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线穿过感情线感情!!龙虎斗筹码急急急!提供个好...

从3M骗局到网赌龙虎斗,结婚9年没有存款! - 快资讯
需要开启 JavaScript 才能正常打开页面龙虎斗购买筹码按照什么比例比较好?_百度知道
龙虎斗购买筹码按照什么比例比较好?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闻道洪何坼,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龙虎斗输钱了怎么办?【炫富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贴子:
龙虎斗输钱了怎么办?
不要急,切记四宜八忌  四宜  1.宜忍,赌运失佳、手风不顺时,需要沉住气,先忍一下。  2.宜等,等待好运的时机来临才下注。  3.宜狠,好运的时候,下注一定要够狠。  4.宜杀,如果是自己做庄家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要通杀 (即赢走闲家筹码)。八忌  1.忌心情不佳,焦燥不宁,以免下错决定。  2.忌经济拮据  3.忌磨烂席 (长时间连续赌博)  4.忌情人在旁  5.忌骄燥轻浮  6.忌身旁赌客讨人厌,认为很容易令自己倒霉  7.忌姑息养奸,赢钱要赢尽,否则可能会被人反咬一口。  8.忌唔熟行 (不熟悉游戏规则)欢迎交流探讨卫星hhd6544i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b&神之一族&/b&&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83e1b04ddfca0e4b90cd6f_b.jpg& data-rawwidth=&503& data-rawheight=&4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83e1b04ddfca0e4b90cd6f_r.jpg&&&/figure&&br&再过数百年人们也很难想象,谭嗣同()凭一己之力就证明汉族基因之优秀、强大,远超基督徒穆斯林:为了陌生人的幸福粉身碎骨,不为上帝、真主、天堂的回报,不需要神的激励、引领,他自己就是神。&br&&br&遍查历史,象谭复生这样有才、有胆、有识、有格、顶天立地的官二代(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为陌生的弱者出生入死、肝脑涂地,绝无仅有,如同天神下凡慰藉这片苦难大地。 神迹感召之下,林圭林觉民林修明等高富帅前赴后继撞击高墙,成为血肉浇筑的神之一族。&br&&br&一直以为迅哥独步古今,读复生文字才知道天外有天:&br&&br&“嗣同少倜傥有大志,文为奇肆。其学以日新为主,视伦常旧说若无足措意者。”才气纵横、不可一世的谭嗣同年仅十八,诗词即有“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的刚烈。 &br&&br&《刘云田传》记录“羸瘠若不胜衣,独奋发敢任,无择劳辱”的云田,雄健、质朴:&br&&br&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少年盛气,凌厉无前”的嗣同,与百十健儿“大呼疾驰,争先逐猛兽”,“夜则支幕沙上,椎髻箕踞,掬黄羊血杂雪而咽,拨琵琶引吭作秦声。或据服匿群相饮博,欢呼达旦。回顾云田,方蛙坐瞑目,诵《大学》句章。&b&嗣同亦不诧其不合,益乐亲云田&/b&。”人、情、景就在眼前。&br&&br&视死如归、笑傲千古,却又情深我款款,真真神话般的人物。&br&&br&洋务派在日清战争中一败涂地,谭嗣同痛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器物的革新不足以振兴华夏,遂联合维新派人士发起创办浏阳算学社、长沙时务学堂、南学会、《湘学报》、《湘报》,开全国维新风气之先,成立&b&湖南不缠足总会&/b&尤其令人激赏。&br&&br&1897年1月,谭嗣同完成了冲决利禄、君主、伦常等一切网罗之学的《仁学》,鼓吹自由平等和人格独立:“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对君主专制造成的“惨祸烈毒”和三纲五常对人性的摧残深恶痛绝,君为臣纲“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因此,对暴君不仅不应愚忠,还要“人人得而戮之,无所谓叛逆”。 &br&&br&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清政府,大兴文字狱、横征暴敛、屠杀人民,对准噶尔人施行种族灭绝尤其令人发指:1757年,在乾隆“必应全行剿灭,不得更留余孽”、“此等贼人,断不宜稍示姑息”的再三严令之下,定边右副将军兆惠率大军对准噶尔与辉特两部的人展开大屠杀,“尽唤男丁而出,屠戮有声”,“数千里内,遂无一人”。 &br&&br&准噶尔人从此成为历史,空留一个地理名词“准噶尔盆地”。 &br&&br&谭嗣同痛斥清政府惨绝人寰之暴行,有如怒马惊涛:“幸而中国之兵不强也,向使海军如英、法,陆军如俄、德,恃以逞其残贼,岂直君主之祸愈不可思议,而彼白人焉,红人焉,黑人焉,棕色人焉,将为准噶尔,欲尚存噍类焉得乎?故东西各国之压制中国,天实使之。” &br&&br&暴政越强大,对内对外的危害性也就越大;幸亏“中国之兵”实力不强,否则,人类都将受“君主之祸”,与准噶尔人的下场一样;各国压制中国,乃老天有眼----此番石破天惊的“卖国”言论,于今读之,犹觉痛快淋漓,一百多年前的冲击力可想而知。 &br&&br&“&b&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媚大盗&/b&。”谭嗣同《仁学》对中国政治、学术之积弊洞若观火,堪为盖棺之论,千百年来,一人而已。 &br&&br&日,28岁的光绪诏告天下,宣布变法;8月21日,谭嗣同应召抵京,“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议新政;9月21日那拉氏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大肆抓捕维新领袖,历时103天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br&&br&“嗣同闻变,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并力劝梁启超出亡日本:“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有招后起。”(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日本使馆愿提供“保护”,被谭嗣同慨然回绝:“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3dd41b1ae27e45804ca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3dd41b1ae27e45804caf_r.jpg&&&/figure&&br&9月28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谭嗣同,与林旭等其他5位维新志士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英勇就义。 &br&&br&“惟将侠气流天地,自有狂名别古今”:谭嗣同非为一人之江山,而是为天下苍生求自由、谋幸福,“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虽千万人,我往矣”。&br&&br&我自横刀向天笑:谭复生气吞万里如虎,实为&b&神之一族大神中的大神&/b&,这颗划过暗黑夜空的流星,留下一道异常耀眼的轨迹,引导、激励着一个又一个不自由、毋宁死的热血儿郎。 &br&&br&戊戌六君子的鲜血,表明清政府缺乏真正改良的意愿和能力,改良派开始倾向革命;激进的革命党让立宪派显得温和,形成良性互动,遥相呼应,从体制内外猛烈撞击、撕扯、分化厚黑的帝制高墙。&br&&br&唐才常与谭嗣同义气相投二十载,为刎颈之交;噩耗传来,无以为报的唐才常失声痛哭:“剩好头颅酬死友!”发愤“树大节,倡大难,行大改革”;被谭嗣同誉为“造世之雄”的林圭,立誓“中国流血自谭君始,我承其后”,任自立军中军统领。日,起义失败,29日,唐才常、林圭等20余人在武昌紫阳湖畔被清军杀害,谭嗣同的学生蔡艮寅亡命日本,入成城士官学校习陆军,改名蔡锷(寓砥砺锋锷之意),立志“流血救国”。 &br&&br&1906年,保皇重镇梁启超承认清政府是“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厂”。在&b&神之一族&/b&不断打击之下,专制王朝摇摇欲坠。谭嗣同殉国13年之后,辛亥革命爆发,完成了对满清268年黑暗统治的最后一击。在中国施行了2000多年的帝制寿终正寝,地球人首次不借助宗教资源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br&&br&1904年6月,谭嗣同棺木辗转运回湖南原籍,归葬于浏阳市城南嗣同村石山下,墓地面积约160平方米,墓前华表有一副对联: &br&&br&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
神之一族 再过数百年人们也很难想象,谭嗣同()凭一己之力就证明汉族基因之优秀、强大,远超基督徒穆斯林:为了陌生人的幸福粉身碎骨,不为上帝、真主、天堂的回报,不需要神的激励、引领,他自己就是神。 遍查历史,象谭复生这样有才、有胆、有…
谢邀&br&&br&首先必须说,这种说法,是把萨达姆、复兴党和70年代伊拉克政府混为一谈了。要从头讲一遍伊拉克政局的演变史和复兴党的历史,估计也没人有兴趣听(自己讲不清楚找借口而已……)。总之,日,以贝克尔少将为首的复兴党军官集团发动政变,复兴党重新执政。之前为复兴党卖命的好同志(兼贝克尔的侄子)萨达姆开始负责党务。1975年贝克尔病后,萨达姆实际上行使了共和国总统的职权。日,萨达姆从贝克尔手中夺取实权,出任伊拉克总统、武装部队总司令、复兴党地区领导机构总书记、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这时才华丽转身为我们熟悉的独裁兼反美领袖的萨达姆总统。独揽大权的萨达姆比起搞搞民生,更热衷的是穷兵黩武(发动两伊战争,侵略科威特),个人崇拜,欺压什叶派,屠杀库尔德人……&br&&b&萨达姆当上总统之前,伊拉克已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国民享有高度社会福利保障的富庶国家&/b&&br&萨达姆的独裁生涯是从1979年到2003年,而题主提到的那些政绩,主要是70年代复兴党政府的措施。要把负责党务的萨达姆和这些措施截然分开当然不可能,但是否认复兴党一向的政策传统和贝克尔总统的存在,硬说这都是萨达姆的政绩,也是没道理的。&br&&br&如果各位不是反美而崇拜萨达姆,而是真的想知道70年代伊拉克的情况,那就接着往下看。&br&&br&70年代的伊拉克政府,第一个要说的应该是&b&石油国有化&/b&,没有卖石油的钱,不论是国内建设还是军队建设都无从下手。革命复兴党掌权时,接过的是一个国库空虚的烂摊子。日,伊拉克政府宣布将伊拉克的石油公司实行国有化,当天,伊拉克政府就控制了石油生产部门的65%。&br&由于1973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国际油价上涨,伊拉克发了大财。年,石油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从22%上升到50%以上,石油出口收入从4.76亿美元跃升至260亿美元。石油工业的发展让政府有机会发展以进口替代为中心的制造业,辅以一定的贸易保护,对于私人企业则实行事实上的限制政策。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2.4%。&br&有了这样的卖石油赚来的钱做后盾,发展福利事业和文教卫生事业也就有条件了。&br&水电免费我还真没查到确凿的证据(好像都是论坛帖子),不过&b&扫盲卓有成效,确实如此。&/b&&br&阿拉伯国家当时的文盲率都很高,伊拉克也不例外。1977年国内文盲率为53,其中妇女达70%。1978年,政府颁布法律,规定15~45岁人口都必须扫盲。全国开办了数千个扫盲学校,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扫盲运动。&br&比起给成年人扫盲,更重要的是给未成年人提高教育。年,政府决定:从学前到大学的所有层次均实行免费教育。1978年,政府通过了六年制义务教育法。1960年的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65%(女子36%),中学为19%(女子9%),大学为2%。到1980年,小学入学率已经上升到116%(女子110%,均包括超龄人口和外籍儿童),中学为57%(女子35%),大学9%。&br&顺便说一句,1979年时中国的小学净入学率是93%。&br&&br&参考文献:&br&&ol&&li&彭树智主编;黄民兴著.中东国家通史 伊拉克卷[M].北京市:商务印书馆.2002.&br&&/li&&li&商裔著.一个人的抵抗 走近萨达姆[M].北京市: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br&&/li&&li&朱琼花.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 侯赛因[J]. 世界经济与政治, 5.&br&&/li&&li&费正清.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J]. 1992.&/li&&/ol&
谢邀 首先必须说,这种说法,是把萨达姆、复兴党和70年代伊拉克政府混为一谈了。要从头讲一遍伊拉克政局的演变史和复兴党的历史,估计也没人有兴趣听(自己讲不清楚找借口而已……)。总之,日,以贝克尔少将为首的复兴党军官集团发动政变,复兴…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李鸿章&br&应知友提醒,感谢大家支持,这里做个简单目录:&br&前半段是李的生平及各类回顾;&br&后半段则是关于“太平天国”和“洋务运动”之中一二件事体现出的权谋,当然还有很多事,此处着重推荐《李鸿章与晚晴40年》这部书。&br&第一次得到这么多赞,感谢大家支持。&br&&br&&p&&strong&李鸿章生平及爵位:&/strong&&/p&&br&&p&&strong&李鸿章&/strong&(日-日),字子黻、渐甫,号&strong&少&/strong&&strong&荃&/strong&、仪叟,谥&strong&文忠&/strong&。&strong&安徽合肥人&/strong&。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中国近代私人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历经太平天国、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在经济上与英国罗斯柴尔德家族财阀有私人来往。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strong&皇家维多利亚勋章&/strong&。&/p&&br&&p&&strong&大清光禄大夫&/strong&,&strong&太子太傅&/strong&,&strong&文华殿大学士&/strong&,&strong&北洋通商大臣&/strong&,&strong&直隶总督&/strong&,晋一等&strong&肃毅侯&/strong&赠&strong&太傅&/strong&。&/p&&p&&strong&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strong&&/p&&br&&p&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日),以广西塾师&strong&洪秀全&/strong&为首的农民,以传播&strong&拜上帝教&/strong&为途径在广西桂平紫荆山麓金田村聚众起义,建号&strong&太平天国&/strong&,军曰&strong&太平军&/strong&,经过两年多的战斗,从广西一隅经湖南攻克武昌,直入长江流域,奠都&strong&南京&/strong&,建立了一个与清朝抗衡之政权,&/p&&br&&br&&p&咸丰八年(1858年)冬,李鸿章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负责起草文书。鸿章生活颇无规律,晚睡懒起,曾国藩教训他:“&strong&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strong&”言讫拂袖而去,李鸿章“&strong&为之悚然&/strong&”。&/p&&br&&p&咸丰十年(1860年),李鸿章统带淮扬水师。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strong&才可大用&/strong&”,命回合肥一带募勇。&/p&&br&&p&同治元年(1862年),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strong&筹饷膏腴之地&/strong&”,命淮勇乘英国轮船以中立国名义通过太平天国控制的南京长江江面抵达上海,自成一军,是为&strong&淮军&/strong&。&/p&&br&&p&同治二年(1863年)和三年(1864年),李鸿章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基本剿灭太平天国。接着李鸿章参与平定了捻军叛乱,因功加封为&strong&协办大学士&/strong&,且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因此被誉为“&strong&中兴名臣&/strong&”。&/p&&p&&strong&洋务运动:&/strong&&/p&&br&&p&以&strong&李鸿章&/strong&,&strong&曾国藩&/strong&,&strong&左宗棠&/strong&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摹习列强的&strong&工业技术&/strong&和&strong&商业模式&/strong&,使用&strong&官办&/strong&、&strong&官督商办&/strong&、&strong&官商合办&/strong&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p&&p&本着“&strong&师夷长技以制夷&/strong&”与“&strong&师夷长技以求富&/strong&”两个主张,李鸿章先后创办“&strong&江南制造局&/strong&”,“&strong&天津机器局&/strong&”,“&strong&金陵制造局&/strong&”,“&strong&轮船招商局&/strong&”以及后来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strong&北洋水师&/strong&”。&/p&&p&&strong&甲午战败:&/strong&&br&&/p&&br&&p&&strong&“&/strong&&strong&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strong&&strong&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笼,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strong&——吴永《庚子西狩丛谈》,吴是曾国藩的孙女婿,李鸿章的幕僚,其文记载李鸿章回顾一生&br&&/p&&br&&p&传统说法常认为李指示给丁(注: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要“&strong&避战保船&/strong&”,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偏颇和误传,如9月28日电令“&strong&丁督催修理各船早竣,以后专在北洋各要口巡击&/strong&”。而末期也曾命令丁试着突围逃跑而丁此时连拼力挣脱漏网的意志都已失去,回电拒绝。而时人认为李鸿章对甲午战败的责任,尚存在争议。虽然存在着种种争议,但从整个甲午战争的进程来看,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确实将所有&strong&淮军主力&/strong&部队派往前线,从主观希望上全力与日本一战,但双方实力悬殊,同时用人不当导致了战败。&/p&&p&吴汝纶曾说:“&strong&平壤之败,李相国痛哭流涕,彻夜不寐……及旅顺失守,愤不欲生&/strong&。”&/p&&br&&p&梁启超则说“&strong&李之失机之处多矣,然不失机亦绝无可胜之理&/strong&”。&/p&&br&&p&&strong&“&/strong&&strong&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已。乃至最可笑者,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舰,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各国闻者,莫不笑之,而不知此语实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者也。若是乎,日本果真与李鸿章一人战也。”&/strong&——梁启超&/p&&p&据梁启超记载李遇刺后说“&strong&舍予命而有益于国,亦所不辞”而稍愈后日本送来和约纲要,李“除第一朝鲜自主外,余皆驳议&/strong&”。最后一稿和约,日本方面毫不让步,于是只好被迫签约。&/p&&p&&strong&戊戌维新:&/strong&&/p&&br&&p&1898年戊戌政变,慈禧太后重训朝政,光绪被囚,康、梁逃往海外,朝廷大批清查维新人士。在这样的严峻时刻,李鸿章却暗中保护一些维新人士,并和康、梁暗通款曲。有人告他是维新派,慈禧因此问他:有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回答:“&strong&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strong&”慈禧听后默然。&/p&&br&&p&后来,李鸿章委托伊藤博文等向康有为和梁启超捎去口信,勉励他们要努力&strong&学习西学&/strong&,&strong&将来报效国家&/strong&。有一次,李鸿章对伊藤博文说,这次康、梁变法之失败,只“&strong&因变法太急,用人不当&/strong&”。&/p&&p&&strong&庚子国难-落日将坛:&/strong&&/p&&br&&p&&strong&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strong&。劝奉教,自信天,不敬神,忘祖先。男无伦,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产。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strong&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strong&。&strong&神发怒,仙发怨,&/strong&一同下山把道传。非是邪,非白莲,念咒语,法真言。&strong&升黄表,敬香烟,请下各洞诸神仙&/strong&。仙出洞,神下山,&strong&附着人体把拳传&/strong&。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strong&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strong&&strong&。&/strong&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p&&p&&strong&我朝二百数十年&/strong&,深仁厚泽,凡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宗,&strong&罔不待以怀柔。&/strong&……初亦就我范围,&strong&讵三十年来&/strong&,恃我国仁厚,一意拊循,&strong&乃益肆嚣张,欺凌我国家,侵犯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strong&朝廷稍加迁就,彼等负其凶横,日甚一日,无所不至。……&strong&小则欺压平民,大则侮慢神圣。&/strong&平日交邻之道,我未尝失礼于彼,&strong&彼自称教化之国,乃无礼横行。专恃兵坚利器,自取决裂如此乎?&/strong&无论我国忠信甲胄,&strong&礼义干橹,人人敢死;&/strong&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翦彼凶焰,张国之威?其有&strong&同仇敌忾,陷阵冲锋&/strong&,抑或仗义捐资,助益饷项,&strong&朝廷不惜破格懋赏,奖励忠烈;&/strong&苟其自外生成,临阵退缩,甘心从逆,竟作汉奸,即刻严诛,决无宽贷。尔普天臣庶,&strong&其各怀忠义之心,共泄神人之愤&/strong&,朕有厚望焉。——《上谕》&/p&&br&&br&&p&1900年八国联军进图北京之际,李鸿章与两江刘坤一、湖广张之洞等督抚协议&strong&东南互保&/strong&,甚至&strong&与革命党人接触&/strong&&strong&,&/strong&试探光绪、慈禧两宫万一殉难之后,可能政局;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抵达西安的消息传出后,&strong&共和之议遂为成局。&/strong&&/p&&p&在西安(慈禧)方面多次敦促之下,原意不愿北上收拾残局的李鸿章方不得已而受命。李鸿章到北京,全无谈判筹码,在各国严厉要求之下,经多番请示行在,终于在1901年基本按照各国所提条件签订&strong&《辛丑和约》&/strong&。&/p&&p&1901 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文件上,李鸿章将“&strong&李鸿章&/strong&”三个字签成了 “&strong&肃&/strong&”字的模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即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很明显,李鸿章在此时想的是以自己在&strong&朝廷受封的身份&/strong&“&strong&肃毅伯&/strong&”来落下这个耻辱的款。&/p&&p&&strong&李鸿章心力交瘁&/strong&,签约不久便即去世。&/p&&p&&strong&“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strong&&/p&&p&&strong&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strong&&/p&&p&&strong&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strong&&/p&&p&&strong&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strong&&/p&&br&&br&&p&&b&继续附本人摘录文章:&/b&&/p&&br&《李鸿章—权谋》&br&&br&&p&
和晚清很多汉族大员一样,李鸿章的发迹,走的也是从书生到带兵官的路子,有些不同的是,李鸿章从&strong&曾国藩&/strong&的&strong&幕僚&/strong&身份退下来,开始当上江苏巡抚时,已是不折不扣的中年(40岁),完全属于大&strong&器晚成型&/strong&。&/p&&p&
李鸿章在给曾国藩做幕僚时,就以其识见和刀笔吏的功夫而深得曾氏的赏识,曾氏赞许其“&strong&所拟奏咨函批,皆有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亦未可知&/strong&”。该书对李氏奏折中这种刀笔功夫,作了一些有趣的发挥,怎么&strong&反驳上级&/strong&,如何&strong&敷衍皇上&/strong&,&strong&揣摩圣意&/strong&,&strong&打太极拳&/strong&,今天的“&strong&秘书党&/strong&”应该认真学学。&/p&&br&&p&
李鸿章作为晚清第一重臣,其真正的本事当然并不在于&strong&雕虫小技&/strong&的奏折文字上,大臣所以成为大臣,既有时运,更堪玩味的则是其人身怀的种种&strong&看家本领&/strong&。&/p&&br&&p&
对于做官,曾国藩曾有批评:“&strong&少荃拼命做官&/strong&”。但李鸿章虽然“&strong&拼命做官&/strong&”,&strong&精于自保&/strong&,他却也并没有在&strong&戊戌政变&/strong&中&strong&落井下石&/strong&,大造冤假错案,以洗干净自己,反而有点&strong&挺身而出&/strong&的味道,这就不能不令人&strong&心生敬意&/strong&了。&/p&&br&&p&&strong&笔下真功夫:&/strong&&/p&&br&&p&
同治元年正月初十,即1862年2月上旬,&strong&两江总督曾国藩&/strong&上了一道&strong&《参翁同书片》&/strong&,指责曾任&strong&安徽巡抚的翁同书&/strong&对曾参与地方镇压捻军、但后来又割据一方抗清的苗沛霖&strong&处理不当&/strong&、&strong&弃城而逃&/strong&、&strong&谎报军情&/strong&等数条罪状,&strong&要求朝廷严惩&/strong&。&/p&&br&&p&
此折一上,&strong&朝野震动&/strong&。因为&strong&翁同书&/strong&的父亲&strong&翁心存&/strong&曾入值上书房达二十余年,&strong&咸丰皇帝、恭亲王等道光帝的几位皇子都是他的学生&/strong&,历任工部、吏部尚书;翁同书的两个弟弟&strong&翁同爵&/strong&、&strong&翁同龢&/strong&(后来光绪的老师)也是大名鼎鼎。&strong&翁家权位如此之高&/strong&,竟有人斗胆敢“参他一本”,焉能不朝野震动?&/p&&p&
如此重要之事,李鸿章只以区区&strong&不到六百字&/strong&便将事情“搞定”,迫使本来有心回护翁同书的朝廷只得“比照统兵将帅&strong&守备不设&/strong&,&strong&为贼与掩袭&/strong&,以致失陷城寨者&strong&斩监候律&/strong&,拟斩监候”。?&/p&&br&&p&
区区不到六百字,可谓&strong&字&/strong&&strong&字千钧&/strong&,&strong&句句见血&/strong&。此折历数翁同书&strong&忠奸不辨&/strong&、&strong&误用歹人&/strong&、&strong&措置失当&/strong&、&strong&贪生怕死&/strong&、&strong&连失两城&/strong&的罪状,然后&strong&指出&/strong&翁的几道奏折的&strong&自相矛盾之处&/strong&,&strong&反驳&/strong&他的种种&strong&自辩&/strong&,令其无继续辩解的任何余地。此折最后写道:&strong&翁同书有如此行为“岂宜逍遥法外?应请旨即将翁同书革职拿问,敕下王大臣九卿会同刑部议罪,以肃军纪而昭炯戒。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strong&”。一句“&strong&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strong&”,即将朝廷因翁同书之“&strong&门第鼎盛&/strong&”本想“&strong&瞻顾迁就&/strong&”从轻发落的“&strong&后路&/strong&”封死,委实老辣。朝廷只得并不情愿地按规定将翁同书判“&strong&拟斩监候&/strong&”。&/p&&p&&strong&洞悉形势:&/strong&&/p&&br&&p&
1860年9月,&strong&英法联军&/strong&攻占天津,直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在逃往热河途中命孤驻祁门的曾国藩派湘军精锐鲍超部&strong&北上救援&/strong&。接到命令后,曾国藩&strong&左右为难&/strong&,&strong&举棋不定&/strong&。北上“&strong&勤王&/strong&”&strong&责无旁贷&/strong&,如不北上护主,将被责为天下罪人;但此时正是&strong&剿杀太平军&/strong&的&strong&关键时刻&/strong&,一旦抽掉精锐,于战局大有影响,而且这时&strong&正值徽州失守&/strong&、&strong&祁门危急&/strong&之时。&/p&&br&&p&
李鸿章认为英法联军已在北京城下,&strong&破城而入&/strong&只是&strong&朝夕之事&/strong&,调兵北上保卫京城已&strong&毫无意义&/strong&;而且英法联军侵略最终将“&strong&金帛议和&/strong&”了事,&strong&真正威胁&/strong&清王朝的还是&strong&太平军&/strong&。李鸿章比清廷更早看出这一点,眼光确非寻常。他进一步论述&strong&湘军镇压太平军&/strong&是关系“&strong&天下安危&/strong&”之事,对北上驶援应“&strong&按兵请旨&/strong&”,&strong&静观局势&/strong&变化。经过仔细权衡,曾认为李说确有道理,于是采用此议。他上疏朝廷表示愿意北上,但提出鲍超人生地不熟“&strong&断不能至&/strong&”,所以请朝廷在胡林翼和自己之间“&strong&酌派一人进京护卫根本&/strong&”,其实是在拖延时间,因为往返奏报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果然不出所料,不久就接到&strong&“和议”已成&/strong&,&strong&不必北援&/strong&的命令。&/p&&p&&strong&千年未有之变局:&/strong&&/p&&br&&p&
“&strong&船坚炮利&/strong&”是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最早也最为直观的认识,所以中国“&strong&向西方学习&/strong&”也是从仿造轮船枪炮开始的。中国近代正式有造船工业,是从李鸿章在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于1868开始建造轮船“恬吉”(后改名“惠吉”)号开始的。到1870年,该厂又建造了“操江”、“测海”、“威靖”等轮。?&/p&&p&
紧接&strong&李鸿章&/strong&之后,洋务派的另一重臣&strong&左宗棠&/strong&于1866年底创办了近代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造船企业“&strong&福州船政局&/strong&”。但左宗棠立即被调任陕甘总督,于是请沈葆桢出任福州船政大臣,在沈的经管下,闽厂发展迅速。1869年6月,该厂建造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终于下水。到1871年底,该厂又陆续建造了“湄云”、“福星”、“伏波”、“安澜”、“镇海”等船。?&/p&&br&&p&
正当造船事业&strong&顺利发展&/strong&的时候,&strong&顽固派官僚&/strong&、内阁学士&strong&宋晋&/strong&于日&strong&上奏&/strong&,&strong&要求停止造船&/strong&。他的理由是现在&strong&国家财政困难&/strong&,而仅福州船政局由于连年造船,听说经费已拨用至四五百万两,“&strong&糜费太重&/strong&”。因为制造这些轮船是用以“&strong&制夷&/strong&”的,现在中外“&strong&早经议和&/strong&”,造船反会引起外国“&strong&猜嫌&/strong&”,而“&strong&且用之外洋交锋,断不能如各国轮船之利便,名为远谋,实同虚耗&/strong&”。如果“&strong&用以巡捕洋盗,则外海本设有水师船只&/strong&”,不必在传统水师木船外再造轮船,增加巨额费用。总之,在财政如此紧张之时还“&strong&殚竭脂膏以争此未必果胜之事,殊为无益&/strong&”。他同时指出江南制造总局的情况与福州船政局相同,所以请旨敕令闽浙、两江总督停止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两处造船。?&/p&&br&&p&
对宋晋的建议,朝廷认为不无道理,但此事毕竟&strong&事关重大&/strong&,且与位高权重的曾、左、李都有关系,因此将他的奏折交两江、闽浙等省督抚阅看,&strong&酌情议奏&/strong&。这道“上谕”行文也颇为巧妙,一方面表示轮船如果“&strong&制造合宜,可以御侮,自不应惜小费而堕远谋&/strong&”,一方面又表示“&strong&若如宋晋所奏,是徒费帑金,未操胜算,即应迅速变通&/strong&”。对宋晋的意见,曾国藩表示坚决反对,但福州将军兼署闽浙总督的文煜则表示支持。这使清廷依然举棋不定,便于1872年4月初再发上谕,要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三人&strong&通盘筹划&/strong&、&strong&悉心筹议&/strong&。?&/p&&br&&p&&strong&左宗棠&/strong&、&strong&沈葆桢&/strong&于5月初先后覆奏,坚决反对停止造船,而李鸿章则迟至6月下旬才覆奏,足见他对此事的重视。在这次上奏中,他首先高屋建瓴指出,中国面临的形势是“&strong&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strong&”西方列强通过印度从南洋逐渐向东北侵略,闯入中国边界甚至腹地,这是中国历史前所未有的。&/p&&br&&p&
西方列强之所以能横行中土、中国之所以受制于西方各国,就在于中国传统的弓矛、小枪、土炮不敌彼之后膛枪炮;中国传统的&strong&舟楫&/strong&、&strong&艇船&/strong&、炮划不敌彼&strong&轮机兵船&/strong&。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strong&攘夷&/strong&”,就是&strong&维持&/strong&现在局面也要&strong&学习&/strong&、&strong&制造&/strong&西方的船炮。谋求自强之道在于“&strong&师其所能,夺其所恃&/strong&”,“&strong&若我果深通其法,愈学愈精,愈推愈广,安见百数十年后,不能攘夷而自立耶?&/strong&”&strong&日本&/strong&是一小国,为自保而&strong&学习西方&/strong&,结果近年来反而“&strong&逼视我中国&/strong&”,“&strong&中国可不自为计乎?&/strong&”他进而指出:“&strong&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学而昧于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前二三十年之何以创巨而痛深,后千百年之何以安内而制外?&/strong&”这正是要求停止造船论的由来。因此“国家诸费皆可省,惟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之费万不可省。&/p&&br&&p&
“&strong&求省费则必屏除一切,国无与立,终不得强矣。&/strong&”他坦言我们并非不知道开始制造船舰花费甚巨,“&strong&为国家筹久远之计,岂不知费巨而效迟哉&/strong&”,但现在必须开办此事,否则今后将后悔不及。如果现在停办,不但前功尽弃,而且将为外人耻笑,并进一步助长列强&strong&侵略中国的野心&/strong&。“&strong&由是言之,其不应裁撤也明矣。&/strong&”?&br&&/p&&p&&strong&反对者&/strong&指责福建船厂在筹划开办时曾上奏花费不大,现在花费远远超过当初计划,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颇有“&strong&钓鱼工程&/strong&”之嫌。对此,李鸿章辩解说负责创办福建船厂的两个法国人并非造船专家,估算可能不准;并进一步详细说明创办之初&strong&购买机器&/strong&、&strong&修建厂房&/strong&、&strong&培养员工&/strong&确实花费巨大,然而&strong&经过初创阶段后造船越多,每艘船的成本则将越低。&/strong&这一解释,确有相当说服力。&/p&&br&&p&
对于&strong&反对者&/strong&即便中国建造兵船,与外国在水上打起仗来也&strong&未见得能赢&/strong&的论点,李鸿章的反驳看起来相当低调,他不能不承认事实确实如此,但实际却&strong&非常有力&/strong&。他承认中国在海上仍打不过西方列强,但他以结束不久的&strong&普法战争&/strong&为例,说&strong&法国&/strong&兵船无论质、量都胜过&strong&普鲁士&/strong&,最终还是战败,所以“&strong&兵事胜败&/strong&&strong&,固难言已&/strong&”。&/p&&p&
接着&strong&不厌其详&/strong&地介绍了英、法更为先进的军舰,其&strong&装备设施&/strong&非中国新造轮船可以相比,他想要说明的是&strong&如果中国想打胜仗也要造这样先进的军舰&/strong&,而这将需要&strong&更多经费&/strong&。他巧妙地利用了论敌的矛盾:&strong&我们新造军舰打不过列强是因为没有它们的先进,如果你要求我们能打赢,就应拨更多的造舰经费、而不能裁撤刚刚起步的造舰事业。&/strong&他接着便反驳说:“&strong&今欲我数年创始之船,遽敌彼百数年精益求精之船,不待智者而知其不逮。然就已成者而益求精,未必其终不逮也。&/strong&”何况,中国现在建造轮船“&strong&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strong&”,只是为了防守沿海、沿江,这些地方由于水浅礁多,“&strong&外洋大兵船、铁甲船势难深入&/strong&”,所以从保卫海防而言,现在所造船舰规模、水平完全够用。&strong&退而言之&/strong&,即便我们的兵船&strong&打不过外国&/strong&,但我们建造这些船就使他们可能&strong&不敢轻举妄动&/strong&;反之,如果因我们建了这些船也打不过外国而停建,就会“&strong&平日必为外人所轻,临事只有拱手听命,岂强国固本之道哉&/strong&”??&/p&&p&
由于反对造船者以&strong&财政&/strong&、&strong&经费紧张&/strong&为理由,因此李鸿章在陈述了中国面临的不得不造轮船的&strong&历史环境&/strong&后,便具体&strong&分析财政问题&/strong&。接着他以相当篇幅提出了解决经费问题的具体建议,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由财政紧张&strong&顺理成章&/strong&地提出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是要“&strong&求富&/strong&”,提出不仅要建造&strong&兵船&/strong&,更应建造&strong&商船&/strong&,设立&strong&经营民用商业运输企业&/strong&,要建立用&strong&大机器&/strong&生产的&strong&煤矿&/strong&、&strong&钢铁企业&/strong&,创办&strong&民用企业赢利赚钱&/strong&。他指出,&strong&船坚炮利&/strong&后面的支撑是&strong&铁&/strong&与&strong&煤&/strong&,而&strong&英国&/strong&之所以最强大,就因它的&strong&铁、煤产量最多&/strong&。如果我们一直像现在这样不能自己用机器生产铁、煤而不得不依赖&strong&进口&/strong&,那么一旦中外冲突,“&strong&不但各铁厂废工坐困,即已成轮船,无煤则寸步不行&/strong&”,这才是真正应该忧虑的。?&/p&&p&
其实,李鸿章早就想用&strong&机器生产&/strong&各种&strong&民用品&/strong&,但他深知&strong&守旧&/strong&的&strong&反对力量太强&/strong&,因而不敢提、不能提。确实,能否用机器生产&strong&枪炮兵船&/strong&明显关系到&strong&清王朝&/strong&的&strong&生死存亡&/strong&还遭到如此强烈的反对,用机器生产&strong&煤&/strong&、&strong&铁&/strong&,组建近代&strong&航运业&/strong&等与“&strong&军工&/strong&”无关的事业确更难推行。此时,李鸿章认为时机已到,便借反对者提出财政问题而提出只有以机器“&strong&求富&/strong&”才是&strong&解决财政&/strong&的根本办法。最后,他总结说:“&strong&法待人而后行,事因时为变通。若徒墨守旧章,拘牵浮议,则为之而必不成,成之而必不久。坐让洋人专利于中土,后患将何所底止耶?&/strong&”?&/p&&p&
清廷将&strong&左&/strong&、&strong&沈&/strong&、&strong&李&/strong&等三人奏折又交&strong&总理衙门&/strong&议奏,总理衙门上折&strong&完全支持&/strong&他们的意见,这场&strong&洋务派&/strong&与&strong&顽固派&/strong&对是否要学习、引进&strong&西方科学技术&/strong&进行的又一场重要争论才告结束。而更重要的是,李鸿章此折借顽固派提出的“&strong&财政紧张&/strong&”,反而提出更为顽固派反对的“&strong&求富&/strong&”主张,使洋务运动从“&strong&求强&/strong&”阶段深化为“&strong&求富&/strong&”阶段。从“&strong&求强&/strong&”到“&strong&求富&/strong&”,不但是&strong&洋务运动&/strong&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了既深且广的影响。而李鸿章此折中“&strong&借力打力&/strong&”的技巧,端的是&strong&老谋深算&/strong&。&/p&&br&&br&继续上干货都是本人自己摘录的,希望大家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蔡大大”哈哈,打个小广告。&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孙中山建立的民国,为何被袁世凯糟蹋? - 历史&/a& 这里是关于袁世凯的,放多了,你们还更不愿意看!感谢各位知友的支持。&br&&br&&br&=======分割线======&br&当然是—李鸿章&br&梁启超心中的“总统”人选;&br&他有年轻时的“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br&有临死劝诫后辈的“东洋尘氛犹未起,诸君莫作等闲看”;&br&他的淮军在甲午解散后成了各路新军的班底,为了辛亥奠定了基础;&br&他是洋务运动主要推动者之一,为近代化贡献了力量;&br&他通过自己的纵横捭阖在屈辱的外交中勉力争取权益。&br&君之后,谁复伤?&br&&br&打个小广告:微信公众号:蔡大大&br&去年为李写了点文章。&br&被黑的还有李的传人—袁世凯。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李鸿章 应知友提醒,感谢大家支持,这里做个简单目录: 前半段是李的生平及各类回顾; 后半段则是关于“太平天国”和“洋务运动”之中一二件事体现出的权谋,当然还有很多事,此处着重推荐《李鸿章与晚晴40年》这部…
&p&当然是辛亥革命党.&/p&&br&&p&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两次鸦片战争完败于列强,1894年被小日本打得屁滚尿流,“安知蕞尔微三岛,竟敢横行大九州!”内忧外患,国仇家恨,求变之切为3000年所未有;那拉氏发动政变乾纲独断,仁人志士亡命天涯或喋血街头;天地同悲,万马齐喑;礼仪之邦,原是人间地狱!&/p&&br&&p&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锐出,爱国不必忠君,&b&为国家争国格、为同胞争人格&/b&,从三纲五常的古代奋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现代文明,实乃开天辟地之壮举。&/p&&br&&p&后人很难想象,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或生于富豪之家的华夏精英,抛弃荣华富贵,为了一个渺茫或即便实现也无法消受的梦想,不停地以卵击石,抛洒热血“灌溉于无穷”,唤醒国人、激励战友,一举割掉丑绝人寰的猪尾巴,跪了几千年的民族再也不用跪拜名为天子实则巨寇的丑类。&/p&&br&&p&日,革命党人温生才突然刺杀广州将军孚琦,当局加强了戒备,预备响应广州起义的新军的枪机亦被收缴。黑云压城,鹰犬密布。为准备这次起义,同盟会精英尽出,下了最大的决心,筹巨款八方奔走,运弹药殚精竭虑,国内同志和海外侨胞莫不张目以待。广州起义指挥总部剩余的100多名选锋(敢死队)为同盟会骨干力量,明知不可而为之,皆愿死战。&/p&&br&&p&林文表示:“余辈求杀敌耳,革命党之血,可以灌溉于无穷,事之成败无足深计。”林觉民专程从日本回国赴汤蹈火:“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炸弹大王喻培伦毛发贲张:“非干不可,我一人也干!”&/p&&p&&br&黄兴遂按原计划,于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发难:当天下午5时30分,120余名锋由越华路小东营5号出发,直扑两广总督署,与十倍之敌激战至夜。可怜寡不敌众,孤军无援,55 位战死,31 位被捕就义,共86人遇难。“未死的同志,多已间道潜逃,四方亡命”。&/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3fff990c7cfc5ad459d2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3fff990c7cfc5ad459d2_r.jpg&&&/figure&&br&报人潘达微收得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城南沙河马路旁的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毫无胜算、偏向虎山行、再向虎山行的黄花岗起义影响巨大,“风声所播,全国震动”。孙中山沉痛地说:“吾党菁华,付之一炬。”&/p&&br&&p&岂止是吾党菁华,全是中华最优秀的儿女,精英中的精英!&/p&&p&&br&余东雄,生于南洋巨富之家,15 岁加入同盟会,是役拼杀在前,阵亡时年仅 17 岁,为最年轻的一位黄花岗烈士。林修明亦生于南洋锡矿富商之家,1907年任教于三堡学堂,叶剑英为其弟子。“剑英有云,修明实影响其人生之第一人也。”广州之役,林修明力战而死,年仅25岁。&/p&&br&&p&若林觉民、喻培伦、林文、方声洞,皆独当一面之将才,竟冲锋陷阵,玉石俱焚,令人痛惜。&/p&&p&&br&“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心,乃大兴奋,怒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林觉民“定能感动同胞”的希望没有落空:听闻噩耗,湖北革命党“愤求速进”,准备再次发难。日,黄花岗起义过了不到半年,便爆发了埋葬清王朝的武昌起义。国人的自由之路,每一小步都洒满了殉道者的鲜血。&/p&&p&&br&大陆、台湾、香港的语文课本不约而同地选用了林觉民感人至深的《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534ae54c783d3d7df7f2e555bdc96ce_b.jpg& data-rawwidth=&410& data-rawheight=&27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0&&&/figure&&br&&p&“意映卿卿如晤”,林觉民这封给妻子及其所深爱的华夏的情书,开篇即令人不忍卒读。一位怀必死之心的志士哪来的这般柔情蜜意?&/p&&br&&p&“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p&&br&&p&真的爱你,真的不想让你和儿女以及同胞们在黑暗、恐惧中生存、长大.&/p&&br&&p&“勇于就死”者,“为天下人谋永福也”!&/p&&p&&br&辛亥革命不同于历史上的诸多农民起义,那是一场真正的革命,为了陌生人的幸福浴血奋战,英雄辈出、势不可挡,是最值得华夏纪念和骄傲的年代:碧血黄花荐轩辕,天若有情天亦老。&/p&&br&&p&=============================&/p&&br&&p&ps.几年前的媒体用稿,写的时候泪流满面。为自己为家人无论怎样付出都不算啥,人性使然;高富帅为了陌生人的幸福情愿粉身碎骨,真心受不了。世间最珍稀的难道不是人身上放射出的神性吗?今日读之,依旧热泪盈眶。&/p&&br&&p&这么多赞,可见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谢谢你们!爱你们!&/p&
当然是辛亥革命党. 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两次鸦片战争完败于列强,1894年被小日本打得屁滚尿流,“安知蕞尔微三岛,竟敢横行大九州!”内忧外患,国仇家恨,求变之切为3000年所未有;那拉氏发动政变乾纲独断,仁人志士亡命天涯或喋血街头;天地同悲,万马齐…
金文:&br&自从重大伤人器械实名制实施后,杨过就三头两日被请到警察局子里喝茶了,因为他的玄铁重剑的使用权和拥有权并不属于他,在重大伤人器械的云数据库中的登记主人是独孤求败,杨过违反相关条例,非法使用和占有他人器械,但鉴于独孤求败的临死遗书表明生前所用武器皆留于传人,而杨过暂时未能出示其独孤传人的身份证明,故玄铁重剑全部被公共安全专家机关予以扣留。直至杨过的传人身份合法化,在此期间,杨过只好放弃练剑,独创出了黯然销魂掌。&br&&br&古文:&br&
落叶纷飞的残秋。&br&
夕阳下的余光,站着一个人,一动不动地已与这大地秋色溶为一体。&br&&br&
他其实脚未沾地,仅仅轻点在枯藤之上。秋风萧瑟,枯藤轻颤,黄叶悠悠从老树上飘落,他的身影未晃动分毫。&br&
他在等人?&br&
突然寂静中突然传来了一阵嘶哑的声音,好像一个绝望的人临终前的喃喃自语。&br&
他等的人来了。&br&
“你来了?”&br&
“我来了。”&br&
“你不该来!”&br&
“是,我不是你的对手。”&br&
“我可以留你一只手,你选吧。”&br&
“我练童子功三十年了。”&br&
“你想留左手?”&br&
“我练剑也有三十年了。”&br&
“也想留右手?”&br&
“我可以问你个问题嘛?”&br&
“爱过。”&br&
“出手吧,再说无益。”&br&
“你会死,你怕嘛。”&br&
“我爱过你之后就已经死了。”&br&&br&还想继续编的,可惜太晚了,以后想起再补了。&br&&br&&br&再说个吧,金庸写了那么多国破家仇儿女情长,都没有古龙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已这般武侠的劲。
金文: 自从重大伤人器械实名制实施后,杨过就三头两日被请到警察局子里喝茶了,因为他的玄铁重剑的使用权和拥有权并不属于他,在重大伤人器械的云数据库中的登记主人是独孤求败,杨过违反相关条例,非法使用和占有他人器械,但鉴于独孤求败的临死遗书表明…
这个问题我接下了,虽然没什么人关注。首先话说在前,评价两个年代离我们如此近的名人,本来是一件很可笑的事,因为我与他们素不相识,而且他们的许多朋友甚至金庸本人都还健在,照理说,武侠资历还不满二十年的我是没什么资格的。但作为一个看了他们几乎所有作品(包括社论散文),看过他们绝大多数访谈,看过他们很多版本的传记的无聊读者加粉丝,我实在很想谈谈这两个人。&br&所以,这个答案是基于一些版本的金庸传(包括冷夏版,傅国涌版等),古龙传(钟晓毅版彭华版等),以及他们的文学作品及相应序言后记(虽然题主不希望谈作品,但离开作品不容易全面认识他们)来阐述的。&br&为免只是单纯成为大自然勤劳的搬运工、资源整合师,我希望尽可能谈一些自己的想法。&br&首先抛出屁股,除了著名武侠小说家及土豪,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感情上的渣男。不同点则是:金庸还是商人,是政客。古龙一直是个浪子。 &br&作品上,金庸是毫无疑问的王者。但是,我更喜欢古龙。&br&友情提醒:此答案巨长多图,慎入。&br&先说金庸。&figure&&img data-rawheight=&500& src=&https://pic3.zhimg.com/50/73b49fbb2f543acd9fab69_b.jpg& data-rawwidth=&33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7&&&/figure&&br&他原名查良镛,1924年生,当然,他的出生年份还有等说法,细枝末节,不去计较。&br&众所周知,金庸出自曾经&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的海宁查家,同辈族人包括诗人穆旦(查良铮),查良钊等,表兄是同为渣男的徐志摩。琼瑶还是他的远房亲戚,可能叫他叔叔吧。&br&按海宁查家第七世起“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的族谱,他是查家二十二代,我们抽出其中的“继”字辈,不得不提一下查继佐,在鹿鼎记第一回里,他又叫伊璜先生(字)。&br&在鹿鼎记中,高风亮节的查继佐被附庸风雅、私修明史的庄廷鑨列入明史参校,受连累入狱,后被大力将军吴六奇救出。&br&当然,在金庸笔下,先祖是无辜的。可是在一些史料、笔记里,如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里提到,查继佐被列入参校后,与陆圻等人一同当先检举发难,庄家以财力摆平后,却又被吴之荣告发中招,明史文字狱越闹越大,查继佐入狱,却&strong&因先前检举&/strong&之功,反而保得性命。&br&引文如下:&br&&blockquote&江浙名士列名书中者皆死,刻工与鬻书者亦皆同时被刑。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 圻,当狱初起即首告,谓廷鑨慕其名,列之参校,以故得免于罪。 &/blockquote&&br&这里我不想考据孰真孰伪,因为容易掐起架来,我只是觉得,以金庸这等职业老贼(中性词)的本事,&b&文过饰非&/b&、把先祖的呵呵行径全部推给吴之荣什么的并非不可能。&br&接下来是&嗣&字辈的查嗣琏及弟弟查嗣庭。前者卷入清代长生殿案(自行百度)后,改名慎行。没错,就是那个让金庸优越感爆棚的大诗人查慎行。但是查慎行命运是很悲催的,弟弟查嗣庭因为亲近隆科多被雍正找个文字狱借口干死了,连累自己被流放,查家伤亡惨重,朝廷还因此停止了浙江乡试会试三年。这段剧情,金庸是这么描述的:&br&&blockquote&我自己家里有过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我的一位祖先查嗣庭,于清雍正四年以礼部侍郎被派去做江西省正考官,出的试题是“维民所止”。……有人向雍正皇帝告发,说“维止”两字是“雍正”两字去了头,出这试题,用意是要杀皇帝的头。雍正那时初即位,皇位经过激烈斗争而得来,自己又砍了不少人的头,不免心虚,居然凭了“拆字”的方法,将查嗣庭全家逮捕严办。查嗣庭大受拷掠,死在狱中,雍正还下令戮尸,儿子也死在狱中,家属流放,浙江全省士人不准参加举人与进士的考试六年。查慎行后来得以放归,不久即去世。&br&  另有一种说法是,查嗣庭作了一部书,书名《维止录》。有一名太监向雍正说“维止”两字是去“雍正”两字之头。又据说《维止录》中有一则笔记:“康熙六十一年某月日,天大雷电以风,予适乞假在寓,忽闻上大行,皇四子已即位,奇哉。”“大行”是皇帝逝世,皇四子就是雍正,书中用到“奇哉”两字,显然是讥刺雍正以不正当手段篡位。《维止录》中又记载,杭州附近的诸桥镇,有一座关帝庙,庙联是:“荒村古庙犹留汉,野店浮桥独姓诸。”诸、朱两字同音,雍正认为是汉人怀念前明。至于查嗣庭在江西出的试题,其实首题是《论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第三题是《孟子》:“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这时候正在行保举,廷旨说他有意讪谤,三题茅塞于心,廷旨谓其“不知何指,居心殊不可问。”&br&  雍正的上谕中说:“查嗣庭……朕令在内廷行走,后授内阁学士,见其语言虚诈,兼有狼顾之相,料其心术不端。今阅江西试录所出题目,显系心怀怨望,讽刺时事之意。……着即拿问,交三法司严审定拟。”雍正所公开的罪名是:看其相而料其心术不端;讽刺时事;日记中记录天灾。 &br&节选自《鹿鼎记》第一章附注&/blockquote&第一种说法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辟谣了,第二种说法更贴近史实。最后,是金庸在连城诀后记提到的祖父。&br&&blockquote&我祖父文清公(他本来是“美”字辈,但进学和应考时都用“文清”的名字),字沧珊,故乡的父老们称他为“沧珊先生”。他于光绪乙酉年中举,丙戍年中进士,随即派去丹阳做知县,做知县有成绩,加了同知衔。不久就发生了著名的“丹阳教案”。&br&……&br&我祖父被参革之前,曾有一番交涉。上司叫他将为首烧教堂的两人斩首示众,以便向外国教士交代。但我祖父同情烧教堂的人民,通知为首的两人逃走,回报上司:此事是由外国教士欺压良民而引起公愤,数百人一涌而上,焚毁教堂,并无为首之人。跟着他就辞官,朝廷定了“革职”处分。&br&节选自《连城诀》后记&/blockquote&在金庸描述中,祖父是捍卫丹阳教案中烧教堂的百姓而被参革的好官。但是,清末教案遗留后世的原委水分并不少。这里我并不是要引导大家去黑金庸,的确是诚心求知真相而已。&br&之所以把这几段很多人都知道的掌故着意强调,是为了简单说明两点,一,金庸出自名门,书香世家,不难理解他出众的国学造诣。二,金庸是个,嗯,对自己的家世门楣有着&strong&严重&/strong&认同感归属感的人(这里我尽量注意措辞吧),太上不辱先,这当然没什么不对,也算不上什么黑点。对祖先深陷文字狱的执念以及身为海宁查家的无上荣耀,我想大概是金庸武侠以反清题材始,又以反清题材终,以及第一个男主角就是海宁人的缘由之一吧。(当然,鹿鼎记并不是彻底的反清了。)&br&他在海宁袁花的大家族待了十余年,钟鼎诗书之家,耳濡目染,自小接触经史,又积累了明清、西洋小说等阅读量,其中他喜欢三国、喜欢大仲马,后来的连城诀简直是《基督山伯爵》的致敬之作。值得一提的是,时值民国武侠盛行,他在家中书室,第一次受到了顾明道《荒江女侠》的启蒙,之后还爱上了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及还珠楼主等作品,这便是金庸之后写作武侠的一大缘由。再然后,他离乡前往嘉兴中学读书,又遇到日寇侵华战乱,与师生千里奔徙,辗转至碧湖,期间母亲因病逝世,葬于庵东镇(钱塘江南岸),号称盐都。&br&也就在他迁往碧湖读中学的那年,古龙在香港出生。&br&延续之前说法,金庸浓重的家乡情结,使得他在后来的作品里,不难得见幼时的影子。罔论射雕、神雕里的嘉兴、烟雨楼,就算是倚天屠龙记,也有几分对生母的追思。&br&&blockquote&这日已到浙东&strong&钱塘江之南&/strong&。他迈着大步急行一阵,路径渐窄,靠右近海一面,常见一片片光滑如镜的平地,往往七八丈见方,便是水磨的桌面也无此平整滑溜。俞岱岩走遍大江南北,见闻实不在少,但从未见过如此奇异的情状,一问土人,不由得哑然失笑,原来那便是盐田。当地盐民引海水灌入盐田,晒干以后,刮下含盐泥土,化成卤水,再逐步晒成盐粒。俞岱岩心道:“我吃了三十年盐,却不知一盐之成,如此辛苦。”&br&《倚天屠龙记》第三回 宝刀百炼生玄光&/blockquote&照这个进度下去,本篇答案应该会成为不入流的传记,所以我接下来拣要紧的说。&br&我说过,金庸是个商人。这个特点在他年幼时便可体现,他出版的第一部书并不是《书剑恩仇录》,也不是什么社论散文,而是与其他两个同学合编的《献给投考初中者》,是一部报考中学的tips参考书,当时考学艰难,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成功抓住消费者需求的商业案例,也为金庸带来了第一笔财富。&br&接下来的历程我们通过百度百科简单过渡一下:在壁报写下讽刺训导主任的《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衢州中学(后来碧血剑里重点描绘了衢州石梁)——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因投诉校内党员被勒令退学——杭州《东南日报》任外勤记者——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上海《大公报》——调往香港分社,这一年,是1948年。&br&回到开头的结论,金庸是个政客。事实上,他是一个有政治情怀乃至抱负的人,他文学素养极高,处女作书剑恩仇录便即一炮打响,但此前,他并未像古龙一样,在公开场合发表文艺作品。他年轻时除了业余阅读,基本所有的专业储备都指向政治这条道路,解放前夕,据说他还发表了《从国际法论中国人民在海外的产权》,阐明铁路部门在香港的资产应归共和国所有,倘若此事为真,不得不说这显而易见是一桩政治投机,次年,为圆心中周游列国的外交梦,他北上中共外交部谋职,却因查家的旧社会地主地位,及在国民党旗下学校的学习背景,根不正苗不红,而被拒之门外。来年生父在土改运动中惨遭枪决,金庸心灰意冷回到报社,逐渐开始其创作生涯。&br&金庸的创作生涯与题主的问题关系较小,且同样很多人知道,我们简单概括。&br&在《大公报》的时候,金庸认识了来自广西的同事——陈文统。&figure&&img data-rawheight=&375& src=&https://pic2.zhimg.com/50/b628a54b4c27d4bb0e131a_b.jpg& data-rawwidth=&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1952年,两人相继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他们志同道合,同样爱好武侠、琴棋书画,相识相知相……咳咳,同年,香港武术界太极门与白鹤门发生冲突,并于54年设擂比武。为推波助澜,总编罗孚说服陈文统撰写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发表于《新晚报》,笔名:&b&梁羽生&/b&。在取得不错反响后,罗孚又把矛头对准了查良镛,并赶鸭子上架地催产出了《书剑恩仇录》,笔名金庸。从此,两人走上了武侠创作的不归路。56年,于《香港商报》连载《碧血剑》,57-59年,连载《射雕英雄传》……&br&当然,各位看官可以打起精神了,这个时期,我无意描述他们的创作心路,我只想八一八金庸的感情史。&br&后来,金庸又从《新晚报》调回《大公报》,编辑“大公园”栏目,以林欢、姚馥兰等笔名发表大量影评。为此,利用编辑身份,他接触了大量影业公司及电影工作者,我们揪出其中的长城影业,因为金庸认识了,或许是他一生中极为重要的女人:夏梦。&br&&p&&figure&&img data-rawheight=&348& src=&https://pic1.zhimg.com/50/952e5e66e7d94db0de53f135d4b688e7_b.jpg& data-rawwidth=&2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8&&&/figure&57年,随着内地反右运动愈演愈烈,左派《大公报》的作风让金庸愈难适应,同年冬天,他离开了陪伴他十余年的公司。&/p&&blockquote&“我离开左派报纸,是因为那里不能发表反对当时’大跃进‘错误路线的意见,这是在太违反我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本意。”——引自艾涛《金庸新传》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年版&/blockquote&离开大公报,何去何从?他做了一个决定,就此进入了长城影业。&br&我曾经看过《档案》节目做过金庸感情史的专题视频(后面附地址),那个节目将金庸的每个女人、甚至相处细节都讲得言之凿凿,事实上,在金庸与夏梦的绯闻直至现在仍然长盛不衰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理智看待这个问题,金庸在公开场合从未谈及夏梦(或许仅仅是我没看过),他对此讳莫如深,因此,金庸追夏梦的八卦是否真实,严谨来说,我们应该是存疑的。&br&但是从我看过的这么多材料——至少我个人相信是真实的。&br&在绝大多数金庸的传记里,一般都会援引以下论据:&br&1、沈西城在《金庸与倪匡》里的文章,附图如下:&figure&&img data-rawheight=&2448& src=&https://pic2.zhimg.com/50/27174ebd3c9ee75a4b0a378_b.jpg& data-rawwidth=&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27174ebd3c9ee75a4b0a378_r.jpg&&&/figure&&br&图片拍自费勇所著《金庸全传》,华夏出版社2008年出版。&br&简单来说,是由倪匡口中“好像追过夏梦”得到的证实。&br&2、金庸离开长城影业创立《明报》后,原本以政治为主小说为辅的报刊,却立即为夏梦专门开设专栏,刊登其国外旅行学习的游记,之后夏梦移民加拿大,更花了颇大篇幅报道此事,且还发表一篇《夏梦的春梦》社评:&br&&blockquote&……对于这许多年来,曾使她成名的电影圈,以及一页在影坛中奋斗的历史,夏梦定会有无限的依恋低徊。可是,她终于走了。这其中,自然会有许多原因,在我们的想象之中,一定是加拿大草原的空气更加新鲜,能使她过着更恬静的生活,所以她才在事业高峰之际,毅然抛弃一切,还于幽谷,遗世独立,正是“去也终须去,住也不曾住,他年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blockquote&另外,刊载金庸、梁羽生、百剑堂主当年论道琴棋书画等散文的《三剑楼随笔》里,有一篇《快乐和庄严——法国影人谈中国人》,摘录一段:&br&&blockquote&有人向石慧开玩笑说:“怎么他老是说夏梦,不说石慧呢?”大家都笑了,因为在法文中表示“动人、可爱”等意思的Charmant,声音就像在叫“夏梦”。几位法国先生在谈话中大赞中国与中国人,所以不断听到“夏梦、夏梦”之声。&br&&/blockquote&诸如此类,夏梦的影子在金庸的身边,实在出现得太多。&figure&&img data-rawheight=&305& src=&https://pic3.zhimg.com/50/d626e958f44_b.jpg& data-rawwidth=&3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9&&&/figure&&br&所以人们甚至传出,金庸进长城作编剧,只是为了追夏梦,所撰写的《绝代佳人》等剧本,所参与导演的《王老虎抢亲》,可谓为佳人量身定做。而金庸后来出现的“姚嘉衣”笔名,更是因为夏梦觉得“姚馥兰”太娘,笑称“姚家阿姨”而改称。GT吗。&br&这是为何后来读者把这段经历,当成是段誉追求王语嫣的原型。&br&痴情吧?屁。&br&回到开头的论点之一:在感情上,金庸是个渣男。&br&有些人对“渣男”的称呼并不太舒服,没关系,这只是用词偏好,换一个提法就是不负责任,花心。反正我不会改的。&br&40年代末,金庸在东南日报认识杜冶芬,并结了婚。这是他第一任妻子。&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22& src=&https://pic2.zhimg.com/50/fae73c4eb2f44f764ed16c_b.jpg& data-rawwidth=&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ae73c4eb2f44f764ed16c_r.jpg&&&/figure&后来遭到妻子的背叛,结束了此段婚姻。原因在《档案》里的视频有说。&br&第二段婚姻是在1956年跟张幼仪二世朱玫,后者为他生下两男两女。&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59& src=&https://pic2.zhimg.com/50/7d2dbd1fddbb3_b.jpg& data-rawwidth=&3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0&&&/figure&&br&而查男镛,不对,查良镛在长城跟夏梦暧昧不清的时候,却是53-58年。即是在认识朱玫乃至结婚后,他的绯闻仍未消停。59年金庸创立明报,仍然大篇幅刊载夏梦的消息,的确是个痴情男子。呵呵。&br&而朱玫却是金庸的患难之妻,她是新闻记者出身,在明报运转上,她义务跑腿、写稿,并照料金庸的饮食生活,可以说金庸创业的成功离不开这个贤内助。然而,最后他还是抛弃了她。尽管古话说,糟糠之妻不下堂。&br&明报成功后,两人摩擦不断,76年,在美国的大儿子查传侠因感情问题(一说因金庸朱玫的家庭矛盾)自杀,这对夫妇两人而言,不啻晴天霹雳。后来金庸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里这么说道:&br&&blockquote&事实上,这部书情感的重点不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无忌父子般的挚爱。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blockquote&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是1977年3月。&br&不管他感情经历如何,那时候,他终究只是个平凡的父亲。&br&写到这,我已不忍再继续黑他。但是金庸因大儿子之死郁闷伤怀的时候,他遇到了林乐怡。那时候是一家饭店的服务生,同时,是他的忠实读者。没错,之后金庸发生了婚外情。&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56& src=&https://pic2.zhimg.com/50/ca817bd0e0d_b.jpg& data-rawwidth=&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figure&76年,金庸与朱玫正式离婚,之后与小他29岁的林乐怡缔结第三段姻缘。刚烈的朱玫始终没有与金庸往来,并于1998年病死,晚景凄凉。&br&写下这部分,其实我心情很矛盾。因为我开头说没有资格评价金庸,更多为此。&br&我认定金庸是渣男,很大一部分也是给朱玫打了许多同情分,终究是因为患难之妻不可弃的观念。但是,这毕竟是旁人的私人领域,我这么絮絮叨叨,似有翻旧账攻击的意思,但终究一去多年,而且,是我们无权过问的东西。而且,两人相处,感情这种事,毕竟没那么简单草率。&br&对朱玫,金庸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他的惭愧,不管经过多少风雨,不管两人结合到分手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他还是承认,他是对不起朱玫的。这一点,并不会因为他的失败婚姻及丧子之痛而转移。&br&&blockquote&“别人怎么看我不管,但我对不起她。我的爱情观不够道德。一个人一辈子的爱情,只爱一个人,一生一世只爱一个人,我做不到。” ——金庸&br&&/blockquote&以上涉及视频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jE4ODcwNDA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档案 2013&/a&&br&是啊,不管你现实中多少举案齐眉白头到老,我就是这样汉子,又能奈我何?与其回避不如公开,金庸还是蛮坦荡的。&br&&br&尽管对于要不要八卦别人感情生活很矛盾,但我的立场并没有变,我对他在感情上的经历,还是不以为然。但必须要强调的是,那确实是他的私人领域,与社会无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除了花心,还包括他身为商人的&b&逐利与世故&/b&,身为政客的“&b&趋炎附势&/b&”,这些,很多是为生活、形势所迫,都无损于他的个人成就及社会贡献。简单而言,瑕不掩瑜。键盘侠声名俱灭,也不废江河万古长流。&br&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乏人关注,所以我只是出于兴趣。知乎也是个各取所需的地方。&br&这么明确表态后,我才敢继续写下去啊。==!&br&前面花了太多篇幅讲述背景、援引出处、八卦爱情,接下来可能才是更正面评价武侠作品之外的金庸。&br&我们不再按时间轴线,现在按照政客+商人的基本思路的阐述真实生活中的金庸。&br&因为内容敏感,只好把原答案大幅删减。&br&一、明报事件。&br&金庸与人合办明报之后,几乎靠一己之力,将明报发展成规模,再通过自己出众的领导才能、经商水平,将明报推向了股市。&br&明报能够站稳脚跟,主要依靠之前《射雕英雄传》所创造的人气,金庸得以响应市场需求,发表《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作品。&br&但是,明报发展壮大,武侠小说读者并不是唯一受众,这时候,金庸将他卓越的政治见识,付诸笔端,成了另一个金字招牌:查氏社评。&br&明报当初成立,正值左右势力潜涌,金庸只好和稀泥,摆出“公正”、“善良”的口号,说白了就是两不得罪。倒也靠着武侠小说,不温不火。&br&但是三年灾害引发的“逃亡潮”里,他不同以往,却派出所有骨干记者前往一线采访,并一连发表十多篇社评,对TG口诛笔伐。&br&其后,十年和谐期,这段期间,明报头版基本全在报道此事,他特地开辟“北望神州”专栏,此后明报几乎成了香港人了解内地政局变化的主要信息来源。&br&不得不说,金庸的社评是出了名的洞若明火,而且,许多都是具有高度前瞻性的。他一针见血指出此次事件的根本目的,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太宗一脉。&br&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香港处于鞭长莫及的大环境下。&strong&但金庸对政治敏锐的嗅觉,对大局的推测,除了天赋、才能,我真的没什么可挑的&/strong&。&br&这期间,正是他连载《笑傲江湖》的时候,这也是为何笑傲成为政治寓言的原因所在。&br&金庸以他炉火纯青的笔触,将自己送上了左派势力的暗杀名单,为自己送来了“豺狼镛”的名号,却将明报事业推向了巅峰。后来明报陆续创立《武侠与历史》、《明报周刊》、《明报晚报》等刊物,成为香港大报,1991年3月,明报正式挂牌上市。91年底,金庸与智才公司的于品海合创明智控股,出售股权,正式交出控制权,退隐报业江湖。这是后事,不再提。&br&二、与领导人会面&br&金庸曾经以周游列国为政治抱负,并未实现,但也可以说,他实现了。&br&来,上图。&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19& src=&https://pic2.zhimg.com/50/1b6cee0ceb52ad_b.jpg& data-rawwidth=&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而早在1973年,他便以明报记者的身份,访谈过蒋经国和严家淦。&br&1981年,由于金庸在和谐期对我党小平同志始终如一的支持,他接受我党邀请,在新时期得还旧土,并得到了小平同志同意接见的批示。&br&当然,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邓小平同志接见从DYJ到WG都对我党有微词的金庸,传递了我党的胸襟,表现出新时期我中央政府开明的政治风度。以及,通过金庸这个大报媒介,向香港人传递我党面临香港未来所采取的立场,政策。中央特别优待提供官方消息,明报负责任地传达到位。是的,金庸不负众望地做到了。&br&此外,金庸还接受了时任港澳办主任廖承志宴请,并于1984年得到了胡总书记的接见。&br&金庸的步履,终于迈入了政坛。&br&三、参加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br&日,中英政府代表草签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日,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决议,成立基本法草委会,由于与中方多年融洽关系,金庸受邀参加基本法草委会,正式走向参政议政的道路。&figure&&img data-rawheight=&2027& src=&https://pic2.zhimg.com/50/b9ee8f6a6e2133a88adf40_b.jpg& data-rawwidth=&23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9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9ee8f6a6e2133a88adf40_r.jpg&&&/figure&金庸,在后排左二。倒数第二排左五,认出是谁了吗?&br&同年9月21日,在中外政坛风起云涌、国家前路变幻莫测的同时,在红尘中人仍为案牍所劳形的同时,台北的三军总医院,天涯一隅的浪子,终于孑然一身地、走到了江湖的尽头。&br&古龙,原名熊耀华,终年48岁。&br&香港基本法起草,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金庸是政制小组的负责人,负责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设计一套政制形式。政治制度这种东西,历来是无数键盘侠发生口水战的话题。&br&此次政制拟定,从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关系及职责,吵到行政机关、立法机关等三司长官如何产生,&br&在煎熬一般的辩论、争斗后,主流方案终于拟投产——&br&其中行政长官产生方式是:第一二三届的行政长官由间接选举产生,在第三届任内,由香港全体选民投票决定第四届是否由普选产生。&br&很快地,金庸成了众矢之的,香港数十名学生游行,火烧明报,表示金庸的方案减缓民主进程,扼杀香港下一代的政治权利,并指责他是“做主流方案包装经销商的韦小宝”。&br&金庸毫不示弱,立马写就社评《没有一国的行政首长是直选产生》回应:&br&&blockquote&这方案公布后,引起了一部分人士的批评,认为发展民主的脚步太慢。民主促进会等若干社团更表示不能接受,要求在日政权交接以前即举行选民普及的投票、直接选出行政长官。他们所持的主要理由是:今日世界上所有民主国家的行政长官都是通过普及的直接选举产生的,香港却要到2012年才有可能普选行政长官,未免太落后了,在15年中抹杀了香港人的政治权利。&br&……&br&其实,以我们粗浅的历史知识与国际政治知识所知,古往今来,从无一个国家曾以普及的直接选举选出行政长官。&br&直接选举选出行政长官,在古希腊城邦政治时期,有些城邦曾实行过一段时候。不过那不是普选,因为只有自由民才有投票权,人数极多的奴隶没有投票资格。&br&在今日,有些国家的行政长官不是经由选举方式产生的,那不用说了。至于采用选举方式的,全部是间接选举,无一例外。(或许有极少例外,希望读者来函指教)&/blockquote&是不是觉得这个议题很熟悉?&br&我只在最后引用金先生的社评说一句:太阳底下并无新事,许多事情似乎很现代化,其实其真正本质,和三十年前的事并无多大分别。&br&最后,金庸请辞草委会,退出了这场风波。而经过多次会议后,行政长官的选举方式也终于确定了下来。并于2014年发生改动,这就是后话了。&br&金庸先生也不容易啊。&br&四、现在及尾声。&br&金庸的身影在近二十年来,仍然频繁在大众视野出现。&br&他卖明报、辞退草委会,大家都觉得是大侠做派,金盆洗手,独善其身。事实上,他一直都是一个极度积极入世的人。&br&接下来,是距离我们年代最近的故事,至此,金庸部分也终于到了尾声,大家可以舒口气了。&br&1、94年,金庸受聘北大名誉教授后,浙大、杭大、南开等高校相继以名誉教授相赠,受聘仪式上,金庸要演讲人文学术,观众却纷纷鼓噪讲武侠。舆论界表示各高校不过借金庸名气造势;&br&2、98年,与金庸关系密切的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调任浙大党委书记,次年聘金庸为人文学院院长;2000年,金庸正式得到导师认证资格,受聘为浙大人文学院博导,引发学界争论,几场学术演讲下来,各学者教授相继发声批评;&br&3、2001年,三联书店版权到期,金庸提出大幅提高版税的要求,争执不下,双方终止协议,金庸改签广州出版社,即大家同样熟知的花城版;然而,在央视提出拍摄笑傲时,金庸却收取了象征性1元钱的费用,央视制作牌匾,感谢金大侠侠义心肠。这里我不是黑,因为金庸商人的本性的确仍在。在港台版武侠剧风靡时,内地并没有一部知名武侠剧,此举更像是利用央视招牌打开内地影视市场;&br&4、金庸为在内地构筑商业帝国屡屡奔波,为所持股杂志《金庸茶馆》赴杭演讲,与各武侠迷学者上华山论剑……&br&5、05年,金庸入剑桥大学,07年卸下浙大人文学院院长头衔,浙大愣是在他头上装了名誉院长。09年,入中国作协,并成为名誉副主席。10年,完成博士论文,获颁荣誉院士及博士学位&br&…………&br&以上一连串的事多在近几年发生,不再援引出处,如有误,请指正,谢谢。&br&针对以上事件,我要再说一句。如果大家还记得,我开头引用了一大段篇幅介绍了金庸的家世,并下了这么一个观点:金庸是个对自己的家世门楣有着&strong&严重&/strong&&b&认同感归属感&/b&的人。我并不是摆弄诚意,而是要解释金庸近几年的奔波劳碌。&br&金庸是个家学渊源的人,而且一直以祖先为豪,但是他靠武侠小说驰名海内外,却经常受到争议。因为武侠小说一直作为通俗文学,难入大雅之堂。而且,经常受到一些业界人士的白眼。诸如王朔论战。&br&我不想辨明孰是孰非,也不想讨论武侠文体的艺术价值,我针对这个问题再说一点老生常谈的东西,海宁查家出身的金庸,太渴望被精英文化所认可。只要业界专家一个冷笑,就够他耿耿于怀半天,这也是他何以出入各大高校,出任各色教授,发表各类学术演讲的原因吧。&br&当然,也可能,只是兴趣罢了。个人意见而已,不用介怀。&br&我最后再下个结论,不仅在武侠创作,在生活上,金庸的确是一个顶尖的传奇人物,他混迹商界、政界、学界,不敢说一帆风顺,但的确风生水起。不得不说,我是极佩服他的,因为&strong&他孜孜不倦,锲而不舍&/strong&,而且所追求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世上,恐怕没有几个人做得到。&br&毕竟是入世的富商、政客、师长、前辈,虽然写下了他的武林体系,却算不上闲云野鹤江湖中人。&br&因为最有江湖味道的,是古龙。&br&-----------------------------------------------------------我是金古的分割线------------------------------------------------------&br&关于古龙的篇幅,可能远远不如金庸。因为他的故事,并不像金庸那么多姿多彩,他的生活,实在简单纯粹得多。&br&他生活不羁又放浪形骸,金庸办报的时候,他在写书喝酒玩女人,金庸封笔的时候,他跟倪匡写书喝酒玩女人,金庸从政的时候,他还在跟倪匡写书喝酒玩女人。&br&而且,他英年早逝,找不到他什么访谈资料,后人为他立传又寥寥,切实材料又实在太少。&br&但我还是想谈谈他,我从《血海飘香》第六章第七句话被他的作品吸引,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中学六年,他陪伴了我宝贵的四年时光。&br&再这么讲下去,似乎在感情上就有厚古而薄金的嫌疑了。咳咳,收拾情绪,谈谈作品外的古龙。&br&首先先上图对比:&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22& src=&https://pic3.zhimg.com/50/e17cd2eddc3fdfcb2c66_b.jpg& data-rawwidth=&6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17cd2eddc3fdfcb2c66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221& src=&https://pic4.zhimg.com/50/ef891cb98ee14c2f0e32b6b624e3ccda_b.jpg& data-rawwidth=&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f891cb98ee14c2f0e32b6b624e3ccda_r.jpg&&&/figure& 以上,两人的青年、中年、晚年的状态差距相当明显,金庸也经过跌宕起伏,但整体来说是意气风发的,而古龙这些年的日子似乎过得不是太好。当然与他的身体状况有极大关系。&br&关于金古前人已经对比太多,我不再赘述,就题主的问题而言,金庸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在不同的时空里,他一直走位风骚、话题万千,而古龙也认识道上的人,他社交能力并不差,只是更多的,他是处于又摘桃花换酒钱、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状态。&br&外表看,金庸谦谦儒雅,古龙其貌不扬,甚至有几分猥琐。&br&但金庸像书生,像师长,像领导,古龙则像我们的兄弟,像中路相逢、倾盖如故的好兄弟,尽管相逢义气、痛饮一番后,就要各奔东西。&br&他有很多缺点,也有不少优点,他勇敢、浪漫、自由、豪迈,他是闪逝于边城凛冽的刀,是吟咏于天涯寂寥的诗,他是瘦马关山道的西风,是晚来天欲雪的烈酒。&br&怎么说起古龙,文风都变了。不好意思,我收起感性,正经一点。&br&&br&国共内战时,熊家从江西南昌迁至香港,之后熊耀华在这里出生,出生日期其实说法不一,我们便用1938年。国军败退台湾后,形势难测,熊耀华一家于1950年迁至台湾。&br&父亲熊飞,后有外遇,抛妻弃子,古龙与之断绝关系,并独自离家在外打拼,期间曾加入黑帮(四海帮),伤痕累累。&br&勤工俭学时,古龙以文发家,终成一代武侠宗师,后因吟松阁事件,再加上生平嗜酒好色,身体一落千丈,于1985年病逝。&br&古龙生平,大致如此。在评价古龙的时候,我不会再啰嗦一大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传记,但遗憾的是,我还没有看到哪篇靠谱的古龙传记,很多几乎说得天花乱坠,却没有实际考证材料真实来源。(推荐散文集《笑红尘》时代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附古龙大事记较靠谱)&br&这里,我想用另一种简单的形式评价古龙,就像我最喜欢的《欢乐英雄》,不按时间轴,按事件脉络。&br&一、小说创作&br&如果说金庸重心还有商界政界,古龙的一生事业,则未曾分心他顾(后创宝龙、群龙影业,但极为仓促),他全神贯注凝聚在武侠小说的创作上。而且,一辈子念叨着“求新、求变、求突破”,却不去回头好好修整既有的作品。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古龙粉会说,如果古龙像金庸一样好好整理,定是登峰造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云云。(当然,我的意见是,即便古龙整理,或许会多一些读者,但终究无法在作品的&b&整体&/b&质量、境界上超越金庸)&br&古龙作品当初重复连载甚繁,台湾、香港、大陆也授权了不少出版社,加上后来的几个子女不断为版权掐来掐去,的确非常乱,所以我们不去细谈这块。&br&我所敬重的是古龙对武侠小说创作的态度,这是我喜欢他的点之一。&br&&blockquote&早期我写的是《苍穹神剑》、《剑毒梅香》、《孤星传》、《湘妃剑》、《飘香剑雨》、《失魂引》、《游侠录》、《剑客行》、《月异星邪》、《残金缺玉》等等。&br&  中期写的是《武林外史》、《大旗英雄传》(铁血大旗)、《情人箭》(怒剑)、《浣花洗剑录》(洗花洗剑)、《绝代双骄》,有最早一两篇写楚留香这个人的《铁血传奇》。&br&然后我才写《多情剑客无情剑》,再写《楚留香》,写《陆小凤》,写《流星·蝴蝶·剑》,写《七种武器》,写《欢乐英雄》。&br&而一部在我这一生中使我觉得最痛苦,受到的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刀》。&br&因为那时候我一直想“求新”、“求变”、“求突破”,我自己也不知是想突破别人还是想突破自己,可是我知道我的确突破了一样东西——我的口袋。我自己的口袋。&br&在那段时候唯一被我突“破”了的东西,就是我本来还有一点“银子”可以放进去的口袋。&br&——古龙《大旗英雄传》序《一个作家的成长与转变》&/blockquote&按这个思路,其实《欢乐英雄》后,还有一个未提及的晚期:那就是《圆月弯刀》、《英雄无泪》、《猎鹰赌局》时期。&br&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他的创作历程。&br&熊父曾在年轻时写过武侠小说,他的书房里有不少武侠作品,古龙便是那时受到的启蒙。他看清代近代武侠小说,喜欢《三侠剑》,“二十年前我看这本小说时,只要一看到蒋伯芳亮出他的盘龙棍,我的心就会跳”,同样的,幼时的武侠阅读经历在他心底埋下了种子。&br&但是,求学的时候,古龙第一次卖稿费的,却是纯文学创作的文艺小说《从北国到南国》。&br&早期几年,他都是进行纯文学创作,但是反响一般,当时囊中羞涩,正好台湾文坛武侠小说风生水起,几乎可说唯诸葛青云、司马翎、卧龙生“三剑客”马首是瞻,三人在出版界呼风唤雨,结盟组织武侠作家沙龙,呼朋引友,古龙本是武侠迷,便混了进去,之后,通过自己的酒量及豪爽个性,征服了三剑客。&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09& src=&https://pic1.zhimg.com/50/370ed997791ccdf63fa19_b.jpg& data-rawwidth=&4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70ed997791ccdf63fa19_r.jpg&&&/figure&从左至右,周瑞标(报业奇才周宝振之父)、卧龙生、诸葛青云、古龙&br&在了解了古龙的武侠造诣及文笔后,三剑客由于常年约稿不断,难以一一应付,古龙便顶替上阵,捉刀代笔,并趁机请教学习。尤其是诸葛青云,可以说是他的入门老师。&br&代笔一阵,时机成熟,1960年,他推出了自己的处女作《苍穹神剑》,并在这一年接连写下《月异星邪》、《剑气书香》、《湘妃剑》、《剑毒梅香》和《孤星传》,在当时,古龙的散漫个性已展现无遗。他虽然出手不凡,产作甚丰,但质量一般也就罢了,其中《剑气书香》、《剑毒梅香》还是个坑,出版社不得不让墨余生、上官鼎分别代笔续完。这个新人实在是……||&br&几部书的出版为古龙带来不少收入,他决定正式踏上武侠这条不归路。在接连几部反响一般的作品试水后,他终于推出了《浣花洗剑录》、《名剑风流》、《大旗英雄传》等佳作,与三剑客齐名,奠定了台湾“四大天王”的地位,此后,主编明报刊物《武侠与历史》的倪匡瞄上了台湾市场,主动向古龙约稿,古龙出手不凡,便写出了名作《绝代双骄》,此后,更与倪匡成了一生挚友,也结识了明报的武林前辈:金庸。&br&浣花 大旗 绝代的成功,为古龙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他豪掷千金,购买了豪宅“三福公寓”,而且不改风流本色,红袖添香夜读书,他步入了创作的高峰期。而且,这个时候,他接触了大量的西洋小说日本小说。&br&如果说第二阶段的作品虽然成功却难脱前人窠臼,第三阶段的巅峰作,则基本树立了古龙的风格。他模仿007塑造楚留香陆小凤,他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以情节曲折离奇见长。而且,这个时期,他多写浪子,他写李寻欢“平生最厌恶的就是寂寞,却时常与寂寞为伍”,他还塑造了叶开、傅红雪、孟星魂、谢晓峰、萧十一郎,他们有的万花丛中过,有的只身行天涯,这一些,都是古龙幼年遭遇父母离异、自己离家出走漂泊于黑道的缩影,他骨子里的&b&反叛性格&/b&,及天性中的&b&不安全感&/b&,都是他家庭观念淡泊、时常感到孤独的原因所在。这一切,都在他的作品里得到了最本真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直至如今还能打动我们的原因之一:人生在世,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孤独的因子。 &br&&blockquote&他不愿阿飞再想这件事,忽然抬头笑道:你看,这棵树上的梅花已开了。&br&阿飞道:嗯。&br&李寻欢道:你可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婚姻线穿过感情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