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同学的性取向意思,而不暴露自己?

女人爱看暴露的女人 是不是性取向有问题_百度知道
女人爱看暴露的女人 是不是性取向有问题
提问者采纳
不是的是因为 有时候 自己没露出来 然后却看到别人露 心理面羡慕 又恨自己没勇气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正常。每个人都喜欢看暴露的东西,不光是暴露的女人。
问题是不喜欢看暴露的男人
为您推荐:
性取向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无性向(英文:Asexuality)又叫第四性取向,是一种新的性取向类别,与异性向、同性向和双性向分庭抗礼,被称为“第四性取向”,它指的是对性毫无兴趣的个体,或称“无性恋”。“无性向者并不等于独身主义者”,在访谈开始前,格雷格马上跟我们澄清了这个定义,“我并没有选择不性交,我只是不想性交!” 格雷格三十二岁,从任何方面来讲都非常健康,绝非不吸引人。六年里,却自愿选择放弃所有性生活,这在任何心理医生听来大概都有问题!而格雷格却自信自己只是在遵从自己天生的性向,绝非有什么问题。“独身主义和无性向的区别只是在于欲望。如果你是独身主义者,你只是努力避免去做一件你很想做的事,而我打从一开始就压根不想要这么做!”就像很多LGBT(指性少数派,包括L同女G同男B双性向者T跨性别恋者
),格雷格在青少年时代就发现自己与同龄人不同。“大概十四岁时,我的伙伴们开始把自己的满身喷满除臭剂,把头法抿的服服帖帖,只要女孩子一来,就开始大声的自夸起来。倒不是说我很邋遢或者不注意自我仪表,但我梳头就只是为了我自己,而并非为了吸引女孩子。”直至十八岁,格雷格尚且还是处男之身。虽然并非自愿,来自周围人的压力还是他觉得非要行此大礼方才能被当成“人”看。“最终我还是找了一个女朋友,她在我工作的工厂做行政助理。真正的性事并不值得大书特书,但我很享受第二天我去上班时,那种终于融入社会的感觉。”曾经有几年,格雷格不断地结交女朋友,但总有些不顺心。虽然他的性生活完全正常健康,促使他出去找个女孩的动机却开始衰退。“有一次我跟我的哥们去我家附近的酒吧,那儿有一个女孩整晚都在盯着我看。我却在自我反思:我为什么要过去跟她打招呼呢?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越想得多我渐渐就发现,我需要性只是因为它使我觉得自己被需要,而我自己却并不乐于此事。但只要我有性生活,我就是正常人。”有几个月,格雷格决定不再去寻找伴侣,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当他遇到了一个自我标榜为无性向者的男人时,格雷格意识到他自己也是。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些人仅仅是因为没有那么旺盛的性冲动;另一些人对性冲动的尺度把握得非常恰当,但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对他们产生不了吸引力,于是干脆选择了无性生活;有的是出于对性解放和性革命鼓吹的放纵生活的反动,想回归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还有很多人是出于对性病和艾滋病的恐惧,既然很多人无法保证伴侣之外不再和他人发生性关系,既然无法保证对方是绝对安全的,那么他们索性选择放弃性。“无性向者”在网上专门开辟了一个论坛,让世人倾听他们的声音。22岁的戴维·杰伊是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密苏里州人,2001年建立了一个面向无性向者的网站。2013年,该网站在全球已拥有1200多名注册会员。除了宣扬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外,“无性向者”还有一个在线商店,提供各种与无性思想有关的商品,希望以此唤醒人们的意识。他们在网站上大声呼喊:“女人不能让我产生快感,男人也不行!”他们甚至在T恤上也印着口号:“我是无性向者,我的爱人也是!”而对于其他动物则往往由于环境的恶劣,比如棉铃虫成虫在狭窄、不透气、食物缺乏环境中对交配不感兴趣,这也是棉铃虫饲养中最难以攻克的问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配图为越南一对中年伴侣的婚礼)据报道,越南废除同性婚姻禁令的修法于2016年元旦生效,推动同性恋权益方面堪最近有网上疯传新泽西一对高颜值同性情侣,经过DNA测试是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兄弟。而且还分别将两人命名为JASO抱着我,不然掉下去,我可不负责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应该是一个 “娘炮” 等少数群体能在众人面前不再畏惧、毫无顾虑地做自己的社会。井宝同学是从07年加油好男儿成长起来的一名选秀歌手。凭借干净清爽的外表成功俘获大批女孩的心,LGBT群体被商业化的“骄傲”。何方祝大家猴年一定红!在父亲几个月前逼婚未成挂我电话之后,就决定了来韩国过年。从来没想到性取向还能成为阻碍何方回家过春节的脚步。昨MB,有的是为了基本的生存,有的是为了不劳而获。由两位资深议员 Ivan Nikitchuk 和Nikolai Arefyev提出的法案认为,LGBT群体出迪拜是阿联酋七个酋长国中的一个,不是首都,胜似首都。这里的常驻人口来自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分手后,可能再也遇不到像你这么好的人了,所以他还单着。李伦佐、鞠佳仲是一对59岁的同性爱人,在成都相濡以沫生活了30年,他们一起打理生意,生活上互相照顾,在即将步如果拳击都是接吻的打法,我宁愿改行打拳击!算算离毕业也有三四年了,可当年的校园时光里的欢声笑语仿若昨天。前段时间同学聚会看着一个个老朋友因为工作Harry Louis(哈利·路易斯),来自巴西,前GV男星,并在伦敦经营高端巧克力生意。之前为UK Nak看完就去卫生间撸一下吧!虽然我们的婚姻不受法律保护,但是我们是因为对方的承诺在一起的太有才了,想吃这位帅哥的咪咪这才是我们家!宝贝儿,还记得2015年第一天做的计划吗?许多年来,苏格兰并不玩儿GAY。直到20世纪80年代,同性恋仍是违法的,也是危险的禁忌。为什么一个看起来似乎12306的验证码是在释放同性婚姻合法的信号吗?孔子曰:点赞能找到肌肉BF,转发能找到帅肌肉BF!世界那么小,只要努力寻找,就会有幸福的生活!尼玛,笑死老子了!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然而,我们更怕的并不是艾滋病......2013年2月份,17岁的林波在陕西省疾控中心拿到HIV确诊报告。“就像吃饭一样简单。”面对确诊报告,林波觉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让人很无语!英国《每日邮报》11月27日报道,近日,一名男同性恋者在父母拒绝出席其婚礼2年后写公开信给他们,要求父母承认是男人必须能驾驭他!出身平凡,一心想找个有钱的BF,谁料......看看北京的小婊砸都怎么划船的!对于关节疾病你了解多少?“根据WTO调查报告显示全世界60岁以下的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颈椎病、腰腿疼痛、关节Tong_Dao_Zhong_Ren用视频、图片、文字引领都市"同志"的精神生活!热门文章最新文章Tong_Dao_Zhong_Ren用视频、图片、文字引领都市"同志"的精神生活!在「一样征服星辰大海」事件中,怎么做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因为性取向受到的歧视与欺凌对孩子伤害?
今天的微博事件,一位母亲发现自己的孩子因为性取向的关系,在学校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歧视与欺凌。相关链接:在遇到这类事情时,有哪些可以提供给孩子的求助资源?作为家长,在应对此类事件时,可以做些什么来最大程度地降低社会环境对孩子的伤害?----本题已收入知乎圆桌 >> ,更多歧视相关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按投票排序
192 个回答
针对LGBT青少年的校园霸凌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少。在中国,一次针对LGBT青少年的调查显示,高达70%的受访者说,他们曾遭遇过校园霸凌。轻的如起外号,喊男同性恋者“娘娘腔”,“假女人”,喊有些中性打扮的女同性恋“骚仔子”、“男人婆”等,重则威胁、甚至肢体暴力。我的一位男同性恋朋友说,他在小学阶段从不敢在学校上厕所,因为每次上厕所,别的男生就要扒他的裤子,要看小鸡鸡,造成他心理恐惧,都是忍着放学回家小便,经常因为小便控制不住,拉在裤档里。三年前,美国华盛顿州的14岁同性恋中学生拉斐尔·莫雷洛斯(Rafael Morelos)因长期遭受同学霸凌,在家中悬梁自尽。当地媒体报道说,拉斐尔生前在华州小镇Cashmere的中学里就读,他因公开了同性恋者身份而遭到部分同学的殴打,还有人假冒其身份注册了Facebook帐号,在网络中对他恶言嘲讽。拉斐尔的母亲梅琳达(Malinda)说,她知道儿子是同性恋者,但不知道他曾有过如此可怕的经历,“他看上去情绪低落,却从不透露被人欺负的遭遇,也从不谈论自己的感受,而我一直以为那只是青春期的表现之一”。我2011年在美国洛杉矶同志中心实习,该中心青少年部门,至少为几十位无家可归的LBGT青少年提供住处、学习指导。而这些青少年,有一些是被家人抛弃,也有些是因为在校园中受到霸凌,厌学而离家出走的。一:减少校园霸凌首先需要创造友善的校园环境。洛杉矶同志中心有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就是让那些支持同性恋的老师佩戴彩虹工作证,这样,LGBT青少年遇到困惑,遭受霸凌时,能及时寻求帮助,不用担心老师不接纳。而在国内,校园里缺少多元性别教育,大多数老师、辅导员还在把同性倾向当成“学生不学好”加以教育。我遇到多位同志朋友反映,他们在大学期间,因为自我接纳问题寻找大学里的心理老师咨询,遇到的大多是对同性恋不了解的。不仅帮不到,有时候还起反作用。二:既然校园里的老师和辅导员在学生遭受霸凌时起不到作用,寻求家长支持显然是更为迫切和重要。家长在知道自己的同性恋子女在校园中受到霸凌时,且不可继续责骂孩子,成为施暴者的帮凶。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会让孩子有强烈的不公平感,感觉不被所有人理解,轻者影响自信心,严重者甚至会有轻生的念头和行动。三:大多数情况下,同性恋青少年受到霸凌后,并不敢告诉父母,他们常常表现为心不在焉,厌学,情绪低落,有一些家长观察到情况后,询问孩子,但因为涉及到性倾向,孩子往往不敢说出。这时候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相信,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父母总会保护他们,而不是抛弃他们,当孩子说出实情后,家长不要急于否定孩子,而应把关注重点放在解决校园霸凌,保护孩子的健康上。四:相当多的家长可能并不了解同性恋知识,在知道孩子是同性恋时,容易陷入责骂和焦虑,却不知道如何求助。国内的同性恋亲友会是专门帮助同志家长接纳孩子的公益机构,周一到周日晚都提供热线咨询服务(),家长可以及时拨打热线获取专业支持。要解决校园霸凌需要多方合作,老师要需习多元性别知识,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园中的一些情况,还要加强法制,对校园暴力绝不能“心慈手软”。
谢谢邀请。我希望所有看这个帖子的人进入以下的想象:你是一名 17 岁的男孩,你很早就发现自己和同龄人不一样,当他们在谈论哪一个女生更漂亮的时候,你兴趣寥寥,眼里是另一个男生的身影。你意识到自己是「异类」,因此感到困惑和担忧。这种未知的恐惧促使你想要弄清自己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于是你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到自己是一名同性恋,也了解到这个性向并不是被所有人接受,有的人会骂自己「变态」和「死基佬」。你无暇去关心和抗争,17 岁的你还太年轻,只敢埋头保守住这个秘密。你害怕秘密曝光,同学对你异样的眼光,父母对你失望的眼神,社会对你难堪的標纖。你大概痛恨过,为什么自己要不一样,或者为什么这个世界不宽容。你反问自己,自己要怎样每天面对这种不安和惶恐?于是你开始迫切地寻找一个同类,没有人教导你如何去做,你天真地以为与你亲近的男生会同你一样。直到他得知你的性向后,开始嫌恶,并且大肆宣扬。你迎来了最坏的结果,担心变成事实,班里的同学疏远你,调笑你,欺侮你,而你无力抗争。你突然觉得自己孤苦无依,没有人能帮助或者理解你。于是你变得沉默寡言,自卑而懦弱....为什么要去这么想象?因为如果我们不走入这个孩子的内心,不去设身处地去理解孩子,不从孩子的所思所想发,就无法理解他的痛苦,更无法与他沟通,解决问题。所以,当大家都在赞美这位开明的母亲,当大家都在为如何把伤害降到最低提供了中肯的建议,这些無疑都很好,但前提是,我們有否先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真正做对孩子好的。折磨这个孩子的是什么?是恐惧,这种恐惧来源于自身作为一个异类,也来源于在被人伤害后,甚至被原来信任的人伤害后,对于他人的失望与不信任感。在孩子受到欺负后,母亲向老师反映,要求欺凌者道歉,固然是人之常情。仔细想想,这个行为是否得当?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孩子并未做好出柜的准备,而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让孩子被迫承认自己的性向,很可能造成二次伤害,因此才会发生儿子恳求母亲带自己回家的情况。我们必须理解孩子这种心态,隐瞒的秘密被父母和老师得知,我们不可能让他一瞬间就坚强起来。这需要时间缓冲,也需要家长的保护与陪伴,未必是抗争与反击。现实地说,在如今国内对于同性恋的大环境下,将希望寄托于老师和学校多少不切实际。最好的方式,是第一时间令孩子远离对他造成伤害的环境,然后再与其平等交流。这位母亲对于孩子性向的开明堪称伟大,但是支持孩子,和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支持是两件事情。我们有过不少这样的案例,即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孩子依然自暴自弃。这名少年正处于内心的崩塌中,急切地向孩子去证明自己的支持,不一定能获得最好的效果。作为家长,在应对此类事件时,可以做些什么来最大程度地降低社会环境对孩子的伤害?我的建议是只有三点:倾听、尊重、爱。家长需要第一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同性恋群体,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儿子沟通。首当其冲,是需要建立孩子的信心。性向话题不可避免,因此在于儿子聊天的过程中,做到多听少说零批判,先去全面理解孩子的经历及心路历程,表现出对孩子的爱,以及对他选择的尊重,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最为重要。家长要明确孩子的是非观,即使孩子的性向是少数,但并不是异类。他被人欺负,可能是因为他是同性恋,但同性恋并没有过错,过错在欺凌一方。家长表现出失望、厌恶、难堪,容易把孩子推向同性恋是错,所以被欺凌是对的的理解偏差中,后果很糟糕。这位母亲及时在微博上私信,希望帮孩子找一些同性恋朋友认识是非常正确的决定。孩子此刻需要一个榜样,也需要一个同类作为导师。家长可以给予孩子支持,孩子还是会担忧父母不够理解自己,毕竟他们还是异性恋。此时有同样性向和经历的陌生人愿意给他帮助和建议,效果会比父母更好。其次,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与老师理论,应该私下和学校进行沟通。班主任显然对同性恋存在偏见,因此需要酌情将情况报告给学校高层,不能让老师站在欺凌者这一方。如果有孩子的任课老师可以支持孩子,对于孩子在学校中的生活,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学校保守顽固,我个人也建议将孩子转校。但必须注意的是,在给孩子转校的过程中,不要让孩子觉得因为自己的性向麻烦了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转校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有更好的环境,让他可以有新的好开始。父母自己的心态也非常重要,因为之后会有各种压力。但是要坚信只要包容孩子,就能得到孩子的信任。能给孩子带来爱与安全感,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另外,家长也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以后会面对很多挑战,就算孩子转校,换环境,在以后的成长中还会面临很多问题。但只要学会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相信这些问题终归会得到解决。最后,我想告诉孩子,不期昐你要征服星辰大海,但一定要能有属于自己光明的未来。---后记:回答这些争议性大的问题,包括之前校园欺凌、偏见歧视的经验告诉我,很可能又会面对大量负面的、批判性的评论,说答案不切实际、圣母婊、理论派等。对此,我很感激我好朋友之前和我说过的一番话,引用如下:"there are two sides of this coin: 1) there i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what the world is and what the world ought to be. Of course we need to recognize the world as it is, but we need to have some belief in what it ought to be so that we can hope to bring the world closer to that end. i.e. Captain America vs. Iron M 2) even in the world as it is, there are rules and consequences that we must heed
to. You can do whatever you feel justified but it isn't always right. And you will have to bear the consequences, be it external sanction or internal judgement. i.e. Cantona."我非常欣赏佩服我身边这位诤友,同时,亦希望表达一下自己的价值观。我明白我分享的所有看法,都是不完美的。尤其是心理学相关的议题,一方面大家会有或主观的、或根深缔固的看法;另一方面,社会上亦有大量的客观条件、问题、压力所限制。所以,在不能够满足全世界的情况下,我希望可以做到以下三点:求真:分享真话、事实、以及自己真正的所思所想求专业:分享科学、被验证的理论、以及自己专业内的所学所长求变得更好:分享的内容可能令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看法,有所感有所悟,变得更美好作为一个所谓读过几年书的人,这样要求自己,争取让自己、让自己的事业可以对社会有点贡献,是我觉得有意思有意义的事。
我跟你们说啊!我的评论区啊!一颗赛艇好吗!特别一颗赛艇!你们自己看吧,神回复太奇妙了。我生活在一个大城市,开放的氛围让我的高中出柜非常顺利,我闺蜜们依然和我玩的非常好,我妈表示大不了你不结婚我知道你喜欢小孩子,你生个娃没爸爸我和你带没啥事,看谁敢说我女儿。而现在,我大学了,却不得不匿名回答这个问题:我同学们很多来自闭塞的小地方和相对不开放的家庭,我几次试探她们都觉得拉拉很恶心。为了自保我万般无奈地选择了深柜。讲真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让孩子受到更少的伤害,毕竟伤害他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伤害,他们或许还觉得和同性恋生活自己很受伤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远走高飞去更好的环境更包容的环境。没别的了,毕竟,你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但你可以选择更好的群体。 谢二楼说我想说 谢二楼说我想说
说起来也有趣。我在高中的时候碰见过一对女同性恋情侣。第一次发现她们是情侣,是她们跑到我们睡得寝室,然后当众接吻了……而且看起来就像普通情侣一样的那种,说着亲昵的情话。我当时立刻就知道她们不是闹着玩,而是真的接吻了,因为爱情的吻。不过更巧的是,我和这两个人都单独睡过……那个T(不知道是否为侮辱性词汇,在这里用主要是简便)是和她在露营的时候睡在同一个帐篷,另一个是直接被她约出去,然后睡在她家,对就是同一张床上……在此申明,我是直的,倍儿直,我有男朋友,我很爱他。她们是一对情侣的事情,再后来也在高中部人尽皆知了。但是这并没有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虽然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因为我和其中一个单独出去约会,并且睡在她家,貌似被T讨厌了……不过那时候我什么都不知道,还以为是女生之间普通的出去玩之类的,我之前也和好闺蜜们一起睡过的。临近毕业的时候,我们还在一起讨论自己的情侣。“磨合期”这个词还是和我同床睡过的女同告诉我的。女生们聚在一起讨论情侣间的相处之道之类的,虽然另一半有着不同的性别,也谈得津津有味。我从小就生活在只有异性恋的世界里,但是并没有真的排斥同性恋,毕竟在看到那很真挚的吻,还有他们之间就像普通情侣般的相处模式之后,任谁都会相信,爱情是会超越一切的。即使后来他们并没有终成眷属,整个高中部也没有一个人对她们另眼相看,每一个现在都还留着她们两人的联系方式。哦对了,我们高中部的老师们也都知道这件事。大家也就当普通的“早恋”来对待。本来我觉得这就是同性恋在这个世界的样子了。上了大学,见过越来越多的同性恋遇害事件,尤其在看过这个新闻之后,忽然觉得我之前上的高中被粉色的泡泡包围着,大家对彼此一视同仁,普普通通的生活在一起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想起那对同性恋情侣在我们宿舍里公然秀恩爱的场景,心里一阵酸楚。
我随手写了一个我自己设想的场景和对话,不知道怎么就戳了某些人说实话在国内对同性恋的宽容度很低很低,我身边有这样的朋友,我看过他们的痛苦和尴尬,在他们心里,有时觉得自己很可悲,有时也会因为一些鼓励而重拾信心,矛盾着生活。对于他们来讲,有些时候就是全世界在与他们为敌,即便他们也有知心的朋友告诉他们不要管那些屁话================================我是分割线我儿子5个月,我自己有时候就想,假如我的孩子以后是同性恋我要怎么跟孩子说呢?后来我想,我没能力改变社会对他的看法和歧视,但我一定会看着我儿子的眼睛,扶着他的肩膀,一字一句的对他说:无论全世界怎么看你,你永远是我最爱的孩子,如果真的要与世界为敌,我就永远站在你身后!当然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爱都被祝福,不要歧视
异性恋不应该被烧死吗?都是什么邪教,居然让一男一女在一起?!而且还发展了这么多会员仗势欺人?!居然有人跟我认真……我不好意思坏了大家的兴致啊……
我曾经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幸好有我的母亲,要不是她,我也不会是今天这样。
在我初二那年,向我同桌“表白”无果,然后他带动全班一起说我是个异类,老师也认为只是同学之间的“玩笑”并没有干预。当时我不知道同性恋是什么,只是觉得我很喜欢男孩子,想要和男孩子一起玩。慢慢地就沦落到被人欺负、嘲笑还有羞辱,成绩也一落千丈。
当时我的母亲察觉到了我的异样,从多方了解了我受欺负的原因,也曾经背着我跟老师有过交涉,但也是因为老师思想的顽固不了了之了。某天只有我俩的时候,她直接问我,是不是因为班上有喜欢的男孩子了所以受人欺负,我脸红也不回答。母亲看我的反应,说了很长一段话,大体的意思就是说我知道你有可能是同性恋,而且知道这是与生俱来的,并不要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或者做错了什么,但是大家会觉得这是种异类的表现。我知道你心里不好过,我和你爸爸都是爱你的,人生的路很长,但是现在的你还没有能力应付这么多的舆论,人们的思想也没有办法改变。所以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你转学,在新的环境,你可以重新开始,也不会有人知道关于你的这个“秘密”。当时我就顺利转学了,也和向母亲承诺的一样直到大学我才向朋友们出柜,前些日子和母亲聊天,她才讲说当时真的很心疼,彻夜难眠,但是如果她的情绪加到我身上作为一个孩子会更加承受不起,就只能努力开导我,给我换新的环境,想让我继续快乐成长,她做到了。【现在想想我母亲当时是多么的无助,多年以前信息不发达,也没有相似遭遇的人可以沟通,唉】
我也一路成长,顺利在新西兰有了工作,和另一半已在新西兰注册结婚,准备下一步买个大房子等过两年父母退休后接他们过来住。————————————————分割线——————————————————————
说来也巧,前阵子回国呆了一阵,在商场碰到了当年的班主任,他已经不认识我了,我说出是哪一届让他猜,回忆好久也没猜对,后来自报家门说我是当年那个被人羞辱排挤的同学,当时我和另一半一起,大大方方介绍给老师,他的眼神真是绝了哈哈哈哈。————————————————分割线——————————————————————
知乎小透明第一次破百赞好激动,可惜由于工作原因没办法取消匿名,好想涨粉啊啊啊。
作为一个同性恋,没有什么觉得羞愧,当然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就是一个普通的个体,只是以一种不为所有人认知的形式存在着罢了。按照既定的规划一步步走下去就是,不表露太多,踏实做事低调做人。这一路一定会荆棘满布,或许你已经深陷其中遍体鳞伤,亦或是还在起点恐惧前方,没什么好怕的,卯足力气向前冲,突破重围后,愈合的伤疤就是成长。
最后,希望我们这种“特殊群体”在祖国能有一天,被大众温柔以待,权利也能与其他人无异,不需要遮遮掩掩。就像某位知友评论那样,愿有一天世界可以让我不匿名。————————————————分割线——————————————————————更
对不起各位
我想这不会是美好的故事了
爱人十天前主动脉夹层破裂去世
想过我俩终有曲终人散的那天,只是没想到刚进入高潮就戛然而止。
听你的同事讲,胸痛去医院的时候怕我担心还说不要通知我,你知不知道就这样剥夺了我见你最后一面的机会。
太平间摸着残存一丝温度的你,想着每天早上还给我系领带的你的手,感觉到逐渐冰凉的你,我的心也凉了。
好想这是一个梦啊,希望你的morning kissing能带我回到你身边。
晚了,一切都晚了
王先生,你知不知道这十天来我是如何度过的,我已经无法回到那个属于我们的家,哪里都会有你的影子,时刻让我回想起十余年的点滴岁月
抱着你的衣服,用力呼吸着你的味道,泪哭干了,喉咙哑了,你真的再也不在了
王先生,我真的好爱你,好想你,很深很深的那种。
我们来世再见吧
永远爱你的陈先生
偏见不会被轻而易举的消除。若不能改变天寒地冻,可以选择抱团取暖。家人和朋友等可以真心接受他的性取向,对他的伤害就已经降低很多了。
我们高中班长和英语课代表非常坦然在一起了。班主任甚至有次班会说了几句 大概就是让我们尊重别人的选择。事实上我们也对此没有什么偏见 那两个男生人缘也都特别好 很阳光乐观。小学六年级第一次接触同性恋,当时感觉很惊讶。他们背后可能会被人多八卦几句,不过讲真大家都没有歧视或疏离,对此比较包容。跟环境还是有很大的关系吧 如果大家眼界开阔些多包容些会好很多。作为家长,首先要引导好自己的孩子,看过奇葩说的一期关于要不要出柜的,有些观点比较认同,出柜意味着你要更加努力变得优秀,这样才能更好被认同被尊重。所以不仅要让孩子有健全的人格,也要有些残酷告诉他他需要做得更好。身边出柜的朋友大多真的比较优秀,谈论他们时我们不会第一句就说他是同性恋,而是他们身上其它闪光点趣味点。对于老师就要真的好好沟通了!老师怎么能这样呢!觉得我们高中班主任棒棒哒!不过当时班长和英语课代表真的太明目张胆了 下课一人坐在另一人腿上 体育课手牵着手。。。
把他培养成一个因为自己的不一样而骄傲的人
最高票的答案里说,要抗争。很浪漫,很决绝,我也认同。没有抗争就没有进步,因而我也敬佩着所有奋力对抗歧视与不公的人。但还是想说一句,抗争之前,先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自己爱的人。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最最需要的,当然是精神上的支持。既被自己喜欢的人否定,又被某种意义上的强者(施加暴力的学生、老师)否定,这时年轻人的情绪会是非常低落、复杂的,或许还可能会有厌世的想法。解决前一层否定,靠阅历。解决后一层否定,靠理解,靠支持,靠自信。父母如果能够在这时候告诉他“你没有犯错”“是别人错了”,不要让他产生“我做错事了”“我对不起xxx”的感觉,那么即使不能帮助他在短时间走出低谷,至少也是对孩子的有力的肯定。(记得我自己在第一次表白失败以后几个月内都神情恍惚,非常希望有个人来肯定自己。然而没有T_T)另外一点在于,身份暴露已经造成了伤害,哪怕施暴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能得到的也只有短暂的出气的快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孩子重建自信,让他对自己的身份、行为有认同。这样兴许他在下一次面临偏见的时候就能有更强的抗击打能力。更好的情况下(倘若父母对同性恋的认同度较高),父母还应该和孩子谈谈如何面对情感挫折(尽管孩子更可能不大愿意谈)。取向不同,处理挫折的方法还是有相通之处的。作为过来人的父母不能给懵懂的孩子一点启迪,岂不是很可惜?当然以上都只是近乎精神胜利法的东西,但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还是莫过于离开。环境很难因一己之力而改变,在你能改变它之前往往自己已经深受其害。平权没能彻底落实的时候,嘴上不说心中鄙夷的尚大有人在,何况是在正义不能伸张的地方呢?离开这个国家,到一个对同性恋没有那么大怨念的地方去自由地生活吧;或是找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城市(里的学校),远远地躲开暴戾、傲慢与欺凌吧。祝母亲幸福,祝男孩航天航空梦成真。
可以先跟老师提出交涉,依然没有改变,再向校方交涉,还是不行就向教育部交涉,最后是寻求社会的帮助。可以看看台湾的纪录片《不一样又怎样》,里面的妈妈状告校方长达六年,最后性别平等教育写进了台湾的教科书。
他已经很幸运了,拥有一个优秀的母亲,他已经不必消沉了。我要讲个故事 同性恋这个群体我也接触不少。
实不相瞒,我的表哥就是同性恋。 他是被出柜的,他的社交网站不小心被他父母发现了。然后便是噩梦般的一段时光。
他父亲母亲都比较保守,认为同性恋就是艾滋病的传播群体。
他们带着他跑遍了某省会的所有医院检查。 我哥哥并不滥交,也没有什么疾病,自然医院是查不出来的。
然而我姑父固执得很,他还是坚持带我哥跑到不同的城市检查。 到最后连医生都烦了,有个医生对我哥说:有病的人不是你,是你爸!
这次我姑父在医院跟医生大打出手,之后也就放弃了找医生。
我哥说,最后一次从医院出来的晚上,我姑父冷笑着说:
“你的病已经变异到连医生都查不出来的地步了啊。”
那一刻真的是痛彻心扉,毕竟这是自己的父亲说出来的话啊。
他父亲随后就是对他暴力相加,经常喝醉了拿网球拍棒球棍打他。打着打着就哭起来,说我怎么生出你这个变态!
现在他活的很好,他努力读书,找了个好工作,已经跟家里没什么联系了。他现在有男朋友,感情不错。
我哥哥算是比较悲惨的状况,本来优越和睦的家庭,一夜之间对他暴力相加,简直就是全世界都抛弃了他。
而他有何错呢?
不过是坚定的喜欢自己喜欢的人罢了。
没人能够救你,你只能自救。 他努力学习,忍耐父亲的毒打,母亲的冷暴力。然后离开这个家。
他努力了,成功了,他现在很好。
我还记得他跟我说过:“我已经割了十几次腕,然而每次都被他们救了回来,我知道他们不是恶,只是无法接受他们世界外的事物,我对他们来说,是怪物。
我长大了,我学会坚强和忍耐,我现在有爱人,有不错的前途,可不管我再怎么优秀,在他们眼里也只是让人惋惜难过的怪物。
没关系,你永远没必要让人知道你过得有多好。”
我看着他手腕上的伤痕,那已经淡了许多。
谢邀。暂且不提何故遭受歧视,单单从受到欺凌的角度出发,讲个自己的切身经历:初上大学之际,因为还没完全适应环境加上面对不熟的人想要隐藏自己的"本性" ,我变得较安静、被动、孤僻,同学室友提出的邀约基本上皆是拒绝拒绝再拒绝,别人问什么只会回答「呃、嗯、呵呵」,导致我渐渐脱离群众。一开始觉得这样的脱离也是挺好的,至少不用再强撑着笑脸去敷衍每一个人,活在只有自己的世界很快活。但因为大一当时住在学校宿舍还参加了系上组织,再怎么样都避免不了团体生活,渐渐地发现周遭传来了许多我被诬蔑的流言,那时想着不过只是流言,也就没多在意。直到我在宿舍盥洗及系上组织活动时,亲耳听到同学室友们正笑话我是怪胎、被排挤也应该之类等等的话语,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部分,真正让我对所有团体行动产生恐惧的是众人不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他们会将之付诸行动,在我面前直接表现出完全不接纳我的模样,理直气壮地辱骂我、光明正大地欺凌我,甚至引以为傲,似乎不霸凌我就愧于做人一般。那时的我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每天在外头游荡到宿舍门禁时间,尽速洗漱然后直接上床休息。宿舍里唯一能长时间待着的地方只有自己的被窝里,而我却不是用作休息,更多的只是无声哭泣等天明。已经休眠了几年的忧郁症再度缠上我,我开始瞒着所有人(包括家人)边读书边就诊(每周两次到院会诊治疗),同时以药物控制负面情绪爆棚及长期睡眠障碍等问题。现在想起来这不过是两年多前发生的事情,可这段时间我的转变却很大。而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并不是我开始做心理治疗,而是在寻求医师之前,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所有"对我有害"的环境。我ㄧ不说他人闲言闲语,二不作有害他人的事,只是尽本分做好自己,却不幸不被周遭的人认同与尊重,难道要强迫、委屈自己去迎合他人、融入群体吗?错的是整个环境,委屈自己成全他人能得到的效果太有限而无谓。所以对于这个事件,我能想到的就是离开目前的环境。那个17岁的孩子做错什么了吗?哦,他错在眼瞎心盲喜欢上了渣男。而更悲惨的是这孩子处在一个充满渣渣的环境。错的是环境,错的是环境,错的是环境。为他提供再多意见及求助资源,也无法减少与抵挡众人对他持续的恶意攻击。而家长能够做的或许很困难,其实也可以很简单,就是全心全意的支持与陪伴,不抢在外人之前质疑他、批评他,甚至扬言要"改变"他、"治愈"他,这样就够了,真的。多少人盼了那么久都没得到这份简单;又有多少人想都没想就直接过关。-----------------------------------------想起了黑暗往事容易失眠。愿各位都能好眠。
遇到此类问题首先应当做的是与校方交涉,一个老师面对自己的学生被欺凌的时候居然说出了一句"毕竟你孩子是同性恋"这样的话实在令人震惊,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保存证据,比如说老师讲话的录音,孩子受伤的照片之类的,然后像教育主管部门投诉,如果投诉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话要依法像人民法院起诉校方。同时还可以像公益组织求助,比如说中国同性恋亲友会之类的。
自强。。。
再过十年这样的情况应该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了吧,因为那时候社会的主要发声的(女性)群体(大多数)都是被腐文化熏陶长大的。虽然还是有少数奇葩女性秉持着“能不能接受全看脸”的观点,但是大部分人应该都是会尊重和支持的。私以为这种亚文化对推动社会平等的贡献真的不容忽视。等等我为什么在刷知乎快去写essay啊混蛋
这个问题,我明年回答你们。我会给出一个漂亮的答案。
很多人从道德角度出发去讨论怎么样反歧视,世界应该是怎样,但现在不是理想的样子,而个体改变世界的可能微乎其微。当我看着我的儿子时,如果他是同性恋,我内心也会很恐慌。不去讨论恐慌对不对,或者来源自哪里。我想大部分人跟我想法类似。就是一方面认同同性恋者应有尊严,一方面从内心不认同他们。同时因猎奇的心理,也会开他们玩笑。如果一个同性恋者能放宽心,期待别人理性看待他的同时,自己也理性看待别人的异样眼光。以自信来打动周围的普通人。以强硬态度来回击那些恶意攻击者。而这种理性,自信,强硬,来自于他的父母同伴的充分的爱和理解。作为父母,如果不是同为同性恋,那么一方面内心有抗拒,一方面还要全心付出,其付出的痛苦真是应了那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于做不到的父母,也是人之常情。有回答说,母亲说你要是同性恋我就去上吊。她要真知道了很可能未必会。但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这痛苦并不来源于周围人,有些回答把所有的恶都归于周围人的责任,这只会让他们更孤独,更不受人待见。性取向是命,改变不了。不要以抗争心态去面对。以一个同性恋应该完全平权,或者以西方民主社会已经很文明的标准来要求这个世界,无疑每天都在碰壁,伤的只是自己。就像马路上不文明的车,你咒骂他们还是接受他们,他们也都是这样。标准定的越高,就越痛苦。不如接受这就是个周围人都不开化的世界。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性取向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