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安县区号的特产是什么?

文安蜜桃_文安特产文安蜜桃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
  果型秀美,色泽淡黄中又衬有鲜红色,皮薄肉细,汁多甜美,香气四溢,令人馋涎欲滴。用刀一划,桃汁溢出,似晶莹之挂在果面上,咬上一口滴蜜流糖,沁人肺腑。古时就有明清两代,作为“贡桃”送到。文安蜜桃有十几个品种,最好的品种有红蜜和白蜜两种。
  文安蜜桃是省市文的特产。文安蜜桃果型秀美,色泽淡黄中又衬有鲜红色,皮薄肉细,汁多甜美,香气四溢,令人馋涎欲滴。用刀一划,桃汁溢出,似晶莹之珍珠挂在果面上,咬上一口滴蜜流糖,沁人肺腑。
  文安县地处环京津环渤海腹地,被京津保三大城市环抱其间,北距北京120公里,东邻80公里,西距90公里,两小时可进京,一小时可下卫,文安县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素有“收了文安洼,粮食盛不下”的美称。年均气温11.8°C,年均降水量594毫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华北平原中部,土地资源丰富,是华北人均土地资源最多的地区。 境内可耕地面积87万亩,有大清河等3条河流,渠系坑塘蓄水量达1亿立方米。文安县地理气候非常适合蜜桃生长.
  文安蜜桃果型秀美,色泽淡黄中又衬有鲜红色,皮薄肉细,汁多甜美,香气四溢,令人馋涎欲滴。用刀一划,桃汁溢出,似晶莹之珍珠挂在果面上,咬上一口滴蜜流糖,沁人肺腑。古时就有明清两代,作为“贡桃”送到北京。文安蜜桃有十几个品种,最好的品种有红蜜和白蜜两种。
[以上内容由网友"绿茶◎"分享,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河北唐山市乐亭县)?
(上海浦东)?
(山东潍坊安丘)?
(福建宁德古田)?
(山东青岛市南区)?
(山东潍坊青州)?
(浙江省金华永康)?
(山东莱芜钢城区)?
(江苏徐州新沂市)?
(山东泰安新泰)?
(浙江省绍兴嵊州)?
(安徽淮南寿县)?
(湖北孝感市孝南区)?
(山东泰安东平)?
(山东威海荣成市)?
(广东韶关翁源)?
(河北廊坊三河)?
(云南红河开远)?
(广东河源连平)?
(广西河池天峨县)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香油篇
您现在的位置: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香油篇
1、 []  传承400年小磨香油历史文化、品味原始皇芝麻的营养价值!
驻马店自古以盛产芝麻著称,更因其地方特产历史悠久优质小磨香油而驰名,香油可以延年益寿,皇芝麻小磨香油还有它独特的医疗保健之功效。
相传,“盘古”开天地,一片混沌,万物以灰、黄色为主,芝麻为五谷之首,为“神农”尝百草所发现,原始芝麻外表颜色亦为灰、黄色,所以俗称黄芝麻,因黄芝麻为“神农”帝亲自发现,并且营养、保健、食疗、调味等价值奇高,又尊称为“皇芝麻”。 民谣曰: “五谷之首为芝麻,芝麻之王皇(黄)芝麻”。产地造就无法复制的出色品质:
皇芝麻为最原始芝麻物种,其营养、保健、食疗、调味等价值远高于其它物种,但皇芝麻对生…… 2、 []  &&大名县小磨香油早在清代光绪四年(1878年)开始出现,第一家是南关回民杨殿魁家,他由作秦行生意改为磨香油。当时他从山东东昌府请来一位磨油师傅。合伙在大8城内西街(与羊市街口相对)开设了一个小磨香油坊。此人善经营生意,除每天走街串户零售香油外,他还天天往板铺、包子铺赊销送油,给各铺立下账册子,定期算账。这样一来,小磨香油在大名逐步普及开来。尤其是回民,大多是用香油调味。售油量由少到多。每天可售出六斗芝麻的香油(每斗芝麻二十四斤)。 &&&&&&&&杨殿魁家*经营小磨香油赚了钱,磨油技师干了三年…… 3、 []  三原小磨香油,始自清代,距今约三百年历史。三原小磨香油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不但能促进人们的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矿物质等,可减少体内脂肪的积累,对软化血管和保持血管弹性均有较好的效果。小磨香油还有润肤、祛斑、疏经活血、预防脱发和过早出现白发的功效,因此最有益于中老年人延缓衰老。1984年成立三原香油公司,生产“龙桥春牌一滴香”小磨香油,1987年获陕西省优质产品称号。该产品经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站多次化验,质量指标均优于“陕Q/B180-79”小磨芝麻香油省级标准。陕西兴邦油品有限公司作为三原小磨香油产业的龙头企业,自主研发的小磨香油生产设备获得……
4、 []  文安小磨香油是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的特产。文安小磨香油历史悠久,原料精良,工艺考究,色泽澄亮,纯净浓香。它既是烹饪的上等用油,又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在周边各市县乃至京、津诸地,均享有盛名。小磨香油的原料是芝麻。芝麻既称这种植物,又称这种植物的种子。芝麻富含油脂,故称“脂麻”;芝麻原产自非洲,相传汉代张骞在西域得其种,故称“胡麻”。晋石勒时讳“胡”字,改为芝麻。芝麻榨油技术是芝麻传入中国后开始的。文安的小磨香油当然也和芝麻的种植有直接关系。不过,文安种植芝麻的历史,明代以前没有记载,至明末创修《文安县志》才有记载。文安人对芝麻情有独钟,“要发家,芝麻瓜”的民谣流传已久。民国9年(公元1920年),城…… 5、 []  临淇小磨香油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临淇镇的特产。芝麻是林州市农村的传统油料作物,由于林州独特的山地气候条件,所产芝麻含油量高,临淇镇传统的小磨加工方式使芝麻油色泽红润,香气四溢,是林州农产品的王牌之一。小磨香油简称小磨油,又称小磨香麻油。它以芝麻为原料,用水代法加工制取,具有浓郁的独特香味,是良好的调味油。“临淇香油十里香,家家都得有人尝。”说的就是这个香字。用水代法加工制取小磨香油在我国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小磨香油主要用作佐餐调味,也是一些传统特色食品糕点的主要辅料。按国家标准,分为一级小磨香油和二级小磨香油。产品除国内销售外,每年还有一定数量销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林州临淇镇小磨香油的加工…… 6、 []  天中磨小磨香油是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的特产。天中磨牌小磨香油具有枣红透明、清澈莹亮,香味浓郁、油质醇正的特点,属万般食用油品之首,堪称绝佳的烹调用料,可谓一处磨油,香溢四邻。天中磨小磨香油由北京大学博士创办的遂平博雅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是目前国内一家高端食品生产企业。工厂位于河南驻马店市,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毗邻国家4A级地质公园酷椒缇扒掌逍拢闹芤黄桃埃肪秤难拧V泄辰】笛胂执嗳诤希褂寐躺票讣际跎 2009年和2010年,“天中磨”小磨香油与日本、美国市场的芝麻香油产品进行了多领域对照研究。2010年9月,由公司直接参与的“天中磨”牌小磨香油研究课题得……
7、 []  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田老兴在乐亭庞各庄创罗锅油坊,开始制售香油。其香油选料上乘,工艺考究,香味纯正,深得当地百姓的赞誉。历经清末、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近60年畅销不衰。1967年,因文革1停业。1981年,罗锅油坊第三代传人田务秋重操祖业。并将其香油正式注册为“罗锅子”香油。    罗锅子香油原料均来自当年产东北纯天然优质芝麻,加工工艺在延续传统小磨加工,水代法取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以独特工艺经12道工序精制而成,产品中不添加任何化学溶剂,有效保护了芝麻中的营养成份,色泽红润,香味醇厚、持久,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曾荣获“河北省第六届、第八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首届唐山农产…… 8、 []  祁县小磨香油是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的特产。祁县小磨香油含有防止衰老的维生素E,对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极佳的效果。亚油酸具有调节胆固醇的功能。该产品性平,味甘,常食用可治疗多种疾病。该产品曾获山西省名优特产、质量信得过产品称号。“香油香油油油香,油香油香香香油”,这是赞美祁县小磨香油的话语,祁县小磨香油历史悠久,从宋代芝麻引进当地种植后,便生产出了由芝麻为原料的小磨香油。小磨香油至今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保持了“一滴香”的香油风格。祁县小磨香油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制油方法,方法为:将90度水加入到磨碎的芝麻酱中,使其非油物质吸收膨胀,其中油脂被挤出。这种方法在我国有千余年历史,但从炒、打磨、…… 9、 []  香油龙凤腿,为源于“烧肉方”、“狮子头”,早在清代即为筵席佳肴,南北各地均有。唯有长汀龙凤腿烹任方法不同,吃法也异。长汀筵席本来多用筷、碟、汤匙,而吃龙凤腿却似西餐,以手持之,细嚼慢咽。因为龙凤腿实为“狮子头”加柄(用猪肋骨做柄)以手持握进食。别有风味。色泽金黄,外脆里嫩。原料:嫩鸡肉200克,上浆虾仁50克;配料:猪腿肉100克,熟火腿15克,猪网油400克,水发香菇15克,荸荠20克,青豆20克;调料:鸡蛋2个,葱花10克,姜末1克,绍酒10克,精盐2克,味精1克,辣酱油15克,胡椒粉0.25克,干淀粉50克,熟猪油500克(约耗油150克)。制作过程:将香菇、鸡肉、火腿、猪腿肉、荸荠分别…… 10、 []  巍山盛产油菜,是云南省油菜基地县。1997年,县农技站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选用纯双低菜籽油,经脱磷、脱酸、脱色、脱臭等工艺制成了“健宝”牌清香油。该产品油色清亮透明,味觉醇香,加热无烟,炒煮无沫,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是家庭、餐馆煎、炸、煮、凉拌菜肴的高品位烹调油,也是馈赠亲的佳品。……香港:+852-
海外:+86-21-
&&&热门城市&游记正文
天数:1 天
时间:9 月
和谁:一个人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是海河流域的一个古老洼淀,河北八大洼淀之一,地处“九河下梢”,是以水为主,旱涝兼发的“北方水乡”。一 古今洼淀(一)古洼淀文安洼。早期的文安洼是以白洋淀——文安洼淀群形式存在的,是在全新世中期高海平面退下后,遗留下来的滨海泻湖洼地的基础上,又被后期古河道堵塞形成的河间洼地。
(二)塘泺宋代的文安洼北缘,处在宋辽交界地,为防御辽骑兵南侵,宋朝廷采纳何承矩开塘泺之论,将白洋淀——文安洼淀群,连接天津一带洼淀,形成东起泥沽海口,西止广信(今徐水遂城)、安肃(今徐水),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10(西部)至50公里(东部)的塘泺。塘泺有拒马河、唐河、沙河、滹沱河、漳河、南运河诸水注流。成为一道“深不可舟,浅不可涉”的“水长城”,这是文安洼被人为扩大和改造利用早期记载。宋以后,塘泺“淤殿(淀)干涸,不复开浚,官司利于稻田,往往泄去积水,自是堤防坏亦”《宋史?河渠志》。从此,塘泺解体,又恢复了无数洼淀棋布并存状态。
三 今洼淀文安洼。今文安洼包括大部及任丘、大城、静海部分地区,北起大清河,南到白马新河,东岸子牙河,西界古洋河。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文安县约占860平方公里,二道周边埝以内230平方公里,洼内地势呈碟形。地面高程(大洼,下同)大都在4米左右,最低处在马武营村附近,为3.6米。东淀。今东淀仍为大清河系下游洼淀。主要承接大清河南、北两支来水,及清南、清北地区的沥水,其东有子牙河右堤,南有千里堤、隔淀堤,西与溢流洼连接。上承新盖房分洪道,北有中亭堤,淀周堤防长129公里,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在6.0-8.5公里之间,总面积374.325平方公里,耕地28万亩,其中文安境内面积72.67平方公里,耕地6.7万亩。淀内高程4.5-5.0米,东部最低处3.6米。淀南为大清河,行洪量830立方米/秒。1969年冬至次年春,在大清河中下游扩大治理时,对东淀的规划是近期一水一麦,逐步发展到蓄水灌溉、渔苇生产的综合利用,东淀的泄洪工程有西河闸和独流减河泄洪闸两处,设计泄洪流量4300立方米/秒。东淀千里堤顶高度9.0-11.34米。中亭堤顶高度10.5-11.4米。东淀运用原则是:第六堡保证水位8.0米,白洋淀枣林庄枢纽泄洪流量小于700立方米/秒时,由东淀行洪。所行洪水由独流减河和海河干流下泄。当第六堡水位达到8.0米且继续上涨,威胁天津市区安全时,在保证河道充分泄洪的情况下。视洪水情况,向文安洼或贾口洼分洪。百草洼 古称柴禾洼,位于白洋淀赵北口以下任丘、文安境内。北有大清河,南有赵王河,西承赵北口十二连桥,总面积60平方公里。历史上,该洼常年积水,杂草丛生,不宜耕种,故名百草洼。每当白洋淀洪水过大,赵王河不能宣泄时,则漫流百草洼后泄入东淀。永定河南堤决口,大量浑水由大清河漫流入洼,逐渐将北部淤高。由于长期的淤积,虽筑堤拦水,但因大清河新镇段河道狭窄,对倒灌白洋淀百草洼及淤积赵王河的情况未得到改善。新中国成立后,百草洼下口新辟了赵王新渠。新渠上建有王村泄洪闸,洼内开挖了赵王新河,并堵闭了王村闸北至大清河与赵王河汇流点以上一段赵王河,使白洋淀超量洪水可通过枣村庄新道、赵王新河,赵王新渠畅泄东淀,百草洼淤积得到改善。开挖赵王新河之土大部弃于北岸,将百草洼隔为南北两洼:南洼属过洪区,水大时漫出赵王新河,种不保收;北洼地势较高,泄洪量小,除大水之年做滞泄洪使用,一般年份不做过洪区,以利耕种。目前,整个百草洼面积6万多亩,其中文安境内5万多亩,耕地3.7万亩。其间河渠较多,排溉方便。土壤以轻壤质潮土和湿潮土为主,是文安县林果集中产地。
牛角洼 位于境内最北部,系1956年赵王新渠开挖后形成的封闭洼,为大清河千里堤及赵王新渠北堤环绕,以形似牛角得名。洼内包括新镇、苏桥两镇的全部,以及高头、史各庄两乡镇的部分,原有王庄、三官村两座扬水站,现已报废。有京九铁路、106国道纵穿西部,地势西北偏高,东北略低,地面高程3-6米。1969年冬和1976年春新筑开长新堤。起自王庄子村北,止于苏桥镇西北,全长10.56公里,以解决溢流洼内新镇至苏桥段卡水问题。牛角洼因此减少面积3万余亩。现牛角洼总面积8.69万亩,其中耕地6.14万亩,土壤多为粘质沼泽潮土和粘质盐化潮土,以农林种植为主。
四 洼淀重镇胜芳 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史书记载:文邑诸镇“胜芳最盛,水则帆樯林立,陆则车马喧阗,百货杂陈,商贾云集。”自清末民初,胜芳开新风之先,建成了冀中平原最早的金融业,津西最早的邮政业,成为商贸发达的沿河古镇。1840年后,天津逐渐成为一个大商埠,做为天津通往内地的第一个码头,胜芳商业随之发展起来,镇内古河道上,建起十来个码头。几条大街上,银号、钱庄、油米粮行、绸缎布店、百货纸张,门市林立。河内帆船竞逐,岸上车水马龙,有“南有苏杭,北有胜芳”之美誉。1949年,由于行政区划变更,胜芳从文安划出,但古镇的传统文化始终与文安洼一脉相承。左各庄 左各庄依千里堤而建,北靠大清河,南临文安洼。宋辽时期,左各庄地处“界河”南侧,属宋朝边关要道,有官方管理的固定贸易场所。宋、辽都设有专官,监督交易,征纳税收。双边的水上物资交往,使左各庄的水上运输发展迅速。明永乐年间,因南运河淤塞,大清河成了南粮北运的主要通道,当时经左各庄至天津,然后再转到北运河运往北京的漕粮,每年达二、三百万石。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从山西、山东、江浙迁来大量移民,使左各庄人口剧增,集镇规模扩大。到清康熙时,已有六千多户,人口两万余。康熙皇帝曾来此巡视水利,乾隆皇帝四次驾临左各庄,并建有行宫,多次赋诗题字,至今有些遗迹尚存。这些更加提高了左各庄的知名度。到清末民初,发展到鼎盛时期,有大小店铺200多家。镇中有明清时建的东三官庙、西龙王庙、南观音庙、北真武庙四大庙宇,被百姓称为古镇“四大宝”。镇上有多家杆会,秧歌会等传统民间团体。20世纪80年代以后,左各庄相临的河道洼淀基本干涸,但左各庄抓住改革开放的时机,确立了“有水左各庄大繁荣,无水左各庄大发展”的理念,吸纳外资,建设工厂,重视商贸,使左各庄有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建立了北方最大的胶合板市场,成为全国乡镇之星,仍保持着洼淀重镇的位置。苏桥 苏桥是大清河畔的著名水陆码头:水路上至保定府,下达天津卫;陆路向南可通山东,向北达北京。河堤环绕,河淀想通,自古就有“芙蓉水镇”之称。
宋代嘉佑年间,大文豪苏洵受任霸州文安县主薄,是否亲自到任,诸说不一,有待考证。人们在此建有苏公祠并建桥一座,以示纪念,至此该村由“八姓庄”改为“苏家桥”,为文安古八景之一的“苏公胜迹”。到清代,位于畿辅重地的苏桥,成了各地商船汇集贸易的重要市场。邑人陈仪在《苏桥观音寺募建大悲阁疏引》中有“俯樯帆之如林,览闾阎之扑地,鹤上北渚,渔市南廛,其与江淮之间,风景何如也?”的写照。清末民初,全镇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有两万多,各种行业店铺108家。镇中有高台戏楼两处,并有明清时所建的悬梁寺(又名观音寺)大悲阁、火神庙、文昌阁、关帝庙、三官庙、菩萨庙、竹溪精舍、皇恩亭、乾隆行宫等众多庙宇建筑,各种民间花会十几班,每逢节令,都要摆会、踩街。改革开放后,在继承传统产业的同时,抓住机遇,创建工业区,发展传统的集贸商业,使苏桥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新镇 从宋代至民初,新镇就独立置县,名保定县,因与保定府同名,人们习惯称之为“小保定”。保定县城相传为宋团练使杨延朗所建。“周六里,袤六十九步,高三丈,阔二丈,池条玉带河水环其外,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时方多事,旧城难守,知县吕焕创置新城。依旧城之西北隅,而东南二面侧创筑,高一丈五尺,周八百八十九步,其门东曰通和,楼曰论文;南曰南薰,楼曰讲武;西曰惠安,楼曰翠景;北曰拱辰,楼曰玉流环聚。城偶有橹门,外有桥,池深八尺,阔一丈。保定县志记载,旧有八景:即长川晚照、金河映日、玉带涵蟾、水滨陶渔、蔬圃仙居、西湖莲茭、古梵晨钟、柏桥古渡。城东门外有天宇寺,规模广廓,林木茂盛,元代毁于兵变。明宣德年间(1426)洞明禅师复修旧观,有弘治元年(1488)僧隐庵撰碑记。寺前有钟鼓楼,城西南有荷花淀,城东北有鹿疃龙潭,是清嘉庆五年(1800)大水决堤,于家村被水冲走,形成方圆二、三百亩的大坑,深不可测。二百多年来不曾干涸,坑内栽有莲藕,游鱼成群,为观赏景区。新镇从独立置县时期到以后的文新县,四联县,新镇市,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贸,文化也随之发达。现在新镇以钢铁冶炼、加工、交易为经济基础,辖区有全国北方最大的钢材交易市场,是文安县的经济重镇。史各庄 地处赵王河畔,它是天津至保定水路在文安境内的最后一个码头。赵王河从镇中间穿过,把镇子一分为二,河东西以桥相连,街道,商业店铺主要分布在河东。史各庄的戏曲艺术底蕴深厚,在清末民初,文安县的戏剧艺术家就走遍中国北方,其中大部分是史各庄籍。光绪九年(1883)张力创建了戏班,起名吉利班,开办23年中,培养出了一大批戏剧艺术人才。著名的有大吉高(常永基),张德奎。大吉高随吉利班参加慈禧太后万寿节庆典,受到朝廷赏赐,被皇封为“京都吉利班”,在京城各大剧场巡回演出,轰动一时。张德奎也常巡演于京津地区,后在杭州、嘉兴一带演艺,在他启蒙培养下,其子张世麟成为一代武生泰斗。其孙又承祖业,也是一代京剧名家。史各庄农民出身的裴景纯,自幼酷爱绘画,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创办了家庭画院,父子两代潜心研究画艺,作品远走全国各地及海外。史各庄农工商业发达,史各庄大集是本地区重要的商品交易场所。在全县首先种植3万亩果园,在全县率先建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焊接材料厂、塑料管道工业区、蓄电池有限公司。2003年,有十几家企业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在镇东南建起“金山角”工业区,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民间语言文化1 洼淀传说文安洼的传说有很多,且多数与水有关,有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望洼楼的传说、孝母莲传说,文安城的传说等等。淀神鸟的传说:清乾隆年间,一年文安大水,乾隆皇帝来文安洼体察灾情,行船在大清河上,一路叹息着漫洼汪洋,多发感慨。又隐约听到一种鸟总在不远处悲鸣,乾隆就问随行的大臣:“众爱卿,朕一路上总听到声声鸟鸣,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似乎就在附近,有何良策将之捕来,以观其貌。”随行的刘罗锅答道:“回禀万岁,据臣所知,此鸟名叫淀神鸟,常滞空中,是抓不到的。因文安洼连年积水,陆地难寻,只好长悬空中,一路悲鸣,是在奏请皇上赐其一个栖身之所。”乾隆听后,觉得有理。于是仁心大发,敕命修造淀神祠,以司淀事。祠成后,亲笔写了御制碑文,并作诗十首记事。其中几句描述修祠因由:江湖海河各神司,岂淀而无神莅之。向命东西中择陆,今看爽垲处成祠。如今,淀神祠的砖木已在战争年代充作了军用。只剩遗址。但乾隆皇帝的御制碑仍完整的保存在大清河畔的太保庄村,见证了当年皇帝与百姓共同祈盼国泰民安的愿望。三、洼淀特产(一)地梨、蒲草1、地梨蒲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棱草的地下球茎,形似荸荠,但其较小而硬。味甘质脆,可以食用。又一种“猪地梨”其地上茎干比三棱草矮小,球茎大而不圆,坚硬致密,类似杜木,俗称“杜大梨”。旧志称“可饲猪”。据考证猪不能吃。“杜大梨”形状与药属“香附子”同,但文安没有药用记载。地梨在文安洼分布广泛,为“三宗宝”之首,喜生湿地和浅水中,遇涝则生,逢旱则潜,多年不朽,是文安洼水旱灾年的重要食物来源,被称作天赐的“万担黑粮”。历史上多有打地梨渡荒的传述。近在1941年至1943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河北东部地区持续大旱,重灾区颗粒无收,加上日伪军横征竖敛,民不潦生。远近18个县的灾民及部分抗日武装。汇集文安洼。搭铺刨地梨,才得以渡过饥荒,当时的 区抗日部队以地梨磨面,以 做陷,做成 牌月饼。至今,文安洼的河渠沟溏中,偶能见稀少的三棱草出现,而在水中成片茂密生长的地梨苗,多是“杜大梨”的苗茎。2、蒲草。香草科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根须发达,地下葡萄茎尖端部分可食,地上茎可高达2米以上,柔韧 修长,是编织的好材料。茎顶所生蒲棒成熟晒干后,柔软易燃,是做火绒的原料,取蒲绒沾上硝,捏少许放在火石上,用火镰击打出火星,落在绒上即燃。蒲草在清代已有人工栽培,旧志载:“南洼生野蒲,城西有人移植亩余,每年得京钱八、九十串”。现在文安境内仍有大面积的蒲草生长,且粗壮茂密。赵王新渠中最多的区段布满整个河道,延生几十里。蒲草是造纸原料,但目前没有人工种植管理和经济利用的记录。(二)苲菜、菱角1、苲菜 隐花植物大类中,淡水藻科,是一年或多年生浮沉水草本植物。文安洼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金鱼苲: 叶柔环茎,形如松枝,鱼虾喜栖其中,可做鱼池、鱼缸观赏,又可做猪禽饲料。柳叶苲:形似柳条,叶边有齿,生长繁密,可做动物饲料。每逢大涝,可结籽浮于水面,状似松塔,多层重叠,故名“苲楼”。旧志载“光绪十五、十六年文安大水,苲忽生楼,民取之不尽,晒干磨面,做饼充饥”。牛毛苲: 又名羊毛苲,单茎细如牛毛,簇生浓密,捞取晒干后,可做铺垫屋顶,阻热耐腐。还可和入泥中,做土坯筋料,能防断裂。头绳苲: 紫茎纤长,叶距较远,以像红头绳得名。儿童常捞取玩耍。可做鱼池观赏。苲菜在文安洼分布广泛,产量巨大,并广为利用,至今在有水的河沟坑塘中,仍有各种苲菜的生长,一些禽类养殖场,仍收购用做饲料。2、菱角:一年生草本植物菱的果实。旧志载:喜生浅水和苇塘边缘。在文安洼分布不广。有大、小两种野生。也可人工栽培,有直接播种和育苗移栽两法。东淀多有出产,其他区域没有大面积野生或人工种植记载。现已绝迹。三、鱼、蟹1、鱼虾 自古就是文安洼的出产大宗。鱼类主要有鲤鱼、鲫鱼、草鱼、撅嘴鲢子、鲂鱼、鲶鱼、 黑鱼、鳜鱼、黄钻、大鳇鱼(细鳞大眼),其中以鲤鱼、黄钻、鳜鱼的经济价值高,多用来出售。1963年分洪后,这些鱼种由县水产局代理经营供应京津两市的就有700多万斤。还有鳝鱼、红腮、泥鳅、嘎鱼(甲甲)齐头,黄花鱼、麦穗、大头鳗。爬地虎、豪根、布鱼等。这些小杂鱼虽经营价值不高,但繁殖快、产量高,大多自己食用。另外还有多种客鱼。每逢汛期,随洪峰而至的“山石榴”个小鲜肥,量大易捕。河海相同后,海边河口的梭鱼、银鱼、刀首、针鱼等也沿海河朔流来到文安洼。虾类 有大青虾、小青虾、白须,草虾等,其中大青虾一个大肉肥为最佳,小虾多做晒虾米用。现在文安洼有水的河渠中,仍有野生鱼虾出产,捕捞后出售,价格高于外地同类鱼种。2、蟹 蚌蟹是甲壳纲动物,淡水蟹又叫螃蟹,喜在湖泊、池塘边缘穴居,以水草、水中腐植质、小鱼虾为食。常年积水的文安洼适合螃蟹的生存。所以出产数量大,质量高。经济价值也高于鱼虾。另有每逢大水之年,顺海河而来的客蟹,且量多个大,给洼淀带来丰厚收益。蚌,文安人称为蚌蜊【be li】,是对珠蚌科贝壳类及田螺科的泛称,把回旋形贝壳的螺蛳类称“蚌蜊牛儿”。旧志载“大曰蚌,小曰蛤”中的蛤就是指的田螺类。蚌螺在文安洼出产量大且易捕,邑人有食用历史,至今在河渠、池塘中,仍有出产,只是以螺类为多,少见蚌类。(四)芦苇 莲藕1、芦苇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旧志载“小者为芦,大者为苇”通常把小的叫芦草,大的叫苇子,芦苇指的是苇子,芦苇在文安洼分布广泛,但多为零散状态。主要集中分布区域为东淀邻近的左各庄、滩里、胜芳,都有种植加工芦苇的传统。是临淀村镇主要经济来源,芦苇又是护卫堤防的天然屏障和人工护堤的材料。在战争年代还为抗日武装提供隐蔽场所。1943年,洼淀苇塘形成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整个冀中十分区的机关部队住进苇塘。被称为“小莫斯科”以苇塘为基地,伺机打击日伪军。文安洼的芦苇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2、莲藕 莲是睡莲科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藕是其地下茎。莲籽、莲藕都可以食用。莲藕在文安洼种植广泛,尤以胜芳为多。文安古八景中有“胜水荷香”一景,并在民国年间建有藕粉厂。其他区域主要是小面积坑塘种植。旧志载:乾隆年间。城东有人在坑中戏插藕,三年成,每年得京钱四、五十串。现在域内仍常见藕塘。但由于它的生长条件所限,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四、特色餐饮(一)风味小吃。1、锅煲鱼 鱼在文安洼广有分布,且捕捞量大,食用方法多样。捕到鱼后,个大质优的用来出售,剩下的小杂鱼一时吃不完,就洗净滚上面粉,用柴锅烧干锅煲干、晾晒后,囤积起来,待食物缺少时,取出食用。干储备荒与粮食同。2、贴饼子熬小鱼 用柴灶铁锅,把洗净滚面的小杂鱼文火煲干。放香辛佐料及豆酱或酱油加水熬炖。在鱼上绕锅贴上一圈玉米面饼子,饼子的三分之一伸入鱼汤。玉米面中加曲子(小苏打)发酵。熬熟后,饼子底部焦脆、上部松软。小鱼呈酱黄色,不腥不腻。由于材料易得,做法简单,荤素搭配适口,贴饼子熬小鱼通常是文安洼淀人的家常便饭。3、苏桥熏鱼 选鲂、鲢等扁体鲜鱼洗净打鳞去掉内脏,稍加晾晒后,分层放入缸内加盐、花椒、大料等腌制一段时间后,取出入大锅蒸熟,再用天然物质熏制。这样熏制后的鱼,板生、筋道,宜存放,冷热都可食用,且肉刺分明易择。相传此工艺为清康熙年间,山东滕县举子王士元在逗留苏桥期间偶然所创。并定居苏桥,以制售熏鱼为业。后将手艺传于本镇张姓回民,逐渐得以发展。至清宋民初已广有市场。现已有规模化生产,加以各种包装,作为文安洼传统特产。畅销各地。(二)筵席大菜1、清蒸鲤鱼 把鲜鱼打鳞、开膛,去掉内脏。清水洗净,腹内填放盐、姜、料酒等佐料。鱼身两侧花刀,搓放佐料、腌制少时入味后上屉蒸熟。也可以把处理好的鱼,不施佐料直接入屉,蒸熟后蘸佐料吃。叫做清蒸“白眼鱼”。清蒸鱼清香鲜嫩,肉刺分明。大鲫鱼、白鲢也可以用此法食用。2、清炖甲鱼 甲鱼俗称“王八”,民间传为水神,文安洼人早期不敢食用,有时巨大的海龟漂到文安,也没人捕捉。食用历史不知何时开始,但已经开头。以其肉精味美。很快得以传播,并成为筵席大菜。食用方法,用竹筷挑逗甲鱼,待其咬住,把头拉出壳外,用刀从颈中斩断,放血于酒中。先制成龟血酒。然后把甲鱼用开水冲冒去腥后,放到调好佐料的汤水中炖熟。佐料中有时加入枸杞、人参等中药成分,味道营养更佳。3、清水河蟹 文安洼的河蟹是全国三大淡水蟹之一,四季都宜食用。尤以八九月间最肥,俗语说“秋后的螃蟹,顶盖肥”。一般做法就是清水煮。煮熟后掀掉蟹壳,取出蟹肉、蟹黄蘸姜醋汁吃。清香适口,肥而不腻,此法传至京津,广为取纳。4、清煮河虾 选个大、肉肥的大青虾,洗净入锅,放盐及佐料少许于清水中,直接煮熟。要掌握火候,火小则生,火大则烂。火候适宜的大虾,红泽润亮,色味俱佳。
请输入评论内容!
文安洼旅游详细介绍 人文地理美食特产介绍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我们正在为你喜爱的游记制作PDF中,
需要几分钟时间,请耐心等待。
完成昵称/头像的设置
发表任意一条游记/点评/回答
发表100条在他人游记下的评论
文安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文安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文安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文安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河北旅游攻略导航:文安移动端旅游快速入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l rights reserved.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北省文安县区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