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万种死法电子书》海城哪有卖?多少钱?

在书店里“解剖”八百万种死法-ZAKER新闻
被不断衍生新定义的 " 八百万种 ",源出美国硬汉派推理作家劳伦斯 · 布洛克的《八百万种死法》。八百万,Eight million,是当时(1982 年)纽约市的人口总数。分分秒秒,时时刻刻,有人未知生,便已死。活动一角被布置成了 " 凶案现场 "今天为大家呈现的是方所重庆店的活动,《镜狱岛事件》的作者时晨与《超能力侦探事务所》的作者陆烨华为我们带来的,面对八百万种死法时的 " 谋杀口味 "。 开场白— 陆烨华:重庆的朋友们大家好,他是时晨,《镜狱岛事件》的作者。我是陆烨华,《超能力侦探事务所》的作者。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推理小说。左为陆烨华,右为时晨 推理小说和其他小说的区别在于参与感 —陆烨华:我先讲吧,因为我话可能多一点。今天现场布置非常好,后面有一个粉笔涂白的小人,旁边还有几个证物,《名侦探柯南》里面经常出现这些东西,就是被害人死亡的现场。之所以在书店里面摆这样的道具,就是为了营造参与感。推理小说和其他小说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参与感。很多评价小说的词汇,比如日本有个词叫 " 一笔入魂 ",非常抽象。代表人物有横山秀夫、桐野夏生,我看了之后都没有入魂,所以我不知道他们写的 " 一笔入魂 " 到底是什么意思。中国也有两个词,一个叫身临其境,一个叫感同身受。身临其境讲的是进入到这个故事里面,感同身受是进入到主人公的心里,我觉得这是胡扯,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也没有身临其境这回事,这一切都是你的想象,你的同理心。但是你能想象到的最多不及当事人的 1%。但是推理小说有一个词叫 " 参与感 ",因为它是一个游戏,能够快速地把你代入到这个故事里,你甚至可以和故事里面的主人公侦探一起参与这个案件,获得同样的线索,去破案。推理小说会设置一个谜团,通过谜团来让你获得参与感。时晨:大家为什么会去看推理小说?因为生活中不可能亲历这些事情。推理小说和武侠小说很像,是成年人的童话。我们生活中不太可能碰到他杀事件,本格推理中的不可能犯罪、精彩的杀人手法、血腥的杀人方式在生活中完全不可能遇到。所以我们需要推理小说来满足一下我们内心的偷窥欲。有一个作家叫有栖川有栖,他写一个侦探,这个侦探同时是一个社会学家,叫火村英生,这个社会学家的助手问他为什么会想成为一个侦探,他说 " 因为我曾经想杀一个人,我动过杀人的念头,所以要成为一个侦探 "。大家在是不是看推理小说的时候也有这种冲动。(陆烨华插嘴:大家现在请报警。)如果身临其境的话,更能体会更能欣赏这部小说,读者在读武侠小说的时候想身临金庸的江湖也是一样的。陆烨华:我刚刚意思就是说,不可能有真正的身临其境。时晨:这是一种感觉,每个人是不一样的。陆烨华:可能我的感受比较差一点,需要有谜团这个东西把我带进去。活动现场 喜欢的侦探 时晨:推理小说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名侦探。我们现在谈起柯南 · 道尔小说就会说《福尔摩斯探案》系列,因为这个人物太成功了。他有 46 个短篇,每一篇都很经典,但是之所以经典不是说这个短篇有多精彩,而是我们爱上了福尔摩斯这个人物。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侦探中,福尔摩斯是排名第一的,他影响了太多人,他创造了助手和名侦探的模式,至今都有许多日本作家在效仿,最有名的也公开表态非常喜欢福尔摩斯的作家就是岛田庄司。岛田庄司笔下的御手洗洁可以说是福尔摩斯的精华版。御手洗洁不如福尔摩斯是因为他太过于完美,虽然他有点疯疯癫癫,但是各方面其实都是全能的形象,但福尔摩斯显然不是这个样子的,福尔摩斯有一些非常非常令人难以忍受的缺点,所以更生动一点。另外东野圭吾写的汤川我也非常喜欢,因为我喜欢福山雅治塑造那个形象,我觉得演的非常好,非常到位。撸撸姐你怎么看?日本男星福山雅治塑造的汤川学陆烨华:我觉得你只是看脸。我特别喜欢阿加莎 · 克里斯蒂,我是她的狂热粉丝。我最喜欢的侦探肯定是波洛,我甚至因为太喜欢阿加莎 · 克里斯蒂,还主动去找出版社翻译两本阿加莎的书,完成我的一个梦想——想和阿加莎 · 克里斯蒂这个名字印刷在同一个版权页上。我喜欢波洛,波洛这个人很不起眼,他不像福尔摩斯一看就是英国绅士,穿着打扮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但波洛不是,阿加莎 · 克里斯蒂写他的脸像鹅蛋一样,他的两撇胡子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微微上翘的,他每天都会整理自己的胡子。他是一个相当有洁癖的人,一粒灰尘落在他的肩膀上,比一粒子弹打中他还要难受,这就是变态,很有洁癖。他酷爱吃甜食,《死亡笔记》里面有一个侦探叫 L,他也很喜欢吃甜食。波洛喜欢吃甜食是因为,吃甜的东西可以激发脑细胞的活力。阿加莎 · 克里斯蒂经常说的一句话:" 运用你的灰色脑细胞去破案。" 但是波洛除了破案的时候,其他时间都是一个其貌不扬、非常低调的人,我们甚至不清楚他的国籍。他也很矮,没有什么形象。因为我喜欢阿加莎 · 克里斯蒂,所以喜欢波洛。还有一个原因,波洛的一生很完整,虽然他出场的时候已经年龄很大了。但是他经历了那么多的长篇小说,最后在《帷幕》中死掉了。那时候我看得也是非常的惆怅,英国的一个报纸当时也发了一个讣告说大侦探波洛去世了,波洛是一个虚构人物,英国的正规报纸第一次为虚构人物发布讣告,可见这个人物塑造是非常成功的。我也喜欢日本的江川户乱步笔下的明智小五郎,我的推理启蒙就是明智小五郎。我看了乱户的早期作品,我发现明智小五郎最初的形象,不是他在少年侦探系列表现当中的穿西装、打领带的绅士,而是一个头发乱糟糟、很邋遢的人,没有什么钱,但是越写到后面越绅士化,助手也招了,也结婚了。一个日本评价家评论说江川户乱步笔下名侦探形象的转变是因为江川户乱步他自己从一个比较穷困潦倒的草根阶级变成一个受万人敬仰的著名侦探作家,他笔下的名侦探其实是他个人形象的影射。我再说一下我不喜欢的名侦探。我其实不喜欢汤川学教授,但我很喜欢福山雅治,因为他帅。但是汤川学教授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名侦探,我不是很喜欢标准化的名侦探,他有一些标准动作:推眼镜,在黑板上写东西,有一套固定的思路,有一套不近人情的名侦探身份。但是这些名侦探形象,把人性化的一面摒弃了。我之所以喜欢明智小五郎,是因为他有成长,我喜欢波洛,是因为他有弱点。但是汤川学教授没有太多的弱点。时晨:刚刚提到的明智小五郎形象变化是因为江川户乱步改了设定。明智小五郎在帝国商业时代初创,和后面出场的完全是两个人。我稍微有一点点反感岛田庄司作品前期和后期的转变,御手洗在后期是非常标准的学者,对人家很客气。但是早期就不是这个样子,早期他说话说到一半,趴在地上学狗叫,或者是莫名其妙地哭。他是一个很癫狂的人物,可能这样的人物更吸引我,我觉得这样比较有个性,比较可爱一点,更能体现出这个名侦探的特色。后期他从年轻时候狂放的性格,变成一个很沉稳的中年人,现在已经是老年人了。如果是因为审美素养的改变,我更建议作者写另一个人,不至于破坏早期粉丝美梦。有些侦探一看就是为了装逼而装逼的侦探,像二阶堂兰子。她作为一个高中生,几乎是全能的……好像工藤新一也是这样?她通晓宇宙学,会开飞机,会开坦克,会用一些军人都不会用的枪械。这就有点违反基本的认知,她是全知型的侦探,太过于完美了,我不是很喜欢这样子侦探的形象。陆烨华:你喜欢工藤新一吗?时晨:挺喜欢的。陆烨华:他们的区别一个是男的,一个是女的,我可以理解为你讨厌玛丽苏,喜欢杰克苏?日本著名漫画家青山刚昌笔下的高中生名侦探工藤新一 令人震撼的杀人手法— 陆烨华:我认为读推理小说或者读其他小说都是越读越理性的,但是当我发出 " 喔 " 这种赞叹肯定是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只有在我最早期接触推理小说的时候我才会发出这种感叹。近几年感到震撼好像很难,但是有没有布局写的特别好的,文笔特别美妙的,诡计特别完美的,是有的。北村薰老师写过:心无杂念的孩提时代,看书的乐趣是沉浸在其中。故事里面的森林深不可测,你会跟着这种故事一起快乐,一起恐惧,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但是当你年纪渐长,这些快乐会慢慢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你能看懂以前你看不懂的东西。能让我震撼的推理小说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近几年已经几乎没有了。但是 2001 年的时候,我读日本作家西村京太郎写的《双曲线的杀人案》,读到最后真的是一下子蒙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小说?!后来我知道他是致敬阿加莎 · 克里斯蒂《无人生还》,我就开始读阿加莎的小说,真正打开了推理这扇门。时晨:陆老师他是比较感性的一个人。我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是否有让我非常震撼的诡计?当然有。有没有小说是小时候看觉得很棒,现在看觉得很乱的?也有。震撼不是绝对的,但经典永远是经典,高峰永远在那里。比如说阿加莎的《无人生还》,比如说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魔法》,一诞生就注定是无法复制的,是后人无法模仿的类型。无论你什么时候读这些小说,它们永远是经典,永远是高峰。现在推理界有观点认为现在的诡计几乎已经被所有的前辈都写完了,将来有没有新的诡计可以写?我觉得还是乐观的,因为科技在发展,肯定会出现一些新的技术、手法,还有思维也会进步。诡计永远不会被写完,只要人类还存在。刚才说到《占星术杀人魔法》事件,还有《斜屋犯罪》。叙述性诡计也是非常厉害的,最近改成电影的《爱的成人式》,我强烈推荐,这本书不是推理迷也可以看。陆烨华:刚刚时晨说诡计的穷尽,他比较乐观,我也比较乐观。诡计这个东西,和发明创造是一样的,但是诡计不一定只有发明,还有组合或者升级,飞机发明出来了,我不能再发明另外一种东西,但是我可以把飞机变成直升机,这是不一样的东西。诡计没有穷尽的时候,能够穷尽的只有人的思维。 古典本格和新本格的区别:说人话
—时晨:什么是古典本格,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一种以解谜为主的推理小说,以解谜为最大的重点,以案件而不是以挖掘人性为主轴。新本格派通常被认为更宏大更夸张,用更让人觉得完全瞎扯淡的杀人手法来强烈表达自己的诉求。比如盖一所房子只为了杀一个人,活着是挖一个池子淹死一个人。而且动机很难解释杀人手法。陆烨华:但是我还是想听你说一下古典本格为什么可以发展到现在的新本格?新本格它是什么势态?中间又出现了哪些流派?时晨:人是欲壑难填的,当你强到一定程度之后,再给你同样刺激你是完全没有反应的,就需要有更大一个动力让我们来阅读小说。比如利用时间差杀死一个人,这种桥段可能在 18 世纪、19 世纪的时候非常吸引读者,但现在我们就觉得好无聊。我需要一种新的方式让我震撼,让我的世界观崩塌,我需要一个我根本就没有想到的东西刺激我。这就是新本格会出现,古典本格会衰落的原因。当然古典本格也不能说衰落,经典还是经典,永远在那里,它创造了一种思路,新本格就自然发展起来了。陆烨华:刚刚时晨老师说新本格是更宏大的诡计,其实这只是新本格当中的一种,有些新本格是没有诡计的,也可以称为新本格。新本格更多的是百花齐放的形态,不拘泥于诡计。有一本书我很喜欢,叫《赤朽叶家的传说》,是樱庭一树写的。《赤朽叶家的传说》这本书获得推协奖,说明他是日本推理小说,但是里面几乎没有谜团,有一个很浅的谜团,很容易就被识破了。它讲的是一个历史故事,一个家族三代人的生活,他们在历史的洪流当中如何去生存,如何去改变,这其实有点类似于纯文学,看重的不再是谜团本身了。但是樱庭一树也做了推理作家协会长,因为推理作家协会奖这个本身也在不断扩大。推理小说由古典本格变成新本格,我认为它是一种扩大而不是一种改变,是刚柔并济。说到这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东野圭吾是属于新本格还是古典本格? 论东野圭吾的贡献 —时晨:讲东野圭吾之前,我先讲其他概念,为什么日本这么多不是推理小说的东西它也被称为推理小说。是因为当时推理小说在日本卖得非常好,所以许多与谋杀沾边的东西也被归为推理小说。回到东野圭吾,东野圭吾这个作者其实不能简单用一个流派去限定他,这个作者非常聪明,非常善于模仿,非常善于观察,他的敏感度非常高。他早期是纯本格作家,但是后期他感到风向不对,这样下去的话可能是死水一滩,他就开始进行改变,他开始从核心改变自己,把谜团从案件转移到人性上面,他有一个绰号叫 " 人性君 "。我觉得这点是其他作家不如东野圭吾的地方,他改造自己改造得非常成功,他知道读者需要什么东西。陆烨华:东野圭吾他非常聪明,因为他懂得怎样去把非推理小说迷也变成推理小说迷,变成他的读者。而且我觉得他作出一个非常大的改变,以前我们认为古典本格是 80% 的无聊加 20% 的爽快。但是现在东野圭吾他会把一些悬念、伏笔、人性的揭露平铺到每一个章节当中去,这是他对畅销小说写法的模仿,他把这些用到了古典推理小说当中,这是非常厉害的。他没有固步自封,他去开拓了疆界。他甚至说你们没把我的书当推理小说看也没关系,我没有这个志气,只要这本书你们喜欢看就行了,这就是为什么他能成功。时晨:有作家跟东野圭吾辩论,《嫌疑人 X 的献身》这本书到底是不是本格推理,东野圭吾认为这就是本格推理小说,有一个匪夷所思的谜团,也有解答。至于是不是特别纯正的本格,我觉得这对推理小说来说并不是重点,东野圭吾能把本格推理辐射出去,这才是对推理小说有益的。陆烨华:这点我倒是认同你,东野圭吾他的贡献在于,他把原来那么小块的推理小说读者变成那么大一块。 推理作品推荐 时晨:当你把所有经典都读完的时候,你会觉得曾经沧海难为水。我推荐几个作家:柯南 · 道尔是最适合入门的一个作家。日本作家是江川户乱步,东野圭吾也是适合入门的一个作家。新本格可以看岛田庄司,看完岛田庄司可以看一下 " 馆系列 "。如果读下来觉得 OK,说明你是一个本格迷。如果你觉得太扯了,你可能喜欢写实的推理小说,可能是松本清张或者森村诚一都行。陆烨华:时晨老师一直有一个观点,打开味觉,读书会更合胃口。时晨:你觉得芝士不好吃,你会吃生鱼片,或者是你觉得面包太好吃了,吃不惯米饭。是因为你的味觉没有打开,你没有给自己机会。其实你真正体会它的好之后,你会流连忘返的。某一个作品会打开你的味觉,之后你会发现,你对它的误解是很片面的,你觉得那些作品太幼稚了,是因为你还没有体会到那种童心。陆烨华:我推荐几本书。我身边的朋友、同事。我会问他,你有没有看过推理小说?只要他说没有,我肯定推荐这本书《嫌疑人 X 的献身》,这本书非常适合入门。首先节奏很好,其次人物塑造很好,第三它确实是一本有本格内核的东西。但是我讨厌里面的价值观,那个价值观是错的。第二本我推荐的书是阿加莎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我觉得这是一本教科书,分了几个章节:事件、正言、结论,是一本条理非常清晰的小说。时晨:我觉得大家先不要看《东方快车谋杀案》,先把之前的都看完之后再去看。《东方快车谋杀案》一定要留到最后才有爆发感,这是我个人的意见。陆烨华:我个人的意见还是先看《东方快车谋杀案》,因为故事也好,节奏也快。如果大家能耐得住寂寞,去看一下奎因的《希腊棺材之谜》。时晨:《希腊棺材之谜》已经是很好的作品了,悬念感非常强。开场很妖异,后面会很有趣。陆烨华:《希腊棺材之谜》这本书如果能够坚持读下去,并且读完之后享受的话,说明我们的这两本书你也会喜欢。如果看完《希腊棺材之谜》你觉得很无聊的话,看《镜狱岛事件》可能会觉得无聊,但是我的那本书还是会很有趣。还有一些日本的作品,我觉得麻耶雄嵩不错。时晨:当你把所有作品看完之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麻耶雄嵩就在那里,又是一个高峰。陆烨华:不过开卷有益,每一本书都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时晨:于推理小说的作品,喜欢的也不喜欢,我觉得都可以尝试一下。陆烨华:大家手边就有(我们写的)两本书。陆烨华作品《超能力侦探事务所》和时晨作品《镜狱岛事件》时晨:(至于国内的小说)我个人比较喜欢《心理罪》。这不是本格派,不是简单的密室杀人的,作者本身是一个刑侦警察学校的老师,他非常专业,读他的小说感觉到非常真实。另外推荐一个作者,比较小众一点,大家有兴趣可以在网上搜一部漫画,叫《吃谜少女》,国内为数不多的本格推理漫画,鸡丁这个作者很特别,他每一个密室短篇都可能创造一种新的思路。我非常佩服的一个作者。陆烨华:女性写推理小说的非常少,但如果女性写推理小说写的好的话会非常好,把纯理性和女性心理描述和感情结合在一起,那就是无敌的,像阿加莎一样。中国也有一个,叫水天一色,她写过一本书叫《盲人与狗》,依然是国内长篇推理的标杆。还有一个作者周浩晖,以前杂志上写小说,最近几年有一部作品非常好,叫《死亡通知单》,已经拍摄成了电视剧,不管是作为电视剧看,还是通过纸质书看,都是一非常优秀的作品。另外我还推荐一个人陈渐,我看到的中国小说里最接近岛田庄司的就是陈渐的《大唐泥犁狱》。他的背景是大唐,通过唐玄奘西去的故事引伸出来。这个背景就很妖异。时晨:这个作者买了很多唐朝时候的古籍,真的花了很多的功夫写那部小说,大家有兴趣可以读一下。 先构思谜面,还是先想诡计
—时晨:(在我自己写作的时候)我更比较经常发现一种定律,然后发现这个东西是一个人的思维盲点,我再把谜面完善。这样读者读的时候,可能感觉比较意外。陆烨华:我跟他的习惯完全不一样,我先想谜面,我比较看重故事和人物。诡计解答的合理性也是我追求的,但是我的出发点不是诡计,而是故事和吸引读者读下去的谜面。如果想到了解答,我就会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如果想不到我就不写了。探究死,是哲学家与侦探的工作。推理小说与其他类型小说的真正差异,在于它极端狡黠地引诱你参与事件的推进,同时又小心翼翼地避免露出马脚。在 " 引诱 " 与 " 羞怯 " 之间,读者体会着心荡神驰的快乐。这般吊胃口的路数多了,读者们也就越来越不满足于固定的套路,密室、叙诡、本格……它们可以交叉,可以重叠,甚至可以加总。只要你需要,只要推理作家还可以创造,我们尽可以在这有八百万种死法的推理自助盛宴里,挑选自己那道菜。 关于新书 —《超能力侦探事务所》陆烨华 著新星出版社 2016-08幻影城是一座侦探之城:硬汉侦探、主妇侦探、美食侦探……风格迥异的 " 侦探事务所 " 都存在于这座城市。超能力侦探事务所也是其中之一。顾名思义,这个事务所里的所有侦探都拥有 " 超能力 ",只不过……每个人的超能力都有点……呃,没用。但既然顶着 " 侦探 " 的头衔,就要与邪恶的犯罪势力斗智斗勇!超能力侦探事务所的各位神探对灯发誓,一定要凭借超级厉害的逻辑推理和超级没用的超能力,破解谜团,保一方安全!而此时,在这些侦探不知道的角落,有一个邪恶的神秘组织在悄然逼近……《镜狱岛事件》时晨 著新星出版社 2016-08传说,生前犯了罪,即便瞒过了世人,死后也会落入孽镜地狱。罪恶的灵魂会在那个时候现出原形,为所犯的罪行付出代价,受到地狱之火的灼烧,为时八千六百四十亿年。 镜狱岛,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岛上设有一家关押罪犯的精神病院。一位失忆的女子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正置身这座与世隔绝的精神病院中,充满恐惧的她,要面对的是上百位精神病罪犯。在与众人的接触中,她察觉自己的身世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她究竟是谁?在这个充满谎言的岛上,她将如何逃出生天?与此同时,数学家陈爝接受刑警唐薇的邀请,前往镜狱岛调查一起密室杀人事件。精神病院前任院长惨死在禁闭室中,凶手却不知所踪。随着调查的深入,诡异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陈爝意外发现,这座小岛上竟然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 { 以上两本方所各店均有销售 } 本文经 新星出版社 (微信号:newstarpress) 授权转载欢迎常来漫游?方所广州店//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 383 号太古汇 MU35 号 //方所成都店//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中纱帽街 8 号成都远洋太古里 M68-70 号 //方所重庆店//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渝北四村 18 号新世纪百货奥特莱斯 1 层 11 号 //
方所青岛店//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山东路 6 号甲青岛华润万象城 B168 号、LG168 号 //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文艺频道5小时前
文艺频道5小时前
文艺频道5小时前
文艺频道5小时前
文艺频道4小时前
新周刊7小时前
文艺频道昨天
国家人文历史1小时前
中华网文化4小时前
中华网文化4小时前
南方人物周刊4小时前
Voicer5小时前
中华网文化5小时前
史夫子说4小时前
史夫子说4小时前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再来一本,劳伦斯?布洛克――读《八百万种死法》
我以为,书分季节读,也分时辰读。&&&&&早晨,一天伊始,神清气爽,你大可以深读叔本华、卡尔维诺,读一切书中经典;午后,人有微微慵懒,此时你翻读一张报、一首小诗、一道食谱,总之读些解乏的就好。到了晚上,万物萧条,接近睡眠,此时,好阅读的人,就该准备一些所谓“睡前读物”,它们不必太过深刻与忧郁,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或泛泛庸常之作――它们,应该就像人们每天睡前要喝的牛奶或蜂蜜水,可口、微甜,有助于入眠、做个美梦。&&&&&它们,可用个现成的,但也很实用的标准来衡量,那就是:有趣。在那种沉沉的夜晚,你可以摆脱对深刻与高贵的追逐,摆脱专注而折磨人的思考,一切,到趣味止步。&&&&&在我看来,劳伦斯?布洛克的侦探小说《八百万种死法》,就是这样一本有趣的“睡前读物”。&&&&&故事很简单。主人公马修是个正千方百计戒酒的中年男人。多年前因抓窃贼时子弹误射杀一个小女孩而离开警察行当。从此他离异、潦倒、为了赚钱谋生只得接下各种活儿做。&&&&&有天,纽约城一个卖淫女希望“改行”,她托马修去和她的皮条客谈判。皮条客很轻易就答应了这个要求。没想到的是,第二天,这个美丽的女子却被发现死在一家旅馆里。看上去有很大嫌疑的皮条客,此时却奇怪地提出要雇佣马修来追查凶手。&&&&&马修开始介入这起案件。他拜会一个又一个人,遭遇形形色色的怪事,每次当事情略有头绪时,线索随即就中断;调查过程中,更有人相继离奇死去。案件扑朔迷离。更要命的是,在这么折磨的工作中,马修要时刻抗拒着“酒神”的引诱,他频繁出入于匿名戒酒协会,为的是和那些同命运的瘾君子们呆在一起,以集体的力量抗拒酒。&&&&&在读者眼里,马修侦探到的所有头绪就像一块又一块镶刻着破碎图案的木头,它们与其说是被生活,不如说是被作者在暗中给彻底打散了。每个读者看见这乱七八糟摊开一堆的“木块”,都会试图挑战自己的智力,试图拼凑起它原本的图形,却屡试不中。就只得乖乖地跟着马修的步子走,一步都不得超前。要直到几乎最后,经由马修之手,你才能恍然大悟地看清这幅图,你才知道,凶手是谁。&&&&&一切,都在最后一刻见分晓。这是侦探小说(电影)一直以来成为我的心头好的原因。这也正是其他体裁无可取代的魅力之处。在这个悠久的领域,我们可以罗列一系列所热爱的大师:阿加莎?克里斯蒂、希区柯克、松本清张、森村诚一、史蒂芬?金……现在好了,在心仪的侦探作家(导演)里,又多了这一个名字:劳伦斯?布洛克。&&&&&但是,在我看来,劳伦斯?布洛克这本书最成功之处并非它描写了一个离奇的案件本身,而是它刻画了马修这个人生的失败者以及警察德金、卖淫女、皮条客等群像。他们都是纽约这个繁华都会“金字塔”最底层的小人物。每个人物都有特别的爱好、习性以及动作,叫人读之难忘。比如:皮条客从不将电话号码示人,且爱好收藏非洲面具,他因而获得了一种神秘的艺术气质;频频接客的卖淫女却写得一手好诗,而那个叫德金的警察,时时想着要退出这个行当,因为他厌倦了,他要离得远远的。刻画最成功的当然是主人公马修,他没有执照,只能偷偷接活;他总要把自己赚的钱的十分之一扔进募捐箱,如果有一次没有及时捐出去,他会觉得厄运即将缠身。他努力戒酒,却时刻生活在对酒的幻觉里。他每天浏览、收集报纸社会版上的种种死亡案例,为的是研究:“纽约有八百万人,就有八百万种死法。”&&&&&可以说,纽约,或者任何城市的草根阶层,都是由包括这样一群人的人们所组成的。他们大多数时候活得艰难、挣扎,缺乏安全感;他们的孤独似乎除了酒再也无可派遣。在对他们种种细致生动的描写里,我们无疑清楚地看到并感受到了作者对于这些人的人生本身好奇而深刻的窥探。&&&&&因此,无论如何,《八百万种死法》并不仅仅是一本纯粹的侦探推理小说。&&&&&用了4个晚上,每晚的9:30至11:30左右,我眼也不眨地读这本书。就在昨晚,我看完最后一个字。合上书的刹那,对于书的作者劳伦斯?布洛克本人一无所知的我,却怀着对这本书带给我四个美好之夜的感激,模仿美联社的评论口吻脱口而出了那一句话:&&&&&“再来一本吧,劳伦斯?布洛克!”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百万种死法电子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