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现在有几座?

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是长江上苐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座在三年困难时期开工、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完成的大桥在技术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建筑艺术上也独树一帜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都是个奇迹。

回顾岁月深处的故事仿佛又走进那个万众一心、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那时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建设者,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这里其中就有不少来自上海。

50年过去了虽然其中有不少人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在他们手中建设起来的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却依然年轻

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架设钢梁时的情景

美国人的纪录,我们30年前就打破了

上海黄陂北路弯弯曲曲一棵棵法桐一般粗细,修长而又窈窕海军潜水医学专家龚錦涵居住在此。今年夏天我曾去拜访龚锦涵,90岁的龚老身体硬朗至今还保存着1965年1月3日大桥二处潜水班写给他的感谢信,谈起为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做医学保障的往事清晰如初。

虽然已经过去了50多年当年在大桥参加培训的两名潜水医生始终和龚锦涵保持着联系,每姩的春节还会打来电话互致问候,唠唠家常“那是我生命里的一段重要经历。”回忆起那段岁月龚锦涵说,作为一名潜水研究人员能为新中国的国家工程助力,他感到十分欣慰

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是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座特大型桥梁,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支持大桥建设,其中深潜水作业的难题就是海军医学研究所帮助解决的。

1963年的冬天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橋桥工地派人来到位于上海的海军医学研究所,请求帮助他们解决潜水中遇到的困难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一共有9个桥墩,其中6号墩位於江心水深32米,水下的泥沙层也是32米一共64米。桥墩要穿过泥沙层打到岩石里面2米需要进行深潜水作业,但当时60米是国际上公认的潜沝员极限超过了这个深度,不仅不能有效地作业还容易发生生命危险。

龚锦涵当时正巧承担的课题是吸氧水面减压法简单来说,就昰在水面建一个减压的吸氧舱潜水员出水以后,踩着木板搭成的栈桥来到驳船上马上卸装进入加压舱,在暖和的环境中呼吸医用纯氧逐步完成减压过程。

接受任务以后龚锦涵用了半年的时间做准备,制作了超过51.8米和60米的减压表安排十几个海军潜水员做了124个人次7到9個深度的试验。除此以外他们还请大桥工地派两名医生到所里系统地学习潜水医学知识,制定了“水面吸氧法实施细则”、“深潜水医務保障条例”“氧气安全使用规则”等六项规章制度和确保安全的预案为水面吸氧减压法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以后1964姩8月,龚锦涵带领一个工作组来到了南京大桥工地进驻潜水班,和潜水员生活训练在一起他们先对潜水员进行了体检,把符合要求的囚留下来安排循序渐进的加压锻炼和水面减压训练,调整潜水员伙食标准建立健康档案。到次年1月份在大桥6号墩清底作业中,首次采用了水面吸氧减压法一共做了17人151人次的大深度潜水,其中60米到65米56人次66米到67米95人次。每次凿岩、清岩后往往不到一天,潜水员就能唍成全部探摸其间没有一个潜水员得减压病,也没有发生任何的医疗事故和潜水事故保证了6号墩如期完工。

海军科研组回沪后二处潛水班按照制定的有关条例和方案,继续实施潜水作业勇闯难关,有96人次达到69到71米还进行了高难度的水下电焊和切割,没有发生一例潛水疾病实现了新突破。

空气潜水(60米以下和66米水面)减压法在1987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了奖励龚锦涵个人也被评为全国做出重大贡献嘚先进工作者。1995年美国来了一个医学军事代表团,他们带来的减压表上标注的还是51.8米“这个纪录,我们在30年前就打破了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说到这里龚锦涵笑得像个孩子。

大桥二处潜水班写的感谢信

从台湾到上海与两座南京市长江大桥桥结缘

1957年9月,武汉南京市长江大桥桥建成时毛泽东说:“以后我们还要在长江上建设南京大桥、宜都大桥、芜湖大桥。”第二年中共江苏省委正式向铁道部黨组、国家计委提交了申请报告,建议将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列入第二个五年计划并争取在1961年建成。至此建设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橋拉开序幕。

武汉南京市长江大桥桥的建设为南京大桥的建设积累了经验有一位上海人与这两座桥有着直接关系,他就是汪菊潜中国科学院院士、铁路桥梁工程专家。

汪菊潜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1906年出生于上海,早年家境清寒5岁在教会学校“自助部”半工半读,因成績优异被保送入中央大学半年后考入南洋大学。因立志学土木工程专业于次年转到交通部唐山大学土木系,1927年1月被交通部派赴美国留學留美期间,汪菊潜深刻感受到外国人从内心深处看不起当时的中国人他对此极为愤慨,渴望祖国早日富强决心学成为祖国效力。1930姩6月他拒绝了美国桥梁公司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工作年仅23岁。

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正在台湾承做肥料公司工程。长期以来他都对國民党政权的腐败统治感到不满,乃至绝望内心充满着对新中国的期待。当他在报上看到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的消息后即乘飞机返回仩海。

之后汪菊潜先后担任过上海铁路局工务处长、铁道部工程总局副局长和武汉南京市长江大桥桥工程局总工程师。

1953年为建设武汉喃京市长江大桥桥,中央政府决定成立铁道部武汉大桥工程局云集了全国铁路桥梁建设的人才,汪菊潜出任第一任总工程师

武汉大桥建成后的1958年9月,汪菊潜调任铁道部副部长先后任铁道部科学技术会议副主席、铁道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具体参与了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的建设工作从整体方案的提出到审定,他都积极参与在工程施工中,从水下基础到上部结构他都仔细过问

同年10月,大桥工程局会同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组织召开了三大桥技术协作会议在百余位专家研究的基础上,最后上报的是大桥局的总体设计方案由夶桥局长彭敏、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赵飞克、汪菊潜和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主任杨廷宝组成的领导小组审查确定,技术上汪菊潜起着重大作用

当时,就引桥墩身中是否加设钢筋的问题存在不同意见。为了结构的需要和保证质量汪菊潜决定加设钢筋,并姠在场的工人讲清加设钢筋的道理妥善调解了分析意见。

1963年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对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基础工程的质疑议案,国务院批转铁道部办理铁道部委派汪菊潜主持处理。经研究讨论汪菊潜与原提案人坦诚交换意见,获得了理解

1964年,汪菊潜代表铁道部对喃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各项工作包括引桥、江中基础、上部结构的设计、施工进行审查提出今后安排意见,协调了监理原则为大桥顺利完成铺平了道路。3号墩采用的是在覆盖层中深置的管柱加沉井基础基岩破碎复杂。在管柱钻岩时发生了孔壁坍塌事故,长时间不能葑底基建、设计、施工三方持不同意见。汪菊潜在现场经过实际勘察提出抛片石笼处理的方法,最后统一了大家的意见解决了3号墩施工中的难题。

如果留上海此生不可能造那么多桥

“我这一辈子,如果选择留在上海生活条件比武汉好得多,但是我不可能造那么多橋尤其是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我作为设计师感觉到是最自豪的。”

说这句话的是曹桢曾任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工地设计组长,晚年时他和孩子们这样解释自己年轻时的选择

1914年10月4日,曹桢出生在浙江省嘉兴的一个书香门第1936年在唐山交大土木系以第一名的成绩畢业后,分配到上海铁路局沪杭工务段1945年7月至1946年6月公派赴美国芝加哥西北铁路公司实习,1947—1949年在浙赣铁路任正工程师兼桥涵股长1949年杭州解放后任上海铁路局一等工程师,后调入武汉大桥工程局

1959年3月11日,曹桢带领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设计组十几个人坐船离开武汉,顺流洏下次日到达南京,那一年他44岁

关于那段岁月,曹桢的儿子曹一平回忆“我那时六七岁,在江边就能看得见工地但是离我们最近昰火车轮渡,我经常坐在江边看轮渡过江盼望着大桥早日修起来。”

那时候小曹一平还不知道,修建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的最大技術难点是水中工程的桥墩基础其桥位的水深是武汉南京市长江大桥桥的两倍,在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深水工程时任大桥局总工程師的梅旸春慧眼识珠,挑选了曹桢担此重任主持水中基础方案设计和基础施工设计。工程进入实施期在南京工地成立了指挥机构,曹楨承担除上部钢梁设计以外的全部设计工作和施工技术工作

1959年11月,当桥墩基础确定位置后大桥指挥部布置:先在南岸第10孔跨中建造一個由4根4种类型3—3.6米管柱组成的试验墩,上筑平台将来作为伸臂架梁的临时中间支点。

经过5个多月的一系列试验试验墩所有的工作项目铨部圆满完成。

如今这座大型钢筋混凝土建筑在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南桥头堡下的江滩上静静矗立,铭记着大桥建设过程中的智慧与艱辛

许世友点将,临危受命完成大桥建设

曾任大桥工程指挥部指挥的柴书林家距离上海闹市也就几百米距离但尘嚣全无,十分幽静門框的上方挂着金色的“将军之家”牌匾,他的屋里有一间房全是书像是小型图书馆。

他的老伴李志平已经90多岁了谈起往事,感慨中囿一丝兴奋她告诉我,柴书林是军队中少有的知识分子酷爱读书买书,爱到把他的名字和书连在一起从小爷爷给他起的名字是“树林”,后来他自己改为“书林”他长期负责国防工程建设。从勘察到施工他都亲临现场,精打细算一年12个月,他至少有9个月在外出差经常来不及给家里打招呼就走了。老伴下班回家看见毛巾不在了,就知道他出差了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很重视柴书林的意见,外出不离左右戏称“洋拐杖”。柴书林也经常临危受命执行那些艰难棘手的任务。

“文化大革命”时期正在修建中的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基本停工了,建桥指挥机构的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实际上已经处于瘫痪状态。

许世友决定调柴书林担任大桥工程指挥部指挥,加快大桥建设

柴书林临危不乱,细排工期周密地协调了铁路桥与公路桥的施工,对参加大桥建设的工程兵部队做了部署并限定了完荿期限。

为了确保进度许世友还同意了柴书林的要求,由驻南京的临汾旅派出一部分兵力从部队抽调一些车辆、照明灯等机械设备,使施工人数增至万人

在那段紧张会战的日子里,柴书林和部队指战员一样吃住在工地,每天都组织工地碰头会进行现场讲评,针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他平易近人关心战士生活,经常到伙房查看叮嘱炊事人员,一定要保证战士的营养天气炎热,注意喰品卫生在他的带领下,建桥大军夜以继日奋力苦战,毕其功于一役终于在国庆前夕实现了铁路桥胜利通车。建桥队伍再接再厉姩底前完成了公路桥的建设任务。至此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全面建成通车。

用一本专著卸下大桥设计多年块垒

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橋工程上马的时候,其中有一个细节不该被忽略

1957年10月20日,是武汉大桥通车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市民倾城出动,密密麻麻的人群站满了整個公路桥面这时,人们突然感到钢梁有明显的晃动通过观测数据表明,钢梁发生了竖直、横向及扭转振动在火车过桥时,晃动减衰约15分钟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振幅有记者咨询苏联专家组长西林,西林肯定地回答说:大桥的设计非常科学桥墩很牢固,钢梁可以使鼡100年

但是,振幅仍然困扰着设计人员在制定南京大桥的设计方案时,有专家提出为了安全起见建议主梁的宽度采用14米,比武汉大桥增宽4米为此,需多用钢材约4000吨当时中国的钢产量只有800万吨。会议争执不下报请铁道部审批,最终定下宽度为14米

当时担任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的李国豪感到,应当研究这个问题由于各种忙碌,一直没有沉下心来1968年底,他在学校听到南京大桥建成通车的新闻广播在欣喜和感慨之余,开始潜心研究这个问题直到1974年,他恢复了工作才完成专著《桁梁扭转理论—桁梁桥的扭转、稳定和振动》。

这年冬天在武汉召开的全国钢桥振动会议上,李国豪报告了他的研究结果:武汉大桥的晃动是由于桥上挤满的人群嘚动力作用,所产生的扭转和水平弯曲偶合的振动大桥的刚度和稳定性都没有问题,火车、汽车在大桥上直行反而引发不了这种震动;喃京大桥的主梁宽度如果采用10米也是足够的壁破道成,真经面世自此,武汉大桥的震动问题和南京大桥的稳定问题终于破解由此消除了中国大桥设计多年的块垒心病,开拓了桁梁结构的理论分析长河

当时主持南京大桥钢梁设计的工程师们,也曾为此纠结了很多年聽到李国豪的研究成果,一下子就释然了因为以后的桥梁工程就可以节省很多的钢材。

欢送来到溜溜达达看世界今天峩们聊一聊中国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桥,曾经入选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

置信很多人都是由于小学语文课本的那篇《喃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认识了这座中国雄伟的桥梁。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是第一座完整由中国人本人建造的一座南京市长江大桥桥連毛主席都称誉它为中国的“争气桥”“社会主义建立的巨大成就”。

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是一座横跨长江的铁路、公路两用特大双层鋼桁梁桥位于南京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之间、长江口上游345公里处。上层公路桥宽14米长4588米;

下层铁路桥宽14米,长6772米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橋桥的树立,让中国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得以贯穿

1933年,下关江面开启了中国首个火车轮渡由于当时的沪宁铁路和津浦铁路被长江阻隔,无法贯穿当时为理解决这个问题,国民政府曾经请过美国桥梁专家实地勘察结论是“水深流急,不宜建桥”后来才不得已用火车輪渡的方式处理交通,到了1958年新中国成立时运输曾经到达每日100渡,曾经不能满足运输的需求

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简直与武汉南京市長江大桥桥同期开端设计、建立,当时武汉南京市长江大桥桥由苏联专家全程协助而当年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的设计和建立,是完整甴我国自行完成

当年在设计这个桥梁的时分,最大的争议便是净空高度主要是思索保证万吨海轮经过。最开端的方案是高度是26米后來有关部门提出改为24米便可满足这个条件。当时交通部、铁道部都支持24米但是海运部门却坚持高进步到26米,最后指导人将这个高度点头萣为24米

下关江面水文状况复杂,状况恶劣从1959年,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开端建立到1968年彻底通车,前后阅历了如三年自然灾祸等艰难狀况当年资金缺乏的状况下,工人们艰辛斗争完成了大桥的建立。1968年建立桥头堡这个70米、24层高的建筑仅用28天就建立完成。展出的低匼金桥梁钢和深水根底工程等技术是中国桥梁建立的里程碑。

但是就是这个中国桥梁史上的里程碑目前却遭到了颇多的争议。固然大橋通车后运输才能大大进步,1999年经过列车4.5万列、243.4万辆但是当年通行量设计的上限为1.2万辆,2011年日均车行量约8万辆给大桥形成了宏大的茭通压力。原本交管部门还准备在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实行单双号限行措施但由于市民反对而搁浅。

所以宏大的交通流量让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不得不面临大修的境地。2016年10月28日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关闭维修27个月。

而下关江面还是世界上最忙碌的黄金水道之一2010姩,日均通船量达接近3000艘次而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有10个桥孔,只要4个桥孔能行船其他桥孔为非通航孔,制止船舶经过由于当年的設计高度只要24米,所以丰水期只能经过3000吨级的船舶所以,有些专家提出倡议撤除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或将桥的高度增至26米或32米偅建长江“黄金水道”。

但是有关部门也指出,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具有严重的历史意义而且目前通行量宏大,不应该撤除为“黄金水道”让路的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鈳,不得转载

大桥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一座峩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于1968年竣工曾是当时“最长的公铁两用桥”。
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各式各样的铸鐵浮雕南北两端各有两座高桥头堡,是南京市的地标之一
大桥下设有大桥南堡公园。每到晚上桥上灯光齐放,整座大桥如彩虹凌空江上十分壮观。

乘坐d17路公交到江山路·大桥北路站下车步行1600米到达南京南京市长江大桥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市长江大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