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旅游农产品加工房用地审批程序

您现在的位置: >> 宜宾相关政策 >> 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
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时间:
【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五年,是宜宾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是 抢抓重大机遇、经受严峻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 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 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市,全面超额完成了 市三届人大各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推动宜宾经济社会进入了发展最 快、变化最大、成效最好的时期。――这五年,是宜宾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预计 2011 年全市地区生 产总值突破 1000 亿元,是 2006 年的 2.4 倍,年均增长 14.9%,总量保持全 省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提前近两年、人均生产总值提前近三年实现市第三 次党代会和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在 2005 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 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 540 亿元,是 2006 年的 3.2 倍,年均增长 23%;地方财 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59 亿元,是 2006 年的 3 倍,年均增长 25.9%。总体上 迈入了工业化中期阶。――这五年,是宜宾县域经济发展势头最强的五年。县域经济活力迸发, 实现突破性发展,市县经济发展格局不断优化。预计 2011 年区县工业总产值 突破 1000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65%以上。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 快速推进,宜宾港提前建成并开港试运行,被省领导誉为“宜宾速度”。沿江经济带正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山区资源综合开发步入快车道。 ――这五年,是宜宾基础设施改善最好的五年。预计累计完成固定资产 投资 2049 亿元,年均增长 26.3%。宜宾港、珙县电厂、福溪电厂等一批影响 深远的重大项目建成投运,向家坝水电站、筠连煤田开发、向家坝灌区等重 大项目加快实施。综合交通枢纽骨架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 32 公里 增加到 118 公里;二级以上干线公路由 420 公里增加到 886 公里;建成农村 公路 10009 公里,实现 100%的乡镇和 64.3%的村通油路(水泥路)。――这五年,是宜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截至 2010 年底,全市城 镇化率达到 38%,比 2006 年提高 8.2 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一,进入全 省 6 个大城市行列。预计 2011 年底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 80 万人,建成区 面积达到 70.5 平方公里。城市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功能加快提升。莱茵香街 获评“四川十大最美街道”。以“春风村”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城乡面貌显著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被评为全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这五年,是宜宾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五年。预计累计招商引资到位 市外资金 1410 亿元,是前五年的 6 倍。成功引进沃尔玛、拉法基、中电国际、 上港集团、华润集团、中信等一批世界及国内知名企业。预计 2011 年外 贸进出口总额 7.8 亿美元,比 2006 年增长 78%;实际利用外资 4500 万美元, 是 2006 年的 4.2 倍。与山东烟台、美国哥伦比亚等国内外 6 个城市结为友好 城市。――这五年,是宜宾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预计累计投入专项 民生工程资金 160 亿元。2011 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550 元,农 民人均纯收入 6450 元,分别年均增长 16.1%、14.1%。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 高,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回顾五年来的日日夜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坚持工业主导,全力推进经济强市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强化政策扶持、服务协调和要素保障,加快培 育壮大酒类食品、综合能源、化工轻纺、机械制造和建材等优势产业,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分别跃居全省第三位、第二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率达到 75%。推动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 五粮液集团 2010 年利税超过 100 亿元,五粮液品牌价值达到 586 亿元,宜宾获“中国白酒之都”称号;天原 集团成功上市;中核建中进入全省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名单;预计 2011 年天原 集团、丝丽雅集团收入均突破 100 亿元。扶持中小企业不断成长壮大, 五年新增亿元企业 175 户。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品牌创建,预计五年累 计完成技改投资 541.6 亿元,年均增长 25%,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 保护产品分别达到 2 个和 5 个。重点打造了 13 个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 370 户,五粮液、阳春坝、罗龙园区列入省“1525”示范工程,五粮液园区被评 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千村春风工程、江南和山 区特色效益农业基地、“中国白酒原料之乡”、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粮食 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粮油、畜牧、林竹、茶叶、烤烟、果蔬、蚕桑、水产等 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获“中国宜宾?早茶之乡” 称号。新增国家级 龙头企业 1 户、省级 16 户,高洲酒业、叙府茶业、徽记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 快速成长。百万元村达到 1639 个,千万元村达到 600 个。五年累计新增各类 农民专合组织 643 个;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 608.7 万人次,创造劳务收 入 442.5 亿元。加快发展服务业。预计 2011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373.3 亿元,是 2006 年的 2.4 倍,年均增长 18.7%。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凯德广场、义 乌小商品城等建成运营,东方时代广场、江北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加快建设; 新建或改造城乡农贸市场 86 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 3231 家、配 送中心 7 个。临港、象鼻等物流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安吉、天畅等物流企业 不断壮大。积极发展金融业,预计 2011 年末,银行存、贷款总量分别达到 1220 亿元和 540 亿元,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和“中国最具发展潜力 金融生态示范城市”。全国唯一的白酒现货交易平台――四川联合酒类交易 所在宜宾正式开业。大力发展旅游业, 预计 2011 年旅游总收入实现 137.5 亿 元,保持全省第三位,总量是 2006 年的 3 倍,获 “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 城市”称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房地产、信息、保险、中介等服务业 发展不断加快。(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加快发展的坚强保障。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五年累计投入 160 亿元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完成市域内所有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新建菜园沱长江大桥、金沙江天 池大桥等 5 座跨江大桥;建成市内旅游环线、城市环线公路以及宜珙、江长、 宜南等快速通道。宜水、乐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宜泸渝高速公路加快建设。 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完成长江宜宾段Ⅲ级航道整治,通航 能力由 500 吨提升到 3000 吨。成贵铁路开工建设。宜宾机场加密了到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航班,客流量大幅增加。宜宾新机场迁建项目 通过预可研评审。加快能源基地建设。珙县电厂一期工程、福溪电厂一期工程相继点火运 行。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大窝 500 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叙府―泸 州等 6 条 500 千伏输电线路竣工投运。珙县―叙府等 3 条新增超高压输电线 路加快建设。筠连矿区鲁班山北矿、南矿建成投产,船景、新维、金堂等煤 矿加快建设。纳安线天然气管道建成输气。宜宾核电站、溪洛渡左岸换流站、 筠连煤矸石发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有效推进。五年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 34.1 万口。加快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家坝灌区工程开工建设,王家沟水库等大 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新坝水库、龙滚滩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 利。五年累计净增有效灌面 26.3 万亩,整治病险水库 176 座,解决了 121 万 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农机总动力新增 41.2 万千瓦,达 181.5 万千瓦。信 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和边远地区信息网络覆盖率大幅提高。(三)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加强规划引领。科学调整城市建设规划,中心城区新一轮总规、组团控 规不断完善,沿江经济带、临港经济开发区、酒都特色街区等专项规划编制 扎实推进。县城总规修编有序开展,104 个建制镇、71 个乡实现总规全覆盖, 基本完成 698 个新村规划编制。加快城镇体系建设。预计五年累计完成城乡建设投资 720 亿元。积极构 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骨架,西区鲁能新城基本建成,临港新城快速崛起,翠 屏新区、南溪新区、三江口等区域加快建设,酒都特色街区开工建设。各县 城快速拓展提升,建成区面积增加 26.3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 20.2 万人。集镇建设和新村建设步伐加快。着力完善城镇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 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实施中心城区交通缓堵工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新建城市绿地面积 992 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 34.9%。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依法加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城乡“五乱”治理成效显著,全省“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现场会在长宁县召 开。全市治理偏街小巷 745 条,拆除违法建筑 36.5 万平方米。中心城区 2010 年以来取缔了“以街为市”市场 40 个、新投入市场 25 个,实施建筑立面风 貌治理 170 余万平方米,打造亮点 8 个。长宁县城再次被确认为全省唯 一的“国家卫生县城”。(四)着力统筹区域发展,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推进“扩权强县”,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区 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009 年全部过亿元,2010 年有 6 个区县过 2 亿元, 预计 2011 年有 4 个区县过 3 亿元。县级经济综合评价在全省排位不断上升, 翠屏区进入全省十强。南溪、珙县、兴文、屏山、筠连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 发展先进县。南溪实现撤县设区。加快建设临港经济开发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宜宾港,全力打造四川 首个临港经济开发区。开发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完成,公用型保税 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建成运营。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已由省政府转报国务 院。预计 2011 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 7000 标箱,超额完成开港第一年 5000 标 箱的目标任务;完成散货、件杂货运输 37 万吨。(五)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深入推进各项改革。财政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政府和增 值税转型改革顺利推进。国有企业重组、股权分置等改革深入实施。投融资 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宜宾市商业银行改制后迅速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 点顺利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 完成。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深化。预计民营经 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由 2006 年的 46.7%上升到 54.9%。着力提高开放合作水平。积极实施全方位开放合作战略,先后设立成都 海关驻宜宾办事处、四川检验检疫局宜宾办事处,二类水运口岸对外开放。成功承办 APEC 中小企业峰会。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建设,务实推进川南经济 区一体化。大抓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五年累计推出招商引资项目 609 个,引资成功率达 40%以上,年均履约率达 95%以上。外事、台侨、贸促等工 作不断加强。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城镇累计新增就业 28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8%以内。城镇职工五项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市级统筹,参保人数成倍增长。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农合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 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有效推进,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农村留守儿 童、“空巢”老人帮扶工作不断加强。累计改造棚户区居民住房 2.4 万户, 解决了 5 万人住房困难。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净减少贫 困人口 20.4 万人。扎实推进向家坝水电站移民迁建攻坚,5 万农村及城镇移 民安置意愿全部确定,县城、集镇、公路建设等有序推进。成功抗击低温雨 雪冰冻、“5?12”汶川特大地震、特大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灾后重建扎实 有效。对口援建广元市朝天区羊木镇任务全面完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重点环保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关停 32.1 万千 瓦小型燃煤发电机组,淘汰 226 万吨小型煤矿产能、70.8 万吨水泥落后生产 能力。建成污水处理厂 9 个、垃圾处理厂 7 个,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率达 80% 以上。三江水质和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长宁 县、翠屏区通过省级生态县(区)考核验收。整理农村土地 52.1 万亩,新增 耕地 8.5 万亩。累计成片造林 45.2 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 45.1 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89.2 万亩。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 41.7%、38%。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 744.8 平方公里。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五年累计教育投入 152.5 亿元,化解农村义务教育 “普九”债务 5.25 亿元。学前教育三年行动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全省领先。职业技术教育三年攻坚成效显著。2010 年高考本科上线突破万 人大关。特殊教育、民族教育、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代课问题基本得 到妥善解决。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 称号,被批准为“全国知识产权试 点城市”,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22 项,专利申请合计 2744 件,建 成高新技术企业 15 户,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 38 户。狠抓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全市人才总量超过 28 万人,引进硕士、博士千余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 完善,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妇幼保健、中医 药事业加快发展,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控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 在 4‰以内,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称号。图书馆、文 化馆(站)、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场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新酒都剧场建成 投入使用。屏山龙华镇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向家坝淹没区(四川) 考古发现,将宜宾人类历史推进到新石器时代。共建成县级图书馆、文 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 27 个,大型体育文化中心和体育场 15 个,新建乡镇 综合文化站 168 个、农家书屋 2947 家。20 户以上的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 工程全面完成。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明显提升,城乡体育 设施加快建设,市体育馆建成投入使用。有效开展了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工 作。老龄工作获全国先进。宗教事务、妇女儿童、爱国卫生、红十字会、残 疾人事业、精神文明、文物保护、社科研究、新闻出版、气象、档案、地方 志、住房公积金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五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大调解”机制逐步完善。信访和群众工作明 显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大幅下降。建成宜宾 数字地震台网,防震减灾能力不断提高。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应对和处 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一步强化。加强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创建和国防动员“五个一”活 动,国防动员、交通战备、人民防空、消防、国防教育扎实推进。再次被命 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防后备力量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过去五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显著进步,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 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历届市政府打下的良好 基础,得益于全市人民的齐心协力、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在此,我代表市 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列席代表,向全市各族人民、驻宜 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 体和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各位代表,五年来的伟大实践, 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汇 集了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来之不易、弥足珍贵的经验和启示。我 们深深到:一要突出发展要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只有坚持把发展 作为第一要务,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强化产业支撑和投资拉动,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才能不断开创加快发展的新局面。二要突出转变方式, 优化升级,科学发展。只有着力推动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出口 协调拉动,向主要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 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才能促进宜宾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要突出统筹兼 顾,市县一体,全域发展。只有坚持全域发展,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切实做到市县一体、城乡一体、互促共进,才能实现 全域协调平衡发展。四要突出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合力发展。只有坚定不 移地推进各项改革,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用好市内、市外两个市场、两 种资源,才能形成强大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强劲发展。五要突出真抓实干, 攻坚破难,突破发展。只有弘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千方百计 攻克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才能在应对各种矛盾和挑战中实现新的发展。六要突出以人为本,富民惠民,和谐发展。只有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使我们的各项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 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七要突出转变职能,依法行政, 推动发展。只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法治政府 和服务政府建设,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才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回顾过去五年,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前进道路上的困 难: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不高、实力不强、发展不快的问题依然存 在,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较大,追赶跨越的任务艰巨。二是经济结构不优, 产业层次较低,服务业发展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节能减排压力大, 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紧迫。三是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压力大,交通、水利、能 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发展保障能力还不足。四是城镇化滞后于工 业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中心城区城市功能不完善,交通 拥堵、环境卫生等问题急需解决。五是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城乡居民 持续增收难度较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应急、安全、维稳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对这些不足和困难,我们将采取切实 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未来五年目标任务今后五年,是宜宾建设经济强市的加速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 坚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纵观全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 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向 纵深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合作 提供了良好契机。四川省打造川南经济区、 沿江经济带、 “中国白酒金三角” 等战略部署,为我市加快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站在新起点,谋划新跨越,我 们必须牢牢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振奋精神,创新实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的部署,未来五年市政府的基本工作思路:高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区域性经济强市的发展定位,坚持“产城一体,固本 强基;突出投资,扩大内需;开放合作,转型升级;全域共进,崛起成渝” 的经济工作思路,以改革开放为前进动力,以富民强市为根本取向,以“四 个宜宾”为着力重点,以“两化”互动为重要抓手,以“三化”联动为基本 路径,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更高水 平的美好新宜宾,走在西部地区科学发展、开发开放前列。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基本建成区域性经济强市。加快推进“产业宜宾”建设,经济发展 速度和质量超过成渝经济区平均水平,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 2016 年,力争 在 2011 年基础上实现“五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突破 2000 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一番, 1100 亿元以上; 达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 达 750 亿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达 120 亿元以上;固定资 产投资累计达 4100 亿元以上,比前五年翻一番。――基本建成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全市城镇化 率 2016 年力争达 50%以上;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提前在“十二五”中期达 100 万以上。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聚集要素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区域性商贸 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酒类交易中心,以及国家级自然生态和历史文 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形成成渝经济区重要的内陆开放高地。临港经济开发区 建成国家级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基本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畅通宜宾”建设,加快 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港口”配套衔接的现代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各种运输方式的组织优势和整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出 川“南大门”和通江达海“桥头堡”地位更加巩固,成为国家“两横三纵” 开发轴线上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力争实现 100%的 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基本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加快推进“生态宜宾”建设, 建成具有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宜人的生态人居、繁荣的生态 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生态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43.3%,城市绿 化覆盖率达到 40%,努力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初步建成区域性文化强市。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群众文化 创造活力不断迸发,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创建成为“省级文明城市”。文化产业总产值达 80 亿元以上,力争达到 100 亿元。着力打造区域性文化高 地,初步建成与区域性经济强市相适应的区域性文化强市。――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加快推进“人居宜宾”建设,大力实 施富民工程,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攀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1 万元 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1 万元以上,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新村建设成片 推进。基本建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群众享受到 更高水平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4.5‰ 以内。城乡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险参保率达 98%以上,城镇登 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围绕上述目标,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是:(一)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工业强市核心战略,按照“稳定一产、提升二产、壮大三产”的思 路,统筹推进“三化”联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 系,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10:60:30。一是着力提升第二产业层次和水平。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重大资源综合开发,建成世界最大优质白酒生产基 地、西部综合能源基地、醋酸纤维素新材料基地,加快筠连矿区综合开发, 积极打造国家级硫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区,做大做强化工轻纺、 机械制造、建材等优势产业。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推动重大战 略资源向产业链高端配置。培育 1 个千亿产业、5 户百亿企业,扶持 1―2 户 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上市。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 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升园 区的产业承载能力,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建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百亿 产业园区 7 个,将临港经济开发区和五粮液、罗龙、阳春坝、向家坝、屏山、 巡司、福溪、长宁等产业园区打造为“两化”互动发展示范区。依托重点骨 干企业,整合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二是加快培育壮大第三产业。加快发展连 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积极实施“网购网销”工程。支持金融 业发展壮大,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宜宾,鼓励发展微型金融机构。做 强做大酒类交易所。大力发展物流业,把临港物流园区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重 要物流节点。建成川滇黔结合部最大的赵场客运综合站场和一步滩铁路货运 站场。依托机场迁建,积极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园区。积极发展保险、证券、 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规划建设总部经济区。建 成 2 个商业中心、3―5 个大型专业市场、10 个以上大型购物广场、8―10 条 特色商业街区、3―5 家五星级酒店。做好蜀南竹海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工作,加大重点景区旅游环线建设力度,着力打造和提升“一城三海”、向 家坝库区等旅游区,2016 年旅游总收入达 380 亿元以上。三是加快推进农业 现代化。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稳定 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业科技创 新园,着力打造中国白酒原料基地和四川重要的畜牧、林竹、茶叶、烤烟、 果蔬、蚕桑、水产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龙 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民专合组织。(二)以建设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两化”互动,加强规划统筹、产城统筹、区域统筹、管理统筹、 “三化”统筹,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是加快做大中心城市。加强行政区 划调整工作,力争实现 1 个县撤县设区。有序扩大中心城区规模,高标准打 造临港新城,基本完成翠屏新区、南岸西区、三江口区域整体开发,加快推 进赵场组团、南溪新区等新区建设,着力打造酒都文化特色街区,增强城市 的人口吸纳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速公路新出口,优化提 升城市形象。二是着力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坚持产城一体,围绕产业园区布 局城镇。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临港新城、南溪新区、柏溪等为重 要节点的沿江特大城市。以县城和重点镇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规划建设 一批中等规模城市和特色鲜明的重点城镇,力争 1―2 个县城人口达 20 万以 上,3 个重点城镇人口达 10 万以上,打造一批 5 万人左右的小城镇。大力推 进乡改镇。三是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大力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 城镇功能,增强集聚、辐射能力,积极推进“宜居、宜业、宜商”城市建设。实施中心城区“三江六岸”亮化工程,着力打造宜宾“三江夜景”。力争 2 年内把冠英街打造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商业古街区、滇南馆打造成 为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休闲会所;5 年内基本建成五粮液历史文化特色街区; 5 年内把三江口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中央商务区、 翠屏山打造成为宜宾的“城 市之肺”、南溪新区打造成为川南的“上善水城”;建成独具文化魅力、酒 都特色的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推进以管理重心下移为重点的城市管理体制 改革,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建成为“全 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三)以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加快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突出枢纽性、功能性和网络化,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协调配套、覆盖城 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一是加快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对外大通道建设,力争建成成贵铁路,基本形成铁路便捷、国省干线公 路交叉的高速运输网络。提升南部各县与云贵资源富集地区连接公路的通达 能力。进一步完善、优化市内路网结构,大力解决断头路问题。建成宜宾至 屏山、南溪至阳春坝等快速通道,力争县县通高速公路。加快产业园区与城 镇和高速公路的连接通道、城市组团间连接通道、滨江快速通道和跨江桥梁 建设。把宜宾港建成四川最大内河港和长江上游的绿色港口,加快推进长江 航道宜宾段Ⅲ级升Ⅱ级整治。力争完成宜宾新机场迁建,建成川滇黔结合部 最大的区域性机场。建设以高速铁路火车站为中心的重要枢纽项目。二是加 快建设西部综合能源基地。实现向家坝水电站全面竣工发电,推进珙县电厂 和福溪电厂二期工程建设,加快输变电设施和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推进煤矸 石、瓦斯综合利用,加大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气资源勘查开发力度,推进 油气管网建设。三是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向家坝灌区工程建 设,加快建成王家沟水库,开工建设新坝、东山、龙滚滩、二龙滩、蟠龙湖 水库等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加快推进重要河流和城镇防洪工程规划建设,有 效治理水患和内涝。着力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加快构建农业生产水利保 障体系。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基本解决巡场等缺水城镇和人口较集中乡村 的供水问题。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着力打造“数 字宜宾”,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四)以加快建设区域性文化强市为重点,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扎实推进文明素质提升、文化事业惠民、文化产业培植、文艺创作精品、 新闻舆论传播、历史文化保护、文化旅游促进、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改革创 新、文化人才培育等“十大文化工程”,加快建设区域性文化强市。一是大 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弘扬宜宾城市精神和“春风”精神,深入推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道德基础。统筹规划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每年启动 1 个文化建设项目,2 年内建 成市广电中心,新建市历史文化博物馆、市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等。积极推 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 电影放映等重点惠民工程。积极整合新闻资源,构建良好的舆论引导格 局。加强对新兴媒体和网络文化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切实加强国家历史文 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加大秦汉“五尺道”、城市周边及金沙江下游文物普 查和考古发现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工作。二是大力发展 文化产业。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和扶持重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 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推进现代科技和文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印刷包装、 会展、影视基地和创意文化产业,优先发展数字娱乐、数字图书馆、数字电 影等数字文化产业,加快推进酒都文化特色街区文化产业项目、宜宾印刷包 装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培育 2―3 户年产值亿元以上的文化龙头企业。多渠道 保护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三江”生态文化旅游、川南红色文化旅 游、川南特色古建筑民俗文化旅游、川南―滇北“五尺道”历史文化旅游、 “三海”休闲文化旅游等五大文化旅游产业带,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三是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设立“五个一工程奖”,着力提高作品创 作生产能力。深入挖掘宜宾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规划一批重大题材的创作, 努力创作更多优秀文化产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大力挖掘和 宣传“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等城市名片,以历史文化为主线, 以酒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民族文化为着力点,努力形成 3―5 个在全省有 较大影响、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提升宜宾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深化文化改革和开放。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推进 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新闻网站转企改制,加快培育合格文化市场 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对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加强文化交流合作, 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五是强化文化建设的保障和支撑。着力强化组织领导、 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三大保障措施,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 划,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和出台更加优惠的文化政 策,确保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深 入实施 “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积极挖掘民间文化人才,注重培养文艺 后备人才,积极引进优秀文化人才,努力建设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 人才队伍。(五)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切实推动全域发展。 牢固树立全域宜宾意识,加快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一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坚持沿江发展与山区开发并重,加快构建沿江产 业群、城镇群和港口群,推进山区资源综合开发区建设。加强沿江地区与山 区资源综合开发区的产业分工协作,强化交通等基础设施衔接,进一步优化 区域发展格局。二是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坚持市区县一体化发 展,大力实施“扩权强县”,探索推进“扩权强镇”。积极支持区县重大基 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和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培育壮大。支持和鼓励区县打 破行政界线,实现集约发展、合作发展。加快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 困地区经济发展。三是加快建设临港经济开发区。坚持“港、园、城”一体 发展,加快建设大港口,实现大通关,培育大产业,发展大物流,五年累计 实现固定资产投资 400 亿元。“4+2”产业园区基本形成, 临港新城初具规模, 人口达 20 万以上, 高标准建成全省“两化”互动示范区。进一步加强与成都、 昆明、攀西―六盘水等地和上港集团等企业的战略合作,不断提高宜宾港运 行质量和效率,2016 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 10 万标箱。四是统筹城乡推进一 体化发展。强化兴城带乡、强工促农,促进城镇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公共 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土地合理流转机制。打造一 批城镇示范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加快建 立有利于农民进城的就业、住房、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人口 向城镇集聚。(六)以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为重点,切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一是深化改革。大 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努力构建与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促进共同致富。深入推 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非禁即入,鼓励民间资本 进入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商贸金融等领域。支持优质民 营企业上市,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用好用活资本金扶持、税收优惠和融 资担保等政策,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蓬勃发展。二是大力开展招商 引资。完善产业配套条件,强化跟踪服务,营造良好的政务、社会、人文环 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鼓励外来资金投向基础设施、重点产业、社会事业 等领域。着力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和中小企业发 展。三是加强开放合作。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加强川南经济区合作共建, 联动攀西?―六盘水、 滇东北等资源富集区发展, 推进金沙江库区经济一体化。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日本、韩国、东盟等的经贸合作。扩大对 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培育扶持出口品牌企业,优化贸易结构,扩大进出口规 模。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承揽工程、拓展 市场。(七)以强化科教人才支撑为重点,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科教兴宜”和“人才强市”战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优化布局,抓好农村寄 宿制学校建设,积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教 师队伍,加大激励扶持,着力打造一批知名校长、知名教师和 2―3 所知 名学校,推动教育质量“双提升”。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六 个一”科技工程,建设创新型宜宾。狠抓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实施一批重大 科技专项,突破一批制约产业、产品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强知识产权保 护,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三是推进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 强市转变。坚持把培养和引进人才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相结合,构筑 持续发展新优势。着力搭建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创造价值的良好平台,统 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 局面。四是全面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范 发展民营医疗,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加快推进 中医药事业发展, 建成 1―2 家全市性中。同时, 统筹做好人口计生工作, 继续稳控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 动,积极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切实加强社会建设。牢牢把握“人民幸福”这个根本,进一步做好保稳定促和谐的各项工作, 努力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一是深入实施民生工程。不断加大投入, 深入实施教育助学、劳动就业、扶贫解困、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 道路交通、环境治理、文化体育等民生工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 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覆盖面、 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统筹层次。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设。深入推进扶 贫综合开发,力争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脱贫。建立矿区生态补偿和地质灾 害防治长效机制,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举全市之力,全面完成向家坝水电 站移民及迁建任务,确保移民迁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加强移民后期扶持, 确保移民逐步致富和库区社会稳定。二是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 点推进生态县(区)和“生态细胞”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和退耕 还林工程,构建覆盖全市的大生态体系。支持长宁县城打造“竹生态养生名 城”。加强土地资源合理保护,提高利用效益。着力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利用,严格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加强重点 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城镇环境治理,大力改善空气和水环境质 量。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 用。积极推动长宁、江安等县发展碳汇经济。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认 真抓好“六五”普法,深化法治城市创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社会矛 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加强社区 建设和管理。着力稳定物价。强化安全生产。做好地震、地质灾害防治和突 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和发 展军政军民团结。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 安居乐业。各位代表,以上目标任务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表达了人民群众的 共同愿望,展示了宜宾跨越发展的光明前景。我们坚信,经过全市各族人民 不懈奋斗,我们一定会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在成渝经济区强势崛起,谱 写宜宾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壮丽篇章!三、2012 年工作安排 2012 年是“十二五”关键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决策部 署及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 2012 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主要预期目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 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2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6%以上;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18%以上;城镇化率上升 2 个百分点以上;城镇 新增就业 4.5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 1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4.5‰以内; 完成省上下达的物价调控、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围绕 2012 年的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着力抓好投资工作。突出项目投资重点。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的重点投向,有针对性地积极 向上争取项目、政策和资金。突出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交通、城 镇等重大基础设施,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 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各项社会事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抓好全市重点项目计划实施,加快续建和新开工重点项目建设。切实抓好要素保障。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搭 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挥好基金、债券等融资功能,扩 大直接融资规模;广泛吸引民间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切实保障项目建设用地, 加强土地整理,有效解决项目用地耕地占补平衡问题,有序实施土地收储出 让。着力做好征地拆迁工作。 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对照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及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 区建设等规划,做好重点项目计划编制工作,对储备项目实行分类评级,排 序认定,滚动更新,动态管理。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动态储备库。加强入库项目前期工作。(二)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加快工业优化升级。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做强做大酒类食品、综合能 源、化工轻纺、机械制造和新型建材、林竹纸等特色优势产业。切实加强自 主创新,鼓励创建企业技术中心,注重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加快发展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竹林低碳经营示 范区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园区。重点支持五粮液、天原、丝丽雅、中核建中 等大企业大集团引领带动发展。加快宜宾纸业、天原本部、长虹宜宾红星电 子等搬迁技改。落实国家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着力扶持帮助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推行标准化 生产。着力推进“两化”互动,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 共服务设施向 13 个产业园区辐射延伸。切实抓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保 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推进大观楼、南岸、江北商圈建设,加快西 南轻工博览城、西部茶叶市场、宜宾汽车专业市场园区等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莱茵春天、鲁能财富广场、东方时代广场、竹海温州商城等大型商 业网点建设。支持沃尔玛、燕君、叙府等商贸领军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创建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着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区域性配送中 心和“新网工程”建设, 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等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加大政策扶持,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临港物流,力争宜宾港集装 箱年吞吐量翻一番。加快培育壮大安吉、天畅、欣联等物流企业。鼓励和引 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采购中心、配送中心等分支机构。加强物 流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企业开展网上贸易。抓紧建设临港物流园区和象鼻、 罗龙、阳春坝、巡场物流中心等项目。推进宜宾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和农村 信用社改制。力争实现小额贷款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区县全覆盖。推进民 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抓实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 资渠道。推进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建设,强化宣传促销,推动旅游业态多元化 发展,旅游总收入增长 20%以上。积极发展保险、证券、信息、会展、中介 等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粮油、畜牧、林竹、茶叶、烤烟、果蔬、 蚕桑、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继续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新增市级以上 龙头企业 3 户,建设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15 个。抓好农产品经纪人培训, 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和营销网络体系建设。加快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发展,推 进 30 万亩酿酒高粱基地建设,建成万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 20 个。培育无 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基地 80 万亩。大力培育地理标志产品。围绕城镇和产业 园区,加快规划建设蔬菜、花卉基地。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 民政策性收入。开展新型农民培训 1.7 万人次、实用技术培训 100 万人次。有序组织农民工劳务输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向非农产业转移, 优化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环境。继续实施千村春风工程,新增 30 个千 万元产值村,培育 1―2 个亿元村,打造 3 个省级新村建设示范点。积极推进 “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建设 60 个农村新型社区。(三)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完成新一轮城市总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 编。完成沿江城镇群发展规划、区县新村建设全域规划和重点村新村建设详 规编制。加快县城总规修编和建制镇控规编制进程。做好产业园区规划与城 镇控制性详规、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无缝对接。扎实推进城镇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临港经济开发区、南岸西区、赵场、 翠屏新区、南溪―罗龙、盐坪坝等组团建设,加快酒都特色街区、三江口等 区域旧城改造。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和重点镇为骨架的城镇体 系。依托园区、港口、高速公路等重要节点,加快建设沿江城镇群。加快屏 山新县城建设,扎实推进高县、筠连、珙县等资源开发型和长宁、兴文、江 安等旅游开发型城镇建设。完成城乡建设投资 200 亿元以上,新增建成区面 积 17 平方公里。切实完善城镇功能和管理。加强城镇交通、绿化、亮化、给排水、污水 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商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着力缓 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推进连接组团快速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增加普通商 品房供应,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继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进 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创建全省“环境优美 优秀示范市”,确保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省检。 (四)着力夯实基础设施。加快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宜泸渝高速公路宜宾段,争取开工宜攀、 宜叙、宜昭、宜毕高速公路,完成屏山新县城至乐宜高速公路连接线一期工 程,开工建设港区高速公路连接线。大力支持成贵铁路建设,加快沿线站点 规划建设;推进内昆线扩能改造;抓紧宜泸渝、遂内宜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宜宾新机场迁建。积极开展长江航道宜宾段等级提升至Ⅱ级的争取 工作。加快 S307 屏山至新市段复建公路、宜宾至屏山新县城公路建设进度。完善宜宾港集疏运体系,加快重件泊位、进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盐 坪坝大桥前期工作。建成通乡及农村断头公路 300 公里,通村公路 800 公里。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向家坝水电站和新维、船景、金堂煤 矿建设。积极做好珙县电厂二期、福溪电厂二期、筠连煤矸石发电和长宁、 筠连、兴文、江安页岩气勘探开发等项目前期工作。加紧开展宜宾核电站项 目前期工作。继续抓好锦屏―苏南以及珙县―叙府等输电项目建设。加快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向家坝灌区、王家沟、新坝、龙滚 滩水库和“西南五省干旱重点水源工程”等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力争实施长 江防洪工程项目。积极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五小水利 工程”、 “旱山村工程”等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开展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15 个,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50 座。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 2.6 万口。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通信服务,着力推进数字城市工程与城 市信息化。 (五)着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入开展“送文化下基层”等文化惠民活 动。继续打造“一县一品、一乡一品”群众性文化品牌,推出更多优秀文艺 精品。加强社科研究和成果转化。推进市广电中心、市档案馆建设,开工建 设市历史文化博物馆。做好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建成 20 所乡村学 校少年宫。每个区县打造 1 个示范性综合文化站,规划建设 1―2 个街道(社 区)文化中心、2―3 个示范性农家书屋。整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提高 服务实效。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扎实推进经营性文化改革,培育合格市场主体。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节庆、广告、会展等产业 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 等重点文化产业。加快培育壮大广电集团、报业集团等文化龙头企业,推进 印刷包装业集中发展区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带动中、小文化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兴文化 产业。力争实现文化产业总产值 45 亿元以上。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发掘利用。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 保护工作。修缮 10 处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点)。切实推进“五尺道”文 化古迹保护和申遗工作。加快推进向家坝库区等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六)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深化国有 企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体育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共财政和投融 资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户籍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翠屏区统筹城乡综合配 套改革试点。强化服务,加大扶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拓宽民间资金投资 渠道,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用地、人才、技术等突出问题,尽力减 轻企业负担,着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抢抓机遇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深化 与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努力引进一批知名大企业和重点产业项目。积极参与 和举办各种国际性、区域性招商引资活动,力争到位市外资金突破 500 亿元。深入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加强与成都、重庆等地的合作共建。积极参与 川南经济区规划建设。加强与攀西―六盘水、金沙江下游经济圈的战略合作, 提升与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不断拓展、深化与友好城市 的交流合作。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积极推进临港经济开发区申报 建设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大力培育一批品牌出口企业,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 3 户以上,实现外贸进出口 8.7 亿美元。加大引资力度,实际利用外资 5000 万美元以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承包工程、投资兴业。积极做好外事、台侨、海关、检验检疫、贸促等工作。(七)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多渠道筹集资金 40 亿元以上,全面完成民生工程任 务。积极扩大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 城镇低收入家庭、被征地农民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 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创业扶持,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4200 万 元。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全市参加五大社会保险达到 237 万人 (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 90%以上。适时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 和农村五保供养水平。进一步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帮扶工作, 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抓好粮油、肉类等物资储备供应,加强鲜活农产 品流通体系建设,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 监管。着力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增保障性住房 2.5 万套以上。加大 对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民族地区的投入和扶助,对 3.5 万贫困人口实施扶 贫解困。按期完成 5 万移民搬迁安置和城集镇、交通等工程迁建任务,确保 实现向家坝水电站下闸蓄水发电目标。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建成省“环境保护模范城 市”。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突出抓好结构减排,强化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支持企业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产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污 染综合治理和环境噪声控制。推进区县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实施生活垃圾 分类收集和处理,继续对工业重点污染源实施限期治理。加强规划和建设项 目的环境保护管理。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城 乡造林绿化,完成营造林 40 万亩。实施土地整理 11 万亩,新增耕地 1.1 万 亩。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运行机制和社会风 险评估机制。着力提高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防范、控制能力。加强城乡 社区管理,建设一批市级示范社区。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流 动人口、特殊人群、重点地区的服务管理。强化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工作。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 设。健全市县乡综合应急救援体系,抓好防灾救灾大演练。切实抓好地震、 地质、气象等灾害防治。加强国防建设。继续开展国防动员“五个一”活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 应急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认真落实优抚政策, 做好退役士兵和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安置。继续加强国防教育、征兵、消防、 人防、国安、保密等工作。(八)着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确保全市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性支出的比例达 18% 以上。实施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工程,抓好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促进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培训,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 普通高中教育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大 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探索社区教育,加 强继续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优势民办教育发 展。 强化科技人才工作。积极打造宜宾国家精密模具和特种材料高新技术产 业化基地,推进临港经济开发区和罗龙产业园区等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建设。鼓励企业共同出资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做好科技馆 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和基层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引进急 需人才,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水平。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加 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城市医院支援基层 卫生、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推进市 妇幼保健院迁建和市级中医院住院部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体 系,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能力。统筹抓好人口计生工 作。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做好承办省第 十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筹备工作。继续抓好宗教事务、统计、地方志、爱 国卫生、红十字会、住房公积金等工作。积极支持、妇女儿童、青少年、 科协、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发展。四、政府自身建设过去五年,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1429 件、政 协委员提案 1179 件,办结率均为 100%。市、区县、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府科学决策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全面推进依 法行政,积极开展行政权力清理,行政执法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能力显著 提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四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市本级行 政审批由 537 项减少为 226 项,审批承诺整体提速 70%以上。建立政府系统 公文无纸化办理和传输平台,政务公开范围不断扩大。政府目标问责和绩效 管理进一步强化。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 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少数政府和公务人员还存在办事效率不高、作风漂浮、不廉洁等问题。我们将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 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全面开创政府工作新 局面。更加注重学习创新,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鼓励自觉学习,倡导终身学 习,不断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社会的 能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和开放的视野,突破 陈规陋习和体制障碍,不断提高谋发展、解难题、闯新路的能力和水平。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加强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切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有序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自 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舆论 监督和社会监督,实施好监察、财政、审计等专门监督,确保行政权力依法、 公正、有效运行。 更加注重转变职能,努力建设效能政府。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深化政府目标绩效管理和责任追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加强税收征管和政府性债务管理,着力优化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政风建设,努力建设服务政府。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教育、 管理和监督,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 把行政服务延伸到最基层,着力解决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环境污染等群众 反映突出的问题。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严格控制各 类检查评比和表彰。更加注重廉洁从政,努力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加强土地 出让、资源开发、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监管。严厉惩处干部队伍中欺上瞒下、 弄虚作假、推诿扯皮等行为,着力消除中梗阻、浮夸风等不良现象。各位代表,宜宾正在崛起,前景催人奋进,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 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 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拼搏的精神、创新 的勇气、务实的作风,坚定信心,跨越争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美好新宜宾 而努力奋斗!
【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2011 年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吴光镭各位代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 提出意见。“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 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法律监督、 工作监督下,在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下,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着 力打造“一枢纽、一城、两中心、四基地”,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 济强市。我们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战胜了低温雨雪冰冻、“5.12”汶川特大地 震等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 巨大成就,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 进入宜宾历史上发展 最快最好的时期。2010 年,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70.85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5.6%, 总量是 2005 年的 2.4 倍, 稳居全省第 4 位;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55.6 亿元, 比上年增长 35.6%,总量是 2005 年的 3.7 倍,由全省第 5 位上升至第 3 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34.2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1%,五年累计完成 1635.8 亿元,是“十五”时期的 3.3 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261 元,年均增长 14.9%;农民人均纯收入 5610 元,年均增长 12.8%。物价保持总体稳定,2010 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3.2%。一、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1- 工业强市战略取得突出成效。2010 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工业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7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47.7 亿元, 2005 年的 3.2 是 倍,由全省第 4 位上升至第 3 位;工业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利润达 139.82 亿 元,是 2005 年的 3.9 倍,由全省第 3 位上升至第 2 位。酒类食品、综合能源、 化工轻纺、机械制造和建材等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 展,五粮液集团利税达 111.55 亿元、品牌价值达 526 亿元,天原集团成功上 市,丝丽雅集团超常发展。宜宾酒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宜宾被 授予“中国白酒之都”称号。中小企业茁壮成长,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46 户、 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 77 户。13 个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成效明显,入驻企业达 317 户,五粮液、阳春坝园区列入省“1525”示范工程,五粮液园区被评为国家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0 年农业总产值实现 221.45 亿元,年均增长 5.09%。粮食连续 4 年增产,畜牧、林竹、茶叶、果蔬、蚕桑等特色优势产业 不断发展壮大。宜宾早茶、南溪豆腐干、筠连苦丁茶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 保护产品,荣获“中国宜宾?早茶之乡”称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壮大, 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 1 户、省级 12 户,农民专合组织达 1476 个。百万元村 达 1439 个,千万元村达 75 个。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 603.5 万人次,创造 劳务收入 411 亿元。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0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16.1 亿元,是 2005 年的 2.3 倍,由全省第 5 位上升至第 4 位。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嘉 信茂广场、莱茵时代广场、江北机电五金城等相继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新建或改造农家店 3232 家。物流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安吉、天畅等物流企业-2- 不断发展壮大。创办酒圣节、早茶节等活动,有效助推了特色产业和文化产 业发展。金融业加快发展,2010 年末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是 2005 年末的 2.7 倍和 2.5 倍,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和“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示 范城市”。成功承办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暨 2006 中国四川(宜宾)国际 旅游节,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10 年旅游总收入实现 108 亿元,是 2005 年的 4.3 倍。房地产、保险、中介、信息等产业加快发展。二、强力推动投资和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效 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宜水、乐宜高速公路等建成通车,宜泸 渝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一期基本建成;完成长江宜宾段Ⅲ 级航道整治,实现 1000 吨级船舶、3000 吨级船队常年昼夜通航。成贵高速铁 路开工建设。五粮液机场项目通过预可研评审。建成市内旅游环线、城市环 线公路以及宜珙、江长、宜南等连接县城和产业园区的快速通道,新建 5 座 跨江大桥,二级以上干线公路里程达到 886 公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向家坝电站加快建设,向家坝―上海特高 压输变电工程、大窝 500 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叙府―泸州等 6 条 500 千伏输电 线路竣工投运。珙县电厂一期工程一号机组并网发电,福溪电厂一期工程加 快推进。筠连矿区鲁班山北矿、南矿建成投产,船景、新维煤矿加快建设。全省震后最大异地重建工业项目金堂煤矿开工建设。纳安线天然气管道建成 输气。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建成农村公路 9466.9 公里,基本实现乡镇通油 (水泥)路、村村通公路,64.3%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惠泽水库等渠系 配套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王家沟水库开工建设,向家坝灌区等项目前期工作-3- 顺利开展。完成病险水库整治 176 座,新增有效灌面 26.3 万亩。解决 120.98 万人饮水困难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 18.3 万口。2010 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 171 万千瓦。三、推动区县经济快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打造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扎实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市强县弱”经济格局 基本改变。区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9.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009年全部过亿元,2010年有6个区县过2亿元。县级经济综合评价在全省排 位不断上升,翠屏区进入全省十强。临港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临港经济开发区获批为省级开发区。《总体发 展战略规划》编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宜宾港开港试运行,公用 型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投入使用。四、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 城乡规划加快编制。中心城区新一轮总规上报省政府评审,各组团控规 进一步完善,绿地系统、保障性住房、酒都特色街区、城市风貌等专项规划 编制进展顺利。县城总规修编和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有序开展。全市104个建制 镇、72个乡实现总规全覆盖,完成94个建制镇控规编制,基本完成698个新村 规划编制。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建设投资达612.57亿元。初步统计,2010年城镇 化率达38.56%,比2005年提高10.26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62.5万人, 建成区面积56.6平方公里,进入全省6个大城市行列。翠柏大道建成通车;南 岸西区、中坝组团、临港新城、翠屏新区等加快建设;酒都特色街区开工建 设。9个县城快速拓展提升, 建成区面积增加2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20.2-4- 万人。屏山新城加快建设。集镇建设和新村建设步伐加快。城镇水电气路和 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09.58亿元。城市管理不断加强。依法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城乡环境 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省“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 开,全面推广长宁经验。“全域达标”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城乡人居 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治理背街小巷260多条,拆除违法建筑达30万平方米。中 心城区新增公交线路22条、公交车212辆,新投放出租车455辆。长宁县城再 次被确认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卫生县城”。五、务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民生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民生工程建设投入达126.17亿元。城镇新增就业 27.9万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 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项保险基本实现市级统筹。“新农保”试点参保人 数达14.2万人。31.84万城乡贫困群众得到医疗救助,符合条件的低保供养对 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58.7%。解决了36239户城市低 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造了24479户棚户区居民住房。解决了30.27万人的贫困 问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不断加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一批污染企业关停并转, 除屏山外各县城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运, 单位 GDP 综合能耗逐年下降, “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全面完成。三江水质和城区空气质 量持续改善。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整理农村土地53.62万亩,新增耕地8.85 万亩;累计成片造林81.4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75.7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40.71%。-5-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推进“平安宜宾”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普法教育不断深入,全社会民主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 访和矛盾纠纷,信访总量不断下降。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实施“科技兴 安”战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加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建成宜宾数 字地震台网。应急管理不断加强,公共危机预防和处置能力明显提升。地方 粮油储备体系更加健全。产品质量、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一步强化。移民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向家坝电站移民攻坚,完成1.02万农村移民 安置。移民永久安置房建设进展顺利,县城、集镇、公路等建设有序推进。农村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部落实。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继续加强。深入开展双拥创建和国防动员“五个一” 活动,国防动员、交通战备、人民防空、消防、国防教育扎实推进。再次被 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防后备力量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不断加强 教育事业成效明显。教育总投入达124.6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48倍, 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代课教师问题得到妥 善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实施职教攻坚,中职和普高 在校生比例达到5.01:4.99,高职教育加快发展。2010年高考本科上线突破万 人大关。市内高等院校在校生达2.65万人,净增0.74万人。学前教育、特殊教 育、民族教育、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科技和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级32项。累 计授权专利4288件。新增中国名牌产品2个、四川名牌产品18个;中国驰名商 标7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户、省级29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被表彰-6- 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被批准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狠抓各类人才 队伍建设,培训各类技能劳动者27.4万人次,引进硕士881名、博士94名。卫生和人口计生事业不断进步。实施重点卫生建设项目316个,公共卫生 体系不断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和基层医疗卫生 服务能力显著增强。6个区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94.22%, 受益农民300余万人次。妇幼保健、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重大传染病、地方 病防治成效显著。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获“全国计划生育改 革示范市”称号。妇女儿童、爱国卫生、红十字会工作及老龄、残疾人事业取 得新进展。文化体育等事业加快发展。市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酒都剧场迁建基本 完成,市广电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10个、农家书屋1559 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新发展农村广播电视用户27万余户。广 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市体育馆建成投入使用。经 济普查、人口普查工作扎实开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宗教事务、 精神文明、文物保护、社科研究、新闻出版、气象、统计、档案、地方志、 住房公积金等工作成效明显。七、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合作取得新突破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采购 制度和增值税转型改革顺利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国有企 业重组、股权分置等改革深入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组建市投资 集团等投资公司,国资公司等融资平台建设不断强化。改制设立了宜宾市商 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顺利进行。稳步推进-7-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就业、收入分配、 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深化。开放合作成效显著。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成功引进沃尔玛、锦湖、 上港集团等知名企业,与美国哥伦比亚、山东烟台等6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成功承办2010APEC 中小企业峰会。招商引资取得实出成效,实际到位市外资 金1001.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6.5倍。外资、外贸、外经回升向好,2010年利 用外资0.41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6.26亿美元,外派劳务1356人次。外事、 台侨、海关、检验检疫、贸促等工作不断加强。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初步统计,2010年全市民营企业达1.4万户,是 2005年的2.1倍;实现销售收入838亿元,是2005年的4.5倍。2010年民营经济 实现增加值464.9亿元,占 GDP 的比重达53.38%。八、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胜利 成功抗击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时深入灾区,组织开展抗灾救灾 和生产自救。全力开展灾后恢复重建,修复毁损房屋29545间、输电网线6327 千米、变压器490台,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全面恢复。抗击“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取得重大胜利。地震发生后,我们紧急启动 应急预案,果断转移安置危险区域群众,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引导群 众正确应对地震灾害,严密防范次生灾害。修复毁损房屋5.36万平方米、公路 211公里、桥梁89座、病险水库40座。全力支援地震重灾区,先后向地震重灾 区派出救援人员2692人、 救灾车辆500余台。动员社会各界募捐现金9532万元、 物资折款1452万元。接收灾区伤员21名、学生1362名。投资近6000万元,完 成对口援建广元市朝天区羊木镇的工作任务。-8-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 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各族人民、驻宜部队、武警 官兵、政法干警、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 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十一五”时期的艰辛实践, 我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奠定了坚实 的发展基础,而且积累了重要经验,得到了宝贵启示。一是必须坚持审时度 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优势优先,科学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四是必须坚持务实落实,攻 坚克难,爬坡攀高;五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共创和谐。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 构性矛盾突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压力大,财政收入对 重点企业依赖性较强;二是城镇化依然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市 功能不完善,规划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三是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 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还需进一步加 强;四是科技和人才支撑不足,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仍然较强,节能减 排压力大,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困难和问题,改进 工作,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十二五”时期总体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 是我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 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观国际国 内形势,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推动宜宾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我们 要在“十一五”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高位求进、-9- 加快发展”的经济工作基调,抓住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加快发展等重大机 遇,积极应对新挑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 ,市政府起草了《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 案)。“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美好新宜宾建设总体要求,坚持“一 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 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努力 实现发展新跨越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以“产业宜宾、畅通宜宾、生态宜 宾、人居宜宾”为目标的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十二 五”时期发展要坚持和遵循五条基本原则:一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优 化结构、持续发展;三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四是改革开放、创新发展; 五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着眼未来五年, “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7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5%,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经济结构不 断优化,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60:30,城镇化率年 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达到48.5%;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体系逐步完善,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40元,城- 10 - 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43%以上,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开放合作广度和深 度不断拓展。各位代表, “十二五”时期, 我们要正确处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坚持 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关系,在推动跨越式发展中促转变、在促转变中推动跨越 式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新胜利。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 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奋进工作”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 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加快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 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11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力争14%;固定资 产投资增长20%,力争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以上;城镇化率上升 2个百分点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居民消 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围绕2011年的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全力扩大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税收征管,积极组织- 11 - 好财政收入。着力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地方政府性债 务管理。继续完善政府预算体系,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县级基本财 力保障机制。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继续推进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和农村 信用社改制,充分发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的作用。加强银 政企合作,继续抓好融资平台建设。千方百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鼓励 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改进和完善对“三农” 的金融服务。继续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着力投资拉动,重点抓好基础设施、特色优势 产业、新型城镇化、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项目投资,切实提高投资效益。继续 推进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宜泸渝高速公路、屏山至新市段复建公 路、宜屏快速通道等项目进度,争取开工宜叙高速公路等项目,切实推进宜 攀、宜昭、宜毕高速公路和庆符至镇舟、机场快速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大 力支持成贵高速铁路建设,加快绵遂内宜、渝昆、宜宾至西昌等铁路项目前 期工作;加快三江口至水富段等航道整治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机场迁建。同时,扎实抓好研发储备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新开工一批重点项目。多渠 道筹集资金,务实解决土地供应、征地拆迁等问题,确保项目如期推进。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加快中心城区大型商场、 农产品专业市场等项目建设。推进县级城乡商业网点等市场体系规划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 开展“农超对接” 试点,培育一批商贸流通领军企业。增加对城乡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增强消 费能力。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积极实 施“网购网销”工程。培育信息、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热点,- 12 - 合理引导和促进住房、汽车等消费。强化产品特别是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 管,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改善群众的消费预期。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加强对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的 监测、预警,完善市场物价调控预案。保障主要商品的生产和供应。充分发 挥价格调节基金的稳定作用。加快建立价格临时补贴和最低生活保障、失业 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完善补贴制度,缓解价格上涨对群众 生活的影响。二、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不断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酒类食品、 综合能源、化工轻纺、机械制造和建材等优势产业发展。巩固提升五粮液龙 头地位,帮助中小酒类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加快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 核心区,打造世界顶级白酒生产基地。竣工珙县电厂一期、福溪电厂一期等 项目,大力支持向家坝电站和新维、船景、金堂煤矿建设,积极推进煤矸石 发电、宜宾核电站、页岩天然气勘探开发等项目前期工作。大力支持天原海 丰和锐二期、丝丽雅差别化棉纱技改、天竹竹纤维浆粕搬迁改造等项目建设, 加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万吨 TDI 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快实施宜宾纸业搬 迁技改。扶持普什集团、中核建中、惊雷科技等机械装备企业加快发展。积 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中小企业 加快发展,力争新增亿元企业1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坚持“一园一主 业、园区有特色”产业布局,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 力推进五粮液、罗龙、阳春坝等产业园区发展。切实抓好资金及煤电油气运- 13 - 等生产要素的协调和供应。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 企业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发展模式,提高企 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 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长虹红星电子工业园、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生 产线扩建技改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 流、商贸流通、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临港物流园 区、象鼻物流中心等项目,着力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推动物流集群发展。着力培育酒、竹、茶等特色文化产业。整合旅游资源,与乐山等周边地区搞 好联合营销,做好旅游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做响“一城三海”品牌,全力打造 国家级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证券、会展、咨询、中介等服 务业发展。加快建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和 老年服务等民生性服务业。三、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加快完善城镇规划。着力提升城镇规划水平,积极对接川南城市群规划, 加快中心城区各层次规划编制进度。切实做好争取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用现 代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县城,完成江安、长宁、高县总规修编报批,加快各 县城控规、修详及重要城市设计的编制进度。积极规划建设一批区位独特、 有产业支撑、辐射带动面大的重点镇,全面完成建制镇控规编制。充分利用 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站点规划布局城镇,同步规划产业园区与城镇发展。- 14 - 做好沿长江城镇群发展概念性规划,抓紧完善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城市总规修 编。切实做好城市用地和交通规划。加快推进城镇建设。加快建设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加快推进三江口、翠 屏新区、临港新城、南岸西区和赵场组团、中坝―天柏组团、南溪组团的成 片开发,积极推进酒都特色街区、盐坪坝―李庄组团、罗龙组团、象鼻组团 建设。加快县城建设,着力打造2―3个10万人口以上的中小城市,切实推进 屏山新县城建设和集镇迁建。支持重点镇加快建设。合理布局学校、医院等 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市民优先, 着力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等问题。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强化产业支撑,提 升城市充分吸纳就业的能力。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1.15万套、棚户区改造6771 户。加强调控,规范和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切实加强城镇管理。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巩固和拓展“全域达标” 创建成果。进一步完善新型城镇管理体制,提升城市管理执法的保障能力。加快人口市民化,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 粮油、畜牧、林竹、茶叶、果蔬、蚕桑、烤烟、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 推进李庄、九龙、康家坝、海瀛、高捷等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大力培育重 点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民专合组织,抓好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加强农产品 专业市场和营销网络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江南和山区特色效益农 业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白酒原料之乡”和畜牧、早茶、林竹生产基地。狠 抓农民工技能培训,积极拓展劳务市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业科技- 15 - 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及标准化建设。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加强动植物疫病 防控,着力打造宜宾特色生态食品品牌,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兴水利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抢抓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机遇, 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惠泽水库渠系配套主体工程,加快推进王 家沟水库建设,积极推进向家坝灌区、新坝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农村 机电灌溉设施改造。切实推进县城堤防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重点中小 河流治理。抓好农村土地整理复垦、中低产田土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努 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继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沼气、危房改造、乡村公 路和乡镇客运站等项目建设。加快新村建设。全面完成区县新村建设全域规划,有序启动新村建设详 细规划。建设具有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的新型村落,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开展新农村综合体打造试点,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推广利用太阳能、沼气等 清洁能源,加大农村垃圾处理、饮用水等基础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 生活条件。五、提升区县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保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势头。深化“扩权强县”试点, 加强规划指导和考核 激励,全面提升县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健全利益共享机制,深 化区域分工协作。加快沿江经济带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交通干线,大 力发展通道经济。支持南部山区县依托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抓好县域重大基 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扩权强镇”, 建设一批工业重镇、 旅游名镇、 商贸大镇。全力打造临港经济开发区。抢抓国家加快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宜宾旅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