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个远古图有御龙在天60技能书书拿吗?我还差40点...

远古神兽,张伯伦究竟有多牛逼!张伯伦:我自己都不知道!远古神兽,张伯伦究竟有多牛逼!张伯伦:我自己都不知道!昂那些事百家号威尔特·张伯伦曾效力于NBA的费城/旧金山勇士队(金州勇士队)、费城76人队和洛杉矶湖人队;毕业于堪萨斯大学,在NBA打球之前曾在哈林篮球队效力,被认为是NBA历史上具有统治力的球员之一。要说张大帅的成绩,不仅仅是优秀那么简单,简直就是恐怖!今天小编只罗列一些得分数据。单场100分,NBA历史第一; 单赛季场均得分50.36分(61-62赛季);单赛季15场60+(61-62赛季);连续7场50+;连续14场40+;连续33场35+;连续65场30+;连续126场20+。生涯末期张伯伦还只是不想得分,专注于篮板,所以得分有所下降,但是对于张伯伦而言,砍分真的是如砍瓜切菜!好了,更多NBA趣闻,欢迎关注小编!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昂那些事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走过拼过努力过,为了美好生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p&可笑啊可笑。&/p&&p&是,北宋经济、科技确实发达,可是北宋没有军队,试问在没有法律的世界里,一个富豪和一个混混谁强?&/p&&p&我就不说满清和女真没有联系的事了,满清打爆了名将辈出的大萌?告诉你,大萌输就输在没有像样的名将。没有农民军的内乱,大萌吊打满清绝无问题。&/p&&p&堂堂正正的打,汉族从没有怕过谁。&/p&&p&=========================&/p&&p&回到主题,东亚古代第一战斗民族非汉族莫属。&/p&&p&李牧、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p&&p&西汉班定远,长平侯,冠军侯,硬生生将匈奴分成两股,要么做我儿子,要么给我滚。&/p&&p&答主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8fadad442fcf445a6677ea& data-hash=&8fadad442fcf445a6677ea& data-hovercard=&p$b$8fadad442fcf445a6677ea&&@长生天&/a& 说匈奴没有掌握冶铁技术,确是有这个原因,那我们来一次公平比较。&/p&&p&两晋南北朝时期,五胡已经掌握冶铁技,现在来比较可以了吧。&/p&&p&祖逖北伐,桓温北伐,虽然最终都失败,可是失败的原因都是东晋内部问题。&/p&&p&接下来高能,&b&中国历史上最能打的军队,没有之一,是北府军&/b&。&/p&&p&你要是说淝水之战8万北府军力克87万大秦天王的军队是因为前秦内部不统一。&/p&&p&那刘裕带领的北府军战斗力之强悍简直可以用变态来形容,以少胜多灭后秦,南燕;以2700北府军步兵打爆3W北魏铁骑精锐的战绩。&/p&&p&到这里就够了,我就不说你看不起的大萌的常遇春,蓝玉,朱棣咯。&/p&&p&&/p&&p&&/p&
可笑啊可笑。是,北宋经济、科技确实发达,可是北宋没有军队,试问在没有法律的世界里,一个富豪和一个混混谁强?我就不说满清和女真没有联系的事了,满清打爆了名将辈出的大萌?告诉你,大萌输就输在没有像样的名将。没有农民军的内乱,大萌吊打满清绝无问…
先斩后奏的上了知乎日报,有一种被知乎坑了的感觉……痛并快乐着……果然贱人就是矫情呀……&br&阅前提醒:本文旨在提供一种相对较新的看待历史的角度,不算是严格的考究文。重点是历史推演的内在逻辑,写的也比较随意,细究起来,肯定是有很多细节上的硬伤……轻拍,谢谢……&br&----------------------------------------------------------------------------------------------------------------------------------------&br& 看到&a data-hash=&90fd1f33fcb12078a8ffb5& href=&//www.zhihu.com/people/90fd1f33fcb12078a8ffb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Sai.L& data-hovercard=&p$b$90fd1f33fcb12078a8ffb5&&@Sai.L&/a& 的反对意见,个人表示很诧异呀……看了之后,我表示更奇怪了呀,干嘛反对呀……难道我们不是讲的同一个东西么?&br&我的重点在于讲,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大一统(中央集权……),从文化根源上进行分析,辅以一些简单的地缘观点……&br&兄弟你的重点在于中央集权具体对资源整合的方式,以及后期制度上的一些劣势,这个我的回答也有少许提到,但跟你提的观点并不冲突呀……论证角度不一样而已……&br&何来反对之说呢?&br&----------------------------------------------------------------------------------------------------------------------------------------&br&有一种划分游牧民族的方法,说世界有三大古游牧民族:蒙古系(阿尔泰系),闪米特系, 印欧系(雅利安系)。&br&这种观点认为这三个古游牧民族塑造了当前整个世界,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看看当前世界的各民族分布,很容易发现,蒙古阿尔泰系广泛分布于东北亚,中亚一带;闪米特系广泛分布于北非,中东一带;印欧系的分布则更加广泛,欧洲,北亚,印度(南亚),美洲。但,很明显可以发现,在世界岛这个舞台上,有一大片肥沃的土地没有被上述的游牧民族占领,那就是华夏文明所在的东亚地区!&br&&br&为什么蒙古战斗民族没有真正征服就在它旁边的这个华夏农耕文明呢?&br&看看其他两个,闪米特征服了包括古埃及,苏美尔在内的古文明,从阿拉伯半岛拓展到当前的北非,中东;源于中亚乌拉尔山脉附近的印欧系东支的雅利安人则征服了古印度,至今仍然是印度的统治者,印欧系西支的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拉丁人则统治了欧洲,北亚,当前的美洲……&br&而蒙古高原的战斗民族,想要染指东亚,却只能望着长城表示压力很大,即使侥幸入主中原,要么被同化,要么被驱逐。始终难以长久的占有这片肥沃的土地,为什么呢?&br&&br&难道是因为蒙古高原的战斗民族战斗力很弱么?&br&&br&比较这几个游牧民族的战斗力,我们会发现,发源自蒙古高原的战斗民族显然不是三者中的弱者,无论是huns西迁带来的的上帝之鞭,蒙古大帝国横扫欧亚大陆,还是突厥系奥斯曼土耳其大帝国,虽然来自不同的时代,但都曾有碾压闪米特系和印欧系的战绩。&br&&br&显然,蒙古高原的战斗民族没能征服东亚华夏农耕文明不是因为它的战斗力弱。蒙古高原的战斗民族战斗力强大到碾压闪米特系和印欧系,反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因为靠近华夏文明,能够从这里汲取农耕文明先进的战争机械和手段,因为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华夏文明是领先于西方文明的。&br&&br&其实从匈奴人西征,蒙古人西征来看,有很大程度是因为东亚的这个农耕文明太难啃了,只能换个方向,不得不向中亚丘陵地带扩散……&br&&br&客观来说,在古典时期,农耕文明从战斗能力来看,是先天性的落后于游牧民族的。&br&游牧民族的优势在于,财富(马)可以直接变换成战斗力,而拥有更多的财富的农耕文明的财富则大多沉积在土地,不能变成战斗力。&br&同时游牧民族拥有强大的机动性,在战争中往往握有战争的主动权,农耕民族则相对被动。&br&华夏这个独特的农耕文明能够在与强大游牧民族的战斗中,保持独立。甚至早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战国时区区一国之力主动出击匈奴,收复黄河两岸之地。中有汉武帝出兵几千里直捣狼居胥山,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后有明成祖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br&有人认为地缘防御优势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古埃及和苏美尔确实缺乏地缘优势,身处四战之地,这个观点能站住脚,但对华夏文明而言,这个观点就很值得商榷了,因为我们的老邻居,印度,跟我们有类似的地缘防御优势,甚至比我们更具优势!&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316f4a18ca1_b.jpg& data-rawwidth=&899& data-rawheight=&5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316f4a18ca1_r.jpg&&&/figure&【本图出自:地缘看世界】&br&上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中国有来自北方,东北,西方的威胁,印度也有来自西北方向(伊朗高原)的威胁,但这两个文明的走向是截然不同的,印度被来自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征服,历史上经常被游牧民族入侵成功,文明发源地的印度河流域已经不在境内,而华夏则在蒙古高原的威胁下逐渐壮大。由此可见,地缘的防御性因素并不见是最决定性的因素。&br&&br&那什么因素是更具决定性的因素呢?&br&大一统带来的资源整合能力是华夏能压制敌对游牧民族的直接原因。&br&所以,对华夏文明而言,文化因素可能是超越地缘防御的因素。&br&提到中国文明的延续性就必然提到两个:文字和大一统。&br&文字带来的是统一的表意系统,意味着不同发音的个体可以通过统一的表意系统来交流,比如古典时期的朝鲜,日本,越南语言不同于汉语,但表意系统却都是使用的汉字;而且,汉字字形是比较稳固的,不同于字母文字的易变性,不同时代的人可以通读汉字,因为汉字的变化不大,这带来了良好的延续性和交流的便利性。&br&大一统的理念源于祖先崇拜和家天下,文字成为了大一统的基石,因为有了统一的稳固的文字系统,不同地域的人就不会因为发音不同而缺乏交流,带来隔阂,最后带来难以弥合的文化差异。&br&而大一统则可以让中央王朝集中力量办大事(囧……),比如修筑长城,将农耕文明的财富转化为战斗力,以抵御来自游牧民族的战略优势,转化自己的地缘劣势。&br&大一统和农耕本身带来人口的繁茂和发达的文明,又为中央王朝提供充足的人口资源和战争手段,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力的多寡是衡量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大量的人口资源意味着能创造大量的财富。这就是物质基础。&br&----------------------------------------------------------------------------------------------------------------------------------&br&【说说蒙古高原战斗民族的致命弱点】&br&&br&其实游牧民族相对农耕民族有一项巨大的优势,在于文明的传播融合上,农耕文明事实上是绑定在土地上的,虽然原创能力强,能够创造出灿烂的文化,但地域格局的限制,族群之间却是孤立,缺乏交流的;游牧却与此相反,原创能力弱,但游荡于广大的草原,可以从不同的农耕文明之间学习(具体方法是劫掠……)。&br&也就是说游牧民族事实上可能是“文明”很先进的,因为它可以通过‘借鉴’不同文明之间的精华得以创造出灿烂的文化,比如这一点很厉害的闪米特系,通过征服古埃及,苏美尔,将这些灿烂的文明精华吸收,出现了古巴比伦,犹太文明,后期吸收古希腊,古罗马,基督文明的精华,公元7世纪又创造了更适合游牧民族的灿烂的伊斯兰文明。雅利安系也有吸收古印度文明,诞生了印度教为代表的印度文明(这一支由此转型成了农耕民族),西支引入闪米特的犹太文明,催生了基督文明,可以说在文明史上,这些游牧民族后裔(占领了平原地区之后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会变成农耕民族,继续被游牧欺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有巨大贡献的。(可怜的农耕文明呀,原创无人知……)&br&但我们来看看同属三大古游牧民族的蒙古,这个对比太分明了,蒙古战斗民族战力超群,却没“文化”呀……无论战斗力如何强大,征服全世界,最后都是被同化的命运。&br&&br&按道理来说,挨着古代长期领先世界的华夏文明怎么着也能偷师一些先进的文化吧?怎么和两个小伙伴相差这么远?&br&&br&按照典型的西方中心论的角度来看,华夏文明是个早熟的婴儿(呃,伊斯兰是野蛮的婴儿……)。&br&脱离早熟这个带有西方中心论角度的词语,可以看出,在很早以前,华夏文明就是比较成熟的文明,这个成熟表现在对原始的游牧民族的强大同化能力,唯一避免被同化的方法就是远离华夏文明,不过地缘确实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蒙古高原上的战斗民族,当华夏国力强盛的时候,因为后勤原因,农耕民族的战争方式不适合远征,更何况是从低地攻向高地,另外跑得慢,追不上……种种原因决定了不能将蒙古高原的问题彻底解决……于是战斗的主动权就永远把握住游牧民族手里。农耕文明显得很被动。&br&&br&来自蒙古高原的落后游牧民族,面对比他先进太多的文明,只有几个选择:要么中原国力衰弱,终于进来了,被同化(元之前没有幸免的)……要么国力一般,偶尔能掠个边,侵扰下边关,抢点粮食人口,对文明的发展并无帮助……要么中原国力强盛,进不来,不被同化,但也学不到什么东西……&br&&br&总体来看蒙古高原上的战斗民族能学习的样本太少,学习对象太先进,难以稳固的获得文化独立发展的机会(土地+人口),导致始终不能形成自己的先进文明,到了蒙古帝国时代,西方两小伙伴已经在劫掠其他农耕民族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适合自身的文明体系,不怕被同化了……蒙古大帝国西征带来的不过是将华夏文明先进的技术带往西方,进一步促进了西方文明的大发展……蒙古高原的战斗民族真正形成自己的文化应该是在元朝之后,从原始萨满信仰转投佛教,有了自己的文字……可惜已经太晚了……如果蒙古高原的战斗民族能够早个100年有这样的文明程度,显然就不会在西征中被另外两小伙伴这么容易就同化掉了。&br&&br&虽然蒙古高原的战斗民族很能战斗,但也只能叹息一声,命运弄人,游戏开场对线对手太强,导致始终被压制,种族天赋再强也难以逆天了……&br&归根到底,还是它的对手太逆天,你个农耕文明怎么这么多刺呀……&br&“GM么?我要举报华夏开挂……”&br&“……”&br&------------------------------------------------------------------------------------------------------------------------------------------&br&【华夏文明的优势】&br&&br&虽然相对游牧民族,农耕民族有很多劣势,但也有优势,华夏文明正是将自己的优势做到了极点,才能笑到最后。很多童鞋知道华夏民族的融合能力强,但为什么强呢?&br&开始之前,让我们重温一下游牧民族的优势:&br&1.防守地缘优势。游牧相对于农耕的优势在于防守,游牧民族一般分布在低温高地,农耕一般分布在低地暖温地带。即低地暖温地带的民族没有扩张的动力,环境也无法支撑他们适应的生活方式。&br&2.进攻性优势,因为游牧民族有足够的机动性,也就是财富(马匹)能直接转换成战斗力,再加上足够的战略纵深(草原),使得游牧民族始终保持对农耕的地缘压力。持有战争的主动权。军力强盛则四面出击,军力弱,则远遁大漠。&br&&br&如果游牧将所有的优势都占完了,那有些游牧民族干嘛还变成农耕民族呢?&br&农耕民族的优势:&br&1.稳定的获得粮食,导致单位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远远大于游牧民族的想象。所以农耕民族的人口基数巨大。(生存是人的本能,能稳定的生活,能够养活更多的人这一点对所有人类都是有巨大吸引力的,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文明史中游牧民族老是源源不断的转职成农耕民族)&br&2.稳定的生活必然带来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则能导致地缘优劣势的转变。不过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地缘优劣势的巨大改变得到了火器时代才发生。&br&&br&前面分析华夏文明的巨大优势的时候我们有提到,文字和大一统,前面还不够深入,这里深入一点,争取把问题讲透彻。&br&事实上,没有对比,我们很难理解华夏文字这个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优势,来自蒙古高原的战斗民族老是被同化,我们说是因为它没‘文化’,但这个没文化是因为它很难从华夏学到东西,我们知道,文字和语言系统是文明的基石,没有文字系统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文明,蒙古高原的战斗民族就吃了这个亏。&br&&b&为什么蒙古战斗民族难以形成自己的文明?&/b&,&b&为什么华夏文明的同化能力这么强&/b&,&b&为什么华夏文明大一统?&/b&&br&其根源都是我们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字系统。很多人对欧洲为什么不是大一统,而中国却是大一统表示疑问,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样源于不同的文字系统。&br&&br&欧洲很早就产生了腓尼基表音文字,希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希腊字母文字,拉丁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拉丁文字……很明显可以发现,&b&表音文字就像是一个极为不稳定的基因,在流传的过程中极其容易被借鉴和变易,能够很快帮助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根据自己的口语,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文字系统——与其它周边民族都不相同的文字系统。&/b&形成一套表音文字体系几乎是轻而易举:制造几个该民族所特有的独特的表音字母,根据该民族的发音习惯把口语直接转换成文字即可。这就意味着民族之间的文化隔阂极容易产生,离心力大于向心力,同化也就成了幻想。完全可以想象,如果蒙古高原上的战斗民族很早有这样的学习对象,那它可以在很早的阶段就形成了自己的文明,既有强大的征服力,又有强大的同化力(类似伊斯兰)。&br&&br&再回过头来看华夏文字系统,这是一种表意文字,&b&它极难学习,尤其难以创造。&/b&形成一套完善的表意文字体系需要的时间很长,需要塑造上千个不同方块字体,甚至在较为成熟的文明中,需要上万个形式不同的独立字块;华夏文明的“早熟”正是体现在我们极早的就将这种表意文字系统发展成熟了!我们知道几大古文明(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巴)都有像汉字一样的表意系统,但都没有发展到成熟阶段就被游牧民族淹没在历史的灰烬之中,被取而代之了,它们的文字系统没有流传下来,恰恰证明了表意文字系统太难以被游牧民族学习了。&b&【&/b&此段有借鉴 &a data-hash=&a381ed119af& href=&//www.zhihu.com/people/a381ed119a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苏小蛇& data-hovercard=&p$b$a381ed119af&&@苏小蛇&/a&&b&】&/b&&br&&br&&br&东亚地区的文明中心自然是华夏文明,身处华夏文明周围的落后民族,无论是游牧,还是渔猎,在寻找学习对象的时候,会天然的采用汉字的文字系统(前面有提到,越南,朝鲜,日本都是借用的汉字文字系统),因为这种表意系统很难创造,所以只能全盘拿去,这就使得文字系统是统一的,这是民族融合很重要的一个标志。从这个角度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相对同时代的欧洲有这么大的同化能力了。从这个角度你也可以明白为什么战斗力爆表的蒙古战斗民族在文化上为何如此落后,战争手段和技术上又如此先进的根源了。(学习技术只需要抓些匠人就能解决了……建立文明就不是抓几个人的事情了……)&br&&br&这种文字系统结合夏的家天下,周的祖先崇拜,带来的是必然的大一统观念,而大一统又能彻底整合农耕民族的资源,这体现在大规模建筑上,最好的例子就是郑国渠,都江堰,长城……农耕文明的巨大人口资源得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利用技术的进步逐渐改善自己的地缘劣势。同样大一统带来长期的稳定,在技术发展的初期是有明显优势的。(劣势当然也有,为什么在领先上千年历史之后落后于西方文明……)&br&&br&有童鞋认为华夏民族有强大的耐操性……囧rz……&br&&br&观点是正确的,人口是直接原因,但隐藏在人口因素背后,有一个经常被人忽略的农业因素,值得一提。中国,或者说东亚地区是世界三大农业独立起源地(西亚的大小麦,东亚的大小米,美洲的玉米),而中国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时候,中国就形成了南北两个农业体系。&br&&b&黄河流域的中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一个以种植粟和黍为主要农作物的旱地农业体系(两种小米)。&/b&后来又从西方引进了小麦、大麦。&br&&b&在长江流域呢,形成了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农业体系。&/b&在这个农业体系里家畜也是以猪,水牛为主。&br&&br&这两个农业体系的形成对中国来讲极为重要。为什么?&br&这两个农业体系在两个地方,但两者又紧挨着,就像双子星座似的,拧在一起。北方旱地农业歉收了,南方的水地农业可以做补充;南方水地农业歉收了,北方旱地农业可以做补充。而且这两个农业体系涵盖的地方非常大,这两个大而互补的地方,会起一种什么作用?因为大,它就有一个宽广的基础,而中国周围都还是采集狩猎经济,没有强势文化。即使有一个比较强势的文化来干扰,它这个核心地区也是稳稳当当的。欧洲就不是这样了,尽管有的地方发展程度很高,但它比较脆弱,有一个游牧民族入侵,就会被消灭。(耐操性差……)&br&&br&有童鞋说中国是被游牧民族反复蹂躏的?有这种观想很正常,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处于战略被动的位置,一方面是人对痛苦的回忆格外清晰。事实上你不能将游击队对日军的骚扰认定为对日军的反复蹂躏吧?道理是一样的。也确实有被蹂躏的时候,不过这都是发生在王朝末期,当把这些事件放到几千年历史中的时候,发现这个概率还真的不高呀。基本上跟王朝周期律相吻合,我想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br&&br&事实上,到了当代,我们对游击战术其实也很无奈的,对一个老是骚扰你,不跟你放对,你又追不上的人,和亲很多时候不过是无奈的妥协,当然这背后的文化同化作用也不可小视。&br&------------------------------------------------------------------------------------------------------------------------------------------&br&&br&不知不觉已经一千八百票了……。&br&就这个问题本身,为了弥补一些没说明白的地方,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相对那个三大古游牧来说更严谨一些)。&br&站在较高的维度,从世界历史来看,野蛮人(游牧民族)的入侵,事实上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br&第一个阶段是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200年,这个阶段游牧民族入侵包括但不限于:闪米特人对中东的占据,多利安人对希腊(克里特文明)的侵略,雅利安人对印度的入侵,中国的周朝受到来自犬戎和北狄人的攻击,其他三个农耕文明中心(西亚,地中海沿岸,南亚)基本沦陷,原因是赫梯帝国灭亡后冶铁技术四处传播(我有提到游牧的一大优势在于流动性,学习先进文明的优势上),被游牧民族最先学会,相对大部分农耕的青铜文明而言,铁器之先进无异于领先了整整一个时代。这一时期各个农耕文明被入侵的游牧民族取代。这些游牧民族成了新的农耕民族。中国东周就开始使用铁器,技术上并不比周围的游牧民族落后。中国的农耕文明在这一波中傲然挺立……&br&第二波入侵是新的游牧民族成长起来之后,从公元1~6世纪,技术上的种种限制成为了农业文明无法突破的最高限度,因此在生产率达到上限后,人口增长带来社会的沉重负担,外部的游牧民族逐步定居在帝国的边境并不甘心只是作为奴隶或雇佣军。于是日耳曼人、波斯人、斯拉夫人、维京人、匈奴人、突厥人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这一波的入侵中,中国的大一统优势得以发挥。加上强大的同化能力,基本将入侵的游牧民族同化掉了。不过中东,地中海地区的国家就没这么幸运了。入侵成功,转职为农耕民族。只有阿拉伯这一只神奇的品种,在游牧过程中,吸收各方文明,成功了建立了属于游牧民族的文明体系-伊斯兰。&br&第三波入侵就是来自11世纪之后的蒙古(包括阿尔泰系,之后的突厥系奥斯曼土耳其大帝国),凭着从华夏文明学来的各种高级科技树,加上各帝国体制内存在的问题,使得他们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二庞大的帝国。&br&&br&15世纪之后,海权时代开启,逐渐取代陆权时代的农耕和游牧,农耕和游牧都被碾压……&br&&br&从这角度去解读,你会发现陆权时代就是游牧始终谋求转职为农耕的一个过程。&br&------------------------------------------------------------------------------------------------------------------------------------------&br&最后提下,三大古游牧民族的划分方法不是一种很严谨的分类方式,这里提到只是一种写作的切入方式,huns和匈奴人的关系目前在史学界确实还有争议,本文采信两者有关系。(从史籍描述来看,huns似黄种,似中亚人,应该算是阿尔泰系,黄种,黄白混种都有可能,技术细节不必过于细究,毕竟本文旨在提供一种新的观点,不算是严格的考究文。重点是历史推演的内在逻辑,写的也比较随意,细究起来,肯定是有很多细节上的硬伤,相信专业人士一眼就能看出来,不多说了)&br&阶段性的成果大致就到这里吧,有什么观点和见解,欢迎讨论……&br&啊,先到这吧,好累……【整理下思路,有了好的想法,以后再更新吧……】
先斩后奏的上了知乎日报,有一种被知乎坑了的感觉……痛并快乐着……果然贱人就是矫情呀…… 阅前提醒:本文旨在提供一种相对较新的看待历史的角度,不算是严格的考究文。重点是历史推演的内在逻辑,写的也比较随意,细究起来,肯定是有很多细节上的硬伤……
&p&上面说的都太委婉了,把尚武说成是不怕打仗。笑煞我也。&/p&&p&打仗可是要死人的,这不是讲咱们自己怕不怕死的问题,而是别人死不死的问题。别人不死人的话,你怕不怕死关别人什么事儿?&/p&&br&&p&扬州十日的100年后,朝廷历经四代,通晓诗词歌赋的乾隆皇帝够文明了吧,结果呢?1758年,乾隆平定准格尔手谕:全兴剿灭,不留欲孽。什么意思呢?男人身高超过车轱辘的来一刀,女子孩童终生为奴。&/p&&p&魏源《 圣武记 》:“计数十万户中,先痘死者十之四,继窜入俄罗斯哈萨克者十之二,卒歼于大兵者十之三。除妇孺充赏外,至今惟来降受屯之厄鲁特若干户,编设佐领昂吉,此外数千里间,无瓦剌一毡帐。”&/p&&p&昭梿《啸亭杂录》: 凡山陬水涯,可渔猎资生之地,悉搜剔无遗,时厄鲁特慑我兵威。虽一部有数十百户,莫敢抗者,呼其壮丁出,以次斩戮,寂无一声,并首就死,妇孺悉驱入内地赏军,多死于途中,于是厄鲁特之种类尽矣”。&凡病死者十之三;逃入俄罗斯、哈萨克者十之三,为我兵杀者十之五,数千里内遂无一人。”&/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cf775db0e7ab18f675f9_b.png& data-rawwidth=&705&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cf775db0e7ab18f675f9_r.png&&&/figure&&br&&p&就这样,一个叱咤中亚一百多年的民族就这么没了。&/p&&p&什么?乾隆是满人?那你告诉我,左宗棠、王大胡子是哪儿人啊?&/p&&p&别人拿祖宗的言辞当论据,文人华丽言辞的嘴炮什么时候吓退过别人?没有历史事实,空谈尚武,你有什么底气说“勿谓言之不预也”?&/p&&br&&p&当然,我并不是在挑拨民族矛盾,而是在说大家的传统的认知是有偏差的,出了问题将来是要负责的。大家可以回避一些事情,因为有些事儿做的确实不光彩,但是历史的原委,我们应该抱有怎样的史观,大家是不能刻意回避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807e90abc5ce3d145c3fa9d2df766f5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07e90abc5ce3d145c3fa9d2df766f55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a8ada57bb29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a8ada57bb293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f89bb02a19abc242a59c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f89bb02a19abc242a59ce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97d86cf333dc9ecdb51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97d86cf333dc9ecdb51e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961ce4d5c9dbd923a3b70e21c610788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961ce4d5c9dbd923a3b70e21c6107885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12b98fc1326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12b98fc1326f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5fe90e2cd80c49c73158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55fe90e2cd80c49c73158e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c579ba3bc908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c579ba3bc9086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ec986f7d995526edce6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ec986f7d995526edce6f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96efbcdf054171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96efbcdf0541713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db8cebbe6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db8cebbe6e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fdf510ab3d004c5c65d1ba353e28f0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fdf510ab3d004c5c65d1ba353e28f0c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60fd674f97d17ad6fa32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60fd674f97d17ad6fa32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ca731da16ba2db28f85f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ca731da16ba2db28f85f7_r.jpg&&&/figure&
上面说的都太委婉了,把尚武说成是不怕打仗。笑煞我也。打仗可是要死人的,这不是讲咱们自己怕不怕死的问题,而是别人死不死的问题。别人不死人的话,你怕不怕死关别人什么事儿? 扬州十日的100年后,朝廷历经四代,通晓诗词歌赋的乾隆皇帝够文明了吧,结果…
其实越南人,尤其是北越南人就是土著化的汉人。&br&从Y染色体就能看出来,越南人起码三分之二的父系和汉人是重叠的。这说明这个民族其实过去就是一种典型的南方汉人族群。&br&但是他们在五代的时候正式独立了,因此一体化进程打断了。就像南方的汉语分支是唐末五代分裂造成的一样,越南一千年的独立让他们通过同化其他民族而形成了新的民族。这一点,台湾如果长期独立下去,也会往这方面走,其实从两岸的流行语就能看出,两方的差别越来越大了。&br&&br&另外一个就是地理位置,红河三角洲是块非常肥沃的土壤,所以汉代当地人口就非常多。但问题是红河三角洲和东亚的地理距离非常大,北方前往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四川盆地都非常远。这就导致一旦中原王朝出现大乱,这个远离其他地区中心的边疆地区中心很容易会分离出去成为一个新的政权。如果遇到汉唐或者隋朝,亦或者南朝这样相对更接近更注重红河三角洲的王朝,那么还可以控制住红河三角洲,但是中国后来出现了一个一百年的混乱,和一个军事弱小的宋朝。宋朝不仅军事弱小,而且主要关注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所以交趾地区的力量薄弱以至于差点连广西都独立出去。这几百年的独立和元朝征越失败,让越南人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或者族群意识,这一点越南朝廷和当地士族豪门也是功不可没,为了能够保证独立,他们都是不遗余力的将这种独立意识强化,这就是为何元明清三朝无论如何都无法征服越南的原因。如果用现代中国的方法来统治越南,或许很容易统治他们,可惜华夏外交观是一种有强烈等级意识的思想。对被征服者的横征暴敛让当地豪族有了机会进行分离行为。由于越南的士族在中原王朝很难获得重视,所以当地士族都有很强的独立倾向。&br&&br&最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瘟疫。越南是热带地区,疟疾等热带病非常流行,当地土著因为长期生活而优胜劣汰出了适应这些疾病的方法(但只是相对的,一直到现代以前,东南亚人口一直都不多)。所以对于从进入东亚就是从高原到北方的汉藏人来说,很难适应这种环境。所以即使大规模的移民,能够存活的人也不算很多。最后活下来的,只有那些与当地人通婚的混血。所以越南人才会出现父系接近汉族,而母系几乎就是当地的人的状态。
其实越南人,尤其是北越南人就是土著化的汉人。 从Y染色体就能看出来,越南人起码三分之二的父系和汉人是重叠的。这说明这个民族其实过去就是一种典型的南方汉人族群。 但是他们在五代的时候正式独立了,因此一体化进程打断了。就像南方的汉语分支是唐末五…
南方的物种多样性因素值得注意。&br&&br&北方气候寒冷,生物多样性少。草原民族虽然战斗力彪悍,但是其经济基础是相当薄弱的。遇上旱灾虫灾雪灾,牛羊马一死,黄羊群再不来,这人就真的没别的活路了。冬天到了一家人御寒衣物不够,零下三四十度过一冬那肯定得死人。于是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南下抢劫。等有了甜头,慢慢地不闹灾也抢劫,毕竟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匈奴是比较典型的例子,抢劫杀人要公主,但是从来没说要灭了汉朝——灭了抢谁去?后来有些人觉得,好像灭了汉族政权也不错,正巧这时候中原王朝又半身不遂,这才有五胡乱华,之后慢慢发展成了游牧游猎民族南下,专注灭国一统天下的习惯。&br&&br&南方少数民族,多句住在亚热带地区,物种多样性好,如遇荒年,杀蛇为羹,煮象为饭,虽然生活水平明显下降,但总不至于全寨饿死。加上气候温和,冬天也冻不死人——数年前央视报道南方特困地区,全家人只有一条裤子,这要是在北方早冻成冰棍了,但是在南方却可以活着。搭房子的话,山上的竹子随便拿。温和的气候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抵消了土司们作乱的念头。基本上守着一亩三分地,你不惹我我不惹你就完了。南方土司作乱,一般情况下是中央政府打算深耕当地,结果触怒了山大王的利益。&br&&br&关于南北环境差异多大,推荐大家看看《单挑荒野》,热带亚热带雨林之类的环境,只要把火生起来,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但是在北方草原戈壁(蒙古特辑),解决了火还要解决水源,食物,居住地等等等等。
南方的物种多样性因素值得注意。 北方气候寒冷,生物多样性少。草原民族虽然战斗力彪悍,但是其经济基础是相当薄弱的。遇上旱灾虫灾雪灾,牛羊马一死,黄羊群再不来,这人就真的没别的活路了。冬天到了一家人御寒衣物不够,零下三四十度过一冬那肯定得死人…
大部分是故意将汉族人口多的地区划入民族自治地区,造成民族自治地区汉族人口却比例更高的情况以制衡。&br&这种掺沙子制衡的方法主要是向苏联学习的,是一种政治技巧,可以理解,玩好了很高明,但也有搞坏事的时候。比如名不副实造成这些地方的主体民族被忽略,没有存在感,加上被对少数民族的优惠照顾吸引从而改变了民族认同加入少数民族。&br&苏联就玩砸过两次。一次是将俄罗斯族占多数的克里米亚划入乌克兰,结果解体后归乌克兰,克里米亚又太重要,俄罗斯只能武力夺回,造成现在都没解决的克里米亚危机。一次是将大片俄罗斯族居多的地区划入哈萨克,解体后当然也归哈萨克了,至今俄罗斯也无法收回
大部分是故意将汉族人口多的地区划入民族自治地区,造成民族自治地区汉族人口却比例更高的情况以制衡。 这种掺沙子制衡的方法主要是向苏联学习的,是一种政治技巧,可以理解,玩好了很高明,但也有搞坏事的时候。比如名不副实造成这些地方的主体民族被忽略…
这个东西在我的专栏里也有写(突然发现不少错误的地方,我也修改了一下。)&br&&br&有人问中国的无神论者,我们的祖先是哪里来的?肯定有人不假思索的说,北京猿人啊。&p&但是讽刺的是,北京猿人在我们的祖先”晚期智人“还没有走出非洲的时候,就已经灭绝了。&b&人类到底是在全世界分别进化的,还是在一个地方进化扩散到世界各地的&/b&,直到现在也饱受争论,某些犯了“韩国病”的言论仍然还说我们的祖先一定是东亚独自发展起来的(所以说狭隘民族主义真的是对探求真理百害无一利)。但是Y单倍体以及线粒体DNA,也就是所谓分子人类学的研究已经狠狠的打了”分别进化“学说的脸,无论黄白黑人种,我们之间完全没有生殖隔离,也就是说,我们连”表亲“都算不上,而是完完全全的一个物种,有着共同的祖先。&/p&&p&前面说过,地质年代的最后一个”纪“也就是我们生活的”第四纪“分为&b&”更新世“&/b&和&b&”全新世“&/b&,我们人类就是在”更新世“出现的。进入第四纪更新世(约250万--1.2万年前),地球的冰期和间冰期波动变得越来越频繁,这样也导致了气候的变迁,终于猿类产生了”内部分裂“,非洲的古猿最早演变成了所谓&b&“匠人”、“能人”&/b&等等生物,这其中又分为极多的亚种,可惜能人们能耐还是不行,所以几乎全部灭绝了,只有一小部分能人逐渐进化成为了——&b&“直立人”&/b&。&/p&&p&用欧洲的说法,整个更新世发生了多达5个的冰期,要知道整个中生代或许都没有这么多的冰期,而短短的一个更新世就陆续发生了——&b&多脑冰期、群智冰期、民德冰期、里斯冰期&/b&&b&和玉木冰期&/b&(用欧洲的叫法概括全世界冰期)。冰期的地球只有低纬度地区还算温暖宜人(非洲),也就是说只有在两个冰期的期间也就是被我们称为”间冰期“的时候,动物的春天才能到来。直立人们也一样,他们在“间冰期”陆续走出了非洲,寻找更广阔的天地。&br&&/p&&p&北京猿人就是“直立人”的一种,可惜的是,这群人走出非洲之后就开始”不思进取“了,人家在周口店每天过得也挺开心,没事和鬣狗斗一斗,杀个同类喝点脑髓什么的,最后搞得一直也没有什么大进化。一批又一批的直立人在间冰期走出非洲,最后又在冰期被冻成狗,慢慢的灭绝掉了。&/p&&p&在里斯冰期之后的间冰期中,一种粗手大脚的物种开始走出非洲,人家基本已经站在非洲人圈的顶峰了,所以希望去看一看更大的世界,随后人家就去了欧洲,在那里发展出了一个个部落,让欧洲的小动物们闻风丧胆,他们甚至认为这个世界以后一定是他们的了,可是不久之后,寒风就开始袭来了。&/p&&p&终于到了更新世的最后一个冰期——玉木冰期了。这次冰期被我们称为”末次冰期“,开始于约11万年前,下面说的,就是玉木冰期的故事。&br&&/p&&p&&b&我们都想知道,为什么世界上会有各种肤色,各种长相的部族,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b&&/p&&p&这次冰期来的比任何一次都要猛烈,就算小动物们快乐的大家园(雾)非洲,也开始气候逐渐恶劣,在加上东非地区猛烈的地壳活动,所有的小伙伴们都开始惴惴不安。&/p&&p&终于有一批除了脑袋其他地方都很纤细的物种不愿意生活在这样的非洲了,猎物缺少,草木枯萎,自己本身赖以生存的采集和围猎已经维持不了生活了,并且饥饿的食肉动物门还一直盯着瘦小的他们,所以他们决定,走你!&/p&&p&(插一句,如果对这段时期感兴趣的同学推荐看一本书——出非洲记,里面详细的记载了从Y染色体的基因溯源和语言演变的角度推测人类在玉木冰期的迁徙史,不过有的地方还是比较晦涩,所以我就用比较易懂的说法来讲了)&/p&&br&&p&别忘了,在这群人走出非洲之前,前面说到的一群“表亲”已经走出了非洲,并且逐渐生活在了欧洲,而且人家经受住了不断变冷的气候的考验,长了一身毛不说,还能取火盖房子,粗手大脚的捕捉猎物,这群人就是被我们成为&b&“尼安德特人”&/b&的物种,有一种说法也叫他们&b&“早期智人”&/b&,也就是说除了他们骨骼惊奇,你把他们的孩子领到家里,几乎也是可以和大家一起上学的。&/p&&p&可以说,我们现在用来判断人类祖先的基因,一般是利用Y染色体的基因,这是一种只存在于男性体内的基因。并不是歧视女性,而是只有男性的Y,才能从我们的第一个祖先,穿越万年一直留存在每一个男性的体内。所以后面的基因代号,也都是伴性Y的基因。&/p&&p&而我们的祖先&b&“晚期智人”&/b&,长相本来就千奇百怪,而残酷的生存环境让他们也面临着非常残忍的自然选择,而留下来的物种,就是突变后被自然“留下来”的幸存者。&/p&&ul&&li&晚期智人是造物神奇的馈赠,他们身体并不强壮,却要打猎采集跋涉,慢慢的他们的体毛退化,全身光溜溜的,却进化出灵长类少有的皮下脂肪。灵长类生育力低下,而晚期智人变得几乎没有发情期,&b&雄雌全部都有性快感&/b&,可是随时随地的性交,这也是所有动物中少有的奇迹。&br&&/li&&/ul&&p&对下面的问题,我们就要应用到“分子人类学”的研究了,大家都知道,精子和卵子都是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会减半形成的“单倍体”,一代一代的生殖受精会导致基因不停的重组,但是父亲那边带来的Y染色体却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换句话说,从一个人的身上可以推测出他最早的那个父系祖先是谁,所以通过分析Y染色体的若干突变节点,人们在研究中就设立了&b&ABCD——R&/b&的代号,通过这26个字母的顺序,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代号看出来整个人类的大致演变过程。&/p&&p&当然,其实不仅仅是父系的Y染色体,我们知道虽然父亲的精子只是一个带着尾巴的遗传物质,但是母亲的卵子可是个实实在在的细胞,里面也是有细胞器的,细胞器里面的“线粒体”里面也存在着特有的mtDNA,而卵子受精开始分裂形成胚胎时,这个线粒体的DNA就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从一个人身上就能很容易推断出多少代前的母系,不过相比Y染色体,mtDNA相对并不稳定,所以突变的概率也很大,这为我们追根溯源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只有把mtDNA和Y染色体的研究进行结合,我们才会推断出更合理的研究路线,下面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个问题。&/p&
12万年前,晚期智人越来越多,他们觉得非洲的资源已经让他们坐不住了,最终这么一批人走了出去,按照单倍体基因来说——Y染色体单倍群突变为&b&A-M91,B-M60&/b&和&b&M168(这个代号很重要)&/b&&br&&br&&p&随后&b&M168&/b&内部分裂,突变为 C-M130、D-M174、F-M89。我们简称为&b&C、D、F&/b&。*3&/p&&p&&b&为什么分裂?因为没资源,因为生活苦,其实之后说的每一次分裂都是如此。艰苦的环境造就了多种多样的人类,凛冽的寒风让它们踏上未卜的征途。而留下来的,就是我们。&/b&&/p&&p&10万年前,C、D走出了非洲,但是他们胆子还不是很大,所以就沿着东非的海岸线走,一直走到印度洋沿岸,最后进入东南亚地区,逐渐向内陆扩散,最终占领了东亚地区。&/p&&p&这群C、D人也就是被我们称为“澳大利亚人种”或者“棕色人种”的一类人,有一部分我们也可以叫他们&b&“矮黑人”。&/b&可以说他们身上很大保留了现在人类共同祖先的特征。&/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1bfe464084bdbcedbc164_b.jpg& data-rawwidth=&461& data-rawheight=&3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1bfe464084bdbcedbc164_r.jpg&&&/figure&图
澳大利亚人种(矮黑人) 可以看出,他们头发偏直,嘴唇比黑人薄,肤色偏轻&br&&p&这群人在新大陆上混得风生水起,好不快活。别忘了,留在非洲大陆的A-M91,B-M60,E-M96也就是现在黑人(尼格罗人种)的祖先,实际上尼格罗人种只不过是个泛称,他们内部有着很大的分化,差异甚至大于我们这些走出非洲的人们,不过南部非洲在文明史上确实远远逊色于亚欧大陆,所以在这里也就不作为重点去讲了。&br&&/p&&br&&p&所以就当人家矮黑人在沿海地带逐渐深入到亚洲内部的时候,黄种人和白种人的祖先&b&“&/b&&b&F-M89”&/b&(以后简称F)还在非洲摘果子打猎玩呢。&/p&&p&时间逐步到了&b&7万年前&/b&,末次冰期的寒风越来越凛冽,这群C、D由于装备落后,魔法属性也不行,逐渐就要闹不住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b81b1a94628b40edfb45f716fae5bba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b81b1a94628b40edfb45f716fae5bba_r.jpg&&&/figure&图 迁移到了东亚的C人,逐渐也发生了基因突变,这也算是为后来的蒙古人种(黄种人)的产生埋下个伏笔吧。图 10万年前——7万年前第一世代人种C、D人种的迁徙,迁移到了东亚的C人,逐渐也发生了基因突变,这也算是为后来的蒙古人种(黄种人)的产生埋下个伏笔吧。&br&&ul&&li&&b&F&/b&们的时代到了*3&br&&/li&&/ul&&br&&p&&b&F-M89&/b&,这个看起来枯燥的数字,其实就是我们的亚当。F种类的长相现在只能根据新几内亚的原始人种推断,应该是皮肤更白皙,为应对干燥气候鼻梁更高,眉弓更深的一类人群。&/p&&p&F在非洲逐渐壮大,由于日渐干燥寒冷的气候激发了整个族群的饥荒和混乱,终于他们走出了非洲,众所周知,非洲和亚洲唯一的一条通路,就是著名的”巴勒斯坦地区“。他们逐渐穿过这个地区,走入了广阔的亚洲,但是和他们的表兄弟C、D矮黑人不同,他们走的是内陆地区。&/p&&p&F们率先进入了离巴勒斯坦最近的两河流域,随后他们就扩散到了伊朗高原、印度河沿岸,遇见了他们的表亲矮黑人们,他们发现这群人安居乐业生活的非常好啊,但是那时候的人可不知道先来后到,常年的迁徙让这群人战斗力爆表,F们不断把矮黑人驱赶到更边缘的地区。可是好景不长,本来这两河流域气候就干燥,加上冰期不断加重,慢慢的这地方也养活不了这么多的人,他们决定,继续跑路。&/p&&ul&&li&&b&所以我们将F定义为,“亚欧群体”,语言原始,还未成体系。&/b&&br&&/li&&/ul&&br&&p&F人群突变为——G-M201、H-M69、&b&J-M304&/b&,因为气候越来越寒冷,这些人皮肤越来越白,鼻子越来越高,他们逐渐扩散到周边更广大的地区,进入到小亚细亚(现在的土耳其)、意大利半岛这些比较湿润的地区。而J-M304(简称J),就是我们俗称的&b&“闪米特人”。&/b&而G、H逐渐的和印度半岛的矮黑人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族群——&b&达罗毗荼人&/b&的祖先。&/p&&ul&&li&可以说这个时代就是这个族群不断形成&b&“语言”&/b&的时代,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这群人在非洲老家待着的时候,人不多,交流也并不广泛,所以语言仅仅是一个“雏形”,随着族群支系不断扩大,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尤其是部族之间的交流已经不是部族内打猎时候的“乌拉拉拉拉”了,所以各式各样的原始语言就在这个时候逐渐丰富了。&br&&/li&&/ul&&br&&p&前面说的&b&J&/b&--闪米特人,在很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古老的&b&“原始闪米特语”&/b&,包括我们现在对阿拉伯、希伯来、古埃及甚至埃塞俄比亚语言这些“闪语族”的研究,都能发现这些闪米特语言的古老痕迹。&/p&&ul&&li&F除了这三个盘踞在地中海周围的G、H、J之外,逐渐的又分化出两个分支,&b&I、K&/b&。&br&&/li&&/ul&&br&&p&&b&I&/b&这个族群剑走偏锋,他看热乎点的地方已经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就跑到更为寒冷的地方,分布到了寒冷的北极圈周围,结果他们发现这个地方已经有了很多的棕色人种C了,结果很简单,融合之,大家一起度过寒冷的严冬,这就是北亚“爱斯基摩人”的一部分祖先。&/p&&p&看我说得轻松,其实这个过程已经整整持续了2万年了,这群F的分支们在亚洲大陆不断扎根,因为冰期越来越严重,他们变得越来越白,眼窝越来越深,已经和现在的白种人很类似了。&/p&&p&现在的时间是&b&5万年前。&/b&&/p&&p&前面说的&b&K(也叫K-M9)的时代到来了,&/b&K这个族群也慢慢的发展出自己的语言,这是和他们的表亲J-闪米特人完全不一样的语言。K开始向东迁徙,因为这个地区已经很饱和了,他们需要看到更大的世界。结果往东一去,他们看见了一个祖祖辈辈都没见到的巨大高原——&b&帕米尔高原&/b&(我之后还会总提到这个地方)。&/p&&p&如果把整个亚欧大陆看成一个岛屿,那么帕米尔高原就是这个岛屿的山峰最高点,帕米尔高原年代十分古老,面对着新生代才逐渐形成的“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可以不屑的说一声——你也配姓赵,我才是世界屋脊。(现在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就是帕米尔高原的),帕米尔高原由喀喇昆仑山脉(中国新疆)、兴都库什山脉(阿富汗)等大山交汇而成,常年寒冷干旱。&/p&&ul&&li&所以K们是肯定不会选择过这个高原的,所以他们选择,还是往西去吧,虽然冷点,总被高原反应吐死强(雾)。&br&&/li&&/ul&&br&&p&K在帕米尔闹不住了,一部分K开始跑到了印度地区,他们终于发现了多年前就来到这个地方的矮黑人们,K开始对矮黑人进行不由分说的吊打,矮黑人开始和K融合。剩下的K分化成了N、O两个部族,一部分N、O进入了两河流域,有一定可能就是后来所说的“苏美尔人”的一部分祖先。而还有一大部分N、O顺着印度进入了湿润潮湿的东南亚。&/p&&p&剩下一部分&b&K&/b&分化成为&b&P&/b&27部族,他们在这一片肯定也闹不住,于是开始向西边的草原扩散,终于到了3.5万年前,他们逐渐跑到了&b&中亚的里海高加索山一带&/b&(不是海,是个世界最大的内陆湖)&b&,&/b&这地方虽然寒冷干燥,但是地盘很大,所以他们逐渐的开始了一种新兴生活模式——&b&游牧&/b&。这个人群就是后来被称为&b&R&/b&的人群,后人给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b&高加索人&/b&。&/p&&ul&&li&&b&P、R们的语言,可不得了,我在这里暂时命名为——中亚游牧语言。&/b&&br&&/li&&/ul&&br&&br&&p&也就是此时,一批神奇的晚期智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b&克罗马农人&/b&进入了欧洲大陆,逐渐的驱逐前面说过的,粗手大脚的“尼安德特人”,3万年前冰期已经越来越严重,欧洲就更是如此了。尼安德特人的族群就在克罗马农人的攻击、传染病、武器技术的多重碾压下,逐渐的灭绝了。可能有人问,那克罗马农人到底是哪个人种啊。其实这个争议非常的大,根据有限的DNA调查,只能近似的推断为&b&F人种(不会忘了吧,就是那个最早的部族)的一部分&/b&,只不过克罗马农人在后来的R人的攻击下,不断消亡同化了,不过这是后话了,这个时代,克罗马农人逐渐占领了欧洲大陆,世界已经属于“晚期智人”了。&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0b68fb24c0da231fdee70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0b68fb24c0da231fdee70_r.jpg&&&/figure&图
尼安德特人。&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472e03c13f5ea0ba19ccfe026bb84e96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472e03c13f5ea0ba19ccfe026bb84e96_r.jpg&&&/figure&图
克罗马农人
从复原图上能看出来一些早期F人种的特点。&p&西方世界暂时就是这个样子了,我们把目光转向东方。&/p&&p&前面说了,K人种分离出了N、O,两个人种。天气还在变冷,怎么办,继续往南边去,前面说了,&b&6&/b&--&b&5万年前&/b&N、O进入东南亚,他们遇见了很早就在东亚生活的的C系人,原来C系人已经在东亚逐渐突变为下面长相的人种了。&/p&&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636fd3594282aebd3c1cf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6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636fd3594282aebd3c1cf_r.jpg&&&/figure&图 广西柳江人,已经可以看出很强的黄种人特征了,其实这种样貌突变的偶然性非常的强,根据同位素判断,这群人最早10万年前最晚6.7万年前就生活在广西了。&br&&br&&p&也就是在这东南亚,N、O人很有可能在那个生存极难的时代,大量的屠杀了C系的东亚土著男性,并且获得女性资源,融合进化出了一个新人种。&/p&&p&这个过程整整持续了近两万年,一个新的人种——黄种人大体特征正式形成。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对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矮黑人进行了毁灭性的屠杀,想当年F、H们对待印度的矮黑人,顶多也就是把男的杀了或者进行融合。可N、O黄种人不一样,他们直接灭族。最后可怜的矮黑人们只能逃跑。&/p&&ul&&li&这个时候已经是2.5万年前了,已经接近玉木冰期的最高峰了,海平面下降,大片的陆地开始裸露出来,一次最后的大迁徙就要开始了。&br&&/li&&/ul&&br&&p&黄种人本来就分为N、O这两个表亲,结果表亲也不和,人类爱撕逼的本性暴露出来了。&/p&&p&这群人逐渐分成了——沿海支(O1)、内陆支(O2)、乌拉尔支(N),乌拉尔支的N和O们撕逼不成,遂向北迁徙,甚至一直到了北欧的芬兰,不过这也是后话了。而大陆残留的D系矮黑人,他们在冰期和外来人种的两方面压迫下,向北走到了一片神奇的“地狭”(其实就是现在的库页岛),然后就绕到了一块从来没有发现的陆地,这片陆地就是现在的“日本列岛”,&b&这群矮黑人也就是日本人的祖先之一&/b&,至此矮黑人除了藏南、印度、日本,基本就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而剩下的一小部分跨过还是陆地的“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大陆。&br&&/p&&ul&&li&剩下&b&沿海支O1黄种人&/b&,又叫”&b&百越——南岛&/b&“人,他们逐渐从东南亚进入华南地区,在东南丘陵里愉快的生活下来。&br&&/li&&li&而&b&内陆支O2黄种人*3,又叫”&/b&&b&百濮民族“&/b&,这是黄种人最大的一个部族,分支也非常的多,他们逐渐分布在云南缅甸以及东南亚大部分地区。&/li&&/ul&&br&而与此同时,在中亚游牧的R也开始了自己真正的迁徙,他们在游牧的过程中,其中一波就杀到了东边,越过帕米尔高原,发现了一个高高的天山,这群人也就是被我们称为——&b&吐火罗人&/b&的民族,而剩下的西支,就更是开始了星辰大海的旅程,这也就是之后要说的,原始印欧人的迁徙。&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82ab64da50dcc77efd5e10_b.jpg& data-rawwidth=&268& data-rawheight=&32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8&&&/figure&&b&图
最原始的白种人之一“吐火罗人”&/b&&br&&p&时间的车轮就这样的滚到了&b&1.2万年前&/b&,给人类带来巨大变革的”玉木冰期“到达了顶峰,&b&物极必反,坚冰的消亡开始了,更新世结束,第四纪进入——全新世。&/b&&/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73c6a7ddb32_b.jpg& data-rawwidth=&1867&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6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73c6a7ddb32_r.jpg&&&/figure&&p&&b&图
7万年前开始的第二世代人种F的迁徙过程 黑色为第一世代人种残余&/b&&/p&&br&&p&有人问你前面说了那么多,我就想知道,汉族怎么来的,藏族壮族怎么来的,欧洲那些日耳曼凯尔特什么的怎么来的,不要急。承接上一部分,进入全新世,这些族群就要逐渐产生了。&/p&&p&时间的车轮终于到了1.2万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0000年“&/p&&p&漫长的冰期终于走到了尽头,寒冰开始融化,但是融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准确的说,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我们今天。间冰期虽然带来了温暖,但是气候的剧烈变化,尤其是融化的大水开始蔓延到大陆的每一个角落,洪荒时代拉开了帷幕。&/p&&p&由于气候变暖,华北平原开始逐渐”解冻“了。&/p&&p&华北平原本来是第四纪形成的”华北盆地“,而且面积远没有现在的庞大,经受过多次的”海侵“。后来因为多次的冰期间冰期,古黄河,古海河等河流携带大量泥沙逐渐沉积造陆,沉寂了成百上千米厚度的”沉积层“,华北平原形成。&/p&&p&其实就在很近的战国时代,连云港地区还在大海之下。&/p&&p&所以虽然坚冰逐渐融化,东南亚地区变得越来越热,1万年前前面提到的&b&西部内陆支百濮民族(O2&/b&求别忘&b&)&/b&通过贵州、四川这条路线北上,由于族群继续变大,最后又不得不分裂了。&/p&&p&O2的一支沿着长江往下走,到了长江中游(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南包洞庭湖平原、西尽三峡川东、北达豫南豫中、东抵鄱阳湖的广大地区),形成所谓&b&南蛮&/b&集团的一支&b&,他们和自己的表亲“海洋黄种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百越(O1)”民族有一定的交往和融合&/b&。&/p&&ul&&li&而山东一带一直是丘陵地区,所以世界的老住户C系人就愉快的生活在这里,这群人融合了一定的苗瑶,当然也和百越苗瑶都有一定的融合。&br&&/li&&/ul&&br&&p&剩下的一批就只能找别的地方了,结果他们发现北边的这华北平原着实不太适合住人啊,气候不好不说,还动不动就有大河决个口。并且这地方没有大山,挺不适合过采集打猎的生活的,所以他们选择了另一个方向。&/p&&p&他们穿过川西,直接走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然后定居在了祁连山周边(甘肃青海),他们觉得这是个追逐牛羊的愉快小天地(雾),于是就拿这地方当了老家。&/p&&ul&&li&这也就是后来被称为&b&古羌人&/b&,基因Y单倍体被称为(O3)的部族。&br&&/li&&/ul&&br&&p&古羌人疯狂的屠杀了早就来到过这片大地的棕种人C们,这些C们怎么能比得上越过山川大海和人山人海的古羌人,于是基本被灭族了。&/p&&p&而这个时候古羌人已经有了比较成体系的语言了。&/p&&p&而前面说过,O系黄种人的表亲乌拉尔系黄种人N已经很早的进入到了更为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了,在这种寒冷的地方,N只能和土著C们融合起来,随后又陆续的有在羌人内部斗争中出问题的O3继续向北方跑,其实这都和流放差不多了。&/p&&p&终于在西伯利亚东部地区,一个崭新的民族诞生了,这也就是融合了N系黄种人,C系棕种人,O3系黄种古羌人,这也就是后来——&b&阿尔泰民族的前身&/b&。&/p&&p&到了2万年前,O3继续分化,O3中脱离出O3d南蛮(苗瑶)人,他们逐渐进入贵州广西一带,和百越出现了接触。&br&&/p&&br&&ul&&li&但是终于有一群人没有放弃,不知道走了多远,竟然又发现了曾经被他们驱逐的D们,原来他们也走到了这个孤立的新大陆——美洲大陆,成为了美洲土著的前身,只可惜他们再也回不去了,因为融化的洪水,让这条大陆桥彻底成为了”白令海峡“,美洲大陆彻底从世界上孤立出去,这也造成了奇葩的印第安“美洲文明”的诞生。&b&我们给这群黄种人一个标记“Q”&/b&,Q的分布其实非常广,整个北亚和美洲大陆都是人家的踪迹,这其中就有现在的“楚科奇人”“雅库特人”包括爱斯基摩人,甚至包括后来的匈奴,也和这群人又极大的渊源。&br&&/li&&/ul&&br&&p&当然了,还有一群闹不住寒冷的N系人,一支往西北走,希望能看到温暖的大海,这群人也就是后来芬兰人的重要祖先,我们现在分析芬兰人的血统也会发现,他们的父系主要就是N和I这两个构成。但是肯定有人问,你不是说N是”乌拉尔系“黄种人么,是的,这批黄种人还有一大批进入了&b&俄罗斯的乌拉尔山(亚欧分界线)&/b&一带,融合了前面说的,最早在北亚生活的,F祖先分裂出去的”I&种人,形成了混合民族&b&”乌拉尔人“,这也就是匈牙利和芬兰主体民族的前身,他们的语言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乌拉尔语系”(有争议)。&/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c4ac2fa1_b.jpg& data-rawwidth=&346& data-rawheight=&1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6&&&/figure&&b&图
可以看出来 中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和美国(阿拉斯加)的距离,没有我们想象的远 在冰期末期时,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大陆桥&/b&&p&在基因学不发达的时候,就有人觉得北亚的黄种土著的语言和美洲印加人的语言有很大的相似,但是却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有这种相似,可是这群人就这样的保留下来了最古老的黄种语言。&/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9aa07092bc3efb92a72a4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6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9aa07092bc3efb92a72a4_r.jpg&&&/figure&图
1万年前的晚期智人类遗址 可以说山顶洞人,本质上和北亚人以及美洲土著的关系更为紧密。而我们和柳江人的关系更为紧密。&p&阿尔泰民族变得越来越适应寒冷,身材变得魁梧,面部脂肪变厚,我们称之为——北亚黄种人。他们的语言也被称为——&b&古阿尔泰语言,&/b&这是一种融合了多种部族的复杂语言,虽然都是黄种人的语言,但是和古羌语已经基本没有关系了。&/p&&p&我们把目光转&b&帕米尔高原&/b&西边的土地。&/p&&ul&&li&P和P的分支R们也要开始分化了。&br&&/li&&/ul&&br&&p&现在的时间是,7000年前。&/p&&p&寒冰继续融化,滋润了曾经被冰冻的欧洲大陆,中亚恶劣的环境已经越来越不能维持P的分支R们了。&/p&&p&终于,R们觉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9b7e48c8f1a418ab9fb75cf65db61c2f_b.png& data-rawwidth=&828&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9b7e48c8f1a418ab9fb75cf65db61c2f_r.png&&&/figure&图 “R”单倍体型(R Y-DNA)的分布密度,暂时不看后来被影响的美洲。&br&&p&其实在分子人类学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就发现印度、伊朗人的梵语和波斯语,听起来和欧洲人的语言极其相似,1786年,英国一个很有名的语言学家&b&威廉·琼斯(&/b&William Jones)发表了著名的“亚洲学会3周年成立演说”,他更是直接发展了荷兰那边的学说,直接说&b&梵语、拉丁语、希腊语&/b&中间可能存在一个“原始语”,举个很简单的梵语例子。&/p&&br&&blockquote&父亲
母亲māt? 兄弟 bhrāt?
姐妹 svas? 儿子 sūnu 女儿 duhit?
民众 manu 名字 nāman&br&&/blockquote&&p&所以说这东西就很神奇了,威廉·琼斯一辈子开始悉心钻研梵语,在生物学不发达的时代,语言或许是能带我们追祖溯源的最好方式了。&/p&&p&随着这两位开山鼻祖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德国人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当中,人们从“比较文学”中逐渐衍生出“比较语言学”这种更针对历史上的各民族语言发展以及文学发展的更细分的学科,这一方面德国语言学家&b&奥古斯特·施莱谢尔&/b&(August Schleicher)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觉得,非常有可能有一种&b&“原始印欧语”&/b&,也就是Proto-India-European,这个简称&b&PIE&/b&,其实就包括“proto”里pro—这个成分,在这一系列“印欧语言”里也都是“先、向前”的意思,。&/p&&ul&&li&当然了也有个语言学家持有相反的意见,同样是德国的语言学家约翰内斯·施密特(Johannes Schmidt)就提出了著名的“波浪理论”(wave model),他认为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多是互相影响的,两个没有源头的语言很有可能如同波浪一样互相交汇,最终集聚到一起趋同,这个说法提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直到后来分子人类学的出现,人们发现整个使用印欧语系的族群中,全部拥有大量的Y染色体单倍体型R的标记,而R1a1更是占有绝大多数(可以关注我的另一个专栏“祖先”。),从这一方面来讲,印度、伊朗、欧洲大多数民族,应该是拥有一个共同祖先——原始印欧人的,“原始印欧语”应该真的存在,现在的问题就是,这群人到底是从哪里出来的。&/li&&/ul&&p&在分子人类学流行之前,对于印欧人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但是这个时候的假说也绝对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就比如德国人就认为印欧人那已经是来自他们高贵日耳曼人的老家北欧地区的,而三哥自然当仁不让的没照镜子就认为原始印欧人是从印度出来的,当然了还有一些假说认为原始印欧人来自“亚美尼亚”也就是现在一个在伊朗西北边一个挺没存在感的国家(古代很厉害)。&/p&&p&但是如果说考古学里证据比较硬的,还是——“坟冢假说(Kurgan hypothesis)kurgan来自突厥语。”,坟冢假说是通过在整个亚欧大陆考古,发现了一条很明显的“坟冢化”路线,也就是说人们在整个中亚草原上发现了大量的坑葬模式的坟冢,里面出土的陶器、战车等有着一条很明显的发展路线,下面的名字建议别记“囧”。&/p&&ul&&li&最早发现的就是,坟冢甲(Kurgan I):伏尔加河流域,前4-3.5千年,比较有名的就是萨马拉文化。&/li&&li&坟冢乙、丙(Kurgan II–III):前3.5-3千年,著名的“斯莱德聂斯多格文化”里已经发现了早期的两轮战车,这个时候已经在西欧和北欧发现了有明显坟冢化特征的绳纹陶器。&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3adcfa1e9c872eaee30_b.jpg& data-rawwidth=&252&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2&&&/figure&&/li&&/ul&&br&图
坟冢假说的重要追踪物——双耳细颈椭圆尖底陶器文化以及绳纹陶文化。&br&&ul&&li&坟冢丁(Kurgan IV):坑墓文化已经迅速发展,前3-2.5千年。整个乌拉尔河到罗马尼亚都发现大量遗迹,南欧中欧地区被坟冢化。&/li&&/ul&&p&当然了之后还有&b&安纳托利亚&/b&假说,也就是说原始印欧人来源于安纳托利亚土耳其的小亚细亚半岛,但是随着分子人类学的发展,坟冢假说所推断的迁徙路线还是相对吻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9600aca5b09d73f26e5d9d7c3a5d952_b.pn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9600aca5b09d73f26e5d9d7c3a5d952_r.png&&&/figure&图 坟冢假说推断的“原始印欧人”的起源,原始印欧人本来是高加索山以北的一个游牧民族,这群人广泛地分布在现在的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一带,长相高鼻深目,随后很有可能因为全新世气候的不断变化,这群人在这片草原里出现分裂,西支大量进入欧洲,甚至扩张到终日难见阳光的北欧,而东支逐渐进入到伊朗阿富汗一带,最终进入印度。&br&&ul&&li&如果按照分子人类学,就是这样的——R分成了两波,我在这里称之为R1a和R1b,Ra留在了里海继续游牧,这也就是后来俗称的——&b&“雅利安人”。&/b&&br&&/li&&/ul&&br&&p&而R1b却分成三路进入欧洲,第一波从南路进入欧洲,一路占领了欧洲的两个小半岛“希腊半岛”“意大利半岛”,这也就是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前身。&/p&&p&第二波进入欧洲大陆西中部,占领了现在法国德国等大部分地区,最后又驱逐了伊比利亚(西班牙)的克罗马农人,随后又进入了“不列颠尼亚”岛,占领了大半欧洲,我们称他们为&b&“凯尔特人”&/b&。&/p&&p&第三波进入欧洲北部,一部分占领了寒冷的&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b&,一部分占领了波兰一带的东欧平原,这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b&“日耳曼人”“斯拉夫人”&/b&。&/p&&ul&&li&这几个部族从长相到语言上都产生了大分裂,北部的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慢慢的变得蓝色眼眸,更高的眉弓和鼻子,皮肤越来越白。中西部的凯尔特人红发浅眼眸,白皮肤。而地中海沿岸的部族,和他们中亚的亲戚一样,黑发黑眼眸,肤色也偏黑。&br&&/li&&/ul&&br&&p&就像前面说的,因为这几种人都是从高加索山迁徙而来,我们称他们为——&b&“高加索人种”&/b&,因为他们全部来自于中亚一带的&b&R,由于后开这群人广泛的分布在欧洲,西亚甚至印度,我们就将这些R的后代成为“印欧人”,他们的语言,我们也可以概括为“印欧语系”。&/b&&/p&&p&&b&就这样到了公元前4000年,也就是6000年前,气候越来越温暖。各自找到新家的人类开始快速繁衍,“新石器时代”的光辉开始了。&/b&&/p&&p&人们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开发出了一个叫做&b&“石叶”&/b&的神奇物品,石叶是制造石器的石器,也就是说我们终于可以“间接制造”而不是“直接制造”石器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4fe4deb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4fe4debc_r.jpg&&&/figure&&p&&b&图
石叶&/b&&/p&&p&&b&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发现用火烧过的泥巴竟然像石头一样的坚硬,就这样,陶器的发明,造就了新石器时代的产生。&/b&&/p&&p&&b&但是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时间是不尽相同的,正是因为在大冰期,有的人先抢到了好地方,有的人只能一直迁徙,所以导致了文明出现的早晚不同,但是和人种智慧,没有任何关系*3&/b&&/p&&p&前一篇已将讲了,由于两河流域(伊拉克周边)的西亚是F们最早进入的地方,所以分支众多,在加上后来的N、O西支内迁,这个地方造就了交融安定的文明。西亚地区10000年前就开始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个地方除了在周边干旱地区游牧的&b&“闪米特人”&/b&(前面说过,F的一个白种人分支J),N、O的西支建立的苏美尔文明越发的繁荣,农业文明也极早的在两河流域产生,前7000年左右,这里已经开始种植小麦、大麦、扁豆和豌豆等,开始饲养绵羊和山羊,甚至还有猪骨。著名的&b&耶利哥遗址&/b&,已出现用土坯砌筑的&b&“半地穴式房屋”&/b&村外有石砌围墙和濠沟,墙内有石砌的镃望塔,可以说就是全世界人民都跑来跑去的时候,人家已经开始有了超越时代的文明了。&/p&&p&埃及一带的古F人种一直没有太多的迁徙,除了融合一些自己的子孙部族之外,一直稳定的发展,随着间冰期的融化,尼罗河水定期泛滥,随着就隔着一个巴勒斯坦的邻居苏美尔人,文明之花的盛开就不远了。&/p&&ul&&li&所以这两个地方率先出现了&b&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文明,尤其是到了&/b&前6000年,西亚各地出现陶器甚至彩陶,终于产生了“灌溉农业”而不是靠天吃饭,随后的考古调查中还发现了铜扣针等小金属物件,也就是说北边的原始印欧人还没有西迁的时候,人家已经进入&b&“铜石并用”&/b&时代了。&br&&/li&&/ul&&br&&p&而印欧人西迁之前,也就是前5000年,印欧人也逐渐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且将这些技术带到欧洲,但是要很大的落后于其他文明了。&/p&&ul&&li&那么回到东方,&b&O3&/b&系&b&古羌人&/b&这个时候还在甘肃青海愉快的风吹草低见牛羊么?&br&&/li&&/ul&&br&&p&正是万年前原始黄白种人K分裂出N、O并且穿过帕米尔高原的时候,东西方的两个部族就开始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了。&/p&&ul&&li&东方人确实没有两河流域那么好的条件,前面说了,华北平原是个巨大的冲击平原,一直在造陆,从来没停止。现在正是全新世的间冰期,华北平原总是河水泛滥。所以这群古羌人就只能生活在华北平原的边缘地带(甘肃、陕西、辽西)一带,因为这个地方比较安定,气候不好但也不差。&br&&/li&&/ul&&br&&p&&b&前5800&/b&年,&b&甘肃天水&/b&终于出现了可以称得上是新石器文明的文化——&b&大地湾文化&/b&,这个文化也代表着羌人最早文化——&b&仰韶文化&/b&的诞生。&/p&&p&羌人是一个母系氏族社会,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个一个的母系氏族,是个半游牧半农耕的文明,羌人在“狗尾巴草”,对就是我们常见的“毛毛草”里,择优培养出了“粟”这个作物,但是粟的产生要远比两河流域的农业文明要晚,&b&前4000&/b&年左右的&b&仰韶文化——半坡遗址&/b&才发现成规模的粟的栽培。&/p&&p&前4000年左右,羌人迁入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内蒙东辽宁西)一带,这时也出现了非常发达的——红山文化,这也是个能和仰韶文化媲美的神奇文化,这个文明和仰韶文化不同,他们更注重&b&“图腾崇拜”,以及玉器雕刻&/b&。而他们又是什么人呢?&/p&&p&而正是农业文明的产生,造成了羌人终于可以有效地利用华北平原这片神奇但不安定的土地了,这些人开始直面洪荒,利用洪荒。&/p&&p&而甘肃和青海这一带的羌人老家,却因为间冰期的季风气候不能深入变得越来越干旱,也就是在前4000年——前3000年的时候,华北平原进入一个少有的稳定器,羌人内部出现了大分裂。&/p&&p&农业化的羌人开始逐渐进入&b&华北平原(河南河北一带),&/b&而一部分羌人却坚持留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高原地区,维持游牧和采集的生活。&/p&&p&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羌人彻底的分成了两个习性完全不同的部族。也就是后来所说的&b&“西羌”和“东羌”&/b&。而逐渐转为游牧的&b&“西羌”就是现在藏族,云南纳西族、彝族等的共同祖先。&/b&&/p&&p&那么所谓的“东羌”呢?不用说了吧,就是后来所说的&b&“华夏人”&/b&的祖先。(注,和后来史籍的西羌别部东羌不是一回事。)&/p&&ul&&li&农业化的东逐渐从陕西的渭河谷地散布到华北平原的河南,红山文化的羌人也从内蒙逐渐进入华北平原的河北。松散的东羌部落终于生活在了这片平原上。&br&&/li&&/ul&&br&&p&东羌开始结成松散的联盟,但是实际上和没结成一样,只不过算是互相帮助。他们崇拜能预示洪荒的”蛇“,蛇这个喜好潮湿又有着很强的生殖崇拜味道的动物逐渐的深入到了部落信仰之中。&/p&&p&后来的&b&“蛇身伏羲”&/b&,&b&“姜”姓的“神农氏”&/b&的传说,很大一部分就是源于这个时代。姜和羌还有羊都是谐音,是游牧的羌人对自己的称呼,由于生活不稳定,生殖崇拜变得非常重要,所以母系社会一直存在于羌人部落,由此引发的最早代表母系的“&b&姓&/b&”的概念就产生了。&/p&&p&比如&b&“姜姬姚嬴姒妘妫妊”&/b&这些早期代表部族的“姓”,无一例外在后来的造字中全部赋予了女旁,慢慢的姓并不完全按照母系的血缘传承了,而是变成了标记大部落的标志而姜无疑就是羌人最早最大的部落的“姓”。&/p&&p&可是到了后来农耕文明的慢慢发展,男性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终于,这群东羌人进入了&b&“父系氏族社会”&/b&,男性作为大家长大首领的时代到了。&/p&&p&而迅速扩张的东羌人,却遇到了自己多年前的同胞,长江下游的&b&O1黄种人——百越&/b&,长江中游的&b&O2黄种人百濮别支(苗蛮)&/b&,当然了我们是O2分离出来的O3羌人,所以大家万年前其实还是一家人的,但是这个时候却独自发展了好多年,没谁攀这门亲戚了。&/p&&ul&&li&当然了,山东一带还有一群和我们关系不大的有大量&b&C系&/b&血统的&b&“东夷”。&/b&&/li&&/ul&&br&&p&当然了,山东一带还有一群和我们关系不大的&b&“东夷”,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东南沿海的O1百越,开启了个人类最早的“大航海时代”,造成了南岛民族的形成(题主说的马来人也是一种),这群人怎么陆陆续续的分布到了南到新西兰,东到南美复活节岛,西到非洲马达加斯加。后来发生的故事,这里就先不说了,欢迎关注,或者专栏。&/b&&/p&&br&&p&&b&至于黄种人的优势嘛,很多是地理和历史的结果,有兴趣可以看下。&/b&&/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中原政权没有出现过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这种妄图征服全球的帝王? - 安森垚的回答&/a&&br&&/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国人」? - 安森垚的回答&/a&&br&&/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埃及人在修金字塔的时候,中国人在做什么?世界上各个文明都在做什么? - 安森垚的回答&/a&&/p&
这个东西在我的专栏里也有写(突然发现不少错误的地方,我也修改了一下。) 有人问中国的无神论者,我们的祖先是哪里来的?肯定有人不假思索的说,北京猿人啊。但是讽刺的是,北京猿人在我们的祖先”晚期智人“还没有走出非洲的时候,就已经灭绝了。人类到…
&p&塔芒族妹子震楼,尼泊尔塔芒族父系可是84%的O3a3c1a(M117 )哦~~&/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e0f4da9420c94caef5e0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妹子心中:“卧槽,关我毛线事,我压根没Y染色体.....MDZZ。”&/p&&p&&b&按某些民科的逻辑可以推断出:“&/b&你汉总体M117比例才16%左右,甚至低于藏族的28%-37%,所以塔芒族比汉族的华夏血统纯五倍多,如此看来华夏正统在哪里啊?”&b&强行以某种Y单倍型代表某一民族逻辑的荒谬显而易见。&/b&&/p&&br&&br&&p&分子人类学是一门探索民族乃至人类起源的严肃科学,民族的Y单倍型频率只是研究人类历史的辅助工具,欲断章取义、恶意解读研究结果以满足自己各种莫名其妙的扭曲优越感者,抱歉你们选错了道路。也请吃瓜群众们保持科学理性的思维,切勿被民族主义鸡血冲昏了头脑。&/p&&p&&b&鸡血虽燃,但是有毒!&/b&&/p&&p&曾经贵乎众还充满着知识与理性,然而这个问题下的几个前高票回答的德性,只能看出两个现状:&/p&&p&第一、遗传学与人类学的科普之路任重而道远,科学素养与理性的思维方式还需普及。&/p&&p&第二、煽动性回答是极其可怕的,只要是打了“光荣高贵之纯血”的中二兴奋剂与民族主义鸡血,就连几个前高票答案(现已被踩到下面)那种既无人类学常识又荒唐的拿人类当牲畜、作物一样讨论纯种血统的回答都能迅速登顶。也说明了以知识与理性思维武装头脑以时刻保持清醒的重要性。&/p&&p&令人欣慰的是&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121ad76c7cdd& data-hash=&121ad76c7cdd& data-hovercard=&p$b$121ad76c7cdd&&@CosmovonAmoy&/a& 兄的回答已经对这些民科简单做了批判并成为了新的高票回答,&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140a506e05d4b1cac467b4d& data-hash=&140a506e05d4b1cac467b4d& data-hovercard=&p$b$140a506e05d4b1cac467b4d&&@李雷&/a&博士也已出现,之后较为有营养的回答也越来越多,这个问题终于有了一定可看性,我原本也在编辑回答,补充一下细节与图片,终于回答了一个和本专业稍微沾边的问题。小将一张嘴,辟谣跑断腿!&/p&&br&&p&&b&第一部分:O系神话之幻灭,To 一些比较初级的民科们——&/b&&/p&&p&&b&首先观赏一下某些前高票答案的清奇脑洞:&/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8fd072ee2befab6e3ee752_b.pn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b&......卧槽,还有干货,我好怕怕。&/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93c169ca6f8dfd3386eed_b.pn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b&哎呀,有图有真相呢,汉族的饼里蓝色好大,看起来很纯哦&/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abd27bcce91_b.pn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类似这些回答所持的观点从出发点,到推导逻辑,再到论证方法全部异常可笑。&/p&&p&在古代华夏族与现代汉族的传承以文化认同为主要维系,但的确存在血缘纽带,现代汉族是建立华夏文明的多起源文化共同体——上古华夏族的直系后裔。然而&b&很明显,以“纯种”评价这个父系多起源、大规模融合过土著母系又在古老的历史中进行过一定程度民族融合的民族,是莫名其妙、不尊重事实又使人厌恶的:&/b&&/p&&p&&b&首先&/b&,我对以上这些答主等对“纯血”的极度向往表示反感与无法理解。他们先入为主预设立场,&b&将“血统纯正”首先定义为正面的&/b&,并把肯定民族融合定义为“民族虚无主义”,把任何反对“汉族血统纯”视为“对汉族血统的贬低”,这更接近&b&牲畜育种&/b&与&b&作物育种&/b&的逻辑而非正常人类思维。在评论区我也惊奇地发现视这种&b&从未存在&/b&的“纯种”为天然正确的人大有人在。&/p&&p&&b&其次&/b&:我不清楚这群人对“纯血统”的定义是什么,众所周知南方与北方汉族随母系遗传的mtDNA差距较大而男性YDNA单倍型频率较为趋同,根据现代通行观点这代表华夏族向南方的扩散伴随对土著Y单倍型的替换,南方汉族的母系有非常大一部分来自中国南方的土著族群,换言之至少&b&南方汉族宏观上来看可以视为古中原华夏族与土著百越民族的混血后代。&/b&不过大部分纯血论者在狂呼“汉族血统最纯正”时一般无视这点,我忍不住脑补一下这些人可能都是直男癌,拥有以&b&“睡别人”&/b&为自豪以&b&“被睡”&/b&为耻的简单直线型思维,他们眼中的“血统纯正”完全无视母系血缘,只是父系的“相对单一”(其实并不),换言之他们生物学词典里的“纯种”无视人类的常染色体、线粒体遗传物质&b&,只关心Y染色体上一段不编码任何蛋白质的垃圾片段。&/b&我不禁发笑,即使是牲畜和作物育种里的纯化也不是这么玩的。&/p&&p&&b&再次&/b&:&b&直男癌们所鼓吹汉族所谓的父系“单一”血脉也从未存在过。&/b&很容易能看出,这几个答主对“父系纯正血统”的唯一理解就是某个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b&(然而不管这个单倍型类群是一个多大的范围)&/b&在某一民族中比例比较大。按照这种欠缺逻辑直线型思维,汉族男性Y染色体单倍群O(或者说O3)占极大优势就是汉族“血统纯正与单一起源”的证据。&b&而且这群人完全没搞清自己手中的信息与想证明的观点是什么逻辑关系,&/b&大部分人口中“血统纯正”所说的其实是指华夏族在形成之后至今所经历的民族融合规模有限并未大大改变华夏族形成初始的Y单倍型比例面貌(&b&这不意味着中国历史上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没有融入现代汉族,只是被融化在汉族的海洋里。&/b&现代汉族中典型的外来父系Y单倍型(R1a1、C3-M48等等)并不少见,总比例应少于10%)。然而他们对遗传学与单倍型的低下了解程度并不支持他们以正确的方式详细分析深层次的单倍型,其对单倍型的理解只是零散的“O3”、“O3e”等简单词汇,然对其源流、分布、化时间等概不甚解,&b&以至于闹出将某些覆盖面积极大单倍型与民族直线联系,以约3万年历史的亚洲共同高频O-M175与O-M122的现代频率论证千年尺度历史的笑话。&/b&&/p&&br&&p&对分子人类学不甚了解的外行很容易会被&b&类似的图唬到&/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13c06d94a91f1f902ffa15b719d4fd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哇,汉族的肉色饼好大,O系O3这么多一定很纯。”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然而这种第一反应&b&正确吗? 民族起源这种极其复杂,扑朔迷离的问题真的能简单用几块不同颜色的饼来解释?&/b&&/p&&p&&b&解释你大头啊!&/b&&/p&&p&这些民科果真知道他们眼中能够代表汉族的Haplogroup O-M175 是一个多大的范围吗。很明显,以Haplogroup O-M175作为汉族的代表是极度荒谬的, 因为O-M175自Haplogroup NO中分化出的时间是 28,000-41,000 年前【1】,&b&远远早于任何“文明”“文化”的产生时间&/b&, 是整个东亚与东南亚的绝对高频。&/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23f4c51bd6f27baa621b_b.pn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通俗来说,假如O-M175能表示汉族,那么几乎大部分东亚东南人亚全部都是汉族,然而,评论区依然有些执迷不悟的同学问我:&/p&&p&&b&“世界上还有像汉族一样某个类似O-M175级别Y单倍型在民族总Y单倍型比例如此高频的较大民族么?”“世界上还有如同亚洲的O-M175一样在一个地区形成压倒性优势的类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御龙在天60技能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