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给我一个平台,我要怎样充分利用时间

  在58同城发布租房信息,之前花了两百左右做智能刷新,然后58同城的业务员就一直不停打电话来叫我办理付费推广,我婉拒了。  因为访客想看到我发布的电话号码,还需要扫58的二维码进入APP才看得到,很多人都不愿意为了看个号码还要去弄什么APP,即使进入到了微信上58的公众号,向我咨询留言,我回复别人都看不到,访客都流失掉了,那我花钱刷新还有什么用,找了客服,客服也没给我解决。  我就在发布内容自己留了手机号码,免费发布还相安无事,但是这天做了个40元的智能刷新,第二天一看,信息被58删除了,40元直接没收。  58竟然没有人工客服电话也不能网上即时沟通,只能发邮件询问,一开始说我账号欺诈,我问欺诈什么,就回复你已违规,然后无论我发多少疑问,一概回复你内容有联系方式,已违规,无法退钱(后面用红字标明你不能回复,意思是说只有我有空了才用固定话术回复你,你不能来找我)。投诉无果,去看了58的发布规则,才发现58规定发布内容放了QQ或者电话号码,一概会被返回修改,但是我这个是直接删除啊,连修改的机会都没有。我放了几个月都没事,然后一充钱刷新,马上就被删除了,这真的是一个神奇的网站,霸王条款,而且还为了几十块无视自己定的规定,哈,还好我忍住没做付费会员,不然估计被坑惨了,就当被狗咬吧。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我觉得是这样   
  我觉得是这样   
  棒!赞一个  
  楼主厉害啊  
  棒!赞一个  
  楼主厉害啊  
  文笔不错啊  
  可以可以的  
  58那些业务员很烂  
  我也是!之前正常发帖一点问题都没有!昨天付费做了个计划置顶!今天置顶了2个小时,费用也扣了!然后就被删帖了!!打客服电话得到的回应就是,只要置顶或者精准推广了,就有更严格的审核!那不应该是还没有置顶的时候先审核吗!而不是扣费了,然后再审核,然后就删帖!就是靠这样欺诈消费者的金钱来上市的吗?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58到家真是一切为了美好?
我的图书馆
58到家真是一切为了美好?
文/范二 第二阿累58到家最近真的太火了,晓明和Angelababy的幸福秀广告一起铺满了京城的大街小巷。累哥正好般了新家,需要维修管道,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打着“一切为美好”的到家服务。(这是一个尴尬的事)7月10日,累哥在58到家上预约了房屋维修,从满满的期待到现在已经十七天了,58到家APP依旧没有响应预约,该漏的管道依然在漏。同时。累哥的朋友也在其业务排行第一的家政预约2小时保洁,结果告知未来7天是轮不上号的,朋友作为用户顿时觉得尴尬癌都犯了,这应该是行业“巨头”带来的服务体验么?其实这不仅是用户的尴尬,也是目前“风光”的58到家背后的尴尬。平台模式削弱核心服务业务竞争力58到家以家庭保洁、上门美甲、搬家速运三大服务起家,时至今日,三大主业仍位于APP服务排行榜首,可谓其核心服务业务。但以保洁为例,7天内无法预约到服务,而垂直服务商e家洁则随时可以进行预约上门服务(我实在不想帮他们打广告)。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毕竟对于上门服务“O2O”品牌而言,无论是平台还是做垂直,核心服务业务才是俘获市场认可度重要手段。核心服务业务的服务做不好就不要奢谈其他了。在累哥看来,58到家之所以没有做好核心业务的服务,其平台模式恰恰是重要原因之一。大而全,却不精CEO陈小华虽然力求将58到家其打造成为一个独立品牌,但从58同城孵化出的58到家,依然继承了58同城的平台模式,服务类别分门别类,包罗万象,服务品类从最初的美甲保洁搬家发展至美容化妆、按摩、月嫂、洗衣洗车、汽车陪练甚至外卖等等,未来目标更是接入上百种服务品类——这是典型的重平台的服务逻辑。58到家不仅只是一个上门服务平台,更是成为了“平台中的平台”,其中每一个品类似乎都能做出一个单独的平台。平台要想致胜,规模扩张是必然的路,从体量上看,58到家似乎很大,但从业务领域来看,58到家又很弱,在任何一个细分业务领域都不是市场第一。三大核心服务业如保洁干不过 e家洁;美甲拼不过河狸家;洗涤敌不过泰笛。核心服务业务不强,靠体量挤压垂直强者,在O2O竞赛已经白热化的现在,58到家很有点力不从心。快速扩张带来服务标准化管理弱势跟京东、淘宝玩平台一样,58到家用的都是一个套路。快速建立如此大的平台依靠58到家自己的员工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更多的是利用平台接入了第三方服务,分成了自营和众包。据58到家数据显示,其员工一年内达到了6万,而截止2015年底,58到家的服务已完成了全国30个主要城市的覆盖。对此,陈小华表示:“此前很少有哪个公司成立刚刚几个月就要管理30多个城市的业务,而58到家正是这样,比如每个城市至少有三个业务单元即将近100个子业务,而业务的复杂程度也超乎想象”。 服务业平台运营管理与电商交易平台管理确实完全不同,O2O服务又是一个以体验为王的行当,品牌口碑则以服务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关系为最基础的根基。58到家如此快速的建立庞大的体量,要控制自己的参差不齐的第三方及众包人员,实现服务的标准化管理难度太大。譬如累哥遇到维修预约没有第三方接单的情况,下单后接到平台告知通知,将有维修人员主动联系,但一等二十几天杳无音信并且无人问津,用户体验还未开始就已经在用户心里结束了。而在核心业务方面,除了58到家自己投资的自营企业能到家完成良好的服务任务,第三方接入由于标准化管理机制的弱势,导致用户投诉和不满时常曝光,也直接影响了核心服务业务的竞争力。“大”野心不能弥补“小”服务短板2014年末58到家成立2个月后的首届年会上,陈小华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放言:58到家将是最快市值破10亿美金的公司。2015年年中的豪华投资和当年10月在拿到A轮3亿美元融资便已完成这个目标。而2016年更加激进的收购嘟嘟美甲,并在4月确立今年为公司品牌年,巨资强化品牌,挤压竞争对手生存空间,号称“消灭”和“合并”掉竞争对手,一副要“一统江湖”的姿态。但58到家似乎还是错过了逼死对手的最佳时间。e家洁已在新三板上市,新美大拥有6亿的用户规模和2亿活跃买家,河狸家也完成了当地门店建设。O2O行业平台和崛起的垂直服务商的较量已经进入后半程,拼到此时也到了拼“软实力”和核心服务的时候。而2015年9月,58到家“美甲师风波”让58到家的品牌形象在手艺人眼中大打折扣,收购嘟嘟美甲后原嘟嘟美甲很多美甲师不想到58入职。另外因人员短缺,还爆出了58到家启用“白板”美甲师的传闻,表明其培训也是很有水分的。而在客服体验方面,58到家对于用户提出问题和投诉的服务处理积极程度也没有得到用户谅解,频繁曝出店大欺客的负面。目前58到家还在为了100亿的“野心”策划未来,在规模和服务中选择了前者。但服务和品牌确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规模来挤压垂直对手势必会忽略服务的高标准,与投入巨资的所谓“品牌”建设相背离。58到家的局面也是很“尴尬”。大平台下的服务体验短板是58到家靠其“野心”无法弥补的,若果一味的在扩张的道路上狂奔,反而会成为加速用户对平台的脱离,离死就不远了。最后,还是希望58到家能尽快响应一下房屋维修的诉求,毕竟坚持倡导“客户第一,奋斗者为本”的理念是58到家的神谕。如果APP不能及时响应,神谕成了空话,app也与“僵尸”APP又有什么区别呢?第二阿累(ID:aleishuo):专注人物引发的现象和创业故事,数十年营销经验,原口碑互动创意副总监,聚合联动CMO,现任动力传播副总;资深互联网评论专家、营销专家。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平安是福)
(灯火与千寻)
第三方登录:教育类别:
联&系&人:
微信扫一扫 随时问随时聊
商家地址:
- 金凤区良田镇光彩小学南侧
温馨提示:夸大的宣传和承诺不要轻信,谨防上当受骗,提供免考、代考、办证的均是违法行为,请不要误信。
专业,有上进心,有职业规划,有教育情怀。
我们需要志同道合的,全心全意爱孩子,关心孩子,有教育情怀的合作伙伴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58同城看到的,谢谢!
服务一条龙
本地生活服务大全
热门推荐:
.com版权所有| 京公网备案信息| |乙测资字| |违法信息举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充分利用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