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晋剧烂柯山下的建议

关于洞真观修复保护的八点建议_戬穀居士秋窗拾梦_新浪博客
关于洞真观修复保护的八点建议
关于洞真观修复保护的八点建议
新安大地自古就有华夏先族生息和繁衍,也是河洛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秦设县,望新治崤东无患;汉将迁关,迎紫气函谷宁安。晋置东垣,后改州郡经几变;唐都洛迁,一条古道两京连。
遍布县内的古旧建筑、庙观遗存,则彰显我县厚重的人文历史,是不可忽视的文化资源。对这些特色建筑和遗存进行有力保护,对现存景观进行适当开发,不仅使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通过实物以生动的展示,更能使人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还能带动周围相关连的旅游资源开发,又可促进经济发展。
位于新安县铁门镇南的烂柯山,漫山树木苍郁,风爽气宜;玉梅溪幽水细,珠泉流甜。崖壁嶙峋,化石中树叶脉络清晰;溶洞深幽,进内后身感森凉温润。始建于宋而元代大德年重修的道教圣地洞真观,巍峨烂柯山前。座北向南的三进道院,古建雄伟,斗拱翘昂,彩绘壁画,仙姿飘逸;古柏参天,枝繁叶茂,碑碣遍布,环境静谧。
洞真观于2000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前来游览观赏的客人络绎不绝,上香的虔诚信士定期谒礼。新安县道教协会常驻此地。
虽说政府重视,拨款倩工,不断修葺,使其颓垣断壁垒砌坚固,塌殿漏堂整旧如新。但这些难以恢复洞真观原有景象,不足以彻底改变其现存的颓败风貌。
有些远道而来的香客,很想感受深邃的道家天人合一文化,要享受钟灵毓秀的烂柯山养生自然景色,但由于道观现在没有接待能力,从而给这些游客留下遗憾的印象。
据此,提几点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统一领导机制。以道教协会之名,或建旅游景观领导小组,来统筹洞真观的修复开发事宜。由目前的求利乱绪分管,变为正式常规的有效管理。结束现在零打碎敲无序的修补,取缔道观周围私建的碑碣立石,以防有以捐助为名而搭建私人养生会所。
二,尽力恢复道观整体建筑的完整原貌。首先是用现代传媒手段,先把山景风貌、道观建筑全部录像,以免风吹雨淋建筑损坏、壁画剥落、树木消枯、碑碣遗失。
再是收回被占用房院。道观最后面是玉皇殿,内壁墙上有清晰的壁画,西间前檐断了几根木椽,有一平米的窟窿露天,殿房目前为原县园艺场林姓人家占用。大殿东西两院,分别是两家刘姓村民居住。应当按有关政策迁移这些住户,腾出东院做膳房斋堂。西院稍加修饰,北上房以作道观方丈室,两厦可设为客堂。
三清殿后的三官殿,现在是道长所居,将来道长可迁住西院,此大殿可用作接待游客,亦可演绎道乐。
三、前院的三株古柏,东面的一株大部枝干已枯,可能是盛世感应,如今部分枯枝又发新芽,这要加大保护力度,用科技手段加药滴灌,以促树冠繁茂。西侧的两株也要加强保护,把树前的露天大香炉南移,减少烟火对树冠的缭绕熏蒸。
四、尽量恢复烂柯山的“八大景观”。位于烂柯山南洞窟区东头的“扒头王乔”洞,是八景之首,现在是崖破土塌,门庭衰颓,洞内脏乱,但洞门外脸墙砖石础,还是旧物,此洞稍加整饰,即成很重要的主景点。
三清殿前的“柏树顶缸”、殿内两根大红立柱“东荆西枣”,这需要向游客具体介绍。
“树倒成石”一景,是指原有的胸围约二尺的一株大石树,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此树化石曾转运县城保管,曾有二节各一米长的化石存放铁门街老行宫门西,今已不知去向。若能寻回此化石,则应回归道观展示。另外化石也泛指烂柯山体前的石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上水石”,这也要靠讲解使游客了解古时仓海桑田、地壳变化而出现的天然化石现象。
修建玉梅水库,使道观前溪涧地貌改变,致“梅溪弄琴”一景消失。现在可补救的措施是,恢复烂柯山顶成片葡萄园,山南坡至水库广栽桃树,道观前玉梅河两岸遍植李梅树,到春天时呈现一派新景观:“一坡桃红芳逸野,两岸梅花香满溪”,可使游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至于“二柏搭桥”、“古槐抱揪”,虽已不复存在,但可为游客介绍,另为后世计,可从新栽植培育,也是功德无量的善事。
五、从尚庄村过溪进道观,路窄又穿沟,实在不便,可规划新桥路。一是在现有旧道的基础上加宽道路并硬化,并在路两旁栽绿化景观树,使游客从铁磁路一拐入景区道,便有耳目一新的舒适感受。在尚庄村旁的河西岸,修建停车场和服务设施。在道观门前向西架起拱形过溪桥,不仅方便游人通行,又能突显烂柯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
六、挖掘道教文化。道观内各殿墙面,洞窟前石壁上,镶嵌有碑碣石刻几十方,有元代圣旨碑,有明清重修殿宇功德记,有官员游览胜迹石,有名人题咏诗刻,琳琅满目,深蕴史值,这些都要加强保护。另外道观院内也散放着一些大小残缺不一的碑碣石刻,应该在道观东沿山根建一碑廊,集中展示。又可在道观西墙外建一大的石刻区,请现代国内书界名儒赐墨,集中展示道德经文化。请我县卓有声名的书家献墨,充分展示我县书法之乡的超然水平。
对有关道观的历史文化,遗存传承,古建洞窟,神话传说,进行系统整理,编辑成文,绘制图集,印制精美书籍册页,以宣扬传统道德文化,以展示烂柯山自然景色,以推介新安精品旅游产业,以加速我县经济发展从而增添收益。
七、治水造新景。从观前水库埧下开始,一直到尚庄水库,水塘如串相连,植荷生藕,养鱼喂鸭,河畔栽竹,山坡种花,打造成一处有品位的休闲观光胜地。
八、修建享乐自然山水的养生基地。在洞窟区的东面山凹处,环坡扩展建设一处休闲养生设施,让游客有吃能住。能在塘前垂钓,享受鲜鱼的美味;又能采摘山花野菜,吃上农家饭,品尝玉梅河特产双黄鸭蛋。渴了喝点珍珠香泉茶,累了住上冬暖夏凉别墅式舒适的砖窑洞。在晨钟暮鼓中,听道人早晚诵经功课;在清幽淡雅的殿堂,心聆道家音乐,从而体验“性”功修心,“命”功炼气的“性命双修”意境。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通过这些游赏活动,使来客身心得到积极的炼养调息,达到神清气爽、享受心灵平静、益寿延年的意愿目的。
此建议,以呈新安县历史文化研究会。
戬穀居士秋窗拾梦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9,059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通过专家咨询
&&& 10:19&&&来源:&&
  8月1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衢州东方大酒店主持召开《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修编专家咨询会。会议邀请了省风景名胜方面的专家4名,市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听取规划编制单位的相关情况介绍,经过与会专家和部门的认真讨论,原则通过对《规划》的修编。这标志着衢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专家咨询会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规划处蒋艳红主持。在对风景名胜区现场进行详细踏勘和听取规划编制单位对《规划》修编情况的介绍后,与会部门领导和专家对《规划》修编提出了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专家组研究和讨论认为,原《规划》于2001年编制完成,实施至今已十多年,临近规划期届满,规划的内容、深度已不能适应风景区保护和发展的要求,对《规划》进行修编是必要的。通过修编,可进一步完善风景区的保护内容和发展定位,科学确定风景区项目布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更好地指导今后风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建设。专家组还对《规划》修编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及项目建设对风景区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
  下步,规划编制单位将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对《规划》修编进行完善,为最后召开评审会做好准备。
温馨提示:标注&来源:衢江新闻网&系衢江新闻网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衢江新闻网及作者&。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徐明)
三衢网站群:
友情链接:【烂柯山自然保护区】_肇庆的烂柯山自然保护区在哪_5分旅游网
Please click
if you are not redirected within a few seconds.
烂柯山自然保护区
&&&& 【简介】烂柯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广东省肇庆市和高要市东北郊。烂柯山的顶峰海拔九百多米。烂柯山自然保护区面积共961.59公顷,用于发展林业。森林覆盖率是91.59%,林木总生长量1.1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达22.54万立方米。 
 保护区内有多种植物,有野生维管植物163科586属1106种,包括蕨类29科11属111种;裸子植物4科6属9种;被子植物130科521属986种。有十多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例如:苏铁蕨、金毛狗、桫椤、黑桫椤、长叶竹柏、观光木、樟树、白木香、格木、红楝子、龙眼、巴戟天。 
 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三十多种,省级保护动物二十余种,&三有动物&近一百五十种。 
 烂柯山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为宗旨,是省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过渡地带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南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其中华南区的种类最多,主要是东洋界种类。 
 每到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景点地】广东省肇庆市和高要市东北郊
【开放时间】全天
【最佳旅游季节】全年
【最佳游览时间】3小时
>>烂柯山自然保护区
烂柯山自然保护区
&&&& 【简介】烂柯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广东省肇庆市和高要市东 [详细简介]
【景点地】广东省肇庆市和高要市东北郊
【开放时间】全天
【最佳旅游季节】全年
【最佳游览时间】3小时
出境、港澳游常识
发票、合同、退款
常见问题及其它
签订旅游合同
关于五分旅游
Copyright 1997- 版权所有 北京青年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 经营许可证:L-BJ-GJ00009 京ICP备号-8
关注我们:
热门地区&&|
国内旅游&&|加强砚石资源保护管理 保护好这张肇庆独有名片
西江网讯(记者 彭建基 通讯员 赵善达 述评)在加强端砚信誉平台建设,保护端砚信誉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做好对砚石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积极保护好端砚这张肇庆独有名片的长久魅力,是摆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面前刻不容缓的工作。
端砚是我国久负盛名的文化产品,是广东省的十大名片之一,也是我市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在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名市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记者从目前了解到的现状以及从“三打两建”中所发现的问题来看,端砚砚石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中的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亟待采取积极措施。
端砚以其上乘的石质和巧夺天工的精雕细刻,成为中国文房四宝和四大名砚之首,深受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其收藏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日趋显现。端砚的砚石资源分布在羚羊峡东侧端溪畔的烂柯山,以及七星岩至鼎湖山一带的北岭山,东至沙浦西达小湘方圆2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包括了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宣德岩、古塔岩、朝天岩、梅花坑、白线岩、洁白岩、伍坑、陈坑、盘古坑等著名的开采坑口。由于砚石资源的稀缺性,从2003年开始,我市对所有的砚坑都实行了封坑停采,因而近年来随着砚石价值的飚升,对砚石的刚性需求无法正常满足,导致非法开采砚石的行为屡禁不止,但是也由于砚石的开发和保护没有形成良性机制,因而给砚石资源保护和管理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
首先是体制和机制上存在问题:因为国家法律规定,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但是矿产资源所依附的土地、山林却是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所以农民对土地、山林下面的“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意识淡薄。而且砚石的开采管理涉及国土资源、安监、公安、水利、环保、林业、工商、税务等部门,部门之间并没有形成协调联动机制,因为各种原因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互相扯皮和推诿现象,因而严重影响了执法效果。
其次是砚石资源管理难度大。由于砚石资源较为分散,随着端砚市场价格的不断提升,受利益所驱动,近年来盗采、滥采的现象十分严重,因盗采造成矿坑坍塌、人员伤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同时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加速了资源枯竭,严重冲击了端砚市场,对我市端砚业后续发展的不良影响甚大。
另外是现行的矿山管理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对砚石资源管理开发利用未能正确处理“疏”与“堵”的关系;加上砚石资源分散、面广、线长、点多,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执法部门力量不足,而且非法采矿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这些都给执法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针对这些特点和情况,记者走访了国土、技监、公安、环保等有关部门,综合他们的普遍意见都认为,砚石资源具有非再生性、分布地域性、开采加工制作工艺传统性等特点,是我市重要的矿产资源,要认真贯彻执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促进珍稀砚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文化名城做出积极贡献,就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砚石资源的管理——
一是要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加强对端砚砚石资源的开采管理,做到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砚石资源,维护砚石资源的开采管理秩序,实现端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尽快出台《肇庆市端砚砚石资源管理办法》,为端砚砚石资源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是要建立起开发监管的责任体系和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作为属地县(市、区)乡镇的人民政府、市林业局北岭山林场、西江林业局高要林场,应该作为砚石资源开发秩序监管的责任主体,要将维护正常的砚石资源开发秩序纳入年度考核工作目标。同时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国土、林业、公安、安监等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协调联动,认真履行职责和加强巡查,把非法开采消灭在萌芽状态,对非法使用民爆物品作业的坚决查处,加大力度查处涉黑涉恶势力插手非法开采砚石的违法行为,对个别单位、村委会擅自发包山根收取非法开采砚石管理费的要依法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
三是要加强对砚石资源的规划管理和实行保护性限量开采。烂柯山的老坑、坑仔岩、麻仔坑应该列入资源保护区,梅花坑、宋坑、蕉园坑等砚坑应该列为资源限采区;对于民间开采发现的许多新砚坑,要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查摸底和统一定名,在此基础上启动砚石资源规划的编制工作,切实加强对砚石资源的保护;另外为确保端砚可持续发展和端砚品牌的传承,老坑、坑仔岩、麻仔坑等名坑宜继续封坑保护,待条件成熟时再考虑是否开采,其余砚坑可考虑实行有计划的保护性开采。
四是要严格加强开采管理。端砚砚石是独有珍稀的矿产资源,可采储量非常有限,储存的地质条件也较为复杂,如果管理失措和处理不当,势必导致掠夺性、破坏性开采,加速资源的枯竭,同时也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开采砚石资源应当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装备进行探矿、采矿活动,严禁采用掠夺式爆破方法开采,不断提高砚坯质量和砚石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同时减轻探矿、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保的不良影响。
五是要提高公众的砚石资源保护意识。要大力开展公益宣传,广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砚石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广大市民群众依法办矿、合法采矿、安全生产、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意识,为我市的砚石资源管理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据了解,我市正在着手建立端砚砚石技术标准和技术评审专家委员会,针对我市目前端砚砚石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现状提出方案,准备采取有效措施。这些都会对加强端砚砚石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肇庆都市报道”、“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西江网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注明“来源:西江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涂先生(电话:4) 详细请浏览:
播放数:14
播放数:13
播放数:19
播放数:23
本网站由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晋剧烂柯山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