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找一个好多年前的朋友:姚军,几年前的网络歌曲...

> 潘石屹遭三个铁哥们起诉
潘石屹遭三个铁哥们起诉
08:30:35 来源:世界商业报道
  一个是13年前就跟随创业的合作伙伴、一个是25年前“睡在上铺的兄弟”、一个是30多年的世交,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挥戈相向”?
  一个是从小生长在甘肃天水农村的“土鳖”,一个是十几岁就去了国外并深受西方文化浸淫的“海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由最初的争吵打闹最终磨合成牢不可破的“夫妻档”?
  和媒体一直友善有加、相得益彰的京城房地产大腕潘石屹,在不久前接受国内某家电视台采访时却突然翻脸:“你不要再问了,要再问,我就不接受采访,你出去!”
  是什么让潘石屹在采访中一直闪烁其词、最终恼羞成怒呢?事情得追溯到2004年6月的一纸诉状--北京红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汪钢、谢光学、姚军等人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该公司最大股东潘石屹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转让了原红石实业所拥有的现代城、建外SOHO的相关权益,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们的利益,并提出共计1.05亿元的赔偿要求。原告们在诉状中称:“潘石屹以上两次非法转让的实质,是其作为红石实业的董事长以权谋私、非法转移、侵占公司的合法财产及权益,使其变相成为潘氏夫妇共有的非法财产……”此案被业界称为中国“股东代表诉讼第一案”。
  一度表现出巨大诚意的潘石屹,在与几个小股东经过20多轮谈判并达成口头协议后,却突然关闭了和解的大门。日,原告方在得出其已无和解诚意的结论后,由原告代理律师告知高院,请求法院恢复审判程序。据悉,法院已经下达通知,在日对原告另行提出的股东和董事知情权一案先行开庭审理。
  但在开庭前的5月24日,事情突然峰回路转--原本“放手一搏”的几个当事人最终“偃旗息鼓”并签定了和解协议,潘石屹于5月25日在和解协议上面盖上了公章,赔款几天后即一次性全部付清,原告律师于6月1日正式撤诉。但双方约定,具体赔款金额对外保密。
  “这个人真是太两面派了,我们觉得自己太老实了。”在和解之前,三个小股东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们都表现出一种受过欺骗后的愤怒。
  姚军:13年的创业合作伙伴
  “我比较矛盾,我并不想走这一步。”
  在三个状告潘石屹的小股东中,现任北京阳光时代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姚军,是当初对要打官司最想不通、也最不情愿的一个,“他们刚开始来找我时,我比较矛盾,我并不想走这一步。”回首从前,姚军有种“情何以堪”的感伤。
  那是1992年,北京万通刚刚成立不久,去中关村买电脑的潘石屹碰上了24岁的技术人员姚军。打过几次交道后,潘石屹对他感觉良好,于是请他吃了一顿饭,并盛情邀请姚军加盟北京万通。
  当时公司在北京怀柔县,条件十分艰苦,留不住人才,很多大学生呆了一个礼拜就一去不返了。但姚军还是很怀念那段没日没夜却干劲十足的创业岁月:“有时候累得不行,只要有两分钟的空档时间,我就会立马倒在地下,呼呼大睡。”
  那时候,万通在海南的业务已经慢慢萎缩,公司的重点放在了北京。1993年,万通正好赶上发行法人股,姚军参与了公司股份改制并负责募集资金。当时没有证券法、没有公司法,没有人对此内行,一切都得从头学起,困难可想而知。“现在回想起来仍惊心动魄,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寻求潜在的投资者。刚开始没有什么动静,但到最后的几天时间里,大家开始疯抢起来,有时一天有上千万的资金打到账户上来,有些钱甚至都不知道是从哪里打来的。紧接着在1993年底,国家就开始了宏观调控,如果万通没有募集到这三个亿的资金,当时可能就没了。”
  后来公司搬到了北京市东二环边的保利大厦,姚军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办公室在518号房间。那时姚军与潘石屹的关系,可以用“心有灵犀”来形容:“我们之间的交流,到了极其简单而有效的程度,他说一句话,别人可能听不懂,但我明白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很好地完成。”两人的私交也非常亲密,姚军回忆:“潘石屹和前妻当时带了一个两岁的孩子,我们都叫他宝宝,我非常喜欢那个小男孩。”
  由于经营观念等诸多差异,潘石屹和其他5个股东之间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被调任到上海总部去任总裁,其实上是被架空起来。被看成是“潘石屹亲信”的姚军,也被调往上海出任总裁助理。1995年6月,潘石屹选择了“出走”,姚军也紧接着在7月份提出辞职。一开始姚军不太好意思这样做,感觉上好像对不起冯总似的,家里人也不赞成他放弃当时已有的稳定收入去冒险。潘石屹和太太张欣从夏威夷回来后,就给姚军打电话,邀请他一起去另外做一个小公司,潘石屹鼓动说:“如果做不好,大不了我们再回去打工。”
  凭着分家时得到的大约二百万现金,潘石屹创建了红石实业,最开始就潘石屹、张欣、姚军三人。所有加盟的创业者,月薪都在原有基础上拦腰砍成一半,而且没有什么福利、没有奖金,原来月收入已经上万的姚军,每月只能拿到4500元工资了。
  由于姚军在万通时积累的融资经验和资源,他仍被委派担任至关重要的“找钱”工作。“最开始的一二百万根本就不算钱,发发工资、交交房租就没有了,公司随时面临现金断流而倒闭的危险。潘石屹经常是告诉我什么时候需要用一笔钱了,我就得想尽一切办法去筹措。记得有一次,我终于把一笔几百万的借款支票拿到手,一个人坐在破旧的桑塔纳里,兴奋得啊啊大叫……”
  有一个场景在姚军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开始时张欣还没有从她任职的旅行者集团辞职,仍在国贸中心三十几层的办公楼上班。有时我和潘石屹去找张欣,三个人常常站在临窗的办公室里,潘石屹兴奋地指着远处建外SOHO和现代城的两块地说,这就是我们的地盘啊!我们俩听了都热血沸腾,有干一番大事业的冲动。”
  谢光学:24年前“睡在上铺的兄弟”
  “尽量不要把以前的事情都抖出去,做人不要搞得太绝了。”
  在现任北京阳光时代投资公司总经济师谢光学眼里,24年前的潘石屹是一个聪明好动的小弟弟:“1982年,我们都在廊坊市石油管道学院读企业管理,潘石屹比我年纪小,但比我高一届,我们在一个宿舍住过。学校周围有不少农田,有时我们和潘石屹一起跑到外面刨来一些地瓜,然后大家一起分着吃。”
  毕业后,两人又分到了一个单位--廊坊市石油管道局机关。1986年,谢光学调回北京,而在其后的一两年潘石屹也去了深圳,开始了他的商人之旅。其间,两人偶有书信来往,潘石屹还曾为了自己父亲经销的石棉产品,托谢光学在北京寻找过销路。
  在海南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后,潘石屹于1992年8月回到北京做房地产,并盛情邀请谢光学加盟。由于小孩当时有病,自己单位的事也无法一下子完结,谢光学直到当年年底才加入进来。
  谢光学认为,潘石屹是一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很有一套经营手法,把阜成门的万通新时代广场做火了。但由于当时万通盲目扩张,在投资东北华联、进军陕西房地产等项目上都出现了失误,6个股东出现了激烈的矛盾,于是潘石屹出来创办了红石实业,谢光学等人也陆续跟着出来了。
  在谢光学的印象中,潘石屹是在1994年通过冯仑的介绍认识了张欣,但婚后一起创业的日子并不是那么亲密无间,两人为公司的事经常吵得不可开交。当时第一机床厂的项目(后来的建外SOHO)签下来后,开发的大笔资金需要四处筹措。“我们曾和一个德国人谈判,按道理中方应该是潘总出面,但张欣却抛开他们和翻译,直接用英语和对方交流,把我们完全撇在一边。”干坐一边的潘石屹当着德国人的面不好发火,回来后就和张欣大吵了一场。
  潘石屹与张欣之间也存在着利益冲突。当时潘石屹自己的公司是红石实业,拥有现代城项目20%的权益;张欣自己的公司是香港中凯集团,拥有现代城项目25%的股份。中凯集团和红石实业有一个管理协议,前者委托后者对现代城项目进行管理,中凯每年付给红石实业50万美金的管理费。据谢光学回忆,这笔钱后来从没有支付过。
  谢光学等人也和张欣发生过直接冲突。他记得,在开一个销售会议时,张欣主张在广告上保证,说业主买了我们这个房子后,每年的回报不低于15%。谢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而且没办法保证。当时两人在会上就吵了起来。
  那个时候,潘石屹总是站在自己的老部下一边,而且与张欣之间在财产上分得很清楚。“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的。刚开始总吵架,两人都觉得婚姻关系不是很稳定,所以算得很清楚,后来打出来了,慢慢地就适应了。”
  在几个当事人当中,谢光学和潘石屹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关系,甚至两人的手机号码都仅差一位数。现在每次进行谈判,都是先由潘石屹和谢光学联系。就在2005年5月份,好久没有理睬他们的潘石屹,在得知媒体开始调查此事时,又突然给谢光学打来电话,说还是可以继续谈嘛!谢光学感慨:“从我做人的原则来讲,我真不想和他闹翻。如果他对一些事实还是不承认的话,我们可以提供证据反驳他。我们现在说的仅仅是小股东利益的事,就尽量地不要把以前所有的事情都抖出去了,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不想这样做,做人不要搞得太绝。”
  汪有芬、汪钢父子:30年的世交之情
  “这是我老同事的孩子,我从小看着她长大的。”
  张欣不止一次地在媒体面前说过,有两个人对她的这一生影响最大:一个是潘石屹,一个是汪钢。她也亲自对汪钢说过,其他的人都只了解我人生的某一部分,只有你对我的整个人生全部都了解。
  两人的情谊,要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年少时光。汪有芬是汪钢之父,曾任《北京周报》社长兼总编辑。这位78岁的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那时我在外文出版社英文部当主任,张欣父亲叫林清雨、母亲叫张美瑛,都在同一个出版社任翻译。两人离异时,张欣还是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张美瑛一个人带着她,生活上有些困难。”
  张欣从小个性就比较强,有次母亲一气之下打骂了她,她就一个人出走了。“我听了也很着急,因为自己眼睛不好,于是就发动部门的同志一起去找。最后在北京站,发现她在一个角落睡着了,要她回来时她还挺不高兴,认为一回去自由又没了。”
  70年代后期,张欣的母亲先去了香港,把尚在读初中的女儿借宿在同事家中。1980年的春天,张欣也随后去了香港,所有的手续也是汪有芬亲自去派出所办好的。临走前,张欣还在汪家住了两个礼拜。“我觉得这个孩子很可爱,聪明好学,也比较懂事,所以走之前我们还带着她去莫斯科餐厅吃了一顿丰盛的西餐。”随后,汪钢获得了美国一个学校的全额奖学金,也于当年夏天去了美国。汪钢经过香港时,还专程去看望了张欣。
  刚开始几年,张欣在香港也过得不容易,14岁就做了纺织女工。每当心里有什么苦恼时,她就写信给汪钢倾诉,而汪钢总是像一个大哥哥一样安慰她,并劝她不能老去打工,还得坚持学习。后来,汪钢帮张欣在美国联系了一家学校,但因为签证办不下来,她后来去了英国剑桥大学,并取得了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汪有芬去美国探亲时,正碰上潘石屹、张欣也到美国渡假,潘石屹还亲手操刀做了一顿饭给大家吃。
  张欣在香港创办的中凯集团,最开始的两个投资者是两位英国朋友,每人投了50万美金。凑巧的是,其中一位是汪有芬的好友。有一天,这位英国朋友来汪家做客,看见张欣竟也在场。事后,她向汪有芬询问张欣的情况,汪说:“这是我老同事的孩子,我从小看着她长大的。”后来这个英国朋友告诉汪有芬,她之所以决定投资,和他的介绍有一定关系。
  因为长达30年的亲密交往,所以潘石屹和张欣在创办红石实业时,把汪钢从美国游说回国,加入了他们的创业队伍。在刚开始的几年时间内,两家一度来往密切,常常一起去看电影、吃饭。汪有芬对潘石屹的印象开始也挺好,觉得这个人虽然是生意人,但感觉还不那么俗气,对老人也挺尊重的,有时过年过节还给汪家送来一些蝴蝶兰之类的盆景。
  多年情谊如何定价?
  “在2000年前后,一切开始了微妙的变化”
  时间如果就此停顿,那么留存在每个人脑海中的,将只是那些峥嵘岁月中的美好情谊。但是,在2000年前后,随着好运砸在现代城这片土地上,于是一切开始了微妙的变化。
  姚军回忆,大约在2000年的某一天,潘石屹突然提出:以现代城的一套价值一百万左右的房子,置换几个小股东手中分别持有的2.5%的股份。但姚军等人明确表示不同意,姚军为此还专门与潘石屹进行了交流:“我原来一直认为我们是合作者,如果把这个股份置转了,我们就变成一种纯粹的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了,这种状况我和我的家人都难以接受。”随后张欣表态:你姚军是做了很大的贡献,你没有问题,就不用转了,但其他的人必须要转。但最后此事在大家抵制下不了了之。
  汪钢进入公司时,投入了100万人民币,占5%的股份。后来汪钢回美国时,他要求要保留股份,潘石屹说没问题。1998年汪钢回国探亲时,潘石屹却劝汪钢说,现在房地产不景气,听说你的投资里面有你父母的钱,老人家如果不愿承担这个风险,可以把股份转让给他。汪家当时住在机关宿舍的四楼,汪钢的母亲腿脚不太方便,想回到杭州老家去买个房,于是汪家提出按250%的价钱退出一半的股份。
  潘石屹回答,那我回去跟张欣商量一下,年底去香港之前给你们一个答复。但后来直到去了香港,潘石屹也一直没有回音。急着买房的汪有芬于是给潘石屹打了长途电话,问他到底能出多少钱购买股份。潘石屹回答说还没商量好。汪有芬觉得凭两家的关系,不妨先借50万元,以后在汪钢的红利里扣。这时潘石屹的口气有点为难,但最后还是答应了借钱的要求。
  但想不到的是,几天后张欣给远在美国的汪钢发了个邮件,说你父亲强压着潘石屹要借50万块钱,事实上你离开红石实业时就应该把股份退了。汪有芬看到这封邮件后十分气愤,于是又打电话给潘石屹理论,潘石屹还一个劲地安慰老人,说你又不是不知道她这个人的性格,你就不要生气了……次年,汪钢还是以23%的年利,退出了2.5%的股份。汪有芬认为,这个作价,等于是给潘石屹贷了几年款。
  与现代城项目的巨大成功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每个小股东前后仅仅进行了两次共150万元左右的分红,再后来红石公司的账面上竟然出现了亏损。而更让姚军等人诧异的是:日,潘石屹在没有召开股东会、董事会,未与股东协商的情况下,与北京第一机床厂、红石建外公司签订了三方协议,将红石实业在该项目中的所有权益,全部无偿转给了由潘石屹的妻子潘张欣(有意思的是,经过几年的磨合,潘石屹与张欣这对“夫妻档”合作得日益默契和稔熟,就连张欣的名字后来都改成了潘张欣)为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的红石建外公司(该公司成立于日,SOHO中国有限公司占该公司90%股份,3月5日将该股份转交给其关联企业SOHO中国BVI2,同年7月法定代表人由潘张欣变为潘石屹)。令谢光学不解的是,到2002年为止红石实业已经为此项目投了一个多亿,等于鸭子马上就煮熟了,却把90%转让给了SOHO中国(BVI2)。据谢光学估算,红石实业因此遭受的损失在15亿元以上,他说:“这纯粹是空手道,是巧取豪夺。”
  资料显示,建外SOHO当年总销售额24亿元,名列北京房地产十大热销楼盘榜首。而经过转让之后,红石实业对建外SOHO的权益已从100%减至10%,对3位小股东来说,原来每人2.5%的权益也随即变为了0.25%。据谢光学估计,仅在建外SOHO一个项目上,3位原告损失就超过了1亿元。
  同样,日,在现代城获利最丰时,潘石屹将红石公司所拥有的该项目20%的股权以低于原出资额10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了潘张欣为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的SOHO中国BVI1有限公司,红石公司的股东和董事全然不知,也未签署过任何相关文件。
  潘石屹夫妇与姚军、谢光学、汪钢多年的情谊就此崩裂。再次见面时,姚军等人已经是以原告的身份,和被告潘石屹进行谈判。第一次见面时,潘石屹还笑着给汪有芬打招呼,说您老变化不大,就是头发白了。开会时,汪有芬正好和潘石屹对坐,他首先以长者的口气批评了潘石屹,说他对老朋友们做得太过分了,他引用一篇相关报道中的话说:“你寻求SOHo中国上市的过程,就是消灭红石实业的过程,你是要把红石实业搞垮啊。”想不到潘石屹马上跳了起来,说你不要谩骂,你是局外人(汪有芬是汪钢委托的代理人),请你出去……
  利益当头,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说法,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几个当事人内心深处的谋划慢慢跃过情与理的框架,最终走向法的较量?多年的情谊为什么拦截不住“利欲”这匹脱缰之马?
  即使在重新启动司法程序后,姚军仍然没有忘记告诉自己往日的那位兄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不能过于贪婪,当你把贪婪戒掉之后,得到的不仅仅是有形的金钱,也许会更多。”
  让亲兄弟们不再打架
  “如果有外力作用,我会变成一个婴儿”
  在法律这架冷冰冰的机器碾碎几个当事人之间残存的最后一点情面之后,一连串的“陈年旧账”被继续激荡出来。原告代理律师王晓滨介绍,本案至少还存在着以下几个疑点:
  一、为什么红石实业会出现亏损?那么大的开支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核红石公司的会计报表中就曾发现,没有任何单据的业务外支出仅一年里就有500多万元,在另外一年里又发现公司费用中列支个人代付房款500余万元等问题;
  二、红石实业的股东到底是6个人还是5个人?其中有一个叫做爱地的公司占5%的股权,它现在到底是不是股东?潘石屹曾经要求把这个股权转让给他的亲戚,据知情者说,双方已经成交,但潘石屹并未按公司章程要求征得全体股东同意。由于潘不向汪钢透露转让价格,汪拒绝签字。市工商局注册表上爱地仍是红石股东,但爱地自称与红石实业已无任何关系;
  三、像长城脚下的公社、博鳌的房地产等项目现在是否还在红石实业名下?红石实业还有没有其他的投资项目;
  四、SOHO中国的资金到底来源于哪里?根据红石建外2003年财务报告显示,有SOHO中国公司26092万元的“其他应收款”,而在红石建外注册资金进账时间表中,SOHO中国(BVI2)又先后投入二千多万美元,它们之间是不是有内在联系?谢光学等人不由得怀疑:先从其他地方挪一笔钱投到红石建外来,然后又用红石建外的钱垫上,到时再以分红的钱还上。
  但要真正厘定中小股东权益被侵占,在法律条款和具体操作上还是存在着诸多难点。原告股东在提起和进行股东代表诉讼时,其举证的最大障碍就是资料或证据的收集。根据我国《公司法》第110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会议记录和财务会计报告,对公司的经营提出建议或者质询。”但是对于股东是否有权查阅、复制公司会计账簿和原始会计凭证。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被告律师张学兵则认为,如果公司的股东都要求查阅公司的原始凭证,将严重干扰公司的正常工作。三位原告则认为,他们都仍然是红石公司的董事,如果董事都无权查阅这些材料,还有什么人能有这种权利?
  针对举证问题,北京中京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晓滨指出,由于股东与经营者信息资料上的不对称,或者在收集证据时得不到公司的配合甚至公司隐瞒或隐藏证据等情况下,如果规定由原告负举证责任,显然对股东不公平。因此他建议对股东代表诉讼采取举证责任倒置。
  王晓滨一直想追加SOHO中国等公司作为被告,“但由于它们是BVI公司,即使它们的法人潘张欣坐在隔壁办公室,你的起诉书也得通过外交途径先送到英属维尔京群岛,然后再转到潘张欣手中。其他诸如调查取证之类的事情,更是难于上青天。”
  即使困难重重,但王晓滨认为此案仍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一股独大的情况在私营企业里同样存在,而造成私营企业被掏空的原因则和股东知情权无法保障密切相关。”汪钢为此曾上书全国人大法制委,希望借此案来完善公司立法、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规范公司高管的不当行为。
  潘石屹曾在自述中说到:“人有三种--第一种骆驼,吃饱喝足把能量存在身体里;骆驼里面有少数会成为狮子,这就是第二种人,要学会竞争,去做领袖;第三种人是婴儿。”他分析自己,1988年4月之前是骆驼,后来变成了狮子。他说:“人最好的一个状态是友善,对周围的人很有爱心。我想,如果能有个外力的作用,我会变成一个婴儿。”
  从狮子变成婴儿,我们当然不能指望潘石屹自身的修行和顿悟去完成,这个外力恐怕得依赖相关法规和制度的完善。正如王晓滨律师所说,“让感情和利益受到法律的制约或保护,让亲兄弟们以后不再打架!”
文章关键字: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生意场"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生意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来源:生意场"。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如本网刊载之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新闻排行榜
关注生意场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浙B2-  技术支持:(002095)当前播放列表↓
最近试听历史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评分:5.正在播放:&给我幸福的女人 -
[ti:我最爱的美丽女人]
[by:黎起铮]
[00:00.00]
[00:02.11]我最爱的美丽女人
[00:02.98]
[00:03.79]演唱: 飞翔
[00:04.64]作曲: 飞翔
[00:05.47]作词: 飞翔&李海国
[00:06.29]
[00:28.01]我们经过了浪漫的时光
[00:34.06]曾经的过往在脑海里游荡
[00:40.43]在某年某月的那个季节
[00:47.29]缘分注定让我爱上了你
[00:52.50]
[00:53.81]如今我们有了太多的回忆
[01:00.34]彼此深爱着对方不离不弃
[01:06.73]就让爱变成永恒的动力
[01:14.29]没有了浪漫却拥有了甜蜜
[01:22.02]
[01:24.73]我最爱的美丽女人
[01:30.72]谢谢你陪我度过寒冷的冬季
[01:38.53]温柔、善良的你是那么的美丽
[01:45.92]紧紧地抱着我融化了我的心
[01:55.17]
[01:55.45]我最爱的美丽女人
[02:01.57]谢谢你给我的微笑是我最大的骄傲
[02:09.49]让我充满力量 感受爱的光芒
[02:18.84]今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和你在一起
[02:30.82]
[02:32.02]
[02:57.99]如今我们有了太多的回忆
[03:04.44]彼此深爱着对方不离不弃
[03:10.76]就让爱变成永恒的动力
[03:18.32]没有了浪漫却拥有了甜蜜
[03:25.74]
[03:28.55]我最爱的美丽女人
[03:34.74]谢谢你陪我度过寒冷的冬季
[03:42.56]温柔 善良的你是那么的美丽
[03:49.93]紧紧地抱着我融化了我的心
[03:59.14]
[03:59.44]我最爱的美丽女人
[04:05.52]谢谢你给我的微笑是我最大的骄傲
[04:14.14]让我充满力量感受爱的光芒
[04:22.90]今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和你在一起 哦……
[04:35.66]
[04:35.94]我最爱的美丽女人
[04:42.13]谢谢你陪我度过寒冷的冬季
[04:49.73]温柔 善良的你是那么的美丽
[04:57.23]紧紧地抱着我融化了我的心
[05:06.44]
[05:06.71]我最爱的美丽女人
[05:12.82]谢谢你给我的微笑是我最大的骄傲
[05:20.91]让我充满力量 感受爱的光芒
[05:30.22]今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和你在一起 哦……
[05:42.67]
[05:43.28]今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和你在一起
[05:53.06]今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和你在一起 在一起
[06:09.73]
[06:10.98]歌词千寻
[06:11.83]歌词编辑:黎起铮
[06:12.74]QQ:
[06:13.80]
九酷音乐网 提供
听好歌 上九酷
播放出现故障,您需要更新!对不起,您需要更新您的浏览器到最新版本或更新您的flash播放器版本!
猜你喜欢相关推荐最新歌曲最新专题
1.2.3.4.5.6.7.8.9.10.11.12.
歌曲名:&&歌手:&&所属专辑:
作词:飞翔&李海国&&作曲:飞翔&&发行公司:未知&&发行时间:
歌曲ID:468283&&分类:歌曲&&语言:&&大小:3.95 MB&&时长:04:19秒&&比特率:128K&&评分:5.分
介绍:《给我幸福的女人》 是 姚军 演唱的歌曲,时长04分19秒,由飞翔&李海国作词,飞翔作曲,已累积试听超过1896次,如果您觉得好听的话,就把这首歌分享给您的朋友共同聆听,一起支持歌手姚军吧!
◆ 本页是歌曲给我幸福的女人歌曲的试听页面,如果您想下载给我幸福的女人歌词,那么就点击&&
◆ 如果你想下载这首歌曲的Mp3文件就点击&&,如果你想把这首歌外链到QQ空间点击&&
◆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歌手姚军的信息就点击&&&&&&&&&&
◆ 给我幸福的女人的永久试听地址是/play/468283.htm,请将()告诉您的3个朋友,感谢您对九酷音乐网支持!
Copyright @2002 - 2017&.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执行时间:0.0227s坚守岗位 24年如一日的教堂电工姚军弟兄-福音时报--基督教资讯门户网站
正在爬竖梯的姚军弟兄(供图:王佰勋)
工作中的姚老(供图:王佰勋)
日拍摄于控制室(供图:王佰勋)
教会中有许多种类的服侍,其中有一类服侍几乎没有人注意到,除非出了问题的时候大家才会想起他们,那就是负责维护堂内音响照明等设备的电工。年前,呼和浩特市新城南街基督教堂姚军弟兄做起这份服侍,一做就是多个礼拜。1987年月,华北西北十省市中建筑较早、规模较大、功能较全、平方米(主楼面积)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南街基督教堂落成并投入使用。由于没有专业的电工维护堂内的音响照明设备,时常在主日聚会时发生线路及设备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敬拜。堂管会决定招募专职义工,但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直到年春,时年岁、已信主将近一年的姚军弟兄,主动请缨,担当了这份义工。从那一年起,一干就是年,多个主日礼拜,无论是雨雪风霜,还是身体不适,姚老从未因故耽误一次。姚老的家距离教堂公里,骑自行车需要几分钟,由于教堂的第一场主日聚会是早晨七点到八点半,为了保证不出差错,姚老每次都是不到六点便来到了教堂,他要提前调试设备及检查线路,从一楼主堂到二楼三楼副堂,一圈下来,通常都会满头大汗。为了节省空间,姚老提出将原来讲台两侧的耳房,各加增了一层作为灯光音响控制室。如此一来,他的劳动量又增加了。仅控制室的竖梯每场聚会都要爬上爬下数次。几年前,电工组又增加了两名新成员,一位比姚老还要大三岁,另一位年纪小一些。但因他们经常有事来不了,所以坚守岗位还是全靠姚老。如今已经岁的姚老,丝毫没有退下来的打算,在他看来,之所以自己的身体非常棒,原因就是上帝还要继续用他,我们也愿姚老的身体能够“如鹰返老还童”(诗),“如鹰展翅上腾”(赛)。
10月19日,北京基督教会丰台堂举行了第六届义工运动会,包括由教会牧者组成的同工团契、由残疾人组成的米非波设团契、医护团契等24个团契参加了比赛。车轮滚滚、蒙眼敲锣、四人五足、搭桥过河、合力运瓜等将团队合作和趣味融于一身的比赛活动使场下的观众加油声、笑声、欢呼声不断。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电话(010-)或微博(/cngospeltimes),微信(cngospel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几年前的网络歌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