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爱告状怎么办?

当前位置:
&&&&&&&&&&&&内容
孩子爱“告状”该怎么办
导读:生活中我们发现,3&6岁的孩子特别爱告状,尤其是拿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告状。许多家长和老师为此感到不知所措:
生活中我们发现,3—6岁的孩子特别爱告状,尤其是拿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告状。许多家长和老师为此感到不知所措:理会吧,怕孩子养成动不动就告状的习惯;不去理会吧,又怕孩子真的遇到了问题,受了欺负。
唉,真是两难。怎么办呢?
当当~今天,贴心的小编特意搜罗了三种典型的“告状”场景解决办法,希望能为各位家长和老师带来一些参考价值。
【场景一】检举家人
具体表现:“妈妈,爸爸今天又吸烟了!”“爸爸,哥哥还没洗手就来吃饭了!”
原因分析:对规则的敏感性
成年人所讲的告状,是指告密或搬弄是非,是不正派的行为,与幼儿的告状是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孩子开始告状,说明他已经开始有了进行是非判断的意识。
尤其是三四岁的孩子,已经能记住父母定下的规矩,比如爸爸不能抽烟、所有人吃饭前必须先洗手等,并且大都无条件地相信它们的权威性,对这些规矩极其敏感,因此一旦谁没有按照自己熟悉的规则去做,他们就会觉得不能理解,进而出现告状的行为。而且在他们眼中,对一个人不可以的事,对所有的人都应该是不可以的,怎么可以有例外呢?
及时安抚。对孩子来说,告状是个很严肃的事情,他需要你的耐心与关注;而且他们告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你与他统一战线。因此,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不论事实如何,首先要及时地安抚孩子的情绪,比如“妈妈知道了,一会去把爸爸的烟都搜出来!”“爸爸知道了,让哥哥马上去洗手了再来吃饭。”让小家伙知道,他的“努力”是值得的。
积极处理。告了状,就要结案,这样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任。要根据你得到的信息,采取最积极的处理办法,比如当着孩子的面,让爸爸把烟都交出来,并说明抽烟是有害健康的;让哥哥先去洗手再来吃饭,并告诉哥哥,不洗手就吃饭是不卫生的。要让孩子相信,家长制定的规则是必须遵守和坚持的。
【场景二】检举犯错误的朋友
具体表现:“老师,明明又掐花骨朵儿啦。”“老师,我同桌上课吃瓜子。”
原因分析:渴望获得成人的肯定
孩子告状的行为,大多源自希望获得成人肯定、认同的心理。这也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之一。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老师和父母对循规蹈矩的孩子一贯是鼓励的。所以孩子会通过检举他人的方式,追求自我表现,以期待成人对他的是非判断做出肯定。
同时,告状说明孩子有了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也许会想“我要是摘了花儿,老师要发脾气的,因为老师说过不能摘花,所以我没有摘花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总是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对自己的缺点——即使这些缺点与别人的一样——也不容易发现。所以,孩子喜欢告别人的状,以示别人不好而自己好。
对孩子好的行为给予肯定。渴望受到成人的关注和夸奖,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一种普遍心理。
但尽管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芽,有了初步的独立意识,他们是非辨别的能力和实际处事能力又相对偏弱,所以遇到问题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告状”,向成人求助。针对这种行为,首先我们应该对他的行为给予肯定,比如可以表扬他说“摘花确实是不对的,你没有这样做是好孩子。”这也是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和良好的克制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把“被告”当作一面镜子。有些孩子告发别人缺点的同时,自己身上也恰恰有这些毛病。其实,这是教育孩子改掉坏毛病的一个好时机,家长和老师可以趁势启发孩子:“同桌这样做不对,那你应该怎样呢?”并鼓励孩子自己说出正确的行为,以此帮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场景三】检举与自己发生矛盾的朋友
具体表现:“妈妈,小吉不让我荡秋千。”“姑妈,姐姐不让我玩她的布娃娃,还说‘想玩,就回家玩自己的去!’”
原因分析:宣泄紧张情绪。
当孩子与伙伴发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向成人告状时,实际上是孩子宣泄紧张情绪、减少忧虑以求达到心理平衡的一个过程。告状时他心里会想“我每次荡秋千都让小吉和我轮流打,可是小吉只顾自己一个人打,根本不让我打,不对的是小吉啊!”
寻求帮助。这个年龄到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时不时会出现一些分歧、不够友好甚至是暂时“水火不容”的局面。面对如此“意外”,孩子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尤其是自己受了委屈、处于劣势或感到压力的时候,第一时间闪现在头脑中的办法就是向家长和老师求助。实际上,孩子的这类告状,是为了求得大人的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即希望通过大人们的“干预”说服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
认真倾听,弄清事实。不要说话,有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心声,设身处地的理解孩子的感受。注意,敷衍和心不在焉的态度会使孩子觉得更委屈。如果孩子一时说不清楚,成人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适当地安慰孩子。一旦成人能够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很多问题孩子自己就能想出办法。
对症处理。弄清楚了事实的真相和孩子告状的原因之后,家长和老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问问告状的孩子“你为什么告诉我呢?”或者“你觉得这对你来说是个问题吗?”然后默默观察孩子的反应。这样一来,就可以为孩子创造思考问题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没有充足的理由说这说那,或者这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教给孩子换位思考,正确对待。当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时,当家长的要教会孩子换位思考,正确对待矛盾,并借此机会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比如说“姐姐不给你玩玩具,你不高兴,如果有一天,姐姐也来咱们家里玩,你也什么都不让她碰、不给她玩,那她是不是也会不高兴啊?所以你应该知道,要友好对待朋友。”另外,家长也可以利用文学作品或一些孩子们熟知的动画片中的事例、人物行为来教育孩子,如海尔兄弟、大头儿子等,以暗示孩子正确的做法;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件,他就会学着换位思考,正确对待。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果孩子不停地告状,说明他的独立性还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依赖心理还比较严重,解决困难的能力也不强。因此,当他们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时候,很自然地就想到找成人去解决。所以每次孩子来告状,我们可以先问他一个问题:“宝宝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把问题抛给他,让他知道,除了发泄情绪之外,还要学着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慢慢地学着自己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告状,期待别人的帮忙。
妈妈们都在看...
选择宝宝预产期或宝宝的生日
<span id="dr_show_hits_你所在的位置:
孩子爱告状如何解决?
孩子爱告状如何解决?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妈妈,他打我!”“老师,他抢我的玩具。”小孩子爱告状,大人们很苦恼:这孩子怎么这么烦?先别着急发火,这烦恼也许因你而起。6岁的豆豆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就是常常爱告状,总说同学打她。作为成长营的老师,我没有立即处理,而是选择继续观察,等待时机。有一天,几个同学在,无意中碰到了豆豆的眼睛,她大哭不止。涉及眼睛是比较危险的事,而且告状的现象愈演愈烈,已经阻碍了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动性,是时候集中处理这个问题了。我决定用心理剧的方式再现情境。我发现,豆豆一直停留在打闹现场,任由高年级男生在她身边穿梭和挥舞玩具,对可能发生的碰撞等危险置若罔闻。她一直哭喊着“打我了”,其实是男生们无意中碰到她的,她混淆了“碰”与“打”的概念。面对这样的局面,同学们的反应各不相同。大部分人表现得不喜欢豆豆,因为她在玩耍时不知道躲避,被撞以后又告状;也有人觉得,她“怕碰”,还爱告状,想“离她远点,免得连累自己”;个别同学觉得,她哭起来很好玩,没事的时候可以玩“招惹她哭”。经过进一步沟通了解,我才知道,因为豆豆个子矮小,妈妈很担心她会受欺负,经常问她:“班里有没有人欺负你啊?”“老师管不管啊?”还教她:“别人打你,你就大喊大叫吓唬他,去告诉老师!”这让我想到了邻居家的儿子壮壮,一个小学3年级的学生。去年暑假,壮壮妈把他送到我的成长营来上课,两周后便怒气冲冲地给我打来电话,用了两个小时诉说孩子受伤了,要求对方给看病赔偿。我心中狐疑,发生这么大的事,为什么没人向我报告?而且,壮壮根本说不出对方的名字。第二天,我看到了被壮壮指认的伟伟。他的额头有一道寸长的划痕,而壮壮的伤则是一块比米粒还小的破皮。听说“打架”,伟伟和其他同学都很诧异,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闹着玩呢”!通过心理剧呈现,我发现,伟伟拍了拍壮壮的肩膀,想邀请他玩游戏,而壮壮却错误地理解为伟伟在“打”他,出于自我保护,他反手打了伟伟。伟伟继续试图拉他玩,壮壮以为伟伟又要打他,便做出了更严重的“回击”。伟伟糊里糊涂地被打了几下后,最终放弃拉他入伙。而壮壮则认为,自己打赢了伟伟。但是,回家后,细心的妈妈还是找到了儿子“被打”的证据。豆豆和壮壮都是因为家长过度强调“自我保护”,而把精力太多投入在防御上。对年纪小的豆豆来说,告状可以吓唬同学,使自己感觉强大;妈妈整日忙于工作,告状可以获得女性老师的关注,找到妈妈的感觉。她觉得,告状是件很好的事,便喜欢有意无意地寻找“被打”的机会。只是,她不知道,自己会因此被排斥。壮壮年龄大,遇事靠“告状”来解决,受到的挫折更多。为了应付妈妈“不被欺负”的情绪和要求,壮壮每天精神高度紧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不知道相处半个月的同学的名字。而老师为了不强化他的告状行为,不去理会,他只好靠自己的方式解决,对同学进行凶狠地“还击”。如果未被及时发现和纠正,长大后很可能对别人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犯罪。其实,孩子们告状大多集中在“被打”“争东西”“违反规则”等方面。违反规则的报告通常是孩子在表现,“我知道正确的规则是什么”,向权威传达“我做对了”,期待获得肯定、表扬和关注。对此,要区别处理。一是正常心理发展的过程,对于这部分儿童要给予肯定,但也要注意,表扬过度会强化告状行为,养成不良习惯,影响人际关系;二是要看孩子是否缺乏父母对他的正确关注,家长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孩子的好表现才能长久稳定。对于“被打”“抢东西”的告状,家长要摆正心态,建立安全意识,比如别人打闹时,你要注意躲开;然后,引导孩子细致地理解“打”和“碰”、“有意”和“无意”等概念的区别;最后,建立物权、你我等边界概念。孩子是在交往中学习和锻炼,家长不要介入到孩子的关系中,给孩子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另外,有些爱告状的孩子是由于婴儿时期触觉发育不够,肌肤比较敏感,导致“怕碰”而告状,需要做觉知适应性训练。最后,对于家长靠自身难以改善的情况,要尽早及时向专业人员求助,避免情况恶化。&
乖乖精彩专题推荐
Copyright (C)
黔ICP备号-1
文网文[号 联系邮箱: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孩子爱告状怎么办? _新浪河南教育_新浪河南
孩子爱告状怎么办?
  妈妈讲述:孩子爱告状
  我女儿3岁多了,最近变得很喜欢告状了,常常是一会一趟地跑到我跟前,为一些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向我告状。有一次,我带女儿坐公交车,她看见旁边座位上有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小女孩的指甲上涂着红色的指甲油,她立即大声地对我说:“妈妈,你说过小孩子是不能涂指甲油的,你看,她还涂指甲油呢!”我觉得女儿的话是有道理的,可是她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的做法让我有些尴尬。
  老师反映说女儿在幼儿园里也是如此,例如常常会急急忙忙地跑到老师面前大喊一声:“老师,李川乱扔东西。”老师还没有反应过来,她就已经跑远了。好像她告状的目的并不是让老师去惩罚犯错的小朋友,而只是完成了自己心里想做的事情。对于女儿的这种做法,我有些不知所措,对她的告状很关心,怕孩子养成动不动就告状的习惯;不去理会她,又怕她真的遇到了问题,真是两难啊。
  孩子讲述:爱告状有原因
  三四岁时孩子的认知层面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他对爸爸妈妈平时给他立的各种规矩很敏感,因此,他会觉得规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些规矩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他最乐于遵守、履行的。当他发现其他的孩子违背了他熟悉的规矩时,他就会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在孩子的心里,规矩是大家都应该遵守的,既然看见了让他不理解的事情,那他就要说出来。
  1、“我”为了宣泄紧张的情绪。
  有的孩子与伙伴发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而向成人“告状”。这实际上是孩子渲泄紧张情绪,减少忧虑,以达到心理平衡的过程。
  2、希望大人对“我”的是非判断做出肯定。
  “告状”说明孩子有了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孩子总是先看到别人的缺点,所以就会发生“告状”的行为。
  3、“我”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在遇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会手足无措,他们就利用“告状”,以求大人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4、“我”想逃避责任。
  有些孩子因为做错了事情,害怕大人批评、责骂,因此用“告状”来个先发制人或转移目标,以达到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的目的。
  5、“我”利用告状来抬高自己。
  孩子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比自己强,就产生了嫉妒心理,如果发现别人有一点的错误,就会企图利用“告状”来贬低他人,抬高自己。
  6、“我”对规则的敏感性。
  孩子的告状与大人所理解的告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三四岁的孩子已经能记住父母定下的规矩了,并且大都无条件地相信它们的权威性,对这些规矩极其敏感,一旦有人没按照规则去做,他们就会觉得不能理解。
  爸妈可以这样做:
  心理学家认为,“爱告状”在幼儿期比较明显,是心理发育和人际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自然减少以致消失。“爱告状”既是幼儿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未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和他人沟通的方式之一。这个现象也表明,这个时期也是幼儿人际交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实,孩子“告状”是一种依赖心理的表现,关键是看爸妈如何看待和处理。
  1、在倾听“告状”时要认真。
  父母在倾听孩子的告状时,不要打断或者斥责孩子,也不要偏听偏信,先要弄清事实真相;如果孩子一时说不清楚,大人们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父母可以适当地安慰孩子。
  2、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在了解事实后,大人们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若是有理的“告状”,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养成正确的是非判断力;若是其他类型告状,则通过耐心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3、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当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时,当父母的要教会孩子换位思考,并借此机会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可以问问告状的孩子:“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养成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4、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告状时,应尽量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否则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还会助长孩子只看别人缺点、不看别人优点、搬弄是非等坏习惯。孩子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后,就不会动不动告状了,而且对他将来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也有帮助。
  5、父母对待孩子告状的态度要认真。
  敷衍甚至不管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挫伤孩子的正义感。但若一味“支持”、 “鼓励”孩子的告状,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总是得不到发展,还会影响孩子良好的性格形成。相信只要父母、老师能耐心、细心地对待,孩子会很快变得不爱告状了。
  6、父母、老师要多沟通。
  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有了初步的独立意识,但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和实际处理能力又相对偏弱,因此常用的方法是向成人求助。这时老师、父母都要耐心分析孩子的告状心理,帮助孩子明辨是非,锻炼能力。相信只要父母、老师能耐心、细心地对待,孩子会很快改掉这一毛病。
  总之,如果三四岁的孩子喜欢告状,父母大可不必过分担忧,这都是正常现象。可以鼓励孩子多些独立性,不要让孩子有依赖心理,多让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点,这样对孩子将来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也有帮助。
相关报道:&#160; 08:32:47
&&&&&&&&&&&#160; 08:26:16
&&&&&&&&&&&#160; 08:21:17
关于 孩子 我来说两句孩子爱告状怎么办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孩子爱告状怎么办
.cn 日16:01 海峡都市报
  N林民芳
  明明家长询问:我儿子3岁多了,很喜欢告状,有时,在家与表姐一起玩得好好的,可不一会儿他就会来诉说和表姐之间发生的事情。在幼儿园我留心观察,也有此行为。担心这孩子爱“告状”会不受老师欢迎,怎样才能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
  明明小朋友事无巨细一概以“告状”了事,分析原因可能是,想引起成人的关注;对自己缺乏信心,遇事不知道怎样做才好;年龄还小,所以很依赖大人,不断地请求成人的帮助,缺乏和同伴间的协调能力。
  首先,得肯定明明“告状”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做法;其次告诉他,遇到事情要先学着自己处理,在自己处理不了的情况下,才考虑请求大人或小朋友的帮助。这样,会让大家觉得你很能干,小朋友和老师都会喜欢你。第三,鼓励他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比如为什么抢小朋友玩具,和小朋友争吵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某些行为影响了别人……了解事实后,和孩子一起分析,把握尺度,公正裁决,让孩子明白处世原则。第四,父母、教师要多沟通。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有了初步的独立意识,但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和实际处理能力又相对偏弱,因此常用的方法是向成人求助。这时老师、父母都要耐心分析孩子的告状心理,帮助孩子明辨是非,锻炼能力。相信只要父母、老师能耐心、细心地对待,孩子会很快改掉这一毛病。
】【】【】【】
球星|美女|刀刀|风景|更多&&
  歌曲名
  歌曲名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内容合作:027-
广告热线:027-
客服热线:027-
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 教育频道 & 亲子早教 & 正文
孩子爱告状,你该怎么办?
  摘 要:如果孩子动不动就拿一些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向你告状,这是不是让你有一些不知所措:对他的告状很关心,怕孩子养成动不动就告状的习惯;不去理会吧,又怕孩子真的遇到了问题,受了欺负,真是两难。  “妈妈,某某某刚才又抢我的东西了!”  “老师,某某某打人了!”  “爸爸,某某某欺负我”"  ……  如果孩子动不动就拿一些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向你告状,这是不是让你有一些不知所措:对他的告状很关心,怕孩子养成动不动就告状的习惯;不去理会吧,又怕孩子真的遇到了问题,受了欺负,真是两难。  镜头一  大型玩具里有两个小秋千,过了一会儿Owen急匆匆跑过来对我说:“老师,Lily不给我玩。”Yong听见了也跑过来说:“老师,Rose也不给我玩。”我了解情况才知道,原来是Lily和Rose两个孩子在玩荡秋千,Owen和Yong也想玩,就冲着两个妹妹叫:“让我玩一会儿”“让我玩一会儿呀”可是两个妹妹不答应,于是两个弟弟就跑来找我告状来了。  镜头二  中班的活动区域里,小朋友们都在玩着玩具,突然听到晓东大声喊道:“老师,莫华把我的大桥弄塌了!”老师转过头去,对着莫华说:“不要打扰晓东,自己玩自己的。”过了一会儿,晓东又喊道,“老师,他又欺负我”……这时老师看了他们一下就忙自己的去了。
  其实,父母和老师并不用对孩子的告状太过在意。孩子喜欢表现,是儿童期的一个特点,很正常。然而,这一时期,孩子的独立性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依赖心理还比较严重,解决困难的能力也不强。因此,当他们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时候,很自然地就想到找成人去解决。  所以当孩子告状时,首先你需要清楚孩子为什么要告状。  ●为渲泄紧张情绪而告状。有的孩子与伙伴发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而向成人告状。这实际上是孩子渲泄紧张情绪,减少忧虑,以达到心理平衡的过程。  ●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告状说明孩子有了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孩子总是先看到别人的缺点,既使这些缺点很难发现。  ●孩子告状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遇到问题时常手足无措,他们便告状,以求成人帮助解决问题。  ●追求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和好处。  ●做错了事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  ●嫉妒他人,企图利用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受成人评价标准影响。很多成人都认为温顺、听话、规规矩矩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而那些好说好动、好奇心强、有自我主见的孩子则常受限制,甚至训斥、责骂,使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于是,稍有“越轨”行为的幼儿立即成为被告状的对象。  当孩子兴冲冲地跑到你面前又要告状时,你是不是立刻就感到头大呢?别着急,这样的时候你需要冷静一下,一步步来解决孩子的问题。  ◆认真倾听 要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倾听。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告状时,父母和老师不能随便敷衍,这样对孩子是不礼貌、不尊重的,会使孩子更感委屈。父母应耐心倾听,并从孩子的角度去尊重和理解他。  ◆弄清事实 听完了孩子的讲述,接下来就是要弄清事实,帮助孩子寻求解决的办法。父母可以适当地安慰孩子,但不应完全无原则地相信自己孩子的话,更不应找别的孩子家长争吵,而是应该鼓励孩子说出事情的过程。如果孩子一时说不清楚,父母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  ◆对症处理 弄清楚了事实的真相和孩子告状的原因之后,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教孩子学会处理矛盾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成人已经帮他们处理过很多问题了,不妨让孩子试着处理小朋友间的矛盾。  当孩子告状时,应尽量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千万不要事事包办代替,否则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还会助长孩子只看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优点,搬弄是非等坏习惯。孩子学会了自己处理的方法,以后就不会动不动就告状了,而且对他将来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也有帮助。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大楚网官方微博
武汉肯德基官方微博
精彩推荐焦点今日热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