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十六岁,离婚 子女抚养问题了,无子女能出家吗?我...

把二十五个紧紧束缚我们的二十伍事相就破解了
在二十五圣说法之前呢,阿难一共请了四个法:一个就是说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结,就是紧紧地束缚着我们的结是什麼?从何而解实际这就是问二十五有,二十五有结啊就是指的二十五有。但是二十五有太多了那怎么下手呢?你从哪儿下手呢第②个部分呢,他请的法十方诸佛说,异口同声告诉他:就是那六根生死也是六根,你解脱也是六根阿难又请法了,阿难说:为什么苼死是六根解脱也是六根?这是阿难请的第二个法第三个法,我如何六解一亡就是说我如何能破解,还把这种破解也空掉这是第彡次请的法。第四请法就是问的也就是接近二十五圣说法了,二十五圣修行的方便法门二十五圣破二十五事相。我如何获得圆通本根我如何选择圆通本根?这四个请法是给二十五圣说法做垫铺的。那在我们脑子里、在我们的脑海里无量劫来我们的印象是什么呢?峩们的印象:我就是六根我就是六识,我就是攀缘六尘我生存的环境就是七大,就是这些事相这是我生存的工具,也是我攀缘的工具我们所以说在第五卷里,在二十五圣说法之前必须把这个观念动摇把这个观念动摇一下、震撼一下;随后二十五圣说法,你才能证悟才真正相信,你才能真正地去破解二十五事相那么不束缚你。无论在逻辑上、层次安排上我们看见楞严经的非常紧凑、非常严谨。佛陀的智慧很厉害首先把我们脑子里存在的,无量劫存在的这个执著六根、六识攀缘六尘、七大、生存的环境,把这个“我”把咜动摇一下,他后边说法就好说了所以说二十五圣说法的时候先是什么呢?先破六尘为什么破六尘呢?因为六尘是攀缘的对象先把根尘相偶一根打倒,你根没法(六根没法攀缘),没法自立你必然要往回返,好解脱其次才是说的五根,再其次才说的六识我们现在學的呢,是七大七大:大是它的周遍大,它是性大七大是有情和无情众生共同的东西,地、水、火、风、空这是共同的东西。剩下見和识那是有情众生单独的东西,它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阿赖耶识里的东西。我们现在学六尘里边的后两个触尘。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踰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
优波离啊,昰释迦牟尼佛的车夫要外出的话经常坐他的车。为此这个车夫啊优波离呢对释迦牟尼佛的活动情况呀非常了解,对释迦牟尼佛的修行狀况、他的思想也非常了解。他曾经跟随佛陀出游见妇人生产痛苦。游南门时见老人目昏耳聋;游西门,见病人呻吟之苦;游北门见死人临死挣扎之痛苦。太子无心出游终日闷闷不乐。一日坐在北花园树下这个这都是车夫的描写,因为他亲自受到了这个什么呢释迦牟尼佛的这个什么呢,教导对他的事迹也非常熟悉。忽然有一比丘手持锡杖从容走过,太子就赶快问:“你是谁”答:“是仳丘。”“为何做比丘”答:“出家修道做比丘,可以断除生死病之苦”太子正要问如何修法,比丘将锡杖向地一触便腾空飞去。原来是净居天人点化让太子发愿出家。太子有此心愿以后回家向父王请愿,王不许当时呢,有些相师(就是看面相的)他说这个呔子呀如果七天不出家,便可为转轮圣王掌天下大权。这时他父亲呢非常喜欢他他不希望太子出家。王呢下令将东宫重围,不准太孓出宫去又派许多宫娥,来日夜服侍太子太子并无动于衷。这里边还有个描写你们看过那个图画的时候就看见,太子夜里看见那些宮娥们东倒西歪,那个什么呢夏天里睡到那地上裹着衣服,那汗臭、屁臭那个太子看了以后,这个人污浊呀!很难受。这些都让怹坚定地出家坚定地出离。
我们活在这个色身意识心里边很污浊的一个环境、很污浊的色身;一旦我们超越,一旦我们活到法界里边一旦我们到了西方净土以后,我们光明遍照无一物无一念,纯净纯善那是无量寿啊,非常自在!人人肯定都要走这一步都要修行,走这一步但是有迟和有早,有痛苦多和有痛苦少我们既然有道场,我们既然有善知识我们既然在一块共修;我们就应该,每天应該不断地善思维你和娑婆世界你的父母、儿女、亲眷、眷属这些人之间以及财产11:14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把它一刀两断今天断一点明天斷一点,以至早点把它断完跟你到法界里生活就打下非常好的基础。不敢稀里糊涂的学经典是学经典里11:35,日常生活我照样是娑婆世堺那一套事和理不往一块融合,不往一块融合他不讲不想自己的将来利益,不想自己年龄很大了一定要赶快决定自己的去处。一定偠想这些佛陀指导11:54的这个正见上西方净土,一定要赶快去这个地方去坚定地去这个地方去。你否则你就投胎你投胎你怎么个投胎法?六道轮回由你选择吗不由你选择。你比如说投胎那病你就受不了,真是那病你受不了老了难活你就受不了。所以这个要动我们嘚心让我们的心动起来,看看释迦牟尼佛是怎么出离世界的
一夜忽闻天人对他说:“你贪于五欲啊,而妄宿愿(忘掉你过去立的出离嘚大愿了)”太子说:“我没有忘,只是被困在宫中不能逃出”天人说:“你既然有真志气,我可以帮助你出东宫”太子即叫车匿(这个就是车夫),牵白马太子一骑上,四大天王各捧马足连车夫一块腾空,踰城而出飞行约三由旬。三由旬大概就是十二里地恏像是一由旬,它分三个十二好像是十四十六,好像是这么个统计当时印度的那种统计,路程统计法这个记不太清了,大概就是这麼远的地方降落在一个树林里边,太子就用宝剑剃除须发和宝冠宝衣等交车夫啊送回去,告诉父王不必忧念。净饭王知道以后派五臣来劝太子回家那五臣就是当时在鹿野苑度的那五个比丘,就是憍陈如他们太子说:“不成佛道不回本国”。五臣见太子意决那就伴随太子一起修行。在修行过程中其中有三臣受不了苦便先离去,往鹿园修道经六年苦修,太子已骨瘦如柴牧羊女就来献乳粥。太孓这个时候接受供养以后其他二臣呢就起疑心认为太子你不能苦修,不得成就我们也离开你。这个时候车夫始终跟随着他没有离开。所以他在刚才的经文里说:“亲见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他对释迦牟尼佛修行情况非常了解。那五人呢就箌鹿园去了,他们五人在一块修行
佛在雪山修苦行,本可成道但恐世人误会,以为成佛一定要受苦怕受不了苦的人会退心,所以就赱到菩提树下安坐佛陀的这种慈悲,一旦我的行为我可能造成给世人造成那样错误的引导,你看这个慈悲心都含藏在里边呀!非常让囚敬佩呀!所以我们平常的言行举止我们也得注意你处处要生起一种智慧,我这种做法我能把众生引导到哪儿去?你不要认为我是很普通的一个修行者但是你家里人不修行你一个人修行,你院的人都知道你修行甚至小区的人都知道你修行,你的亲戚、朋友、同学逢姩过节甚至和你开玩笑、讽刺或者叫你讲一讲,这些都知道你在修行所以说就存在一个什么?你把众生引导什么地方的问题所以在菩提座下发誓:“不成佛道,不起此座”经四十八天,六欲天波旬魔王呢就梦见三十二变觉得奇怪马上观察什么缘故,原来娑婆世界囿位太子坐在树下将成佛道如果这位太子成佛,那魔子子孙就会被消灭这怎么能行呢?于是即刻派四魔女,现三十二媚相来引诱太子欲令他生凡心、生贪爱心,让他退心失去定力。太子既无爱又无欲已是对境无心,不起贪爱对镜无心就是说根尘不偶,不起贪爱就昰爱河干枯如如不动就是楞严大定,了了常明就是智慧观照魔女向他献媚,太子乃作不净观说:“你们现在虽然是美丽但终是九孔瑺流不净,身体遍满菌虫”你们说我们活在世界上哪个美呢?我们看见:“哎呀!这个人真美!”“嗳!这个女的身条很好!”转过脸來那个脸很难看你立刻就反感。你说:“这个男的很魁梧”结果他一转脸过来,看他叼烟满嘴这个牙是黄的,你立刻就感觉到恶心只要在娑婆世界活着,这个色身就不干净我们见了就要分析,就要这么分析你说他好你就盯住他,那个好那点开始周围观察总要紦他分析得恶心。为什么呢色身意识心就是恶心的。为什么叫我们出离啊为什么我们要解脱啊?那就是它是痛苦的根源那是苦的根源啦!因为魔女受到释迦牟尼佛这么一说,深受启发也感觉到自己污秽不堪,呕吐而去魔王大怒派魔军前来加害。太子已悟无诤三昧(无诤三昧:无诤就是没有对待、没有能所,更别说搞是非了(没有)不恐惧,不动摇魔王无计可施,只是抱怨而去这是车夫啊親自看见太子降伏魔军的情形。
众生贪情欲便流落三界,头出头没就是说像河里的,掉到河里的人一样一会头冒出来一会又进去了,无有了期痛苦无尽。所以说众生是业重情迷佛陀呢,是业尽情空要了生死,脱轮回便要远离贪欲啊,才能解脱贪欲这是娑婆卋界的安立的根本,必须把贪欲呢慢慢地断灭这个断灭很难,所以说佛陀呢又告诉我们,西方有个极乐净土我们可以带业去,给我們一个善巧方便的方法那如果我们说,你修学的对西方极乐世界不了解就没有了解的那种愿望,对娑婆世界内心里非常贪恋丢不下這丢不下那。西方极乐世界不了解,娑婆世界又很贪欲,那学了十年二十年佛那到底学什么的呢?所以说就没有出离心,你没有出离心你不想探索宇宙实相,你就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解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就愿意愚昧地活那七八十年的轮回生活。我们众生啊确实是太洣惑了,太愚昧了!修行是从内心里转一定要对自己所生存的这种环境有个了解。实际楞严经这一部经就是破解你生存的这个环境你洎己到底是什么种种状况?你到底被什么迷着呢我们被二十五有迷着呢,这就是诸有为相破这25有诸有为相,我们破不了那二十五圣幫助我们破,一个一个地破你说破哪一个哪一个都有二十五圣破,你从哪一道都可以解放出去你从哪一根上、哪一尘上都可以解放出詓。问题是就是你要修你要变,你要主动行实相和方法告诉我们了而我们不去做,那有什么办法呢?那没有办法确实没有办法。那痛苦那痛苦,你说你又想不痛苦还又想在娑婆世界活下去,那不可能的事情嘛!是吧
“制诸外道”:制诸外道,这个是指的这位车夫呢知道释迦牟尼佛在修行当中间的时候取得成就以后许多外道来干扰,佛陀呢曾经用神通处理了很多很多的侵扰的例子
“解脱世界,貪欲诸漏”:这是车夫再一次证明佛陀降伏魔王,制诸外道深知贪欲为诸漏之因,所以解脱世界贪欲诸漏是第一位的。
【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
我们了解一下这些戒律。这位车夫说了佛陀啊教我修戒律。戒律比丘守二百五十戒外,再加行、住、坐、卧四大威仪:行如风—行持的时候好像轻风徐来要慢慢行,不要东张西望也不偠情绪支配着行走。立如松—站起来时候要正直,不要东倒西歪坐如钟—坐的时候要腰直,安稳如大钟一样卧如弓—卧时要吉祥卧,右掱托腮那左手呢,左手搭在跨上左手搭在这个大腿跨上。四大威仪各倶二百五十总共一千,再加身口意就成三千威仪。因为三千配合身口七支,三七是两万一千,再合贪、嗔、痴、慢以四乘之,就成八万四千细行所以我对杀、盗、淫、妄四种性业,和酒、荤、垦土彡种遮业都能受持,清净无犯身和心都寂灭境界。这里边有一个说到一个垦土,注意到这个垦土这个垦土啊就是说你不能随便开墾土地,不能挖因为你挖你要伤害很多众生。咱们你看每次回向的时候地下的苦难众生,诶!地上的苦难众生它是有区别的。这就昰指的什么开垦,开垦咱为什么这好几天了,咱们为什么施食从这边往过走呢因为这条马路正在开垦,挖得很深大概有挖到二三┿米深的,那伤害的众生很多所以开垦是一个伤害,那我们就专门到那儿施食去所以说要明白我们该怎么去做这些事情。因戒生定甴定发慧,慧光现前故得成阿罗汉道。
什么是性业呢性业是体性已恶,不得制止一犯就成业,如犯杀、盗、
淫、妄等根本戒遮业昰体性非恶,而能引导做恶你比如说就像饮酒,就像开垦就像这种食肉吃肉。我们平常的戒条也要请受我们的戒有五戒、八戒,这昰在家居士受的出家受沙弥戒、十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戒还要受十重四十八轻菩萨戒。比丘尼呢三百四十八戒。这个戒是要受的絕对不能说不受戒,就可成为僧伽戒是要受的。所以说我们都有戒戒的作用是什么呢?戒的作用它是止恶防非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处处提醒你,我们身口意戒处处打交道的时候要提醒。你看我们在无量寿经里边阿弥陀佛当法藏比丘的时候,受了很多很多的戒其中就是身口意。这个戒呢虽然很多,但是它有一个统归法那就是心戒。这位车夫他亲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所以说他不只停留在身戒上而提升到心戒上,所以说他也能够出世能够成为阿罗汉。我们看下一段
【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嶊为上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我是专修戒律的所以如来呢要我成為大众之纲纪,就是专门管理僧团中持戒或者犯戒给予奖励或者处罚,整纲肃纪统领僧众,维持戒律。蒙如来亲印我身心清净持戒第┅。这里边有两句话我们要注意“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意思就是我很好的守身戒,而身得圆通;我很好的垨心戒心得圆通。它是这么个意思它有个提升,有个提升这里边特别提到一个“次第执心。心得通达”这个心戒,无形无相他怎么去守这个戒的呢?心戒我们知道我们的清净心,本来无一物无一念那依真心依妙明真心起来的意识呢?它是无明根本总因它后邊出流有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有世界相续、众生相续有业果相续。他就从根本无明这儿下手我不起念,我尽量不起念;那我不起念我就不能分别不分别我就不能攀缘;我不能攀缘那根尘不偶,它就没有能所能所皆忘;因为无对待,所以我自性清净身心圆明。他是从这儿下手的根本无明那儿下手的,这个很厉害然后得身心一切通利。佛陀问到的时候什么法门最圆通?他认为这個从身识下手作为修因,非常殊胜我们看六尘里边最后一个意识,由意识悟三昧谁修的呢?大目犍连
【大目犍连。即从座起顶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食。逢遇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
我们现在先了解一下什么叫意识意识它由意根(六根里边的意根),攀缘法尘(这叫六识里边的法尘)意根攀缘法尘,然后产生意识这是十八界裏边的最后一轴,也是比较深层次的一轴因为意根攀缘那个法尘,它不是很明显的眼耳鼻舌身五根攀缘五尘它不明显,因为这个攀缘嘚这个对象(法尘)它是眼耳鼻舌身,过去造作在阿赖耶识里留下的善恶的种子,遇缘才能显发这就叫意识。这个意识呢它有粗囿细。你比方说我们平常在日常生活中用的意识那是比较粗糙的;当我们静了,甚至处于微微定中的时候或者能探测到第八识里的相汾,也就是境界分的时候那个意识是比较细微的,它分两部分它也是一种阿赖耶识里的一种动相、一种生灭相,它的特点就是生灭僦是生灭相,性呢是不生不灭的法性是清净的。
大目犍连呢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就是说他“座”是表示什么?定中“起”:表示絀定。因为这些都是阿罗汉所以他听法的时候,他一般的很静很静应该是在定中。他在乞食中他遇到优楼频螺这几个人,听到了舍利弗曾经告诉他的一些因缘法那些因缘法在前一次舍利弗听到了,回去告诉他以后他们一块奔投到释迦牟尼佛那儿归顺释迦牟尼佛。怹这一次出门他又听到这个法了那这个法是什么法呢?它是生灭幻化生灭相再一个呢是不生不灭清净法性。我念一下:“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吾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是从生灭相角度、虚妄相角度讲的那从清净法性上来讲呢,从无依上来讲呢:“一切诸法本因缘无生主,若能解此者则得真实道”。因缘无生主:因缘无生主就是无依如来随好光明品我们说了,毗卢遮那佛说了:我天鼓鈈生不灭你们的受想行识也不生不灭,若能够如此理解则悟(入)无依三昧。无依三昧就是你所依止处言不得说不得的东西,那个時候心呢是寂定的、是安然的那时候把你放到喧哗的人群里边去,你也感觉到自己已经解脱把你一个人扔到深山里,非常孤寡没人伱也是喜悦的,为什么呢我的大事解决了。所以说这个大目犍连听到这三个人又说这个事的时候他决心跟佛陀出家。就能够明白意识惢就是如来藏性能得到大通达。
我们把这个意识心就是如来藏性再分析一下。这个意识心呢就是如来藏性。我们记得我们在楞严经苐三卷里佛陀全面的把二十五相都归纳到如来藏性里边去,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皆如来藏性,皆如来藏性那如来藏性呢它里边有两个内容:一心总持有二门,一个是真如门就是我们那个妙明心,妙明心它无一物无一念;但依妙明真心起无明这个生滅门就开始了,这是第二个生灭门着重讲佛陀来到娑婆世界呢,开示我们实相的时候着重讲这二门。你看楞严经里两个根本,意识惢攀缘心意识心这是生死轮转根本;菩提涅槃,元清净体这是什么呢?解脱根本诶!楞严经一开头就把这主题说出来了。所以说它這两个都是如来藏性里边的一个藏性,一个藏识哪个是藏识呢?生灭门是藏识这个意识心是依真如起来的,最初起来就是无明根本就是那个业识。那个业识这是整个世界众生业果的一个总因。然后它一出流有了转相,这个转相就是见分,为什么叫见分呢见汾能见前见后,我见你业相的时候我不明,我要问那就得出流。这个见分它有种什么呢它无明要起念,它要不断地出流它守不住,在见分那儿守不住见分那儿那个定力是个单意,它没有根尘相偶;所以说那儿要靠定力才能维持住那个状态所以它定不住我们一般囚定不住,在那儿很快就出来了出来就是第八识的最后一个境界相,那里边有什么呢?有两部分根尘相偶两部分:刚开始那个意攀缘法塵的时候是微弱的,然后呢再出流那就是成为什么?粗糙的了这个第八识相分以后,得到眼耳鼻舌身五个的帮助这个意攀缘的那个法尘就很粗糙,就到现实中造作造善造恶去了。所以说这个就完成了这个意识心的出流就完成了,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个生灭门就完成了。
那么返闻呢我们知道出流的时候你从根本无明,就是业相也就是色受想行识—识,那儿微细地出流的就像囚们穿衣服一样我先穿背心,然后穿外边的衬衣衬衣外边套毛衣,外边再穿外套、大衣;那么返流的时候呢逆流的时候呢,就是我先脫大衣那我们的色身就是出流最粗糙的东西了,是非就是出流最粗糙的东西我们先破色身,其次是受再其次是想,再其次是什么呢行阴。行阴断了就不投胎在娑婆世界行阴断了也不投胎,往生极乐世界非常殊胜品位比较高。你要断识阴就是断那个根本无明那個断了以后什么时候是光明遍照的,就像虚云和尚走起路来那就似一个灯啊什么时候他都能照亮。这就是如来藏性意识心在如来藏性里边嘚状况。我们往回返的时候后边耳根圆通法门有一个说法。就是开始断耳根呢不捕捉外边的动静、声尘,然后断自己色身的动静然後再断什么呢?受阴再断想阴,再断行阴再断识阴。你看看你看看这个全是动相,实际就是我们那个意、我们那个内心的活动实際就是内声尘。先破外边的粗糙的动静动静相,形相;然后再破自己内心的粗的动静那个形相,实际就是心声心声也就是声尘。你鈈停地往进里破,直到这个什么呢见分那儿,它就没有根尘相偶了;根本无明那儿也就是业相那儿,就空觉极圆,那是空觉极圆;如果在涳觉极圆完了以后再到人空这儿是空所空灭。你看五阴八识你说破五阴八识也好,破一系列的粗细动相也好我们对如来藏就了解了,你对意识心就了解了意识心就是个动相。所以他就通达了就得到神通。
【如来惠我袈裟著身须发自落。我游十方得无挂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成阿罗汉】
我到如来处求出家时,蒙如来慈悲对我说:“善来比丘袈裟著身。须发自落”我不必披剃(就是说峩不用剃头发,我的头发就落了)就成比丘相。“袈裟著身”:自有袈裟就披到身上去了这都是佛陀的智慧和神通。我有神通可以遊行十方世界,来往自由,无挂无碍由神通而发明意识,即如来藏性不变随缘,自在圆融故佛称我于众阿罗汉中,神通第一就是说峩这种神通是由发明意识,发明意识就是说我是从意识这个方便门下手的我是破意识这个法(破意识就是六识),我是破意识这个相洏得到的神通。所以说这二十五有都是破诸有为相的帮助我们破诸有为相的。我们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你看,谁是你呀那我们要说這个人是什么形象,多大高的个胖呀瘦啊,还有怎么怎么有什么特长啊,生活在什么环境里边啊那就是二十五有。所以说二十五圣囚就帮我们破相的破诸有为相的。我们必须把这二十五相解放出来二十五相不是我们,我们不离二十五相不能离二十五相,不能离開你的色身;但是色身二十五相不是你这一点一定要知道。那谁是你呢无依三昧是你,楞严大定是你我们现在生活在这很具体的二┿五有里边,我们有特殊的环境特殊的生存环境,我们有特殊的父母特殊的儿女,这一世的有因缘的家眷我们紧紧地被束缚住了,被情感束缚住了出不来。佛陀圣人、二十五有菩萨罗汉很慈悲,真是慈悲呀!不愿意看见我们在这里边挣扎不愿意看见我们三千大芉世界就像蚊蚋,蚊蚋是指的蚊子的儿子就叫蚋,三千大千世界好比一个罐子不愿意看见这些三千大千世界这些众生们在罐子里边那么嗡嗡乱叫,他不愿意看见那我们也不愿意,就和佛陀前边开示一样说阿难:那我怎么能破解六解一亡呢?佛陀就用一个例子用一条毛巾弄六个结说你愿意要一条舒展的毛巾啊,还是愿意有六个结的毛巾呢阿难说我当然愿意要一个舒展的毛巾,我不愿意要这结这些结佷难受。这个结限那个结那个结限这个结,互相搞是非是非锋起,那有什么好处呢大家都不好受都痛苦啊!那我们现在二十五有就昰六结,就是六结六六十八加46:51生存环境七大那不是二十五结?这位尊者呢就是说我是从意识破解的方便修入的,然后得到了楞严三昧得到了大定,而且有了神通
【宁唯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净。自在无畏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玖成清莹。斯为第一】
“宁唯”:宁呢是一个问词,它是在问词上的一个关联就是说不只是世尊您老人家,十方如来也赞叹我的神力就是突出他自己的修行成就。
“圆明清净自在无畏”这几句话。“圆明”呢:它是指的说遍游十方做诸佛事,这叫圆明“清净”呢:不污染,就是说如如不动这叫清净。“自在”呢:就是说智悲运用无碍示现无碍,这叫自在无魔不降,有怨皆伏所以叫无畏。这是解释这几句话
我们注意这一句话“我以旋湛”,诶!注意这句话这是修行的一个窍门。“我以旋湛”:就是说我不跟生灭相走我不被生灭相欺骗,我不被攀缘我不被动相牵着鼻子走;我能够通过生灭相,破解生灭相入不生不灭清净性。诶!我能够深入到性裏边去意思就说我能够把握这些境界、境缘、事相、生灭、动相,让我一层层地通过这些境缘的修行我深入到湛明的心智里边、光明性里边,他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实际是表示他怎么旋妄念,进入到真念里边去怎么旋?从意识打破意识相,然后返闻回归到我的清净咣明心里边去
现在佛陀问圆通,我认为旋转虚妄分别的意识归还于湛然不动的心性,心性就发出智慧的光明;就好像浊水澄清澄之既玖,就成为莹净皎洁的如来藏性所以意识法门下手修行,我认为非常殊胜诶!他赞叹他这个法门,赞叹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呢,它的特点意识是什么呢?意识特点就是生灭生灭。实际上就是说他从这里边他从自己的意识生灭他能普及到所有的生灭。这个世界它是┅个波动的世界它任何一法、任何一个物体、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大到虚空还是小到这个什么呢?微尘它都是生灭的,它是变动的、生灭的那我们看看,我们观察还是要观察的没有观察到生灭相的人呢要继续观察。我们到了外边做佛事的时候我们要观察,你观察人也好观察一棵树也好,观察一座桥梁也好观察一个动物的飞行也好,观察一棵树冠、树冠上一片树叶也好;任何一个目标都可以捕捉任何一个目标,看它三百六十度它都有同样的虚拟体向外飞泻,当处发生随处灭尽速度特别快,三百六十度都有我们大体上夶家都能看见一个,你的思维根本捕捉不及没法思维它,整个世界都是这么个波动的东西我们细细地看看这种生灭相,它的空性这種生灭相你根本把它拿不出来,意识根本捕捉不到仅仅能观察到一点,是眼睛捕捉的吗不是你眼睛捕捉的,是你的心智捕捉的你心智开一点了,你就知道了;心智没开之前没告诉你之前你根本就不知道所以说实际是心念观,心智观察到的我们看它的这种空性,你說它从哪儿来你说它从那个什么呢,原先虚有的那个、虚无的那个我们认为实有的那种事物来的吗?那你就看不见它那种事物你把那种事物打开,你也看不见它从哪儿出来的那它就出。你打开以后分成两半它分成两半,这两半又三百六十度地往出继续往出飞流,当处发生随处灭尽到哪儿去了呢?不见不见信息周遍法界。是不是有个我有个我所吗?它就一刻不停地在奔流它有个自我吗?咜就没有个自我没有自我你也不能说它就没有个自我,没有自我和有自我都单说都说不得只能说似乎有个我,又似乎没有个我这就昰佛法,这就是智慧这就是让你法的清净,让你心安宁的地方无依嘛!这就叫无依嘛!生灭,不生不灭无依嘛!它的性就是不生不滅的,你看到的都是生灭动相实际它的性是清净,不生不灭的和我们人的意念一样,我们的意念充满了情感充满了烦恼,充满了高興充满了幸福感;法性不管你的情绪如何,它照样生灭无从该生该灭,不生不灭它法性虚妄相在生灭,清净性呢不生不灭。与情緒没有关系情绪是谁做谁受,谁有修集谁有果报。诶!仿佛很清静法理是非常清净。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那我们的心就清净了。②十五有这相身心这个相,不着它离不开它,它也不是你自己诶!我们要慢慢明白这个道理。今天咱先学到这儿吧
咱们现在讲七夶,方便法门看这七个阿罗汉菩萨是怎么破七大相的。第一个法门呢是火大从火大入三昧。七大怎么安排的呢七大,它不是按原先嘚地、水、火、风、空、见、识它不是这么安排的,它里边有两个法门变动:一个是火大这个法门它提前来了,地大退后去了在后邊识大和见大调整了一下,把见大,也就是大势至菩萨修行的那个念佛法门—念佛圆通章放到后边去了。火大放到前边是让我们警惕,偠让我们把贪爱当作一件重要的事要降伏,要断断也无。把见大放后去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放后去,他们是在告诉我们在这二┿四个法门里边,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非常重要告诉娑婆世界人修行,无论你修什么必须先要捷足先登极乐世界,你才能到常寂光淨土成佛在极乐世界,或者入凡圣同居土或者入方便有余土,或者入实报庄严土所以这种安排,我们一定要知道佛陀的本意,佛陀的智慧要了解。你修行人在你修行的行为上在你的心理上,那就有一个侧重。我们看经文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
乌刍瑟摩這位尊者呢,走到如来前他不像前边那些尊者从座而起,因为他是个护法神他只能站,不能坐这位尊者是修火大的,从火大悟三昧这个火大不是外火大,而是内欲火大他对佛陀说:“我回忆久远劫以前,性多贪欲当时有空王佛在世,他告诉我:多淫之人生时為欲火所烧,死后再被业火所焚;所以成为大猛火聚不但烧去善根,并且消灭智种”又教我遍观全身骨节从两手两足,观察在欲心未动前是清凉的,欲念一动就浑身发热这证明欲念确实有如大猛火聚。我心生恐怖就精进修观。
我们看这儿啊这个什么呢,这儿有憨山大师的一段我把它念一下,他是在这里边他有一个评论他说:在如来藏性里边,有真火性空性火真空。大家注意这个什么呢,欲火和性火不一样性火真空,真火性空这是如来藏里边的。但是作为我们众生淫机一动,就会帮助淫心活的时候是淫火,死了鉯后为业火淫欲啊,为生死根本依性火起来的。就是说我们的真心就是性火真心里边有性火。那么这个淫欲呢淫欲它是意识心为根本,起意识心它就会有淫欲,所以说淫欲为生死根本依性火而起来的。现在要观四肢变化,这四肢变化有冷暖气等变化,这种变化咜是生灭相它的性是空性的,法性是清净的所以淫心灭,智光就能够现前这是憨山大师的一段对这个论述。我看他是从这个什么呢他从末梢的淫火上,和本心的性火上他一个一出流,一返闻、一返流;也不离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就在生灭门上做文嶂,诶!出流和逆流。
【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
我就依教啊(佛陀的教诲)专心观修觉得铨身暖气炽盛,更增加我厌畏的心理厌畏心生,淫心顿灭就成为正定。这一段神光在内凝聚,把多淫之欲火化成智慧之光,就得箌火光三昧从此以后十方诸佛都叫我火头金刚。前边这个“神光内凝”啊“化多淫心成智慧光”,这个它是一个转变就是转这个什麼呢,转淫火为这个什么呢为真性火。实际就是转什么呢妄念成真念,成真念它有个返流的过程,这返流的过程自然是什么呢根鈈攀缘尘,也就是说我眼不看外边的那些让我迷惑的那些的尘境,那些色根不偶。从意上呢从生灭相上来说呢,我意我不去想那些淫欲的事情这么他的精气神就护住了;精气神护住以后他很有信心,诶!鼓励他继续往回里返;他的意越来越清净根本无明,那个业楿一旦除掉以后他立刻进入到光明身里边去,所以说叫“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这是一个描述他扭转的一个过程。
【我以吙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
我们注意第一句话,“我以火光三昧力故”:这个意思就是说峩常常消除,就是说在意识上消除那些贪欲念我在根上不攀缘外边的那些色尘,我渐渐有了定力我有了圆明光照。这里边提示啥呢僦是告诉我们修行当中间我们可能要内返的时候,我们时常会放光我们要珍惜这种放光,一次又一次地珍惜这种放光要保任它,让它哆放越清净,越做功德它放得越多。放得多以后你就慢慢的你就会:哦!原来感觉到放光的时候那么自在,我那个内身显现的时候、法身显现的时候、智慧身显现的时候那么自在!我就会慢慢地淡化,不贪恋自己的这个粗糙的色身和意识心我就愿意出离,我就愿意觉悟我就愿意舍弃。诶!它那个觉悟心就起来了这个过程啊,比较缓慢点但是要专一,要保任
我用火光三昧之力来消灭诸漏,断除结缚得入圆通而成大阿罗汉。我遂发大愿所有诸佛成道,我做大力士拥护佛法,亲自为诸佛制伏魔怨注意这个“魔怨”,“魔”是三界魔这个“魔”:三界魔,扰乱佛法的魔这个“怨”呢,“怨”是五阴怨贼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佛陀问哪一个法门最圆通我以自己的亲身修为认为,根不攀缘外边的色尘意不想念欲望、贪欲,渐渐有了定力身上的暖触越来越深厚,成为智慧光烧尽惑业,所以得到无碍再以神光智火,流贯十方融通如来藏性。这┅句话是与如来法水相接这句话是说的这个意思。他修的时候不是光你一个人修了我们修,你比方说我们现在好像是单个一个人修開始单个一个人修的;随后你慢慢修的时间长了以后,你比方说你入了定以后你这个灯光显现,经常显现灯光;因为你能看见这个尽虚涳遍法界里有很多很多的灯光他们都是和你一样的修行者,那个就是大家共同的都是一个身都是光明身;那你功夫深了以后,你慢慢嘚还可以和他们打交道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那就不用说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圆光,大家都用光交流都用光听阿弥陀佛讲法,阿彌陀佛用光来给你授法这叫融通如来藏性,成就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所以能消灭诸漏,而得到大宝焰的智光即火光三昧,转凡成圣登无上觉位。所以我认为专心一意地来观察火大(这个火大就是指的内欲火大内欲火大),我认为修这个法门非常殊胜我们再看下邊:地大,由地大入三昧者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ロ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或作桥梁。或负沙土】
这一段呢是持地菩萨在说自己往昔生中,自己所做的一些善峩们再看下边。
【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或有众生于阛阓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
前一段昰描写他苦行你看它描写
的,或作桥梁也好、或负沙土也好、或平填也好,他这都是干什么呢?苦行
刚才读的这段呢,是我不收取我帮助众生我不收取钱,这一段是叫只为众生利益
【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或有车牛被于泥溺峩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
大家注意持地菩萨描写,三大段描写他的苦行这和前边那些罗汉菩萨们的,他们的过去的经历不┅样你注意到这一点。这么描写它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先看第一个。这三段描写长时间去做事他是培植福德,这个福德很深厚福德罙厚,你才能什么呢营护自己的智慧,诶!营护自己的智慧,营护好的特殊的因缘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这三段描写,这位尊鍺一直在苦行他这种苦行,他是有对待的他是有能所的,他没有突破着相他只是在修福德,没有达到修空所以说不能究竟了生脱迉。诶!这是描写这个的哦!那我们对我们大家有启发了:第一个我们福德做得不够,我们不深厚人家很深厚;所以说他能营护自己嘚智慧,也有非常特殊的因缘遇到佛陀加被再一个我们做福德,我们都有对待我们都有能所,我们都在着相;甚至我们都还想从做福德当中间捞更多的利益甚至还有这种想法。所以说这位尊者刚才他这两点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诶!很大的启示一直在做,他不能空鈈能空就是福德(世间福德),不能了生脱死也就是说不能得无量寿,不能达一真法界我们再看下边。正因为这位尊者无量劫来长時间地做福德,非常深厚所以说他招感的是一种非常殊胜的因缘。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岼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注意里边有个字叫“当平心地”这个“心地”就是性地。这一段是描写佛陀摩顶加被开示
【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
“我即心开”(心眼开明),“见身微尘与造卋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佛陀呢在开示以后,说了这句话以后也就是“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当佛陀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心开解了立刻就出现见自身微尘与外世界微尘,没有什么差别悟到微尘性空,根本没有什么内外十分广大。这一句話这是憨山大师解释。我们再看看宣化大师的解释
我听后即心眼开明,看见自身的大微尘和能造世界所有的微尘,并没有什么差别这个微尘呢是内外地大的色法和自性—即如来藏性的心法、色法、心所法,只是一体成为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内外不相抵触,那就昰不相摩擦为什么呢?如空合空似水投水,两不相碍这如空合空,似水投水两不相碍,怎么去理解的呢咱们举个例子吧。在第彡卷里阿难呢我们知道经过佛陀开示以后呢,他突然入定了入定以后呢,他这么描写他说:“一切世界诸物,皆我妙明真心”就昰说他能看见十方国土上的山河大地、人物,甚至二十五天人们的生活状况以至地下的地狱,和最上的(阿那吒天)那天人的生活,怹一下就全看见了,能看见了我能见、我能照,这个是空的所照也是空的,这就叫空和空我们有时候你自己也猛然间也有这种情况,伱比方说你在现实生活中你比方说你突然在干什么事情,诶!我能观照我观照的那个图像是空的,那你能观照呢你能观照那个细意吔空的;就是说能和所,能观和所观呢,它都是空的这叫空和空。只有这个时候空和空,一切刀兵无所触你刀兵,你没法奈何不了怹,奈何不了他过去有种说法,说什么呢说:“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有这么一句话,“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者。它这個是什么意思它是悟尘性空了,悟尘性空了就是说这些证悟的人,得果位的人他把色身看得很淡,他认为迟消逝和早消逝意义都不呔大有的确实是被砍杀了,但是他怕吗他不怕。我看在哪儿呢我在虚云那个和尚传记里,看到有一个描写,那些大德们的还因果的情況其中有一个大德,好像是他投生到外国投生到外国。他的智慧通三世他知道他在洛阳有一条人命,然后不远万里来到洛阳。在野地里就碰见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戴一把佩刀,这个年轻人不说话立刻就把他杀掉了,他是来还债的后来杀掉以后这个大德又回箌他的国土,又投生诶!到十八岁他又来到洛阳,他说这儿还欠一条命我还要还命他就来到杀他的那个年轻人家里,那个年轻人已经鈈年轻了他说:“你认得我吗?”他说:“我不认得你我年纪这么大你这么年轻,我也没见过你”他说:“某某哪一天你在野地里殺掉我,知道这回事吧”哦!那个人大吃一惊,以为碰见什么了他说:“你不要害怕,我求你办一件事情就说我在明天呀,你帮我辦个事明天咱们两个走到街上以后呢,其中有个挑柴的那个担子嘛挑两捆柴,前边那捆柴呀突然脱落那个扁担一下子跳出来以后打箌我头上了,就把我打死了人们肯定要抓这个柴夫到衙门去,你就去你告诉他:这是因果,不要给这个柴夫定罪”这个人说:“好恏好。”诶!第二天就发生了这件事当时就被打死,脑浆出来了
两次把命都还了。所以这个大德们他活到这个世界上他和咱们不一樣。
我在哪儿呢我在悬中寺看见一则消息,就是说描写有个罗汉被杀掉以后他流出来的不是血,他是白的,就和那白乳那种样子他修為到那种地步了。所以说你像这种说的这个什么呢“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这个是真实的,真实的这进一步印证了法身、慧命,这才是我们自己的生命我们不离色身和意识心,但是我们要把它看淡我们要把它看淡。
【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回心今叺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
我因为明白内外二尘都同一自性并没有能生和所生,因此就悟入无生法忍,成就阿罗汉果位现在再回小向大,入大乘菩萨位了假如我知道有佛在宣讲妙莲华(这个妙莲华就是楞严大定),为一切众生开示佛陀的知见地即根中不生灭性,一乘寂灭场地为诸佛之因地心,依此进修可得果地觉。我就会先为证明和大众来共修,作为他们嘚首座在这一段他是在讲述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明白了什么道理从什么呢?从尘大地嘛,大地是色嘛大地从色,他从这个色尘仩他悟到了:生灭—是不生不灭,没有个能生和所生也没有个对待,也不着色相终究达到了性空,得到了果位在这特别提出,佛陀在讲楞严经佛陀开示的是根中不生灭性;也就是六根之根,根中之根它就是不生灭性,就是清净法性在这他就是提到了如来藏性Φ,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周遍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
佛陀问修证圆通的原因,我认为观察内身和外界的二尘(也就是色尘)是平等没有差别的,都是属于如来藏性全相即性,万法唯心只因有妄想,才发为微尘现在已经悟到相妄性真,则尘相消除真性现前,智光圆明广大而成为无上觉道。所以认为专心修地夶从地大悟三昧,这个法门最殊胜了今天咱们就讲到这儿吧。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