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学习习?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反复思考的问题。相信所有家长都主动或被动回答过,而其中99%的人对自己的答案不甚满意。
我们回答得不好,那是因为我们想的还不够清楚,不够深刻,不够全面。想把小家伙说得心服口服,可不是那么容易。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答案很丰富,学习的理由其实很充分。今天先从近处谈起,谈谈学习的必要性。
像世界上所有物种一样,人类也要尊从“物竞天择”的规律。生存在现代丛林世界里,竞争是必然的,无法回避,唯一的应对之计就是拼命让自己强大起来,让自己赢得一次又一次竞争。
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让我们越来越感受不到竞争威胁。但仔细思考一下,这种威胁其实一直存在,局面甚至越来越恶劣。因为人类的贪婪和无节制,这个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差。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在不断下降,而人的本性是贪婪的,谁都想夺占一点,争夺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不一定靠武力,不一定很直接。最终,谁的本事大,谁拥有的资源就多,谁的日子就过的舒坦。
今天的中国,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已经成为稀缺性资源了,但是在另一些地方——比如欧洲、北美、澳洲——环境好得令人发指。谁都想呼吸清新的空气,喝着可以直接饮用的自来水,每天都可以看到太阳,但是,没本事,你就去不了。
想适彼乐土,要么作为学霸留洋,要么作为土豪移民,这似乎都不太容易。于是,有人退而求其次,就呆在中国也挺好的,雾霾就雾霾吧,十几亿人都在吸着呢。但是这十几亿人,跟你共苦遭罪,可没想着跟你同甘啊,也许有一天,连这口雾霾也要给你抢走。好工作就那么多,好姑娘就那么多,谁有本事就是谁的。
所以,这个世界永远是狼多肉少,谁有本事谁吃肉。本事从哪里来?爹妈给不了你。爹妈再有本事,是他们自己的,你的本事,只能靠你自己去学,去练。
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类已经进入了继蒸汽机、电力技术之后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时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技术进步给人类带来福祉,更带来挑战。时代的列车呼啸来去,个人的发展如果跟不上时代,就会被无情地抛在后面,不但享受不到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反而沦落为时代的弃儿。现在40岁的人,如果不能熟练使用电脑,就只能从事一些相对低端的简单工作,这部分人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同理,现在20岁的年轻人,如果对电脑编程一无所知,以后也将被社会淘汰。所以,必须学习,持续学习,才能保持前进速度,不被拉下。
信息时代的另一个深刻变化,就是知识变现变得更加容易,向上级阶层流动成还很有机会。互联网的长尾效应,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只要有一技特长,有足够的知识和智慧,真正的人才很难被埋没。无论全球还是中国,高收入阶层甚至富豪榜中,靠知识、智慧和新技术致富的比比皆是,这是人类社会的希望,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希望所在。只要努力学习,你也有可能。
以上大道理,作为家长应该可以接受,因为有切身感受。但是生活在两点一线的孩子,听起来也许觉得很遥远,因为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太少太少。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如果他们仍然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面,那么学习只能是一件遭父母强制的苦差事。怎么办?
一要抬头看,看宏观。看世界,看历史,看得更宽,更远。要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今后的人生中,他将面临哪些挑战,需要自己解决哪些问题。也要知道我们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一个什么阶段,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个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什么责任。这样,他才会有一点点责任感,一点点紧迫感。
二要低头看,看微观。看看身边的人,看成功者,看别人为什么成功;看失意者,看他们是如何沦落。这样,他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才会切实感受到生存的压力,感受到人生的希望,知道自己该向哪里去。
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然后,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原创文章 欢迎留言 欢迎转发
欢迎关注本订阅号:erbanyuwen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和终生学习?_人民时政_人民论坛网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和终生学习?
读书和终生学习,是我们每个人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自己的知识、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径。
如果你想获得想要的东西,那就得让自己配得上它。信任,成功和钦佩都是靠努力获得的。&&& 查理&芒格
成功的人与读书和终身学习形影不离
柴犬叔叔最近看了一部感触颇深的记录片&&《Becoming Warrent Buffett》(成为沃伦&巴菲特)。
这是HBO今年拍摄的关于巴菲特最新的纪录片,是目前为止我觉得拍的最好,也是最接近他真实生活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里,巴菲特坦然褪去自己身上众多的光环,展露了的自己最真实一面。影片里的大部分镜头,都献给了巴菲特的家人,回忆他的过去,以及记录平常的生活。
比如说巴菲特每天早上上班时,会开车路过麦当劳买一份早餐,带到办公室后享用。他的桌子上也一定摆放着一杯他钟爱一生的可口可乐。
他在上班路上打趣的说道:& 如果今天公司股票价格涨了,我就买4块2的套餐;如果股价不好,哈,那我就买3块8的& 。
一个人一生如果想要获得过人的成就,注定与读书和终生学习形影不离。
看着纪录片你会发现,即使是如巴菲特这样遥不可及的投资大师和世界首富,生活中不过也是一个平凡的老人,非常的平易近人,甚至还会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的小毛病。
但是这部纪录片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一个人一生如果想要获得过人的成就,注定与读书和终生学习形影不离。
一生专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
这个品质在巴菲特身上体现到了极致。巴菲特一生致力于学习和研究股票投资,在专注学习这一件事情上他极为专注。
他从小就开始阅读和学习所有与股票投资相关的书籍。在他读遍了父亲所有的收藏后,他来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在书本的海洋里求知若渴的阅读。
每个人终其一生,只需要专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
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获得了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同时也是著名的价值投资大师 Benjamin Grahham (本杰明&格雷厄姆)学习的机会,成为了他的学生。
因为一生勤奋和专注的学习,巴菲特成为了目前美国历史上在股票投资这个领域,最有知识和经验的人,并收获了巨大的财富。
而真实生活中的他,在其他的事情上却非常的愚笨,甚至连厨房的厨具都分不清楚。他也自嘲自己运气太好,娶到了一个贤惠的太太,让他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不用一辈子吃麦当劳。
巴菲特说每个人终其一生,只需要专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而终生读书和学习,更是巴菲特坚持了一生的习惯和信仰。
他每天会按时起床,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新闻、财报和书籍。
巴菲特每天绝大多数的时光,都是独自一人的在自己的书房或者办公室静静的度过的。
他每天会按时起床,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新闻、财报和书籍。他的办公室没有电脑,没有智能手机,只有身后书架上的书籍,和一桌子摊开的新闻报纸。
而他每天就坐在那里阅读和学习。时光静静流逝,他从年轻人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六十年如一日。
84岁高龄的巴菲特,60年如一日的阅读和学习
成功不仅是枯燥的,还是有点孤独的
关于巴菲特读书之多这一点,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经评价过:
&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终生阅读和学习的巴菲特,即使在84岁的高龄,还掌管着全世界最大的投资公司,保持着敏锐的大脑和思维,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
巴菲特说他不惧怕死亡,他觉得自己这一生度过的无比充实和幸福。他每天都会兴致勃勃的起床,期待着今天发生的新鲜事,对他的工作乐在其中。
那些抱着想快速致富的人,看完这部纪录片可能要失望了。巴菲特并没有提供什么点石成金的致富秘诀。
与之相反,这部纪录片给我们展示的真相是&&成功不仅是枯燥的,甚至还是有点孤独的。
一个人只有严于律己,长年累月的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并且坚持终生读书学习,才能享有随之而来的成功、荣誉和财富。
成为世界首富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捷径,巴菲特只是通过一生的专注和终生学习,达到了现在的高度。
这也是这部纪录片想要传递的信息。
终身学习的回报是不可估量的。
实现终身学习的最佳途径就是阅读
很多人会说,我生活中需要什么知识现学现用不就好了,学习不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工作的么。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终生学习呢?因为功利性学习的范围是非常狭隘的,收获也是非常有限的,但是终生学习的回报却是不可估量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 (Compounded Interest)是这个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那些理解并使用它的人将最终获得巨大的财富。那些不理解它的人会付出巨大代价。
巴菲特就是利用了复利的力量。在管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50年的时间里,他通过复利让每年21.6%的增长,变成了现如今高达 1,826,163% 的资产增值。
而复利的效果不仅可以应用在财富的积累,更体现在知识的积累。
当你在时间的长河中坚持不懈的终身学习,你的知识将会在复利的作用下持续的累积和增长,最终的收获和回报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而实现终生学习的最佳途径,就是阅读大量优秀的书籍。
读书更能够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格
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能够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格。这是甚至比获取知识更要有意义的一件事。
而当你阅读了一定量的优秀书籍后,你会发现历史上很多伟大和成功的人,都有着很多彼此呼应的励志故事,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感受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阅读的你。
读过《富兰克林传》的人都知道,富兰克林借由《穷理查年鉴》传播了许多有用和影响深远的建议。他赞扬的美德包括勤奋、负责和节俭。这位美国开国之父的书籍和观点,在随后的两个世纪里,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
而当你再读到《品格之路》这本书时,你会发现书中写到的影响世界的伟人和思想家&&像是最杰出的美国总统之一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胜利的组织者& 乔治&马歇尔,为终结种族歧视奔走一生的斗士菲利普&伦道夫与贝亚德&拉斯廷&&都或多或少体现了富兰克林倡导的价值观。
书中写到一个故事,揭示了艾森豪威尔自律的行为是如何养成的。他的品行深受他的父亲和他的家庭的影响。
艾森豪威尔的父亲是德国移民后裔,是一个普通的小业主,但是做人做事认真负责,节俭而又自律。因为经历过破产的痛苦,他规定自己和公司的员工每个月必须将薪水的10%存起来,以防范意外情况。要知道那个时候美国家庭的储蓄习惯很糟糕,但是艾森豪威尔的父亲却对资金和储蓄有着严格的自律。
正是靠着这一点,他才让自己的家庭过上了虽然不富裕,但是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也保障了自己孩子和员工的生活。
这种自律的行为深深影响了艾森豪威尔,使他能够通过严于律己晋升为一个严格而又优秀的军官,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美国总统。
博览群书的你会发现,从富兰克林到艾森豪威尔,再到巴菲特,无论他们身处哪个时代,这些成功和伟大的人都有着类似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的共鸣。
一个成功的人的背后必然有一个伟大的人格
当你用心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后,会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一个成功和优秀的人的背后,必然有一个伟大的人格。
而在他们身上那些普世而又优秀的品格,像是勤奋、节俭和自律,会通过书本的传承,耳濡目染的影响着你,在阅读中提高你的心智水平,让你收获更高的人生境界和品格上的财富。
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社会阶级上的固化和差异,并不仅仅是财富上的差距,更多是每个人眼界和选择的不同。
而读书和终生学习,是我们每个人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自己的知识、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径。
我们也许没有办法决定我们出生和阶层,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读书和终生学习,为自己塑造一个优秀的人格,实现个人的提高和阶级的突破。
而一旦拥有了优秀的人格,你会更加坚定一个普世的信念:
&如果你想获得你想要的东西,那就得让自己配得上它。信任,成功和钦佩都是靠努力获得的。&
在这个信念面前,所有投机取巧的捷径和不劳而获的想法都会在你的眼中褪去光芒,衬托出你个人努力的熠熠光辉。
这也许是为什么我们要终生读书和学习的最好答案。(作者:柴犬叔叔)
[责任编辑:张译晟]为什么要学习编程?
Code.org近日拍摄了一部公益广告来呼吁社会各界人民学习码代码。为啥要码好代码呢?答案就在于:好码农可以品尝大厨做的美味佳肴,穿着卫衣在公司里打乒乓,甚至will.i.am都会称你为摇滚明星。
嗯...不过要想享受到这些,你还是得先在硅谷找份工作才行,这才是重点。这段视频中,数名家喻户晓的科技名人纷纷出场,包括扎克伯格,比尔盖茨和其他几名你可能没听说过的大牛们,如Dropbox创始人和一名Facebook的一名工程师。广告的支持者们也包括各行各界的名人,如迈阿密热火队的前球员Chris Bosh,他曾在学校计算机社团参加了一个名为“天才少年”的课后小组。他并不在乎其他人对自己学编程的冷嘲热讽,因为“(我的)一些朋友们都找到工作了”。另一位便是will.i.am,他不仅是一名摇滚明星,还靠销售iphone的摄像机外壳赚了不少钱。当然,他也数次荣获格莱美奖,而且现在恰好在学习编程。
当然,如果你学会码代码并真正成为一名老手,你或许确实可以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大西洋》杂志指出,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计算机编程行业的扩张率比所有行业平均扩张率高出30%,且2010年中位数工资为每年90,000美元。如果你想学的话,Code.org上有免费的教程。虽然并非每个人都需要会编程,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创造出同Facebook般伟大的公司,可连Chris Bosh都喜欢上了写CSS,难道你还不开始行动吗?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给这篇稿打赏,让译者更有动力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13:36:25 :
13:07:12 :
13:04:50 :
13:02:30 :
13:07:02 :
13:08:18 :人为什么要学习?
如果做个随机的街头采访,问一下中小学生模样的孩子,“你为什么上学?学习是为了什么?”估计大多数的孩子会说,“是爸妈让我上学的”,“别人都在学,所以我也学”,“学习是为了考个好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学”这件事,不论是对国家、社会,还是家庭、个人,原本是个非常重要、重大的命题,但是如今却很少有人从根本上思考它,人为什么要学习?
1922年,梁启超先生应苏州学界之邀作了一场演讲,演讲中他向学生们提问:“为什么进学校?”“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而后把自己的主张“为的是学做人”明确告诉听者。他说,“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历史、地理、国文、英语,乃至什么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要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那些件件学得精通,你能够成个人不能成个人,还是另一个问题……如做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
司马迁讲天下的学问无非两大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是我们人跟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通古今之变”,就是来了解我们人类社会,人事的变动、朝代的变动给我们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礼记·学记》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可以说中国人耳熟能详,意思是玉不加琢磨,不能成为器物;人若不学习,亦不会明白“道”。这个道,既是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道理,又是天地的大道和至理。
《大学》还讲格物致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一般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规律而获得知识。”与今日教育现状不同的是:古人认为格物达成致知,却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说白了,致知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真正的次第是: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中间环节,学到知识根本算不得多了不起的事,“学而时习之”才是人间正道,这个“习”说的正是应用和实践,是把“物之理”转化为自身体认的过程,是“文而化之”的过程。如果没有文而化之,那么学习也就成为寻章摘句,工具性和机械性的表面过程。
我们更为熟悉的《论语》,其中有15章、66次提到“学”字。这个数据充分显示出孔子对“学”的重视程度。孔子强调“学”,最终诉求并不是知识性的各种学识,更重要的是对人修养、德行的提升,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实践“仁”和“礼”。子夏曾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其中正是强调人要重视品德、孝和信,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可以做到这三点,就算是学习过了。以夫子的眼光看来,个人品质修养比所谓的学识渊博重要多了。
写《朱子家训》的朱用纯曾经也讲到,一个人读书之前是这个样,读书之后还是这个样,那就等于没有读书。所以说读书的第一个目的是学道,是完善自己。
关于为学的实践意义,荀子在《劝学篇》中阐释得非常充分,“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君子之学从耳朵里听进去,要把它留在心里,然后还要把它体现到行动中去,他的四肢和他的动静,一言一行,因此他说的话他做的事,都可以成为人们的榜样。反过来,小人之学,是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这样的学问怎么能够使得他的七尺之躯完美呢?所以他接着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君子希望完美其身,而小人之学不过是交易用的,所以他耳朵里听进去嘴里就说出来了,只不过是一个贩卖,对完美他的七尺之躯一点儿没有用处的。所以为己之学就是来完善自己的,完善的途径就是读书和学习。
反问今人,我们的学习都是为人还是为己?为了满足自己的名利需求,那不是为己,为己之学完全是自己对人格修养的要求,是为了自己人格的不断完善,最终止于至善;而为人,就是做给人看,沽名钓誉,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做秀。当然,学习在当今也早已成为了现实就业、加薪的敲门砖,诸如英语的考级证书、会计师证书、律师证等,无不在此类。所谓实践,也早已沦为了营生之实践,而非古人修身成“大人”之实践。
关于怎样的人才是“大人”,孟子和学生公都子有一段对话,可以说是点明了问题的根本:公都子问曰:“均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均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学习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成为“大人”,让人可以跟随心的方向而不是跟随物质欲望沉浮不定。学习,就是要“求其放心而已矣”,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根柢的人,这个根柢,就是德行。
如今,有太多人早已不知为何要学习,从家庭到学校,聚焦的都是孩子的分数、一年一年的升学率和优秀率。当我们回望到中国古人对于“为学”的深刻理解和认知,我们的孩子才能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车凤;标题有改动,转载请注明】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为什么要学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