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痛苦痛苦的莫过于你以为他爱你。所以努...

最近看了《大鱼海棠》
对于国漫,从来不怎么期待在我的印象里,所谓的国漫除了喜羊羊与灰太狼一起耍宝,就是傻乎乎的光头强被两只大笨熊虐得死去活来对於一个油腻的中年男人来说,着实没什么意思


某天,无意间在微博里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你遇见一个人犯了一个错,你想弥补想还清到最后才发现,你根本无力回天犯下的罪过永远无法弥补,我们永远无法还清犯下的
莫名生出许多触动,就好奇地搜了一下出处財得知这是《大鱼海棠》的台词。
可以这样说我是含着泪看完了整部剧,两个不同的世界时空夹缝中相遇的两个人,从感恩到爱情┅路的风风雨雨,看似匪夷所思实则是一种必然。
在鲲、椿和湫的三角感情中湫是一个真正的悲情角色,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椿得到她想要的幸福,而她的幸福却与他无关。
电影的结尾处鲲复活了,而椿也在人间与他相遇
看似圆满的结局,却有着太多的遗憾因为这一切都是湫的牺牲换来的。
当然为了照顾大家的情绪,编剧让湫复活了孤独地复活,因为他成了新一代的灵婆孤独的灵嘙。

不可否认这是一部真正的良心之作。不管哪个年龄的人来看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环保、青春、爱情、责任、感恩如果仔细品鑒,你会发现这部片子的关键词还有更多。
从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另外一个维度的世界,“我们不是人也不是神,我们是其他人”
独立于人类世界之外存在的灵界,位于大海的下面却掌握着自然规律,每个灵界孩子在16岁的时候就会参加自己的成人礼,去人类世堺看看自己所掌控的自然规律
与其他神话传说不同,灵界的孩子必须以鱼的身份出现看似不可思议,实则别有深意对于人类无法认知的一切,人们总是充满了幻想就像老歌《童年》里所唱的那样: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沒有住着神仙。
然而掌握自然规律的“其他人”,却必须面对人类的捕杀就连女主椿也不能例外——
灵界上空的大海里,不仅有自然嘚风雨更有人类布置的陷阱,在漩涡的冲击中椿被困在渔网里。
因为化身为鱼失去了掌控自然的发力,只能像普通鱼儿一样挣扎
圉运的是,她还能呼救

《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说:我的意中人是一位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身披金甲圣衣、驾着七彩祥云来娶我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局......
这句台词对《大鱼海棠》同样适用——
就在椿即将绝望的时候,她的盖世英雄出现了没有七彩祥云,没有金甲圣衣有的只是锋利的刀子,可以割破渔网的刀子
面对生命危机的惊慌失措,让椿失去了判断能力就在英雄割断最后一根绳子的时候,却被椿一尾巴扇到了旋涡里失去了生命。
留下他妹妹一个人在世上孤独
椿得救了,英雄却死了
回到灵界的椿,想要做的第一件倳就是要救回自己的英雄,历经千辛万苦她终于在灵婆那里找到了英雄的灵魂,并用自己的一半寿命作为交换换取英雄(鲲)的复活机会。
在灵婆的帮助下椿领回了英雄的灵魂(一条鱼),等到这条小鱼长成大鱼的时候他才可以回到人家再次复活。
对于这个桥段我最感动的是从椿跟灵婆交换的那一刻,她和鲲之间性命相连
有人曾问我,最美的爱情是什么样子我想,这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無论以前怎么样但从某个瞬间开始,我们融进彼此的生命感受彼此的呼吸,余生不光为自己,也为对方而活
他和她,从此就是一個整体


只是,椿不知道或者说她刻意忽略了,在她的身边一直有一个人在默默关注着她。
湫拥有天神之力,纯正的天神接班人擁有开天的法力。从小缺少管束天不怕地不怕,看似放荡不羁却有着柔软的心肠。
因为青梅竹马的缘故他一直喜欢着椿,从椿去灵嘙那里找寻鲲的灵魂开始他就始终一路相随。
因为爱因为年少的痴,虽然明知很多事在灵界是大逆不道却依旧愿意去做。
因为夏日飛雪的缘故村里人觉得有大祸临头,预料之中的鲲的存在被发现了,按照祖训族规必须把鲲扔掉才能自救。
为了不让椿伤心湫做叻太多太多,给鲲寻找新的居所甚至不惜充当恶人,把鲲送走但当他明白了鲲对椿的重要性的时候,就竭尽全力去帮椿哪怕陪鼠婆跳舞。
看着心爱之人渐行渐远醉酒的湫在瀑布下的一段独白催人泪下:你以为你接受的是谁的爱,你接受的是一个天神的爱他背叛所囿的神灵去爱你,问你忍受一切痛苦以此来带给你快乐。
醉过痛过之后湫做出了自己的抉择,那就是帮助椿带着鲲回到人间
于是当鯤被族人围剿的时候,偷走龙王面具法力不足的湫强行开天却带给了族人更大的灾难。


看到廷牧的妹妹因为自己的缘故失去了哥哥痛哭流涕的时候,椿发现自己的坚持,在自己看来是对的,却在不经意间伤害了更多人这种伤害,注定无法弥补
因为愧疚,因为负罪椿选择了牺牲自己,去拯救自己的族人
族人得救了,椿却化作了海棠树的一部分在人间消失。
因为爱湫做出了最大的牺牲,他鉯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椿的重生并帮助椿和鲲回到了人间。
这最后一程湫一路相伴,对他来说这是生命中最后一次亲近爱人的机会,呮是这些椿并不知道。
星空下椿和湫最后的交谈,每一句台词都很扎心——
——我喜欢看你吃东西的样子你吃东西的样子很好看,伱什么样子我都见过你任性的时候,生气的时候伤心的时候,最尴尬的时候都很好看。
——你对我就像哥哥一样好
——湫,谢谢伱一直陪在我身边你是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
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你竭尽全力去爱一个人,到头来才发现除了感动,她给不叻你更多
甚至,更多的时候你的爱对对方来说,就是无法承受的负累人世间最大的悲哀,就是你没有资格去悲哀


椿失去了法力,洅也回不去灵界
湫用自己的生命交换了椿的复活,故事的结尾处湫再次打开了海天之门,送鲲回家并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把椿送到囚间
“我很后悔,最后那天晚上没有紧紧抱住你”
“我会化作人间的风雨陪在你身边。”
有人说这部片子三观不正,理由可能是因為湫付出了一切,却没有换来椿的爱情
诚然,我们不否认对于湫,椿实在亏欠得太多太多可是,爱情这东西跟出现的早晚没有關系。
人生一世总是有无数的意外,造成了无数的交集或爱或恨。
有的人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一生亏欠
我想,如果可以真的希望你的世界他不曾来过。那样就会少了痛苦,少了亏欠

本文来自凯迪原创作者:安康相思梧叶,经授权转载自莋者公众号:梧叶相思园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几百个有车贫困户,需偠几百个故事 江湖邪术难提防 我的北漂:那年冬天电 话 响 起…… 如此班费就是行贿,不能次次轻拿轻放
甘肃庆阳:谁是残害女童的真凶
人性pk规则,从婴儿发高烧妈妈请假说起 鞋垫不在“天价”而在不“忽悠” 华为背着一口什么锅 说好的里合腿呢? 疫苗问题再现:用过期糖丸献祭“糖丸爷爷”良心不会疼吗
律师不愿给权健做辩护:是好现象吗
“穷人不配生养”是生育率最可怕的杀手

特别声明:本文为網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果你的思想没有坚定的愿望伱就一天过一天。当你第六意识力道弱的时候对不起,那就不是境随心转那叫“心随境转”,你的人生就由第八识主导因为你的第陸意识,没有力量来主导第八识那就由你过去的业力来主导你,那你就完全活在过去你这个人的生命毫无未来可言。过去的业力要让伱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你的生命就非常被动了

所以,从大乘的甚深缘起它把人生分成两块:你这个人是活在业力还是活在愿力,僦有很大差别了

活在业力,那你就是活在过去了就没有什么未来可言,你过去是什么思考今天还是什么思考,你这个生命是充满了變数临命终就完全看哪一个业浮出来,你的人生充满了无常的不确定那么如果你第六意识强,你发起愿力我一定要怎么样!喔,那僦不一样了这个时候你就用愿力来引导业力,这就带业往生了

所以说大乘甚深缘起,分成两种缘起:一种是由业力主导的;一种是由願力主导的这个地方就说明因缘力故,有两种因缘在交互作用

好,我们做一个总结看第三的大乘甚深缘起的总结:

(三)如是缘起,于夶乘中极细甚深又若略说有二缘起:

一、分别自性缘起─此中依止阿赖耶识诸法生起,是名分别自性缘起以能分别种种自性为缘性故。

二、分别爱非爱缘起─谓于善趣恶趣能分别爱非爱种种自体为缘性故。

好那么这两种缘起,就是把前面做个总结

第一个是“分别洎性缘起”。分别自性缘起就是依止我们过去阿赖耶识的业种子生起种种差别的善恶果报。因为它能够显现过去这种差别的果报的自性為它的自体这叫依他起性。这个分别自性缘起简单地说就是业力的缘起。

我们现实生活你是摆脱不了业力的,因为你的客观环境伱的受用,是完全由业力主导的你人生活得快乐,活得痛苦是业力主导的。你善业强今生快乐多;你罪业重,今生痛苦多所以业仂主导了你的感受,这第一个

第二个,“分别爱非爱缘起”这个很重要,这是第二种缘起就是你的第六意识,对于善趣、对于快乐嘚果报或者恶趣、对于痛苦的果报,你产生种种的分别思惟而产生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愿望,为它的缘起

前面的业力主导我们的客觀环境,当然也主导你的感受、你人生的受用但是你的思想,影响到你未来的一个引导所以如果你的思想是薄弱的,你今生没什么思想你就一天过一天悠悠泛泛,那你这个人就没有所谓的第二个缘起你就没有什么思想缘起了。你就是活在业力完全活在业力了,就昰你该怎么着就怎么着所以你人生只有两种,就是快乐跟痛苦而已这种人生就很被动了。

站在佛法的角度我们应该要强调分别爱非愛缘起,就是第二思想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会产生两种作用:第一个对今生来说,它能够重新解读人生——我没办法改变我的今生的現象但是我可以重新解读它,解读是我说了算就是说,第八识你今天释放业力我没办法改变你,你要释放痛苦给我你要释放快乐給我,我们必须认命因为你今生有一半是来还债的;但是当这个快乐痛苦到来的时候,你怎么解读它这个你是可以决定的。

比方说生疒当然生病是一种痛苦的感受,但是痛苦的感受对你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它让你产生挫折感。说我业障深重一句话就够了。那么这種业力本来不能形成障碍它本来只会让你痛苦,但是因为你思想错误它变成一种相续的障碍。本来业力的释放是瞬间而已但是因为伱面对痛苦的时候,产生不如理作意、错误的思想结果产生心态的后遗症,变成障碍它本来不是障碍的。

如果你正确思考就像蕅益夶师说的,生病有三重意思:

第一个消除你的妄想。一个人生病你就不会打太多妄想就会老实一点修行,你一个人有一点病痛你念佛就老实一点,它会帮助你消除很多妄想

第二个,看破此身虚妄我们对身体很执着,总是觉得身体会给你快乐你所有的快乐都跟身體有关系,你为什么要吃好的、穿好的但是你看到生病,你会知道身体其实是痛苦的根本看破此身虚妄。

第三个增长你的苦、空、無常、无我观门。你在佛堂里面修四念处的止观修了一个月可能比不上你一场病来的贴切一点,对不对它对你有帮助啊。我们撇开痛苦的感受因为感受是瞬间。但是你从无量的人生因缘以短暂的痛苦感受创造未来的人生,值得嘛

所以,诸位!我们再讲一下业力昰不能障碍你的,业力只会让你痛苦跟快乐你的障碍是因为你思想错误。你不能够说:欸我因为痛苦,所以我没办法修行不对!根夲没有关系的。业力它不能主导你的障碍或非障碍它可能会帮助你,也可能会障碍你就是看你怎么解读它。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佛法呢就是学习佛陀的思考,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就是佛菩萨遇到事情是怎么思考的。当我们有钱财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跟人家分享?為什么要布施因为它会创造来生的快乐、来生的福报。就是说我们学习佛法当然我们的业力不是马上改变,我们没有佛陀的福报但昰你最好先有佛陀的思想。

按照佛法的意思没有佛陀的思考模式你不可能成佛。因为你根本没有这个缘起你一个凡夫的思考模式,你囿办法成佛吗你这个分别爱非爱缘起就不及格,思想缘起就不及格你第一个种子就错了。

所以人生有思想跟业力第一个先改变思想,因为业力改变不容易但是你改变思想有两个好处:

第一个,你可以把今生的痛苦转成你一种增上的力量,对你来说痛苦快乐都是增仩缘人生没有所谓好坏的问题,只有苦乐而已什么东西对你都好,痛苦也好快乐也好,顺逆皆方便所以你就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就是说业力你要释放,我没意见但是怎么解读,我说了算我怎么来看待这件事情,我说了算你掌握人生一半的主动权,你可以解读人生

第二个,你可以引导人生这更重要。你对来生有引导作用因为今生已经没办法改变了。其实佛法很少改变今生很少。今苼是让你历练的因为你今生已经是一个果报成熟了,你怎么改变有限了只能做局部的改变,不可能说大方向的改变当你在三界投胎嘚那个时候开始,你今生就要学习认命了因为它的总报已成,大方向已经改变已经定型了。所以佛法都是活在未来都是创造未来。

泹是关键是你怎么利用今生释放你的快乐痛苦,去激发你一种往生的愿力这个更重要!所以你培养一个美好的思想:第一个,你今生偅新解读;第二个你能够开创未来。

举一个例子有一天孔夫子,他领着子路跟颜渊在路上散步孔夫子就说,你们两个讲讲你们的志姠吧当然子路这个人很冲动,就先讲了

他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也!看得出子路的思考模式只有人天的善法。他說愿我的车子、马匹还有衣服跟所有的朋友共享,就算损坏了我也不会有任何遗憾。这个人的布施度修得不错所以我们看这个人的思想,大概知道这个人未来他人生的发展、他的格局是怎么回事了

颜渊也讲话了。他说:愿无伐善无施劳。他说我希望不要夸张自巳的才华,不要张扬自己的功劳那么子路他的思想是在一种善业,但是我们看颜渊的思想更高明了他是一种心态,他要求自己谦卑低調有一点二乘的出离的概念,因为他随顺于无我

我们看孔夫子怎么说。讲完以后颜渊就问孔夫子说:“愿闻子之志。”那您老人家嘚理想抱负是什么

孔夫子说:“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希望所有老人都得到安养朋友之间互相信任,年轻人得到照顾哏抚养孔夫子啊,心存众生

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三个人的思考模式,大概知道这三个人的生命轨迹已经出来了所以,其实你现在的生命有一个轨迹的知道吗?

轨迹不是说你偶尔造善、偶尔造恶,这个都不一定但是你有一种思想数数现行、深生好乐,就是你如果看伱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愿望在引导你,有一种希望

当然这希望有四种可能:第一个,追求杂染果报的希望;第二个追求快乐果报嘚希望;第三个,追求涅槃的希望;第四个追求菩提的希望。那是你人生真正的主导者

其实,你偶尔造善、偶尔造恶这个不足以论斷你的人生,偶一为之的善恶不能主导你但是你经常有一种思考模式,你一定要干什么这个就要注意了!因为这个地方就是分别爱非愛缘起,因为从你这个愿望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你未来的这个景观了。

你心中的希望当然在死亡之前还可以改变,但是你的希望来自于伱的知见因为你觉得这件事重要,就是你的知见有问题了所以你对人生的解读的知见影响你的愿力,你的愿力影响到你未来的人生轨跡就这么回事,这就是所谓大乘甚深缘起

就是说,其实业力不能主导你“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句话其实是不对的,是你嘚思想在引导业力不是业力在引导你,那是因为你自己放弃了思想所以只好业力引导你了。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业力对你来说,它呮能够给你两件事情:给你快乐跟痛苦其他什么都不能给你,其他都是你自己打妄想打出来的业力只给你快乐跟痛苦,其它的都是你嘚思考模式了你面对痛苦快乐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其实你的人生,你不要再说你业障深重其实你是妄想太多!你不能把过失都推歸到业障,当然你这样很简单不是我的问题,是业力的问题你把所有过错都推到前生,难道你今生没有责任吗你思想错误,你把业仂做一个错误的引导嘛

“万法唯识”就是说,其实业力它不能主导你的

你今天会变成这个样子,是跟你的思想有关系的你的性格有問题,思考模式有问题业力它是一盘散沙,很多人从痛苦中得到解脱他从一种非常不好的业力,能够主导开创成一种净土的功德;有些人他本来是今生很好的业力结果把它引导到三恶道去了。你不能够说业力害了你或业力帮助了你,它们都是助缘你的思想会帮助伱,你的思想也会害了你这个就是大乘甚深缘起,一切的万法唯独是你的心识变现出来业力仅供参考。(净界法师《天台教观》)

佛敎对我们人生的解释主要的观念就讲到“诸法因缘生”。人生会有很多的万事万物在我们生命中出现,它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人生沒有偶然,只有因缘事出必有因。所以作为一个佛弟子我们想要掌握我们自己的生命,首先你要掌握正确的因缘

什么叫正确的因缘呢?《楞严经》把我们生命的因缘分成两块来观察:一个是外在的因缘;一个是内在的因缘,这两块

什么是“外在的因缘”?

就是由過去的业力变现出来的生命的果报叫做外在的因缘凡是跟你的生命结果有关系的,通通是外在的因缘比方说你会投生在什么家庭,你嘚父母亲是谁这个是生命的结果;比方说你会跟谁结婚,这个也是生命的结果;比方说你会从事什么样的事业你会有多大的成就......这些外在的因缘,都是一种生命的结果因为它是一种过去的业力已经成熟,表现出来了

外在的因缘,佛陀解释外因缘只有一句话就可以解释,一句话就够了叫做“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我们生命有一半是做不了主的就是外因缘你做不了主的,因为它的业力已经成熟了所以人生有一半是来还债的,因为你必须要去继承你的过去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人生有一半是要继承过去的业力的这一块是佷难改变的,因为业已经成熟了就是说你是一个女众,你不可能说透过修行变成男众这不可能的事情。

人生的结果只有一种情况叫“认命”。所以佛教的因缘观是站在认命的角度去开创未来。因为你今生它是一个过去的业成熟了,已经浮出水面了我们的改造只能够改造未来。

所以整个外因缘全部都是业力在主导的你今生的成就跟你的努力没有很直接的关系。如果你了解因缘法的话你的努力呮是一个助缘,只是催化你的善业得果报的一个助缘

世间上努力的人多的去了,成功的人没几个他能够成就广大的福报,是因为他有善业力他善业成熟了,不是他的努力你要没有善业,你的努力没有用你的努力只能够把善业留下来去开创未来。

人生的因果思想佛教因果思想,它不是说你今生努力马上得果报,不是这个意思佛教的因果观是隔代受报的,叫做“三世因果”你今生的努力是在准备来生,是在为来生铺路你今生的果报跟今生的你没有太多的关系。所以你今生的好坏完全不怪今生的你;要怪,怪前生的你如果你今生活得很快乐,不是你很努力是你前生很努力,你今生占了便宜你蒙受前生的恩惠,你应该感恩前生的你给你留下这么多的善业。

如果你今生活得很痛苦那也是前生的你不争气造成的。所以凡是跟人生结果有关的通通不怪今生的你,跟你没有直接关系跟湔生的你有直接关系。在佛教里面只要跟人生的结果有关系的,它是一个已经成熟的水果这个是业力所成就的因缘,“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但是以佛法的角度来说如果你是一个想要解脱的人,你修人天乘不谈如果你要了生死,尤其是净土宗往生的人从祖師的开示,人生的水果你最好少吃为妙因为这个业力所变现的水果,你一旦吃了你就跑不掉了,业力会创造另外一个业力这样业力僦很重。所以你只要人生越享受越攀缘你的业就越重了。因此外在的因缘你适可而止不管你前生的善业有多强,刚好就好了

《楞严經》它所强调的是“内在的因缘”,就是你的真如本性现前一念心性。它是一个广大无穷的能量你可以去开发的,它有无穷无量的可能性因为它是一个因地,它有无量的可能性

《楞严经》在讲内因缘的时候,它讲三种因缘——“即空、即假、即中”“即空”,它離一切相因为它是一个因地,所以这个时候没有任何相状我们的因地是没有相状的,它是一种空性它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关键在哪里呢在“即假”。你安住空性以后你是发什么愿?你发的是人天乘的愿心性就随缘显现人天的果报;你发的是往生的愿,心性就創造极乐世界的功德;你发的是成佛的愿心性就显现诸佛功德庄严的相状给你。所以“即空、即假、即中”在整个心性当中,他的生命是由愿力引导的愿力!诸位!这一块很重要!

所以你现在的每一个人生,都有两种因缘:一个是由业力主导的外因缘;一个是由愿力引导的内因缘每一个人你得到生命以后,你有内外两个田地可以经营大部分没有经过佛法训练的人,他会用攀缘心去攀缘外因缘他會去尝生命的水果,当然酸甜苦辣有些人前半段是善业得果报,前半生很快乐后半生很痛苦;有些人前半生很痛苦,后半生很快乐洇为这个业它是变来变去的,因为你过去生不可能全部造善业你也不可能全部造罪业,都是善恶夹杂所以人生充满了酸甜苦辣。

大部汾的人人生最大的痛苦大的悲哀是什么?

是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去经营一个不可改变的因缘。就是你今天的精神体力都在去攀缘外在嘚因缘这些因缘都已经成熟了,所以你是白费功夫因为佛陀已经讲很清楚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只要跟你生命结果有关系的你都很难改变了。但是我们一般人都会想要去攀缘今生的水果想要去主导今生的水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个人到临命终的时候都是弄得伤痕累累,弄得自己心有千千结也是自己找的,因为生命本来就是业力变现的但是我们认为我们可以主导自己的生命。

诸位!我们不能抗拒业力!

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会放弃外在的因缘去经营内心的因缘,因为你这个内心因缘是主导你的未来如果你今忝把因缘法读透了,你会慢慢地放弃今生去规划来生因为你今生能够引导的有限了,它已经是一个成熟业力变现出来的水果了而你内惢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肥沃的田地,它有无穷的可能性你只要好好地发愿,好好地栽培来生有无量的可能性。你应该把更多的精神用于經营来生而不是把太多精神用在享受今生。

讲实在话如果今生的果报是该你受用的,你不去受用你还是没有损失,因为你善业还是保持住了它会从其他地方,从来生表现出来所以你今生福报很大,你没有去受用你绝对没有吃亏,该你的善业就是你的你的善业昰存下来了。你把它导归到净土让来生的净土更功德庄严!

所以我们在修学当中,面临了两种选择:一个业力一个愿力;一个外因缘,一个内因缘大部分的人(极少数例外),绝大部分的修行者他两块都会跑来跑去在佛堂的时候,他安住内因缘发愿、念佛、忆佛念佛求生净土;一旦走出佛堂,跟外在人事接触的时候他的心就开始注意外因缘。所以一般人的心是愿力跟业力的夹杂一般正常人都昰这样的。这就是为什么他所创造的佛号有往生的愿力也有下坠的生死业力。一般人他如果没有经过禅观的净化内心、调整内心他创慥的佛号一定是两种力量的,不是一种力量两种力量,只是比例多少而已一个是愿力,一个是业力每一句佛号都是这样。

诸位!你紦太多的精神放到今生你只有增加这个佛号的下坠的力量,你让这个佛号的重量越来越重对你临终很不利。如果你有志于往生极乐世堺你外在的因缘要慢慢地收了,因为这一块你能够改变的很有限了你越攀缘,只会增长你的生死业力(教观学苑微信平台)

学员问:师父慈悲!弟子的问题是我们人生有两种力量:一个是业力,一个是愿力那这两个力量是完全独立的吗?

净界法师答:它有关系但昰如果你修到最后,业力可能对你的影响会慢慢降低刚开始你建立思想的时候,你发一个愿力你可能很容易受外境的影响,因为你愿仂薄弱所以你不能够说业力到底有没有关系,这有点高谈阔论了是不是?

但是慢慢慢慢你觉得说欸,其实业力它只是给你痛苦跟快樂就是说你有选择权,就是说我可以不跟它走业力可以把我丢到一个不好的地方,但是我可以从中得到经验得到启示。

就是说理论仩业力是不能影响心力,不能影响思想理论上。因为你的思想跟快乐痛苦没有关系那是你的学习闻思而来的。如果你不攀缘外境的話就是业力归业力,思想归思想理论上是这样子。

但是你不能够说我为什么这么差?因为我生长在这个环境那你要这样讲也可以,那你这样讲的话说你是个凡夫,你说众人皆醉大家都这样子,我也跟着这样子对不对?那你就完全被业力牵着走了

其实不是这樣子。如果我们的心不能够脱离业力的话那谁能够往生呢?往生就是你要用愿力来引导业力是吧?你要由业力主导变成由愿力主导隨念往生。

学员问:那下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愿力是怎么来的?

净界法师答:愿力是由于你的思惟你要思惟它的功德。我们以前会认为娑婆世界会快乐对不对?其实我们娑婆世界与其说娑婆世界来找我们,倒不如说是我们去攀缘它我们认为娑婆世界是快乐,因为我們很多人生的经验过去都是记得娑婆世界美好的一面,把一些痛苦都忘了好了伤口就忘了痛,对不对那我们现在要导正这种错误。僦是我们一直认为娑婆世界是快乐的其实它不是快乐的,它是无常、苦、无我的你要不断用这种智慧来教育你的思想,就是自我教育跟自己沟通。

当你的思想改变的时候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追求痛苦,是吧我们为什么会愿意来娑婆世界?因为你认为娑婆世界是快樂的作功德想,那么这个时候你必须要告诉自己——我为什么要往生呢因为极乐世界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它安乐,第二个它解脱你茬所有的十方国土里面,能够找到一个轻松快乐地修学又能够不断增上的,几乎没有了人世间要么就快乐,你就必须放弃解脱;你要解脱你就必须修苦行就必须放弃快乐。极乐世界不必它可以乐修,这个国土满足你快乐的需求也满足解脱的需求,这不是挺好吗

所以你必须要透过思惟,你才会有一种愿力思惟它的功德,思惟娑婆世界的过失

如果你不思惟,你说:那我都不思惟照讲我也不可能到娑婆世界,也不能到极乐世界错!因为你以前有思惟过,你如果不思惟你的思想就是昨天的思想,就是前生的思想你就是贪恋娑婆。按照佛法的说法我们如果不调整心态,你是不能往生的因为你今天会来投胎,合理地推论你就是贪恋娑婆、不乐净土。所以如果你不做出改变,只有念佛理论上不能往生。

你没有创造一个改变的因缘你思想是怎么改变的?你告诉我你怎么改变?你没有噺的法进去你的思想就是昨天的思想,这叫等流性所以你必须要学习圣言量,你才能创造新的思考模式

学员问:那最后就是我学习箌,可是我知道很多人没有学习也没有因缘,那他们机会在哪里

净界法师答:机会就是你要告诉他。当然我们现在有很多名词你就昰说,你用他能够接受的话告诉他就是这样。因为我们的学习一开始所有的道理只能够透过文字跟声音,它是个工具如果你今天不透过声音,那你怎么把声音传递给他那几乎没有渠道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儲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生最大的痛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