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真的存在吗?你会无条件为你歌词的相信的人有几...

你信吗?真的有人不爱做爱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contributes":[{"sourceColumn":{"lastUpdated":,"description":"想和你分享我喜欢的东西","permission":"COLUMN_PRIVATE","memberId":276405,"contributePermission":"COLUMN_PUBLIC","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canManage":true,"intro":"想和你分享我喜欢的东西","urlToken":"YakiShare","id":3171,"imagePath":"v2-afac24ee1efbdb2829d15.jpg","slug":"YakiShare","applyReason":"","name":"雅君的好用分享","title":"雅君的好用分享","url":"/YakiShare","commentPermission":"COLUMN_ALL_CAN_COMMENT","canPost":true,"created":,"state":"COLUMN_NORMAL","followers":3274,"avatar":{"id":"v2-afac24ee1efbdb2829d15","template":"/{id}_{size}.jpg"},"activateAuthorRequested":false,"following":false,"imageUrl":"/v2-afac24ee1efbdb2829d15_l.jpg","articlesCount":234},"state":"accepted","targetPost":{"titleImage":"/v2-8121fbf11a4c4c5e717eeb8a449aa479_r.jpg","lastUpdated":,"imagePath":"v2-8121fbf11a4c4c5e717eeb8a449aa479.jpg","permission":"ARTICLE_PUBLIC","topics":[],"summary":"电影《非诚勿扰》里,葛优扮演的男主角与一位妙龄女子相亲,哪哪都合适,就是对“那事儿”,女人完全不感兴趣。“那事儿就那么有意思?”女人说出这句话时,全场哄笑——人们把她看做一个怪胎、病号,却不知道,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个群体:无性恋,他们和同性…","copyPermission":"ARTICLE_COPYABLE","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likes":0,"origAuthorId":0,"publishedTime":"T17:48:21+08:00","sourceUrl":"","urlToken":,"id":1305412,"withContent":false,"slug":,"bigTitleImage":false,"title":"你信吗?真的有人不爱做爱","url":"/p/","commentPermission":"ARTICLE_ALL_CAN_COMMENT","snapshotUrl":"","created":,"comments":0,"columnId":3171,"content":"","parentId":0,"state":"ARTICLE_PUBLISHED","imageUrl":"/v2-8121fbf11a4c4c5e717eeb8a449aa479_r.jpg","author":{"bio":"微信公号「雅君的好用分享」(yakishare)","isFollowing":false,"hash":"2da2fd2e31e9c5bd6ebb1b","uid":20,"isOrg":false,"slug":"YakiShare","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微信公众号:雅君的好用分享( YakiShare )\n豆瓣:/people/yakishare/\n围脖:/betteryaki ","name":"雅君","profileUrl":"/people/YakiShare","avatar":{"id":"d737cedd091e82f2a3003d","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memberId":276405,"excerptTitle":"","voteType":"ARTICLE_VOTE_CLEAR"},"id":444264}],"title":"你信吗?真的有人不爱做爱","author":"YakiShare","content":"电影《非诚勿扰》里,葛优扮演的男主角与一位妙龄女子相亲,哪哪都合适,就是对“那事儿”,女人完全不感兴趣。“那事儿就那么有意思?”女人说出这句话时,全场哄笑——人们把她看做一个怪胎、病号,却不知道,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个群体:无性恋,他们和同性恋者一样普遍。首发于《Vista看天下》八零后女摄影师Annie,红裙、细眉、丹凤眼、长直发,身形小巧、蜜糖肤色。如果她独自出现在酒吧吧台,通常半小时内,就有男生过来搭讪。这是一个容易让人动心的漂亮姑娘。但是想要真正走近她并不容易。她的“秘密”藏在右手中指那枚细细的黑色指环上。它像一道结界,隐隐地把她和这个星球上大多数人区别开;同时也像一个小小的发射塔,无声又顽强地为她发出寻找同类的信号。小A的世界那枚黑戒传达的信息是:“你好,我是无性恋”——在无性恋圈,尤其是欧美无性恋圈,右手中指戴黑戒是公认的亮明身份的标志。在英文中,无性恋对应的单词是Asexual。中文世界,Annie以及她的无性恋同类们多称自己为小A;英文世界里,无性恋者则称自己为Ace。他们办聚会时,桌上常会摆着一面画着黑桃A或红桃A扑克牌的小旗。此外,蛋糕也是无性恋的标志之一,在无性恋论坛上,你时常会看到蛋糕图,意为“与其做爱,不如吃蛋糕”,算是他们对这个遍地是性的世界丢出的一句调侃式宣言。目前在国内,无性恋的概念鲜为人知。在Annie戴黑戒的三年时间里,她一次也没有遇到过前来相认的小A。Annie的约会对象也一直是有性恋。要向有性恋解释清楚什么是无性恋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你很难让麻瓜承认巫师的存在一样。Annie告诉那些追她的男孩自己是无性恋后,对方的第一反应常是惊呼出声:“既不喜欢男人也不喜欢女人,难道你不爱任何人吗?”“我会解释说,其实无性恋只是感受不到性吸引,不想和别人发生性行为。很多无性恋也会爱人,而且在精神方面也分喜欢异性、同性或者双性。”Annie如此说完后,对方往往会好奇,“既然没有性,那你们的爱情和友情有什么区别吗?”“有区别,比如一些无性恋会接受和恋人拥抱牵手,但他们不会和朋友这么做。”如此几轮沟通之后,还是有人会对Annie循循善诱:“性是人类本能,你不可能是无性恋,你不过是没碰到对的人。”大胆点的会直接说“我会把你变成有性人的”,脸皮薄的则建议Annie去医院看看,接受专业治疗。“一些有性恋似乎不愿意相信,无性恋是一种正常的存在,它不是性冷淡,也不是性无能,更不是因为遭遇过性侵犯,身心有创伤的结果。总之一句话:无性恋不是病,不需要被治疗。”Annie一度对此非常沮丧,“那时候会觉得,为什么我会是无性恋?我没有选择,我只能学着接受别人的不理解,接受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和同性恋一样普遍即使在学术界,对无性恋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属于小众、冷门的研究领域。研究的学者主要来自心理学、社会学、性学、性别研究等学科。半个世纪前,“性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金赛博士曾经意识到有人存在“无性恋”倾向,但并未进行深入研究。他在1948年和1953年的性取向研究报告里提出,人群中存在没有性关系和性反应的人,并为他们创建了一个全新独立的分类“X”。他认为成年人里有1.5%的人群性取向属于“X”。之后,学界一直有人研究无性恋,真正让无性恋进入公众视野的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博克大学(Brock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安东尼·博格特(Anthony Bogaert)。2004年,他发现英国1994年发布的一个性吸引力调查报告里,接受调查的18876名英国居民中有1%表示他们无法从任何人身上感受到性吸引力。博格特据此发表论文,提出无性恋的定义是“感受不到任何性吸引力”,并估测无性恋约占世界人口的1%,按这一比例,当前世界上有7000万人是无性恋者。两年后,他发表新论文,强调无性恋并不是一种生理或心理障碍。2012年,他出版著作《了解无性恋》(Understanding Asexuality),书中称,无性恋在统计上可能和同性恋一样是普遍的存在。相比同性恋,大众对无性恋的认知程度无疑要低许多。同性恋至少符合“所有人都需要性”的主流观念,只是欲望对象是同性,而无性恋则偏离主流更远。国内著名性学家李银河说,“多数的爱情经常是带着性吸引的,但如果有人喜欢这种非性的状态,为什么不可以呢?既然喜欢,就照这种方式去生活。社会会越来越宽容和多元化,大家总有一天不会因此而感到大惊小怪。”我爱你,只是不以那种方式很多无性恋并不知道自己是无性恋。Annie算是其中自我觉醒比较早的一类人,但也经过了漫长时间,才确定了对无性恋身份的认同。她最初意识到自己和周围人不大一样是在读高中时。彼时班上女生会对着帅哥发花痴、流口水、讨论想要扑倒谁,而她顶多觉得某男生长得好看,但从没想过要和谁亲密接触。有男生追她,说她性感,让人血脉贲张,她完全理解不了对方的思维。上大学时,她谈了恋爱,男友远在欧洲,两人也聊过性话题,但因为异地,只是纸上谈兵,并无实际经验。她真正探索自己的性取向是在和初恋分手之后。那时新约会的男生就在本地,情到深处滚床单在对方看来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她并无欲望。“到底怎样才是从身体上想要一个人?”她从网上搜性心理知识看,发现了AVEN(The Asexual Visibility and Education Network),这是国际上最知名的无性恋宣传和科普论坛。AVEN成立于2001年,创始人是时年19岁的美国大一新生大卫·杰(DavidJay),他希望给无性恋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同时让大众知道并接纳无性恋。AVEN刚成立时注册人数只有50多人,十三年过去,这个数字已超过了8万。Annie仔细看完论坛里关于无性恋的介绍后,惊呼“这说的就是我啊”,但内心还是有一丝不确定,“会不会是能让我有性趣的人还没出现?”问题是,此后她遇到过长得帅、身材好、走在路上回头率比她还高的男伴,但除了希望更亲密,她还是没有扑倒对方的想法。“那么性感的人都无法让我有性趣,还有什么人可能呢?”她开始接受自己是无性恋的事实,“感觉尘埃(微博)落定”,也渐渐明白,在有性恋的世界里,爱和做爱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会觉得,如果你对他们没欲望,就是对他们不够喜欢,内心会很受挫”,而她则想说,“我爱你,只是不以那种方式。”“找同类会不会好点?”她注册了国际无性恋交友社区,在浏览了一遍交友帖后,她放弃了只在小A圈内找伴侣的想法。“我在性格、爱好、外貌、生活和饮食习惯上都有要求,如果非要找无性恋,可选范围太小、效率太低。”那道无法跨越的鸿沟和Annie一样,孤鸿也是通过浏览AVEN的无性恋科普文章和论坛讨论帖确定了自己是无性恋。那时她28岁,谈恋爱一年半。“我26岁才第一次谈恋爱。对于中国女生来说,在有恋爱经历之前对性不感兴趣好像很正常,大家都认为恋爱之后自然就会感兴趣了。但在我身上不是这样。”她觉得男友英俊迷人,并不吝赞美男友身材,但她就是没有欲望和男友做爱。起初她觉得或许是因为自己此前并无性经验,对性产生兴趣可能需要一个过程,问题是,她始终没有性趣。但她通常还是会同意男友提出的滚床单请求。她解释说,无性恋中有部分可以为了满足对方而发生性行为,因为他们对性不反感。但也有部分无性恋对性行为非常厌恶,和任何人都不愿意发生性行为,甚至都不希望和别人有牵手、拥抱这类的亲密身体接触。她就属于前者,虽不会主动想要性爱,但能配合男友。“打个比方说,这就像有项活动,你自己不会主动想做,但如果朋友邀请你去,你也能得到乐趣。但如果朋友天天喊你去,你大概会厌烦。”她自认已经比其他许多无性恋幸运。在知道她是无性恋之后,孤鸿的男友并不意外,“感觉长久以来的困惑得到了解答”。为了更好地了解孤鸿,他后来也注册了AVEN。2013年初,两人结婚了。婚后,他们偶尔还是会因为性的问题而“双方都很难过”,孤鸿的老公看重性爱中的激情和亲密感,希望她有时能主动,能更享受性爱。孤鸿感慨说,“在无性恋和有性恋的恋爱关系里,永远有一道鸿沟,是无法跨越的——有性恋不仅想要性爱,还想要双方都充满激情的性爱,而无性恋在激情这方面基本是满足不了对方的,因为他们没有那种本能的渴望。”但整体而言,孤鸿还是很满意现在的婚姻生活,“我们在学着接受双方在性方面的差异,这是无法改变的,也不是任何一方的错,这就像其他一些夫妻在性格或生活习惯上有不同而难免发生摩擦,但只要不严重影响感情,双方都互相理解,互相妥协,还是可以解决。”也有少数无性恋者在同类中找到了伴侣。AVEN的创始人大卫如今就和一位无性恋姑娘在一起。他们亲吻、拥抱,同床共枕,但不做爱,“我们对此都没有意愿”。“你连欲望都没有,还是男人吗?”在和恋人磨合之外,困扰无性恋的另一难题就是如何让父母接受自己的无性恋身份。和同性恋一样,无性恋也把公开身份叫做出柜。豆瓣无性恋小组的组长、成都女孩秋秋潘目前就很困扰怎么跟父母出柜,“就算说了,他们多半也理解不了,还是会催我找对象结婚”。90后男生横横已经迈出了柜子——他在今年6月打电话告诉父母,自己是无性恋,并且是同性浪漫倾向,也就是说,他喜欢同性,虽然并不想和同性发生性关系。说之前,他估计会和父母聊比较久,特意搬了一个椅子到宿舍楼下的电话亭,坐着给家里打电话。因为过于紧张,他说的时候整个胃都在抽搐,而电话那端父母的反应一直很平淡,直到他说出“以后不会有小孩”这句话,父母才紧张地打断他,“你胡说什么?”“感觉父母不是很在意我是不是无性恋,他们只在意我以后要不要小孩,会不会影响他们抱孙子。”想到今后的路,横横内心有许多担忧。2011年,AVEN等无性恋社区联合调研,结果显示,无性恋中女性的人数远多于男性。而无性恋中喜欢同性的比例也大大低于喜欢异性的比例。这意味着,横横这种喜欢男性的男无性恋是小众中的小众,“没有欲望,可能成为我今后恋爱的一个大难题,尤其对于像我这样男性同性浪漫倾向的人来说”。身为无性恋,男人的处境的确比女人更为艰难。1980年生人李维至今还记得前妻说过的话,“你连欲望都没有,你是男人吗?”他和前妻是相亲认识,算是他的初恋。在此之前,他只在学生阶段暗恋过女生。他强调和前妻结婚是出于喜欢,但也承认交往几个月就领证有父母逼婚的因素。他对性无感,但想要孩子。等到妻子终于怀孕之后,他和妻子的亲密接触就只停留在亲吻。时间久了,妻子怀疑他要不是同性恋要不就是有外遇。两人剧烈吵架,妻子整夜哭泣,他整夜沉默。婚后第二年,忍无可忍的妻子和他离婚了。离婚后,他有天在网站上浏览新闻,看到“无性恋”这个词,又查了相关科普网站后,“活了32年,终于知道了自己是谁”。在国外,有些无性恋会通过试管婴儿或领养的方式要一个孩子。“如果更早知道自己是无性恋,或许不会着急结婚,会找一个能接受无性恋的女生。”李维说。无性恋的你,也可以幸福在无性恋圈,像李维这样“结婚、性不和谐、离婚”的情况并不少见。在论坛上看过一些类似的倾诉帖后,Annie决定如果找不到对的人,就一个人好好生活。不过就在几个月前,Annie恋爱了。她和男友在网上相识,对方是有性恋。线下初见时,他礼节性地夸赞Annie的黑色戒指简洁优雅,Annie顺势告诉了他这枚戒指背后的含义。“他开始会有些担心,但因为很喜欢我,还是和我正式交往了,后来我的坦诚和努力沟通完全打消了他的疑虑。”Annie和孤鸿的情况类似,她也不会主动想扑倒男友,但可以配合对方的性要求,“我们现在在一起很开心”。Annie和孤鸿先后加入了豆瓣的无性恋小组。小组里不少人对无性恋的概念有误解,经常有人在组里问“我到底是不是无性恋”,还有同性恋来组里征人形婚,大概是觉得无性恋不需要性生活,这样就不用履行婚姻里的性生活义务,比找有性恋负罪感要小。因为希望通过普及无性恋的知识帮助无性恋者认识自己,也让有性恋知道如何正确对待身边的无性恋,她们各自翻译了一些国外无性恋科普的帖子发在小组里,也由此注意到对方的存在,成了网友。除了在豆瓣做无性恋科普之外,孤鸿还在现在就读的美国大学里,做过三次无性恋知识的讲座。有听众听她说“无性恋也需要自慰”,觉得十分惊讶,“无性恋不是没有性欲吗?”孤鸿解释说:有些无性恋会有纯生理上的性欲,但只通过自慰解决,并不想与他人发生性行为。而对有性恋来说,自慰只是一种生理上的释放,不能满足他们心理上对性爱的需求。“在无性恋群体内部,每个无性恋对性的态度、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就像有性恋中有人性欲高,有人性欲低,有人对性保守,有人开放一样。说到底,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任何两个人在一起,都需要相互磨合。即使是有性人的感情,也并不见得就能一帆风顺。长久关系需要考虑人生目标、生活方式、政治观点、个性搭配等多项因素的契合程度,性和谐只是其中一项。由这点看来,无性和有性的关系是差不多的。”孤鸿和Annie都建议无性恋者,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性取向。“无性恋只是你这个人的一小部分,就像你是蓝眼睛一样。它决定不了你的人生,你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幸福。”最早我是在@亵渎电影 这个微博上看到他说自己是无性恋,想要找同类来聊天。那时我对无性恋毫无概念,但是我很好奇,想知道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于是我和亵渎电影取得联系(采访中@亵渎电影告诉我,他和真的无性恋聊了之后,发现自己不是无性恋),也去豆瓣的无性恋小组上找了几位无性恋者作为采访对象。其中就有我在文中写的Annie、孤鸿。这两位姑娘都是非常棒的人。她们忠于自我的活法,让我觉得,一个人即使某一方面很小众,但本身是很赞的人的话,依然可以活得幸福。这篇稿子刊登后,网友问的最多的就是,怎么会有人不想和人做爱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不想和人做爱,但他们就是这样的存在呀。他们和你我不一样,不代表他们有问题。整个采访中,听无性恋者说他们的故事,有些听了我有点难过。比如,Annie被人说有病,让她去做心理治疗;李维在不知道自己是无性恋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被“我不正常”的耻感折磨。也让我反思自己,结尾处那段其实是我想说的话:“说到底,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任何两个人在一起,都需要相互磨合。”当我们看到别人和我们不一样之处的时候,尽量不要上来就否认那不一样的存在,认为对方故意跟我们作对,而是试着去了解那不一样之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不一样,或许相处会变得舒服一些。前两天这篇文章被知乎日报转载,在评论栏有一位叫Shaneee网友的留言深得我心:如果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需要做什么改变,也可以活得很舒服,为何硬要因为他们与主流价值不符而认为他们这是有病呢?诚然,对于无性恋的研究有学术需求上的考量,但这与成立无性恋交流社区一样,是让人群中的那一极端少的人群认识到自己特征的合理性的一种渠道。“原来这不是我的问题”、“原来这不是一种病”,这并不是一种“把无聊的矫情合理化概念化”的行为,这只是因为他们长久以来一直因为与主流相悖而备受折磨,因其实是无法改变的客观原因而责备着自身。当他们终有一天找到了自己的同类人,找到了对于自身的科学定义,至少不会那么迷茫孤独,不会像过去那样因为无所知而只能怪自己或怪命运。同性恋、无性恋的科学化与合理化,至少让一部分人更自由快乐了。不身在此山中的旁观者,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尊重,不要以多数为正确,以常见为标准就好。我在这里再发一次这篇无性恋,还是希望有更多人能知道能了解无性恋这个小众的群体,给他们理解和包容。之所以这样做,借我女神马薇薇的话说,“在每个不同的分类标准下,我们都会成为小众:我们可能,会是剩女,会是丁克,会是离异者,会是异教徒,会是有色人种,会是新移民……小众们彼此保护,才是多元而宽容的大众。”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雅君的好用分享(yakishare)和你分享我欢喜的各种:杂物、书、电影、小店……还有妙人","updated":"T09:48:2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8,"collapsedCount":0,"likeCount":8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lastestTipjarors":[{"isFollowed":false,"name":"water","headline":"","avatarUrl":"/6cfa1a5eb071a963bcf29d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water-92-30","bio":"","hash":"cd6a27dc4e01de10b9a9a25f","uid":099600,"isOrg":false,"description":"","profileUrl":"/people/water-92-30","avatar":{"id":"6cfa1a5eb071a963bcf29d","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Followed":false,"name":"付饶","headline":"push for gender equality","avatarUrl":"/e12d2c6ca91fd38f3793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thisisfurao","bio":"户外跑进阶中","hash":"52d84b605f1b0d0951fee4a51a052cdf","uid":20,"isOrg":false,"description":"push for gender equality","profileUrl":"/people/thisisfurao","avatar":{"id":"e12d2c6ca91fd38f3793","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Followed":false,"name":"独行鱼","headline":"从明天起,做一个虔诚的人。\n\n读经,做功,朝拜麦加。\n\n从明天起,关心教义和信仰。\n\n我有一所经堂,面朝麦加,春暖花开。","avatarUrl":"/v2-765bd9da255cb6a5285690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shao-yi-xing-3352","bio":"如果不能赞美,则批评毫无意义!","hash":"619dec1b3b67cd531b723a31c9d083f0","uid":496400,"isOrg":false,"description":"从明天起,做一个虔诚的人。\n\n读经,做功,朝拜麦加。\n\n从明天起,关心教义和信仰。\n\n我有一所经堂,面朝麦加,春暖花开。","profileUrl":"/people/shao-yi-xing-3352","avatar":{"id":"v2-765bd9da255cb6a5285690","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v2-8121fbf11a4c4c5e717eeb8a449aa479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reviewers":[],"topics":[{"url":"/topic/","id":"","name":"无性恋"},{"url":"/topic/","id":"","name":"无性向者"}],"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640,"height":480},"href":"/api/posts/","excerptTitle":"","column":{"slug":"YakiShare","name":"雅君的好用分享"},"tipjarState":"activated","tipjarTagLine":"请我吃乌冬面","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18,"tipjarorCount":3,"annotationAction":[],"hasPublishingDraft":false,"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17:48:21+08:00","url":"/p/","lastestLikers":[{"bio":null,"isFollowing":false,"hash":"04e320a1b93b2d1da7a93b","uid":454100,"isOrg":false,"slug":"xiao-shu-95-84","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小树","profileUrl":"/people/xiao-shu-95-84","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A","isFollowing":false,"hash":"f5f08af1feada76ae00b7","uid":152200,"isOrg":false,"slug":"xue-li-27-74-85","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雪梨","profileUrl":"/people/xue-li-27-74-85","avatar":{"id":"v2-9e44aab6b","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正义路人就是刻薄 ,网络世界谁也不知道皮下是什么?(?o . o?)","isFollowing":false,"hash":"9cedc32b7aceee","uid":574300,"isOrg":false,"slug":"xiao-cang-ao-54","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小藏獒","profileUrl":"/people/xiao-cang-ao-54","avatar":{"id":"469e74a662f1d1a3517c4daf829b160e","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不要用闪着星星的眼睛看着我,我会融化哒///","isFollowing":false,"hash":"7e8cee96cdfd0e677c42e","uid":993300,"isOrg":false,"slug":"bai-li-luo-xiao","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百里落晓","profileUrl":"/people/bai-li-luo-xiao","avatar":{"id":"4c22bf3e751e9d7db4d8b74ff8f2b15d","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null,"isFollowing":false,"hash":"12cc9ca74bd8f4db144d2c04e9227ea8","uid":754100,"isOrg":false,"slug":"ni-feng-73-30","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逆风","profileUrl":"/people/ni-feng-73-30","avatar":{"id":"afb8cfae21aaac02c4f42cd","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summary":"电影《非诚勿扰》里,葛优扮演的男主角与一位妙龄女子相亲,哪哪都合适,就是对“那事儿”,女人完全不感兴趣。“那事儿就那么有意思?”女人说出这句话时,全场哄笑——人们把她看做一个怪胎、病号,却不知道,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个群体:无性恋,他们和同性…","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50/v2-e2a8ff1baa5debe99edaf_xl.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心理"},{"url":"/topic/","id":"","name":"单身"}],"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微信公号「雅君的好用分享」(yakishare)","isFollowing":false,"hash":"2da2fd2e31e9c5bd6ebb1b","uid":20,"isOrg":false,"slug":"YakiShare","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微信公众号:雅君的好用分享( YakiShare )\n豆瓣:/people/yakishare/\n围脖:/betteryaki ","name":"雅君","profileUrl":"/people/YakiShare","avatar":{"id":"d737cedd091e82f2a3003d","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YakiShare","name":"雅君的好用分享"},"content":"单身社会来了!整个社会单身化是一个不断扩大且不可逆的过程!这样说来的话,单身狗迟早有一统天下、反虐恩爱党的一天呢!你准备好了吗?单身社会来了!文/雅君、张恒高中毕业时,父亲请同事给李雯算了一卦,想看看她能不能考上大学。“那个人是看手相的”,李雯说,对方端着自己的手看了半天,说了好几件事,其中一件是:单身,不婚。那是1980年前后,说一个人不结婚,无异于很重的诅咒。“他当着面不好意思说我结不了婚,只说我结得比较晚。”李雯并不太记得这件事,是父亲后来告诉她的,他那时候已经彻底死心,不再考虑李雯结婚的事情了。李雯相信了这是自己的命运,或者只是把这个插曲当做自己单身不婚的佐证。她现在已经51岁了,从未结婚。她越来越享受现在的状态,自由、独立,喜欢冒险,不用为他人改变自己。这种人生态度,是《广州日报》编辑罗爱萍所欣赏的。与李雯不同,罗爱萍曾被动单身过,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撕扯时期,但现在,她也接受并开始享受单身。为了能让他人避免被传统观念撕扯的痛苦,这位外表看起来安静温婉的南方女子,以斗士姿态出现在微博上,她称自己为“单身掌门”,希望以此为阵地,寻找同类,“为单身派代言”,改变社会污名化单身的现状以及“结婚才幸福,单身会悲惨”的看法。只是,这并不容易。正如李雯被妹妹认为“不正常”一样,谩骂和侮辱也向罗爱萍扑来,有一次,一个男人在评论里骂她“神经病”,并说,如果自己女儿因为她的宣扬被洗脑,坚决独身,“我作为一个父亲,肯定会用最极端的手段报复你”。罗爱萍“这种人的存在会让我觉得自己必须为单身者的尊严战斗。”罗爱萍不为所动,反而被激发起更多斗志,“你去查阅相关统计数据就会发现,单身化已经成为一种全球趋势,只是很多人思维僵化,不肯正视这个变化而已。”“他们就是那样结婚了,不是因为爱”李雯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小时候住四合院,好多人家住一起。在她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画面是:她玩够了回家,还没进门,就看到院里围了一大堆人,扒进去一看,是父母在吵架。“那时候人们都没事干”,就围在周围看热闹。等李雯到了考虑婚姻的年龄时,父母的婚姻成为她首先要解剖的案例。他们的成长环境、兴趣习惯都不相同,“其实是不太适合组成家庭的”,李雯说,但是中国很多夫妻并不看重这些,“尤其是他们那个年代的人缺少爱情,他们就是那样结婚了,不是因为爱。”李雯大学学英语,毕业后进入国旅工作,主要接待外国游客,进而,也接触到一些外国人的婚姻观念,对比之下,她对中国式婚姻更加失望:“在西方文化里,女人是拿来爱,拿来欣赏的。但是在亚洲尤其中国文化里,女人不是这样的,我们用的是叫use,或者是made,使用,制造,就是像你家里的一个工具或者一个东西,你在使用那个物 品。”这种想法在1990年代的中国,还太超前,“我觉得我好像挺不幸的,没有碰到过合适的男人”,但是反过来一想,李雯也并不觉得后悔,而且还越来越享受这种单身状态。“就是自由,”李雯说,“想干吗就干吗,完全是自己做决定,活得特别任性,不考虑后果,工作说扔就扔了。”2005年左右开始,李雯甚至不再找固定的男友了。那时,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单身社会最早的“子民”之一,社会变化的大门,已经由观念的改变而开启,虽然结婚仍然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项。七年后,美国一位叫艾里克·克里南伯格的社会学家出版了一本书,勾勒出这种潜移默化发生的巨大变化——《单身社会》。克里南伯格通过这本书告诉人们,社会正面临一次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变革:单身化。一组数据,支持了他的判断:2012年,超过一半的美国人处于单身状态。在美国,40岁仍无婚史的人,占到了男性中的16%、女性中的12%。这意味着,他们曾有很长时间独自生活。“几个世纪以来,美国社会第一次面对占据人口大多数的单身人群。典型的美国人一生中更多时间是单身而非已婚。”中国的社会学家也敏感地注意到了这种变化,早在克里南伯格这本书出版前,社会学家李银河就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单身浪潮最早发生在北欧和东欧,之后蔓延到西欧、南欧、北美,如今已经开始影响到东方国家,其中以日本最为显著。现在,这股浪潮终于跨过太平洋,涌入中国。有数据显示,中国大陆适龄未婚男女数量已经过亿。以女性为例,在中国,未婚女性的人数出现爆炸性的增长。全国人口调查数据显示,25-29岁未婚女性在2010年达到了21.62%,是20年前的5倍,30-34岁的未婚女性几乎是20年前的9倍。而这也是《单身社会》一书中所预料的,据克里南伯格估算,中国是当代独居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他们没有勇气过这种生活”罗爱萍养过两只猫,后来相继病死了。她没敢再养,“很害怕又养死,我也会伤心”。这种害怕失去索性不去拥有的性格,很像她长久以来对待感情的态度。她不是一位天生的单身主义者。在23岁到37岁这15年间,罗爱萍一直在工作和结婚之间撕扯、焦灼。罗爱萍从小在广州白云区郊区长大,从村里小学转到区里重点中学后,操着乡下话、打扮不时髦的她过渡期很是艰难。哪怕成绩很好,后来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她也依然常觉得自卑。“作为一个很胖又内向的女生,受到的挤压仍然很严重。” 整个大学期间,她都没有收获一场恋爱。那时候她和很多女孩子一样,自我价值的判断标准是男生的眼光,被很多男生喜欢、爱慕,就会有自信,不受男生欢迎,就会产生自卑感。毕业之后,工作袭来,恋爱的机会更少了。15年里,她从记者做到编辑,这期间读了在职研究生,又出国留学一年,“我没有刻意不结婚,只是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首先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当工作和进修的目标一个接一个忙完的时候,我已经超过30岁了。一直到30岁前后,她都对恋爱、结婚抱有期待。她从头到脚审视自己,减肥、打扮,但并没有遇到合适的对象。“30多岁的女人在婚姻市场上受到的羞辱是公开的,又被认为是活该的。我干脆放弃。”这个看似赌气的“被动单身”决定,逐渐成了罗爱萍践行的原则:“从此我不再取悦男人,也便没有了所谓年纪大、丑、生不出孩子之类的担忧,人反倒自由自在了。”罗爱萍最初的单身生活多少带着些不得已的味道,这也是当下很多人选择单身的原因: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在以往,这些人或许迫于压力,仓促选择,但现在,他们宁愿单身,也不再接受勉强的婚姻。你看,我自己一个人也能搞定“我朋友圈的人都很羡慕我,他们特别佩服我能过这种生活,他们没有勇气。”李雯说,自己每年都会到各地去玩,发在朋友圈里,引来很多已婚朋友的羡慕——除了自己的妹妹,直到现在,妹妹都还认为她“就是一个怪人”。如李雯一般,罗爱萍也逐渐适应,“原来单身也可以过得很好,我个人的能力锻炼很大,我的事业有所进展,收入也有提高,自信也随之增长。”她如今把重心完全放到发展事业、努力赚钱上,最近两三年,她和男人的约会频率变成了零。业余时间多用于健身、阅读写作、学习理财投资。她观察自己身边已经结婚的女性朋友,觉得她们生活的重心大多放在丈夫和孩子身上,留给自己的时间很少。“我们有能力这么做”1973年出生的男同性恋亮马的个人单身史比李雯和罗爱萍更漫长。2003年,他和相恋三年的男友分手后,至今的12年里,他一共只谈了两段恋爱,恋爱时间加在一起不到8个月,“也就是说,我已经过了11年多单身生活”。在北京房价尚未大幅上涨时,亮马购置了三处房产,如今一个人生活,经济上并无太多后顾之忧,也有足够多可以相互倾诉心事、开解愁肠的朋友。亮马评价自己的单身状态是“我一个人也能活得很好”,这让人想起《单身社会》里的一个细节:克里南伯格在瑞典老城区采访时,一位瑞典统计学家问他:“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这里有这么多人选择单身,独自生活么?”他很快就自问自答地接道,“因为我们有能力这么 做。”但在克里南伯格看来,经济不过是形成单身浪潮现象的诸多原因之一,其根源仍在于世界性的历史文化转变,也就是个人主义的兴起。越来越多人觉得,“个人最主要的义务在于对自身负责,而非对他的伴侣或者孩子。”而单身能够让你从家庭以及伴侣的需求中解放出来,你可以将注意力更集中于自身,进行自我探索,寻求个人自由和实现。这也是李雯、罗爱萍和亮马逐渐接受目前单身状态的原因:“相比维系关系,更在意自我成长。”人们对待感情的态度,正悄然发生变化。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学家迈克尔·罗森菲尔德提出,如今,20至30多岁的中产阶级正期待着崭新的“第二青春期”,他们不断寻觅、探索各种亲密关系,尽量避免作出承诺,直到他们认为自己已找到了“真正的浪漫真爱”。亮马如今就在实践开放式关系。“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有真爱,只是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他说自己最早也期待过一对一的、白头到老的情感,但谈过几次恋爱后,发现在男同性恋圈子里,要发展一段长久关系本身就很难,“我现在态度是不期待长期关系,对短期关系来者不拒。”寂寞时,亮马打开交友软件,那里有着新鲜的面孔和身体等待他认识和发掘。李雯也是如此。她成了性爱分离的信徒。“我的性观念对绝大多数中国男人而言,太开放了。他们觉得Hold不住我,我也不愿意为了别人牺牲自由。”对她而言,性和吃饭、喝水一样是生理需求,并不承载感情、承诺、责任等宏大意义。她有两位固定床伴,每周见面一到两次。她觉得,与其在幻想中等待一对一的忠贞情感,不如接受现实,享受当下快乐。但是,对于这种现象,也有不同的解读。在心理学者李松蔚看来,这个时代的人们对维持一段感情越来越缺乏耐心和信心。这种对待感情“不负责、不承诺、做好随时离开的准备”的心态看上去洒脱,实际上是因为现代人安全感过低,不敢依恋他人,把自己完全投入一段真实关系中。“真实的依恋关系不会一直美好,往深处走,自然会有摩擦、碰撞、痛苦。你不投入感情,自然不会受伤,能把自己保护得很好,唯一的问题是你会很孤独。”“其实恋爱、结婚的人也孤独吧”单身两年的张晓,就常会感到孤独。这位北京的媒体从业者,作息常是颠倒的。有时凌晨两三点加班回家路上,看到月色很好,“如果有一个人,能一起看看月亮就好了”的念头也会在他心里一闪而过。看到合租屋里情侣朋友们的恩爱,也会让他怀念之前和女友在一起时那些激情夜晚;想念一起做饭时,从女友身后抱住她的时刻;抽烟被女友发现,说他嘴里有烟味,不让吻的嗔怒神态。他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女性朋友,两人曾开玩笑说,既然都是单身,不如在一起试试。第二天见面,女方临阵退缩,说自己“单身太久,有亲密关系恐惧症,如果有了男友,男友势必会以爱的名义提一些要求,但自己并不想为谁改变”。张晓当下虽然觉得不快,后来回想,心里隐隐也同意这个观点。单身好像让人感觉更自由,另一现实的考虑是,一个人相比两个人生活似乎更容易一些。“传统观念中,要结婚,男方得买房吧。我现在还没有买房的经济实力,即使我买了房,以后小孩上学也比在二三线城市上学麻烦,所以很难结婚吧。”房价、车价、教育子女等婚姻成本的飙升,无疑让注重生活享受的都市青年开始对进入婚姻产生顾虑。“其实恋爱甚至结婚的人也孤独吧,我原来恋爱不顺时,感觉到的孤独比现在单身感觉到的孤独更加强烈和令人绝望。”张晓说。为了摆脱常常突然拜访的孤独,张晓用各种兴趣活动填满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他比之前恋爱时更爱社交,更爱玩。不想独自吃饭时,发条朋友圈:附近有人吗,约饭。想出去玩,查下豆瓣同城等网站最近有什么讲座、话剧,约同样单身的朋友一起去。“只要我愿意,就能找到玩伴和可以参加的娱乐活动,不用担心时间无法打发。”单身的日子里,罗爱萍去学了自己一直喜欢的跳舞、唱歌,“我其实并没有这方面天赋,但是去学还是很开心。”亮马从外企转去了一家同志公益机构上班,在工作之余会做家具、画画,有时半夜去北京南站,给那些露宿街头的流浪人员送被子和食物。张晓最近的新爱好是街拍摄影,“我不再期待说要等一个人来一起好好生活,我现在就已经在享受生活了。”李雯有段时间也热衷于网络社交,她在美国一个名为TWO的网站上交朋友,只是那时候她不上Facebook,对方不用微信,只好用邮件聊,“特别辛苦特别累”。这些单身者的生活似乎能给《单身社会》一书中的观点做注脚:“大多数单身者正热忱地投身社会与社交生活中,比同龄已婚人士更热衷于外出聚会、锻炼身体、参与艺术课程以及公益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为单身者提供了丰富的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可行性。尽管人们经常将单身与寂寞联系在一起,但实际情况往往恰好相反。单身者往往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重度使用者,而这类人群相比其他人群,拥有更为多样化和范围广大的交际圈……”“爱情癌……结婚癌”“中国社会存在两大‘邪教组织’,一个是爱情教,一个是结婚教。信奉爱情教的人认为,爱情是女人活着的唯一意义,女人应该花费所有时间、精力和金钱追求爱情,没有爱情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医学上称爱情癌;信奉结婚教的人认为,不结婚的女人不完整,婚姻是女人的归宿,女人一定要结婚,医学上称结婚癌。”罗爱萍对待单身和婚姻的态度,日渐变得激烈起来。她甚至用一些带有恐吓色彩的话来提醒即将步入婚姻的人:“一个女人结婚后,可能会遭遇家暴、婚内强奸、爱人出轨,如果生小孩,你把精力放在小孩身上,而你的同龄人正在进修,提升自己,如果你的婚姻出现问题,你怎么办?你的孩子怎么办?你的权益能得到保护吗?结婚前要想清楚这些。”她在所著的《中国剩女调查》一书中,列出了一些数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据全国妇联与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一项调查,24.7%的妇女承认遭受过家庭暴力侵害。如果女方在婚内被强奸,从我国目前的司法环境来看,丈夫往往很少会被定罪。此外,女性为了家庭牺牲事业的情况多于男性。中国男人每天干家务的时间是48分钟,已婚女性每天干家务的时间是155分钟。另外,进入婚姻不代表从此“性福”,事实上,中国有1/4的夫妻生活在无性婚姻中(每月性生活不到一次)。“单身者的生活,除了男人、恋爱,还有工作、晋升、理财、养老、进修等问题需要考虑。但在媒体上,往往只反映了单身者的情感需求。”她希望把单身女性连接起来,互相支持,为此建了一个单身女性QQ群,有300多名成员。她们在群里聊美容健身、最近看的书和电影,谈工作晋升需要考什么证,也吐槽父母逼婚,相亲遇到的奇葩对象,还有人在群里推广自家卖的古方红糖,罗爱萍也在群里发自己代理的某品牌的玻尿酸的广告,“我们这个群允许群成员介绍自己的业务,互相支持,但不强买强卖。”“社会变化是不可逆转的”罗爱萍最近在准备两个收费课程,一个是婚姻培训,一个是单身规划。前者讲婚姻制度的发展、《婚姻法》教女性如何做好自我保护;后者则是解读剩女现象、讲解反逼婚技巧、单身理财、单身健康(生理和精神)以及事业规划。她计划收费大概在199到499元之间。从单身生活里,弥漫出很多商机,嗅觉敏锐者,开始行动起来。早在十几年前,日本经济学家大前研一就写了《一个人的经济》。他研究发现,日本最多的其实是“一人户”,并提醒商家将视线转移至单身人群:这是一个“单身变成主流”的时代,“单身经济”也成为企业一较高下的主战场。最近10年,日本插画家高木直子出了20本以“一个人生活”为主题的绘本,本本畅销,她也因此成为日本的“绘本天后”。日本的无印良品则推出专为单身人士设计“一人用”的全新厨房家电系列,从电烤箱到电饭煲到榨汁机一应俱全。商家们为满足单身者需求积极研发各种产品,提供各类服务。独自生活的你不想打扫屋子,可以用家政APP请保洁阿姨,不想做饭,有外卖可点。如果你生病了,有公司提供手机下单24小时为你代买药送药上门的服务,宣传口号就是“做你的备胎恋人”。甚至如果你不结婚但想体验一下婚礼的感觉,日本有公司提供“单身婚礼”的服务,接受这种服务的顾客会在酒店度过两天,该公司的员工会为她们挑选婚纱,设计发型,与真实的婚礼流程无异。不独日本,在美国,按照2014年全美旅游业协会的统计表明,约有33%的旅游消费是由单身一族买单。在瑞典,已经出现了为中老年单身人士提供的住宅社区。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市有一个专门为40岁以上单身独居生活的人们所设立的名为“一起拥抱人生旅程”的住宅项目,住户有义务参与建筑里的一些活动。2014年3月,这名叫Grace Gelder的英国女子受够了约会,决定自己和自己结婚。她在公园长椅上向自己求婚,还举行了一个完整的婚礼,有50名宾客参加。日本姆明娃娃咖啡屋,餐厅在每张桌子旁都摆放可爱的玩偶,化解单身者独自用餐的尴尬。国内市场上也出现了这样的住宅社区。只租给“45岁以下,单身、爱交友”的YOU+国际青年公寓就是其中一款。YOU+的室内布置考虑单身者的生活需求:房间有独立卫生间,楼内有健身房、台球室、吧台、书架、游戏机……供住户娱乐,也提供洗衣、烘干服务,还有公共厨房和食堂。公寓内还经常举办沙龙、派对、集市活动,以满足单身者的社交需求。“今时今日世界上独自生活的人数已经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而越来越多的人,当他们足够富裕、经济有保障之后,也将选择单身独自生活。”克里南伯格说,如果政府和社会能够承认这一点,并且以现在支持已婚人口的态度和方法,为单身独居者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那公民的需求势必将得到更好的满足。谁说一个人旅行不好拍照但面临单身社会的政府,却没有克里南伯格那么乐观:单身者的增多,往往伴随生育率的降低,这意味着缺乏新生劳动力,养老金和社会福利系统将会受到很大压力。为延缓单身社会的到来,不少国家政府也操心起了单身者的终身大事。韩国就以税收政策“利诱”单身者脱单:2015年,韩国施行的新税制规定,单身人士交税时不能享受一些税收减免政策,年薪2000万到3000万韩元的未婚劳动者,和有配偶的人相比,实际需要多缴20万韩元(约1100元人民币)的个人所得税。这被韩国媒体称为“单身 税”。2月14日,日本东京,名为“革命剩男同盟”的组织高举“粉碎情人节”标语,举行示威活动日本政府则试图为单身者牵线搭桥,打造官方版的《非诚勿扰》。2014年,安倍政府在生育津贴里特别安插了一笔“地区少子化对策强化经费”,这笔名字拗口的经费就是拨给地方行政部门主办相亲活动的。这些策略能否阻止单身社会的发展?克里南伯格持否定判断:“推动了单身社会兴起的社会变化其实是不可逆转的,如个人主义的兴起、女性的崛起、城市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发达,以及人类寿命的延长,你们需要正视这一变化。”这个判断基于历史的发展,也依赖于社会福利是否能更公平。一个国家越发达,人民生活越有保障,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独自居住。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独自生活人口比例最高的前四位国家分别是瑞典、挪威、芬兰以及丹麦——清一色的高福利发达国家。在那里,几乎40%到45%的人都过着一个人的生活。这一趋势自然令罗爱萍们感到兴奋:他们不是少数,他们会有越来越多的同类,也许有一天,他们还将成为社会的主流。(应采访者要求,亮马、张晓、李雯为化名)。最初想做单身社会这个题,和我做其他别的选题比如无性恋、比如LGBT的初衷是一样的,就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减少歧视。当然多少也有一点身为单身狗的私心,希望政策和舆论能平等对待单身和非单身人士。整个采访中我听了无数故事,也回顾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我觉得,单身或者恋爱都只是一种情感状态,并不必然和幸福或不幸福挂钩。重要的是自己当下的感受,是心有不甘还是快乐舒展。如果你已经快乐,没有必要为了达到别人眼中的幸福圆满,而去改变自己的状态。愿你两个人时相亲相爱,一个人时自在潇洒。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雅君的好用分享(yakishare)和你分享我欢喜的各种:杂物、书、电影、小店……还有妙人","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8:57:37+08:00","url":"/p/","title":"一场悄无声息的变革正在发生:是的,单身狗即将占领地球","summary":"单身社会来了! 整个社会单身化是一个不断扩大且不可逆的过程! 这样说来的话,单身狗迟早有一统天下、反虐恩爱党的一天呢! 你准备好了吗?单身社会来了!文/雅君、张恒 高中毕业时,父亲请同事给李雯算了一卦,想看看她能不能考上大学。“那个人是看手相…","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2,"likesCount":23},"next":{"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北京"},{"url":"/topic/","id":"","name":"北京生活"},{"url":"/topic/","id":"","name":"游记"}],"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微信公号「雅君的好用分享」(yakishare)","isFollowing":false,"hash":"2da2fd2e31e9c5bd6ebb1b","uid":20,"isOrg":false,"slug":"YakiShare","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微信公众号:雅君的好用分享( YakiShare )\n豆瓣:/people/yakishare/\n围脖:/betteryaki ","name":"雅君","profileUrl":"/people/YakiShare","avatar":{"id":"d737cedd091e82f2a3003d","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YakiShare","name":"雅君的好用分享"},"content":"之前我写过一篇《》,小伙伴@独白 看完之后跟我说,「XX寺雨天去可美了,XX馆很好玩的,XX街道好吃的东西好多……但是,你怎么都没写?」「XX地方你写了,但是你写的不全啊。」我安静听他说,因为我知道这家伙超爱乱跑,他最近一年用周末时间去了北京很多大小景点,对于他喜欢的那些地方,他会反复去好几次体会感受,熟知小众景点的有趣之处以及热门景点的冷门玩法。听完他的建议后,我奸笑着说:「你都知道那么多,不如你给我写一篇好了。」于是,就有了今天这条推送。这15个地方你都没好好玩过,怎能算来过北京文/独白来北京有些日子了,但直到最近这一年,才开始好好打量这个城市。起因于某天突然觉得,帝都名胜资源那么丰富,自己都没感受过,既然在一个地方生活,怎么能不去发掘此地之美呢。从此一到周末,我就往外跑,去了60多个博物馆和文化古迹。我从中挑了15个我喜欢的景点来写。有小众如智化寺、宣南文化博物馆,也有大众如国博、故宫,不过后者这类热门景点我会尽量介绍我所知道的冷门玩法。智化寺听「中国音乐的活化石」人知道东四,知道史家胡同博物馆,但是不知道附近还有个智化寺。智化寺是明初大太监王振的家庙(就是那个让明英宗被俘的大太监),是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让人着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监王振,想在这个家庙里搞各种僭越的事,但又不能明目张胆,就整低调奢华风,像寺院的瓦片,远看和普通砖石无异,但当你走近了,你会发现人家用的是皇家才能用的琉璃瓦,只不过是灰色的。现在在智化寺还能听到京音乐。这得益于当初王振凭借独特的地位将明代的宫廷音乐带出宫院高墙,送进自己的私庙。由于智化寺具有太监家庙共有的封闭性,艺僧们按照十分严格的“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传受,不与外界接触,明代寺院的音乐就相对完整地延续下来了。流传至今虽历经五百年,因为它仍然保存相对完整的明代迹风,堪称“中国音乐的活化石”。智化寺中的佛龛、佛像、转轮藏、藻井等等也相当精彩。建议去史家胡同博物馆时,留些许时间步移至智化寺,然后找个讲解或者蹭别人的讲解,听下智化寺的历史故事。想听“活化石”的朋友,一进智化寺的就要留意智化殿门口的表演时刻表,貌似淡季是一天两场(貌似上午10点和下午3点),旺季是一天四场,最好去之前打电话询问下表演时间,合理安排下路线。牛街礼拜寺看“朵斯提”礼拜,感受伊斯兰文化一提到牛街,就想到很多好吃的,聚宝源涮羊肉、白记年糕、洪记小吃、吐鲁番餐厅、爆肚歪、爆肚冯、奶酪魏、老诚伊、宝记豆汁儿店、东兴楼、致美斋等等,这些不是在牛街,就是牛街附近,我是不会告诉你这些全都经过我官方认证了,哈哈。吃饱喝足了,咱就来点精神层面的追求,接下来三个全都是在牛街附近的景点。牛街上藏着一个从辽代始建的清真寺,也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现在仍在正常进行礼拜活动。礼拜寺平常很少有人进去参观,大多都是在门外和大影壁和望月楼合影留念后就走了,寺内部保留了不少民国和清朝建筑风格的建筑。礼拜寺内彩画、砖雕、建筑都是结合了汉族传统风格和伊斯兰元素。去了两次礼拜寺每次都能感受到“朵斯提”的友善,一次门卫大叔说门票给我五折买学生票就行,第二次晚上去的,连门票都没收,还说大晚上有什么好看的啊。我默默的想,可能跟我长得像少数民族有关→_→。推荐晚上去礼拜寺,游客很少,大概七、八点左右有礼拜活动(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时候就能感受到“包寺”的待遇,整个礼拜寺就只有你,微风徐徐,周围都是葱郁古树,可以坐在四合院中看着天空发呆。也可以远处看“朵斯提”进行礼拜活动(毕竟是宗教仪式,最好还是安静的远远观望比较好,拍照一定要把闪光灯关掉),因为礼拜殿白天是看不到里面的情况,都被门窗挡住,但是晚上他们做礼拜的时候,大门都是打开的,可以很容易看清里面的建构和彩画装饰,同时可以默默地观察他们的礼拜仪式。宣南文化博物馆瞧瞧老北京市井文化 牛街附近第2个想推荐的好去处是宣南文化博物馆。“宣南史迹,源远流长。周封蓟城,金建中都。古都北京,始于斯也。”个人感觉,这个博物馆是介绍北京文化比较全也比较好的地方。首博的北京节日习俗展览讲的是老北京逢年过节的风俗人情,而宣南文化博物馆介绍的有北京的历史、宣南士人文化、百年兴商(里面展示的是南城的一些老字号)、梨园盛景等,能更全面的了解老北京文化,他们的日常衣食住行。而且宣南博物馆前身是在万历年间被称为“京师首刹”的长椿寺,在下雪天去宣南博物馆,景色很美。博物馆里不光有传统的照片和文字介绍,还有很多小模型,生动的展现宣南文化,还有一个天桥的全景沙盘,展示京师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法源寺佛教节日去看仪式介绍或提及法源寺的文学作品太多,“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无需我过多介绍。老北京说:“法源寺的和尚,三圣庵的姑子,雍和宫的喇嘛,白云观的老道”。现在还有很多僧人在法源寺里修行。到佛教节日,看僧人和善男信女们在寺里举行佛法仪式,姿态郑重妥帖,让人生出庄严安静之心。雨天游法源寺也是别有味道。紧挨着法源寺是中国佛学院,而法源寺的西南角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往西走一个胡同就到了牛街礼拜寺,而几千米外宣武门附件又有被称为“南堂”的宣武门天主教堂。觉得挺有趣的,各种宗教文化在这里和谐并存。古建筑博物馆 观耕台、先农坛、天神坛、地祇先农坛,古时候皇帝祭祀先农的地方。先农坛给我第一感觉是建筑很规整,人少安静,建筑群规制很高,毕竟是皇帝亲耕的地方。太岁殿拜殿展览的是中国古建筑史,很有意思的是讲解中国古建筑史的同时,下半部分时不时会介绍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建筑。太岁殿里面精品蛮多的,我每次会先跑去隆福寺看藻井。站在藻井侧下方,仰头看,藻井给人的震撼更强烈。然后就跑去看看金砖的展品,有一块新的,一块文物,都可以用旁边的木槌或者手去敲击感受。东配殿有讲四合院的基础知识,里面有个很小的礼品店,有些小玩意有意思,也不太贵。太岁殿西边院落也有展览,讲先农坛的历史。很多人看完太岁殿的展览就走了,而忽略了好几个地方,如:观耕台、庆成宫、天神坛、地祇。庆成宫位于先农坛内坛东北部,里面时不时有些艺术展览在里面,以前这可是皇帝休息的地方呢。太庙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金丝楠木宫殿太庙在故宫的左边,因为周礼中营建国都的规制“左祖右社”。太庙享殿、明长陵棱恩殿和紫禁城太和殿并称为中国三大殿。在长和高方面,太庙享殿甚至要超过太和殿。享殿是整个太庙的主体,8根大柱及主要梁枋均为金丝楠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金丝楠木宫殿。有一点比较特别是太庙允许人们在里面拍摄婚纱照,所以经常能看到穿着礼服拍照的新人,即使冬天也不例外。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另一个名字)经常有艺术展览,很多就是在享殿里展览。记得第一次进享殿,一直仰头看建筑,都没心思看展了。太庙还有一个点,就是从它的最北边挨着故宫护城河的那条路上,看故宫午门、护城河和角楼。网上很多故宫的美照都是从这个角度拍出来的。大觉寺和古银杏、玉兰花约个会吧说到大觉寺肯定就会提到大觉寺八绝之一千年银杏,很多大觉寺的照片都是秋天拍的古银杏。很多文人墨客,还有皇帝大臣都来过大觉寺,像乾隆、慈禧留下过笔墨,冰心在这里结婚,季羡林在这里写书喝茶等等。大觉寺是辽代建的寺院,东西走向。整个寺院布局有点像古代园林,后面还有假山石、长廊和亭子。寺内古树多、树种多,兰花、丁香、海棠等等都有。有次午后,我从殿宇走出,穿过木门时,阳光撒下,内暗外明,周围都是古树,瞬间就让我停下了脚步。大觉寺晚上也开放,而且夜景很美。很多人都在说大觉寺内乾隆年间的古玉兰,每到四五月份很多人来专程欣赏玉兰花,但是我想说的是石刻博物馆的玉兰花比大觉寺的还漂亮,树也更大。但是石刻博物馆的古银杏没有大觉寺的漂亮。大觉寺中有个餐馆“绍兴菜馆”,菜很不错,难得在旅游景点里能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尤其是鱼很好吃,据说经常有人专门开车从市区来这里吃鱼。可以春天傍晚去大觉寺,门票半价,人还少。喜欢拍照的请把设备充好电。箭扣长城喊上朋友一起去爬野长城箭扣长城,近年来非常火爆的一段野长城,一年四季景色分外迷人。从一开始进山沿途的景色就让人着迷,途中有一段林荫公路,两旁树木枝干交错在头顶,一眼望去,前方除了公路,就只有茂密林木。有人来这里拍过汽车广告。不过游箭扣长城更应该算是户外徒步类,建议想去的朋友,安全起见,找靠谱户外组织,一起去爬。天坛夜游之美在我看来天坛应为“五坛”之首,因为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坛庙建筑群(→_→)。就不说什么祈年殿,圜丘坛,皇穹宇,皇乾殿,祈年门,回音壁,七星石等等,就说其实天坛是公园,所以天坛并不会像其它大多数的文化古迹下午四五点左右就关门了,它晚上开放一直到十点,甚至十点后也没人赶你,自己出园就好。停止售票时间理论上八点,不过劝你不要卡点买票。虽然晚上很多建筑都进不去,但是晚上天坛主建筑灯光很足,格外漂亮。晚上经常有人在公园里放那种比人还大,全身带着发光二极管的酷炫风筝。话说我第一次晚上看见这样的风筝误以为是飞机,然后在想为啥能一直停着不动只是闪光,脑补不会是UFO吧,囧。还有很多大爷大妈锻炼身体,等到九点左右,我最喜欢的时候就到了,就是包园!人都走了,感觉自己把整个天坛包了一样,尤其是夏夜,草木繁茂,绿意沁心。哦,对了,晚上去天坛记得多穿点衣服,不过包园时,冷到撒欢跑起来,也没人会理你。首都博物馆去看超火的海昏侯展览首博是我去的最多、也最喜欢的博物馆之一。从展馆设计到展览布置、介绍都很人性化。馆内有专人免费讲解,服务很好。常设展览2楼的北京历史介绍、5楼的北京节日习俗展览都很不错。最近海昏侯的展览感觉是除了故宫石渠宝笈展览以外,又一个文化热,3月就开放个人网上免费预约(海昏侯展览的门票是单独的,否则就只能看其他的展览厅),等了一个月我才约上。身为吃货,默默说一下,首博负一楼东侧还有个自助餐厅,48元一位看起来还不错。首博是免费的,拿身份证领票即可,但每人每天只能领一张门票,所以想一天看完多个展览的小伙伴可以早上去,中午吃自助餐然后继续看展览。国家博物馆看看教科书里的文物国家博物馆很多展品让人感觉亲切,因为老早在初高中历史课本中就看过它们的照片。国博馆很大,连看三天都不一定能看完所有的展厅,所以要明确自己感兴趣的文物类别,然后找地图或者询问工作人员,很多门类会有好几个主题不太一样的展厅。国家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东,想去国博就先要看近日有什么重大会议或者重大事件没,如果有,天安门的排长队安检会让你很头疼,需要在原定参观计划提前一到半小时,预留给安检和取门票排队。想特别说下的是,去博物馆之前可以先去他们的官网看下现在有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哪些你感兴趣,他们的位置分别在哪。最好加下他们的官方微信,像首博、国博等博物馆的微信公共账号都给你推送精彩展览的介绍文章。故宫别再错过钟表馆和珍宝馆啦人多的中轴线(三大殿),除非第一次去故宫,我劝你还是不要去走这条寻求刺激。或者是网上先预购门票,然后8:30就从午门门口直接进去,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把中轴线好好看个够,当然抓紧时间拍照。我经常是先看看最近故宫有什么展览,哪些展览想去,然后查下百度这些展览在故宫哪个方位,然后做个路线规划,截图并保存在手机里。去故宫游玩,规划路线真的很重要,否则你可能花很多时间在路上,或者因为没有避开中轴线,人挤人。一般我会尽量按照故宫的东西方来规划我的路线,尽量一次看的展览都在故宫的东边或者西边,一般是东边的展览比较多。而且别因为钟表馆和珍宝馆需要另付10块门票,而错过了这两个地方。真的物超所值,不光文物精彩,关键正是由于这额外的门票这两个馆一般人很少。午门城楼经常有很精彩的展览,看完午门的展览记得去东面城墙上走一圈。故宫的角楼是出了名,只有东南角楼我们可以进去参观。走在故宫的城墙上,看着墙内的宫殿和墙外的护城河,脑洞想象下古时候的皇帝大臣们的生活。北海吃吃仿膳,荡荡双桨一提到北海公园,肯定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话说最近北海公园新更新了小船,以便我们更愉快的“浪”。去北海就不要直勾勾冲着琼岛过去,周围还有很多景点,比如九龙壁(除了故宫,全国也就这儿有了),小西天,五龙亭,快雪堂书法博物馆等等。不过这些景点很多下午四点就关门了,所以推荐自己上午带点吃的去。钱多的主可以去北海公园里“仿膳”吃下皇家菜(御膳),然后下午再看几个景点,就开始荡起双桨吧。说到仿膳,就不得不多说两句。一直心向往之,虽然不算特好吃,但是既然来到皇城下,又来到皇帝的园林,就顺道感受下吧。“仿膳饭庄”最早是清王朝垮台后,一些御厨就来北海开了个饭馆,由于他们做的菜是仿照清宫的御膳,所以被称为“仿膳”。最近仿膳在维修,迁出了琼岛,而新址在北海公园北岸,1925年仿膳茶社的旧址,老舍先生题的仿膳老匾换成了溥杰题写的新匾。南北锣鼓巷的周边胡同走近四合院传说北京有两条龙脉:一条是旱脉,指的是故宫中轴线,一条是水脉,指中南海,后海,一直到恭王府的那一条线。所以南锣鼓巷那段的胡同,打清朝以来,很多达官贵人都住在这水龙脉上,也就是恭王府的附近。正因如此南锣鼓巷胡同里的四合院很多都规格都不低,保护的也不错。去南锣鼓巷不要只顾着逛那条人多店多的街道,可以往旁边的胡同走走,经常能发现一些网上很火爆的小店或者一些规格很高的四合院、纪念馆。而且在南锣鼓巷的北边还有条北锣鼓巷,很多人说这里更像是心中北京胡同的样子,有文艺店、潮店、餐馆、四合院。我去过东四、什刹海、后海、南北锣鼓巷、鼓楼大街、国子监和雍和宫附近,感觉东四人文气息浓厚些,但是四合院很多由于种种原因被破坏的挺严重;什刹海、后海景色不错,但是人太多了,没事遛个弯还不错;鼓楼大街附近的胡同,最具有老北京生活气息,可以去那里感受老北京的日常生活;国子监和雍和宫附近,这片胡同感觉是最文艺的胡同,周围有五道营和国子监街,去那里有种每个店都不想错过的感觉;南北锣鼓巷这片四合院保护的最好,也是最适合去研究或者浏览四合院的区域,是我在这几个里面最喜欢的区域。恭王府看看王府,顺带逛逛附近名人故居来到皇城,去了故宫(皇宫),去了鼓楼、东四或者南锣鼓巷(胡同),没去恭王府(王府)实在是说不过去。恭王府一年四季人都很多,主要是旅行团,这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你可以随意蹭导游,听听他们讲的不一样的和珅和他的发家秘史(呵呵)。我喜欢恭王府,一个是因为它是现存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并且对游客开放(想当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使了很大的努力才开放的)。北京很多王府都是不对外开放的,所以去恭王府一定要好好欣赏里面的各个元素,包括王府的布局,大门,砖墙,彩画,假山,戏楼等等,只要你有耐心去查资料,每一个元素都有很多文化寓意和历史故事,毕竟这个宅子在历史上太出名了。还有就是恭王府的位置太方便,周围有数不清的景点,梅兰芳故居,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后海,前海,积水潭,德胜门,北海公园等等。推荐梅兰芳故居,恭王府,郭沫若故居三个一起浏览,从西边梅兰芳故居开始一路向东走,然后看完恭王府,再向东看看郭沫若故居(郭沫若故居和宋庆龄故居以前都是和珅宅子的一部分),一起对比浏览下不同风格的四合院。写完啦。我之所以有动力跑这么多地方,是因为每次游览展馆或古迹心中都会冒出许多感叹和疑问,然后,在很久之后的某一次参观浏览中,突然就找到了上次疑问的答案。这种喜悦驱使着我不停跑下去,看下去。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看独白写的这篇文,我会有种「没想到你是这么文艺的boy」的感叹。他写的景点里和我之前写的有个别重合的,但他的视角和我的蛮不一样。比如法源寺,他会专门去看佛教仪式。他写的大觉寺,我去过,但并不入心。不过看了他写的,我会想,或许我真的遗漏了一些亮点。总之,周末出去玩吧,别在家宅着啦。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雅君的好用分享(yakishare)和你分享我欢喜的各种:杂物、书、电影、小店……还有妙人","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5:39:25+08:00","url":"/p/","title":"这15个地方你都没好好玩过,怎能算来过北京","summary":"之前我写过一篇《》,小伙伴@独白 看完之后跟我说,「XX寺雨天去可美了,XX馆很好玩的,XX街道好吃的东西好多……但是,你怎么都没写?」「XX地方你写了,但是你写的不全啊。」我安静听他说,因为我知道这家伙超爱…","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2,"likesCount":51}},"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18,"likesCount":85,"FULLINFO":true}},"User":{"YakiShare":{"isFollowed":false,"name":"雅君","headline":"微信公众号:雅君的好用分享( YakiShare )\n豆瓣:/people/yakishare/\n围脖:/betteryaki ","avatarUrl":"/d737cedd091e82f2a3003d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YakiShare","bio":"微信公号「雅君的好用分享」(yakishare)","hash":"2da2fd2e31e9c5bd6ebb1b","uid":20,"isOrg":false,"description":"微信公众号:雅君的好用分享( YakiShare )\n豆瓣:/people/yakishare/\n围脖:/betteryaki ","profileUrl":"/people/YakiShare","avatar":{"id":"d737cedd091e82f2a3003d","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Comment":{},"favlists":{}},"me":{},"global":{"experimentFeatures":{"ge3":"ge3_9","ge2":"ge2_1","nwebStickySidebar":"sticky","nwebAnswerRecommendLive":"newVersion","newMore":"new","sendZaMonitor":"true","liveReviewBuyBar":"live_review_buy_bar_2","liveStore":"ls_a2_b2_c1_f2","homeUi2":"default","answerRelatedReadings":"qa_recommend_by_algo_related_with_article","qrcodeLogin":"qrcode","newBuyBar":"liveoldbuy","newMobileColumnAppheader":"new_header","zcmLighting":"zcm","favAct":"default","appStoreRateDialog":"close","mobileQaPageProxyHeifetz":"m_qa_page_nweb","iOSNewestVersion":"4.2.0","default":"None","wechatShareModal":"wechat_share_modal_show","qaStickySidebar":"sticky_sidebar","androidProfilePanel":"panel_b"}},"columns":{"next":{},"YakiShare":{"following":false,"canManage":false,"href":"/api/columns/YakiShare","name":"雅君的好用分享","creator":{"slug":"YakiShare"},"url":"/YakiShare","slug":"YakiShare","avatar":{"id":"v2-afac24ee1efbdb2829d15","template":"/{id}_{size}.jpg"}}},"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AddVideo":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edition":{},"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sys":{},"message":{"newCount":0},"pushNotification":{"newCount":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条件为你歌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