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管理器出问题 准备入学 还得提个问题 日得!

考试&&&&&&
校园&&&&&&
服务&&&&&&
深读&&&&&&
教育我帮你:7\0597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幼升小入学准备手册
&&&&浙江在线?教育频道&&
  小学和幼儿园有许多不同,如,学习时间、生活制度、师资配备、教学形式等,家长需要提前了解这种变化,做好幼升小入学准备,使孩子度过入学转折期。以下是“幼升小入学准备手册”,供您参考!
  孩子要上小学了,有的妈妈开始奔波于各种学习班,希望孩子在上小学前学习小学知识,以便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也有的妈妈着手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究竟,幼升小如何做准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幼升小入学准备手册”吧!
  一、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也要经历一系列重大变化,其中最本质的变化是:幼儿园的孩子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处于受成人保护、养育的情况下,他们对社会还不负有任何责任。而小学则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学习成为儿童对社会承担的义务。因此,家长有必要提前了解下“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1 、学习时间不同:幼儿园每天上午有1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其它全是游戏,小学每天有4-5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较幼儿园多出4倍。一年级学生除每周上25节课以外,还有较多的集体活动,如周会、体育课、早读、早操、眼保健操和课外兴趣活动等等。小学的生活节奏明显快于幼儿园。这些都要求儿童具备承受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快节奏的良好的身心素质。
  2 、生活制度不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在做做、玩玩中积累经验,所学的只是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而小学则有严格的大纲与学习目标,教师要按教育教学计划严格实施,教学方法虽然也力求直观性、趣味性,但较少采用游戏等形式,而以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等为主。在游戏中,心理活动的无意性和具体形象占较大比重;而进入小学的学习对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要求较高。
  3 、人际关系不同:幼儿园一个班教师是二教一保配备,每时每刻都有一位教师或一位保育员伴随左右,随时解决孩子的困难。而小学是一个班5 、6位课任教师,一节课一轮换,孩子遇到一些困难需要自己解决,所以常常担忧一些以前不必担忧的小事,如大便了怎么办?口渴了怎么办?没有教师在旁边督促。同时,幼儿园一般才30多位同学,而公办小学一般达40多人以上,小学同学之间的交往也增多了,摩擦也相应会增多。除了课内、课外,还在校外、家里互相来往,除了本班,还有同年级其他班级的同学来往。
  4 、要求不同:幼儿园的孩子,一般家长只要求孩子吃饭好、玩得好就满足了。而到了小学,父母常会提出,作业要写好,考试要得100分等要求,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以前很关心我,现在这样要求我,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因此,孩子们的情绪也受到影响。
  5、学习负担不同: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是空手入园,空手离园,无作业,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读书作业,抄写作业、背诵作业等等,必须按时完成,不得拖延,第二天老师会进行检测,对此,孩子也会产生不适应的感觉。
  二、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虽然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存在许多不同,但只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同时,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孩子也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的。所以,家长们不要太担心,要着手做好幼升小入学准备工作,让孩子顺利入学。
  (一)对独立生活能力进行培养
  幼儿园的孩子在家里,衣食住行,几乎都有父母细心照顾,在父母照料下生活,孩子能独立支配的活动和事情很少,独立生活的能力,自理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较差。为此,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在以后的时间里,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1 、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小学每天早上7点40分上课。我们现在就要开始适当地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遵守学校作息制度,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保证十小时左右睡眠时间。指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有选择、有节制地观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如新闻、动物世界、少儿节目、知识小品、智力竞赛等,并要适当控制孩子观看电视的时间,督促孩子自觉遵守一天作息时间。
  2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学会生存。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餐巾等;学会在活动、游戏前后,拿出或放回玩具、图书、其它用具等。
  3 、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桌、书包、文具,按课程表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学习用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4、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带回不同的作业任务。我们要为孩子准备一个活页小本本,用以记录每天的专业,也便于家长检查作业,家长与老师交流。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现在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叠衣服、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并在完成中知道: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另外,还要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树立规则和安全意识。如果我们平时带孩子出去玩,要率先树立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上下楼梯靠右行,玩运动器械要轮流等,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
  5、培养孩子服务性劳动的能力: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学会摆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等。在上学后会很快成为优秀的值日生,成为老师的好助手,班级的好干部。
  (二)良好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儿童后天所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它不仅是自身素质的表现,更会影响孩子自身的发展。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重要得多,所以家长应该配合学校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1 、学习方面
  孩子一上学就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正规学校教育,在教师的专门指导下进行学习。学习是他们的基本活动,上课是他们获得知识、技能和培养品德的主要途径。上学之后他们是否愿学、爱学?能否学好?还是变得怕学习,厌恶学习?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涉及到学习兴趣、欲望、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等问题。那么,作为家长,可从以下几点加以培养。
  (1 )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儿童对一定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它是儿童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求知欲是儿童力求认识、探索客观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一种意向活动。孩子对周围不明白的事物或现象,总爱问个“是什么”、“为什么”,都想知道,都想懂得,这就是求知欲的表现。孩子一旦有了兴趣和求知欲,就能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积极地去探究,也就能自觉自愿,主动愉快地去学习。所以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他们探究新事物的动力,也是推动他们学习新知识和从事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孩子上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的主要工具又是书本。家长应经常提供一些课外书给孩子看,这是很有益处的。可以告诉孩子:“自己识了字,自己会看书,能懂得许许多多的道理,多好啊!”从而激发孩子热爱书本的兴趣。
  (插入小故事1:曾经有位家长对我说:“老师,我的孩子就爱看电视,就不爱看书,怎么办?”我就笑着问她:“那你平时喜欢干什么?” “看电视呀。”她不假思索回答,“一天干活累了不看电视干啥?”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孩子的榜样。所以,我建议家长们多看书、多看报,孩子看到您的行为,也会潜移默化,他们也会不自觉地想探究书报,想知道书报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让我的爸爸妈妈那么入迷?”
  (2 )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但是学习好还必须有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也就是对待学习认真负责,积极努力,不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当回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决定着学习的成绩与效果。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能够按时上学,上课不早退、不迟到,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按时做作业,认真复习等。所以,平时要培养教育孩子在做好每一件事时都要讲究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孩子多交流,关心了解孩子,培养孩子能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
  (小故事:从前教过一个部队的孩子,他爸爸长期在下面部队,妈妈就在我们学校,他从来没有缺交过作业。记得有一天他发烧了,吃药后就睡下了,但是他悄悄把闹钟顶在早上6点钟。闹钟响后,他就爬了起来做作业。当然,我们不主张带病做事情,但是从小就具有这样坚强的毅力,我想,在他以后的生活中,没有他克服不了的困难。现在,这位孩子已经长大,在海南中学的高三,但是,已经在寒假里已经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我们要善于在孩子的身边发现一些榜样,让孩子从小有一个目标。另外,有一个农垦大院的孩子,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他有一位表姐已经考上大学,家里经常让他与姐姐通信,放假期里让他与大姐姐一起生活,一起玩耍,孩子从姐姐的身上发现,姐姐不但写有一手好字,爱看书,做事认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久而久之影响他的是良好的品质,以积极上进的态度对待学习与生活,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同时肯定他是同时让孩子树立信心:我能行!)
  (3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少家长会抱怨:孩子上了小学负担太重,不仅要接送,回家还要辅导、陪读,吃不消。其实,孩子完全能够自己学习、完成作业,关键在于习惯的养成。为了帮助孩子提高独立性,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①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首先要信任孩子,把他们当成小学生,看成是长大了的孩子;其次,关注一头一尾,就是孩子做作业前,先大概了解孩子的作业内容与作业量,估算出大约需要的时间,然后与孩子商定,在几点前必须完成作业。到时间后,父母对孩子作业的检查不是内容的正误,而是书写整洁和完成与否,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检查作业,签字不是看我做对了没有,而是看我有没有完成,态度是否认真。只有自己细心、认真,才能不出错。如果家长在孩子一入学就这样做,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陪读也就不存在了。
  ②培养孩子珍惜学习时间的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专心学习、珍惜时间的习惯呢?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比如以20分钟作为一个学习阶段,在开始学习之前,应先提醒孩子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喝水、上厕所、削铅笔、找本子等。当学习阶段一开始,就必须专心致志不随意离开座位,不允许干任何杂事,即使大人有事,也不能去打搅孩子。要等这一学习时段结束了再说。大人的这种态度特别有利于培养起“学习时间必须一心一意”的观念,从而养成孩子珍惜学习时间的习惯。当然。20分钟的学习时段一到,就应该让孩子休息了。可以休息5分钟,超过了5分钟不利于孩子在下一个学习时段迅速地把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而达不到5分钟有不利于孩子消除视力和脑力的疲劳。休息时必须离开书桌,干些与学习不相干的事情,但不能懒洋洋地躺着或坐着,这样会影响下一个学习时段的精神状态。
  (4 )重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每个家庭都能做到。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正确的早期教育,就很难做到了。有些父母过分注重知识型的学习传授,如:这是毛,这是手(配放大的字),只告诉孩子字的读音,但没有帮助孩子分析字形。所以孩子以后无论在读还是写上,都会把两字混淆。所以,除了知识的传授,家长更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6岁的孩子,思维能力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特别是入小学后,心理活动要求增高,因此,家长要在观察力、抽象概括力、分析综合力、分类力、判断推理力几方面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不仅知道某一事物的结果,还要了解事物变化的具体过程。如解答应用题" 河里有一群鸭子,游走了三只,还剩三只,原来河里有几只鸭子? " 孩子都能回答出6 ,但是具体用什么方法计算,有些孩子就会说“减法”,“6-3=3 ”。这就是孩子在思维中的障碍,不能清楚地理解事物变化前后的关系。家长应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知道的数,什么是不知道的数,帮助孩子理解“谁与谁比,知谁求谁,谁大谁小”的关系,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凡知识型的内容,都有孕含着智力活动的要求,家长如果能在智力要求上把握契机,那么孩子在知识积累的同时,智力也会较好地发展。切不能孩子提出问题后,父母只回答结果不讲过程应付了事。
  (5 )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水平
  在小学一年级开学的头几天,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插曲:老师让学生回家写五个音节,每个音节写三遍,孩子竟写成五花八门的格式,有五个音节写一遍的,有一个音节写三遍的,五遍的,甚至一个音节写满一页纸,有的孩子干脆一个字不写,不知道老师曾布置过作业。之所以发生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因为孩子不理解老师的语言,只有那些千叮咛、万嘱咐的重复提醒才能记住。因此,父母没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谈,不要再有重叠词,如饭饭、觉觉等,尽量少说或不说儿童化的语言,语言要逐渐精炼、复杂。阅读故事时,不要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能读过全文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词汇,自己进行思考,内化后再提出问题。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学习一个事物的多种表述方法。如“爸爸、妈妈和我在家里。”“这是我的家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这座漂亮的房子就是我家。”等不同方法表述,同时,还可以以不同的问题让孩子回答,长此以往,孩子会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益非浅。
  在帮助孩子理解语言上,多布置任务也是促进孩子水平提高的一种好形式。家长要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由含一个条件的任务逐渐过渡到多重的常有多种指令的任务,为孩子对语言特别是任务性语言的理解打好基础。
  2 、文明礼仪方面
  入学意味着孩子从家里到了学校,开始了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与许多人接触交往难免会发生一些纠纷、磨擦和矛盾,这就需要培养孩子文明礼貌方面的行为习惯。那么,如何培养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呢?
  (1)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
  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长要从小就养成孩子良好的礼貌行为。如在车船上能主动给老人、孕妇、幼儿、病人、残疾人让座,并乐意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能在各种场合使用礼貌用语(您好、再见、谢谢、对不起、请等);做客时,不乱跑、不吵闹。爱父母是子女必须具备的道德情操。
  (如在公共汽车上,大哥哥姐姐给您和孩子让坐了,除了让孩子说“‘写哥哥姐姐”外,我们还必须灌输这样的思想:“孩子,现在哥哥姐姐给您让坐了,你长大后也要怎么做?”从小让孩子懂得为小孩,老人让座也是自己的义务。)
  (2)学会孝敬父母
  同时作为家长,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做到孝敬父母,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教导,讲道理,不任性;听别人说话时,要姿态大方地站好,眼看对方;外出或回家要向父母或长辈打招呼;要体谅照顾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礼貌的核心是尊重他人。
  (3)友爱同学
  这是尊重他人的基本内容之一。家长要教育孩子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人友好相处,平等相处,平等待人,不逞强、不霸道,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小学生的社会交往扩大了,学生与学生接触多了,纠纷也会增多。那么遇到孩子和同学产生一些小矛盾时,也希望家长配合学校正面引导,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长应告诉孩子,在集体生活中需要互相体谅谦让、彼此关心帮助,不能以“我”为中心,任性胡来。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或意外的时候,都需要别人的安慰和帮助,所以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自己应尽力帮助,不能无动于衷或幸灾乐祸。待人要真诚、热情、宽厚,不要小心眼、斤斤计较。发生矛盾了,要多检查自己的不对,及时和对方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不要争吵打架,不要闷在心中或形成偏见。要让孩子知道,和同学团结友爱是集体主义的具体表现。同时,要注意引导孩子不仅要关心自己的亲人、要好的同学和伙伴,还要注意关心那些需要给予帮助的任何人。点点滴滴,使孩子逐步明白,人间自有真情在,常想着别人,常帮助别人,才是个受欢迎的人。
  3 、关心集体人具有社会性。
  如果说班集体就像一个被简化了的、具体的小社会,那么孩子们正是在班集体中体验着自己未来的社会职责、社会义务,体会着怎样才能适应社会、与社会和谐一致,学会怎样与他人相处。集体是幼苗扎根的沃土,幼雏练飞的天空。
  (1)热爱集体
  家长应教育孩子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建设一个好集体出力,支持和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各种竞赛,努力创造好成绩,也为别人的好成绩而高兴,让孩子知道要为集体争光而不是个人出风头。给孩子讲遵守纪律的道理时,也要和为集体争荣誉结合起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集体荣誉,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2)完成集体交代的任务
  对集体交予的各项任务,家长也应教育、督促孩子努力完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认真的做事态度和责任心。对每件事都富有责任心会使孩子在生活、学习中逐渐懂得: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来决定,自己应该对自己负责。那么,以后他就会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三)家长需要注意培养方法
  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父母喜欢拿着自己孩子的不足和他人孩子的优点作比较。“你看,人家某某考了95分,你怎么才考了80分呢!”“你看人家谁谁从小就当班干部,你怎么就不行呢?”诸如此类的话随时都可以听到。这些父母没有细想,他们不自觉说出的话是多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曾经有一个孩子说:“我爸爸成天说我这不如人那不如人,我真想让他去给别人当爸爸。”不知道做父母的听到孩子这样的话,该作何感想。
  1 、用赏识的目光对待孩子的优点
  每个孩子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学习时,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每个孩子到达终点也都会有差异的,但只要孩子都满怀信心地往前跑,就能得到属于他的那一份成功和满足。所以别总拿孩子的短处去比别人孩子的长处,而应根据孩子的能力、志向和兴趣做合理的要求和期望,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才能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始终生活在快乐、有成就感的状态。所以,我们必须常常具有赏识教育意识,让我们的孩子在赏识中健康的成长。
  2 、让孩子独自解决遇到的问题
  为孩子收拾文具,替孩子背书包,这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就是这些小事使我们的孩子学会了推卸责任,逐渐成为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许多孩子走进校园以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孩子受了委屈回家告状也在所难免。这个时候,有的家长往往领着孩子去找老师或同学理论,甚至为孩子打抱不平。这样做的结果其实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成长的路上,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学会忍受生活中碰到的坎坷,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诸多不如意。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形成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相反,如果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会使孩子遇事畏缩不前,认为自己缺乏能力,从而给孩子成长造成障碍,这恐怕不是家长们的初衷吧!
  3 、关爱要讲究方法
  据说,有位记者曾采访过一位姓李的女士,她女儿的铅笔总是用半截就扔了,一天还能丢三四支,而作业本也是三天用一本,不是丢了就是撕着玩。记者问她平时给孩子准备多少支铅笔多少本作业本,她很随意地说:有五六十吧!你看,她一次给孩子买五六十支铅笔和五六十本本子,她可能是图省事,可这不是为孩子糟蹋东西、犯错误作好了准备吗?
  其实,这些家长大都认为这是小之又小的事情,是在帮孩子的忙,甚至是在尽一个做家长的“责任”。但是,殊不知这些家长在无意识中却将孩子的责任意识、节约意识、自理能力等,不知不觉地消蚀在这种特殊的“关爱”之中了,不仅对孩子童年的成长不利,而且对孩子终生的发展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4 、要及时与班主任沟通
  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家里到学校,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在新的环境中,孩子有可能有诸多的不适应,作为家长,要及时地捕捉到这一新的信息。而与班主任交流,则是了解这一情况的最佳途径。但有的家长往往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实际上,对于初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其心理变化、自理能力,以及与人相处的情况等,则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如果在这些方面出现问题,可与班主任共同想办法解决。
  (四)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据有关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到了六岁左右的年龄,心理和身体等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1、激发孩子想当一名小学生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2、提前带孩子到小学校园转转
  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家长们带着孩子到小学的校园里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3、激发孩子渴望学知识的热情
  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老师或家长就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小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最后,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
  温馨贴士:家长们干万记住: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千万千万请记住:用赞赏的眼光注视您的孩子,用赞美的语言去夸奖您的孩子。
  结语:离开幼儿园,孩子就要上小学了,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生活习惯,很多孩子会产生不适应,因此,家长要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做好幼升小入学准备,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让孩子顺利上小学!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教育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电头。
总监:曹漪洁
副总监:杨晓燕
责编兼设计:何俊
责编:裘竹如
记者:俞雯祺
记者:原野
记者:成竞
摄像记者:史洪亮
营销总监:吴文建
广告联系电话:2
战略合作:郭认可
市场拓展:茹亿
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社联系合作!
校园开放日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 | 浙ICP备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幼儿园教师如何做好幼儿入学前准备工作?,幼儿园开学前教师开会,幼儿园学前班教师寄语,幼儿园开学前教师会议,幼儿园教师开学前培训,幼儿园学前班教师嘱咐,幼儿园学前班教师随笔,如何做好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学前班教学计划,幼儿园学前班班务计划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幼儿园教师如何做好幼儿入学前准备工作?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幼升小大战2】入学准备不是提前教育a year ago1收藏分享举报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让思考改变教育推荐阅读{&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isPending&:false,&contributes&:[{&sourceColumn&:{&lastUpdated&:,&description&:&我们是一个从幼教工作者角度出发,希望帮助家长找到针对自己孩子教育的方法和模式的团队, 同时我们更希望唤醒家长对幼儿教育价值的判断力。\nP.S.微信公众号每周三7:30准时更新,欢迎关注!&,&permission&:&COLUMN_PUBLIC&,&memberId&:,&contributePermission&:&COLUMN_PUBLIC&,&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canManage&:true,&intro&:&让思考改变教育&,&urlToken&:&ZMKM2016&,&id&:19616,&imagePath&:&v2-4bfd4e090bc83cda406a1d681d2880df.jpg&,&slug&:&ZMKM2016&,&applyReason&:&0&,&name&:&芝麻开蒙&,&title&:&芝麻开蒙&,&url&:&https:\u002F\\u002FZMKM2016&,&commentPermission&:&COLUMN_ALL_CAN_COMMENT&,&canPost&:true,&created&:,&state&:&COLUMN_NORMAL&,&followers&:25,&avatar&:{&id&:&v2-4bfd4e090bc83cda406a1d681d2880df&,&template&:&https:\u002F\\u002F{id}_{size}.jpg&},&activateAuthorRequested&:false,&following&:false,&imageUrl&:&https:\u002F\\u002Fv2-4bfd4e090bc83cda406a1d681d2880df_l.jpg&,&articlesCount&:4},&state&:&accepted&,&targetPost&:{&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v2-b4b993cd072b_r.jpeg&,&lastUpdated&:,&imagePath&:&v2-b4b993cd072b.jpeg&,&permission&:&ARTICLE_PUBLIC&,&topics&:[,2146],&summary&:&\u003Cstrong\u003E导言\u003C\u002Fstrong\u003E在上期里,小芝麻带着大家一探“幼升小”大战,相信大家脑海中一定有许多的困惑和深入了解的愿望。本期内容是“幼小衔接”的第二波,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u003Cstrong\u003E华爱华\u003C\u002Fstrong\u003E教授就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诸多困惑来解读“入学准备”的讲座精华,希望可以给诸…&,&copyPermission&:&ARTICLE_COPYABLE&,&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likes&:0,&origAuthorId&:0,&publishedTime&:&T20:45:22+08:00&,&sourceUrl&:&&,&urlToken&:,&id&:1190951,&withContent&:false,&slug&:,&bigTitleImage&:false,&title&:&【幼升小大战2】入学准备不是提前教育&,&url&:&\u002Fp\u002F&,&commentPermission&:&ARTICLE_ALL_CAN_COMMENT&,&snapshotUrl&:&&,&created&:,&comments&:0,&columnId&:19616,&content&:&&,&parentId&:0,&state&:&ARTICLE_PUBLISHED&,&imageUrl&:&https:\u002F\\u002Fv2-b4b993cd072b_r.jpeg&,&author&:{&bio&:&幼儿园老师&,&isFollowing&:false,&hash&:&886d68fbd63f6&,&uid&:789200,&isOrg&:false,&slug&:&jing-qiao-qiao-de-ge-ming&,&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我们是一个从幼教工作者角度出发,希望帮助家长找到针对自己孩子教育的方法和模式的团队, 同时我们更希望唤醒家长对幼儿教育价值的判断力。&,&name&:&芝麻开蒙&,&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jing-qiao-qiao-de-ge-ming&,&avatar&:{&id&:&331edb5087ffcc6ec03317&,&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memberId&:,&excerptTitle&:&&,&voteType&:&ARTICLE_VOTE_CLEAR&},&id&:434645}],&title&:&【幼升小大战2】入学准备不是提前教育&,&author&:&jing-qiao-qiao-de-ge-ming&,&content&:&\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导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在上期里,小芝麻带着大家一探“幼升小”大战,相信大家脑海中一定有许多的困惑和深入了解的愿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期内容是“幼小衔接”的第二波,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u003Cstrong\u003E华爱华\u003C\u002Fstrong\u003E教授就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诸多困惑来解读“入学准备”的讲座精华,希望可以给诸位一些方向。\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华爱华教授曾批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班幼儿的学习负担过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华教授亦呼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班才开始入学准备已太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家长该如何是好?\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Part 1 起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两个误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高考的竞争性学习压力不断下移,导致幼儿(尤其是大班孩子)压力太大,这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家长们认为,幼儿入学准备仅仅是知识准备,而忽略了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和感性经验的积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以上两个认知误区是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现在的大班儿童被竞争性学习带去的压力太大了,对孩子不利。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早期的一种重要转折,在这个时期里如果平稳过渡,它会对幼儿长远发展产生积极效应,而让孩子在这个时期里过早地体验压力与焦虑的话,对以后发展将会是极大伤害。\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Part 2 什么是“学前教育小学化”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
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就是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提前用小学的方法来学习。“学前教育小学化”应受到批判与否定!这种方式会让幼儿提前感到来自中考高考的压力,而在孩子神经与心理尚未发育完善的情况下,提前感受这种压力对成长是负面的,是极为不利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学习方式是很不相同的。\u003C\u002Fp\u003E\u003C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v2-6b2e7b41d368bd6996bc_b.jpeg\& data-rawwidth=\&632\& data-rawheight=\&2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2\&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v2-6b2e7b41d368bd6996bc_r.jpeg\&\u003E\u003C\u002F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data:image\u002Fsvg+utf8,&svg%20xmlns='http:\u002F\u002Fwww.w3.org\u002FFsvg'%20width='632'%20height='201'&&\u002Fsvg&\& data-rawwidth=\&632\& data-rawheight=\&2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632\&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v2-6b2e7b41d368bd6996bc_r.jpeg\& data-actualsrc=\&https:\u002F\\u002Fv2-6b2e7b41d368bd6996bc_b.jpeg\&\u003E\u003Cp\u003E因此,对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培养,应该坚持从游戏与生活中积累经验和培养兴趣,反对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填鸭式”的知识教育。\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Part 3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巨大代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家长的疑问是,高考是具有竞争性的。现实是进了好的小学才能上好的初中、好的高中考好的大学、以后才会有好的工作。家长会认为:我的孩子先学一步,入学之后不久,就可以领先一步,起点高一点,至少可以跟上进度,或者轻松一点。由此,家长会获得一个结论:学前阶段可以也应该紧张一些,这样到入学就可以轻松一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特别要提醒家长的恰恰是:要知道,越往后(入学以后)越紧张跟越往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提前到幼儿园阶段)越紧张,是不一样的概念!因为,“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有代价的,它让孩子们付出了以下四方面的巨大代价:\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b\u003E1\u003C\u002Fb\u003E\u003Cstrong\u003E时间上的代价,牺牲了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机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因为这种超前教育会让幼儿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非持续性的机械记忆上面,降低或未能培养出让孩子能终生受益的品质,比如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技巧、个人运动的能力、动手操作的经验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strong\u003E2扼杀孩子自主性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产生“习得性愚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所谓“习得性愚笨”,是指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过早的知识传授、过高的学习目标、过多的负面暗示等等),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机,并因此而丧失自信心,深信自己学习能力很差的时候,他就会怀疑自己,继而产生自卑感、产生厌学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这种错觉就会成为孩子最初的自我认知。给别人的感觉是,这孩子“越学越笨”了。这对孩子以后的长远、后继的学习是十分危害的。所以,对幼儿来说认识世界、培养兴趣是重中之重。\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b\u003E3\u003C\u002Fb\u003E\u003Cstrong\u003E不利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孩子心理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因为剥夺了游戏,就是剥夺了孩子的“心理维生素”。家长必须保证孩子接受足够的“心理维生素”,游戏体验的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经常体验积极情绪和体验消极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大相径庭的。孩子体验积极情绪越多,将来他越阳光,人格越健全,而这个是早期看不出来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b\u003E4\u003C\u002Fb\u003E\u003Cstrong\u003E超前学习产生的即时效应难以长久维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因为幼儿并不能记住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内容,相反他们对于游戏的体验却能铭刻在脑海深处。超前学习是以牺牲学习的兴趣、长远的发展为代价的。而学前教育要为孩子的终生的、长远的发展奠基,不是只看眼前,急功近利。\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Part 4 重新认识学前教育的任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提前学习违背幼儿的发展规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因为幼儿的学习特点是:直观感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幼儿的学习是一种基于直接经验的学习。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是处于动作思维和形象表征思维阶段的。幼儿园阶段的任务就是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作奠基,这是一个准备的过程,但并不是一个提前学习的过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途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家长会问:“为什么幼儿园的生活和游戏就能为入小学做准备?我们只知道游戏会让孩子快乐,怎么为小学的语文、数学做了准备呢?我带他到外面机构去学是硬碰硬的语文数学,你游戏怎么是能做准备的呢?就看孩子在疯玩半天,学到了什么呀。我看不到他学到了什么!但是,我带他到培训机构,老师教了什么,硬碰硬看得到学了些什么,很清楚!”这就是家长的疑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如何回答家长的这种疑问?\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要说生活、游戏对学习发展有独特价值!生活和游戏中充满学习!这种学习的特点具有潜在性和累积性,所以你会看不见摸不着。现在,我举例来诠释,帮助家长能看得见孩子的学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上课教数学,教按数取物,教用标准化工具测量,教均分,这些都看得见;但是孩子在玩的时候也有用标准化工具测量,也有按数取物,也有均分,等等,孩子在过家家这样的角色游戏中,均分行为很多。\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比如两个宝宝吃汤团,拿了六颗珠子当做汤团,就分成一人三颗在两个小碗里;那如果三个宝宝呢,于是就又拿了个小碗,一人碗里是两个珠子。这是不是均分呢?六颗珠子是不是在均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还比如今天孩子玩拿橡皮泥做一个饼,一切二,分两份;四个人的话,他一切四,分成四份。他的均分行为本身就在发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再比如,孩子拿了一堆小木块,他们说这是馒头,四个孩子坐在那里就在分。那这么一堆怎么分呢?一个孩子说:“我来分:1、1、1、1…”一一对应地分,分出来也是均分的;另外一个孩子就嫌他慢,说:“来来来,我来分。”拿三块给他,拿三块给他……再看看还够不够,再拿两块……他在均分的过程中,已经会用估算了,他也在发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家长想想,孩子这些行动为小学做了什么准备?他学习的潜在内容是什么?慢慢他会知道,同样大小,同样数量,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的量越少,这是没有人教的,没人教,是他慢慢地感受到的。到小学老师教数学的时候,学除法的时候,老师说被除数就是被分的总数,除数是被分的份数,商是分下来的每一份的量。当老师在说这些的时候,有很多感性经验的孩子,他的接受能力就强,老师就会夸他聪明。有的孩子糊里糊涂的(对于以上除法),所以这些孩子,在回家后,家长就要去教,教的时候就说你怎么这么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些一听就明白了的孩子,是丰富的感性经验带来的结果。相比之下,那些从来不让玩的孩子就产生差距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生活游戏中的学习就有潜在性与累积性,是不容易看到的。孩子经常在玩,每天在重复,特别是生活,每天在重复,所以他获得的经验是长效的,因为这是在实际的运用中,是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中,他获得的经验是持久深刻的,他获得的知识是充实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个好的家长,一定会陪伴孩子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家长应该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催促幼儿园教小学的知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Part 5 入学准备,应从知识储备式的教育转向学习品质培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知识储备式的教育转向知识品质的培养是当今整个世界教育的转向。因为知识的总量在不断地增长,而获取知识的能力会更重要,学习的品质更重要。学习品质真的能让孩子走得更远,所以,家长们,是时候了!应该自己来评估一下自己孩子的学习品质!\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例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是不是充满好奇和探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有没有时间观念?按时作息、按时完成任务,有条不紊?(学习的效率都在这里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学习时的态度,他是不是认真和专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是不是对有些问题,能执着?是不是一弄就放弃,动不动就放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会不会很强烈要求让自己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是不是经常对一些问题进行假设?如:如果这样会怎样,如果那样会怎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是不是会使用工具来解决问题(包括学习用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会不会与同伴合作?\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
家长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培养上述学习品质,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内容。\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Part 6 入学准备,包括家长的心理建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家长们应做好的心理准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性对待孩子间的差异性!包括:幼儿期建立学习常规的差异性,以及孩子学习起点的差异性。比如有的孩子平时阅读多,识字多,没有丧失学习兴趣,没有压力,无形中他的起点就会很高,而且这不是急功近利拔高式的起点高。而起点低的,只要呵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陪伴孩子慢慢成长,那他也会上去的,所以不要一开始就攀比,不要把家长的虚荣心施加给孩子,这样是不值得的。家长这种虚荣心给孩子带来的压力是很大的,孩子也会感受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如果你的孩子在高位就保持在高位,如果在低位,不要担心,陪伴你的孩子,他会慢慢跟上来的。希望家长们都能不急功近利,帮孩子探索一条可持续性的学习成长成才之路!\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家长萱妈留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
记得2年前,我为孩子选择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而彷徨时,我的幼师朋友建议我选择公立幼儿园,因为公立幼儿园更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而好习惯才能陪伴终身。私立的则更偏向于“知识”的教学;再者公立幼儿园的老师大多是科班出身,接受过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于是我们选择了一所公办示范园,进入幼儿园后,与我预期的一样,带班的老师非常专业,除了日常教学中注重孩子的兴趣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线下也会及时和家长沟通,给予一定地指导和建议!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与此同时,进入幼儿园后,渐渐发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我的周边也存在了各种鸡血妈和牛娃,有时也难免会受这样的氛围影响,变得焦虑。纵观我身边的奔波于各种培训班的家长朋友,大致有以下几类:(1)有明确的目标,一定要拼搏私立小学而奋斗的。(2)父母工作很忙,几乎没有太多亲子时间,祖辈身体原因带不动,只好送去培训班减轻老人的工作量。(3)盲目跟风,大家都在学不甘落后。(4)为了培养孩子独立性、自信心和学习能力!看了华教授提到的“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四大负面代价,我深深地反思,我的初衷有没有违背我的孩子的自然发展?我有没有把握好一个度?一一对照后,觉得很庆幸,我们目前参加的基本以兴趣班为主,有的还是孩子主动要求学的,有的是我认为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的课程,倒也没有着眼于要获取多少知识!
事实上由于我的孩子是小月龄的孩子,又比较敏感,有比较重的分离焦虑症,一直到小班升中班,老师对她的印象是个存在感很低,文文静静,语言表达有点弱的孩子,于是在中班下学期我们在区少年宫报了一门“玩中学”,很幸运遇到一位很好的老师,孩子也很喜欢她,这门课不是单纯的“填鸭式”教学,老师很会循循善诱地启蒙,在游戏中来提高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经过几次课后,我的孩子经常成为班上得星星数最多的其中之一,这样的鼓励和肯定慢慢增强了她的自信心与存在感,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老师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她会主动举手、积极思考、敢于表达了!这样的突破正是我给她报兴趣班的初衷!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个人觉得家长如果能理性地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课程或者兴趣班学习也未尝不可,但是必须要重视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当我的闺蜜朋友来咨询问报什么学习班时,我总是建议他们先不要急着报班,先培养好习惯再去!古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也是华教授指出的重中之重,这一点我非常地赞同并会继续坚持!比如华教授提到的学习品质:她有没有时间观念?有没有按时作息、按时完成任务,有条不紊?举个小例子,我有一个习惯,会把她节假日一天的作息安排在本子上列出来,并告诉她一天有哪些安排和活动。有一天我身体不舒服在休息,她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去列计划表了,用自己的文字和符号来规划自己的时间,这时我豁然发现,家长的一些行为习惯都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家长们一定要以身作则,帮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些才是伴随他们一生的财富,现阶段拔苗助长式的提前小学化需要有个“度”,拒绝“填鸭式”知识教育,多多陪伴孩子一起游戏一起成长,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游戏中的实践远超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来的长久和深刻!我的堂姐曾经分享给我一个她的经验,她在儿子很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过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在各种游戏中来学习的,比如:他们俩会一起以海为主题的画画,各种相关的东西用中英文标注,还可以发挥想象编故事,期间还会穿插一些天文地理知识!孩子玩的兴致勃勃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开拓了眼界!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非常高兴可以学习华教授的理念,就像一盏指路明灯,指引我坚定目标,认清问题关键,我会按照孩子自身的特点,按部就班地进行幼小衔接,陪伴孩子一起探索一条可持续性的学习成长成才之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下期预告: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选择最适合的,才是最正确的!欢迎留言,也期待下一篇《未来教育的趋势》能够给您带来更多思考,为孩子选择最好的教育方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v2-aee9d1b67de0702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v2-aee9d1b67de0702_r.png\&\u003E\u003C\u002F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data:image\u002Fsvg+utf8,&svg%20xmlns='http:\u002F\u002Fwww.w3.org\u002FFsvg'%20width='600'%20height='214'&&\u002Fsv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v2-aee9d1b67de0702_r.png\& data-actualsrc=\&https:\u002F\\u002Fv2-aee9d1b67de0702_b.png\&\u003E&,&updated&:new Date(&T12:45:2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collapsedCount&:0,&likeCount&: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v2-b4b993cd072b_r.jpeg&,&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reviewers&:[],&topics&:[{&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幼儿教育&},{&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幼儿园&},{&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儿童教育&}],&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641,&height&:480},&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excerptTitle&:&&,&column&:{&slug&:&ZMKM2016&,&name&:&芝麻开蒙&},&tipjarState&:&inactivated&,&annotationAction&:[],&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hasPublishingDraft&:false,&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20:45:22+08:00&,&url&:&\u002Fp\u002F&,&lastestLikers&:[{&bio&:&&,&isFollowing&:false,&hash&:&8dccdc8af8&,&uid&:92,&isOrg&:false,&slug&:&imacs&,&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弘毅&,&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imacs&,&avatar&:{&id&:&8dc2c261aa9d38e4eec9fa&,&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summary&:&\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v2-6b2e7b41d368bd6996bc_200x112.jpeg\& data-rawwidth=\&632\& data-rawheight=\&201\& class=\&origin_image inline-img zh-lightbox-thumb\& data-original=\&http:\u002F\\u002Fv2-6b2e7b41d368bd6996bc_r.jpeg\&\u003E\u003Cstrong\u003E导言\u003C\u002Fstrong\u003E在上期里,小芝麻带着大家一探“幼升小”大战,相信大家脑海中一定有许多的困惑和深入了解的愿望。本期内容是“幼小衔接”的第二波,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u003Cstrong\u003E华爱华\u003C\u002Fstrong\u003E教授就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诸多困惑来解读“入学准备”的讲座精华,希望可以给诸…&,&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50\u002Fv2-4fdd1794ddf1bb0dac1daa7_xl.jpg&,&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topics&:[{&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幼儿教育&},{&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幼儿园&},{&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儿童教育&}],&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excerptTitle&:&&,&author&:{&bio&:&幼儿园老师&,&isFollowing&:false,&hash&:&886d68fbd63f6&,&uid&:789200,&isOrg&:false,&slug&:&jing-qiao-qiao-de-ge-ming&,&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我们是一个从幼教工作者角度出发,希望帮助家长找到针对自己孩子教育的方法和模式的团队, 同时我们更希望唤醒家长对幼儿教育价值的判断力。&,&name&:&芝麻开蒙&,&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jing-qiao-qiao-de-ge-ming&,&avatar&:{&id&:&331edb5087ffcc6ec03317&,&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column&:{&slug&:&ZMKM2016&,&name&:&芝麻开蒙&},&content&:&\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导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还有一周的时间,幼儿园就要开学了。小芝麻先不着急缓解小班幼儿家长的分离焦虑,也不再赘言开学要做哪些准备的话题。而是想分三波来围绕“幼小衔接”“幼升小”的话题展开分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第一波:认清现实\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让我们直面“幼升小”的惨烈战况,看看现实中鸡血父母是如何炼成的。根据家庭情况,您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第二波:回归理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听听知名学前教育教授就家长的困惑来解读“幼小衔接”的真相。希望您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要重新审视幼儿园和小学到底衔接哪些内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第三波:未来教育\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一睹未来教育的趋势,更加清晰教育的方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在鸡血家长眼中的“幼升小”大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以下言论均来自徐汇上届大班家长以及资深大班教师最真实最深刻的感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某示范园资深大班教师MM\u003C\u002Fstrong\u003E:我看到太多鸡血家长了。一个被世外和爱菊入取的孩子,法语英语,钢琴小提琴......!一个青浦世外,全家搬到学校隔壁。一个七外,妈妈填写神卷的时候(逼着家长和学校站队,表忠心的家长问卷)自己都写得无地自容,比她有甚者更多。一个上实的孩子,父亲月薪是六位数。所以总结,牛校不一定适合我们普娃家庭,适合的是最好的。进牛校的孩子背景要硬,要不就是学霸,不然在这么一个圈子中也累。虽然七外妖魔化,但牛在公开透明,大小条子有比例并网上公布。徐汇四大只能呵呵了。但世外是四大中趋之若鹜的,所有参加面试孩子的反馈中“喜欢世外的好玩的游戏”。盛大刷题,爱菊幼升小与公办差距不大。逸夫地段限定,下班天天看到逸夫的孩子背着重重的书包。名校之所以“名”看升学率,进去垫底没意思。所以考进的家长也有放弃的,可能路程,可能时间。有的则开始进一步鸡血计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位考学成功的家长自述\u003C\u002Fstrong\u003E:先从自己说起吧:回顾这次孩子幼升小过程,孩子不是裸考,虽然孩子英语、阅读等基础相当优秀,平时也酷爱英文、酷爱学习,但我们从2月份开始还是做了针对性的学习准备,除了报了百花班,每周六周日我们一直陪着孩子学习各种逻辑训练、看图说话、进行大量中英文阅读等等,虽然辛苦,有我们的陪伴孩子并不厌烦,作为爸爸的我非常注意寓教于乐,孩子喜欢上了我们的学习陪伴,并很快在百花强化班中名列前茅,孩子综合实力的提升让我们也越来越有信心。\u003Cbr\u003E
5月7日,孩子考试结束出来后,信心满满,妈妈挤牙膏地问,她把每一道题从题目到答案都复述地非常清楚,说明她是真掌握了,我们开始坚信孩子一定能考上,除非这个学校全是条子生。\u003Cbr\u003E
5月9日,晚上,学校放榜,我们如愿以偿、异常开心,感觉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u003Cbr\u003E
5月10号,当我们知道了个别从来不学习、不阅读、甚至浑身恶习的小孩,面试环节都没能全部完成就劝退的孩子,竟然依靠父母强大的关系在当天下午也进入这所一流民办学校的时候,我们心情变得异常低落,感觉在享受春风拂面的惬意时突然吃了一个苍蝇,不知道我们付出的这些努力意义何在?如果我们没有考上,对于孩子是多么残酷的打击(她该如何接受这样的现实)! 这才是社会残酷丑陋的真相!而孩子就要直接面对 !我们只是稍微幸运而已!\u003Cbr\u003E
是的,我们只是足够幸运,孩子发挥不错,但有那么多非常努力的孩子、一对对含辛茹苦的父母失望而归,感叹社会太不公平! 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学校也是没办法,社会太黑暗,条子生父母太混蛋,学校应该也是抗不过压力(各类大咖、首长的条子一个比一个牛,不听就弄死你学校和校领导)!\u003Cbr\u003E
我们现在一点也兴奋不起来,看到平时女儿那些好朋友,水平差不多且非常努力的孩子与父母失望与痛苦,我们真的感同身受,自己只是幸运而已,如果稍有失常就被条子生挤下来了,但未来女儿肯定要和这些条子生同学,让我们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我们对学校的确是非常非常失望。其实是社会残酷丑陋的缩影、学校的无奈,感觉黑暗到无底线!我们唯一能做的也只能在这发发牢骚了。\u003Cbr\u003E
我想对那些努力过但没考上的小朋友们说,你们的爸爸妈妈和你们都是最优秀的,只要你们继续努力,你们一样有非常光明的前景,是社会不好,对不起优秀的你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某示范园资深大班教师CC\u003C\u002Fstrong\u003E:素质教育一定是家庭教育中全面落实的。进入徐汇民办幼升小考学,我深深地体会成绩有多重要。天资高的毕竟是少数,不超前教育,就算进入理想的学校,孩子家长将会面临多大的挑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个家长的落榜感言\u003C\u002Fstrong\u003E:这(幼升小)是一场活生生的挫折教育:不是每场比赛我们都能赢,但我们不能因此不去比赛,不能因此不为比赛做准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个放弃鸡血的大班家长\u003C\u002Fstrong\u003E:七(宝)外(国语小学),头顶神环的名校!每年70%的毕业生轻松步入市重点初中。一年前,一位朋友对我说:“七外,送给我也不会去的!”我看她表情凝重,知道不是开玩笑或阿Q,只是不清楚她为什么那么说。\u003Cbr\u003E
虽然对七外的严格早有耳闻,但名校不都如此吗?没有规律何成方圆?直到某一天,在一个培训机构听到一位七外的孩子亲口告诉我:“我们班的XXX今天上了全校的大喇叭,因为他成绩不好,校长让他努力!”又某一天,一七外家长告诉我,孩子在学校食堂吃饭,如果一不小心筷子或勺子掉地上,全班同学都要陪他罚站,然后全班扣分!如果孩子穿错校服,老师会要求家长马上把正确的服装送到学校,无论你是否在上班、是否有时间!最令我惊愕的是:前两天听朋友说,她女儿所在的七外一年级班里有9个孩子因为校规严格、不敢上厕所而尿湿了裤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两天连续得知身边为了让孩子进七外而努力准备、付出一家人汗水和心血的几个家庭,最终没能拿到七外的一纸录取通知书。都是非常优秀的孩子,其中一个女孩在幼儿园大班数学和英语就学到了小学四年级水平。自信满满的父母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因为面试时的小细节,被七外拒之门外。\u003Cbr\u003E
神一样的七外!围墙内塑造出的应试高手,成年后是否拥有幸福的童年记忆?是否具备创造力和想象力?甚至是否具备Say No的勇气?不得而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您是否和小芝麻一样感受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鸡血家长们对名校如吸血鬼般的渴求,以及牛娃们不堪重负地参加培训班。让“幼升小”有了“高考”的温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已经有家长对“幼升小”应试教育开始反思,也有更多的是对落榜的无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幼升小”大战惨烈的原因是什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strong\u003E1.\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高出生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
从2007年开始,上海出生的人口加速增长。并且,最近5年(2011 - 2015)的平均出生人口达到了19.72万,是10年前的整整两倍!数据不会说谎,这就是其他人不会告诉你的血淋淋的现实:从明年开始,上海的幼升小正式进入 Hard 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v2-672dff5a3379fbd7eee5682efa842d17_b.jpeg\& data-rawwidth=\&483\& data-rawheight=\&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3\& data-original=\&http:\u002F\\u002Fv2-672dff5a3379fbd7eee5682efa842d17_r.jpeg\&\u003E\u003Cstrong\u003E2.\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不愿输在起跑线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
普娃都大大碾压十年前的小学一年级学生!\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v2-6be9dc6494fa2dde79aff_b.jpeg\& data-rawwidth=\&429\&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9\& data-original=\&http:\u002F\\u002Fv2-6be9dc6494fa2dde79aff_r.jpeg\&\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3.\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在上海,好的小学有多难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对,你没有看错,这不是北大清华在上海的录取率,是上海的幼升小录取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浦东的上海实验学校2016年报名4000+,录取60人,录取率1.5%\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杨浦的同济实验2016年报名3000+,录取160人,录取率5.3%\u003Cbr\u003E徐汇的盛大花园小学2016年报名5000+,录取380人,录取率7.6%\u003Cp\u003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幼升小”大战,战还是不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01\u003Cstrong\u003E顺其自然上“菜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2008年上海启动\&农民工同住子女三年行动计划\&,使外来务工子弟在沪上小学的门槛极低,甚至到了做一份假的租房证明就可以进的地步。无奈之下,2014年上海开始收紧入学门槛,但已经无法改变相当一部分公立小学和公立初中以非上海生源为主的局面。这些小学的学生家长通常是学校周围菜场的卖菜人,故称\&菜场小学\&,简称\&菜小\&。\u003C\u002Fp\u003E02\u003Cstrong\u003E拼了,买学区房\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
先不说动辄10万一平的天价,大部分上海热门学校都设置了三年甚至五年的落户门槛。也就是说,你家宝宝呱呱落地的那一刻马上开始买房,时间也就刚刚好。\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更何况,学区的对口政策年年在变,即使买好了学区房,仍然存在5年以后不能进入心仪学校的风险。现实中,每年都有会家长组团,抗议自己家被取消了学区对口:僧多粥少,不要指望一次解决战斗!\u003C\u002Fp\u003E03\u003Cstrong\u003E打鸡血,考民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
这就是当下对择校有追求的上海家长的共同选择,至少也是备用的选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几年上海的民办学校办学质量高,升学质量更高。以中考为例,升入重点高中的大部分学生来自民办初中。\u003C\u002Fp\u003E04\u003Cstrong\u003E移民大潮欢迎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澳洲、英国、新西兰、美国,有钱、有计划地出逃吧!暂时逃离中国的应试,进入外国的另一种教育竞争圈。别想当然地认为外国教育就是快乐的,并没有那么简单。\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小芝麻想无论你是一掷千金买学区房的“土豪”,还是毅然决然加入鸡血考民办的大军,抑或安安分分上菜小的猫爸猫妈,真正去理解“幼小衔接”的内涵,真正帮助孩子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养成独立思考习惯、有艺术、工程等创造力、拥有良好的社会性发展等都是教育真正希望促进儿童可持续性的发展。别让畸形的教育,即便让孩子在起跑线抢了跑,但又因为耐力或基本功的不足,而摔在了中途,到时家长再怎么焦急,恐怕也使不上力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幼小衔接从几岁开始?6岁开始已太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的过渡与适应的准备过程,往往众多家长,甚至某些老师都以为这是大班的任务,学加减法,学拼音,学英语,到了大班,家长开始给孩子报名各种培训班,每晚陪读,家长本身没有自由时间;要么开始找路子准备开后门;要么开始埋怨“我家的孩子怎么不爱学习?”等等。当有经验的老师跟你说从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开始,其实就开始了幼小衔接,可能那时候的你一笑置之,不当回事。其实,这话不假,从孩子呱呱落地,所有你在生活中和他相处、教育的一切,都成为了他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形成了哪种性格,建立了什么样的世界观等等的基础。陈鹤琴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就是这个道理。越早懂得这个真谛,孩子在成为社会人前的准备就做得更好。越懂得教育的艺术,会更多地激发孩子作为他最独特个体而绽放的潜力和优势,简单说,成为最棒的他自己。他可能不擅长记忆文字,但对图像很有感知力,他成为了设计师。他的学业成绩一般,但在网球场上,难逢敌手。他可能是个学霸,对科技、工程特别感兴趣,钻研之路一发不可收拾。看过节目《少年爱因斯坦》的话,你会发现里面的家长都是做到了一点,在孩子的兴趣上无限地支持和帮助。世上没有缺少了勤奋和汗水的天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幼升小”只是孩子人生路上遇到的主线任务中其中比较难打的一个大BOSS而已。眼光要放长远,时不时地要问自己“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的人才?”(数字化技术、自主学习、果敢坚毅等)而不是“我要培养什么样的儿童?”(孩子只要乖,听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家长要多多通过平时的观察,去了解孩子的气质性格、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特别容易忽略的是社会交往、情绪管理、自我认同、制定计划和做决定的技能等等,然后开始\u003Cstrong\u003E个性化\u003C\u002Fstrong\u003E的培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小班的幼小衔接内容偏重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中班的幼小衔接内容偏重社会性发展以及激发学习兴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大班的幼小衔接内容偏重学习能力及习惯、合作、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说过了小班,中班就不要继续生活自理的提高。每个年龄都有不同难度的挑战,比如生活自理,小班要学会穿脱衣裤,中班就可以折叠被子,大班开始学习打结。每种能力都是贯穿于小班至大班,随时随地随人的教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幼儿园阶段的学习融入游戏,渗透运动,更自来于生活。比如社会性发展,小班孩子自我为中心,独自游戏运动占多数,中班孩子开启平行游戏,与同伴开始有了互动,大班孩子则是开始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尝试前书写,了解符号的意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梯性的,也是连续性的。不同的孩子或同个孩子的不同能力是超前的,也有滞后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是不同的,娃的能力是有高低的。没有一种路是适合所有人走的。小芝麻并不完全反对家长的鸡血,而是非常理解和感慨,但百分百相信这种短命的教育方式和畸形的考学是不长久的,因为违背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如果培训班纯粹看重的是知识的叠加,那它根本无法帮助儿童建立健全的人格和支持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希望关注“幼小衔接”“幼升小”的家长们,继续关注芝麻开蒙,下一期的延伸阅读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题为《\u003Cstrong\u003E入学准备不是提前教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的讲座精华。在“幼升小”大战的路上,不断审视自己,以及身边可爱的孩子,\u003Cstrong\u003E回归理性\u003C\u002Fstrong\u003E,正视“幼小衔接”的真相。\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v2-62890aea4deb829848ddae_b.png\& data-rawwidth=\&845\& data-rawheight=\&3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5\& data-original=\&http:\u002F\\u002Fv2-62890aea4deb829848ddae_r.png\&\u003E&,&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6:33:59+08:00&,&url&:&\u002Fp\u002F&,&title&:&【幼升小大战】从刚入园就已经打响!&,&summary&:&\u003Cstrong\u003E导读\u003C\u002Fstrong\u003E还有一周的时间,幼儿园就要开学了。小芝麻先不着急缓解小班幼儿家长的分离焦虑,也不再赘言开学要做哪些准备的话题。而是想分三波来围绕“幼小衔接”“幼升小”的话题展开分析。\u003Cb\u003E第一波:认清现实\u003C\u002Fb\u003E让我们直面“幼升小”的惨烈战况,看看现实中鸡血父母是…&,&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1,&likesCount&:5},&next&:{&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50\u002Fv2-94d3eba82f2abcb25a2ca4_xl.jpg&,&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topics&:[{&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幼儿教育&},{&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儿童教育&},{&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家庭教育&}],&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excerptTitle&:&&,&author&:{&bio&:&幼儿园老师&,&isFollowing&:false,&hash&:&886d68fbd63f6&,&uid&:789200,&isOrg&:false,&slug&:&jing-qiao-qiao-de-ge-ming&,&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我们是一个从幼教工作者角度出发,希望帮助家长找到针对自己孩子教育的方法和模式的团队, 同时我们更希望唤醒家长对幼儿教育价值的判断力。&,&name&:&芝麻开蒙&,&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jing-qiao-qiao-de-ge-ming&,&avatar&:{&id&:&331edb5087ffcc6ec03317&,&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column&:{&slug&:&ZMKM2016&,&name&:&芝麻开蒙&},&content&:&\u003Ch2\u003E\u003Cb\u003E导言:\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本篇是幼升小大战最终章节,会为大家详细阐述未来教育的趋势和方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信每个在中国接受幼儿园至大学教育的人,在回忆求学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拥有类似的经历:分科教学(特别轻视体育运动和艺术素养)、老师一言堂(学生只要抄写板书,几乎没有提问和讨论环节)、学生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分数为导向)、答案唯一(缺乏开放性及个人观点的抒发)、忽视动手操作(重理论轻应用)、社会实践活动走过场(包括设立学雷锋日、敬老节送节目、儿童节表演节目等)、背多分(大学不挂科的秘诀,不扩展阅读,依然可以拿高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人,40个里面可能只有3个是特立独行的,常常被人说是“有思想”“有个性”“敢说敢做”“有正义感”的,更多的是执行力弱爆,遇到困难就闹情绪,唯“领导”是从的傻叉,其中不乏从著名学府获得高学历的“高智商”人群或海外归来但对自己的价值判断眼高手低者。\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社会上大部分的个人信条是\u003Cstrong\u003E“金钱至上”,“成功=金钱”\u003C\u002Fstrong\u003E,上好学校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就能赚大钱。不好好学习,就会扫大街,当工人。这些价值取向的扭曲,整个中国教育逃不了干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中国教育的优势与劣势?\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v2-6ae44d0a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v2-6ae44d0a_r.jpg\&\u003E\u003Cp\u003E诚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对当前中国教育问题和这些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的观点:\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均值”较高,对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在低收入发展阶段)起了推动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中国在大规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传授方面很有效,使得中国学生在这方面的平均水平比较高。\u003C\u002Fstrong\u003E用统计学的语言,叫做“均值”较高,意思是“平均水平”较高。这是中国教育的重要优势,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都望尘莫及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政府和民间对教育的投入,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重视,中国学生在学业上花的时间多,都是原因。\u003C\u002Fstrong\u003E这种教育优势对推动中国经济在低收入发展阶段的增长非常重要,因为它适合“模仿和改进”的“追赶”作用,特别是在与开放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开放让我们看到了先进,加上我们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模仿能力强,挣钱动机更强,员工队伍整齐,就有了很强的执行力,就追赶上来了,这在制造业非常明显,即使是服务业也一样。在引进先进的IT技术和管理流程,超级市场的收银员、银行的柜台服务、医院的挂号和收费、出入关的检查等重复性的、规律性的大规模操作,中国服务人员的速度和精准程度,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二、基础知识特别是能力的“方差”太小,杰出人物太少。这就导致创新不足,对未来中国经济以创新驱动发展非常不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不否认中国人才中缺乏创造力,缺乏领导力,缺乏影响力。\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钱学森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的直觉是,恐怕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杰出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吗?也许不是。\u003Cstrong\u003E杰出人才很可能是在一种有利的环境中“冒”出来的。所以创造环境(或者说“培育”)远比“培养”更重要。\u003C\u002Fstrong\u003E这里有深层次的原因。\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我在2010年8月清华大学本科生开学典礼上和在2011年2月黑龙江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都强调了中国学生缺乏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问题。好奇心和想象力部分来自天生,至少有一些人是这样,但是后天会把它们磨灭。完全有可能的是,受教育越多,好奇心和想象力就变得越少。由此来看,正是我们的教育把人先天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给“扼杀”了。再加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那学生怎么可能有创造性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因此,不是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学校“扼杀”潜在的杰出人才的问题。在好奇心和想象力被扼杀,在个性发展受压抑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减少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三、是教育除了为发展经济服务的功利作用之外,教育对人的素养培养和人的价值塑造以及对文明社会建设更为重要,而人的素养的“均值”低却“方差”大,是中国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掣肘。\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知识水平高,做人很差的,就是钱理群先生讲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u003Cstrong\u003E中国教育的问题,决不仅仅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更严重的是造就了不少没有人格底线的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我们讲人的素养,是一个真正的“人”所应具备的基本做人准则,是人格底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学校的目标应该始终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戴安娜王妃也多次对她的长子威廉说,“你在成为王子之前,先要成为一个人。”他们讲的都是先做人,再成才。因此在我看来,中国教育的首要问题,还不是如何培养“杰出人才”的问题,而是如何培养真正的“人”的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未来人才的特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v2-c6f7eea6c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v2-c6f7eea6c_r.jpg\&\u003E\u003Cp\u003E这里的人才,指的是在个人领域有突出表现,具备核心竞争力,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还包括对事业有勇往直前奋斗精神的,始终在为实现自我价值而追求梦想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正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新生代科技大佬张一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在\u003C\u002Fstrong\u003E10年面试2000人后对年轻人才特质的总结\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01\u003C\u002Fb\u003E\u003Cstrong\u003E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学习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技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工作时,不分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不是我该做的。做事从不设边界。\u003C\u002Fstrong\u003E很多人说这个不是我该做的事情。但我想说:你的责任心,你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会驱动你做更多事情,让你得到很大的锻炼。\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02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在做一件全新的项目时,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的,我自己觉得很兴奋。我确实没有把握,也不知道怎么做,但当时就去学,就去看所有这些相关东西。我觉得最后也许不一定做成,或者没有完全做到,但这个过程也会很有帮助。\u003Cstrong\u003E只要你对事情的不确定性保持乐观,你会更愿意去尝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03不甘平庸\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说不平庸,并不是专门指薪酬要很高或者技术很好,而是你对自己的标准一定要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随着时间推移,要不管提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也许你前两年变化得慢,但10年后再看,肯定会非常不一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04不傲娇,要能延迟满足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些人确实可以算作在当时同事里面TOP 20%,但误以为自己是TOP 1%。所以很多基础一点的工作,比如要做一个调试工具,他就不愿意做,或者需要跟同事配合的工作,他就配合得不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来都是资质非常好的人才,人非常聪明、动手能力也强,但没有控制好自己的傲娇情绪。\u003Cstrong\u003E“不甘于平庸”是你目标要设得很高,“不傲娇”是你对现状要踏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05对重要的事情有判断力\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选什么专业、选什么公司、选什么职业、选什么发展路径,自己要有判断力,不要被短期选择而左右。\u003C\u002Fstrong\u003E很多人愿意去外企,不愿意去新兴的公司,都是出于短期考虑:外企可能名气大、薪酬高一点。刚毕业时薪酬差三五千块,真的可以忽略不计。短期薪酬差别并不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未来人才特质的补充论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strong\u003E良好的写作能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拥有自己的观点;大量阅读是基础;上学期间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以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度,都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源泉。\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主动积极的参与,质疑能力,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或者证伪前任或其他人提出的观点 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是评判学习效果重要指标。把阅读从静态的、单向的变为动态、双向的交流,是一个深度理解的过程。提出问题的过程,让我们可以思考所读内容的表达是否清楚明白,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还有其他更为恰当的传递信息的方法。提问或批评指摘才能带来深入的思考。\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当你发现自己想的和别人不同时,应该说出自己的看法,可以帮助你理清自己的思路,加深自己的理解,并帮助你迸发新的想法。\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未来教育的趋势?\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v2-a62eda8a19c959d4e123b7_b.jpg\& data-rawwidth=\&224\& data-rawheight=\&2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4\&\u003E\u003Ch2\u003E个性化&定制化学习\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需要和目标,找合适的老师有针对性地学,这将促进课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增加学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任务管理器出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