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人才网在那里 有大竹人才网嘛

大竹县 - 搜狗百科
&&最新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大竹县是中国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2075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104万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达标县、全国达标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并获得省级文化先进县、省级综合治理模范县、全省首批体育优胜县等称号。
大竹县境内分别有华蓥山、、明月山三座南北向的川东名山,总体地势呈现型。一般以铜锣山为界,把铜锣山以西称山前(包括县城),把铜锣山以东称山后。大竹县系对外开放县、生产基地县、生产基地县、重点产煤县,盛产稻谷、玉米、小麦、油菜、、竹木、蚕桑、茶叶、生猪、家禽等。其中面积、产量多年来居首位。区位优越。318线、210线/省道218线纵横交错,贯穿全境,公路总里程956公里。县城西至襄渝线火车站40公里,北至火车站60公里、机场70公里,南至135公里、160公里,东至、176公里,形成了“半小时、1小时重庆、3小时成都”的通达格局,成为川、渝、鄂、陕的物资集散地和地区的商贸中心。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达标县、全国达标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并荣获省级文化先进县、省级综合治理模范县、全省首批体育优胜县等称号。
秦属巴郡地。南梁大同三年(537)置游山县,为州、县治所。唐久视元年(700)析置大竹县,属蓬州。因地产大竹而得名。明洪武九年(1376)属广安州,清属,1950年属,1953年属,1993年属。现属达州市。1997年,大竹县面积2074.6平方千米,人口102.2万,辖5个镇、58个乡:、镇、周家镇、柏林镇、庙坝镇、、城西乡、、乡、、朝阳乡、、、人和乡、田坝乡、中华乡、、、、李家乡、、、双拱乡、二郎乡、、、、、永胜乡、、观音乡、、双溪乡、、高滩场乡、八渡乡、、中和乡、乡、、乡、、天城乡、四合乡、张家乡、乡、、、神合乡、高穴乡、金鸡乡、乡、、、牌坊乡、、、欧家乡、高家乡、、民主乡、、乡。县政府驻竹阳镇。有国有茶场2个,林场4个。2000年,大竹县辖14个镇、49个乡。根据第五次数据,全县总人口952734人,其中:竹阳镇71561乌木镇18889杨家镇16810清河镇20607柏林镇22427石河镇24124石桥铺镇25060观音镇15350周家镇28626石子镇13544文星镇庙坝镇17178清水镇18721城东乡14202城西乡18181竹北乡24490团坝乡19223东柳乡20289朝阳乡15419人和乡13844田坝乡8465中华乡10386黄家乡7809柏家乡12256李家乡14994月华乡13603余家乡15001双桥乡8880双拱乡12086二郎乡13511蒲包乡4006永胜乡20161新生乡16377安吉乡14123白坝乡17579双溪乡14010罗城乡明滩乡12572八渡乡12753西河乡9371中和乡9868天城乡14217扬通乡12536吉星乡8681四合乡13633张家乡6765石龙乡9209童家乡14564神合乡10269妈妈乡14910金鸡乡11061五仓乡9678黄滩乡8732牌坊乡12838新桥乡10118姚市乡11995欧家乡8256高家乡5979民主乡12103莲印乡13758川主乡10908日,(川府民政[2003]38号)批复同意大竹县撤销城东、田坝、双桥、余家、月华、罗城、西河、明滩、高滩场、吉星、石龙、五仓、新桥、高家、民主15个乡。扩大11个乡镇的行政区域:(1)将原城东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竹阳镇,竹阳镇政府驻竹阳解放街59号。(2)将原田坝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杨家镇,杨家镇政府驻。(3)将原双桥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石河镇,石河镇政府驻石河场。(4)将原罗城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观音镇,观音镇政府驻观音桥。(5)将原西河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周家镇,周家镇政府驻周家场。(6)将原吉星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石子镇,石子镇政府驻石子滩。(7)将原五仓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高穴镇,高穴镇政府驻高穴场。(8)将原新桥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庙坝镇,庙坝镇政府驻庙坝场。(9)将原高家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欧家镇政府驻欧家场。(10)将原民主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清水镇,清水镇政府驻清水铺。(11)将原石龙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童家乡,童家乡政府驻童家场。新建2个乡:(12)新建,乡政府驻余家奄。辖原余家、月华乡所属的行政区域。(13)新建,乡政府驻高滩场。辖原明滩、高滩场乡所属的行政区域。日,《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竹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达市府函[2004]9号);日,大竹县人民政府转发《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竹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的通知(竹府函[2004]9号)。2004年,大竹县辖18个镇(竹阳、石桥铺、周家、柏林、庙坝、石河、清河、高穴、杨家、乌木、文星、石子、观音、清水、欧家、团坝、妈妈、双拱)、32个乡(城西、竹北、东柳、朝阳、人和、中华、黄家、柏家、李家、二郎、蒲包、新生、永胜、安吉、白坝、双溪、八渡、中和、杨通、天城、四合、张家、童家、神合、金鸡、黄滩、牌坊、姚市、、川主、余华、高明)。日,余华乡更名为月华乡。2008年,大竹县辖18个镇(竹阳、石桥铺、周家、柏林、庙坝、石河、清河、高穴、杨家、乌木、文星、石子、观音、清水、欧家、团坝、妈妈、双拱)、32个乡(城西、竹北、东柳、朝阳、人和、中华、黄家、柏家、李家、二郎、蒲包、新生、永胜、安吉、白坝、双溪、八渡、中和、杨通、天城、四合、张家、童家、神合、金鸡、黄滩、牌坊、姚市、莲印、川主、月华、高明)。
大竹县在农业上,坚持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目标,坚持&三个稳定&(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稳定、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突出&三个优化&(优化农产品结构、优化、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狠抓项目启动、政策拉动、科技带动、开放推动,大力延伸三大链条(以企业、二郎竹席协会等为龙头,以16万亩基地、16万亩竹资源基地为依托的特色产品加工产业链;以公司、油脂公司等为龙头,以20万亩杂糯间栽基地、20万亩油料基地为依托的粮油加工产业链;以肉联厂、星火禽业协会等为龙头,以80万头良种生猪生产基地、2000万只小家禽生产基地为依托的畜禽加工运销产业链),推进,努力实现由向现代农业、由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转变。
工业上,县政府提出并逐步落实“机电行业育骨干,食品行业强发展,化工行业求突破,抓转移,丝麻行业搞重组”的结构调整思路,突出发展以“黑象牌”电缆、“西立牌”膜片离合器、PVC输油管、“东柳”醪糟四个省名牌产品为代表的机电、化工、食品、麻纺产品,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同时加快企业步伐,促进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发展强劲。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比调整为30:40:30。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全县民营企业415户、1549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51.4%。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成功引进了玖源化工、天然气净化厂、利森水泥等外来投资企业,川电、、川环、等骨干企业发展良好,实现增加值16.2亿元、利润1.3亿元、税金1.3亿元,分别增长42%、46.2%、44.4%;苎麻进一步完善,川环科技、工具公司、通源油脂等16户企业入驻。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基础地位得以巩固,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县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户,企业达110余个,专业合作组织达328个;劳务输转能力增强,2006年实现劳务收入13.2亿元,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达3522元,增加252元。健康发展。加大力度,实现收入3.7亿元;城乡市场繁荣,22.2亿元;旅游业发展迅速,实现收入3.64亿元。
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06年,大竹县广大干群严格按照“16字”新跨越发展思路,致力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完成地方生产总值7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下同)13.4%;一二三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0:40:30;36亿元,增长32.3%;地方财政1.9亿元,同口径增长30.9%。在西部排序中,居第87位。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实现16.2亿元、利润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46.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达54.9.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总产值38.6亿元,增长2.9%,粮食总产连续五年稳定在50万吨以上。城镇商贸互动共进。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亿元,增长16.9%。实现3.64亿元,增长73%。1997年以来改革开放重大经济活动、建设项目:1、97年2月,县委、县政府对企业销售收入突破5000万元、实现利润超过150万元的实行重奖,奖给有突出贡献的氮肥厂厂长林孟军和川东电缆厂厂长奖金各5万元。2、97年9月,大竹县4家企业跃入全省500强。按500强排序,大竹县氮肥厂列第233位,大竹县苎麻纺织印染厂列第315位。按实现利润500强排序:四川省川东电缆厂列第357位,大竹县列第462位。3、97年11月大竹县首批改制企业工作基本结束,资产评估73户,完成资产清算、核实72户。4、98年4月公众计算机互联网&&大竹节点开通,当年发展用户40户。5、98年6月,县改道工程经计委、建委批准立项,完成了项目初设及图的规划设计等准备工作。6、98年9月,大竹县工程前期可研工作基本完成,该水库设计总库容为2700万立方米,供县城15万人饮用水。7、98年11月,大竹县境内国道210线北端19公里省级文明样板路建设工程全面竣工。8、98年12月,大竹县正式启动广播电视光缆网络建设工程。9、98年12月,大竹县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在成都正式挂牌运行。10、99年6月,大竹县与签订对外地投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的双边协议。11、99年6月,大竹县与缔结为友好县。12、99年7月,大竹县龙潭水库项目可研报告通过终审。13、99年10月,大竹县电信局完成7000门电话扩容,全县城乡总量达到31000门。14、2000年2月,省计委行文批复大竹县龙潭水库,批准龙潭水库总投资11920万元,其中枢纽工程6129万元,水库淹没工程3140万元,渠系工程2651万元。15、2000年4月,大竹县全面清退区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临时人员2400多人。16、2000年4月,大竹县在县城举行了由11家非国有企业参加的招聘洽谈会,有110人下岗职工被择优录取重新上岗。17、2000年7月,大竹县劳动力市场正式成立,全县不再对应届统包分配,一律进入进行、调节就业。18、2000年8月,大竹县为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企业产权结构调整,实现战略,举行首届企业产权交易会,首批推出57户工商企业面向市场,公开竞价出售。共出售企业22户,成交金额达3001.53万元。19、2000年11月,达渝高速公路至大竹段正式通车运行。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8亿元,比2006年(下同)增加1.03倍,年均增长15.2%;规模以上55.5亿元,增加2.68倍,年均增长29.8%,2011年大竹县GDP总量居四川省各区县排行榜第29位;民营经济增加值113亿元,增加1.42倍,年均增长19.4%;118亿元,增加2.67倍,年均增长29.7%;55亿元,增加1.31倍,年均增长18.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7亿元,增加2.31倍,年均增长27.1%;地方财政27.54亿元,增加2.35倍,年均增长27.5%;14870元,增加1.17倍,年均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6960元,增加0.98倍,年均增长14.6%。2011年,预计增加值分别达41.6亿元、110.2亿元、45亿元,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30:40:30调整为21:56:23。工业主体地位基本确立。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5.2%,比2006年提高20.3个百分点。机电、建材、能源、等传统主导产业不断壮大,轻纺鞋服产业及电子信息、饰材等新兴产业得到培育,达93户,比2006年增加43户。入驻企业38户,2011年预计工业增加值27.6亿元、利税7.9亿元;跻身“全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名单。企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工业达31.1%,比2006年提高7个百分点;培育“”2家、国家和省级7家,名牌10个、“”4个,“川环”商标获“”。不断巩固。得到有效保护,全县耕地保有量84437公顷。2011年,预计66亿元、粮食总产57.9万吨、劳务收入28.6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23.3%、19.5%、130%;荣获“”称号。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优质苎麻、香椿、、果蔬等产业基地达75万亩,现代小区249个;被确定为“全国优质种植基地县”、“国家优质商品猪基地县”、“全省强县”,被命名为“中国香椿第一县”、“中国之都”、“中国糯米之乡”。水平得到提高,流转土地14.23万亩,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户、124个,建设省级1个;2011年,龙头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比2006年增长234%。农业品牌创建取得突破,创建11个、绿色食品15个;“”、“”、“”获产品保护。累计向上争取项目1050个、到位资金28.6亿元,实施“”重点项目668个、完成投资263.6亿元;、石河天然气净化厂等203个项目建成运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护城河治理、等124个项目加快推进,29个(次)项目被纳入省市重大项目管理。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累计招商引资履约项目174个、到位资金198亿元,其中引进上亿元项目39个、上10亿元项目3个。
大竹县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及为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
大竹县属于区,低山、丘陵、有适宜多种竹木生长的林地。森林类型有:以为主体的松、杉针叶;以丝栗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以为主的竹、针、阔混交林;也有松、杉、柏、樟、栎等纯林。全县达62.25万亩,27.31%,其中以白夹竹为主的成片资源达16万亩。全县有林地面积43.34万亩,蓄积量147.3万立方米,其中:25.4万亩,蓄积量92.3万立方米;17.9万亩;蓄积量54.9万立方米。
大竹县境内有煤、天然气、石灰矿、灰石岩、铁矿石等多种矿产资源,蕴藏量也较为丰富。原煤总储量为1.63亿吨,符合工业标准和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的达1.44亿吨,在大卡/千克。天然气蕴藏量约60亿立方米,还埋藏有较丰富的石油。石灰矿储量颇富,主要分布在、中上部。灰石岩以铜锣山分布为多,是全县陶瓷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新近探明的储量达148万吨,是一特大矿床,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大竹县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众多,旅游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全县已经初步开发建成了公园、、、蒲苞山森林公园、等自然以及寺、川东最大的、丹桂堂等观光旅游区,完整保存了、范绍增故乡,成为川东旅游度假景地之一。全县已有一个旅游涉外宾馆(大酒店),、大竹豆干、大竹等在国内享有盛名。
电厂,装机输变电能力大竹县现有一、55处水电站,装机76台,装机容量累计达42910千瓦,拥有35KV变电站7座,主变11台,变电设备容量40150KVA。
城乡公路和城市建设大竹县城位于国道210线和318线的交汇处,公路交通十分发达。西至40公里,北至达县火车站79公里,至达县机场84公里,南至150公里,东至重庆港口176公里,正在建筑中的达渝高速公路从境内经过,其中达县-大竹段于2000年底正式通车。过境两条国道好路率达78%,并改造建成了64公里山岭重丘,被命名为全省公路行业省级文明示范窗口,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已完成县城发展规划的编制,先后新、改、扩建城市主要街道11公里,发展到25平方公里。城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4万吨,天然气年供气量达510万立方米,达26%。
目前大竹城区公交线路共4条:公交1路营运时间(7:00-20:00)去程:城西乡政府-丝茅坝-新拱桥-双马路口-双马车站-郎家坳--县医院-北操坝-游乐园-东大街-荷花池-东门口-东湖路-东湖公园回程:--东门口----北操坝-县医院-青年广场-郎家坳-双马车站-双马路口-新拱桥-丝茅坝-城西乡政府公交2路营运时间(6:00-22:00)去程:俺--老质检局--紫荆门--竹阳路--灯塔市场-交警大队--粮食大库--回程:--粮食大库--交警大队-灯塔市场--竹阳路--紫荆门--老质检局--莲印俺公交3路营运时间(7:00-20:00)去程:双马车站-郎家坳-大竹桥-烟草公司--灯塔市场--金利多广场-信合路--竹阳南路-恒源公司-五壹桥---政府回程:莲印乡政府--雷公庙-五壹桥-恒源公司-竹阳南路--信合路-金利多广场--灯塔市场--烟草公司-大竹桥-郎家坳-双马车站公交4路营运时间(7:00-20:00)去程:五丰岔路口-雷家巷-竹北道班-竹北乡政府-沙桥-恒达肉联厂-橡胶厂-县卫校-县车站-北操坝-新华西街--回程:--新华西街-北操坝-县车站-县卫校-橡胶厂-恒达肉联厂-沙桥-竹北乡政府-竹北道班-雷家巷-五丰岔路口
大竹县系“全国文化先进县”,文体事业繁荣活跃,时常举办大型季节性、节庆性、专题性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并经常下乡活动。全县共有学校435所,其中国家级示范高中一所、省级重点职业中学一所,新型职业教育产业园一个。
大竹县城主要中等以上学校1、2、3、(原)4、5、6、7、大竹县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校建于1978年,现占地42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800名。学校自96年以来,先后与联办中专、,与达州电大联办大专&&专业,与联办大专&中西医结合&、&高级护理&等专业,2000年4月,经省教委批准为达州卫校教学点。8、大竹师范学校(现已并入大竹中学)该校创建于1940年,原占地面积50025平方米,拥有各种类型计算机76台,有多媒体语言实验和多媒体教室,拥有各类图书近8万册。原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大学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2001年大竹师范学校已并入大竹中学。
中、小学数量及在校人数全县共有学校647所,其中小学589所,普通58所;共有学生157712人,其中小学114531人,43181人。
,男,汉族,1990年5月出生于,90后新锐历史作家,青年杂文家。“”之一,别号“蜀中卧龙”。著有长篇《匹子》,佛经评著《金刚经今解》,历史评论著作《——大唐开国的政治真相》等,以及赋文《》,杂文:《猴子躺在乳房上反虎》、《走!钓老板的鱼去》,时评:《青年人热衷当领导是文化与体制层面的缺失》等等的文章。2011年被中共中央教育部、宣传部、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四部委评选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百名候选人(全国优秀大学生)。是大竹青年学生中一个代表人物。
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唐久视元年,即始置县,因“竹地竹多、竹大”而得县名,其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素有“中国苎麻之乡”、“川东绿竹之乡”的美誉,拥有竹类品种16个,种植面积40万亩。1300多年的历史和“”地形特征,构成了其独特的和。现有以竹景观为主题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中西合璧建筑群—清河名镇(省级名镇、省级重点),县级—风景名胜区。此外,还有集三国、峡谷、、寺庙、洞穴等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云雾山景区;有高观寨、四方山丹桂堂、云雾山等各具特色的宗教寺庙。
从大竹县场镇出发,西行10里,在两个山峰之间,夹沟中矗立着7块巨石,宛如7个巨人,高低并立一排,远观如碑,近看如墙。7石前约有100多平方米的平坦之地,在清乾隆年间,就有小庵倚之。在第一座石碑上,刻有阴文“”字样,文星镇的名字就是源于此。这7个碑石上,有半镂空雕刻的、药王像和财神像三尊,在文革时搞破“四旧”被砸掉,留下3个挖空的边框,石像只有依稀的残迹隐约可见。这个神奇的地方,流传着许多美妙的传说。相传七碑石是无极仙翁与观音菩萨赛“法”的结果,无极仙翁想在四黄坝(童家与文星交界处)修“黄城”,于是就赶着7头猪到大竹城去卖,观音得知,便前来赛“法”,她用两只麻篮挑水,假装在的七碑石处与无极巧遇。观音菩萨问:“无极,你吆的是什么呀?”无极笑答道:“猪呀!”观音道:“不对哟,分明是石头呀!”话音未落,无极赶的“猪”顿时就变成了石头,大小依次排列成行,刚好7个。无极忿而反问:“观音呀,你挑的又是什么?”观音笑答:“当然是水喏!”无极指着篮子说:“麻篮能挑水?”观音挑的水立刻成井,深不可测。后来虽然“黄城”未建成,但留下七碑石挺立至今。七碑石,见证着文星交通日新月异的变化。在1956年前,此地是石子片区和文星片区到大竹城的必经之道。人们常常是沿着崎岖的山路翻越此地,走过铁龙上,才能到达大竹县城,来回要两三天,所以七碑石是以往过路商旅休憩之所,在这里喝口凉茶,凉风拂来,心旷神怡。但在1956年后,七碑石南1.5公里处的“九道拐”被打通,公路贯通,两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县城了。七碑石这里除了捡柴人、护林人员和少许游客到过,人迹逐渐稀少,昔日人来人往的景象渐渐淡出人们视线。七碑石还见证了抵御清军的壮举;走出了那样的“探花”(清嘉庆年间),写下了清官的史话。七碑石,永远矗立在铜锣山上,见证了日新月异的时代出现!
中西合璧其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格调统一,风貌独特,是唯一保存完好的中西合璧式古建筑群,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名镇位于大竹县北部,距县城22公里,是抗日名将、川军将领。始建于,明末清初形成规模,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类)。独街一条,北直南弯,似困牛状。全长385.50米,街道两边各108根欧式圆柱通廊,占地3.3万平方米。被专家誉为“国外没有,国内少有,仅有”。柏林公馆位于距清河镇4公里的,为侄儿范南轩所建。式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占地约1600多平方米,具有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是民国初期川东的经典。
位于大竹县东北部,距县城22公里,从重庆市到该景区仅需一个多小时。景区总面积达876.16公顷,是一个以竹景观为主题,集森林生态景观、湖泊景观和观光为一体的森林公园。在川、陕、渝、鄂四地自然景区中,以竹林规模大、种类多、优良、特色鲜明著称。景区内有竹海、溶洞、寺庙、岛屿、湖泊、野生动物、珍稀植物等景观。景区气候凉爽,空气清新,含量高,是天然大氧吧,具有多种生态保健功能,为避暑、赏景、休闲、荡舟、垂钓等的绝佳去处。以竹景观为特色,是川东最大、景观最秀丽的区,堪与“”媲美。景区内竹类品种繁多,共计20余种,除、楠竹等常见品种外,还有珍稀的、人面竹、等。大片的天然竹林绿染山山岭岭,绵延数十里,面积达6000余亩。景区因有岛屿、半岛百余个而得名。其总淹没面积1.24万亩,湖面宽500——2000米。景区湖水清澈明镜,水域广大、岸线曲折、港湾幽深、、山水相依,气势十分壮阔。蒲苞森林景区蒲苞山海拔1016米,山中白夹竹遍布、荫翳蔽日,环境清幽,山势奇险秀丽;山上古寺——,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另有岩溶裂隙洞——,一股清泉涌出成溪,溪中有姿态秀丽的和瀑布,蔚为壮观。
位于大竹县境内,距县城2公里,是一个集宗教朝圣、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场所。为川东地区最大佛教中心。除来自本市各县市区外,已辐射、重庆、广安等县市。
因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距县城仅3公里。景区内有森林、峡谷、古道、、寺庙、溶洞等和人文景观,是集森林生态观光、古道文化观光、观光、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是夏避暑、冬赏雪、四季观光休闲的理想处所。三国启于先秦兴于三国,古代一直是成都出川东过到的交通。景区保存完好各朝代开凿铺就的古道有5公里,栈道、石路、桥梁等道路构件厚重古朴。沿途石壁上有唐宋时期的石刻、穴居的山洞多处,遗迹十分丰富。云雾山寺云雾山寺建于云雾山顶,始建于唐代,一直是川东地区最重要的场所,有“川东”之称。据载,明朝曾在避难三月。至今尚存明代石刻佛像,部分原有及二孔石桥等文物。茶园温泉为地区不可多见的含、的氟、锶低温,对人体所患多种疾病具有医疗作用。其井深3000余米,日出水量1500余方,出井口水49℃,适合建成集医疗、会议、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中等规模大小的。
位于大竹县境西南与交界处,距大竹县城58公里,距重庆市县城9公里,最高海拔1183米。该风景区现有1.2万亩茂密的原始森林,优异,夏季凉爽,为川东地区最理想的休闲、避暑、度假胜地。
清河古镇省级、四川省“故里”清河古镇位于大竹县北部,距县城22公里,这里是抗日爱国将领范绍增(电视剧《哈儿师长》中主角“”原型)故里。清河镇“将军街”建筑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形成规模,1920年由级(范绍增之父)等筹资整修,1931年由抗日和国民党起义名将范绍增在上海结合建筑风格,制成图纸带回并出资改造而成。整条街格调统一,风貌独特,排列整齐,规模宏伟,全长385米,占地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是四川省以及周围省、市保存最完好的唯一中西合璧式,被一些专家誉为“国外没有、国内少有、四川仅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2002年被批准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正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离清河镇1公里处的哨楼塆,是明代建文皇帝避难三十多年的场所,其突出的景观特点是“三个三”,即三处石阶、三口古井、三道山墙,寓意着“三三得九、九九为大、虎虎生威”。哨楼塆内的哨楼是当年范绍增所建已被作为范绍增将军的陈列室,展出了大量图片、文字及实物资料,再现了范的人生经历。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将培育成为“优势产业”。来整顿规范了秩序,完善了各重点景区的、“形象产业”的宏伟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县的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成功举办了“首届达州旅游发展大会”,全县和知名度得以大幅度提升,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持续增长。经过努力,我县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全县旅游景区招徕、吸纳游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4亿元,旅游综合收入继续蝉联全市第一。二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以、清河古镇、净土寺及旅游为依托,全县已基本形成了观光游览、、宗教朝拜等多元化的体系。以这些产品为依托,“绿色大竹一日游”、“重庆知青返乡游”等线路正在成为省内外旅游界推崇的线路,受到各地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该县共接待了来自重庆、成都等地的旅游团队五十余起,来自市内的旅游团队一百多起。三是旅游接待能力日益增强。全县共设立旅行社4家(红枫叶、金飞、、海涯),一家(),准3星级宾馆2家。方面,游客认同的主要有醪糟、、竹工艺品等旅游商品;特色餐饮上,我县的“东柳鱼头”为广大游客熟知和喜爱,并被评为“首届十大名特菜品”之一,接待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广大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该县正在大力实施2003年完成的《大竹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实施后,全县将构建一个旅游支撑中心(大竹县)、两个重点旅游区、镇(川东旅游区和清河古镇)、两个配套旅游区(云雾山旅游区和旅游区)、三条旅游线(一条县内旅游环线:竹阳镇—川东大竹海—清河镇—竹阳镇;两条干线:重庆—大竹—达州、成都—广安—大竹—达州)、五个旅游商品与旅游餐饮生产供给基地(蒲包竹山珍生产、竹山珍生产与生态型水产品;生产基地;竹工艺品生产基地;苎麻系列产品生产与展销基地;新建成的“川东大竹海”到2010年将成为川、渝、陕、鄂四地区最具吸引力的生态,大竹将成为川东旅游片区的客源集散地和中转站,成为连接川东地区与重庆市经济的核心纽带。
大竹县的境内宗教有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佛教活动场所主要有寺和丹桂堂。云雾山寺是川东一带有名佛教寺庙,海拔1190米,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夏季为避暑胜地,冬季雪景独具特色,是集宗教、旅游为一体的圣地,有&小峨眉山&之称。四方山丹桂堂位于中段,海拔980米,绿树成荫,参山,山川秀丽,风景奇绝,香火旺盛,每年的三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五朝香拜佛信徒众达万人。由公路到丹桂堂有一千多步石梯,陡峭险峻;丹桂堂建筑雄伟,寺内二口铁铸大钟,其声响彻云霄,为丹桂堂增添生气。伊斯兰教是清嘉庆年间传入大竹,现修建有一所,作为场所,至今有200多年历史。寺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现有信徒500多人。大竹县基督教起始于1890年,由一位传教士传入大竹。1957年教会停止活动,1986年恢复,1992年改建教堂,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现有牧师一名,传道员一名,信徒400余人。(),号。俗姓蹇,名栋宇,字懒愚,是明末清初我国一位著名的佛门巨匠、诗人、,是明末清初重要禅宗,在蜀峨嵋地区的佛教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生弘法精进,广收门徒,推动了清初的僧伽教育,他所撰写的《伏虎寺开学业禅堂缘起》是其禅学教育思想的精辟总结。祖籍渝城(今),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出生于竹阳(今大竹县)。(弘),母徐氏。《年谱》说他“本忠定公后裔”,蹇忠定公即明朝的重臣。禅师,第三十一世,是开法西南禅宗的领袖人物,对明末清初时期云南、、、重庆、、湖南的禅宗,影响甚为卓越。梁平的开山祖师,曾落脚过。当代书画家最崇拜之人。
大竹县下辖:石桥铺镇周家镇柏林镇庙坝镇石河镇清河镇城西乡朝阳乡人和乡中华乡
即称:,又名甜酒。川人多善食之。其味道之鲜美。造艺之精良,尤推。“醪大王糟”、“醪糟霸王”柳经营此业之两名家。清末以来即。东居汉渝、川鄂公路交汇处,跨东东西而一桥飞架。距竹城三公里。东源出,汇溪涧纳矿泉,东柳醪糟独特,甘之故。东柳醪糟,不加糖而甘甜如蜜,且具滋阴补肾、生津止渴之功。凡路经大竹者,无不亲临品尝,以祭口齿,清润胃肠。东柳醪糟以瓦罐封装,贴附标记,为馈赠佳品,随过往行人而誉满神州。
被称为&&的,是县支柱产业之一。自商周时种麻,迄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道光《县志》记载&麻稻为首&和唐朝诗人杜甫《夔州十绝句》&蜀麻吴盐自古通,之舟行若风&,反映的生产、流通盛况。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后,县把生产作为地方支柱产业来抓,使生产得到迅猛发展,产量、面积跃居全国产麻县之首,常年产量占全省40%左右,全国10%左右,成为全国生产基地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竹人才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