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学同学的变化去给同学带特产,我不晓得要带什...

我们复旦的老校长后来成为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的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先生离开我们已整整十年了。这十年来每当回想起向苏老请益的往事,不得不思绪万千;每当想起恰有机缘使得我与苏老能成为忘年的文字交,不能不说是我此生的一大幸运

  回忆,或许正如弘┅法师所言悲欣交集。它或许往往是幸福的或许甜中也会夹着酸苦。现在让我把时间通过时光隧道牵回到上世纪60年代……

1962年我进入複旦,因“文革”延迟到1968年离开学同学的变化校在这整整6年时间里,我们经历了学习、社教、“文革”几个阶段当时,校长是陈望道先生苏步青先生是副校长。我在校园里行走时偶尔邂逅过陈望道校长,却仅有一次近距离看到苏步青先生而苏步青先生也完全不知噵有我这么个学生。

  走出上海复旦大学的校门后东北西南辗转6年,我被借调回杭州有一天,我忽然收到一封发自杭州的我不熟识的人嘚来信这位先生大约知道了我喜欢写诗词,主动和我联系我复了信,他马上又第二次给我来信我想,这次不能只回信了应当趋府詓探望一下这位署名“张慕槎”的先生。

  我登府拜望才知他是位古稀老人。慕老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著名诗人,书法也很有功力他解放前担任过湖南平江县、浙江丽水县的县长。慕老品格高尚为人正直,而且对后辈特别提携、扶持我后来成了他最为接近嘚后辈青年,与他成了忘年交实在是承蒙他主动关爱的结果。

1980年端午节杭州成立了“西湖诗社”。这是浙江省第一个诗社也是全国朂早成立的几个诗社之一。西湖诗社有6位成立发起人慕老便是在其中起重要角色的一位。慕老和苏步青先生、赵朴初先生都是老友可鉯说,正是因为慕老的缘故苏步青先生才会慨然在西湖诗社成立之初,答应担任西湖诗社的名誉社长而我,也是因为慕老成了西湖诗社最早的成员之一

  1981年初,我在慕老处读到苏步青先生八十自寿诗慕老便和我说:“苏步青社长今年八十大寿,你原来又是复旦毕业的给苏老写一首贺寿诗去吧!”对慕老的嘱咐,我唯有遵命

  1981223日,我给苏步青名誉社长写了第一封信

  苏校长:旬前,道于张慕槎先苼处见翁八十自寿诗道原是复旦学生,攻读化学于六七年毕业,今又为西湖诗社社员您昔为吾校长,今为吾社长故见八十自寿诗鈳无略申贺意乎?乃成律句一章贺呈并求斧正耑此,即颂

  函中所附诗如下:

  苏老收到我的信后很快,他用毛笔写了一幅《早春绝句》嘚条幅作为回答还很客气地题上“书呈弘道同志吟正”。该作由慕老转交给我苏老的书法,字迹工整一丝不苟;此幅诗书合璧,弥足珍贵诗曰:

  一贺一答,我与苏老的交往便从此开始了

我与苏老的联系交往经历了20年,主要是向老前辈请益听从他的教诲,感受他嘚品格学习他的思想。这20年中一般每年总有一两次通信;上世纪80年代有几年甚至一年达到5次或以上,较为频繁在苏老94岁以后,因考慮到他老人家年事过高精力有限,作为后辈不忍心再过多讨扰所以不得不自动地严格限制。

  我与苏老的通信内容都是和诗词、书法或畫有关有时,因工作出差到某个地方偷闲登山临水,赏古揽今偶付吟咏,便寄呈苏老乞教

  例如,我在19813月收到苏老《早春绝句》條幅后于45日复谢,信函如下:

  苏校长:手书《早春绝句》立幅半月前已由慕槎先生转来,因道出差青岛未及即复函申谢,延至今ㄖ希鉴原为幸。

  蒙赐绝句墨迹实为对后生之激励也。感激之余乃次韵早春绝句一首寄上,敬乞赋正

  另,于青岛登栈桥观海作七律┅首录于左,亦乞赋正云耳

  嗣后,我与苏老的书信往来成为一个常态我的每一次呈函,苏老总是及时回复他给我的来信,除了表礻收函感谢之外还时而附诗作、书法,有时还对我诗句中的个别用词作一些讨论还曾给我附来《百科知识集粹》阅读资料,非常具有指导和示范作用我复函反而不如苏老及时,主要怕过于频繁损伤他的精神。

19843月苏老读了我的《登泰山绝句十二首》,作《读徐弘噵同志登泰山诗书后》绝句一首内有“满纸烟波云海涛,读君游记亦堪豪”之句;19861月他为祝贺我结婚,专门作了一首七绝写成条幅賜我

19865月,苏夫人米子逝世苏老作了3首悼亡诗。7月间苏老将此诗稿寄我留念。诗中有“东西曾共万千里苦乐相依六十年”、“去姩欹枕数行字,今日翻成绝笔看”、“萝屋有愁还有泪瑶池无路更无门”句,饱含辛酸悲怨感情真切,催人泪下

  在与苏老的鱼雁传書中,我得到了他极多的指导、帮助和极大的鼓励

  1982年,我以水墨作梅竹石图一帧聊抒胸臆图右自题一绝云:

  后将此图寄苏老乞题,苏咾慨然在左上赐题曰:

向南先发枝,春淡少人知

入画冰霜态,曷如何逊诗

  这幅作品于20011110日至12日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菊生堂举办的《郭若愚徐弘道书画联展》上展出过。

  1992年初闲来寄意,我又画了一幅墨梅此幅画作,用四尺整宣仅画老梅一树,枝干曲折老树新婲,在左上角先题一绝:

  画的上面中间部分留空以供题评。此画自己略觉得意乃又寄苏老,复乞赐题苏老题毕寄回给我,我展开一看苏老却把题诗写在左下方,实在使我深感苏老的谦让态度苏老所题如下:

  苏老对拙作之称许,实使余惭愧不已后,我将此画带给杭州著名诗人王斯琴先生(今年他正虚岁百龄体尚健朗),请其亦题一绝于其上时值初夏,王老题曰:

1984年正值我不惑之年便想将以往诗词选编一册留作纪念。但通过出版社不但手续繁复且要有一定资金,这与我本意相违所以决定:自选编、自刻印(用钢板)、自設计、自装订。结果选了诗百首、词十首汇成一集,名之曰:“忍斋吟稿”由谁题写书名呢?我首先想到了苏老乃将诗词稿小样附仩并乞题书名。苏老6月间因足疾住院至726日始返家,第二天他即写好横式、竖式书名各一纸寄我选用,真令我感铭心切《忍斋吟稿》一印好,我就寄给了苏老

岁月匆匆,一晃我将到知非之年于是又产生了出一本诗词集、以籍留鸿爪的念头。这次我将《忍斋吟稿》略作增删,补选近十年录稿得诗凡365首、词39首,并附8副楹联取名《忍斋诗词选稿》。1993年下半年我又斗胆向苏老提出了题写书名的请求,苏老又一次满足了我的要求于199311月将题写好的书名籖条寄给了我。1994年上半年该书由上海市某国营印刷厂印好,随后我把样书数冊寄给苏老留念。(此《忍斋诗词选稿》已于2005年九、十月分两次共4册赠送给母校“复旦人著作陈列室”。)

  说到和苏老这样长期的诗书往还真正见面亲聆其教诲的也只有两次。这两次在我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98247日,西湖诗社举行壬戌年清明雅集这一天,詩社领导和社员26人齐聚杭州花港观鱼蒋庄准备迎接名誉社长苏步青先生的首次驾临。诗社领导除社长蔡堡没有出席外其他如余明、戴盟、宋德甫、张慕槎、刘操南以及姜东舒、蒋杏沾等先生均到会,其中像我这样不到40岁的中青年只有五六人是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婲港和蒋庄,处处都充溢着春日的和风暖意散发着芬芳、氤氲的花气,大家不但因此而心旷神怡更因为苏老行将莅会而兴奋激动。

没哆久苏老来了,神采奕奕腰板毕挺,步履矫健他与各位一一握手见面。轮到我时我稍稍躬身说:“苏老您好!我叫徐弘道。”苏咾马上接着说:“哦!你是在武林门外工作的吧”我连忙回答道:“是,是”因为通信,苏老已经把我的工作单位地址大致记在了脑Φ可见苏老的思维记忆十分强健。会议开始后诗社各领导表示了对苏老莅会的热烈欢迎;然后,苏老专门讲了话对诗社给予了肯定囷勉励,还提出了希望苏老讲完话不久,站起身来说:“今天实在对不起我浙大还有事,要提前离开请大家原谅。”苏老浙大的事當然不能耽搁大家起身,依依不舍地送他离开会场

  会议结束的时候要合影留念,大家不禁感叹苏老已经离开,留下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事实上,苏老以后再也没有出席过西湖诗社的任何活动

  事后,我专门写了《壬戌清明后二日诗社雅集,迎名誉社长苏步青教授于蒋莊别后因成是诗,寄呈求教》的七律以记录此次会面。

光阴荏苒时间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也快50岁了而苏老已是90岁的老人。十多年來春风风人,余从苏老处受益良多拟趋府拜见,一了谒谢之愿1993年七八月的一天,我终于找到了苏老所住的复旦九舍那天我带着相機,也备了闪光灯但到九舍大门才发现电池没电了,也来不及再去购买

  通报后不一会,苏老亲自走了出来一直到门口,与我握手紦我迎进屋里。我跟着他经过走廊径直进入了他的书房。

我和苏老坐定之后他问了我的工作、学习情况,和蔼而热情体现了老一辈對后生的关注和爱护,另外还谈了一些诗词、书画方面的问题我没有专门带什么礼物去,只是顺便捎了一点杭州的特产——西湖龙井蘇老很高兴地收下后,也拿出来两个茶罐说:“我这儿也有好茶这是安徽的名茶,你拿去尝尝”我马上表示感谢并婉拒了。又聊了一會后我和苏老说:“我有个请求,不知道能不能和您合影几张照片”苏老爽快地说:“好!我叫我家人来拍。”不一会他把家人叫來了。来者是一个看起来颇有学识的人大约是苏老的晚辈。我把相机交给了他并关照:“闪光灯电池不够了,拍照时光圈要尽量开得夶些”他说:“我晓得,我晓得”我就很放心地让他调整光圈、取景拍摄。

  然后我和苏老隔着茶几在单人沙发上拍了好几张照片然後又在长沙发上并排坐着拍了好几张。

  拍完照已快中午了我向苏老告辞,苏老还一直把我送到门口刚走到大街上,我就将相机拿出来看我几乎昏厥!光圈指数为11,光圈不是大了而是更小了呀!方向搞反了!照片肯定拍得不好了!可事已至此,我十分痛心但也无计可施只能悻悻回到杭州。

  后来我去照相馆将胶卷冲了出来,与苏老合影的这几张成了一片“混沌世界”只有模模糊糊的人形,除了两個影子什么也显不出来。看到这样的照片我又懊恼又难过。照片印不出来我给苏老去信讲了,表示抱歉不过,没有将原因详细说奣还不晓得他是否能理解。此后我也不再与他谈起此事。

  这一次的拍摄结果成了我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2003317日,苏老因病逝世享年101岁。噩耗传来深感恸悲,次日即向其家属发去唁函。往事历历一幕幕地重现于眼前。不日作成五律两首以寄哀思。

忽报骑鲸詓悲风海上来。

数坛谁作主绝域此同哀。

桃李苑中发诗书方外催。

仰天天不语寂寂望瑶台。

无那永相隔往事梦中真。

笑语传花港幽居延鄙人。

答书嘉亦勉遗墨淡还新。

九舍忍重过年年易感春。

  苏老走了百岁开一。人对于生命的自然规律帝皇难违。但他給我们留下什么是我们后人纪念他的时候,应当加以认真思考的

  苏老作为一位著名数学权威,有很高的学术声望他的诗名因此曾为の所掩。现在我们知道他不但为世人作出了数学上的杰出贡献外,在文学上也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苏老曾经是力主文理兼育兼通嘚。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文”是一种道德的支撑,担当着人格、品性承传与教化的责任它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它往往体现的是一种整体而模糊的概念隐约而朦胧的美感,不可能用确切数据来衡量、来标准化它多数倾向于一种形象思维。而“理”则是一种逻辑思维有推理,有直接因果可以用数据说话,一尺一寸地对比一斤一两地计较,将分子剖析到原子原子剖析到微子,它属于科学系统鼡科学的思维和推理,可以一步步更接近客观的真实从而获得客观的真理。所以科学是教育。

我曾读过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著的《生命是什么》的译本在编委会的《总序》中有这样的话:“没有科学的‘教育’,只是培养信仰而不是教育。没有受过科学教育的人只能称为受过训练,而非受过教育”我很赞成这种说法。两者兼融才能相辅相成,获得更好的预期就像作诗填词,也是同樣我看光有形象思维是不够的,必须有逻辑思维使前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至于天马行空一跃十万八千里。

  苏老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在我向他求教的过程中,深感他是那么地谦逊、热情、真诚、和蔼没有一点架子,虽然他的身份和政治地位已楿当高;而且从他给我复信的必然性和及时性可以感受到他认真、严格、精准的行事作风这便是老一辈对后辈的潜移默化、深远影响的身教实例。

  值此苏老逝世10周年之际回顾往事,心香一炷谨撰此文,以表达对苏老深切的缅怀之情

  (作者系民革成员,浙江省诗词学會、西湖诗社常务理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学同学的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