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看美国开过花开过会向左 看见花开

  在他40年摇摇晃晃的人生中,练过7年摔跤,干过8年记者,写了10年文字。现栖居于德国西部一小村庄,经营着一家卖“德国造”的淘宝厨具店,梦想着让更多人的厨房拥有光阴的故事。

  几个星期前,我和瑞士人奥托、德国人古纳,还有上海来的医生朋友,以及他的家人,坐在瑞士因特拉肯布里恩茨湖边闲聊。当我们用英语、德语和汉语聊到彼此对中医、西医和太极中阴阳的看法时,我的医生朋友的太太王姐则在旁边努力地掰着手指头回想这一路已经去了几个地方。几分钟后,王姐一脸沮丧地对我说:“小孙,我完全没有针对你的意思,但我的数学可能真是体育老师教的。”

  这种让人无比受伤的躺枪方式,对我来说其实屡见不鲜。比如微信朋友圈里,我那些在报社当主编和主任的朋友,就常常在用“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嘲讽完某个同行的某篇新闻报道中的数据统计有误后,又立即给我这个曾当过五年体育老师的教书先生发来抱歉的表情,并雪上加霜来一句:“孙老师,我完全没有针对你的意思。”

  要是我的这些朋友像我这样,在欧洲东漂西荡、南流北窜几年,也许他们就会知道:欧洲人的数学,肯定不是体育老师教的。举例为证,在中国,如果你买了13元的啤酒,却给了小卖部老板一张20元的纸币,只要小卖部老板不是白痴,他准会找回7元给你。

  但同样的事情若是发生在德国,而小卖部的老板手边恰好没有计算器,那你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流程通常是这样的:老板先把你给的20欧元放到左边,再从抽屉抽出几张5欧元的纸币和一堆硬币:“5,10,11,12,13……OK,这是你要付的(放到右边)……”然后继续在中间用纸币和硬币做加法:“18,19,20……好了,这7元是找给你的。”

  减法已是如此困难,乘法和除法就可想而知了。在欧洲,可能也就法国人的数学好一点儿,而这还是因为法语中在表达40至100的数字时,需要先做一番乘法和加法(比如84,法语的表达方式就是4个20再加4)。而在欧洲其他国家,别说那些文化层次不高的农民和小卖部老板,即使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也没有几个人能立即告诉你,15乘15等于多少。

  然而,数学不好的欧洲人,心态却平和得很。至少我这些年结识的德国人,极少有人今年忙着炒股,明年忙着跳槽,后年忙着创业。尽管在我看来,他们收入并不丰厚,他们甚至一辈子都在开二手车,但对于工作,他们却总是持有类似的平和心态:工作稳定,我就感谢上帝。若是三五年后能升一官半职,薪水比现在多点儿,那更是上天的恩赐。

  海子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曾经一度,我给自己的目标也是:努力再干10年,当50岁提前退休时,银行户头上有100万欧元。然而三天前,当我人生第一次从自家花园的草莓藤上采下一盆果实,我才发现,即使我的房子没有面朝大海,我也一样看见了春暖花开。

  写这些文字,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一个远在广州的朋友。我两个月前回国度假时,他正在上海卖房,准备投身股市。我反复劝他,我们的幸福,和财富关系不大,而更取决于我们自己对幸福的定义……

  高晓松在《流浪歌手的情人》里曾经这样写道:“我恨我不能交给爱人的生命,我恨我不能带来幸福的旋律,我只能给你一间小小的阁楼,一扇朝北的窗,让你望见星斗。”我不知道我的朋友后来战绩如何,我只是想让他知道:作为朋友,阁楼、窗户、星斗我都能给你,而且窗户南北任选。

  所以,与其上天台,不如来德国。

对于我来说,今天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我的小公众号上,诞生了第一篇阅读过四位数的文章。

去年7月份,心血来潮,开了公众号,从开始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中间的日更四、五个月,到最近的隔三差五,打打闹闹,两百多篇文章,二、三十万字,平均阅读一直徘徊在100到200之间,包括许多友情阅读。

突然地,一篇前几天的文章,阅读飙升到1000+,成就感等同于天上下金子。

幸福来得太突然。莫大的鼓励。

兴奋之余,我意识到,做任何事,只要在努力坚持的同时,能够看到进步,哪怕只是一小步,也总能让我们看到开花结果、如愿以偿的那一天。

关于努力、坚持、成功等词汇,一百个人一千种解读方式。

有人说,没有目标的坚持,是自欺欺人式坚持,将永远看不到结果。

有人说,无效的努力,最终只会变成无能为力。

有人说,成功是赚很多很多钱、职位越来越高,也有人说,成功就是家庭幸福,子女康乐。

我想,最美好的坚持,最有效的努力,以及最大的成功,就是今天比昨天好,而且有信心且愿意为之努力,相信越来越好。

同事芊芊是个胆子和个子一样小的女生。刚进单位时,见到大家,开口说句话,都会脸红。

有一次,单位组织演讲比赛,她居然主动报名了。

比赛结果,和报名时给大家的感觉一样,大跌眼镜,得到的评价是,自不量力。

看到她如霜打的茄子走下台时,同样不爱在大众场合说话的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我走过去问她,为什么参加这样的比赛,哪里来这么大的勇气。

她说,一直以来,都特别羡慕那些在台上演讲的人,看到人家能够在众人面前,引经据典,口若悬河,聚光灯下,整个人仿佛渡了一层,好看极了;总是幻想着,如果自己也有这样的胆量,站在台上,哪怕是照着书本读一段话,也心满意足了。

有了那次上台经验,芊芊越战越勇,愈发热衷于演讲。

私底下,她一边看书、看视频,学习人家的演讲风格;一边坚持每天对着镜子,尝试自己对自己演讲,渐渐地,她从不敢与人言,到可以在宿舍开小型个人演讲会。

这些微小的进步,于她而言,如同春天种下的小树,经历了春风,渡过了酷暑,终于在秋天,一场秋雨,让她迅速成长。

一天,她如平常一样,一个人在单位演讲台上练习,台上的她,小小的身体里,迸发出了大大的力量,被路过的领导看见,从头听到尾,最后给了她响亮的掌声,并推荐她去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同类比赛。

找准方法去努力,在哪里跌到,就在哪里站起来,从小目标到大成就,一步一个脚印,踩着成长的脚步,慢慢前行,哪怕是小小树苗,也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就我而言,写字这一年来,有过无数种焦虑,无数+次的想放弃,写了不好,不写不甘,干活不拿钱,像个傻子似的,不断重复着无用功。

最焦虑,是决定日更的那段时间 ,我的水平,每天写出2000字不在话下,却总感觉不到写作的畅快,反而越写越觉得为了写而写,但是话放出去了,各种圈内人的“捧杀”,让我一边自欺欺人的坚持着,一边在迷茫中怀疑人生。

后来,在一个朋友的指点下,我停止了日更,不写的日子,同样焦虑不安。

一边是耳边充斥着,不写就不会进步,连写都不写,怎么可能会写;

一边是不要让你的无效努力,害了你。

一边是迫切想写的心,一边是写不出来的空洞,同时,又害怕长时间不动笔,原本不足的功底就废了。

终于明白,写作其实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然而,在梦想面前,遇到困难,除了硬着头皮往前冲,只能找方法、想办法,默默坚持,静待花开。

人生嘛,就是从战胜一个焦虑到另一个焦虑的过程。

终于,在看了几百篇文章、好几本书,做了两三本笔记,再下笔时,虽不至下笔如有神,但对文章感情的拿捏、文章结构层次的把握、整体思路的确定,都有了更多认识,在写文章的时候,更愿意多看几次,多想一点,而不是急于求成,于几个月前的我,这就是进步;

同时,在各种在几个大、小不一的公众号上稿,基本是零改稿、零废稿,也是另一个进步,当然,文章被编辑收了,不代表没有瑕疵和没问题,但对于先前的不敢投稿,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也是进步。

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化作了我写下去的动力,让我每当想放弃时,想一想这些努力和进步,就甩甩头,继续前进。

李宗盛在《致匠心》里说,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

等待是痛苦的、是纠结的,更是无比焦虑的。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历许多失败挫折。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试错改错。

但是,正如那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人生路上,多走几步不可怕,可怕的是,每一步都在原地踏步,只要每一步都在往前走,就是前进路上最好的动力。

只要有进步,就是找对方法的最好证明。

只要有进步,就是浇灌梦想的雨露甘霖。

只要有进步,就是我们能够实现梦想最大的自信。

只要有进步,坚定信心,试错改错,登上巅峰。

不愿为母则刚,只愿回首莞尔一笑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向左 看见花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