化有小城市的感觉。
发表于:10-04-20 10:58
以下是引用 第11楼 铭璇 的话:
我是兴化人,我老公是姜堰人,但总的来说还是喜欢姜堰。 ...
您应该不是兴化城里人。。。
发表于:10-04-22 19:40
以下是引用 第4楼 涛声依秋 的话:
姜堰那有我们兴化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很赞同这话
╅人和烟火一样。多是很短р暂。所以人ㄞ要做的。
&ㄣ&&&&所以人要做的。
就想是烟火。在短暂的时刻。给人留下
&&&&美好的回ン忆。。。。。オ。。d。
发表于:10-04-23 12:38
以下是引用 第11楼 铭璇 的话:
我是兴化人,我老公是姜堰人...
以下是引用 第10楼 白云西回 的话:
我是兴化人,我老婆是姜堰人...
好了,兴化姜堰之争。。。平局。。。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要这诸佛,都烟消云散!
发表于:10-04-25 14:27
我是兴化张郭人,离姜堰很近,两地的乡镇我走了不少,感觉没有几个乡镇能跟我们那儿比的,呵呵。
发表于:10-04-26 22:39
貌似兴化比姜堰略出名点
主要兴化面积大。。。
偶滴个人小站~
楚水社区,欢迎踩踩~
无赢利性质(哥做的不是站,是寂寞)~
美女多多哦!
发表于:10-05-05 13:05
兴化姜堰都是苦难兄弟,还要比?
我说句公道话吧,你们说的兴化经济好,也就两个乡镇,戴南、张郭。而我们姜堰除了黄桥老区外,其它地方比较均匀。
在泰州四市两区中,这么多年了兴化一直是垫底的,兴化除了戴南、张郭好点,其他都不怎么样,04夏天时去过兴化市中心,那时的市区还真不好跟姜堰比,道路也很破。兴化人老是以戴南为荣,殊不知戴南人根本瞧不起他们。我有好几个戴南的朋友、同学,他们从来都没去过兴化市里,就是消费也基本到姜堰、泰州来,上学就更不要说了。
实在不行,看看这张表
江苏各市,县城镇人均收入排名
09-09-17 08:18&&发表于: 分类:未分类
第一梯队:
吴江:24869&&&&&&&&&&&&&
张家港:24859&&&&&&&&&&&
昆山:24808&&&&&&&&&&&&&
太仓:24623&&&&&&&&&&&&&
常熟:24602&&&&&&&&&&&&&
江阴:24214&&&&&&&&&&&&&
苏州市区:23867
无锡市区:23605
南京市区:23123
第二梯队:
常州市区:21592
扬中:20812
宜兴:20752
高淳:20750
金坛:19710
溧水:19709
镇江市区:19044
南通市区:18903
溧阳:18790
丹阳:18704
海门:18558
通州:18508
句容:18473
第三梯队:
靖江:17491
扬州市区:17398
泰州市区:17198
徐州市区:16955
启东:16608
如东:16579
海安:16407
姜堰:16223
泰兴:15995
盐城市区:15862
仪征:15834
如皋:15756
江都:15601
连云港市区:15255
第四梯队:
兴化:14667
淮安市区:14007
东台:13994
高邮:13359
金湖:13203
大丰:13093
盱眙:13041
铜山:13010
洪泽:12792
建湖:12339
邳州:11923
第五梯队:
射阳:11301
宝应:11251
东海:11239
赣榆:11177
滨海:11101
宿迁市区:10959
沛县:10924
阜宁:10682
灌云:10620
响水:10578
涟水:10571
第六梯队:
新沂:10028
沭阳:9950
泗阳:9536
睢宁:9275
丰县:9227
灌云:9010
泗洪:9002
别无它意,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再比了,因为在姜堰人心中,姜堰是比较好的
发表于:10-05-05 18:13
以下是引用 第18楼 骑蜗牛去环球 的话:
而我们姜堰除了黄桥老区外,其它地方比较均匀。...
兄弟,搞清楚撒,黄桥属泰兴的哦。与姜堰有关撒?
在这个世态炎凉的角落,想起某个人便会微笑。。
发表于:10-05-06 10:08
以下是引用 第18楼 骑蜗牛去环球 的话:
兴化姜堰都是苦难兄弟,还要比?我说句公道话吧,你们说的兴化经济好,也就两个乡镇,戴南、张郭。而我们姜堰除了黄桥老区外,其它地方比较均匀。
在泰州四市两区中,这么多年了兴化一直是垫底的,兴化除了戴南、张郭好点,其他都不怎么样,04夏天时去过兴化市中心,那时的市区还真不好跟姜堰比,道路也很破。兴化人老是以戴南为荣,殊不知戴南人根本瞧不起他们。我有好几个戴南的朋友、同学,他们从来都没去过兴化市里,就是消...
公道话,真的假的啊,为什么瞧不起兴化人啊,为什么瞧得起泰县人啊?
因为你们一年的平均收入比兴化高1556元?
怎么一个月多拿100多块就能鄙视别人拉,那你拿多少啊,看看我能不能鄙视你。。。
还有兴化市中心有半点不如你们泰县么?
发表于:10-05-09 08:37
我是路过打酱油滴,不发表意见!
发表于:10-05-09 23:53
我没听说过戴南张郭人瞧不起兴化人的,感觉兴化与姜堰也没什么差距,兴化地方大,农村人口多,自然平均收入要少些,姜堰是胡总的家乡,肯定要发展得快些,不过姜堰即将成为历史了,因为整个姜堰要并入泰州,变成泰州的两个区。
发表于:10-05-09 23:56
18楼的那个表是不是有问题,上次我看到兴化姜堰泰兴都属于三类地区,东台大丰却属于二类地区。而上面表中东台大丰排名却低与兴化的。
发表于:10-05-12 08:31
无聊,都是苏中垫底的,还比啥比啊,怎么不和江都靖江比?
发表于:10-05-12 15:23
我是兴化人~我老婆是启东人~启东的市区比兴化要好很多~建筑或者是人流~不过,我还是喜欢兴化~~~吃这里的米,喝这里的水长大的,不管发展啥样~永远是咱故乡呵呵~~
发表于:10-05-13 14:44
兴化即使比不上人家但她是家乡,儿不嫌母丑,谁不说俺家乡好!
姜堰再好我们只是去看看的过客,对她没有一点感情。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发表于:10-05-19 11:43
我到过很多城市,不管有多好多差,还是自己的家最好。兴化永远让人看着舒服。
优肯考米密斯特孬挖瑞。挖瑞,就是埃母嗖挖瑞的那个挖瑞。&
发表于:10-05-19 22:56
去过姜堰感觉那边市区和兴化差不多
she&says&I&need&not&to&need&
or&else&a&love&with&intuition&
someone&who&reaches&out&to&my&weakness&and&won't&let&go&
发表于:10-05-20 19:21
是不是同一人?
发表于:10-06-16 14:56
以下是引用 第19楼 心子木目 的话:
黄桥属泰兴的哦...
你是大SB,黄桥是泰兴的不错,但是黄桥老区是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当中有姜堰的几个乡镇,你不知道吧,没知识还来瞎叫,不要让人笑死
发表于:10-06-23 12:55
兴化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来源:统计局
浏览次数: 588
字号:[ 大 中 小 ]
  2009年,是非同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经济社会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各种困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严峻挑战,全力做好“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全市总体经济形势回升向好,稳健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回升向好,三次产业结构优化显著。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2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9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54.95亿元,增长15.9%;服务业增加值117.74亿元,增长15.1%;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24246元,增长13.1%。财政收入41.12亿元,增长23.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8亿元,增长26.4%。在全国第九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位居第72位,比上届前移4位,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
  经济结构改善明显。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4.9:48.3:36.7(图一),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1.1个百分点。一、二、三产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
6.3%、55.1%、38.6%。
二、农 林 牧 渔 业
  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47.79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完成农业总产值96.07亿元,增长12.0%。其中,种植业产值4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
  全年粮食总产132.5万吨,增长4.2%。其中,夏粮总产47.64万吨,增长8.6%;秋粮84.86万吨;又一次荣获全国“十大粮食生产标兵县(市)称号”;全年棉花总产1.34万吨,下降27.1%;油料总产3.67万吨,下降1.1%。
  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发展。水产品总产量24.19万吨,比上年增长9.9%。高效农业规模化成效显著,高效农业比重达27.1%,高效渔业比重63.2%,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兴泰公路两侧500米基本实现高效农业全覆盖。“兴化大米”、“兴化红皮小麦”、“兴化大闸蟹”、“兴化大青虾”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泓膏”等3个品牌入选“中国十大名蟹”。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泰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生态河蟹文化节。全市多种经营产品产量如下:
   名& 称&&&&&&&&&&
2009年&&&&&& 比上年±%
   生猪饲养量&&&&&&& 75.75万头&&&&&&&
   出售、自宰量&&&&& 44.85万头&&&&&&&
  &&& 生猪存栏量&&&&&&&
30.90万头&&&&&&& 15.0
  家禽饲养量&&&&&&& 1625.72万只&&&&&
   家禽上市量&&&&&&& 981.05万只&&&&&&
   家禽存栏量&&&&&&& 644.67万只&&&&&&
   禽蛋产量&&&&&&&&&
3.87万吨&&&&&&&& 3.8
   羊年饲养量&&&&&&& 6.34万只&&&&&&&&
   羊出栏量&&&&&&&&&
4.0万只&&&&&&&&& 9.0
   水产品总产量&&&&& 24.19万吨&&&&&&&
   蚕茧产量&&&&&&&&&
140吨&&&&&&&&&& 56.9
  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2009年,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3.23万千瓦,增长0.5%;拥有联合收割机2832台,增长2.9%。
三、工 业 和 建 筑 业
  2009年,全市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54.95亿元,增长15.9%。其中,工业增加值133.39亿元,增长16.8%,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50.3%;建筑业增加值21.56亿元,增长10.3%。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63.57亿元,增长2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10.13亿元,增长25.9%;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845.22亿元,增长24.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498.76亿元,增长26.2%;实现工业利税总额75.44亿元,增长29.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52.01亿元,增长25.2%;实现工业利润总额42.73亿元,增长32.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29.56亿元,增长48.5%。
  2009年,全市实现工业技改财务发生数102.79亿元,增长32.5%。实施亿元以上重大工业技改项目15项,比上年增加3项。
   工业经济“111”工程加快推进,全市产销过亿元企业达90家,其中6家企业入库税金超千万元。&
  建筑业增长较快。建工系统完成建筑业产值130.06亿元,增长18.9%;建筑业企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21.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2009年,全社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投资结构得到优化。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78.16亿元,增长39.4%;按产业分组,第一产业投资额8.46亿元,增长41.4%;第二产业投资额106.62亿元,增长40.5%;第三产业投资额63.08亿元,增长37.3%,其中,完成城乡规模以上投资102.14亿元,增长44.6%。
  2009年,全市加快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完成了杭州路北延、药沈路、玉带路、五里东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启动建设野行大桥。城市绿化建设及生态恢复工程继续推进,完成防洪堤坝绿化二期、东环线绿化及直港河城市滨河绿化工程,建成昭阳湖公园、生物公园。
  2009年,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整治137个行政村村庄河道,加固圩堤完成土方120万方,新改建圩口闸135座、排涝站102座。110千伏戴泽、周庄输变电工程和35千伏严家变升压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全市供电量37.97亿千瓦时,增长8.0%;用电量38.16亿千瓦时,增长7.52%,其中工业用电量32.12亿千瓦时,增长6.3%。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保持繁荣,商业经营质态不断优化。2009年,全市积极落实各项刺激消费政策,发放家电、汽车下乡补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01亿元,增长17.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7.25亿元,增长13.8%
;餐饮业零售额11.57亿元,增长45.1%。
  受国际经济整体不利因素影响,全年进出口总额24404万美元,下降23.1%,其中完成自营出口总额17755万美元,下降9.4%;协议利用外资17747万美元,增长53.2%;当年实际利用外资7706万美元(验资报告数),增长23.6%。
六、交通和邮电业
  2009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兴泰公路兴化段扩建提前一年竣工,戴昭线戴窑以东段建成通车,大周公路、张周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新增20个行政村通班车,建成农村公路203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1085万人,增长0.26%;客运周转量68730万人公里,下降9.3%;货运量2693万吨,增长11.3%;货运周转量546196万吨公里,下降8.3
%;2009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47亿元,增长10.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为31.08万户(电信用户),移动电话用户数为64.11万户。
七、财政和金融保险业
  2009年,我市财政收入低开高走,呈现逐步回稳态势。全年共完成财政收入41.12亿元,增长23.2%(图二);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8亿元,增长26.4%;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4.89万元,增长12.8%。财政支出41.84万元,增长29.5%。
  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5.18亿元,比年初增加43.82亿元,增长20.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82.03亿元,比年初增加24.49亿元,增长15.5%。贷款余额161.57亿元,比年初增加33.91亿元,增长26.6%;其中工业贷款65.62亿元,比年初增加15.01亿元,增长29.7%。
  保险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年保险业务收入6.51亿元,增长23.8%。保险业务支出2亿元,增长3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9年,全市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成效明显,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市号,不锈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建设,戴南镇被命名为首批江苏省创新专业镇,楚龙面粉公司建立院士工作站。
  加快教育资源整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组织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工作,通过省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全市拥有普通中学65所,在校学生67122人,专任教师5282人;全日制小学22所,在校学生59193人,专任教师5054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9年,完成新区体育馆土建工程,老城区体育场改造工程启动。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兴化郑板桥艺术节,央视“欢乐中国行”唱响魅力兴化。市博物馆通过国家三级博物馆验收,文化馆被评为县级馆国家一级馆,沙沟镇成功申报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全市614个行政村“村家书屋”实现全覆盖。首届中国.兴化全国国际象棋个人锦标赛在兴化成功举办,并被授于“国象之乡”称号。
  城乡卫生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成城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0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和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5072座。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103个,病床数3171张,卫生技术人员3243人。
  2009年,全市户籍总人口155.94万人,比上年增加1.51万人,总户数53.99万户,出生人口17674人,出生率为11.39‰,比上年增长1.2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7438人,死亡率为4.79‰,比上年下降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全市常住人口132.48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计划内生育率达98.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2009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3.13亿元,增长11.6%;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26083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22元,比上年增加1755元,增长12.0%。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741元,比上年增加746元,增长10.7%(图三)。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两个“确保”继续巩固。老年大学楼、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启动,城市社区“两房”达标建设基本完成。
  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万元GDP能耗下降5.6%,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均下降1%。林木覆盖率11.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9.46%。
  注:1、公报中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今后均以《兴化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发表于:10-06-23 12:57
  2009年姜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全面小康”目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面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措施,危中寻机,难中求进,基本完成了年初确定的调控目标。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据核算,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76亿元,可比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4亿元,可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43.30亿元,可比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92.22亿元,可比增长14.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9:56.0:36.1,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92.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09年,新增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28.07亿元,新增私营企业数和个体经营户数2837户。年末,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达到177.40亿元,私营企业数6097户,个体工商户25362户。全年民营经济税收16.3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64.08亿元,可比增长13.5%,占全市GDP比重达64.15%。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40.94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48亿元,增长15.2%。全年财政支出34.17亿元,比上年增长36.2%。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产业优势和特色不明显,企业核心竞争力还不强,工业经济增长的后劲不足,纳税销售回升缓慢;受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放缓,难以满足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等方面大幅增加的刚性需求;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长效惠民机制尚未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隐忧,节能减排面临较大压力。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9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45亿元,比上年增长9.9%。可比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81亿元,比上年增长4.9%。
  粮棉油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粮食产量50.82万吨,比上年增长2.8%。棉花产量0.26万吨,下降5.1%。油料产量2.65万吨,增长2.0%。
  林牧渔业稳定增长。全年造林面积3.0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0.0%,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全年生猪饲养量79.26万头,其中:生猪出栏54.29万头。家禽饲养量1096.72万只,比上年增加21.49万只。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5.09万吨,比上年增长5.4%;禽蛋总产量2.10万吨,增长1.0%。全年水产品产量3.64万吨,增长6.7%。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年新增高效农业3.2万亩、高效渔业0.7万亩、设施农业1.0万亩;实施5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109个;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4.5万亩,其中流转土地3.43万亩;大力发展“三大合作”组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9家、土地股份合作社15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19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全部工业现价总产值783.69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定报企业完成产值552.33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20.87亿元,可比增长15.5%,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7.3%。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市594家定报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19.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实现利税总额53.03亿元,增长32.3%,其中:利润34.34亿元,增长31.5%。
  建筑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建筑业注册施工人数累计达10.5万人,同比增长1.2%,其中:外出施工人数6.88万人,增长2.8%。全市建筑业累计施工面积34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3%;竣工面积1442万平方米,增长2.9%。全年实现建筑施工总产值286.87亿元、建筑企业增加值6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5%、29.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97.14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城乡规模以上投资124.47亿元,增长33.8%;城乡规模以下投资50.99亿元,增长81.1%;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5.82亿元,增长14.1%;城乡居民私人建房5.86亿元,增长8.2%。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87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25.29亿元,第三产业投资66.9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3%,39.1%,40.1%,所占比重分别为2.5%、63.5%、34.0%。
  房地产销售平稳增长。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167.5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竣工面积54.61万平方米,下降16.2%。商品房销售面积56.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商品房销售额19.29亿元,增长16.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个体经济零售额54.11亿元,增长13.8%。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6.85亿元,增长18.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3.37亿元,增长16.1%。
  住宿和餐饮业同步增长。全年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72亿元,增长12.4%。
  六、对外贸易
  外贸出口全面下降。全市进出口总额(海关数)4233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0.4%,其中:进口总额6549万美元,下降20.3 %;出口总额35787万美元,下降31.2%。
  利用外资有增有减。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1家,累计达191家。全年协议利用外资295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0%;实际利用外资(商务部确认数)11381万美元,下降6.8%。
  对外经济合作继续发展。全年完成外经营业额78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3%,新签外经合同额9468万美元,增长74.2%。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业增加值15.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 。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692万人次,公路旅客周转量35270万人公里;完成公路货运量342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12140万吨公里;完成水路货运量1692万吨,水路货物周转量132570万吨公里,均比上年有所增长。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0066万元,同比增长1.0%,其中:邮政业务收入4641万元,增长27.3% ;电信业务收入15425万元,同比下降4.9%。公用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局用交换机容量31.19万门,其中:市内交换机容量7.5万门,农村交换机容量23.69万门。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21.25万户,无线市话用户3.8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0.2万户。宽带用户年末已达56300户,比上年增加12533户。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总体平衡。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71.24亿元,比年初增加53.86亿元,增长24.8%,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66.04亿元,比年初增加51.13亿元,增长23.8%;本外币贷款余额172.1亿元,比年初增加45.69亿元,增长36.1%,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70.88亿元,比年初增加45.09亿元,增长35.8%,在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110.10亿元,比年初增加16.33亿元,增长17.4%。
  保险业务继续扩大。全年保险业务收入49202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财产险业务收入5895万元,比上年增长23.8%;人寿险业务收入43307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年保险业务支出24306万元,其中:财产险业务支出3416万元,人寿险业务支出20890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实现新突破。全市大力发展科技型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引导资金和专利专项资金,出台促进科技创新系列政策,完成科技创业中心公司化改革;科技招商和产学研合作取得进展,申请专利1226件,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10项,创成省著名商标2件,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1个,创建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申报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9家,引进科技孵化项目29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列统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9.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再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教育事业跃上新台阶。对照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十六条标准,按照“硬件从实、软件从优”的原则,加大迎评工作督查指导力度,促进了全市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的根本改善、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初步形成。全年用于添置教学设施设备、校舍建设改造经费达6000多万元。2009年,全市共有7155名学生被全国普通高校录取。年底,我市被授予“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称号。
  学校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根据生源变化趋势,先后撤并小学12所、初中5所。完成了总投入近7000万元的罗塘高中建设任务,并于秋学期投入使用,原八中和梁徐中学高中部顺利并入该校;孔园中学停办,并妥善做好学生分流工作,“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普通高中学校布局调整任务全部到位。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按照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的要求,对职教中心、二职中和劳动技校进行了合并。年末全市拥有普通中学30所,其中:高级中学7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中学毕业生人数14838人,其中:高中5584人,初中9254人。中学在校人数42836人,其中:高中16613人,初中26223人。规模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4744人。小学28所,毕业生人数6854人,在校学生数35771人。幼儿园35所,在园幼儿人数1710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552人。2009年被表彰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发展。2009年,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湿地生态旅游节、溱潼会船节,溱潼镇创成全国特色村镇旅游示范点。成功举办了第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开展了10项系列文化活动。“激情三水”广场演出18场。开展“三送工程”,市镇两级送戏下乡260场、送电影1740场、送书43000册。组织开展了“公安春晚”、“河横菜花节”、“环境保护日”大型演出活动;组织开展了姜堰市“国庆60周年-祖国颂”群众歌会,参加了泰州市国庆60周年群众歌会获得一等奖。切实做好天目山西周古城遗址、姜堰城区古民居保护和利用工作,划定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天目山、单塘河遗址、朱氏宅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申报了6个泰州级“非遗”保护名录代表性传人、整理编辑了《姜堰市非遗资料汇编》;按序时进度完成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任务;做好相关文保单位(文物点)的修缮、保护、利用工作。
  广电事业再上新台阶。全年电视台、电台在中央台用稿(片)24条,省台用稿(片)103条,泰州台用稿(片)990条,在泰州市以上党报党刊用稿272篇。电台《行风热线》和电视《星期有约》栏目分别获得泰州市优秀栏目。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3998户,门档入户率达102.5%。全年累计投入594万元用于网络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区15个新建小区的有线电视网络全部采用860MHZ系统设计建设,完成了近3万户有线网络的双向改造,为启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推介有线电视增值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乡镇完成了37个村的网络升级改造和8个新建小区的管网工程,有线电视组通达率100%。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06个,其中:医院16个,卫生院15个,诊所35个,医务室15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疗养院1个,急救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所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年末村卫生室187个。年末拥有床位数2209张,其中:医院1493张,卫生院640张。全市平均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3人、医生16人、床位28张。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9.1%。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深入开展“全民健身与和谐同行”主题活动,先后举办“迎国庆”全市职工乒乓球赛、老年门球赛、象围棋赛、乡镇篮球赛、“府西人家”市级机关运动会。8月8日在姜堰二中举行“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暨全民健身展示活动。成功举办全国乒超联赛(北大方正VS山东鲁能),国内顶级乒乓高手云集姜堰。承办了2009年“肯德基杯”全国青少年三人篮球冠军挑战赛姜堰赛区常规赛、泰州市中小学篮球赛、泰州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姜堰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姜堰市小学篮球赛。在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姜堰籍选手奋力拼搏,夺取4金4银,姜堰女足输送人才崭露头角,为家乡赢得了荣誉。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管理力度加大。城乡规划管理全面加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启动修编。城市建设改造力度加大,完成城区31个地段21.6万平方米的房屋拆迁。城建六大系列工程有序推进,东方不夜城、城市公馆等旧城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广盛大厦、姜堰宾馆等节点工程全面启动,一批高层建筑陆续建成。城区道路、绿化工程加快实施,创成省级园林城市。重心下移、权责明确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信息平台建成,市容环卫基础设施逐步健全,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4.7%,电动三轮车、流动摊点、废旧品市场等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创建国家卫生城通过省级调研考核。引长江水主体工程竣工并实施供水。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26公里,溱湖大道二期工程全线贯通,改造危桥100座,新、改建排涝站58座、电灌站135座。坝口广场改造顺利实施,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完成规划并正式启动。
  环境质量有所提高。2009年全市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为322天,空气良好天数达标率为88.2%;全年饮用水水质状况基本稳定,必测项目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中Ⅲ类水标准;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4.9分贝,交通噪声66.6分贝。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84分。全年SO2减排项目1个,COD减排项目7个,共削减二氧化硫(SO2)997吨,COD869.7吨,全面超额完成年度减排各项任务。2009年共办理建设项目登记表69件、建设项目环评表117件;审查批准建设项目施工29件;审核发放排污许可证46家。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总人口有所下降。年末全市总户数27.51万户,比上年末减少1041户,总人口79.5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30人,在总人口中:女性39.26万人,占49.4%。全年出生人数4970人,人口出生率为6.25‰;死亡人数7344人,死亡率为9.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2.98‰。
  就业人数有所增加。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为47999人,比上年增加95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比去年同期下降0.05个百分点。
  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6570元,比上年增加3469元,增长1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147元,比上年增加1924元,增长11.9%。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003元,比上年增加832元,增长11.6%。
  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77.03亿元,比年初增加24.32亿元,增长15.9%。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覆盖率达97.9%,其中: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5.85万人,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7.2%;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99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7.9%;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15.2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8.7
%。全市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人,城镇人。全年最低生活保障金额989万元,其中:农村727万元,城镇262万元。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据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姜堰市统计年鉴》为准。
发表于:10-06-25 15:30
被系统删除于: 16:43:28
发表于:10-07-26 19:37
兴化这个地方特点比较鲜明,与姜堰有很大的互补性,两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但姜堰区位有优势,交通环境也比兴化要好,故发展潜力要比兴化大。兴化人细腻、聪明。姜堰人耿直、大气。兴化人文底蕴是非姜堰所能比的,兴化的城市化水平略好于姜堰,兴化市区人的城市洋性要远超姜堰,这一点在周边也只有扬州能和兴化有一比。
发表于:10-08-02 14:15
兄弟城市没有比头,多朝苏南,还有苏中发展的比较好的江都,靖江看齐!
发表于:10-08-02 15:36
回复 第29楼 的 yuyongliang:
不是同一个人
发表于:10-08-03 15:39
回复 第7楼 的 yuanyuan046:
不管怎么说兴化的教育风确实没有姜堰好,不然宁可三年花两倍的学费上什么姜堰学校呢……
发表于:10-08-03 15:58
回复 第18楼 的 骑蜗牛去环球:
兴化老年人口多……懂啊,数据不能替代老百姓的幸福感……姜堰确实在工业上比兴化地区均匀……因为姜堰本来就小……人口也有限……你说他靠着泰州市区了……如果和兴化平起平坐也不光荣嘛……戴南的小子们不要张口闭口瞧不起城里人…你们也不是什么高素质的鸟…你牺牲的自己的家园牺牲了自己的父老乡亲换取了金子…等再后来你们也就是卷点钱转移而已…留下烂摊子给谁收拾呢……城里人也是倒霉遇濉霾坏胶玫氖被挥泻玫恼呋挂旱E哟蟮牡骋禾蹇阆镁吞覆恍飧窒喙氐耐幸翟谛嘶乔浇墓こ伤暗乃奥室却髂险殴亩3-4%,而且因为毗邻城区,这些党爷们没事就来找你茬……烟酒服侍好,还要吃饭打牌……全程包送……怕是戴南特区没这么嚣张吧,毕竟厂多他们也吃不过来就是了,要吃也专门吃大头……一般的个体户又不怎么缴税,要票就找人代开……你说还不够自由撒……等同于深圳特区的人也是先享受了开放政策……不要把先致富的光环当个什的鸟事……兴化城里人是懒散了…也是时代退化了他们…但是城市建设可没用上戴南的钱…你们也搞清楚了…这等同于北京城里的膀爷也没你个戴南董北张万的哪个庄上的残疾人有钱呢……可是他们是北京老市民有什的办法呢…好多是历史问题…但是北京因为有他们就一定落后吗……不过你没发现城里的精英多呢…………戴南的人才怕是到兴化来都找不到工作的…尤其是服务业,遇到老刁民或小市民还只有城里人来对付……戴南的人儿才没得闲心跟他扯淡呢…
发表于:10-09-07 16:47
有啥好比的,无聊
发表于:10-09-07 19:50
&& 远的没有发言权,这45年我能说,姜堰发展比较快。66年我第一次到姜堰,那也就和当时的安丰、戴窑差不多!
发表于:10-09-07 19:54
比什么比? 无聊不? 那个原来叫做泰县 怎么看也没兴化大 小地方! 我上学时常路过 小小的供销社都是老江题的字 这个比较牛!
贫僧自东土大唐来
发表于:10-09-07 19:56
乖乖! 三十二楼的也不怕麻烦!&白痴才会仔细地看.&
贫僧自东土大唐来
发表于:10-09-11 14:02
江都市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最具挑战性的一年,也是我市全面小康建设决胜年。面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扩内需与稳外需相结合,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谋创新与促发展相结合,重民生与抓经济相结合,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作用下,经济运行经历了下降、企稳、回升三个阶段,逐步朝积极方向转化,经济触底回升的态势得到巩固和确立,经济社会呈现和谐共进的发展局面。
一、经济运行
全市经济企稳回升,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行业发展更趋协调,发展方式有效转变,全面小康社会将如期建成。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一产增加值32.63亿元,增长5.6%;二产增加值228.04亿元,增长15.4%;三产增加值141.41亿元,增长15.5%。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得到进一步优化,由2008年的8.5:56.9:34.6(2008年为调整数)调整为8.1:56.7:35.2。加快农村改革,创新农经服务,现代农业建设加速发展;工业生产稳步回升,经营效益逐月向好,结构调整效果初显;建筑业稳步发展,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力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财政金融运行稳健有序,民生保障日益加强,发展成果惠及城乡,人民收入稳步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面小康4大类18项25个指标基本达标。连续九届被评为“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入选“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列第47位,荣膺“2009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强县(市)”和“首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
农林牧渔业
现代农业建设加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生态化格局。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09亿元,比上年增长8%。建成万亩农业园区4个,高效农业园区104个,农民创业园突破2万亩,高效农业、设施农业面积分别占耕地的55%和12.8%,均名列全省前茅;农业“三品”品牌增加到210个,位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被确定为全省农业科普示范市、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建成市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交易网络平台,累计流转土地24.3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43.8%;新发展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66个、总数达619个,其中土地股份合作组织203家,入股土地占耕地面积15%以上,位居扬州市第一、全省前列。先后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全国农资下乡示范市”、“全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市”称号。
深入开展村企共建新农村活动,全年引进致富项目60多个,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创成“碧水之村”163个,在扬州率先创成“全省农村河道疏浚达标市”。全市96%的村建成全面小康村,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
2009年我市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抢抓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加强与国家和省产业振兴规划的对接,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85个,中海造船、九龙客车等10个十亿元以上项目进展顺利。在一系列保稳促调政策措施的有力提振下,工业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呈现出“V”字型走势,工业生产稳步回升,经营效益逐月向好,结构调整效果初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千亿元台阶,实现1113.53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私营工业产值736.56亿元,增长32.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产值90.81亿元,增长34.4%。轻、重工业分别完成产值243.9亿元和869.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7%和28.1%。经营效益稳步好转。快报资料显示,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7.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4.85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实现利税总额87.08亿元,其中利润总额50.23亿元,分别增长36.9%和
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创新型经济领导小组。规划发展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环保等新兴产业。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和专利申请量均列扬州第一,诚德钢管、中惠电子跻身江苏省百家重点自主创新企业。武坚镇被命名为“江苏省高压电器产业专业示范镇”。
大力开展企业院校行、百名专家企业行“双百”活动,重点推进40家企业与47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举办了中国•江都产业合作暨科技成果推介会,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45个。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企业完成产值290.54亿元,比上年增长31.6%。
建筑业稳步发展,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市完成建安总产值425亿元,同比增长28.4%;在手施工面积307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10万平方米,分别增长4.6%、4.3%;经济总收入110亿元,增长28.4%;创优质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共获市级以上优质工程98项,其中夺得“鲁班奖”3项、“国优奖”1项、“詹天佑奖”2项,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扬州第一的位置。
建安企业改革得到深化,以改革促发展的成果逐步显现。江都建设加大市场准入和经营责任保证金制度的实施力度,进一步完善各驻外分公司经营承包责任制,在西安、昆山两个分公司进行风险抵押承包试点,企业运行质态得到提升,全年产值突破150亿元。国有资产全部退出建安企业。江建集团改制后活力大增,全年实现产值30.5亿元,增幅达50%。二建公司着力提高董事会核心层持股比重,对风险抵押经营承包、财务管理等系列内控机制进行完善,股权结构和内部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华江公司重新修订公司各项制度,企业运行机制更趋合理。小纪镇将改制的7家建安企业进行重组,新建了该镇第一个二级总承包资质的宝祥公司。
运输邮电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公路总里程2115.5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758.81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1214万人,公路货运量1006万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572万吨,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512万吨,水上货运量832万吨。机动车保有量迅速攀升。全市2009年新增汽车7375辆,比上年增长90.3%;年末拥有汽车36425辆,比上年增长25.4%。
邮电通信稳健发展。全市实现邮政业务收入8203.35万元;完成业务总量18290 万元,比上年增长10.9 %。电信业务总收入6.56亿元,增长14.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1.83万户,比上年增长17.8%。移动电话用户73.95万户,比上年增长33.7%。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10.5万户,比上年增长39.2%。
全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展,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城乡流通网络加快完善,商贸中心区集聚功能进一步提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6.92亿元,增长17.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0.22亿元,增长49.2%。
消费结构提档升级。受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拉动,我市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顺利实施,城乡消费快速增长,热门商品销售喜人,消费亮点纷呈。城市、农村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72.83亿元、45.4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9%、19.3%。城市消费增长高于农村4.6个百分点。时代购物中心、华润苏果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运营。汽车、家电、化妆品、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商品类别看,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3.3亿元,同比增长15.6%;化妆品类零售额0.36亿元,同比增长16.9%;金银珠宝类零售额0.74亿元,同比增长45.8%;汽车类零售额2.57亿元,同比增长58.2%,高于上年增幅40.6个百分点,成为今年我市消费品市场的最大亮点。
在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全市经济运行质量仍不断提升,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继续提高。2009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50.08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38亿元,增长22.2%。全市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12.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5.8个百分点。各项主体税种快速增长,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分别增长36%、12.2%和21.7%。
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下,金融机构合理增加信贷投放,切实将信贷资金投向支持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和经济结构调整等重点领域,有效提升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22.32亿元,比年初增加94.7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00.24亿元,比年初增加51.73亿元。
加强和完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引导,积极提振市场信心。 2009年以来,市场刚性需求得到释放,全市商品房销售走出低谷,房产交易比较活跃。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87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13.1%。全社会商品房施工房屋面积322.81万平方米,比上年上升43.5%;竣工房屋面积7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6%,房屋竣工率为24.6%。商品房销售面积103.26万平方米,增长49.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6.46万平方米,增长62.3%。全年市区二手房交易成交面积33.2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9.7%,其中住宅27.66万平方米。
旅游业强化规划引导,整合旅游资源,大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形成引江水利枢纽风景区、邵伯湖旅游风景区、仙女镇现代花木产业园、小纪生态农业观光园、龙川盆景艺苑、许晓轩故居、开元寺、工笔画艺术馆、龙川广场、仙女公园、郭村保卫站、渌洋湖度假村等12个旅游景点,拥有8个星级饭店,星级客房总数668间。乡村旅游扩大到九个镇。全年新增乡村旅游招商项目9个,引进外资1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1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实现旅游总收入1.4亿元,比上年增长7.7%;旅游外汇收入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
二、体制改革与开放经济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进一步健全投融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大江苏江都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融资平台,新设立交通银行江都支行、永利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新龙川创业投资公司,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顺利改制成农村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总数达12家,担保机构总数达15家,位居苏中苏北各县(市)前列。健全行政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服务标准化,全面推行项目审批“一表制”,28个部门单位实现“两集中、两到位”,电子监察系统和电子评价系统优质运行,市镇村三级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
民营经济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全市累计新发展私营企业3029户,比上年增长17.1%;新增注册资金112.3亿元,增长40%;新注册千万元以上企业118户,是上年同期的1.9倍;累计完成民间资本总投入247.1亿元,增长30%;利用域外民资146.8亿元,增长46.8%。全年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04个,其中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项目84个。民营工业全年实现产值1426亿元、销售收入1335亿元、利税100亿元。2009年度被评为“全国十佳全民创业示范县(市、区)”,名列第三。
面对外需萎缩的不利局面,先后修订出台《江都市招商引资鼓励投资优惠政策》、《关于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各类投资的实施意见》、《江都市利用外资考核意见》等文件,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2940万美元,其中出口53376万美元。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成功举办第七届花卉节,组织赴上海、深圳、台湾等境内外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全年新批外资项目51个,增资项目45个,实现协议注册外资8.92亿美元,到账外资3.3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5%和31.9%。引进落实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6个,新批项目平均规模达920万美元。产业集聚进一步增强。先后引进特钢生产加工、车船制造及配套件、机械电子三大产业关联项目34个,总计注册外资4.65亿美元,到账外资1.65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注册和到账外资总额的52%和50%。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引进农业外资项目14个,协议注册外资8390万美元,到账外资4324万美元;引进三产服务业项目11个,协议注册外资6871万美元,到账外资5723万美元。
外经合作平稳发展。2009年,我市外经企业化危为机,在逆境中“走出去”形式日趋多样,保持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江都建设、恒远机械、江苏诚德、舜天工具、凯通电器、福克斯等7家企业,分别在阿联酋、叙利亚、美国、安哥拉设立了分支机构。目前,我市累计已有9家企业分别在8个国家设立公司、分公司或办事处12个。对外劳务合作和工程承包项目稳步增长。新签外经项目6个,实现外经营业额7713.4万美元,同比增长20.9%。
大力推进沿江开发,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9亿元,投运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西园安置区和滨江森林公园一期工程,科技大厦主体工程封顶。新开工中允机械等亿元以上项目7个,投产田治科技等项目5个。中海造船、诚德二期、龙川三期、科进造船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三、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力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49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83.95亿元,增长34.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2.54亿元,增长35.8%。
2009年投资重点向公共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民生保障工程等领域倾斜。在重点项目和技术改造的带动下,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82.77亿元,增长34.8%。其中规模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29.06亿元,增长36.6%,规模以上项目投资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3.88亿元,增长47.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4.31亿元,增长24%。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建设加速配套。先后开工交通项目56个,累计投入10.6亿元。江海高速江都段路基工程结束,路面施工完成工程量的30%;新淮江公路先导段路基实现贯通,新老通扬运河大桥和跨328国道大桥顺利竣工;吴樊公路、永大公路、黄周公路建成通车。沿运灌区节水改造四期等重点水利工程全面结束,农村饮水安全一期工程提前完成,新增受益农户5.98万户。区域供水工程全面启动,新铺供水管网32公里。全年供电设施完成投入7亿元,新投运变电所7座,创成国家级“新农村电气化市”。港口建设加快实施,沿江港口、砖桥道口物流园区初具雏形,开工建设海昌物流3个5万吨级泊位。
城乡建设与规划管理
全市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统筹城乡规划,突出规划引领,全面均衡提升城乡规划和建设水平。推进各类控制性详规、专项规划、市政交通规划、村镇规划的编制。积极呼应扬州大建设战略,开展与扬州接轨规划对接工作。组织100平方公里江都城市主功能区综合改造、城区高水河两岸滨河地带综合改造、反坎河以南36平方公里地块的规划研究。完成小纪、邵伯、宜陵等10个镇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全市456个村庄规划通过审批。强化城市管理,积极开展交通秩序、流动摊点、街道广告、马路市场等专项整治行动,新建停车场2个、泊位100个,改造背街小巷30条。城市化率达到49.5%。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4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平方米;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6%。全市森林覆盖率预计为20.02%。丁伙、武坚、丁沟镇创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实施畅通工程。新七闸大桥建成通车,浦江路东延启动建设,其中东段已贯通,江淮路、工农路、南吴路、运河路北延改造工程竣工,龙川北路北延即将完工,全年新增道路面积8万平方米。打造宜居城市。建成建盈、乐和嘉园等安置房16万平方米,南部新城安置区一期工程主体封顶。实施老垃圾场生态恢复、新通扬运河南岸等绿化工程,新增公共绿地19万平方米。全市18座垃圾中转站运转正常,城区垃圾处理场通过省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级评定。全面启动全市三个供水圈区域供水工作,双沟、张纲、丁伙方向管道工程正在建设,市属供水圈、邵伯供水圈覆盖面不断提高。北灰粪港沿线截污管网联网封闭运行,南灰粪港截污管网工程即将完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得到根本保证,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5座、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4个,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5%。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坚持走经济与环境和谐共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全年环境空气良好天数达标率达89.86%,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实施污染减排项目11个,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控力度,全年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881吨。疏浚各级河道69条,完成土方666万方;整治村庄河塘1072条,完成土方340万方;新建改造圩口闸46座,排涝站36座。总计加修圩堤17公里,土方29万方。
四、社会事业
落实科技扶持政策,营造科技发展环境。组织开展“名校名所江都百企行”、“重点企业科技之旅”等产学研活动,实施合作项目56项,其中院士项目5项。新增扬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以上新产品98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升级为省级中心。连续四届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力度,创成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名牌产品19个、省著名商标8个,蝉联“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位居39位。全年专利申请量1280件,其中发明专利247件,专利授权量328件。围绕转型升级推进创新人才引智工程。深入推进人才集聚行动,连续四届获得“省人才工作先进市”称号。
努力构建优质教育体系,不断提升教育品质,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取得扬州市五连冠。职教集团一期工程和大桥小学、大桥中心幼儿园建成投用。创成省四星级职业学校1所、省实验小学6所、省优质幼儿园3所。江都电大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江都技校创成“省重点技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全面实施。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60所,在校学生13.21万人,毕业生3.7万人,教职工总数1.0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8万人。普通中学43所,在校学生4.67万人;小学65所,在校学生5.1万人;幼儿园49所,在园儿童2.34万人。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均衡发展。学龄前幼儿入园率达94%,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继续保持在100%,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4%。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先后举办了第九届“新春乐大型灯谜会暨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国.江都第七届花卉节”、第六届“知音之夜”少儿音乐会等大型文艺活动。扬剧艺术中心主体封顶。全市13个镇建成“农家书屋”263家,镇级文化站、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市图书馆全年新进图书3300册,图书总藏量达27.3万册。文艺精品新作连创佳绩。推出大型现代扬剧《大学生村官》,组织大型古装戏《丁郎寻父》、《三女抢板》赴沪公演。全年共有13件文学、摄影、书法和漆画等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文化保护和传承加强。完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任务,新发现131处,复查72处。申报1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投入6.3万元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共挖掘出100项“非遗”项目,3个项目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三度蝉联“全国文化先进市”。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10万户,新增有线电视8500户,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数字、有线电视用户25.9万户,创成“省有线电视先进市”。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280个,创成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脑科医院综合楼主体工程竣工,麻风病康复村改造顺利完成。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11个。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332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060人。2009年全市婴儿死亡率2.28%,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5.82%。全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100%。
建成省级体育强市,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全民健身体育节”优秀组织奖。成功承办“江苏省青少年举重比赛”、“中国门球冠军赛江苏分区赛”、“扬州市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等体育赛事。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我市输送的运动员在手球、击剑项目上获得了4枚金牌。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了“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和“乡镇体育健身中心”建设任务,市体育中心400m塑胶田径场改建成功投入使用,室内游泳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已开始动工。全市实现了体育强镇全覆盖。成立了“武术协会”、“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体育彩票销售创新高,2009年全市97个销售点销售额突破4600万元。
五、人口、民生和社会保障
人口与就业
人口综合调控和管理进一步加强。计生“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全面实施,建成镇级世代服务中心13个、村级世代服务室276个。全市计划生育率98.8%,出生7496人,出生率为7.0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7‰,出生婴儿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9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06.59万人。
扎实推进城乡就业。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加速健全,新一轮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落实,采集岗位2.94万个,推荐就业9067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5%。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年完成城乡劳动力培训29578人。其中:就业再就业培训8419人(含创业培训1015人);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19359人,其中转移培训14987人(含新成长劳动力培训3852人);外来农村劳动力培训1800人。高技能人才培养375人。
全市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1.49万人、12.02万人、9.81万人、4.86万人和6.22万人,城镇职工五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达96%。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每月增加基本养老金132元。农村低保和城镇低保人均每月增加30元,分别达170元、3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人均100元/年提高到120元/年,覆盖率100%,实现即看即报。敬老院“关爱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全年投入1225万元,新、改、扩建敬老院4家,新增床位450张,实现镇镇都有一所百人以上的新型规模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79%。残疾人康复工作成效明显,被评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先进市”。改造农村危房117户347间,建成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560户。
市场物价和人民生活
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回落、国内存贷款利率下调、部分产品产能相对过剩等因素叠加影响下,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呈低开、探底、回升的V型走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1.2。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现五升三降。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烟酒及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食品类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9.7%和8.4%、7.5%、5.1%和3.1%;居住类、衣着类、交通及通信类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0.4%、6.6%和0.9%。
民生保障日益加强,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全市通过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收入增长机制,努力增加居民收入。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6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6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11.7%。居民收入结构逐步优化,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比重进一步提高。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8.09亿元,比年初增加44.38亿元。
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较多等影响,2009年我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也比较突出:主要是相对历史水平,一些经济指标增速处于低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企业效益恢复缓慢,实体投资相对乏力,外贸出口降幅明显,财政增收难度加大,居民收入增长乏力。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形势、新机遇,只有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培育发展创新型经济,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才能在挑战中寻求突破,在困难中发现机遇,努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在高平台上实现新跨越。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发表于:10-09-25 17:26
大家本来就是一家,没有必要去比,再说了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公平吗?这是小学就学过的东西,到现在都没有学会。
发表于:10-10-05 22:27
兴化的种,姜堰的学生,呵呵
First&to&try&,then&to&trust!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
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绿叶的生与死乃是旋风的急骤的旋转,
它的更广大的旋转的圈子乃是在天上繁星之间徐缓的转动!
发表于:14-07-07 18:53
说句实话,兴化的生活气息比姜堰浓厚,姜堰虽也在步行街周围起了几座高大上的楼,但离步行街不远,全是旧楼破院,就如包租婆的那栋楼一样,保守估计应是四五十年前的房子了。但兴化不同,温柔的车路河包绕座座明丽的小楼,很有生活气息。再有,早上的兴化早茶之风盛行(因为兴化曾隶属扬州),夜晚的兴化的酒店灯火辉煌。可姜堰的家家酒店都大门紧锁,有点生意的也只有福建沙县小吃和大排档,让不少兴化的吃货痛苦不已。更重要的是,两者说起来都算水乡,兴化实至名归,城区内就有约五座超100米的大桥,车路河贯穿这块里下河宝地,而姜堰,从未在城区里见过大河,二中那儿的护城河不过一条臭味难掩的水沟。更让人气愤的是姜堰的教育,高中还好,初中都是败絮其中。一群群地痞在学校外晃,而学校仍死皮赖脸地夸耀学风正。乱收费现象遍地开花,不知多少钱花花流进与地方新华书店的姜堰教育局口袋中,敷衍着发下志愿书,到头来连收都不收,若学生试探着询问新华书店收费的人员是否可以选择性订购,便会被告知要么全订,要么别订。连一些老师也愤愤不平:“姜堰的这种习俗恐怕全国难寻了吧。”
发表于:14-07-07 18:59
回复 第32楼 的 @老者不老:
不必复制这些政府报告,永远都只有积极向上的一面,难不成你想姜堰给上头的报告是经济下滑,世风不正吗
发表于:14-07-07 19:07
回复 第22楼 的 @fff000xh:
胡总家乡不是泰兴吗
发表于:14-07-07 19:09
回复 第2楼 的 @心子木目:
姜堰高级的洗浴中心有多少呢
发表于:14-07-07 19:14
回复 第12楼 的 @板桥邻里:
共2页 到第页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都一样张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