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要去广东省中医院地址进修了,要带什么...

广东省中医院好吗
广东省中医院的综合实力在广东省的排名如何呀?
10-01-06 &匿名提问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始建于1933年,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中医医院之一,被誉为“南粤杏林第一家”。目前,医院已发展成为一间拥有大德路总院、二沙岛分院、芳村分院(广州市慈善医院)、珠海医院、大学城医院五间三甲医院,广州下塘、天河、罗冲围及香港四个分门诊的大型中医院。    医院门诊量持续增长,2008年全年门诊量超过490万人次。医院有床位近3000张,拥有超过6亿元的现代化医疗设备,成为全国年服务患者人数最多、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医医院之一。    医院积极探索新的条件下中医院的发展之路,不断完善医院的运行机制,努力建设有利于发展的医院文化,不断深入挖掘、整理、发扬中医药的精粹,吸收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多学科成果,使医院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医院拥有一批像邓铁涛教授那样的全国名老中医,在多个领域汇聚了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医学专家。医院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实施育人工程,致力于培养名家大师,探索形成了以全国名老中医为龙头的集体带、带集体的新型师承模式。医院致力于建设成为精英汇聚的洼地、名医辈出的摇篮。经过多年的努力,一大批全国一流的、优秀的中青年专家脱颖而出,有的专家分别荣获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中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医院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形成了“病人至上,真诚关爱”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探索构建人类最完美的医学”的发展战略,不断追求最高水平的中医治疗方法,不断追求最前沿的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力争使二者完美结合,努力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不断提高了临床疗效。    医院形成了一百多个特色鲜明、疗效明显的专科专病,其中脑病专科、心血管病专科、皮肤病专科、肾病专科、乳腺病专科、妇科病专科、脊柱专科、中医急症、颈椎病(脊柱)专科、骨病骨肿瘤专科、骨关节病专科、消化病专科、呼吸病专科、肿瘤病专科、耳鼻喉病专科、中医外科、针灸科、糖尿病专科、肝病专科、冠心病专科等是国家级和省级的重点专科,在国内和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为了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医院成立了名医工作室、传统疗法中心和治未病中心,努力挖掘整理古文献中的精华,努力挖掘整理全国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独到技术,努力挖掘整理本医院优秀中医药人才的经验,努力挖掘整理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手段,不断挖掘整理民间安全有效的单方、验方。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医院建立了全国唯一一个“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成为全国中医特色疗法的集散地。医院还致力于科技创新,拥有五个国家级基地、研究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主持一系列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九五”、“十五”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在内的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级重大项目数十项。医院检验科是国内第一家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标准认可的综合实验室,检验结果得到了国际互认。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医院正在建设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和广东高级中医研修院,为中医药的发展搭建更高的平台。广东省中医院正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医院还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意大利、以色列、香港、澳门、台湾等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医药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    医院在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在服务上追求至善至美,在信誉上追求诚信可靠。医务人员努力使医院服务达到这样的境界——即使自己的亲人来医院就医,不需要作特别的安排,也能得到最好的照顾。由此演绎出很多感动患者的故事,涌现出了如抗非烈士叶欣、人民好医生禤国维等先进人物,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赞誉。    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一系列荣誉。国家、卫生部及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赞誉我院为“全国卫生系统的一面旗帜”。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东莞32个镇街哪个最富?座次排名又是怎样的?东莞市政府给出权威答案:长安最富,望牛墩最穷。
  记者近日从东莞市政府获悉,东莞32路诸侯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及分档方案已正式出炉。但和全国千强镇等以往排名不同的是,虎门未列三甲让人大跌眼镜。有关专家表示,是各排行榜之间的评定指标不同所致。据悉,该排名分档将暂行两年,今后制定新的财政补助政策也将以此为依据。    经济弱镇集中在水乡片区    记者16日从东莞市政府获悉,32路“诸侯”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及分档方案已正式出炉。    方案根据经济综合实力的强弱共分四个档次,其中第一档次(即前6名)分别是长安、凤岗、东城、塘厦、虎门和樟木头,第二档次(即7-14名)分别是清溪、南城、黄江、常平、厚街、石碣、大朗和大岭山,第三档次(即15-22名)分别是莞城、寮步、桥头、石龙、万江、茶山、横沥和高埗,第四档次(即23-32名)分别是沙田、谢岗、中堂、东坑、石排、道蛲、麻涌、企石、洪梅和望牛墩。    记者发现,经济实力较强的富镇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和靠近深圳的镇区,还有传统先“发力”的镇区。而经济较弱的多集中在水乡片区,在倒数10名中,有过半在水乡片区。主城四区的排名也比较靠前,东城更是挺进三甲。 32镇街排名分档图表    六大经济指标为排名依据    据介绍,本次排名的依据,是选取的2004年、2005年镇(街)的六项主要经济指标。    六项经济指标及其权重分别是可支配财力(占25%)、居民存款(占20%)、税收分成(占15%)、镇本级净资产(占15%)、村组两级集体纯收入(占15%)、地区生产总值(占10%)。    据了解,考核中,每个指标既考虑总量水平(其中村组两级集体纯收入选用了村均总量),也同时考虑人均状况,而总量和人均指标的权重比为1比3。    在考核中,相关部门按照上述选取的指标和权重,运用统计领域普遍采用的功效系数评价方法,对镇(街)的经济综合实力进行重新量化排序———结果就是32个镇区的经济实力座次排位。    上榜全国千强镇未列前十    座次排位依旧引来很大争议,很多镇街的排名都与以往(包括两届全国千强镇排名)有很大出入,一些上榜千强镇20强的镇反而未列东莞前十。    当然,争议最大的是虎门。这个在民间一直被认为“东莞老大”的镇,在本次排名中只能屈居第五。而在前两届千强镇排名中,虎门则分列中国千强镇之首(2005年度)和第二(2006年度),这个排名着实让很多人感到“匪夷所思”。    这也让很多排名靠前的镇感到诚惶诚恐。本次排位比较靠前的某镇镇委书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排名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东莞32个镇经济实力,虽六项经济指标的数据都是真实的,但按镇村两级平均(均为15%)权重比例计算方式并不科学,导致结果与各镇的经济实力有所差异,“毕竟能超过虎门的镇几乎没有”。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分析,本次排名与千强镇的评定标准并不一样,计算方式也不相同,所以有差异也属正常。“但这些镇街都是东莞自己的孩子,没有必要偏向,而且考核目的也是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各镇经济实力,所以应该是很权威的”。 虎门未入3甲“匪夷所思” 王俊伟摄    排名将是新财政补助依据    据介绍,本次结合镇(街)实际,将全市32个镇(街)划分为四档主要是为各镇的财政扶持状况提供一个新的、更为真实的依据。    本次镇(街)排名及分档也将从2007年起执行,暂定两年。今后制定新的财政补助政策以此镇(街)排名及分档作为依据。但对现有市对镇街分类扶持的财政政策按原规定继续执行至期满。    据介绍,从2003年起,东莞市集中力量对中堂等11个欠发达镇,在发展工业、教育和改善人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使这些镇的综合实力在近几年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一些原属于中等发展水平的镇(街),由于发展速度相对滞后,排名逐年下降。    由于镇(街)发展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就有必要对目前镇(街)的经济综合实力进行重新排名核定,从而使市扶持镇(街)的各项财政性措施有一个更为合理的依据。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生病了,您看不看中医?由健康报与搜狐健康频道共同策划的网上论坛:“生病了,您看不看中医?”8月16日下午在搜狐直播间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处长刘文武、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刘保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周平安和健康报副总编辑周冰作为论坛特邀嘉宾,在论坛中就网友提出的热点问题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截至昨天上午9点,到搜狐网上相关专题浏览的网友已达899人,到相关论坛跟贴的119名网友中,持支持意见的85人,反对的17人,中立观点的17人。今天我们选登了部分网友的意见,今后还将设立专栏陆续选登大家的不同看法。您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或有话想说,可以进入健康报网的“论坛社区”点击“生病了,您看不看中医?”即可参与相关讨论。您也可以通过这个地址:http://看到搜狐网健康频道论坛内的情况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周冰:健康是公众关注的话题之一,我们这次讨论的题目“生病了,您看不看中医”,也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  在报社每天收到的大量来稿、来信、来电中,我们了解到广大读者对中医药领域的一些问题还是非常关注的,对于读者的呼声我们也尽力在版面上有所体现。今年以来,我们在中医专刊上先后刊登了广东省名老中医邓铁涛的文章《中医与未来医学》,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写的《中医研究的三个重要趋势》,北京中医大学教授王绵之对中医药大学生的谈话《在“悟”字上下功夫》等名家言论;反映基层呼声的读者来信《“一刀切”切掉了我的处方权》和记者调查《农村“一技之长”人员有出路》,得到广大基层卫生工作者的强烈共鸣;还有中医专刊陆续刊登的《政协委员为中医药事业开处方》、《民间中医文献亟待抢救》、《“四大经典不能丢”》以及涉及年轻中医的专业自信心问题、大学生学中医的目的、中医中药分离问题、中医发展方向等都是社会反响比较强烈的问题。特别是7月28日刊登了四川省梓潼县中医院老中医蒲志孝写的《中医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一文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蒲志孝在文章中提出,由于中医科室经济效益低下,在医院里不受重视,甚至存在生存危机;中医与中药的关系问题;中医药人才培养问题;必须按照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发展中医;中医药也应该与时俱进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认为,蒲志孝提出的不仅仅是中医行业内部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当今现代化、快节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大背景下,有着几千年发展历史,曾经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过不可磨灭贡献的中医药,究竟还有没有发展前途?人们生了病以后,还愿意不愿意看中医?中医在对哪些疾病的治疗上还有优势?对于当今的年轻一代来说,中医是不可或缺的还是可有可无的?中医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在现代医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一些领域如亚健康、养生康复以及对肿瘤、艾滋病等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方面,中医药是否可以发挥出特色优势……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论坛倾听广大网友的声音,与大家一起展开讨论,并将在中医专刊上为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百家争鸣的园地。  目前社会上许多医疗机构对中医类科室进行宣传的时候都会涉及“中医可以治疗各类慢性病、疑难杂证”等,是不是凡是西医看不好或者难治的病中医都能看得好,越是复杂的、没治的病越是应该找中医看,从中医的治病机理来说,中医到底对哪类疾病确有疗效?  周平安:有许多虚假广告、夸张不实的宣传,纯粹是为了骗人钱财,不知坑害了多少人,也毁坏了中医的名声。广大医务人员对此深恶痛绝,希望政府采取措施坚决制止。  中医可以治疗各种慢性病和疑难杂证。在改善症状、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绝不能说“凡是西医看不好的或者难治的病,中医都能看得好”。从临床经验来看,西医看不好的病、难治的病,中医治起来也不容易,西医好治的病中医也好治。至于说“越复杂的、没治的病,越是应该找中医看”这种说法更是片面的。应该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中医治病的机理是什么?用最简单、最概括的话说就四个字:“纠偏求平”。要纠偏,首先要找到偏,什么地方偏,是偏盛还是偏衰?这是诊断,诊断清楚了,就要纠正其偏。中医治病就是以偏纠偏。比方发烧,就是温度高了,用药物或什么别的治法把温度降下来。这就是中医所谓的“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偏了,达到平衡,病就好了。偏有多种多样,阴阳、气血、水火、脏腑、经络等等。通过纠偏达到平衡,“阴平阳秘”,就把病治好了。  患了哪些病找中医治疗更好些呢?我个人认为:第一,大量的亚健康状态、功能失调性疾病,病人有痛苦,而西医检查不出阳性结果来,中医通过调理,将亚健康状态治愈于萌芽之中。第二,某些西医虽然诊断明确而疗效不好的疾病,如糖尿病并发症、心脑血管病、胶原血管性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纤维化、晚期肿瘤及某些合并症等。第三,病毒感染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肺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肝炎、带状疱疹、艾滋病等,中医都比较有优势。  一般认为中医是“慢郎中”,“急病看西医,慢病找中医”的说法有没有道理?中医在治疗急证上有没有优势的地方?  周平安:这种说法不够全面。我认为,治疗慢性病和功能失调性疾病,中医有优势,外伤急救和外科手术西医占优势。就内科而言,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西医有优势,治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医有优势,某些疑难危重疾病还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好。我想举个例子:1998年冬季,北京流感大流行,多是高烧,西医打针输液几天退不了烧,而我们东直门医院的感冒合剂,基本上三付药治愈,这不能说中医治不了急证吧?其实,中医学是在治疗急证中发展起来的,如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就是他治疗急性热病的经验总结。历代大医家哪个不是靠治疗急证、重证而出名的?古代有“跑马看温病”的说法,因温病起病急、转变快,必须急病急治,这不能说是“慢郎中”吧?  现在很多中年人或者年轻的白领也喜欢用中医的方法调理,比如采用中医的按摩、中医的食疗药膳等对自己进行一些保健。怎样知道自己是处于亚健康状态了?中医在对亚健康的调理方面有哪些特长呢?  刘保延:我想从亚健康的概念上可以看出,亚健康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一种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状态,这个状态的特点是一个人有某些状态方面的不舒服,比如疲劳、失眠、头疼、浑身疼痛等症状,但是临床检查却没有明显的生理病理变化。临床上西医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没有明显的病因,就很难治疗。而中医是对人的状态方面比如阴阳的偏盛、偏衰进行调理性的治疗。因此,中医在对亚健康人群的治疗调理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中医是在人的疾病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还没有发生病理性变化的时候,就去进行调理。为什么中医治疗手段比较多呢?因为这种状态的东西,不是某一个局部的东西,而是全身状态的一种系统,所以中医开出的中药是复方,是针对人体全身的调理。中医的针灸、按摩都在全身的调理方面有独到之处。所以中医治病不是一种对抗性的,而是通过调理来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中医的针灸、按摩、太极拳等方法,可以通过这种调理,通过自身的锻炼,使人的机能状态得到调整。这也就是中医常说的“上工治未病”。  中医骨科的小夹板、手法、外用药等不用开刀,病人痛苦小、医疗费用低,还有针灸、按摩、拔罐等传统疗法确有疗效,非常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可是医院里的有关科室却不断萎缩,在中医的简便验廉疗法上国家是否应该出台一些扶持政策?  刘文武:中医的这些传统治疗方法数量上在萎缩,这是一个事实,尤其在我们的大的中医机构里。我们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这么几个:  一个是患者对中医外治方法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比如说,小夹板治疗骨折应该是很好的,动静结合,非常有利于病人的功能恢复,但是小夹板属于闭合复位,骨折的对位不是很好,不像西医手术以后,把骨头接得严丝合缝,然而西医手术以后,往往引起功能的受限,小夹板对位一般要求2/3以上即可。有时候患者对这种情况不理解,照了X线片一看,你这个没有对好。实际上患者应该最后追求解决功能问题。还有就是一些外治的中药比较有味道,手法治疗时间比较长,病人不太容易接受。  还有就是经济利益问题。现在中医的外治方法,应该说是价格比较便宜,比较方便病人。但是这个过程中消耗的人力比较大,技术要求相对比较高一些,收费价格却上不来。大家知道,目前医院要靠看病维持医院正常运转,这些中医外治方法虽然简便验廉,医生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也不用。我做个手术,收入还高还快,打个石膏就完了,就不用再管了。  再一个就是医疗纠纷的问题。医生往往因为害怕万一患者因为骨折没有对好位而打官司,就放弃使用小夹板,开刀动手术,收费高还没有风险。  还有制度方面的因素。一些政策、制度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影响了中医传统的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的发展。  与西医相比,中医在哪些领域是领先的?  刘保延:我想中医最主要的领先,是在很多疾病原因不明的情况下,或者原因很复杂的情况下。从现代医学来说,往往需要搞清病因,进一步找到阻止这种病因的方法,才能起到效果,中医在这些方面不需要明确地知道病因可能是什么,或是什么病毒,或者是哪一个方面的具体的一个问题,但是可以从人体的状态掌握引起变化的规律,可以通过这样的一种调节,达到治疗的目的。对那些发病范围很广泛或疑难的疾病,病因不太清楚时,中医的一些优势可以发挥出来。比如2003年对SARS的治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SARS是由病毒引起的,但是没有明确的治疗药物。中医不太关注到底是什么病毒,而是关注人体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可以很快地进入角色,来发挥作用。  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我觉得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比如针灸,我觉得它的特长就在治疗痛症效果比较好,调节脏腑功能比较好。刚才周教授已经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对病要分类,像中风、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等,一旦病理过程形成后,不可能很快治愈。手术也只是解决一个部分的问题,彻底解决往往做不到,现在大家比较公认的是,对这一类的疾病,一定要综合治疗,长期地综合地进行治疗和康复。所以关键是每一种治疗方法要找出自己的位置,你对这个病哪一个方面能发挥作用。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应该这么看,对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治疗方法有各自的一些特点。  中医人员希望在政策上得到哪些支持呢?  周平安:我觉得中医的研究在很多领域都是现代的科技前沿,比如中医是从人的整体去把握,而现代医学是从细胞,从一个局部的角度去研究,所以它的研究方法是近代社会已经建立起来的东西,可以拿过来用。中医研究的是复杂的系统性的东西,这个方面从现在的科技来说,也是一个研究的前沿,不可能照搬现成的研究方法。古人是把思路想法提出来了,但是要揭开这个谜,必须要投入很大的经费,而且要加以研究才可能取得成功。再一个中医研究的是整体的人,是人与环境的关系,所以涉及相关的学科非常多。因此,在中医与多学科的合作方面,协调方面,我觉得国家应该出台更多相应的政策,帮助其他学科的研究人员能够理解中医。多学科的人理解中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才能真正地揭开中医的许多谜。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既体现在资金上,也体现在对中医科学性的认识上。我觉得目前在这方面还远远不够,主要是对中医的科学性认识不够。  刘保延:中医的许多理念现在看也是先进的,国家应该把中医作为科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这个观念的突破对于中医的发展将有一个很大的作用。  中医的优势是临床疗效,但往往是凭着病人的主观感觉,而西医的疗效却能拿出客观的依据和指标,能否用西医的疗效评价标准来衡量中医?  刘保延:中医和西医应该用同一个标准,所谓标准就是一个称,用这个来衡量各自的优势是什么。关键现在西医的标准局限性太大,西医比较关注人的局部,关注看得见的东西,能够量化的东西,但是在人体里很多东西是不可量化的,是看不见的,不能够定性的东西。  现代医学关注客观指标,看起来比较客观,但是反映不了客观人体的变化规律。我的观点是中医和西医应该联合起来,完善共同的尺子。客观指标只是一个方面,比如慢性疾病,基于病人报告的结果,怎么把它变成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呢?还有人的生活质量的改善,能不能作为一个客观的指标,还有与这个病人相关的社会、家庭的评价指标,比如照顾病人的人,也有他的观点,也可以作为一个评价的尺子。还有保险部门、管理部门,比较注重卫生经济的东西,这个也可以作为一个指标,大家共同联合起来,去完善这个指标体系。这样完善以后的指标体系,再来衡量不同的学科,看你在哪个方面有优势,把各自的优势找出来互补,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比较客观的一个评价的体系。这样我们中医的特点可以显现出来。  对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西医已经开始认识到了,他们现在比较注重重大事件的变化,重点指标的变化,也注重病人自觉症状的变化,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大家共同来做这件事,这个事可能就容易做好。  中药是纯天然的物质,为什么也会发生毒副作用?  周平安:绝大多数的中药的确是纯天然的物质,但纯天然不等于就无毒。汉代《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说明天然的植物药可以引起中毒。我的老师颜正华教授曾告诫我们:“中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有害的一面。有利者,消除各种致病因素,改善临床症状,恢复和重建脏腑机能平衡;有害者,引起器官组织功能或实质损害,甚至导致药源性疾病。”中药的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实践证明,中药具有安全、有效、毒性低、不良反应少的特点。但当药物选材不精,或炮制不当,或对药物偏性认识不足,或使用不妥时,则不仅影响药效,而且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甚至威胁生命。药物的选材、炮制暂且不讲,这里谈谈对毒副作用的看法:第一是对证问题,如寒证要用热药,虚证用补药,以药性之偏纠正人体之偏,使其达到平衡,这是对证,否则寒证用寒药,虚证用泻药,用老百姓的话说是吃反药了,必然会出现毒副作用,使病情加重。第二是用量,药物治疗,除去要对证,用量也很重要。用量太少,达不到有效剂量,犹如杯水车薪;用量过大,则伤了正气,过犹不及。比如一个人特别的饥饿,你给他食物,量太少,不能解饥,量过多,反会涨坏肚子,无毒的食物尚且如此,何况有毒的药物?第三是疗程,疗程一定要适中,太短易复发,过长易伤正气,都不适合。早在两千年前的《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就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告诫不能说不明确。联系到小柴胡事件、龙胆泻肝丸事件,我的肯定回答是:药无过,乃人之过也。药是治病的,用之不妥,不怪药,应责人。或是医生用药不对证,或是用量过大,或是疗程过长,否则是不会出问题的。历代医家对“毒药”的态度不同,有认为这是霸道之品,虎狼之药,宁可治病无功,亦绝不敢用,这是庸医。有认为毒药即良药,善用者可斩关夺隘,愈病于顷刻,能驾驭毒药的才是良医!历代名医如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都善用毒药以治疗疑难病,为我们树立了典范。至于社会上宣传的“中药是纯天然的药物,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也可能是别有用心,欺骗顾客,其推销产品,不可轻信。  支持方:(85人)  →既然中医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那么它的存在就会有它的道理。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所以我相信中医,也会一直支持中医,中国人当然要支持自己的医学!  →中医在治疗一些慢性病方面,确实存在着优势。我看好中医药在临床上的优势作用,也相信中医药必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有了病就要看病服药,原则上中医没把握的才看西医。别的不说,西药是化学药物,副作用大。中医是药、食同源,即便有副作用也很小,不误事。  →我支持中医,因为中医是天人合一,与人为善的绿色疗法,是最具人性的医学手段。  →中医的疗效总体上还是不错的,只是有些混杂其中的庸医劣药扰乱了中医市场,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呀!  反对方:(17人)  →中医?医院里最赔钱的一个科室,买药太贵,而且浪费煤气去熬,还不能放糖,太不方便了,中医的药片,还可以考虑一下,不过现在造假太多,药材质量还是个问题……  →俺是学西医的,觉得中医这玩意虽然有时候还真有效,可是怎么想也想不出科学依据来。中医是经验医学,从神农尝百草就是。经验医学我总觉得是经不住考验的,所以尽管好多人都说中医管用,有病我也不会去看中医的(我指的是大病,感冒这种病不看也能好,所以不包括在内)。  →中医太麻烦了,而且药价还不便宜。我去年觉得有点不舒服,看了中医,给我开了快三百元的药,然后那些煮好的药袋放进冰箱里,但我还是忘记喝了,结果三百元的药白白扔了。  第三方:(17人)  →我既相信西医,也相信中医,两者都为我治愈过大病。因此我认为,问题不在于西医还是中医,而在于是什么样的大夫,在于大夫的医术、医德。  →中医与西医各有利弊,从治病救人的原则上谈不到什么好与坏,从治疗效果上看,西医效果比较快,但是也不能忽视对身体的负面影响,中医用药重在调理。  →我认为应该急症用西医,保健用中医,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抓住老鼠,并不是单纯地治好病,而是应该保持健康的状态,二者如果共同作用,可能更为有效吧!  →我认为看病应该根据病情来选择中医或西医,有的病中医确实有效,但是碰上急症和外伤等,还是西医来得快,我的原则是根据病情来定。              
网友跟贴摘登(截至8月24日9: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周平安  有许多虚假广告,夸张不实的宣传,纯粹是为了骗人钱财,不知坑害了多少人,也毁坏了中医的名声。广大医务人员对此深恶痛绝,希望政府采取措施坚决制止。  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 刘保延  中医的许多理念现在看也是先进的,国家应该把中医作为科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这个观念的突破对于中医的发展将有很大的作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处长 刘文武  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数量上在萎缩,这是一个事实,尤其在我们的大的中医机构里。我们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果你这样怀疑,就说明你不是弱智就是外国人。
能,尤其是对一些杂症,慢性病
以前古代不都是中医治疗?以前也出了很多伟大的医学家啊!
不需要怀疑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相信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居然还鼓吹没有科学依据。请问中医在世界上发展了几千年了?西医是从何年始发又有几年的历史?真可悲!!!!忘记自己祖国的历史,不原相信自己祖国历史,他还是人吗?   请原谅,言辞有些激烈。
要真是那样中医大学不成了骗子大学了谁敢上?中医大夫不全成了骗子?实际上很多中医特有名曾有人外号苏一趟只一回就解决问题。
当然能治病,但是需要看病情 对症下药啊,,,而且如果好的话还可以治疗大病呢
中医当然能治病,不但能治病,而且比西医更讲科学!特别是在治疗一些慢性病和妇科病方面,西医根本无法与其相比。
当然可以了,不过要看你学得精不精了.
现在连外国人都开始接受中医~!学习中医用中医看病~!你还是不是中国人了~!对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这么轻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省中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