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如何教小朋友画画相处

               
如何与成年孩子相处(四):放手的心态
x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
听众朋友,你现在收听的节目是良友电台幸福满家园,今天我们的节目继续和你分享如何跟成年的孩子相处,由傅娟娟老师来跟我们分享。
燕君:傅老师,你好。
傅老师:燕君你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燕君:我们接续昨天谈到的如何和成年的孩子相处的话题,昨天我们谈了很多,其中说到的有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话这个问题,而且也常常会跟父母说没什么好谈的,甚至有时候他们也还不愿意跟我们在一起,如果我们遇到这些问题该怎么样和孩子沟通呢?
傅老师:父母要以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情看这个状况,也就是事出必有因。很有可能是从他们之前跟你相处的经验来的,或者说是他们在这个社会里面受到了某些挫折,但是之前跟父母的相处里面没有建立起来足够的信心、信任感,所以变成让孩子不愿意把一些问题和父母分享的状况。因为他们觉得在父母这里不一定能够得到安慰和帮助。因为孩子很了解我们,他可能知道一件事告诉你之后的后果是什么,在他这些经历的过程里面,如果他没有得到足够的肯定、足够的包容,甚至他会担心害怕说在这个事情上面他会受到更多的伤害。所以他不会轻易的把心打开来跟父母分享他们的难处或问题。
燕君:那这种状况该如何改善呢?
傅老师:这个需要父母以一个谦卑的态度来面对孩子。这个对于我们中国的父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传统传承下来父母无不是的观念,就算是错了也是为你好。所以大多父母有一种非常强硬的态度,不愿意承认自己有软弱的一面。但是我们在主里面不一样,因为我们都知道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来到孩子面前去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认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犯过一些错,做过一些伤害到孩子的事,说过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从父母谦卑的态度中得到肯定和鼓励的时候,他们才会把自己的心门打开,和你分享他们的生活。
燕君:那我们做父母的怎么样来弥补我们曾经的过失,重新和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呢?
傅老师:其实我们自己回想我们小时候父母的教育方法就是不听话就打或者罚跪,在那个年代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在这种体罚下面对人的自尊是一个很大的伤害。所以今天父母谦卑下来并不是说我们不要教养孩子,而是知道当时是因为知识不足,父母的教导不够,所以我们不知道还有其它的教导方法来教育孩子,就选择了一个那个时候我们以为好的方法来养育孩子。父母在这件事上也不要太过自责,因为父母当时的做法用意是想要帮助孩子很好的成长,只是因为方法的欠妥给孩子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不信任感。
燕君:所以我们可以有一些反省,慢慢借着时间恢复亲子之间的关系。
傅老师:父母只要不断地表示你的善意,让孩子知道你在这件事上一直有学习改变,那孩子可以慢慢的接受父母再次进入他们的生命里。
燕君: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信仰方面如何关心帮助我们的成人子女?
傅老师:首先父母一定要为自己的孩子祷告,求神在孩子的心里面、生命里面做工,让孩子有机会去体验神的大能。其次是有机会的时候你可以跟孩子讲耶和华神祂是我的神,但祂必须成为你自己的神,鼓励孩子自己去经历神,自己跟神交通、读经、祷告,因为父母的经历不能代替孩子的经历。
燕君:我自己也常常会感觉到孩子好像跟神没有关系,所以帮助孩子和神建立关系也是父母要做的事情。那么还有一些成年的孩子会跟父母住在一起,跟住在一起的孩子沟通上要注意些什么?
傅老师:首先父母要讲好规则,这个规则是帮助大家可以和平地相处、互相的尊重,然后可以互相珍惜彼此相处的时间。你还要告诉孩子他是住你的房子,要尊重父母的空间。同样有一些父母是住在子女的家里,那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谦卑下来去尊重孩子的决定和空间。而不是去了就做老大,要为孩子主持一切事务。如果是这样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当孩子有他自己的家的时候,他就是那个家的主人,我们是客人。所以必须要谦卑我们的态度,然后去体验配合孩子家里面的一些规则。
燕君:那如果孩子不跟父母住在一起,我们如何保持跟孩子的联系呢?
傅老师:孩子不跟我们住在一起时候,我们也要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联系,要利用节假日有一些聚会,也许年轻的子女不觉得大家这样的聚集很重要,可到了年纪大了就会觉得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也很宝贵。最近有报道,当去访问一些临终的病人,问他们心里有哪些遗憾?他们所有人的遗憾里面,没有遗憾少赚了钱,或者少存了名贵的东西,他们的遗憾都是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没有好好和家人相处。所以当孩子还不知道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起这个习惯。让他们跟父母有固定的见面,固定的相处时间,然后也可以给下一代看到与长辈相处的模式,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身教。
燕君:接下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学习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
傅老师:其实父母真的要好好照顾自己,尤其我们中国的父母常常觉得自己就是为孩子而活。要为孩子准备房子、车子......可是我觉得今天对孩子最重要最大的福气是父母把自己照顾好。不管是身、心、灵各方面,当父母处在一个很健康的状态之后,孩子才能够完全没有后顾之忧。才可以去全身心的做好自己的事情。
燕君:现在的父母还是觉得留给孩子一些物质的东西很重要,可是这些物质都是会过去的,我觉得我们可以留下一些美好的品格,好的传统给我们的孩子。那么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怎么样预备自己呢?
傅老师:我觉得第一个就是父母亲要有放手的心态,父母要知道孩子越大你的手要放的越开。因为这个是孩子自己的人生,当孩子小的时候自己没有办法照顾自己的时候,是需要父母的帮助。但是到了成人的阶段,我们就应该放手,让他去拥有自己的人生,去规划去活出他自己的生活。所以这个时候父母最大的功课和态度就是要懂得放手,放手就是让孩子去做他自己该作的决定,然后也去让孩子去承受他自己该去承受的后果。
燕君:这一点很难。
傅老师:非常难!
燕君:有时候我们总是担心孩子做不好一些事情,所以都要去替他做,好像没有做心里就有罪疚感。
傅老师:那这个你就要想到孩子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你不能老牵着他,这样他自己永远不会走路。因为他觉得必须靠你的力量他才会踏出那一步,你一定要让他摔,聪明的孩子也许摔的少。比较需要帮助的孩子也许摔的多,但是你一定要放手,让他自己摔过之后他才能找到走过道路上的平衡点在那里。对生活也一样,孩子必须有去摔去跌的机会他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燕君:我记得以前听过一个例子,我们都一直劝开车的孩子不要开快车。但是这些孩子很难听进去,一旦要等到他出了一次事情,对他是一个很大的警惕,虽然很严重的会伤害到他们的生命,但是有时候也是需要真正遇到一些挫折,他们才会知道这是不对的。
傅老师:曾经有一位听众也是遇到这样的问题,他的孩子住在家里面,可是每天上班都要妈妈叫他起床。妈妈叫都叫烦了,孩子还是不愿意起床。这个妈妈没有真正让孩子负起上班的责任,所以这个妈妈挡住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后来妈妈做了一个比较极端的决定,她和孩子说有事要出去一个月,上班的事让孩子自己解决。后来知道孩子上班一次都没有迟到过,因为他很在乎自己的工作。当我们让孩子自己承担他自己决定的后果时,孩子就成长了。这个是父母一个要学习的课题。
燕君:我还知道一个有关父母用钱的例子,儿子知道父母很有钱,所以他就等在那里。而且他认为父母离世后钱都会归他。一开始是不好好读书,后来也没好好工作。就在那里等父母的钱。这个时候作父母的在处理自己钱财的事情上需要有什么样的态度。
傅老师:我觉得父母必须要自保,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的生活过的很好,但是我觉得现在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做父母的要想清楚自己有没有把养老的钱留好,可以照顾好自己下半生的生活。在自己的晚年有没有财力过现在条件的生活。也许有一些父母会觉得有多余的钱可以给孩子,但是在这里鼓励父母你要知道你并没有欠孩子什么东西,你这笔钱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而不是让孩子养成一个很懒散的品性。或者是你愿意给孩子,但是要告诉他在此之后就没有了。他可以用这笔钱去投资或者也可以存起来.......这个他自己可以决定怎样使用。但以后的经济来源要靠他自己。
燕君:还有一个就是父母的时间,有时候父母觉得好像应该为孩子做很多事情,甚至有一些孩子有后代了,父母还要帮他们带孩子,把自己的时间全部赔上去,但是有时候也不一定快乐。
傅老师:这就是刚刚提到说父母一定要有健康的生活,这样孩子才会有他自己的生活。你要有时间运动、聚会,你要有自己安静的时间。这些对父母来讲都是很重要的,你一定把自己先照顾好,有多出来的时间如果你愿意帮你的孩子做些什么事情,这是一个礼物并不是你欠孩子的。当孩子成为成年人之后,你的责任已经尽了。
燕君:作父母的要有自己的朋友,或者是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这个都非常重要。
傅老师:尤其是说当自己生活没有任何问题的时候,我鼓励父母去寻找自己以前有兴趣但是没有时间、没有金钱发展的事情。其实有些父母他们很喜欢舞蹈、画画、喜欢插花,甚至喜欢旅行,这个时候该是你好好对待自己的时候。要让自己有机会去接受生活里美好的事情。
燕君:我有一对朋友,他们今年已经退休了。他们开始学习英语,因为他们觉得有用。这个丈夫还很喜欢陶器,他就去学习怎么去做这些陶器艺术品。这真的是替他们开了一扇门,让他们有更多的学习,而不是把眼睛一直盯在孩子的身上。
傅老师:我们是需要把目光从孩子的身上移开,让他们得到自己应有的自由跟独立的机会。而父母也有自由享受的机会,把自己好好照顾好。
燕君:对于基督徒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到教会里面有一些聚会,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亲近神,和神建立美好的关系。当我们和神有美好的关系,同时我们跟孩子以及周围的人都会有好的关系。希望我们作父母亲的听了这几次的节目能够让我们学习到怎么样跟我们的成年孩子相处,谢谢傅老师!
傅老师:谢谢燕君。谢谢听众朋友们的收听!再见!
相关文章:
·经文注释·
       
Copyright &
Jnmd.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又名: )
邮箱: nn160#qq.com(#改为@) 网站QQ群:  客服QQ:
基督福音网站,内容由热心肢体亲笔或惠寄或转投,部分为本站扫描收集整理,版权归基督所有,若有侵犯您的权益,请作者联系我站处理,谢谢!怎样让孩子做个合群的交际高手?_新浪教育_新浪网
怎样让孩子做个合群的交际高手?
扫描关注家长课堂微信
  现在的宝宝很多是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陪伴,很少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于是在幼儿园入园之初,很多家长开始担心了:宝宝不合群怎么办?简单五招让你家宝宝成为合群的交际高手。
  一、宝宝不合群的原因
  1.宝宝先天的气质类型造成的
  有的宝宝喜欢微笑,而有的宝宝更容易哭泣;有的宝宝容易害怕、害羞,而有的则不然。比较而言,先天胆小、谨慎、性格内向的宝宝会自觉表现出控制、抑制自己的行为,他在与人交往时容易退缩。
  除此之外,那些时常体验挫折与失败、对自己不够自信、经常说“我不会”或“我不行”、认为自己不能做好任何事情的宝宝也容易出现社会退缩行为。
  2.家庭因素深深影响着宝宝成长的方方面面
  宝宝最善于通过观察而学习,你的性格特征、社会交往行为很容易成为宝宝模仿的榜样。如果你比较内向退缩,不爱与人交往,不会与人沟通交流,宝宝就容易出现社会退缩的行为。此外,亲子依恋类型、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宝宝的社会交往行为。
  如果你与宝宝没有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在陌生环境时不论你是和他在一起,或者你短暂离开后又和他在一起,宝宝显得精神比较紧张,这样的宝宝容易出现社会退缩行为。
  如果你对宝宝要求很高,追求完美,态度粗暴;或者基本没有要求,过度保护,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宝宝也会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同样容易出现社会退缩行为。
  3.环境因素影响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宝宝来说,老师的作用尤其重要。被老师重视、信任并交流多、支持多的宝宝更自信,不容易出现社会退缩行为。而那些被老师忽视、冷漠的宝宝,经常处于压抑、孤独中,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在集体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集体归属感,对老师、同伴及他人失去兴趣,社会交往行为就会变得退缩。
  二、如何让宝宝更加合群?
  1.为宝宝酿造自信
  对于害羞、内向的宝宝,多鼓励他,允许他的探索行为,引导他与周围不同年龄人的接触、交往。如见到邻居家的奶奶、爷爷主动打招呼,看到邻居家的小姐姐在骑车,鼓励宝宝也去试试。对宝宝要尊重,关爱而不溺爱;多鼓励和表扬,但不过分夸耀。参与宝宝的成长过程,和宝宝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对宝宝提出具体的合理的要求,要积极满足并加强指导,帮助宝宝实现目标,增强他的自信心。
  2.机会加技巧培养“外交家”
  婴儿期的宝宝就已经会主动与其他宝宝交流,他会盯着对方看、朝对方微笑并“咿咿呀呀”地说话,吸引对方注意。一岁左右,宝宝就出现同伴交往行为,如微笑、打手势、彼此互相模仿对方的行为等。这些都是最初积极的同伴交往行为,对后来的社会交往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多带宝宝走出家门,给宝宝创造多与小朋友见面、交往的机会,扩大宝宝的人际交往圈,增加宝宝的社交经验。
  帮助宝宝选择合适的小伙伴。经常带宝宝出去和小朋友玩或者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引导宝宝与人交往,使宝宝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
  3.教孩子学会分享
  让孩子经常与其他小朋友一起交往玩具玩耍,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发现玩具更多的玩法,也会因为玩到新的玩具而高兴,这样下来孩子自然就会喜欢上与别人一起玩耍了。
  4.不要一味袒护孩子
  孩子们在交往中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很多家长如果看到自己的孩子吃亏了,总会一味的袒护孩子,这样做很容易一起其他小孩子的不满,就变得不愿意和你的孩子玩耍了。还容易让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膨胀,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而别人都是错的,这样反而让孩子的交往能力变弱了。
  5.老师作用不可小瞧
  年龄越小的宝宝,老师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如果宝宝已经上了幼儿园,那就要注意观察宝宝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良性的、积极的。
  一旦发现宝宝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幼儿园,就要积极地与老师沟通交流,使老师多注意宝宝,鼓励宝宝,并指导宝宝的社会交往行为,增强宝宝的自信心。这样,宝宝才会越来越喜欢老师,越来越喜欢幼儿园,变得不再退缩了。
  本文来源于,查看更多。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教育部直属
你所在省市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本科提前批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家长如何与四岁孩子愉快相处?
[摘要]当家里增添了一个新成员的时候,很多家长就开始担忧,害怕不知道该怎么样和孩子相处。的确,与孩子相处并不是意见简单容易的事情,这可是有技巧的哦。◎◎技巧一:和孩子一起去探寻奇遇首先你要了解的是,四岁的孩子喜欢各种奇遇。请和孩子一起去探寻并替他创造一些奇遇。最简单地说,就是带孩子在小区周围走一走,那里随处都是有趣的东西,能让四岁孩子的眼睛绽放出新的光彩来。当你打算到哪里走一趟时,记得要算上他。带孩子去散个步,比如去看看那里正在新起的楼房(嗯,要是能看到拆旧房,就更好了),回来的路上再来一支雪糕筒。这样的活动给他带来的满足与快乐,远胜于到邻近小镇去考察民俗。◎◎技巧二:用“冷处理”或“添油加醋”的方式对付孩子的张狂假如你四岁小孩的一些张狂行为让你有些受不了(比如骂脏话、吹牛皮、满嘴的添油加醋等),而你想要让他收敛一下,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你不去搭理他。老话不是说嘛,“他就是偏要惹你讨厌”。因此,如果你能够让他看到你不但不觉得讨厌,而且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那么他很快就会觉得十分无趣,脏话也好牛皮也好,也就都没意思了。还有一个与这一招完全相反的办法,而且是一个更好玩、也许还更有效的办法,就是你也来添油加醋。你肯定会受不了他的脏话,不过若是他满口跑飞机,你倒是不妨以更夸张的说辞来回击他,而且往往你也会乐在其中。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一定要制止他,那就制止他;不过你也不必总需要去制止他。◎◎技巧三:和孩子一起快乐地享受文字你当然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很快乐、很享受地玩玩文字游戏,比如适合四岁孩子的一些很有趣的儿歌。假如你从不曾和你的四岁小孩一起享受过这些充满童趣的儿歌,你就不能算是真正地活过。比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还有,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找妈妈,妈妈不在,骨碌骨碌掉下来。四岁的孩子喜欢听他所熟悉的故事和歌曲,不过,几个月以前他还总是很在乎那些故事和歌词一定要和他熟悉的内容一字不差;可是,到了现在,他却可以故意他把熟悉的故事或者歌词篡改得十分滑稽好玩,比如说,把“天上星星亮晶晶”篡改成了“地上烂泥滑唧唧”,而且,他每唱一遍,歌词就能变得更荒谬一些。许多爸爸妈妈发现,和孩子玩这种篡改游戏或者吹牛比赛的时候,他们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更有本事。◎◎技巧四:控制自己的负面反应对任何一个四岁孩子的父母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尽量不要让自己被孩子的恶劣行为惹出你的负面反应来。如果你能够明白,孩子这种行为随时可能出现,你就不太容易因此而暴跳如雷。假如说孩子招惹了你,例如对你出言不逊(他们有时候就这样),你不妨和他玩一个“骂人游戏”,来宣泄他的(或者你自己的)郁闷。假装你也在真的骂人,要尽量用一些很荒诞不经的词语,比方说,“你是一个烧糊了的棉花糖”,“你是一只被拍扁了的虫子”之类的,一直骂到孩子忍不住大笑起来为止。◎◎技巧五:要有专门陪孩子玩的时间你一定要花些时间带孩子出去溜达溜达,探索奇遇,这是四岁孩子最乐意的事情。尤其是假如家里添了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你因此而格外忙碌的话,那么就更要专门拨出时间来,比方说每星期抽出整整一个下午,或者哪怕半个下午来也好,专门陪他玩。他可以挑选到什么地方、玩些什么来作为本星期的开心节目。(你可以先准备好一个节目单供他挑选,免得他提出的要求太不好满足。)他也可以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记下他这个星期想要到哪里去看看去玩玩。(当然你需要帮他写下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小强考完试回家,把考卷交给了妈妈。妈妈指着考卷说:“我怎么觉得这100分最后的一个‘0’,好像是后添上去的?”小强马上接着说:“您看错了,这后面的两个‘0’都是后添上的。”
【孕期准妈妈要远离的十大垃圾食物】:美国环境工作小组检测10个新生儿的脐带血,结果发现平均每个新生儿的脐带血至少含有200种以上的化学毒物;这些化学毒物的来源竟是母亲孕期那些垃圾食物,盘点如下:油炸类食物;腌制食品;饼干;香肠;蜜饯;雪糕;肉干;汽水;烧烤;罐头食物等等。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Copyright &
蜀ICP备号 公安备案: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教小朋友画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