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总结应保持那种心态

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其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心理学探新》1999年01期
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其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摘要】: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卡特尔16PF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二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学习适应性与人格的独立性因子相关显著(P<0.05),与稳定性、有恒性。怀疑性、自律性、紧张性因子相关非常显著(P<0.001),说明学习适应性强的学生具有高稳定性、高有恒性、高独立性、高自律性、低紧张性、低怀疑性和低忧虑性的人格特征。学习适应性与症状自评量表中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偏执、精神病性、总症指数、痛苦水平及阳性数目相关非常显著(P<0.01、P<0.001),与强迫相关显著(P<0.05),说明学习适应性强的学生无论就总体水平,还是具体指标上,其心理健康水平均较好。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444【正文快照】:
一、引育适应与发展被视为人生发展的两个基本课题。适应意味着个体通过不断的身心调整,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和谐的状态,并有效地完成某些任务。这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是个体学习的结果。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适应不良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国外研究显示,约有2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梅,黎明;[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葛明贵;余益兵;邢彩霞;;[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潘谊清;;[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陈肖生;[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3期
林国珍;徐旭东;任致群;金武官;沈翔慧;史以珏;;[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0年03期
田澜,张小菊;[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周炎根;桑青松;;[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张疆勤;;[J];农业网络信息;2007年03期
张丽华;张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陈钢;龙欢;马佳;唐娟;;[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S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澜;[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孙天威;[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李艳平;[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张莉;[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程俊卫;[D];郑州大学;2006年
王华容;[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石常秀;[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斯日古楞;[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林国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谢海;[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胜利;[J];心理学报;1994年02期
戴梅竞,刘新军,李娟,桑志芹,王成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蔡勇;;[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殷世东;[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刘玉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李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耿德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顾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华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陈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余学忠;[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王克永,蔡春岚,周晓琴,胡艳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甘国平;;[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张骞;张大均;江琦;;[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王丽萍;;[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黄辛;;[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胡婉媚;王洪明;;[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邰丽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史爱忠;王春花;;[A];山西省行为科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选集(年度)[C];2003年
余玲;史绍蓉;王步标;郭炳存;;[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易正辉;;[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周静;;[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善良;[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姚静;[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赵建华;[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邹玉玲;[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甄志平;[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赵娟;[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苏德;[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徐浙宁;[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叶丽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侯新杰;[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吉云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陆伟骥;[D];苏州大学;2010年
俞远光;[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康午生;[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谭静;[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李英翠;[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魏峰;[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王浩;[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范丽恒;[D];河南大学;2001年
戴风明;[D];扬州大学;200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永胜;;[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葛明贵,余益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葛明贵,杨永平;[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周学荣,张毅;[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张丽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扶长青;;[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商佳音;甘怡群;;[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方怀胜;[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聂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袁桂林;[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婵;盖笑松;尹丽娜;;[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陈树林;;[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边玉芳;[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聂衍刚;[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席居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郭成;[D];西南大学;2006年
江琦;[D];西南大学;2006年
周亚娟;[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宇颂;[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杨志红;[D];苏州大学;2001年
刘衍玲;[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李文权;[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舒敏熠;[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王滔;[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田澜;[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施江玉;[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吴晓玲;[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杨瑾;[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竞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洪祥生;刘盛峰;毕磊;朱祖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王玲;;[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杨莉莉;李爽;;[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高桥;;[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刘印;何凤云;曹玉凤;;[J];长春医学;2010年04期
林瑞金;;[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刘宁静;;[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8期
曾天德;潘小焮;周艳希;;[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4期
石勤;王秀彦;晋媛媛;王立勇;;[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丽丽;衣伟婧;王倩倩;杜宇;刘兵;;[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杨迪禹;;[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王玉江;;[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王华容;谭顶良;田野;;[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程韧;平子良;;[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李梅;陈亚飞;;[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张美艳;佟月华;;[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琦;[D];西南大学;2006年
史慧颖;[D];西南大学;2007年
解迎刚;[D];北京科技大学;2007年
郝兴伟;[D];山东大学;2007年
张劲梅;[D];西南大学;2008年
程建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李佳川;[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孙丽璐;[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郑秋芳;[D];苏州大学;2010年
富伟丽;[D];苏州大学;2010年
冯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赵倩;[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黄祥风;[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陶媛;[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高婷;[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胡善姣;[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王利敏;[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征宇;;[J];上海精神医学;1984年02期
金华,吴文源,张明园;[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年05期
赵靖平,沈其杰,郑延平;[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年02期
张瑶,宋维真,张宗卫,郭艳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年02期
季建林,夏镇夷,徐俊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年03期
连长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年03期
单怀海,严和骏,樊彬;[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米豆豆;;[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7期
梦娜;;[J];大众心理学;2004年11期
;[J];科协论坛;2005年04期
李新华;李理;;[J];大众心理学;2006年12期
陈祖玉;[J];中小学管理;1995年09期
艾桃桃;欧阳明昆;雷湘竹;;[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年03期
;[J];科学大观园;2011年13期
曾祥;;[J];大众心理学;2007年08期
田芳;姚本先;;[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李佳;;[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原军超;;[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苗军芙;万梅红;;[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梁三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姜祥智;;[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任宇;石岩;;[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孟祥辉;张晓雁;应丹君;;[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郭庆科;;[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周超;孟祥辉;张洪彩;;[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孙丽娟;;[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张美艳;佟月华;;[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常州市武进区周家巷小学
钱国芬;[N];江苏教育报;2011年
郝成涛 田鹏;[N];科技日报;2010年
朱本浩;[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贾晓燕;[N];济宁日报;2009年
田鹏 特约记者
郝成涛;[N];解放军报;2010年
王宗;[N];青海日报;2001年
刘振峰 周流沙;[N];人民武警;2008年
作者单位:南通团市委办公室;[N];南通日报;2005年
姜岩;[N];长白山日报;2005年
赵彤;[N];长春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艳芬;[D];西南大学;2011年
杨海;[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李逸龙;[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许明智;[D];中南大学;2003年
李铀;[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梅松丽;[D];吉林大学;2008年
杨剑;[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张爱莲;[D];西南大学;2011年
田录梅;[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高宏杰;[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雷涛;[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刘晓芹;[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梁世钟;[D];苏州大学;2007年
张美艳;[D];济南大学;2010年
杨满云;[D];西南大学;2008年
魏艳哲;[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郭慧萍;[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韩贵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刘怡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张新风;[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的位置:&&&&&&&&&正文
中学生成长的心理需要
&& 15:34【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青春期,是学生的基本行为习惯、性格、意志和品质形成的最关键阶段,国外有学者比喻这一阶段是“骚动、矛盾、动荡、暴风雨式的时期”。作为教育者,当教书育人,育其心智,育其才德。
  对青少年要靠心灵感染,靠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适时地给学生日后登高攀远补充心灵钙质。总而言之,学生成长的需要就是教育者的第一需要。
  一、学生成长需要――学会学习
  根据学习需要和自身的特点,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会运用学习策略、学会管理学习时间、学会自我调控学习行为等训练。
  1、 学会运用“计划和优化学习过程”学习策略
  第一步,将学习过程四环节及要求简单表述:
  (1)课前预习―――持之以恒;
  (2)课堂学习―――专心致志;
  (3)巩固复习―――及时经常;
  (4)作业练习―――认真仔细。
  这四个环节构成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小循环,一个小循环就是一个周期。如果学生能够按照这个周期来学习,就能使知识被理解、消化、掌握、运用,并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第二步,通过自我测试的方式,了解自己掌握四环节的情况。
  第三步,指导学生明确四环节学习习惯的要求,了解每种学习习惯的行动目标:
  1)预习习惯。选择方法,巧排时间,通读教材,把握复习,找出重点,提出疑问,做好记录,适当练习;
  2)听课习惯。迅速准备,目标准确,专心听讲,跟踪思路,积极思考,敢于提问,要点记录,总结消化;
  3)复习习惯。及时抓紧,系统回顾,追踪记忆,讲究方法,先密后疏,巩固理解,把握关键,查漏补缺;
  4)作业习惯。及时复习,准备充分,任务明确,按部就班,排除干扰,解题讲究,整洁规范,认真检查。
  学生明确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行动目标后,最困难的是要将目标转化为行动,教会学生如何合理设定学习时间表。
  2、 学会运筹学习时间
  日革命前辈董必武专门为写了一首“惜时诗”:“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曰‘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它告诫中学生,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很有限的,应加以充分利用,促使自己成才。
  珍惜时间、运筹时间要把握“三要素”。
  第一要素是善于安排时间:即一要学会利用精力最好的时间来干最重要的事,二要学会安排什么时间最适合做什么事;
  第二要素是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即一计划要符合实际,二计划要时间安排清晰,三计划要目标明确;
  第三要素是做到当日事当日毕:即一要制定周计划表,每天自省一遍,二要设定每项学习任务的完成时间,并限定自己如期结束,三要专心致志,在指定时间内有效学习,四要留有时间余地,给自己以机动。
  学生每半天做一次时间规划,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分开安排;其次,一段时间(一天、或一周)后要做时间反思,自问时间的运用是否得当、有价值。尤其是在经常拖延或觉得不起劲时,更要好好反省时间管理上出了什么问题,如太忙、太累、多管闲事、贪心、与人不合、身体不适……一定要彻底解决,从根治起。
  总之,要训练学生成为有时间观念的人,做到准时、专注。
  3、 学会自我调控
  学习行为对于学生来说,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是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调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些学生经常踌躇满志地订计划,不到两天,就把计划抛到九霄云外,过几天意识到了自己的放纵,又重新开始订计划,再坚持两天,又把计划抛到脑后。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把计划一直坚持下去,直到目标的实现呢?问题的关键就是增强学生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即自控力。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弱的自控力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对于应该做的事情,或者已经计划好要做的事情,总是不能启动,或者启动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就放弃了,这时需要的就是坚持良好行为的自控力;另一种是自己感觉不应该做的事情,或者对自己无意义的事情,如一味的上网、游戏等,却总是放不下一直地做,这时候需要提高的是使行为消止的自控力。帮助学生坚持良好的行为,阻止不该发生的错误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控力。
  第一、寻找榜样,体验紧迫感。
  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周围的同学中找一个榜样,寻找他在学习中的表现能对你形成压力的感觉,而你在体验不如人家的焦虑中,采取不断靠近他的行动,形成一种积极的驱动力。
  第二,宏伟目标的制定。
  体验了焦虑,就要制定目标,这个目标不管多宏伟都没有关系。比如,制订目标:语文780分、数学700分、英语772分、历史与社会790分、科学710分,总分达830分以上。这就是促使你锲而不舍的动力。
  第三,近期目标和计划制定。
  小步伐前进,体验成功感,促进自我效能。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制定一个目标计划,具体解决一个自己想要尽快解决的问题。这个计划一定要尽量详细,尽量充实,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第四,积极暗示。
  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感觉是在进行一场自己的自控力与自己的惰性之间的斗争。当惰性袭来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跨出第一步”,自控力就会得到增强,惰性自然就会减少。
  第五,寻找合作伙伴,相互监督。
  一旦伙伴中有一个想偷懒,另一个可以提醒,这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合作伙伴的效用。
  第六,远离有利于使自己放弃目标的伙伴,比如电脑、电视、VCD以及床铺、零食、聊天等。
  二、学生成长需要――学会做人
  步入阶段的学生,在成长中不同程度地都有烦恼,集中体现为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三大心理矛盾,于是,帮助学生化解心理矛盾,完成一个由克服“成长烦恼”到“自我觉醒”的成熟过程,就是我们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过程,此过程也基本是在“交流本”中实现的。
  1、 让学生充满自信心
  一个人能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充满信心,也就能坦坦荡荡面对人生,以自己的内在力量应付外界的压力、自身的烦恼了。不过,自信不是自大,不是自傲,更不是空想,它是建立在勤奋学习和反复实践基础之上的。在训导学生建立自信心时,要求学生反复实践以下各法:
  (1)成功体验法。
  在“交流本”上,有一个“今日闪光点”栏目,学生每天在此栏里记下一件对自己来说可以增强自信的事,这件事不一定“意义”很大,只要是对你自己算是成功,有所突破就行。“今日闪光点”栏目相当于学生的“成功簿”,它将学生每日的积极努力都积累起来并具体显现化,使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阶段性成果”,从而增加自信。平时某些行动看起来“意义不大”,然而一旦它有了成功的结果,就可能裂变出一个更大的动机和更强有力的行动来。可以想象,一旦你坚持认真记录自己的“今日闪光点”,你一定会以实际行动去设法充实它,让它成为积累驾驭人生的“成绩记录”,成功脚印清晰可见。
  (2)标语立志法。
  经常可以在学校、教室里看到各种各样的校训、班训,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鼓舞信心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在“交流本”第一页除了写上醒目的座右铭外,每天学生还要读懂“今日诵读”栏目里的内容。有的学生借助这些栏目改掉了一些不良习惯。比如阳阳从起就养成了上课讲话的坏习惯,他想改但总是改不掉。自从给自己定了“一天进一步”的座右铭后,他力争每天进步一点,慢慢的坏习惯被克服了,自己也感觉开心了。
  (3)阅读传记法。
  一般缺乏自信者开始怯于与人交往,通过阅读,与历史或现实中生活的伟人、名人、英雄“交流”,从别人的思想中获得自信心,获得做一个成功者的自信力。有人说,读一本好书有如与一位好人进行一次有意义的谈话。因此,阅读传记法不失为提高自信心的一种好方法。在使用此法时,我们要求学生:一要养成阅读优秀传记作品的习惯;二要坚持做读书笔记,将重要的心灵感悟立即记录下来,并付诸行动。
  (4)快步行走法。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姿势和行为其实就是心智活动的结果。一个低头弓背、无精打采、走路缓慢的人,一看就知道缺乏自信。不妨抬头挺胸,将走路的速度加快25%,这样无形之中会提高自信。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做一个加快步子的计划,在每天往返的上学路上,训练自己把脚步每天加快一点,既增强自信,又克服了以往边走边玩的不良习惯。
  2、学做情绪的主人
  处于多风多雨时节的少男少女,经常会经历情绪波动或感情骚动。其实,“情绪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处理情绪才是问题”。学生在受挫折后,情绪变化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不是让他们不产生情绪,而是教给他们如何疏导不适的情绪。教给学生缓解和处理各种情绪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情绪智能的有效途径。
  第一,学会制作情绪“蛋糕”。首先,将自己近一周的情绪感受进行分类,在每类下边注明它占据了自己近一周里的多少时间;然后切出一个情绪“蛋糕”,明确表示出一周情绪情况;接着学生对自己情绪变化进行分析,哪一类情绪在本周内占主导地位,及时进行调节。
  第二,学会自我调控情绪。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疏导学生情绪的办法有两类:一类是通过“拓宽胸怀”、“增强适应能力”、“转换心情”、“请人疏导”、“自知之明”、“助人为乐”等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保持乐观心态,“做自己情绪的主宰”,从而对情绪实施有效调节;二类是结合如何“控制无益的愤怒”、“摆脱徒劳的忧虑”、“消除无谓的懊悔”、“驱散嫉妒的阴云”等出现的情绪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消极情绪产生的缘由以及危害,及时予以消释或克服。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常用的方法有十条,并编成“顺口溜”便于学生记忆,它们是:强制压抑、转移回避、合理宣泄、幽默解嘲、自我安慰、理解宽容、激励进取、调整目标、改变认识、助人奉献。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情绪调节的关键是主动及时,只有立即行动起来,你才会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把握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分享到 
延伸阅读:
本文转载地址:
初一辅导课程300元/门
初二辅导课程300元/门
初三辅导课程300元/门
特别说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小学教育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华杯赛:|||
高中: | |
高考精品课程: |教师应重视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00.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5页¥3.002页¥1.002页¥1.001页¥0.504页¥3.00 5页¥3.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教师应重视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应用文-调查报告]-论文吧 >
>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我们于1999年3月~5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具体目标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二、调查结果分析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1.教育价值观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2.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3.学习习需求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4.学习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4.家庭教育的影响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5.学校教育的影响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6.教师的影响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本文所研究的学习心理是指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习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产出的期望。参考文献1王善迈、杜育红、刘远新《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载《教育研究》,1998.6。2刘国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若干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5。3贺银瑞:《关于当前学校心理辅导的若干思考》,载《教育研究》,19981。4覃章成:《中国的“三农”问题与农村职业高中发展研究》,载《湖北省职教学会农村职教专业委员会1997年年会论文》。5.覃章成《农村职高生的专业需求与教学需要的问卷报告》,载《农业高教研究》,19981。6M?P?托达罗:《第三世界经济发展》,452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作者:湖北省长阳县渔峡口镇第二初级中学 覃章成热门分类推荐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生学习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