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索尼CB17,玩CF为什么感觉顿顿的,感觉cf画面模糊不…

&p&&b&一個小市民的心聲&/b&&/p&&p&&b&日-9日,《中央日報》副刊&/b&&/p&&p&楔子:一九六八年法國巴黎發生大暴動,左派學生們所謂「覺醒的青年」到處放火,砸商店、挖人行道,跟警察打游擊戰,全市陷入恐怖混亂。一些號稱「前進」的教授學者,竟為之眉飛色舞,撫掌稱快,但萬千良善市民的生命財產全失保障,困處家中,惶惶不可終日。就在暴亂到達最高潮,社會秩序瀕臨完全崩潰之際,七十七歲的老總統戴高樂發表了慷慨激昂的電視演說,號召人民奮起支持政府。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奇跡出現了,千千萬萬安分守己的小老百姓、小商人、小職員、家庭主婦,所謂沉默的大眾,在忍無可忍之下,紛紛挺身而出,高唱馬賽曲遊行示威,熱淚直流的振臂支持政府,讓全世界明明白白的看到真正的民意,真正的人心,終於將法蘭西共和國再一次從恐怖混亂中挽救出來。&/p&&p&我是一個終年為生活而奔忙的小市民,沒有高深的學問,也無特殊地位,過去不曾在任何報紙雜誌上寫過文章,純粹為ㄧ讀者;也不曾在任何集會或廣播中發表過演說,純粹為一聽眾。像我這樣默默無聞地工作和生活的人,無疑佔今日社會的絕大多數。也就因為我整天生活在這些沉默的大眾之中,所以我特別了解他們的一切愛惡和想法。最近因國家多難,外交上屢受挫折,許多名流學者,紛紛在報紙、雜誌上提出他們的高見。我們當然也很關切。不過我們對於其中極少數人的偏激意見,覺得非常害怕,實在不能在事沉默,因此,不揣鄙陋,在此提出我們的粗淺看法,以就教於高明(由於此文不是筆者個人的想法,而是一般小市民的共同感覺,故下文一律以「小市民」代替第一人稱的「我」,以符實際)。&/p&&p&這篇文章,想拿「學生運動」來作討論的主題。&/p&&p&小市民有一個強烈的感覺,目前有極少數高級知識份子,完全生活在自己一廂情願的「思想體系」裏,他們用各式各樣的主觀「信念」,來拱衛著自己的「體系」,不僅不了解大多數人的生活和想法,甚至跟常識脫了節,跟經驗分了家。這是小市民最躭心的一個問題。古代「戰國」末期,韓國有一位公子叫韓非,他建立了一個「思想體系」,認為道德倫理完全無用,只有嚴刑峻法,才能治國,他用各種理論和信念,去證時他的體系,秦始皇讀到他的大著,探約:「若得此人為友,死無憾矣!」後經李斯介紹給始皇,他們一談便是三日三夜不倦。現在我們看看,若照他的體系推演,既然道德無用,則一切談道德的書,便是胡說八道,應開焚燬,一切講道德的人也是妖言惑眾,應予活埋。這樣一來,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不是很對嗎?近世德國出了一個馬克斯,他建立了另外一個更為偏激的「思想體系」,認為歷史的進化是原於「階級鬥爭」,結果造成今天半的世界赤禍。由此可見,任何偏激的「思想體系」,如果跟常識脫了節,跟經驗分了家,或 只見其利而不見其弊,都不能實行,若是硬要拿來實施,最幸運的結果,是緣木求魚,勞而無功,;搞得不好就要造成禍害,始作俑的人固然難逃其災,無辜的人也會同遭池魚之殃。&/p&&p&最近看到一位教授在雜誌上發表文章,主張開放「學生運動」,建議開闢「民主廣場」,讓學生「在升旗台上自由發言」。這一主張,不管其有多少學術上的根據。但依據小市民與各行各業的人接觸的結果,凡是希望繼續在安定社會秩序保護下而生活的老百姓,不管是「本省人」也好、「外省人」也好,農民也好,工人也好,白領階級也好,只要稍微了解這個建議之嚴重性的人,都會嚇一大跳。俗話說「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繩」,不用說以前大陸上反饑餓、反迫害、反內戰的往事,猶歷歷在目;即拿近年來美國觸目驚心的學潮,驅逐校長,佔領校園,焚燒國旗,放火揍人等活生生的事實來看,能不教人警愓恐懼?以今日的台灣社會經濟與國家的處境,經得起類似的坡動嗎?小市民們實在很表懷疑。 這位教授提出這樣的主張,是基於他自己的下列幾個「信念」(或者說是理論):1「大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2學生運動如果沒有客觀的因素和需要,口號即不能喊得響亮,引不起社會共鳴,「可見學生運動必然有客觀環境的因素,也有它的需要」;3學生運動是「責任感和正義感的最高表現,是一種利他的行為,是不受物質利益的誘惑,而受良知推動」的。但照小市民看來,以上幾點信念,都脆弱得很。這裏,小市民想請教一下:&/p&&p&第一、大學生真的「都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嗎?&/p&&p&第二、大學生真的對五花八門的問題,從我國承認孟加拉國的利弊,到歌廳應否存在,都有正確的判斷的能力嗎?&/p&&p&第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真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求之於大學生的嗎?&/p&&p&先說第一點:我們要知道,大學生不是F86 型戰鬥機,也不是五十鈴大卡車。沒有一定的規格性能可言。大學生家庭背景不同,智商高低不同,興趣性向不同,讀大學的目的更不同,若說「大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就如同說「大學生都討厭數學」、「大學生都喜歡珍西蒙絲」一樣,恐怕很難令人信服。&/p&&p&如果退一步說,大多數大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是不是比較接近事實呢?小市民仍然不敢樂觀。為什麼?先看幾個最淺近的例子,一位醫科高年級生,有沒有能力正確判斷出一位癌症病人,究竟應該動手術開刀,還是採用放射治療?一位經濟系的高年級學生,能不能權衡利弊,正確判斷出今天的新臺幣對美金該不該升值?一位化工系的高年級學生,能不能根據花錢少、效能高的兩大原則,設計出一座蒸餾塔,並且估計出這座蒸餾塔的費用?小市民敢說能對這三個問題作肯定答覆的人,只怕不會太多。(請注意這三個問題,都是範圍較小,牽涉到的因素較少,而且無關乎感情、人性、社會等等複雜的玩藝)。若是有一位外科主任,一位中央銀行的高級主管,和一位石油化學專家,各自針對上述三個問題,故意佈下陷阱害人,讓這些學生作判斷。這時候,能有幾位學生判斷出其錯誤的,恐怕更不可樂觀吧?高年級的學生如此,一二年級的學生又如何?優秀的學生如此,混日子的學生又如何?可見所謂獨立思考、獨立判斷,並不像飲食男女一樣容易的事。&/p&&p&再說第二點:「大學生」能否對所有五花八門的問題,都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小市民更不敢樂觀了。一位歷史系、哲學系的高材生,對於前述癌症開刀問題,新台幣升值問題,蒸餾塔規格問題,能不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提出正確的答案?恐怕是百分之百的「不能」吧?據我們所知,要談獨立思考獨立判斷,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要對所要思考、判斷的課題,有深入的研究、深入的了解,這樣的思考和判斷,才不會是空中樓閣。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那是絲毫掺假不得的。我們不要有一個錯覺,以為社會科學的問題「容易」,內行外行的人都可以隨便吹吹,如果真是如此,政治系、社會系、哲學系的教授學生,大可以跳淡水河了。&/p&&p&現在接著談第三點:小市民不敢輕視知識的價值。一個有相當知識的人,他的思考,他的判斷,通常總比知識低的人來得高明些。不過,沒有相當經驗閱歷來配合知識,光是從書本上得來的純知識,對一個人的見解和判斷,到底能有多大的幫助,小市民不敢作太高的估計,甚至有點懷疑。起碼在社會科學方面,這種孤立的純知識,對一個人的思考判斷,很可能發生反面的影響,亦即有了知識「助威」,反而膽氣一壯,有恃無恐,以違反常識和經驗的許多論據,建立起自己偏頗的思想體系,像韓非子和馬克斯一樣,頗令我們擔心。 &/p&&p&前面提到的醫學系、經濟系、化工系高年級生,他們的素質可能很好,成績可能很優異,他們對於本行問題,也許可以獨立思考、獨立判斷。但如那位醫科學生,沒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沒有診治過體質不同,癌症程度不同的各種病人;那位經濟系學生沒有實際管理金融外匯經驗,不知道臺灣的經濟結構、外匯收支的實情如何;那位化工系學生,不知道蒸餾塔所用各種材料性能如何、市價如何,他們日後也許可以成為名醫、名經濟學家、名工程師,但在目前的情形下,却沒辦法憑他們的「純知識」作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解決他們所面對的問題。&/p&&p&咱們不妨舉一個例子來看。比如說「財閥」這個名詞,最近常常出現,十分「流行」。在大學讀書的青年朋友,尤其是充滿理想主義、充滿社會正義感的青年朋友,大概對「財閥」都沒有甚麼好感,甚至有人一聽到「財閥」,眼前就會出現一個腦滿腸肥,口含大雪茄的「董事長」,平日除了「壓榨勞工血汗」,「官商勾結」,就是泡酒家、玩舞女,有時還把「初入社會的純潔女孩子」灌醉帶上北投的那種型人物。&/p&&p&現在,若是有人要問:你們之中,有幾位確實跟「財閥」打過交道,或最起碼見過一名「財閥」?有幾位起碼對一名「財閥」有相當認識,包括了解他發跡創業的經過,他的日常生活,估量過他的存在、他的活動對社會人羣正負兩方面的影響?又有幾位確實受過「財閥」的凌辱輕蔑?小市民相信,能對這一連串問題作肯定答覆的青年朋友,大概不會有幾位。換一句話說,各位對「財閥」這一型的人物,並沒有深切的認識,甚至可以是說根本沒有認識。既然缺乏認識,各位的嫌惡又是怎麼產生的?一個人怎能嫌惡他根本不了解、根本不認識的東西?這是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還是直覺主觀? ( 六之一 )&/p&&p&這種不經觀察不經深思,隨便就採取一種看法,並不限於大學生,即或學者專家也不能免。&/p&&p&美國很多自由主義的學者教授,熱烈崇拜甘迺迪總統,一提起佛朗哥元帥,就怒髮衝冠。這些人的愛惡,有沒有透過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過程呢?他們有沒有認真研究過甘迺迪在參議院的各種投票紀錄?有沒有認真思考過佛朗哥在大戰期間老成謀國,避免使西班牙捲入大戰漩渦的貢獻呢?實在令人懷疑。小市民舉這些例,並不是故意要出別人的洋相,而是因為愈想愈覺得獨立思考、獨立判斷之不容易,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小市民坦白承認自己不能,不獨現在不能,再面壁十年二十年也還不能。&/p&&p&我們再深一層來看「財閥」的問題,各位青年朋友有沒有想到,一個「財閥」的企業,直接間接給幾百人幾千人提供了工作吃飯的機會?一個「財閥」開辦一個企業,從進口機器到銷售成品,他要向政府繳納成千累萬的進口稅、營業稅、貨物稅,而這些錢也就是政府用來興建科學館、體育館、培育大學生、支付軍公教人員薪水的錢。不錯,「財閥」出門有小轎車代步,家裏有冷暖氣洋酒鋼琴,吃飯可以上藍天、上香檳廳,比起在宿舍搭伙,上東南亞新南陽看二輪電影的朋友,確是舒服過癮。可是我們反過來想一想,如果「財閥」不費心血,冒風險開創企業,把錢放在銀行裏吃利息,每天泡野人咖啡廳,看看尼采、沙特,找些「有深度的女孩子」談談蒼白啊、苦悶啊,在他本人是不是很愜意?可是這一來社會上就會減少幾百幾千就業機會,本來可以在「財閥」企業裡吃一碗飯的人,他的子女也許就不能中學大學一路讀上去,而必須到屠宰廠去當助手,到地下工廠去當小工了。各位成績優良可以領獎學金,社會對這種有眼光有膽識有幹勁的企業家,是不是也該給他們一點獎勵?如果讓「財閥」在生活上過得舒服點,藉以鼓勵更多的人白手起家,創辦更多事業,增加更多就業機會,也不是什麼滔天大罪吧?何況「財閥」固然有汽車有洋房,他們的精神負擔也比一般人重得多,連吃飯睡覺,都要籌思如何為他的事業爭生存、求發展,積年累月下來,搞不好會患上胃潰瘍、高血壓、心臟病。各位對「財閥」問題,有沒有這樣往深處想一下,還是一聽到「財閥」這個名詞,立刻就下「判決書」?&/p&&p&小市民並無意在這裡擁護「財閥」,回想當年自己做大學生時,也是滿腦子憎惡「財閥」,出了校門,十幾年來浪跡江湖,曾在「財閥」的事業裡混過,接近過「財閥」,也跟「財閥」型的人物有過來往。若沒有這種親身閱歷,我對「財閥」的印象,也會是主觀的、直覺的、武斷的。譬如有人把我當胸一把揪住,問我「特務機關」活動情形如何?遠洋漁業有何亟需改進之處?我就只好瞠目結舌,打死我也沒辦法去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實際經驗親身閱歷的空白,限制我無法對這些問題提出成熟中肯的見解。&/p&&p&「理未易明」這句話,好像胡適先生常拿來警惕人不可以太過自信。小市民年輕時對這句話很不服氣,理有什麼未易明?是非黑白明顯得很,正邪善惡,涇渭分明,那有這許多婆婆媽媽?現在想來,這句話卻有很深的道理,實在耐人深思。&/p&&p&一件事情理想愈高,失望挫折的可能也愈大。忽視人性弱點的理想,不管如何富麗堂皇,也無法逃避失敗的命運。某大學設立「良心郵局」的事,大家想必有所聞,「良心郵局」的構想,是建立在大學生「都能」誠實自愛的假定上。然而,「良心郵局」結果如何?不問可知。人性有高貴的一面,也有邪惡的一面,任何制度都需兩者兼顧,如若一味「訴諸」人性高貴的一面,也許正好為邪惡的一面開了方便之門。&/p&&p&至於這位學者又提到:學生運動如果沒有客觀的因素和需要,口號也不能喊得響亮,不能引起社會共鳴,「可見學生運動必然有客觀環境的因素,也有它的需要」。&/p&&p&小市民要請教:客觀因素之是否存在,以及有沒有客觀需要?會不會也受人們的主觀左右?不同的人,對客觀因素是否存在或需要?會不會有不同乃至相反的意見?&/p&&p&比如說,小市民走在馬路上,一時不注意,違反了交通規則,被交通警察叫住大訓一頓。小市民惱羞成怒,跑到法院告他侮辱人格,招待記者喊冤,絕食抗議,您認為對嗎?有人認為小市民罪有應得,台北交通這麼糟,都是你這種不守規則的人搞壞的,不嚴加處罰已經便宜你了,你叫什麼?有人認為小市民小題大做,警察又沒動手「修理」你,你覺得受了委屈,頂多告到他的上司,促請注意該員警的態度就是了,何必如此小題大做?還有人認為人在社會上受些委屈,本是常事,你如此痛不欲生,必是心理變態,精神狀態有問題,應該先到臺大醫院精神科去醫治。而小市民本人,則認為絕對有提出訴訟、絕食抗議的必要,不如此無以上對列祖列宗。請看,以這樣一件簡單小事,就有這麼多不同的意見;若是國家大事,其意見之多,那還用談嗎?&/p&&p&日本首相出國找美國總統「懇談」一番,在我們看來,是一件平常的事吧。可是硬是有人認為非同小可,一定要罷課遊行,要封鎖羽田機場、和警察格鬥,不讓他跑掉。你認為根本沒有這種必要,他卻認為絕對有此「客觀的需要」;你不同意,你就是「反動」,你就是「帝國主義的走狗」,「老子就揍你」,你說怎麼辦?&/p&&p&我們知道,自有人類社會以來,就有黑暗、委屈、不公平、不合理,所差者程度上的不同而已,古代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專制社會,都不去說它。讓我們看看今天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世界。&/p&&p&先看中國大陸,這個很多歐美「進步」分子心目中的「天堂」,它的情形怎麼樣?它的「元帥」、「國防部長」,甚至它的「國家主席」,會忽然變成「騙子」、「反黨分子」、「工賊」,沒有公開公平的審判,也沒有申辯的機會,一下子便完蛋了。不僅是頭目,還要一路整肅下去,從「元帥」、「大將」、中級將校、下級軍官而至士兵;從「國家主席」、中央幹部、省級幹部、基層幹部而至平民。結果「整」的江上浮屍滾滾,水為之赤,這幕慘景,除了「地獄」以外,沒有其他字眼可以形容。&/p&&p&鐵幕不必談了,就以自由世界來說吧,某民主大國,照樣也有「特權份子」,而且其活動範圍比「落後地區」的還要廣泛,控制法庭,操縱選舉,任用私人,拿囘扣,樣樣都來。它的大都市警察,也有許多勾結黑社會、包娼包賭,收保護費、拿紅包,對不願同流合污者,還要施以威脅呢!&/p&&p&我們今天的臺灣社會,有沒有黑暗痛苦,不公平、不合理呢?小市民坦白地答覆:有,絕對有,而且很多。不過,若問我們應不應該提倡足以導致罷課、遊行、示威、請願的運動,來推動這些改革呢?小市民堅決反對。原因是:小市民們認為這個社會雖然有很多缺點,可是也有着很多甚至更多值得我們小老百姓珍惜的東西,我們不能同意用極可能導致我們喪失一切的方式來推行改革。&/p&&p&也許有人要說,你的顧慮是多餘的,只要政府對學生提出的建議,作出合理的反應,就不會發生惡劣的演化。&/p&&p&這裡牽涉到一個重大的問題,即「民主廣場」發出來的建議,必須是合理而能做到才行。我們拋開一切理論,一切羅素說尼采說不談,把目光投到現實上,&/p&&p&看看一旦開放民主廣場,會有怎樣的發展?照小市民推測,「民主廣場」一旦隆重揭幕,遲早會出現各種類型的「高見」,有的義正詞嚴,令人無法正面反對,但又不便完全採納;有的理想崇高,動機良好,但在此時此地實施,却並非國家之福;甚至有的建議,表面上冠冕堂皇,實質上已中了敵人的「統戰」陰謀。&/p&&p&政府對這些類型的建議,既然不能或無從作積極的反應,學生運動的下一步又是如何?是不是要行動了?是不是要遊行、示威、請願了?那麼,再下一步呢? ( 六之二 )&/p&&p&社會既然永遠無法十全十美,學生運動的「客觀因素」就始終存在。學生運動一旦成了時尚風氣,就算政府不斷的大力改革,它仍會振振有辭的大鬧下去,任何細微的事件,任何偶然的事件,經過一番「剪裁」「加工」,都會成為怒吼抗議的良好理由。假如一位女大學生被外國人強暴了,合理的解決方式,是把該外國人移送法院審判,這事就該告一段落了。但是在「民主廣場」七嘴八舌討論之下,也許就成了「迫害中華民國知識份子」、「侮辱國格」、「帝國主義者欺凌弱小」的大題目。有人主張寫血書抗議;有人認為不夠積極,一定要罷課三天,天天到外國機關去示威;有人認為還不夠積極,非發動(也就是脅迫)所有該外國在華機構華籍員工辭職抗議,不足以維護千千萬萬女同胞的安全。您怎麼說吧?學生運動的動機是無可厚非的,口號是響亮的,可是有此必要嗎?有此「客觀需要」嗎?那時若有人站起來勸說,就會被指為「漢奸」「賣國賊」,要被揪下來教訓教訓了。&/p&&p&我們看美國的學生運動,它最初在一九六三、六四年間,不過是幫助黑人取得平等地位,真是「利他的行為,不受物質利益的誘惑,而受良知的推動」。可是風氣一開,就逐漸由幫助黑人,而干涉校政,而反越戰,反徵兵,而反國防、反中央情報局,而焚燒國旗、放火揍人、丟炸彈、打游擊戰。到現在已經是反既存的社會、反一切了。我們知道,美國的著名大學都由所謂「自由主義者」把持,這些學者教授一向講究培養理性,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判斷,他們教育學生也是以此為方針、以此為目的。現在則愈是著名的大學,學生運動愈是瘋狂不可理喻,有些所謂「覺醒青年」,自認是「毛派」,天天研讀「毛語錄」,以毛賊的使徒自居。凡是神經正常的人,絕不會承認迷信暴力的毛賊是「理性」的擁護者,和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護法金剛,然而崇尚理性、講究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學者教授所教導出來的高足,竟有許多成了理性叛徒,能不令人傷心!&/p&&p&當然,有的大學生認為學有所成,才談得上貢獻社會,示威遊行罷課都是有害無益的事;也有大學生對這些問題根本没興趣,上課餘暇,他寧可去研究香港足球聯賽的形勢,拉拉小提琴。這些人都不會跟着群眾去作「英雄」。不過,我們不能否認,極少數的人也能造極大的災害;而極大的災害,往往是少數人造成的。猶如一個人因癌症而送命一樣,癌只在局部,而其發展結果,良醫束手。&/p&&p&一九六八年美國民主黨在芝加哥開大會,三山五嶽的「覺醒青年」蜂湧而往,去搞學生運動,向大會請願示威,結果跟維持秩序的警察,發生嚴重衝突,很多學生被警棍打傷。於是一些自由主義高級知識分子,乃至「前進」的新聞界媒介,一致為之痛不欲生,認為如此對付「有理想的」學生們「責任感和正義感的最高表現」,是政府的殘暴。他們口誅筆伐,一致聲討「法西斯式」的警察暴行。有趣的是,民意測驗機構進行調查的結果,發現一般國民雖也是群情激昂,紛表憤怒。但其對象不是警察,而是「代表社會正義」的「覺醒青年」。一般小老百姓認為「覺醒青年」享受著他們本身享受不到的教育機會,當兵可以緩征,吃喝玩樂可以向父母伸手,不好好讀書求長進,而成群結隊去破壞社會秩序,是一種不自愛、忘恩負義的行為,應該受上一點教訓,警察打得好!那些自由主義高級知識分子,面對這種活生生的民意,「震驚」、「迷惑」之餘,也只好罵罵社會大眾「庸俗」、「物質主義」,聊以解嘲了。他們大概絕不會想到、也絕不肯承認,這是他們自己讀死書、鑽牛角尖、脫離常識、跟大多數人脫節的結果。&/p&&p&小市民不願意像某些人那樣強調臺灣今日的繁榮進步,都是政府的德政,人民應該感激零涕。社會進步是經濟成長,是全省人民努力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多年辛勤工作的血汗結晶,不能光說是政府的功勞,如果人民都躺在家裏吸食大麻烟,政府領導再正確也沒用。 不過,我們必須承認,臺灣經濟之能成長,工商業之能繁榮,人民生活之能改善,跟二十年來社會之長期安定有很大關係。如果社會秩序混亂,如果經常有罷工罷課示威遊行,乃至流血暴動,一般人必定對中華民國的前途、中華民國生存的機會,發生疑問。美國、日本經常罷課遊行乃至流血暴動,不會引起人對他們繼續存在的可能發生懷疑;臺灣如果經常發生罷課遊行乃至流血暴動,則必引致本國人、外國人對我們繼續存在的可能,發生嚴重櫰疑。此無他,基礎強弱、處境安危不同而已。猶如一位「財閥」賭梭哈,輸去一萬元新臺幣,別人不視為嚴重事件,小市民賭梭哈輸去一萬元新臺幣,別人就不免擔心我會不會去尋短見了。&/p&&p&一旦本國人都對我們繼續存在的信心發生動搖,請問誰還願作長遠打算,誰還肯投資設廠辦企業?是不是人人都要把錢換成現金外幣,或是索性吃喝一空,今朝有酒今朝醉?外國人一旦對我們繼續存在的信心發生動搖,則「危邦不入,亂邦不居」,還有誰來臺投資,還有誰向我們長期貸款?這樣一來,內外交迫,臺灣的經濟是不是要受到重大打擊? 所以說,這十年來人民生活水準之能提高,不能不歸功於社會安定。&/p&&p&不容諱言的,這些年來為維持這種安定,國民的自由,部分受到了限制,其中包括了一些高級知識份子,最容易起反感的學術自由、新聞自由不夠充分,「學生運動」受到禁止,大學生不能在「民主廣場」縱論國政,但是國民,犧牲了小部分自由,換取了一個長期安定的社會。這種安排,不論其在羅素、盧俊、尼采的心目中,會得到怎樣的評價,在我們現實處境之下,毋寧是應該受到絕大多數老百姓支持的。&/p&&p&小市民不否認,今天臺灣的社會上,有公務人員貪污,有未成年的女孩子被賣到妓院接客,有頻頻發生意外、安全設備甚差的礦場,有失業及待遇過低的勞工。這些情況都應迅速改善。不過我們衡量一個社會,也只能看這個社會大多數人是否能夠不受饑餓恐懼的威脅,維持一個過得去的生活。至於社會上少數人的特殊困苦,固然不能聽其自生自滅,但也不能據此以否定整個社會。&/p&&p&拋開一切學理,用我們小市民的眼光看看,今天臺灣的社會,值得珍惜、值得留戀的地方,是不是仍有很多?&/p&&p&今天的臺灣,男女工人下了班,可以穿上花花綠綠的漂亮衣服,嘻嘻哈哈結伴去看電影、聽歌,不必關在宿舍裡學習「毛語錄」。穿什麼顏色衣服,看那一家電影,也悉聽尊便,沒人來指導你、「鬥爭」你、「檢討」你;計程車司機辛苦一天,晚上把車朝路邊一停,三兩個人朝路攤上一坐,叫兩瓶冷啤酒,幾碟小菜,吹半小時牛回家;小商店的伙計,餐廳的跑堂,下了班照樣西裝革履,口含長壽香烟;理髮小姐、女店員,下了班穿上紅披風黑馬靴,花枝招展去赴男朋友約會。這是不是幸福?&/p&&p&今天臺灣的大學生,下了課可以約上三五同道,悠哉游哉去吃沙茶、泡咖啡廳,不怕被「檢討」、被「批鬥」為「小資產階級享樂主義」,也不愁被「下放」、「勞改」;拿到文憑之後,當公務員、幹教員、投考菲力浦分公司、伊藤忠支店,完全悉聽尊便。臺北高雄基隆,任君選擇。沒有「黨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分發到鄉下種田拾糞,去「接受羣眾的教育」;你可隨意追求你所看中的小姐,也用不著考慮「階級成分」,更用不着「上級批准」。這是不是幸福?&/p&&p&小小的麵包店老板、水果行老板,幾年苦幹下來,可以蓋起三五層樓房;老農夫、老士官的子女,可以讀到學士、碩士、博士。這是不是幸福?&/p&&p&小老百姓在馬路邊開一家小小商店,養活一家老少,不怕受到盜匪洗劫,不怕有「覺醒青年」來丟石頭、扔炸彈;夜晚回家,不用擔心被搶、被殺、被強姦。這是不是幸福?&/p&&p&也許有人要笑這種人生境界太低,這種人生要求太庸俗。可是我們千千萬萬小老百姓,所追求所珍視的也就是這些平凡的東西。我們所要求所希望的,就是安定安全的生活,一家老少團聚的溫暖,工作餘暇的小小娛樂,存下錢來買房子、買沙發、買電視機,跟自己所愛所選擇的對象長相廝守,養育兒女長大自立,如此而已。有人要追求崇高的境界,那是他們的事;有學問的人要改革社會,我們自然歡迎,不過我們要提醒一句:我們絕不願意把現有的可留戀、值得珍惜的東西,放到賭檯上押寶,冒著失去我們現有一切的危險推行改革。 ( 六之三 )&/p&&p&有人說,臺灣社會上有著「普遍的恐懼感」,常常有人「歸於失蹤」,知識份子「人人自危」。小市民在台灣從初中讀到大學,進入社會已不下十年,所接觸到的同學、同事、朋友乃至日常打交道的各階層、各種職業的人物,不下成百成千,到今天為止,還沒見到其中任何一位「歸於失蹤」。這些人中,很有不少位時常漫無顧忌的批評府,他們也照常就業、出國留學或洽辦業務,既沒有「歸於失蹤」,也沒被素行調查逼迫得走投無路。落到「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那種地步。在今天台灣的處境,小市民不敢絕對肯定沒有人「歸於失蹤」,不過小市民想真正歸於失蹤的人,大概有他們極特殊的原因,一般小老百姓發發牢騷,批評批評政府,起碼照小市民的經驗看來,是不會產生那種嚴重後果的。&/p&&p&小市民的心也是肉作的;聽到有礦工困死在煤礦裏,一家老少無依無靠,小市民也會傷心落淚。社會上還有這種悲慘無告的同胞,的確是政府官吏的失職,社會的恥辱。可是政府、執政黨的黨部、工會、礦主、甚至社會上許多陌生人,在形式上總還是表示了慰問、捐助和憮恤,使死者家屬稍得撫慰。我們不忘記,社會的不完美,社會上的黑暗痛苦,並不是台灣獨有的特產。文明進步的英國,也有黑社會破良為娼;文明進步的法國,扔有廣大地區沒有自來水設備;第一富強的美國,扔有一些國民〈不是黑人,硬是白種人〉營養不良。我們的政府,在接近全面崩潰的邊緣撤退到台灣,二十年來,在外有強敵威脅,內有種種問題的處境中,竟能建立起一個安定的社會,使人民能安心工作,追求生活的幸福,它的表現,雖不能拿九十分、一百分,八十分應該是沒問題的。我們一般國民,對於政府未能善為照顧那些極不幸的同胞,固然有責任來督促其改善,可是若只見其短,不見其長,恐怕也不是一種持平的態度。&/p&&p&小市民拚老命為今天臺灣的社會辯護,並不是小市民本身的生活過得很寫意。反之,小市民生活並不舒服,年過三十五,兩袖清風,無依無靠,前途茫茫,勉強混一碗飯吃而已。跑政府機關替老闆辦事要脅肩諂笑,跟脾氣暴躁的警伯打交道,挨一頓官腔,要低聲下氣,我愛聽的流行歌曲被查禁了,我愛看的出版物被檢扣了,我也只好付諸一歎。&/p&&p&雖然如此,小市民仍覺得我這卑微的生存裏,有著不少值得珍惜、寶貴,鼓舞我繼續活下去的東西:我可以在很寬的範圍裏,選擇我願意看的書,選擇我願意穿的衣服,從事我願意從事的工作;晚上沒事,我可以隨心所欲的花八塊錢在咖啡館坐兩個小時看看書,或是上麗聲聽一場歌,或是到圓環吃一客蚵仔煎,或是蓮子湯什麼的;我走在馬路上,不用擔心有武裝強盜搶我,不用擔心碰上「前進青年」丟石頭、仍炸彈,在這個恐怖混亂的世界上,我的政府能讓我平平穩穩維持一個卑微的生存,我已經十分滿足。為了能繼續維持這樣一個免於饑餓、免於迫害、免於恐懼而又有些許生活快樂的生存,我願意毫無保留的支持維護我的政府和他的執政黨,並呼籲我的一千四百萬同胞,每一個人都如此作。我也願意很坦白的承認,我如此作,並不是出於我和政府或執政黨有任何特殊關係,而是出於我理智的抉擇;我如此作,也不表示我對政府,對執政黨毫無保留的滿意。政府的缺點很多,我的了解和感受,也許不在別人之下。我如此作,是因為我的理智告訴我,我們不幸生為這個動亂時代的人,更不幸又生為這個動亂時代中國人,能有今天的日子過,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如此作,是因為客觀形勢告訴我,我們如果不能毫無保留的支持我們的政府和執政黨,來堅決反對一切足以引致社會動亂的主張,也許有一天我們所有的人連現有的一切都會失去,更不用談什麼「民主廣場」「學術自由」了這就是小市民不揣卑陋,提出最沉痛呼籲的主要原因。&/p&&p&小市民種覺得,過去一年來我們雖然在外交上遭遇到重大挫折,只要能守住經濟這一線,就能維持社會安寧,外交上的挫折,並不能夠構成對我們基本身存的真正威脅。因為只要經濟能繼續成長,國民就業不發生問題,就不會造成社會不安。內部能穩定,就可以自保自存,先立於不敗之地。作到這一步之後,如能相機在外交上作靈活運用,進一步轉守為攻,解救大陸同胞,也並非遙不可期之事。所以,我們的生存發展繫於經濟,我們的經濟繫於社會安定。學生運動萬萬不能開放。&/p&&p&小市民口口聲聲反對學生運動,不是敵視大學生,而是深知他們的特性,&/p&&p&不能不令人擔心。現在讓我分析一下,請各位批評指教:&/p&&p&第一, 大學生多少有點嬌生慣養,尚未養成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強烈觀念(讀大學的朋友請先不要冒火,平心靜氣看下去,看看小市民說的有沒有點道理)。今日在台灣讀大學的青年,作過擦鞋童、小工、跑堂、歷盡滄桑的,不能說沒有,但總佔極少數,大多數都出身於起碼過得去的家庭,即或環境較差的,也多由爸媽向人告貸,乃至洗衣幫傭來維持,而不願子女受到「委屈」(應該說是磨練)。換言之,一般的大學生,都沒受過嚴酷的生活考驗,也就沒有足夠的為自己行為負責的觀念。一個十七八歲的理髮小姐,知道弄不好好為客人理髮的後果,是收入逐漸減少,沒有商量餘地;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工人,知道弄壞機器的後果,是扣薪水,乃至於開革,沒有商量餘地。而一個有小學一路讀到大學的青年,往往就沒有這種為自己行為負全部責任的觀念。他有時也因自己的行為受懲罰,往往是象徵性大於實際性,至少絕不影響到他的生活吃飯。上課遲到,也許挨一頓訓就過去了,那些「申戒」、「小過」、「大過」,頂多構成精神上的負擔,威脅不到吃飯問題上來。三個大過固然開除,可是一個中學生,除非情形特殊,被開除的實在不多,就算要開除了,向父母哭訴一番,托人說說,也往往姑念尚知悔改,寫一張悔過書了事。 &/p&&p&大學生從小受着父母翼護,社會的寬容,為自己行為負責的觀念自然比較淡薄。衝動起來,什麼都敢,什麼都沒啥了不得的那股勁,就比非大學生強烈得多。 &/p&&p&第二,大學生富於理想主義,易於「義憤」,「走極端」,作出不顧大局的事來。 &/p&&p&有人說大學生「純真、熱情、不為自己、而有社會良心」,說學生運動「是一種利他行為、不受物質的誘惑、而受良知良心的推動」。這些話小市民都非常同意。不過,不為自己、不受物質誘惑的人,往往自以為是「正義的化身」,極容易流於狂熱。一個人有了「朕卽社會主義」的心理,就會不大講理,他看不順眼的東西,就要打倒,不能用和平手段達成的,用暴力也沒錯,因為他自信不是為自己,而是為社會正義為真理而行動。歷史上多少害慘小老百姓的悲劇,都是受這種心理之「賜」。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是一個「朕即是正義」的代表,他的狂熱,使他變成恐怖統治日內瓦的暴君。美國的「覺醒青年」又何嘗不是一樣?&/p&&p&「理想主義」並不一定是一個好東西,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定對現實社會許多現象看不順眼,非把黑暗痛苦醜惡,剷除乾淨不可;一個理想主義者,絕不屑於接受「在不危害到現有的一切的範圍之內改革」的觀念,他要堅持原則,毫不妥協,在道德立場上是無可疵議的,可是,若在困難的處境下,由於他的不計後果,孤注一擲,卻往往使整個國家社會,蒙受其害。&/p&&p&日本佔去了東三省,理想主義者要立即抗日,老成謀國的領導人說,犧牲未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犧牲。現在回想一下,當時已多準備五六年,仍然僅能以空間爭取時間,苦撐到國際局勢改變。若是立即抗日,癮是過了,鳥氣也出了,可是國只怕也亡了。可見太過理想主義,有時未必可取。&/p&&p&在社會上打過滾的人都知道,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凡事滿意,為了保住現有的一切,為了避免更大的不利,有時候要容忍,有時候要讓步;不管作生意也好,朋友之間也好,同事爭執也好,家庭糾紛也好,有時明明是我有理,為了大家的好,為了避免兩敗俱傷,乃至為了不吃眼前虧,往往最好仍是忍一口氣,退讓一步。這種所謂顧全大體,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體認,在年輕氣盛,沒有受過嚴酷生活磨練,沒有習慣於遭受挫折的大學生,恐怕是很欠缺的吧!&/p&&p&?(孤影先生:請示真實姓名及通訊處──編者) ( 六之四 )&/p&&p&某學者引述一位青年朋友的話說:「我們年輕人,是沒有顧忌的。」一點不錯,小老百姓最怕的就是這一點,風雨孤舟上,最怕有人沒有顧忌的跳來跳去。我們這條孤舟有兩個可能,一個是「見龍王」,一個是安全靠岸。見龍王就不必談了,如果有一天安全靠岸,驚濤駭浪均成過去,到那時你們儘管沒有顧忌大跳特跳,說不定小市民也來奉陪,如何?&/p&&p&第三、我們不要忘記,大學生只是十八九歲二十出頭的大孩子,他們生理上已經成熟,心理上還未臻完全,他們有時藉反抗權威或約束來表現其成熟和獨立。&/p&&p&這種傾向在中學時代就有了,不過在那一段階段,想反抗的「權威」還只限於父母老師,還沒擴而大之,包括上「禮教」、「財閥」、「特權份子」等等,還沒跟理想主義相結合,也沒找到「理論基礎」。相形之下,理髮小姐、小工人、小店員之類的年輕人,一則因為自慚卑微,二則飽受生活考驗,這種反抗的傾向,就不那麼強烈了。有人也許要說他們暮氣可哀,但小市民卻覺得他們心理比較成熟,算得上是大人。如果上述三點分析不太錯的話,則在此國難當頭,鼓吹學生運動之為禍為福,就不難知所選擇了。&/p&&p&某學者說:「學生運動是一種自覺運動,由本身的自覺,進而喚醒別人的自覺。」&/p&&p&小市民答曰:怎麼樣叫自覺,自覺了又是怎麼樣,這都不去說他,學者這話,好像是說社會一般老百姓沒有自覺,需要勞動別人來喚醒。小市民覺得,我們一 般小老百姓,各自站在自己的崗位努力工作,不違法,不作損人利己的事,就算盡到本份,不用勞動別人大駕來耳提面命一番。而且,我們知道,不論是希特勒式的法西斯主義,還是史達林毛澤東式的共產極權主義,都是建築在「我是先知先覺,你們都是傻瓜」這個假設基礎上的。站在小老百姓的立場,最怕這種思想,因為它一旦得勢,小老百姓便沒有好日子過了。據小市民自己過去的經驗,大學在人們一生中是充實自己的黃金時代,四年時間,非常寶貴,稍縱即逝,常見美國法國的所謂學生領袖,今天遊行明天示威,接受記者訪問,真是出足風頭。相形之下,冷落在實驗室裡作有機分析抄寫數據,在圖書管理苦讀成本會計的人,真是讀死書沒出息。可是十年二十年一過,學生領袖的新聞價值消失,早被新的英雄取代。坐有機分析的朋友,也許發明了征服癌症的妙方,苦研成本會計的朋友,也許發了財,創造了千百個就業機會。到底誰對社會有貢獻呢?美國有一位轉變了的自由主義者,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一個『覺醒』的學生,把學校的計算機砸壞,一個讀死書的學生,則花四年時間學習修理這部計算機。」真正有意義的事,需要真實的學問來完成,不是口號所能做到的。小市民當年讀大學的時候,貧病交迫,慘不忍睹,沒能紮好根基,到現在年華老大,只好在社會上向人討一碗飯吃,一切成就都無從談起了,有時後在街上看到容光煥發,無憂無慮的男女大學生,心裏真有說不出的羨慕。朋友們,您沒有像小市民當年那樣受到病魔摧殘,家庭沒受到高利貸的壓迫,您能安下心來攻讀微積分、經濟學、西洋通史,又不像根本不能進入大學的小工人、理髮小姐、車掌小姐,十幾歲就要接受嚴格的生活考驗,這是多少人夢想不到的機會。遠大的事業,美滿的家庭,為國家社會出力貢獻的機會,都在等待著您。邱吉爾六十五歲才擔負起救亡圖存的使命,艾德諾七十歲才擔當起重建德國的重任,人只要活著,「參與」的機會是無窮的,然而黃金時代則只有那四年。&/p&&p&如果各位一定要積極「參與」,那我倒建議您採取有意義的實踐行動,即投身到一個你所要改造的環境,發揮你積極的建設性作用,而不是演說或喊口號。&/p&&p&現在社會上不少人對警察、稅務人員頗有煩言,對一般公務人員的素質效率,也不很滿意,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小市民認為這跟我們中華民國品學兼優的青年喜歡「獨善其身」很有關係。我們社會上最優秀青年,通常都是中學、大學、而留學出國,大不願意去投考警官學校、軍事學校。一旦出了國,有的不再回來,即或回來也變成清高的學人,更不會去幹基層稅務員、基層黨工、或其他公務人員。在大學讀書而高談「利他」、「參與」的朋友,大概也很少立志幹稅務員、警察吧,這又怎怪上述公職人員一般素質不如理想呢?一個真正「利他」、真正有奉獻決心的人,應有不顧自身好惡,不計成敗利鈍,毅然投身於最需要改善的環境,以行動去實踐改善。天主教的神父修女,很多人到貧民窟、蠻荒去服務,佛教也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說法。如果有人要參與,這樣才是積極的、有建設性的、利他的參與,不然,不管怎樣聲嘶力竭的呼口號,最需要人才的地方,依然沒有人才,於實際何所補益?&/p&&p&最後,小市民對那些鼓吹學生運動的學者,也有幾句芻蕘之見奉贈。&/p&&p&這些年來,小市民總覺得自由世界有許多高級知識份子,似乎跟大多數小老百姓發生嚴重脫節。舉例言之:照一般老百姓看來,犯法的人抓到,就要審問判刑,惡性重大的,就該處以死刑。可是美國就有很多學者,反對用竊聽電話取得的證據判罪,寧可讓職業犯罪逍遙法外;就有人根本反對死刑,認為死刑不人道,乃至侵犯了憲法規定的生存權。這樣的「維護憲法」,這樣的「保障民權」,在學理上也許有一大堆堂而皇之的大道理,可是實際上保障的是什麼人呢?善良守法的小老百姓能不困惑嗎?憲法和學理,是為了保障善良國民的安全幸福而存在呢,還是為了自身的存在而存在?談學問講觀念而完全關起門來,完全在純理論裡兜圈子,會不會愈讀書愈不可理喻呢?研究學問而研究到認為美國新聞自由反不及中國大陸,算不算有「學問」而沒常識,反為小民所笑呢? &/p&&p&今天台灣也有極少學者,與普通老百姓間有脫節的現象,比如說:有一位學者大聲疾呼打破定於一尊的思想,開放學術自由,小市民看來,台灣思想並未定於一尊,即或已經定於一尊吧,這對絕大多數老百姓的生活幸福並不構成威脅,我們照樣可以工作娛樂,養家活口,說不定耳根還可以清境一些。反之,小市民倒認為今天台灣竊盜太猖獗,帶武士刀隨便殺人的風氣太可怕,才是對我們小老百姓最嚴重的威脅。有學問有地位的人,如果能在這些小老百姓感受到切膚之痛的問題上,多花些精神,多賣些力氣,一定比跟政府爭原則、講學理、更讓我們小老百姓感激不盡。&/p&&p&理論上完全正確的主張,不一定切合事實的需要,搬到現實環境,也未必行的通,未必有利無害,因為純理的東西,往往忽略人的因素,忽略了人性的需要,人性的軟弱。&/p&&p&小市民最近在雜誌上讀到一篇頌揚尼采,抨擊基督教的大作,文中批評基督教的論據,也許很中肯,可是基督教乃至於一切的宗教,對許多老百姓來說,可能和穿衣吃飯一樣重要,一般老百姓活在這痛苦的無常的塵世上,遭是著生老病死的折磨,往往需要一種特別的精神力量來支持。君不見臺北的恩主宮、行天宮,終日門庭若市,那些熙熙攘攘、焚香祈禱、虔誠禱告的小老百姓,宗教信仰對他們來說是如何的重要?能達到蘇格拉底的境界嗎?就以小市民本身來說,我也算半個知識份子,可是我敢很坦白的說,沒有宗教信仰,我就會發瘋。這種信念也許完全經不起學理的考驗,也許迷信可笑,可是它卻有著事實上的需要。所以,學理並非萬能,原因或即在此。&/p&&p&從哲學的觀點來看,「主義」、「領袖」這些信念,也許很值得研究,可是現實的生活裏,「立國精神」也許正是一種安定社會的力量,敬愛領袖也許正是人類感情生活的一部分,和友誼愛情一樣同為人性之所需!很多英國人,工人也好,店員也好,軍人也好,他們在高唱「天佑吾王」的時候,都會熱淚盈框,精神上得到無比的滿足鼓舞;東京有很多女孩子,下了班。下了工之後,到皇宮外面去自動義務除草,為天皇服務,服務完畢歡歡喜喜而去。我們可以譏笑這種信仰完全胡鬧,但他們並不妨害別人,我看至少比東京街頭那「造反」破壞的左派份子,要有益百倍呢。 ( 六之五 )&/p&&p&再進一步說,凡事誠則靈,信心能產生勇氣和力量,在國家處境困難面臨考驗的時候,適度的培養信仰領袖觀念,似乎大有助於全民一致共度難關。二次大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國土被佔領,全國一片貧窮混亂,可是就由於信仰天皇的意念,使千千萬萬的日本老百姓在絕望屈辱中,維持了希望和信心,從廢墟中重建家園,卒使被佔領的日本,變成今天的世界經濟大國。若非「前進」分子經常搗亂,成就尚不止此。如果所有的國民所有的小老百姓,都是哲學家,都是蘇格拉底、柏拉圖,則一切的宗教,一切的主義領袖,甚至政治、法律,都不必要了,又其奈千千萬萬的小老百姓,都不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何?&/p&&p&小市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堅決相信教師應該施行愛的教育,誘導啟發,絕不能以打罵對付學生。後來我自己教了一年書,就發覺此路不通,當初想的全錯了,壞學生調皮得很,不讓他先怕你,就連起碼的課堂秩序都不能維持。理論是理論,事實是事實,事實的發展不能遵循完美的理論,世事往往如此。&/p&&p&美國的學術界是很自由的了,沒有政黨的力量、政府的力量控制,也沒有「定於一尊」的思想,可是世界上有一種魔鬼,專向自由的園地滲透,它們每年不惜花費以億計的美元,供應世界各地以精心設計的騙人資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資料從四面八方,排山倒海而來,不容你不相信,最後,魔鬼的騙術終於成功了。是非黑白顛倒了,價值標準模糊了,請看美國所謂自由主義者的態度吧!希臘、西班牙的政府,誠然不能算很民主,可是它們比起完全扼殺一切自由,完全控制人民精神物質生活,集反動野蠻之大成的毛偽政權,應該算是很人道很民主了。而美國的一些自由主義者,整天譴責聲討希臘和西班牙政府,聲援兩國的反政府分子不遺餘力,面對着毛偽政權,反而視若無睹,不但未予以道德上的譴責,還要向它搖尾乞憐,肉麻捧場,顯然政府退出了學校,無政府主義、恐怖主義已昂然進來接管,「傳統思想」退出了學校,毛澤東思想、蓋瓦拉思想已長驅直入。幸好美國國強民富,而且遠隔重洋,暫時吃得消這種思想腐蝕,臺灣吃得消同樣的腐蝕嗎? &/p&&p&人性即使不是邪惡的,至少也是有缺陷的,容易被邪惡所引誘、欺騙、和迷惑。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智者,都是哲人,都具有不惑、不懼的修養。許多限制約束,雖然令人不愉快,也許是必要的、無可避免的,一般社會如此,學術界知識界也不見得就例外。假定說,當初美國的學術界、知識界,如果能夠容忍當政府對大學生作適度的「精神武裝」,建立適度的心防,做適度的約束;如果能容忍治安機關對假借學術自由,從而鼓吹暴力的左派分子,加以取締制裁,對整個國家社會和學術界自身,是不是要好得多?學術自由誠然可貴,自由社會是不是更可貴? &/p&&p&古語說「國步維艱,政宜含垢」意思是國家處境困難,政治上有些事情,變投鼠忌器,不宜大力闊斧去改革,以免動搖國本。臺灣多少不合理的現象之難以改正,頗有這種情形,國民只有把眼光放遠,顧全大局,才是道理。英國在二次大戰期間,敦克爾撤退,遠征軍丟盡重裝備逃回三島,其後又有號稱不破的新加坡要塞,糊裡糊塗就向日軍頭了降,加以北非戰場的連戰連敗,威爾斯親王號的喪失,不但洩氣,而且丟人。但是英國的議會和反對黨,乃至一般人民,都沒有把他們的不滿發洩出來,增加政府的困難。面對兇臉的環境,強大的敵人,最要緊的是要社會各階層的人團結一致,都以大局為重,先求生存,再談其他。學過軍事學的都知道,在和敵人近距離相持的時候,大規模調動部隊,調整陣型,是很危險的.在政治上也是一樣,外有強敵而從事大規模改革,很容易行程社會失去平衡,而給敵人以可乘之機。&/p&&p&當然,今天的台灣,如果人民都是貧困悲慘,生活在恐怖壓迫之下,那不要說學生運動,比學生運動更進一步也是應該的。可是憑良心說,我們的社會 ,實在絕不是那種情形。而且只有愈來愈改善的可能,並沒有愈變愈可怕的危險。請永遠牢記我們在怒海孤舟之中,只有同舟共濟,才能度過危難,別無選擇。切不可稍不如意,便與水手為難,要知我們把政府的根基削弱一分,國家社會的危機變增加一分,我們把他削弱十分,那只有到「偉大的社會主意祖國」裏去做藍螞蟻了。&/p&&p&如果大家的確有寶貴意見,不訪採取美國人所謂的Pragmatic Approach的方法,一定比「對抗」的方法,來得既無危險,而又切和實際。例如現在有很多人談到廠礦安全設備不够,則對此有研究的人,不訪實際去勘察一番,了解實情以後,做成報告,提出改進意見,,要求有關單位督導實施.除非所提意見,窒礙難行,有關單位大概不會悍然不納,這不就對曠工安全有極大的貢獻嗎?礦場如此,其他如娼妓問題、稅務人員問題、地方惡勢力問題,又何嘗不然?社會政治的進步,貴在逐步改善,英國政制由君主專制變為民主政治,經濟由極端的資本主義,變為福利國家,未經過大的流血革命,這是盎格魯薩克遜民族的高度智慧與高度成熟。反之,常常鬧革命、殺人盈野的國家,都表示其名民族智慧不成熟。到頭來,不僅進步有限,而且得不償失。弄得不好,可能開倒車哩。中國大陸不就是這樣的嗎?中國人經此教訓,應永遠牢記,將逐步改善,作為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信條,而不要相信那些全盤推翻的狂熱主張。&/p&&p&依小市民看來,鼓吹理想主義,站起來跟權勢對抗,固然有勇氣;然而默默的工作,不求人知,一點一滴做出實際的貢獻,終於積少成多,使社會改觀,豈不具有更大的道德勇氣跟熱血青年站在一條線上,慷慨陳辭,鼓吹立即抗日,固然亦有勇氣;而洞察國家處境艱危,蒙羞含垢,不計個人一時毀譽,忍辱負重,堅持先作充分準備,然後作戰,豈不具有更大的道德勇氣?美國反對越戰譴責詹森政府的自由主義者,固然需要勇氣,可是他至少可以得到同儕朋友的支持鼓舞,青年學生的頂禮膜拜,作為他的安慰鼓勵;若是他站在沉默的大眾立場,堅決反對暴亂、反對罷課和佔領校園、反對黑豹黨、反對似是而非的時髦清議,這時他要忍受朋友同僚的笑罵,忍受被指為落伍反動,豈不需要更大的道德勇氣?一個青年留起長髮、長鬚,去向國防部進軍當英雄,並不太難;要是不受流行的狂熱暴亂感染,毅然站起來說「我愛我的國旗,我愛我的政府,我愛我的社會,我愛我的父母」,豈不是困艱得多,勇敢得多,也有意義得多?&/p&&p&最後,對於那位鼓吹學生運動的教授,小市民不揣淺陋,想說幾句春秋責備賢者的話;您不去正確的指導青年度過一生中最容易苦悶迷惘的時期;不勸勉青年擅自把握一生中永不再來,在亂世中更極難享有的四年黃金時代,而去鼓吹他們從事學生運動,至少據小市民所知,這是每一個家長所不願意的。學生運動如果真發動起來,最後難免像暴亂發展,而使參加的青年學生受到法律的制裁,甚至在混亂中受到身體的傷害,您又於心何安?很多老農夫、老士官、小公務員、小商人,他們一家克勤克儉,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讀大學的子女身上,萬一他們的子女因為捲入暴亂而受到法律制裁,或身體傷害,您又何以對得起這些心痛欲碎的家長父母?就是您本身萬一因為和政府發生僵持,而令您不成充分使用您的學問地位,為我們小老百姓真正謀福利解除困難,豈不也是我們整個社會的重大損失?我們小老百姓由衷的希望您能充分發揮您的學問能力,使我們的國家社會得到更大的改善和進步,您忍心讓我們失望嗎?&/p&&p&小市民拉拉雜雜說了一大堆,現在也該收場了。小市民再重複說一句,我對文中一再提到的那位學者,並沒有任何敵意,小市民並不是在鼓吹反知識分子思想,雖然我承認對中外少數高級知識份子的言行思想,感到非常困惑。他們對小老百姓的希望和恐懼,沒有真正的認識和關懷;對沉默的大多數採取一種不屑一顧的態度,使小市民感到痛忿(Bitter);他們缺乏處在現代世界總體戰陰影下,對言論思想方面的警戒,使小市民擔憂;知識青年從嬉痞髮型衣飾到存在主義,一切以跟著外國走為榮,更令小市民心酸。本文中如果有過火失態的地方,那也是小市民控制不住心頭的激動,而非有何惡意或存心不敬。我只是以一個沉默的大多數中的一份子,吐露一些真實的心聲,如此而已。 (六之六 全文完)&/p&
一個小市民的心聲日-9日,《中央日報》副刊楔子:一九六八年法國巴黎發生大暴動,左派學生們所謂「覺醒的青年」到處放火,砸商店、挖人行道,跟警察打游擊戰,全市陷入恐怖混亂。一些號稱「前進」的教授學者,竟為之眉飛色舞,撫掌稱快,但萬千良…
&b&下意识的语言模式影响着我们的聊天&/b&&br&&br&先看两组追女孩时的常见对话 &br&&br&对话1 &br&男:周末打算怎么过? &br&女:在家休息。 &br&男:这么好的天气应该出门呀,我和朋友们正商量去郊游,听说xxx挺不错。 &br&女:那祝你们周末愉快了。 &br&&br&对话2 &br&男:终于下班了,你在做什么? &br&女:感冒了,刚从医院回家。 &br&男:最近是流感高发期,要多加小心,我们办公室不少同事也中招了,今天公司还给我们发口罩呢。 &br&女:没事的,谢谢关心。 &br&…… &br&&br&以上对话的结尾,“周末愉快”和“谢谢关心”是追女孩不顺时经常会遇到的回答,稍微有点儿情商的人都能体会到,一旦女孩说出这样的话,就好像主人要“端茶送客”一样,今天的会客就到此为止了。 &br&&br&当我意识到这类口号式的语言有结束谈话的效果时,我曾经打算尽量不用在自己的朋友那里。可是有一次我正准备出门赴约,一个很久没有联系过的朋友突然在QQ上跟我打招呼,他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自己的创业计划,我刚开始还挺有兴趣地听,并且问了些简单的问题,但他越讲越详细,话题越来越收不住,眼看时间来不及了,我打算结束谈话,可直觉告诉我如果此刻对他说我要迟到,恐怕会显得突兀,于是我试着不再说话,只用表情符号回复,但这样并没有抑制住他的表达欲,突然间我发现口号式的语言才是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于是我在他讲完又一段宏伟蓝图时及时插入一句“那就祝你成功了”,朋友的情商倒也不低,他立马回答:“嗯,但愿如此,有空再详聊吧。”于是我这才终于下线。 &br&&br&这次经历让我有一个发现,那就是在交谈的时候,愿意聊天的人总喜欢把话题说得更具体,而不想聊天的人则会顺着话题的方向直接概括出结论,言下之意是“我已经都知道,你不用再多说。” &br&&br&在魔鬼约会学里,我们把概括化的语言模式称之为上堆,把具体化的语言模式称之为下切。上堆就像在对话中升起一个防护罩,拉开了你和对方之间的距离,而下切则能传达出更友好更信任的态度。 &br&&br&需要强调的是,上堆并不一定是因为不愿交流,比如宅男面对自己的女神,内心虽然很想多聊,但由于过分紧张,说出来的话经常却是上堆的,结果导致交流冰冷生硬。所以更准确些说,&b&上堆的原因应该是内心的不安全感。 &/b&&br&&br&例子 &br&&br&男:你下班后喜欢做什么? &br&女:最近在学瑜伽。 &br&男:哦,瑜伽很好。(评价总结式的上堆) &br&&br&男:今天一起吃饭吗? &br&女:要加班。 &br&男:哦,那改天再约。(解决问题式的上堆) &br&&br&反之,人在安全感高的时候表达往往都是下切的。比如有些阅历丰富的女孩,即使面对自己不喜欢的男人,她们也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应付,如果仔细分析她们的语言模式,就会发现关键时刻她们说话都会带有下切。 &br&&br&例子 &br&&br&男:周末打算怎么过? &br&女:在家休息。 &br&男:这么好的天气应该出门呀,我和朋友们正商量去郊游,听说xxx挺不错。 &br&女:太羡慕了(下切感受),可惜我还要收拾屋子(下切原因),祝你们周末愉快了。 &br&&br&那么为什么人在安全感低的时候语言模式会上堆,而在安全感高的时候语言模式就会下切呢? &br&&br&因为上堆属于男性思维的一种,下切属于女性思维的一种,&b&男性思维是人在低安全感(应激状态)时下意识会采用的思维方式,女性思维是人在高安全感(自然状态)时下意识会采用的思维方式。 &/b&&br&&br&之所以把应激状态时的思维方式叫男性思维,是因为男人的生活多处于这种状态;之所以把自然状态的思维方式叫女性思维,是因为女人的生活多处于这种状态。但是,当女人处于应激状态的时候她也会使用男性思维(职场上咄咄逼人的女人);当男人处于自然状态的时候他也会使用女性思维。(酒桌上喋喋不休的男人) &br&&br&所谓应激状态通常都有一个明确目标,或是进攻或是防御,或是获取或是逃避。为了有效地完成任务,我们只关心跟目标相关的事物,并且尽量找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需要经常预测未来的走向,即使关注过去也是为了探寻动机以便进行推理。面对一个现象,我们会马上抽象出它与目标相关的特质,设想它的各种可能性,并且让自己做出相应选择。 &br&&br&作为适合应激状态的男性思维,其语言模式具有如下特征:上堆、抽象概括、做出评价、解决问题、探求动机、预测未来、建立因果、推理总结、防御否定、目的优先、结果导向,以客观为标准。 &br&&br&所谓自然状态则是一段与目的无关的过程,我们会关注情境中的每一件事物,收集它们的信息,但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下一步,而是为了保持眼前的和谐。面对一个现象,我们会了解它的细节,以便把握它与整体环境的关系。我们也会关注过去,但那只是为了从以往的经验中获得参照来确认当下的状态。自然状态并非拒绝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只不过不去人为干涉而已。 &br&&br&作为适合自然状态的女性思维,其语言模式具有如下特征:下切、具体细节、表达感受、描述问题、关注过去、对照眼前、罗列现象、就事论事、开放肯定、忘却目的、活在当下、以自我为标准。 &br&&br&同样一个情境,对于有些人可能属于应激状态,对于另一些人却可能属于自然状态,这取决于当事者的生活经验与性格个性。我们既可以通过别人采用的语言模式来判断他们属于哪种状态,也可以通过主动选择语言模式向别人传递出我们处于哪种状态。 &br&&br&以搭讪为例,&b&搭讪对很多人都属于应激状态,所以那些缺乏经验的人往往会表现出典型的男性思维。 &/b&&br&&br&例子1 &br&男:认识一下可以吗…… &br&女:为什么呀? &br&男:因为我们很有缘(抽象概括的男性思维)【或者,因为你很特别(做出评价的男性思维)】 &br&&br&例子2 &br&男:留个电话可以吗? &br&女:这样感觉好唐突…… &br&男:人不都是从不认识到认识的吗?(防御否定的男性思维) &br&&br&例子3 &br&男:你在等人吗? &br&女:在等我男朋友。 &br&男:那咱们可以做个普通朋友吗(解决问题的男性思维) &br&&br&例子4 &br&男:我想认识你 &br&女:可以呀 &br&男:那留个电话吧(目的优先的男性思维) &br&&br&接下来再看看有经验的人在搭讪时是如何使用女性思维来传递安全感的。 &br&&br&例子1 &br&男:认识一下可以吗…… &br&女:为什么呀? &br&男:刚才在电梯旁看见你,突然觉得如果不过来跟你说句话的话我今天一定会后悔的。(具体细节的女性思维) &br&&br&例子2 &br&男:留个电话可以吗? &br&女:这样感觉好唐突…… &br&男:我也觉得有点儿唐突,但实在很想认识你,找不到其他办法了(表达感受的女性思维)&br&&br&例子3 &br&男:你在等人吗? &br&女:在等我男朋友。 &br&男:你男朋友真有福气,能让女朋友等着(就事论事的女性思维) &br&&br&例子4 &br&男:我想认识你 &br&女:可以呀 &br&男:我今天恰好路过这里买些东西,你也是专门来逛街的吗?(活在当下的女性思维) &br&………… &br&&br&多数人在交谈时都是通过下意识选择语言模式,并且还很容易受到自己情绪的左右。比如一个单相思男士讲述他的失败邀约,如果只是陈述事实(事实就是:他发出邀请后女孩拒绝了),那么会很容易得出人家不喜欢他的结论,因此为了回避这个倒霉的认知、逃避负面的情绪,他会使用因果关系的男性思维语言模式(他会这样说:“因为上周我约她的时候,她说看看这周有没有时间,所以我昨天约她下班后一起吃饭,但她好像心情不太好,所以最后我只好放弃了。”)——&b&因果关系的语句看似增加了行为的合理性,但可惜当事者只在那些符合自己愿望的事实之间去建立联系,人经常就是这样自己骗自己的&/b&。 &br&&br&应激状态与自然状态既是我们应对外界的姿态,同时也决定着我们的心理状态,所以语言模式与心理状态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br&&br&拿缺乏经验的说谎者来说,比如被妻子盘问的出轨丈夫,掩盖真相的目的再加上紧张的心态,会让他们的语言模式呈现出明显的男性思维。 &br&&br&妻子:昨晚干什么去了? &br&丈夫:跟个朋友吃饭。(抽象概括的男性思维,如果是女性思维表达,会把那个朋友的信息讲得具体一些——“我跟我们部门的xxx一起去吃饭了”) &br&&br&妻子:真的吗? &br&丈夫:骗你我天打雷轰。(转到未来的男性思维,如果是女性思维表达,会回到过去——“真的呀,我们昨晚在yyy吃的”) &br&&br&妻子:还敢撒谎,昨晚我就在yyy,根本没看到你! &br&丈夫:你竟然这么不信任我!(探求动机、否定防御的男性思维,如果是女性思维表达,会进一步针对客观事实进行解释——“亲爱的,yyy最近新开了分店,你去的是哪家呢?”) &br&&br&需要强调的是,一个被冤枉的好人由于极度紧张会也会导致男性思维,而一个有经验的说谎者因为训练有素却可能会使用女性思维,所以我们并不能单凭语言模式就去断定真伪,语言模式只是我们了解说话者心理状态的一个途径。 &br&&br&名人应对公关危机,同样可以看到语言模式跟心理状态的关系,比如当年韩寒被质疑代笔,在事件爆发的初期,赛车手是这样男性思维地—— &br&&br&寒:没有作家可以自证(上堆的男性思维) &br&寒:如果代笔,我看不到孩子长大(因果关系+未来时) &br&寒:他们就是想搞臭我(动机论) &br&&br&事后韩寒自己也承认当时的表现太冲动了,男性思维的应对方式给他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br&&br&不仅名人如此,网民骂架的语言模式经常也有同样套路: &br&&br&——这个傻x(做出评价的男性思维) &br&&br&——有本事你去如何如何(因果关系+未来时,完整句式——如果你对,那么你应该如何如何。姊妹句是——如果我错,那么我将会如何如何。但由于这里描述的未来一般是不会发生的,所以——我没错&你不对) &br&&br&——一看就是为了炒作(动机论) &br&&br&如果一个人在网上经常这样发言,那么同样会泄露他的生活可能比较缺乏安全感。 &br&&br&社会学有一派认为,群体心理也具有女性思维特征,应对公众就像应对女人。你看那些老练的政客个个都是下切高手,好莱坞电影经常让总统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条小狗。我一向觉得对泡妞最有启发的电影不是言情片而是政治片,外交辞令中经常会有极致的暧昧语言。 &br&&br&在对付女性思维的对象时(女人或群体),男性思维也并非毫无用处,不过既然是应激状态的工具,就应该用在刀刃上。我个人十分喜欢的一部电影《福斯特对话尼克松》里有这样一场戏,记者福斯特现场采访尼克松,福斯特先声夺人地质问道:“你承认把美国带入深渊吗?”紧跟着就播放大段灾民流离失所的战地录像,按说如此下切的内容已经把总统钉死在案板上了,但老奸巨猾的尼克松一个出乎意料的上堆——“全都是我们的对手干的,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他把对画面解读完全引向了相反的方向,接着总统又是一个漂亮的下切,他说出了一大堆缴获敌军枪支武器的具体数字,最后再充满深情地讲了一个故事:“我在匹兹堡遇到一个断臂的退伍军人,他用剩下的一条胳膊握着我的手说,如果你们再早一点出兵,我弟弟就不会被那帮暴徒杀死了。”——就这样,政客用上堆下切的组合拳把记者打得落花流水。 &br&&br&所以&b&如果是使用男性思维,那么最好要具备鲜明的观点或者独特的视角&/b&,而那些人云亦云的道理或者显而易见的结论其实不讲也罢,但宅男跟女孩子的乏味聊天却往往都是在重复这个毛病。 &br&&br&&p&例子&/p&&p&1,找女孩要电话的时候,女孩问:“为什么要给你电话呀?” 同样做上堆式男性思维的回答,“因为我不是坏人”就比较俗套,“因为你不是坏人”则比较有趣。&/p&&br&2,有一次参加聚会,我的一个哥们这样向他的女朋友介绍我:“这是阮老师,泡妞高手,他的女朋友是我的十倍!”按正常思维,可能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会回答:“别听他胡说,我的女朋友没这么多。”但是按照使用独特视角来处理冲突的男性思维方式,我当时是这样回应的:“别胡说,你的女朋友有这么多吗?”&br&&br&作为听话者,&b&语言模式的最大用处是帮我们判断说话者的心理状态,但前提是对方并不打算刻意欺骗,所以这个方法尤其适用于男女关系的初期阶段。&/b&因为在没有厉害关系的交往初期,女人没必要对追求者口是心非,尽管她们也经常有话不直说,但那是因为你对她而言还不具备个体意义,你只是她某一种社交关系的成员之一,她要用对那一类人说话的方式对你说话。可是缺乏经验的追求者却往往由于错误定位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位置,而曲解女孩所说的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语言模式是我们进行理智判断的好帮手。 &br&&br&例子 &br&女:不要再喜欢我了,喜欢我会让你受伤,我现在不想伤害任何人。 &br&&br&听到追求的女孩这样对自己说话,很多男人的第一反应是表忠心的时刻到了,于是各种赴汤蹈火的豪言壮语外加故作轻松的俏皮话就奔涌而来。但是,还是先冷静地分析一下女神的语言模式: &br&1,不要再喜欢我了(明确的指令) &br&2,喜欢我会让你受伤(未来时+警告) &br&3,我不想伤害任何人(上堆) &br&&br&显而易见全是男性思维,人家充其量是在跟你坦诚相待有话直说,千万不要以为女神是有苦难言,在用反语暗示你来英雄救美。。。这时候最合适的回应可以是:“好吧,我都听你的,你好好保重,等想伤害人的时候从我开始。” &br&&br&而作为说话者,恰当选择语言模式可以让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发挥更好的效果。对此我的粗浅经验是:&b&在没有冲突(或者灵感)的时候,多使用女性思维,至少可以气氛友好;在有冲突(或者灵感)的时候,要使用男性思维,这样才能确保优势(或者有趣)。&/b&&br&&br&最后总结一下:&b&男性思维适合解决问题矛盾,女性思维适合处理人际关系&/b&。仔细观察生活,你会发现那些厉害的人物往往都能两种思维方式切换自如。西方有句谚语说: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的(西方的表述方式很男性思维)。而咱们古老的东方智慧则是这样形容:男人上年纪后长老太太模样是福相(东方的表述方式很女性思维吧)。……不理解老祖宗的话什么意思吗?去天安门城楼下面往上瞧。 &br&&br&========================================================== &br&&br&后记: &br&&br&曾经有人问我,热恋中的情侣常常会说“让我们永远在一起吧!”,不知这个表达属于男性思维还是女性思维?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我认为这依然属于男性思维,这句话同样暴露了害怕失去眼前美好的不安全感。因为曾经拥有,所以想要更多,这本质上也是一种贪婪,而贪婪正是男性思维的一种。 &br&&br&追求更多更大更好,这一直都是男性社会的价值观。只有在宗教世界,我们才会听到相反的声音,不管财富还是名利,不论亲情还是爱情,珍惜眼前享受当下,平和地看着它来,平和地看着它去……这些智者的箴言,不正是女性思维的体现吗?&br&&br&&b& ——本文摘自新书《魔鬼约会学》&/b&&br&&br&&br&&b&===========================================================&/b&&br&&br&&br&&b&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平台&/b&&br&&p&&a href=&///?target=http%3A///r/OnWGnq-E9vKJrev99yAo&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OnWGnq-&/span&&span class=&invisible&&E9vKJrev99yAo&/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b&交流更多沟通知识——阮琦,《魔鬼搭讪学》和《魔鬼约会学》的作者&/b&
下意识的语言模式影响着我们的聊天 先看两组追女孩时的常见对话 对话1 男:周末打算怎么过? 女:在家休息。 男:这么好的天气应该出门呀,我和朋友们正商量去郊游,听说xxx挺不错。 女:那祝你们周末愉快了。 对话2 男:终于下班了,你在做什么? 女:感冒…
&figure&&img src=&/v2-5e2bc79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5e2bc796_r.jpg&&&/figure&&p&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古书,其中就包括我们盛行四海的《道德经》。结果经过整理复原人们发现,该版本与我们现在流行的《道德经》版本,存在着一些差异。&/p&&p&这些差异大多只是只字片句之间,但意义却有千差万别之远,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这些差别,或许是传抄失误,或许是有心人的篡改所致。现在我们就摘录出四处来辨别一下,一起探讨探讨这桩千年公案。&/p&&p&&br&&/p&&p&&br&&/p&&h2&第一处:《道德经》第二章&/h2&&p&传世本:“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p&&p&帛书本:“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p&&p&二者差别不大,就是一个“之”字,但意义却完全变了。“有无相生”,与“有,无之相生”,第一个理解就像现在流行的阴阳相生一样,你生我,我生你,互为其根,自循环而无始终。但第二个理解却是“有,是由无而生的,无是有的根本”。&/p&&p&而这个理解,才是与《道德经》第三十九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六十三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相互应和的。&/p&&p&而照第一个理解,则完全与儒家解说易经的《十翼》、解说太极图的《太极图说》搅和在一起,混成了稀泥。也难怪有人说《道德经》是出自于《易经》的了。&/p&&p&&br&&/p&&p&&br&&/p&&h2&第二处:《道德经》第十四章&/h2&&p&传世本:“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p&&p&帛书本:“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p&&p&二者只差了一个字,把“今”换成了“古”。按照传世本的理解,是要遵循古法来治理现代。所谓“祖宗之法不可易”,推崇周代之礼治天下。&/p&&p&但是孔子向老子问礼时,老子却告诉他“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你所学习的那一套,都是已经去世了很久的人所言。对这些很久以前的人说的话,要活学活用,不可拘泥执着。&/p&&p&《庄子》还直接讲解了原因:“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你学习的这些东西,都是先王留下来的遗迹,又哪里是他们的真实内涵呢?脚印是脚踩出来的,但脚印又哪里是脚呢!”&/p&&p&所以按照帛书本的理解,则是要法随时变,以适应当下之法来治理当下。种植种子的方法,和培育幼苗、照顾成树的方法完全不同,因为时势和对象发生了变化,所以才要以“今之道”来“御今之有”。&/p&&p&&br&&/p&&p&&br&&/p&&h2&第三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h2&&p&传世本:“大器晚成”&/p&&p&帛书本:“大器免成”&/p&&p&同样是一字之差。一个是持之以桓之意,表示大才都是很晚才成就出来的;一个却是顺其自然之意,表示大才都不是刻意成就、人为造就而来的。&/p&&p&可以看出,“大器晚成”在《道德经》体系中完全就是个外来户,上无依下无靠,突兀而孤零零的,如同飞来之石一般。但“大器免成”,却是与整本文意相通的。&/p&&p&《道德经》说“大巧若拙”,我们总觉得自然界的素材不够完美,想要人为去改造它,制作成器。但我们制作出来的任何器物,都远远比不上自然界一片树叶,一只小鸟那么精巧。&/p&&p&所以,自然成就之才,才是大才;人为造就之才,反而是拙才。试图把人塑造成“器”,才真正是“夺天之造化”,不过是变巧为拙,变美为丑而已。&/p&&p&&br&&/p&&p&&br&&/p&&h2&第四处:《道德经》第七十一章&/h2&&p&传世本:“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br&&/p&&p&帛书本:“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p&&p&说实话,“不知知”这句话,我一直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感觉莫名其妙,怎么也解释不通。我在网上翻来复去才找到一个勉强看得过去的解释——“:知道表现为不知道,这才是高明;不知道表现为知道,这就不够理智。”&/p&&p&这个解释一下就把老子的形象拉低了无数个档次好吗?整个一装模作样、世故狡诈的老头嘛!说好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呢?怎么能明明知道却装不知道这么腹黑呢!难怪有学者把《道德经》读成阴谋论了。看来根本就不是老子腹黑,而是读老子的人内心太奸诈。&/p&&p&后来我读了一遍《庄子》,这才恍然大悟。《庄子》里有个叫南荣趎的,他说:“邻里的人生了病,周围的乡邻询问他,生病的人能够说明自己的病情,而能够把自己的病情说个清楚的人,那就算不上是生了重病。&/p&&p&这就是“知不知”和“不知不知”的差别了:能够把自己的病情说清楚的人,就算不上是生了重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生了什么病,那才是真正的重病。”&/p&&p&庄子由此大发感慨:我们都知道,对父母说的话一味称赞,对领导说的话一味奉承,这是“谄媚”的行为。但如今社会潮流认为是对的,我们往往也会赞成;社会潮流认为是错的,我们往往也会反对,我们这样生活着,岂不正是一直在“谄媚”然而自己还不知道吗?&/p&&p&我们穿着华美的衣裳,打扮艳丽的容貌,修饰自己的言行,讨好献媚于举世之人,却并不认为这是谄媚与阿谀,这不正是最大的迷惑吗!&/p&&p&&br&&/p&&h2&第五处:《道德经》第五章&/h2&&p&传世本:“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p&&p&帛书本:“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p&&p&仍然是一字之差,一个是“多言数穷”,一个是“多闻数穷”。多言数穷再怎么传抄,也不太可能变成多闻数穷。因为二者无论字形和意义都相差甚远,所以很有可能是后人改的。&/p&&p&那为什么改呢?因为很难去弄明白:“多闻”,怎么会“数穷”?我们一直推崇的,不就是见多识广,博学多闻吗?&/p&&p&“少言”就不用多说,儒道二家都提倡的。比如“少说多听”,“言多必失”,“希言自然”,“知者不言”等等。但是对于增长“见闻”方面,儒道二家就有差别了。&/p&&p&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道家却提倡“不出户,知天下”,“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博者不知,知者不博”,“塞其兑,闭其门”,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p&&p&其实这里老子主要讲了一个道理:不要被外物复杂的声色变化迷惑而去追逐表象。为什么?因为它们是无穷无尽的。&/p&&p&一颗石头,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能得到无数不同的形象。知识取用于万物,随着认知角度的不同,推陈出新无穷无尽。所以不要向外去追求表象,而是要“守中”,把握它们的根本。&/p&&p&如此再结合前文,“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天地之间,不就好像一个大风箱一样吗?中间空虚而不闭塞,四周绷开而不塌缩。只要一拉动,就有无穷的风产生出来。就好像天地只要一运行,就有无数的万物衍生出来。与“多闻数穷”有明显的前后文对应的关系,所以此处当取“多闻数穷”。&/p&&p&&br&&/p&&p&&br&&/p&&h2&第六处:《道德经》第八章&/h2&&p&传世本:“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p&&p&帛书本:“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p&&p&这个地方也很容易让人迷惑。《道德经》对仁是持批判态度的,《庄子》对这一点也确凿无疑,怎么在这里又出现一个“与善仁”呢?那诸如“大道废,有仁义”,“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怎解?&/p&&p&后来帛书本出世才知道,根本就没有什么“与善仁,言善信”,而只是一个“予善信”。&/p&&p&“仁义”这个东西,《庄子》说“仁义惨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形容它是在人世间播糠迷眼,让人颠倒是非。&/p&&p&因为天下有道,就不会体现出什么“仁义”,所以如果奔着追求仁义的目的去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天下无道。如此一来,提倡仁义和提倡天下无道何异?&/p&&p&《庄子》还说:素材没有被分割,谁还能用它雕刻为酒器;白玉没有被破裂,谁还能用它雕刻出玉器;人的自然本性不被废弃,哪里用得着仁义;人固有的天性和真情不被背离,哪里用得着礼乐;五色不被错乱,谁能够调出文彩;五声不被搭配,谁能够应和出六律。&/p&&p&分解原木做成各种器皿,这是木工的罪过;毁弃人的自然本性以推行所谓仁义,这就是圣人的罪过。&/p&&p&所以最好的品质,是天真淳朴的自然天性;最好的生活,是自然而然、不知不觉的生活。天真淳朴不能人为培养,而只能保护不丢失;自然而然不能人为创造,而只能保证不破坏;不丢失不破坏,这就是无为。&/p&&p&&br&&/p&&p&&br&&/p&&h2&第七处:《道德经》第三十九章&/h2&&p&传世本:“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p&&p&帛书本:“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也。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p&&p&这里更妙,只是改了一个语气词,就把否定变成了肯定。“侯王自谓孤、寡、不穀”是指什么呢?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王用来自称的用语。“寡人”如何如何,“不穀”如何如何。&/p&&p&在《道德经》的第四十二章,老子指出了这个自称的来历: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也就是诸侯王表示自己愿意“受国之垢”,处众人之所恶,以下为根基,以贱为根本的意思。&/p&&p&所以侯王这个自称,表示不忘本,向来是广受赞赏的。但这里问题就来了,你一个自称,就得到了这么多的赞赏,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你只是在说说而已,根本就没有做到。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真的做到了,别人也就不会去赞扬你这个自称了。&/p&&p&一个自称,相对于真正做出的行为,算得了什么呢?人们去赞扬它,只是因为没有其他可以赞扬的了。所以后文紧跟“致数舆无舆”:招来了太多的赞赏,就等于不是赞赏。&/p&&p&玉和石的差别在哪里?玉很美,但只能让极少部分人得到,所以人人都去赞赏它;石头很糙,但却能让人人都受益,大家造屋盖房随便取用。人人都能受其惠,人人都能得到的东西,大家反而不去赞赏它了。&/p&&p&就像水,赞赏水的人虽然很少,但大家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它。你说是玉贵重,还是水贵重?所以被太多人赞赏的东西,必定不能普及大众、惠及天下,又有什么好赞赏的呢?这就是“至誉不誉”的道理。&/p&&p&&br&&/p&&p&&br&&/p&&h2&第八处:《道德经》第五十一章&/h2&&p&传世本:“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p&&p&帛书本:“道生之,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p&&p&古代“形”和“刑”是通用的,这里没毛病,有毛病的是把“器成之”改成了“势成之”。“物形之,势成之”,这里是很难沟通上下文的。道、德、物后面跟着动词,它们本身是作为主语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那“势”,成之是个什么鬼?&/p&&p&这里的刑,其实是刑伤的意思。“朴散则为器”,朴是怎么散掉的?被刑伤了。&/p&&p&所以“物刑之而器成之”,这里的“物”,指的就是刑伤外物、刑伤自身的人。他们对待外物的方式是:挑选自己觉得有用的,丢弃自己觉得没有用的;他们对待自己的方式是,留取天性中觉得好的部分,抛弃天性中觉得不好的部分。&/p&&p&“刑”是雕刻、砍削的意思。一块木头,把它雕出花来,做成好看的器物,那么被削下来丢弃的部分,不正是他们觉得没有用的部分吗?&/p&&p&他们因为拥有智慧,所以懂得去改造工具,制作器物,让事物按照他们的想法成形、成器,但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与道相悖逆的。&/p&&p&道有生养万物的特性,天生地长的自然之物,即为“朴”,它们完整地保留了道所赋予的天性。“朴散则为器”,是指背弃了道,成为被雕琢、被使用的“器”物。&/p&&p&“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因为任何“器”物都来源于朴,所以掌握了朴,就能成为天下器物之母,就能成为它们的官长。所以“朴虽小,而天下莫能臣”,所以要“抱朴”。&/p&&p&&b&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交流探讨请关注同名公众号(ID:daobrother),欢迎留言!&/b&&/p&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古书,其中就包括我们盛行四海的《道德经》。结果经过整理复原人们发现,该版本与我们现在流行的《道德经》版本,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大多只是只字片句之间,但意义却有千差万别之远,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这…
&figure&&img src=&/v2-1cead44958aa1abb193a_b.jpg& data-rawwidth=&681& data-rawheight=&4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1& data-original=&/v2-1cead44958aa1abb193a_r.jpg&&&/figure&&p&警告,本文篇幅较长且有一定刺激性成份(或者说全篇皆为刺激性较强之成份)&/p&&p&本文是被删的《中国男人都是东亚病夫》的综合版,也有一定可能被删掉,需要的赶紧保存。&/p&&p&名字太长难以在标题中写全,全标题是&/p&&p&《&b&从80年代经济转型来看中国男人与女人选择当前择偶方式的历史必然性,以及这种历史必然性导致的中国男人为何普遍会觉得40岁以后的生活空虚——中国人为何难以找到生活的意义,而这样的迷失为何又能带来巨大的繁荣和最终的进步》&/b&&/p&&p&内容极易引发不适,甚至触发革命思想或加入混乱邪恶阵营的动机,在此造成的一切人身和精神损失,本人概不负责。&/p&&p&全文不包含任何专业性内容,毕竟我是文盲,智商也只有150多一点。&/p&&p&首先,先和大家阐述本文(甚至可以说本书)的大略讲述内容。&/p&&p&1:为什么现在男人追女人是这样的状态,这是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原因吗?&/p&&p&额外:未来5年中国男女择偶中意识形态的变化趋势和投资机会,未来10年的中国择偶市场的市场情况和投机机会。&/p&&p&2:中国人的中年危机,尤其是男人的中年危机有什么特殊性,如何导致的,其历史背景是哪些?&/p&&p&额外:现阶段20~30岁左右的青年人在未来的中年危机时,可能会和今日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未来的父子母子关系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p&&p&&br&&/p&&p&3:上述两者情况为什么会有利于中国整体的发展,为什么反而会产生整体优势。&/p&&p&&br&&/p&&p&好,有些看似好像是很小的事儿,简直就是感情类内容。&/p&&p&但是大家都清楚的,我这样的神经病即便谈论这样的话题说的也是历史的进程加跳大神,想看鸡汤或者纯情感内容的可以退散了,我可没兴趣长篇大论聊这种单一时间切片内毫无代表性的无关紧要的小事儿。&/p&&p&&br&&/p&&p&好,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p&&p&为什么中国男人现在追求女人是这么个大概状态。&/p&&p&追求的状态各人有各人的不同,所以我们这儿就谈谈几个大致人群的共性,共有的特征。&/p&&p&目前来看,世界择偶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力,最主要竞争力依然是金钱推动,所以说我们分人群还是用钱来分比较好。&/p&&p&我们先说说我们最熟悉的城市人口,农村我也不太熟悉,可能曹丰泽很熟,你们可以和他打听(说完以后我会简要阐述有产阶级的不同,大家可以看一下简略的区别和共同点)。&/p&&p&&br&&/p&&p&如果说一般城市的工薪阶级——这里不区分小资和工薪,因为实际上中国意义上的小资只是工资略多的工薪阶级而已。&/p&&p&也就是说,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资本收入,主要依靠的还是工资。&/p&&p&其择偶和其余生活方面,除了在商品社会中的消费额度较高以外,他们面对同等阶级人的基本手段与工薪阶级没有太大区别——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说同等阶级就应该没有差别,西方发达国家的小资产阶级之间打交道的方式和中国小资产阶级(高工资工薪阶级)有极大的不同,当然这种不同就又是一大篇幅了,就不能在这里展开了。&/p&&p&&br&&/p&&p&那末,这一阶级的择偶共同点有哪些呢?我们平时认为的关系千变万化,是否真的是千变万化呢?&/p&&p&当然不是千变万化,而是万变不离其宗。&/p&&p&&b&主要的共同点有如下几个。&/b&&/p&&p&&b&1:男性对女性有很多隐性的要求,不会大量明说。&/b&&/p&&p&&b&2:如果女性偏离了要求,男方并不会很快指出,尤其是相亲阶段。&/b&&/p&&p&&b&3:男方并不会用多种方法去控制女性,而是采取简单的直接冲突。&/b&&/p&&p&&br&&/p&&p&这里因为很多人会有反对,这主要是因为语言的模糊性造成的,所以对于这三点需加以一定的解释才能更为精确。&/p&&p&首先是对于第一条&/p&&p&隐性要求并不是说什么都从侧面看啦,比如说什么是否忠诚之类的,不适这样的。&/p&&p&&b&这些要求一般是很具体的,比如说会不会做饭,家务怎么样,两年内能否生孩子等,有很多,但说出来的少得多。&/b&&/p&&p&虽然似乎都有问,但实际上大家都明白,有很多条件根本就没有摊开说明,而是只是问其中几个最主要的,而另一些要么很后面说,&b&要么就干脆不说等以后发脾气解决。&/b&&/p&&p&换句话来说,为什么要求隐瞒比例那么高?甚至有一些男人几乎没有提出硬要求,甚至有时候生孩子的要求都只能很模糊(尤其是考虑到这对于很多传统家庭来说是头等大事)。&/p&&p&&br&&/p&&p&然后是第二条&/p&&p&我们都很清楚,如果女方有些东西不会或者并不能让对方满意,无论男方是说过还是没说过的,&b&男方都特别容易隐瞒实情(哪怕是比较重要的)。&/b&&/p&&p&其实这是很奇怪的,&b&因为如果从参与交易者数量来说,中国绝对不缺进入市场的。&/b&所以说不可能是数量问题,宏观上的多少影响不大。&/p&&p&那就是交易成功率很低,那么男方没有多少要求的情况下,也不提出,&b&那么这种交易门槛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用这样的策略。&/b&&/p&&p&&br&&/p&&p&第三条&/p&&p&男方为什么会本能性的抵制本人去有意识和技巧的诱导女性或者控制女性,甚至可以说有反感。&/p&&p&&b&这难道是因为什么文化思潮的原因吗?即便是,为什么会有这么一股思潮呢?有那么多思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f画面模糊 的文章

 

随机推荐