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我问道娃娃拜师哪个好了,就只有一个师承啊

【转贴】刘力红:我为何屡屡拜师 - 中医临床经验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4971|回复: 27
【转贴】刘力红:我为何屡屡拜师
阅读权限2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转贴】刘力红:我为何屡屡拜师
--------------------------------------------------------------------------------
  这是刘力红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的文章,题目是随改的。
  在当代医人里,刘力红先生是拜师较多的一位。就文中所言,主要还是为了承传、解惑。
  其实刘力红先生早年曾有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而未能满师。虽不能说刘先生由硕到博的经历是纯粹入时的,但在中医求学的根本上,他早年的选择诚非最佳,如今想来,我们也是替刘先生惋惜十分的,这也许是制度的弊端所至。
  中医的特殊性,就决定了这一学科有着十分明显的哲思――道。中医的理论通透性差,简言之则阴阳,大言之则穷及天人;医道精深,非泛泛可及。或言理洞一元之本,事彻六经之变;或言应知十二经络,须明五运六气;或言必博极医源,并明生身立命之本……
  中国古文化的灵魂,是靠悟性的;而拜师的关键,在于点拨。
  中医的历史数千年,医理的通透不显,决定着医路的曲折、反复和无数的失败;而师传无疑是暗路之明灯。
  名医是靠漫漫长路摸索出来的,名医之于中医,其个人特色是明显的,其技、其理、其法、其言、其行、其立体的人格风范等等,也是纸上不见、不尽、不及的。如果中医事业不绝对是绝顶聪明人自创的事业,则师徒相授必是大多数成才之捷径。
  所以,我们理解刘力红先生屡屡拜师的初衷、过程以及结果。同理,也理解何绍奇先生为何会有朱良春、蒲辅周、岳美中、方药中、任应秋、刘渡舟等如此明师。
  人生苦短,有拜师之心是谦虚的;有拜师之缘是幸福的。当然,在“一穷二白”的环境,纯靠”白手起家”能自学成才而自成一家的,则更是让人敬佩。
       刘力红:我为何屡屡拜师
原标题: 老中医及其学术经验是无价之宝
转载自: 日 中国中医药报
             
               一
为什么在中医界这么注重传承?这是因为通过这几十年乃至一百年中医走过的路,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中医这门学问不是简单的学问,或者说这门学问跟现代科技、现代医学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甚至有一些根本的差异。在《内经》里面,“医”并不作“医术”讲,而把她作“医道”来讲,“道”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把“医”当作“道”来看,那么在她的传承过程中,就会有很多跟现代科技不同的地方。中医的“道”怎么去衡量?中医的境界怎么去衡量?
孔子在《系辞》中有这么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什么?器是什么?器可以比喻为我们今天讲的技法,一门具体的技术。而“道”是什么?“道”也就是心法。技法是可以用一定的形式来传播的,比如书面的形式,或者用很现代的方法,如多媒体和其他的技法展示出来,并且流传下去。而心法往往需要口传心授。我自己从师的经验就说明了这一点。尽管我大学5年学习中医非常刻苦,成绩非常好,但是毕业以后,一到临床就感觉心中没有数,对中医这门学问感到非常彷徨。正在这个时候我碰到了毕业后的第一位师父李阳波先生,他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启示和教益,在临证的时候心里面也才稍稍有了点数。不幸的是李阳波先生在1991年去世了。师父去世以后我又陷入了迷茫之中,总感觉自己在临床或在做学问中碰到的疑惑没有人指点。
  后来我又有幸遇到了另一位老师――四川成都的曾荣修老前辈,他使我在经方的运用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
现行中医教育体制中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没有办法纠正,比如外语的问题,本科要过四级,研究生要过六级,对于一个外语天赋不太高的学生,单是一门外语就够受了,还谈什么中医的学习?而外语即便学好了,对于一个不打算出国或是没有多少对外交流机会的中医师,这样一门起早贪黑甚至是要提心吊胆才能过关的东西,对他一生的学业又会有多少帮助呢?现在我们每天都在反对贪污浪费,对于人生而言,最浪费不起的就莫过于时间了。耳闻目睹的这些事,使自己对中医的前途丧失了信心,思考着如何“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
  就在此时我有幸成为邓铁涛老中医的入室弟子,从邓老那儿我感受到了他老人家为中医的拳拳赤子之心,从邓老那里我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很多可为的事情他老人家必定为之,而一些明知难为的事情,为了中医,亦要全力为之。这个鼓舞是莫大的,使我从以前那种狭小的格局中突破出来,愿意为中医事业尽我一切能尽的力量。
               三
在临床上,过去由于自己的所学所见非常有限,尤其对于急危病的治疗自己没有多少经历。大家知道,在现行的医院体制里,每当有急危病人,都是送到西医那里抢救,即便不送西医,也是采用西医的方法来救治,中医在这个时候大多只能作为旁观者。由于没有经历,就很自然地产生了错觉,认为发生了急危的病症确实是应该交给西医,而中医则只能在度过了这个危急关头以后方才介入,也就是老百姓讲的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心里面对中医的信心从根本上说还是欠缺。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急危病人你治不了,你再怎么说都是空的,这也是非常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2004年7月初,经邓老引见,我到山西灵石县去拜见了李可老中医,并有幸成为他的弟子。李老以擅治急危重症闻名,他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恰恰证明了对于很多危急重症中医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李老的经验从根本上破除了我以前的陋见,坚定了我对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的信心,使我亲身体验到对一些危重病人,中医是能够发挥作用的。一旦有了这样的感受,信心自然就会稳固起来。
               四
最近这些年我有机会去参加一些会议,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对老中医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我的感受是:要想真正从老中医身上继承到中医的法脉,要想真正进入到中医的道里面来,不放下“自我”是不行的。现在很多人都会说,我们这一代跟老中医不同了,我们拥有很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拥有现代的各种条件,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
  现代丰富的科学技术有没有好处呢?有没有帮助呢?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拥有现代科技是一个优势,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太多的这些东西又会成为你把握传统的障碍。
       
                五
我的第一位师父在开始学医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是一位搞的西医,母亲跟他说:“你要想真正学中医,那我要给你一个规定:十年之内你不能够看西医的书,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学中医,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要学。”我的师父遵从了母亲的教导,他是在十年以后,在对中医的见地非常稳固了以后,他才去看现代医学的书。所以如果我们不正确地看待我们现有的知识结构,误认为我们比老中医强,就有可能犯错误。《黄帝阴符经》中有这样一段话:“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意思是看不见东西的人,听力特别好,而听不见东西的人,视力特别好,这些都在强调专一的重要性。对于中医这样一门学问,在某一个阶段里,专一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应该知道,学习像中医这样一门古老的学科,处在当今时代,缺少一些因素和条件是很自然的,所以可以说现在学中医,要比从前困难得多。因此,我们现在更应珍视仅存的老中医药专家的宝贵资源。
  * 师承是无价之宝,没错,但师承本身暴露了中医的致命伤,保守!!
  师承的东西就一定需要心传口授吗,就一定不能变成文字的东西发扬光大吗,现在声光音的媒体这么多,不能记录师承吗?还是那二个字:保守.一定要你拜我为师我才教你,一定要听我的话我才教你.为什么西医没有师承。如果第一个发现青霉素的人也搞个师承,我们的社会会是个什么样子?!
  * 我感觉师承还是很必要的,中医有很多东西是主观经验的总结,并不像西医什么东西都是很客观的,经验即使变成文字的东西,有很多也很难把握,只有自己掌握好了基础知识,然后向我们的老专家虚心学习,慢慢积累经验,才会使自己的医术越来越高。
  * 师承的重要是现实的无奈。&&思考中医&&为什么这么热,因为他将师承的东西公开了,将那些心传口授的东西文字化了,广大中医人士尤如久旱逢甘露.这个例子足以证明师承的东西完全可以公开化,只是看你愿不愿意。
  中医学走到今天这一步,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西医可以传播那么迅速,为什么中医的市场越来越小,再不改变师承这一套,二到三个世纪,中医必将灭亡。
  * 现在的中医师承教育范围正在逐步扩展,继承的方式也在趋向多样性、多层次性、双向选择性,比如一位导师可以带几名继承人,或者通过老中医工作室的形式经学术经验和临床特色传授给后来之人。也可以通过像“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这种形式广泛跟师,当然,这要在具备很好的基础上,比如主任、副主任以上的继承人。
  别被师承两个字局限了,师承可不仅仅是跟跟老师抄抄方就可以了,现在的继承成果也渐渐涌现,出版专著、发表论文、申报课题、对外交流,成果是显著的。需要完善的环节也是很多的。
  * 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现在纷纷建立的老中医工作室、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的
全国百名名老中医的经验继承和整理研究工作,基本上是由各位老中医的徒弟、继承人来承担的。其继承、整理、总结的方式非常现代化,广泛运用拍照、摄像、录音、电脑等工具。完整记录和保存老中医的诊疗、授课、对话等过程。
你的发言非常精彩, .
阅读权限100
拜师就拜师,没什么值得炫耀和解释的,过多解释倒使得动机可疑了。其实卫生部提出老中医的经验继承和整理研究工作只是种形式,有多少徒弟真正长期呆在老中医身边?只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所谓的专著、论文、课题很多都是左抄右抄罢了。很佩服民间中医徒跟师通过长期的带教和学习的中医者,但现在这种中医越来越少了。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说的好啊
阅读权限120
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
阅读权限20
--------* 师承是无价之宝,没错,但师承本身暴露了中医的致命伤,保守!!
  师承的东西就一定需要心传口授吗,就一定不能变成文字的东西发扬光大吗,现在声光音的媒体这么多,不能记录师承吗?还是那二个字:保守.一定要你拜我为师我才教你,一定要听我的话我才教你.为什么西医没有师承。如果第一个发现青霉素的人也搞个师承,我们的社会会是个什么样子?!
---------------------------------------------------------------------
那些责备师承是保守的人其实是不完全对的。你要知道,人不能都是完人,很多时候,医学家都是重视临床的,但是他们未必有很好的文笔,因此,他们也就未必很好的能把他们心中想说的话表示出来。但是他们也许能很好用口头说出来。而且,很多时候,临床的时候,他们的 思路,如果你不是当事人,你是不可能体会得到的,你读的病案,只能永远是病案,你永远也不能读到他当时的思路。
& &&&有语道:先议病,后治病!有争议才有进步!知道什么是百家争鸣吗?金元时代、清代的中医之所以兴旺,就是大家都在争鸣!!这才是师承的真正含义!!所以,那些总以为师承是保守的人的说法是不对的!!我本人就有很大的意见!!刘力红先生之所以不断拜师,我认为很大原因就是这个!!
我不相信大家凭几本书可以成才??
言传身教,这就是教育的成功之处!!中国,目前缺少的就是这种环境!!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原帖由 sddh 于
20:38 发表
拜师就拜师,没什么值得炫耀和解释的,过多解释倒使得动机可疑了。其实卫生部提出老中医的经验继承和整理研究工作只是种形式,有多少徒弟真正长期呆在老中医身边?只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所谓的专著、论文、课题 ...
说得有理,支持!
现在的师带徒有几个是在真正继承,多半是图个名(名老中医之徒),捞点资本,而真正想继承的人未必有这个机会;还是国家想办法或出资金把老中医的经验公开出来,另外,名老中医师带徒的门槛不要设的太高。真正想继承的人不一定是那些博士、硕士。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刘力红-------中医界的小丑,到处走穴赚钱,浮华有余,沉潜不足!!
在这还是尊陈一下你为刘老,但是在中医界,你的名气虽然有点,名声却不是很好,作为晚辈,我要说几句,我们学医是为了治病救人,不能惟利是图。
在这还是尊陈一下你为刘老,但是在中医界,你的名气虽然有点,名声却不是很好,作为晚辈,我要说几句,我们学医是为了治病救人,不能惟利是图。不然最后坏了自己的名声,得不偿失。记住:要留清名在人间。
原帖由 xiaochaoyang 于
21:58 发表
在这还是尊陈一下你为刘老,但是在中医界,你的名气虽然有点,名声却不是很好,作为晚辈,我要说几句,我们学医是为了治病救人,不能惟利是图。不然最后坏了自己的名声,得不偿失。记住:要留清名在人间。
大浪淘沙 !
阅读权限20
刘力红到处拜师,写出来说出来讲出来给大家看听传,完全是占师傅的光。出名是第一、赚钱第二。既然名也出了钱也赚了,也没看到他出什么医案、经验供后人学习。人家叶天士求拜18师写出了伟大《临症指南医案》流芳百世。
阅读权限100
&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名言
拜&明&师求艺好事,学明白来救人更好,
但只为名,来装明医,害中医!毁中医!
阅读权限20
十二樓的 葉天士畢生只著述過《溫熱論》 臨證指南醫案 迺其弟子門人收集編纂 葉天士生前醫名轟動朝野 被譽爲 仲景以降 醫術無齣其右者 是時 很多人均勸其著書立說 傳之后世 皆不為之所動 曾有一至交詢其因 答曰 醫之大者通道 道可悟而不可受也 若以吾今日之方 治後世之證疾 鮮有不謬者 傳名乎 害命乎
镀金的博士
阅读权限20
沽名钓誉之徒而已,你们以为他是什么名医。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请不要这样诽谤刘力红老师,正是因为他这样的人振臂高呼,中医界才有复兴的苗头,你如果有本事,你写一本如《思考中医》一样有影响力的书来?
阅读权限100
师承一直是中医传承的方式,这无可非议。。。
孰是孰非,留给后人来点评。。。
阅读权限20
刘力红的思考中医让我对中医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心!也让我成为一个铁杆中医!感谢!!!!
阅读权限50
一些经验不是以语言能表达得出来的,有的只是一种意会,如果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话,那种意会可能就发生了质的改变,所以师承是中医传承的必经之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
阅读权限120
师承和要创新,才能发展!
阅读权限20
我师父曾经多次跟我谈到,中医不是一般人所能学的东西,必须具有北大、清华这样的素质才有可能学好中医。而宋代的林亿、高保衡亦持如是观点。他们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言:&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传之以至下至浅之人,其不废绝,为已幸矣。&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高素质的人对中医不屑一顾,低素质的人,压根儿又学不好中医,所以,其不废绝,为已幸矣!这种情况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中医怎么继承?怎么发扬光大?&&
为什么一定要清华北大的高材生才能学好中医呢?可笑,换言之以前的名医都是清华北大的高材生了。
这位前辈说出了我一直在说的话,英语就是狗*屁,目前中国人学习英语绝大部分人都是浪费生命,在英语上浪费的时间够干很多事了,领*导都看不见,长眼睛看什么去了?现在连幼儿园都开始学英语,本质上就是自甘堕落,自己主动求同化。何异卖国?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阅读权限20
师承是无价之宝,没错,但师承本身暴露了中医的致命伤,保守!!
  师承的东西就一定需要心传口授吗,就一定不能变成文字的东西发扬光大吗,现在声光音的媒体这么多,不能记录师承吗?还是那二个字:保守.一定要你拜我为师我才教你,一定要听我的话我才教你.为什么西医没有师承。如果第一个发现青霉素的人也搞个师承,我们的社会会是个什么样子?!
说这种话的人根本不明白师承的根本含义吧,师承就是跟着老师临床,有些东西真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那样说刘力红老师的人根本没有想到刘力红老师的贡献吧,现在的中医执业的环境太糟糕了啊,中国如果多一些象他那样有良知的学者,中医何愁不发展!
Powered by学习技术为什么要拜师
&&&&&&&&&&&&&&&&
学习技术为什么要拜师
做为传人弟子,续的是缘分,体的是亲情,传的是技艺,继的是国粹。
要想真正成为一门技术手艺的正式弟子,须经过师父的挑选和考验,符合条件得到认可后,再由人介绍,本人写拜师申请,师父和师兄弟们认可后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拜师仪式上:徒弟向师父行过三拜大礼,呈上拜师贴,内有压贴礼,师父及两名以上见证人在拜师帖上签字等一系列手续后,方能拜入师门,成为师父的入门弟子。入门弟子又名嫡系弟子,最先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称为大师兄,亦称开山弟子;最后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称为小师弟,亦称关门弟子。未经过上述程序,向师父学习过的学生,表现较好,得到师父承认的,也可称为是师门弟子,但只能称作记名弟子,不能称为入门弟子。不是入门弟子,也不是记名弟子,只是同师父学习过,称为学员、学生或学徒”。
&老师收传人弟子,古人有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注重师道尊严。“尊师重道”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也是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重要保障。“拜师”是一个人确定目标后要做的人生大事,要想真正的掌握好一门技艺,只是看看书本或简单的参加的一般性的基础培训是做不到的,没有师父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严格的说没有师承、没有师父就不算入门,行里的人认为“不是门里出身”,通俗地讲“不正规”也无法从根本上掌握最至关核心的重要精髓内容。
&一、为什么需要拜师呢?
&古代传承一门技艺非常严格,各行各业都有秘不示人的独门绝技,不拜师难得技艺之密传,不拜师难以担当本门技艺承传之重任。拜师,表面上看是一种形式,实则是一种技艺的延续和一种文化的传承。古人对拜师收徒十分重视,也往往做得很神秘,外界很难窥其端倪。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各行名师、名家多开山收徒,使传统技艺与文化精髓得以正脉传承,代有传人。
&&&&自古传统的真正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等,都充分说明师承关系之重要。在传承上也有以收义子的形式收传人弟子,则更表明传承的重要性,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父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现代社会虽然不必拘泥那些旧制俗礼,但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拜师礼仪,师徒关系从此得以确认和保护。
&二、想拜师的人应怎样选择师父?
欲拜师,先择师。投师不明,学艺不高。一位德艺双馨的师父是可遇不可求的。其实,一对投缘的师徒也是一种极其难得的缘分。师父也是在煞费苦心地在寻觅可依托一生所学的徒弟;学生也是在茫茫人海中想找到一位德艺双馨的师父。没有机缘是不能成就一对师徒的。所以,有了机缘,就好好珍惜!一旦错过,也许会错过终生!
那么,到底拜什么样的师父为好呢?可从以下方面来确定,一是拜自己能接触到的师父,二是拜适合自己的师父。一个人在选择师傅上不要只图大师的名气,社会上徒有虚名者有之,也不要只闻其声而不见其面,拜此何益?名师虽多,但明师难寻,不求名气大小,老师要有真水平,还要具备德艺双馨,能够达到你的理想要求,也能够达到你学艺的目的,实现你的抱负。
&无论是哪个门派,真正能称得上大师的不多,如果自己有一定的基础,又能遇到这样一位仰慕已久、德高望重的大师,当然能拜则拜。当然,拜这样的大师一般是多为名义与名分,可能很少能得到真正的有价值的学问。
拜师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不可草率行事,在拜师之前,一定先跟着了解一段时间,如果感觉老师有真材实料,并且是以德以技术服人的,方可择其为师。如果只图廉价或是名分,可能你会贻误终生,因为,你选择的是没有正传的,可能你不但对真髓一无所获,更可能以错传承而造成终生的遗憾。
八字命理、地理风水、八卦六爻,起名说字是博大精深的一门学问,如果想锤炼出一名出色的弟子,一个真正的名师是要付出很多汗水和心血的。拜师,既是对老师辛勤付出的一种肯定,也是求学文化真髓和技艺传承的最佳方式和途径。
&三、拜师与不拜师有什么区别?
拜师,对徒弟而言,为了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对师父而言,为了一门技艺员之精华代代皆有传承人。如果能成为某方面技艺的传承人,应当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幸事。当然与没有师承的人有根本的区别,在于此术的正规传承途径与根本的正确性?
&1、从形式上来讲,不拜师或没有师承就如同在学校教学生的师生一样,是普通的教与学的关系,只能称为“老师”,关系密切的可以称为“师傅”。拜师以后呢,即可成为名副其实的“师徒”关系,徒弟即名正言顺地称老师为“师父”,也就是成为血脉相连的师徒加亲情关系,成为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即指的是这种关系。
&2、拜师以后,徒弟在古代是会被写入本门的传承谱系的,成为某一代传承人,成为“根红苗正”的传承人,会将传承弟子的名字载入谱系中。没有师承的人,不可能有传承方面的记载。拜师与否,是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中仅次于结婚生子的一件大事,故特别重要和慎重。
&3、从教授与学习方面来讲,拜师以后,有责任心的师父都会言传身教,也会是“倾囊相授”的,毫不保留地将本门密不外传的真诀和心法传授给弟子。弟子要严守师训,继承老师的倾囊之授,吸其精髓,并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达到理法合一。而没有师承的爱好者,或许会学到一定程度的东西,因为没有师承体系,将无途径接触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作为弟子和负责任的老师,一定要使弟子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而倾囊相授!
&4、学习一门真正的技艺最重要的方法是:“言传身教”,而师父会择诚实有嘉的徒弟,单独传授,或几个徒弟一起传授的方式来教授最高机密的,而且一个师父也许会倾其毕生的心血,才能成就一个出色的弟子。
&5、拜师以后,师徒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很稳固的亲情关系,好的师徒关系真的如父子、如手足一样,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一辈子即使相隔千里万里,也割不断师徒的情分。凡逢年过节或老师及师母的生日,或老师家里的大事、或开业、收徒等大事,方便的弟子一般都要去看望老师或亲自参加,不方便的弟子,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问候和关切。师父也会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弟子。
&6、拜师者,要承担起继承、传承和发扬光大本门技艺的责任和义务,并以实际行动维护本门学术之尊严,维护师父之尊严。而一般的爱好者就没有这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四、具备什么条件的人才可以拜师呢?
&1、思想进步,作风正派,道德品质优良的人。
&2、对某技艺有极其浓厚的兴趣,并有一定最基本的基础与领悟能力,愿意为某门的传承与发展奉献与担当的人。
&3、师傅检验,有一定的天赋,并能勤学与忠孝的人。
&4、对本门有真伪鉴别高度的认同感,并对所拜师父有高度的信任感与能做到尊师重道的人。
&五、拜师的费用问题
&古人拜师即要有拜师费,一般还要跟随师傅三年义务劳动,常讲的随师三年就是这样,这是因为老师也好,师父也好,都非不食人间烟火之人,都需要生活,都需要养家糊口。现在有的学生一听说有的师父拜师要收学费,就觉得心里不爽,认为不应当,这是很无知的,这样的学生一般师傅也会收。因为这种人缺乏一般常识,不懂得尊重为自己带来福祉的老师或师父。
&在有的人眼里,也许什么都是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但人情无价,知识更无价。师父教授徒弟的技艺和付出的心血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许多技艺是师父一生心血的沉淀,也有的技艺是师父通过各种曲折的途径学来的,甚至为讨教一句话或一个问题,师父也可能会一掷千金,如果一个人觉得与师父是金钱交易那就彻底的大错而特错,这种人还能学得师父更上一层东西吗?师高弟子强,弟子强势师父也荣耀!
&拜师的“学费”一般是徒弟自愿表白心意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师父为自己辛勤付出的回报,根据师傅所定的价目奉上,不同的师傅拜师费不一,也有因自己的经济状况与师父的缘分,因时间之不同,费用不等。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师父都会以珍惜人才为第一选择,也会因特殊情况而特殊对待的,对于有的人习惯于吃“免费的午餐”,一听说拜师需要“学费”就退避三舍,认为这是师父借机敛财,只有免费传授的师父才是道德高尚、技艺超群的世外高人。
&六、拜师的程序
有拜师意愿的人经师傅同意,需先向老师的好友和徒弟咨询拜师相关事宜,也可以直接向老师咨询,然后自己要主动向老师表达拜师的意愿或提出申请,也可以由老师的好友或徒弟代为转达。经老师考察同意之后,自己需按照行业规矩,亲自向老师呈递拜师申请,或由老师的徒弟或好友转呈其师父,在古代还要找两名以上介绍人,介绍人需是老师的徒弟或好友,也是熟悉自己的人,因为他们不仅要做你的介绍人,也是你拜师的证明人和保证人。师傅会择吉日举行拜师仪式。并邀请各界来宾,做周密的安排和组织,提前把场地部署喜庆、庄严。台上要供奉本门先人牌位或挂像,以及祭祀用品;门内弟子和来宾要分开坐,便于行礼。
具体程序如下:第一项内容:准备工作——拜师场所的布置
1、横幅:如:XXX门派第几代传人XXX老师收徒仪式
2、安放祖师像注:以同等大小颜色一致的镜框或瓷盘为好。从左至右依次安放。高度以师父坐下不挡后边祖师相片为准。
3、摆香案、上贡品注:横幅下正中桌案上摆时令水果三盘、糕点三盘。香炉摆放正中、红色蜡烛放两旁。第二项内容:拜师仪式
(一)、上香叩拜祖师
1、师父上香叩拜(三拜九叩)(1)三拜九叩即:跪拜一次三叩首,共跪拜三次九叩首(2)师父上香叩拜列祖列宗意即:告慰祖师自己开山收徒,香火有继,传承有序。
(3)祈求祖师在天之灵佑我师门,恩惠万民。
2、师伯、师叔上香叩拜(同上)意即告慰祖师:我之同门香火有继,作为师门大事我将予以见证。
3、先期弟子集体上香叩拜(同上)意即告慰祖师:我之同门香火有继,我辈来再次受教,并道喜祝贺见证。
4、准弟子集体上香叩拜(同上)入门先认宗。
(二)、师父就位,准弟子代表献花借以表达准弟子对师父的敬仰和爱戴(三)、师父宣讲师门戒规准弟子须站立垂首恭听。师父宣讲完后问准弟子们能否做到,答:能。然后每人发一份。(四)新弟子叩拜师父、递拜师帖(帖内有压帖礼)
1、新弟子按顺序依次跪拜,宣读拜师帖,敬奉拜师贴、压帖礼,有的还有礼品(未必贵重,只是个纪念)。
2、压帖礼不可或缺,或多或少弟子量力而行。装在礼包内。
3、叩拜师父时,一般都要留影。(五)、徒弟给师父献酒,师父喝认徒酒
1、师父喝了认徒酒,师徒就是一家人了。
2、弟子再依次给师娘、师伯敬酒(或茶)。(六)、师父给弟子颁发弟子证书(证书上须有两名以上见证人签字)
1、师父颁发证书后给弟子赠礼品,以做纪念,无论厚薄。
2、颁发证书要留影(单腿跪地于师父右侧)(七)、师父训诫对新弟子提出希望和要求。(八)、弟子宣誓弟子宣誓由老弟子代表领誓(九)、见证人讲话(十)、师伯、师叔代表讲话。(十一)、师兄代表讲话。(十二)、新弟子表态讲话。(十三)、收徒礼成,合影留念。(十四)、入席聚餐,同喜同贺。备注:以上拜师礼节比较繁杂,现在多从简行事。比如:“三拜九叩”之礼,现在一般以“三叩首”替代。再比如:古时收徒一般都是天南地北的徒弟到师父家里拜师,现在,人们的流动性很大,有的师父在外地教拳,就地收徒,许多礼节和程序都无法按照旧俗,也无可非议。拜师,只是一种师徒双方的认同,以及告知师叔师伯、师兄师姐,及同道的朋友们。达到此目的即可,尊行规,尊古训,但也不必拘泥于旧俗旧礼。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问道娃娃拜师哪个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