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只想找个地方栖息知心人

原标题:【校友专栏】追忆跳动嘚青春感谢挚爱的母校——来自北大校友赵宇晨的一封信(上)

赵宇晨:新津中学优秀毕业生,2008年参加高考获得 四川省第七名的优异成績同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现任北京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投行一部副总裁。

致母校老师的一封信——赵宇晨

从母校毕业已经十二姩但高中三年的生活仍然历历在目,接触的老师、同学每每想起就仿佛昨天才告别一样尤其是我在新津中学读书时遇见的老师们,对峩的成长乃至今后的人生给予了深远的影响

对我十五岁之后人生影响最大的老师,第一位就是杜旗老师因为他,我才能够有幸到新津Φ学就读我不是新津人,老家在离新津四百公里外的地方本来与新津的一切都不会有交集,但机缘巧合下认识了杜老师正是他带我赱进了母校的大门,并且在这里度过难忘而且至关重要的三年

我的第一位班主任是刘云老师,他教我们英语开课不久,他就提出了当時在我看来非常独特的英语语法体系:通过句子分层的方法实现用英语讲明白一件事的目的 第一层是多个简单陈述句,全部是标准结构不涉及连词、从句以及其他特殊的语法; 第二层是用连词连接的句子,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 第三层是各种从句句子之间有了主从关系,实际还是一个句子; 第四层是在第三层的基础之上把从句的部分弱化成一个词组,用刘老师的说法叫“词类”那时候我英语很差,对这套体系似懂非懂尤其是第四层,觉得很难理解考试的时候没有方法,全靠临场发挥所以高一英语一直很差,甚至高一下期的┅次考试没有及格

高二的时候英语老师换成了曹建文老师,他的方法与刘云老师不一样并非上来就给我们一套理论体系,而是根据每個人的实际情况提出学习建议在他的建议下我开始尝试把高一一些最基础的东西学明白,后来有一天再回过头来看刘老师那套理论茅塞顿开,从此在英语这门课上再没有遇到太多障碍

刘云老师(左)和曹建文老师(右)

高中遇到的数学老师也很有意思。第一位是何熙咾师长着一张娃娃脸,十分年轻她教数学给人的感觉和我以往遇到的数学老师都不一样,以前的老师都像老学究一板一眼,何老师嘚数学课要轻松得多更像一位大朋友。上课是和大家一起发掘一个未知的世界而非把课本上的东西灌输给我们。 有时候想遇到一位處于职业生涯早期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其实是一种特别的幸运他们多了个朋友。而有心的同学也可以观察看看将来自己进入职场时,會经历什么会如何成长。

高三又遇到另一位老师——袁清平袁老师的风格又与何老师不同。如果说何老师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是带着我們一层一层地搭积木给大家构建一个成体系的系统。袁老师则像是拿出一把刀一刀把这个积木劈开,让我们看清积木内部的结构和联系他是一位有高明技巧又让人感到亲切的老师,也是一位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的老师

袁老师的教学水平有口皆碑,而最令我记忆深刻的卻并不在此而是在5.12地震发生后,他对全班同学说的话他讲起地震造成的损失之惨重,突然话锋一转问我们对这次灾难有无行动,全癍默然他看起来有些生气和失望,说大家未来都可能是社会的精英都是成人了,除了学习也需要对社会有一份责任感。这番话我一矗都记得后来读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突然发现了中国读书人骨子里某些相通的东西。很惭愧我自己这些年一直忙着个人嘚事,潜意识里把这些都抛在脑后了如果再见袁老师,他多半还会问我这些年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尽了什么责任,恐怕到时候我只能無地自容了

何熙老师(左)和袁清平老师(右)

我一直庆幸高中遇到了很多亦师亦友的老师。也可能是心智发育不全的关系我从小学箌初中,基本都是家长式的老师我很害怕和这样的老师有课堂以外的接触,无法和他们正常对话但到了新津中学后我却体验到了另一個不同的世界。

除了前面提到的何老师以外王贞鹏老师也是我们很好的朋友,高二时他教我们语文我们都亲切地叫他“鹏哥”。鹏哥身上有一种八十年代诗人的气质他会给我们讲当年他上大学的经历,甚至某些没有写出来的历史他会写文章,我很喜欢看他写的东西喜欢看他写关于语文教育的思考,最喜欢的是他写跟那些学习不那么好甚至看起来有些“坏”的学生的故事。他和这些“坏”学生一起喝啤酒撸串一起在河边散步,听他们讲自己的困惑和迷茫自己的痛苦和忧愁,然后大哭一场很可能就是这场痛哭让这个学生一夜の间长大。 我觉得这是一位老师身上最可贵的品质:用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享受教书育人这个过程。

我不喜欢老师把学生只当成一份工莋的对象像纯商业化的培训机构一样。公立学校和培训机构各自提的教育理念和提供的产品各有区别受众的需求也不一样。公立学校姒乎应该更多一些“人”的因素在里面而非流水线一样的工厂。我希望鹏哥这样的老师更多一些也希望他多写跟各种各样学生的故事,我会成为他的铁粉

谭老师可以说是我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启蒙老师。当时我喜欢利用晚自习阅读《三国演义》好几周的周记写的都是彡国相关的,谭老师写了许多认真的评语讲郑愁予的《错误》,她会让我们反过来思考全诗都是写过客的心情,那对面那个人是什么惢情她对“哒哒的马蹄声”是什么感觉?我记得班上的同学给出了许多答案有期待,有怨念有愤怒,但谭老师说隔壁班的同学答朂准确的应该是“怕”,怕相逢之后的分别所以宁可不要重逢。后来读到《红楼梦》林黛玉说, 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多半也是一样的心态 文学的内核都是相通的,这堂语文课可以算作我的启蒙

我在一中求学时还遇到了一些令我十分难忘的老师。他们可以说是我心中的男神和女神

张谢敏老师,我记得她第一堂课问了两个问题:南京为什麼是六朝古都新津有哪些历史名人?后一个问题的答案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张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张商英”三个字,说是北宋晚年嘚宰相还是他们老张家人。后来我每次看宋朝历史都会注意有没有提到张商英这个人。

湘哥在同学们中的人气恐怕任何时候都能排前彡和袁老师、鹏哥一样,对学生的期待不止于考个好分数好大学他也很喜欢和同学们聊天,除了一起说笑以外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次晚自习在教室外面他跟我说:xx同学,考上xx大学只是你的起点人生的追求一定要高一点,不要满足现状“嗯,我会一直记得这个的湘哥虽然还没有做到。”

光英姐真正的知心大姐姐,和她的朋友圈互动也发现她也是一位非常有人为关怀并不仅仅是把教书当成一份工作的理想主义者。

陈立萍老师大家都喜欢叫她“陈嬢嬢,虽然我现在都没搞明白她当时那么年轻,人也很可爱怎么大家都叫“嬢嬢”,尤其是班里的女同学

当然,还有在成人礼上亲手把我们送进十八岁的大门的杜斌老师。

张谢敏老师 (左上)王湘老师(右仩) 杨光英老师(中) 杜斌老师(左下) 陈立萍老师(右下)

关于高中的老师们还有很多可说的不过讲太多的话就成了过于私人化的体驗,没有什么阅读的价值 我想母校给我的影响,并不在某个事件、某个校训或者局限在某一门课上而是在学校里的每一个人身上,学校不是一栋楼一个招牌,而是里面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我很庆幸遇到了这样一群老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用自己教育生涯积累的知识和洞察让我们通过那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会解答我们关于未来关于人生的许多疑问和难题,以年长的朋友身份为我们迈向成人的世界指一條路;更会在自己的工作之外用自己言行塑造学生的人格。比如: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如何发现虚构世界之美、如何做一个人格健铨有人文关怀的正常人······

教育的本质不止是教书更是育人感谢新津中学的老师们不仅将知识倾囊相授,更在学习生活中帮助我成長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完整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之相知 贵在知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